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的教学心得

2024-08-08

小学教师的教学心得(精选8篇)

小学教师的教学心得 篇1

孩子刚出生下地,宛如一张白纸,一方净土,一股清泉,不能不说后天的教育至关重要,孩子的发展不会因为遗传因素大相径庭,摇滚歌手秦勇不也用爱改变了问题儿子的人生吗?当然,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环境和家长素质我们做老师的很难改变,可我们可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帮助班上的每一个孩子朝着良好的态势发展。教育过程中,老师一定得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优点,及时肯定:发现不足,及时指正。另外,还要注意搜集生活中的正面和反面素材,经常对学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与其等到问题出现了才去解决问题,不如防患于未然。毕竟多数孩子的自控力都差,还得警钟长鸣。不过,其间的方法有待琢磨,耳畔扰人的话语往往会适得其反,学生通常会喜欢和老师真诚地交流,快乐地分享,分享名人故事、好人好事……班里若遇上了麻烦事,不妨先给孩子们找个‘他们还小’的借口稳定一下自己的情绪,打点好心情后才开始进行说教,这样,教育工作才可能顺理成章地进行。教师的职业技能不只在教书,还贵在育人,教师必须成为教育的有心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是孩子?孩子就是孩子,千万勿以善小而淡口不提,勿以恶小而夸大其辞,教育有方的老师一定最能揣摩孩子特别渴望被表扬,害怕被批评的心理,因此恰恰会采取相反的举动。其实,很多孩子都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只是缘于缺乏自控力而已。见于此,我会夸大表扬,缩小批评。某个孩子一丁点儿好的表现或进步,我就会在班上大造声势,目的是让他不好意思犯错,同时也激发别的同学期待被老师表扬的决心。如果某个孩子犯了很大的错,首先,我会试着用眼神来批评他,让他觉察到自己错了,然后在同学们面前故意宣扬他的优点,再用“如果改正什么缺点就更好了”的方式进行委婉批评,别说孩子不明白老师的意图,其实他早已心领神会。最后,有针对性地私下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强化意识,印象深刻的教育对孩子大有帮助。我曾经为了激励孩子们自觉认真地早读,竟无中生有地进行假表扬。有一天,我走进教室便满面春风地告诉孩子们:“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夸奖我们班的孩子最乖,刚才有几个值日老师还亲口告诉了我特别是早读最认真,你们不知道胡老师听了真的好高兴。”没想到这假表扬还真有效,孩子们喜上眉梢,接下来都暗自认真表现,看似中了我的计,可效果显著,这样轻松自如的管理何乐而不为呢?他们那傻乎乎的进取样真的好可爱,这大概就是从教的乐趣所在吧。一直以来,我不习惯包揽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更不喜欢干扰他们的正常发挥,我习惯了表面放下,暗地里密切关注。抓大放小是我的工作指南,有些细枝末节上的事,他们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我则睁只眼闭只眼,没什么大不了的。比如偶尔同学之间开个不雅的玩笑,念点不雅的顺口溜,不小心带了点儿没带恶意的话把儿之类的.,我都会装作没听见,何必给他们不必要的压力呢?孩子毕竟有孩子的天性,抹煞孩子的童真,无疑是杀人不见血的凶手,那真的很残忍。难得糊涂啊!

