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养老服务产业的电商模式

2024-05-12

浅谈养老服务产业的电商模式(精选8篇)

浅谈养老服务产业的电商模式 篇1

——首辅电商学院

随着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养老服务产业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点之一已是不可忽视的事实。然而,商业化养老产业经过数年的发展,仍在摸索一套成功模式,大批的资本在喊出进军养老产业的口号后往往陷入“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境地。如何能抓住养老产业迅速发展这一市场机遇,实现自身发展,是众多试图在养老服务产业中占有立足之地的中小企业急需回答的问题。

在中国复杂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这个问题没有普适的解答。企业须从自身能力和资源出发,确定适合的商业和运营模式。在商业模式层面,企业首先应明确其目标客户,根据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设计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并决定盈利的模式。而在运营模式层面,企业应灵活选择自主经营或寻求适合的合作伙伴,以达到资源利用最优化。

一、市场潜力巨大

如同数十年前的西方社会一样,中国目前正经历着人口红利消失,社会步入老龄化的结构性转变。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此外,老年人口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这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机构床位不足、职业资格护工短缺、老年人产品缺乏等问题突出。例如: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进入机构养老的标准,2011年,中国有650万个床位缺口;目前全国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按照国际上5∶1的护工需求量,缺口将近1000万个。

二、企业应如何抓住市场机遇

(一)明确目标客户

确定商业模式的第一步是选择目标客户。养老服务面向的客户类型多种多样,可根据需求类型、消费层次、地域覆盖等多维度划分为不同的客户群——每类消费者客户群对于养老服务都有各自不同的诉求。

(二)设计产品和服务

在明确目标客户后,企业应通过设计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来体现自身价值主张,在设计产品和服务时应该对服务类型、产品形态、选址、定价和规模等多重参数进行综合抉择,通常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关键要素:

1.居住条件

企业需提供适宜老年人居住的生活空间。据消费者调查显示,大部分老年人,尤其是自理型老年人希望拥有家庭式的私密生活空间。在生活选址方面,老年人偏向选择距离子女家庭较近的社区。

2.医疗和护理能力

便利可靠的医疗健康服务是消费者在选择养老产品时最为重视的内容。对于暂时没有能力和条件在产品内建立医疗设施的企业来说,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变通方法来弥补这一缺陷,如产品选址时即注意靠近医疗机构;与当地医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聘请医生定期到社区提供上门服务,并为客户提供就诊“绿色通道”等。

3.其他增值服务和设施

企业应考虑到老年人,尤其是自理老人的精神生活需求,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娱乐设备、康健设施、生活便利服务,并帮助组织社交活动等,以此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三、选择财务和盈利模式

应选取何种盈利模式也是养老服务企业应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当前中国养老服务市场环境尚不成熟,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都还在完善过程中,造就了过渡期市场上不一而足的盈利模式,也为进入者创新性地发展新型盈利模式创造了机会。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目标和财务能力灵活选择合适的盈利模式。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盈利模式主要有销售、租赁、会员制三种,此外还有一些借鉴于海外市场的创新性盈利模式尚处于探索之中,如澳大利亚养老服务供应商普遍采用的递延管理费模式等。

四、选择运营模式

在确定商业模式以后,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能力和资源,选择在养老产业价值链上承担的角色。养老服务价值链各环节对企业的能力要求各不相同,对于产品

浅谈养老服务产业的电商模式 篇2

一、余杭家纺产业集群现状

余杭家纺业极具特色和发展潜力,以“ 新、特、精”著称于世。 目前家纺产品主要有窗帘、沙发布艺、床上用品、静电植绒、花式纱线等,2010年全区家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 500万元以上) 就达到338家 , 拥有各类织机2万余台 , 从业人员超过2.6万人,完成规模产值118.1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总量的9.11%。 截止到2014年底总量实现800亿元的目标,成为现代化的极具竞争力的家纺业基地。 形势不错但挑战也不少,家纺产业面临很多困难。

1、劳动力成本上升与技术进步的矛盾

从2014年家纺行业运行情况来看, 劳动力成本上升依然是企业普遍颇为困扰的问题,许多企业月薪普涨10% ~30%,仍然无法满足用人需求,不断上升的用工成本进一步挤压着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推广而产生的利润空间。

2、强化培训提升素质的需求导致与高校合作需求增加

近年来,余杭区多次组织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参加纺织行业EMBA研修班、家纺设计培训班,并先后邀请国内知名教授、专家做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家纺行业发展形势、 商业模式创新、企业转型升级等主题报告会,并组织100多位企业经营管理者分别到清华、复旦、浙大培训。 通过政府搭台,各企业认同了合作理念,培训需求不断增加。

3、全产业链趋势增加了与学校联合的需求

完善延伸产业链全区家纺产业,现已基本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到终端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区内家纺企业纷纷结合自身特点向产业链条两端延伸,真北集团、众望控股等龙头企业一手抓设计研发,引进国外设计团队,大力开发新产品,一手抓终端销售,由面料生产向成品制造延伸“, 中亚”由沙发布延伸到家具生产,“ 美源”涉足婴童家纺市场, “ 艺龙 ”开发墙布面料用于家庭装修 ;全产业链趋势增加了与学校联合的需求。 为此,余杭区家纺行业研发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余杭家纺研发中心等公共平台建设应运而生,企业的科技需求与技术平台的研发优势互补,实现更便捷高效地产学研联合,加快了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

4、家纺电商业务起步晚,运营成本高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开展电商业务的企业也越来越多,竞争日趋激烈。 电子商务发展初期,竞争对手较少,获取订单和流量相对较易,平台提点费较低。 而家纺电子商务起步相对较晚,不投入费用没流量,投入费用后入不敷出,企业电商业务运营成本较高。

二、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状况

在产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电子商务政策的升温和环境的不断改善,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编制的《 2012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 中显示,未来5年,也就是至2017年左右,我国3100多万家中小企业将有超过半数企业涉足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更加趋紧( 数据来源国联资源网) 。 近六成电子商务企业有急迫人才需求,其中电商运营人才、技能型人才需求最大,将近九成企业有校企合作、联合定向培养人才的意愿。 目前虽然有众多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但电商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导致各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实践严重脱节,学生的能力无法达到用人企业的要求。 根据社会对行业人才的需求以及专业培养的能力分析,电子商务行业的岗位( 群) 分布非常广泛,主要有:电子商务专员、网络运营经理、网站策划、网络推广员、网站开发人员、网络营销专员、网络编辑、 在线客服、网络广告销售代表、调研员、市场BD、销售工程师、行政秘书等,广泛的岗位群带动了大量的岗位人才需求。 数据显示:我国自从2000年来,教育部已经批准了339所本科高校和650多所高职高专设置电子商务专业,每年大约有8万多毕业生,每年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只能满足这个产业半个月的人才需求。 据每经网报道,互联网服务业是2015年最有创业升值潜力的十大行业之一。 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主要特征如下。

1、行业急速扩张,人才缺口巨大

随着行业在各领域的快速扩张,电子商务领域人才已经出现巨大的人才缺口,个别领域不是人才紧密,而是出现了根本招不到人才的局面。 绝大部分企业存在人才招聘压力;接近半数的企业招聘压力源自企业快速成长所带来的人才压力。 根据产业的发展,超过半数企业预计在一年内会有大规模招聘需求。

2、电商人才稀缺,流动性大

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也造成了人才流动性大,很多的企业面临全线人员缺乏,电子商务是新型产业,行业现存熟练人才稀缺,招聘难度大;企业间人才竞争相当激烈,人才流动性大; 同时高校人才培训体系与企业实践严重脱节, 造成高校毕业大量学生不能适应企业发展。

3、企业对电商人才要求比较高

湖南某职 业学院有 一项调查 数据反映 , 湖南省96.58%的企业认为,至少专科以上学历才能胜任电子商务工作。 比较而言,企业更看重具有使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能力、从事现代商务管理、电子商务开发、应用与管理的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 有75.56%的企业认为,电子商务人才应由学校培养, 希望能有懂行业又懂电子商务专业,系统全面学习过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

三、产教融合构建家纺电商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一直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对整个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通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余杭家纺业的集聚性非常突出,对人才需求具有时间集中性、专业集中性,在集聚区的企业将面临人力资源的考验,需要认真研究和应对,应该通过行业、大学与科研院所三者联合来解决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等问题,破解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等难题。 当前企业向学校订制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其主要方向是产教融合,主要形式就是订单培养。 这种培养模式让教学更贴近企业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尝试。

随着网络经济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催生了许多新的行业和新的商业模式,而且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和改造作用也十分巨大。家纺产业一样面临改造。余杭,正致力于打造 “ 中国电商谷 ”,国内两大电商巨头淘宝和京东分据东西两域,为余杭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余杭家纺产业应该认真准备搭上这班电商快车培养适应行业的电商人才。

依据设计思路,结合对余杭家纺产业集聚的调研和高职电商人才现状的分析,构建符合余杭家纺产业集聚发展趋势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1、根据家纺产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掌握企业的真实需求,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是订单人才培养的基础。 培养适应余杭家纺产业经济发展需要, 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优势职业品质与技能,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知识,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网络营销和网络信息交流、网络资源整合等实际技能的操作应用型人才,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高素质技能性职业人。 初次岗位定位:网络营销人员( 网络售前人员、网络售后人员、网络客服) 。 发展岗位定位:网店运营策划( 网店运营、网店策划、网店维护、网络营销经理) 。

