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问题及其分析

2024-07-28

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问题及其分析(精选8篇)

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问题及其分析 篇1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疑难问题

1、当前工程质量状况和存在问题

1.1 当前工程质量状况是: 总体工程质量水平有所提高, 不少地区创出了高水平的结构工程和综合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机械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新的材料、新的技术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推广运

用。当前新的质量形势下, 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最为突出, 用户对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政府对工程质量责任追查更加严格, 企业对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的保证更加重视。

1.2主要问题是: 工程质量参差不齐, 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施工单位粗放型管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工序交接验收不严格、施工记录不按时填写、工程阶段验收不按规定进行;有的对实体不按规定要求进行养护, 追时间抢进度, 造成不可弥补的质量缺陷和质量问题。另外, 工程监理不能到岗到位, 不能完全行使监理权力, “三控制一协调”职能不能正常发挥。

2、质量问题分析

工程质量及质量管理在很大空间上仍然存有很多问题, 还存在着不少的设计和施工缺陷及质量管理问题, 质量事故及质量投诉时有发生, 其主要原因是:

2.1 企业控制。参加建设的各单位, 没有把质量真正放到第一位, 没有完全按相关法律法规履行自己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在投资项目负责制、工程招投标、资料管理、价格标准、设计图纸深度、图纸审

查、监理委托、开工许可、工程进度、竣工验收程序和内容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2.2 材料、环境影响等因素。建筑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及使用功能, 有的建设单位为了降低投资, 压低工程造价招标, 施工单位为了追逐利润, 侵用设计安全系数, 忽略工程质量和企业信誉, 采用劣质建材以达到追逐利润的目的。

2.3 操作技能不平衡。目前各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基本依靠外雇民工, 技术工人不固定, 流动性强,工人得不到系统的培训, 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 施工水平参差不齐。

2.4 各方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明确及配比等因素的不稳定性。目前的建筑市场是建设单位的市场,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为了保住工程的连续性, 与建设单位之间形成了不平等的合同履约关系, 使得建

设单位的权利不断增大, 质量责任的分配发生变化:一方面建设方不按规定赋予监理应有的权利, 另一方面是监理外聘人员居多, 水平低责任感不强。同时也存在建设、施工、监理三方人际关系和管理体制上的弊端, 造成监理工程师不能正常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

2.5 领导意识的影响。各建设单位的主要领导主要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 对建设工程接触较少, 对相关政策和知识了解甚微, 遇到建设工程又不能做到先学习后管理, 有的连基本的程序和手续都不知道;制定的施工合同缺项, 施工执行的标准和规范没有明确规定, 给施工单

位降低标准、野蛮操作创造了条件。

3、加强宏观调控监督力度, 提高工程质量

“发展是硬道理, 必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对于我们来说, 就是必须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搞好工程质量是发展的需要, 更确切地说是企业生存的需要, 必须下决心改变自己所有粗放的、不规范的问题, 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领导质量第一意识问题;谁都可以管的问题;质量与效益关系问题;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问题等思想观念转换问题;管理体制与机制问题;建设各方主体全面了解和掌握并严格执行各自质量行为规范的内容

和方法问题。

3.1 思想观念转换问题。第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定期组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培训班, 提高工程管理人员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培训的内容包括: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质量管理标准、规范, 国内外先进管理办法和经验。管理某项建设工程的领导应该掌握有关工程建设的规定, 不能盲目下结论和决策。第二,树立创优意识, 用户至上意识, 搞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施工队伍完成的每一项工程, 必须经得起考验。规范管理、文明施工不仅对质量有保证, 也会树立起自己的形象。第三、监理单位要树立主人公意识、质量第一意识。工程监理人员作为建设单位聘用的主要技术管理人员, 对所监管的每一项工程要尽职尽责, 敢于负责, 敢于向不良现象作斗争。

3.2 理顺关系, 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步, 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 责任要落实到人, 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质量行为意识;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包括: 建筑市场管理制度、建设工程报建审批核准制度、投资项目法人制度、工程施工单位管理与准入制度、开工许可制度、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工程竣工验收与档案管理制度等;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如: 投资项目责任考核机制、工程质量奖罚机制等。

3.2 完善监督管理内容, 规范各方主体行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建立和遵循严格的工程质量监督程序, 明确监督管理任务、内容、范围、职责和权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范围包括: 各类新建、改

建、扩建的工业、交通建设项目及其配套、辅助和附属工程;参加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建设、施工、监理五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用于建设工程的材料、工程用品、构配件;工程实体的地基基础、主体

结构和涉及安全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使用功能、环境质量。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任务: 制定监督管理工作方案。每个工程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针对工程特点, 明确监督的具体内容、监督方式。在方案中, 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其他涉及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 做出实施监督的详细计划安排;检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行为。检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及有关人员的资质或资格及到岗到位情况。检查各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落实情况, 检查有关质量文件、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并符合规定;检查建设工程的实体质量。按照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方案, 对建设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其他涉及结构安全的关键部位进行

现场实地抽查, 并对这些项目的质量验收进行监督管理;对用于工程的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的质量进行抽查;监督工程竣工验收。监督工程验收组织形式、验收程序以及在验收过程

中提供的有关资料和形成的质量评定文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实体质量是否有缺陷, 工程质量的检验评定是否符合国家验收标准, 发现问题责令整改, 重新组织验收;对预制建筑构件和主要材料的质量进行监督;组织分析质量事故, 并对事故责任者拿出处理意见;组织质量投诉的鉴定和分析;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程序, 规范建设各方质量行为。

3.3 应用先进的质量控制方法。目前国际上通用ISO 质量保证体系。ISO 的质量管理核心是过程控制, 关键是质量问题的可追溯性, 措施是施工纪录。目前, 大多数企业进行的是ISO9000 体系认证, 也

有一部分企事业单位进行了ISO14000 体系认证。其执行的关键是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纪录, 只有做到了事事有人写、有人做、有人记、有人查、有人改,ISO 质量管理就一定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写、做、纪、查、改是一个整体控制过程, 称之为质量循环,走过一个循环, 质量就会提高一步, 所以也称之为质量螺旋。如果差了一个环节, 整个ISO 质量体系都不会起作用。可追溯性就是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追查到

