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

2024-08-25

论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精选11篇)

论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 篇1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在城市建设配套建设中,景观绿地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景观绿地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城市的自然属性。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中自然属性逐渐被减弱,在城市建设中,只有通过塑造城市景观,扩大绿地占有率,完善城市的体系。本文对现代城市建设和景观规划中绿地设计进行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规划设计;绿地;城市;详细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城市景观规划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坚决景观水平上生态问题的实践活动,城市绿地是城市系统中唯一以自然要素为主体构成的子系统。在城市景观绿地规划中,要系统性的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从绿地现状和生态条件的分析着手,通过对景观绿地系统的网络布局、智能组织和空间控制进行指导,对植物多样性进行规划,可有效提升景观绿地规划水平,为城市生态建设添砖加瓦。

二.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在现代城市中,绿地规划习惯采用控制性规划理念,重视对各区域内特有的地理环境加以利用,根据地形、地貌等进行优化,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规划出各具特色的,能体现地区特点的城市绿地

系统。在现代绿地规划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在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优势的同时,更要深入开发城市中历史文化的内涵,不仅仅要重视自然山水地形地貌的整合,更要融入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形成城市绿地系统特有的结构和特色。

2.进行城市景观绿地规划时,要在保证符合国家城市绿地规定的指标外,要合理确定绿地的类型和开发的规模。

3.对各类公园绿地要进行均衡布置,通过对公园绿地匹配成形完整的绿化体系,采用不同类型的配套,完善城市景观建设。

4.对树种进行规划时,要多重视使用乔木和灌木,同时要兼顾植物群落的观赏价格和生态利用以及经济价值,合理提高绿地在城市景观中的价值作用。

5.规划要确定近期和远期的不同规划类型,要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保护可开发以及近期与远期的关系,提高在不同时代、不同阶段绿地的利用率。

三.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必须满足的功用。

城市景观中,绿地规划是利用生态系统完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绿地规划在设计中需要满足下列功用:

1.完善城市生态系统,调节城市环境。

绿地系统通过对污染物质的吸收、减弱和消除作用,使城市环境质量达到洁净、舒适、优美和安全的要求。绿地系统可以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维持大气组成部分的平衡。同时绿地系统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烟尘和粉尘,固定地面上的尘土,对降低城市噪声和

改善小气候都有较好的作用。

2.美化城市环境,建设健康疗养功用。

城市绿地的增加,可以美化城市环境,中和高楼大厦等混凝土结构的生硬化映像,不仅仅可以缓解视角疲劳,更为城市人群提供了休闲游憩娱乐场所。对城市中人群提供了健康疗养的空间,有利于城市人员归属感的建立。

3.蓄水保土,防止水土流失。

绿地作为生态系统的基础,其基本功用是蓄水保土,通过增加绿地来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这在城市景观建设中,也是其最基本的功用要求。利用绿地的蓄水保土性能,可对城市中水土容易流失的局部环境进行很好的处理和完善。

4.抗震防火,间接维系交通安全。

在城市景观中,绿地系统一般为较为空旷的空间,其地域为城市在抵抗地震和发生火灾时,提供了逃生避难的空间,部分绿地成为紧急疏散的集合场所,充分扩展了绿地的使用性能和作用。同时作为城市建设的局部作用,通过绿地的扩充,很好的弥补了交通安全存在的隐患,对交通量大、道路宽等环境不仅仅起到美化作用,对于引导行人通行和街道的走向都起到积极作用。

四.城市景观规划中绿地系统的设计

1.绿地系统要满足设计功用。

在城市的景观规划中,绿地系统要根据其类别满足不同功用。在公园绿地,其为对公众开发,以游憩娱乐为主要功能,要兼具生态、美化和防灾的作用;在区域性公园内,需要为市区一定区域内的居民提供服务,要具有较为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完善的设施;在居住区公园内,绿地为居住区的配套建设,其服务半径在0.5至1.0千米以内。在防护绿地中,要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的功能,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城市防风林等。在风景名胜区等区域要满足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

2.城市绿地规划应具有的特性。

城市绿地系统是自然、社会、经济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是城市的主要自然因素。城市中大气、地文、生物、水文等因素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基本地域特征起决定性作用。这要求城市绿地规划要具有多要素特征。

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其包括生态公园、生态保护区、城市公园、风景区以及各类绿地,其类型较多,在进行绿地规划设计时,要依据其类型,进行分门别类的设计和规划。这要求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要具有多类型。

绿地系统是兼顾景观、生态和社会三因素,也是其需要满足的三大基本功能,即使是随着时代变迁,仅有侧重点不同而已,但总的说来,其基本功能都是要保持的。这要求城市绿地规划必须要保持多功能。

在城市的绿地规划设计和建设中,绿地系统会随着空间尺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城区、市区等区域,绿地数量、结构等都会发生

变化,这要求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必须要保持空间尺度性。

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其具有的多元动态性,要求其他因素的配套和协助,尤其是在不同城市的交织中,绿地规划要保持持续发展,就更需要多因素协同调控。

3.城市绿地规划主要内容。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基本目标是区域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在进行设计时,要对地形资料、土壤资料和气象资料等自然条件进行调查,对区域内历史、城市发展战略、经济走向、人口规模、土地利用规划和绿地范围等社会条件要进行了解,对现有绿地的相关资料以及植物物种、绿化管理等技术经济资料要进行分析。对绿地功用进行明确,在立足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融入景观、防洪、防灾等其他功用。对绿地景观进行多样性指数分析,在建设中以绿为主,保持生态优先,以植物造景为主体,兼顾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合理利用天然素材,促进自然的物能循环。在绿地景观中,融入文化氛围,在保持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性时,要突出地方性特色。在确定规划时,要依据国家城市绿地指标的要求和规定,综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五.结束语。

城市景观规划中,绿地设计基本要求是满足城市生态完整,同时对提升城市文化和满足居民休闲娱乐和其他功用有积极作用,在规划中要使之满足和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在设计上更要突显城市文化,要科学合理,在布局上要考虑充分,通过加强规划设计,促使

绿地在景观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 余畅 刘悦来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街道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以上海陆家嘴中心区道路绿化调整规划设计为例[期刊论文] 《城市规划汇刊》 istic pku cssci 2002年1期

[2] 蔡永福,沈建军,黄旭波,范丽燕,谢丽君嘉兴环城河外侧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期刊论文] 《浙江林业科技》 istic pku 2003年3期

[3] 王丹 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绿地规划[期刊论文] 《南北桥》 2008年8期

[4] 沈一,陈涛,shen yi,chen tao 都江堰市景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探讨[期刊论文] 《规划师》 istic pku 2006年2期

[5] 沈阳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学位论文]佟耕,2007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

论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 篇2

1.1 城市绿地发展现状与分类

1.1.1 城市绿地发展现状

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城市环境的关注以及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 我国城市绿化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 在目前城市绿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形式单调、功能单一、维护投入大、重景观、轻生态、急功近利等,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1. 1 城市绿地结构功能单一