2、按知识、技能和品质要求铸造人才培养规格

专业知识要求: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利用网络工具进行商务洽谈、国际贸易、广告、公关等方面的知识与方法;掌握高新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实务。

岗位技能要求:通过学习和训练,具有运用电子商务专业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电子商务业务技能;计算机操作、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利用网络工具进行信息发布等市场推广能力。

职业品质要求:诚信、创新。 电子商务拉近了顾客与商家的距离,为客户提供了交易平台,网上交易最重要的就是诚信。 网络的产品,技术与服务,新型业务模式不断涌现等都需不断的创新,网络的活力在于创新。

3、以岗位工作流程为起点推导开发课程体系

( 1) 公民素养课 。 各高校基本一致 , 多为国家统一要求,在此不赘述。

( 2) 专业技术课 。 依据职业岗位( 群) 所要求必须具有的和要形成优势的知识、技术、能力、素质、形象、证书等来设置课程 。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岗位群应用为目的 , 以能力为本位 , 以培养岗位群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 , 强化专业核心能力 。 如 : 网络编辑 、 网上支付与安全 、 网店装修实务 、 网店后台维护等 。

( 3) 产业对接课。 在专业技术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旨在增强人才培养的行业针对性,加速融入行业或企业,提高竞争优势所设置的课程。 如:家纺产业概况、家纺产业前沿、企业文化、家纺产业基本技能、岗位认知等。

( 4) 社会活动课 。 由学生通过以活动形式为主要载体的,实施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课程。 活动课程有:社团活动;公益服务;社会实践;行业志愿者活动;参与企业活动。

4、依据岗位核心能力设置实践教学

内容详见表1 。

5、参照企业和家纺产业资格认证制定考核方式

高职教育强调实践教学,而大多数学校和课程多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与高职教学要求不相适应。 订单培养人才必须有相配套的考核方式,首先,增加考核岗位技能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学校和家纺产业( 企业) 共同考核的办法,成绩由学校和家纺产业( 企业) 共同认可的,颁发学校和家纺产业( 企业) 联名的考核成绩单( 或证书) 。 其次, 引入家纺产业职业能力评价的资格证书,获得这类资格证书作为订单班结业的必要条件。 如:家纺设计师中级证书。

产教融合订单培养符合高职教育的“ 职业”本质,是商贸类高职院校的重要办学模式,是符合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适合未来大力推广和实践的较为成熟的模式。 只要提高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并充分发挥企业的“ 办学主体”作用,人才培养就能真正实施到位。

摘要:预计至2017年左右,我国3100多万家中小企业将有超过半数企业涉足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更加趋紧。在当前电商人才供小于求的背景下,余杭家纺企业要引进合适的电商人才,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培养电商人才是较好的模式。文章通过分析余杭家纺产业集群现状和电商人才需求状况,构建了服务产业集群符合产教融合理念的家纺电商人才培养方案。

浅谈养老服务产业的电商模式 篇3

关键词:居家养老;行政管理;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079—02

一、研究背景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这说明我国已经成为老龄化国家。

与其他国家老龄化国情不同,中国的老龄化问题集中体现了两个特点。

第一,老龄人口基数大。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龄人口数量上升快,到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将近1.4亿。

第二,未富先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生产力仍然处在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阶段。中国目前的生产力还不能完全满足巨大的养老需求。

所谓居家养老是指这种以家为养老场所,以社区照料服务网络为依托,以国家政策法律为保证,同时积极调动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以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模式[1]。鲁东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赵立新指出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就是“家庭供养+居住在家+社区服务”的局部社会化养老方式[2]。所以,从居家养老的特点上看,居家养老兼有机构养老、家庭养老的特点,可以充分调动家庭、社区、社会的养老资源。

二、问题提出

在中国实行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依然面临这一系列的障碍和挑战。这种挑战有来自主观方面,也就是由于中国历史而形成的社会意识。还有客观方面,主要来自中国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民一直保留着“养儿防老”的社会意识,因此家庭养老一直占据中国养老模式的主流。

在客观层面,目前中国社会还缺乏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导致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推行过程中,缺乏人才和专业支持。缺乏人才和专业支持,就缺乏了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的理论指导,不能及时、准确和在根本上解决居家养老模式推行的障碍。

政府推行居家养老力量不足,缺乏必要的行政干预与支持,是居家养老模式长期不能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一,计划。目前,中国政府还未出台全国性的居家养老推行文件,只是在极个别的省份出台了地方性文件。这样导致居家养老模式片段化,没有统一的原则和执行规章,而且难以在全国推行居家养老模式。

第二,组织。目前,中国政府还未建立专门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只是在个别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的地区,政府将居家养老服务承包给社区机构,有社区机构进行管理。政府并没有安排相关的人员配备,也没有额外的资金支持。

第三,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家的关键事件和重要领域上,政府必须起主导作用,而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之一。因此,在推行居家养老模式上,中国政府必须起到领导作用,为居家养老模式推行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保障。

第四,政府有重要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职能。推行居家养老模式,政府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且加强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章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查处,保证居家养老模式顺利推广。

三、描述分析

表1 是否愿意参加居家养老服务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愿意参加居家养老的为262人,不愿意参加居家养老的有146人,愿意参加的占总样本的64.22%,超过一半。这说明大部分老年人愿意参加居家养老服务。

四、回归分析

上表是老年人是否愿意参与居家养老的回归分析表。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政治面貌是党员的老年人更会倾向于参加居家养老服务。

从是否与子女同居的角度看,不与子女同居的老人更倾向于愿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这可能是因为,独居老人独立性较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与其他群体相比较弱。因此,独居老人他们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较强。

从收入上看,收入越高的老年人,参加居家养老的意愿越高。一方面是因为,家庭条件较好的老年人,思想较开放,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老年人思想较为保守。另一方面,家庭经济越好,说明老年人抗社会风险的能力越强,这样的老年人群体容易去尝试新鲜事物。图1 老年人意愿参与居家养老服务ROC曲线图

ROC图指的是敏感性与(1—特异性)的散点图,ROC图可以检测logit回归的模型拟合效果,从上图可以看出ROC曲线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达到0.68以上,所以,模型的识别程度比较高。logit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上述回归结果和分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五、整改方案与建议

由上述的回歸分析,我们基本上找到了政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推行的着力点,这些着力点包括老年人的思想观念、老年人的家庭经济状况、老年人的抗风险能力等。政府应该紧紧围绕影响老年人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影响因素,找到问题,发挥优势,提高行政效率,努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推行。

第一,在计划方面,政府应该将长远的战略规划与短期规划相结合。首先,政府应该做好居家养老服务战略规划,制定战略总目标和实施的阶段性目标。这不仅是为了保证组织的目标统一、力量统一、资源统一,也是为了保证组织在运作过程中的连续性。其次,在短期规划上,要注意政策的灵活性。短期规划必须与政策实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相适应,并且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组织是社会行政管理的基础。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推行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政策,因此,政府应该在中央设立居家养老专门办事处,并且在各地区设立地方性办事处,专门处理居家养老问题。在各个职能部门的设置上要保证责权利明确,保证机构按规章办事。另外还要设置参谋机构,聘请资深居家养老研究专家对政府的政策实施评估。

第三,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作为一种养老方式,对其管理肯定存在社会分工,但是,如果只有分工,那么就没法保证组织的协调与统一,因此,就需要领导。领导是为了避免各部门各自为政,相互梳理,领导有利于加强组织配合,有利于信息沟通和资源配置。

第四,控制。监督和评估是组织进行控制的两种重要手段。在居家养老政策实施的过程中,要建立规范的监督机制,对组织行为、经济运作等进行监督。另外,还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要对居家养老政策本身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石梅华,刘宝成.社会分层视角介入城市居家养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析[J].学理论,2010,(14).

[2]赵立新.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J].人口学刊,2009,(6):42.

[3]Kalvinde urity Protocols in a Home Health Care System[J].2009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 and System Security, Australia,2009.

[4]孙树菡,葛英.我国社会机构养老发展探讨[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16(8).

[5]吴玉霞.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研究——以宁波市海曙区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6.

[6]杨菊华.社会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技术——STATA软件的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李斌.社会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8]邓大松,石静,胡宏伟.农户健康、保险决策与家庭资产规模——基于交互分析与二元逻辑斯蒂回归方法[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39(5).

