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李锋

2024-08-20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李锋(精选8篇)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李锋 篇1

铁力市第一中学物理组 李锋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学习过程中要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教育新理念,已成为物理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物理学科,其知识来源于生活,是人们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科学真理,隐含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直至获取真知的全过程。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最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践行方式,物理实验让学生有了亲身参加实践的机会,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与能力。所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开发物理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通过物理实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系列诸如观察、实验、总结和交流等学习活动。在物理学习中,除了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外,教师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物理实验是非常形象、非常生动而又直接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之一。

2.通过物理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和素养。通过物理实验来验证假说或猜想,就要求在实验中严格控制实验的条件。探究性学习中的假说或猜想的实验方案,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要使实验能够验证假说或猜想,实验条件必须和题设的条件一样。通过在实验验证过程中对实验条件的选择和控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到对实验条件控制是实验的灵魂,从而有效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3.更新认识,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功能。长期以来,人们在物理教学领域中,过多地注重实验所起的验证原理、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获得知识和培养实验技能的作用,而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功能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物理实验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就必须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恢复物理实验的探究性面貌,发挥物理实验的探究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和物理概念一样,在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探索、总结物理规律的亲身体验和过程。即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获得物理规律常用的科学方法是:“提出问题、搜集信息资料-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实验验证-归纳演绎-物理规律”。

4.以习题为载体进行的多角度探究性学习

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优化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选取一些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存在盲点的题目,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

例如,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车,小车与绳子的一端相连,绳子另一端通过定滑轮吊着一个质量为m的砝码,砝码离地高h,若使小车、砝码从静止开始释放,到砝码着地时,在此过程中,绳子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多少?部分同学得出这样的答案,绳对小车工做功为mgh,我问了这样的同学是怎么考虑的,他们认为当拉力与位移方向相同时,拉力做功就是拉力与位移的乘积,我对此说法先不做定论,而是把问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并作提示,这样大家拿用纸和笔,你一言,我一语分析起问题,有的同学以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绳的拉力,进而求出拉力做功,有的同学先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再运用动能定理求出绳拉力所以做的功。通过这样的以习题作为探究的载体,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协作精神,也必将增强同学们进行探究学习的信心。

5.把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改为随堂实验。目前,我国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有三种形式:演示实验教学、分组实验教学和课外实验活动。课堂实验教学以前两种形式为主,这两种教学形式各有其优点和缺点。演示实验教学相对于“灌输教学”而言,注意了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效果较显著,但因学生未亲自参与实验,对物理现象的认识不够清晰,对知识的掌握不很牢固、深刻,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也难以很好地得到培养;学生分组实验虽是学生做实验,对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验证或测定某个物理量,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但难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优点合二为一的教学方法是随堂实验教学。一般来说,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前,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授课和做演示实验,无形之中,重复了课时;而随堂实验教学是师生在实验室共同做实验来“重新探索”或“重新发现”物理规律,无需实验前教师专门做演示实验,节约了课时,而且能产生启发性的教学效果。如“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两节课,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合并为学生随堂实验,通过电火花描迹,学生能很快得出“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并做出了a—ΣF和a—l/m图象,既解决了“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难做的困难,又减少教学时间,并且将验证性实验改成了探索性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6.变经典实验为学生尝试设计、创新实验。教材中的一些经典实验,有的由于实验条件难以控制,难以达到实验所需的条件,有的由于其它条件而使实验结果和教学内容难让学生信服、接受。如果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和创新这些实验,则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7.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补充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可采取适当补充物理实验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要求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最值得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对于学科来说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那些概念和规律性知识,因为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自己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李锋 篇2

探究一:用生活型实验, 激趣思疑, 探究规律, 构建新知,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特点之一是由纯科学型实验向生活型实验转变。

