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调研

2024-06-08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调研(通用7篇)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调研 篇1

目前,一些地方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不够紧密,许多文化资源没有通过包装策划成为文化魅力、成为旅游商品,很多旅游产品也没有体现出深刻的海南特色文化内涵。这突出表现为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战略考虑和架构设计,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开发缺乏应有的力度。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首先要挖掘出当地特有的历史、自然、人文、文化、风俗、老街、古建当特色。利用挖掘出的素材加以包装和渲染,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也可与一些旅行社合作(或要求)推广。当然一定要做好相关的配套措施,规划好路线。更重要的是要讲解内涵和特点,抓

1住游人的兴趣。同时,在产业整合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和营销。发挥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广泛动员相关行业的特点,大力开发地方独特产品、品牌服饰、民族食品、艺术品、纪念品等旅游商品,强化企业或区域合作,打破各地区旅游景点分散的局面,通过划定旅游片区,开辟旅游线路,使分散的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形成既方便游客旅游,又能提高旅游业整体竞争力的综合效应。

在发展文化旅游经济的过程中,政府要在财税政策方面加以扶持,如制定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各种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通过税收、土地等政策杠杆支持这些文化旅游活动,为绿色旅游、文化旅游提供直接的财政支持及政策性补贴,引导民间资本有序进入,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加强旅游区硬件设施,将旅游经济体功能加大延伸,向文化、娱乐、购物、物流、旅游景区等服务行业方向发展,各行业密切关联、相互配套,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和经济链条,实现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整合。在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上,提供“多维度、立体式”的旅游服务链条。

在旅游消费方面,鼓励金融业参与其中。首先,地方银行应为游客异地消费和风险规避提供便利、优惠保障,鉴于旅游消费信贷、信用卡业务的普遍开展,在开发文化旅游经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调研 篇2

一、发展现状

(一) 现状

1.信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一是规模和效益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 全省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11亿元, 总量居全国第四位。软件业主营业务收入484亿元, 增长25%。通信业务收入509亿元。新信息产业规模达2100亿元, 占比29.1%。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软件中间件、集成电路设计、高端容错服务器、液晶电视LED (发光二极管) 背光源和模组、碳化硅晶体材料及单晶生长炉、半导体发光器件及白光照明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实现新突破。手机、通信基站、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光电子、光伏电池、电子器件、软件外包服务等高端产业增幅都在20%以上, 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全省拥有1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5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园、29个省级信息产业园, 2个国家级软件园、11个省级软件园。以青岛为龙头, 以胶东半岛和济南都市圈为基地, 沿胶济铁路沿线铺开并向两翼拓展的信息产业带基本形成。三是技术创新和标准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全行业拥有国家创新型企业3个、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5个、国家和省级重点试验室8个、软件工程技术中心35个、集成电路设计中心8个, 光电子和光伏工程中心14个、重点科技成果近4000项, 申请专利2.2万项, 参与制订或修订国家标准62项。

2.信息网络发展能级稳步提升。

近年来, 我省通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一直处于全国前列。截至2009年9月, 全省固定电话总数为2381.9万户 (含专网31万户) , 普及率为25.3%, 居全国第三位;全省移动电话总数达到5025.9万户, 同比增长11.2%, 普及率达到53.4%, 居全国第二位;以XDSL、LAN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保持高速增长,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748.1万户, 同比增长26%。

3.信息技术应用步伐继续加快。

我省重点针对轻工、纺织、石化、机械、建材、冶金、煤炭、电力、医药等行业, 围绕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控制、产品营销、企业管理、节能减排等环节, 启动实施了“四个一百”工程, 大力加强工业软件、应用电子、行业应用方案等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推广, 切实加快信息技术改造、电子商务、移动信息化、中小企业信息化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应用, 信息化对企业效益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20%, 初步形成了“点 (企业) 、线 (行业) 、面 (区域) ”的三级两化融合推进模式。

(二) 发展形势

智慧地球、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概念、新技术的提出, 使传统信息通信技术和产业发展格局正在被打破, 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力争抢占发展制高点, 给我国技术、产业和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 全球科技创新必然带来新一轮的资源配置和分工调整, 有利于推动我国新信息产业的加快发展和结构升级。

二、发展目标

引导优势资源向新信息产业聚集, 加速信息产业向高新化发展, 通过政策扶持, 大力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产生的新信息产业, 突破大规模集成电路、新一代显示技术、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传感器与RFID (无线射频识别) 、软件等关键技术, 促进智能网络化电子产品、移动消费电子产品、数字音视频设备等新信息产品发展, 构建以平板显示为核心的数字电视产业链, 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信息企业和产业基地, 全面发展三网融合、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到2012年, 我省新信息产业的开发、应用和产业化水平总体上要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信息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年均增长速度20%以上;累计建设10个国家和省级新信息产业基地, 培育10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创新型企业和50家重点研发中心;建设一批行业创新平台、区域创新平台和创新服务平台, 开发300项重点新产品、新技术, 其中2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发展重点

(一) 实施“信息强省计划”, 创新发展高新化产业

1.高端计算机及服务器。

重点支持高性能计算、云计算、面向微处理器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和高可信计算等相应产品的研发, 加快发展高端容错、工业控制和高性能计算机。研发高效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服务器, 确立我省高端服务器的领先地位。开发计算能力千万亿次、存储容量为PB级的高性能计算和存储环境, 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

2.集成电路。

建设EDA设计工具、测试环境, 设计开发计算机存储芯片、数字音视频处理芯片、移动通信专用芯片、信息安全芯片、嵌入式终端用SOC芯片、汽车电子专用芯片、数字化仪表专用芯片、RFID芯片等。围绕12英寸半导体芯片生产线引进, 开展消化吸收创新, 培植集成电路设计开发等新兴产业。

3.高端软件。

加快研发工业软件、中间件和基础软件产品, 积极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等核心支撑软件产品。积极开展基于物联网环境和商务模式下的新型软件业态和关键技术研究, 支持高可信、网络化、平台化、构件化的软件开发技术和智能搜索、智能挖掘等技术的发展, 加快研发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数字音视频、智能控制、汽车电子等重点领域嵌入式软件。选择有条件的区域, 建设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 提升我省软件产业的规模和水平。

