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文化建设方案

2024-05-29

一品文化建设方案(通用9篇)

一品文化建设方案 篇1

著名的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认为,“特色学校就是在办学方面,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思路,有独特的举措,为全校师生所认同,形成传统”。根据区教育局关于推进“一校一品”建设的指导意见,我校充分挖掘学校的传统优势,办学理念,坚持“面向本校、来自本校、服务本校”的宗旨,充分利用本校现有的资源,以积累.运用为突破口,以特色教育和特色学校创建为抓手,致力于做好学校的特色教育品牌工作,特制定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针,坚持“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思想,树立文化治校、科研兴校的理念,立足实际,争创特色。结合我校课题《语文数学积累·运用》,办出“发展学生主体,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素质教育”这一特色,真正实现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创新,推进学校特色可持续发展,促进全体学生整体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了能够将此次活动顺利推进,促进我校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经校委会研究,特成立中心小学“一校一品”工程领导小组:

总负责:张显伟

具体负责:庄峰、李华、孙伟

具体操作:陈凯华、王栋、尹作芹、王成岭 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三、工作思路

我校所有工作将以“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为出发点,认真总结学校历史文化传统、分析和吸收社区优秀文化元素,确定《语文数学积累·运用》为“一校一品”主题,从实际出发对学校的发展给予准确而又有长远意义的文化定位。从而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有教养有文化厚度的发展,并实现学校有特色有底蕴可持续发展。

四、基本内容

1、为了能够顺利开展这次活动,我校将健全硬件设施,对硬件的发展,要立足于现有资源的发展和创造。充分利用起学校的宣传栏、图书室、走廊、道路张贴学生的有关作品,让学生有视觉上的响应,接着再通过“红领巾”广播站这个媒体让全校师生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一品文化建设方案 篇2

1. 发展现状

近年来, 阳高县委、县政府围绕蔬菜、畜牧、杏果三大主导特色产业, 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 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 发展壮大特色主导产业, “一村一品”建设已初见成效。目前被山西省农业厅确定的“一村一品”专业村有32个, 其中蔬菜专业村9个, 养殖专业村10个, 水果专业村9个, 杂粮专业村4个。这些“一村一品”专业村主导产业人均收入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50%以上。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20个, 其中蔬菜品种8个, 小杂粮品种11个, 水果类品种1个。

2. 存在问题

从总体情况来看, 阳高县的“一村一品”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一是基地规模比较小, 区域集中度不高;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产业链条短, 市场、企业、合作社、基地之间关联度不高;三是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滞后, 农产品卖难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品牌建设滞后, 品牌少, 品牌不响, 市场占有率不高;五是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健全。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 抓领导, 重在责任, 突出做好落实

为了把“一村一品”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县、乡都成立了“一村一品”建设领导组, 负责“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的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督促工作, 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把“一村一品”作为农业的重点工作目标之一, 县乡签订责任状, 年终考核奖惩;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 完善工作机制, 形成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利用电视、广播、标语、资料等多种形式,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发展“一村一品”的浓厚氛围。

2. 抓规划, 重在规模, 突出区域特色

(1) 蔬菜产业确保全县每年新增设施蔬菜面积不少于666.67 hm2, 力争在“十二五”期末, 实现全县蔬菜总面积突破1.33万hm2。设施蔬菜面积新增0.33万hm2, 实现农民户均1个棚的目标, 保持全市领先位置, 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2) 规模养殖业大力发展以“一村一品”为主的养殖专业村, 推动专业村向园区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迈进, 形成一村带多村、多村连成片, 版块推进、集群发展的格局。“十二五”期间, 将新建规模标准化养殖小区100个, 其中养猪小区50个, 生猪饲养量突破100万头;养牛小区40个, 奶牛存栏数达到3万头, 肉牛饲养量达到6万头, 养羊小区10个;羊饲养量达到35万只, 实现全县畜牧业跨越发展。

(3) 特色杏果业“十二五”期间, 集中沿神丰公路、张同公路两侧为主, 在六棱山、采凉山、云门山和中部丘陵区宜林荒山、坡耕地进行布局, 重点建设东小村、古城、马家皂、王官屯等8个万亩 (1亩=0.067 hm2) 片区, 建设友宰等4个333.33 hm2片区。争取在“十二五”期末, 全县新增杏树面积0.8万hm2, 年均递增0.16万hm2, 全县杏树总面积累计达到1.73万hm2, 实现农民人均经济林0.067 hm2。

3. 抓典型, 重在培育, 突出示范引导

按照“典型示范、整体推进”的思路, 阳高县从2011年开始, 选择了产业基础较好的专业村重点培育, 在扩大产业规模、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强市场营销、提高组织化程度上着重扶持, “一村一品”建设效果良好。如刘指挥庄村328人从事蔬菜种植, 占全村总人口515人的68.00%, 蔬菜收入390万元, 占全村总收入541万元的72.00%;张家园村95人从事养猪, 占全村总人口130人的73.00%, 养猪总收入116万元, 占全村总收入162万元的71.05%;燕窝村269人从事杏树种植, 占全村总人口431人的62.40%, 杏树总收入322万元, 占全村总收入412万元的78.00%。通过典型示范, 带动起全县初具“一村一品”规模的专业村78个, 占全县总村数的30.00%。

