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构建和谐校园

2024-08-15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构建和谐校园(精选9篇)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构建和谐校园 篇1

在学校党总支领导下,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我校工会组织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找准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大力营造创建活动的.氛围,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努力创建民主、平安、文明、书香、生态校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作 者:马文敏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 刊 名:天津教育  PKU英文刊名:TIANJIN EDUCATION 年,卷(期): “”(10) 分类号:G47 关键词: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构建和谐校园 篇2

如何构建校园和谐呢?我认为就是要通过构建和谐学校人际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实验室) 、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三条途径, 全方位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学校人际关系。要以平等、尊重、理解、容让搭建学校师生、师师、生生交际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学校各个成员都是平等的, 学校的每个成员性格有差异, 兴趣、爱好有不同, 但彼此包容, 相互谅解, 团结合作, 和谐竞争。学校成员之间和谐相处, 形成合力, 能创造事半功倍的办学效益和育人效果。

构建和谐课堂和实验基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为学生搞好学习服务的。和谐课堂和实验基地应呈现民主、自由、合作、进取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内, 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心情愉悦, 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会被压抑, 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得到培养。

总之, 和谐的大学校园能使全体师生员工从人的内心深处激发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使学校各方面工作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一章第二条:“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所以学校工会的工作对象是职工, 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是指导、教育教职工, 并通过教职工指导教育学生, 而不是直接做学生的工作, 从而达到和谐校园的统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一章第五条:“工会组织应教育职工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民主权利, 发挥国家主人翁的作用,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工会有权也有义务参与学校对和谐校园的建设, 并在其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那么在构建和谐校园中, 学校工会究竟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一、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 最重要的方面是坚持党的领导, 推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学校贯彻落实。

稳定是和谐的重要内涵, 维护好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保持教职工队伍稳定, 并通过教职工做学生的工作, 保持学生队伍的稳定, 这是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应发挥的最重要的作用。

当前最重要的, 旨在教育教师通过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 把广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世界眼光、开放意识, 能够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将“立大志、讲奉献、重责任、会合作、守信用”确定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育学生自觉实践“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的要求,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

二、充分发挥工会密切联系职工, 并享誉“职工之家”

的优势, 积极配合学校党政部门, 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应针对学校教职工的特点, 克服一般的说教, 多一点“以人为本”的思路, 多一点“人性化管理”的措施, 使单个的人“心平、气顺、精神爽”, 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宽容、互助、融洽”, 这样工作才有成效, 和谐向上的育人氛围才能在校园形成。

(一) 以人为本, 推进学校人性化管理。

从行为科学的观点看, 一个人的需求满足与否不是看他的绝对需求, 而主要是看他的相对需求。也就是说, 一个人的需求满足程度取绝于他在与别人, 特别是与其相近学历、经历的人作比较后决定。因此在制定职称评定等涉及教职工具体利益的一系列政策中, 工会都应代表广大教职工, 把有失公平的意见反映给决策部门, 使制定出来的政策尽可能公平。

尊重每一个人, 尽可能把每一个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人有不同的禀性和特长, 如岗位适合, 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工会是教职工之家、最贴近群众、最了解群众, 在岗位竞聘中, 工会主动将自己掌握的情况提供给用人部门, 也许一开始并不被重视, 但只要坚持, 好的意见总会被采纳。

(二) 推进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

学校教代会每年都召开, 工会要抓好提案的征集工作, 无论采纳或未采纳的提案都要反馈意见。从踏实有效的工作中, 使代表们感觉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

坚持设立校长信箱、坚持校长接待日制度、坚持校长主持的民主生活会, 让教职工有更多表白自己意见的地方, 确保学校言路畅通。

(三) 依法维权, 使教职工的利益不受损害。

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工会必须依法履行这一职责, 化解矛盾, 稳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三、发挥工会教育职能的作用, 通过评选和表彰先进人物

的方式, 激励教职工奋发进取, 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全体, 从而使教职工队伍充满活力。

工会要充分发挥教育职能的作用, 在教职工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把工会活动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通过教育和表彰先进, 激励教职工奋发进取, 促进教学上质量, 科研上水平, 构建和谐校园再上一个台阶。

四、坚持服务宗旨, 开展帮扶工作, 为教职工办实

事、办好事, 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为构建和谐校园作贡献。

(一) 进入21世纪以来, 学校教职工生活水平已得到很大提

高, 但不要忘记由于文化程度差异、家庭负担极端不平衡及其它种种原因, 导制一小部分职工生活困难, 应向学校行政及时反映情况, 重点帮扶。

(二) 充分发挥部门工会的作用, 建立教职工临时困难 (患

病住院、意外灾害、病故等) 信息网, 校工会可以根据制定的制度规定, 及时登门探望、帮助。对病故教职工家属给予帮助并及时做好善后处理。让工会承担起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的职责。

(三) 工会文化体育活动不仅能丰富教职工业余文体生活, 还能配合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

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这些活动, 不仅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而且交流了感情, 愉悦了心情, 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增强了凝聚力。

(四) 工会在校园网站上创办自己的专栏。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普及教代会知识, 加强对《工会法》的宣传力度, 使广大教职工能运用法律知识,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时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呼声, 供学校决策部门参考。

(五) 深入做好女教职工的工作, 这是工会工作的一大优势。

女教职工的工作做好, 家庭和谐得到保证, 校园和谐才有基础。

(六) 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 逐步提高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构建和谐校园 篇3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对工会神圣职责提出的基本要求。制约平衡劳动者个人无法抗衡的资本巨大优势,调处解决经济利益在劳动力市场上向资方一边倒的突出社会矛盾,这是几乎所有市场经济国家都要由工会达成劳动关系平衡的原因所在。世界各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工会的干预和介入,劳动者的权益就得不到保障和充分实现。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关系个案矛盾呈现多发趋势。如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是中国工会面临的新课题。

