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作文500字

2024-06-12

自己的作文500字(精选8篇)

自己的作文500字 篇1

——题记

上天赐给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每一幕的悲欢离合,都会触动那敏感的心弦。上天也赐给我一双会流泪的眼睛,每逢秋风吹过,他便滴落了。

会为这个世界流泪的人,才是懂得欣赏它的人。不知为何,在我眼里的世界,总是充满了忧伤的色彩。朋友说,我的世界是灰色的,永远带着忧郁的气息,只是他不知道,灰色从来都不属于我,而我却一直属于灰色。一个人的灰色,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的季节。

我是个特别容易被感动的人,站在桥头,会为那落花流水而叹息;信步林间,会为那落叶之声而心碎;泛舟湖上,会为那清风无怨而忧愁。走在古色古香的小路上,听见偶然传来的悠扬的古筝,内心仿佛沁入淳淳的酒香,醉了。

一次又一次在绝望的尽头徘徊,一次又一次在秋风中聆听生命之声,一次又一次被自己感动。

多年的风雨,是我早已不再是儿时的那个脆弱的孩子。世间的花落无声教会了我什么是亲情,也教会了我什么才是人生。当第一次在黑暗中回家时,当第一次在困难中奋起时,当第一次擦干泪水,学会笑对人生时。我被自己深深感动了。我明白是成长使我拥有了勇气。不知何时,望着镜中亭亭玉立的自己,看着自己稚气的脸上,多了些许成熟。嘴角轻轻上扬,那甜甜的笑容,是我为自己感动的标志。被自己感动,是美丽的起点;被自己感动,是精神的升华。

自己的作文500字 篇2

(1) 选材陈旧。“一个关于我的故事”, 原以为学生有话可说, 而且会“百花齐放”, 甚至不乏感人之作, 结果学生写的是一些老掉牙的故事, 什么第一次学炒菜, 爸爸教“我”学骑车, 深夜母亲送“我”就医, 等等, 让人读来, 味同嚼蜡。这些似曾相识的素材, 毫无新鲜之感, 使人倍感悲哀:我们学生的生活竟是如此单调且枯燥无味吗?

(2) 语言表达无个性。学生文中表达方式多采用记叙, 记帐式的讲述, 直接抑制人的阅读愿望;偶有几处抒情议论, 也是无关痛痒的“呻吟”, 或是干巴巴的“呐喊”。

以上两个问题归纳起来, 似乎也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这已经是作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了。但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 我们语文老师在这些方面也花费了不少的精力。作为教育的一方, 老师是煞费苦心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但受教育的一方也是这样对作文“满腔热情”吗?如果作文教学成了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 那这样的教学活动能成功吗?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联系到自己的写作经历, 自己哪一次成功的写作少得了一番如妇女生产般的苦痛呢?而学生的作文练习会有如一个母亲十月怀胎般的期待吗?会体会到一位母亲听到婴儿啼哭时的那种幸福吗?没有!他们既没有等待中的付出, 也没有太多成功后的快乐。你看学生现在的作文现状, 基本就是面对文题, 根据老师的分析和指导, 当堂写就作文。

作文伊始, 如果我不横加阻拦, 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很多前后左右的同学会交头接耳, 窃窃私语──他们在互相倾诉不知该写什么的苦恼──真是其情也哀;还有一些同学在忙着翻各种“作文选”———倒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不管怎样, 在一番搜索枯肠之后, 大家都“有话”可写了, 一篇“大作”就此诞生。写的是什么呢?前文已有描述, 这个“馍”不管是别人嚼过的, 还是自己嚼过的, 反正一次作文结束了, 万事大吉。等到下一次作文, 看看分数和评语, 再受一次“煎熬”, 又一次作文过了, 又解放了。学生对上一次的作文牵挂了吗?没有!学生会牵挂下一次作文吗?也没有。这是理所当然的, 对这一次作文都唯恐避之不及, 谁又会期待下一次写作的到来呢!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学生不热心于作文, 对作文当然也就无所“牵挂”。我想这正是学生作文水平徘徊不前的根本原因。一个写作的人应该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写作。对写作“心事重重”的人, 他会有写不完的事, 说不尽的话。即使日子平常单调, 好像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他也会发现其中微妙的变化与差异, 甚至在似曾相识的时空里有所感悟。