4. 抓筹资, 重在投入, 突出政策扶持

(1) 政府贴息、信贷支持积极协调, 发放贷款, 解决农民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一个日光温室贷款3万~5万元, 一个移动大棚贷款5 000元。对于新建日光温室贷款, 政府给予1年贴息, 并且每年从财政预算列支50万元, 为全县移动大棚统一参加保险。5年来, 全县设施农业建设累计投入资金8.5亿元, 信用社发放支农贷款近3亿元, 累计贴息3 200万元, 解决了建大棚农民贷款的需求。

(2) 整合项目、统筹资金对涉农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 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近年来, 阳高县先后整合实施节水灌溉、土地整理、农业开发等农业项目24个, 统筹安排资金2.3亿元, 于政策上向设施蔬菜区的基础设倾斜。

(3) 结队帮扶, 合力发展充分发挥全县各部门的优势, 尽其所能, 帮助乡镇解决设施蔬菜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5. 抓服务, 重在强化, 突出全面支撑

(1) 产前抓信息阳高县推广站通过产前, 收集各地蔬菜供求信息, 推介市场需求大、效益高的主要种植品种, 解决农民“种什么”的问题。

(2) 产中抓服务整合农业科技资源, 对种植户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县电视台专门开办了《农业科技跟我学》专栏, 聘请省内外蔬菜专家、本县“土专家”、“田秀才”, 讲授蔬菜种植技术, 并深入实地进行指导, 解决了农民“怎么种”的问题。

(3) 产后当“红娘”政府、配送中心、专业合作社、农民经济人多管齐下, 与各大超市、大专院校、批发市场对接。全县“大泉山”牌蔬菜近销京津唐、远销沪港粤等大中城市, 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三、思考与启示

1. 在基地规模上下功夫

尽管阳高县的“一村一品”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仍然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 即基地规模不大, 没有产生规模效益, 还需要进一步扩大“一村一品”发展规模。“十二五”期间, 要围绕蔬菜、畜牧和杏果三大产业, 因地制宜, 扩大生产规模, 逐渐形成数村一品、数乡一业的专业村集群格局, 为形成农业产业化打下扎实的基础。

2. 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

品牌是全球消费者唯一能听懂的语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品牌就是竞争力。阳高县虽有“大泉山”、“绿泰”蔬菜品牌、“香白”杏品牌, 但是品牌不响, 带动力不强。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

(1) 加强科技培训加强科技培训, 打造新型农民,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提高农产品品质。

(2) 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大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 培育自主创新的新品种、新技术, 注册有地域优势的农产品品牌。

(3) 加强政策扶持出台优惠政策, 鼓励扶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注册农产品品牌;拿出专项经费, 用于品牌的宣传、推介;同时积极参加全省、全国的农交会、农博会等大型展销会, 树立“一村一品”精品形象, 扩大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促进“一村一品”的发展。

3. 在市场营销上下功夫

(1) 加强农产品流通建设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 逐步改进农产品传统交易方式, 引进、推广现代交易方式和运作管理模式, 发展连锁经营和直销配送等现代流通业, 构建农产品流通网络,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2) 推进“一村一品”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的生产监管信息系统和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 建设覆盖县、乡的农产品信息服务网络, 为发展“一村一品”提供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

4. 以“一村一品”专业村为基础, 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

(1) 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513”工程, 力争做到每个“一村一品”专业村都有合作社, 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产业链, 使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村基地实现有效对接, 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

湖北“一县一品”的文化实践 篇3

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来说,这些数字算不了什么。但是如果我们知道在这些数字背后,是一项触动了千千万万家庭和个人的文化和精神生活的活动,或许它的价值就需要重新评估。这是一项被称为“一县一品”的文化品牌创建活动。

刘永泽,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在他的办公室,刘永泽向记者介绍了“一县一品”创建活动在湖北的发展经历。

他说,始于2005年底的湖北“一县一品”,当初还只是文艺品牌的创建,其目的是为了推动基层的文联工作,那时可称之为“一级跳”;2010年初,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领衔的湖北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州、县也成立了工作专班。创建工作从文联的工作跃升为全省宣传系统的重点工作,这是“二级跳”;2011年7月7日,湖北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作会议在潜江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作出重要批示: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由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专题研究、专题部署;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盛赞全省广泛开展的“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为扩大湖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指出,“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以县单位推进,立足基层,覆盖全省,是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总体布局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县一品”从全省宣传系统层面上升到省委、省政府工作层面,这是“三级跳”。

刘永泽介绍,“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大致分为以文化名人、文化遗产、民间文化、文艺样式、自然景观等为主题打造品牌的几种类型。谈及具体运作,他告诉记者,活动在组织层面上,通过下发创建活动实施办法,建立领导责任制、专家评审制度、调研督办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了一整套推动创建活动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在实施层面上,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建立了有利于促进基层文化科学发展的创建机制。