那么,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又该如何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首先要形成劳动关系的平衡机制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明确要求。从此,和谐劳动关系成为我国劳动关系领域的主流话语。要明确什么是和谐劳动关系,需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和谐是劳动关系的一种状态,这一状态应有明确的标准;第二,要对这一状态的形成过程有所表述,劳动关系的这一状态是通过何种方式实现的;第三,这种状态的核心内容、实质要求是什么;第四,这种状态在社会生活的哪一领域中出现。

据此,和谐劳动关系的含义应当是:在市场经济的现代生产方式条件下,具有不同利益取向的劳动者与资产所有者之间,通过合作博弈的协商、协调、参与、合约等非对抗制衡方式,在追求各自利益目标的同时,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完成生产过程的一种劳动关系状态。

和谐劳动关系这个概念由两个关键词构成。其中的“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提到劳动关系,必然要提到这种关系是谁与谁之间的关系。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劳动关系本质上都是两大基本生产要素载体之间的关系,即劳动力的所有者和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这两者之间相结合是实现现代生产方式的前提。对于现代的生产方式来说,两者的有效结合是缺一不可的。然而,在结合过程中,两者有着不同的利益取向,这是劳资关系的本质特征。因此两种利益取向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两者之间在利益关系上的博弈制衡伴随着劳动关系形成和运行的整个过程。和谐劳动关系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为利益矛盾能够通过利益分享,得以公平合理解决。所谓“和谐”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益实现的过程、方式和手段是合作性的协调、协商和参与,而非采用对抗和冲突的方式;二是各自的利益目标能够以合约方式得到基本公平的实现。和谐劳动关系就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通过合作博弈实现的利益均衡。

对和谐劳动关系的观察判断和解释包含了以下几个要件:一是劳动关系形成的环境条件、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制度条件、政府行为、主体意识、法制环境、市场供求、力量对比、组织状态等;二是劳动关系的主体明晰,市场经济的劳动关系,资产所有者与劳动力所有者,具有明晰的个体层面的劳动关系、组织层面的集体劳动关系、政府介入干预的社会层面的劳动关系;三是从制度层面的对劳动关系建立、运行和结果的程序有公平合理的规制,既有在宏观层面的国家法律制度,也有微观层面的企业规章制度;四是利益关系的核心内容是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价格,表现形式涉及到用工条件、工资、工时、劳动安全、社会保障、民主权利等;五是从解决和处理劳动关系矛盾的方式手段上,是通过沟通、参与、协商、协调、合约等非对抗性手段。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主体之间在相互尊重平等基础之上的信赖、互利、分享的关系,但和谐劳动关系绝非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有着有效调节机制的动态过程。这一调节机制,从市场经济中劳资自治协调平衡的角度来看,就是能够实现劳资双方博弈均衡的调节机制。

仅仅按照市场的原则自发进行劳资关系的调节,只会进一步加剧、强化劳资力量不平衡的态势,引发更为激烈的劳资冲突,甚至是恶化劳资关系。人们在大量的社会现实中看到,国家调节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政策往往难以渗透到企业层面,企业内侵犯劳动者权益的事件总是形式多样、层出不穷。另一方面,通过劳动者民主权利意识的启发,或许能够使劳动者展现其主体性及与资方“议价”的意识,但民主权利意识的觉醒如果不能够通过以一种有效平衡机制的合法组织形式出现,那么这种意识的培育和发展也仅会停留在某些个别的企业中,而不具有普遍性。劳动关系不平衡状态的改变,在于企业内部的劳资双方能否在力量均衡基础上形成自调节、自平衡的机制。劳动者个体的力量无法面对强大的资本,无力改变劳资力量的不平衡,只能通过自身团结的组织形式——工会来与资方进行博弈。所以绝不能忽略工会组织在平衡劳资关系中的作用。而目前的形势给工会提出了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状况,创造条件完善自身组织力量,以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新课题。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工会须通过制度化的合作博弈

既然工会的博弈行为是平衡劳动关系的必要因素,那么在中国的特定国情下,中国工会的博弈行为并非是只强调单边利益诉求的非合作博弈,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合作博弈。

首先,完全照搬西方工会的非合作博弈行为模式,并不符合中国国情下的工会特征。我国的国情决定,工会的主张是在制度设计的范围内,通过合作博弈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非合作博弈可能带来的社会不稳定风险。因此,合作博弈是在中国国情条件下,工会平衡劳资关系的唯一选择。当然合作博弈是动态的、有条件的。合作博弈的表现形式是通过合约,即劳动合同制度与集体合同制度,实现权利义务的交换以期达到劳动关系双方的合作共赢。但是这种合作博弈是有条件的,一旦博弈的主体不能实现权利义务的平等交换,就可能演化为非合作博弈。而对于合作博弈的必要条件的进一步研究,是探讨如何以工会博弈行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的侧重点。

其次,企图只合作而不博弈就能实现劳资关系的平衡也不可取。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在利益主体分化的新形势下,工会若只合作而不博弈,同样很难达成所谓的“双赢”局面。在资强劳弱的资本霸权现实面前,资本利益膨胀、劳动者利益受损的状况则会愈演愈烈。因此,工会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中必须有博弈行为,这是平衡劳动关系的必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是从本世纪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工会制定的指导方针,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组织起来、切实维权”,这反映了劳动关系矛盾突出对工会履行职责的历史性要求。在这一指导方针之下,中华全国总工会又进一步提出了“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权观。胡锦涛总书记则要求“工会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维护好职工权益,维护好社会政治的稳定”。在2008年10月召开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代表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工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尊重和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发展才能有动力,社会才能和谐;只有实现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职工群众利益才具有更可靠的保障”,提出“表达和维护广大职工群众利益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甚至进一步提出“要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为工会工作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会要在制度框架下实现劳资平衡,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强烈意愿和迫切要求。

