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6尿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

2024-09-10

分析6尿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精选6篇)

分析6尿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 篇1

【摘要】目的:分析尿液样本细菌培养后, 感染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策略 对650例尿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测, 分析其菌株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 所有样本中共分离出细菌247株, 阳性检出率为38.0%;排名检出前两位的病菌是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别占检出病菌数的32.8%、18.2%。对大肠埃希菌敏感性最高的是氨芐青霉素/舒巴坦(84.0%), 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5.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程度最高的是万古霉素(91.1%), 其次为头孢他啶(66.7%)。结论 泌尿系统感染较为复杂, 其特点主要为感染菌种较多且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复杂, 临床治疗时及时有效的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进行尿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分析6尿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

2011年至2012年共收集临床各科细菌培养标本1088例, 其中痰294例, 尿液254例、伤口或溃疡分泌物239例、血培养135例, 粪便80例, 阴道分泌物66例, 其他20例。

1.2 仪器与试剂

采用TDR-200B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 试剂购自湖南长沙天地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质量控制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ATCC25416均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4 资料统计

病原菌资料和药敏试验结果TDR-200B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系统统计软件。

2 结果

2.1 送检细菌培养标本1 0 8 8份, 培养出细菌3 9 5株, 细菌分离率33.4%。见表1。

2011~2012年全院细菌分离培养率为36.2%, 2012年比2011年送检标本明显增加, 且分离率有所增加, 之所以有那么高分离培养率, 可能是临床医师往往是经验用药, 抗生素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明显送检有关, 并且我科督促临床医师增强送检意识有联系[1]。两年送检的标本中以痰、伤口分泌物、尿液标本为主, 一共送检787份, 占标本总量的72.3%;其次血液标本, 一共送检135份, 占标本总量的12.4%。因为我院以骨科、外科、呼吸科患者为主 (约占70%) 故以伤口分泌物、痰标本为主。

2.2 各类细菌构成比

见表2。

2.3 2011年至2012年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度情况 (表3、4) 。

3 讨论

从以上表可以看出, 我院2011年至2012年培养分离出来的细菌分布范围大, 耐药情况复杂。建议临床医师在合理用药时, 积极送检标本, 提高送检率。我院革兰阴性菌前8位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宋内志贺菌。革兰阳性菌分离菌5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链球菌、腐生葡萄球菌。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据文献李海嶂报道, 目前医院细菌仍然以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 我院与上述大致吻合[2]。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药物敏感。敏感度60%~89%的有: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的有:头孢噻肟、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哌拉西林、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的大肠埃希菌15株 (23.4%) , 产ESBLs对大多数广谱β-内酰胺类药类抗生素高度耐药, 对其它药物亦多重耐药[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药物较敏感, 对其余的抗生素耐药。奇异变形杆菌对药物敏感度>90%的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其他敏感度<30%的有:氨苄西林、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

铜绿假单胞菌对药物敏感度>90%的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敏感度60%~89%的有:氨曲南、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度30%~59%的有: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敏感度<30%的有:哌拉西林、美洛西林、头孢曲松、四环素、复方新诺明。

不动杆菌对药物敏感度>90%的没有, 敏感度最好的有: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对其他抗生素耐药。不动杆菌对药物的耐药日趋严重, 耐药机制复杂, 具有多重耐药性, 易于以质粒方式获得耐药变异, 常有多种耐药质粒共生, 并可作为耐药基因的宿主将其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受体菌, 所以临床感染有着难于控制和较大的风险性的特点, 致该属细菌的感染呈逐年递增的变化趋势。微生物实验室要密切加强对该细菌的耐药监测, 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原发病, 加强防范医院感染, 是防止不动杆菌在医院内传播的有效手段。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药物敏感度>90%的有:阿莫西林/棒酸、阿米卡星、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敏感度60%~89%的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苯唑西林、庆大霉素、利福平、四环素、呋喃妥因;敏感度<30%的有:红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青霉素。敏感度<30%的有:青霉素、氨苄西林。

注:*表示没有进行检测

注:*表示没有进行检测

在2011年至2012年22株CNS中, 表皮葡萄球菌分离率最高, 13株, 占60%。其次为人葡萄球菌, 6株占27.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药物敏感度>90%的有, 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呋喃妥因。

粪肠球菌对药物敏感度>90%的有: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敏感度30%~59%的有: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敏感度<30%的有:苯唑西林、头孢曲松、红霉素等。