把用对待自家孩子的爱心和耐心用在所教的学生身上足矣。孩子们低年级时,总会情不自禁地管老师叫妈妈,那偶尔一声稚嫩的呼叫真叫人心疼,每当这时,我便会蹲下身来与之交流,耐心倾听,因为我在家就是这样做母亲的,孩子和我特亲近,没有丝毫的惧怕,我也深深地明白家长对孩子的牵挂,所以想法在不知不觉中决定了行动。关爱到细微处,我是这样去做了。天气发生了变化,我会提醒孩子们注意冷暖;有孩子脸色差了,我会提醒家长注意给孩子加强营养,并教育孩子不挑食;有孩子家境贫寒,我会倡导大家伸出援助之手,更不允许孩子们任意欺负;有孩子父母离异,我会心生同情,不断送上安慰和鼓励;有孩子是留守儿童,我会给予他更多的关爱……虽然不是我的孩子,但他们都有着我的孩子同样纯洁的心灵。教师的活儿是良心的活儿,大凡有良知的教师都会产生爱生如子的本能冲动。除此之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肢体语言的功效也不可忽视。抚摸孩子的小脸蛋、小脑袋,拉拉孩子的小手,拍拍孩子的肩,用眼神、手势来传递些许信息等一些不经意的动作,都足以让孩子幸福许久,更不用说对孩子的赞美和亲切的昵称了,孩子完全感受到了母亲一般的温暖,这师生间的零距离不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吗?

诚然,谁都会说“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之类的古训,可是这里的”严”绝非是压制和束缚,更不是痛打落水狗,我个人把它诠释为严格要求,规范言行,养好习惯则已。严格要求的基石之一,那就是讲诚信。别以为学生就可以随便忽悠,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关系着人的终身发展。言必行,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无戏言这之类的说法最要诋毁的就是言而无信的人,这种人必将遭社会唾弃。所以,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不得轻易许诺,一旦承诺就得尽量兑现,否则,必将失去学生对你的信任,基本的信任都没了,还奢望什么呢?一切都将成为空中楼阁。严格要求的基石之二,那便是会尊重。要知道,年幼并不等于无知,孩子与生俱有的思想和情感不容忽略,随着年岁的增长,孩子思想上的个性会日益凸显,这时,更需要被尊重,随意伤害孩子的自尊,后果将不堪设想。严格要求的基石之三,那需得多理解。在孩子心中,最希望有会理解他们的好老师。多一分理解与宽容,将会少一分浮躁与叛逆。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正常的,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凡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想,多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了解孩子的难言之隐,很多东西也许就自然而然的释怀了,还有什么神秘值得纠结呢?这样,师生之间是不是又向零距离迈进了一步呢?

小学教师的教学心得 篇2

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独立思维的个体,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是最基本的关系。老师在教学中属于组织协调者, 在给学生上课过程中, 老师可以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流, 比如“哪位同学可以说说……”“哪位同学愿意讲讲……”等等。老师在倾听完学生的想法之后, 可以说“你真棒, 和老师的想法一样”。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 老师显然把自己的身份转化成了与学生平等的角色, 这样很容易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此外, 老师还要学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理解和包容学生, 当作自己的朋友一样, 逐渐形成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达到思想和情感的有效交流。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 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程教学中, 老师要学会不断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表层的基础上, 去认识数学公式、数值关系等, 让学生自己进行简单的理解、判断, 从而掌握所学习的知识。这是个逻辑思维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老师去引导, 用语言去表述,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 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 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很多老师, 只关注学生的题做得对与错, 并不注意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说话是否完整、说话先后是否正确, 这样无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老师不仅要看学生题的对与错, 还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路、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 我们作为倾听者, 应正确地去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 培养语言表达以及语言组织能力。总之一句话, “多听学生说”。这样不断地坚持下去, 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水平, 而且更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使学生在处理任何事情上都能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路。

三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必须要让学生亲自体验、亲自参与, 在体验中产生自己的思想;要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 用这种形式来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 从中找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 除了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外, 还要慢慢地培养学生们发散思维的能力, 也可以说是举一反三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遇到新的问题, 也可以变换思考方式,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比如在教“九九乘法口诀”的时候, 我就会让学生以数小棒的方式来体会, 从而让他们能够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思,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学习除法口诀时, 如: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 复习“9的乘法口诀”, 我会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们都很热情地编起算式来:9÷1、18÷2、27÷3……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除法运算。除此之外, 在一些教学过程中, 我还会让学生们进行一些表演,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在教“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 特意让一些学生扮演数字和小数点, 然后让小数点在数字之间移动, 然后让其他同学回答其中的变化。

