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石油创新企业文化打造长效企业

2024-09-11

潍坊石油创新企业文化打造长效企业(通用7篇)

潍坊石油创新企业文化打造长效企业 篇1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一个团队共有的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和理想的力量,正如《士兵突击》里的钢七连,靠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打造出中国军队的铁血之师。

作为企业,如果人才是保证其发展的动力,那么企业文化就是维持动力永恒的原材料。投资公司自成立以来,三年磨一剑,坚持对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活动,逐渐建立起长效的培训机制,具有投资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已经初见形成。

随着业务发展日臻成熟,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员工数量逐渐增长,针对青年员工占比高、专业知识需求多、工作经验相对缺乏的实际情况,投资公司自2011年4月开始,坚持利用每周四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已将创建长效培训机制、加强青年员工培养、打造学习型企业形成一项常态化的基础工作。

在培训工作中,投资公司既注重知识培训和灌输的全面性,同时又结合业务特点,突出业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公司以投融资业务、私募基金和项目并购为主的实际情况,在培训模式上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定期邀请邀请毕马威、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年利达律师事务所等国内外知名咨询机构为员工授课,通过全方位视角,将专业知识与当前热点相结合,将书本理论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利用参加学术研讨、经验交流会的契机,主动与弘毅

资本、嘉实基金、信达资产等业界同行交流经验,共同探讨法律法规、投资风险、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常识,通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加速员工对行业概况和业务特性的理解,提升了员工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员工的学习兴趣,为员工创造了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有效地帮助了青年员工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变。同时,为了更好地维护员工切身利益,提高工作效率,公司经常就一些围绕在员工日常生活中,与员工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和课题组织专题培训,如对《工会法》、《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常识的普及以及对日常财务规范办理等流程的讲解等,这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团队关系和促进内部管理效能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此而外,投资公司十分注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提出了培训不仅是对个人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强化,更是对个人情操和道德品质升华的最终愿景。2014年初,经过对外深入调研和对内认真研讨,公司打破了员工隶属关系、所在部门和所学专业的限制,确立了“成长导师制”的培训方案。由具备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业务技能、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以及具有一定工作经历和生活阅历的业务骨干担任导师,与85年以后的青年学员搭对组合,并签订《培训管理目标责任书》。这样,导师对学员的帮助和提升不仅仅局限在提高技能和扩展知识层面,而是对年轻员工的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年轻员工面临的生活难题和情感困惑指点迷津,从而成为青年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引路人。

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投资公司还发布了《关于鼓励员

工参加考试的奖励办法》,通过公司内部表彰与个人物质奖励双结合的方式,鼓励员工爱学习、多学习,积极踊跃参加各类专业技能考试,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培训工作已经成为投资公司创建特色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公司上下形成了从公司领导到普通员工,从本部各部门到京外机构全员参与、上下互动的良好局面,员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大家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培训中来,为如何更好的开展培训工作建言献策,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员工职称和专业技术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公司成立以来,已有16 人通过各类专业技术考试,有9人获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4人获聘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为今后打造一支朝气蓬勃、技术过硬、业务精专的工作和管理团队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投资公司的培训工作还将力求突破与创新,以适应业务发展需要为着力点,在“实”和“新”方面下功夫,通过建立长效培训机制,进一步助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

潍坊石油创新企业文化打造长效企业 篇2

昨天, 辉煌历史奠定坚实基业

延长石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曾记载于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和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1905年, 清政府批准试办“延长石油厂”。1907年9月打成“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延1井, 同年10月建成炼油房, 从此结束了中国陆上不产石油的历史。

1935年,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 延长石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生产出了大量石油产品, 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938年, 延长石油厂向玉门油田支援了两套钻机和全班钻井工人;次年打成了玉门老君庙1号井, 拉开了玉门油田勘探开发的序幕。

1944年, 毛泽东同志为陕甘宁边区特等劳模、时任延长石油厂厂长陈振夏题词“埋头苦干”和“生产战线上的英雄”。从此“埋头苦干”成为延长石油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1958年, 延长石油从国家燃料工业部下划到陕西省管理;1966年, 从陕西省下划到延安地区管理。期间, 延长石油在自身发展的同时, 先后向玉门、克拉玛依、大庆、胜利、长庆等油田输送了千余名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 为新中国石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后, 在国家石油部和陕西省政府共同制定的“以油养油、采炼结合、滚动发展”政策扶持下, 陕北石油形成了多层次、多主体开发的格局。同时, 通过永坪炼油厂技改、筹建延安炼油厂和榆林炼油厂, 初步形成了陕北石油采炼一体化的配套体系。