肺炎链球菌对药物敏感度>90%的有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敏感度<30%的有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

总之, 从2011年至2012年两年的细菌培养分析结果看, 细菌耐药情况不容乐观, 特别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类、孢类菌素一、二代均存在较严重的耐药情况。密切的关注本地区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情况, 制定可行的治疗方案, 提高基层医院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能力等非常有意义。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2011年至2012年细菌监测结果, 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TDR-200B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及专用软件分析。结果 革兰阳性细菌101株, 革兰阴性菌264株, 真菌30株,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度高, 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我院的最常见革兰阳性病原微生物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为主, 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 并且耐药情况严重。结论 切实加强临床标本的送检, 合理选择抗生素,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关键词:病原菌,监测,耐药

参考文献

[1]凌珍凤, 李晓宇, 李平难, 等.医院临床标本微生物学送检情况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7) :68.

[2]李海嶂, 李静玫, 赵基深, 等.医院连续9年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1 (6) :3410.

分析6尿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 篇3

[关键词] 中耳炎;分泌性;细菌培养

[中图分类号] R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89-02

分泌性中耳炎[1] (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又称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为耳部有闭塞感、闷胀,有的患者伴有轻度低音调耳鸣,处于渗出期时还会伴随着轻微的耳痛或阵发性跳痛。它是引起患者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本着明确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的诊治工作提供依据的目的。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积液进行细菌培养,并对阳性者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及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和住院部2011年4月~2012年1 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76例,其中男46例,女30例。年龄组成:0~10岁29例、11~20岁16例、21~30岁14例,31~40岁7例,41~50岁5例,51~60岁3例,60岁以上2例。

患者专科检查见鼓膜内陷或膨隆,呈琥珀色、橙色或灰蓝色,部分可见液平面,鼓膜活动受限;纯音测听均为传导性聋,气骨导差为10~25 dB,声导抗检查示鼓室导抗图为B型或C型;行鼓膜穿刺术确诊,均有耳闷胀感。

1.2 检测方法

患者未使用抗生素之前,用75%酒精消毒外耳道,并用浸有1%地卡因棉片表面麻醉鼓膜5 min;然后用鼓膜穿刺针于鼓膜前下象限或后下象限穿刺鼓膜,抽取中耳积液,置无菌试管中,立即送微生物室进行细菌培养检验。取样与检验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避免污染而出现“假阳性”的结果。

对中耳积液细菌培养阳性的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采用致病菌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API鉴定系统进行鉴定。

2 结果

2.1 中耳积液分离致病菌种类及分布

7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积液样本中,细菌培养阴性样本54例,细菌培养阳性样本22例。具体致病菌分布见表1。

表1  细菌培养致病菌分布结果

菌种名称阳性例数所占比例(%)

流感嗜血杆菌940.9

肺炎链球菌627.3

β-溶血性链球菌313.6

金黄色葡萄球菌2 9.1

卡他布兰汉球菌2 9.1

结果表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积液样本的细菌感染率为28.9%,中耳积液阳性样本所感染的细菌中,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为9例,占阳性样本总数的40.9%,居首位;其次是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感染为6例,占阳性样本总数的27.3%。

2.2 致病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对中耳积液细菌培养阳性的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各细菌的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如表2。

表2  药物敏感分布(n)

菌种n乳酸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氧哌嗪青霉素先锋霉素Ⅴ青霉素G

流感嗜血杆菌9886501

肺炎链球菌6654300

β-溶血性链球菌3232110

金黄色葡萄球菌2211200

卡他布兰汉球菌2110000

结果表明: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中流感嗜血杆菌对乳酸环丙沙星和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氧哌嗪青霉素较敏感, 但也有一定的耐药性,对青霉素G和先锋霉素V 耐药接近100%;肺炎链球菌对乳酸环丙沙星和丁胺卡那霉素较敏感,对青霉素G和先锋霉素V 耐药达到100%;β-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布兰汉球菌对青霉素G和先锋霉素V也有很强的耐药性。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尤以儿童发病率较高,Richard等[2]研究表明80%的儿童都患过分泌性中耳炎,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对分泌性中耳炎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治意义重大。

近30年来,大量的学者对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但仍然存在许多的争议。尽管咽鼓管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异常已明确是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然而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至今仍不甚明确,对于细菌感染是否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之一、分泌性中耳炎的的治疗过程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存在较大的争议。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报道了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1%~52%,主要菌株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球菌,认为细菌感染在分泌性中耳炎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也有许多学者不同意以上观点,许多学者认为抗生素的使用并不能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3]。