4.平板显示器与新型元器件。

重点支持6-8代TFT-LCD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 、PDP (等离子显示) 面板、OLED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 电视及采用数字处理技术的液晶电视前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加快发展整机模组一体化设计和生产。围绕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数字化家电、汽车电子、环保节能设备及改造传统产业等方面需求, 重点发展微小型、高性能、智能化的各种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电子材料、电子专用设备及测量仪器。

5.传感器与RFID。

加强传感网的集成与融合技术研发, 加快发展性能好、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位移、力敏、磁敏、光敏、热敏、气敏、湿敏、离子敏和生物敏型以及红外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 微纳传感器, 生物、医学研究急需的新型传感器, 新型环保、气象、海洋、大气环境监测传感器, 工业过程控制传感器和汽车传感器等产品。加快建设RFID产业园区 (基地) 和研发基地, 支持RFID产业化和应用关键技术的攻关, 加强RFID技术与条码、生物识别等自动识别技术, 以及与互联网、通信、传感网络等信息技术融合。

6.通信网络设备与产品。

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多网异构融合、新型网络结构、云计算与资源虚拟化、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通信等新技术领域, 重点研发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智能终端、智能信息处理和泛在网络设备、宽带多媒体网络设备和数字内容产品, 加快3G移动通信网络终端及核心设备以及新一代宽带互联网络设备制造等领域产业发展。

7.数字家庭产品。

在现有数字化家电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和数字家庭系统解决方案。研究推广数字电视技术, 扩大我省数字电视的覆盖率。重点发展网络电视 (IPTV) 和手机电视等无线视频、有线视频和各种终端多媒体产品, 发展无线网络游戏、流媒体等固网、宽带网和移动网的在线服务和各种创新应用产品及业务平台, 大力发展3G、NGB和CMMB网络增值业务和应用服务系统。

(二) 积极推进新一代网络建设, 加快发展新兴战略产业

1.物联网。

一是加快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传感器网络和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等相关技术研发。二是构建网格化技术为基础, 由超级计算机、先进计算平台和计算应用组成的云计算网络。三是构建以传感器为节点, 实时信息处理为支撑的局域传感网。构建以网格技术为基础, 以新一代通信网络为支撑, 具有高性能、高可信、高效能的先进计算与信息服务基础设施。

2.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

一是大力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建设和应用, 支持3G通信网络作为“无线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二是同步发展4G网络。支持我省企业积极参与4G网络等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重大专项实施, 积极推进4G网络技术研发和推动其产业化进程, 力争实现由3G网络到4G网络的跨越式发展。三是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相关规定的前提下, 分区域、按步骤加快建设部署WiFi、Wimax等宽带无线接入网络, 加快实施无线宽带网络广度和深度的覆盖。

3.新一代互联网。

加快建设基于IPv4/IPv6的下一代高速宽带网络, 推动IPv6、智能网、软交换等技术的应用, 实现各类网络业务在不同网络间的互通和融合。整合现有光纤网络资源, 加快基于OTN (光传送网) 的智能光网络和DWDM (密集型光波复用) 系统骨干传送网的建设, 推进城域网高速互联, 推进有线接入网络宽带化改造, 加快光纤到户建设。

4.三网融合。

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 提高业务承载和支撑能力。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 推动基于直播卫星、地面传输、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等多种传播方式的数字电视有序发展。加快通信宽带网络建设, 推进城镇光纤到户, 扩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 积极推进网络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

(三) 以两化融合为契机, 通过新应用、新服务带动新增长

1.重点培植数字媒体、地理信息等新信息服务业。

支持数字媒体内容的技术开发、系统集成与营销运营平台建设, 围绕动漫创作、数字影视、数字点播、网络出版、互动影音内容聚合与服务等若干领域, 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资质的龙头企业, 建设动漫产业基地。加快构建资源共享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孵化基地, 支持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地理信息加工和软件开发企业做大作强。加快信息咨询、互联网服务、信用服务等行业发展, 支持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专业信息数据库、信息产品和服务平台建设。

2.积极发展“数字农业”。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经营、农产品市场流通和安全监管中的应用, 重点支持农产品安全溯源、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等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农业信息集成、智能决策、数字模拟、精准农业等农业信息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支持省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及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农村信息服务示范站点的建设。

3.稳步推进“先进制造”工程。

在钢铁、石化、汽车、船舶等重点行业, 推广跨地域协同制造、全流程业务监控、企业级信息集成等信息技术应用, 重点支持推进具有“三高” (高可靠性、高性能、高适用性) 、“四化”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 特征的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发应用。以智能化工厂为重点, 推广综合集成制造、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精密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 加快发展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机床电子、船舶电子等新型产业, 推进以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产品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 形成先进装备产业集群。

4.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

支持面向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应用, 重点推进冶金、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生产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 推进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支持面向高污染行业的绿色生产信息技术应用, 重点针对石化、建材、造纸等高污染行业和年耗能万吨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信息化建设, 开展生产工艺流程信息技术改造。

5.深化信息技术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应用。

加快电子自动识别、无线通信等技术在生产制造过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应用, 重点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供应链管理、加密与电子认证、在线支付、多式联运技术与系统, 支持建成10个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选择2-3个城市建设全国电子商务区域中心、国家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物流信息交换中枢网络, 支持建设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试点建设市级物流信息平台、物流节点城市及园区等信息平台, 形成全省统一的物流信息化服务体系。

6.加快建设“智慧城市”。

加快交通管理、交通诱导、车载导航、指挥调度、电子车牌、停车管理、中心区限流、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等一批重点智能交通项目建设, 支持一批共享交换枢纽和交通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在小区节能、安保、物业管理、家政服务以及现代家居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用的智能化楼宇和小区。

(四) 加强新信息产业支撑环境建设

一是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超级网格计算机、云计算、IDC、高速宽带网络等技术, 加快推进新信息应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交换平台、超级计算中心和云计算中心等共性基础支撑项目的建设。二是行业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 重点推进装备制造、汽车、轻工、纺织等领域公共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建设, 鼓励平台提供“外包”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服务, 提升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环节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五) 加强新信息产业创新能力的建设

支持生产、服务企业研究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对省级及以上新信息领域里的创新平台建设给予资金支持, 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今后3年重点建设先进制造、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家庭、移动电子商务、RFID、云计算、泛在网络等50个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建立3-5个国家级新信息技术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

