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09-03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共10篇)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1

【摘要】:由于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导致美术课程一致处于边沿课程的位置。中学学校对美术教学的不重视导致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然则历史和时间始终是向前的,伴随著新课改对传统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相信美术课程作为边缘课程的格局一定会被打破,而美术教学模式也会越来越好。

【关键词】:美术鉴赏 美术教学模式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是在世纪之交,素质教育开展已经取得一定的经验,借鉴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新课程下中学美术教学的模式改革供给一些有重要的参考。美术课堂中还要求学生欣赏的同时还要对作品作出自己的评述。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之中,学生作为美术学习者的主体,对美术教学模式起着关键作用。其实学生本身才是影响课程确定的重要变量,当学生相信课程能够使他们学会重要的东西时,他们会认同并努力学习这些课程。课程内容与他们的需要、兴趣和关切没有必然的联系时,他们可能就会完全听从学校安排甚至能通过学校对其测试,很快将所学内容忘得一干二净。学校和老师却能通过影响学生而成功的处理这些问题。

1、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现状

1.1理论依据

大多数中学所采用的美术学科的教材都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出版社出版的课本及讲义被称为立项教材或者统编教材,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教师多数以教科书和随教科书附带的光盘为主要的讲课依据,不重视书外的其他衍生知识,忽视各科学科的相互联系,不利于学生的进行各学科之间交叉联系的学习。

1.2教学目标

虽然美术课程作为边缘性课程但是根据学校要求美术课堂教学还是以大纲和教材规定的目标为目标,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为唯一评价尺度。美术虽然是有知识性和理论性,但是技能性也很重要。知识单一按照教材的内容教学容易让学生造成纸上谈兵的状况,达不到动手创作出好的作品。

1.3教学程序

在常规授课阶段,教师主要“传递―接受”“示范―模仿”等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进行课程开展。无论是在美术鉴赏课领域还是造型、表现设计课领域方面都显示出单一的授课模式。教师根据课前备好的教案中的程序进行课堂模式的发展。教案是上课的脚本。按照既定的教学程序上课,按部就班,课堂气氛死板,学生容易缺乏兴趣,不重视美术课程,不重视美术创作。

1.4实现条件

由于对美术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大部分家长、领导和教师受长时间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美术教育不重视,更有认为美术课就是休息课。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美术教育更加偏爱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而忽视中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所设的课时也比其他学科相对来说要少的多。很多学校对美术教学的投入比较少,美术硬件设施达不到一般教学要求,使得美术参考及书籍资料、专用的美术创作教室、美术教学设备与器材等短缺,导致欣赏、手工等教学内容无法开展,不利于学生美术学习。

1.5教学评价

中学美术教育的评价主要通过考察考试和总结来完成,且限于教师评价。教师采取简单明要的诊断式的形成性检查测量连接所有的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差距和错误,并马上详细的反馈给学生,这种教学评价方式非常单一而且容易造成教师的主观性思想强压学生创想性思想。

2、优化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策略

2.1高度重视美术教育课程

为了中学美术课堂教学得以提升,最重要的是要让美术教育得到普遍的认可。所有存在的美术作品都是创作者处在当时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并把自身的审美方式和情感出发于美术作品之中,这些美术作品是通过创作者有意识或无意识来表现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大多数的美术作品时具有富厚的内在涵义和意蕴,是一种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的表现。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美育的教育是主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必然的指导意义,需要社会、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多方面来充分重视美术课,积极配合并给予支持,使得美术课堂能够完好地发展。

2.2重视美术教学设计

(1)学习特征分析

目前,我国普遍的中学生都有较大的学习压力,并且其学习任务也较多,学校的关注、老师的要求以及父母的期望,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更加重。所以,在进行美术课程的实施时,美术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来自各方面的学习压力,首先需要营造一个完好而又具有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紧凑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美育的学习使其得到放松,让学生在美术鉴赏的课程中用心去感受和体验美术作品带来的艺术美,并且去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2)教学目标设计

从我国美术新课程标准和制定新课程标准专家对教学目标设计的评论来看,引用了布卢姆的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教育总目标是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定。在进行美术课程时,让学生更多的学习和了解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融入在一起,并将美术丰富的语言运用于各科的学习之内;培养美术情感的持续发展,提高审美和艺术素养,挚爱中国传统文化,并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

(3)教学实施设计

在掌握学生学习程序的具体运用时,还要依靠对学情状态的了解,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灵活多变地选取最适合的。在课堂实施设计过程综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美术认知学习和美术技能学习,还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功能以及网络进行对美术课堂的辅助,抓住学生的多重感官的吸引力,打造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自身在美术理论和实践中进行美术鉴赏。

2.3提高中学美术教师素质

中学美术教师自身的素质对美术教学与课程的发展和推进有必然的联系,各学校应当更加关注美术课程,提升美术老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并且使美术老师在自身对美术的喜好之情全身心地投入于美术教学中。并且还应公开招聘优秀的具有丰富美学素养和美学理论的专业美术教师,建强美术教学的师资队伍,使得美育的开展和实施得到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2

1 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现状

美术教学资源是指学校内部、能够支持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和美术学习活动的所有要素的总和。我们就中学美术教学资源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概括:与课堂教学活动相关的设施和条件、学校周围环境、美术教学器材、图书阅览室以及美术实践基地。虽然我国中学美术教学体系逐渐完善, 教学成效有了较大的提升, 经过长期研究发现, 中学美术教学资源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 中学美术教学设备、设施不够完善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学美术教学活动, 笔者对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就此问题深入到学生当中, 通过和学生们的沟通发现, 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现有的美术教学设备、器材不满意, 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校现有的美术教学资源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校教学器材方面的建设仍不够完善。以美术专门教学来讲, 多数中学不具备这一条件, 仅在高中才有, 而且仅对美术专业学生开放, 非专业学生是不能够使用的。

1.2 中学美术专业书籍存储量有限

图书馆、阅览室是每所学校都具备的, 是学生增长课外知识的主要来源, 是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内的美术专业书籍也是重要的中学美术教学资源, 是学生自学美术的重要的辅助材料。我国中学图书馆内美术书籍的存储量极为有限, 根据调查发现, 一所拥有上万册图书的中学, 美术方面的书籍却不足千册, 这就是说美术方面书籍不足全部存储量的1/10;而阅览室的杂志也是很少见到美术方面的书籍, 即使见到也是寥寥可数的几本, 中学美术图书存储可见一斑, 这样学生除了美术教科书和美术课堂上再无其他知识来源, 这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和课外学习十分不利。