四创造机会, 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

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的机会, 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思考, 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 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比如, 二年级学习了“角的认识”, 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 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回答“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 大家明白了, 角的边是射线, 射线是没有长短的, 所以,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 久而久之, 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 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在实践中, 教师要联系实际, 优化提问内容, 把握提问时机, 讲究提问技巧, 不断提高自己教学的能力,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存明.小学数学教学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4

[2]张春莉.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3]余文森主编.名师高效教学设计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陈亚明编著.新课程小学数学评课的理论与实践[M].宁波:宁波出版社, 2005

小学语文的教学心得 篇3

需要明确一点,现阶段在开展语文教学艺术优化时,不能脱离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环境。只有在认识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应语文教学艺术的塑造。

(一)升学压力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

小学仍面临着局部区域内的升学压力,这种压力就使得: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测试成绩;测试成绩的效果,又直接与教师的工作绩效挂钩。因此,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因素上来考察,这些都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优化。所外化的表现形态便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突出知识点的讲授,而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特征。

(二)传统课程设计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施展

正如上文所述,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传统课程设计的固化又进一步限制了上述实践的开展。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课本的版本在较长期不会发生变更。这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同时,又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固化。固化的模式限制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当然,语文教学艺术也就无从展开。

二、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不可能跳离现有的制约因素而展开。由此,只有在承认目前现状的前提下,去寻找最易实现该培养体系的切入口。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建立,使学生主动的去说、读和写,在双向反馈下逐渐使小学生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一)学生主动性的引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这句话所折射出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当然,该信息应与教学有关。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段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二)教师讲授模式的改善

正如上文所述,目前小学语文过于突出知识点的传授。不可否认,这些知识是小学语文课程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多的去强调这些知识的传授,将使语文教学程式化缺少吸引力。本着快乐学习的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想与情操的培养。

(三)师生互动关系的形成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具体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就体现为,在有限的课时内形成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标,充分引致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与求知欲。

三、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具体途径

诚然,在目前制约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优化的途径还有许多种。并且,针对语文教学艺术系统性而言,还需要诸如历史、政治等其它学科知识的辅助。

(一)学生主动性引致的实施途径

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由教师在导课过程中提炼出来几个小问题,如: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吗?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呢?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知道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就作者当时的心境、文章的内涵,以及文章的风格等方面来对该问题进行诠释。这样:(1)通过预设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的精力集中;(2)利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来体会该文章的内涵意境;(3)通过查阅、收集、交流,学生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再从朗读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真正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这就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环节。同时,也引致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进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中的人文素质。

(二)教师讲授模式改善的实施途径

课堂教学的环境与氛围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受,推进教学的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对于“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教师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挖掘出圆明园的一些背景资料,以及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课件展示直观再现毁灭前圆明园的美丽、毁灭中圆明园的惨烈、毁灭后圆明园的肃杀,直接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引起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圆明园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引导学生从“……、举世闻名、民族建筑、西洋景观、瑰宝、精华、饱览中外名胜”等词语中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伟大。接着出示圆明园珍贵的文物图片、被英法联军掠走的圆明园文物文字资料和图片,烈火熊熊燃烧“三天三夜”的图片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圆明园文物的损失无法想象,不可估量!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然后再次回顾圆明园盛时盛况,抚今追昔,从“有……有……有……还有……”中,推出“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让学生一读再讀,一悟再悟,让学生的情感在爱与恨的跌宕中进一步升华。这一过程,也和语言的感悟融在了一起,为后面学生的练笔——情动辞发奠定了感情基础。老师及时抓住这一时机要求学生把此时此刻最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写的话相机引导,让学生在写话交流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了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这样的教学就显得生动、具体,易于学生的理解,也满足了优化语文教学艺术的要求。

小学教师教学的心得体会[大全] 篇4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而后省教育界的专家进行了点评,然后还安排执教者、点评专家与观摩教师互动,现场答疑,活动会场气氛热烈,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人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点云拨雾的作用。下面就谈谈我的感受体会:

一、课堂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想每个教师都想把这点做好,只是在实行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这就要求我们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上课的老师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每堂课的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激起了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尤其是来本市的赵老师的课,他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我们受益匪浅。另外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他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清楚明确,难易适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在课堂上,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太容易又不用没意义,这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活动要为内容服务。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和故事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用语文知识进行听、说、读和写的能力。任何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围绕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而不是讲究形式。

三、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可参与。

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他们对学习的需求也是不同,在学习能力上的体现也不同。

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突出真实化,生活化。

课程标准提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并积极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们尽量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撞击出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发展。把活动的设计拉进了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持久。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对自己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完美?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语文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相信通过今后的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能拉近与这些优秀名师的距离,不断进步!

在各位名家的点评讲解中,没有难懂生涩的理论,没有华丽繁复的表述,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最容易让我们接受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最直接的信息,让我们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更易于把握住知识的要点。听课学习中,除去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我想这次学习引发的反思能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能成为成功的敲门石,能成为我坚定航向的指路标。只有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成自我前进的内驱力,我才会在教学中有所成。

回首听课的内容,他们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对教材的分析,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如果没有苦和累的磨砺,怎会有这么夺目的表现呢!成果的背后更承载着她们的努力与收获。现实是残酷的,适者生存。现今的教育模式早已不是一本教科书、一根粉笔、一个教杆就能存活的课堂模式了。多媒体教学也早已取代了单一、古板、老旧的老式的上课体系。而她们却能提前跃出“龙门”,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及方法。

联想到自己从教十多年以来,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应不断的加强学习,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凭借自己实力也将脱颖而出。我觉得自己有了压力和动力。尤其是通过这次学习,更感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差距,来自全省的教学精英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震撼。“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看似他们呈现给我们的都是精彩,其背后必有汗水的挥洒。借用一句话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经历了就会感动,行动了才会有收获。”。所以为适应现状需要我去学习,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需要我去学习。

小学教师教学的心得体会【二】

过学习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我们当教师的一定要用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来规范教书育人,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为人师表的教师。在新世纪的当代中国教育中,我们需要具备怎样素质的教师队伍?我认为第一,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二,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第三,必须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第四,必须改变封闭的教学方法;第五,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照自己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结合教育生涯,我的体会是:

首先、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对教师的职业要热爱,忠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通过长期教育工作,我们对教育工作产生了感情,通过自己的劳动使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学生有了较多的知识,看着自己劳动产生了巨大的价值,内心也是非常的愉快,感到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天天与孩子们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同学们的纯真,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他们都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材。问题是我们作为教师对他们关心帮助太少了。我们自己的素质还是不高。中国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来承担我国的教育事业,所以人们说教师的职业是阳光下最伟大的事业是很有道理的。有人说如果有来生我再选择教师的职业,以表示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但人并没有来生,所以我不想作假设,我只想说我选择了教育工作,我没有错。

其次、刻苦研究业务,精通教学业务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教师必须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倘若学生给你提出的问题你总是不能很快准确地回答,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也就完全丧失了。学生对你没有信心,极有可能对这门课也没有了信心,你这门课还怎么教。我们许多老师对课程内容已经反复教了许多年,教学内容基本熟了,但随着课程内容的改革,有许多知识点,钻研得还不深透,在现代社会,每个社会个体都有不同于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学生在某方面超越教师的可能性甚大,所以,教师完全没有资格在学生面前高居支配地位,而应该对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意志给予充分的尊重。我认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仍是自己要努力的方向。

再次、通过学习结合自己教学经历的体会,针对当前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师德师风教育是极有必要的。有些学生听不懂老师讲的课;课堂纪律差;考试成绩不理想,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老师上课的情绪,出现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现象。至此,如果我们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必然导致恶性循环。当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使教师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积极地做好工作,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采取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材等一系列措施,做到因材施教。结合当前情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必定能走出厌教厌学的恶性循环,改变现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实用性人材。