在绿地建设中, 空间结构上缺乏群落分层, 往往是单纯的草本、灌木或乔木相互孤立种植, 而生态稳定性很差。

1.1.1. 2 缺乏生态效益

绿化中经常需要引进部分外来树种, 但相对而言采用乡土树种则更为可靠、廉价和安全, 这两者都应该受到重视。北方城镇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常绿树种有限, 应注重常绿树种的引进。

1.1.1. 3 缺乏文化品味, 难觅历史文脉

城市园林绿化, 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应在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的同时, 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建设之中, 烘托出城市环境的文化氛围, 从而体现出城市特有的人文底蕴。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城市, 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历史脉络。城市园林绿化, 必须充分考虑和运用这些文化背景。

随着现代城市生活质量与居民需求层次的提高, 美化城市景观, 改善城市生态, 保护城市生态安全, 积极推进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已成为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1.1.2 城市绿地的分类

按照《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PT85-2002) 城市绿地分可为5类:

1.1.2. 1 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 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1.1.2. 2 生产绿地

为城市绿化服务, 能为城市提供苗木、草坪、花卉和种子的各类圃地。

1.1.2. 3 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是为了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安全等要求而设置的, 其功能是对自然灾害和城市公害起到一定的防护或减弱作用, 不宜兼作公园绿地使用。

1.1.2. 4 附属绿地

城市建设用地中除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1.1.2. 5 其他绿地

即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的生态、景观、旅游和娱乐条件较好或亟须改善的区域, 一般是植被覆盖较好、山水地貌较好或应当改造的区域。

1.2 城市绿地发展趋势

1.2.1 环境的生态化

实际设计中应以生态学原理与实践为依据, 做到设计的每一个细部都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可持续发展。

1.2.2 设计人性化

强调“以人为本”, 设计上满足人的自身需求, 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心理及生理的需要。

1.2.3 规划整体化

把握宏观布局, 合理规划道路交通系统布置、景观节点的联系, 将其融入城市原有的绿地并形成系统。

1.3 城市绿地设计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舒适性原则、个性化原则、社交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合理布局游园绿地的基本原则。

1.3.1 以人为本的原则

应着重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 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 即考虑人的情感、心理及生理需要。

1.3.2 生态优先的原则

即设计者要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把握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

1.3.3 保护和发展文化景观原则

挖掘和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并恰到好处地将其表现在景观设计中。

1.3.4 景观连续性

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植物昼夜、四季的景观变化, 还要考虑植物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呈现的群体外貌。

2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依据

2.1 理论依据

中西方园林发展史、景观设计学、园林艺术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景观美学、行为心理学、城市规划原理等。

2.2 现实依据

国家有关公园规划设计的规范和标准, 当地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概况, 以及规划设计地段的地形、地质、地貌、水文、人文、历史、古迹等资料。

3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理念

3.1 人性化理念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是塑造城市形象的根本要求。应将人、自然与城市和谐统一的思想理念深刻贯穿于整个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之中, 把自然引入城市, 使城市更趋于自然, 回归自然。

3.2 生态景观理念

设计应尊重自然, 尊重生物多样性, 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

3.3 美学理念

合理的运用美学原理, 把美和艺术的基本规律实施于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之中, 既是“以人为本”思想延伸, 也是城市绿化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原则。

3.4 文化的理念

可在绿地规划设计过程中进行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文脉的营构, 突显历史痕迹和文化精神, 形成其特有的历史文化景观;景观设计者要保持清晰的思路, 对所处的环境和地方文化要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并将其融入设计。

3.5 综合规划特色理念

要综合考虑人的行为因素、生态学因素、美学因素、文化和艺术因素, 并协调、合理地搭配, 体现自身特色。

5 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 结合当地生态环境进行规划设计, 促进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平衡发展。

2) 创造各种功能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休憩、散步、交流、活动等需求的绿地景观, 使其成为充满绿意与活力的休憩娱乐场所。

3) 依据具体设计要求, 结合人防、抗震、疏散等防灾工程进行综合设计。

6 植物配置

6.1 植物配置原则

1) 符合城市绿地性质和功能要求。园林绿地功能很多, 具体到某一绿地, 要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

2) 总体布局要协调, 整体采用自然式配置, 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在主出入口、主广场等处, 可采用规则式种植, 而在自然山水、草坪等处采用自然式种植。

3) 考虑常年景色变化, 合理搭配植物, 做到四季有景。对于冬季景观要做到常绿针叶树与落叶树并重, 适当添加常绿阔叶树, 并加强冬季管理。

4) 全面考虑植物在视觉、色觉、味觉、听觉上的表现效果, 注意平面上植物搭配的疏密和外缘线, 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 重视植物景观层次。

5) 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在满足植物生长要求的条件下, 按照绿地的功能和结构要求选择植物种类。

6) 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和植物搭配。根据成年树木树冠大小来决定种植距离, 兼顾速生树和慢长树, 常绿树和落叶树, 乔木、灌木、草本相结合, 观叶树与观花树的相结合。

7) 考虑地形、建筑等因素, 组成有韵律、有节奏的立体空间结构, 垂直要有高低落差、主次变化以及必要的重复;水平要做到前后错落、疏密有致、明暗变化。

6.2 种植设计

以当地原生树种为主, 适当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观花、观叶树种, 以满足色彩和季节变化要求, 并尽量采用自然式设计;采用乔、灌、草立体配置模式, 做到高低变化, 丰富空间;注重游路与植物上的结合, 道路两边充分考虑乔木的运用, 形成遮荫效果, 主游路两侧以自然式配置, 形成疏密、高低、挡避等多种变化;路旁树种宜选择树形优美、树冠浓密、高低适度, 能起画框作用的树种。

7 园林景观设施设计

园林景观设施是园林中供游人休息或用于装饰、照明、展示的小型设施。应从休憩、娱乐、健身、观光、防灾等综合功能考虑园林景观设施的设计, 其布局及设计应遵循经济、实用、美观原则。

7.1 供休息设施

休息设施包括各种造型的靠背园椅、凳、桌等。可结合环境, 用自然块石或用混凝土作成仿石、仿树墩的凳、桌, 或利用花坛、花台边缘矮墙作椅、凳等。

7.2 装饰性设施

如各种固定的和可移动的花钵、饰瓶, 在绿地内, 设置的灯台、灯笼、雕塑、景墙等。

7.5 服务性设施

如为游人服务的公共厕所、洗手池、废物箱等;为保护园林小品设置的栏杆、花坛绿地的边缘装饰, 等等。

7.6 安全性设施

在亲水平台、桥以及靠近湖边的地方, 布置栏杆、设置障碍等安全设施。

摘要:城市绿地具有净化空气, 美化环境, 缓解市民紧张情绪的作用。介绍了目前城市绿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依据、规划设计理念、指导思想, 探索了绿地植物配置技术。

关键词:城市绿地,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2]于金凤.论城市绿化的重要性[J].内蒙古林业:城乡绿化, 2009 (.4) :26-27.