牵挂作文, 其实就是牵挂生活。有人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从作文角度讲, 我相信这也是有道理的。如果学生总是琢磨着今天有什么值得我写作, 有什么去作为我的笔底收藏, 那么他就会留心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譬如路边的一草一木, 譬如身边那个人的一颦一蹙。他也就会主动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会及时捕捉自己哪怕是一瞬间的想法。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他就会拥有一颗敏感的心, 一双明察秋毫的眼, 也就有了洞悉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把世间的一切都纳入自己的思维之中, 不经意间他也会“妙手偶得”, 见别人之所未见。如果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那么这种积极的对生活的牵挂就是对写作最好的准备。这是一种思维的准备, 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准备。相反, 一个对生活没有牵挂的人, 即使是再美好的事物, 看在眼里, 也会视而不见;再美妙的天籁, 听在耳边, 也会充耳不闻。如果学生听凭好事物悄悄在眼前溜走, 久而久之, 面对再好的东西, 他不会也不懂得珍惜。他的心早已裹上一层厚厚的茧, 思维也僵化得没有一丝缝隙, 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我们有的家长, 一片苦心, 带着孩子满世界找“生活”, 以为孩子的生活不够丰富, 天南海北领着孩子“长见识”, 结果长城也攀了, 沙漠也去了, 回到家一写作文, 还是没得写, 还是那么干巴巴的几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们说作文离不开生活, 不是说要刻意摆弄出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样式, 也不是说外面的世界才精彩, 应该说生活就在身边, 我们就在生活之中, 只是需要你一颗关注的心。如果我们漠然地看着世界, 把作文看作是游离于生活圈之外的事, 那么就是走遍地球, 又有什么话好写呢?

写作会使人目光敏锐起来, 认识清醒, 对生活更亲近, 更洒脱。我们一些学生看到别人的好作文, 说人家写得好, 文中这个事儿, 自己也经历过, 就是这个样子的, 但自己怎么就没写出来呢?你让他也学着写一篇, 他又会说好像除了这些事儿, 也没什么好写的了。这就是虽在生活之中又在生活之外的人。天天生活, 偏偏又没有生活。

如何让学生“记住”生活呢?很多语文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做法, 那就是让学生写日记。这里需要提醒的是, 不能让学生的日记成为一种“苦记”, 成为一种心理负担, 尤其是在有升学压力的情形之下。日记可以写成“一句话记事”, 或是冰心小诗式的“零碎的思想”, 这样做表面看是让学生积累一些材料, 实则让学生“牵挂”着生活, 保持着一种写作状态。

以上谈的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 有的学生明明有表达的欲望, 却表达不好, 又是怎么回事呢?我说这还是“牵挂”的问题, 只不过“牵挂”的方向不一样罢了。一个牵挂写好作文的人, 一定会揣摩如何去表达。就像一个孩子如果想要得到心爱的玩具, 他会想如何向家长开口呢?怎样的措词怎样的句式才会让他如愿以偿呢?他会充分考虑表达的效果, 哪怕他失败了。同样, 我们的学生如果在意他的写作, 他就会留心语言的积累, 语言的表达技巧, 并且在习作中运用它。有一次我带学生欣赏《母亲的诗》一文, 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这几句很美, 学生也很喜欢, 我激发学生说, 把诗中的意象换了, 重写这首诗怎么样?在我的示范和指导之下, 大家当堂写出了以下几句:“燕儿呢喃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知了声声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枫叶飘零把秋天的门推开了/寒梅绽放把冬天的门推开了……”同学们乐了, 说大家都是诗人了, 作诗就这么简单呢。我想学生如能把这样的尝试坚持下来该多好啊!

