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实施方案

2024-08-02

黑臭水体实施方案(精选9篇)

黑臭水体实施方案 篇1

县住建局:负责县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组织对城市黑臭水体进行排查,预评估,拟定黑臭水体清单;拟定并向社会公布黑臭水体总体整治计划,公布黑臭体清单;牵头组织编制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合同县财政局、县环保局和各责任单位做好整治工作经费预算。

县环保局:盘责湄水河、城中河.四安河河道整治责任范围内相关工作。配合黑臭水体识别评估,负责对黑臭水体进行检测,并进行黑臭水体分级;进行污染源和环境条件调查,大力整治企业、养殖单位环保不达标行为,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县财政局:做好城区黑臭水体整治资金保障工作。

县规划局:明确城市建成区详细区域范围,参与整治方案论证审查及相关工作。

县水利局:负责四安河流域城区段河道清淤及河面、河岸、水面垃圾清理等整治工作,配合黑臭水体识别评估,提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相关资料。

县城管局:负责湄水河城区段、城中河河道清淤、河道周边和封闭水体垃圾清运、整治,严厉打击随意倾倒垃圾行为。负责城市道路管网疏浚和积水地段整治相关工作,完成办公室临时交办的任务。

县农业局:负责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

县畜牧水产局:负责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

县统计局:负责组织城区黑臭水体问卷调差,参与黑臭水体识别评估和绩效考核相关工作。

县城建投:负责完善辖区内城市污水管网,实施城市河道截圬,负责责任区域内黑臭水体的整治工作。

县经开区:配合做好辖区内城市黑臭水体排查;负责完善辖区内城市污水管网,实施城市河道截污,负责辖区内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永丰镇、经开新区配合做好辖区内城市黑点臭水体排查;负责社区环境整治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由县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成立双峰县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其主要职责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负责统筹协调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负责整治工作中重大问题绝策,负责重点、突出问题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公室(简称县水体整治办),负责县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组织城市黑臭永依排查、委托专业机构编制整治方案,协调监管工程实施,组织验收监测评估工作,协调整治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二)密切协作配合。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项重要工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切实履责,形成合力,推动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顺利展开。

(三)严格工作标堆。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严格按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与《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政策》等相关标准执行。

(四)加强经费保障。县政府统筹安排整治工作专项经费,支持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方案编制,工程实施,监测评估及日常养护等工作。

(五)确保整治效果。通过本次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要逐步控制与消除我县建成区黑臭水体,改善水体环境,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六、其他事项

为加快推进县城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委托双峰县规划设计院进行摸底排查工作,编制整治方案。

黑臭水体实施方案 篇2

根治黑臭水体需“中西医结合”近年来, 网络上屡次发起的“寻找可以游泳的河流”“让市长下河游泳”的呼声, 充分反映了民众对于解决和治理城市黑臭水的强烈愿望。而今年以来, 国家治理水污染的决心和力度进一步增强, 令人振奋。上半年, 国务院颁布实施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水十条) , 明确提出2017年底前, 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到2030年, 全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日前, 住建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制订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正式公布, 则可视为实现上述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业内预计, 结合“水十条”目标, 管网新建改造、污水厂改扩建升级、雨水初期污染和其他面源治理、海绵城市、畜禽养殖治理等与黑臭水体有关的投资均考虑在内的话, 未来几年全国各城市投入资金需求将不少于5000亿元, 黑臭水体治理市场空间十分广阔。然则城市水体黑臭的治理任务, 历来就被视作“水十条”诸多目标任务中难度最大的一项,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建城发展以来, 城市一直依照粗放模式运转, 给排水设施、垃圾和污染物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建设滞后, 小区、餐饮行业、设在城区的工业企业的排污管理形同虚设。造成城市发展越快、规模越大, 污染等级就越高, 水体就会黑臭得越为厉害。面对此等困局, 很多地方依然秉持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理态度, 把治水和其他环保举措割裂开来, 陷入单打独斗的误区。更有甚者, 单单采取给臭水沟“加盖”的方法, 妄图把臭味掩盖住, 不过是掩耳盗铃的权宜之计。国际案例显示, 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基本都是遵循截污优先、治理为本, 开源节流、生态恢复、系统治理的原则。截污是根本;把管网建设好, 做好污水处理, 是关键;再做好开源节流以及加强管理等方面, 则是必要的技术路径。结合我国国情, 具体到实际操作中, 城市黑臭水体要想彻底根除, 还得讲究“中西医结合”。“西医”是在黑臭河湖边建设污水处理厂, 做污水截流等;“中医”是打造河道生态系统。具体实施起来, 需综合考虑城市水系统的建设、区域水循环体系的构建和水生态安全功能的健全这三个方面, 以此为视角, 进行规划和设计河道治理。同时, 在恢复受污染水体时, 还要注意控制污水增量。如果新改扩建的工程没有配套污水管线, 而流域内污水处理厂又满负荷, 那么应该规定项目不能建设。此外, 还应建立起地方政府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多管齐下, 克服重重困难, 如此方能避免陷入一边在治理, 另一边在增加黑臭水的排入的怪圈。道理浅显, 躬行不易, 期待做好标本兼治, 百姓正拭目以待。