1.3 校园环境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缺乏专门美术实践基地

目前, 我国大部分中学已经建立自己的实践基地,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得到充足的社会实践和锻炼。极大地提升了中学教学成效,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是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好方法。但我国大部分中学缺乏专门的美术实践基地, 对美术教学也不够重视, 很少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 致使学生的美术学习局限于校园当中, 不能感受自然的美, 学生的画作缺乏生动性、想象力, 缺乏真正的艺术灵魂, 很难真正领悟到美术的精髓。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校园环境资源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更好的发挥学校环境对学生的感染力, 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发挥校园环境对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校园内的一草一木都能够成为学生进行美术写生的对象, 是重要的美术资源。中学美术教育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项事物, 应充分挖掘校园当中那些相对隐性的美术教育教学资源, 放眼美术资源的广阔性和外延, 并加以利用, 进而提升中学美术教学成效。

2 中学美术教学资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1 校方与教职人员对美术教学认识不够

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 美术教育并未被纳入应试教育的范畴之内, 只有将美术作为专业必修课的学生, 才会在高考中应用美术。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忽略了美术教学工作, 美术教师自身也认为自己的工作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响应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教育而已, 美术课程教学逐渐流于形式, 在教学当中常常会被其他学科所挤占, 很少会有学校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到美术教学资源当中。

2.2 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较大

虽然我国素质教育已经逐渐深入到各地各个院校, 但部分学校和教师仍然未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路, 认为美术课程的开设只要和其他教学科目一样,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可以了, 完全未考虑到美术教学资源对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性。

3 发挥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解决对策

为了充分发挥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势, 提高中学美术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美术学习能力,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加大学校在美术方面的投入, 改善学校的美术教学器材和设备

学校和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将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放在同等地位上来, 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协调发展, 增加学校美术资源的投入, 改善中学美术教学设备和器材。

增设专门的美术教室, 配备齐全的美术教学工具, 如雕塑工具、纸工工具、国画工具, 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根据学校自身情况, 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 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成效, 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美术学习平台。

3.2 购置一定数量的美术专业书籍、杂志

美术书籍是学生进行美术课外学习的重要资源, 完善学校美术教学资源、美术类书籍和杂志必不可少,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还能从多方面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相应的购置一些美术专业书籍, 挖掘更多学生感兴趣的优秀美术报纸或杂志,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美术教育;中学生;学习美术;美术课

在美术的理论研究中对美术的定义是这样的: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17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国“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

一、中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性

1.学习美术是发现美的一种技艺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是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可以听到的话语。的确对于中学生来说如果从小就善于发现美、体验美,那么对于之后的成长过程都是十分有益的。那么如何才能练就发现美的“火眼金睛”呢?学习美术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中学生通过对美术的学习,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对于美的初步印象,虽然简单,但是有了这样的印象,学生就会积极地进行思考,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学生还会把不同的美进行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的美的思想。一旦形成了这样的思维,那么学生就相当于具备了发现美的眼睛,也就达到了学习美术的最终目的。

2.学习美术有利于开发智力

众所周知,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分别是左半脑和右半脑。不同的脑区有着不同的作用。其中人的左半脑是纵向思维的载体,主要负责逻辑推理能力。据科学研究,左脑比较发达的学生擅长做理科的题目,长大后多数从事于科技研发等工作。而人的右半脑则善于分析横向思维,主要是对于美的发现和欣赏。大部分的人左半脑比较发达,而右半脑则相对欠缺。科学研究表明,只有左右半脑相互协调,共同发乎各自的左右,才是一个完美的人,这样的人比较少见,一般智商会超出平常人的范围。美术作为一门文化艺术课,对于锻炼学生的横向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学习美术有利于学生平衡左右半脑,开发智力元素。此外,左右半脑的发育一般是在中小学时期就定位了,所以在中学时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3.学习美术可以形成良好的性格

一个人小时候的成长环境以及享受的教育对其之后的性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研究表明,从小学习美术对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美术学习的方面有很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接触到大自然的万物,引发对于世间万物的思考,在思考中体会到大自然的力量和伟大,从而学会宽容、学会理解。一旦形成了这样的习惯,对于孩子改掉坏习惯,形成温柔的性格也是十分有益的。这就是美术的魅力所在,让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不知不觉地融入其中。

美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学习美术的重要性。但是在现阶段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归纳起来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学校的原因,學校的原因主要是和老师的教育有关。

二、美术教学课堂的现状

1.学生对美术课不够重视

美术课作为一门文化艺术类的课程,在很多学生看来,都觉得是次要的,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美术课时没有像上其他诸如数学、语文课时的认真。在民意调查中我们惊奇地发现,不仅是学生,就连学生的家长对于孩子成绩报告单上美术的优良根本就不在乎。这就更加导致了学生学习美术的误区。他们认为美术课就是一门用来放松的课程,是在其他的各类文化课的紧张学习之后插播的用于调整心态的课程,尤其是对于面临考试的学生而言,美术教师们也反应学生在上美术课时态度极为不认真。认为美术课不关自己的事情,是否学好都是无所谓的,这样的心理对于学生学好美术课都是很不利的。

2.单一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性需求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美术时感兴趣的内容是有很大差别的。但是在现阶段由于各项因素的限制,教材的内容很单一。很多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所在,久而久之就会对美术失去信心。通常各种文化课的学习过程是比较枯燥的,学生们希望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上找到一些富有色彩的事物,但是由于课本的限制,学生对于教学大纲所安排的内容多数是不感兴趣的。学生的课本是一个学期更换一次,在很多的教程中一个学期所学的内容基本都是同一方面的,而一个班里有几十位学生,学生有着天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索心理,对于已有的课本知识,他们会觉得比较单调、乏味。这也是现代美术教学的普遍现象,学生找不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3.教师缺乏专业的知识

美术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在具备相应的考试资格证书之后,还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懂得调动课堂的气氛,学会调节学生的心理,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美术的重要意义,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美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但是在很多学校中教授美术的老师并不专业,有的是已经退休的老教师,纵使他们有很多的教学经验,但是这些老教师的思想观念和现代学生的思维有着很大的区别,单是在沟通上就存在一定的代沟,又如何能够让学生从心底里爱上美术课呢?还有的老师是其他课程的兼课老师,如语文老师或者是心理老师。这些老师平时课程不多,就暂时担任美术教学的职责。殊不知美术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教学,对于老师有很高的要求,不是每一位老师都可以胜任这个职位的。

三、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1.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不完善

学生在享受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这和学生自身有关,此外和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在学校中学生的成绩是以分数来定的。尤其是面临升学考试时,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就是各门科目加起来的总分,而对于学生的美术成绩则是另外算的。这就让学生产生了美术课不重要的观念,因为学校对于他们的美术评价是有区别的。美术的成绩一般是以优良来算,没有具体的分数的划分,而且在平时的月考中美术的成绩是不算在其中的,只有当期末总评时才会在成绩报告单上写上一个等级,而很多的学生对于美术的成绩都是忽略不计的。

