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

2024-05-30

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通用6篇)

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 篇1

为促进我县特色教师通过外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搭桥,全面提升特色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经与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联系,3月27-28日,我们一行13人到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观摩该校教改大课堂和学校教学文化。我们分学科听了福建泉州师范附小、诸城实验小学和淄博实验小学以及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的11位教师的展示课、3位教师的说课演示,听取了王敏勤教授的精彩点评和学术报告,收获颇丰。特别是福建泉州师范附小的三位教师的课理念新、设计巧、训练实、效果佳,令人耳目一新。

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是一所有4500多名学生、300多名教职工的大规模高规格的重点学校,是王敏勤教授的定点实验学校。学校秉承:“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办学宗旨,重视创新,追求独特的办学风格,以数学学科为突破口,建造了数学广场,创办数学特色,被媒体誉为“数学王国”。该校的校园文化独具特色,三棵“校训树”展示在三个教学楼的楼厅,在管理方面实行“日清周结”活动(中国教育报已报道),在教学方面实施“教改大课堂”,在课外活动方面实施“三院一中心”(少年科学院、文学院、艺术院、奥林匹克中心),教师书吧和学生阅览室气派高雅,是师生课余读书休闲的好去处。在教师发展方面有电子教师发展记录簿,特色明显,亮点频闪。特别是在教学改革方面,该校经过多年的系统实验,已研制出各科的和谐教学模式并绘制了各科知识树,已印刷各科的优秀课例分析集。该校的校长杨军红是教育部2009年遴选的优秀小学校长,即“全国小学优秀校长高级研究班”第二期学员,是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养对象,是2009年度天津市十大“最具创新精神校长”之一。她的独特办学风格令人瞩目,奇招不断,亮点频闪,吸引了市内外众多前来参观考察的教育团队。杨校长热情好客,不仅亲自接待了我们,还无微不至的为我们的食宿操心,让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有一种在家的感觉。

教改大课堂——校本教研的实验室,教改名师的孵化器

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需要实验才能进行推广,类似自然科学的实验室,河东区实验小学也为校本教研设立了专门的实验室——教改大课堂,新的教学理念在这里传播,新的课堂模式在这里形成,新的研究成果在这里推广。以往,学校里举办公开课,时间和地点都不固定,教师们想学习别人的课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听,更不可能及时听到专家的现场点评,公开课的效果非常有限。杨校长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给教师们提供定时定点观摩优质课的机会。

于是,从2009年3月5日起,每周四的上午8:00“教改大课堂”准时开课,在3节公开课之后由上课教师说课并聘请知名专家进行点评。早在学期初,学校就向校内外公布了一学期“教改大课堂”的课程表。讲课的有骨干教师,也有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这些课都是在相关专家指导下精心准备的研讨课。有时,学校还会聘请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来上课和作报告,或邀请外校的教师来进行“同课异构”活动。为了杜绝表演式的公开课,河东区实验小学规定,教师们在备课时可以在自己班反复试讲,但是在“教改大课堂”上,他们所面对的都是其他班的新学生,讲授的是新内容。“教改大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校本教研形式,成为一个拥有高能量的原点,引爆了河东区实验小学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首先是独具特色的“说教材”活动。鉴于大部分教师对新课标下的教材体系把握不熟,从2008年暑假开始,河东实验小学开展了“说教材”活动。它不同于往常的“通教材”,“说教材”首先要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清楚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排体例,要把握整个学段或一册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线索,并能把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每个老师在“说教材”前不但要写出文字稿,还要画出“知识树”,把知识的逻辑线索梳理出来。在寒暑假老师们都认真学课标,通读新教材,写出教材分析,画出知识树,一开学就按学科组开展“说教材”竞赛活动。人人登台演讲,人人参与评价。学校设计了专门的《说教材评价表》,各科选出的“说教材能手”,参加全校的“说教材大赛”。这些方式极大促进了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新教科书的把握。

在“说教材”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验小学的老师们都习惯使用“知识树”。每堂课至少要有两棵“树”,一棵“单元知识树”,用于单元导入,便于学生从单元的整体来理解一篇课文或一节教材;一棵“本课知识树”,便于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和逻辑思路。每学期,学校还会举行各科“知识树”的评比和展览。看着宣传栏内美观而实用的“知识树”,谁会想到当初这项措施的推行是如何艰难:教师们认为它华而不实,普遍有抵触情绪;“知识树”的模板简单粗糙,教师们使用非常不便。然而又是杨校长的坚持,让“知识树”“活”了下来,使这项措施可持续地良性地执行到现在。而今,教师们不但运用得心应手,更自主创造了多种形式的“树形”,繁茂了知识的“森林”,学生们也非常喜欢这种简洁活泼的表现方式。

在“教改大课堂”的实验中,教师们在专家的引领下逐步形成了五环节的“和谐教学课堂模式”,即“单元导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大组汇报、教师点拨—变式练习、拓展提高——课堂小结,单元回归”。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明确了单元学习目标和知识点之后,教师不是急于讲解,而是通过“自学指导”引导学生自学。走进实验小学的班级,你会发现孩子们的桌椅不是秧田式的排排坐,而是小组式的“团团坐”,学生2人为一小组,6人为一大组,围桌而坐。这并非照搬外国学校的赶时髦,而是为了便于讨论与合作。学生在自学中不明白的问题先通过相互讨论来解决,解决不了的再请教老师。经过自学和讨论,学生真正不明白的问题已不多,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知识的方法。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特别注重变式训练),如果一堂课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前提下还有余力,教师就要给学生拓展知识。从最初的单元导入到最后的单元回归,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环节。学生不仅从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锻炼了自学能力,也能逐渐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优势,培养了一种学习的好习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各科教师都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堂堂清”、“日日清”,他们采取“日练周测月考”方式,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和迁移运用。在听课过程中,我们不时发现一边听课一边批改试卷和作业的教师。

“教改大课堂”的另一项成果是写“课例分析”。每次公开课后,上课老师都要对这堂课进行反思,及时写成“课例分析”。河东区实验小学的课例分析有规范的格式,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后边要附上修改前的教案和专家点评后修改的教案做对比,并附录两棵“树”——“单元知识树”和“本课知识树”。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向学校提交2-3篇自己最满意的课例分析。每学期末学校都要评选并结集印刷本学期的《优秀课例分析集》,让老师们资源共享。

而今,河东区实验小学的“教改大课堂”已经成为一个品牌。每周开讲时,校内外的教师都会蜂拥而至。分管教学的朱校长告诉我们,上学期本校教师观摩“教改大课堂”的达700多人次,校外教师观摩的达500多人次,更有广东、福建、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外地的教师专程驱车而来作课和观摩。“教改大课堂”这个实验室,培育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培育出先进的教学模式,推广了成功的教学经验,成为该校校本教研的实验基地,成为课改名师的孵化器。

三院一中心——一种新型的课外活动管理模式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他说:“快乐,就是有益的”。中国自古亦有寓教于乐的传统。杨校长认为,要实行素质教育,要有效实施德育,就不能把孩子捆绑在教室里,要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孩子们健康的身体、快乐的情趣。

河东区实验小学除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天津市体育艺术“2+1”项目和“阳光体育运

动”,杨校长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三院一中心”的课外活动管理模式。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2009年“

六、一”儿童节,河东区实验小学 “三院一中心” 宣布成立。杨校长在会上阐明了创办的初衷:希望同学们要学会一样乐器,学会一种体育运动,不一定要成为艺术家、画家、科学家,只要能够锻炼自己的身体,培养自己的健康情趣就足够了,她希望看到每一个孩子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身影,一定要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所谓“三院一中心”是指“少年科学院”、“少年文学院”、“少年艺术院”和“奥林匹克中心”,下属42个学生社团,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如“少年科学院”下设数学广场和科技中心,有趣味数学、品种培育、茶文化探索、计算机、魔术、科技制作、智能机器人、影音乐园等活动内容;“少年文学院”中有读书沙龙、诗词朗诵、写作、古文诵读、小记者等活动内容;“少年艺术院”中有泥塑、沙画、创意画、素描、中国画、手工制作、器乐、合唱、舞蹈等内容;“少年奥林匹克中心”中有田径、健身操、足球、篮球、羽毛球、棋类等活动内容。学生可以自由申报,自主活动。该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精彩纷呈,学生身体素质很好,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体育后备人才。