为了顺应国家石油体制改革发展的形势, 促进地方石油工业快速发展, 1998年和2005年陕西省对陕北石油企业进行了两次重组整合, 使延长石油成为上下游一体化、采炼销相配套发展的省属能源化工骨干企业。

“十一五”期间, 延长石油集团大力实施“油气并重、油化并举、油气煤盐综合发展”的产业战略, 取得了快速发展。2011年与2005年相比, 销售收入由303亿元增长到1236亿元, 年均增长26%;实现利润由87亿元增长到138亿元;上缴各级财政由90亿元增长到424亿元, 年均增长29%。

今天, “延长模式”创造多项奇迹

现在的延长石油集团是中国拥有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资质的四家企业之一;中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省属企业;全国财政贡献最大的地方企业。截至2011年底, 拥有总资产1773亿元, 从业人员10万余人。集团下设17个专业板块、18个全资或控股子公司、4个参股公司、5个科研设计单位、2个上市公司、50多个生产经营单位。主营业务:油气勘探、开采、炼油加工、储运、管输、销售以及油气煤盐综合化工、煤炭开采、工程建设、装备制造、技术研发等。

1. 油气勘探开发

勘探区域已遍布国内15个省区, 共登记资源面积8.67万平方公里, 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1亿吨。省外勘探在内蒙形成10万吨产能规模。国外勘探在马达加斯加、泰国、中非、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取得重要进展。天然气勘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打出了一批高产气井, 已探明地质储量2000亿立方米、形成产能10亿立方米。特别是打成了中国第一口陆相页岩气井并压裂产气, 实现了我国陆相页岩气勘探新突破, 被列为国家40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

油田开发形成了一套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配套技术, 原油产量由2005年的838万吨增长为2011年的1232万吨, 连续4年保持千万吨级以上规模并实现稳中有增, 创造了特低渗透油田勘探开发的奇迹, 排名全国第5大油田, 成为国家能源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炼油加工

石油炼化装置年加工能力为常压1500万吨, 催化600万吨, 重整180万吨, 柴油加氢240万吨, 聚丙烯30万吨, MTBE 18万吨。

原油加工量由2005年的838万吨增长为2011年的1302万吨, 特别是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 93#、97#车用汽油和高品质柴油成为主打产品。同时, 通过实施“油化并举”和炼厂资源综合利用, 建成了液化气、聚丙烯、石油苯、苯乙烯等生产装置, 进一步延伸了炼化产业链, 提升资源附加值。

3. 油品管输及产品销售

已建成管道总长近2000公里、输送能力2250万吨, 形成了连接油区内外, 贯通陕北关中的油品输送大动脉, 实现了与兰-郑-长输油管道的对接, 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十分显著。

油气产品销售市场覆盖国内27个省区市, 有效保障了陕西及周边地区的成品油市场供应。受国家体制影响, 终端网络建设滞后, 近几年延长石油与壳牌及陕西高速、交通、西安城投等企业合作建设运营加油站, 截至2012年6月底, 累计运营加油站374座、加气站19座。同时拥有7个甲醇汽油调制中心, 2个甲醇汽油站点投入使用。

4. 油气煤盐综合化工

分发挥延长石油集团独有的油气煤盐多种资源优势, 积极构建以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为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 着力打造一批园区化、集约化的现代产业基地, 重点建设靖边油气煤盐综合利用、富县煤油气综合利用、榆横煤炭综合利用、榆神煤炭分质利用、延炼轻烃裂解及综合利用等综合化工园区和项目。

榆林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区:一期启动项目装置总投资233亿元, 主要建设180万吨/年甲醇、150万吨/年渣油催化热裂解、2×30万吨/年聚乙烯、2×30万吨/年聚丙烯、4万吨/年丁烯-1、9万吨/年MTBE等装置及公用工程。

与传统煤化工相比, 该项目通过油气煤结合搞化工, 具有明显的原料、投资和生产运行等方面的成本优势和低碳节能优势, 因此被评为“联合国清洁煤技术示范项目”和“陕西省循环经济示范项目”, 得到了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以及一些院士、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与支持。

还在建设延安富县煤油气综合利用项目, 实现煤、油田气、炼厂轻油资源互补优势、优化配置,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减排水平。正在建设的油煤共炼工业试验示范项目, 是一条更为洁净高效的煤炭转化与石油深加工相结合的工业路线, 与煤直接液化相比, 具有氢耗低、投资低、转化率高等优势, 也可实现劣质渣油的深加工。