我国依据的多是欧美国家的微生物学研究资料,国内尚未见大样本、有代表性的报告[4]。分泌性中耳炎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地域、季节、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等。本研究就是为了解本地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笔者所在医院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积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此为依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何种细菌为主要致病菌、该致病菌对何种抗菌药物敏感、耐药性如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28.9%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积液中存在细菌,细菌感染也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积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十分必要,有助于为患者制定有效、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避免滥用抗生素和耐药性的产生。

随着广谱抗生素、超广谱抗生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细菌的耐药性增强,条件致病菌和非条件致病菌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比例逐年增多,因此对致病菌进行细菌培养和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表明,本地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积液中所感染的细菌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卡他布兰汉球菌。使用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丁胺卡那霉素治疗效果好,不建议使用具有较强耐药性的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田利.非化脓性中耳炎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1):103.

[2] Richard M,Rosenfeld LC.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J] . Pediatrics,2004,113(5):1412-1429.

[3] Cantekin EI,Mcguire TW,Griffith TL. Antimicrobial therapy for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J].JAMA,1991,266(23):3309-3317.

[4] 汪吉寶.对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工作的几点看法[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15(10):435-436.

[5] 谭忠伟,陆少颜,伍淑瑶.临床标本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J].山东医药,2009,49(9):96-97.

(收稿日期:2012-01-16)

分析6尿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 篇4

关键词:白内障,术前结膜囊,无菌化培养,细菌培养,药敏

白内障属于全球常见致盲性眼病, 国内有关研究表明其在我国致盲原因上居于首位, 大约为46.1%[1]。当前对于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治疗并无确切有效的方法, 故而预防与尽早治疗对于白内障术后感染有着积极的意义。临床研究显示大约2/3正常人结膜囊中都存在正常菌群, 细菌培养阳性在53%~91%, 而感染性眼内炎病原体80%左右来自于患者结膜囊内细菌菌群[2]。为此, 加强白内障患者术前细菌培养及对药敏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 笔者所在科室对此展开了相关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0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的300例眼部无感染的白内障手术患者, 收集他们术前结膜囊标本 (经无菌化准备而得) , 男160例, 女140例, 年龄40~75岁, 平均 (61.6±9.6) 岁;131例老年性白内障、115例糖尿病性白内障、20例先天性白内障, 34例并发性白内障。

1.2 方法

1.2.1 术前结膜囊无菌化处理及标本采集

术前3 d采用可乐必妥 (第一三共制药 (北京) 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091) 眼液对患者进行点滴处理, 并且要对泪道进行冲洗, 同时采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聚维酮碘等对结膜囊进行冲洗, 尽量做到无菌化[3]。所有标本皆由笔者所在医院专业人员取材完成, 将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签对患者眼睑周围皮肤进行清洁, 叮嘱患者往上注视, 然后用无菌棉签往下对下睑皮肤进行按压, 使得下方结膜囊充分暴露, 之后利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并放到结膜囊中, 轻轻扭转与擦拭取材。

1.2.2 细菌培养

标本采集后放置在硫代硫酸盐增菌肉汤中, 然后放在恒温37℃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大约72 h[4]。

1.2.3 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

细菌培养为阳性的标本则转种在新鲜绵羊血平皿中, 并且进行分离纯化后鉴定。细菌鉴定所用仪器为美国德灵公司SCAN4微生物分析仪, 而药敏试验则根据NCCLS (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 相关标准进行, 并提供MIC (药物最低抑菌浓度) 。药敏试验主要分析本次研究培养阳性菌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唑咻、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及红霉素等的药敏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处理, 计数资料用%表示, 行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标本阳性率情况

本次研究4年间300例白内障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检出率情况详见表1, 从中可以看出, 300例中检出阳性率为52.00%, 总计156例, 其中白内障人数逐年增多, 而相应的阳性检出率也就有所增多, 但各年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细菌培养结果

300例标本中检出阳性156例, 经细菌培养获得菌株180株, 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 (142株) 与革兰阴性杆菌 (30株) , 而革兰阳性杆菌与阴性球菌则不多见, 合计8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中最为多见的当属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细菌培养结果见表2所示。