四、政策措施

(一) 设立扶持新信息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2010年到2012年, 每年省级财政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 通过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等形式, 加大对新信息研发和建设等环节的资金扶持, 努力促进新信息产业加快发展。

(二) 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支持高性能计算机与服务器、大规模集成电路、传感器与RFID、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与网络等新信息产业重大建设项目的贷款贴息, 用于支持新信息的推广应用, 用于省级以上新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和新信息示范项目的建设以及新信息前沿技术的研发。

(三) 实施“新信息”示范工程, 对列入省级示范工程的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对具有重大示范、推广作用的重大工程、项目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扶持。

(四) 对“新信息”创新企业给予奖励, 对于研发能力强、成果储备多的省级以上新信息技术创新平台, 对填补国内技术空白、迅速实现产业化的新信息创新技术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奖励;对列入国家和省级新信息产业关键技术领域的重大产业化项目给予适当奖励;对列入国家新信息领域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五) 新信息产业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安排,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通过招标、竞价方式确定支持的项目和资金数额。对示范性广、带动力强、效益好的新信息产业项目进行择优扶持。

五、其他扶持政策

(一)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对新信息产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 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 可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 按照无形资产的150%摊销。对相关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 免征营业税。对相关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能免则免, 不能免的按最低标准收取。

(二) 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

提高对新信息产业企业授信额度, 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 特别是对重大新信息产业示范项目要保证信贷资金支持;对新信息产业实行优惠贷款利率政策, 原则上不得上浮。

(三) 放宽相关产业的准入

鼓励和引导更多企业参与新信息产业, 推动新信息产业链的发展完善。凡新办新信息相关产业的企业, 注册资本按法定最低注册标准执行。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 任何部门和单位一律不得设置企业登记的前置条件。

(四) 大力培养新信息产业人才

促进茶产业升级 加快茶产业发展 篇3

关键词:池州市;茶产业;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4-11-02

池州市地处安徽省南部山区,毗邻长江南岸,辖1区3县(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及九华山管理处。全市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57.14%,湿地面积占26%,是全国首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市位于北纬30°10′~30°67′,属暖湿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光水热资源十分丰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1℃,有效积温达4 500~5 200℃,无霜期达220~245d,年均日照时数1 930h,年降雨量1 695mm,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土壤有机质丰富,十分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1 池州市茶叶生产发展现状

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池州优良的茶叶品质,曾获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金奖的祁门红茶是世界3大高香茶之一,名列中国10大名茶,而池州的冬至、石台、贵池都曾是祁红的原产地。在全国各地各种级别的茶叶评比展览中,池州市有20多个茶叶品牌荣获金奖,如天方的“雾里青”、石台大山的“富硒茶”、双园的“九华红”、国润“祁红”、青阳“黄石溪毛峰”、贵池“翠微”等。

池州市现有茶园1.73万hm2,无性系茶园0.31万hm2,2012年茶叶总产量7 956.5t,产值15亿元。在2013年的春茶生产和销售市场调查发现,由于受消费市场的变化和气候的影响,全市高档绿茶销量和均价都有很大的下浮,预计全年的春茶产量下降幅度达20%,春茶收入下降15%,严重影响了茶农的收入,对我市茶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池州虽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异的茶叶品质,但池州茶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整个茶产业链还不完整,茶叶企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茶叶经济还不稳。主要表现为:

1.1 茶园的整体水平比较低 ①茶园中优良品种少,成片无性系良种茶园规模小,全市无性系茶园面积占整个茶园面积不足2%。②茶树衰老,茶园更新改造滞后。尤其是高山茶园表现更为明显,茶树基本上都是20世纪70、80年代栽种的,在山野中自生自灭,故大都称“野茶”。③园相差,许多茶园缺株少棵,树冠矮小,有些茶园大面积裸露,水土流失严重。④茶园管理粗放,茶园投入不足。

1.2 茶叶生产加工落后 企业整体规模小,加工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卫生条件差,有的茶区还存在着小作坊式的生产加工。

1.3 茶叶产品结构单一,没有拳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由于欧盟农残限制标准的提高,我国红茶出口贸易下降,绿茶行情看好,许多曾经生产红茶的茶区都一窝蜂的生产绿茶,红茶似乎被人遗忘。在2013年绿茶行情不好时,许多茶农不知如何应对,只好少生产或降价销售。在我市众多的获奖茶叶品牌中,许多产量规模都很小,品牌宣传推介投入不足,品牌影响力有限,质量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效益。

1.4 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茶叶资源浪费严重 在池州市各产茶乡镇中,大都以一季春茶为主,后期鲜叶都白白在茶树上老化,造成茶叶资源浪费。

1.5 生产成本过高,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价格优势 由于池州市茶园的标准化程度比较低,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机采,从而导致采摘成本居高不下,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价格优势。

2 发展对策与措施

对于池州市茶叶经济发展现状,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池州市政府于2011年出台了《池州市茶产业发展五年规划》,每年拨出专款扶持茶产业的发展。茶叶经济是池州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一个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农户的共同努力。政府是引导者,从宏观上把握方向,制定扶持政策,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企业和农户是市场的主体,是执行者,参与者。笔者认为,加快池州市茶产业的发展,可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

2.1 政府加强引导,统筹发展 政府及相关部门不仅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发展茶业经济对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还要在实际工作中帮助制定好规划,安排专项经费,支持企业规模升级、品牌升级、市场升级。首先应扶持1~2家企业成为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如支持天方集团、国润集团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帮助他们做大做强,让龙头企业真正成为我市茶产业的领军者,在发展茶产业的同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次要培育3~5个能在全国市场上叫得响茶叶品牌,如“九华佛茶”、天方“雾里青”、“国润祁红”,支持企业申报全国著名商标,让“池州有好茶”的概念深入人心,以品牌带动池州茶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再次,实行市场升级,搞好茶叶交易市场的配套服务工作。比如发展大型的茶叶交易市场;以茶为媒,组织一些高水平的茶叶节、茶叶展、茶叶评比;组团参加一些大型的商务活动,组织科技人员和茶企到发达茶区、茶企考察学习等。

2.2 强化技术推广,实行技术升级,加快茶产品深加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延伸茶产业链 我市是红绿茶兼适茶区,不能只生产单一的绿茶而浪费大量的优质茶叶资源。红绿茶的生产完全可以优势互补,应在发展优质绿茶的同时生产中、高档红茶、乌龙茶等来开拓国内外市场,充分利用夏秋季茶叶资源,增加茶园效益,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叶中茶多酚、茶儿茶素、茶多糖等有机物的提取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茶叶的各种保健功能也日益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食品添加剂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要引进新技术,大力发展茶叶深加工产品,提升茶产品的附加值。