在企业这个非完全共同利益群体中,存在着促进群体成员合作的具有约束性机制的博弈。在我们看来,我国现有国情下的企业工会的博弈行为只能是合作性博弈。

这种非完全共同利益群体的合作博弈形态在实践操作中表现为三个机制:一是理性机制,工会作为劳动者利益的代表者参与合作的前提是所代表的劳动者的利益在合作中能有所提高,这符合博弈论中经济理性人的假设;另一方面,工会也要考虑到资产所有者的利益,最终实现双方利益效应的增加。二是效用转移机制,工会作为企业内处于弱势地位劳动者的代表者,在合作中其要求是使企业中的效用从强者手中转移到弱势的劳动者手中,使弱势劳动者得到合理的利益补偿,达到双方效用的均衡,是工会合作的重要目标。第三,协商机制,工会要与资方通过协商、协调和参与最终达成共同认可的有约束力的协议,即合约。协商机制来自于工会作为合作博弈主体的平等身份和地位,以及权利义务的明确。工会与资方所订立的协议(契约)被视为具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在平等协商中体现了双方主体的平等性和互换性。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基本原则和行为逻辑

在这合作博弈当中,工会的行为逻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决策行为的目标;二是追求目标的能力。通俗的说,合作博弈是利人利己,利人也是为了利己。企业共同体利益最大化以后再从中进行补偿,即在共同利益得到最大化实现后再进行合理的利益分享。而在非合作博弈中,博弈双方则不能达成一个有约束力的协议。工会的合作博弈行为在实际运行中,具体体现为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平等协商体现了合作博弈的过程,集体合同则体现了合作博弈的结果。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构建和谐校园 篇4

和谐企业中的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党根据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而确立的执政新理念。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因此,构建和谐企业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实践。所谓“和谐企业”,是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均衡和谐的状态。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构建和谐企业,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关系到企业的改革发展壮大,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企业党委作为企业的政治核心,承担着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为企业改革、发展把关定向,主导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等重要职责,在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党委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企业党委要以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维护企业稳定和谐为重点,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以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企业党建工作和谐、班子运转和谐、经济发展和谐、员工队伍和谐和文化建设和谐,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一、坚持党的领导,围绕企业经营发展抓党建,促进企业党建工作全面和谐开展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搞好国有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按照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围绕企业经营发展中心抓好企业党的建设,并以强有力的党建工作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一是要牢固树立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的意识,充分

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中,无论企业资产怎样重组,产权关系怎样变化,内部决策和经营机制怎样调整,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都必须坚持。以此确保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要坚持立党为公、廉洁从业,进一步树立抓党建促发展的意识,抓好企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的长效工作机制。三是要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并本着精干、高效、协调的原则,合理设置企业党组织工作机构和配备党务工作人员;四是要进一步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积极开展争创“四好班子”活动,着力培养企业领导人员工作能力。五是要全力推进以经营管理者、科技人员、高技能职工、复合型党务工作者为重点的队伍建设。六是要结合企业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实施 “双向培养工程”(把经营管理骨干、技术能手培养为党员,把党员培养为经营管理骨干和技术能手)。七是扩大党内民主,推行企业党务公开。八是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和健全企业党委抓党建、书记带头抓党建,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企业党建工作格局。

二、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体制和机制,促进企业领导班子协调和谐运转企业党组织要积极帮助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执行《公司法》中的作用。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必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坚持和完善以选任机制、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四大机制,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一是要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运用市场机制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结合起来,推进经营管理者的职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推进经营管理者的公开选聘和中层管理人员的竞争上岗,创造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生机活力的选人用人新机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的党委负责人应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二是通过制定企业党委会议事

规则、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经理办公会等,决策前党政主要负责人协商沟通制度、党组织负责人参加行政办公会制度,以及党员行政负责人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等,使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要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积极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与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四是要建立以企业领导人员目标、任期目标考核和以年薪制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健全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和选用标准。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和不断创新,促进企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在企业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国企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的成效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组织应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进来,在支持企业改革发展、维护稳定中发挥作用。二是要引领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党组织要坚持创新理念,不断促进企业创新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组织结构、创新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处理好制度创新和人本管理的关系,完善企业内部关系和利益调节机制,推进企业内部自我管理协调机制的建立,以提高企业凝聚力,促进和谐发展。三是要参与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促进企业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使国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四是要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企业。党组织要领导企业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承担责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增长型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对企业工会团委工作的领导,加强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和谐

一是企业党组织要加强和改进对企业工会团委工作的领导,促进各组织和谐发展。企业党组织要定期听取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工作汇报。坚持党建带工建、带团建,通过思想上带、组织上带、作风上带,努力丰富群众工作内容,创新群众工作方式,充分发挥群众组织联系广大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工会、共青团等组织要在党组织领导下,按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二是要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和维护职工合法利益的有效途径,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和谐发展。企业党组织要支持和保证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各项职权,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深入厂务公开工作,完善厂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要依靠保障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监管劳动合同制度的执行,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和劳动关系预警协调机制;要探索完善维权和帮困救助工作机制,注意倾听职工呼声,落实帮困救助各项措施,帮助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充分发挥促进企业改革、保持企业稳定的作用。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鼓舞人、激励人、凝聚人,使企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协调和谐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成员以及市场主客体之间的内外在需求和满足各种价值关系的必然结果。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用先进文化引领企业文化,贯彻和物质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加强并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自身特点的企业精神,增强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努力打造成为“文化理念先