每个环节和过程的责任人。只有坚持规范记录, 事事可追溯, 才能使产品生产的每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能做到责任落实到人, 使每个员工都有压力感, 我们的质量才有保障。

3.4 引入质量评优机制, 给建筑市场注入竞争活力。监督备案制的实行, 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谁核定, 谁负责”的质量意识。然而, 建筑产品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 它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服务年限久、与人民工作和生活关系密切的特点, 每一个投入使用的建筑产品都必须是合格品。在工程质量自我评定中, 施工企业往往出于自身考虑, 虚夸质量;而监理单位由于公司业务的局限性和出于公司发展角度的考虑, 在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时也会放宽要求。鉴于这种实际情况的存在, 监督部门应该在做好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的同时, 适时引入评优机制, 督导各建筑单位主体行为健康有序地发展, 创造一个蓬勃向上、稳定有序竞争的建筑市场.4 结束语

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问题及其分析 篇2

在20世纪初期, 国民经济进一步提高的同时, 建筑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不止是建筑外观的魅力和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 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建筑技术和质量的提高。由此可见, 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质量的提高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施工中, 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要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平, 做好施工过程把关。对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时分析及时解决, 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规范进行操作;对每道工序重点与难点进行质量控制, 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一、建筑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施工前期勘探准备不足

建筑项目的施工前期勘探等准备工作受制于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资金筹集情况、施工承建者的施工管理质量控制能力等。建筑项目的施工建设需要进行详细的, 科学化的前期规划设计, 需要对项目建设计划书、可行性报告及相关条例文件的审核等进行准备, 并且要针对相关文件进行实地勘探, 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勘探, 提高项目建设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在施工前期要对项目施工建设中材料储备进行合理分析, 对施工建材的选取和新型材料的应用进行研究。以细节规划与设计提升项目施工进度, 减少项目开支, 提升项目施工管理质量控制质量, 提高项目建设的科学性与规范化管理, 为项目的合理规划与顺利验收提供保障。因此,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期要进行精心的准备, 对项目工程中涉及的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认真分析。

2. 建筑工程的监督范围较为狭窄

当前, 我国对建筑工程的监督范围主要是局限在施工阶段, 仅仅依靠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以及实体质量的监督。但是在房屋建筑的策划阶段以及勘察设计阶段等还没有足够力度的监督, 这就不利于对房屋建筑工程进行全面宏观的监督工作。

3. 施工企业的市场准入方面把关不够严格

由于我国施工企业的改革还不够完善, 大多数的国企改革更为畸形, 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失较为严重, 人才流失现象突出。很多施工企业甚至只留下了几个人员来守住公司的资质证书, 然后采取皮包公司的管理模式来出借其施工资质来维持公司生存。与此同时, 还有一些劳务公司随着目前农民工大量出现而披上了劳务公司的外壳, 在施工企业中出现了大量的有资质无能力或者资质较高但是实际施工能力较低的企业, 无证施工以及超出规定承包工程等现象频繁。

二、建筑质量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 加强建筑施工准备

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应做好准备工作, 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这项工作做得完善与否, 会给整个工程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 施工前期准备措施一定要充分和完善。在施工前, 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地点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通过勘测、取样等手段, 确定基岩的厚度、地下含水层深度、土层厚度等问题, 为高层建筑地基的建设提供参考。如果缺乏有效的实地勘测, 可能会在实际施工中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 施工单位一定要派遣或委托专业勘测人员, 获取一手数据, 确保各项工程参数的准确性。此外, 还应合理确定施工方案的设计, 良好的施工方案是保证高层建筑施工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 施工企业一定要注重设计规划环节。

2.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在质量目标确定后, 建立现场质量保证体系, 确立目标责任制, 强化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三级质量检查网, 做到定岗位、定责任、定标准。同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严格交接程序, 关键部位重点检查, 严把质量关。对项目进行质量体系运行的定期审核, 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问题。确保项目质量体系运行始终保持正常, 确保工程施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管理目标。

3.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该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 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理和控制。因此,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监理人员在监理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工作方式, 对重要施工项目和关键的施工工艺要进行严格的监督, 发现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和处理。从而能够消除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隐患, 保证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

4. 加强现场机械和材料管理

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输、安装调试和拆除要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保证施工场所和过程的安全文明状态。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按设备总平面图设计要求布置, 确定合理的布置方案。同时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遵守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保证机械正常运转。加强现场材料管理, 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和工具, 应根据施工进度及现场条件有计划地安排和进场, 做到既不耽误施工又不造成于积压, 充分发挥材料存放场地的使用效率。并根据材料的品种特性选择合格机械设备和装卸方法, 保证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完好。材料的存放位置必须便于施工和符合总平面布置要求, 存放方式、条件必须符合施工要求。同时还应加强各种材料的使用管理, 加强边角余料的收集和堆放管理, 清点现场材料存量, 并根据使用情况做好料具的清限定和转场。

5. 加强对隐蔽工程施工阶段验收的质量控制

在对建筑工程中的隐蔽工程进行验收的过程中,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理人员应该要求施工企业在自检合格后向施工现场监理人员提交一份阶段验收报验单。施工现场监理人员在验收时应该现场复核施工材料, 保证资料、试验报告齐全, 对标杆和轴线也要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如果发现施工问题, 应该及时通知施工企业。待施工企业返工完成后, 进行复检。在施工质量合格以后, 方可准许施工企业开展下道施工工序。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是建筑业永恒的主题, 是百年大计的事情, 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筑工程一般都具有周期长、露天作业、高空作业多等特点, 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 这一切都为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施工企业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势在必行。必须严格施工中的每道工序, 加强施工技术的应用。并建立安全检查制度, 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可以达到优质标准。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对建筑工程质量体系的管理也必然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建筑企业要不断加强其内部的管理体系, 以便能获得更多利润、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企业部门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江景.浅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科学, 2010 (14) .

[2]陈新明.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 2012 (05) .