市场化运作养老服务产业 篇4

近日,中央财政下拨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24亿元,支持在吉林、山东、安徽等8个省份开展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试点。试点通过采取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地方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基金平台,按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支持发展居家养老、集中养老、社区综合服务等多种形式、面向基层大众的养老服务产业,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加速、融合发展,探索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有效模式。

指导意见中提出,鼓励扶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全面推进养老机构向社会延伸服务,形成理疗、美食、休闲、娱乐、健身等各具特色的集中养老服务模式,探索景区养老、生态养老、田园养老等集聚式养老发展模式。勇先创景旅游规划中心指出,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中,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中,打破单一依靠公共财政拨款的思路,通过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化运作,积极探索市场化融资渠道,一是社会资本投资规模将不断壮大,有利于壮大养老服务产业经济规模;二是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将稳步推进,将有利于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利于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优良传统、促进代际和谐、培育社会公德等;三是将养老服务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将养老服务与老年保险业、教育业、旅游业、食品业、心理咨询业、理财业、房产业等相关产业合作,形成相互联系的产业链,全面满足老年人多样性的养老需求,推动养老服务的产业化进程,鼓励相关企业开发适合老年人消费特点的服务项目,允许相关企业依据市场供需关系自主决定养老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避免政府的过度干预,有利于促进养老服务的充分发展,实现全社会养老福利的最大化等。

商务部关于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商务部门在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健全家政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集中养老的发展,探索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新途径、新模式。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文),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扩大养老服务产业规模,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通过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典型经验、先进做法和可持续、可复制的政策措施及体制机制创新成果。探索多元化发展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努力使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服务队伍不断扩大;建设运作规范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农村养老服务综合设施和站点;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竞争力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服务机构和产业集聚群以及知名养老服务品牌等,为养老服务产业中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二、工作任务

(一)加快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多元化发展。

依托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企业和社区医院等多种供给主体,建立健全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等不同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满足多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鼓励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精神生活、法律咨询等养老服务需求。重点支持有实力且运作规范的家政服务企业承担居家养老服务任务,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二)加快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的便利化发展。

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按照有关标准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创建一批服务设施完善、信息网络健全、管理服务规范的养老服务示范社区。努力使符合标准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设包括居家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鼓励家政服务企业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丰富养老服务内容,拓展养老服务项目,增强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提供便捷的养老服务。

(三)加快推动集中养老服务的特色化发展。

鼓励各类市场主体针对养老服务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参与集中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制订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要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鼓励扶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全面推进养老机构向社会延伸服务,形成理疗、美食、休闲、娱乐、健身等各具特色的集中养老服务模式,探索景区养老、生态养老、田园养老等集聚式养老发展模式。

(四)加快推动养老服务的信息化发展。

依托已建的家政服务网络中心等现有信息服务资源,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全面调查老年人基本现状和养老服务需求,规范收集养老服务行业基础数据;按照“分类建档、分层服务”的原则,为每位老年人建立个人服务需求档案;提供养老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和各类社会主体服务供给;有条件的地方,要为高龄老人、低收入失能老人免费配置电子呼叫设备;完善紧急呼叫监控服务设施,提高服务的便捷化和可及性;支持养老机构建立以采集老年人信息、服务缴费、日常管理的信息系统;鼓励养老服务企业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能力。

(五)加快推动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

一是推动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的融合。充分发挥社区一对多的优势,鼓励个人利用家庭资源在社区开展助老服务,倡导邻里相助和结对帮扶。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进家庭,探索建立健康老人参与社区志愿互助服务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补充的融合发展模式。二是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与集中养老服务的融合。发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集中养老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开展互利合作,逐步实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集中养老在服务对象、服务信息、服务人员、服务标准和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共享。三是推动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的融合。推进医养结合,构建居家养老与医疗相互融合的服务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为患有严重疾病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支持有条件的综合医院派出医护人员走进社区,普及专业性知识;引导养老服务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合作,开展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保健机构长期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通过调整卫生资源配置,利用技术设备,为老年人提供日常医疗保健和咨询服务。四是推动养老服务与关联行业的融合。鼓励住宿、餐饮、居民生活服务、批发、零售等行业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及时提供有效的服务;支持生产企业针对老年人的需求,研发、生产老年人的适用产品。

三、工作重点

(六)培育龙头企业。

加快培育运作规范的养老服务企业,增强养老服务保障和调控市场的能力,打造一批养老服务品牌。鼓励养老服务企业提高专业化、产业化程度,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大型养老服务企业集团。支持养老服务企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提升养老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大型养老服务企业建立服务人员供应保障基地,增强其人员保障能力。支持大型养老服务企业建立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完善企业信息采集、利用、查询、披露制度。推动大型养老服务企业发展连锁经营,支持其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开展商标、专利注册和保护工作。支持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丰富服务内容。

鼓励家政服务企业积极承担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集中养老服务,推动家庭自主养老、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充分利用机构养老、鼓励社会志愿参与养老、倡导社区内互助养老,形成以家政服务企业为主体、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政府协助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保障日常生活服务。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购物、家政、家庭理财等服务。二是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应急救助、体育健身等服务。三是丰富精神生活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抚慰、知识讲座、学习培训、娱乐活动等服务。四是开展法律咨询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维权等服务。五是开发养老服务产品和拓展服务形式。加强与实力强、品牌优、信誉好的企业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功能多、效果好、价格优的老年用食品、老年用品、医疗保健产品等;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休闲养老公寓、保健项目和老年生活设施,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信贷、保险等产品,探索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引导商场、超市、批发市场设立老年用品专区专柜,切实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八)创新服务模式。

发挥已建成的家政服务网络中心作用,开通养老服务专线,为老年人提供标准化、专业化、亲情化服务,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化发展。一是开展订单服务。根据订单信息和老年人消费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点或委托区域内其他企业派服务人员上门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专业化和个性化需求。二是发展网络服务。探索面向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远程医疗保健、养老护理等服务。建设综合性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三是开发日托服务。根据老年人需求和服务网点实际,采取“朝至夕归”养老或全日托养老模式,提供生活照料、餐饮服务、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代订代购、网络购物等服务项目。

(九)强化服务质量。

从硬件设施、服务标准、服务功能、软件系统、互联互通等方面制订网点建设标准和从业人员服务标准,加大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研究制订居家养老服务培训大纲,选定培训教材,完善培训流程,加强培训管理,培养合格的养老服务人员。要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坚持培训工作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相结合,鼓励和支持服务人员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切实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建立养老服务对象和企业、从业人员的评估指标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利用信息系统进行跟踪回访,加强对企业和从业人员服务质量的监管和考核力度。

四、工作要求

(十)加强组织领导。

要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协调财政、发展改革、民政、规划、城建、人力资源、工商、税务、妇联等部门,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方式,合力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

(十一)制订规划和方案。

加快制订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工作方案主要包括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实施计划、工作进度、保障措施、效果评估等。

(十二)配套相关政策。

一是完善税费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等相关的税费扶持政策,根据建设中发现的新情况,及时研究制订推进养老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保障项目用地。优先保障养老重点项目用地,制订和落实用地优惠政策。探索以土地作价入股、土地租赁等形式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政府投资建设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和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可按作价出资方式办理用地手续,但禁止改变用途和性质。三是加强金融支持。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贷款投入力度,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和养老服务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养老服务企业特点开展动产、网点经营权、租赁权等质押融资以及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支持融资担保公司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提高对中小养老服务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四是加大保险补贴。加快研究制订促进员工制养老服务企业快速发展的保险补贴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向员工制企业发展。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养老服务保险产品,推行养老服务机构职业责任险、人生意外险等险种,防范和化解风险。五是加强收费管理。对养老服务企业收取服务费,要实施收费公示制度,每年至少公示一次养老服务价格。发挥养老基金作用,鼓励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对低收入、家庭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基本居家养老免费服务。

(十三)开展绩效评估。

要及时开展工作评估,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工作的实施效果、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不同模式。要按照绩效评估的要求,加强跟踪管理,开展绩效评估,并于第二年1月底前将上年工作的绩效评估报告报商务部(服贸司)。

(十四)加大宣传力度。

浅谈养老服务产业的电商模式 篇5

传统经济特点:遂昌县属浙江省丽水市,山地占总面积的88%,是个典型的山地县。所以,遂昌的工业经济一般,以农业经济为主。但这里农林特色产品丰富。

电商模式:遂昌的电商协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摸索出了这么一条销售特色农林产品(竹炭、烤薯、菊米等)的模式:

生产方+服务商+网络分销商

据阿里研究院的统计,到2014年,遂昌县以农林产品为主的电商交易规模已达5.3亿元。此外,农产品电子商务还带动了涉农旅游消费。全县2014年“农家乐”接待游客达到262.95万人次,经营收入2.66亿元。两项合计超过了8亿元,这就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带来的附加红利。

关键特点:“遂昌模式”的核心是“服务商”,就是“遂昌网商协会”下属的“网店服务中心”,属半公益性质。其核心业务有三块儿:整合可售货源、组织网络分销商群(以当地网商为主)、统一仓储及发货服务。“网店服务中心”在遂昌农产品电商化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制定并推行了农林产品的产销标准。这使得杂乱无章的“农产品”向“商品”变身有了规范,使“买卖管”三方的沟通有了依据。

2、直接或通过农村合作组织间接地推动农户及加工企业按照上述标准去生产和加工,提升了当地网货的质量。

3、在县里设立了“产品展厅”和“网络分销平台”,统一制作商品的数据包(图片、描述等)用于支撑网上分销商选货和网销,降低了网商的技术门槛。

4、统一仓储,按照网络分销商们获得的订单统一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使他们实现了零库存经营,降低了网商的资金门槛。

5、推动实现了各环节的社会化大协作:农户、合作社只管做好生产,加工企业只管做好加工,网络分销商只管做好推广销售工作。模仿提示:“遂昌模式”仿照工业上的“流程化”模式建立起了农林产品的社会化大协作,自己把货源整合、商品数据、仓储、发货及售后这些比较琐碎复杂的工作承担起来,让上游的生产端和下游的销售端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不用操心全产业链的事,提升了当地电商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竞争力。这种模式在县域电商的发展初期具有效率高的优势,特别适合推动当地小电商的批量发展。问题是,“网商服务中心”是整个遂昌整个电商链条上的“单一故障点”,一旦这个环节出了问题,上下游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整个链条都有可能停止运行。这就像把辛辛苦苦养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虽然看着省事儿,一旦这个篮子翻了就麻烦了。