我总认为, 牵挂写作的学生, 会有意无意地吸收别人的语言, 把别人的话“据为己有”, 哪怕开始是依葫芦画瓢。坚持阅读, 寻章摘句, 模仿借鉴, 丰富语汇, 提高认识, 进而有自己独特的表达, 这正是许多学生的作文成功之路。梁启超先生在《治国学杂语》中说:“若问学习方法, 我想向诸君上陈一个方法, 这个方法是极陈旧, 极笨, 极麻烦的, 然而却是必要的。什么方法呢?就是抄录或笔记……这种工作, 笨是笨极了, 苦是苦极了, 但真正做学问的人, 总离不开这条路。”我想在读书中养成积累的习惯, 集腋成裘, 写文章时就会信手拈来, 不会有语言表达之尴尬。学生能否坚持阅读和积累, 会做到什么程度, 说到底还在于他牵挂到什么样儿了。

事实上, “会”作文的学生, 往住对以上两方面都时刻“牵肠挂肚”, 并能巧妙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为什么有的学生脑中有佳句, 笔下无妙文呢?因为摘录、诵读是吸收, 是静态的积累, 作文是释放, 是动态的组合, 这不是简单的“一进一出”的问题。作文说到底就是用个人所掌握的语言来表情达意, 来传递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并遵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将之联缀成篇。它的实质就是在语言和生活 (思想) 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这种结合如果贴切自然, 那么文章就文从字顺, 摇曳生姿;结合得勉强、生硬、粗糙, 则言不由衷, 辞不达意。作文“讲究”的学生, 总是很注重用恰当的语言来再现生活。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曾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过:“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 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 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 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它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惟一的句子、惟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这种寻求注定了是一种艰辛的过程, 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茎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有的学生肯为找到这样的“惟一”而“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而另一些学生却不愿为此劳神费心。结果同叙一事, 共写一景, 有的学生语言鲜活如生活, 充盈着灵气, 有的则文句不通, 如清汤寡水, 淡而无味。语言与生活的结合是一个于他人难以察觉的隐性过程, 至今好像还没有人能够指出这其中的普遍规律来。但一个肯为作文倾心的学生, 他的丰富积累在特定情境的激发下会与相应的生活不期而遇, 成就佳作。相反, 一篇不如人意的学生作文, 做老师的可以指出修改方向, 但能帮他跳出原来的窠臼吗?往往不能, 因为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最好还是用他自身的语言储备去完成, 如果硬是这么做了, 也是越俎代庖, 于事无补。作文精批细改了, 为什么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在原地踏步呢?所以如何引导学生“牵挂”着寻求语言与生活的结合, 又当引起我们语文老师足够的重视。

虽然如何让学生“牵挂”作文, 还有方方面面的问题要我们探索, 但如果我们从写作教育 (而非写作教学) 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去研究对策, 必定会有较大的收获。

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灵魂 篇3

初三的一堂美术课,让丁一对中国的方块汉字产生了浓厚兴趣。那堂美术课,他至今难忘,背对着传字条、交头接耳、说悄悄话的学生,美术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下“光”“华”两个字。那是他第一次知道,一个字是怎么被工整地写出来,也是他第一次用心感受到笔画构成的美。只是他当时不会想到,横、撇、捺、竖、折……这些简单的笔画会与自己产生交集。

丁一从小就写得一手好字,出黑板报成了他分内的事。但由于偏科严重,念完初中后他就辍学了。之后两年,他在建筑工地搬过砖,期间很多人找他代写家书,工地负责人经常派他在墙上刷油漆标语,附近商铺也慕名请他书写招牌。强度大的体力活让他累得不行,但他说“只要写字就很幸福”。后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他不只在纸上写,还学会了敲键盘和网页设计。2001年,他决定去上海闯一闯。这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男孩,在深夜一次次修改方案,用了九年的时间,成为网站的首席设计师。

在设计过程中,丁一发现能用的中文字体太少了。自从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只需打开电脑就可以选择各种字体,但很少有人关注汉字字体库,甚至不知道有字体设计师这个职业。丁一决定辞职。他想,没人愿意从事字体设计师,难道因为这是一条死路?一天,他陪父亲上山整理果园,杂草丛生都看不到路了。他问父亲:“这路还能走吗?”父亲说:“这世界上没有不能走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丁一豁然开朗,没人愿意设计字体,那就自己来。2009年,他拿着攒下来的积蓄,把客厅当成了工作室,取名“造字工房”,开始了造字生涯。