此外, 我们最近在榆林新开工建设安源煤焦油综合利用、西湾煤炭分质利用, 以及CO2捕集与提高采收率技术示范等项目, 拓展了油气煤盐综合发展的空间。

5. 工程设计与建设

集团下属的延长化建是我国化工建设领域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 拥有国家化工石油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 是陕西省唯一从事石油化工建设的大型股份制企业, 进入新世纪中国建筑业综合实力50强、中国建筑100强行列。

集团下属的北京石化工程公司是国内知名的石化设计单位, 拥有较强的研发、设计及工程承包能力。拥有3个房地产公司, 控股陕西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公司, 为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保障。

6. 胶产品及装备制造

集团下属的西橡公司是西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橡胶制品企业, 已拥有年产60万条全钢子午轮胎生产线, 年内建成年产200万条全钢子午轮胎生产线, “十二五”将建成2000万吨/年子午线轮胎生产线, 成为国内单厂规模最大的轮胎制造企业。

集团下属的工贸、材料及装备制造公司具有石油管材加工能力30万吨/年, 年产抽油机5000台/年、抽油泵6000台/年及化工容器制造能力。

参股的陕汽集团发展迅速, 参股的陕西天宏2500吨/年多晶硅项目已建成投产。

7. 科技产业

集团下设延长石油研究院、西北化工研究设计院、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陕西省轻工业研究院。拥有1个国家级技术服务中心、8个省级研究中心和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正在建设相关科技产业园区、中试基地和10大研发平台, 形成上下游专业齐全、优势明显的科研产业。

科技投入由2006年不足2亿元增加到2011年26亿元。陕西省1号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延长石油集团。与陕西省科技厅共同设立“延长能源化工专项”, 创造了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高效集成和政产学研结合的“延长模式”。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为平台, 双方共建能源化工联合实验室, 并已启动多个项目合作。

8. 其他产业

与省电子信息集团合作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已建成20MW光伏电站项目, 由传统能源行业向新能源拓展。控股永安保险, 是长安银行第一大股东。设立了关天产业基金, 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等其他产业。酒店等其他配套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明天, 打造创新型国际化现代企业

2012年总体目标是: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冲刺世界企业500强。整个“十二五”期间, 规划总投资2600亿元, 到2015年实现原油年产量1500万吨, 天然气年产能80亿~100亿立方米, 炼油能力2000万吨, 原煤产能4000万吨;煤制油300万吨, 化工产品总量超过1000万吨 (其中:烯烃350万吨) ;实现年销售收入2000亿元以上。

1.持续发展石油天然气产业

在陕西省内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亿吨, 省外勘探有新突破, 海外勘探形成一定产能。大力推行科学高效注水, 将二次和三次采油相结合, 保持千万吨级油田持续稳产增产。天然气勘探探明地质储量5000亿立方米, 实现天然气田整装开发和综合加工利用;以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基地为核心, 积极推进页岩气、煤层气、油页岩等非常规资源开发。

扩大榆炼装置规模, 提高炼厂二次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根据原油进口、海外份额等情况, 适时在沿海或国外新建、合作、并购炼油厂。完善油气集输、储存、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

2.大力发展油气煤盐综合化工产业

依托陕北地区丰富的油气煤盐等资源优势, 实现多种资源综合利用、深度转化、高效开发, 构建具有延长石油特色的低碳、清洁、循环发展模式。

重点建设靖边、榆神、榆横、富县、延炼、洛川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其中:靖边园区一期启动S PECI项目力争2013年建成、2014年投产;一期后续项目以延伸烯烃下游产业链为重点建设多套装置。根据当地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 最终建成千亿元产值的化工基地。富县项目力争2014年建成投产。

充分发挥延炼和杨庄河现有炼化装置潜力, 加快推进轻烃裂解联合装置建设, 形成延炼—杨庄河—富县石油化工产业集群, 建成陕西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榆神安源化工50万吨煤焦油加氢2013年建成投产。榆横煤化工园区以甲醇、醋酸、烯烃及后加工为产业链, 有序推进项目实施。在完成兴化大化工等项目的基础上, 使兴化成为国内最大的硝铵生产商, 建成年收入过百亿的化工企业。

与此同时, 加快“油煤共炼、煤焦油悬浮床加氢、油醇联合制烯烃”等一批工业示范项目, 掌握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并实施产业化, 获得率先创新权和发展主导权, 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3.配套发展其他新兴优势产业