2.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教师在上美术课的过程中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缺乏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教学课堂中,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很多的学生反映,美术课课堂死气沉沉。原因很简单,教师只是按照课本上的知识,按部就班,教师充当的是搬运工的角色,有的还会把课本上的知识读一遍,而美术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面对教师这样的授课方式,就算是用心听讲,由于理论太多,学习的效果并不大。教师需要做到的是在自己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本的知识做自己的归纳和总结,然后再以简单的方式向学生传授。

3.学校缺乏相应的教学条件

很多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都只是停留在一个理论的阶段,缺乏相应的实践。如对于国画的欣赏,他们看到的最多只是课本上列举的图画、概念比较模糊。若是真正想对国画有一个深刻的了解,那就必须身临其境,体验国画的博大精深。或者是通过自身的体验,在绘画中加深对国画的认识,这些都是学校做不到的。而且美术课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欣赏,欣赏是必须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找到这样的环境并不容易,很多学校甚至不会带学生去看一下外面的风光,学生们看到的四季变换也只是书本上图画的颜色。

四、针对学生学习美术时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1.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习兴趣

不管学习什么事物,兴趣是关键,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生才能够积极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会自己寻找方法解决。通过自己的思考,对美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习的时候才能融入其中,学到的知识才会更加扎实、更加牢固,理论知识才可以变为自己的才华。

2.丰富教学多样性,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作为学校的老师,需要不断地丰富课堂的多样性。让学生意识到上美术课是一种享受,是一件让人期盼的事情,而不是乏味的义务。只有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才能够在学习中体验美感。美术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它的教学地点不是唯一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在野外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吸收知识、增长见识。只有这样,才能重新焕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初中生的学习价值观

学习过程中,课堂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是否真正学到知识至关重要。此外,学生本身的价值观对于其吸收知识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生从自身出发,首先端正自我的学习态度。从心理上对学习充满热情和敬畏,而不是随随便便的态度,学习时效果才会更加明显,也就达到了教师授课的目的。一旦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学习,自己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

美术教学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为了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还需要学生本人和学校老师的共同努力。只有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相应的教师能够把美术教学当作一门重要的职业来看待,相信美术教学就可以达到相应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晓华,徐勇.美术教育的特点[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蒋俊华,袁爱玲.刍议当前我国初中生课程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幼儿教育,2004(19).

[3]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

(作者单位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实验中学)

小学美术的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4

摘要:由于多种因素造成小学美术教学课堂的诸多弊端,本文从多角度全方位深度剖析了小学美术课堂所存在的问题,并从切身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策略。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现状 对策

一、小学美术的教学现状

1、教学缺乏正规性

由于小学教学中对于美术课堂的忽视,造成了很多“主要科目”的老师占用美术课堂的现象。即使不占用美术课堂,很多美术老师也不会严格按照美术课程的标准要求,对于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培养。很多小学美术老师只是让学生拿出图画本,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模板,让学生们“照葫芦画瓢”,学生们也只能是盲目机械式的模仿,不能对美术或者美学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甚至有些学生因为厌倦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而产生对于美术的反感,当然,这种没有教学计划的随意教学自然不能起到对学生画画方面的启蒙作用

2、评价标准僵硬化

由于小学美术教师对于美术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很多老师对于美术教学的理解过于刻板化,造成对于学生评价的僵硬化。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异常丰富,但是教师的流水线式的统一的评价标注标准恰恰扼杀了小学生在正方面的天分。比如,有的老师让学生画一只鱼,一个孩子给自己画的小鱼涂上了绿色,兴高采烈地找到老师去评分,结果老师给了一个不及格,还批评他不切实际,哪里会有绿色的鱼?收到批评的孩子以后自然会中规中矩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可是在心底里那份想象力的翅膀却消失了。其实美术里哪有那么统一的评价标准呢?正应为画中倾注了作者独一无二的创作情感,才能够是画作成为一门艺术,老师这种做法无疑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孩子自身的心理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3、教学内容单一化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有一些美术老师只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将美术课变成了绘画课。其实小学美术的教学课本内容很丰富。包含了画家、画派、美术史、雕塑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美术有着重要意义,对于美感与艺术细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但是许多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避重就轻”,将这些丰富的教学内容视为“糟粕”,造成学生们对于美术方面的理论的缺失和应有的感性的理解。很多老师在学习印象派的画作时,仅仅是一句带过,甚至连梵高的《向日葵》也未能幸免,印象派的抽象画法难以理解,小学生对于美术本身就没有什么认识基础,何谈对于印象派的抽象画法的深刻理解呢?最终造成了学生对于名家画作不甚了解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对于美术美感的体会,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对策

针对现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存在诸多问题,结合我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中,提出了几点自身的体会。

1、课堂教学正规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要求美术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有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于美术的教学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才能使美术课堂正规化。例如在学习画画时,美术教师要按照点、线、面、体的大致顺序逐步在画画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从练习画直线、曲线,到练习画圆形、长方形等各种平面图形,再到最后教学生们如何画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通过一系列有序的、渐进的教学过程为学生以后学习绘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要要求老师定期对于课堂的教学成果做出报告,对上一时期教学情况进行详细总结,并对下一阶段教学提出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将美术教学过程重视起来,同时对于美术老师的教学起到即时的监督作用,便于对于美术教学提出及时的调整。

2、评价标准灵活化

为了避免美术教师对于学生的统一化的僵硬的评价,要将评价标准灵活化。要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作品,要从学生的色彩、布局、构思、创意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另外还可以举行绘画大赛,雕塑大赛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热情。例如,我校就举行了“小手牵大手”的以父母与孩子的手掌心为作画素材的绘画创作大赛,既促进了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互动,也促进了学生对于画画的创作热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教学内容丰富化

教学内容要避免单一的绘画过程,老师要对学生不断渗透关于美术的各方面知识,以便于学生对于美术知识有一个详细的系统的了解。例如,在学习“牛鬼蛇神”这幅画时,除了要给同学们介绍整幅画的布局,色彩、构思的巧妙之处,还要透过这幅抽象派画作的背后给学生们介绍这幅画背后的历史背景,给同学们讲述每一个意象在显示中映射的真实事实。从而通过一幅画,让同学们了解这幅画能够将美术课堂背后的对于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控诉。这样的讲解不仅让同学们对于这幅画的了解更为深刻的了解,比起枯燥的讲解绘画的专业知识,这样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另外我会让同学们自己理解一下各个画家的名作中的含义,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他们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力,和对于作品本身含义的感悟力,一举多得。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5

江苏省东台市时堰中学 吴 军

摘要:本文运用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学论对传统概念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其成功和不足之处,提出在概念教学中要由“重知识”向“重过程”转变、注重生成性教学等建议。

关键词:概念教学 概念形成过程 教学错位 生长性引言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把物理这门学科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因此物理概念教学成为物理教学的核心。李政道在回答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时就曾强调: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可以说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表明物理概念是物理中既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为此本文对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物理概念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现状