“三院一中心”都由教师任院长或中心主任,学生任副院长或中心副主任,专家做顾问,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

杨校长鼓励学生创办自己的社团,这在小学中是大胆的创新举动。孩子们也被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所吸引,纷纷选报自己喜爱的社团。四年三班的龚凡轩说她最喜欢健身操,喜欢在那优美的音乐中跳跃,如果每周二下午课后能去跳健身操,真是一种身心的享受。五年四班的李悦寒说他最喜欢写作,他要申报参加“少年文学院”,提高写作能力,参与《河东区实验小学校刊》的编辑工作,为同学服务。三年三班的何婷婷说她最喜欢儿童画,她要跟教师一起用画笔去描绘学校的美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参考家长和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填写社团申报表,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

“三院一中心”的成立,让学生们在社团活动中找到了乐趣,潜能得到了开发,兴趣得到了培养,情操得到了陶冶,意志得到了磨练,同时也为学校德育提供了平台,寓德育于活动之中,从而大大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

三棵“校训树”——形象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

一进河东区实验小学的教学楼,便会看到墙上醒目地画着三棵别具一格的“校训树”,分别写着河东区实验小学的校训:好习惯、负责任、高质量。“树枝”和“树叶”是校训的具体内容,如“好习惯”具体到学习习惯、道德习惯、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的100项具体行为习惯条目(长期在校园醒目位置的宣传栏展示,让全校师生时时对照遵守);“负责任”包括对社会、对家庭、对学校和对自己应负的责任;“高质量”包括生活质量、工作质量和学习质量。每个方面都分别说明了对教师和学生的具体要求。

杨校长说河东区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是:六年奠基一生。办学特色是:习惯教育。六年的小学生活要留给孩子的东西太多,但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习的一些具体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会受益终生。小学生需要养成的习惯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学会做人的道德习惯,学会读书的学习习惯,学会生活的卫生、锻炼和劳动习惯。杨校长把这些习惯细化到不同的年级,让全校师生明确在什么年龄阶段应该培养什么习惯,如何操作和检查,并做到六年一贯,层层递进,不断强化。令人称奇的是,2009年天津市高考的文、理科状元,小学阶段都是在河东区实验小学度过的,巧合中也有必然——小学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他们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负责任”是河东区实验小学师生遵循的基本价值原则。杨校长说:责任与生俱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世界上不存在没有责任的人,只有不想承担责任的人。没有责任感的孩子,缺少追求,不懂得尊重别人,只管享受,不想付出,做事没有持久的动力。河东实验小学把责任感看作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师生的角色变化,杨校长提出全校师生在校要对学校负责,在家要对家庭负责,在社会要对社会负责,时时处处要对自己负责。为此,学校制定了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要求师生把“负责任”也要养成习惯。

“高质量”既是好习惯和负责任的必然结果,也是全校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目标追求。杨校长说,从过去的“有学上”到现在的“上好学”,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已不断升级。要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学校的教学、管理方方面面都要上水平、上档次,高标准、严要求。这种高质量不仅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还包括师生在校的生活质量等。质量是立校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好习惯可以改变人生,负责任才能成就未来,高质量方能持续发展”,杨校长认为三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在河东区实验小学,“校训”不是教学楼上高高悬挂的横幅,不是广播中声声呐喊的口号,而是那三棵引人注目的“校训树”。这种形象活泼的形式以美丽的图画吸引了童真的孩子,使深奥的校训更为通俗直观。同时,“校训树”也象征了河东实验小学像正在成长的树苗,参天直上,日见丰茂。

“日清周结”——一种地毯式的管理制度

河东区实验小学是一所大规模学校,两个校区,只有三位校长(一正两副),即使校长有三头六臂,也难保工作一无疏漏。杨军红校长在全校实施“日清周结”管理制度,做到了“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用心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所谓“日清”,即“日事日清”。翻开厚厚的两本《河东区实验小学日清检查记录》,从学生进校、师生仪表、晨读、午休、课堂、课间、学生值勤、两操、课外活动、放学(路队、静校),到教师出勤、车辆摆放、门卫值班、卫生、财产节约、好人好事等,学校一天中的所有大事小情都有详尽的记录,并有执勤老师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

“日清”实际上是一种地毯式的管理。每天,学校都由两名中层干部和4名值勤教师组成值勤小组,对学校进行全天候的检查和管理。下午学生放学后,值勤小组及时汇总检查情况、填写《日清检查记录表》。第二天早晨将《日清检查记录表》打印后发放到各办公室。教师们可对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每周五由学校领导负责汇总本周发生的大事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由德育办公室写出每周《工作简报》印发给各办公室,这便是“周结”。“简报”开篇是极具启发意义的名人名言,后叙本周大事、本周各项工作情况和温馨提示。学校规定,每个教师每学期都必须执勤至少一次。一开始很多老师不理解这种过于精细的管理方式,甚至出现抵触情绪。杨校长力排众议,以非凡的魄力坚持实行这一制度。她深知,良好而持久的执行力是一项管理制度成功的关键。

学校规定每学期同一类问题在《日清检查记录表》上不能出现3次,如果一个教师的同一类过错出现3次以上,就取消该教师本学期评选“优秀教师”的资格;如果一个班的同一类过错出现3次以上,就取消该班评选“文明班集体”和“三好班集体”的资格。所以,每个教师对《日清检查记录表》都特别关注,上班后的第一句话往往是“日清表发下来没有?”。受表扬了自然高兴;因出现问题而被点名了,便马上处理和改正。班主任还会在班上讨论本班出现的问题,随时改进提高,所以学生对“日清表”也非常关注。由于“日清”检查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因此发现了许多以前注意不到的细节问题,许多问题得到了及时的处理。譬如,以前在校园里不太受重视的果皮、纸屑乱扔现象,现在由于上了《日清检查记录表》,教师们会专门针对此问题在班内进行整改。以前教室的灯管坏了,可能要几天之后才会更换,现在上了《日清检查记录表》,当天就会修好。有些事情,过去需要较长时间处理,现在都能得到及时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说,“日清周结”的实行大大提高了教职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更可喜的是,教师们对于“日清周结”制度由最初的不理解、抵触已经变成了现在的自然接受、高度关注。杨校长深有感触地说:“这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提升过程,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站在‘我和学校同呼吸、共命运’的角度来关注学校的发展。”在寒假前,杨校长给教师们布置了一项名为“校长,我想对你说”的作业,希望教师们对学校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由于“日清月结”的实行,教师们对学校各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于是提出了近百条有实际意义的建议。例如,徐荣老师提出:“下楼梯时人多拥挤是很大的安全隐患,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建议在墙壁一侧安装楼梯扶手,扶手要适合学生的身高。”刘三好老师提出:“能否建立一个类似‘感动中国’的‘感动实验(指河东区实验小学)’奖项,表彰那些为学校做出贡献的教师。”现在这些建议已经变成了现实。在刚刚过去的教师节,河东区实验小学表彰了十位“感动实验”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树立了并非高高在上而是身边的榜样。

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精品的成绩,验证了“日清周结”制度的成功。“日清周结”制有助于学生好习惯的养成、责任感的培养,最终营造了河东实验小学高质量的教育氛围。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有看得见的改善,学校的一切都在“日清日高”。