2.3 茶厂茶园实行清洁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实现管理升级 现在,食品安全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日本、欧盟和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对茶叶农残的检测极为严格,茶叶作为大众化的饮品,也关乎着我们自身的健康。因此我们茶叶生产要从源头开始,就要注重安全清洁卫生,做到茶园建设有机化,生产加工清洁化、规模化、连续化。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精细化生产越来越成为可能。

2.4 注重茶树品种改良,实现品种升级,大力发展无性系有机茶园 在品种改良上,要以高产、高香、高机能无性系品种为首选,以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适应市场对茶叶品质的要求,如肖坑群体种、龙井43、舒茶早等都比较适合在我市推广。在茶园的改造发展中,要高标准高起点,按有机茶园的标准来组织实施,以生物多样性来控制病虫害,应用新技术控制重金属污染,通过测土配方增施有机肥来培肥茶园地力。

2.5 观念转变升级,大力发展旅游休闲观光茶园 我市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厚的旅游资源。有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有世界鹤湖之称的升金湖,有历史悠久的徽茶古道,有风光秀丽的肖坑大峡谷,而这些人文自然景观又都和我们的茶园紧密相连。因此,在改造发展茶园的同时,要与当地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旅游休闲观光茶园,应高标准高起点,使茶园布局园林化,茶树种植立体化。对于不适合发展新茶园的坡地山头要结合老茶园改造,坚决退茶还林,保护生态环境。让游客在欣赏优美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享受到田园生活的悠闲,体验到采茶的乐趣、制茶的艰辛、品茶的惬意,在悠然中感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旅游休闲文化和茶文化得以完美的融合。

3 结语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调研 篇4

“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发展,建设富裕岐山”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为了全面了解当前我县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积极探寻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最近,县政协组织调研组,由各主席分别带队,深入到全县14个乡镇,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讨论,并组织县发改局、县农业局、县工信局、县文广局等11个职能部门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有目共睹的成绩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关天规划实施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强工业壮农业、兴文化活旅游、强基础建城镇、重民生抓保障”的发展方略,强力推进项目带动战略,深入实施突破蔡家坡、打造凤鸣文化旅游名镇、促进东北片崛起“三大战略”,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据统计,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已达到96.74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3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8.0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9.8%、10.1%;三大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9%、60%和25.1%,初步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文化旅游服务业为新增长点的产业发展格局。

1、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以良种补贴项目、设施瓜菜基地建设和规模化养殖为突破口,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构建“南桃北果中瓜粮菜”的农业产业布局。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农业产值14.92亿元,同比增长9.6%,林业产值0.32亿元,同比增长8.8%,畜牧业产值7.64亿元,同比增长4.8%,渔业产值0.12亿元,同比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02亿元,同比增长5.3%;建成200亩以上连片设施蔬菜示范园35个、千亩示范园1处,蔡家坡宋家尧500亩日光温室、大营乡南郭村300亩大棚温室示范园成为全市发展设施蔬菜的亮点;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已发展到2196户,其中年销售额过亿元企业3户,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4户,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4户,先后注册“天缘牌”香醋、“文王牌”西瓜、“鲜阳洋牌”瓜菜、“秦岭牌”猕猴桃等农产品商标16个,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一村一品”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2、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县工业经济稳步提升,规模企业持续增长。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3.6亿元,工业增加值32.9亿元,实现利润3.36亿元,实缴税金1.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15%、15.2%和31.6%。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54户,实现营业收入60.5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利润1.08万元,同比增长116.4%。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增长势头强劲,截止2010年底,累计完成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9221万元,入园企业总数达到6813户,实现营业收入64.5亿元、实现利润3亿元、实缴税金1.8亿元,其中入园工业企业927个,实现营业收入46.2亿元。目前全县中小企业、非公经济总产值的83%来自工业园区,园区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关联度日益提高,已成为我县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

3、第三产业加力提速。近年来,我县充分利用地方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届周文化艺术节和首届岐山名吃美食节,带动旅游业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稳步增长。2010年,全县各旅游景点接待游客量达到了1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7亿元,同比增长20.8%,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县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周公庙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西岐民俗村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陕西省优秀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宝鸡市十大最美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也带动了餐饮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据统计,目前全县在册餐饮企业500多户,特色食品、小吃加工企业60余户,年均营业额达到5亿多元。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5亿元,年均增长20.8%以上。同时,商贸流通繁荣活跃,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各项事业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不容忽视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县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与发达地区和周边县区相比,我县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经济规模总量偏小。我县经济实力虽然在宝鸡东五县排名前列,但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综合实力有待增强。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截止2010年底,全县非公经济实有企业29458户,其中工业企业8102户,仅占非公企业总数的27.5%,难以形成支撑作用。而且目前全县仅有9户亿元企业,2户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企业,工业完成增加值只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0.6%,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二是第三产业增速缓慢、发展不平衡。主要是为大企业、大项目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滞后,为旅游业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业发育不足。三是产业聚集度不高。产业集群竞争力不强,集群规模相对较小,科技型产业集群偏少,产品市场占有率低,核心竞争力较弱,产业关联度不强,大部分产业集群只是生产同类产品企业的简单“扎堆”。

2、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全县目前已形成的五大支柱产业绝大部分属于传统产业,主导技术以引进和模仿为主,产品以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为主,对我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一是自主创新意识淡薄。民营企业经营者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贪图安逸等思想,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特别是一些从事机械加工制造的企业,很少经营自己的品牌,导致大量利润流失。二是创新动力不足。多数企业还停留在“重设备更新,轻人才引进;重眼前效益,轻人才培训;重市场营销,轻科研开发”的认识水平,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不高。三是企业技术研发能力相对薄弱,企业研发资金投入普遍不足,大多数企业没有自主研发的高科技含量产品,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少企业存在技术“空心化”倾向,明显制约了我县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3、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全县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低水平重复,综合竞争力不强。一是传统型农业占据较大比重。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传统型农业占比高达61.6%,“粮食”主导的基本生产格局尚未根本改变,设施农业发展缓慢,农业产业整体效益不高。二是工业产业层次较低。工业发展主要以机械加工、纺织、造纸、建材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少,产业链较短,初级产品和低档产品多。而且在我县主要城区的新投资项目中,生产性项目偏少,房地产项目偏多,存在明显的短期行为,严重制约了产业层次的不断提升。三是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为生产服务的金融、信息、技术等新兴服务业不够发达,商品流通市场发展缓慢,不仅影响第三产业做大做强和优化升级,更重要的是一、二产业缺乏完善的配套服务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

