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第二课时优秀的教案

2024-05-10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的教案(共11篇)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顺序,重点学习课文第3、4

段,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品读课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备:

1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课件。

2投影幻灯。

教学设计:

一、齐读课题,回顾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二、初步理解“天下奇观”的含义,辨别“观潮”的“观”和“奇观”的“观”的意思。(选择字义)

1教师导言:在昨天的课堂上,我们交流展示了大家查找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我们知道了,钱塘江大潮在我国浙江省,而且只有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左右才会出现的涌潮。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纷纷亲临江边,目睹了大潮的壮丽景象,还给后人留下了诸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优美诗句。我们陕西的兵马俑堪称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那雄伟壮观的钱塘江潮也当之无愧的被人们誉为“天下奇观”了。(齐说,板书“天下奇观”)

2,辨析理解“观潮”和“天下奇观”中“观”的`不同含义。

三激发情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顺序。

1、导言激情:那么,在祖国的四面八方、祖国的东西南北,到处都有举世瞩目、文名遐尔的像钱塘江大潮这样的自然奇观和人文景观,我们身为一个中国人是不是应该为此骄傲和自豪呢?

2、请大家带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回忆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观潮的?

3、指名回答,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4、自由交流谈看法: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个部分?(老师也特别喜欢“潮来时”的这一部分)

四、观看录像,谈感受。

1、播放录像,欣赏钱江潮的壮观景象。

2、自由谈心情和感受,并说说录像中的画面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

五、学习3、4自然段,朗读体会重点词句,感受大潮的雄奇与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写作方法。

1、自由朗读3、4自然段,找出你特别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全班交流,品读理解,感受自然、语言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好河山的情感。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人群又沸腾起来。”(表演:人群沸腾的场面。找一找:本段中还有哪个词用来形容沸腾的场面的?读一读:读出沸腾的感觉来。)

(2)、“……闷雷滚动”句:(模仿:闷雷滚动的声音,分析理解:说什么像“闷雷滚动”?读一读,背诵此句)

(3)、“……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句:(分小组,读出壮观的景象来。)

(4)、“浪潮越来越近……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句(齐读,自由练习读,比赛读,做练习填空。)

(5)、做练习:课文填空,并说说这样写好在那儿。(屏幕出示)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浩浩荡荡地();那声音如同(),好像()。(填空、朗读背诵,“犹如”换词练习)

(6)略。

3、提问质疑:3、4自然段中还有你不明白的问题吗?

4、小组合作学习,归纳、讨论探究: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大潮的特点?(想)

(2)、课文是怎样写大潮声音、形态变化的?(说)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找)

(屏幕出示)

5、分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小结板书。(声音、形态、远、近)

6、引导回顾本册课文中写景状物类课文的写作特点及方法:《颐和圆》、《五彩池》、《卢沟桥的狮子》等,体会写作方法的运用及好处。

7、教师小结:观察有序、抓特点。

六、积累词语练习。

1教师说词义,学生对词语。(屏幕出示词语)

2指名领读词语: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山崩地裂浩浩荡荡。

3任选一词造句。(指明说)

七、给钱江大潮写广告词。(投影展示交流,相互评价)

八、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

九、作业布置:

1继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永远的歌声》(第二课时教案) 篇2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但童年的一些歌却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第二部分(第2至10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捉鱼的事。

第三部分(第11至12自然段):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巧妙回应了文章的主题,即回答了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为题。同时,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一、教学目标

1. 初步掌握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 读懂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品味“ 放学的路上……使劲地点了点头。”“而眼尖的小兰……一条一条地穿起来……”等精彩词句,感受“我们”对老师真挚的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教育。

3. 从词语的替换对比明白用词的准确更利于表达真实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复习

1. 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回顾上节课学生质疑的问题,引入新课。

品读课文,感受“歌声”之情

(一)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学习课文6-10自然段。

1.(课件出示问题)默读思考,在整件事的叙述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孩子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2. 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相应的句子并引导学生理解、朗读。

句子一:“ 放学的路上……使劲地点了点头。”

①指名读,找出描写二牛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拽住”你会用哪个词替换?体会二牛的急切。

②听了二牛的话,“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感受到什么?真的有狼吗?从课文哪里可看出?