中学物理教学历来都十分重视物理概念的教学,但由于教学理念的不同造成了物理概念教学着重点各有不同,用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论来审视传统的物理概念教学,我们会发现有许多成功和不足之处。

2.1 传统概念教学的成功之处

传统的概念教学着重从物理概念的文本出发,着力从三个方面讲解和剖析物理概念:一讲清物理概念的内涵,即它们的物理内容和物理意义;二强调物理概念的外延,即它们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三理清有关概念的联系和相近概念的区别。这样的教学严谨扎实,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人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积累的大量知识(以书本为载体的间接经验),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进而运用知识。

2.2 传统概念教学存在的不足

2.2.1 对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重视不够

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的影响,教师在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中过于强调物理概念的知识本位,大大压缩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新授课教学“重结果”的情况非常严重,很多教师在引入概念时没有让学生对其必要性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而是直接给出物理概念,致使一部分学生只是死记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没有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的实质,物理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成为空中楼阁。题海战术成为他们学习物理的“捷径”,这种“熟记型”学习往往是比较机械的,学生对物理概念没有在感悟中“升华”。如在高一加速度一节,在没有帮助学生建立对速度变化快慢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匆忙给出加速度的定义和数学表达式,然后进行大量的习题强化,导致许多学生对引入加速度的必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没有理解为什么要引入加速度、什么是加速度、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只是“强记”加速度的概念。这样的后果是使学生失去了物理学习的兴趣,而觉得物理概念只不过是玄之又玄的物理学家们的游戏罢了。

2.2.2 物理概念教学中“二八”错位

一是在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理解上所花的时间只占整个课堂的20%,而将80%的时间花在习题训练上。这种“短、平、快”的战术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虽然加快了教学进度但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相去甚远,思维要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而这个“物质”基础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占有感性材料经过同化和顺应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是对80%的基础内容,只花20%的时间,而对20%的高要求的内容,却花80%的时间。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是“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体现基础性,显然这种对全体学生在“高端知识”提出高要求是不合适的,“中学物理教学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公民常用的基本的物理常识”(雷树人语)。

三是课堂教学只面向20%的学生,而让80%的学生在课堂上迷失方向。这样的错位只能是精英教育而不是国民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休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概念教学的建议

3.1 物理概念教学应由“重知识”向“重过程”转变

任何一个物理知识的学习几乎都遵循这样的环节:实验、事例概念、规律题目。传统的概念教学将获得知识结论教学作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多的表现的机械记忆,而不是理性分析。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应是认知主休的内部心理过程,学生是信息加工主休,高中物理新课标中提出了“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维度,在这一维度下,新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从原来的“重知识”转变为“重过程”。

3.1.1 重视概念的引入过程,使认识产生飞跃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任何一个物理概念的出现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而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决定了其抽象能力的缺失,因此教师要能够在形成概念前使学生获得十分丰富的、有助于形成这个概念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认识引入此概念的必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认识上产生飞跃。

例如对质点概念的引入,通过举例在研究雄鹰的飞翔时(人教版),要求学生想方设法描述雄鹰的运动,让学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然后同学生一起找出“困难、麻烦”所在,即雄鹰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造成了其各个部分运动情况不同。再引导学生想办法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从而顺其自然的引入了质点的概念。

3.1.2 充分还原稀释,使学生发现、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

每个物理概念都是人类知识的结晶,铭刻着人类思维发展的烙印。如果我们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的同时,能把浓缩在其中的思维历程充分还原稀释,让学生沿着前人思维活动的足迹去重演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中发现、体验、掌握形成概念的方法和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那就等于教给学生一把打开思维宝库的金钥匙,从而把物理概念的教学作为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如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加速度概念的教学是一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充分稀释加速度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站在问题开始的地方,要面对原始的问题”(杨振宁语):磁浮列车以432km/h高速匀速运行了8s时间,蜗牛在10s内速度从0加速到0.1cm/s,让学生体验速度大与速度变化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接着给出下列案例:普通轿车0→100km/h用时20s;旅客列车0→100km/h用时500s,让学生建立起速度变化相等时变化有快慢的初步概念。再给出例1:兰博基尼Murcielago跑车0→100km/h加速时间4.0s;例2:麦克拉伦F1 LM跑车0→100km/h加速时间3.2s;例3:宝马Z4跑车0→60km/h加速时间3.2s;例4:F1方程式赛车0→300km/h加速时间15.6s。让学生分析例1与例2──速度变化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分析例2与例3──变化的时间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比较例2与例4──速度变化不同,变化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在探究中逐渐形成速度变化快慢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了如何比较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3.1.3 适当引入物理学史,让学生感知物理学的文化内涵

只有了解了物理概念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们的本质。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往往也是物理学发展史上长期未能克服的困难;历史上物理大师们与之辩论和斗争的错误观点,往往也保留在学生的概念之中,认识上的反复和曲折正可反衬出正确理解物理概念的重要。物理学历史上关键性的突破和物理学家的伟大贡献,也正是物理学的重点。例如,“动量”和“动能”是物理学中两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们都和质量、速度这两个概念有关。如果只讲述定义,即使详细罗列两者的区别,学生仍不能深刻领会这两个概念的物理本质。在分析具体问题时,经常会混淆不清,究竟是动量还是动能才真正是机械运动的量度呢?这个问题在物理学史上曾经有过长期的争论,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恰当的引用一些物理学史资料,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认识“动量”和“能量”这两个概念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更关注将人文的因素渗透。萨顿提倡的新人文主义将科学和人文结合在一起,科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完整的科学家奋斗史,通过学习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熟悉了定量、定性等思维方式;形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预成性”向“生成性”转变

物理新课标对“方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目标的设计不仅仅指向“结果性知识”,而更多地侧重于“生成性知识”以及“生成知识的方法”。物理概念的教学应由传统的“预成性”教学向“生成性”教学转变,教学过程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生长”到学生已有的认识上。在静电场的教学中许多概念非常抽象学生不易学习,如“点电荷”概念可将生长点建立在“质点”上、电势能生长在重力势能之上。在生成显性的知识同时,也生成了隐性的知识──思维。

生成性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最直接的体现是“概念变化”。所谓概念变化,是指学生在新的学习中,不同程度地扩展、更改或重组头脑中的已有概念以适应科学概念,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如在力的概念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整个高中的学习过程进行如下的概念变化:在大量的物理事件中建立“力是物体

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物体竖直上抛的上升和下降阶段的受力改变学生“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前概念,建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建立了加速度概念和学习牛顿第二定律之后,促使学生建立“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冲量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在概念变化和重建中对力的理解呈螺旋上升。

3.3 注重师生交流,关注异质反馈

物理概念教学中无论采用何种教学策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才能暴露学生概念学习中的困难。在进行交流时教师不仅应关注已有共识的同质性回答,更应重视异质性反馈,异质性反馈往往是学生学习物理概念过程中观念的碰撞和思想交锋,能够帮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物理概念.结束语

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注重物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尽量接近科学家们在其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概念,以使学生从中领会物理学家的实际创造过程和他们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在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黄恕伯.物理教学中如何“重过程”.物理教学探讨,2004(7).