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问题及其分析 篇3

关键词:建筑质量;监督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2-0161-02

建筑業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担负着为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提供物质基础的重任。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但与此同时,由于建筑行业企业和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房价连续多年走高和日益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楼脆脆”、“楼倒到”、“楼裂裂”等建筑安全事件不时被曝光,建筑领域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冲击和震惊着人们的神经,引起了人们对建筑质量问题的关注和担忧。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加强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成为了社会的广泛共识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

1 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以房屋、道路、桥梁等为代表的建筑工程,是国家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质量是衡量建筑工程功能、作用和效果的核心标准,是确保建筑成果和作品功能完善、安全运行、造福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是涉及建筑业主、建筑承包单位、建筑施工者、政府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等多个行为主体,通过积极履行各自的职能职责,严格执行建筑工程的相关制度、标准、规范、规程,从而采取一系列方法手段,对建筑工程全过程进行系统、合理、严格的监督管理的行为和过程。建筑质量工程管理,是事关社会公众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对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 当前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较长时期的实践探索,我国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从无到有,当前已经逐步形成了政府强制监管、社会监理、企业内部质量控制相结合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在强化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方面采取了许多务实举措,产生了良好的监督管理效果,为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维护建筑企业市场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建筑质量监督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我国虽然已经颁布实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图例》等法律法规,但没有专门就建筑质量监督问题进行系统的法律规定,现有的一些分散的法律条文又由于政策性较强而可操作性较弱,有的甚至出现前后矛盾,使得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法律责任难以切实得到落实。

2.2 建筑质量监督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晰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同时涉及到建筑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建设五方责任主体和国土、规划、住建、消防、技术监督、工商等多个监管主体,且不同监管主体之间还存在模糊范围和交叉地带,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权利义务关系相对复杂,常常会因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权利和责任关系没有厘清,从而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存在相互推诿和存在监管“空白”的现象。

2.3 相关责任主体的质量监督意识不强

一方面,由于建筑行业的市场秩序不太规范,一些建筑企业因生产任务不足,以低价竞标抢占市场份额;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肢解发包工程压低标价、承包单位转包及企业挂靠、建设单位要求垫资等不正当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此外,一些建筑承包商、建筑施工单位在经济利益和不良风气的驱使下,在开展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现象。因此,建筑市场在管理体制、法制建设、运行机制、中介服务、造价政策和社会担保等方面,需要做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改革和完善工作。

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建筑企业规模较小,生产经营比较分散,科技水平较低,建筑企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不高,企业管理水平落后,使得企业整体的质量监督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在建筑工程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和偷懒现象,从而使这部分企业的工程质量管理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3 提升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对策思考

3.1 规范建筑业市场,搭建建筑质量监管平台

3.1.1 加强法制建设

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完善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完善市场机制、健全招投标制度和加强质量、安全、工程造价、工程使用管理、培育发展各要素市场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和与之配套的管理措施。加强法制教育,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1.2 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

重点是完善工程勘察、设计、监理和材料、设备采购等招投标制度,进一步规范工程发包和承包行为。

3.1.3 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严格按资质等级承包相应的工程项目,禁止转包、挂靠等行为。

3.1.4 培育和发展建筑中介组织,加强监督管

加强对工程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管理咨询、信息服务、法律服务和计量检测等建筑中介服务组织的监督管理。

3.1.5 加强要素市场建设

大力培育、规范和发展工程、劳动力、机械设备租赁、技术、信息、资金等建筑要素市场,提高各要素市场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建立完整配套的建筑市场体系。

3.2 增强相关企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针对建筑企业高素质监督管理人才短缺、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必须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立培训、吸引和用好人才的机制,从提高队伍素质入手,同时增强企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一是抓好建筑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其研究开发、监督管理和创新能力;

二是抓好工人技术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农民工的质量管理培训,增强建筑工人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三是搞好人才引进工作,指导和支持建筑企業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

四是在行政管理方面建立企业人才引入的鼓励和淘汰机制,增强企业的积极性。

3.3 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 理能力

3.3.1 要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

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手段,实现建筑工程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同时借助网络技术实现监督管理信息的传输与共享,提高建筑工程监督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3.3.2 强化工程质量管理

实行工程竣工备案制度,加强工程验收的质量监督。实施好建设工程质量终身制和备案制。

3.3.3 完善财务管理

在加强资金管理的同时,做好成本核算,大力降低工程成本,搞好工程竣工结算,减少或防止工程款拖欠。

四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4 强化政府监督和服务,加强联合执法力度

①建筑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整体联动、尽职履责,严把建筑建材生产源头质量关。

建立统一规范的管理机制管理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的质量。对水泥、砖石、预制构件等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实行质量档案管理,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加大建筑材料质量违法案件和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积极支持和受理群众投诉举报。

②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突出重点,强化监管,严把流通领域建筑材料质量关。

以建筑工程所需的钢材、水泥、砖、沙石等材料为重点对象,开展流动领域建筑材料质量专项整治,重点查处假冒伪劣、欺行霸市、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市场主体监管,建立完善建筑材料经营主体及交易市场日常巡查制度,落实片区监管责任,督促建筑材料经营主体建立购销台账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进一步强化建筑材料交易市场开办者第一责任人制度,督促所有经销建筑材料的经营主体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努力做到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四个统一”。

③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要强化工作机制,严把建筑工程质量关。

建立建筑工程质量宣传教育机制、建筑工程从业人员质量安全培训机制、建筑工程质量督查机制、建筑工程质量技术指导机制、质量申诉机制、建筑材料监管机制,为监督建设质量安全打下良好基础。制定材料验收制度、见证取样复检制度和使用管理制度,每一批材料均从外观质量、质保文件、进场复试等环节一一把关。

4 结 语

抓好建筑工程监督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综合抓好建筑市场监督管理、建筑业行业监督管理、重大工程项目监督管理和建筑工程材料、产品的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特别要重点抓好以质量和安全为核心的建筑市场管理和重大工程的组织协调工作。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相关单位和部门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建筑业及监督管理部门的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综合效益为中心,推动建筑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友帅,陈刚,郝娜.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6).

[2] 陈磊.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工程,2016,(3).

[3] 时胜利.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居业,2015,(20).