进、文化活动丰富、文化力量深厚”的文化型企业。一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建设的首要目标,制定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把企业文化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变科学管理为文化管理,以文化力促进生产力。二是紧密结合企业文化生产实际和职工意愿,以培育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三是把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建设和谐的、文明的、朝气蓬勃的企业人文环境。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构建和谐校园 篇5

充分发挥工会作用 推进和谐安宜发展

镇工会成立几年来,紧紧围绕全镇工作大局,团结带领广大职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积极投身经济建设,较好地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赢得了广大职工的信赖和党政的好评。但随着我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和管辖地域的不断扩大,全镇职工人数大

量增加,镇辖区企业经济多元化、劳动关系多样化的特点,使得镇工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越来越繁重,必须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创新工会组织形式,镇总工会正是在这样的形势要求下成立的。下面,我就镇总工会的组建意义及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充分认识组建镇总工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几年,我镇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各种类型的企业应运而生,大量的农民进入企业成为工人,全镇职工队伍不断扩大,职工维权任务加重,客观上需要改革现有的镇工会组织领导体制,赋予其总工会的部分组织和管理职能。但现存的组织形式受人员编制、经费、职责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发挥这方面的作用,与经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因此,组建镇总工会首先是我镇经济发展和工会自身建设的需要。其次,组建镇总工会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需要。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利益分配的多元化和利益冲突,在企业主和职工因利益冲突发生矛盾的时候,需要一个沟通的载体,而工会组织就是符合这种需要的最合适的载体。镇工会肩负着组织职工入会、维护职工权益、协调劳动关系、团结广大职工投身改革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能,同时镇工会面对的工作对象,具有数量大、流动性强、生存技能弱、自我保护意识差等特点,不组建镇总工会难以实现“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要求。再次,组建镇总工会是加强党的群众工作的需要。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中央、省、市、县委十分重视工会工作,下发专门文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不断加强和改善新时期工会工作,努力为工会组织发挥联系党和政府与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营造良好氛围。安宜镇作为全县第一大镇,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理应在落实县委文件精神,加强新时期工会工作方面有新的举措,适应形势需要,按照上级工会要求来组建镇总工会。

二、充分发挥工会在建设和谐安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工会作为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必须组织引导广大职工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镇总工会成立后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坚持工人阶级先进性,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推进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推进全镇经济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安宜,这既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又为工会组织在新时期大有作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新成立的镇总工会要团结带领全镇工会组织牢牢把握发展主题,弘扬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职工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发明创造、技术练兵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活力。要引导广大职工认清形势、解放思想,自觉站在改革发展的前列,积极支持党委、政府采取的各项改革措施,形成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二,坚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会在稳定企业劳动关系中的协调作用。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稳定协调的企业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安宜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会工作的基本职责。要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企业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提请职代会审议通过。要依法建立健全集体合同和工资协商制度,将此作为推进“富民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促进企业建立与经济效益提高相适应的职工收入增长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指导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着眼于创建和谐、协调、双赢的劳资关系、用民主的方法、法律的手段妥善处理劳动争议,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发展。要建立健全扶贫帮困救助机制。加大对困难职工群众的帮扶力度,多为困难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帮助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鼓励自主创业,保障好他们的基本生活。

第三,坚持提高职工素质,充分发挥工会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工会要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新形势下广大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要着力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对职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教育,先进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本领教育,引导职工掌握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争做新时代的创新型、学习型、知识型工人,不断增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力和发展力。

第四,坚持提升工会工作水平,不断推进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继续深化“党建带工建”工作,不断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当前,要切实做到有党组织的企业,就有工会组织;尚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要尽快把工会组建起来;有工会组织、有党员的企业,要努力做到党组织健全,党工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加大新建企业、行业、社区(村)工

会的组建力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会组织领导体制。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方针,加强镇总工会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要改进作风,深入基层,求真务实,努力把各级工会建成职工群众依赖的“职工之家”。

三、重视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组织要重视工会工作,认真研究和解决新时期工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工会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进一步拓宽工会组织参政议政的渠道,特别是研究决定涉及职工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时,都要认真听取工会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通报事关职工利益的重大决策,努力使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广大职工的意愿和要求,更好地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积极支持工会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独自主地开展工作,正确处理党、政、工关系,围绕加快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形成“党组织加强领导、行政大力支持,各方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和谐安宜发展。

二00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构建和谐校园 篇6

南京市江宁区民政局 郭长根

随着我国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区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我区和谐社区建设作为构建和谐江宁的基础工程得到持续发展。而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成果和新兴力量的社区民间组织也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并且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我区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政策平台。近年来,在推进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我区高度重视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把社区民间组织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2006年,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江宁委发[2006]24号)提出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2007年,区政府办《关于加强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江宁政办发[2007]40号)提出:“要因地制宜,切实加强引导和分类指导,规范运行,促进社区民间组织健康发展”。2007年区委办《关于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江宁委办发[2007]33号)进一步提出:“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围绕居民生活需求,大力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优先发展服务类、重点扶持慈善类,规范引导活动类,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促进社区体制创新、提高社区自治水平、服务居民群众、承接政府职能中的作用”。