适用地域:此模式比较适合电商基础弱、小品牌多、小网商多的区域。

二、“通榆模式”趁热打铁,它跟“遂昌模式”很相似,但在品牌化和销售环节有自己的特色。

传统经济特点:通榆县隶属吉林省白山市,是典型的东北农业县、国家级贫困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以经批发和零售渠道卖原品的传统方式销售农产品;农村电商发展基础落后;是我国著名的“杂粮杂豆之乡”,绿豆、葵花等多项农产品的产量居全国之冠。

电商模式:为发展电子商务,2013年末,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和深入参与下,由社会力量投资成立了一家名叫“云飞鹤舞”的电商公司,形成了这种电商模式:生产方+电商公司

通榆的“云飞鹤舞”在当地具备相对比较好的电商运营能力,属企业性质。跟“遂昌模式”中的“服务商”类似,“云飞鹤舞”也是“通榆模式”的核心:它左手整合生产方(农户、生产基地、合作社或农产品加工企业等)的产品(小米、绿豆、燕麦和竹豆等),右手经淘宝平台卖出。这一项目于2013年10月启动。在短短一年时间内,“通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开始进入全国消费者的视线,还作为全国第三个农村淘宝的试点县,被阿里巴巴纳入“千县万村”的发展战略。关键特点:

1、“云飞鹤舞”以网上直销为主,也有少部分产品经网络分销商卖出,且多是外地的网络分销商。

2、注册了统一的品牌“三千禾”来统一所有农产品的包装、销售和服务。

3、县委县政府从各部门抽调了精干力量组成了“通榆县电子商务发展中心”,来全力配合该电商公司的工作。

模仿提示:与“遂昌模式”类似,这家电商公司也是通榆县整个电商链上的“单一故障点”,如果出现问题,容易降低整个链条的运行效率,甚至“停摆”,需要特别注意。另外,与“遂昌模式”相比,“通榆模式”尚未对当地小网商的发展起到较好的拉动左右,因为当地的小网商不多。在将来,如果措施得当,利益分享机制合理的的话,“云飞鹤舞”也有可能把当地逐步成长起来的小网商纳入分销商体系。适用地域:适合电商基础薄弱,产品品牌化程度低,当地小网商稀少的区域。

三、“货通天下农商产业联盟”模式背景:“货通天下农商产业联盟”(简称“联盟”)的运营总部位于上海,目前的定位是非盈利组织。电商模式:农产品供应商+联盟+采购企业这属于B2B的一种。其中,联盟是这个模式的核心。联盟的主要任务是左手整合优质的农产品供应商(农民合作组织、合作社、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右手整合品牌好、需求量大的农产品采购商(包括加工企业、餐饮集团和流通企业等),中间还有多种涉农服务机构,为采、供双方提供以交易为核心的多种服务。联盟从达成的交易中收取1-3%的服务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自2014年下半年“货通天下”农商产业联盟电子交易平台正式上线以来,已拥有正式会员近2000家,待审会员3000多家;交易品种涵盖农产品十大类2900余种,累计实现交易额3.5亿元,意向订单十余亿元。交易平台会员(包括供应商和采购商)分布在河北、辽宁、山东、浙江、安徽、上海、福建、四川、陕西、新疆及台湾等十余个省份,涉及农民联合社、民企、国企、央企及外资、台资企业,覆盖种植和养殖、生产加工、餐饮、内贸外贸及金融保险等五大产业链节点,包括百胜集团(必胜客、小肥羊)、海底捞、真功夫、永和大王等餐饮百强企业,以及中储粮、中农发、北大荒、卓信等粮食十强企业。目前,正在匹配的采购需求总额超50亿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关键特点:

1、无论是上游的供应商,还是下游的采购商,联盟主要整合的是有一定实力和信誉的企业,不是面向个体农户和消费者。

2、建立了电子交易平台,提供了交易撮合、信息查询、委托采购、拍卖招标、网上结算、物流管理、品质评定和折扣管理、第三方审核仲裁等功能。

3、组织制定了多项涉农产品的交易和管理标准。模仿提示:“货通天下农商产业联盟”模式的出发点是解决规模企业之间的大宗农产品的交易问题,所以,整合大型企业(尤其是采购企业)的任务较重。另外一方面,为了满足大型采购企业的需求,供应方的产品质量、数量都需要比较稳定,具有一定的规模门槛。这种模式还要开发和运营专业的交易平台,以实现信息、资金流和物流的三合一,也具备一定的技术门槛。自建平台而不采取第三方交易平台,因此不适合拉动借助淘宝等第三方平台发展的小网商。此外,这种模式明显地具有平台化的特征,理论上讲可以为全国范围内的大宗农产品的产/购双方服务,其它地域是否还有必要建第二家、第三家„„.?

4、适用地域:比较适合规模化产地与大客户间的大宗农产品的电子商务交易。

四、沙集模式早在2011年,当时的阿里研究中心调查总结出了“沙集模式”。与后来出现的“北山模式”类似,他们都是完全不依赖当地的传统产业,“无中生有”发展电子商务的代表。这对于工农业基础都比较薄弱的中西部地区来说,可能更具有示范效应和激励作用。背景:“沙集模式”的起源地在江苏省徐州市沙集镇东风村。沙集镇是典型的苏北农村,年年以人均不足1亩的盐碱地种植着水稻和玉米,收入很低。青壮年多依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这里曾全镇发展养猪业,但毁在了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手里。后来全镇发展废旧塑料回收业,有“全乡收破烂”之说,但毁在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手里。从2006年开始,以孙寒为首的“电商三剑客”开始尝试做简易家具电商。电商模式:沙集的电商企业趟出了一条完全不依赖当地传统产业,“无中生有”发展电子商务的道路。如果非要谈“模式”的话,他们的模式是:加工厂+农民网商这里的核心是“农民网商”。他们从加工厂拿货,然后通过自己的网店卖给消费者。多数加工厂是专职的和共享的,也有少部分网商拥有自己的加工厂。2014年末,仅沙集镇东风村直接从事网商的人员超过2000人,开设网店超过1000个,实现交易规模超过24亿元。关键特点:

1、他们选择了与当地传统产业完全不相关的类目。

2、他们所选择的简易家具这个类目具有技术门槛低、资金需求低、产业资源整合难度低的特征。

3、走向了产业化分工的模式:板材供应商、加工厂、网店、物流快递、包装等等。

模仿提示:县域要想“无中生有”发展新产业做电子商务,对于经济基础良好、电商发达的地域来说也许还好做些。但对于经济基础和电商都欠发达地区来说,就面临着“既要培育电商,又要培育类目产业”的双重压力。除非像沙集的简易家具产业一样,所选的类目的进入门槛不高,否则采取这种模式发展电子商务的难度很大。但是,正是由于进入门槛不高,这个模式又很容易导致县域企业进入“红海”市场,遭遇白热化的竞争。从长期来看,这对县域企业的创新能力、行业的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不低的要求。适用地域:比较适合传统产业都不突出的地域。

五、“北山模式”源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北山村。他们的电商所经营产品也与其当地传统产业没有任何关系:在传统的农耕土地上发展起了全新的产业——户外用品,帐篷、睡袋和背包等等。与“沙集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

1、产品类目不同,这里主要做户外用品。

2、品牌单一。北山村95%的电商都做户外用品,其中90%是“北山狼”品牌的分销商。很显然,这又是一个产业链上的“单一故障点”。如果这个品牌或这家企业出了问题,几乎北山村全部的网商都将面临着“卡壳”的风险。县域电商如果要模仿“北山模式”的话,同样需要同步培育起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高效率的产业协作链,否则的就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很低的行业利润。

六、清河模式:清河县是历史名县,河北邢台,如今更以其强大的羊绒产业闻名世界,有“中国羊绒之都”的称号,更有“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的说法。这里拥有全国80%、全球50%以上的羊绒加工能力;山羊绒产量长期占到全国的60%以上,全球的40%以上的份额,具有非常雄厚的产业基础。清河电子商务正是依靠着这个专业的、传统的大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背景:清河电商的起步也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有关。受其影响,清河羊绒的出口额下滑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清河县委县政府实施了许多举措,其中之一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出了 “网上网下互动,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互补”的发展思路。

电商模式:依托传统优势产业,清河电商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县域电商发展模式:专业市场+电子商务

到2014年末,清河县拥有8个淘宝村和1个淘宝镇,全县仅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开设的网店数量就超过2.3万家,从业人员达到6万人,年零售额达30亿元以上。关键特点:

1、清河羊绒电商的发展模式与河北白沟的箱包电商、义乌的小商品电商非常相似,都有强大的传统产业或专业市场作支撑。因此,其电商供应链的效率高、商品价格低、行业竞争力强。

2、看到领路人的示范之后,有着深厚的产业积累的传统商户和企业都迅速转型电商,网商群体和交易规模迅速放大。

3、政府大力营造的电商生态对当地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模仿提示:传统产业发达的地域,其企业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很强。政府只要营造好电商氛围、整合好电商生态,通过树立一批典型,就有望实现“多米诺骨牌”效应。但是,由于产业相同,产品类似,这种地域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督,引导企业创新发展,走品牌化和差异化竞争之路,不要陷入“价格战“这种低层次的竞争,给各家企业,最终也将给整个地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