③抓住“马上、立即 、使劲”等词语,引导学生感受孩子们为了老师不顾危险毫不犹豫的态度,以及对老师真诚的爱。

句子二:“而眼尖的小兰……一条一条地穿起来……”

①用“△”标出“我们”捉鱼动作的词语。

②抓住“摸呀,捉呀,追呀,堵哇”重点引导学生想象“我们”捉鱼的画面,体会抓鱼的快乐及对老师的爱。

句子三:“我们兴高采烈……老师、大人和同学。”

①用“○”标出描写“我们”神态的词语。

②“我们”高兴时会想些什么?(用感情朗读)

句子四:“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的脸上。”

①“我们”为什么会遭到责骂?想象责骂的情景。

②用△画出写“我们”动作的词,用○标出写“我们”心情变化的词。

③“我们”为什么委屈?

④“献”可以换哪个字,从这个字你感受到什么?

⑤老师的泪水是什么样的泪水?(激动、高兴、欣慰、心疼、担忧)

过渡 :这是个什么样的老师,让学生不顾危险去为她挖药呢?(引入2-5自然段的学习。)

(二)感受老师的好。学习2-5自然段。

1. 课件出示问题:用线画出写老师好的句子。哪个句子是概括描写老师的好,哪些句子是具体写老师的好,这些句子分别表现老师哪方面的好?

2. 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①课件出示反映老师好的句子,分别指导。重点通过“荒凉破旧”和“从城里来”反映老师有爱心。

②从老师模样好、嗓音好、有知识、有爱心方面总结老师“样样好”。

3. 如果你有这样的老师,你会有什么感觉?(自豪、敬佩、骄傲)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回顾全文,畅谈收获

1. 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为题?(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2. 既然以歌声为题,我们还可以怎样的方式开头呢?

3.学习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畅所欲言)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的教案 篇3

2、认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5、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灯片、有关钱塘江潮的资料带。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落;学习课文1一2自然段。

一、导入。

2、学生质疑:可围绕文后的“思考练习”提出不懂的问题。

3、灯片出示学习目标。

①学习课文3一5自然段,理解重点词句;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小节;

二、学文a、学习3、4自然段。

1、整体感知

②自由朗读。

③讨论、感知、(板书:声音、样子、情绪;解决a、b)

④欣赏钱塘江潮录相。(解决c)

2、细读理解。

①默读3、4自然段,用[]标出表示声音的词、用()标出表示样子的词,用“△△”标出人们情绪变化的词。

③重点解决开课时先提出的有针对性的问题。·释“水天相接”·第3自然段中,讲到人群又沸腾起来,人们为什么会沸膝?·体会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3、细品背诵

②小黑板出示背诵线索。b、学习5自然段

1、过渡:钱塘江大潮的“奇”,不单单表现在潮来前平静而又略显几分神秘,也不单单表现在潮来时非凡的气势。潮来后的情景,我们也能品味出它的“奇”。

2、指名读。

3、同桌互说:潮来后是一番什么景象?你能说说它的“奇”吗?·抓“余波涌”--持续时间长,神奇。·抓“江水涨”--上涨两丈、水量大、雄伟壮观。

三、深化总结。

1、回题读12节,体会“天下奇观”。

2、师:潮来前,江面依然平静,给人以宁静而带有几分神秘的感觉,你说奇不奇?潮来时,声音大,气势壮,奇不奇?潮来后,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江水上涨两丈来高,你说奇不奇?