加快推进配套的煤矿建设, 将西湾、波罗、巴拉素井田建成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矿井, 满足重大项目转化需要。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抓好西橡2000万条/年子午轮胎、安塞石油装备制造等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整合国内石化、煤化优质设计和研发资源, 形成国内外一流的研发、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专业板块。全面建设产品销售和物流系统, 形成完整的产销业务链。配套发展金融、保险等产业, 并为主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精心打造文化型强势石油企业 篇3

以创新共同的企业文化价值观为出发点,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结合中国石化企业文化的新内涵,提出了“以学习力提升素质、以执行力强化管理、以凝聚力打造团队、以创新力促进发展”的企业核心理念,在全体员工中形成了艰苦奋斗的竞争力、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凝心聚力的文化力。第一,通过对局、分公司20多年创业发展历程的总结回顾,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重组改制后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客观分析,对局、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趋势的全面审视,确立了“三本三层”企业文化建设构建模式。“三本”即立身以德为本,治企以人为本,服务以情为本;“三层”即核心层(精神文化)、中间层(制度文化)、表层(物质文化)三个企业文化构建层次。第二,通过总结和提炼,特别是近3年的大力实践,初步建立了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并自觉地将企业管理从传统的“制度管理”提升到“文化管理”的层面上来。这个体系包含了基本价值观、理念准则、企业外在形象三个不同层面。

我们给自己确定的基本价值观是:人第一,质量第一,管理第一,科技第一。并由此引申出在经营管理上确立用户至上、诚实守信的观念;在内部管理上树立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的思想;在组织上发挥团队合作、同舟共济的精神;在行动上发扬爱岗敬业、争先创优的精神;在形象上创造优质高效、科技兴企、综合多元的服务品牌等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我们将这一文化体系简称为“西南石油文化”,它的基本涵义是:拼搏、创新、进取、执著。

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用先进的理念培育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用共同的价值观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用良好的团队精神、企业形象提高局、分公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使局、分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了更佳的经济效益,充分体现了我们人本主义的企业文化魅力。我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原则”,把重点放在提炼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理念上。一是抓“魂”,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任务教育、转变观念教育,以先进的理念培育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认同感;二是抓“本”,通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大人才引进培训力度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制定管理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三是抓“形”,通过建立QHSE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塑造内部形象展示精神风貌,开展文体活动实现文化兴企,大力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企业文化,为局、分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增强了向心力;提供了精神动力,形成了凝聚力;提供了智力支持,开发了创造力。“以人为本和谐共赢”的管理理念,是奠定局、分公司持续稳健发展的基石。

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首要目标,以文化力促进生产力

我们认真学习吸收石油石化行业内外先进企业的典型经验,从把握继承与创新、体现个性与特色入手,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既不急于求成搞“轰动效应”,又不“走过场”摆花架子,而是扎扎实实抓“文化力”的开发,认认真真铸魂炼魄,精心打造“西南石油”品牌。

求真务实,重在建设,不流形式。我们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认准一个“实”字,做到一个“真”字,突出一个“效”字,全力克服三种倾向:一是把管理放在一边,单纯就企业文化论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建设仅作为一项文化活动来抓;二是急于求成一轰而上,片面、孤立地提出造句、组词式的“几个字”精神,忽视与之相配套的管理体系和相关措施;三是人为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分家”,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把领导班子建设放在首位,大力抓了转变观念的教育。提出党政领导按“四个一”要求规范言行,即“同奔一个目标:钢班子带出铁队伍;共树一个心愿:创石化一流,建百亿气田;共建一个氛围:人人求新,事事争优;同创一个局面:开创西南油气事业新局面。使党政班子在抓企业文化建设中,做到分工不分家,从而实现了“目标上同路,程序上同步,工作上同做,责任上同负”。

愿景激励,面向市场,确立目标。首要之道是用高层次文化来确定高层次的发展目标。这在我局、分公司党政领导班子中已形成共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始终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与时俱进创业进取贯穿其中。特别是在实现“四个转变”、建设百亿气田,努力开创西南油气事业新局面的新形势下,更促使我们党政班子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确立目标,制定战略。无论是局、分公司制定的“5537511”、“十一五”战略发展目标,还是“树敢闯精神,建名牌队伍,创优质工程”的经营战略,“创石化一流,建百亿气田”的企业目标等等,无不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重心,使企业的经营战略、发展目标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指路明灯。