铁腕“重拳”挥向黑臭水体 篇3

宣战:黑臭水体不再技术性忽略

河面油黑发亮,不时飘来餐盒、塑料袋,底泥黝黑,岸边总能闻到腥臭味……这一幅景象,是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很多城市建成区河涌的标准“画像”。

近年来,很多城市掀起轰轰烈烈的治水战,但是河涌的黑臭却淡定依然。为什么市内河涌还是没变化?一位地方环保部门的负责人解释:“这些年的治水,主要目标是纳入功能区的河流,河涌是没有划入功能区要求的。”一语道破天机,原来这些河涌不是自然水体,而是排洪排污渠,没有设置水功能区目标,因而在一些地方就不属于治水工作的对象。

事情在2015年出现转机,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对黑臭水体治理和水体水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到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对老百姓来说,大家看得见、摸得着、反映强烈的就是身边的黑臭水体。“以没有纳入功能区管理为托辞而无视内河涌黑臭,这种做法行不通了。”业内专家表示说。

黑臭水体的认定也终于有了官方标准的指标。去年9月住建部发布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对黑臭等级做出明确的划分,透明度低于25厘米、溶解氧低于2毫克/升、氧化还原电位-200到50毫伏,氨氮指标不高于8毫克/升,可视为轻度黑臭;透明度低于10厘米、溶解氧低于0.2毫克/升、氧化还原电位低于-200毫伏、氨氮指标高于15毫克/升,可视为重度黑臭。如认为存在“黑”或“臭”问题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60%以上,则应认定为“黑臭水体”。

从无视到正视,从技术性忽略到无条件治理,被城市居民诟病多年的黑臭水体,终于纳入了治水的主战场,也成为了各地治水的硬骨头。环保部吴舜泽表示,在“水十条”提出的众多目标任务中,难度最大的就是治理城镇黑臭水体。

把脉:广东黑臭水体数量最多任务最重

据国家住建部和环保部联合公布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排查结果显示,截至2月16日,在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77座城市没有发现黑臭水体。在其余218座城市中,共排查出黑臭水体1861个,地域分布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其中广东黑臭水体数量最多,以242个居首,其中轻度黑臭水体占56%,重度黑臭水体占44%。

排查结果发布后,马上引起了广东省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胡春华批示“不能当这个第一”,省长朱小丹也要求“抓紧制定行动计划,尽早部署,强力推进”。

省住建厅副厅长杜挺介绍,按区域划分,珠三角地区黑臭水体最多,有153个;从城市来讲,除韶关市外,其余20个城市均有黑臭水体,超过10个以上的城市包括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惠州、东莞、中山、阳江、湛江、茂名市,总数量为203个,占全省的84%。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黑臭水体是如何炼成的?从今年2月开始,省住建厅联合环保、水利等部门组织专家到10个黑臭水体较多的地市进行实地调研摸查,得出初步原因分析。一是外源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初期雨水等直排造成水体污染。二是内源污染,垃圾直接倾倒水体、水面漂浮物清理不及时,沉入水底形成淤泥,导致水体变黑变臭。三是水体缺乏流动性,填河建路、建楼等形成了许多断头涌,直接破坏了水体的流动性和自净能力。

规划:“一河一策”打响歼灭战

之前也有过治理,为何效果不佳?杜挺分析表示,主要是由于没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方法,流域统筹和城市联动不足,黑臭现象往往“死灰复燃”。

“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规划,治理就难以形成合力。”华南环科所专家说。据悉,省住建厅正在制定《广东省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行动计划》,待省政府审定后就可以出台。

“治理工作要做到‘熟水性、善治理’”,在5月召开的现场会上,副省长许瑞生强调。住建厅也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治污的科学性、系统性,从水系出发,与现有水污染防治有关方案、规划相衔接,统筹做好整治目标。同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治理项目;要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统筹推进。

“水活了,黑臭就少了”杜挺表示,将协调水利部门配合做好城市河涌的水资源调度,提高河涌水的流动性。对于截污工程措施,住建厅表示,黑臭水体治理除考虑必要的“大截排”模式大型工程措施外,还应因地制宜采用分散式的污水处理设备对排入黑臭水体的污水进行收集处理。与此同时,将大力推广自然生态处理技术,开展湿地公园建设,促进生态修复,提升质量效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目前,资金是一个大难题。”杜挺说,目前资金以财政投入为主,来源单一。惠州、茂名、湛江等市的副市长在5月的现场会上也纷纷提出这个难题,希望省里加强资金支持。“拓宽资金来源,用好用足国家资金优惠政策”,许瑞生副省长给出了答案,即用好国家有关专项建设基金和政策性贷款。根据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优惠政策,广东黑臭水体治理可以使用这些专项基金和政策性贷款,充分利用这些低成本、中长期的专项建设基金和政策性贷款投向项目建设。此外,还可以统筹做好项目捆绑打包,进行合理搭配,增强市场吸引力,推广运用PPP模式,引导支持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资本参与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政府要加强监管,并以水质目标作为绩效考核和按效付费的依据。”许瑞生表示。