(二)加强规范管理,完善备案程序。在加强规划指导、大力培育发展的同时,我区还不断探索和创新社区民间组织管理方式,促进社区民间组织规范管理、依法运作,提升其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006年,区民政局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与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以及登记管理、备案管理的条件和程序。随后,采取社区审核、街道备案的方式对全区社区民间组织进行备案管理。2008年,对2006-2007备案的社区民间组织进行了年检,不断加强对社区民间组织的规范引导和监督管理。目前,全区备案在册的社区民间组织共有1167个,参与居民近4万人。

二、我区社区民间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承接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创新了社区服务机制。随着我国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由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向社会转移,需要一定的社会力量来承接。而社区民间组织正好适应了这一要求,可以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区各社区普遍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计生协会、老年协会、志愿者协会等公共服务类型的社区民间组织,这些社区民间组织以其灵活的体制和多样的服务形式,充分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成为发展社区服务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引导居民参与社区管理,促进了社区民主自治。社区 民间组织是社区居民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求建立的,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公信力和认可度,在参与社区管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社区民间组织在拓宽民意表达、促进民主协商和维护居民权益等方面为居民提供了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民主议事的水平。在我区近年来的社区换届选举中,在提名候选人环节增加了社区民间组织提名候选人的方式,赋予社区民间组织提名候选人的权利,充分发挥了社区民间组织在民主选举和民主议事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三)丰富社区文化娱乐生活,提升了社区文明程度。社区民间组织,尤其是棋牌协会、书画协会、健身协会、读书协会、文体协会、钓鱼协会等组织具有民间性、自发性的特点,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纽带,开展活动较为频繁,对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陶冶了居民的情操,增强了居民公益意识,融洽了人际关系,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增强了社区的向心力和居民对社区的归宿感,在社区营造出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极大地提升了社区文明程度。

(四)充分发挥贴近群众优势,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社区民间组织源自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具有很强的群众基础,在促进社区和谐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我区不少社区都建立了社区再就业协会、就业指导站、就业服务站、劳动就业保障站等,这些以提供就业服务为主要目标的社区民间组织通过整合就业资 源,收集就业信息,开展信息咨询、介绍岗位、跟踪服务等服务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就业、再就业难的问题。另外,各社区还成立了社区民调协会、人民调解服务队等以民事调解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民间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居民中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及时调节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三、我区社区民间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区社区民间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体速度比较慢。近年来,虽然我区社区民间组织发展迅速,但与先进地区和和谐社区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目前,全区备案在册的社区民间组织共有1167个,全区共202个社区,平均每个社区不足6个。按照南京市和谐示范社区的标准,每个和谐示范社区须成立10个以上的服务类社区民间组织。显然,我区的社区民间组织状况与和谐社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2、城乡发展差距大。从我区社区民间组织的地域分布来看,城乡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备案在册的社区民间组织中,城市社区民间组织有861个,而农村社区民间组织只有306个,农村的只有城市的三分之一。城乡之间的这种不平衡,反映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也是反映了城乡居民在思想意识、服务需求和服务机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

3、类型分布不均衡。从我区社区民间组织的类别分布来看,各类之间的不平衡是很明显的。1167个备案的社区民间组织中,活动类的有570个,服务类的有574个,慈善类的有23个。备 案的社区民间组织主要集中在活动类和服务类,慈善类、维权类等类别的社区民间组织很少,甚至没有。这种类别分布上的不均衡限制了社区民间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二)影响我区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的主要因素

1、政策法规依据缺失。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关于社区民间组织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社区民间组织的管理只能套用一般的民间组织管理法规,依法注册登记受到限制,只能采取备案的方式进行管理。多数备案的仍处于组织性较弱、管理较松散的状态,未备案的更是游离于有序组织之外,造成管理上的难度,也影响了社区民间组织积极作用的正常发挥。

2、培育发展规划薄弱。虽然,我区比较重视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规划,在历年有关社区建设的文件中都有阐述,但社区民间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培育和发展工作仍处于不断探索、不断调整的阶段,导致发展规划的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均受到制约,对社区民间组织的规划引导的力度不足。

3、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目前,虽有少数社区民间组织得到过政府的资金补助,但总的来说,政府对于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的扶持优惠政策仍处于缺失状态,没有专门针对社区民间组织的资金补助项目。也正由于活动经费的缺乏,我区的社区民间组织普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4、自身发展能力不强。大部分社区民间组织在生成方式、资金资助、人事管理以及组织运转上过于依赖外界的支持,忽视 自身发展能力建设,缺乏科学的内部管理,运作欠规范,随意性很大,削弱了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组织的社会公信度,也直接影响了社区民间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对培育发展我区社区民间组织的思考和建议

针对我区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专题对武汉、上海等地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要进一步发挥我区社区民间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应当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更新思想观念,充分认识社区民间组织重要作用。在新时期,和谐社区建设与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密切相关,互为依托。社区民间组织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载体,在整合社区资源、化解社区矛盾、发展公益事业、提供社区服务、扩大社区参与、增加社区就业、繁荣社区文化、维护社会稳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社区民间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领导和扶持,将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从实际出发,用科学发展观来打开视野,指导实践,充分调动社区民间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社区居民的桥梁和纽带。

(二)设立专项资金,实行政府向社区民间组织购买服务。目前,政府对于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的扶持优惠政策仍处于缺失状态,没有专门针对社区民间组织的资金补助项目。也正由于经费 的缺乏,我区的社区民间组织普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作用发挥受到限制。政府应加快制定相关法律和相应扶持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形成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社区民间组织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可通过奖励性、委托性、补贴性或购买性的投入方式,积极探索并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实现模式,对一部分社会急需发展但投入有限的社会公益事业,根据居民需要、提供服务的质量等,通过政府购买社区民间组织提供的服务,引导社区民间组织朝公益性方向发展。引入第三方评估,出台评估指标体系,积极探索建立社区民间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社区民间组织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等给予相应的财政资助或补贴,优胜劣汰,促进社区民间组织健康发展。