3、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在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天下奇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水天相接、沸腾、横卧、横贯

2、写出带点字词的意思。观潮()观天下奇观()

3、读课文四小节最末句话后填空。

(学校第17届教研会研究课)

《观潮》第二课时的课程教学设计 篇4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

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钱塘江大潮录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潮是一种怎样的奇妙现象吗?哪位同学能把你所知道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呢?

(潮是大江大海水面发生定时涨落的一种自然现象。)

(板书:潮)

师:一位曾经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

2、听课文朗读,并思考问题:

师: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请你们在听的时候注意:

他描绘的观潮是一种怎样的景象(雄伟壮观)?你觉得文章写得美吗?美在哪儿?

听课文朗读,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

二、理清文路,划分段落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观看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读。

师: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

学生可回答前两个问题,质疑第三个问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快速阅读全文,看一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出来。

学生阅读全文,找出顺序,并能按照课文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

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写的。

(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2、师: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三个情景是一样的吗?下面,让我们首先来学习第2自然段。

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作者在这一段里交待了什么?

(交待了时间、地点。)

主要描写了什么?

(描写了潮来之前景象和观潮人的场面、心情。)

(相机板书: 笼罩烟雾 风平浪静)

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

3、指名读第3自然段,要求: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的?

读后引导学生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

通过讨论明确:

⑴ 作者是按照远→稍近→近的顺序写的。

(板书:远→稍近→近)

⑵ 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

⑶ 启发质疑:

① 远处时,大潮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

② 稍近时,大潮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⑷ 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释疑解惑,帮助理解,边看边引导图、文对号。

⑸ 理解后练习背诵:

指名学生读,其它学生边看课件听读。再次感受大潮的美与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背诵3、4自然段。

4、指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

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5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拔: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5、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赞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五、总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学生小组进行小导游练习。

【板书设计】

潮来前 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远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

观潮 潮来时 稍近拉长 变租 横贯江面

近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

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l.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不足之处。(注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三、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字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一捺改成了一点。

《春日》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把握“胜日”、“寻芳”、“等闲”等词语的意思;略知古诗词的长吟,能投入地朗读诗句。

2.想中、说中感受“无边光景”,感受春天的万紫千红,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3.理解诗句中暗含的“劝学”道理,初步感知《观书有感》。4.理解感悟“万紫千红”的喻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2.出示图片:这是怎样的春天?(并揭题。)

二、诵读: 1.自由读。2.范读。3.个别读。

4.交流学习心得。(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重点把握:(1)“胜日”、“寻芳”、“等闲”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诗句的意思;(3)了解作者。

三、想象:

1.作者胜日寻芳泗水滨,看到了“无边光景一时新”,他看到了什么?(自由说)2.出示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3.小结反复朗读“无边光景一时新”。

四、说理:

1.面对如此美丽的春天,作者陶醉了,我们也陶醉了,一阵微风拂面而来,作者灵感一动,涌出了一句千古佳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2.为什么会“等闲识得东风面”? 3.反复朗读“万紫千红总是春”。4.“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姑娘翩翩而来,挥舞剪刀,裁剪出了“千万条绿丝绦”,裁剪出了“千万朵鲜艳的红花、紫花、白花、黄花”,裁剪出了“万象更新”的春天,裁剪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因此,“万紫千红”这个词语就有了新的含义。

5.出示各类报刊出现的与“万紫千红”有关的标题。读中感受理解“万紫千红总是出春”的另一意义。

6.除了这些,还有哪里也是万紫千红的? 7.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暗含的“孔子”儒家思想“万紫千红”,书本的知识“万紫千红”,懂得诗句中“劝学”道理。8.初步感知《观书有感》,懂得读书。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学科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资源 授课班级 观潮 授课时数 设计者 教授者 课型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2.能发挥想象, 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 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4.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5.练习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6.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 思想感情。7.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1、教师准备: PPT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 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 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师: 昨天, 大家回家预习了课文还查阅了有关资料, 谁来说说, 你查到了什么? 生:汇报搜集到的资料 师:有了这些资料,同学们学习起课文就更加游刃有余了,下面自己再把课文 读一读,边读边在大脑里想象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激 发学习兴趣