教师除了要学习一般的职业道德外,还要学习与我们教师这个职业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有关书籍。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在新的世纪,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治国方略,是马克思主义政权学说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小学教师教学的心得体会【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地区与地区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区力的竞争,综合区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学习教师的教学技能心得 篇5

最近终于挤了点时间读了读《教师的教师技能》这本书,这本书虽算不上是教学指导类书的极品,但我认为还是给我很大的启发。它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运用到的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以及要采用的教学手段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对于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教学工作任务.增强教学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的教学技能》这本书看似理论重重,实则是一本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书,它用形象具体的实例告诉我们每一个要介绍的概念,便于更好地理解其含义。上.中.下篇,分别对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的技能有详细的阐述。让我感到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不再是简单的技能问题,而是跳出说教的条条框框,常教常新。没有最好的课堂,只有更好的课堂。

就拿指导学生学习的技能来说,把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过程的关系赋予对话.合作的关系。教师也承担着多重角色是围绕着促进学生发展.推动学生而展开的。语言是载体;形象.生动.精辟,幽默的语言向学生传输知识,表达思想情感.启迪学生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活动等。课内的措辞要有艺术;注重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具有激发力,引导学生自主地.合作地去解决问题。

讨论是新教育实验沟通构建所必需。使得个体的知识建构过程,不是个体头脑中封闭的事件,是通过与他人的互相作用.合作交流才能获得的。突出探讨的重要性。

读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领会教育改革精髓,读哲学,读文学,读历史,读科学……在与大师.优秀教师的对话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把这些教学技能应用的得心应手。

学习教师的教学技能心得范文五篇【二】

人生在世,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应有自己的精神生活,而这往往是从读书开始的。“生命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他的阅读息息相关;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作为教师更应该读书,读好书。所以在这寒假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寒假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但作为教师更要上好每一节课,所以我花较多的时间读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我谈一下我的心得。

第一、本人对在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仔细研读《课标》、教材,集中精力深刻揭示教学重点的科学内涵,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的内在本质,彻底摒弃不切实际的照抄照搬现象。对学生难于理解掌握的内容,要明确“难”在哪里,从感性认识入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内容。对内容深奥的知识,设法通过复习或联系有关知识进行铺路搭桥,同时采取分解化简和分散处理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对于教材中能使学生顺利学习其他内容起决定性作用的知识,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争取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效果,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去解决重点与难点。

第二、在教学中要注意语言沟通反馈和语言沟通效果。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它是指教师娴熟的运用综合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独创性教学活动。因此教师授课时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使学生在老师富于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教学的艺术性。教学的艺术性要体现在导课,授课,结课等各各方面。面对新课程改革下开放的课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用语言的表达艺术去调控课堂和引导点拨学生?让我们共同努力,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用我们优美生动恰当的语言,使学生享受每一节课,让我们的孩子们喜爱我们那精彩绝伦的动听的语言。

具体的做法可以采取如下的方法首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师生语言沟通价值无限。多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师生交流的基本条件。倾听学生的理解、观点、思路或构想,或者倾听学生心灵的困惑、学习上的感悟,甚至人生感悟。一个善于倾听学生的教师,必定是能够使学生产生亲近感的教师。

第三、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x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教师的教学技能》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开创一片属于我自己的天空。

学习教师的教学技能心得范文五篇【三】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教师的教学技能》这本书,在这里简单谈谈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

1、要掌握某种教学技能,必须领会这种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弄清它的本质意义和适应范围,了解其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及要领,这是技能形成的基础。其次,技能总是在练习与应用中形成和发展的。

2、就技能的来源而言,教学技能即表现为个体的经验,又是人类经验的结晶。它源于教学经验,又高于教学经验,是个体经验与人类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教学技能需要学。教学技能和其他技能一样,熟练运用要经过选择活动方式和练习。练习:第一要明确练习的目的;第二要了解练习的结果;第三要反复练习。教学技能的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可以经过科学训练而掌握的。

3、掌握教学技能要注意分析不同技能的特点。要特别提到的是,各种教学技能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教学中有些影响师生交流互动的技能,如场面控制、活动调节、诊断与评价、及时确认等教学技能,更应当受到重视。