(三)创设孵化器,为社区民间组织搭建有效发展平台。社区民间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培育和发展工作仍处于不断探索、不断调整的阶段,对社区民间组织的规划引导的力度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投身于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但在社区民间组织的初创时期,却往往苦于得不到有效的支持和帮助。这方面,上海的经验值得借鉴,上海市在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方面,开发了社区民间组织“孵化器”,通过打造社区民间组织“孵化器”,创新社区民间组织管理模式,努力构建新型政社合作关系,为社区民间组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社区民间组织孵化器项目,主要针对萌芽期和初创期的社区民间组织,为其提供包括办公场所、办公设备、能力建设、小额补贴和 注册协助等民间组织创业期最需要的资源和平台,扶助这些初创的社区民间组织树立公益理念,完善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提高项目运作能力,使之逐渐成长为规范的社会组织。

(四)实施分类管理,建立健全社区民间组织管理体制。社区民间组织涉及领域广泛,功能作用不同,表现形式不一,要研究不同类型社区民间组织的形态、特点、规律,区别不同情况,实施分类管理。对社会服务类的社区民间组织,政府应当在税收、贷款、项目补助等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对文体娱乐活动类社团组织,政府可在活动场地、经费方面给予适当支持;对慈善救助类民间组织,如红十字协会、慈善超市等,其服务对象是困难群体,服务也是无偿或低偿的,政府不但要给政策,还要给资源;对于应业务主管部门要求,自上而下、对口成立的社区民间组织,如老年协会、计生协会、残疾人协会、妇女协会等,则应由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如鸭业协会、瓜果菜协会等,要在政策、资金、管理、培训等方面给予有力扶持和指导,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一步放宽登记条件,简化登记程序,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社区民间组织,要纳入登记管理;对达不到登记条件的,实行备案管理,逐步形成比较健全的社区民间组织管理机制。

发挥工会作用 构建和谐企业 篇7

一、依据自身特点, 明确地位和作用

在构建和谐企业过程中, 医疗单位的各个部门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只有发挥出合力, 才能构建和谐企业。工会作为一个群众组织, 不应等同于其它的某个职能部门, 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 充分发挥自身的维护职能、建设职能、参与职能、教育职能, 在构建和谐企业中起协调、协商作用, 通过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和谐企业的建设中来。

二、监督做好厂务公开, 推动和谐企业建设

以职工代表大会为载体, 积极探索实现企业民主管理的新途径, 采取多种形式扎实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 努力建立健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管理、运行、监督和约束机制, 为公司健康稳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把职代会作为厂务公开的基本载体和主渠道。公司始终把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职工代表大会作为厂务公开的基本载体, 通过进一步提高职代会质量、丰富职代会内容、规范职代会程序, 使职代会这一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群众参与的源头形式, 在厂务公开中较好的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公司坚持每年在召开职代会之前召开预备会议, 使职工代表有充足的时间讨论职代会议案, 广泛征询和听取代表意见;在职代会上, 职工代表共同审议企业的发展规划、生产经营目标、企业的重大决策以及审计工作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等内容;在职代会闭会期间, 通过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议形式, 审议和通过企业不断出台的改革措施和重大事项。这些有效的民主管理形式, 为职工源头参与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创造了条件。

坚持“三个原则”, 推行厂务公开。凡涉及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公开;凡涉及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问题必须公开;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公开。公开内容包括:企业经营、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状况;企业重大改革、资产重组、重大投资、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大决策;中层以上干部任免;医疗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公司在制定重大决策事项时, 都要广泛听取职工群众意见, 职工代表没有通过的政策和管理办法, 公司坚决不予执行。几年来, 职工代表共审议通过了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30余项。

三、结合医疗单位企业实际, 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护职能

一是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站在职工的角度监督做好全体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合作关系签订工作, 保障职工的合法劳动权益。在此基础上, 工会干部还要热情周到地与职工面对面、心贴心, 为广大医护人员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为职工解决好福利待遇等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积极协调各种形式的劳资关系, 协助院方积极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 维护各科室的稳定, 进而达到整个企业的稳定, 以此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协助院方解决企业和谐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及时反馈广大医护人员的愿望与呼声, 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热点难点问题。

二是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要进一步拓宽和畅通广大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 特别是涉及医护人员切身利益方面, 比如工资奖金的调整, 各项保险的缴纳、员工福利等相关的制度文件出台前, 要多方征集广大医护人员的想法, 想职工所想, 并如实向企业反映。引导广大医护人员参与讨论、决策和监督, 保证广大员工的权益得到有效落实。

三是工会组织要畅通职工群众诉求渠道。1.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诉求渠道。职代会按规定、按程序召开, 各项职权认真落实, 各工作机构运转高效, 各民主程序发挥作用。在每年度召开的职代会上审议通过了院长工作报告、职代会工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等会议文件。2.加强职代会闭会期间诉求渠道的建设工作。提案办理工作不断加强, 做到了答复率为100%。定期公开经审委员会账目, 让职工群众做到心明眼亮, 精心组织了职工代表巡视活动, 广泛听取和收集一线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为企业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并及时做好厂务公开工作, 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搭建职工展示平台

工会组织应该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建功和劳动竞赛, 激发职工的创造热情和工作活力。大力支持职工参加各种形式的理论年会, 参观教育、才艺展示等活动, 有一名职工被沧州市总工会授予“沧州市十佳女职工工作者”荣誉称号, 收费窗口荣获沧州市青年文明岗, 财务科荣获河间市妇联颁发的“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1]徐利治.新形势下工会的权利和义务[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2]王国藩.厂矿企业如何落实职工的监督权[J].人民论坛, 2011.12.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构建和谐校园 篇8