4、要素制约依然突出。一是人才缺乏问题日益明显,特别是精通企业管理的专业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全县人才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二是土地制约问题愈发突出。建设用地匮乏、土地流转和征用难度大等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县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和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三是金融机构贷款政策日趋严格,而全县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也导致了县域企业的融资难现象普遍存在。四是一些职能部门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项目建设的意识不强,部门利益至上,办事效率不高,致使一些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好政策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本土企业家成长比较艰难,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优化。

来自各界的建议

调结构、促转型是党和国家在我国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当前摆在我县各级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全县上下要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解放思想,强化举措,着力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高县域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力争早日跻身全省经济十强县。为此建议:

1、以“六大园区”为平台,调整产业布局拉动转型。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联动”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拓展发展空间,调整产业布局,推进资源整合,加快形成以六个示范园区为支撑,多点布局、多极发展、协调联动的经济发展格局。一要加快园区规划建设。在大力发展蔡家坡汽车工业园、凤鸣镇西岐风情园、祝家庄建材工业园三大园区的基础上,要统筹调整全县土地使用规划,为园区建设储备一批生产用地,以土地吸引项目入区落地。要尽快建设雍川制造业产业园,积极引导蔡家坡新上项目向塬上集中,拉大蔡家坡副中心城市发展空间。要依托益店镇作为县域东部门户的区位优势,规划建设商贸物流产业园,推动全县商贸物流业的大发展。要立足大营、故郡等乡镇的现代设施农业基地,规划建设以有机食品精加工为主导产业,集生产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食品工业园,努力构筑全县各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新格局。二要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拓展园区骨架、完善配套设施、服务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牢牢把握“精品园区、特色园区”的目标定位,全面推进各大产业园区的道路、给排水、供电、供热、通讯、土地平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园区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创业辅导、技术创新、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等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三要推进园区转型升级。要抢抓东部产业向西部梯次转移的历史机遇,瞄准重点产业,引进重大项目。尤其是蔡家坡汽车工业园、祝家庄建材工业园等重点园区要以陕汽通家、众喜水泥等重大项目落户为新起点,依靠优惠政策和产业集聚优势吸引客商投资,促进产业链条向高端扩张,形成以大企业为中心,带动一大批生产配套型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各个园区都要树立错位竞争的理念,在引进重大项目上求突破,在培育特色产业上成气候,促使园区真正成为我县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自主创新的核心基地和高新产业的重要载体。

2、以“三化建设”为目标,调优农业结构助推转型。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从经营产业化、基地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入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等,集中扶持建设一批规模化种养基地,实现农业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一要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运行质量。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按照“粮食为基础、畜牧为主导、果菜为特色”的发展思路,在我县加快建设塬灌区优质粮田、旱腰带畜牧养殖、秦岭北麓无公害猕猴桃、千山南麓优质苹果和城镇郊区精细菜五大产业带,着力在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方面狠下功夫,重点推广“龙头企业+服务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同时要通过转包、租赁、季节性流转、互换等多种形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二要集约化发展,扩大产业基地规模。紧紧抓住我县被列入全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项目的有利时机,以发展特色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沿岐蔡东线和西线一带建立优质农副产品基地,主要扶持大营、故郡、蒲村、枣林、雍川等乡镇,切实抓好设施蔬菜、大棚西瓜、紫皮大蒜、红萝卜等基地建设。同时,要依托华祥、斯美特、天和乳业、天缘醋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和良种奶牛、奶源基地,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步伐。三要市场化培育,激发产业发展潜力。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规范农产品从投入、生产、加工到销售全过程的行为,培育名、优、新、特产品,加大宣传力度,打造优势品牌,主动参与竞争,提高市场份额。要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各类专业协会、合作社和中介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信息传递、市场引导、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要有计划地在农产品生产集中区建设一批标准高、功能全、辐射面广的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不断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推动农业产业化健康有序发展。

3、以“三项工程”为抓手,调强工业优势深化转型。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专用设备制造、新型建材和有机食品四大工业支柱产业,突出自主创新,抓好三大工程,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向研发设计与营销品牌两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与产业竞争力。一要推进“腾笼换鸟”工程。针对我县大部分县属企业生产效益不断萎缩的现实情况,建议以产权臵换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对县属企业存量土地和闲臵资产的处臵工作,有效盘活现有资源。同时,对不符合全县产业布局规划、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以及土地利用率低、内部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建筑质量差的厂房(商铺),全面开展有计划的升级改造,切实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产业集聚水平。二要推进“强基固本”工程。以推动信用担保业发展为重点,打造融资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政府、银行、企业协调互动机制,着力解决全县非公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积极引导非公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联合创办企业研发机构,提升非公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创建自主品牌。鼓励非公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突破家族管理模式,放手放胆聘请一些高层管理人才,进行体制创新,逐步实现社会化管理、多元化融资、股份式经营、集团化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县非公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三要推进“借势发展”工程。抢抓关天规划实施的重大机遇,综合运用政策、投入、金融等多种方式,为“西机”、“七O二”等驻岐国有大型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促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特别是要发挥“西机”在电子专用设备研发方面的优势,招引国内外客商在岐山投资兴建一批电子配套大项目,催生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电子类企业,着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填补我县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改变工业产业的单一结构,建立多元化经营发展的新格局。同时,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主动加强与驻岐大企业的有效对接,充分利用大企业在人才、技术、设备方面的优势,主动在大企业的生产环节中找准产品定位,发展配套产业,与之建立稳定的技术开发合作关系,实现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不断促进配套企业由“低、小、散”向“专、大、强”方向发展。