从本质上来说,“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作,就是一系列的创新,从文联工作的创新,到文艺工作的创新,到基层文化建设的创新,到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莲生说,长期以来,县级基层文化组织建设基础薄弱,特别是基层文联,缺人员、缺编制、缺经费等困难并不鲜见。通过创建活动,文联的自身建设增强了,工作思路和职能拓宽了,地位和作用提升了。他说,以保康县为例,该县文联以打造“荆山楚源”文化品牌为突破口,以作为争地位,文联编制、经费和办公场所均得到了落实,单列不到三年的文联在全县赢得了举足轻重的位置,曾经困扰文联工作的诸多瓶颈也因创建工作迎刃而解。类似的个例,还有很多。

那么,在致力于文化“软实力”变为经济“硬支撑”的实践中,究竟呈现出怎样的“湖北模式”?在地方经济建设中,文化究竟是搭台还是唱戏?“一县一品”孕育成的新的特色文化如何滋养着当地群众?

纵观湖北“一县一品”的诸多实践,看上去和我们过去熟知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模式并无二致,但事实上却不尽相同。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县一品”的文化创建活动,让精彩纷呈的地方文化与蓬勃强劲的地方经济相得益彰、联袂并行,这其中,文化不仅只是搭台,还主动唱戏,并在经济建设中催生出当地颇具特色的新型文化。

“一县一品”营造的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每一个品牌与当地群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人文地理关系,它折射的是一种血脉相连和心心相印的价值归属,是一根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是在泛娱乐化时代中老百姓始终在内心深处渴望着的某种精神旨归,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县一品”才真正体现出文化惠民的作用,因为群众在推动自己的文化,也同时受惠于自己的文化。

在黄石,一个由本地音乐人、本地院校音乐专业师生、公司老板、退休干部、下岗工人等五花八门的成员“捏”在一起的“喇叭队”,顶着一路的冷嘲热讽,从学习乐器、学习五线谱开始,最终演奏出了恢宏的交响乐。三年来,这个近百人的交响乐团日益壮大,日益专业,黄石的许多公益活动、商业演出中,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在潜江,人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自发地参与到曹禺文化周活动中来。围绕曹禺文化品牌兴建的一系列纪念馆、故居、戏剧交流中心等,已经形成了一个文化氛围浓郁、面积庞大的开放式景区,漫步其中的市民,自身就是风景……

只有文化消费,没有原创性的文化生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沙漠化”,因为没有创造,只接受别人给你的文化产品,文化就永远只能停留在二手、二流的层次上。“一县一品”文化品牌活動的创建,在文化引领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催生、培育出新的文化样式,并滋养着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

钟祥市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历来文风昌盛。在宣传文化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下,该市着眼于“农村文化”的培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土作家群。为此,他们先后邀请30多位省级以上专家到钟祥授课辅导,并将文学上有成就的农民作家送到鲁迅文学院和省培训班培训,大力培育乡土作家群。近年来,市政府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乡土作家培训基地,投资4000多万元的钟祥博物馆,还把“乡土作家作品陈列展室”列入其中。

现在,钟祥市共有乡土作家逾400人,在全市城乡按地域成立了6个作协分会,每个分会联络2~3个乡镇的会员,做到上有协会,下有分会,把作协办到了农家门口,形成了覆盖全市的乡土作家队伍网络。同时,该市还支持民营企业家成立“大明承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乡土作家书籍的策划、编辑出版等事宜。

为推动“一县一品”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武汉市在文化品牌创建过程中,力促活动向精品、社区、企业、军警、校园延伸。据统计,该市已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精品20余个,举办特色文化活动5万余次,参与群众达6000万人次。

“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催生出当地新的文化,还让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得到健康发展。“文化精英应该生产出符合大众口味的产品,同时不断引导大众的文化消费,使其往更高的层次发展;而大众文化消费的繁荣,又可以促进精英文化的发展,本身也孕育着、催生着真正的高雅文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德顺教授看来,他更愿意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来区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区别。

与早年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不同,今天的文化早已不再是服务于经济的配角,而是真正登台唱主角了。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社会对于文化的思考在走向深入。

(本文刊发时有删节,全文将刊发于文化纵横网www.21bcr.com)

一品文化建设方案 篇4

徐 庄

实 施 方 案

镇 中 小学

关于推进“一校一品”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徐庄镇中心小学

著名的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认为,“特色学校就是在办学方面,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思路,有独特的举措,为全校师生所认同,形成传统”。根据区教育局关于推进“一校一品”建设的指导意见,我校充分挖掘学校的传统优势,办学理念,坚持“面向本校、来自本校、服务本校”的宗旨,充分利用本校现有的资源,以积累.运用为突破口,以特色教育和特色学校创建为抓手,致力于做好学校的特色教育品牌工作,特制定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针,坚持“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思想,树立文化治校、科研兴校的理念,立足实际,争创特色。结合我校课题《语文数学积累·运用》,办出“发展学生主体,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素质教育”这一特色,真正实现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创新,推进学校特色可持续发展,促进全体学生整体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了能够将此次活动顺利推进,促进我校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经校委会研究,特成立中心小学“一校一品”工程领导小组:

总负责:张显伟

三、总结提高阶段

每年年终对“一校一品”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各班级教师征集“一校一品”工作的意见及对今后工作的建议。对取得成绩的个人、班级、学校给予表彰,推广富有成效的“一校一品”工作成果。逐渐形成徐庄镇中心小学“一校一品”工作模式。

一校一品方案 篇5

为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推进学校党建工作创新,繁荣党建文化,巩固和发展学校党建成果,现制订《大桥镇中心学校“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建特色化建设为主线,以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和党建示范校创建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突出学校党建工作转型创新,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惠及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教师专业成长、促进事业科学发展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二、背景分析 1.学校情况。

(1)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学校,学校近期发展目标是把学校创办成一所“有特色、有品位、高质量的现代化乡镇小学”,创新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必然成为党总支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

(2)我校生源复杂,学生家庭背景多样,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外来儿童较多,更需要我们以党建文化建设为抓手,牢牢树立“为终身幸福奠基”、“让每一个学生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

2.组织情况。

近年来,我校党总支注重党的思想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注重党的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得到不断壮大;注重党的制度建设,各项规章得到贯彻落实;注重党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注重党风廉政建设,大力推进“师德十条底线”;在“师德承诺”、“教育服务进社区”等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特色。因此,我校创建“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具备了厚实的基础。

综合以上情况,我校党总支找准了“一校一品”党建品牌。

三、党建品牌

创建“合力教育”党建文化品牌,最终实现“幸福教育”办学目标。

四、创建目标

着力推进“六牵手”活动,力争在2018年初步创建成功具有我校特色的“合力教育”党建品牌。

五、具体措施

1.健全创建组织领导。成立泰州实验学校“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李泽华 副组长:吕锋华、沈锦文 组 员:李红彩、吕迎、陈娥

领导小组成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外,每月举行一次创建工作推进会,研究“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建设活动。

2.加强党员思想建设。认真落实中心学习组学习、“三会一课”和教职工政治学习等制度,帮助党员、教师及时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引导党员、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我校制订的《师德十条底线》,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对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外来儿童给予更多的热爱。不断增强党性,修炼师德,为“秀童年”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3.提升党员专业素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引导党员、教师进一步深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要求,探讨特殊家庭、特殊儿童的教育方式方法,努力把我校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使广大党员、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新的提升,着力塑造素质教育的领军人物,构建优秀的党员队伍和教师群体。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是形成“秀童年”党建品牌的必要条件。

4.以“五牵手”为抓手,丰富特色创建活动。这是“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开展师师牵手、师生牵手、班班牵手、家校牵手、校社牵手、校区牵手的“五牵手”活动,形成办学的合力,构建”和谐教育”,最后达到幸福教育的办学目标。主要做法是:

(1)师师牵手:每位党员教师与一位师傅或徒弟牵手,开展结对活动,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高。

(2)师生牵手:每位党员教师与一名学困生或特困生牵手,开展一帮一活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困难。

(3)班班牵手:学校高年级与一年级班级牵手,高年级学生帮助一年级班级布置黑板报、领取教材、擦窗户等一年级学生不能干的事情,解决一年级班主任的后顾之忧。

(4)家校牵手:成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学校家委会每年开展一次活动,汇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反馈上家委会家长提出意见的整改情况。定期举行面向家长开放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家庭教育讲座。每年两次邀请家长开展评教评学活动,邀请家长观摩学校文体活动。

(5)校社牵手:学校与大桥镇大桥村牵手,开展“党员四十五分钟”义工活动,每周安排二次,每次两位党员到村委为学生进行学习答疑;学校党员慰问社区贫困居民、组织教师到社区进行文体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与孤寡老人聊天等质。

5.开展特色创建研究。将“秀童年”列为党建研究课题,并入学校教科研的重要内容,切实开展研究活动。充分发挥各教研组功能,以常规教研活动为载体,深化党建课题研究;探索研讨活动的新形式,教师之间开展“博客式”、“互助式”研究;将班会课纳入校级“二次研究”活动;及时总结、积累相关资料,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适时举行课题研究汇报、交流活动;认真研究其它学校开展“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建设活动的做法和经验,加以借鉴和利用。

陆川县大桥镇中心学校党支部

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稳粮、优果、兴畜、扩菜“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信息服务为支撑,以提高我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主线,培育特色产业,坚持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优化发展环境稳步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北杜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适应市场需求,立足国内市场,重点发展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

(二)坚持科技创新原则,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普及适用技术,打造名牌产品。

(三)坚持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发挥镇域资源优势,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推进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发展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

(四)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凡是有效益的能给农民带来最大利益的产业、产品,只要法律允许,社会需要,都应支持发展。