利用身边的日常生活用品做实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用日常生活器具做实验, 除了具有简易、直观、经济等优点外, 更有利于学生课外操作, 以发展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实验教学也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型的演示实验, 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有趣、新奇刺激的实验情景,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然后在教学中运用模拟、假设、类比、推理、分析等方法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启迪学生的智慧, 引导学生探究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得到相关的概念和规律。从而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为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向心力时, 用易拉罐做“水流星”实验, 按照常规认识, 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 水必往下洒, 但实验结果却出乎意料, 在最高点时, 易拉罐中的水并没有下落, 这一现象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当易拉罐的转速慢下来时, 学生会发现慢到一定的程度后水会下落, 然后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 易拉罐在最高点时的速度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气体打火机能打出火花, 引发学生对尖端放电现象的探究;静止的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中的水, 可以从矿泉水瓶的小孔中流出, 矿泉水瓶在自由下落时, 水不再流出的现象中体验完全失重;自感现象教学中, 先让学生两手同时接触一节干电池的正、负极当然不会有什么感觉, 然后在干电池的两极上接上开关和自感线圈, 再让学生接触自感线圈的两端, 在开关断开的一瞬间, 学生会有触电麻木的感觉, 从而体验自感电动势的存在;用“悬挂法”找薄板的重心, 等等。

这些实验器材来源于生活, 简单易得, 人人均可参与、体验, 这样的实验对学生来说感到格外亲切, 而且是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 拉近了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 感受到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从而达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的目标。

探究二:用探究型实验, 让学生学会分析, 在实验中解决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特点之二是由验证型、测量型实验向探究型实验的转变。

原来的教材对实验的原理、器材和实验现象和结论都作出了说明, 在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 完成实验后学生都会对照教材的标准答案, 并将教材的答案背下来, 甚至可以不做实验。新教材中没有给具体的实验仪器、操作步骤、实验结论, 而是从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数据分析等环节要求学生逐一进行探究:讨论实验方案, 选择实验器材, 设计实验步骤, 处理实验数据, 归纳实验结论。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要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测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 定性地探究电动势和内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实验需要按探究型实验的要求开展实验。同时, 利用课外活动小组也可以积极开展探究型小实验, 教师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 让学生尝试、创新。在讲到动量定理时, 给学生留个课后小实验, 要求是让一个玻璃杯从四楼落下不被摔破, 实验器材要求所用的辅助材料的重量不超过玻璃杯的重量。学生们想了很多办法, 有用报纸将玻璃杯层层包裹放置其中, 有的给玻璃杯安装了降落伞, 有的在地面放置海绵垫等, 尽管做法千奇百怪, 但都是围绕动量定理展开, 只有延长作用时间和减小玻璃杯落地时的动量, 才能减少地面对玻璃杯的作用力。

真正把握好探究性实验的内涵,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型实验的效果和目的才能实现。

探究三:用开放型实验, 实践操作、提升技能, 体验过程、享受成功,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特点之三是由单一型实验向开放型实验的转变。

开放型实验是一种新颖的实验类型。开放型实验对于促进学生自主研究,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很大的作用。首先, 开放型实验的特点在于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同时, 实验探究可以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 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性。开放性实验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来达到自我不断完善,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开放型实验倡导合作学习方式, 合理组合实验小组并及时开展组内外的交流, 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任何一项科技成果都是在猜想—实验—改进—再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形成的, 开放型实验不仅可以让“优生”动脑、动手, 更能让“学困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流与协作, 体验实验过程, 养成勤于动手、仔细观察、规范操作的良好实验习惯和认真细心、有条理、有层次的良好实验素质, 能使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得实验的乐趣, 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测重力加速度g的实验也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型实验, 它可以引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 得出多种不同的实验方案: (1) 根据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 (2)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H=21gt2; (3)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姨 (L/g) 等等, 无论学生的学识水平如何, 每位学生至少可以用第一种方案完成实验任务。在体验到实验成功的快乐后, 讨论如何减小实验误差?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其他实验方案, 加深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必须重视实验教学, 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探究实验, 利用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 或者积极地创造条件, 或者设计创新实验方案, 充分发挥新课程实验教学的特点, 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才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成绩, 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教法;探究教学;物理模型