适用地域: 有发达的传统产业的地区,尤其是消费品产业占优势的地方。

七、武功模式:相对于区位优势,武功县的产业优势并不算突出。之所以要介绍武功县的经验,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电子商务的定位充分发挥了自己长处。

背景:武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是新疆、青海和甘肃三省区东出的重要通道。武功县东距省会西安约7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约50公里;西宝高速公路、陇海铁路、西宝中线、西宝北线和省道 107 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这里地势平坦开阔,地理位置优越,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电商模式:基于自己有利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武功县提出了通过电子商务“买西北、卖全国”的战略规划,也就是说在网上也做“西货东进的集散地”。武功的电商模式可以归纳为:集散地+电子商务由于武功县的“铁公机”优势明显,多年的经济发展已经在物流、冷链方面有了较好的基础,这将对电子商务最核心的竞争点——供应链产生很强的支撑,继而能提升当地电子商务的整体竞争力。关键特点:

1、“集散地”的规划充分发挥了交通便利,仓储和物流业发达的优势。

2、以配套完善的电商园区为依托,大力吸纳外地电商到当地注册经营。

3、整合了西北的物产资源,突破了本地物产有限的约束。模仿提示: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集散地的价值非常大。不仅是因为这里的物流四通八达,更重要的是商品比较集中,大家都可以批量看到实物;买卖客商很多,信息交流更快。互联网,尤其是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为商品展示、试用和信息交流带来了便利,不断地在削弱传统集散地的价值。尤其是随着原产地电商的崛起,武功这种集散地的货源就可能会出现波动,甚至断供。所以,模仿“武功模式”做网上集散的同时,必须要防范产业链上游“截流”甚至“断流”,建立稳起定的供应体系。

适用地域:交通便利,仓储和物流发达,有商品集散地潜质的地方。

八、成县模式:甘肃省陇南市的成县这几年比较出名,不是因为成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主要是因为“核桃书记”李祥(当地的县委书记)带领当地四大班子成员、乡村干部一起用微博、微信推动当地的优质核桃网销。

成县电商的模式比较简单,但他们走出了“爆品拉动,多品畅销”的路子。

背景:成县属于甘肃省陇南市。这里不是黄土高原,却是“山清水秀”之地。因为这里属于嘉陵江水系,距大名鼎鼎的九寨沟的直线距离不过150公里左右。这里工业经济差,山地较多,从汶川大地震开始,这屡受地震的影响。这里农林产品丰富,有大约50万亩的核桃林。从2013年开始,成县县委书记李祥就带头用微博、微信推广成县的核桃。

电商模式:“靠山吃山”是成县发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思路。他们的发展模式是:农户+网商

成县的电商化模式很简单,但成县发展电子商务的路径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值得尊重。2014年,成县网店627家,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当地已经建成了电商物流园一期项目,加快推进了电子商务孵化园的建设。关键特点:

1、爆品路线。先用成县核桃打响知名度,再带动“成县紫皮大蒜”、“成县土蜂蜜”、“成县巴马香猪肉”、“成县手工挂面”等农特产品走向热销。

2、政府营销。县委书记带头,四大班子、乡村干部齐上阵,用微信、微博等工具进行营销。

模仿提示:在知名度和影响力较低的情况下,县域电商的可信度有赖于权威的背书,当地政府是重要的权威之一。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县域电商可集中优势兵力做好“单品突破”,然后带动其它商品共同发展。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种小网商大规模出现的局面虽然能显示出当地电子商务大发展的热烈态势,但其后续的竞争力往往不足,甚至可能会出现批量死亡的现象。当地政府需要尽快出台有利的措施,完善电商生态,扶持小网商走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做大做强。适用地域:各地都可以参考,尤其是有特色产品的地域。

浅谈养老服务产业的电商模式 篇6

摘要: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影响经济、文化和个人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电子商务已经改变了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对于农村消费者而言,电子商务方兴未艾。如在“PPP”模式的倡导下,DF国际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其控股的三个子公司互相配合搭建O2O系统平台,开拓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这种创新模式正在改变着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加快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

关键词:PPP政策;农村电商;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32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6)03-0130-0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消费方面,传统的消费行为及消费模式受到了网络的挑战。农村居民网络化的消费趋势及农村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正在被有实力的电商所青睐,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纷纷进军农村市场。但由于受农村地理环境及居住分散等的影响,农村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电商在农村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如何解决运营中的问题,使电商发挥优势更好地服务“三农”,是电商决胜农村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互联网使用者概况

(一)农村互联网用户数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最近几年,互联网在农村迅速地普及开来。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为27.9%,规模达1.86亿,相比2014年底增加了800万,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0.1%。从上网设备及上网时长来看,截至2015年6月30日,农村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规模为 1.46 亿,占农村网民总数的81.9%;农村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4.1小时,比2014年底增加了2.5小时,农村网民上网时长的大幅提高说明网民对互联网应用的黏性加强,互联网对农村网民影响越来越大[1]。

(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8 844 元,比上年实际增长 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 489 元,比上年实际增长 9.2%。数据显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继续缩小[2],为提升农村居民的购买力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PPP政策与农村电商

(一)PPP政策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简写,中文直译为“公私合伙制”,也称PPP融资或公私协力。该词最早由英国政府于1982年提出,是指政府与私营商签订长期协议,授权私营商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我国政府在2015年5月22日出台了《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该意见鼓励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该指导意见就是中国版的“PPP模式”,PPP模式倡导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合作体,发挥公私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以更加经济、富有效率的方式完成特定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制造与供应。

(二)农村电商

所谓农村电商就是指围绕农村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而开展的一系列电子化的交易和管理活动,包括农业生产的管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物流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3]。在农村,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传统经济下的流通过程,把传统方式下的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营销、农产品运输及农资需求等环节在网络系统及信息技术支持下进行电子化,形成由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组成的并以信息流为核心全新的流通流程,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推动中国新农村建设搭建了高速通道[4]。

根据电子商务价值理论,电子商务企业的创新能够为客户增加和创造价值[5]。Standing等回顾过去10余年电子商务市场主流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创新问题的聚焦点还主要是商业模式创新[6]。通过模式创新,能显著地提升客户价值,进而强化客户的满意指数和忠诚指数[7]。能有效地降低吸纳新客户和保留老客户的成本,实现供、需及中间商多赢的效果[8]。2015年5月,我国政府出台中国版的“PPP政策”,为电商模式创新指明了道路。在该政策的指导下,DF公司通过模式创新,以“嘉言民生”“国宏商城”“国宏云仓物流”为载体,全面整合各级社会力量与政府职能,构建了“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社会协同”三位一体的“政企社”共建模式,为电商更好地服务“三农”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PPP政策”下DF公司服务民生模式创新

DF国际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按学术惯例,这里隐去公司真名,以DF代称)是一家综合性大型投资管理机构。为了响应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新要求,在“PPP”政策的指引下,DF公司于2014年12月通过其控股子公司嘉言民生、国宏商城及国宏云仓物流三者互相配合搭建O2O系统平台进军农村电商市场,实现农民富裕、农村受益、农业更好地发展的宏伟目标。DF服务民生战略架构如图1所示。

(一)模式创新一:嘉言民生“政企社”共建

“政企社共建”是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共同建设,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采取PPP模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社会协同”的“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在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中,存在着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供给主体,这些不同主体提供给农村居民的行政服务、市场服务、公益服务信息及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均存在分散化状态的问题。嘉言民生作为DF的子公司之一,通过建立县、乡镇、村级“嘉言民生便民服务中心”,其中嘉言民生村级民生服务中心设在村部,实行“专职代办员无假日、全天候坐班”和“村两委成员流动值班坐班制”,所有便民服务中心一起构成全国网点,实施“政企社共建”模式,这种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服务主体多元化及需求分散化的问题。具体而言,嘉言民生作为第三方机构,通过建立县、乡镇、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整合各级政府行政职能(138项)和社会力量(56项服务)参与,形成了农村公共服务的网络体系。该体系通过专人、专业的方式提供行政协办、市场信息、便民和公益四大服务。

在“政企社共建”模式中,嘉言民生便民服务中心作为运营主体实行公司化运营,基层政府购买其提供的服务,包括政务服务、公益服务及商业服务等。嘉言民生的“政企社共建”模式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通过服务平台的信息化,梳理和整合了各类供需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安排供给方案,对居民的需求结构提供组团式服务。这种把服务信息和需求信息“打包”,实现组团式服务和组团式需求的有效对接方式,大大降低了农村公共服务中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实现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共赢。这种创新模式秉承“不降低服务标准,不减少服务数量,不向群众收费”的经营理念,为其作为电商更好地服务“三农”提供了平台。嘉言民生主要承担农村的政务服务和公益服务,具体涵盖以下内容:

1.政务信息发布。嘉言民生通过自己搭建的服务“三农”信息平台发布市场流通信息、公共政策、气象信息、文教卫生、计划生育、农村劳动力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和文化娱乐等信息,提供多种综合服务;辅助各级政府开展基层调查、舆情监督等。

2.村务管理。依托省、市、县(市、区)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村务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实现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合同管理、土地管理、资产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党群管理等。