4、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真反思。“反思被广泛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说谓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的过程。反思具有自觉性、针对性、过程性、广泛性、创造性、超越性等特点。

5、教师要主动建构经验的意义。当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经验系统的变化。也就是说,学习者经过学习,其经验系统得到重组,转化或者改造,这一学习结果是学习者经由主动构建而获得。

6、教师的教学技能在一定文化脉络中习得的。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是在学校的组织环境中逐步习得的。学校里教

师之间交往与沟通,工作中的合作与切磋,实践中的观摩与互动,都是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

总之,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的参与和磨砺中,通过自觉的训练和经验的反思而构建起来的。教学技能只有在实践中综合地创造性的应用,才能得到发展。

学习教师的教学技能心得范文五篇【四】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信息化和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需要有更多的教学技能水平高的教师发挥骨干作用,完成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任务;教育技术、信息化教学环境、设备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要求教育事业的从业人员有更高的教学技能;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方法,更需要教师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个人的教学技能有机的融为一体,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完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任务,进而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才能体现教师专业的特点。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先从基础做起,这个基础就是教师个体的从业技能。反之,高投入的设备和数字化资源,新的教学理念和标准都不会有高产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教育事业也无从谈起。

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常抓不懈、反复实践的训练课题。教学技能如同教学方法一样,没有某项最好的技能,只有用得最恰当的某项技能,更没有可以代替教师技能的现代化设备。我讲了多年的课,真没注意教学技能有这么多的说道。今后要继续加强教学技能的学习和演练,提高自己的从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学习教师的教学技能心得范文五篇【五】

通过《教师的教学技能》,我体会到:如何选择、运用用教学方法的技能是很重要的,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技能是指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诸如讲授法、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欣赏法、发现法等等。教师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何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恰当运用教学方法,这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明确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

(一)能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一般都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方面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与该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予以保证。

(二)能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年龄不同,学习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因而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三)能根据学科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学科特点不同,教学方法也有所区别。语文课宜采用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二、重视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精华要继承,但在实际运用中要有所发展和创新。

三、能使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教与学必须协调一致。

小学教师的教学心得 篇6

细细留心李秀荣老师的课,你会发现学生齐读的情况是没有的。这让我产生一个疑问:学生的齐声朗读到底有没有必要?对于这点也是各有争执。有人表示齐声朗读能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同时也有可能会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老师无法保证是否每个人都会读。也有人说如果没有齐声朗读,要学生一个个轮流读,在目前大班上课的情况下,老师不可能一个个纠正学生的发音,也不可能让全班一个一个站起来读,时间不允许。另外齐声朗读能够给自信心不够的同学一种安全感。在大家都张嘴读的情况下,他不用担心自己的口语差,这样反而敢张开嘴来读。总的来说,各有利弊,老师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发展的方式。

冯冬燕老师所总结出的对话教学的五化也让我印象深刻:课堂情景化,情景生活化,生活趣味化,训练层次化,知识循环化。环环相扣,最后取得对话教学的成功。情景化教学在对话课中尤为重要,特别是真实的,有趣的,生活化的情景。在老师所创造的有效的情景中,学生的学习会更加轻松。而不是成为一种死读,死记,死背。这也恰恰符合了学生语言获得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想想孩子们学中文,也是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学会的。有时候,学校对中文的教学反而没有来得那么深刻。因为,生活化的用语,交际性的用语,不断重复输入输出会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英语的教学也要做到以旧滚新,融旧于新中,才能不断地加深学生学习的记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对小学阅读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篇7