物理学科的发展同我们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紧密相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高中物理是一门实验性自然学科,高中物理内容多,定律多,概念多,实验多,知识理论性强,也抽象,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大。在新课改以来,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教师为了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做了大量的努力,教学观念得到改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为了实践新课标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物理学科的素养,在教学中我不断探索教学策略。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新教法学法,激发学习兴趣

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有效的学习方法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效率。为此,我们教师要在物理教学中,创新教法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常常会碰到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无论怎么解释概念的文字意思,学生总是似懂非懂,模糊不清。这样学生不仅记忆困难,以后也不能灵活运用。这时我们就要借助外延法学习概念了。外延法就是通过概念的外延知识来解释概念的内涵,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内容,这样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就顺利多了。

例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时,教师引导学生看具体实物的落地,如,观察铅笔、纸片、树叶、一点水等,通过观察这些,让学生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和教师的引导,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记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加强探究教学,提高学习质量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假设,验证结论,最终获取知识。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仅能多角度积极地回馈和反应,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例如,在教学“力学”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三脚架为什么是世界上最稳定的结构?学生根据问题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并提出使三脚架稳定的结构,学生根据课本的步骤探究知识,联想三角形最稳定的原因,从力学角度解释三脚架稳定的原因。学生经过自我探究的形式获取知识,不仅积极性高,而且对力学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三、运用物理模型,提高教学效率

物理模型类似于数学建模得出的结论,它是通过对物理事物进行抽象化处理,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简单科学的处理简化得出的。物理模型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工具,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具体方法。所有的模型都有公式和方法、程序与之相对应,这都是格式化和一成不变的,具有极强的程序性特点。如,点电荷、质点、平抛及自由落体运动等。很多物理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物理模型的帮助,而要想用好它们,我们必须先清楚这些物理模型是怎么来的,理解并掌握它们的含义与适用条件,并借助训练不断提高熟练程度。

四、强化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实践

高中物理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趋于成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物理的知识进行归纳,建立起易记忆、逻辑性强的知识结构,并对每个年级的物理知识按照力学、电磁学、光学等分类归纳知识,这样学生更容易学习,当然,这个过程最好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建立,这本身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光的传播”时,我们设置这样的问题:光源S经过一个平面镜反射出n、m两条光线,请确定光源路径,并分析光源S和它的像S′的位置。学生对这样一道难度不太大的试题,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为什么?这是因为学生对物理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较少,不能将实际问题抽象为物理原型,也就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强化学生思维训练。

同时,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实践,注重学习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为此,物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并通过大胆猜想,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高中物理的课程改革要遵循学科特点,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看待教材,运用新教法,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全新的处理,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学生能力检测和评价系统,有效地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高中物理教学需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根据学科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探究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并利用物理模型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航,张真,赵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考试周刊,2009(40).

[2]梁宇梅.探究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教学理论,2014(01).

[3]付东颖.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策略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1.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hysics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Ye Xixing

Abstract:The high school physics is an experimental science. It has a lot of physics contents,theorem,concept,experiment and profound theories,abstract knowledge and students learning pressure. The high school physics needs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inquiry teaching,play the students subject consciousness,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learning,and by using physical model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improve teaching quality,strengthen students thinking,let the students learn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with the knowledge of physics,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Key words:high school physics;teaching innovation;inquiry teaching;physical model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李锋 篇4

浙江省绍兴县鉴湖中学高二物理组 孙春凤 312000 *** 摘要:让学生“要学、能学、会学、喜欢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就要研究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只有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之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才能培养起来,才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过程与方法关键在于启发、互动、讨论。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 启发 互动 讨论

“过程即课程”,新课程背景下,“过程与方法”不仅是手段,更是三大课程目标之一。它要求我们的物理课要十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即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在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成为我们构建生态的物理课堂的必由选择。研究“过程与方法”直接关系着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程度,关系着每一个学生和谐发展。

一、教学过程中应最关注过程与方法

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诚然,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完成知识目标,是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学科知识。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更要重过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二、如何关注过程、关注方法