调整与思考

教学过程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 生: (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我呀,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不时发出惊叹声。 ) 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师: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生:课文 3、4 自然段。 师:自己读读 3、4 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 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 (自由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 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气势越 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 (齐

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 的白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 感觉吗 生: (分组比赛读) 生: (齐读)

设计意图

我运用了现代 化的教学手段, 给学生直观的 感受, 从而为后 面的朗读铺垫, 提高课堂效率。 但是录像占用 时间过长, 影响 了课堂质量。

调整与思考

让全体学生用 具体生动的表 演来体现对 “沸 腾” 这个词的理 解, 然后又从这 一情境中巧妙 地引出另一个 词语“人声鼎 沸” ,从概念到 形象, 又从形象 到概念, 这样学 词语, 学生印象 深刻,理解正 确, 也便于今后 运用。 但是我觉 得 疏 忽 了 对 “鼎”字的教 学, 以致部分学 生没有正确掌 握字形和字义。

教学过程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 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 起来。 ” 师: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 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指名 学生个别赛读, 教师加以鼓励, 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 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 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 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 吗 生:好! 师:准备,开始! 生: (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 “噢! ”有的喊: “快看,潮来啦! ” )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 (齐答)人声鼎沸。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 (齐读) 师:把出现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这两个句子连起来读读。 生: (齐读) 师: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 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设计意图 调整与思考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读后背, 先扶后 放, 先分解再综 合, 最后学生水 师: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 到渠成, 很轻松 地 将 这 一 段课 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 文背诵下来。 这 练习。

样达到了及时 将学到的精彩 师: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 ,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 的 语 言 积 累 起 来的目的。 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五、听听读读,体会顺序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 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 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 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 (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 ,响声越来越大,

调整与思考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 ) ,犹如千万

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 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教师用投影打出一位学生的作业,集体反馈校对。 ) 师: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生: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 水的`变化。来,我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师生齐读这段话) 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 越近,声音(越来越响) ,浪头(越来越高) ,气势(越来越大) 。钱塘江大潮 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我们要根据意思来写

词语,你行吗?

我没有满足于 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人声 让 学 生 填 写 正 确, 而是鼓励学 鼎沸 生发挥聪明才 智, 在同一个括 风和浪都很平静――风平浪静 号内运用不同 的词语, 对于运 形容水面辽阔,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水天相接 用正确的予以 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齐头并进 肯定, 运用错误 的加以纠正。 既 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山崩地裂 体 现 出 学 生 学 师: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习的 主 动 性 和 创造性, 又发挥 了教师的指导 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 作用。 这也是构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 建活力课堂中 的教师帮学的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运用。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 一代表发言。 ) 生: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 。可潮来时, 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 。潮水 声犹如(山崩地裂) ,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 师:每个人再练习说这段话。 (学生自由说这段话,进行巩固) 师: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 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

作 业 设 计

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

板 书 设 计

潮来时

潮头过后

《观潮》第二课时优秀的教案 篇7

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观潮》是一篇讲读课。课文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开始部分,我首先提出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的录像,让学生在“观”中如临其境,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之情。并为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

2、小组合作,发展思维:

在教学中我采用异质合作学习,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小组里学生交流得出讨论。如: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是课文的难点,也是重点。教师先组织学生观看多媒体教学片,再由小组讨论学习,生生互动,教师点拔,解决疑惑,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尝试教学,突破难点:

尝试教学以“先练后讲”、“先试后导”为主要特征。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的做法。本节课理解课文中描写“潮来之时”的景象,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采用尝试教学,学生在小组互相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读──划──议──悟”然后进行组织交流,教师从中点拔。在尝试中学生印象深,理解透彻,教师也不必花费大量力气讲解,恰到好处地解决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潮来时雄奇、壮观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之情。