造字没有想象中的容易,汉字共有九万多个,想要完成一组字库,必须设计出常用的6763个汉字。这个过程非常繁琐,字体的大小,笔画的长短、粗细,独立的美感及整体的协调,都需要用心琢磨。丁一一头扎进造字里,他先确定字体的形态,然后设计出一两百字来确定该字体适不适合做字库,一旦不合适,就推翻重来。

虽然丁一工作热情高涨,但房租、水电、器材等支出掏空了他的所有积蓄。他只好搬回老家山东潍坊,窝在10平方米的房间里继续造字。他每天不停地在纸上画线,一笔一画地设计字体,再通过电脑生成6763个汉字。最终,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推出了两套字体:“俊雅”和“尚雅”。

一天,丁一看到《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电影海报,觉得海报中的中文字体与原版风格不符,于是重新设计了一版发布到网上,好评如潮。后来,丁一受邀设计整个迪士尼的字体。为了找到合适的字体风格,与原有的英文版本相互呼应,他花了五年时间,设计出了令世人惊叹不已的美妙字体。他说:“虽然字体由人创造,但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灵魂。”现在,丁一的“造字工房”已发布了53款字库,连苹果、星巴克、亚马逊、蒂芙尼等都购买了他的字体。

自己感动自己的作文500字 篇4

初三是辛苦的一年,不仅学习十分紧张,每天还要进行体能训练,想起刚开始训练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苦不堪言……第一天,体育老师要求我们跑800米。尽管心里十分不情愿,但还是在安慰自己:初三是会辛苦一点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呢?

跑了400米后,我的体力有些透支,双腿像灌了铅似的难以跑动,耳边只有自己急促的呼吸声和老师在后面的催促声,心跳快得似乎连自己也数不清了,身边的同学也累得气喘吁吁,但是我不想停下来,因为这只是初三的一个开始,如果现在就坚持不了,那以后怎么办?可是剩下的就像一条没有尽头的道路,遥遥无期,不知自己何时能到达终点……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继续跑下去。跑了一会儿,真的坚持不了了,喉咙因急促呼吸变得干燥,汗一滴一滴从脸颊两边流下。但是,只要再坚持几分钟就好,快到终点了,加油!!心里暗暗给自己鼓劲道。

一步一步的,终于,离终点越来越近,心情也随之舒畅起来。终于…跑完了。

自己动手的500字作文 篇5

一天,我和我的朋友出去玩。路上,我们看见一个小孩坐在路边的凳子上玩弹纸蛙。我和朋友在一边看得入了迷。过了一会那个孩子注意到了我们,见我们死死盯住他手中的纸蛙,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便说:“你们喜欢吗?我这还有很多,喜欢的话就拿一个吧。”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大把纸蛙,大方的让我们挑。我们开始不好意思拿,但他硬是拿了两个塞到我们手里,我们也只好收下了。

拿到纸蛙的我们兴奋极了,欢天喜地的回家去了。一到家,我们就拿出纸蛙比一比谁的纸蛙跳得更远。可每一次都是朋友的纸蛙弹得更远。朋友回家后,我拿出我的纸蛙,仔细研究,想改进的更好点,可我又不会改。我想:既然改不来,就自己再做几个吧。于是我抽出一张纸,拆开纸蛙,照着上面的折痕折了起来。终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折好一只纸蛙,可是太丑了。再一比,却还是旧的跳得远。不行,再折一个,一定要折出更好的。好长一段时间过去了,我终于折出来了一个更好的纸蛙,同时我折纸蛙的技术也越来越好了。接着我又折了好几个纸蛙,都弹得很远。

几天后,我的朋友拿着他那因弹了无数次而破烂不堪的纸蛙,又在和我比一比。我拿出我那最好又崭新的纸蛙,跟他一比,结果竟比他远了一倍多。他不服气,说是没发挥好,要再来一次。我们又比了几次,我还是都赢。朋友惊讶极了,说:“这是怎么回事,以前都是我远的啊?”“当然。”我说道,“因为这是我自己新折的。”“什么!”他更惊讶了,“你折的?”“是的”他听了后呆了一会,似乎明白了什么,回家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动手也会成功。