首先,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这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不能由哪一方把这一过程全部占有。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师生双方都活动起来,形成互动的态势,这样的课堂,才会是有生气的课堂,才会是生动的课堂,才会是有效果的课堂。

其次,教学方法,应该是教和学的方法。方法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它在效果的优劣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早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和学生们的要求了。教师教法的选择,要适应学生的学法。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学法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特点,要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体地位。根据新课标的这一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就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要设计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来。以下是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1.基本概念的启发式教学

新课程标准都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提出来的,淡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体现出来的。教师应当积极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采取适当的学习方法。并且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主动积极的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参与的基础上指导。

例如:在讲“力的分解”这一节时,传统的教法是介绍力的分解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进行分解的。但什么是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如何?学生往往觉得很抽象,很难理解,所以不能灵活掌握力的分解方法。如果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就知道力的效果原来是这样。在课堂上讲解三角支架的力的分解时,用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铅笔的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手指上,铅笔的另一端尖贴在手掌心,当将一重物挂在橡皮筋和铅笔相接的一端时,器材简单可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做一做,然后问学生有什么样的感觉?说明了什么问题?或者更简单一点的方法是:左手撑在左腰,让右手用力往下拉,这个可以一个同学独立完成,也可以两个同学合作完成,都可以感受到压的效果。生动活泼的情境,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思维活跃,对所授内容接受度高,这种启发式教学学生理解也会更透彻,往往会产生“触类旁通”之感,或“触一发动全身”的现象。2.易错内容交往互动

互动教学:即“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为目标的教学结构模式。把传道、授业、解惑看作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往、沟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教与 学相互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关系及相互作用得到调节,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个体与学习中介及个人环境互相影响,从而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会存在或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而无实质性交往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新的课程理念是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合作性和创造性。

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观察纸片、粉笔头同时下落的情况,学生会有“重的物体下落快”的想法。再让学生观察“纸片与纸团”同时下落的实验,学生会想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力无关”。于是学生会发现问题:“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力无关,为什么会出现粉笔头比纸片下落快的现象呢?”。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空气的阻力作用非常小时,物体下落的一样快”的观点。此时教师要适时进行总结:“我们现在知道了物体下落的规律: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力无关,当空气的阻力作用非常小时,物体下落的一样快”。然后要对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想法的学生进行鼓励“: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向某某那样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提出“空气的阻力作用非常小时,物体下落的一样快”想法的学生,加以肯定“: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向某某同学那样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接下来向学生出示:粉笔头、纸团、钥匙、板擦、锁等物品,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生通过“两个不同粉笔头”同时下落的实验“、粉笔头与纸团”同时下落的实验或“纸团与钥匙”同时下落的实验等验证上面的观点。再引导学生得出“没有空气时,纸片和其它物体下落的一样快”的推论。然后教师出示“牛顿管”验证上面的结论。最后进行总结:“今天,我们不仅学到了物体下落的规律即‘没有空气时,纸片和其它物体下落的一样快’,而且发现了自己的缺点,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克服自己的不足取得成功。”这让学生既享受了自己的成功,又学会了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充满勇气和信心,最终将科学的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意志情感。3.抽象知识实验式讨论探究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增加学生之间的协助和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围绕某一中心内容进行讨论,可以激发学生激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讨论法,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抽象知识可以根据实验的内容提出问题或根据实验中碰到的问题而展开讨论的方法。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是每个物理教师一种离不了的教学手段,物理实验教学既能产生引人注意的问题,又能提供种种感性的材料,引发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积极的思维。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中的实验常有探究实验和验证实验之分,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并结合一定的趣味实验、异常实验等,有效地利用实验这种载体,恰当地展开互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突出物理特色,有效地开展师生互动。

例如在进行“受迫振动的频率由什么决定”教学中,我让学生到讲台来动手做实验,手摇手柄,忽快忽慢,弹簧振子也忽快忽慢的运动,匀速的摇动,弹簧振子也匀速的运动,而且周期刚好相同。让学生来仔细观察,相互间讨论受迫振动的频率由什么决定。从具体的感性实验得出理性的结论,记忆会比较深刻,理解也比较透彻。