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 篇2

1988年, 周福蓉毕业于天津市艺术师范职业学校, 同年进入天津市河东区李地大街小学 (后并入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 担任体育教师。1997年从事思想品德学科教学, 1998年从事数学学科教学, 1999年担任大队辅导员, 2002年担任德育主任。日积月累的丰富教学经验, 渐渐地凝聚升华成周福蓉的教学智慧。数学教学工作使周福蓉体会到教学的严谨性, 懂得如何利用旧知导入新知, 她把数学教学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例如, 在侧向投掷教学中, 她不是从侧向投掷动作的第一步教到最后一步, 而是先带领学生复习正向投掷动作, 然后再做一个侧向投掷的新动作。学生通过动作对比, 很容易就能找出正向投掷和侧向投掷的异同, 这样就可以把新知和旧知紧密地联系起来。“1+1”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新知, 从而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1999年, 周福蓉开始从事少先队工作。少先队工作使她接触到更多的学生和教师, 对她的组织能力和个人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 周福蓉以爱育爱, 尤其关爱“学困生”, 善做学生教育工作, 寓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 成绩显著。她把体育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于教学中, 潜心教改,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砺炼、探究、总结、提高。她长期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 多年坚持“情境教学”的探索, 形成了自己“理念新、方法活、情境美”的教学风格。她构建的体育课“故事—情境”教学模式, 被称为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典范, 多次在全国、市、区做观摩课, 其扎实的教学功力、深刻的教学思想、丰富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风格, 得到专家、同行的认可与称赞。

周福蓉在教育改革中牢固树立了“扬学生所长的教学过程观, 以社会和学生实际需要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观,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在体育科研工作中, 周福蓉注重发挥科研先导作用, 用先进理论指导实践, 勤于探索、勇于创新, 不断总结经验。她专业知识扎实, 教学能力强, 多次担任市、区体育教师培训工作的主讲人、中心发言人, 担任市、区优秀体育课评选活动的评委。她参与研究的国家“九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整体实验研究”成果, 被专家组鉴定为“同类子课题研究, 处于领先水平,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评为优秀级”。她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中心立项的课题“优化体育教学过程, 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已结题, 被评定为全国学校体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她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有十余篇在国家级、市级评选中获奖。周福蓉是市级学科带头人, 曾获得全国学校体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天津市“十佳”青年教师、天津市“八五”立功奖章获得者、天津市“三育人”先进个人、天津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周福蓉认真学习《体育课程标准》, 掌握教科书和学生的特点,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课堂上师生互动、平等参与, 她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合理地引导、启发和组织, 调控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 周福蓉理论联系实际, 大胆尝试, 不断创新, 形成个人教学模式———“情境教学”, 把生活中的一些情景、故事迁移到课堂当中。

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 周福蓉尝试了“故事—情境”教学。在实施过程中, 她能把握住故事内容的生动性、练习动作设计的合理性、活动形式的新颖性、教学方法的启发性。在教学实践中, 她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 创造与其相适应的故事情景, 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要求扮演各种角色, 开展与角色和故事情节发展相适应的各种身体练习。学生在基本运动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 得到激励, 受到教育。

在周福蓉的体育课中, 师生尝试了“情境—探究”学习, 将知识寓于情景之中, 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体验获得知识, 转化为技能。学生在特设的情景中, 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已有知识, 进行深入探究, 逐步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中, 周福蓉通过设置“留脚印”的情景, 让学生解疑, 解决脚的正确落地。在“各种姿势突发信号的起跑”教学中, 周福蓉创设了“轻轨列车试运行”情景, 让学生在“轨道” (跑道) 上, 放松自然地跑直线;设置“轻轨列车正式运行”情景, 采用“看信号起跑”的方法解决的教学重点是迅速摆脱静止状况, 快速起动向前奔跑;通过练习“看宣传栏赶轻轨 (站) 、系鞋带赶轻轨 (蹲) 、坐着看书赶轻轨 (坐) 、梦中赶轻轨 (躺) ”, 创设“乘轻轨趣事多”的情景, 解决的教学重点是随同集体成员完成各种姿势的自然跑;设置“轻轨提速”情景, 带领学生练习“看目标跑”, 解决在做侧向或背向起跑转身时出现的偏离目标方向的问题;创设“城市轻轨大比拼”情景, 通过反复练习各种姿势的起跑, 让学生比较哪种姿势起动最快、效果最好, 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并寻找答案, 最终选择最佳起跑姿势进行比赛, 做到反应灵敏、起动快。

2008年, 周福蓉在一堂体育观摩课中这样说道:“同学们, 咱们提前进入2008年奥运会赛场, 观看足球比赛。”在练习“踏步走”动作时, 她说:“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了, 就能领到门票。”于是, “为了得到门票”, 学生们做动作都十分规范。然后, 她有目的地先后摸学生的头, “老师走到哪里你们就要看到哪里”, 在头部运动时她继续提醒学生……就这样, 一套普通的广播体操课被她融入到了“奥运赛场”这一情景之中。

周福蓉还将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巧妙结合, 实现了学科德育的自然渗透。例如, 周福蓉运用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佳句创设情景:结合春天一排排树木创设“自然地形跑”情景, 用夏天草地的野花开放创设“放松”情景, 用模仿秋天白桦、栎树的落叶在林间飞舞动作创设“模仿练习”情景, 用冬天的积雪厚薄创设“不同情形的走”情景。学生的情感被激发, 他们走进生活, 走进大自然, 动作表达更为准确,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情愫。

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 集体意识相对淡薄, 所以, 体育课上的意志品质教育尤其重要。周福蓉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把“集体荣, 我荣”的集体荣誉观在体育教学中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例如, 在接力比赛中, 周福蓉把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混合编在一组, 让他们在小组里共同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努力拼搏, 从而增强每个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因材施教”是周福蓉的教育信条。她在体育教学中, 经常使用“分层教学法”。例如, 在“中长跑”教学中, 周福蓉把体能较好的学生分在一组, 把体能相对较差的学生分在另一组, 这样, 体能相对较差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就不会被落得太远, 同时还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自信心也得到增强。

曾经有一个男生令周福蓉印象很深, 因为他上课“不跑、不跳、不动”。对这样的学生, 周福蓉认为不仅要关注他在体育课上的表现, 更重要的是在体育课以外的生活中给予他帮助,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周福蓉从学生家长那里了解到, 这个男生每天写作业的速度很慢, 有时甚至要到晚上11点多才能完成。于是, 周福蓉每次体育课都带着这个男生跑, 带着他跳, 并且要求他每天晚上完成作业之后给自己打个电话。这个男生打电话的时间从开始的晚上11点多, 逐渐提前到10点、9点, 也逐渐地养成了回家及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2002年, 周福蓉从事德育工作, 在学校中开展了“文明花传递”活动, 通过教师观察、学生评比选出“文明花”。“文明花传递”活动的任务主要是发现班里的文明现象并记载下来, 对不文明现象进行管理。“文明花”不是固定不变的, 每周都会有新的“文明花”涌现。有一个学生写下了落选“文明花”后的感受:“每次评选‘文明花’的时候我都非常紧张, 这次没选上我很伤心, 我知道想让同学们信任自己, 就应该遵守评选‘文明花’的各项要求, 找到自己的小毛病并及时改正。虽然我这次落选了, 但我不灰心, 相信下次我一定能被选上。”

周福蓉教书育人的理念是:严在当严处, 爱在细微中。学生们总爱这样评价她:“周老师是我们的知心朋友,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烦恼需要排解时, 总会想到她。”周福蓉说:“我手机24小时不关机, 学生和家长有事可随时与我联系。每日我不厌其烦地接听电话, 学生和家长往往被我感动, 学生学业突飞猛进, 我也乐在其中。”