2、学习作者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事物和抓住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3、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赏析佳句的能力。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A级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准备】

挂图、电视机、录相机、录像带、幻灯片。

【座位排列】

采用异质分组5~6人一组,成马蹄形。

注:A级生为优等生,B级生为中等生,C级生为学困生。

评价:优☆☆☆、良☆☆、及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抓中心句,导入新课:

⑴ 质疑:

围绕第一自然段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提出问题。

(个体活动。)

⑵ 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

2、播放“潮来时”的录相:

师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在静观中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全体参与。)

3、提问:

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潮来之时”的景象呢?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汇报。

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描写“潮来之时”的片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1、用“ ”画出描写“潮声”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潮形”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观潮人们情绪的词语。

学生采用“读──划──议──悟”的学习方法:

生边读课文边分别画出描写“潮声”、“潮形”及人们情绪变化的句子、词语。

(个体活动。)

2、分析这些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组内讨论交流,A级生带动C级生。

3、这部份通过哪几方面的描写来体现“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组际交流)达成学习情况:

C级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描写“声”、“形”的句子。

B级生:能准确全面地画出描写“声”、“形”的句子。

A级生:能准确地画出描写“声”、“形”的句子及人们情绪变化的词语,能较清楚地说明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是以声、形、观众情绪变化这三方面来写的。

(全班齐读,小组读,互评。)

4、师生共同评价给予激励。

5、指导朗读,赏析佳句出示幻灯片(描写声、形的句子):

⑴ 读描写“潮声”的句子。

⑵ 读描写“潮形” 的句子。

⑶ 读“潮来之时”这部分。

⑷ 让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为什么喜欢。

(学生在找、读、议中产生共识。)

(小组合作学习。)

派代表汇报。

6、作者是依怎样的顺序来观察“潮来时”的景象?

让学生理解“潮来前”江面平静与“潮来后”江面恢复平静,两个“平静”意思不同。

(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来说明。)

(个体活动。)

三、总结全文

1、总结写法(点拔、引导):

⑴ 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⑵ 从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变化的特点。

2、回扣题目,强化写作方法:

学生从文中体会到,并能概括出“观”:

看、听、想、多种器官一同活动才叫“观”。

四、巩固练习知识延伸

1、配乐朗读,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并选择其中两个词造句。

3、写一篇“观潮”的导游词。(学生选做)

4、用一、两段话描写你留心观察后的某一种事物,要抓住它的特点。(A级生。)

【板书设计】

潮来之前平静

声: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钱塘江大潮 潮来之时

(天下奇观) 形:一条白线 拉长变粗 白色围墙

千万匹白色战马

《望月》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篇8

教学重、难点:

营造研究氛围,以学定教,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迁移运用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望月》。

2.上节课主要研究了什么内容?

(生回答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研究了怎么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二是研究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即舅舅和外甥在江轮上望月、谈月、想月,分别写了舅舅眼中月、诗人眼中月和外甥眼中月。)

3.舅舅、诗人、外甥眼中月一样吗?(不一样)他们眼中的月亮到底怎样又为什么不一样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4.怎么研究?大家可以提出建议。

二、自主探索

选择自己喜欢的××眼中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研究。(分组合作研究)喜欢研究舅舅眼中月的同学在喜欢自由组合,展开研究。)

(一)舅舅眼中月组织策略。

1.学生汇报(估计学生会说舅舅眼中月很美,我想试试,试着读一读→学生评价:我觉得他把舅舅眼中月亮的美读出来了,我也想像他那样读一读或者我认为他基本上读出来了,但还美中不足,我想给他示范一下→既然这么美,也让老师来美一下好吗?(好)→生评价→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一幅月色美景,你看到了吗?→出示课件(边看边读边想)→此时,作者会想些什么呢?(主要是出来旅行能看到如此美月心里太高兴了。))

2.月色迷人!还有补充吗?(生:像这样的月之美景还有许许多多,我来读一篇给大家听听→指名上台实物投影→学生自己实物投影并介绍)

3.真是赏心悦目。建议大家再来读一读。有一句诗叫葡萄美酒夜光杯,美的月为大家配点曲(请一生选择)→(美,还它个美!)齐读。

4.过渡:刚才这一小组汇报的舅舅眼中的月亮,其他小组呢?