再如;“提桶在摆动中的机械能守恒”这一演示实验,器材少,操作简单,但能引人入神,悬念迭起,当教师将吊起的提桶拉到鼻尖上学生的心就会悬起来,提桶会撞坏老师的鼻子吗?当老师放开手提桶摆动即将完成一个周期时提桶非常接近老师的鼻尖,学生会惊呼,但终没撞坏老实的鼻子,这一演示实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很容易理解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中通过实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效果好,效率高。

要达到让学生“要学、能学、会学、喜欢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必须关注过程与方法,需要教师的努力。

参考文献: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5

一、转变学生的课堂角色,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倡:教堂教学中学生要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仅仅是依赖教师主观的讲授;这种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将成为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因为物理氛围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的有利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实际与具体问题和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它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内部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和兴趣。所以,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探究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习惯物理学习的主动探究的模式。在主动探究的这种教学模式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兴趣、举措、态度、焦虑、厌倦等,一些负面的情绪会导致学生产生反感,对探究模式产生抑制和阻碍;积极的情感体验也会像催化剂般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效率和质量。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误差分析实验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对物体如何进行受力分析,找出实验过程中无法确定的受力情况及如何平衡摩擦力之后,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究在不同角度的倾斜面上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从而得到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二、师生、生生间交流、互动、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般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直接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模式的基本规则是:以教师向学生的单方向的信息传递为途径。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是教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虽然,在教学中学生也会有一些反馈,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其目的是为了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能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以便教师们能够更好地教。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没有自身的个性,思维方式单一,缺少探究心理,更不会主动创新。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知识,养成学会学习的好习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交流互动、团结协作的教学模式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主要以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为目的,以合作学习、建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合理有效地利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发挥学生潜能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在团结协作、互利互助的良好学习环境中,在动态的、开放的、自由的课堂中,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交流、协作,积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课堂教学深入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整体参与热情,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协作、生生多向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真正地贯彻了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三、学习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篇6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四川省旺苍东城中学 张t怡

【摘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尤其是随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进入实验区,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试验区;挑战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10-0010-02

长期以来,许多中学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说,当今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仍然是灌输式教学占绝对优势。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以往许多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改革主要是围绕两个问题进行的:一是如何使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加有效、更加扎实;二是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应在以下两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一、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要有新的突破

众所周知,在应试的重负之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通常都是从知识的理解记忆、技能的规范操演和解题的强化训练来立意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几乎被唯一地定位在向学生传授应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因此,“传道、授业、解惑”就被片面地当作传递知识、教授技能和帮助学生解决在掌握知识与技能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灌输也就必然成了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中,依据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教学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又把它具体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由于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渠道,因此,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真正成为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场所和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突破单纯以”双基“来立意的旧框框,本着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高度责任感,从三个维度来全面构思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首先,对于教学内容的构思,要以课程标准中的相关条目为依据,以所用教材的相关内容为参照。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不仅要关注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物理学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主要成就、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注意把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物理探究的重要意义、物理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物理学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独特角度和物理学思考并解决间题的典型思路等纳人教学的内容。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把揭示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展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和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间题、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等纳人教学内容中。

