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2024-07-09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通用12篇)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篇1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六村建设”描绘新农村

(2006年11月23日)

中共XX镇委员会

2006年以来,XX镇党委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结合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和深化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以“六村建设”为载体,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建领村强基础。

一是优化村党支部班子结构。“用好一个人,带好一个村”。XX镇以深化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理顺村“两委”关系,配齐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今年以来,调整村总支书记1人,补充总支委员5人,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3个,撤并党支部2个。

二是增强党员队伍能力。为增强农村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我们重点在“三个方面上下功夫”,即在“四培双带”上下功夫,把12名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68名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在素质培训上下功夫,对14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了重点培训,对其余党员进行了全面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在实践锻炼上下功夫,通过党员带头办“田园学校”、上“科技党课”、建“示范基地”等形式,有效增强了800余名党员在农村第一线的发展能力。

三是建立健全村组干部激励机制。为切实调动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村组干部教育培训、表彰奖励、监督管理、权益保障等制度和抓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四是把开展“六村建设”工作作为干部考核的依据。坚持用“六村建设”的实际效果检验村班子,考察村干部,并作为评选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主要依据,形成了农村党员干部自觉在“六村建设”中接受教育、转变作风、展示先进的良好氛围。

产业富村建支柱。

紧紧依托XX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发展绿特产业,走“以蚕桑为主导,香兰菜、苎麻、经济林果、甜苦竹等产业共同发展”的1+X结构调整模式,走多元化产业发展之路。

在蚕桑产业发展上,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争取威信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于今年3月在回龙村唐家湾和新田两个村民小组试点种植蚕桑,按照当年育苗、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嫁接、当年见效的目标发展建成“一步成园”桑园208亩,夏秋两季已养蚕18盒,产茧622.8公斤,单产34.6公斤,蚕茧收入1.25万元。为进一步发展壮大蚕桑产业,先后4次组织镇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306人到四川珙县孝儿、底洞等乡镇进行实地参观学习。通过反复召开群众会,交流学习体会,群众发展蚕桑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秋播已落实宜桑地块3200亩,并已全部育苗完备。10月底,全县蚕桑生产工作会议在XX召开后,落实2007年春播桑园面积2900亩,到2007年新建桑园可达6000亩以上,为XX在3年之内桑园突破10000亩,产茧上万担,收入达到2000万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苎麻产业上,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在文兴村建成苎麻基地100亩。通过示范带动,今年全镇种植苎麻面积达300亩,加上原有苎麻面积,全镇共有苎麻1000亩。今年已收购苎麻16.5万斤,实现产值62万余元。

在香兰菜产业上,充分利用秋冬季农闲地和该产业“短、平、快”的优点,引进四川香兰菜公司到XX投资建厂,建香兰菜加工点4个(其中今年新建2个)。今年,全镇春秋两季香兰菜种植面积突破4500亩,可实现产值200万元以上。其中,马鞍村团山村民小组村民李文玉今年种植香兰菜15亩,收入10000元以上。

在甜苦竹和经济林果产业上,巩固现有5000亩甜苦竹和5000亩经济林果,强化科技培训,加大管护力度,提高科技含量。今年,甜苦竹产业实现笋产量20万斤,产值20万元,经济林果实现产量40万斤,产值40万元。

科技兴村出成效。一是强化科技普及培训。镇党委从强化科技意识和科学理念入手,依托党校、农广校等培训渠道,同时开辟田园学校、农民课堂、科技党课等新途径,按照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开展分类培训,对农科队伍强化科技更新,对村组干部强化科技武装,对农民群众强化科技普及。目前,全镇农科人员为农服务的意识、措施普遍增强,80%以上的村组干部掌握了一门以上实用技术,1000余农民成为“土专家”、“田秀才”。

强化科技推广应用。为了使科技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第一动力,我镇紧紧围绕巩固传统粮畜产业和打造绿色特色产业基地两大产业发展目标建成了13个各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基地,带动农户应用科技新品种、新技术、新措施、新机具,加速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全镇2个“六村建设”示范村初步实现有企业带动、有基地覆盖,成为科技推广应用的典范。