一次, 一个六年级班主任拿着一本学生的作文找到周福蓉说:“您看看这学生的作文标题‘我谈恋爱了’。”作为德育主任, 周福蓉自然要对这个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她了解到这个学生有写作特长且偏科严重后, 便与这个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通过谈话, 她了解到这个学生酷爱写作, 为了写东西经常熬夜, 同时了解到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有自己的理想, 就是将来想当作家。周福蓉一方面表扬这个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能够相信教师, 和教师说知心话;另一方面又引导她, 让她明白要实现个人理想必须以全面发展为基础, 鼓励她学好各门功课。周福蓉还请来一个记者朋友, 辅导她写作, 告诉她怎样投稿。就这样, 这个学生逐渐和周福蓉交上了朋友, 并常常向她倾诉心里话。有一天, 这个学生手拿报纸跑到周福蓉的办公室说:“周老师, 快看!我写的文章登报了!”目前, 这个学生发展得很好, 考取了理想的高中。去年新年, 周福蓉收到这个学生的贺卡, 贺卡上这样写道:“不管白天还是夜晚, 我都会在心中珍藏着您给我的那片燃烧的阳光, 我将为这份珍贵的拥有而永远骄傲。亲爱的周老师, 我衷心地感谢您, 并深深地祝福您!”

周福蓉患有严重的颈椎病, 有时晚上犯病时疼得只能坐着睡觉, 但她转天照样早早来校上班。不能低头使用电脑, 她就买来电脑支架, 继续忘我地工作。她就是这样一个意志非常坚强的人。

2009年暑假, 正值学校迎接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检查。这个暑假, 她基本没有休息一天。当时她的母亲患病, 身边不能没人照顾, 她就每天带着母亲来加班。“哎!妈又拖累你了!”母亲哽咽道。“妈, 瞧您说的, 您只要按时服药, 调整好心情, 就一定会好起来的。有妈的孩子才像个宝啊!”……对于周福蓉来说, 她的生活每天都是紧张而忙碌的, 校内外工作繁重, 加之父母年迈, 生活需要照顾, 许多困难和重担都压在了她的肩上。每当说起这些, 同事们经常劝她:“适当歇歇吧!活儿永远干不完, 别让自己太辛苦了!”而此时周福蓉总是淡淡地笑笑, 她仍旧一如既往地忙碌着。是困难磨炼了她, 使她愈加坚强和成熟。

周福蓉从2002年就开始带徒弟, 她把对青年教师专业引领的重担压在了自己肩上, 从不懈怠。多年来, 她认真履行师徒协议条款, 毫无保留地向徒弟传授知识和技能。2007年, 周福蓉被评为体育特级教师, 她觉得特级教师不仅是荣誉, 更是责任。今年3月, 一名青年体育教师将要参加天津市“双优课”比赛, 作为指导教师的周福蓉倾力相助。一天下午, 周福蓉听完这位青年教师“双优课”试讲后, 从多个细节处入手, 和她认真交流、研究, 直到五点多才离开。在去接孩子的路上, 周福蓉仍旧梳理着每一个教学环节。她忽然想到课堂设计还有些不完善的地方, 于是忙给这个青年教师打电话:“你好, 我7:30赶到学校, 你等我, 再说说……”她安顿好老人和孩子后又马上返回了学校。那一次, 两人一直研究到夜里12点。这个青年教师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助推青年教师成长、成功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周福蓉的话感人至深。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教授曾这样评价周福蓉:周福蓉老师是一位德能并举的优秀青年教师, 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与奉献, 使她成为天津市特级教师。她凭着自己的刻苦钻研与创新精神, 在所挚爱的教育事业中取得一个个进步与成功, 实现了“让青春在教育事业中闪光”的追求。

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篇3

2010年2月2日在天津市河东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河东区人民法院院长王洪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河东区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院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区委决策部署,按照区人大四次会议决议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工作目标,坚持“公信立院、从严治院、人才兴院、科技强院”的工作方针,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加快我区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漂亮起来,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区、全面提升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3176件(含上年结转1112件),审执结12580件,结案率达95.5%,创近年最好水平,未结案596件,同比下降46.4%。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科学发展

发挥保障作用,全力以赴保稳定。我院始终将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受理各类刑事案件379件,审结369件。其中,审结故意伤害、抢劫、盗窃、抢夺等犯罪案件247件;审结涉黄赌毒犯罪案件22件。突出打击重点,依法严厉打击在扩大内需、增加投资过程中发生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渎职等犯罪14件,涉案金额600余万元,保障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有效实施;积极参与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专项整治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偷税、合同诈骗、非法集资、非法经营等犯罪,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首次审理了组织他人偷越国境案、开设赌场案和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物品案等新类型案件。

结合审判工作,及时发现影响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方面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协同各方做好化解工作。解放军某部诉买买提等10人租赁纠纷,审理期间正逢新疆发生“7.5”事件,我院以高度政治敏感性,及时联络驻津新疆经济发展促进会,借助社会力量,最终使该批案件圆满审结,市委政法委书记散襄军同志做了专门批示予以肯定。对涉诉信访,积极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综合运用调解和解、情感感化、困难救助等多种方式,努力解决上访人合法、合情、合理诉求。对可能发生的群访案件提前制定工作预案,明确责任,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从源头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原告曹某等181人诉被告纪某返还原物纠纷、北洋涉外专修学院培训合同纠纷等群体性纠纷的解决,有效避免了越级群访事件的发生,为国庆60周年营造了和谐环境。

发挥服务作用,尽心竭力促增长。开展对辖区企业、金融机构的诉讼指导工作,先后与30余家企业、金融机构进行了座谈,就如何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加强金融债权司法保护等问题进行集中研讨。设立驻区金融机构服务示范点,选派资深法官到驻区金融机构,对

1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指导,提出司法建议26条,协助金融机构强化内部管理,规范贷款行为,减少了不良贷款和诉讼的产生。对涉诉金融借款案件,从共同发展、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的角度加强双方调解工作,借款案件调撤率达到67%,并且当事人自动履行率高,进入执行程序的仅占此类案件的30%左右,切实做到案件审理效率高,法律效果佳,社会效果好。我院还设立了24小时司法服务电话,接受群众咨询200余次。

发挥调节作用,帮扶企业渡难关。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企业履行合同发生困难产生纠纷。我院坚持债权人权利、企业生存、职工利益和社会稳定相统一的原则,在案件审理中,杜绝孤立办案、机械执法的思想,全面了解涉诉企业经营状况,做细做透政策宣传工作,尽可能使企业能够共同发展,共渡难关。金属工艺品厂与某服饰公司房屋租赁纠纷,双方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经营均受到影响。经过我院深入细致的调解工作,被告当庭给付了所欠租金,解了原告燃眉之急,原告同意被告续租房屋,双方最终握手言和,取得了互利共赢的良好效果。

发挥促进作用,助推我区经济上水平。围绕打造“金贸河东”、“宜商宜居活力城”的目标,我院充分发挥司法手段在维护经济社会管理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立足区情,坚持依法拆迁、和谐拆迁,努力平衡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对涉及拆迁的行政非诉案件全部实行听证,充分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注重行政审判协调工作,促进行政管理关系的和谐。对于行政诉讼案件,通过庭前先行调处,庭审过程中积极调解和庭审结束后的继续协调,在严格审查、确保行政机关行为合法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行政相对人的利益,促使行政相对人消除与行政机关之间的误会,达成和解。对于行政非诉审查案件,将协调工作贯穿审查和执行全过程,保证协调工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做到审查阶段即开始协调,执行阶段积极促成和解,强制执行现场适时进行协调,强制执行后继续做疏导工作。2009年我院共审执结涉及拆迁案件2160件,出动警力3500多人次,为河东区“拆迁、稳定、抓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坚持为民司法,落实民生保障