其次,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论文 )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教师本人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学校的现实条件为基础。在“知识与技能”维度,要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技能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接受逻辑和心理特点,有度又有序地安排教学活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运用实验方法、模型方法和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间题、验证物理规律,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间题;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讨论、交流、合作;还要让学生通过物理课程,来学习如何计划并调控自己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学习过程,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注意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清;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并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精神;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所学的物理知识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区,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不是互相孤立而是有机统一的,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分别操作。这是因为就课堂教学而言,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既涵盖了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和重点内容,又针对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薄弱环节,体现了物理教学的完整性;就学生的发展而言,健全人格的堵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必要条件,健全的人格是一个整体,如果课堂教学只偏重培养人格中与认知有关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的培养,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完整人格的解体和内心世界和谐的破坏,其结果必然严重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以更高的立意,从三个维度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力求在教学中把三维目标的各项要求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亲身经历与体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滋养和熏陶。与此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避免对三维目标采取形式主义的态度,机械套用、生硬拼凑,或者“穿靴戴帽”、画蛇添足。事实上,教师只有通过完整的教学才可能培育出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被看成单纯的认知体。在教学活动刚开始甚至尚未开始就被人为地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学生在学业成绩上呈现出的个别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素质差异造成的结果,课堂教学对于这种差异的改善作用极小或完全不起作用。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只能按正态分布的原理,以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基准,根据中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不难预料这必然会导致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饱”的状况。这种置学生间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于不顾,只管把既定的知识甚至仅限于与应试有关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一刀切”式教学,完全背离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严重地损害了许多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新课程改革所遵循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单纯的认知体,而是富有朝气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因为包括教学在内的“任何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人,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人”。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一模一样的标准件,也不是一个仅以年级或班级为标志的抽象群体,而是一群具有多元智能和独特个性的具体的人。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容器式的被动接受体,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的学习主体。理论和实践都早已证明,“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方面会变得十分相似”,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是武断和缺乏根据的。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李锋 篇7

一、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及其重要性

新课标下, 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除了基本物理知识的学习之外更注重的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为实现这一目的, 探究式实验教学便成为最佳选择。所谓探究式实验教学是指,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过程来得出实验的结论, 教师在这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而非全面的灌输, 在该种教学模式下关注的重点在于结论的得出过程而非结论本身。在探究式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 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和形成。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对于教学本身的开展和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 该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实验过程的关注, 探究式实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在兴趣的引导下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 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 通过各个实验步骤的推进和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新课标要求下, 许多学校对高中物理教学方式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积极尝试探究式教学模式,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在这尝试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该种模式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从教师的角度讲, 实验教学理念没有实现完全的转变。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许多教师并未真正理解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对其认识更多是停留在操作的层面, 仍会将探究式教学理解为依据一定的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的科学素养无法提高, 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从学生自身来讲, 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传统物理教学中, 物理定理和规律等的验证实验更多的是教师操作, 学生只是观察实验效果, 机械模仿实验步骤, 记忆实验结论, 对教师的依赖性较高, 动手能力较差。新课标下, 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没有直接带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动手能力的直接提高。

从教育理念上讲, 传统教育影响仍然较重。教育理念对于教育方式的影响深远, 学校和教师未能从传统教育理念转向新课标要求下的新的教育理念, 这种衔接上的错位必然会对教学及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最直接的体现为实验教学方式转变的不完全, 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和意识不能得到全面发展。

三、完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措施

为了改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充分发挥探究式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新课标下的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

首先, 学校和教师应该实现教学理念的完全转变。新课标下, 实验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学校和教师的理念也应该随之变化, 只有以正确先进理念指导的行为才能取得预期的圆满结果。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 学校和教师由原来重结论轻过程、重教师轻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理念向重视实践、重视学生动手能力、重视结论的得出过程转变, 为探究式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其次, 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物理教学中的实验不仅向学生展示了一种物理现象产生的过程或者某一定理和规律的推演过程, 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每位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 激发其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从而发掘其创新的能力。因此,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应该更多地通过探究式实验的课堂展示或者为学生提供动手探究实验的机会和课外实验的条件, 使其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其动手实践的能力, 并为其创新和创造奠定基础。

再次, 应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技能是效果的重要保证, 在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除了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外还应该注重学生对于实验仪器的构造、使用的掌握情况, 对于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的掌握情况、实验数据的正确处理、误差的分析与计算、实验报告的填写等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最开始便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过程中, 给学生更多的自由, 允许其自由设计实验过程和步骤, 保证实验结果的达成, 充分发挥其实验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提高其实验技能。