(五)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尊重农民意愿,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抓好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农村商品经济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业者,农业科技人员组成的专业化队伍建设。

三、目标任务

依据目前我镇农业产业基础,经过调查摸底,XXXX年镇党委、镇政府决定率先从北里、南朱刘、成任村等6个产业基础条件较好的示范村抓起,着重从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拓市场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示范,辐射带动全镇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一)抓建的6个示范村

南朱刘村、北里村、成任村、南杜村、杨家寨村、边方村

(二)抓建7个推进村

北杜东村、北杜西村、北杜北城村、靳里村、齐村、北朱村、西刘村

(三)抓建示范村,推进村的主导产业

(略)

(四)示范村推进村的建设目标:

1、示范村利用两年时间达到两个70%,即主导产业覆盖农户数达到总户数的70%,主导产业人均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

2、示范村推进村到,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十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主导产业收入提高10%。

3、推进村利用两年时间达到两个60%,即主导产业覆盖农户数达到总户数的60%,主导产业人均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

四、帮扶政策

(一)对镇上确定的示范村、推进村由包片领导和驻村指导员驻村帮助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并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对镇上确定的示范村,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区级“一村一品”发展示范村,争取省、市专项投资,对取得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年终由区、镇两级给予村干部及包抓干部以奖励。

(二)从XXXX年起,镇上将设立“一村一品”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围绕主导产业,按工作进度适时进行政策扶持。

种植业:以优质粮,时令鲜果、设施蔬菜和杂粮作物为重点,从名优新特品种的引进,重大技术的示范推广,示范园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申报,产品认定,人才培训和信息服务等环节进行指导、扶持。

养殖业:以规模经营扩张和质量安全为重点,突出奶牛、瘦肉型猪和笼养鸡,从品种改良、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疫病防控,粪便无害化处理,饲草种植,饲料加工,无公害基地申报,人才培训和信息服务等环节进行指导,扶持。

非农产业:以农村服务、商贸流通为重点,从新产品开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劳动力资源转化组合,人才培训和市场供求信息服务等环节进行指导、扶持。

(三)镇上将整合各类涉农建设资金,重点帮助示范村解决在通村道路、人畜饮水、沼气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农业建设项目、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将优先向示范村安排。

五、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为“一村一品”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为了确保“一村一品”顺利实施,镇政府成立发展“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高钰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副镇长刘海洋同志担任,政府相关部门及各村书记、村委会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业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由刘海洋同志兼任。各村也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将此项具体工作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行动,以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来认识,真正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确保“一村一品”发展扎实推进。

2、广泛宣传,营造“一村一品”发展的舆论氛围,各村要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标语、召开群众会等形式,切实加大对“一村一品”的宣传力度,为“一村一品”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发广大农民学先进,学典型的热情,增强广大农民的自主创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一村一品”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品文化建设方案 篇7

一、“一村一品”缘起和发展

“一村一品”是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先生在1979年提出、倡导和推行的一项发展农村经济的活动, 后来演化成大规模的“一村一品”运动, 成为日本农业产业化的成功运作模式。日本九州岛是经济落后的地区, 为了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平松守彦回到家乡大分县, 发展特色经济作物, 组织成立名产农业协同组, 指导村民联合起来扩大梅、李、板栗种植规模, 提出“种好梅子、李子、板栗, 去游夏威夷”的口号, 经过辛勤的努力, 几年后果然富裕起来。平松守彦从中获得了启示并积极推广, 要求全县每一个社区、每一个村镇都要因地制宜, 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全县58个町村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 柑橘、陶器、香菇、烧酒、大虾等“土特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 还远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农民人均收入接近3万美元。平松守彦因为开展“一村一品”运动而成为日本著名的新闻人物, 大分县经验也在日本各地得到积极推广。“一村一品”运动不仅加快了日本农业产业化进程而且逐步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韩国、法国、英国、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 都先后与大分县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了交流。美国洛杉矶制定了“一村一品”节, 路易斯安那州开展了“一州一品”运动, 印度尼西亚推出了“东爪哇一村一品”标记的咖啡。在中国, “一村一品”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推广。目前, 大分县 (市、町) 与中国9省 (市、县) 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该县有7家企业在中国建立了合资、独资公司。平松守彦先生还提供经费, 培养中国研修生, 并派遣珍珠养殖专家、花卉种植专家、果树种植专家到广西、福建、云南、湖北等省进行技术指导。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高校先后聘请平松守彦先生为名誉教授, 2002年他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国际友谊奖”。2006年中国政府把“一村一品”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 随后农业部专门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的指导意见》。

随着“一村一品”不断升温, 它成为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各地纷纷确立“一村一品”工程、设立“一村一品”有关组织机构、制定“一村一品”规划、召开“一村一品”会议、总结交流“一村一品”经验, 构建“一村一品”模式。一时间竟有用“一村一品”取代“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态势, “一村一品”俨然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 成为构建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代名词。科学理性地审视“一村一品”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极大的实践价值。