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问题及其分析 篇4

[摘 要] 要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是非常关键的。要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需要院校的重视、师生的配合、各部门的合作,所以高校需要通过加强监控队伍建设,健全规章制度等加强自我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国家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 教学:教学质量监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llege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Huang Fengxian(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Huangzhou Hubei 438000)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is critical.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the need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cooperation of various departments, so the need to strengthen Monitoring team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such as strengthen the self management,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cultivate high quality talents for the country.[Keywords] teaching,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students 1 教学质量监控环节和内容要点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要保证教学质量,就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监控和管理。在我国的高校中,对于教学质量的监控具有以下八个环节。

其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实施。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首先就需要具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院校需要做好对课程的安排工作,并且能够将教学计划落实,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开设、对教学大纲的编写、对教材的选用等都属于教学计划的一部分,需要严格实施。

其二,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需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堂教学工作、课外辅导工作以及对成绩的考评工作。

其三,实践教学。随着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做好实践教学的要点就在于实验室的管理、实验室的条件以及实验课程的开设情况。

其四,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管理要点在于选题的合理程度、指导教师的水平管理以及论文的工作量、规范程度的管理。

其五,教研室工作。教研室对于教学质量的监控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其内容要点在[1]于教研室的基本建设、运行以及管理工作。

其六,课程建设。包括课程建设的目标以及计划、师资队伍的水平建设以及特色的创建。

其七,专业建设。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专业发展的规划,专业办学的特色建设、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实验室的建设、课程体系的建设等。

其八,教学改革。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根据时代特点进行教学改革是必然的。可以针对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还可以针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等进行改革。教师主要针对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并且可以编写适合学校学生的教材。2 当前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全面监控的教学质量监控理念

所谓教学质量监控,就是需要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校的教学管理进行监督的过程,还可以包括对于毕业生质量的调研,是为了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保证教学质量而采取的措施,是针对师生全员的措施,具有很强的全面性和全过程性,所以这一项工作并非是教务处的工作,而是需要整个学校所有部门、所有工作都参与其中的。然而目前而言,我国高校中的领导以及师生都还普遍缺乏全面监控的概念,各个部门各自为政,都只顾完成自己部门的工作,使得高校中的教学和管理是割裂的状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各

[2]个环节之间缺乏联系,难以完成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2.2 教学质量监控范围狭窄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中对于教学质量的监控范围都比较小,大多只监控直接的教学活动,然而对于管理水平、后勤保障等对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却缺乏监控。同时,高校对于教学秩序的监控比较严格,但是却容易忽视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内容的监控,使得很多院校的教学计划不周全,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另外,很多高校比较重视教师的理论素质,但是针对教师的实践能力以及实践教学能力的监控却缺乏力度。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对于学生学习方面的监控,然而很多高校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比较重视,加以严格监控,但是针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重视不足,监控力度不足。

2.3 监控的主体单一,忽略学生和行业、企业等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就是学生,所以教学工作首先就需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接受者,也最有资格对当前的教学情况以及教学监控情况进行评价。但是目前而言,我国的高校针对教学质量的监控最不重视的就是学生的想法和评价,只把学生作为教学的接受者。而外部监控的一些企业和行业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是无法直接参与的,所以一些学校对于专业的设置以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情况都没有结合社会以及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故而这些监督管理工作都比较滞后,不能够适用于我国社会的需求,不适应于经[3]济的发展。

2.4 缺乏对学生认识当前学习状态的指导

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并非是独立的、分离的两个部分,而是具有联系的、有互动的。教师的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方式和模式,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学生也需要去迎合教师的教学方法,积极地和教师进行沟通。学生获取知识都应该具有方法和技巧,但由于高校的部分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比较差,所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还应该具有一些措施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当前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自学,从而改善当前教育的滞后状态。2.5 缺乏具有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都已经注意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程度,也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但是很多院校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都停留在同行的评价、督导的评价上,非常具有局限性,忽视了社会化的质量评价,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真正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评价体系。2.6 对出现的问题缺乏有效的反馈与落实

在很多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质量的监控只停留在口头上,但却并没有真正解决出现的问题。大多数院校都具有一定的监督管理措施,对于学校中的各项内容和各个环节都具有监督和检查过程,但是在发现问题之后,却并没有真正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或是采取了简单的解决办法但是并没有严格落实,没有分配到某个部门或是个人去解决,更没有定期的跟踪检查,所以并没有有效地解决教学质量中的问题。高校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有效途径 3.1 加强监控队伍建设,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监控组织机构

要做好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首先就需要完善管理组织,提高教学质量管理队伍的水平。所以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好学生信息的反馈工作,由教务部门作为监管调控的中心,做好咨询、指导和监督的工作,形成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体系。

其一,要建立以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长、系主任为主的教学管理队伍,使得学校的每一个层次的管理部门都能够形成统一战线,齐抓保障体系,建立起适应教学改革的管理模式,使得教学秩序能够得到稳定。其次要对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建设,加强管理框架的建设,并严抓纪律,加强对于教学秩序、考风考纪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价制度。

其二,要完善校级教学督导队伍的建设。在高校中,教学督导组应该主要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所以需要由一些老教师或是专家组成,他们可以经常参与听课评价的活动,有重点地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且积极地检查一些学生的毕业设计等,有针对性

[4]地给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建设提出建议。

其三,设立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在每个专业或是每个班级中都选出一个认真负责并且可以客观评价教学内容和质量的同学作为教学信息员,这些信息员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及时记录课堂教学情况并且向教务处反映情况,教务处也需要设定专人负责收集这些教学信息员采集的信息,从而根据信息作出合适的决策。同时,学校还需要定期地召开针对教学质量的专题学生座谈会,从而能够更多地了解学生对于教学的想法和意见,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水平。

3.2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依法治教

首先需要落实、完善教学检查制度。在高校中,可以由教务处定期开展教学检查活动,从而比较全面地了解院校中的教学情况。定期的教学检查就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期初、期中和期末。在这三个阶段分被检查教学活动的安排情况、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质量情况以及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考试管理情况。由于三个检查阶段侧重点不同,就可以比较全面地对院校中的教学质量监督情况进行了解。

其次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学生评教制度。学生是接受教学的主体,所以需要由学生来对教学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要得到有效的学生评教信息,先要保证评教内容全面,涵盖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和方法等多个方面,其次需要让学生明白评教工作的重要性,不要一味乱评。让学生进行评教工作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加能够全面地了解教学质量。