高校既是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园区,也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下,高校应对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成为高校基层党组织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

一、正确理解高校和谐校园的内涵

要构建高校和谐校园,首先要正确理解高校和谐校园的内涵。高校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要求一样,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这二十四个字,也高度概括了高校和谐校园的内涵和要求。高校和谐校园的内涵,我们的理解是: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办学得到充分发扬,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充分尊重和采纳。高校领导班子依法治校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学校的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校园人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学校组织机制健全,管理完善,学校秩序良好,师生员工安居乐业,学校保持安定团结;和谐发展,就是校园内人际关系和谐,校园人和校园环境和谐,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得到提高,师生员工工作、学习顺心,多数人的发展愿望得到实现,有成就感,学校与师生员工共同发展。

二、党组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实践与创新

1.认清和谐校园的本质内涵,明确学生党建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

“所谓和谐校园是以和衷共济、内外和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校园的和谐,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由人营造的各种管理环境、教育环境等的和谐, 以及向社会体现出的文化教育阵地的和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本内容和最终目的。

多年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发展工作“重数量轻质量”,工作机制“重常规轻创新”,先进性发挥“重局部作用轻整体作用”,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理想信念模糊化、党组织战斗力沙化、服务意识淡化等。这种现状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改善,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影响高校教育目的的实现。 因此,认清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新理念,结合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明确当前学生党建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从而制定符合学生党建发展的各项措施, 既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实现和谐校园的必要条件。

(1)大学生党建新任务体现为: 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完善和创新学生党员发展机制,重质重量培养发展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组织力量;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发挥学生党员队伍在高校教育管理和各级组织中的模范、桥梁作用,增强协调、团结、领导能力。

(2)大学生党建新要求体现为: 以科学发展观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行动指南,注意党建、团建协调发展,党建体系、载体协调发展,党员数量、质量协调发展,最终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全面创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将高等教育的发展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推进相结合;强化新理论、新思想、新知识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开拓创新,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时代感与针对性。

2.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构建文化型、学术型、平安型和谐校园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学校党委与广大党员、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和谐校园建设的力量源泉来自于高校党的各级组织,和谐校园建设的各项任务也要落实到高校各级党组织。

(1)保证校园文化的正确方向。当代大学校园是八面来风的思想文化集结地,同时也是意识形态、学术思潮的汇集地。高校应当加强宣传和舆论导向,对社会中涌入大学校园的各种文化信息要进行必要的筛选。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文化价值选择教育,做到既坚持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特性,又强化对外来文化优良因素的吸收。

(2)促进高校党建与学科建设协调发展。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学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科建设献策献力。要注意培养和吸收非党员的学术骨干入党,提高党员的学术水平。学术团队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和科研水平,更应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思想上提高自己,不断增强科研人员为学科建设作贡献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3)创新党支部的工作和活动方式。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支部建设目标管理为抓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保证监督作用。

(4)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学校是每个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和共同载体,学校的命运与每个师生员工的命运息息相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组织要带领师生员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学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要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科学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保证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5)党建工作应以人为本。教育是育人,其根本职能就是培养人、教育人、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高校党建工作应以人为本,要体现尊重,倡导“和而不同”。在学校,不同的师生对现实有不同的认识,水平不同,需要也不同,因此要承认差别、正视差别,通过积极引导,创造一个生动活泼、安定有序的环境。校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表现。我们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3.创新方法培养教育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

近年来,学生入党热情高涨,一入校就有许多学生向辅导员、班主任咨询入党的程序,向高年级的学生打听入党的难易程度;同时由于各高校的扩招,因此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迅速扩大。此时,传统的集中在学校党校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教育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尤其是在多校区学校,受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交通等因素的限制,很难保证培训对象有统一的时间在统一的地点来参加学习培训。因此,积极探索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新途径就十分重要。

一是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可以采取邀请专家讲课,召开学生座谈会,通过学生辅导员、相关业务教师引导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可以通过名师讲座、学生答辩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面理论灌输;还可以采取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丰富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二是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下乡挂职锻炼等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开展“红色之旅”教育,对积极分子实行公开评议答辩,让学生亲自去看、亲耳去听,同时学会自己思考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寻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三是树立本校学生党员中的典范,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比如结合“评选优秀党员”,举办“我为党旗添光彩”等演讲活动,让学生们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由于典范人物就在本校,就在自己身边,所以更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也更大。通过榜样示范作用,达到用学生党员带动入党积极分子、用优秀学生影响普通学生的目的,从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

此外,每个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都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构建和谐校园,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师生员工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领导能力和核心作用。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构建和谐校园 篇9

发表日期:2010年7月16日出处:大关县悦乐镇党政办作者:唐应平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维护稳定的重点在基层,矛盾焦点也在基层。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基层维护稳定这道防线建立起来了,维护稳定就有了深厚的基础。当前,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各级党组织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促进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构建和谐农村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大关县悦乐镇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消除不稳定因素,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基本情况

悦乐镇位于大关县西南部,东接翠华镇,南靠上高桥乡,西连永善县墨翰乡,北邻寿山乡。辖9个村,49个自然村,220个村民小组,境内居住着汉、回、彝、苗等民族,总人口7771户33419人,其中农业人口7430户32051人,少数民族935人。镇党委下辖党总支10个,党支部66个,村委会9个,党员854人,其中农民党员645人。