二、“一村一品”内涵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性分析

1. 都以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为前提。

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产品经济的历史发展, 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前提, 它取代自然经济占到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一村一品”正是靠引导村民放弃一家一户式的分散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采用联合起来的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而获得成功的, “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是它组织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这正是发展商品经济的具体表现。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现代农业也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 都注重发挥比较优势资源的作用。

“一村一品”要求在“品”字上做文章, 要求各村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和传统产品的特点, 发展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 走特色经济之路。经济学主张越有特色的产品和产业, 越具有不可替代性, 越具有市场竞争优势, 越能够做大做强。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也应该坚定不移地走特色经济之路。

3. 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以创新为途径的原则。

经济学认为市场前景广阔、产品质量过硬的产品和产业才具有竞争优势, 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才是确保竞争优势地位的根本保证。这既是“一村一品”的成功经验, 也是中国新农村建设应该坚持的根本方向。

4. 都注重对农民、村民的教育和培训。

人是生产力中唯一能动的因素, 有文化、懂管理、会经营的现代村民是构建现代农业, 建设新农村的人才支撑。没有现代化的人, 现代化建设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教育培训农民是强化农户自身发展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新农村建设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其内涵比“一村一品”要丰富、深刻得多。“一村一品”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 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 是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手段, 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有效突破口, 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随意提升“一村一品”的地位、无限制地放大“一村一品”的作用、企图用“一村一品”取代“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做法是有害的, 是以点带面、用局部取代整体的表现。

三、发展“一村一品”的主要着力点

1. 引导社会分工, 高度重视小区域经济。

社会分工是发展商品经济的重要前提。在社会分工发展不足、商品经济发展缓慢的条件下, 就谈不上发展“一村一品”。要积极引导生产要素的流动, 建立健全各种社会化、专业化的中介服务组织, 着力提高农民的社会组织性。

2. 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大力培育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

要优化农业产品结构, 选准主导产品;提升农业产业结构, 培育主导产业;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打造产业集群;改善农村就业结构, 增强吸纳就业的能力。

3. 加强政策扶持和体制创新, 全面优化“一村一品”的发展环境。

构建支持“一村一品”的政策体系, 建立“一村一品”发展的资金投入机制, 形成有利于“一村一品”发展的体制环境。

4. 推进科技兴农, 切实强化“一村一品”的科技支撑。

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提高“一村一品”的发展质量和比较效益;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入户, 为发展“一村一品”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增强“一村一品”的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农村人才培养, 造就一大批发展“一村一品”的新型农民。

5. 着力产业化经营, 继续完善“一村一品”的发展机制。

通过产业化经营, 构建“一村一品”的市场联结机制, 提高“一村一品”的商品率和加工转化率, 扩大“一村一品”的经营规模, 提升“一村一品”的科技含量。

6. 加快品牌培育, 不断提升“一村一品”的核心竞争力。

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加快推动品牌建设, 搞好商标开发、注册和保护。

7. 积极开拓市场, 进一步拓宽“一村一品”的发展空间。

要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 构建农产品流通网络, 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 构建“一村一品”的信息网络。

四、发展“一村一品”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理论启示

1. 经济建设中一切创新口号、创新措施的提出都必须以尊重经济规律, 符合经济学原理为前提。

发展“一村一品”的基本思路就是要立足发挥资源优势,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人才为支撑,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 以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主线, 以培育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为目标, 坚持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 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 激发农民发展生产、振兴农村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推动园艺业、特种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新农村建设中如果无视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 单凭良好的主观意愿, 不管提出的口号多新颖, 它终究经受不住实践的检验。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既要重视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

功模式与经验, 也要重视对国内实践探索的归纳、总结与提炼, 既不能崇洋媚外, 也不能闭关自守。实际上“一村一品”的做法在中国历史上早已有之, 也不乏有大量成功的代表和范例, 如景德镇的瓷器、杭州梅家坞的龙井茶等, 只不过对待国内的“一村一品”建设, 我们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做到像对待发端于日本的“一村一品”那么重视, 在推进力度上没有像对待发端于日本的“一村一品”那么有力, 在普及范围上没有像对待发端于日本的“一村一品”要求那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对国内实践经验的淡漠与忽视。如果经济建设中不能正确处理“本国实践”与“外国经验”的关系, 那么中国的经济建设包括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注定还要交学费、走弯路。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必须强化对“一村一品”的理论研究。

发展“一村一品”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切入点。目前中国“一村一品”发展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生产结构趋同。一些地方“一村一品”处于自发状态, 缺乏整体规划和有力指导, 农业产业在区域间的合理分工格局尚未建立, 部分地区存在低水平重复现象。二是加工程度不高。相当多的地方“一村一品”还停留在农业生产环节,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加工企业规模较小, 技术装备落后, 精深加工程度较低, 农产品总量加工不足。三是发展水平偏低。从总体上看, “一村一品”的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尚未形成,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还不强。如果对“一村一品”理论研究滞后, 不能正确把握“一村一品”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势必会对新农村建设带来巨大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傅忠贤, 易江莹.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比较研究[J].天府新论, 2009, (5) .