4、以“文化旅游”为龙头,调高三产档次促进转型。要把文化旅游业放在加快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放在提高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大背景下去考虑,以打造特色、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提升素质为着力点,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餐饮、商贸等相关产业,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引领我县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一要狠抓项目建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实施旅游大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周文化、民俗文化、三国文化、佛教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重点推进润德泉水景恢复工程、西岐民俗园、诸葛亮庙、崛山森林公园等一批特色突出、带动力强的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不断提升全县景区的档次和品位。要积极借鉴开发法门寺景区的成功经验,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周公庙、五丈原等主要景区的深度开发,加强人文、自然等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打造一批独具魅力的精品旅游线路,全力提高我县旅游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二要加快发展餐饮业,着力打造陕菜之乡。要建立和完善优惠扶持政策,依托丰富的周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岐山美食一条街、岐山名吃产业园、西岐民俗饮食观光园等,引导餐饮业集聚发展,促进餐饮业与旅游购物、文化娱乐等相关产业良性互动。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餐饮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组建大型餐饮龙头企业集团,对岐山美食进行科学研发,加强技术交流合作,积极开发有地方风味特色、营养价值高的特色菜品和名特小吃,不断提升岐山美食品牌的竞争力。三要强化基础建设,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坚持生活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并举,积极筹措资金,改造升级城乡商业网点和集贸市场,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鼓励和支持综合超市、专业店等零售业态快速发展。同时依托蔡家坡、凤鸣、益店、五丈原等乡镇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集中投放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积极发展一批功能全、档次高的酒店、宾馆和商贸物流市场,建立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相适应的物流服务体系。

5、以“组织引领”为保障,调新体制机制服务转型。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源泉。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改进作风、落实责任,不断推动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为我县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保障。一要提高思想认识。以开展“和谐岐山建设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着力转变一切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破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创新工作理念,以思想的大解放来推动发展方式的大转变。要立足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把制约和影响全县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找出来,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我县制定政策制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动力支撑。二要优化服务环境。全县上下要牢固树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思想,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在完善“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基础上,实行“配送式”、“保姆式”服务,想方设法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产品,超前考虑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需要,主动谋划促进企业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建议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一次重点整治“铺张浪费”、“吃拿卡要”和“治庸治懒”的专项活动,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公开曝光典型事件,认真查找在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预防问题发生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廉洁自律、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三要落实目标责任。及时制定全县经济结构调整年度计划,县财政每年要安排适量资金扶持重点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全程监督项目进展情况,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要将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列入年度考核指标,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加强督促落实,严格奖惩兑现,真正做到以发展论优劣,以实绩定赏罚,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调研 篇5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全国各地都将目光聚焦在红色旅游上。

我县XX遗址被纳入了《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经典景区名录》,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X的红色旅游产业,进而促进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值得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X红色旅游产业的现状

XX遗址位于X市西南X公里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留下来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遗址保护区面积X万平方米,目前仍基本保持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

除了现存的X米地道外,还有各种设计巧妙的地道口X处,各种作战工事X处,以及一些地下设施和重要革命历史遗迹。X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近年来,XX遗址的红色旅游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多年来,国家、省、市、县各级对XX遗址给予了高度关注,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硬件环境。X年国家拨款X万元征购了XX遗址保护区内的部分旧址房屋;X年投资X万元新建了XX纪念馆展览厅。之后,中央、省、市、县先后投资X万元,对XX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复和建设,投资了X万元增建影视厅,更新了纪念馆内部分设施,使纪念馆功能日趋完善。

特别是X年中央领导做出重要批示并进行实地考察后,遗址的保护开发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X户危房得到了修复。编制上报了《遗址整体维修项目资金计划》,文物保护资金已被财政部列入X专项预算。编制上报了《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纪念馆迁建工程已被省发改委立项,目前正在进行新馆设计。

(二)行业管理日趋规范。

一是成立了X县X遗址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暨X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进一步规范了管理体制。二是加大环境卫生治理力度。对遗址保护区内的商业牌匾进行了统一规范,每天由专人清扫景区和街道卫生,为游客创造了一个干净、舒适的旅游环境。三是下大力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初步规范了XX个景点的协调发展,引导各旅游商业摊点之间合理竞争,协调景点与X村民的关系,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旅游投诉率逐年下降。四是加强旅游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对

X从事旅游业的人员进行旅游法规、接待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培训,组织参加导游技能大赛等形式,提高了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三)宣传促销力度加大。

近两年来,X旅游景点每年自筹经费不低于X万元,用于宣传促销。一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加大宣传力度。X年,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手段宣传报道X余次,仅X年第一季度就已经宣传报道X余次。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中国旅游报》、天津《今晚报》、《保定日报》等对XX遗址进行了专题介绍。二是积极与X、天津、石家庄等各大旅行社联系,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游客。三是积极参加促销会、新闻发布会等各种促销活动。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XX遗址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X旅游业的发展态势良好。自X年以来,XX遗址景区已累计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X年接待游客X余万人次,门票收入近百万元。X年第一季度就接待游客X万多人,门票收入X余万元。

旅游业的兴起也促进了当地交通运输、纪念品及土特产品销售、餐饮服务、摄影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拉动就业X余人次,年收入X余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基础设施亟待完善。一是X纪念馆展厅内只有一些实物、模型和图片,缺乏现代化大规模的声、光、电仿真设施。X纪念馆的规模、功能、陈列内容、手段已远不能适应游客的参观需要。二是X的旅馆规模小、档次低,没有特色,难以满足高规格旅游团体或各类旅客的消费需求。三是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目前,唯一一条通往X的张望路路面已严重破损,车辆难以通行。旅游专线也已受损,而且路面狭窄。X村内的道路受损严重,也急需维修。

(二)景点内容单调。X可供游人参观的景点仅以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目的,内容单一,只有展馆陈列和实地参观两项内容,缺乏趣味性,游客只用半天的时间就能逛完,难以留住游客。而在X顺义区焦庄户X遗址,游客不仅可以钻地道、参观抗战民居、吃抗战饭、看抗战电影,而且可以亲自打一场“X”,显得红红火火,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三)当地村民的发展意识淡薄。面对X旅游业重新规划和做大做强的机遇,并没有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乡村两级在引导调动村民参与旅游业发展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指导。

(四)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目前,X的旅游项目匮乏,相关产业只有粉条加工业,缺乏特色旅游商品。X年,旅馆、饭店、纪念品销售、商业摊点等旅游相关收入不过几十万元,在X镇全镇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未能发挥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与支柱作用。