描写自己的500字作文 篇6

扎着一个马尾辨,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就想黑珍珠似的,一个扁扁的鼻子,一张小小的嘴巴,脸上还长了点小斑点———这就是13岁的我。我的爱好广泛,其中我最喜欢看书了。舅母经常给表弟买一些课外书籍,也正是因此,平时不爱去外婆家的我为了看表弟的书也变得经常去外婆家了。我的脾气比较暴躁,别人碰我一下,我就回十倍奉还,而且是用打的。坐在我后面的童春平就是很好的例子。由于他的罗嗦,又总爱说些不干净的话来骂我。所以每天都免不了我的几顿毒打。虽然他有时敢和我对抗,但每次的最终结果都是他失败,谁让他自知理亏呢!我梦想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刑警。因为这个职业能明显的表现出我不是一位弱女子,而是一位女强人。我希望将来在我的生活中我不是被人保护,而是我保护着被人。就连小时候玩过家家的游戏中,我都要扮演强人的角色。我虽然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但我还是有优点的。我在家里十分关心长辈,不论有什么好吃的都会分点给爷爷奶奶。一次,姑姑给我买了一些草莓放在奶奶家。奶奶叫我拿回家吃,还特别叮嘱我不要再像上次一样,把东西留给他们。可我那里听的进去,因为我想:爷爷奶奶干活也不容易,我应该让他们吃点好的,放松放松。所以我又偷偷的把草莓分出一些放在奶奶家的篮子里。这就是我,一个脾气暴躁、赶想敢干、关心长辈的我,一个即将小学毕业的我。

在作文中亮出自己 篇7

一.选材要三思

这场暴风雪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 应该有自己的切身体验, 或目睹或耳闻或平时的积累, 材料丰实, 有话可说。事实上情况并不乐观, 选材“在高速公路上撞车”的接近百分之八十:接教育局紧急通知, 期末考试停止, 立即放假;然后打雪仗, 堆雪人;然后看电视, 知道南方受灾, 心系灾区……看到话题就想到的最好不要写, 要再思, 三思, 把那些内容鲜活、个性鲜明的素材选到作文中来。如《风雪夜归人》写暴风雪之夜, 父亲出去要债, 我和母亲一边看电视, 一边等父亲, 这么大的雪, 父亲为何迟迟不归, 我为父亲担心, 表现我心灵的成长。

二.主题要宽广

选材“撞车”必然带来主题的单一:因南方受灾, 放假的快乐不再, 代之以悲伤, 情系灾区;或选择从报刊、电视上看到的报道, 重新组合, 抒发大雪无情人有情的感慨。以这两个内容为主题的占学生习作的三分之二。如果学生能突破2007年底的这场冰雪灾害的束缚, 由“雪”这一由头进行扩散思维, 创作的天地就宽了。《风雪夜归人》写我对父亲的关心、体贴、孝顺, 表现我对父亲的爱。亲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放在暴风雪这样的背景下, 显得尤为可贵。

三.标题要亮丽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题亮, 但大部分同学拟题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甚至看不出和“雪”的关系, 如《和谐》、《雪中景》、《大雪纷飞》、《一路走来》、《雪中漫步》等等。当然也有少数较好的题目, 如《爱融冰雪》、《风雪无情人间有爱》、《情暖冰雪线》等。《风雪夜归人》一题化用古诗名句, 交代了故事背景, 又巧妙地设置了悬念:风雪之夜主人公为什么出门?为什么很晚才回家?让人思考, 令人回味。

四.细节要传神

《风雪夜归人》的细节描写深得《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巧妙, 两处景物描写非常传神, 第一处:“门外只有雪花依旧在飞舞, 地上的积雪已经很厚很厚, 刚才留下的脚印一会儿便杳无踪迹了。放眼望去, 家家灯火通明, 犹如黑幕上的宝石在闪闪发光。”第二处:“雪下得更大了, 一阵寒风迎面吹来, 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远处的万家灯火只有几盏仍然亮着。”作者记叙中不忘景物描写, 两次景物描写一方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一方面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风雪越大, 我越是为父亲担心, 也就越能反映主人公心灵的成长。