2.3 药敏试验结果

常见结膜囊细菌对环丙沙星、妥布霉素、氧氟沙星耐性比较明显, 而庆大霉素耐药性则不显著。其中主要结膜囊细菌对6种抗生素耐药情况详见表3。

3 讨论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属于目前白内障患者复明最为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 而细菌性眼内炎则属于白内障手术最为主要的并发症之一。若出现该类并发症则会对术后视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甚至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而预防白内障术后细菌性眼内炎也成为了目前眼科最为重要的一种临床工作。人们普遍认为, 细菌性眼内炎病原菌主要来自于结膜囊, 而细菌性眼内炎的致病菌同结膜囊分离具基本保持一致, 故而很多学者认为白内障术前结膜囊准备, 必须要严格达到无菌化操作的需求。总之, 白内障术后感染和结膜囊内细菌有着一定的关系,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普及, 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不断下降, 基本上都可以控制在1%以内[5]。有报道指出白内障术后眼内发生率约为0.082%, 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约为0.366%, 并且部分眼内炎患者的致病菌与其结膜囊分离菌基本保持一致, 因此眼内炎发生和结膜囊中的细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6]。从这里可以看出, 加强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结膜囊常见细菌种类与药敏变化分析, 对于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早期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从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 近几年结膜囊细菌构成有一定的变化, 以往常见的为表皮葡萄球菌与棒状杆菌, 但近几年显示棒状杆菌有所降低, 而表皮葡萄球菌则依旧很高[7]。这在本次研究中得到很好体现。有报道指出结膜囊内最为常见的细菌当属表皮葡萄球菌与棒状杆菌[8]。也有研究将981例结膜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其培养结果表明结膜囊常见的细菌包括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9]。近几年有学者通过研究则发现在结膜囊种常见的致病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最多) 与棒状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10]。从这些研究中不难看出, 随着研究的深入, 以及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结膜囊细菌构成出现一定的变化, 而致病菌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对于抗病菌药物的研制也要做出一定的改变。

此外, 就本次研究中耐药变化结果来看, 常见结膜囊细菌对环丙沙星、妥布霉素、氧氟沙星耐性比较明显, 而庆大霉素耐药性则不显著。这与有关研究结果相似, 庆大霉素属于不常用药物, 而其余几种属于常用药物, 不断广泛应用加速了细菌对它们的耐药性。比如说表皮葡萄球菌, 其属于凝固酶阴性细菌, 通常情况下并无致病性或者偶尔出现致病性, 属于条件性致病菌, 在本次研究中检出率为66.20%, 这与相关研究所得37%~57%有一定的差异, 这与近几年结膜囊细菌构成比出现改变有一定的关系[11]。同时还与广泛的大量应用皮质激素与广谱抗生素等药物有关, 使得致病微生物种类与致病力等都发生了很大改变, 造成了以往非致病菌如今变成了主要致病因子。而表皮葡萄球菌已经被证实属于目前化脓性眼内炎最为常见的致病菌属, 尤其是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最为常见。为此, 临床眼科医生在应用抗生素时必须严格指征, 避免出现滥用与盲目使用的现象。

分析6尿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 篇5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

痰标本均来自2005年1月到2007年12月入院的患者,年龄在56岁以上。

1.2 培养与鉴定

取临床合格痰标本用上海祥和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培养,菌种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鉴定系统(32200.ID32C).

1.3 药敏试验

按法国生物梅里埃ATB鉴定系统试剂(14203.ATB FUNGUS2)药敏试剂盒说明操作和判读结果。4种抗真菌药物是: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 (AMB)、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

1.4 数据处理

统计学方法用x2验等

2 结果

注;(1)白色念珠菌耐药率:2005年与2006年耐药率比较,1 p<0.01;2005年与2007年耐药率比较, p<0.01 (2)总体对药率:2005年与2008年耐药率比较, p<0.01;2005年与2007年耐药率比较, p<0.01;以上四组差异均为高度显著性意义。