[2]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教学思维方式的必然选择.课程·教材·教法,2008(2).

[3]吴伟,王新星.美国学生物理概念研究的发展.课程·教材·教法,2008(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制定.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学生的人数占全国中学生总数的70%以上,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的重难点在农村中学,寻找一条适合农村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路子,是我们教研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从1997年1月起,我室与教科所、督导室联合对全区25所农村中学的师资、教学设备、开课情况、外部环境条件、教学教研质量等进行了调查和评估。结果显示,农村中学在生物教学方面既有许多优势条件可以利用,也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现将我们调查的情况及采取的对策简述如下。

农村中学在生物教学方面的优势

现行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有一半以上是动植物、环境保护、生态及人口知识,这些知识大部分与农业生产、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农村中学在生物教学方面存在着以下优势:

1 学生感性知识丰富

农村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接触动植物及大自然的机会多,对农、林、牧、渔业生产及动植物等基本知识比较熟悉,教学时恰当地利用这一优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有方便的实验和实习条件

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和技能是通过实践和实习获得的,像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植物及农作物的繁殖、管理,动物及家禽的习性观察和饲养等,都需要学生亲自体验才能形成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将与此内容有关的课安排到实验场地去上,或请有专长的技术员现场讲解和示范,比在教室里口头讲解效果好得多。

3 实验材料和简易直观教具容易得到

现行教材大大增加了演示、分组实验的数量,还增设有“看一看”“动动手”“做一做”等内容,这些内容中涉及的实验材料在农村很容易得到,而且有一些较简单的动植物材料,稍加整理就可以制成临时或永久性的直观教具,既能节约经费,又能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利于因地制宜开展教法学法研究

教法学法改革要因具体情况而定,农村中学附近大都有很多生态系统、食物链、环境污染的实例,如能有效地运用发现法、调查法、开放式教学和撰写小论文等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大有裨益。

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师资分布不合理

大部分农村中学合格生物教师不足。近几年分配到我区的生物专业教师也不少,但农村中学仍很缺乏,师资分布不合理,学非所用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市区或条件较好的学校出现生物教师超编现象,而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尤其是联中的师资却严重不足。有些本、专科毕业的生物教师,因基本素质较好,而改教化学或其它学科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据我室的统计数据看,全区农村中学生物教师的专业达标率不到60%,虽说有些兼课教师也勉强能把初中课本的部分知识“啃”下来,但在实验和实验教学的技能方面和专业教师相比还有相当差距,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及综合素质。

2 师资队伍不稳定

乡镇中学的人事权主要在乡镇党委,出于财政开支方面的考虑,用人一般是“宁少勿多”,“宁多要‘主课’教师,不要‘副科’教师”,生物教师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之由于城乡中学在福利和其它待遇上有明显差距,导致农村中学教师的流动性大,主要流动的是骨干教师、年青女教师和毕业分配来的外地教师,其结果是农村教师队伍呈现男性化、乡土化、老年化和青年化。教师的专业达标率低,兼课教师多且不稳定,长此以往,在教法和学法上表现出“近亲繁殖”的后遗症。

3 教育观念滞后

从调研听课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学的生物课处在极次要的位置,课可以不开、课时可以减少、内容可以随意删去,有的即使课表上有,也仅仅是处在调剂课的位置上。从乡镇党委到学校领导,眼光都盯在升学率上,应试教育观念非常浓厚。

4 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专业素质偏低,兼课教师过多,反映在教学上的问题主要有:

(1)教研氛围不浓,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体现学科特点,照本宣科、满堂灌现象极为普遍。

(2)常出现一些知识性错误。如种皮与果皮不分,神经和神经纤维混为一谈等。

(3)不注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提问,问题的难易度,作业的量与度都只是照顾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不善于激发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只看高分率不讲合格率,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5 必需教具不足

由于教学经费大部分由乡镇支出,学校得到的少量经费只用在必考科目上,生物教具很少,有些学校连一些基本教学挂图和模型都没有,教师也难以将某些有规律可循的知识迁移到挂图或模型上。

由此可见,提高农村中学生物教学质量任重道远。作为与农村经济密切相关的生物学,如何在当前的情况下,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意义重大而深远。

解决问题的对策

1 营造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

教研员是教委的业务参谋,为使生物教学尽快走出低谷,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我们把从调研和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各种途径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和领导,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教委和部分乡镇党委先后下发了4个文件:一是生物等学科在师资、开课、教学质量、硬件建设等方面要纳入年终综合考评,促使学校建立健全一套比较科学的激励机制,调动现有生物教师的积极性;二是农村教师在业务进修、子女上学和就业等方面享有一定的优惠条件,在年终评优和教师节评选时,全面衡量生物等学科教师的业绩,使那些钻研教学规律、爱岗敬业的教师受到褒奖;三是加强调控职能,合理配置师资,毕业生分配、在职教师的调动都要符合师资优化的原则;四是市区学校要和农村学校“结对子”,每学年市区学校要选派骨干教师和后备干部到对口学校任教1年,视其工作成绩,提拔任用。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交流教学信息,稳定、优化教师队伍的作用。

2 教研室和督导室共同抓好“5个落实”,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创造具体条件

这“5个落实”主要是针对生物等“副科”教学的。第一是教师落实。首先是专业合格教师一般不改教其他学科;其次是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进修本专业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第二是课时落实。坚持按部颁教学计划安排教学,不减少、不挪用。第三是教材落实,生物等学科教材不漏订、不少订。第四是实验落实。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建立、充实实验室。第五是教学实习落实。按大纲要求开足生物实习课,凡是能联系实际的实习课不准移到课堂上。

3 建立区、乡、校三级教研网络,加大教研力度,扩大教师视野

大部分农村中学生物教师不知道课向何方改,怎么改。我们的做法是:

(1)集体备课。区、乡每年各组织3次~4次,学校每年组织6次~8次集体备课活动,请有经验的学科带头人主讲,分析教材特点,提出教法和学法的建议,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备课的能力。

(2)定期组织教师上“三课”。每学期每位教师要上一节校内公开课。老教师上示范课,将他们一生中积累的教学经验不断地传授给中青年教师;中年教师上创优课,在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上要有所创新;青年教师上达标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教学规律。中青年教师只有上好本校的创优课和达标课后,才能参加上一级组织的优质课评比。

(3)定期举行优质课和教学论文评选。我区每2年举行一届学科优质课评选,每学年举行一届教学论文评选。优质课和论文要经过学校、乡镇文教办的选拔后,再参加区一级的评选。此项活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钻研教学规律、及时交流和总结教学经验的积极性。