(五)旅游业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由于X的旅游业没有统一规划,致使国有景点和民营景点内容重复,没有形成良好有序的竞争机制,有时存在无序竞争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X的整体形象和发展。

三、近期主要工作打算

为搞好X红色旅游基地建设,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严肃保护、完整恢复、现代展示、规范管理、提高效能”的指导思想和“大手笔谋划、大力度运作,扩地下,改地上、迁展馆、兼顾生态建设”的总体思路,力争将X建成以X遗址为主题,全方位展示冀中平原抗日斗争以及民俗文化风情的国家级文化景区,打造世界独一无二的X品牌。

一是落实XX遗址保护规划,全面恢复X抗日战争时期的原貌。在X华里地道和X万平方米的控制范围和框架内整体恢复村庄、地道、作战工事、民居、寺庙、护村河等旧时风貌,再现昔日地下长城和抗战时期的“高家庄”。

二是搞好XX纪念馆迁建项目。按照《X县XX遗址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的要求,将位于保护区内的XX纪念馆进行搬迁,重新建设符合标准的文物展厅,采用常设陈列与活动陈列、模拟场景相结合的原则,作好讲解演示,充分展示藏品和相关资料。并采用数字虚拟方式,建立整个

XX旧址三维数据模型,制作相应软件,配置相关设施,使人们可以以虚拟参与形式,全面实景感受这一传奇防御体系的特殊魅力。

三是在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尽快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将配套项目建设好。积极探索增加文化娱乐、民俗、生态旅游项目,丰富景点内容,整体做大做强。

四是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根据国家文物局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意见,把保护区内的机动道改为步游街,修建X.X公里的环村路让车辆绕行,并实施张望路维修工程。

四、几点建议

(一)发展红色旅游规划要先行。

要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好旅游发展规划,不可无序开发,盲目建设。首先,规划要坚持政治教育规律,突出“红色”特质,保持革命文化的真实性、思想性和严肃性。要软硬兼顾,不能重硬轻软。在建设项目上,要坚持朴素实用,充分考虑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不能一味贪大求洋,片面追求规模和档次。其次,规划也要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充分体现现代旅游的发展需要,统筹考虑旅游六要素,充分体现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达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

(二)有机整合开发相关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要靠“红色”吸引,也要借助其它旅游资源,如红、绿(自然生态)结合,红、古(历史文化)结合,红、俗(民俗风情)结合等,优势互补,打造综合性产品。在目前县乡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积极谋划旅游项目,加大旅游招商力度。通过资本合作、管理技术合作等形式,积极吸引旅游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我县的旅游资源开发。比如,可以把大李各庄林场和北李各庄草莓产业整合开发为集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区,把李庄的地主大院进行开发,把X、耿庄的民俗“好事经会”进行开发,与X恰好形成一条旅游线路。

(三)不断提升红色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吸引性。要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就必须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策划具有观赏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旅游项目,激发游客的兴趣。比如,可以让游客通过地道进入自己居住的民居,或者可以模拟“红”、“蓝”两军做对抗性游戏等,就会大大增强吸引力。

(四)提高接待服务水平。一方面,参与红色旅游的主体是青少年学生,接待服务要考虑到这个群体。要按照安全、卫生、适用的原则,加快包括青年旅社、家庭旅馆在内的经济型住宿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导游员、解说员是红色旅游的灵魂,有关部门要精心编写好解说词并切实搞好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要建立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市场配置机制和用人机制,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的旅游管理人才。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调研 篇6

**乡政府团委书记,“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中央连续几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我乡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经过走访调查我乡一批龙头企业、基地,对我乡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乡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新增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10家,与此同时,招商引资和扩建4家,通过订单、合同、合作、参股等方式,把工农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了农户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收益低、抗御风险能力弱和公司生产所需原料等矛盾和问题;初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提高了效益,壮大了规模,增强了企业竞争能力。同时有力的带动了农民收入增加,提升了我市农业整体水平,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二)优势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区域化优势得到发挥。全乡形成了以鑫旺棉业为龙头的棉纱产业;以大齐鱼鸭混养为龙头的水禽养殖业;以双得利榨油厂以及大圉村板材加工业为龙头的粮食及板材加工业;以王庄小尖椒公司加农户等10大优势产业。这些产业都体现了企业化、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

1特征,形成了“龙头+品牌+标准+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三)农业生产标准化不断推进,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特色、无公害和绿色为主的农产品生产要求,大力推进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同时,积极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标准。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配套体系逐步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是科技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我乡以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了我乡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全面开展工作,乡动物防疫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农民培训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通过阳光工程、雨露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农民培训工作已步入正常轨道,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农业信息服务快速发展,及时搜集发布农业信息,初步形成了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服务的体系。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陈乡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总体上看,我乡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不高,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它的带动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规模进程和效益。但现阶段我乡的龙头企业大都处于发展的初期,规模小,产权及产品结构都很单一,吸引的外来资本和社会投入不多,规模效益低,带动能力不强,带动面窄,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有限。龙头企业这种不大不强的局面,虽然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初期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无法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而且少数龙头企业没有建立

配套基地,对农户的带动作用就更小了。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统一规划和指导。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长足发展,但在调研中发现,虽然大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却并没有形成发展规划。有些规划则因缺乏实地调研考察和研究论证,存在纸上谈兵、凭空想象的情况,而真正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的极少。再则,个别村热衷上项目,重生产,轻销售,更轻服务,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销售市场都没有保证。不切实际上项目,盲目发展,结果丰产不丰收,农民得不到实惠。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程度不高。首先,传统产业和优势产品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一乡多业、一业多品,区域内集中连片的专业村组和专业大户不多,靠价格拉动增收、靠政策扶持致富、小富既安的小农经济意识和有基地无市场、有市场无基地的问题同时并存,制约了农产品生产和企业规模效益的提高;其次,加工龙头与生产基地组织结构不合理。龙头企业重加工、重流通,轻培育、轻服务;基地建设重生产、重数量,轻市场、轻流通,龙头和基地、企业和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享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再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机制十分脆弱。一些企业和农民的诚信意识差,各自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供大于求时,产品外销无路而积压,价格暴跌,企业撒手不管;求大于供时,农户纷纷抬价,企业“等米下锅”,甚至“无米下锅”,致使契约和合同成为一纸空文,成为农企和农民走向市场的重大障碍,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面临资金不足的制约。我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特别是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自身发展能力弱,抗风险能力较差,有效的抵押不足,银行信用等级不高,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影响比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大,单笔成本也相对高,致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信用体系还未完善的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各级政府在组建农业产业化资金信贷担保机构工作上力度不大,动作缓慢,这些因素都导致银行贷款难,筹资难,资金缺乏已成为制约我乡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三、加快我乡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展好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最大的特点是“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贸易为主,与农户有机结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能带动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因此要紧紧围绕“龙头”做文章,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要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着力培育加工型、流通型、服务型和基地型等各类龙头企业。政府要对龙头企业的技改项目、精深加工项目和先进设备引进与更新等进行补助,对出口创汇大、带动效应好的龙头企业给予奖励。龙头企业生产所需征用的土地,可依法采用划拨或有偿使用方式供地,须以有偿使用方式供地的,其有偿使用费可实行优惠征收。