(二)外甥眼中月组织策略

学生汇报(我们觉得外甥眼中的月亮很天真、可爱,我们也像那一组一样把它给读出来(分角色)→注意偷偷地、圆圆地、月亮困了→生评价→直接读外甥话→师评:赵丽宏的小外甥(外甥女)来了!很神奇,他好像看到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阴晴圆缺图→看着这变幻而俏皮的月亮,你想到了什么?(生:想到外甥想象真丰富或月亮真是变幻莫测或外甥很天真,月亮也变得可爱了!或想到一句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过渡:妙!说着说着,读也出来了。那么诗人眼中月呢?

(三)诗人眼中月组织策略

1.学生汇报(生读古诗→生:我们觉得诗人眼中的月是→生:上台借用实物投影谈诗→师:能读出来吗?评价→师点评《水调歌头》→生:除了课文上,我还搜集了→演示说解)

(导语:读的时候,假如能把诗人的情感和作者的感受结合起来,那才叫丝丝入扣呢!)

2.分角色体会朗读(教师读旁白,男同学读赵丽宏,女同学读外甥(配乐:春江花月夜))

三、总结成果

1.学生畅谈:同一个月亮在不同的人的眼里是不一样的。此时此刻,你明白了吗?

2.教师小结:了不起!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感受是不一样的。关键看人所处的环境,人的心情如何。

3.导语

过渡:你们啊,个个都是小小王国维,究竟合格不合格,还得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考核吗?)

四、拓展延伸

1.想象选择:《望雨》

(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________________;(愁雨)清明时节雨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雨,_____________________;

(霉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雨,________________

2.启发谈话:

《白鹅》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⑴ 能从“叫声、步态、吃相”中感受白鹅的高傲。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7自然段,积累好词佳句,能运用若干好词佳句。

⑶ 揣摩作者写作的表达方式(比较、拟人、贬意褒用)初步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写作语言。

2、过程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说话来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白鹅的高傲和可爱,并能有滋有味地朗读。

【教学难点】

有所感受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能从看似贬义的词语中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顺情导入,整体感知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13课《白鹅》,你们觉得风子恺爷爷笔下的白鹅是怎样的?

(请用一个词表达)

生:高傲、有趣、有意思、威风、可爱、架子十足──(让6、7位同学说)听得出来你们都很喜欢这个高傲的动物。生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而鹅不仅表现在姿态上,更表现在……

生:叫声、步态、吃相。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师:这节课我们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再次走近白鹅,欣赏白鹅。赶快读读3~7小节,看看哪些句子表现出白鹅的高傲,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生读完、画完。)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你可以读你特别喜欢的句子也可以谈你的体会。

(随学生发言学习任何一部分。)

二、细读高傲、品味可爱

师:你从哪儿体会到白鹅的高傲?

预设情景:

1、叫声:

生:我从白鹅的叫声中体会到他的高傲!见到生客他必然厉声叫嚣,仿佛大声训斥别人似的,表现他的威严。远处有人走动,也没惹他,他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师:体会的不错。如果鹅会说汉语的话,你们猜猜他会说些什么呢?

生:见到生客,他会大声训斥:说:“你是谁?为什么不通报一声就进来?没礼貌的家伙!”