(4)分批进行实验培训。为保证教材中每个实验的开设,由区、乡两级教研部门组织部分骨干教师,每学期对部分学校教师举办一次实验培训,重点演示动植物生理实验,同时介绍仪器设备和替代材料,便于条件差的学校土法上马,提高实验的开出率和成功率。

(5)成立学科中心教研组,巡回指导。由教研室组织部分市内教师和乡校选派的部分农村骨干教师,每学期有目的地深入到1所~2所农村中学听课、评课、讲课,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其调整教学,总结改进,促使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尽快提高。通过两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区农村中学生物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1998年在全区举行的生物优质课和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农村中学教师有14人榜上有名,获奖人数和档次远好于往年;1998年举行的生物、地理、语文三科小论文竞赛中,农村学生的获奖率也有明显提高,其中获一等奖的5位学生中,有3人写的是生物学方面的论文;在年终综合评估检查中,农村中学生物教学质量的综合分也有部分接近市区学校,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7

(一) 研究对象

以三明市普通中学排球课的现状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三明一中、三明二中、三明列东中学、宁化一中、清流一中、清流实验中学、大田一中、永安一中的部分体育教师、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情况如下: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通过知网查阅了中学排球课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论文。2) 问卷调查法。对三明市的6所中学的36名排球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36份, 回收34份, 回收率是94.4%, 其中有效问卷34份, 有效率是94.4%。对6所中学的学生一共发放问卷600份, 回收538份, 回收率是89.7%, 其中有效问卷508份, 有效率是84.5%。

二、结果与分析

(一) 三明市中学排球场地现状

保证学校各类体育活动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就是学校的场地设施, 没有这个保障, 任何项目都很难有所发展, 而且有充足的场地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效果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三明市6所中学排球课的调查 (见表2) 。认为排球场地利用率较高以上的学生占13%, 认为认为排球场地利用率较低以下的学生占28.1%。而教师认为排球场地利用率高的没有一人, 认为利用率一般的占59.6%, 认为利用率低的占8.2%。可以看出大部份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排球场地利用率一般。

(二) 三明市中学选修排球课学生基本情况

1. 三明市中学选修排球课学生学习兴趣调查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 三明市的学生对排球有兴趣的只占17.5%, 而有一半多的学生对排球兴趣一般, 这个比例占到53.2%, 没有兴趣的学生占到29.3%。由此可以看出, 对排球感兴趣的学生很少。

从表4中可以看出, 对排球运动不感兴趣的原因是排球运动枯燥无味的学生占36.4%;认为教师的教学过于单调的学生占78.3%;认为自身的排球基础差的学生占37.9%;认为校园内排球运动的氛围不好的学生占65.4%。这些原因客观原因占大部份学生, 做为排球运动的主观原因无身体对抗, 做为朝气蓬勃的中学生来说, 对身体对抗项目更感兴趣, 所以有46.7%的学生认为无身体对抗也是其中的原因。

2. 三明市中学排球课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反映了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 而且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调查中 (表5) 显示, 认为在技战术掌握上较好以上的学生占8.7%, 50.7%的学生认为掌握一般, 在体能状况方面, 认为通过排球运动提高了体能的占10.2%;认为对规则的掌握情况较好以上的学生80%, 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规则掌握教学良好, 这对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排球欣赏等都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 三明市中学中学生对排球运动很感兴趣, 对排球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具备开展排球运动的需求基础;三明市中学大学生对排球运动参与程度不高, 还没有形成校园排球氛围。

2) 三明市中学排球课程的开课率较低, 主要是受场地、师资等条件的影响。

3) 三明市中学排球运动的开展尚缺乏有效的组织, 校内与校际间的排球竞赛也很少。

(二) 建议

1) 改善各中学排球场地的现状, 通过多渠道筹措来解决经费问题, 如寻找商家赞助为其提供广告机会、校友等社会热心人士的捐助、或吸引社会资金共同建造, 共同经营场馆等。

2) 应减少对年轻教师的招聘, 让现有的年轻教师多上课, 同时结合老教师的指导, 在新教学改革背景下共同发展。且通过继续教育、进修培训等途径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理论学习, 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与业务修养。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 问卷调查法, 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对福建省三明市中学排球运动的教学与开展进行调查分析, 找出其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为三明市中学相关部门提出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持, 为促进三明市中学排球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排球课,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王红光.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高校体育教学[J].淮北煤炭师范院学报, 2004.

[2]余学农.推行体育选项课, 深化教育改革[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6.

[3]潘丽萍.从高校女生排球选项课现状谈排球教学方法, 手段的改革[J].浙江体育科学, 2008.

小学美术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8

关键词: 小学美术课 教学现状 对策研究

小学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启蒙作用,小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美术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等,较之以往更加重视这些科目的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挖掘美术教学的深层潜力,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一、小学美术课教学现状

1.学校及教师教学观念陈腐

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得美术教育取得相应的发展,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教师,更重视的依然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尽管小学生的升学压力不像初高中生那样大,但这些学生依然要为自己以后进入中学做准备,所以在不少学校里,教师并不重视美术教育,在教学时并没有意识到美术学习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教学观念陈腐,在课堂上只会照本宣科。此外,有些学校条件差,美术教师较少,有时甚至让其他科任教师兼任美术教师,这种做法极大地影响了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

2.学生对美术学习缺乏积极性。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对美术的不重视,对小学生产生一定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陈腐,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感受不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不能通过学习美术,发现美、感受美,小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所以,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始终未能意识到美术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感受不到美术学习的意义,缺乏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美术课教学的对策研究

1.更新美术教学的观念,以学生为本。

在传统教学观念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只需要负责听教师讲解知识就可以,这种“填鸭式”教学,能够让教师最大限度地输出知识,但是也有较大的弊端,它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被动学习,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美术教学与普通的文化课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它重在感受,重在理解美,小学生学习的过程如果过于被动,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极不利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课堂上更积极,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和欣赏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皮影戏”之后,教师可以鼓励班级里的学生自己动手,编一出简单的皮影戏,这样既能令学生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又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瑰丽。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形态各异,美术作品也极有趣。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及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虽然对美术课程有极大的兴趣,但是在课堂上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美术的趣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学习美术的兴趣不大。

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改革美术教学的现状,就必须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课外实践教学等教学模式,使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到学习美术的趣味性所在。

如在学习充满异域风情的“非洲雕刻艺术”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班上的学生去当地的博物馆参观,实地感受非洲雕刻艺术的绚丽多彩,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其他美术素材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接触新鲜事物的方式变得多样化,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就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他们选择。美术教学离不开各式各样的美术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已有的一些先进技术将丰富的资源进行整合,进行美术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比如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教师无法将凡·高、莫奈、毕加索等伟大画家举世闻名的画作,真实地放到学生面前让他们学习和欣赏,但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画作展现出来,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班上的学生利用美术教学资源,自己动手,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美术创作,拓展自己的思维。

总之,小学美术课是学生认识美、感知美、欣赏美的一个过程,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学会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征,挖掘美术教学的深层内涵,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他们的思维,为这些学生以后接触和学习更深层次的美术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杰.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6).