3.3 真正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系级教学管理的主体作用

高校的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应该指导系主任,使之负责起全系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系领导需要指派固定的人员收集本系的教学督导员、班级的教学信息员所反馈的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进行记录和整理,归纳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和主要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且将结果反馈给相关的部门,由领导讨论出整改意见之后再向下反馈,着手整改。

教研室的教师和学生也需要在各种活动中进行沟通,使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都能够反馈给教师,形成教和学之间的良好互动。教研室的监控方式有很多,比如通过教学研讨、相互听课等方式来研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选用等问题,相互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影响教

[5]学质量的问题,从而及时整改,将问题解决,提高教学质量。3.4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强化教学管理效果

首先,高校需要坚持严格管理,强化约束机制。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够克服很多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所以高校需要坚持原则,使得教学管理趋于规范化和制度化,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并且将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相结合,针对教师的考核也结合教学质量的监控结果,从而加强学校的管理。其次,要实行激励机制。因为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够只使用严厉苛求的方式来进行管理,还需要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使得师生都能够自觉、积极地参与到管理中。所以高校需要首先了解师生的心理需求,将教学目标和这些心理需求相结合,从而达到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的。结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是非常关键的。要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需要院校的重视、师生的配合、各部门的合作,所以高校需要通过加强监控队伍建设,健全规章制度等加强自我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院校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问题及其分析 篇5

及其解决办法*

刘建秀汤富强郑民欣宁向可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 郑州450002)

摘要:校企合作在工程硕士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的实际,针对课程学习、遴选导师、学位论文等不同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可供高校培养工程硕士部门参考。

关键词:工程硕士;培养;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43.2文献标识码: A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Master’s Students

and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LIU Jian-xiu, TANG Fu-qiang, ZHENG Min-xin, NING Xiang-ke

(Zhengzhou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Henan 450002)

Abstract: School-business collabo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master’s students.In view of the problems with students’course studies, selection of supervisors and preparation of degree thesis, specific measures are recommended for improving the situation.Key words: master in engineering;training;problem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已经为我国的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它不同于普通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之处是更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1]。近年来很多科研院所和工程硕士培养单位根据自身的教育实践,对其培养模式和目标,尤其是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探讨。从工程硕士的招生、培养和管理、论文设计及回岗后的工作反馈,全面地作了讨论和分析。我们承认工程硕士的发展速度确实很快,并且收到了喜人的成绩,但不可否认,它依然存在很多亟待探索的问题。本文着重对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课程学习阶段的问题

工程硕士的课程学习方式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半脱产方式,部分课程要选择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授课。但是出于各种原因,在课程学习阶段会出现如下一些问题:

第一,一些企业希望以工程实际为中心选择课程,而学校则是按工程领域培养人才,并且认为工程硕士的工程领域应比工学硕士生的专业面更广,更需要打好理论基础。这样便出现企业学以致用立竿见影的愿望与学校按人才培养规律打好理论基础的矛盾。

第二,教学方式需要改革。工程硕士生大部分是企业的技术骨干或领导,出差较多,业务繁重,脱产学习时间不能保证,导致学习质量参差不齐。为解决这一难题,目前全国各高校大都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在授课过程中,往往都是满天灌,单科独进。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2],让工程硕士生无法消化吸收所学课程,尤其是对那些毕业时间较长、年龄偏大、基

础和专业知识相对陈旧、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感到更难。结果是学生出勤率低、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有些教师讲课脱离实际,需加强工程实践的锻炼和调研。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很高,他们在授课时偏重于理论教学。这种讲课方法对于从实践工作中来的学生来说效果并不是很好,因其工作本身就是实践,而且只有实践,很少有时间探讨这些理论问题。

二、遴选导师的问题

目前工程硕士的培养采取双导师制,即学校和企业各出一名导师,共同指导学生[3]。双导师将社会与高校的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吸收校外新鲜血液加入导师队伍,集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于一体,突出集体培养的优势。这种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是对传统的单

一、封闭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超越。校内外两位导师合作指导、切磋经验、互相交流,有利于工程硕士生拓宽知识面,提高工作水平,并能促进导师实践经验的提升,为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实施阶段,这种培养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企业导师的遴选问题。高校对硕士生导师的确认,都有一套完整的标准,但是在企业的导师选择上就会出现一些困难。因为作为企业导师候选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由于其主要从事一些实践工作,如果按照高校的标准来遴选企业导师,在实施时就会比较困难。况且除了大型企业,一般企业没有足够的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这就难于选出企业导师。

第二,企业导师的作用问题。由于企业导师的人选一般都是各个企业的领导或技术骨干,他们没有过多的精力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或者只是在举行论文答辩时才临时出现,在整个学习阶段和论文工作中,失去了双导师的意义。

第三,学校导师的层次问题。现在学校导师方面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指导工程硕士学生的比例逐年在减少。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师资也出现紧缺,特别是博士生导师。因其自身科研任务非常繁重,有的还担任行政工作,因此目前承担工程硕士生指导工作的,主要以副教授为主。这意味着工程硕士生难得在著名教授的指导下从事课题研究,这是企业所不希望的。二是在工程硕士导师队伍中有实践经验的导师比例越来越少。

第四,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之间在协调上存在问题。学校导师相对缺乏必要的工程实践经验,所以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无法解决学生带来的实践性较强的问题,而企业导师正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较好地弥补这一缺陷,这时候就会出现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的协调问题,两者协调好是互补,协调不好就可能相轻,不利于对学生的指导。

三、论文阶段出现的问题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高校培养出的工程硕士生质量好坏直接体现在硕士生所做的学位论文是否为企业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是否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了工程硕士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和攻克科学技术难关的能力等[4]。因此在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学位论文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第一,论文选题。根据有关规定,工程硕士的论文课题必须来自企业的生产第一线。要求论文选题内容来自企业生产和科研实际,能应用学科前沿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去解决企业在工程技术中的难题,或开发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在选题方面,学校对创新有一定要求。而作为企业,它的主要标准是能用于实践,最终能够产生积极的效益。企业认为工程技术革新一般都有相当的难度,因此他们认为,只要具有相当的经济效益便是理想的工程硕士论文选题。这些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课题,其学术水