[3]齐卓彦.城市园林建设植物配置原则[J].内蒙古林业, 2007 (12) .

[4]李永进, 霍宇红, 马燕琼, 张伟.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22) :6768-6769.

[5]王靖松, 丁丰华, 肖云异.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构建研究[J].山西建筑, 2007, (20) :358-359.

[6]吴峻, 鲁长亮.论园林绿地规划中的园路设计[J].山西建筑, 2007, 33 (14) :354-357

论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 篇3

关键词:城市景观绿化;设计原则;生态性

景观绿地对城市生态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城市景观绿地规划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前提。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迅猛发展,使得景观绿地建设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城市景观建设过程中,应该把景观绿地规划建设放在考虑的首位,这不仅是为了提供市民良好的人居环境,更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我国的综合国力,把我国建设成适于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保型国家。

1城市绿地景观的概念

城市景观绿地主要是指以栽植树木花草和配置一定的设置来改善城市的环境和塑造城市形象,基本由绿色植物所覆盖的具有较强装饰性和观赏性的城市公共绿地。城市景观绿地主要包括:城市广场和公园、滨水景观绿地、街旁游园绿地和步行商业街绿地。

2城市景观绿地的作用

2.1城市景观绿地有助于提高居民城市生活的质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进一步增加了,开始厌倦了这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冷冰冰,开始进一步要求社会交往空间和户外休闲场所。而城市景观绿地正可以满足人们这一心理和需求,能够使人们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轻松愉快的交往与交流。

2.2城市景观绿地有助于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城市景观绿地也是城市景观系统中的一部分,分布性较广。城市景观绿地的增设增加了城市绿地空间,同时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城市景观形象。

2.3城市景观绿地有助于增加城市的经济效益。城市景观绿地的建设带动了周围的城市土地的开发,增加了城市商业的机会。同时带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绿地设计还能带动城市的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2.4城市景观绿地规划有助于城市防灾。城市景观绿地点小而多,有助于完善城市的绿地系统,缓解自然灾害。

3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反思

在城市景观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建设时间的差异、建设主体的意愿、建设材料和建设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的城市景观绿地建设呈现了“景观破碎、缺乏整合”的现象。无论是新城区开发,还是老城区改造,景观绿地建设总是会暴露一些问题。

3.1城市景观绿地结构单一,层次性不够。很多的绿地建设只是通过单纯的种植花草树木来完成景观建设,造成景观的生态性和观赏性很差,往往是达不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作用。而且景观绿地的层次性不高,绿地景观建设不仅要面向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同时也不能为了突出个别城市景观而忽视更加有益于人们生活的街头小块绿地等。

3.2城市绿地景观缺乏生态性、自然性的规划设计。自然美的事物才具有真实的感情色彩,也更能够使人的感情产生共鸣。但是在现代的城市景观绿化规划设计中,人造的景观往往占多数,缺乏人性化的考虑,很难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使身在其中的人们有情感的触发。

3.3城市景观绿地缺乏生态经济效益。景观绿地规划设计要贯穿于整个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但是往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被严重破坏后,才认识到景观系统的重要性,这时人们就会希望通过绿化建设来弥补这种自然的缺陷。这种事后补救的办法不仅破坏了自然景观,需要很长时间来恢复场地的生态活力,而且也消耗了时间和精力。同时绿地景观应该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流行的“草坪热”,不仅造成事后管理的难度,而且草坪的持续时间短,可能要经常更换,也增加了经济负担。

3.4城市景观绿地与历史文脉脱节。良好的城市绿地景观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体现城市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特色。但是在现代的城市建设发展中,为了盲目的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一些具有历史特色的景观被摧毁,传统的文脉、自然的景观给野蛮的手法打乱。这些代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的宝物在机器的轰鸣下被掩埋。

3.5城市景观绿地缺乏地方性色彩。“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方特性对于事物的影响。每座城市都有适于其地域性的景观建设,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为了景观的观赏性,例如强行把只适合南方气候的植物移栽到北方,这样做不仅浪费了资金,而且植物的观赏性和可实用性肯定也大大折扣。

所以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城市景观绿地建设的情况不容乐观,这些不顾自身文化和人们意愿的行为还在不断发生。城市的景观绿地建设面对着极其严峻的考验。究其原因,则主要是:形式主义。现实社会中,形式主义设计随处可见,不顾人们的根本需求,缺乏对自身文化的重视;设计定位出错,经常是在自然绿地景观被人为破坏后,却希望用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来弥补景观绿地的不足;后期管理不足,良好的景观绿地规划设计还需要妥善的后期管理。

4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特定的发展模式,这是在历史催化下的产物,与周围环境及自身的文化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4.1注重历史延续,开创特色未来

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应该体现城市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变化。城市建设大多是在城市原有基础上进行更新改造,历史不能被否定。重要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要科学的有意识的发掘、利用和保护,使得历代所经营创造的城市空间和景观得到延续,同时应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出既符合地方特色又具有时代进步感的城市空间。所以在进行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时,注意保存城市的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珍品,使其能够反映一定的文化内涵。在景观绿地规划中可以放置一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和历史沉淀感的小景来营造场地的历史氛围,可以是一片斑驳的墙面,一块当地的老石或是一棵枯树。

4.2体现人文精神,注重视觉感受

城市是满足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的空间,任何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应该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容纳人们的各种活动,使城市建设与人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体现人文精神。

人们都希望看到美好的事物,所以景观的视觉和谐也非常重要,所以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必须尽量使城市景观在各个方面的不同方向和不同视角下都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

4.3尊重自然环境,实现和谐共存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在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中应该尊重自然资源,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以自然景观的柔性特征软化城市的钢筋混凝土营造的硬体空间,使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处,为人居环境注入生命活力,创造特色环保城市。同时通过合理的景观绿地规划设计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形成安全的距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维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4.4协调统一与变化,开创多元化发展

人类社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就要求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应该让不同的社会团体收益,各得其所,真正实现城市景观的多样性。但是在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发掘城市个性和地方特色,突出城市与其他不同区域的城市的差异个性,而且与周围城市也有所区别。

5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

城市景观绿地设计必须首先满足为人们提供相互交流、沟通的活动场所和精神家园,使心理景观概念与周围环境空间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共存。一个合理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应该考虑到:哪些中心景观应该被体现?怎样使人在景观绿地中取得良好的视觉关系?重要的景观植物之间通过什么可以取得联系?对于这些问题,在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中会做出回答。

5.1景观绿地植物配置

在植物的配置选择上,要根据用地的使用性质和功能来进行选择,例如是观赏性绿地,可以选择一些尽观赏性强的植物,尽量采用自然式的布局,充分发挥植物的自然姿态。同时也要考虑到景色的四季变化,可分区段配置之物。合理搭配植物,在平面上做到植物种植疏密合理,根据植物的树冠大小决定树的间距,在竖向上则做到高低层次、错落有致,也可以结合场地的地形和建筑组成有韵律、有节奏的空间,营造不同的场景氛围。在植物的配置上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当地的植物,符合植物生长的要求。