[2]徐佳.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的分析和探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10).

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9

[摘要] 古文、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瑰丽文化中内容最丰富,思想最深刻的宝贵遗产。搞好中学文言文教学,是全体语文老师肩负的使命和神圣职责,也是弘扬传统,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义不容辞的义务。中学文言文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不平衡、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拓展和延伸不足、“古”与“今”结合不够紧密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应该改革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思路和模式,从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两个方面入手,恢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灵活教学方式方法,识记诵读并重,课内课外结合,古与今有机联系,通过激发兴趣、打好文言文字词句基础、重视“诵读”、提高中学生文言文鉴赏能力等四种途径,夯实文言文学习基础,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文言文读写能力和教学效果。

主题词:中学 文言文 教学 现状 对策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瑰丽文化中,古文、古诗词是内容最丰富,思想最深刻的宝贵遗产。文言文是历经千百年时间的筛选,大浪淘沙后留下的金子,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财富。将这些珍宝传承下去,是我们全体语文老师肩负的使命和神圣职责,也是弘扬传统,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义不容辞的义务。有一篇题为《打通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瓶颈”,让中学文言 文教学进入新境界》的研究报告提出,学好文言文对形成中学生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并列出了八条: 拯救国宝,培养中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 夯实文言根基,培养汉语言文字素养;增强文化意识,传承中华文明;启迪智慧,提升听说读写语文基础学力;开发精神宝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汲取精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陶冶性情,完善人性,净化灵魂,提升人格;探究方法,巧手翻新,化为终身受益的语文财富。该报告对中学生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概括的非常全面准确,说明,搞好文言文教学,有百利而无一害。

一、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中学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窗口和起点,学习一定的文言文有助于中学生的语言运用更灵活简练,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内涵。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当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却不尽人意,在“教”与“学”中存在很多误区,使文言文教学效果始终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注重识记教育,忽视阅读教育,教学内容严重不平衡。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把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主动放弃教学大纲要求的目标任务,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一般的识记和诵读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能够诵读课文、记住注释和译文及背诵、默写上,忽视了学生文言文阅读能 力的培养。教学中只重视讲读课文,不重视阅读课文的现象大量存在。而且,即使有限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也因为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出现了 “四多四少”:自读多,范读少;齐读多,个读少;讲前读得多,讲后读得少;纯朗读多,背诵少。这样大大削弱了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2、注重应试教育,忽视能力培养,教学效果不明显。广大教师从关心应试和成绩出发,忽视甚至放弃了文言文学习能力和读写能力的进一步深化和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多大数学生把文言文学习作为项学习任务去完成,基本没有主动接触和学习文言文的意识。师生只一味注重背课文和译文,甚至背注解,文言文独特的语言形式、中国几千年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给师生独特的体验无法融入教学过程,教学被简单化为应试的一种手段,天长日久使文言文教学变成厌烦的、事倍功半的“低效劳动”,教学效果十分不好。

3、教学主体单一,教师一味灌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文言文教学由于依赖于教参的统一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权威意识”不但没有得到弱化,反而进一步得到了加强。造成教法单一,教学活动极为机械,教师死输硬灌,学生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成为被动灌装文言知识的机器。课堂上,常常出现教师自我陶醉,引经据典,逐字逐句翻译,黑板上密密麻麻,学生昏昏欲睡、一头雾水;教师讲得唇焦舌燥,学生上课飞书疾笔,文言文字里行间插满注解,脑袋 里仍然是空白等现象。由于教学主客体严重异位,再加文言文和现代语言的重大差异,使学生的积极参与文言文学习的内因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由主体变为客体,变为被动学习,文言文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效果不理想就成为理想当然。

4、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压抑。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是沿着“读—译—抄—背”的思路展开文言文教学活动,并没有采用多种教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千篇一律地把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文质兼美的篇章,内容丰富多彩的教材定格成了咬文嚼字、应付考试的,生产流水线,所以大多数文言文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失去情趣,没有活力。

5、重课堂重课本,轻课外轻延伸,文言文教学拓展和延伸不足。由于大多数文言文教学只注重课堂教学、注重课本文选的教学,忽视课外迁移,忽视文言文经典篇目、经典诗文的阅读和学习,使文言文教学犹如池中水、井中蛙,失去了文明古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滋养,变得视野视野狭窄、枯燥无味,毫无生机,更别说通过有效的课外延伸拓展,形成广泛涉猎学习文言文,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身水平的良好氛围了。

6、讲古代不讲现代、讲古文不讲汉语,“古”与“今”的结合不够紧密。文言文由于历史久远而存在着独特的自身特点: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使文言文中相应的文化背景、历史条件、相关的典章制度、社会形态都与现代汉语存在着巨大的时空距离;时代的不同,使文言文语言表达形式、表现方式、语词含义等方面都与现代汉语存在着语言距离;古诗文中的微言大义,也增加师生认知理解的难度。文言文教学中既存在着“古”与“今”的巨大差异,也存在着由“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必然联系,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大特点。但大多数文言文教学因为片面注重“攻坚克难”,忽视了从古到今、循序渐进,一头钻进“之乎者也”的文言文城堡里不可自拔,忽略了古与今的必然联系,没有形成从现代汉语到古代汉语、从白话文到文言文,再由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有机的轮回,割裂了文言文和白话文、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的有机联系,人为在古今之间划了一条巨大的鸿沟,使文言文教学越来越成为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使教学活动变得越来越难。

二、中学语文教学的改进思路及对策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又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按照文言文教学新课程理念,结合平时文言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该对旧的文言文教学思路和模式进行改革,从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两个方面入手,恢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灵活教学方式方法,识记诵读并重,课内课外结合,古与今有机联系,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释译、质疑讨论,夯实文言文学习基础,开 拓学生的思维,通过从鉴赏品析和总结拓展入手,提高学生文言文读写能力,以提高中学文言文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切实转变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学生主客体异位的现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师要通过采用巧设导语、巧引故事、观看影视作品、人物和历史事件探秘、文字或作品考证等一切可以有效利用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还课堂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文言文教学课堂的主人。

(二)做好文言文字词句教学,打好文言文教学基础。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能割断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同现代汉语中的字词句一样,是古代汉语神圣华美殿堂的金砖银瓦和雕梁画栋。文言文字词句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但是在这一环节老师完全可以摒弃过去逐字逐句讲解的传统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主动掌握字词含义,进行初步的翻译。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以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文言字词中的 疑难点,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基础的同时,品尝到掌握文言文知识,与古人神交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当然,对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和语法要进行适度点拨,并通过课堂训练和课外延伸的方式,趁热打铁及时帮助学生掌握。