平时作文、考试作文都是限时的, 要想在各个方面都有所突破是很难的, 可尝试在选材、主题、标题、细节等方面有所创新, 张扬个性, 亮出自己。

风雪夜归人

孙飞

窗外雪花依旧在不停地下着。地上、屋上、草垛上、田野里到处都是白茫茫的, 一个白色的世界。

晚饭过后, 父亲撑着伞走出了家门, 他是出去要债的。他说这个时候去人一般都在家, 我和母亲站在门口望着父亲消失的身影, 不禁叹道:“要是能像借钱时那样容易就好了。”

我漫不经心地进了房间, 没过多久母亲也进来了, 她说:“我在这里等等劣, 谁能放心自己最亲最爱的人在外面。

我和母亲坐在电视机前, 电视里正在播放湖南因雨雪冰冻受灾的新闻, 我们心里都很担心。母亲突然问道:“你爸怎么去了这么久还没有回来, 你去看看现在几点了。”我看了一下钟8:15, 父亲才去了45分钟。我打开门:门外只有雪花依旧在飞舞, 地上的积雪已经很厚很厚, 刚才留下的脚印一会儿便杳无踪迹了。放眼望去, 家家灯火通明, 犹如黑幕上的宝石在闪闪发光。我关上门走进房间, 母亲正在打瞌睡, 我轻轻推了一下说:“妈, 你累了, 快去睡吧!我在这里等爸回来。”听我这么一说, 母亲这才回她的房间去了。

时间过得真快, 一会儿功夫已经十点一刻了, 两个小时就这样不知不觉消逝了。我开始有了倦意, 时不时地打瞌睡。我再一次打开大门往外看, 依然不见父亲的身影, 雪下得更大了, 一阵寒风迎面吹来, 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远处的万家灯火只有几盏仍然亮着。我赶紧关上大门, 回到自己房间, 可不知怎么的, 躺在床上就是睡不着, 辗转反侧, 刚才的睡意似乎也不那么浓了, 大概是自己在担心老爸吧!

朦胧中突然听见有人敲门, 我突然坐起, 跑到门前打开一看, 果然是父亲。只见他头上满头“白发”, 脸上也满是雪水, 身上的衣服也白了, 手上的伞像白色的蘑菇似的, 我赶紧把父亲拉进门, 帮他把外套脱下, 又找来了一双棉鞋给他穿上, 给他倒了一杯热茶, 父亲看着我, 突然冒出一句“噢, 我儿子什么时候变孝顺了。”我赶紧叫他小声点, 母亲刚睡, 叫他不要吵醒她。

高考作文要彰显自己的个性 篇8

一、在指导学生打开作文思路时,注意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创新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科学史上,许多发明创造均发端于人脑的联想。在作文中联想思维能使我们由此及彼,打开思路。

比如有这样一个作文题:人的生命历程,说到底是心路历程,善于生活的人,定然有能力剪除心中的阴霾,不叫它滋生,不叫它蔓延。给月亮一个升起的理由,给自己一个快乐的机缘,揣着月朗月润的心情,走在生命绝佳的风景里。请以“创造个月亮给自己照明”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里就可以通过联想来构思成文。题目是个比喻性的题目,首先要弄清它的比喻义。黑夜需要月亮的照明,由此及彼,我们可以进行联想,人的心灵需要光明的指引。人生难免会有挫折、困难、痛苦,这些就犹如是黑夜,我们不能让一生一直处于黑夜之中,没有月亮,我们可以创造个月亮来为自己照明,这里的“月亮”就是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情,就是一颗不断拼搏积极进取的心。换句话说,面对人生的困苦始终要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这样一联想,思路就很容易打开了,能联想的材料也就有了:日本的川端康成面对人生的诸多不如意,用自己创造的“月亮”赶走了心中的阴霾,后来成为诺贝尔奖的得主;爱迪生的创造的“月亮”不仅照亮了自己还照亮了别人……

如果说联想能帮助我们打开作文的思路,那么丰富的想象力,则更是我们作文成功的关键。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有想象才会有创新,有创新才会有进步。