关键:“河长制”倒逼治水决心

“千难万难,一把手下决心就不难。”一位曾参与汕头贵屿治污的专家说,贵屿污染,三十年的顽疾,前两年省委领导说干不好就撤市主要领导的职。这促使当地真正下了大决心,贵屿终于用一两年时间得到根本改观。黑臭水体也一样,真正下决心了,就能干成。

据了解,广东省委省政府把治水提到了空前的高度,成立了由省委书记胡春华书记担任组长、省长朱小丹为常务副组长、许瑞生做副组长,珠三角区域9个地级以上市和顺德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以及13个省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珠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打响黑臭水体的歼灭战。

“市长、区长是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黑臭水体治理负总责。”许瑞生强调,要建立黑臭水体治理的“河长制”,多部门协调治污,“今年起,省政府将把黑臭水体治理作为重点督办事项”。

今年5月,省环境保护厅上线广东电台民声热线栏目,石井河再次发黑发臭,广州河涌治理成为媒体和群众口诛笔伐的热点,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陈光荣就在节目中指出,广州治水的力度、决心跟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作为节目评议团的省监察厅领导也当场指出,重两岸绿化美化,轻水质改善,只重面子不重里子,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不但要落实责任,而且要增强实效性,坚持一河一策,”住建厅杜挺表示,在建立河长制的同时,将要摸清底数、瞄准问题,精准治理,按照“一河一策”制定治理方案,对每个黑臭水体明确整治时间表和责任单位、责任人,提出针对性的整治措施。

据省住建厅介绍,目前,各地市已经基本完成“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全省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投资规模约170亿元。

摸底黑臭水体 篇4

关于黑臭水体,目前的主流定义是以溶解氧、臭阈值、透明度和色度四个指标进行水体质量考量,其中有一项不达标就可称为黑臭水体。由此可见,要想摘掉“黑臭水体”的帽子,需要综合、系统地进行整治。薛涛指出,目前已有的调查数据显示,河南省约有56.7%的河流属于黑臭水体,广州有58.7%,江苏有20%,官方数字显示,干流四类以下水体占37%,支流四类以下水体占44%。这些数据既能反映目前治理压力较大,也可看出黑臭水体中的巨额商机。

技术路线总结

薛涛总结了目前黑臭水体治理的主要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可分为四类。第一是外源阻断,如截污管网、面源控制,使外部的污染物尽量减少进入河道中间。第二是内源控制,即做一些清淤疏浚的工作。第三是原位修复,即在河道上直接施治。原位修复技术又可分为曝气、絮凝沉淀、生物填料、仿生强化、藻类抑制几类。第四是补水措施。可利用再生水、雨洪,或进行调水等。具体治理中,一般在建立以溶解氧为核心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首先做截污,根据情况看是否需要应急措施来解决截污过程中的问题,接着是前期的工程化措施以及后期的补水措施。”

推进瓶颈分析

薛涛分析,目前在黑臭水体治理方面有几处瓶颈。在商业模式方面,商业开发空间局限下的PPP范畴内政府支付信用需要探讨;由此带来的对资本市场态度和企业行为的影响需要考虑;考核指标、成本计量与系统集成效果有待细化。此外,由于黑臭水体的治理需要依赖建设系统,涉及建设部,而水十条由环保部发动,建设部的重心则更多倾向于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这就需要部委之间的协作与平衡;在推进相关PPP项目方面涉及财政部,而财政部考虑的多是财政安全问题,这也需要环保部结合环保领域的特殊性去跟财政部沟通,以争取在环保类PPP项目推进上达到更好的效果。

治理工程中的难点探析

王家卓在沙龙中提到工程治理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一是污水直排问题严重。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多地考察,很多河流甚至没有进行截污。二是合流制的溢流污染。以南湖为例,一到下雨时期,七毫米的雨就会导致污水横流,其核心问题就是合流制的溢流问题。我国六百多个城市有10.7万公里的合流制的管网,这部分管网对我们城市水环境的改善是较大隐患。三是初期雨水污染。初期雨水水质很脏,其污染和污水相差无几,经常导致一场雨后环境回到解放前的现象。四是管网的错接和混接的问题。我国多处没有明确的分流制或合流制,大多是混流系统。如石家庄某项目中,管道前面实行分流,在过铁路时却合成一根管,堪称无用功。南宁的一些管道,外部是分流的,但在小区建成的时候,污水接雨水,雨水再接污水,非常混乱,难以操作。天津目前查到的混接错接的有3900多处,数目惊人。