[2]叶祥松, 罗海平.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新模式初探——“农联”模式化的改革道路[J].农村经济, 2006, (1) .

一村一品实施方案省级 篇8

实施方案 项目申报单位:左权县石匣乡长城村 项目责任人:禹永红 项目编制人:张晶 联系人及电话:*** 编制时间:二○一二年九月一日

二、立项依据

1.项目的立项理由

依据晋农新农发(2012年)5号文件,根据我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结合长城村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以及蔬菜种植经验,提出了长城村设施蔬菜基地项目。生产模式主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过近三年来的生产运作及有关专家的多方论证和评估,认为项目确实可行,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长城村位于左权县城22公里处,清障河依村而过,石阳线

横穿西东,海拔1200米左右,属温带大陆季节性气候。年均日照时数2570小时,平均气温7.4°C,昼夜温差15°C—21°C,无霜期为150天,年降雨量为540毫米左右,土地宽广肥沃。

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设施蔬菜生产是集工程设计、建筑、农艺、生物、环境、材

料等现代技术和装备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是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推进科技进步、实现产业化经营、培养新型农民的主要载体,是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设施蔬菜生产具有周期短、茬次多、见效快,比较效益高的特点,同时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化蔬菜基地的建设可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力,为农民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项目设计方案

1.项目目标

新建设施蔬菜大棚30栋,每栋面积1000平方米。预计年产

蔬菜30万公斤,按每公斤平均3.5元计算,年产值为105万元。

2.项目实施地点及规模

本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左权县石匣乡长城村西坪地块。主要

建设内容与规模: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30栋;

3.技术措施

设施蔬菜主要生产技术与流程:

选购高抗专用新品种→晒种→浸种→催芽→小拱棚育苗→

移栽定植→整枝绑蔓→人工授粉→采收→上市

4.实施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

(1)支持环节及资金补助标准

设施蔬菜使用省级资金10万元。

(2)实施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

设施蔬菜使用省级资金10万元主要用于日光温室材料款。

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资金筹措采取国家投资与个人自筹相结合的办法。

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30栋,总投资255万元;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由相关部门负责实施。

资金筹措计划:享受政府补助48万元,银行贷款60万元,大学生村官星火创业基金60万元,扶贫资金50万元,个人筹资37万元。

四、组织及管理措施

1.财务管理

严格按照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范》和《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建立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专户、专帐专用、专款专用。对项目设置专人进行管理监督,并严格按项目批复方案由专人审批列支,依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国家的有关财政法规、规定对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要求,实行工程建设预算制和决算制。严格按照项目核算程序要求,管理资金。

2.进度管理

本项目的资金使用及工作量主要集中在施工与购买设备阶段。通过施工与调试,使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付诸实施,并使其形成不使用价值的工程实体。要充分注意到人、财、物得实力和调动的因素,适当考虑季节性气候的条件影响,既防止形式面过大,造成力量分散,物资紧张,资金短缺,又要防止开工面过小,造成工作面狭窄,资金利用率不高。在调试阶段,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保证正常投入使用。

五、项目效益评价

1、项目社会效益

通过蔬菜大棚建设,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特色农业的又快又好发展,为指导和引导全乡乃至全县设施农业的建设发挥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2、项目经济效益

计划新建设施蔬菜大棚30栋,每栋面积1000平方米。预计年产蔬菜30万公斤,按每公斤平均3.5元计算,年产值为10

5万元,前三年去除成本毎棚年纯收入可达2.2万元,实现年人均增收1012元。

3、项目生态效益

长城村设施蔬菜大棚项目二期工程实施后,推广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科学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污染,实现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实行节水灌溉,减少水资源损失,缩短轮灌周期,提高农作物产量。这一系列措施可有效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它既弥补了传统农业生产目标单

村级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篇9

村级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一、发展现状

XXXX村位于桥底镇西南5公里处,关中环线以南,泾河以北。全村辖八个村民小组,有456户,1980口人,耕地面积2960亩,杂果技术人员80名。该村有村级小学1所、卫生所1所,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5%,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全面普及。该村主要以杂果生产为主,全村有甜柿子1230亩,苹果1200亩,梨、桃60余亩。

近年来,全村农民农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果业,果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特别是甜柿子产业,享誉大西北,XXXX年9月,被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进行了播出宣传,同时连续两年参加杨凌农高会展示。其柿子品质好、质量优,深受果农信赖。特别是“阳丰”品种,从苗木到果实都是抢购态势。8月,该村被省农业厅授予“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二、可行性分析

1、意义和必要性

近年来,XXXX村通过引进名优特新品种项目,把农业的新品种、新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广大农民从科技推广中得到了真真正正的实惠。同时,随着杂果多年连续种植,一些流行病虫害技术难题相继暴露出来,特别是由于市场对果品无公害、新品种的要求愈来愈迫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还很低,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农民的收入较经济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广大农民从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赖科技示范和科技推广。因此,在XXXX村进行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进一步推进“科技入户、信息入户、服务入户”,将会显著增强杂果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将为该村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势特色产业形成、果品科技含量提高、果品加工业发展等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对于促进我县杂果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杂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发挥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泾阳县立足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把果业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通过项目带动,扩大基地规模,实现增产增收。全县果园投产面积已达18万亩,年产果品15万吨,产值2.8亿元,增长3.08%,人均果业纯收入420元。全县现有果品加工企业3家,专业种植公司7个,果品专业合作社7个,基本实现果业产业化。全县果业产业初具规模。