价值导向,遵循规律,凝聚人心。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价值观,它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理念和风格,左右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对企业外在形象的塑造影响深远。而价值观的核心是在企业形成并坚持“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发展、有利于职工”的价值准则,使远大志向、博大胸怀、关爱民生成为崇高的精神境界,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成为其主旋律。我们坚持把价值观作为员工在长期生产工作实践中形成的评价事物与行为的共同标准,并通过各种载体和手段,将其铭刻在每个员工心灵深处,溶化在员工意识之中,成为全体员工的行动纲领。

我局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体现在构筑现代企业文化之魂上,其重点是培育企业精神、营造文化氛围、实现员工价值;反映在固本强基上,其核心是实现“四化”,即融化于情,倾力打造企业团队;强化于制,努力规范企业管理;内化于心,大力弘扬企业精神;外化于形,全力展示企业形象。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力推动下,我们在管理观念上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企业形象上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员工精神风貌上发生了深刻变化。

以培育企业精神为核心内涵,大力发展特色文化

我们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竭力使文化力变成企业创新开拓、强化管理、加快发展的竞争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企业的文化特色和风格,着力搭建演绎平台,提升员工素质,创造一流业绩,展现时代风采,努力造就视之有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的文化形象氛围,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动力和凝聚力。一是打造品牌,树立企业形象;二是文化深植,塑造企业精神;三是运用载体,营造文化氛围;四是融入管理,促进企业发展,使“西南石油”企业文化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通过探索实践,我局、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各级党政班子认识到位,视企业文化为第一竞争力,科学规划,志存高远,精心培育,提出了切合实际的企业文化创建模式。二是着力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创造力,铸企业之魂,创文化品牌,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三是导入VI,全面提升企业形象。重视视觉识别系统建设,使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大增强,展示了西南石油人的风采。四是以制治企,规范管理行为,使企业文化“固化于制”,制度文化建设得到大大加强,实现了增强员工素质、规范员工行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五是文化力提升竞争力,促进了企业发展。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永续的系统工程,“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在构建企业文化建设新机制中下功夫,做好增强文化力、发展生产力这篇大文章,实现文化力促生产力、生产力强文化力的良性循环。在实现“四个转变”,建设百亿气田的新征程中,努力从企业传统优势中发掘文化力,奠定企业发展的基础;在企业发展的现实环境中整合文化力,加大企业发展的能量;根据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积蓄文化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精心打造文化型强势石油企业。

潍坊石油创新企业文化打造长效企业 篇4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决定着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创业24年来,正泰集团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和文化创新,在打造正泰电器品牌的同时,着力打造企业文化品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正泰企业文化,有力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泰现有员工18000多名,拥有低压电器、输配电设备、仪器仪表、建筑电器、汽车配件、自动化控制和太阳能等7大支柱产业,产品畅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正泰销售收入217亿,总资产达到73亿,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前茅,成为中国低压电器行业最大的产销企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泰快速发展的源泉就是坚持不懈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

一、传承瓯越文化 培育企业文化体系

温州传统的瓯越文化和独特的创业精神,孕育了正泰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来过正泰的人都知道正泰集团是一个在8个人、5万元钱起家的家庭小作坊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由于地处非公经济发祥地,提到正泰,人们自然将她和“温州模式”联系在一起。事实证明,正泰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将“温州精神”、“温州模式”渗透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全过程,“温州模式”、“温州精神”对正泰企业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产业报国、质量第一、共同遵循、正气泰然、永无止境的企业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慢慢形成了被正泰员工认同、被社会各界认同的正泰企业文化。

首先,正泰企业文化的产生与温州瓯越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南宋时期以温州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主张“无功利则道义不存”,注重经世致用,抨击重农轻商的儒学传统观念,从而孕育了温州一代商业人才。“重商”成为温州的社会风尚,“善贾”成为温州人的传统。其次,温州又地处东海之滨,是改革开放之初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开放的城市,形成了开放的观念和文化,开放的文化培育了开放的温州人,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强烈的开放意识。再者,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温州人敢于创新,大胆探索,创造了世人瞩目的“温州模式”。创新文化,成为温州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成为正泰企业文化的精髓。

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产品属性的价值取向,也决定着企业自身组织规范和行为准则。扎根于温州,崛起于温州,得益于温州,正泰企业文化经历了发育、健全、完善的积累过程后,得到了发展,得到了创新。从初始创业中起步,形成了质量第一的经营文化;从原始积累中健全,形成了共同遵循的制度文化,从工作载体上运作,形成了正气泰然的形象文化;从自身素质上培植,形成了永无止境的教育文化;从健全机制上入手,形成了务实创新的管理文化,从发展壮大中提升,形成了产业报国的理念文化,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目的,形成了关爱员工的和谐文化。具有文化的正泰成为一家成熟的民营企业,成为中国电器的龙头企业。