师:够傲的。

生:当篱笆外有人走路时,他引吭大叫,一定说:“外面谁在走动?最好离这儿远点!”……

师:从你们丰富的想象中,我不仅感受到了鹅的高傲,也看到了他的尽职,难怪主人喜欢他。谁愿意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让我们从他的叫声中进一步体会鹅的高傲和尽职。

指名读:

多神气呀!多尽职呀!

师:怪不得说养鹅等于养狗,作者表面写鹅叫得凶,高傲,其实是在夸他勇敢尽职,讨人喜欢。我们再来夸夸白鹅,感觉肯定不一样,齐读第三节。带着感情来读读作者的赞叹: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听出了你们的喜欢,听出了你们的赞叹!你们还从哪儿感受到了鹅的高傲?

2、步态:

生读“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师:由鹅的步态你们想到哪些人?

(大王、老板、将军)

师:你来读读看,鹅老板来了没有。

(指名读)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破像……)

评:大模大样的真像个鹅大王。

评:你把他读活了,他可真够霸道的。丰子恺爷爷的笔下的白鹅比你们的都要风度翩翩。课文说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净角就是京剧里的花脸,你们想象一下黑脸包公、白脸曹操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大模大样,从容不迫、威风、架子十足、不可一世。)

师:带着这样的感觉一起把这样的白鹅带到眼前。

生齐读。

师:既然写鹅为什么前面还要写鸭?

生:这样写更能突出鹅的步调从容。

师:对啊!那你说说鸭的步调怎样?

生:急速、局促不安。

(生表演)

师:这样比较白鹅的傲慢更讨人喜欢了。

师生合作读:

能带着你的感情来读读这句话吗?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3、吃相:

师:鹅的叫声、步调挺有意思,而鹅的吃饭一定能让你笑掉大牙。生快速浏览5~7节。你觉得鹅吃饭好笑在哪儿?

4、反馈:

食物有趣,吃法好玩,要人侍侯。简单处理前两个部分。

⑴ 食物:

引读相关句子,让学生谈体会。

⑵ 吃法:

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最好笑的是“鹅狗争饭吃,搞得主人不得不侍侯他”。

5、演读:

重点演读“鹅狗争饭吃”师范读:

你们觉得有趣在什么地方?

生谈感受:

想象调皮狗和鹅的不同表情和动作、对话。

同桌合作练读表演:

第一幕:教给方法,第二、三幕同桌合作选择一幕表演和朗读。

(一人读,一人演。)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来朗读。

6、回归中心:

此时,你想对这只白鹅说些什么呢?

怪不得作者最后赞叹说:

因此鹅吃饭时,非要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不足!

7、指读句子:

⑴ 这种侍侯对白鹅来说是无比的骄傲。

齐读。

⑵ 这种侍侯对作者来说是无比的乐趣。

齐读。

⑶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读: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三、课外延伸

同学们你喜欢这只白鹅吗?你愿意把自己当作白鹅来介绍自己呢?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建议用上这节课我们积累的词语:

厉声叫嚣 厉声呵斥 引吭大叫 大模大样 昂首大叫

净角出场 毫不相让 从容不迫 厉声叫骂 架子十足

学习作者比较幽默的表达方法,把你笔下的白鹅说得让人喜欢。

学习写话:

我是一只()的白鹅,()。

【板书设计】

姿态

叫声 尽职 勇猛

高傲 步态 从容 神气(对比)