开展“执行清积”活动,努力实现群众合法权益。按照中央政法委和上级法院的部署,全面开展了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对2060件案件进行了清理。建立了“五定一包”的清积责任制度,采取设立专线电话和专人接待、设立专门调查组、建立救助基金、实行执行联络员等措施,我院清积工作取得良好进展。其中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154件全部执结,无财产案件1906件,通过多方查找线索执结61件,其它按规定予以程序终结。“清积”活动中,将涉及特困群体、特殊主体、重复信访三类案件103件作为工作重点,优先执结,对特困当事人发放执行救助基金15.43万元。在开展“清积”活动同时,坚持执行长负责、案件定期汇报、督察督办等制度,加大新收案件执行力度,对14人采取司法拘留,对2人采取罚款,采取搜查措施2次,执结各类案件3532件,未结案219件,同比下降了37.3%。

关注民生案件审理,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依法审理各类民事案件6946件。大力加强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涉及民生案件的审判、执行工作,特别是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医疗费、保险金等案件,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依法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审结人身损害、相邻关系、财产权属确认等案件564件。依法保护妇女、儿童、老年人合法权益,审结婚姻、赡养、抚养、继承等案件1149件。加强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审结劳动争议案件547件,同比上升64.8%。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办案原则,把握一切有利于调解结案的机会和积极因素,努力促使当事人握手言和,实现胜败皆服、案结事了,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到49.5%。

坚持司法为民宗旨,落实各项举措。深入开展了“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在转变司法作风、提高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见实效。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规范立案工作,简化立案环节,方便群众诉讼。建立了快捷高效周到的诉讼服务工作机制,制定多项诉讼服务指南,完善诉讼服务中心职能作用。实行中层领导值班制,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引导、法律咨询、信访接待、法官联络、诉讼材料收转、案卷查询、判后释法等多项服务,切实满足群众司法需求。一年来庭长值班接待当事人3000多人次。同时积极开展立案调解,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建立良性和谐的诉讼格局,有34件案件在立案阶段调解解决。

健全民意沟通机制,倾听群众需求。搭建各种对话平台,分别召开了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座谈会,人民陪审员、执法执纪监督员座谈会、区属部分律师事务所代表座谈会、区检察院座谈会和部分涉案当事人意见征求会,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社会监督。拓宽民意沟通渠道,开通民意沟通网络信箱,由专人收集、整理群众意见和要求,使法院工作更加符合民情,体现民意。一年来全院干警收到群众表扬信19封,锦旗66面,拒吃请56人次,拒收礼10人次,折合人民币18836元。

三、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按照统一部署,全面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组织广大党员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各阶段的活动。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转变一些不适应不符合法院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广大干警在理论上、政治上、感情上对“三个至上”更加认同,进一步强化了党性观念、司法为民意识和国情意识。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院党组向全体干警发出了求计问策公开信,设置了建言献策意见箱、专线电话、专题网页,发动广大干警,内部查找问题,先后组织召开了党员代表、中层领导干部、青年干警、人民陪审员和监督员四次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210份,给落实整改、促进法院自身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了以严格执行落实“五个严禁”规定为主要内容的廉政建设年活动。一抓教育,先后开展了“反腐倡廉从我做起120天”廉政教育活动和“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二抓制度,完善长效机制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司法廉洁;三抓载体,创设廉政文化教育平台,着力提升整体素质;四抓监督,设立了24小时廉政监督举报电话,建立起当事人、家庭、社会三条监督防线,筑牢反腐倡廉“防火墙”,帮助干警远离腐败源;五抓惩戒,对违反审判纪律的两名干警分别给予了警告和记过处分,在广大干警中起到了警示作用。

加强业务建设。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来院讲课,派员参加法官培训,提高干警理论水平。通过坚持庭审观摩与考核、裁判文书评比活动,促进干警法律专业水平和审判技能不断提高。通过鼓励联系审判实际搞调研,积极倡导干警从多维视角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将司法的原则性与群众工作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提高把握社会矛盾、社情民意、法律精神的能力,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来检验案件办理的社会效果,以实现程序实体双重公正来检验案件办理的法律效果。

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学习氛围,制定了我院《干警教育培训规定》,采取各项激励措施,鼓励干警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创建学习型法院。我院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已占全院干警的95%,其中具有硕士学位及硕士在学人员25名

四、加强规范管理,促进法院自身发展

实现执行分权。成立了执行二庭,专门办理执行异议、复议案件,案外人异议案件,申请变更执行法院、执行回转、执行监督案件。执行二庭成立后,共受理当事人执行异议案件5件,依职权程序终结案件200件,为加强执行权力的监督制约,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确保执行公正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案件质量管理。从源头把关,加强疑难复杂案件研究,及时解决案件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案件质量评查机制,评查各类案件1293件,对二审发回重审、全部改判、一年以上未结案件、信访反映案件179件进行了重点评查。实行案件质量通报制度,除通报所涉及的案件质量、裁判文书出现的问题外,对29件案件的承办人追究了质量责任。

不断完善目标责任。制定了我院《二○○九年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更好地实现科学管理;建立了干警执法(工作)业绩档案,实现干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在干部管理、考核、晋升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了管理质效。

加强中层干部管理。制定了《中层领导干部管理及考核办法》,规范中层干部的管理与考核,加强激励与约束,形成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干部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努力建立一支精干高效、作风优良的中层干部队伍。一年来庭长参与各类案件审理387件,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自觉接受人大及社会监督。高度重视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审判的监督、指导、帮助作用,自觉接受监督。配合人大做好各项视察、检查活动,先后向区人大常委会专题做了《信访工作情况的报告》和《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的情况报告》。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旁听案件的审理,尝试邀请旁听代表参与案件调解工作。认真办理区人大常委会交办和转来的信访件25件。积极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一年来,陪审员参审各类案件240件,在参与和监督审判活动、反映人民群众新诉求、新期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院紧紧抓住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审判工作、队伍建设、法院管理取得新进展的一年,各项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及全区人民的监督与支持。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法院向所有关心、帮助、支持法院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院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一些法官关注大局、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不强,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在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上还要深挖潜力;少数法官能动司法意识不强,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还有一定距离;法院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我们一件件抓落实,一个个去改进。

新的一年,我院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七次、区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三个至上”的工作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紧紧围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到在五个方面深化,五个方面更好:一是深化司法能动作用发挥,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二是深化为民措施,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三是深化法院队伍建设,更好地促进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四是深化司法体制和机制改革,更好地促进执法办案。五是深化法院管理,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

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 篇4

一. 目录

a)项目意义

i.项目背景

ii.研发目标

b)项目建设

i.建设原则

ii.建设阶段

iii.试运行工作总结

iv.平台建设

v.平台子系统

vi.平台实施步骤

c)平台内容

i.核心思想

ii.课程原则

iii.课程分类

d)平台特性特点

i.十特点

ii.五改变

e)管理办法

i.培训主题

ii.学习规定

iii.课程内容

iv.考试考评

f)预期成效

i.培训工作三提高

二. 项目意义

a)项目背景:干部教育在线学习是落实中央《干部教育条例》和《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共享度高、灵活便捷以及成本低廉等特点,为了适应河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大我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加快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组织部、党校、先特公司组织开发建设河东区干部在线学习系统,主要面向我区35岁以下年轻干部。为干部教育培训搭建了一个新的学习的平台。

b)研发目标: 适应信息化时代干部学习方式变化,缓解工学矛盾,满足干部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加大干部培训的力度。通过网络课程资源分级分权限共享,在线学习测评培训,闯关竞赛,以考促学,积分激励,创建向学习型组织转变的应用典范。充分发挥阵地作用和熔炉作用,开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三. 项目建设

a)建设原则:干部在线学习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整体推进、分步实

施的工作部署,坚持以人为本、自主选学的原则,以干部需求为导向,以网络平台为载体,以学分制管理为手段,实现网上“教、学、管、考”功能,为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战略任务提供保障和服务。