(二)加快发展中介组织。一方面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们是联系农户和市场的重要纽带,要选择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其开展人员培训、农业技术引进、信息与经验交流、销售网络构建,引导其由生产、销售初级合作向固定资产、资金高级合作发展,促进其加强管理,规范运行,增强发展后劲。通过以上措施,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

机制,形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是培训一批农民经纪人。农民经纪人现已成为沟通产销的重要牵线人和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带头人。我乡的经纪人队伍存在经营规模不大,个体营销的多,分工不细,缺乏现代化营销手段等问题。因此,要引导和扶持农民经纪人改变发展初期的“单打”模式,鼓励由个体营销逐步走上联合之路,靠分工协作的集体力量开展经营活动,提高市场竞争力,并引导农民经纪人与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关系,实现单纯从事农副产品收购向生产、加工、保鲜、贮藏、运输等一体化经营方式转变,把服务内容拓宽到技术支持、生产指导、产后处理、项目咨询等诸多问题,使农民经纪人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带动力量。

(三)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目前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建设成为推进我乡农业产业化发展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生态型农产品加工园区。要充分发挥加工园区发展的“聚集”效应,优先发展条件较好、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农产品加工园区应该选择交流便利、符合环保要求、地段相对独立,与城区规划相衔接,大宗农产品生产集中的地方。园区内部功能区块划分要科学,蔬菜、果品加工与畜禽类加工要分离,在园区周边应留有足够的区块用于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以方便农业龙头企业向周边农村进行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二是合理设臵龙头企业入园门槛。对龙头企业在投资规模上的入园门槛应明显低于工业园区。建议入园企业不以大小衡量,既要发展大中型龙头骨干企业,又要发展有市场、有潜力的与特色农产品相符的小型企业。三是研究制定并出台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为促进园区健康发展,需认真调查研究,制定一套符合实际并且操作性比较强的政策,如财政资金扶持、信贷投入、税收和用电用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园投资臵业。

(四)落实好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制定的一系列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

策,为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对兴办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建立商品基地等给予给予资金、信贷和税收上的支持;鼓励企业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基地规模,使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带领其共同致富。

(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通过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并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集中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改善基地水利、交通等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扶持龙头企业,扶持农产品深加工、农业良种工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示范等环节;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集中投入协调机制。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调研 篇7

1 充分认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重要意义

合同能源管理是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的服务机制。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 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 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 可以大大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 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 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中国20世纪90年代末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以来, 通过示范、引导和推广, 节能服务产业迅速发展, 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不断增多, 服务范围已扩展到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多个领域。2009年, 全国节能服务公司达502家, 完成总产值580×108元, 形成节能能力1 350×104 t/a标准煤, 对推动节能改造、减少能源消耗、增加社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 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节能服务产业还存在财税扶持政策少、融资困难以及规模偏小、发展不规范等突出问题, 难以适应节能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 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力措施, 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要求,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重要意义,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加快发展。

2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2.1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 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2 基本原则

a) 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以分享节能效益为基础, 建立市场化的节能服务机制, 促进节能服务公司加强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 提高服务能力, 改善服务质量;

b) 加强政策支持引导。通过制定完善激励政策, 加强行业监管, 强化行业自律, 营造有利于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引导节能服务产业健康发展;

c) 发展目标。到2012年, 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 发展壮大一批综合性大型节能服务公司, 建立充满活力、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节能服务市场。到2015年, 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 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进一步壮大, 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 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

3 完善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3.1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对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 符合相关规定的, 给予资金补助或奖励。有条件的地方也要安排一定资金, 支持和引导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3.2 实行税收扶持政策

在加强税收征管的前提下, 对节能服务产业采取适当的税收扶持政策。

a) 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 暂免征收营业税, 对其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 免征增值税;

b) 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 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 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c) 用能企业按照能源管理合同实际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合理支出, 均可以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不再区分服务费用和资产价款进行税务处理;

d) 能源管理合同期满后, 节能服务公司转让给用能企业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 按折旧或摊销期满的资产进行税务处理。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办理上述资产的权属转移时, 也不再另行计入节能服务公司的收入。

上述税收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另行制定。

3.3 完善相关会计制度

各级政府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 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视同能源费用进行列支。事业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 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计入相关支出。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 如购建资产和接受服务能够合理区分且单独计量的, 应当分别予以核算, 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处理;如不能合理区分或虽能区分但不能单独计量的, 企业实际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作为费用列支, 能源管理合同期满, 用能单位取得相关资产作为接受捐赠处理, 节能服务公司作为赠与处理。

3.4 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

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需求特点, 创新信贷产品, 拓宽担保品范围, 简化申请和审批手续, 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融资、保理等金融服务。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入的固定资产可按有关规定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积极利用国外的优惠贷款和赠款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支持。

4 加强对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服务

4.1 鼓励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做大做强

节能服务公司要加强服务创新, 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技术研发, 加强品牌建设, 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鼓励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 实行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 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 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 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 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

4.2 发挥行业组织的服务和自律作用

节能服务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大力开展业务培训, 加快建设信息交流平台, 及时总结推广业绩突出的节能服务公司的成功经验, 积极开展节能咨询服务。要制定节能服务行业公约, 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 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4.3 营造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 务求取得实效。政府机构要带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 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 广泛宣传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明显成效, 提高全社会对合同能源管理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营造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有利氛围。要加强用能计量管理, 督促用能单位按规定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为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基础条件。要组织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 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要加强对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 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 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推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制定。

上一篇:身不由己的修行散文下一篇:年社区党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