平可能存在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解决好学校和企业在选题上的矛盾。

第二,论文写作。学位论文要在学校和企业双导师指导下完成,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其时间均不少于1年半。但是在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中,这些要求有时很难做到,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是两位导师之间或学生与两位导师之间的三方交流,则由于种种原因而并不顺畅[5]。然而,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这种交流对学生能否提交一篇优秀论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论文答辩。有些学校在进行工程硕士的论文答辩时,答辩组成员由学校和企业双方抽调的人员组成,这时有可能出现答辩组不能客观评价论文质量的情况,一般是要求过低,即只要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论文就行,最终的结果是只要参与答辩的都能通过。另外有些学校为了追求毕业率,也会变相降低论文标准,最终使其质量很难达到硕士的水平。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

(一)课程问题

由于工程硕士与高校其他硕士性质不一样,它培养的是直接面向企业的应用型人才,属于订单式培养。因此在开设课程方面,就要结合其特点,多开一些与工程实际相关的课程,对一些基础课程(如数学、自然辩证法及科学社会主义)的课时应该适当缩减。

在教学方法上也要结合工程硕士生的特点,提倡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工程硕士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考核可采用写读书报告、写论文、搞设计的形式[5],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断参与和实际动手过程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导师问题

在企业导师的遴选上,除了要有一定的标准外,也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企业确实没有符合标准的导师人选,可以聘请其他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担任企业导师[6],这时该企业可以选出一名经验较强的本企业技术人员与聘请的高级工程师一起作为企业导师。这样做既方便了与本企业沟通,还对本企业尽快培养自己的导师有很大帮助。企业还可以按工程领域成立工程硕士生指导小组,实现导师之间的优势互补。

对于企业导师来说,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间分配上,企业可以制定系统的规章制度,为企业导师减轻其他工作方面的负担,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完成导师的职责。

(三)论文问题

对论文的选题,企业希望研究生根据企业生产实际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如果按照学校的选题标准,这些企业需要解决的实际课题则难以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要求。但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面临的问题除了发现知识外,更多的是如何应用当今已有的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去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这就是工程问题,其实质是知识的应用问题[7]。由此可见,只要精心指导,工程硕士以工程技术改造为课题作为学位论文,其学术水平同样能达到要求,因此在选题方面还是以企业的标准为主较好。

在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应该建立学生、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之间的三方交流机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而保证论文的质量。

为了防止工程硕士论文的答辩走过场,应该在论文答辩前对论文实行盲审,其方式是在论文答辩前将其送审稿交由校外的专家进行评审,并由这些专家写出评审意见。只有盲审通过才能参加答辩。盲审保证了对学位论文评审的客观性、真实性。

总之,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尚需做许多工作。要继续收集企业、学生、学校对工程硕士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使工程硕士培养更适应企业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冰,沈岩,康飞宇.工程硕士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践及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6).

[2]陈子辰,沈满洪.妥善处理研究生教育的十个关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9). [3]高述珉,沈岩,刘惠琴.校企合作培养应届推免工程硕士生的实践与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

[4]陈皓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1). [5]张海英,汪 航.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若干问题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5).

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问题及其分析 篇6

大沙田小学 李婷

小学音乐课程随着改革的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不断呈现出思想认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课堂教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及其困惑。教师要针对问题不停探索对策,改良教学方法,让音乐教育真正成为小学教育的主阵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新课程也和其他课程一样走进了学校,步入课堂。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为课改而欢欣鼓舞,觉得有了自己施展的舞台,然而,音乐课要从探索阶段到深入实施,真正进入音乐教学课堂,要把全新的教育理念付之于实践,历经坎坷,我又感到有太多的迷茫与困惑,深深到体会到新课程改革带来的矛盾冲突与观念碰撞,我们只有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面对问题探索对策,然而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深思。

一、学校领导、音乐教师、家长及学生对音乐教学认识不够

学校领导不重视音乐教学。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边远县城或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仍感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领导对音乐课的教学观念,由于升学率是学校声誉和生命力的标志,不少学校仍把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单纯的追求高分,所以统考科目之外的课程受到冷落。音乐课虽然是必修课,但未列入升学考试科目之中。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开设音乐课的目的只是一种点缀和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甚至占用音乐课用做其他学科的复习课等现象。

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部分教师上课时抱有一种应付的了心理,在教学上不愿去深钻,敷衍了事。因为他们认为在待遇上,音乐教师要比其它教师完成更多的课时量,才能获得相同的待遇。评定职称、评优、进修深造、出外考查等机会都离音乐教师太远。

家长们对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也有多种不同意见。有些家长期望孩子长大后在音乐上有所突破;有些家长把音乐课当成繁忙课程中间的休息和放松;有些家长甚至认为上音乐课会耽误学习时间,可取消音乐课程。

学生对音乐课的看法也有不同。有些是因为喜欢音乐、喜欢唱歌,有些为了松驰一下被众多作业搞得很紧张的神经,有些是想利用音乐课发泄一下情绪趁机“捣乱”。因此,音乐教师常为课堂纪律发愁,课堂气氛太“活”,而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若教师过分严肃,又使气氛变得死气沉沉,学生不参与配合,教师演独角戏,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音乐教育管理不健全,师资力量缺乏,教学基本功底子差。音乐教育的管理队伍不健全,音乐教师队伍空缺,整体素质低下,缺少正规培训。多数县城小学只有一名音乐专业教师,而大部分乡村小学没有专业、专职音乐教师,大都是让一些爱好音乐的教师担任音乐课教学。由于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音乐学科教学论等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职音乐教师,有的音乐设施上课不用,长期闲置,变成了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或在实际教学中暴露出了很多诸如自身音乐基本功差、音乐课堂上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技巧死板等现象。

三、教学条件差、教学设施落后,缺少相关音乐教学设施。

教学条件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在教学设施设备配置上获得很大进步,但是城乡差距格外突出。

首先是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有些学校没有多余的教室作为音乐室,或为扩大学生源把音乐教室作为普通教室利用。音乐课只能在班级教室上,人多活动范围又小,严重受到空间限制,课堂活动无法开展,再加上巡环教材的使用,大大的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其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方面的设施,有的学校既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很少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置于框子里如同文物展览。比如说要使用电钢琴,风琴来教学就要从一个教室搬到另一间教室,教师一个人搬不动,学生搬又容易损坏。再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多数学校没有配备现代化教学资源等教学辅助设备。孩子们根本不能欣赏到原版的优美音乐,甚至没得欣赏。严格限制了音乐的教学活动。