每年高考阅卷,阅卷老师最为头疼的就是千人一面,万人雷同的情况。试想,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高考阅卷的老师在这样的作文中艰难跋涉时,最想看到的是什么?是有个性的文章,也就是创新的文章,创新的精髓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2001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之所以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写出了独特的个性。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文章有创新有个性,让我们的文章成为老师心中的一片绿洲,一汪清水,一叶嫩芽,一抹新绿呢?这首先就需要我们学会联想和想象。各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想象的内容就可以不同。同样是圆,有人想象为一轮红日,有人想象妈妈滴落的眼泪,也可以是爸爸举起的酒杯……不同的同学对“O”有不同的认识,这就是所谓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当然 ,必须记住一点:无论想象的内容多么奥妙神奇,都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个“源”和“本”便是生活。生活是想象之源,想象是作文的翅膀。

二、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立意时,注意培养创造性思维

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文章是思维的果实,立意是创作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立意的关键。中学生不但要敢于大胆想象,还要在标新立异上下功夫。创造性思维立意法有以下几种:

1、逆向思维立意法

逆向思维也可说是标新立异法。现实生活中有一些说法或者一些做法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或思维角度的不同,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如果我们能更新观念去立意,那就能做到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例如,2006年福建卷的现代文阅读《泪与笑》的立意,本来人生在世,哭与笑本是人之常情,笑是快乐的表示,泪是痛苦的表现,但是作者却翻出了新意,透过笑看到了生的悲苦,揭示出笑的悲剧情调;透过泪看到了生的快乐,揭示出泪的阳光意味。这里就是用了逆向思维,使文章立意新颖,文章很有深度,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的感悟。又如,2007年南通二模卷的现代文阅读朱以撒的《柔软》,一般人都关注坚强的事物,赞扬一种“硬汉精神”,历史上那些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在我们的脑海里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这篇文章的立意却是做人要“柔软”。文章由芦苇写起。芦苇枝干柔韧,随风俯仰而不会折断;芦花毛茸蓬松,轻如蝉翼,种子能够随风远播。由此,作者获得启示,人生要“柔软”。作者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想来,遵循生之规则者,善莫大焉。”想想也的确很有道理, 在如今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努力工作,也要爱惜生命;关爱他人,也要关爱自己,这才是对生命的尊重。由此,我们产生联想,重新审视历史人物,会有许多新的发现。比如屈原,他完全可以柔软一些的,如果他不跳汨罗江,又会为后人留下多少优秀作品呀!这一点上他倒该学学司马迁的。生命不会有第二次,要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为人类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才是对生命的尊重!用逆向思维法,标新立异,只要言之成理,思想健康,高考作文欢迎这样的文章!

另外,一些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的哲理性,时间长了,也形成“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不妨也来逆向思维。如“学海无涯苦作舟”——逆向立意为“学海无涯乐作舟”,“班门弄斧”——“弄斧就要到班门”等等。“东施效颦”原意是批评东施盲目效仿西施的,其实东施也是有优点的,她尽管生得丑,但她不怕别人讪笑,敢于追求美,这种精神不也是可贵的吗?逆向思维用得好,就会收到别有洞天的效果。

2、发散思维立意法

发散思维又叫多向思维或多角度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又一重要表现形式,要求同学们对某一题,尽可能从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参照系中去思考立意,这样便于选出最佳立意。

比如,蚕,我们既可以歌颂它“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也可以嘲笑它作茧自缚的愚蠢。所以同学们遇事要善于从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而不是一条路走到底。

3、向心性思维立意法

它的特点是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方向对同一事物进行认识立意。

如以“雪”为题写一篇命题作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立意:①赞美雪的洁白无瑕,一尘不染。②、人往高处走,可雪却从高空落下,温暖大地,赞美它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从另一角度考虑,指出其不足,是不是也有道理呢?

①揭露雪的穷凶极恶——依仗狂风,耀武扬威,不可一世。②揭露雪的残忍无情——雪压冰封,万木萧条,最后写自己的“不怕风雪严寒”的顽强意志。

上一篇:遵德守礼心得体会下一篇:《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