3.培训及智力支持。嘉言民生系统平台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借助慕课、短片等形式进行涉农培训、农技服务。有效通过对现代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科技信息资源、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等平台的整合,及时向村民提供党建、教育、文化、科技等信息服务,提升农民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4.金融保险服务。将保险服务引入嘉言民生平台,打造“保险下乡”平台,实施对农资、农产品、畜牧品等诸如农村住房保险统保、能繁母猪保险、蔬菜种植保险、森林综合保险、水稻险的保险等。将其打造成金融保险业服务三农的服务端口、信息平台、宣传阵地。

5.基本公共服务。通过专人负责,利用嘉言民生信息平台,为农村居民提供农资及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农业科技示范园展示、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销售等服务;进行话费、水电气费等的代缴代收;提供医疗咨询、专家挂号预约、药品网购、票务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接入,最大限度地服务农村消费者。

6.大数据服务。逐户收集每户农民的基本信息及供需信息,是嘉言民生每个网点专职代办员的日常工作。嘉言民生信息部将所收集来的信息通过分类整理后,建立农村消费者信息库,并将这些信息提交给DFCX专门做电商的公司国宏商城及专门做仓储和物流的公司国宏云仓,满足农民的供需。随着嘉言民生在全国2 000多个县的落地开花,农村消费者的基本数据也随之健全,这样可以掌握农村消费者的消费信息,利用所掌握的大数据资料同其他相关行业进行合作,开展精准营销,更好地服务“三农”。

嘉言民生通过模式创新,真正地实现了对上与政府职能完美对接,对下与百姓服务无缝对接,由过去政府的包办制逐步地转换为政府购买服务,进一步科学地处理好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以及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对于政府,“政企社共建”模式有效弥补了农村及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中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不足等问题,帮助政府为居民提供了有效的行政服务和公益服务。对于企业,“政企社共建”模式帮助企业解决了不能有效开拓农村及城市社区市场的困境,把业务有效地覆盖到广大的农村及城市社区市场。对于群众,“政企社共建”模式具有民情收集、化解民怨以及危机处置功能,对于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给出解决办法,切实帮助群众办实事。

“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社会协同”三位一体的“政企社共建”模式,可以合力推进“行政服务、市场服务、便民服务、公益服务”四大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政府公信力。这一模式被诸多专家学者誉为“提升农村群众幸福指数最有效的办法”、“农村公共服务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实现了“群众赢得实惠、企业赢得市场、政府赢得民心、社会赢得和谐”的多赢效果。

(二)模式创新二:“国宏商城”线上线下同步互补

为配合嘉言民生更好地服务“三农”,DF公司于2015年3月组建了国宏商城,国宏商城实施线上线下同步运营的模式。在线上,通过国宏商城网站展示、销售各种商品;在线下,有嘉言民生的地方同时组建国宏商城体验店。国宏商城在所辖县域运营“批发及采购中心”,并通过借助嘉言民生渠道联系该县的大宗用户批发各类产品,建立用户名录;联系当地原产者(种植户、养殖户),建立原产者名录。DF作为全国连锁国宏商城体验店的组织者及实施者对国宏商城的信息流和物流统一协调。国宏商城通过在县城和各乡镇建设融零售终端、电商平台、常温(冷链)供应链于一体的系统,打造农产品O2P(O2O+区域特色)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1.搭建F2C(生产者消费者)+C2F(消费者生产者)的电商平台。国宏商城按照满足“农资及日用品下乡,生鲜产品进城”的思路进行经营。首先,国宏商城通过与嘉言民生的大数据共享,把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与城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及时对接,运用农产品溯源技术和冷链运输,建立国宏商城“农产品品牌运营管理与防伪追溯系统”,借助其网点及物流优势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既解决了农村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城镇市民购买特色农产品价位高、购买难的弊端,还避免了生鲜及农产品因多次转运重复污染导致的食用安全问题。其次,利用嘉言民生大数据系统整合农村消费者对农资及日用品需求,通过国宏商城自建的农村乡镇级实体网点平台,直接与生产企业合作,将农资及日用品直接从厂家送到农户手中,既解决了农村留守人员日常购物不方便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村市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问题,实现了农户、国宏商城、消费者共赢的局面。

2.搭建线下体验平台。充分利用国宏商城庞大的农村网点资源,建设开放的电商线下体验专区。首先,对于有些农资产品和日常用品,国宏商城的实体店作为该商品的实际体验平台,农村居民通过体验店可以看到自己预购商品的真实情况,这样可以消除农户对待购产品由于看不到实物的顾虑,增加线上交易额。另外,各乡镇、村级的国宏商城根据本地特色,建立特色农产品体验馆,如“一村一品”特色馆等,充分展示地域特色产品和民俗文化产品,为线上大宗采购提供体验平台,真正实现农资、日用品及农产品的O2P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高度融合。

3.搭建线下退换货平台。据权威统计,电商网购的退货率超过10%,服装、家具、化妆品等某些特定产品甚至高达25%~40%。在农村,通过电商平台所销售的产品退换货若不顺畅,必然会影响客户体验甚至阻碍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国宏商城充分利用遍布农村的营业网点,为农村客户提供便捷的退换货服务,解决了退换货难题,为电商开拓农村市场解决了后顾之忧。

(三)模式创新三:“国宏云仓物流”体系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DF公司通过建立国宏云仓物流体系,为实施县域及以下仓储物流奠定基础。国宏云仓以县级为单位建立,通过在县域设立公共仓储网点,整合县内的货运及落地配置资源,依靠自建物流体系,将分散在各县的国宏仓储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仓储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另外,DF公司旗下的国宏新能源汽车公司,是专门生产绿色环保纯电动汽车的厂家,国宏汽车为满足国宏云仓物流体系,生产物流专用汽车,该汽车不但环保而且运输成本降低了70%。通过覆盖村级的网点及低廉的物流成本优势“国宏云仓物流”体系通过这种模式彻底解决了农村物流配送末端“最后一公里”问题。国宏云仓物流体系一方面将三农所需的农资、日常用品等分类别地进行仓储后,按照需求运送到每个村的国宏商城;另一方面将每个村所收购的各种农产品及生鲜产品分门别类的进行储藏,通过与嘉言民生及国宏商城的信息共享,及时将地所仓储的商品通过自身物流系统运往全国各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各自需求。除此之外,国宏云仓通过嘉言民生网络平台动态地对外公示国宏云仓资源的使用情况,在仓储资源富余的时候,还可以对外进行仓储租赁业务。客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需要的仓储资源,支付国宏云仓的租赁、运营管理费用及后续的出库、落地配送服务费用。这为国宏云仓物流体系更好地服务三农提供了资金补充。

四、农村电商模式创新的意义及启示

(一)农村电商模式创新的意义

首先,能有效解决基层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降低群众办事成本。通过把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政府行政服务、企业社会服务等事项整合到嘉言民生村级民生服务站,建起了老百姓家门口的“服务超市”,广大村民不用出村,即可交话费、交电费、办保险、存取款,以及办理个体工商执照、婚育证等,而且这些服务事项全部零收费,及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其次,能有效解决农村市场服务“碎片化”的问题,降低企业服务成本。电力、通讯、金融、保险、商贸、物流等工商企业,借助嘉言民生开放式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异业联盟、跨界联合,通过嘉言民生业务外包,以低成本迅速开拓了广阔的农村市场,创造了企业新的盈利增长点。

再次,能有效解决村级管理“空心化”的问题,增强村支两委凝聚力。嘉言民生村级民生服务站设在村部,实行“专职代办员无假日、全天候坐班”和“村两委成员流动值班坐班制”,第一时间办理群众服务需求,随时收集群众对村务的意见、建议及服务需求,确保了群众的服务有人办、群众的呼声有人理,创新了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对于加强和改进村级管理服务、提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改善基层党群干群关系、村级农村社会和谐具有积极作用。

最后,能有效解决信息流、物流“进村难”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建设嘉言村级民生服务站、国宏商城、国宏云仓物流体系,借助互联网优势,助推了村级信息网络,搭建起城乡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直接融合、工农产品直供直销,解决了农产品进城难和工业品下乡难的问题,降低了农民生产生活成本,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对今后农村电商发展的启示

1.从供给端创新做好农村电商。通过对DF公司服务民生的分析可以看到,今后农村电商的发展还要从供给端着手进行业务的创新。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农村消费者对商品种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农村电商作为搭建农村消费的新平台,应该从供给端发力,在家用电器、日用品、农资农具、农村服务等重点领域和环节提供更多的可供农村消费者选择的商品和服务,刺激农民消费,带动农村消费升级。另一方面,农村电商同样作为城市居民对农产品需求的供给端,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通过与农民合作,为城镇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诸如原产地产品、特色农产品等,打造原产地及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提供帮助,同时也从供给端增加了城镇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空间。

2.全面打造智能物流网。在电商进军农村的过程中,受农村地理位置偏远、居住分散,物流基础薄弱、设备投入不足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导致物流运营成本高、效率低,这已成为农村电商发展壮大的瓶颈。按照现有的发展态势,未来农村电商可以通过打造智能物流网来解决这些问题。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实现在物流作业过程中的大量运筹与决策的智能化。这种技术崇尚“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在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基础上,以物流管理为核心,实现物流过程中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一体化。农村电商通过在全国各地自建或租赁仓库和服务站,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各个仓库和服务站的信息共享,通过使用“定位追踪”,实时有效跟踪物流过程,提高订单全流程信息透明度,提升客户物流服务体验度,降低运作过程的事故率和货损率,全面实现可视化的物流服务平台。通过智能物流平台的建立,不但可以显著地降低物流成本,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村消费者对配送效能的需求。