四、教学上存在内容矛盾、流于形式、设备使用不合理等现象。

现在我们使用的是桂版教材,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成长经历离得很远,学生不喜欢,不认可。特别是很难理解、感受的少数民族民风格的民歌,学生提不起兴趣;有的歌曲旋律不优美,不流畅,学唱起来拗口,学生不喜欢唱。同时由于流行音乐的传播无所不至,演唱技巧没有约束,音像商品铺天盖地,导致学生深深迷恋流行音乐,对学校音乐产生排斥心理。而课堂上对流行音乐的介绍与渗透比较少,对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关系存在着理解上的困惑,所以就导致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

音乐教学过程流于形式,与教学目标无关的音乐活动太多。“音乐课一定要让学生身体动起来”。课堂上如果没有学生动的环节,则可能被视为缺乏创新、教法老套。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于是,教师花费许多的课堂时间来组织各种音乐活动。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是挺活跃的,学生参与情况也很好。但课堂上组织的活动与他设计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多大的作用。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反思。对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和随意状况,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只有要疑问,无论难易,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时间又没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

现代教育手段如何使用才是恰当?多媒体是双刃剑,运用恰当增加效果,反之喧宾夺主,会冲淡教学本身降低音乐教学质量。可有些教育行政机关教研室听课把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依据,评定课的好坏。到底教学是看效果呢还是看手段呢?

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问题及其分析 篇7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城市的对外扩张和郊区城市化进程已成为必然趋势。道路作为城市间与区域城镇的联系枢纽, 由于其特有的灵活性和优越性, 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 在最近几年中道路桥梁在施工过程中, 往往避免不了各种客观因素而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降低了工程的承载能力, 还给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 深入分析道路桥梁在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加以有效预防是提高桥梁建设质量和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的保障。

1 道路桥梁在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 道路与桥梁过渡段不均匀沉降。道路桥梁桥头跳车的根本原因是桥台与邻接路段的沉降差异超过一定的界限值, 致使车辆在通过桥梁时产生颠簸、不稳。这主要是因为在施工中缺乏适宜的压实机具, 压实度很难达到规范要求。台背填料与台身的刚度差别大, 造成沉降不均匀。当分层压实厚度过大时, 压实度检测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 而且无法发现内部空洞。当桥梁承受大的荷载量时桥台与相邻路堤之间产生沉降差, 造成错台或纵坡不顺以及构造物的附加变形 (指伸缩缝) , 导致跳车。同时, 雨水井及其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检查井变形下沉, 也会造成跳车现象。

2) 桥梁裂缝。我国建设道路主要使用的材料是混凝土, 而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目前在道路建设的技术问题中具有普遍性, 这其中除了是桥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差等原因,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施工人员没有合理使用混凝土造成的, 如: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没有达到规范要求, 只凭个人经验不按标准规定随意配比;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对混凝土振捣不足或力道过猛;在混凝土模拆除后, 没有给予必要的养护, 导致混凝土体表缺水出现干裂等。

3) 路面不平整。路基是路面的基础, 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 由于路基填料不当或路基防护排水不完善等原因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陷, 必然会起路面的不平整。一是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合理, 油石比较大, 已铺筑的路面会产生壅包和泛油;油石比较小, 路面会出现松散;矿料的质量不好, 集料的压碎值和石料的抗压强度太差和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过高, 使路面混合料的稳定度降低。二是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一般铺设了很多不同的管线, 其沟槽回填的密实程度对路基产生地影响极大。回填土压实过程中的职工质量通病主要包括:倾斜碾压、超厚回填及填土不符合要求等。这些质量通病均会造成回填土的密实度达不到标准要求, 从而会导致路基路面结构的沉陷, 以及管体上部的破裂。

2 提高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的措施

1) 控制道路与桥梁过渡段的均匀沉降。a.优化施工时间。道路建设中应尽可能地提前软土地基路段的施工时间, 特别是桥台地段的施工时间, 通过增加预压时间, 以减少软基路堤工后沉降。同时, 在桥台结构完成后, 尽快安排过渡段路堤与一般填土路堤的施工, 在路堤与桥台连接部位, 路堤与锥坡预压填土应同步填筑与碾压。b.设置搅拌桩过渡段。在桥台处设置搅拌桩过渡段, 并在搅拌桩过渡段末端与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加密区交接处设置土工织物砂垫层, 以协调变形。c.准确安装检查井。检查井的砌筑质量应能较好地控制井室与井口中心位置, 防止井体出现变形;检查井的井盖和座一定要配套好, 安装时其座浆必须要饱满, 轻重型号与面底不能错用, 铁爬的安装要控制好, 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能太大, 平面位置必须准确。d.台背路堤填筑前的排水施工台背路堤的施工应按《公路排水设计规范》要求, 充分注意填土的排水, 防止水对填土的浸泡和冲刷, 可以通过设置横向泄水管和盲沟, 使施工填土不至于被浸泡而满足填筑压实度的要求。

2) 控制桥梁裂缝。a.选择优质混凝土修补材料, 修补混凝土面板。TK聚合物砂浆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表面修补材料, 其分子中的活性基因与水泥水化中游离的Ca2+、Al3+、Fe2+等离子进行交换, 形成特殊的桥键, 改善了聚合物水泥砂浆的组织结构及内部应力状态, 使其承受变形能力增加, 大大减少微隙产生的可能性。同时。聚合物乳液在混凝土表面迅速凝结, 形成致密、坚韧的保护膜, 填充于水泥颗粒之间, 减少雨水渗漏而引起的混凝土腐蚀和钢筋锈蚀。b.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 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 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 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 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同时, 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 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 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 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c.加强混凝土模板强度。施工过程中, 通过控制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分层浇筑及合理的养护措施来保证工程的质量。浇注腹板混凝土时振捣要充分, 不漏振、不欠振保证混凝土浇注密实度。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材料吊装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设前, 应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 防止裂缝的发生。