二、打造正泰品牌 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管理小企业可以靠权威,管理中型企业要靠制度,而管理大企业就必须靠文化。对任何一个大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正泰从打造产品品牌到打造企业文化品牌,以丰富的内涵形成了正泰特色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

一是质量第一的经营文化。为强化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营造“人人关注质量,人人重视质量”的氛围,正泰每年5月开展“质量月”活动,提出了“宁可少做亿元产值,不让一件不合格产品出厂!”的质量宣言,并郑重承诺:“恪守质量保证,持久地为国内外用户提供质量可靠的电器产品!”。“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正泰”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四大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部分产品荣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二是共同遵循的制度文化。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以后,正泰迅速走上以科学管理和现代经营为目标的发展轨道,逐步建立和健全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并进行定期考核。同时,大胆吸收和借鉴西方企业制度精华,对原有制度进行必要修改,把两种标准有机结合起来。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将规章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到国际规范化水平,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三是正气泰然的形象文化。坚持“以人为本,文明塑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方针,加强企业领导和员工,企业和外部之间的沟通。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CHINT正泰商标,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大型展示会、经贸交流会、新产品推广会等工作载体,不断规范、提升、宣传企业形象。

四是永无止境的教育文化。积极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培养造就“四有”职工队伍,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推动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企业,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让学习成为员工生命价值的追求,让学习成为员工生活、工作、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荣获“全国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称号。

五是务实创新的管理文化。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正泰先后经历了股份合作、公司制、集团制、(控股)集团公司制四个发展阶段,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家族企业”向“企业家族”的跨越。

六是产业报国的理念文化。确定了“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的正泰使命;“诚信守法,注重绩效,不断变革”的正泰价值观;“创新、和谐、谦学、务实”的正泰精神;“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谋求发展,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正泰经营理念;“打造世界一流电气制造企业”的正泰目标这一正泰价值观体系。正泰价值观体系的确立,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七是关爱员工的和谐文化。关爱员工就是关心企业,关爱员工就是促进企业发展。在正确认识构建活力和谐企业重大意义的基础之上,紧紧围绕员工关心的问题、围绕社会的焦点、热点以及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开展活力和谐企业的创建工作。建立了“正泰员工爱心基金会”、健全了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开展了“员工心理健康援助(EAP)”的探索试点工作;建立了正泰“计划生育协会”、正泰“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立了温州第一家民营企业“家长学校”,并通过积极举办“员工子女夏令营”、“正泰青年联谊”等活动以构建活力和谐正泰。

三、发展创新文化 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从无形到有形、从表象到内在,企业文化居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地位。创新文化又是一个整体,她包括了企业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内容,文化创新是所有创新的基础。在发展过程中,正泰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放在重要和突出的地位,用发展创新文化去推进企业的发展目标,去实现全体员工的全面发展。不断创新文化既提升了正泰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也提升了正泰的核心竞争力。

正泰企业文化创新的基础是企业家的创新观念。以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为代表的企业家们的创业意识、经营思想、工作作风、管理风格以及意志、胆量、魄力、品格影响着正泰企业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董事长南存辉十分重视技术创新,提出了“眼光放远一点,看清形势,认准方向,只有科技进步,企业才有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南董的倡导下,正泰建立了两级产品开发体系,正泰组建的企业技术中心于2007年9月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家不断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使得正泰的企业文化体系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

正泰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是培育企业创新精神。胡锦涛总书记说过:“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文化力决定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重视了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以创新精神推进企业先进文化的发展,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正泰在全国同行业中较早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以及3C认证,部分产品通过了国际CB安全认证、美国UL认证、芬兰FI认证、比利时CEBEC认证、荷兰KEMA认证、德国VDE认证等。不断地创新成为正泰创造更多更新“第一”的不竭动力。

正泰企业文化创新的重点是促进企业发展。企业快速发展需要新型的企业文化。要想企业快速发展,就要在发展的道路上打造自己的优势品牌,根据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理念。正泰围绕公司生存发展、生产经营、企业形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争先创优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群众性学技术、学业务活动、“争做安全质量放心人”活动、“献计献策”活动、业务技能练兵和QC小组活动、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等活动全面提升了广大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创新,旨在鼓舞和激励员工、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敢于对企业管理模式、管理机制进行变革,做大做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文化创新的目的是调动和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现代企业中,人是企业的主体。员工离不开企业,企业离不开员工,企业与员工之间是共赢的合作关系。正泰企业文化是人人参与、共同树立集体价值取向的文化。