5.2景观绿地种植设计

根据总体规划布局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例如在游园小路两边一般采用不对称种植,而在主要道路两边则采用规则式种植。在植物的种植设计上尽量使植物以自然方式生长,充分利用常绿树和落叶树、乔木与灌木、速生树与慢生树之间的搭配,丰富视觉效果和空间变化;在道路两边应充分考虑遮阴效果的制造,同时宜选用树形优美、疏密有致、高低合适的树种。在每一个区段应设置一个突出的季节植物景观,形成景观中心。除了种植成本之外,植物栽种以后的养护费用也应该充分考虑。

5.3景观绿地设施设计

城市景观绿地中的设施是为了提供人们休息、娱乐或者装饰照明使用的小型设施,应该遵循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综合考虑各种设施的设计和布置。可用自然石块做成凳、桌,又可以在绿地内设置一些地灯、雕塑等,既方便使用,又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但是在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场地的安全性的考慮,如亲水平台、桥、假山,这些地方都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所以应该设置栏杆、障碍等保护人们的安全。

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是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一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工作。一个城市要树立自己独特有魅力的形象,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不仅需要足够的经济实力、文化背景、还需要有合理的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做到城市景观绿地规划的自然生态性发展,实现城市绿色健康的发展。

论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 篇4

一、景观设计是发展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在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开始时,就把握住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不应像以前一样先规划好房子,再做景观规划设计。二是,四方互动,甚至先规划好整体环境,再把房子像种树的一样种进去,用建筑去巧妙的分隔和围合空间,使建筑和景观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同时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

二、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体现地方特征原则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但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升温,开发商和设计师们开始不再机械地搬用西方式园林模式。甚至开始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他们根据各地方区域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通过建筑与景观设计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与地域特色。如青岛,“碧水蓝天白墙红瓦”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色;海口“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错落有致那应是山地城市的特点;而苏州,“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的韵致了。这些案例无一不是在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从而开发出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的作品。同时居住区景观还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居住区微地形的起伏变化,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三、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

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回归历史的发展趋势,提倡现代造园手法与古典园林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

四、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与均好性

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五、使用现代材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六、结语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文化底蕴 篇5

赵 岩,谷 康(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摘 要:现代条件下人们对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观赏要求,期望更多高质量、高品味、高档次的绿地空间。笔者认为道路绿地景观的文化底蕴可以通过植物造景、环境小品、街头绿地等多种形式和手段体现出来,且应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努力提高道路景观的文化品味。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文化底蕴中图分类号:S731.8

文章编号:1671-1165(2001)02-0058-04千百年来,城市道路不仅做为通行的渠道,同时也做为大量人流聚集和直接面对面交往的场所,是使都市生活得以实现、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延续性得以维持的重要物质空间。自古以来,东方的传统市镇较少设置广场,而把街道做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清明上河图》就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宋代街道上熙熙攘攘、人欢马叫的繁华景象。街道成为城市文化的长廊,是市民街道生活的画卷[1]。简・雅各布(JaneJacobs)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写道,“城市中道路担负着重要任务,然而路在宏观上是线,微观上都是很宽的面。街道尤其是人行便道,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是城市中富有生命力的‘器官’”[2]。这段话尤其强调了城市道路空间绝不是冷冰冰、缺乏生活情趣的工程堆砌体,而应该把道路做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从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角度出发,满足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的需要。一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文化内涵在城市道路空间中,可观的文化表象多体现在道路命名、出入口形式、沿街建筑立面装饰、绿地景观、街头小品设施、标志招牌、文化古迹等方面;另外,还有一些隐性的文化特征,如民俗风情、礼仪交往、服饰及饮食文化等也蕴含了一定的文化个性。如今,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和道路空间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城市道路的绿地景观建设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且成为展现城市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因此,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建设不仅要求高质量,更要求高品味,对文化气息的渗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城市道路绿地是道路空间环境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和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既有其自然属性,也有其社会文化属性,是复杂的人工化生态系统。人与环境的关系既有生理、物质的一面,也有精神、文化的一面。道路绿地景观不仅要承担一定的城市文化职能,如观赏、游憩、交往、教育、休闲等,完善道路空间的组织结构及功能,而且起到保护历史景观地带、构造城市景观特性及个性、体现城市文化氛围等作用。赋予道路绿地景观以浓郁的文化气息,塑造地方文化特色,满足现代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反映现代人的艺术品味和审美观念,使景观具有了艺术灵魂和价值,城市形象也将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实现城市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文化底蕴的营造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所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绿地植物是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不仅发挥着巨大的生态调节功能,也是体现文化气息的重要载体;此外,多姿多彩的环境小品设施和街头绿地、沿途自然风光等,也是展现城市文化风貌的不可或缺的方面。(一)植物造景的文化底蕴中国被赞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不仅有着丰富的植被资源,更有着丰富璀灿的植物文化。城市道路绿地中的各种园林植物,具有自然生长的姿、型、色、味,不仅在一日之内有不同的时相变化,更具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变异,春有青青、夏有浓荫、秋有红叶、冬有苍松的季相变化给人带来分明的四时感应,使人们最直接地感触到自然的气息与时光的变迁,让久居都市的人们真正体验到回归自然的情怀。人们对植物景观的欣赏常常以个体美及人格化含义为主,有许多植物被赋予了人格化的品格或独特的象征意义,如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喻意“四君子”;玉兰、海棠、牡丹、桂花表示“玉堂富贵”;桃花在民间象征幸福、交好运;翠柳依依,表示惜别及报春;桑和梓表示家乡,等等[3]。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体现了植物组景的文化内涵,创造了意境美。这是中国植物景观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世界上也是独具特色的,如何将丰富的植物文化与道路绿地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园林工作者工作实际中要认真探讨的。如在做“学苑路”的绿地规划设计时,因该路周围均为高校区,文化教育气氛和学术气氛浓厚,为了烘托这种教育环境的特点,颂扬教师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精神,选择绿化树种时因“桃李满天下”的喻意而选用了碧桃、紫叶李。在做市府路的绿地设计时,因自古以来人们对槐树就有着崇敬、赞美之情,认为它具有高贵、高位及忠正的品格,因此选择槐树做为行道树[4]。在北京四季青道路绿地系统规划中,闵庄路和杏石口路均为通向著名西山风景区的交通干道,为了在道路景观中形成过渡和铺垫,在两条主干道的绿地设计中分别采取不同手法呼应西山的著名风景名胜:在闵庄路路侧绿地中植有大片秋叶绚丽的黄栌,以呼应“香山红叶”之景观;另以大片夏秋时节白花满树的珍珠梅呼应“西山晴雪”之景观,以白花隐喻白雪;杏石口路两边则以大片杏林呼应西山“春山杏林”之美景。其它还有诸如在道路两旁种植大片竹林可产生“竹径通幽”之意境;而滨河路以柳、碧桃间植,创造了“柳浪闻莺”、“柳暗花明”的意境;居住区道路选种了合欢,可含“合家欢乐”之美好祈愿,等等。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一般都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多以当地乡土植物为主,不仅能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而且代表了一定的地域风情和植被文化。如椰子树被视为典型的南国风光代表,而白杨树则为北方城市的代言人。中国的广州、珠海、深圳等南方城市,在道路绿化中着意体现南亚热带的地域风情,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长期的园林绿化建设,选育了许多适应当地生长且颇具特色的优良植物品种,如各类大花乔木、棕榈科植物、彩叶植物、攀援植物、宿根花卉地被等,充分表现了南亚热带的植被风光。珠海的情侣路,以树形秀美的榕树为主要遮荫树,分车带中以修剪整形的不同形状、色彩的绿篱、灌木和大片缤纷的花带为主要特色,细腻的风格、优雅的造型、悦目的色彩使情侣路充满了温馨、浪漫的休闲情调;深圳的深南大道则以庞大的气势取胜,大面积的规整的绿篱色块、大片满铺的亮丽的花卉地被、大丛密植的苏铁、假槟榔、大王椰子等棕榈科植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城市,道路绿化多以高大挺拔的杨、柳、榆、槐为骨干树种,搭配松柏等常绿树种,并点缀大量的花灌木,着意体现雄浑壮美、四季分明的北国风光。此外,植物的配置形式也能传达一定的文化信息。学苑路绿地中灌木色块的修剪形式以方、圆为主,隐喻“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赞扬了严谨的教风和学风[4]。大连市道路绿地中的模纹图案,多以海波、浪花、海鸥为构图母本,充分展示了海滨城市的特点。有些城市在街头绿地中点缀了许—