最后, 学生应该充分发挥主动性, 积极参与到探究式实验教学中。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目的实现的另一个重要参与者便是学生主体, 大的政策的引导和学校教学方式的改变只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更完善的环境,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还需要其在试验中体会积累。因此, 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到实验中, 而在这过程中,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并为学生的实验活动提供及时充分的指导, 共同推进教学目的的实现。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篇8

关键字:新课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分类号】G633.7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以班级化为主的授课模式,教师

和学生都习惯于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方式,且绝大部分实验都是在已知

实验结论和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实验模式最成功的是学生对实验原理

理解比较透彻,必要的实验步骤记得比较牢靠,但学生自主探究性不够,且实验

设计都局限于现有实验器材,很少有创新实验方案。实验的教学方式单一、陈旧;部分教师对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师的观念陈旧;学生心理上对物理实验不够重视。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及其重要性

在高中物理列出的新大纲中对实验能力做出相关明确和具体的要求“以独立自主完成知识内容列表中所提到的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充分了解实验的原理及方法,可以控制实验条件,会运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得到结论,对结论进行解析及评估,可以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并能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对其拟定解决方案,利用实验方法和仪器去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新课程需要特别强调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于教学本身的开展和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实验教学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在自己的兴趣的下自主学习。其次,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各个实验步骤的推进和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一)自主探究式教学

自主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是要将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思想落实到教学模式中去进行教学。[1]在一个特定的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些新的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组织讨论进行探索,要根据自己的倾向选择方案,由学生独立按照实验方案的设计进行实验操作。最后,与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探讨实验结果,评选出最佳方案,进行评价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中透露出自主探究的积极思想。比如,在教师在讲解力的相互作用时,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场景模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蹦蹦床、拍足球、跷跷板,以这些为实验方向,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实验器材模拟出弹力现象,自主选择。实验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力的意义和感受到力的不同变化,这种探究式的方式,加强了学生根据目标制作实验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三环节”教学

“三环节”实验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结合物流实验课程的特点开发出的效率高、简单快捷的教学方法,包括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独立测试以及对实验的点评这三个环节。在实验的准备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准备理论、实践技术和仪器等方面;在独立实验部分,要以学生的独立学习、亲自操作来作为突出,教师应根据学生做实验的具体状况合适的作出知道和帮助,不要干涉太多;在点评实验部分,教师引导学生一起验证在实验初期所做的假设与实验的结果是否一致。[2]既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重力势能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课程,引导学生独立发现一些从生活中体现出来的关于重力势能的例子。学生接收到这样的学习任务,将在第一时间里对于重力势能的观念有了一定理解,然后会根据生活中的有关物理现象进行发掘。教师更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拥有找寻实验的灵敏触觉,以此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思维体力。对于这样的实验物理教学活动,对学生物理知识学习能力有可以有着很好的提高,并对丰富学习方法,以及逻辑思维的发展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开放式教学

高中的物理实验基本上都是由教师作为主体领导的,学生只要把教师的教学步骤重复模拟下来就可以了,在实验过程中没有任何的思考和对问题的探知,违背了新课标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将实验室对所有学生开放,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确定实验课題,教师只做初期的指导,整个实验活动都由学生主动地去实践。[3]同时学校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比如在讲解有关于摩擦力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然后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室自主的去实践,感受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都是神奇的物理现象。

(四)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物理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概念时比较吃力。有时,由于学校确实相应的实验材料或者因为实验环境难以做到,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实验展示给学生更形象,而且弥补了实验材料的不足。计算机技术和物理实验的结合使用,再运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把繁琐无味的实验生动形象的展现给学生,又可增添学习的多样性,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4]但多媒体模式实验不等于真正的实验,多媒体课件也无法取代教师的重要,只能将其视为在教学中的辅导作用,在实践过程中要重点注意计算机和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

三、总结

加强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就要改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实验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兴趣的引导下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促进实验教学,教师可以采取自主探究式教学、“三环节”教学、开放式教学相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袁晶.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J]. 读写算,2012(2):34—35.

[2]黄荣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策略[J]. 才智. 2016(03)

[3]张强.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 2013(04)

上一篇:农村改厕施工合同下一篇:北航形式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