关键词句是相对一般词句而言的, 它是对文章的内容表达至关重要及对文章价值观有重要支撑的词句。 没有了关键词句, 尤其是一词值千金的“灵魂”词句, 作者的思想就得不到充分展示, 内容就缺乏表现力, 表达就不形象、不生动。 在听课中, 常常发现很多含金量高的词句, 有的老师抓不住, 其根本原因是找不到支撑点, 缺乏语感。 每篇课文都要抓住关键性词句, 引导学生揣摩其蕴含的意义。 做不到这些, 学生捞不到“干货”, 理解力得不到培养, 文章的精神就得不到领会, 自然, 学习就肤浅了。 而且, 这些关键词句都与文章的旨意紧密相关, 不拎出它们, 教师课堂教学就缺少了抓手, 语文学科基础的“工具性”就得不到体现, 语文味道也会寡淡, “教文育人”就不能很好地落实。 因此, 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对学生理解课文及教师传递价值观念都十分重要。 如《金色的鱼钩》中“威胁”“哽咽”“严厉”等词语和“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 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等句子, 都是文章的关键词句。 教师需要结合上下句或上下文帮助学生推测其中蕴含的深意。 这些关键词句散落在课文各处, 教师只有细心品读、将心比心地“做文中人”, 才能发现。

2.创设情境教学,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习惯于“教师讲, 学生听”的固有模式, 只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教师所讲述的文字资料, 严重束缚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空间, 降低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根据具体知识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在大量感性素材的影响下集中学生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上课听讲时经常会被其他事物吸引, 遗漏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 多媒体技术拥有很强的感染力及表现力, 能够使学生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条件下获得思维与情感上的共鸣, 将阅读知识在多媒体技术的艺术加工后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 将抽象的文字语言转换成生动具体的声音画面,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意境, 加深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

3.关于课外阅读

3.1课外阅读要重视学生阅读 “小”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处于阅读的初始阶段, 正是进行阅读习惯训练的黄金时期, 好习惯一旦养成, 就能终生受用。 在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 教师往往只关注阅读内容的指导, 而忽视学生阅读当中的一些小习惯。 因此, 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一些阅读小习惯的养成, 如一贯地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 自始至终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简要批注, 在阅读过程中或多或少留下思考的痕迹。 阅读的“小”习惯还有很多, 比如勤交流、敢质疑、会求证, 还有精思、博览、积累等, 都需要教师在小学阶段就重视培养。

3.2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首先, 要给学生阅读的时间。 每个星期不管功课多紧, 我都要抽出一节课给学生看书, 我们称之为“阅读课”。 让完成作业快的学生先看, 接着让全体学生看, 然后通过学生发表阅读意见、谈体会等形式, 引导学生多看书、怎么读书。 其次, 在班上设立图书角, 通过竞选, 选出专门负责的管理员, 让学生选择自己爱读的图书;不定期让学生从家里拿自己的课外书, 在班上交流着看。 再次, 在课前五分钟进行读书交流, 当做口语交际的内容。 也就是让学生把课外书上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与全班学生进行分享。 这样既可以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又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熏陶感染配乐

读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 要让学生读出诗人独在异乡的思乡情怀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为学生中很多人既没有独自在他乡的经历, 更不明白插茱萸的意义。 此时, 教师可以播放陈少华演唱的《九月九的酒》, 这首歌通俗易懂, 音乐哀怨低沉, 配上陈少华沙哑沧桑的嗓音, 定能打动学生心灵。 学生听完这首歌后, 感性地体验到作者一人独在异乡的漂泊感、孤独感, 教师再配上音乐让学生诵读这首古诗, 他们就能体会出王维登高时的思乡之情。

5.针对性地给学生准备一些可以使用的经验技巧

学生阅读能力不高, 做阅读题的经验和技巧积累也不多, 如果教师能够针对性地给学生准备一些可以使用的经验技巧, 则想必对学生也会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小学生阅读基础有限, 教师当然不能给学生讲太高深的做阅读题的策略。 像答题的规范化的问题, 很多学生就对此认识得不够, 认为书写、格式、标点等内容对答案没有太大影响。 这当然是错误的认识。教师在评价这些答案时, 不仅要看内容找要点, 而且要对格式卷面等因素做综合考虑。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印象分”, 这个分数是无形的, 但往往是最关键的因素。 在阅读题中, 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思考性很强的问题。 像“读了文章之后, 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或者是“你有什么收获”。 这样的题型是学生感觉最难的, 因为原文中根本找不到答案, 只能通过原文阅读找思维生发点。 其实, 这类题目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 关键要看答案是不是言之有理, 表述是不是有条理, 联系实际是不是到位。 因此, 教师要教给学生几条经验。 如回答思路: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发表看法—联系自身生活—深化论证观点。 答案安排:提出问题 (自己的观点) —分析问题 (结合原文, 联系生活) —解决问题 (给出结论) 。 只要答案设计合理、丰满, 结果当然就值得期待。