b)试运行阶段:活动启动迅速。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先特公司共同负

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开展。对在线学习的内容、形式、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要求。学习扎实推进,很多学员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不仅抓好上班时间的间隙学习,更多的是利用中午、晚上等休息时间在家主动学习,注重协调调研,针对各单位反映的问题,及时给予协调和解决确保了学习培训活动的扎实推进。通过活动反映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方面,学习分数不均衡,思想认识上不到位、不重视。督导和交流的方式还不够灵活多样。二是课件方面,课件播放不够流畅,课件内容不够新。建设阶段:针对试运行阶段运行情况和大家的建议,干部在线培训平台计划分为四个阶段分步实施,第一阶段试运行,对在线学习的平台进行检验,收集学员的学习需求和对平台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加强沟通交流,积极探索学习新形式,使“在线学习中心”更加符合我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第二个阶段平台建设,对第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完善,对正式运行后的工作内容,人员职责,组织机构软条件进行调研和实施,对平台功能进行升级和增加。第三阶段分步实施,在小范围内进行培训实施,完善培训制度,建立日常管理模式,检验平台功能。最后一个阶段,平台推广,建设、维护和管理功能完善的网络培训平台,开发高质量的网络课件,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指导和督促在线学习工作的落实。

c)平台建设:为解决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先特公司从网络结构和平台架

构两个方面对平台进行升级和改造,使河东区干部培训平台更具有时代性和安全性。

i.网络结构:由于办公网络的互联网出口都比较小,导致在使用办公

电脑和使用内网的情况下,就无法保证视频课件播放的流畅,所以

特别设计了内外网分离的系统架构,这样在平时办公场所可以通过

政务网等网络访问,保证网络的通畅,同时在外网也建立的一个和

内网同步的服务器,保证学员不在办公场所也能随时随地的学习。

ii.平台架构:为使学员能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创建趣味性学习氛围。

先特公司特别将社交平台和培训学习结合起来,架构了学习型社交

网络平台。平台以社交网络,学习中心,微博,在线交流为基础,通过网闸防火墙等技术手段,将内外网分开,隔离敏感数据。在外

网上有学习社区和移动平台,通过学习社区学员可以了解培训信息,进行在线交流,共享和发布学习资料。通过移动平台学员可以使用

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还可以通过数字向导等服务

实现场景融入式的学习。内网中放置管理模块,教学模块,查询模

块,将教学工作和学习社区结合起来,达到以学带管,以管促学的作用。

d)平台子系统:平台将由十个子系统组成,涵盖了学习,评估,交流等几

大方面。分别为。

i.在线培训门户:以信息发布为主包括新闻时事,培训通知,微博评

论等

ii.在线学习系统:通过该系统,组织的成员可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并可在系统中进行互动交流,撰写培训心得等多种培训活动。

iii.在线考试系统:以自动化考试评分为主,考核学员对培训的理解,知识点的掌握。并能够将题库结合,形成学习过程的知识积累。

iv.知识管理功能:系统具有功能强大的资料课件查询、信息资源管理

功能,可将组织的积累的各方面资料进行统一管理,形成组织的资

料网上阅览室。

v.视频课堂直播:大量学员可同时登陆系统接受培训讲师的网上直播

培训,并可将在培训中遇到的问题提交给培训讲师。

vi.移动终端应用:学员可通过手机等各种移动终端设备访问系统,查询各种培训课件。

vii.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

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

viii.社交网络:每个用户都拥有自己的Blog(博客)、自己维护的wike

(维客)、Tag(书签)或者Podcast(播客).用户通过Tag(标签)、RSS(订阅)或者IM(即时通讯)、邮件等方式连接到一起,ix.共享:学员可以自己上传学习内容,并通过审核后,发布成课程课

件资源。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目的。

x.聊天:是一个终端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

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

e)平台实施步骤:由于平台功能比较多,牵扯的部门和人员也比较多,如

果一次性培训和上线将会增加工作量,所以平台将以点带面,以面带全体的方式实施,小范围核心功能实施之后,增加功能并扩大范围,这样可以降低工作难度并且能够持续的吸引学员持续使用平台。

i.培训平台:以在线学习的平台和在线考试系统为基础,实现目前河东

组织部的各项培训工作,主要以建立课程课件体系为目标,同时检

验在内外网环境中网络使用情况。

ii.社交平台:以社交网络为框架,微博为内容,吸引学员在平台上持

续学习,并建立初步的学习氛围,这个阶段以引导和建立规范为主,同时完善日常工作流程,初步建立服务流程和运营流程。

iii.平台应用:手机应用,lbs地理信息服务,即时通讯系统,知识竞赛

系统,在线视频会议等作为平台应用,逐步添加进入系统,持续的吸引学员逗留在平台中,并建立完善的知识库体系,使学员能够融

入到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氛围中来。

iv.服务升级:当学员已经完全接受这一平台,平台运营的组织机构也

运转正常的基础上,可以添加新的技术元素和炫酷的网络应用,例

如:游戏式学习课件,pad型学习终端,认证服务等。

四. 网站内容:平台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平台内容,平台作为载体,内容就

是平台的灵魂,经过认真考虑,平台内容将会围绕核心思想,五个原则,和三个分类建设。

a)核心思想:在线学习以围绕中心,内容多样,求新求实为原则,以政治

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技能训练和区情教育等为基本内容。通过分类开设专栏、板块等形式,为广大干部提供网络培训课程、在线专题讲座和形势报告等内容。

b)课程原则:

知识性:干部在线学习与传统干部培训模式相互补充,两者都不能

相互取代,集中培训的内容侧重于面对面的研讨,而在线学习的课

程侧重于干部通用知识的传授。

ii.时效性: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干部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和更

新观念,在线学习应该充分发挥传播快捷的优势,把最新信息和先

进理念通过生动新颖的网络课件传授给大家。

iii.广泛性:在线学习的最大特色就是能够让干部有充分选择课程的空

间。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就要达到量大面广。应该涉猎广泛,通

过开发海量的课件来满足干部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iv.实用性:为了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贴近思想、贴近工作、贴近实际,在线学习的课程设置要强调可操作性,能为干部解决实

际问题。

v.关联性:在线学习的课程与各地区、各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相

关联,与本级推出的学习项目相衔接,与党校的培训相互补,减少

课程重复设置,把线上线下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c)课程分类:必修课,选修课,公共课堂。

i.必修课目录:政治理论、党性教育、政策法规、科学发展观,经济

热点面对面,经济政策解读,全会解读,领导能力建设、在线访谈。

ii.选修课目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实用技能,社会发展,组工干

部,政务礼仪

iii.公共课堂目录:国防教育,城市管理,战略管理,党史党性,中国

城镇化道路,公共政策,社区管理,政务公开,政府公共关系,党

风廉政建设,安全管理,文化艺苑,谈古论今,健康之友,体育之

窗,探索发现,琴棋书画,孙子兵法,国学大智慧等

五、平台特性特点:平台建设将以十个特性,五个特点为中心,努力将平台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典范。(不一致)

d)十特点分为两个方面,学员学习五特点,先进性,开放性,便捷性,多

样性,趣味性。干部培养五特性,针对性,稳定性,安全性,独特性,持续性

e)技术特点

i.变任务学习为兴趣学习: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学员参与,使

枯燥的学习方式变为学员兴趣点,通过内容的持续更新,将时事体

现在学习过程中。

ii.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效果评估和排行榜的激励,在学员中

间形成学习风潮,在干部中间形成良好的学习竞争机制。

iii.变固定学习为移动学习:通过网络化的学习方式,和移动技术的应

用使学员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提高。

iv.变集中学习为融入学习:通过社区应用,各种趣味性活动将知识融

入到日常学习工作过程中,实现不知不觉中的提高。

v.实现制度对电脑,电脑对人的管理:通过平台实现制度化的管理,学员在平台上学习,真正实现电脑作为新工具服务于人的思想,而

不是为上系统而上系统。(讲起来不太好理解,能否不要)i.管理办法:平台作为培训工作的舞台,内容做为培训工作的演员,也要有制度作为剧本才能演出一幕好看的戏剧。平台作为新兴事物,必须要配合一系列的制度才能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有四个方面的内容需要相应的制度及考核管理机制 六