吃相 架大 好笑

【教学反思】

整堂课上下来没有我想象和预设那样顺利和流畅。

在导入时我向学生提出“你们觉得丰子恺爷爷笔下的白鹅是怎样的?”如果加上“请用一个词来表达”指向性更明确,也便于节省时间。学生说到“高傲”、“架子十足”、“神气”、“吃相古怪”……初步让我感觉学生并不喜欢这只白鹅。这时我没有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接着我按预设的那样教学,当赵永亮朗读高傲的句子:“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我问:“为什么?”赵永亮说:“我觉得它要人侍侯,可真高傲。”学生感觉没错,我怕大多数学生思维都停留在3、4小节,没转得那么快。就没再趁机追问。于是再问学生还找到哪些句子。终于有学生说到了第3节的内容。我就开始预设中的理想化教学。但尽管学生能够说,读。我感觉学生们的理解很肤浅,与文本还有一段距离。我两次范读,学生才勉强进入状态。之后教学的机械化也开始明显起来。以至于学习到第6、7自然段时,徐昌辉说:“我一点也不喜欢这只白鹅。”我很惊讶这位悟性高的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于是我不得不再范读“鹅狗争食”的部分。终于部分学生脸上露出了笑容。

雷雨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篇10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文

2、读好日记

二、写字教学

1、认读生字

注意:垂、沉、阵、蜘蛛、蝉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2、扩词训练(蜘蛛、蝉不扩词。)

3、说记字方法

4、写字指导

(1)自己分析所有字的结构,观察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自己动笔描,说说:你的发现。

(如:垂字的中间一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其余两横长短差不多;压字不要丢掉点;彩字的.三撇要对齐)

(3)请小书法家上台表演自己写得好的字并说写的技巧。

(4)自己书写生字,每个两个。

(5)互相学习、评价。

5、完成读读抄抄。

三、作业:

1、抄写有关天气的优美文章。修改自己的日记。

2、每个生字各写三个,组两个词。

板书:雷雨

前:闷、压抑、可怕

中:雨越下越大

后:清新、愉悦

教学目标:

1、认识“压”等四个生字,学写“垂”等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3、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詹天佑 第二课时 优秀教案 篇11

课题: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学习他严肃认真、身先士卒、为国争光、勇于创新的精神。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表达思路,知道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教学重难点: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学习他严肃认真、身先士卒、为国争光、勇于创新的精神。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表达思路,知道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

三、出示自学指导,学生自学,检测自学效果。(相机进行二次备课)自学指导

(一):全班集体詹天佑修筑铁路这一部分,分小组讨论这一部分记叙了詹天佑修筑铁路过程中的哪几件事?用小标题概括。(3分钟后检测)自学检测一:回答自学指导中提出的问题。自学指导

(二):自由读课文第四段,研究“勘测线路”,用直线画出詹天佑是怎么说的?用波浪线画出詹天佑是怎么做的?用双横线画出詹天佑是怎么想的?分别表现了詹天佑怎样的品质。5分钟后比比谁最棒!自学检测

(二):让学生总结詹天佑的品质。自学指导

(三):1.在文中找出开凿隧道的方法,并动手画出示意图,用箭头表示。想詹天佑为什么要设计这两种方法开凿隧道?2、对照课文中“人”字形线路的插图读课文,用你身边的学习工具代替火车,说说火车爬陡坡的方法。这些又表现詹天佑的什么品质? 5分钟后期待你们的精彩!自学检测

(三):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四.总结全文。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五.当堂训练。1.课后练习第二题。2.练习册的第二大题。六.课外拓展。小练笔:学了这一课,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请把它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詹天佑 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线路 杰出 爱国教后反思:

詹天佑说课稿王欣说教材。《詹天佑》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人物姓名为题,记叙了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不怕帝国主义的重重阻挠,克服各种艰苦的困难,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英雄事迹。从而表明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和本课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课文本身的特点,可制定了以下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2)通过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动手能力。(3)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2.重难点:因为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很和人物都很陌生,在理解课文时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篇课文的重难点定为: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弄懂詹天佑能成功地修筑京张铁路的原因。说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为本,直扑重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学等学习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2、学法指导

a、学生边读边画边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直接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b、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体会思想感情,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六、说教学流程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我准备用二课时教学全文。我讲的是第二课时。对詹天佑修筑铁路过程的学习。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设计以下环节:

(一)激趣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四)总结全文。

(五)当堂训练。

上一篇:微信营销活动文案文本下一篇:派出所党支部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