需要严格控制增量 李其军指出,对付黑臭水体,需要严格控制增量、消减增量。可通过对新建改扩建工程进行控制,如果新建改扩建工程没有污水管线,如果这个流域内污水处理厂满负荷,则就应当坚决否定该项目。如果对此不加控制,在没有污水管线、污水处理厂满负荷的情况下,污水只能向周围的沟渠排放,导致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陷入恶性循环。还可通过建立断面水质生态补偿机制的方式予以控制。如上游河水经过下游,水质变好了,则上游付费;如果水质变差了,则需要下游付费。建立这种监督及激励的机制,能够调动区县政府的积极性。张统也表示,全流域的河流治理是非常难,经常出现“上游治好了,中间许多没有治理的支流污水又汇入”的情况,亟需对河道支流采取预处理措施。

需要企业、技术联合协作

水环境治理,尤其是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复合性业务,涉及环保、市政、水利、生态、建筑等多方面问题,一种技术很难包打天下。如何将企业、技术进行合理集成,将是工程进行中一个重要问题。李力指出,流域治理需要站在城市尺度上去考虑,北控在流域治理中的三个关键支撑便是投融资体系、技术体系及企业生态群。其中,有些拉动政府,有些负责招商,有些专注流域治理。在技术体系也有功能划分,如黑臭水体可分为流动水体和封闭水体两类,这两类水体所需要的治理技术完全不同;即使针对某一种水体,也需要多种技术的配合协作。李力表示,目前北控正在致力于企业生态群的建立,北控在流域治理方面项目及框架协议有550亿投资,期待各方企业参与。

需要明确的资金结算、回报方式

多名与会专家对相关PPP项目的支付风险较为担心。如果按治理一条河两个亿计算,这么多条黑臭河道,一年这么多钱从哪儿来?张燎提出,南宁腊口河项目结合政策,预备做成PPP,以效果付费,这个想法很好,但对于企业运作来说,前期需要垫付,治理不好不给钱,完全看效果,合同都没有,有着多方面的风险,难以开展。王家卓认为,纯河道治理这种收益非常小,它的收益主要体现在对周边土地环境品种的改善和空间功能的提升上,是一个综合的收益系统。建议将河道的治理、防洪和污水厂截污以及景观、照明和沿岸的海绵城市等项目进行综合的打包。至于眼下热议的按效付费,理论上比较简单,但操作起来的具体标准和实施手段较为复杂。比如有几天没达到标准或某些指标没达到,如何管理?超过了指标以及超了多少倍,应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需要明确。李其军建议,由于地方政府资金有限,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太大,能不能分散化?比如本来一年要投几百个亿,但政府资金不够,则一年投十来亿,其余让民间资本来进入。这样不仅能解决资金问题,还能将企业重视效率的特质引入工程项目中,充分发挥PPP效果。

政府财政需要走向透明公开化

黑臭水体实施方案 篇5

为切实做好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中牟县城市管理局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求和县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办公室工作安排,积极推进和落实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通过现场督办督导、召开协调会、现场推进会等方式,开展我县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郑州市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郑州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中牟县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印发《城区偶发性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制定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为日常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二、基本情况

按照“治城先治水”的城市管理理念,以“清水活水”为抓手,积极组织人员对建城区黑臭水体进行排查,截至目前,共排查出的17处黑臭水体(十里铺、文博路堤里小清河1处,文博路雨污混排14处,纸厂铁路桥下1处,中兴路清溪湖、永乐街桥下1处)。对排查出的黑臭水体我单位积极督促属地办事处、乡镇、县直单位进行整治,通过现场排查、下达整改通知、召开现场协调会等形式全力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期间共排查现场20次、下达整改通知14次、召开现场推进会3次、截止目前,17处黑臭水体已全部整改完成。

(一)十里铺、文博路堤里小清河污水点

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严禁污水直排入河。

(二)文博路雨污混排改造项目

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严禁污水排入雨水管网。

(三)纸厂铁路桥下污水点

综合整治沿河排污单位,严禁污水直排入河。

(四)中兴路清溪湖、永乐街桥下污水点

综合整治沿河排污单位,严禁污水直排入河。

三、下一步工作

按照《中牟县城区偶发性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部署和要求,持续深入推进黑臭水体整治进度,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强化长效管理机制,力争2019年底全面消除城区内黑臭水体。

(一)加强协调,督查推进。加大监督力度,确保治标不间断、治本工程快速推进。县城管局将主动作为,加大日常督查推进力度,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协调督办,确保各责任单位有序开展整改工作,保障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标本兼治,注重长效。一是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把着力解决河道水环境重点问题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有机结合,推进河道水环境和管理水平上新台阶。二是加强黑臭水体整治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关注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理解城市水环境整治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支持并参与到治水护水的工作中。

黑臭水体实施方案 篇6

权威解读

该技术指南发布的目的就是在技术层面深化和细化工作指南中的“控源截污”和“就地处理”两项重要任务;指导各地能够在有限的时间,抓住导致水体黒臭的关键点和核心,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有限目标。