XXXX村位于泾阳县杂果生产核心示范区。近年来,该村不断扩大杂果生产基地规模,解决杂果品种老化、长期单一的局面,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果农收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果品初包装、种苗繁育、农资销售、技术咨询、人员培训、信息交流等产业链在XXXX村不断延伸,形成了农资销售、果业人才外聘、包装、种苗繁育等4大领域的新生产业链。目前,该村年对外供应各种果业种苗100万株,成为我县果业产业的领头村。

在一村一品示范村发展中,该村全面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使每个农户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按照“便捷、易行、实用”的原则,集成农业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加快了农业科技推广步伐;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为目标,制订了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推进了农业标准化建设,增强了“一村一品”的持续发展能力。XXXX村成立了甜柿专业合作社,目前社员已从开始的12户发展到现在的28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5%。不仅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还帮助社员引进果业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等服务。

XXXX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全县一村一品果业种植示范村,先后投入财政资金60万元给予倾斜扶持。同时,也得到了桥底镇政府和县科技、农林、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为了推动该村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县科技局、农林局将该村确定为果业培训基地,每年组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县果业产业服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举办培训班、播放科技光盘、印发果业种植技术规程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及时帮助农民解决果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仅XXXX年,就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200多人次,从而为该村果业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年度目标与预期效益

1、年度目标

(1)新增甜柿栽植面积300亩,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全村甜柿种植进一步发展。

(2)成立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全年培训果农1500人次。

该项目建成后,到XXXX年底,使全村杂果产业总产值达到1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000元,引领带动全村新增甜柿面积300亩,不断扩大杂果产业规模。

2、预期效益

XXXX年,通过甜柿示范引领全村新增甜柿面积300亩,每亩按平均实现产值1万元计算,年可实现产值30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村一品示范带动作用显著,通过良种引进、科技培训和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该村杂果产业发展、农村进步、生态及生活环境改善。加之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不仅加快该村杂果产业化发展步伐,为城乡市场提供优质的.绿色无公害水果,而且提高了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社会效益相当明显。

四、建设地点与规模

新增甜柿300亩共24000株,建设地点在XXXX村八组。新技术引进推广和科技培训在全村同步开展。

五、项目建设内容及资金来源

1、项目建设内容

该项目共需资金46.8万元。其中:

(1)新增甜柿300亩,共24000株,每株投资7元,约需资金16.8万元;

(2)新技术引进示范。应用20项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引进示范5个国内外新品种,共需资金20万元;

(3)加强技术培训,年培训果农1500人次,需资金10万元。

2、资金来源

该项目共需资金46.8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31.8万元,申请上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项目扶持资金15万元。

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项目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新增甜柿栽植、先进技术应用推广、新品种引进示范、科技培训等。(附:资金筹措及分配表)

资金筹措及分配

项目资金来源

金额

一、申请财政补助

15万元

1、省级财政

15万元

2、县及县级以下财政

二、项目单位投入

 

三、银行贷款

四、其它投入

31.8万元(群众自筹)

合计

46.8万元

投资构成

金额

其中财政补助

(1)新增甜柿栽植

16.8万元

4.8万元

(2)新技术引进示范

20万元

5.2万元

(3)科技培训

10万元

5万元

合计

46.8万元

15万元

六、项目进度安排

该项目实施期为一年(XXXX年1月—XXXX年12月底)。

XXXX年1月—XXXX年2月,完成项目可行性论证及申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XXXX年3月—XXXX年10月,完成300亩甜柿栽植任务;推广现代农业先进技术20项;引进新品种5个;

XXXX年11月—XXXX年12月,完成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建设,培训农民1500人次。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了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由县农林局分管领导为组长,县科技局、县果业中心、XXXX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XXXX村各组组长和科技示范户代表等为成员的XXXX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确保该项目的各项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2、明确职责,狠抓落实。该项目由泾阳县农林局牵头,县科技局、县果业中心协助,由XXXX村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县果业中心要认真编制技术方案,选派强有力的技术人员开展项目的技术指导,努力抓好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与推广,促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县科技局积极协助村上争取各级科技部门的支持和专项经费扶持,搞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XXXX村民委会要努力做好群众的组织宣传动员工作,全力配合各有关方面抓好项目的落实。

3、增加项目投入,不断提升设施杂果产业水平。XXXX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项目所需资金,除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外,主要通过动员群众自筹解决,力争使广大群众在杂果发展上的投入占到总投资的80%以上,真正发挥其在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上一篇:小新星英语下一篇:《短文》资料:早晨近而冷、中午远而热的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