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的经验做法

一是抓组织领导,构建维稳工作合力。镇党委坚持每月班子碰头汇报制度,按照联系点汇报维稳情况,坚持互通信息,互通情况,重大问题共同研究、共同协商、共同解决,建立了维护社会稳定的横向领导机制。镇党委健全完善了领导干部包片维稳制度,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上访户,挂钩干部联系信访对象,形成了维护稳定的纵向领导机制。镇党委切实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具体管理和指导,教育和引导基层组织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履行工作职责,合力维护稳定,形成了维护稳定的职能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来,做到群防群治,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抓学习培训,切实统一思想认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同时搞好对全体党员的形势教育,要求党员带头遵纪守法,带头维护社会稳定。一是进一步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和安全意识,把党员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县的有关安全稳定的指示精神上来。二是进一步增强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教育全体党员以党纪国法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觉维护团结安定的局面。三是进一步增强党的宗旨意识,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四是进一步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积极做好家庭子女、亲朋好友关于维稳的宣传教育工作,共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三是抓调查摸底,建立健全基础台帐。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各党总支在辖区内全面开展不稳定因素调查摸底活动。对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进行排查,把流动人口纳入视线内;对一些信访老户进行跟踪调查,发挥党员干部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优势,积极化解矛盾。准确掌握基层存在的矛盾隐患和突出治安问题,并造册登记,建立信息台帐。实行基层党组织不稳定因素每天零报告制度,要求各基层党组织确定专人负责辖区维护稳定工作信息的收集,并在每天下班之前将工作情况上报镇党委。对存在的问题没有排查出的,或发现未及时解决而造成重大后果的,将追究相关党组织负责人责任。

四是抓维稳防线,探索党员维稳路子。基层党总支以“党员服务中心”为载体,充分发挥基层党总支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龙头”引领作用,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各村、企业,指导和协助扎实开展党员、干部治安“大巡防”等维护稳定工作,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特点和优势,吸收他们充当维稳工作的“调解员”,帮助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将不稳定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科学划分党员维稳责任区,从不稳定因素排查、信息反馈、社会治安维护等方面为有责任心的党员设立岗位,开展政策法规的宣传、困难党员的帮扶、失足少年的教育,做好维稳工作的“服务员”。

三、基层党组织在维护稳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悦乐镇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改革的进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滞后,维护稳定的能力不强。

一是部分基层干部工作缺乏亲民性,直接影响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维护稳定、领导核心等方面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是:有的农村干部民主法制意识淡薄,缺乏与农牧民群众的沟通,导致农牧民群众对农村基层干部的不信任,有疑虑直接通过群体性上访的方式要求党和政府给予答复;有的农村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为农村社会政治的稳定带来了隐患;有的农村干部办事不公,存在“以权谋私”现象,造成了党员干部与农牧民群众的对立局面。

二是一些村“两委”班子关系缺乏协调性,严重削弱了农村党组织在维护农村稳定的能力。主要表现是:有的村“两委”班子合作共事氛围不浓,缺少相互的交流和沟通,村“两委”班子成员未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有的村“两委”班子内部关系不顺。村党支部、村委会分工如分家,存在各自为政、拉帮结伙的现象,遇事各作主张、各行其事,导致好事争着上、难事往后躲,出现失误就金蝉脱壳;有的村“两委”工作方法不当。一些村党组织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熟悉、不习惯、不理解,甚至产生埋怨、抵触情绪,不敢领导、不善领导,把发扬民主与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割裂开来;少数新当选的村干部把群众拥护当作“护身符”,不接受党支部领导,严重违背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原则和宗旨。三是一些村级组织管理缺乏规范性,村党组织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难以保证。当前,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主要存在三个“形式化”:首先是执行制度的形式化。虽然绝大多数村都建立“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活动日”等制度,并且都写在了纸上,挂到了墙上,但相当一部分村党组织负责人认为组织党员学习是务虚的,不重视党员的活动,党员对此意见较大。其次是村务公开的形式化。从近年来发生的群访事件来看,涉及村级财务、村干部经济问题的案件为数不少,原因是村务公开尤其是财务公开的不彻底。其三是重大事项村民决策的形式化。一些村对重大事项的决策,虽然召开了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但因事前没有深入征求村民意见,事后又缺少沟通,导致群众有意见,致使干群关系不佳。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和谐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对于夯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和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通过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是党中央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和教训,立足于我们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向全党提出的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大课题。县、乡、村党组织是我们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整个执政能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落脚点,承担着具体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任务,体现着执政党的执政内涵和执政水平。只有牵住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才能推动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2.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干部“四化”方针,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并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尤其是要配强党组织书记。俗话说:“富不富在支部,好不好在领导”。要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把农村的班子搭建和建设好。农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发展的“领头雁”,官小责任大。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两推一选”的选任方式,按照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本领强的“三强”要求,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从人员素质上确保党组织在村级配套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要大力推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鼓励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不断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

3.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先进性是我们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抓住了先进性,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主题。各级党组织应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党员是党的细胞和活动主体,党的所有工作都要依靠党员去完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县的相关要求,认真抓好发展党员工作。特别是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来进行;二是要坚持党员标准,严格工作程序,把好发展党员的质量关。这是党员队伍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三是要坚持改善结构,均衡发展。注意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发展党员,注意在青年、妇女、少数民族中发展党员,注意在高知识群众和各类人才中发展党员,注意在党的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发展党员;四是要坚持做好对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做好基础工作;五是要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注重研究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对于农村来讲,关键是要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为主题,在提高党员致富带富能力和培养、发展经济能人入党上下功夫,不断培养吸收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党员。

上一篇:鲁教版数学7下教案下一篇:商品房买卖合同审核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