3 讨论

真菌感染多为继发感染,其引起的肺部感染是一种机会性感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恶性肿瘤放、化疗、免疫抑制剂、激素治疗和侵人性医疗操作,如气管切开、留置导尿、血液透析等,病死率高。真菌除可侵犯体表皮肤黏膜外.还可侵犯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以及造成播散性全身感染,而呼吸系统真菌病占所有内脏真菌病的首位。真菌可以通过不同的致病机理引起肺部病变出现各种临床表现,常见的有3种情况:第1类是原发性真菌感染,如荚膜组织浆菌和双相性真菌球孢子菌.这一类型有较强的地区性。多见于北美、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国内少见。第2类是真菌引起的机会性感染,如酵母菌(念珠菌)和曲菌,常感染免疫力低下和有基础病的患者:第3类是真菌引起的过敏反应,主要见于曲菌,国内真菌感染常见第2、3类。在第2类真菌感染中,基础疾病在国外的资料中主要集中在血液病、肾脏病、艾滋病和器官移植。国内器官移植手术尚少,艾滋病发病率低,真菌感染在后二者发病较少。与此同时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近几年来已成为医学界争鸣的热点话题。国外学者通常以肺组织病理和肺组织真菌培养作为确诊依据,得出侵袭性真菌感染曲霉菌占首位。而国内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多以2001年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依据,得出肺部真菌感染主要以念珠菌为主[1]。造成国内外肺部真菌感染病原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诊断标准不同。因此,又有学者提出统一肺部真菌感染定义的想法[2],并将国外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EORTC)以及美国变态反应和感染性疾病学会真菌病研究组(MSG)在2002年发表的《免疫缺陷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及2005年国际抗感染化疗年会(ICAAC2005) EORTC/MSG又对真菌感染的定义重新修订的内容引入并回顾性分析国内原诊断肺部感染的病例[2]。近几年,国内学者又相继发表了有关此方面的诊断标准和原则(草案)。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许多学者承认肺组织真菌病理或肺组织真菌培养阳性是诊断肺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但因为临床取得肺组织标本太困难,有些脱离现实,而且由此而引发出的临床诊断治疗问题目前尚无法回答和解决[3],所以目前多数学者并没有推翻痰标本阳性不能作为肺真菌感染的诊断依据,目前仍作为较为普遍的诊断依据,所以进一步分析痰培养分离鉴定的菌株及耐药分析,寻找菌谱变迁及耐药菌变化,指导临床用药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本组资料显示三年来我院痰标本真菌阳性检出仍以念球菌最多,与报道相似[4]。主要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4.43%,其次为光滑念球菌占25.39%,耐药率以克柔念珠菌居高达64.18%,其次为光滑达18.57%;以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为主,与报道相似[5]2006年、2007年的总体耐药情况明显高于2005年,x2检验分别为P<0.01差异均为高度显著性意义。白念的耐药性比较:2005年与2006年,;2005年与2007年,P<0.01,差异亦均为高度显著性意义.从表3可以看到FC A和ITR耐药情况最严重。分别达到75.78%和65.22%诊治困惑。远远高于报道[6],而菌株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为11.85%,与报道相近[6,7]。我们还发现2株对四种药物均耐药。

从以上结果看来,我院的念珠菌耐药情况很严重,且有明显的增长势头。分析可能的原因如下:①老年慢性病病人,需长期住院反复使用广谱抗生素,反复间断或不间断使用激素,营养不良等。为真菌感染的高发人群,真菌感染率高,长期使用氟康唑一种抗真菌药物。②可能由于对真菌感染的过诊过治起到了筛选天然真菌抗菌菌株的作用,导致真菌对结构各异,相互无关联的抗真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使耐药菌株不断增多。

要想控制耐药性的增长,就务必提醒医务工作者要提高对肺部真菌病的警觉和认识能力,是否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积极控制原发病;②抗生素使用尽可能窄谱、短程应用;③加强营养;④控制激素使用。对医务工作者方面临床医师应与实验室人员密切配合,准确取材、减少污染、精确分离,开展多样检测手段,结合临床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临床中的诊治“过度”与“不足”两种倾向,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肺部真菌病诊治指南,以解决临床医生多年的诊治困惑。

参考文献

[1]解卫平,殷凯生.肺念珠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293.

[2]曹彬,蔡柏蔷,王辉,等.肺部真菌感染152例病原谱再评价[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280-282.

[3]曹彬.《152例肺部真菌感染病原谱再评价》一文引发的思考[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568.

[4]曹彬.对肺部真菌感染病原流行学研究的两点体会[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859.

[5]熊旭东,谢芳,严慧萍,等.念珠菌血症3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07,27:1568.

[6]钟南山,叶枫.深部真菌感染:新的挑战与展望[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290.