强化科技支撑体系。一是围绕做大做强绿色特色产业,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强、扶持政策好、科技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优势,直接带动3000余户农户发展绿特经济。二是积极筹建“支部+协会”的营销模式,带领农民闯市场,提高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发挥组织优势,统筹涉农项目资金,推动部门帮扶。今年以来,政府部门捆绑使用和争取公司投入项目资金56万余元,带动农户自主投入37万余元,激活了城乡市场。

民主管村聚民心。用制度规范村务。坚持党管农村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建立健全了村“两委”议事、表决和联席会议制度,推进村“两委”协调运转;坚持民主管村与依法治村相结合,建立了村务公开和民主听证等制度,推进村务规范运行;坚持整体建设与精细管理相结合,推行民主评议、民情恳谈等制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用体制保障民权。一是坚持农民当家作主,实行村集体资产由村民理财小组管理,建设项目由村民派代表全程监督管理;二是坚持“一事一议”,研究村务请村民听证,村级重大事项交由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投票表决,执行结果由村民评判议决。

用法治规范综合治理。结合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送法到村组活动,推动村干部和农民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巩固深化平安创建成果,扎实

开展禁毒防艾工作,严厉打击以“六H彩”为主的赌博活动。强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巩固和创建活动,发动群众组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防群控网络。

依法治村保平安。依法治村重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标语和印发宣传资料等宣传形式对护林防火、人口与计划生育、道路交通安全等法律法规进行宣传,使法制宣传教育进村入户。今年以来,利用广播、有线电视宣传100余次,出板报32期,书写宣传标语56条,印发宣传资料6000余份。

依法治村靠服务。一是法庭到农村设立临时法庭巡回审理民事案件。今年以来,XX法庭到农村设立临时法庭巡回审理民事案件15起,现场旁听人数超过2000余人次。二是派出所在各村建立警务站,把派出所的办公场所搬到第一线,不仅方便群众办事,还为群众节省了开支。

依法治村靠制度。建立健全依法治村制度,制度明确规定:亮出一块牌子,让村民明白村委会谁值班;制定一套规划,公示发展目标;展示一张图表,介绍村委会职责和服务功能;开辟一个专栏,告示村务开展情况和财务收支状况;设置一个意见箱,听取群众反映;建立一套档案,有完备的议事记录和工作报告资料;固定一个村民议事地点,方便村民议事和听政。

依法治村保平安。把民兵应急分队组建成护村队,村与村签订书面协议,相互联保,轮流值班,一星期一循环,做到白天有人看,晚上有人转,小事有人问,大事有人管,户户都平安。建立了镇、村、组三级调解网络,调解成功率达99%,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民事、刑事案件的发生。

文化活村促和谐。强化活动阵地建设。在继续巩固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果的同时,积极筹措资金1万余元,对XX村文化活动室进行改造,为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三个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开展文艺进村活动。一是组织文化站等部门工作人员对富有XX特色的花灯歌舞等地方戏种进行搜集整理,创新编排了《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等节目为群众演出。二是组建农村业余文娱演出队,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巡回到村组进行演出,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同时,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目前,已组织各类文艺演出26场次。

开展“三清五改”活动。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全镇认真开展“三清五改”活动,有效改善了镇容镇貌、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目前,XX村沙坝滩村民小组新农村建设试点通过开展该项活动,村容村貌已焕然一新。

通过 “六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找到了XX镇党建工作与服务三农的契合点,找到了以党的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达到了加强基层组织、提高党员素质、服务农民群众、推动农村发展的目的,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形成了党员受教育“内有动力,外有压力,前有引力,后有推力”的促进机制。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篇2

为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2012年年初, 按照区档案局的部署, 我们率先在全区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 取得了初步成效。8月, 长春市乡镇、村档案管理现场观摩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创建活动推进会在我们办事处召开。与会领导对街道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为真正达到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的创建标准, 年初, 根据吉林省档案局、吉林省民政厅、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验收方案的通知》 (吉档联发〔2013〕1号) 精神, 通过找差距, 补不足, 上层次, 使街道档案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下面按照创建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的验收标准, 就创建“示范乡镇”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1为开展档案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多年来, 街道领导一直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 将其纳入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 将档案工作纳入街道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与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 为档案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确保了街道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街道办事处在办公用房紧张的情况下, 设置独立的档案库房, 为综合档案室和分室配备了专兼职档案员, 配备了档案工作软件, 增添档案柜、微机、 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必备的档案装具、设备。