3) 控制路面平整度。a.控制松铺厚度。在基层施工中, 严格抓好松铺厚度, 在最佳含水量的碾压尽量减少基层成型, 经初压后进行人工整修, 特别要加强基层边缘立模处的压实度, 对因特殊情况碾不到位的应采用工人锤和振动夯, 分层夯实, 以确保其结构层的质量。同时还要注意确保铺层材料的防水性。铺层材料的防水层在施工过程中应予以充分重视, 要保证铺筑后基本不会透水, 以防止水渗入材料引起各种水损坏, 从而缩短桥梁铺面层的使用寿命。对于处于非冰冻地区的道路桥梁, 可以在桥梁铺面层铺上一定厚度的防水混凝土 (厚度可达到8~10cm) ;对于处于冰冻地区而可能出现裂纹的道路桥梁上, 可以铺上沥青混凝土或者贴式混凝土, 有效预防桥梁铺装层出现裂纹。b.控制基层的平整。在面层摊铺之前要认真清扫表面, 保证基层表面的整洁, 不存在松散的浮料及杂质。若有泥土可采用压力水冲洗, 若基层表面的局部下封层已脱落, 应在脱落处把基层表面清洗干净, 在补洒透层沥青或者补下封层, 保证面层的平整度。c.提高回填质量。道路开槽至旋喷桩桩顶, 将桩间软泥尽可能用人工清理干净后回填碎石至设计标高, 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静碾一遍, 振动两遍, 以保证碎石填满桩间空隙。在回填沟槽的分段填土时, 以分层倒退的方式留出台阶, 且台阶的高应等于压实厚度, 其台阶宽≥1m。填土过程中的大石块必须取出, 而对于尺寸大于10cm的硬土块应将其打碎或取出。

3 总结

为了加强及保证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 需要施工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予以必要的重视,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为桥梁建设的稳定、道路交通运输的安全创造有效办法和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余昌.城市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问题分析与预防[J].科技资讯, 2009.

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问题及其分析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 质量管理 问题 对策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国家各种积极的财政政策相继实施、内需也在不断扩大,我国加大了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水利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但质量问题仍然存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发展不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逐,一些工程的质量隐患渐暴露出来,因而时有质量事故发生,不仅影响水利事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危害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纵观水利工程发展史,历史早已证明质量是水利工程的生命线。因此,近些年来,人们把关注点投向了水利工程质量的管理上,保证工程质量是重中之重。不断切实有效的加强水利工程质量和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是水利建设最重要的主题。然而,如何有效采取措施,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是令每个水利工作者深思的。下文主要概述当前我国水利工程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不断提高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

1、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概述

当前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诸如施工过程缺乏严格的质量监督,施工过程不规范、水利工程缺乏相应的质量管理人员、市场经济中诚信缺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发展。

1.1 施工过程不规范

威胁水利工程质量的一大重要因素,当前部分工程由于缺乏严格的施工质量监管条例和规范,对施工过程的各项步骤监管不到位,因而导致了出现一些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诸如有些工程为了牟取私利,将主体工程通过变相转包的方式、或是暗地里偷工减料、弄虚作假,严重威胁了工程的质量;在实际过程中,还存在部分施工人员因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业务素质差、缺乏实际的施工经验,照搬照抄别人的施工方式,忽视了具体的工程需求,导致部分施工人员不按规范施工,质量控制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与此同时,水利工程缺乏健全的质量体系,政府对其质量把关不严,从而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1.2 部分水利工程未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

一方面有些项法人责任意识淡薄、质量管理松懈,这为工程的顺利进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另一方面,有些项目法人并未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对国家的法律法规缺乏深入的了解,因而在具体施工工程中会出现违规现象,甚至存在规避监督和不执行法定的建设程序等问题,很多的项目法人都是为了赢利的目的,真正接受过专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知识教育的少之又少,缺乏水利工程建设经验及应有的理论和技能培训,缺乏专业的从业资格。

1.3 市场经济诚信制度建设不到位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诚信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但由于我国的行业信用体系还处在起始阶段,未建立全面和动态的信用体系,导致市场监管不力。使部分缺乏社会责任感、谋求私利的水利施工、监管单位及相关的执业人员有机可乘,因此,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水利建设市场监督机制,对施工监管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某些单位和个人屡屡违规失信,而没有受到应有的制约和惩罚,严重影响了水利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2、浅析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水利工程的长远发展,因此,必须探讨出一条新的工作思路,提高其质量管理。

2.1 多途径落实项目法人的责任制

为了确保水利工程质量,必须要通过各种措施约束和落实项目法人的责任意识。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是项目法人,肩负着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进度、资金管理及安全生产的各项责任。为了更好的推进水利工程的建设,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才、业务管理人才和领导人才;吸纳一批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人员:项目精简法人机构、提高运行效率;牢牢树立其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的理念,杜绝偷工减料等不法行为;对于施工队伍,要不惜代价严格择优选择,加强施T现场监督管理,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的发生。

2.2 健全市场信用体系

一方面要加强水利工程法制建设,不断强化法制意识,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法》等各项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水利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培养其诚实信用的职业道德教育。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新闻监督等社会监督体系,营造良好的水利建设市场环境。

2.3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程度地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已经走进我国的各个行业及领域,为工作效率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促进意义。下面就是以VPN技术(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它指的就是一种运用身份验证、密码以及隧道协议等在公共网络上构建专用性的网络的技术。这样的网络既可以是某一个区域内的局域网,又可以是整个因特网。在这样的网络中,大家互相通信,在通信时,并不需要光缆等有线的物理线路的铺设,而是在一种具有动态作用的资源下进行运转和工作。将此技术运用于实际的水利工程管理之中,主要原理可以用如下图1所示:

3、结论

综上所述,探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下述几点:

(1)探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可以深层次的看到当前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水利工程管理指明新的方向;

(2)研究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可以从本质上克服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带动其更好更规范的发展;

(3)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研究,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更好的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奠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秋爱.浅谈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 工程技术,2010(12).

[2]苏小敏.浅谈水利工程中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向导,2010(11).

[3]刘后虎.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3).

[4]王君,樊治平.一种基于Web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型框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

上一篇:抢红包真好玩下一篇:六年级数学模拟试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