一、技术指南内容侧重点的确定

自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以来,各地人民政府迅速行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然而在当前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不到位、目标不合理、策略不清晰、措施不得当等问题。有些城市将主要资金都投入在水体本身上,甚至有些将调水冲污作为治理的主要对策;还有些城市将黑臭水体整治等同于流域的综合治理,提出了近期难以实现的目标,这些都不利于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形象和深刻地道出了城市黒臭水体整治的核心和关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我国城市排水管道系统存在三个十分严重和突出的问题,一是敷设在地下水水位以下的排水管道,由于各类结构性缺陷和排水口的不完善,导致大量地下水等外来水入渗进入管道,加之河流等水体水从排水口倒灌进入管道,造成“清污不分”,清水“占了排水道”;二是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导致雨水管中有污水,污水管中有雨水,雨水、污水不能“各行其道”;三是敷设在地下水水位以上的排水管道,污水外渗成为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的因素之一。上述问题久而不治,就会以排水口“常流水”和水体发生黑臭来表现,也会以城市发生道路塌陷来“报复”。

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消除导致水体黒臭的根源,所以技术指南将侧重点放在了排水口、管道和检查井的治理方面。要在强化排水管网建设的同时,更要强化对排水口、排水管道及检查井各类问题的排查。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排水口进行治理,杜绝污水直排,治理水体水倒灌;对各类排水管道及检查井存在的结构性缺陷进行修复和混接点改造,减少地下水等外来水进入排水系统,减少雨污混接。只有这样做,才能够真正体现“控源截污”的内涵,也才是完成其核心内容。

二、技术指南基本原则的确定

“控源为本,截污优先”;“科学诊断,重在修复”;“建管并重,强化维护”和“综合施治,协同推进”四条原则体现了控源截污工作的系统性,明确了以现有设施为重点的治理对象,提出了多措并举的技术路线,强调了设施维护和与“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协同推进的的重要性。

截污是减少进入水体污染物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但是面对已有排水口的“常流水”,一堵了之是行不通的,特别雨水排水口、合流排水口堵不了,也不能够堵的。这就需要在调查和诊断,摸清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对症下药,制定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对排水口实施改造,解决污水直排和水体水倒灌问题的同时,修复导致地下水入渗、污水外渗的缺陷,解决混接问题,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常流水”。另外要让排水设施发挥好作用,一定要重视包括排水口在内排水设施的运行维护,其一则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二则能够有效控制排水管道中因清通不及时,淤积物在雨天冲入水体。借力发力,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和排水管道进入综合管廊,从源头管控雨水径流,有效减少溢流污染,促使排水系统质量的提升,减少排水管道各类缺陷产生更是避免水体黒臭的系统对策。

三、技术指南治理目标的确定

技术指南以“控源截污”为水体黑臭整治的核心,提出了“消除旱天污水直排,削减雨天溢流”;“提升污水处理效益,减少污水外渗”和“降低系统运行水位,恢复截流倍数”三个治理目标。

采取全面和系统的“控源截污”措施,不但能够消除旱天污水从排水口直排,减少排水口的雨天溢流,而且还会收到“一箭多雕”的效果,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提升和减少污水外渗就是这些效果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居住小区污水CODCr(化学需氧量)排放浓度超过300~400mg/L,但是众多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CODCr浓度却不足200mg/L,甚至不足100mg/L,最直接原因就是地下水等外来水入渗、雨水混接和水体水的倒灌。很多城市污水处理率高达90%以上,甚至超过百分之百,但是水体是黑的就足以说明,污水处理实际成效在百分之50%以下,甚至更低。“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升上去,水体污染物才能够降下来”形象表达了污水处理功效提升对水体黒臭治理的重要意义。技术指南提出治理后,高地下水位地区污水处理厂的进水CODCr浓度不低于260mg/L并不是苛刻和严格的治理目标。

四、技术指南技术路线的确定

技术路线提出了四条路径:一是在查排水口旱天有无污水直排(包括雨水排水口有无污染水排放)的基础上,提出确定和强化各类排水口的治理、污水收集处理对策;二是在查排水口雨天有无溢流污染的基础上,制定管道及检查井缺陷(包括混接)的检查(调查)、调蓄和就地处理及设施维护的具体措施,治理排水口、控制合流溢流污染、防止倒灌;三是在查污水处理厂进水量的基础上,并结合地下水位情况和排水管道缺陷(包括混接)调查,解决污水外渗和地下水入渗、倒灌问题;四是在查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的基础上,针对进水浓度异常偏低,采取措施解决排水口倒灌、管道及检查井的地下水入渗问题。

五、技术指南具体措施的确定

技术指南可以用:“一个核心,七大措施,多项目标”来概括。即以“控源截污”为核心,通过“查、改、修、分、蓄、净、管”等措施,解决“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的问题;实现“一箭多雕”。

技术指南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排水口调查与治理,排水管道及检查井检测与评估,排水管道及检查井修复与治理,截污调蓄与就地处理,排水管道、检查井及排水口维护管理等章节,“查、改、修、分、蓄、净、管”七大措施分别体现在各个章节中。