在这次创建工作中, 街道主要领导亲自过问, 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分管领导多次调度, 现场办公, 解决档案工作发展和创建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多次在行政村相关人员参加的会议上部署档案工作, 还亲自深入各行政村现场督促村级档案建档及创建工作的相关事宜,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配合档案创建工作, 保证了乡镇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2巩固和加强基础业务建设

我们街道办事处的档案工作基础较好, 档案门类齐全, 档案数量较多, 到目前为止形成的档案涉及文书档案、荣誉档案、建设项目档案、土地承包档案、林权改革档案、五保供养档案、因灾倒塌房重建档案、因灾损毁房屋补助档案、优抚对象临时救助档案、会计档案、污水处理工程档案、司法见证、司法调解档案、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档案、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档案、征收社会抚养费案件卷宗等16个门类, 共计8546件 (卷) 。大部分档案实现实体集中统一管理, 其他档案在街道站、所分室保管。建立健全了档案管理制度和业务规范, 及时修订和完善了各类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确保归档材料的齐全完整。

村级档案管理有了新的突破。针对村级档案意识薄弱, 档案保管条件较差, 档案资料不多的实际, 我们因地制宜, 创新村级档案管理模式, 尝试开展村级档案街道代保管, 即“村档街管村用”。目前, 在23个行政村中, 除了2个行政村具备独立保管条件自行保管外, 其他21个行政村都实行了“村档街管村用”, 同时制定了《行政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建立健全了“村档街管村用”的相关制度。“村档街管村用”为村级档案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保管条件, 保证了村级档案安全, 实现了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同时, 要求自行保管档案的行政村, 改善保管条件, 提升管理水平。目前街道所属的幸福村和前城村档案室都参加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村的创建活动, 取得了明显成效。

3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为保证街道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 我们配置了档案专用软件, 使档案现代化管理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目前, 全街道各门类档案全部实现了档案案卷级目录计算机检索, 部分档案实现全文检索。 建立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承包、林权改革、五保供养等26个门类民生档案数据库, 库存数据共计7596条。

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一网三站”建设, 充分发挥乡镇 (街) 建档用档服务站和农业科技信息传递站的功效, 积极面向农村、农民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档案信息、涉农政务信息的查询服务, 开展了对行政、医院、养老、托幼、学校、养殖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指导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了街道档案工作在农村各项事业中的作用。

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创建活动, 提升了全街档案工作整体水平。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档案信息化水平不高, 信息传播不畅;村级建档的基础还比较薄弱, 档案资材收集不够全;街道档案综合服务水平有限, 档案服务经济建设、服务民生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要以这次检查验收为契机, 按照省、 市有关部门的要求, 全面做好街道档案工作, 使其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与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也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 本文以奢岭街道办事处的档案建设工作为例, 详细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创建活动的意义及作用。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篇3

新农村建设,人民群众全面奔小康,农村是关键。所谓农村,是指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人聚居的地方。乡镇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乡镇文化站建设如何,直接影响到农村奔小康、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乡镇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新建、改建、扩建了农村文化设施;充实了农村群众文化业务干部;文化与旅游结合,推出了地方文化品牌;民间文化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大大提高;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步伐加快;节日文化活动的规模和影响日益增强;“三下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状态,这些为进一步开展乡镇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笔者在乡镇文化站工作多年,现就从所在乡镇文化站的建设来谈一谈乡镇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笔者生活在大理州巍山县永建镇,这是一个毗邻滇西重镇下关的半山半坝乡镇。上世纪九十年代,该镇(当时为乡)因毒品泛滥而闻名全国。那一阵子,乡镇文化阵地严重缺失,文化设施欠缺,乡镇基本没有群众文化活动条件,腐朽没落文化抬头,农民群众基本上无健康的文化生活,赌博活动成风。农民几年来未看到一场电影或演出,失去了人与人交往的平台,因而赶集和庙会成为人群汇集的基本方式。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丢失,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贯彻、法律的普及、公民道德教育形成一些死角。宗教活动频繁,封建活动抬头、出现了“门徒会”等组织。中华名族尊老爱幼、孝道、贞洁等传统美德正在丧失。涉毒家庭、外出务工留守家庭极不稳定,社会治安问题增多。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公共道德观念受到强烈冲击。