以关爱员工为重点,正泰从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入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始终坚持开展了“知员工情,解员工难,暖员工心”送温暖活动,定立了职工家庭有困难解决到家,遇到天灾人祸送温暖到家,有了缺点错误帮助到家,家属丧葬病故慰问到家,职工新婚之喜祝贺到家,家庭发生矛盾调解到家这“六到家”制度,真正实现了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用制度留人。

潍坊石油创新企业文化打造长效企业 篇5

本报讯:2013潍坊国际汽车文化节是由都市生活报和都市新闻网联合主办的一场精致的汽车文化生活盛宴,展会将于2013年8月24日至25日在齐鲁纺织城盛大开幕!

本次展会依照潍坊汽车产业发展状况和区域优势全面打造的国内汽车产业综合文化品牌。汽车文化将作为地区的有力翅膀助飞潍坊经济!节会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以传播汽车文化为切入点,以汽车展示、运动体验为平台,以汽车娱乐为载体,以拉动汽车消费为目的。

潍坊石油创新企业文化打造长效企业 篇6

我国是石油生产和需求大国, 石油工程企业文化经过多年积淀日渐丰富。作为石油工程管理的“软实力”, 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 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新布局, 这使得实现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创新成为石油工程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

二、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创新路径

石油工程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和建设中累积而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一种文化管理模式, 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软实力, 是企业潜在的生产力和灵魂。实现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是必然的, 其有效创新路径如下。

1.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指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在社会公众中建立起来的企业标杆, 是人们对企业的总体印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1]。因此, 石油工程企业必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尽量以正常和激励的形象展示给社会大众。

2. 推进企业生态文化的发展

石油工程企业要落实党十八大提出的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各个领域的生产经营中的发展理念, 将生态文化建设融入到自身企业文化建设中。石油工程企业要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以生态现代化为方向、以促进石油工程企业可持续生态化发展为目标,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同时, 石油工程企业要做好培养和贯彻生态文化两项工作, 从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法制文化和生态道德文化入手推进企业生态文化的发展。

3. 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

石油工程企业文化的创新建设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职工, 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管理者对基层职工的关爱, 会让职工感受自己在企业内是备受尊重的, 精神得到极大满足后会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在企业文化的建设有一定成效后, 职工将会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会将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上, 这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还能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文化。

三、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及创新路径

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制度, 亦称为规章制度、管理标准, 是企业制定的包括规范企业生产、经济、技术等活动的规则、条例、程序的集合。促进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必然的, 其主要创新路径如下。

1. 创新组织机构管理

组织机构是企业日常经营的基础支撑, 设置科学的组织机构是企业管理理论的产物, 与企业的实际管理息息相关。组织机构的创新可以从对组织机构重组改制入手, 实质是对企业制度的创新[2]。在创新企业制度中, 组织机构必须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与全新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权和集权的要求相适应, 以更好的提高管理效率。

2. 创新技术管理

这是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形态, 企业发展的源泉, 是决定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技术的创新不仅是创新技术问题, 还是创新管理问题。技术创新应该从研发入手, 逐步形成技术的产业化, 并推广上市。石油工程企业自身特定的高科技、高风险和高投入的特点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技术创新相关。因此, 为了促进企业技术的创新, 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目的, 利用新的工艺方法促进企业技术和管理的创新。

3.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使得企业的技术、资金等生存经营要素能随意转让, 但只有人力资源无法自由转让, 因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这就决定了石油工程企业管理的创新, 必须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改革以往的管理体系, 将管理系统的核心由传统的财务管理转换成人力资本。

四、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融合的创新

企业文化归根结底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 而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发展中形成和创新的, 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二位一体”关系。因此, 为了促进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创新, 必须将两者有效融合。

1. 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石油工程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

企业文化建设是日常管理工作的体现, 推动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石油工程企业内部和单位之间、职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都渗透了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不仅是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的过程, 也是文化建设创新的内容。石油工程企业要积极组织和开展一些有石油工程色彩的文体活动, 这是强化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手段, 能帮助企业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 培养企业职工之间的情感, 是企业柔性管理的重要体现。