“查”就是查清排水口存在问题,查清管道存在的缺陷、地下水等外渗水、污水外渗与雨污混接等情况,为后续治理措施提供支撑。

“改”就是对各类排水口采取堵、截和其它改造措施,堵住直排污水、截流混接水、防治河水倒灌。

“修”就是针对排水管道和检查井各类缺陷,有针对性地采取修理措施,特别是要封堵地下水渗入、污水外渗。

“分”就是采取有效对策,治理雨污混接,让雨水、污水各行其道,实现雨污分流。技术指南第四章“排水管道及检查井修复与治理”给出了雨污混接治理的具体方法,或者说具体要求更为恰当。“蓄”就是在系统中设置针对初期雨水、雨污混接水的截、贮等措施,减少直接排放对水体的影响。“净”就是采取就地应急处理措施,为初期雨水、雨污混接水排放水体前,再上一道锁。

“管”就是强化对系统的维护管理措施,减少管道淤泥对水体的污染。“工欲解黑臭,必先治管道”点出了黒臭水体治理的前提和关键。“查、改、修、分、蓄、净、管”七项措施相辅相成,为黒臭水体整治关键和核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具体手段和方法。

重庆市黑臭河道整治技术方案 篇7

1.项目背景

该水体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某区域,该区域规划为中高档及市政府保障房居住区,对景观环境要求高。该河道水体特点为高水位为304.44m,低水位为301.50m,防汛状态高水位为304.67m,河道底标高300.00m。根据一个完整潮汛周期(15天)河网模型计算分析,该河段水流流速小于0.2m/s的情况占63.6%,流速小于0.25m/s的情况占79.4%,水流速度小。水利部门已经对底泥进行疏浚、排水管理部门已对进入水体的合流管进行了截污改造。

2.水质情况

相关部门完成底泥疏浚、并对合流管的改造后,对水质进行了3个月的跟踪,取样点距离约300m,水质指数平均值见表1。由表1可知,由于水体流动性差,靠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无法达到景观水水质要求。工程河段属于劣V类水体,其中氨氮、磷含量超标2~5倍,水体呈灰黑色,有臭味,河面漂浮杂物多,受污染情况较严重。

3.治理目标

通过治理,本河道水质要达到的定性指标为清洁、无异味,感观良好,具有较好的透明度,不易长藻类、无臭,不影响感官,具有较好的观赏性;要达到的定量指标为COD≤30mg/L,BOD 5 ≤6mg/L,NH 3-N≤1.5mg/L,TP≤0.1mg/L。

4.水体黑臭原理及原因分析

4.1水体黑臭原理

所谓“黑臭”是水体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Lazaro(1979)指出河流黑臭现象其实是一种生物化学现象——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厌氧分解。大量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在好氧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下,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状态,致使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有机物腐败、分解、发酵,分解为氨氮、腐殖质、硫化氢、甲烷和硫醇等14000多种发臭物质。此过程引起耗氧大于复氧,造成缺氧环境,产生的有臭气体逸出水面进入大气,水中铁、锰等重金属被还原,与水中的硫形成硫化亚铁等化合物,形成大量吸附了FeS、MnS的带负电胶体的悬浮颗粒,使水体变黑、变臭。此外水体本身的色度对黑度也有影响。

4.2 水体黑臭原因分析

根据背景资料,原因分析如下:

(1)未截污造成黑臭水体:大量外源性污染物的进入是大部分水体发生黑臭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大量污水往往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中,导致许多城市河流有机污染相当严重,河水溶解氧低,普遍出现季节性或终年水体黑臭现象。

(2)缓流型和滞流型造成黑臭水体:根据资料,该河道水体特点为高水位为304.44m,低水位为301.50m,防汛状态高水位为304.67m,河道底标高300.00m。且该河段水流流速小于0.2m/s的情况占63.6%,流速小于0.25m/s的情况占79.4%,水流速度小。由于水位落差较小,又受海水顶托,内河水流缓慢,较易产生淤积黑臭现象。其次水体处于静止状态,只进不出,难与外界交换,易富营养化,形成水华,受到有机污染时最易发生黑臭,失去自净能力。对这类水体需严格限制排入污水的水质和水量,保持其生态系统稳定。(3)乱扔垃圾现象严重,河道生态系统被破坏。(4)水体被污染后,内源底泥释放大量污染物。

5.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改善技术选择原则

黑臭水体的治理应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措施、技术集成、统筹管理、长效运行”的基本原则。根据水体污染程度、污染原因和污染阶段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理技术、制定治理措施。根据不同的水文水质特征、不同的治理目标、不同阶段,综合采用不同技术,并进行组合与集成,实现对黑臭水体的治理、水质长效改善和保持。在进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选择时,要遵循“适用性、全面性、经济性、长效性和安全性”原则。