f)培训主题:在线学习的内容和课程设置,由河东区干部工作联席会根据

干部教育培训形势任务、培训需求和计划的需要定期发布,并及时调整更新。

g)学习规定:干部在线学习课程分设必修课和选修课。每年每位干部参加

在线学习获得的必修课学时不少于规定完成学时总量的1/4。必修课为必须完成学分的课程,选修课为自主选择完成学分的课程。两类课程的学分设定每可作适当调整。

h)课程内容:围绕每期培训主题采取“菜单式”课程设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训什么”的原则,坚持以政治理论、现代知识和业务技能三大板块为主,突出抓好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党性教育、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真正使干部需有所学、学有所获、获有所用。

i)考核考评:采取灵活的培训考核制度。严格干部调训纪律,建立规范的在线学习考勤和上机考核制度,考核成绩由平时在线学习学分和最终上机考试分数构成,考核成绩和学习情况存入干部个人培训档案,将干部个人学习培训情况同干部的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教育培训效果。

七、平台预期效果

j)努力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三个提高”。

i.一是使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将网络培训学习纳入

工作目标,把干部的学习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标,并作为考

察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有力地促进干部的学习,形成了自觉学习、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新局面。

ii.二是使干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始终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干部头脑,切实提高广大

干部的理论水平,进而指导实践提高业务能力。

iii.三是使干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始终突出发展“第一要务”,突出学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使广大干部的思想

认识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用学到的各种

理论知识,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经和办法,把学到的知

识运用到河东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去。

干部党员培训平台在河东区组织部应用后将使干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效率、人数、培训满意度方面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真正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加强学习的平台、交流平台、管理平台和服务平台的功能建设,努力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 篇5

法公布(2002)第5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民 事 裁 定 书

(2001)民一提字第1号

原审原告:天津市运通房地产建设开发公司,住所地: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70号运通科技楼6层。

法定代表人:郑晓,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贺照华,山东海孚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天津市河东区王串场十七段翻建工程指挥部,住所地:天津市河东区华安街荣信公寓4门3楼。

负责人:韩迎春,天津市河东区房管局沈庄子房管站站长。

委托代理人:田文昌,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蔡景丽,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

天津市运通房地产建设开发公司(以下简称运通公司)为与天津市河东区王串场十七段翻建工程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联建纠纷一案,不服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1997)高民初字第2号民事调解书,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于2001年5月14日作出(2000)民监字第352号民事裁定,决定对本案进行提审。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现已审理终结。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理中,经调解,运通公司与指挥部自愿达成协议如下:

一、讼争天津市河东区王串场十七段七号楼4门、5门、6门及八号楼5、6门,1-6层全部房屋归指挥部所有;上列房屋中原已安置的河北区丁字胡同的还迁居民,由运通公司与案外人天津市河北区房管局光复道房管站另行安置,全部安置费用由运通公司承担;

二、天津市王串场十七段七、八号楼其余1-6层全部归运通公司所有,由运通公司安置河北区丁字胡同还迁居民使用;

三、上列10个门的房屋运通公司仍按原合同约定以每平方米1580元向指挥部支付房款,运通公司尚欠之房款在一年内分三次付清。具体付款时间及方式为:本调解书生效后3日内运通公司向指挥部支付尚欠余款的30%;三个月内再支付30%,一年内付清剩余40%;

四、双方合作期间,指挥部及与指挥部有密切关联的单位曾为运通公司向案外人借款1350万元,提供了财产抵押担保,运通公司愿以自有财产换回抵押物,免除指挥部的抵押担保责任。若运通公司不能如约完成致抵押权人继续向指挥部主张权利,由此产生的一切经济损失由运通公司承担;

五、双方合作期间,运通公司及其他案外人共向指挥部支付房款1080万元(不含诉讼中支付的500万元),其中案外人代运通公司支付的款项,由运通公司负责偿还;

六、案件受理费及其它费用175040元,诉前保全费142200元,运通公司承担167520元,指挥部承担149720元。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1997)高民初字第2号民事调解书(以下简称调解书)业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已发生法律效力。

运通公司以调解书第四条内容违反法律规定,应予撤销为由,向本院申请再审称:1.调解书第四条为运通公司设定了置换抵押物的义务,但是按照担保法的规定,为了保护抵押权人的利益,保障抵押权人的债权实现,抵押物的置换必须经抵押权人同意,否则其他人擅自确定置换抵押物的行为是无效的。本案中,天津高院调解确定置换抵押物内容时,未征得抵押权人金谷公司的同意,事后,金谷公司也不同意置换抵押物,故该条内容违反法律规定,且无法履行;2.指挥部不是合法的执行申请主体。由于华辰公司未按约向金谷公司还款,金谷公司向法院起诉,法院判令抵押人河东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由于指挥部不是抵押人,并不承担抵押担保责任,金谷公司也从未向指挥部主张过权利,因此,指挥部不是合法的执行申请主体;3.调解书第四条内容所称“为运通公司借款1350万元”的事实不存在,该笔借款与运通公司无关。

指挥部辩称调解书内容符合实际情况,运通公司认可,应予维持,请求驳回运通公司的申请再审请求。

本院审理查明:1995年3月10日,运通公司与指挥部签订联建住宅协议,约定:指挥部为解决王串场十七段翻建改造资金不足,运通公司为解决拆迁定居房,双方联建住宅。运通公司负责投资2844万元,房屋建成后取得联建房屋18000平方米。交房日期为1995年9月30日。届时运通公司应付款1500万元,余款于1996年年底前付清。任何一方违约,承担对方投资额0.1%的违约金。运通公司所取得的18000平方米房屋,定向用于安置天津市河北区建国道丁字胡同360户居民。在合同履行中,运通公司未按约付款,致使联建工程延误。指挥部为了筹集建房资金,将协议约定交付运通公司用于安置360户拆迁居民的部分房屋作为商品房出售。1997年1月,运通公司以指挥部违约卖房,影响其安置360户拆迁居民为由向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另查,联建合同履行过程中,运通公司由于资金不到位,故请案外人天津市华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辰公司)向中国金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谷公司)借款1350万元,指挥部的成员天津市河东区房地产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河东公司)以其拥有的房产作为华辰公司借款的抵押物。1996年8月19日,运通公司与华辰公司签订《借款还款协议书》,约定华辰公司贷款1350万元借给运通公司投入丁字胡同危改项目,本金、息金由运通公司偿付华辰公司。河东公司为防止该1350万元借款抵押担保给自己造成损失,于1996年9月18日与指挥部签订协议,约定:如指挥部不能按期归还抵押物,由指挥部承担河东公司的经济损失。运通公司取得华辰公司向金谷公司的借款后,未将借款全部用于联建项目,至1996年9月,运通公司共投入资金1080万元。

本院认为,调解书第四条中关于“双方合作期间,被告及与被告有密切关联的单位曾为原告向案外人借款1350万元,提供了财产抵押担保,原告愿以自有财产换回抵押物,免除被告人的抵押担保责任”的内容,为运通公司设定了置换抵押物的义务,调解书确定该项内容时,未征得抵押权人金谷公司的同意,事后,金谷公司亦不同意置换抵押物,因此,运通公司置换抵押物实际不能履行。不能履行不是运通公司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而是调解书的内容在履行上存在法律障碍。但履行上存在法律障碍不能等同于该项内容违反法律规定。违反