3.实施有利于农村消费者进行网购的金融模式创新。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推进,农村消费者的支付方式也在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金融服务渠道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方便快捷支付的需求。农村电商应该积极地与现有金融机构合作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从目前来看,县域以下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邮政储蓄银行等,这些金融机构在乡镇都设有存取网点。但在电子商务时代,这种传统的物理网点不能满足农村消费者对于网购消费的需求。农村电商应当开拓以手机、电脑等多种智能终端为平台,支持线上线下支付结算方式,为满足农村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提供全方位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创新服务,解决农村消费者支付成本高和支付难的问题。例如京东在电商领域率先推出的“京东白条”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模式,通过京东白条这一金融产品,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消费者借钱难、贷款难、成本高等难题,实现了让农民买得起、方便买的目标。对于农村电商而言,金融模式创新有效地改善了用户的体验,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支付成功率和消费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民节约了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4.创新对人才的培养及对目标客户的培训模式。首先,农村电商需要通过创新用人机制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解决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一方面,农村电商应与高等院校及专业培训机构合作,有针对性地为自己招募和培养电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农村电商也可以在当地村民中选拔一些具有较高素养、懂电商、爱电商的年轻人,例如吸纳大学生村官和回乡创业青年加盟,借用他们的智慧和影响力为农村电商服务。其次,根据具体情况,不定期的邀请电商专家下乡进村,无偿地对目标客户(农村消费者)普及电子商务基本知识,教会他们如何方便快捷地使用电商平台购买农资、化肥、家用电器、日常用品,如何使用电子商务销售土特产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等,积极培养现实客户和潜在客户。同时,为了更好地支持农村电商发展,还应进行退换货程序的改进,在每个乡村设立电商售后服务点,指派专人协助农村消费者完成退换货程序,提高售后服务质量,解除农村消费者对运用电商购物的后顾之忧。

五、结语

DF公司通过“嘉言民生”“国宏商城”“国宏云仓物流”等创新模式进军农村电商市场,是对十八大精神的全面贯彻,是努力构建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新尝试,体现了时代特征,具有低成本、可复制、可持续的特性,是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融合,是深化农村社会治理改革的有益尝试。嘉言民生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是行政服务体系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设立的为基层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性窗口,是党委、政府和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综合性平台。嘉言民生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是党群、干群、企群之间的连心桥,是方便百姓、服务百姓的民心工程,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示范工程,是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窗口工程和遏制腐败、树立形象的阳光工程。嘉言民生在全国首创“政企社”共建模式,该模式在PPP政策的倡导下,依据“廉洁、高效、便民、规范、和谐”的便民服务中心的总要求,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渠道公用”,全面整合企业及社会团体,将服务功能与政府职能形成工作合力,由第三方代理,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这一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使偏远、贫困乡村的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市民同等的服务,村级城乡均衡发展,增加政府公信力,对推进全国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服务,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并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具有示范作用。国宏商城通过原产地工程结合物流仓储优势,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物超所值”的产品或服务,二者通过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已成为引领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手段和解决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最佳模式,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嘉言民生、国宏商城和云仓物流体系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DF通过模式创新“搭建最优质的便民服务平台,打造最优化的乡村治理模式”,贴近了基层群众的内心情感需求,成为提升农村群众幸福指数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R].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3]李异菲,张德亮.对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11): 1417.[4]林洁.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研究[J].南方农机,2015(1):9495.[5]Marsden J R,Tung Y A.The Value of Internet Commerce to the Customer[J].Management Science,1999,45(4): 533542.[6]Standing S,Standing C,Love PED.A Review of Research on Emarketplaces 1997-2008[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0,49(1):4151.[7]Amit R,Zott C.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6/7): 493520.[8]Liu Y.Word of Mouth Formovies:Its Dynamics and Impact on Box Office Revenue[J].Journal of Marketing,2006,70(3): 7489.Abstract:The internet has pene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ffect social,economic,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festyle.The ecommerce has changed the way of life and consumption activities of urban residents under the support of internet technology.But the ecommerce has just started for the rural consumers.The Oriental Fortune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nagement Co,Ltd.is developing rural ecommerce market which depends on mode innovation of “Jiayan Minsheng”,“Guohong Storage” and “Guohong Storage and Logistics” systems based on the “PPP” mode.This will change the way of life in the rural area and speed up the narrow of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Meanwhile,it will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al politics,economy and culture.Key words:

浅谈养老服务产业的电商模式 篇7

养老产业,又称老龄产业或老人福利产业,是多行业相互交叉的综合性产业,涵盖内容十分广泛。《国家中长期老龄产业发展规划》将其定义为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根据市场需求提供的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的集合,并进一步指出,大力推进老龄产业发展,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可见,发展养老产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一)养老产业市场现状及趋势

据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测算,目前我国养老市场规模约为40000亿元,到2030年则有望增加至130000亿元,但我国养老产业供给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我国养老机构所能容纳的人数只占老年人口的0.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3%。据全国老龄委的统计,我国老年用品市场的年消费能力在2005年已达到4000亿元,但国内所有老年用品生产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尚不足1000亿元,相差甚远。从下表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的退休金金额不断增长,这体现了我国老年市场日益增长的购买力。

不过近些年政府的愈发重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出现了包含老年用品、老年公寓、老年护理、老年娱乐、老年文化、老年家政等多种业务在内的配套服务业,这表明如今养老产业市场正趋于细分化;并且在资本性质上,逐步有民营资本进入,吸引着更多投资主体,并采取市场化运作,朝着产业化方向良性发展,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二)我国养老产业融资难困境

然而目前,融资难问题却始终是个“拦路虎”。养老产业由于其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平均利润率不高,因此很难从银行等传统金融渠道获得支持;而完全依靠股权融资或依靠自有资金扩大规模,对企业而言心有余而力不足。业内翘楚山西老年用品连锁机构“福寿和”的总经理刘旭斌说,因为缺少资金,十年来福寿和甚至没钱打广告。他认为,资金的短缺是导致养老行业整体起步晚、规模小的主要原因,突破融资难这一瓶颈需要政府切实“给力”。

其实早在2000年,中共中央已在《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提出“鼓励老年服务业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2010年以来,国家陆续推出多项养老产业政策及指导意见,中央财政更是下拨24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吉林、山东等省份的市场化养老服务产业试点工作。2015年,民政部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决定进一步合作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对此,中国老龄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朱凤泊表示,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助政策虽带来利好消息,但还不够完善和成熟,政府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法规建设,把支持落到实处。

针对社会力量融资难问题,业内人士则建议,政府应完善税费优惠和补贴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利用财政贴息、小额贷款等方式,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有效信贷投入。

二、外国养老产业融资模式分析

事实上,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全景及未来趋势报告》显示,虽然在欧洲和北美最为严重,人口老龄化正在全球各地发生。在养老产业融资问题上,先一步踏入老龄化社会的西方发达国家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一)美国产业化养老服务模式——“反向住房抵押贷款”

美国养老产业突出特点是已相当成熟的反向住房抵押贷款制度,也称“倒按揭”,即老年人把房屋产权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由相应金融机构综合评估借款人的年龄、预计寿命、健康状况、房屋现值及未来的增值折旧等因素后,将房屋的价值化整为零,一次性或每月或每年支付给房主一笔固定的钱。抵押期间,房主将继续享有房屋的使用权。当房主去世后,金融机构将获得房屋的产权,可销售、出租或拍卖用以偿还贷款的本息,金融机构同时享有房屋的升值部分。

“倒按揭”的先进性显而易见。从家庭层面来讲,它盘活了老年人的资产,减轻了儿女经济负担;避免了遗产纠纷;使买房成为投资行为。从社会层面讲,它大大减轻了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压力;促进了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业务多元化。

(二)英国国家福利加护理产业养老服务模式——“个人缴纳+职业养老金+储蓄、保险”

英国已形成企业、政府和个人共担的养老模式。英国养老产业上世纪90年代基本实现私有化,企业逐渐发挥主导作用,比如著名的巴切斯特卫生保健集团是英国最大的老年人护理企业。英国人的养老金来源有:年轻时按比例缴纳的国家养老金、职业养老金、个人为养老进行的储蓄或购买的保险。而“以房养老”在英国也非常流行,将房产抵押后,只需每月领取国家养老金,大多数老年人便可搬到老年社区的老年公寓里居住。

(三)瑞典福利型养老服务模式——“高税收”

瑞典是北欧福利型模式的创始者,其主要特点是高税收、高福利,即以国家税收作为福利基金的来源,以实现社会整体津贴水平高,人人享有福利权利的保障体系。瑞典目前绝大部分的养老服务都由政府服务网络提供。该模式的成功得益于自身的公共养老金改革,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保障养老金、个人名义账户养老金、基金积累养老金。高税收政策支撑起了瑞典整个社会保障制度。

(四)日本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科学决策”