适用性——不同治理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没有“万能型”的技术,需要根据水体污染程度、污染原因和治理阶段的不同,优先选择适用技术,而不是追求所谓的“新”技术。

全面性——在选择治理技术时,不能仅仅从单一方面或依靠单一技术实现水质的改善,而是需要综合、全面考虑各种不同技术的组合,实现对黑臭水体的治理。

经济性——在选择治理技术时,应开展不同治理技术方案的综合比选,从中选择经济性可行的技术。

长效性——既考虑技术方案实施后的短期效果,更应关注长期水质改善效果和水质稳定性。

安全性——要考虑技术实施后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的不利影响和二次污染。例如,要慎重考虑和谨慎实施向水体中投加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的技术,以避免造成生态风险;曝气增氧要防范微生物气溶胶带来的健康风险和噪声引起的扰民等问题。

6.黑臭水体治理方案 遵循黑臭水体治理“系统性、长效性”的原则,遵循“外源减排,内源清淤,补水活水,水质净化,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结合上节主要污染原因分析以及水体水质修复与长效保持基本思路,提出了黑臭水体综合整理方案: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垃圾整治,曝气充氧,生态修复。

6.1控源截污(已完成)

完善污水管网系统,清除点源污染。在河道周边,完善污水截流干管,将现状直接排放的污水截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在现状雨污合流制区域,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和海绵城市建设,进行雨污分流制管网建设和改造。加快城中村的改造,完善城市垃圾收运体系。还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控制面源污染。通过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把70%的雨水留在源头,通过植草沟、雨水花园、下凹式道路绿化隔离带等措施,利用植物的吸附、砂滤层的过滤等作用净化初期雨水,控制城市面源污染。

6.2清淤疏浚(已完成)。

通过清淤疏浚来清除水中的底泥、垃圾、生物残体等固态污染物,实现内源污染的控制。对河道采用机械清淤和水力清淤相结合的方式予以清理,在4~5月份,河道水量较少时采用机械清淤,在7~8月份,河道水量较多时,借水力作用进行水力清淤。

6.3垃圾综合整治

对于垃圾综合整治不足、河道垃圾污染等问题,在河道周边地区进行垃圾收运能力建设。通过配置足够数量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的硬件设备,提升环卫工人劳动积极性与周边村民环境意识,逐步提升生活垃圾集中收运比例。针对现有生活垃圾问题开展河道垃圾打捞及拦污网建设工程。河道垃圾打捞分河段、定期、长期进行。

6.4曝气充氧

由于急流河道能够快速充氧,即水流增加了紊动,增强了氧的传递和扩散,可加速河流水体自净过程,因此对黑臭河流进行人工曝气,可加速水体的复氧过程,迅速氧化有机物厌氧降解时产生的S及FeS等致黑臭物质,有效地改善或缓解黑臭现象。由于河道水流缓慢,溶解氧低,曝气充氧可提高水的溶解氧浓度,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6.5生态修复

6.5.1生态坡岸

传统刚性结构水力护坡往往片面强调河道的防洪、引水、排涝、蓄水和航运功能,却忽视了对河流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城市景观的负面影响。因此,专家们提出通过建设生态护坡来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所谓生态护坡,就是综合考虑“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景观”的协调,在满足防洪排涝等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应,把河堤改造成为适合生物生长的水体和土体、水体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养的仿自然状态护坡。由于治理目标中要求需要良好的景观以及原水中氮磷超标,生态坡岸有效的治理方式。6.5.2人工生态浮床 生态浮床技术是一项水环境与生态修复兼顾的实用技术,是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植物技术。采用该技术可将原来只能在陆地种植的草本陆生植物种植到自然水域水面,并能取得与陆地种植相仿甚至更高的收获量与景观效果。与一般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治污技术相比,生态浮床技术的最大优势是能标本兼治,并为水生生物的自然恢复和生存、繁衍营造良好的生境条件,最终达到修复水生态系统的目的。

由于生态浮床技术适用于总水量一定,水流速度平缓,适于搭建浮床的中小河道,治理河道氮磷超标以及水流平缓,此技术十分适合。浮床上种植的植物能吸收水中的氮、磷作为营养物质,并通过收获植物体的方式将其带离,对NH3-N、TP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可达到较高的水平。选择的植物品种以既具很强耐污能力,又具有较大水质净化潜能兼有较好景观效果的普通草本植物为主,如美人蕉类、黑麦草类等。

6.5.3 恢复水生动植物技术

水生动植物是水体的净化器。维护水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链,有助于恢复和提高河道的基本功能,提高水体的自净化能力,实现水体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为此,要做好河道的生态护岸工程,保留必须的湿地和水面。结果表明:此技术对黑臭水体的CODcr净化率可达80%左右,对BOD5和NH3-N的净化率可达90%。微生物和浮游藻类的分析检测结果也表明,此技术技术能够实现黑臭水体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