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探索 篇6

1.1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化史中,河流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些滨河而居的村落随着商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但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其角色的转变似乎更能体现人类社会的事态炎凉。很少有人会怀疑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条河流穿过,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城市管理者们赋予了她们不同的待遇,对于那些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调和自然风光而得到城市的重视,这些河流的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段,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声名显赫,唯我独尊,比如上海的黄浦江,哈尔滨的松花江等等。

而那些支流,尽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功能、名气、位置、自然风光等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待遇就差得多,有些居然沦为垃圾河和污水河。更有甚者被城市用地填埋,永久地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目前的城市管理者们由于经济和水利安全方面的考虑,将这些河流的功能定位于行洪河道、排污河道,与这些河流相邻的绿地变成了功能单一的防护绿地。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有幸接触到了几条类似命运的河流滨河绿地改造,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些河流有幸等来了受到尊重的机会,这些河流绿地将和周边用地紧密结合共同为城市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1.2重视河流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作用

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顺从自然的流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会遇到一些阻力。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续的观念,并付诸实施。山东德州岔河风景区和临沂沂河两岸的景观设计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本论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这两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的启发。这两个城市的领导在城市发展战略中认识到了滨河绿地的重要性,同其他类型的城市绿地相比,滨河带状绿地的基础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

第一、除已经规划的滨河城市绿地外(指河道防洪堤外城市预留绿地),由于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如将其开发成休闲绿地将会减少大量的投资。

第二、生态条件优秀。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条生态廊道,尽管在河道沿线上有一些水利设施的拦截,但洪水和带状防护林仍然有效保持了城市与外界元素交流的通道,来自乡间的清爽的空气通过河流廊道。在一些没有受过污染的河道中,优美的湿地,成片的树林为鱼类和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相比于这些条件,一般的城市绿地由于多数都是孤立的斑块,彼此之间很难联系,因此在生机活力方面明显不足。

第三、水质有保障,亲水环境好。在南方的一些富水城市,由于水网密布,绿地系统中的水质基本由保证。但是对于干旱地区的城市,城市绿地中的水体一般都是通过管道和运河的形式引进水体,通过挖湖堆山的形式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河流与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一个是活水,一个是死水,城市绿地水系的管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第四、服务范围广,利于商业开发。一些著名的河流沿岸往往是城市商业繁荣的区域,这是和城市的发展历史相关联的。对于那些次要的河流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潜力,一条河流蜿蜒几十公里,穿过城市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域。由于人们天生亲水的特性,一些休闲活动会集中发生在滨水绿地当中。如果以500米为标准的话,滨河绿地可以为相当大的城市面积提供休闲面积,人流的汇集必然能带来更多的商机,因此说提升滨河绿地的功能定位对周边区域的经济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篇7

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道路绿地的景观质量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形象和环境,是反映城市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道路绿地现状,阐述了城市道路绿地的设计原则和手法,旨在为今后的景观设计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框架和设计依据。

1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建国之初,我国即有一些大中型城市或是城市中心区开始有计划的进行道路树种的种植,形成各具特色的道路景观,并且开始在道路绿化中使用绿篱作为隔离。20世纪70年代末,部分城市初次尝试在道路隔离带里建设花坛式绿带以增加绿地的观赏性和层次感。80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各大城市都把道路绿化作为实现建设城市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主要城市道路开始更换树种,追求树形、树姿。90年代城市道路绿地建设出现强调俯视效果以构图为主的设计,即高大的乔木作为绿地背景或中心点,草坪为底色,配合以整形修剪的花灌木和绿篱组成绿化图案,城市道路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中心绿地布置由绿篱和花灌木组成的图案。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开始强调季相变化和生态效应。

近些年,随着“城市热岛效应”概念的深入人心和PM2.5的监测系统的试点运行,全国各城市已逐步将道路绿地建设的重点由单纯美化、绿化转向道路的绿荫覆盖率、植物的配置比例,种植的厚度和层次等功能性、生态性的综合需求。

2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分析

2.1 北京实际道路案例调查分析

笔者通过日常的工作调研以及平时的观察,发现目前北京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不能很好的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面貌,提升城市的园林景观形象。

2.1.1 八达岭高速

此路段调查范围是西三旗桥至小营桥的主辅路隔离带,宽度20 m~30 m;小营桥至上清桥段主要是桥帮绿化,宽度较窄,在2 m~5 m。作为北京市城区至八达岭的重要连接线,绿化景观效果不佳,绿量不足,没有特色。隔离带中仅种植了稀疏的常绿树,缺乏立体效果和层次,没有发挥道路隔离带相应的功能和景观(见图1)。

2.1.2 中关村大街

中关村大街北起北京大学东门北侧,南至白石桥,道路总长度6 500 m。

随着中关村核心区的建设,中关村大街周边建筑和道路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道路两侧的绿地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得绿化现状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景观需求,这种不足的具体表现为:

1)因新建筑、公共设施增多,原有道路的扩建和新道路的修建,建筑和道路的开口增多,使得原有道路两侧绿地破坏严重,失去了完整性,绿量不足(见图2)。

2)前期绿化种植的落叶乔木经过10年的生长,已经具有一定的冠幅,形成了遮荫效果,而前期的绿化中大量不具有耐荫性的常绿树、灌木、地被草坪等植物种植在落叶乔木下,从而致使下层植物出现了长势不佳或死亡的状况,致使沿线绿化景观缺乏一定的层次,尤其是下层植物缺少(见图3)。

3)部分绿地内现状植物已经到达生长年限,生长状况不佳。

4)局部地块绿量不足,草坪大,树木规格小。

2.1.3 西四环

1)沙窝桥。

桥区绿化厚度不足,没有特色。常绿乔木零散,缺乏色彩、立体效果和层次。局部护坡以及桥底极荫处黄土裸露,整体桥区绿化效果不佳(见图4)。

2)定慧桥。

桥区绿量不足,部分地块过于空旷。绿地景观过于单一,缺乏立体效果和层次。地块特色不明显。局部地块黄土裸露或土壤质量达不到种植要求(见图5)。

3)四季青桥。

桥区绿地局部单薄、绿化种植品种单一,缺乏特色。

4)四海桥。

四海桥东侧地块目前绿化效果良好。而北侧和西侧绿化景观效果不佳,缺少桥区绿化的整体风格。植株稀疏、绿量不足,缺乏特色。桥区植物层次单薄,组团尺度与桥区尺度不协调,四季植物景观不突出(见图6)。

2.2 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从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城市道路的调查中发现由于受宽度、面积、周边环境等立地条件的限制,以及设计施工、后期养护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城市道路绿化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1)绿量不足、植物层次不够丰富,碳汇量低;

2)重点地区绿化、节点特色不突出,缺乏标示性;

3)设计形式单调,千篇一律,缺乏创新;

4)植物品种较为单一,缺少新优植物品种的应用;

5)缺少常绿树,冬季效果不佳;边角绿地绿化不到位;

6)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

2.3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和植物品种选择原则

通过调查分析及多年的景观设计经验的积累,笔者认为以下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原则应是设计之重,同时推荐部分适宜道路立地条件的高景观价值的植物品种以供参考。

2.3.1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功能优先。

人性化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应兼顾考虑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感及舒适性。针对驾驶员的需求,主要是保证安全,既要考虑快速行车时的视距要求,又要确保道路路口视线的通透性。行人主要考虑道路遮荫和降噪除尘所带来舒适性的同时,也要避免使用易产生污染物或对人体有害的植物品种。

2)丰富层次,加大绿量。

过分强调形式和美感而不注重绿地质量的设计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今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对生态和功能等多方面的要求。应多运用乔、灌、草、地被复层种植形式,增加道路绿量,注重配置比例和品种的选择,以增加绿地的生态效益。一些绿地面积较为局促的道路或是立交桥要做到见缝插绿、垂直增绿。

3)突出地域,表现特色。

要突出地域特征以及立地特点,多种植可以体现当地环境、历史的特色树种。

4)强调节点,精细配置。

在一些重要的路口节点可以采用软硬结合的手法进行植物配置,体现绿化效果,形成特色鲜明,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增强路口的标示性。

5)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城市道路绿地依附于道路结构,因此植物在栽植时应充分考虑道路沿线的地上、地下物,将原有建筑,市政管线、地形地貌、植物等各因素都纳入考量范围,“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以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

2.3.2 道路绿化植被选择原则

1)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绿地中主要作为行道树、背景树和点景树(孤植、丛植等)运用,主要功能为构成绿地林冠线、增加绿荫的覆盖率,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株形优美整齐,观赏价值高,有浓荫,叶色随季节变化,冬季可观树形、枝干等,如银红槭、千头椿等;b.树木寿命较长,生长迅速,花、果、枝无毒无害无飞毛,如白蜡、西府海棠、桧柏等;c.繁殖容易,在本地区已通过试点实地栽植,大树移植后易成活及恢复,如银白槭等;d.植株强健,病虫害少,有抗污染、烟尘的能力,养护管理费用低廉,如暴马丁香等。

2)灌木的选择。

灌木主要应用于乔木下层种植或大面积绿地边缘,可以丰富植物层次、遮挡视线、丰富植物群落的观赏效果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株形优美,树形饱满、花期较长,花多且显著,如榆叶梅、碧桃等;b.植株无刺无毒,萌蘖能力强,耐修剪,可人工控制树形和高矮,如锦带、棣棠等;c.繁殖容易,便于管理,能耐干旱瘠薄,如大叶黄杨、丁香、金银木等;d.在立地条件较荫的情况下,选择耐荫树种如棣棠、天目琼花等。

3)地被植物的选择。

地被植物包括蕨类植物、常绿和落叶木本地被、一年生、二年生草本植物、宿根花卉、藤本植物、草坪。选择时应注重植株的生长速度、覆盖面积、繁殖能力等;易于管理,抗性强,耐践踏。主要有华北鳞毛蕨、沙地柏、平枝枸子、二月兰、玉簪、萱草类、五叶地锦、凌霄、蛇莓、白三叶草、丹麦草、野牛草等。

3 结语

城市环境和道路景观直接影响城市的第一印象。道路因其较高的使用频次而与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简·雅各布(Jane Jacobs)在其著作《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写到:“街道有生机,城市也就有生机;反之,如果街道沉闷,城市也显得沉闷”。因此合理设计、建造道路绿地景观,并使其生态效益最大化是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必不可少的条件。

摘要:以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道路绿地现状,从植物配置、景观效果、生态功能等方面阐述了城市道路绿地的设计原则和手法,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植物

参考文献

[1]阿兰.B.雅各布斯.伟大的街道[M].王又佳,金秋野,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66-304.

[2][日]土木学会.道路景观设计[M].章俊华,陆伟,雷芸,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李嘉乐.李嘉乐风景园林文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4]郑西平.北京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1(1):43-45.