日本养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医疗、护理、康复相结合的多元化服务,其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政府。养老产业专家鞠川阳子认为,日本养老产业在资金方面给中国的最大启示是谨慎而科学地决策,做好前期研究、策划、调研。从融资渠道来看,各种融资方式中国也有,日本的民营养老机构重视综合分析投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做了科学的投资回报预算、策划、设计等。这样的项目运营成功后能扩大再投资,建立品牌,在后续的融资中获得风投、银行的信任,以形成良性循环。

三、关于我国养老产业融资模式的思考

由于国情不同,中国老龄化较大多数国速度更快,规模更庞大,还伴有未富先老、高龄化、空巢化、失能老年人规模不断扩大等现状特征。因此,我国研究者必须立足国情,结合社会实际,学习适合的经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产业融资模式。

(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供政策性支持

养老产业发展需要政府有战略目光,发挥统筹规划作用。政策性融资分为资金方面的支持(如政策性贷款、政策性担保、财政贴息、专项扶持基金等)以及政策方面支持(如税收优惠、宽松的土地政策等)。广大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充分利用。

政府发挥好引导和激励作用,能一定程度上催热养老产业投资,开发商、保险企业、养老专业机构等纷纷投身项目建设大军,养老地产、老年照料护理产业、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金融化产品探索也将持续升温。

(二)推行中国特色的“以房养老”

我国相当数量的老年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以房养老”颇受阻碍。若要完善并推行此模式,应确认制度的保障和有公信力的组织担保。比如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土地使用权的续期问题;稳定房价,完善房地产评估体系,适当调整养老金;培育和发展“以房养老”信贷二级市场,如个人抵押贷款证券化、政府提供保险担保等。

(三)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建设

养老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管理问题,必须加强部门合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事业中。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多形式宣传,更新社会养老观念,提高全社会积极性。政府应清除阻碍社会组织参与营利性照护服务机构的体制性障碍,并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参与,鼓励社会资本介入养老事业,进而形成民间养老机构的市场化发展,探索中国特色的养老商务模式。

(四)养老项目本地化,增强核心竞争力

中国养老市场地区差异大、养老模式和观念差异大、老人消费能力差异大,这就要求机构决策者要对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投资开发策略和方案,充分了解当地需求。

并且从目前进军中高端市场的开发商来看,资金并不缺乏,缺乏的是核心技术、开发经验、市场调研、产业研究、商业模式等知识和技术层面的东西,比如并不是养老产业每个细分行业都收益慢、投资周期长,在以服务、咨询、销售为主的轻资产行业并无这些问题。所以若要吸引投资应从引入或自主开发关键技术方面考虑,需要投资时可通过引进风投、贷款、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融资。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养老功能渐弱的趋势下,加快养老产业发展迫在眉睫。我国养老产业开始晚、发展缓慢,其中融资难这一瓶颈始终未能突破。文章借鉴了美国、英国、瑞典、日本等国家的养老融资模式,立足我国国情,结合实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产业融资模式。

关键词:养老产业,融资模式,经验启发

参考文献

养老服务业:商机无限的产业链 篇8

在敏感的A股市场,与养老题材相关的房地产、医药保健股集体大涨。世联地产8月与著名养老产业集团恒安照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探索符合市场特点的养老服务模式,9月份公司股价区间涨幅超过30%;上海三毛的“祁连山路-养老产业园”项目进入前期筹备阶段,在短短3个交易日斩获20%的涨幅收益。

在社会层面,“以房养老”概念正式进入公众视野,引发关注和热议。在公众普遍表达对养老金缺口扩大担扰的同时,也激发了投资养老地产和各种养老服务业市场想象。

由于养老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企业不能完全以商业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一定程度存在“市场失灵”。企业因难以获得高额利润,大多不愿提供养老服务,导致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于需求。因此养老服务业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税费优惠和投资补偿政策。

庞大的养老服务业市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日益强劲的市场需求。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未来每年将净增600~800万老龄人口。数据还表明,我国65岁以上老人已占总人口的9%以上。

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必将催生庞大的养老服务市场需求,一个巨大的养老服务“银发产业链”呼之欲出。所谓养老服务“银发产业链”,包括养老地产业、养老保险业、养老医疗保健业、康复护理业、托管托养服务业、养老陪护家政业,以及围绕“以房养老”的金融服务业、房屋评估拍卖业、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对上下游行业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

包括养老服务业在内的整个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短板和经济结构转型重点方向。2012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44.6%,低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四川省服务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10个百分点,特别是养老服务业处于供需严重不平衡局面。保守估计,按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对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的基本需求水平,养老市场目前年需求至少为1.3万亿元,2020年将发展到3万亿元,甚至有机构预言将达到4万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1%~15%。

国际养老机构看好这一前景,纷纷瞄准中国市场。汉和同富房地产高级顾问布罗姆·科尔在新书《中国龙进入老龄社会》中提出,国际运营商或许可组建独资企业,经营专门养老住宅场所。美国养老护理住宅业龙头“魅力花园”在上海投资建设了首个合资养老项目,预计明年开业。

可以预计,养老服务产业链将成为我国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拉动就业的长期投资主题。

保守估计,养老市场目前年需求至少为1.3万亿元,2020年将发展到3万亿元。

“以房养老”方式:三大难点待破解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受到最大关注的莫过于“以房养老”方式。为此民政部通过官网公开回应,“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即“以房养老”,是“完善投融资政策”的措施,还只是开展试点。“以房养老”方式属于个性化的自愿选择,是市场行为,与政府的基本养老保险公共服务政策没有任何替代关系。

所谓“以房养老”,是指有房无钱的老人,自愿将名下的产权房抵押给金融机构,以定期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相当于将自有住房做反向“按揭”,待房主去世后,再将该房产出售用于归还银行贷款。从本质上看,“以房养老”是一种金融服务工具和产品,是一种自愿的、可选择的、补充的养老方式。这种方式在国外已有许多成熟作法,在国内10年前已提出,北京、上海等地还开展了试点。

但“以房养老”方式仍难以推进,无论金融业还是市民都无动于衷,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房产价值评估难。“以房养老”属于市场行为,价格因素对交易双方至关重要。由于我国房价涨跌趋势难料,房主担心未来房价上涨导致现价估值过低,银行则担心未来房价下跌造成损失,因此双方难以就房屋抵押现值达成一致。

抵押期限制约。我国城市居民房产土地使用期仅70年,还可能面临中途拆迁等不确定因素,而银行抵押期限不可能太长。老人担心早逝领款期短于抵押期,银行方则担心到期不可能赶走老人卖房收款。

成本高操作难。银行对住房“反按揭”必然要收取与按揭同样高的利息,其贴现率等于长期贷款利率,高昂的成本对于老年人或许难以接受。而银行方由于不具备对房产的直接处置能力,其额外的委托评估、保险、拍卖成本尚需扣除。交易费用过高,相应的保险、评估、拍卖市场机制不健全,都制约着“以房养老”方式的推广。而受中国传统观念制约,老人大多希望把自有房产作为祖业留给儿孙继承。

以上三大难点,使得“以房养老”方式现阶段只能“看起来很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从国家层面提出试点“以房养老”方式,对房屋赋予养老功能,这对于房地产市场将起到间接的促进作用。

相信未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房价的基本稳定,以及相关金融保险市场的逐步健全,“以房养老”将成为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需求、供老年人自主选择的新型养老补充方式。

养老地产:应鼓励开发普通养老社区

各行各界在养老地产上的动作

养老地产严格来说不是单纯的房地产业,而是包括房地产、康复医疗、文体娱乐等养老设施和管理服务在内的综合体系,存在着投资成本高、回收期长、投资风险较大等特点。近年由于国家对养老地产给予了低地价等优惠扶持政策,吸引了大批保险公司和房地产商进行投资。

在金融界,保险公司借助强大的资金实力以及保险业务的协同效应,率先启动养老产业链商业模式,如泰康人寿、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纷纷开发养老地产项目。将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相衔接,是目前保险公司进军养老产业的主要商业模式。作为一种崭新模式,养老社区向上衔接了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和养老保险等产品,又带动下游的老年医学、护理服务、老年科技产品等。

在房地产业界,万科、保利、绿地、首创、华润等巨头近年专门成立了养老地产研发团队。但总体来看,还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和成熟的运营模式。目前大多将目标客户定位于高收入者,热衷于打造“高端养老社区”,属升级版的养老机构。

应从高端住宅产品转向普通养老社区

保险公司和开发商都把养老地产视为商业地产项目长期经营,从建筑设计、园林规划到装饰标准,都接近于高端住宅产品开发。如养老地产项目泰康之家门槛就较高。美国养老住宅管理公司“魅力花园”在上海建设的养老社区,每月收费也高达6000元至1.2万元人民币, 服务包括家务管理和护理。

可以说,目前我国的养老地产大多属于上述高端类型,适合普通人的养老地产或养老院却少有投资者。享受多重优惠的企业将养老地产推向高端化,引发了市场关于补贴富人的质疑。

必须意识到,在国家现有养老资源高度紧张的情况下, 高端社区“内部价拿地、市场价卖房”的商业行为可能极大透支政策红利,导致养老资源分配不公平和更严重的两极分化。政府应鼓励针对普通老人的养老社区开发,依托社区就近提供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等服务的普通“养老地产”。

低端养老社区或养老院投资开发才是国家政策应当优先惠及的养老服务项目。而对于商业化的高端养老地产,政府应该交给市场运作,发挥市场机制对地产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上一篇:大数据分析报告调研报告材料下一篇:妈妈,我不想让你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