分析6尿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标本来源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本中心不孕不育门诊疑为泌尿生殖道感染标本519例。年龄为22~45岁。

1.1.2 试剂支原体培养药敏检测试剂盒由珠海丽珠试剂公司提供。

1.2 方法

l.2.1标本采集先清洗尿道口, 将特制男性无菌棉拭子仰入男性尿道1~2cm, 停留数秒, 旋转获得。将取样后的棉拭子均放入1.0 m L生理盐水中漂洗片刻, 并将棉拭子在壁上挤干。

1.2.2 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一般取材后2 h内接种, 将标本接种于培养瓶中, 36℃培养24~48h。

24h和48h分别观察, 培养基由黄变红色者用珠海丽珠支原体试剂盒进行检测, 并作药敏试验。

2 结果

培养法对963例标本的支原体培养检测, 共检出感染患者519例, 阳性率为53.8%, 其中Uu感染者425例, 阳性率为44.1% (其中Mh合并感染者38例, 占3.9%) 。同时检出单一Mh感染者94例, 占9.8%。

培养法对519例标本的支原体检测分类结果:检出Uu阳性387例, 阳性率为74.5% (其中Mh合并感染者38例, 占7.3%) 。同时检出单一Mh感染者94例, 占18.2%。培养出的519例支原体阳性的药敏结果显示, 四环素、罗红霉素、强力霉素对U u的敏感性较高, 耐药率仅为10%左右。混合型支原体 (Uu和Mh) 的耐药率高于单一支原体的耐药率。

3 讨论

Uu和Mh是泌尿生殖道中主要的支原体, 均为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通过实验看到, 支原体感染在不育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较高。生殖道感染可导致精液的各项参数 (射精量、精子密度、活动率、活动力、精子总数、活动精子总数等) 的改变, 它能引起不育已被许多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而证实[1]。本实验也反映支原体在不育男性中的感染率达53.8%。对支原体的治疗可提高不育者的生育能力。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Uu最敏感的药物依次为四环素、罗红霉素、强力霉素, 敏感率均在80%左右, 最耐药的药物为诺氟沙星、氧氟沙星。Mh最敏感的药物为四环素、强力霉素、左氧氟沙星, 其敏感率均在75%以上, 最耐药的药物为诺氟沙星、氧氟沙星。Uu、Mh混合感染最敏感的药物为四环素、阿齐霉素, 最耐药的药物为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值得说明的是由于近年来对四环素的应用控制, 四环素类药物对支原体仍保持有很好的敏感性。

本研究同时表明, 在培养出519例支原体阳性的药敏结果显示, 四环素、罗红霉素、强力霉素对Uu的敏感性较高, 耐药率仅为10%以下, 这与其他医院报道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其原因主要是:各地区的支原体感染率存在不同, 所使用的支原体培养试剂盒不同, 结果判读方法因所采用的试剂盒不同也存在不同。需要注意的是, 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性在不断变化中, 这可能与地区用药习惯差别、或患者自行用药有关[2]。本地区临床工作者可将罗红霉素、强力霉素、阿奇霉素作为Uu感染的首选药物。Mh的培养结果显示强力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最低, 应作为本地Mh的首选药物。而Uu合并Mh的混合感染则对多种抗生素均明显耐药, 可能是出于这2种支原体的耐药谱不同。因此对此类患者可采取2种或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 可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感染Uu、Mh的男性不育患者, 应首选强力霉素, 因为强力霉素对生精、精子各项参数的影响相对于其他药物要小的多, 首选强力霉素有利于提高精子质量。另外, 建议在临床上治疗支原体感染的NGU时, 应首先对患者进行支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以便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并须足量用药, 减少耐药菌株, 以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摘要:目的了解南阳地区男性不育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状况, 指导临床药物治疗。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药敏试剂盒进行解脲支原体 (Uu) 和人型支原休 (Mh) 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963例不育患者的标本中支原体感染数为519例, 阳性率为53.8%, 其中培养法共检出Uu387例, Mh94例, Uu合并Mh38例。并对519例支原体感染标本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显示单一Uu感染四环素、罗红霉素、强力霉索的敏感率较高, 分别为84.3%、81.7%、79.6%。单一Mh感染者, 四环素、强力霉素、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较高, 分别为83.7%、81.5%、76.3%。而Uu合并Mh感染者对多种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南阳地区男性不育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在不育者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培养法联合药敏试验对支原体的诊疗有实际意义。本地区男性不育患者单一支原体感染的, 一线药物可首选强力霉素, 而混合感染应多药联合。

关键词:男性不育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参考文献

[1]潘天明, 朱积川, 李江源.男科室验室诊断技术[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112~115.

上一篇:预测人员震害损失的神经网络模型下一篇:六下语文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