[5]王毅娟,郭燕萍.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与生态环境[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20(4):75-78.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探析 篇8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 景观设计 作用 存在问题 设计原则

道路绿化在国土绿化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林业工程任务量的加大,造林步伐加快,国土绿化不断得到长足的发展,而各地的城镇道路绿化也得到了全面重视和提高。

1.道路绿化在城市中的作用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在大部分的城市中,道路的面积约占所有土地面积的1/4。

道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骨架和血管,从精神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又是决定人们关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追求其与整体的平衡和谐, 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

城市道路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起到窗口作用,是现代化城市进步的一个标志。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还应做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起到防眩光、缓解驾 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因此,有良好绿化美化的园林环境和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觀,也是现代化城市道路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道路绿化就是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手段。

2.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一是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植株生长势头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架空电线下面盲目栽植毛白杨、垂柳等大型乔木,导致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二是片面强调绿化,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在人行道上栽植树型不紧凑的灌木,影响步行或骑车;在较窄的分车带上密植大量的乔灌木,阻挡了行车视线。三是设计形式单调且过于封闭。主次干道千篇一律,缺乏特色与创新,缺少生机与活力。分车带两侧栏杆过高,显得道路拥挤,影响市容。四是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只顾眼前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导致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因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绿化的整体效果。

3.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3.1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在交通空间里,有各种不同出行目的人群,在动态的过程中观赏道路两旁的景观,产生了不同行为规律下的不同视觉特点。在设计道路时须充分考虑行车、行人的进度和视觉特点,根据不同速度和栽植方式,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应提高视觉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如在拐弯处不应种植大灌木或小乔木。在绿化隔离带设计中,一个标准端的长度就应考虑到车速、行人速度等。道路绿化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遮荫、降温。四季的变化使植物尤其是落叶植物的外观形态随之发生变化。炎炎夏日下,行车和行人需要一个宜人的交通环境,浓郁的绿荫能使人感到丝丝清凉,舒缓烦躁的心情,有利于交通安全;当叶落的时候,冬日和煦的阳光可以带来几分暖意。

3.2注重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垂直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此,在各路段的设计中,注重这一生态景观的体现。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设计中这一原则的运用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切实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道路绿化设计要有长远规划,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

3.3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

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因此,在配置上应考虑道路长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条道路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景观要求。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街景它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3.4讲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理念

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公路绿化带采用大手笔、大色块手法,植观花、观果、观叶植物,适应不同车速的不同绿化带,空间上宜采用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强调整体性、导向性和图案性,形成舒展、开敞、明快的风貌。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

参考文献:

[1]王华山,冯蕾.衡水市道路绿地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陕西建筑,2009,35(28):344-345,366.

[2]曹大勇,苏美红.冶金企业道路防护绿地种植设计[J].中国城市林业,2009,7(4):19-21.

[3]孟瑾.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创作实践[J].河北林业科技,2009(4):61-62.

[4]栾雅娟,王凤芸.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之新认识[J].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2009(6):51-52,58.

论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 篇9

摘要:作为城市景观重要组成部分的园林景观,有助于突出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展现城市景观。当前我国一些城市在城市建设及景观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园林设计创新。本文首先分析了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地位,分析上我国城市景观建设存在问题提出了园林设计理念创新。

关键词:城市景观园林设计路径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化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城市园林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园林规划设计百花齐放,城市园林发展在速度和数量上都是空前的,园林设计为人们营造一个个优美的环境空间,供人们观赏、游憩、娱乐,在现代城市钢筋混凝土森林中,重寻回归大自然的乐趣。园林景观也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仅就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地位及其创新进行探讨。

一、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地位

论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 篇10

【论文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问题;设计原则

【论文摘 要】:文章从城市住宅小区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探讨了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通过对原则的简述,以期对住宅小区的规划提供点滴帮助。

引言

城市住宅小区是经市政规划部门规划,被城市道路或自然边界线所分隔,不为城市道路穿越的完整居住地段。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居民住宅呈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居住条件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与此同时,城市扩大和人口剧增使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失调和生活环境质量下降。渐渐地,人们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在购房时,除了关注住宅小区的建筑地段、房价、区位、交通等因素外,更关注的是楼盘的绿化和景观等自然环境的营造。因而对住宅小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我国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简要历史

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各种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忽视了对环境景观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实验小区,在考虑并开始注重环境的营造,提出了人要居住在优美的环境中。进入90年代,扩大试点后,环境景观概念进一步深化。后来,随着个人住购房时代的来临,开发商也逐渐意识到环境景观是一个很重要的卖点,并把它作为品牌来炒作。这就带来了生态小区和绿色小区概念的流行,然而与此同时,许多开发商也利用购房者不成熟的消费心理,追求社区景观形态西洋化,带来了许多弊病。近来,住宅创新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达到“自然”与“人为”的相通和统一,求得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与融合。

2.目前我国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住区小区景观设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现存问题也是很明显的。

2.1 功能性差

目前许多小区的园林景观,从设计到营造都未充分考虑“功能第一”的原则,而是侧重于外表的美观表现(多从促销的目的出发),使“景观”成为“仅观”,参观的作用代替了园林参与性、共融性的功能和作用。

2.2 经济性差

一些小区的园林景观为追求表面的美观和气势以达到促销的目的,不惜重金追新求异,结果是加大了投资成本,增大了购房者的房款支出,同时也增大了后期的物业管理费用。

2.3 协调性差

目前“景观”在业内很受欢迎,园林景观风格迥异,多姿多彩,成了营造楼盘特色的重要手段。但有的楼盘因景观设计欠妥,定位不准,处理不当,使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难成一体,这种“分离”使得小区景观的整体效果较差。

2.4 缺乏个性

走进一些新开发的地产项目,总会感觉有似曾相识之感,原因之一便是小区园林景观缺乏个性,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克隆”和“模仿”的痕迹,你建个花架,我盖个亭子;你有个小桥流水,我有个跌水喷泉。而且部分景观设计公司为达到签单目的迁就客户需求,也使得景观设计得雷同化倾向日益突出。

3.住宅小区绿地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的原则

为了更好的满足城市住宅小区各方面的要求,克服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优秀的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3.1 遵循天人合一原则

随着景观生态思想的发展,在规划设计住宅小区绿地景观时,首先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居学、社会学、美学等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重新认识身边熟悉而又陌生的自然景观要素。例如地形、水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要始终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样性。其次要从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大众行为方面,崇尚绿色;不仅要有绿

化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创造回归自然,溶于自然的诗意天地,使住宅小区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的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是对美和情的追求。这样才能保证住宅小区环境的社会活力,才能与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相对应。

3.2 注重人性化原则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要做到人性化,就是一切要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应该在开发商商业运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整体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以人的尺度,人的活动为出发点,追求一种优雅、放松、生态、安全并有强烈归属感的景观风貌。比如,现在的社区内经常有水池,如何使水景在干旱季节或冬季无水的情况下也能成为一种有功能的优美景观?济南的某些住宅小区就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如在浅水池底铺设卵石,形成自然驳岸。在无水期间,呈旱溪风貌,面积稍大的硬底水池在冬季作为旱冰场或舞池,起到体育娱乐功能。

3.3 体现生态化原则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还要追求生态化。所谓生态住宅区就是指:在保证社区各项功能正常运行和维护社区内居民较好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均生态基区面积的居住社区。从规划、设计和施工的角度出发,生态居住区是指在居住区的建设中,通过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伤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基区面积。学者们一致认为:生态居住区应该达到节能、节地、节约资源、节省材料、太阳能运用,无害化、减少废弃物、注重材料、能量和资源的重复运用和循环运用等要求。生态居住区的目的,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居住社区的设计和规划之中,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3.4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住宅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地方,建筑风格多为现代建筑风格,各地区在建筑装饰上也强调要突出地方特色。绿化设计首先应该从这一大的前提出发,做到不同地域和建筑形式的小区绿化各具特色。特色是绿化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和对户外活动的要求不同,作出不同设计。由于北方四季分明,冬春风沙大,因此绿化首先从防护功能出发,充分考虑冬季防风,降低风速,防尘的效应;夏季应考虑通风,遮荫降温的作用,应以乔、灌、草为基本形式,并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楼间绿地应有足够的遮荫乔木。其次,为了方便居民的户外活动,在空间组织上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应通过绿化带等形式划分出若干大小不同的活动空间;在道路,小广场的安排上,还必须考虑日常生活上的行动方便以及突发事件发生后的防灾及人员疏散问题,因此绿化种植不应阻碍交通。