法律规定系指所为行为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不得为之;存在法律障碍是指所为行为需经特定人同意,方得为之。因此,运通公司提出调解书中置换抵押物的内容违反法律规定的主张不能得到支持。调解书第四条中关于“若原告不能如约完成致抵押权人继续向被告主张权利,由此产生的一切经济损失由运通公司承担”的内容,系对该条前项置换抵押物内容的补充约定,是运通公司对于置换抵押物不能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作出的一种承诺,该承诺表示运通公司如不能置换抵押物,其愿意承担指挥部的一切损失。该承诺是运通公司的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规定。运通公司所提指挥部不是合法的执行申请主体的问题,不属于本案再审审理范围,本院不予支持。运通公司提出“为运通公司借款1350万元”的事实不存在的理由,已经本院查实,其理由不能成立。综上,调解书第四条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应予维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维持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1997)高民初字第2号民事调解书。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谭 红

代理审判员 刘国华

代理审判员 宋建立

二○○二年二月二日

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 篇6

陈琳常说:“要成为一名好教师, 仅靠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还必须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 用全新的理念充实自己, 用完善的理论指导自己, 用高尚的文化陶冶自己, 用广博的知识丰富自己, 才能让所传之道扎根在学生心中, 用所授之业铸就学生的未来。”于是, 努力工作之余, 她每天坚持抓紧时间学习, 同时, 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在班主任工作中也不断地“大胆尝试、自我完善”, 逐步地走向成熟。她深知, 关心爱护学生, 就要做到“润物细无声”, 她努力追求“学生越是感觉不到你在教育他, 你就越成功”的理想境界。

三月里的一天, 陈琳老师又和“学困生”小南在办公室进行了一次长谈, 临走时, 她从书包中拿出一袋早晨特意从家里带到学校的水果, 挑出两个连在一起的小橘子, 放在小南手中, 亲切地说:“孩子, 这两个橘子叫‘连心橘’, 记住, 我俩是最好的朋友, 我们的心就像它们一样是紧紧地连在一起的。陈老师愿意在任何时候帮助你, 让你变成最坚强的男子汉, 记住, 你永远不比别人差!”小南懂事地点了点头。师爱的力量是神奇的!从那以后, 小南和陈老师的话逐渐多了起来, 小小的“连心橘”让久违的笑容阳光般地写在小南的脸上。之后, 在一次作文中小南写到了这件事:“每当我回到家写作业时, 只要一抬头看到书桌上的连心橘, 就像看到陈老师那满怀希望的眼睛……”

在陈琳老师的教育理念中, 让学生感受爱只是进行自我教育的第一步, 教会他们给予爱、付出爱, 才是最终目的。因为只有付出爱, 孩子们将来走入社会, 才能学会将爱回馈给社会。“我教的学生不一定都是分数最高的, 但我一定要通过努力让他们都成为积极向上的人。”这已成为陈琳的职业理想。

陈琳永远忘不了曾和学生一起在教师节前夕的语文课上为校工李师傅亲手制作精美贺卡;忘不了一起在送贺卡时高声欢呼“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您”, 当时那份深情的感动;忘不了第二天在教室的讲桌里发现李师傅写的回信:“有人曾经赞美松柏的高大挺拔、四季长青, 牡丹的芳香四溢、美丽高贵, 想不到您还赞美小草。我觉得自己没有花香, 没有树高, 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但是在您的节日里, 收到了您和学生们的慰问卡, 您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让我真是感激。”朴实的话语中充满着感动, 也许就在那时, 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才体现得最为真切;也许就在那时, 学生们才真正意识到“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 普通的劳动者同样伟大!”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陈琳老师看来, 课堂不仅是传递学科知识的场所, 更是人性养育的殿堂。在语文教学中, 要时刻想到这是在培养人, 是对人的教育。运用自主、开放教学策略进行学科教育, 传授语文知识, 培养语文能力, 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一天下午的作文课上, 陈琳老师将两个“○”、两个“△”和一条“—”这一想象作文素材向班里的学生展现, 要求学生根据想象创设情景, 自拟题目, 不限文体进行创作, 学生思维的源泉不断喷涌, 迸发出带有新奇灵感的浪花, 让她无限惊喜。教学过程中, 没有过去命题作文时学生绞尽脑汁的窘态;也没有作为语文教师要面对“年级越高, 就越不爱参与课堂活动”的尴尬。学生个个兴趣盎然, 接连跑到黑板前将自己想象的各种事物展现在同学面前, 所有学生都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图, 多则几幅图, 并饶有兴致地讲述着一个个温情的、发人深省的故事, 陈琳老师被他们这份稚趣的童真深深打动了。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过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语文实践性学习, 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天地里学语文、用语文。在实践性学习活动中, 陈琳老师组织学生办手抄报、演课本剧、举办诗歌朗诵会、进行书法比赛等, 还带领学生走出学校, 进行参观访问;节假日, 她鼓励学生和家长外出旅游;课余时间, 她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 写调查报告等。她要通过引导学生扎根于社会生活, 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 并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到生活中去实际应用, 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传播功能。这样, 实践性学习就把生活和语文紧密相连, 把学生今天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 学生意识到语文是个大课堂, 语文是从生活中来, 应该走进生活。生活中, 学生通过人际交往感受语文、体会语文、运用语文, 既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 也增强了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 他们在和亲戚、邻居、教师、家长的交流中, 不仅增进了亲情, 更切身体会到长辈劳动的辛苦, 心中油然而生对长辈的热爱和尊重。学生在和同学的交流探讨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作为学校的教导主任, 陈琳老师还带领教师们一起以“小学语文实践性学习的研究”为研究课题, 营造宽松和谐、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人际环境, 并推出一系列调动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的管理和奖励制度, 教师们一起深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很多教师用新理念指导教学, 实践的自觉性和创新能力逐步增强。通过构建“科研兴校”的良好学术氛围, 通过合作研究, 她积累了宝贵的课题研究组织管理经验。而课题研究还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为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课堂教学走向课外学习活动, 不仅使学生提高了能力, 而且使师生对语文实践性学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 陈琳老师努力创造各种读书机会, 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快乐自信地成长。阅读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而读什么、怎样读则是肩负育人重任的教师要做好的前期工作, 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 学生才能获取最充实的知识养分。陈琳老师带领同事们精心挑选书目, 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读书活动,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爱上了读书, 变被动的说教为主动的探索。书籍已经成为了前程小学的学生们最亲密的伙伴。每当看到校园中、教室里手捧书本静心悦读的学生, 陈琳老师都会感到由衷的欣慰。

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 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 主要的需要是获得自尊和归属。教师要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 不能歧视问题学生, 班集体要形成关心理解的和谐关系, 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彼此尊重、共享快乐, 从而满足学生获得理解的需要, 主动实现师生情感融合、积极进步的愿望。陈琳老师一直强调从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的重要性。她真正做到以“尊重、关爱、宽容”为教育原则, 创设独特教育情境,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教师在‘经营’教育生活的过程中, 也滋润了自己的生命, 这是中小学教师的生存方式和独有幸福。如果你的生命能在教师工作中不断得到创造、更新, 那你的人生就获得了一种真意义、真价值。这时候, 当教师就会成为你生命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个生命的欢乐源泉。为什么选择当教师?因为我快乐, 我需要, 我找到了人生意义, 身为一名教师我无愧于自己的学生。这就是对自我生命的承担, 这应该是教师工作的第一意义。”内敛执著的陈琳让大家再次看到了一名人民教师强大的内心和朴实、精彩的美。陈琳老师用责任和奉献守望师爱的美丽, 用执著和坚守传递温暖和希望……她在辛勤的工作中感受着生命的价值, 在努力编织美丽的“教育之梦”的过程中, 享受着教育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上一篇:燕子教学实录第一课时下一篇:领班电子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