(三)重视“诵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说明,“读”是语言学习的一种最常见也最有效方式,通过“读”这样一个由口入心、琢磨和体验的过程,读准了,读多了,往往就会把握文言文的一般特点和规律,从而达到文言文学习的效果。另外,我国古代汉语,特别是选人中学课文的文言文,因为古人特别讲究语言的音律美,所以具有特别的格式和韵律,特别适合朗读,只有通过不断的诵读,才能感受到文言文之美,古代语言、古代文化之美。诵读教学可以采用教师范读、组与组竞读、生与生比读、前后接力读、分角色对话读等多种方式,有效激发学生读的兴趣,真正地帮助学生培养文言语感。诵读教学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引导学生按照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出语气、读出语势——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读中体味情感、感悟意境的“四段式”诵读法完成对文言文的诵读学习,这样就使“读”有方向,“诵”出美感和效果,避免漫无边际的“瞎读”。

(四)强化审美教育,注重美的熏陶。

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抓好字、词、句等基本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学习,还要引导学生挖掘文言文中蕴藏的美,让学生在品味欣赏中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入选教材的文言文不是不折不扣的文学作品,就是具有很强的文学性的古代史书,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法,仅仅从字、词、句上作些肢解式的诠释,就会把这些文质兼美的经典篇目搞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要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体味文中情,想象文中景,领悟文中道,感受文中雅,这样才能达到文言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文言文审美教学,可以适当增加教师的引领作用,由教师针对不同篇目的文体和语言特色,设计不同的审美体验方案,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美的情感,感知人物形象,领悟精神内涵,获得良好的情感熏陶。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10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是什么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不仅是文本的,更多时候是有声的。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英语表达思想、进行交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语已成为2l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加强英语口语教学已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趋势。然而在现实中,英语口语教学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离预期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达到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的目的,是每一个英语教育工作者所应该迫切关注的问题。这里我推荐一个在线真人外教一对一的网站给大家——阿卡索外教网来辅助学习,它一节课15元,外教很不错,有欧美和菲律宾的,可以随意选择,上课体验很好,时间地点都可以自己安排,比较灵活方便,感兴趣的,可以去体验下他们的英语免费试听课。

一、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活动仍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许多教师能熟练地再现与教材有关的知识点,有效地控制和组织课堂活动。但缺乏必要的El语教学策略与方法。在多数课堂上,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口语教学相对比较薄弱。其结果是,经过教师多年辛苦的教授以及学生多年刻苦的学习。学生对英语词汇、语法掌握得比较扎实.但在现实中却很难开口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很多学生在高分考入理想的大学后,在外籍英语教师的课堂上却表现得一片茫然,而在踏人社会后更是感到自己所掌握的英语没有用武之地。这意味着学生的英语书面语水平与英语口语水平发生了脱节,英语听说能力远远低于英语读写能力。

二、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英语口语的轻视。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通过考试,升人高一级学府。虽然口语测试已逐渐被引入中考和高考中,但由于口语评价本身的复杂性和主观性,口语测试的成绩对学生的升学影响并不大,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口语考试只是“走过场”而已。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 认为进行

阿卡索外教网:http://

英语口语训练是浪费时间。事实上。持这种态度的教师也为数不少。即使一些教师认识到了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在升学压力下,也难以很好地开展英语口语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和学生对口语训练都有所忽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重点仍停留在讲解语言点上,教材中安排的大量口语活动得不到落实。结果造成“哑巴英语”的现象。

2.学生的心理障碍。

在汉语环境中,很多学生对开口说英语有很强烈的惧怕心理.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由于平时训练较少,很多学生习惯用汉语组织话语,再依靠翻译法才能将意思用英语表达出来。这种讲英语的习惯会影响学生正常的思维和顺利的表达.学生在开口时诚惶诚恐,过多地考虑语法规则和语言是否精确。长此以往.学生害怕开口。不愿开口,英语口语水平得不到提高,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3.客观条件的限制。

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学生是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的,除了学校开设的英语课外,接触英语的机会比较少,这样的环境阻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而在有限的英语课堂中,也缺少使用目的语的氛围。

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还不能实现“小班教学”。班级人数过多对英语教学是极其不利的。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多且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难以组织有效的口语训练活动,学生开口锻炼的机会也比较少.水平难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口语水平也是制约英语教学的因素之一。当然也不乏一些受过良好口语训练的教师,但他们在参加工作以后,除了授课以外,自身接触英语的机会也比较少,英语口语水平很容易退化。

此外,英语口语教学需要借助一些原版材料和电化教材设备。在我国欠发达的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学校没有能力引进必要的硬件设施,这也阻碍了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

三、提高中学英语口语教学水平的策略

1.端正教学指导思想,充分重视英语口语教学。

要改变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首先需要观念上的转变。教师要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并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最终是为了进行交流,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真正能发挥作用的人才.而不仅仅是通过升学考试。教

阿卡索外教网:http://

师要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原则,让每一个学生开口说英语。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乐于开口说英语。

很多学生对英语El语心存畏惧.在开口时有感到焦虑不安。教师在教学过程要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和焦虑感。教师应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避免教师的权威性对学生造成的压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首先要让学生乐于开口。培养学生说英语的习惯。在达到这一目标之前,过分强调语言的正确性是没有意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说出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方法。教师在学生开口说的时候,要善于当一个好的倾听者.不要每听到一个错误就唐突地打断纠正.否则学生很容易怀疑自己英语表达的能力。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轻松自如地开口说英语。

3.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为学生提供开口说英语的机会。

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英语口语水平,提高专业素质。讲一口标准、流畅的英语。在了解学生英语水平的基础上,教师要选用难易适度的语言,尽量用英语上课。增加学生听英语的机会。

教师在英语课堂找些引人体验式教学的内容,创设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具体人物,再现或创造性地展现人物对话等。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加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如布置朗读、模仿、背诵、复述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开展分组讨论.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辩论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地区,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向学生呈现丰富的原版视听材料,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进入英语听说的环境。

当然,英语口语教学不仅是英语课堂所应关注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积极创设说英语的环境。比如开设英语角、英语联欢会、课本剧表演、英语周、英语研讨会等活动,平时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对话等.使课外生活成为练习英语口语的“第二课堂”。

4.通过口语作业和测试巩固教学实践效果。

教师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课后口语作业,比如朗读课文并录音、分组编写对话并练习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口语作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阿卡索外教网:http:// 的平台,起到比较和评价的作用。

进行口语测试也是保障口语训练的一个有效措施。它能提高学生对英语口语的重视程度,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口语训练成果,同时巩固教学实践效果。因此,阶段性地进行英语口语测试评价是很有必要的。

上一篇:精密空调维保申请报告下一篇:中学上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