6.在朗读训练中感知

小学语文因材施教教学的心得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5-017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112

一、因材施教的重要意义

大班额的授课形式,是当今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授课形式既有它的优越性,也有它的局限性。有局限的原因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满堂灌输的形式,没有时间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问题,结果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诸方面的发展。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留守学生较多,单亲家庭的学生较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克服这种一边倒的局面,就要对所有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实施这一教学模式,要扬长避短,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进行互补,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的目的。

二、因材施教的理论和实践

因材施教或者分层教学,其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智力差异,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因材施教,要在教学目标上分层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满足于自己的学习需求。在教学的形式上,或者是小组互助学习或者是个别辅导学习,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效果方面,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让他们体验最好的成功。因材施教的意义,就是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这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一样,学生是主人,教师是配角。学生在获取知识方面,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因材施教淡化了授课的形式,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满足了每个学生的实际需要。

众所周知,学生在性格、心理、能力、爱好诸多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差异,那么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归类,将个性相近的学生归为一类,将爱好相近的学生归为一类,等等,总之要将他们分为不同的类、不同的学习小组。

因材施教授课是一种形式,主要体现在它是把学生组织到一起,让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互相支持、互相提高。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有几点,如果是分组学习,那么各成员之间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对组内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就是说,学习好的要帮助学习差的,大家都能满足各自的学习要求。如果是没有分组,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条件,完成适当的作业,不要搞统一的规定,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优越性。因材施教的最大可行性就在于能够给各个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平台,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在分层教学中,把知识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为共同学习搭建一个能满足各自学习需要的平台,以弥补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的不足。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

一个班级里面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异很大,就如人的十个指头有长短一样。我在教学中习惯把学生分成好、中、下三个组别,最后的一组就几个学生,数量不多,原则上尽量拔高分组,让他们的学习目标容易达到又不容易达到,这样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前进。所以因材施教是对学生进行全面辅导的最佳形式。

A组的学生,是成绩靠前的,大概占百分之四十,将那些学习忽高忽低的学生一定纳入进来,这是对他们的约束,否则这部分学生就有了侥幸心理,学习会一路下滑的;B组的学生,相对来说较为积极向上,学习不稳定,教师抓的严了就上进,抓的松了就后退,对教师的依赖相比较而言不大;C组的学生,则是一些学习能力不太理想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给教师带来的压力较大。针对不同学生,我们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在教研组的会上,教师一起讨论制定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以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备课的时候,在教案里就要突出知识的层次性,注重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先天智力因素,来确定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目标,尽可能做到让后进生即C组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让中等生即前文说的B组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的拓展一下知识面;优等生就是A组学生,就要全面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了。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A组学生采取“放”的形式,上课布置学习任务,让他们自习,然后抽测掌握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决定哪些需要讲,哪些需要提示,哪些不需要教师讲解了。对B组和C组的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即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力的训练。对C组学生则要求放低,浅讲多练,多检查多讲解,直到他们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止。

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形式之一是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常见的方法是组长各司其职,定时检查组内成员的作业完成情况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反馈来的信息教师要及时处理,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否则过不了几天学生就投机取巧不好好学习了。

小学语文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已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是我们的广大教师还需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办法来,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一堂漂亮的因材施教的课堂。孔子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差异问题,在今天,我们更应该提倡这种精神,把我们的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上一篇:君子兰作文800字_初一作文下一篇:学生会新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