3.5 经济实用原则

所谓“经济实用”就是说居住区的绿化设计应考虑以最适当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效益。

3.5.1 要善于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居住区毕竟不同于公园,绿化应以满足居民生活为主,给居民创造一个生态环境良好,有一定户外活动场地为宗旨。因此,应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根据已有的地形地貌,适当整理,没有必要大量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这也符合我国造园一向强调的要“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的优良传统。

3.5.2 适地适树

小区房屋建设,对原有土壤破坏极大,建筑垃圾往往就地掩埋,已经造成了原有城市土壤的贫瘠化。再者,居住区环境的日常管理水平也不可能像公园绿地那样高。因此应从较粗放的管理投入考虑,在树种选择上一定要以地方树种为主,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6 适度美化原则

园林绿地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是把自然美,生活美,建筑美,文学美综合为一体的艺术,同时它受时空及自然条件变化的制约。因此,一个好的园林设计作品,必然明确立意(创意),因地制宜地形成特色,要符合一切完美艺术的构图基本规

律。

4.结束语

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

在住宅商品化的今天,房地产开发商对小区环境日益重视。环境已成为住户购房首要考虑的与户型、区位同等重要的因素。环境景观设计已不再是简单的一个中心绿地加上宅前绿化,单纯满足绿地率就可以了。景观设计要配合小区规划、建筑风格与地产企业文化等来进行。

住房消费市场日趋成熟,人们对小区景观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而集中观赏、休闲与实用性为一体的小区景观,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

参考文献

城市滨水开放绿地景观设计初探 篇11

滨水开放绿地是一座城市非常宝贵的的资源,其景观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本文探讨了滨水开放绿地景观及其意义和国内外发展,并以唐山市为例,探讨唐山滨水开放绿地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并提出滨水开放绿地景观设计应依循的原则。

城市滨水开放绿地景观概述

《牛津英语辞典》中将滨水开放绿地解释为城市中的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者建筑。城市滨水绿地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其中水体和绿化的存在尤其显得独特和重要。

城市滨水开放绿地景观意义及国内外发展

1.城市滨水开放绿地景观意义

城市滨水开放绿地是一座城市宝贵的资源,不仅很好的保护了宝贵的水资源,还起到了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在生态层面上,城市滨水绿地的自然因素使得人和环境间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作为城市生态走廊是构筑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从经济层面上,城市滨水绿地具有高品质的游憩、旅游资源和潜质,对周边商业开发具有重要的连带价值;在社会层面上,城市滨水绿地提高了城市可居性,以水域为焦点,往往构成了城市最具活力开放性空间。

2.城市滨水开放绿景观的国内外发展

国外现代滨水开放绿地景观设计始于20世纪中叶,其中取得巨大成功的有巴尔的摩内港、悉尼达令湾、横滨MM21等。以达令湾为例,其在城市复兴计划中将原来港区工业衰弱的死水湾改造成了城市庆典的中心场所,自此达令湾成为悉尼市的重要标志和澳大利亚的一颗璀璨明珠。

国内的优质的滨水开放绿地近年来也层出不穷,如重庆的江北地区、苏州金鸡湖地区、北京通州运河城市段等。其中北京通州运河城市段位于通州未来城中心地段,通过良好的规划设计,将运河文化和通州新城的建设结合起来,使通州成为集商业与贸易,旅游与休闲,文化与娱乐,居住于一体的滨水城市。

城市滨水开放绿地景观设计中的问题及改善策略

——以唐山市为例

唐山市滨水开放绿地属于以水为中心,滨水两边设有绿地,建筑连接绿地中间没有道路的分隔的类型,适合建设成现代景观风格。但在实际的设计中存在以下问题:绿化植物种类单一化;滨水植物群落层次不明显;后期维护不当;缺乏鲜明的地域特征。现提出改善策略如下:

1.增加绿化植物种类

应增加适合唐山滨水开放绿地的植物种类,以丰富物种多样性。如乔木类:旱柳、绦柳、白蜡、桑树、圆柏、水杉,板栗等;水生及湿生植物可增加:黄花鸢尾、千屈菜、泽泻、芡实、睡莲、菖蒲、香蒲等。

2.增加植物群落层次性

应注意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地被植物、草本花卉、低矮灌木与高大乔木的层次和组合,应尽量符合滨水自然植被群落的结构与特征。应依据不同植物的生态位配植在其合适位置,形成远近相依、疏密有度、错落有致的滨水植物群落层次。

3.科学管理与维护

应在规划设计之初即依据当地自然植被群落进行设计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栽植和养护计划,来保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且降低病虫害、植物死亡率高等问题。同时,应在适合地区恢复自然林地,在河口或河流分流处创建湿地,转变养护方式培育自然草地,以及建设多种野生生物栖息地等。

4.营造地域特色的植物群落

以唐山市滨水开放绿地为例,应在参照唐山地区自然植被的基础上,在滨水开放绿地的植物选择上多选用唐山本地区的乡土种类,来体现具有唐山地域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

城市滨水开放绿地景观设计应依循的原则

1.防洪、生态、景观多功能兼顾

很多城市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缺乏严格管制,直接排入城市内部河道。所以在设计中除了满足防洪功能的要求,还包括改善水质,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滨水绿地的游憩和景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2.以人為本、生态优先

滨水绿地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怡人的亲水观景场所,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所以,滨水绿地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原则,兼顾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强调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延续,并满足适度的开发目的。

3.凸显地方风韵、景观个性

应挖掘区域地理、人文、植物特色,并利用景观设计手法加以表达,对提高城市滨水绿地的活力、趣味、文化品位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植物造景为主,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滨水绿地的生态和景观功能,主要通过植物来实现。滨水绿地是自然地貌特征较为丰富的景观绿地类型。自然状态下的河岸常表现为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的自然群落形式,所以在实际中应以植物造景为主,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河道生态群落结构,坚持适地适树,生物多样性原则,恢复城市滨水绿地的自然生态功能,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依据科学的原则和管理对城市滨水开放绿地景观进行设计,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并让人们在欣赏享受大自然的同时引发保护意识,促进滨水开放绿地未来的科学开发与利用。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曹子璐,女, 2011级本科学生,艺术设计专业,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上一篇:实用大学毕业典礼演讲稿下一篇:六年级安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