2. 利用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石油工程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念的灵魂, 企业文化的性质决定了企业管理制度的性质。可见, 只有与石油工程企业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才能符合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才能促使企业管理制度更具执行力。企业管理只是企业管理者按照所指定的管理制度开展的工作协调和合作, 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好企业文化建设, 以有效的开展企业管理, 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同时, 企业的管理要以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为导向[3]。在执行企业管理制度中, 企业的文化价值理念会逐步渗透到职工的个人价值取向中。因此, 企业管理者必须在企业内部积极树立典型人物, 发挥榜样的力量, 要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 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为促进企业的发展贡献做大力量。

五、结语

总之, 推进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创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要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 在促进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的同时, 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要将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 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 利用企业文化推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摘要:石油工程企业的文化和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企业文化有鲜明的管理特性, 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本文分别分析了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的内涵及创新路径, 探讨了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制度融合的创新。

关键词: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杨晓龙, 卜春昱.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 2012, 25 (1) :16-17.

[2]刘丽.关于企业文化与石油工程队伍建设的探讨[J].企业研究, 2013, 36 (10) :25-27.

浅议创新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篇7

一、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石油价格的攀升,石油工业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与此相适应,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呈现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之势,企业家们根据自己的实践,不断探索具有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但是,总结这几年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不难看出,我们在研究和实践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理论研究缺乏突破,认识表层化;实践操作缺乏创意,模式单一化,内容格式化、口号话、空话和套话,任何企业拿来都可以通用,缺乏本企业的特点。这表明石油企业文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向更高、更深的层面发展,从更宏大的视角研究、建设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一)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

在管理对象上,重视人的作用,尽最大可能满足职工的不同需求,创造条件去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才华,使全体员工自觉地齐心协力地为完成企业目标做出贡献。在管理范围上,强调多层次、全方面地依靠人,鼓励和依靠全体员工提供信息、提出建议、参与管理。在管理方法上采取引导、影响、激励、协调等手段来诱发职工在企业生活中的绩效感,推动人们以自身的模范行动为企业多做贡献。

(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人才意识

企业表面的 竞争是资本和商品,深层次竞争是人才。人才已经成为决定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在提高职工素质上下功夫

现代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必然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员工去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接受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践, 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要注意发挥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内蕴性、潜移性、隐形性和稳定性,不断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企业的有形工程和内在精神

内在精神是企业形象的灵魂,而企业形象又是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有形工程入手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由表及里渐进深化的过程。企业文化之“表”,就是企业物化形象的外在表现形式。企业物化形象包括厂容厂貌、施工和生产现场状况设施等。这些物化形象反映了一个企业生产技术先进程度与管理的文明程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形工程。如集团公司制作了统一的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宝石花标识,悬挂在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厂服上,通过视觉和媒体传播给社会,体现了石油企业的价值观,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这种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标识,增强了职工的荣誉感以及维护企业利益、声誉的责任感,同时,对职工在行为规范上也起到了激励和约束的双重功效。

(二)在经营理念方面必须树立以“义”带“利”,“义”、“利”并举的观念

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石油企业,即要担负经济责任,还要担负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石油企业最容易发生的就是环境污染和土地浪费,这也是与地方发生纠纷的焦点,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防止井喷事故、污染事故的发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在价值观方面必须树立“服务”观念

“服务”就是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一是服务社会,就是要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从做大做强主营业务,实现生产经营平稳持续增长,为国家贡献财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并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二是服务企业。就是要按照石油企业现行的管理体制,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和矿区服务部门,必须优质、高效的做好服务工作,确保主体企业生产顺利进行;另外,对企业内部来说,应该树立领导为职工服务,职工为企业服务,企业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四)在职业道德方面必须树立诚信为本的观念

信,就是守信,守信才有信誉,有信誉企业才有形象,有形象企业才有生命力。守信的前提是诚实,诚实做人、诚实做事、诚实经营。只有诚实才有信誉,经营才能有效。守信的基础是有利他人,只有树立有利他人的观念,对内才能取信同志,对外才能取信客户。

四、企业文化建设要从建设精神文明着手,注重价值观的培育

(一)建立企业价值观必须首先确立企业价值观的标准

石油作为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支柱企业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一致的企业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结合形势的变化和职工队伍实际,不断地把石油精神发扬光大,要不断培育石油企业精神,丰富石油企业精神的内容,造强有力的企业精神,扩大石油企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二)必须坚持不懈地对职工的价值观进行导向修正,以巩固价值观

企业之“本”即人,企业文化管理是“人本管理”模式的高级阶段,即对人的意识的管理。职工价值观的主流对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巩固和发展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必须经常性地对职工价值观进行导向和修正教育,使大部分职工的价值观得到健康发展。

上一篇:药品采购员质量职责下一篇:清明节的诗词朗诵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