7.结论

重庆市中心城区某黑臭河道通过方案治理,能够实现区域污染物截流,解决恶臭问题,构建景观工程,改善并提升水环境质量。

黑臭河道治理背景 篇8

(1)响应国家《水十条》:《水十条》,提出了“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黑臭水体得到消除”。

(2)恢复河道水生态系统和自净能力、防治绿藻爆发的需求:恢复流域水体的自净能力消纳下水污染负荷,才能保障河道水质达标;同时恢复水域生态系统有利于增加流域生物多样性,保障其生态功能。

(3)提升周边居民幸福感、树立良好城市形象的需求:河道黑臭给周边居民带来极大困扰,降低了河道景观、文化等功能品质,而恢复河道水情、水美,提供亲水机会,能大大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市容市貌。外源污染控制技术:

城市河道污染源:生活废水、工业废水。

农村河道污染源:生活废水、养殖业废水、农田经流水。内源污染控制技术:底泥疏浚、底质改良、增加曝气。河道生态修复:生态浮岛、生态护岸。河道景观设计: 黑臭水体治理难点:

(1)黑臭水体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是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难点。(2)采取有效技术措施,短时间内能消除黑臭现象,但其难点在于治理后的水质长效保持,保证黑臭不反弹。

(3)很多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因重治理轻保持、重短期轻长效而导致水体返黑,水质反复恶化。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过高时,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物分解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或厌氧状态。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有机质腐败、分解,产生氨、硫化氢、硫醇、硫醚、有机胺和有机酸等恶臭物质,致使水体变臭。其中腥臭味是由微藻、放线菌、霉菌引起。

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水体中的铁、锰等金属离子与水中的硫离子形成硫化亚铁、硫化锰等化合物。悬浮颗粒吸附硫化亚铁、硫化锰等,致使水体变黑。污染源调查

点源污染:污废水直排口、合流制溢流口、管网初期雨水、非常规水源补水

面源污染:城市降雨径流、冰雪融化、畜禽养殖废水 内源污染:水体底泥、岸带沿线垃圾、水生植物状况 其他:污水厂超标废水、落叶沉降情况、潜在事故排放 环境条件调查:

(1)周边环境:周边建筑群特征、城市道路和交通情况、水体沿岸其他基础设施情况等。

(2)水文条件:水体的位置、边界范围、面积及水位、流速及流量、周边水系连通情况等。

(3)水体岸线硬化状况:硬化岸线和河湖床的面积、硬化厚度、硬化类型等。(4)其他:黑臭发生时段、持续时间、百姓投诉情况、影响居民人数等。根据污染程度与治理目标的不同,黑臭水体治理可分为:应急治理、水质改善和长效保持。

应急治理阶段:对于黑臭现象严重的水体,采取有效措施,快速缓解和消除黑臭现象。通过截污,控制外源污染物的进入,通过絮凝剂、除藻剂等药剂快速去除污染物,通过底泥清淤将大量污染物迁移出水体,通过地表水或再生水补充,使污染物质快速迁移、稀释,以短期内消除黑臭。(是不得已而为一的措施,没有办法的办法)

水质改善阶段:进过应急处理措施,黑臭现象缓解之后,需进一步减轻水体污染负荷,采取工程措施净化水质,恢复水体景观功能。人工曝气充氧可使水体保持好氧状态,防止滞留型水体、封闭和半封闭型水体,投加底质改良剂或氮磷控制 剂以降低内源污染负荷;通过植物塘、生态岛等,利用水生植物是净化功能改善水质。

长效保持阶段:黑臭水体治理后,可能会面临污染负荷再度升高等问题,使得水体水质恶化和黑臭反复,因此需要保证水质有效管理,确保水质改善效果的长效性。消除黑臭后的水体,仍然是富营养化水体,藻类容易暴发,最终导致黑臭,应采取必要措施控制水华控。

黑臭水体实施方案 篇9

氧化塘技术是有机废水、特别是生活污水处理的有效手段,在城市黑臭河道治理中,对于暂时无法截污的城郊河道,利用废弃的鱼塘,将其改造成氧化塘,对上游污水进行预处理.研究表明,生物氧化塘对上游黑臭水体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在污水进水量为4320t/d以内(即污水停留时间为1.4 d以上,容积负荷为CODcr: 0.11 kg/(d・m3)以下),O2:15.6kg/h的.增氧曝气条件下,CODcr除去率在 50%以上,NH3-N除去率在40%以上,经处理的黑臭水体在氧化塘出水口已形成由藻类、原生动物、浮游动物、鱼类等参与的多级食物链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在黑臭水体预处理基础上,通过底泥生物氧化、水体增氧、水体生态恢复等技术手段,对河道进行生物修复,能有效地消除水体黑臭、提高河涌水体自净能力,为城市黑臭河涌治理和养护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 者:江栋 李开明 刘军 杨永坤 JIANG Dong LI Kai-ming LIU Jun YANG Yong-kun  作者单位:江栋,JIANG Dong(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5)

李开明,LI Kai-ming(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5;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上一篇:三生与三世作文下一篇:小学入队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