随着1999年永建地区毒品重点整治工作的开展,各级领导重新认识到思想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因而在禁毒工作中花大力气、下大工夫将发展乡镇文化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来抓。这十多年间,永建镇的文化建设可以说是蓬勃发展,卓有成效。具体工作有:

一、文化活动阵地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建设。在集镇中心的黄金地段建盖了独立设施。永建文化站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服务优良,充分体现国办文化的主导地位。

二、加强乡镇文化管理,明确文化站是基层全民事业单位,实行定编、定岗、定员管理。调整人员结构,充实一批真正有文化活力的年轻同志到乡镇文化站岗位工作。

三、加强乡镇文化活力,丰富乡镇群众文化生活。永建是个回族聚居地,回族青少年酷爱篮球运动,故永建的篮球文化源远流长。1999年以来,配合永建地区的毒品整治工作,每年文化站都与伊斯兰教协会联合举办“圣诞杯”群众性男子篮球比赛;各村委会在镇文化站的指导下,相继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调动广大农民文艺骨干自己创作、自编、自演具有乡土风味的节目,农村题材的小戏和民间艺术等,创造条件,使群众自发参加各种音乐、舞蹈和健身健美活动。

四、抓牢抓实农村阵地,扎实做好党的政策理论宣传工作。这几年,文化站每年都制定目标,安排站所成员到全镇各个村子放映电影。利用不同题材的电影内容,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此外,对偏远山村无法安装有线电视的地方,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为农民安装小型卫星接收设备,从而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着力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建设好对外宣传的窗口。永建镇作为红河源头第一镇,有其地域优势,作为国际河流红河的发源地,它以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游人来寻奇探幽,红河源头的名声以远播传扬。其次,永建镇内的东莲花村,在2007年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马帮文化以引起世人的关注,和谐回村的习俗让许多游人流连忘返。

诚然,一个地区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它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从永建这几年的变化,放眼全州、全省、乃至全国,我们不难发现,乡镇文化的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由上观之,我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乡镇文化建设还应该继续做好和加强一下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时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乡镇文化站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减弱。

二、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大力传播先进文化

农村文化干部队伍是农村文化的主力军、先锋队,现阶段主要应抓稳定和提高。依靠强有力的政策保证,采取有效途径吸引专业人才充实到基层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着力帮助解决基层文化干部实际困难,让他们稳定思想,安心工作,积极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及决议。通过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和谐、乡土气息浓郁的当代农村文化新氛围。

三、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内容,创新农村文化活动方式

文化活动内容决定着文化活动对群众的吸引程度,直接影响着文化活动的成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利用方便农民参与的文化设施和场所,开展农民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活动既要考虑老年人文化活动特点,又要照顾青年学生校外活动的需要。采取固定设施和流动设施、阵地服务和流动服务相结合。通过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开展群众乐于参加的文艺体育活动,编发科技资料等形式,使农民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充分利用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引导和带领周围群众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先进文化,彰显本地特色。要善于抓住科技进步给文化发展提供的机遇和条件,立足于基层,着眼于群众参与,注重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手段、方式上创新。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篇4

一、以促进生产发展为目的,形成助农增收的农村新经济

(一)做好茶叶“四品”文章,壮大发展主导产业。

我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茶叶种质资源丰富。早在20世纪50年代,育种专家就采用这里的种子,培育出国家级茶树良种十多个。百乡扶贫攻坚以来,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把茶叶作为**乡的主导产业来培育,着重在品种优化、品质提高、品牌宣传、品位提升等“四品”上做文章,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全乡拥有近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茶叶加工厂9个,县级茶业龙头企业2家,2005年茶叶产量600余吨,产值18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45%。

一是品种优化;改造了生长多年的老茶园3000多亩,新发展的茶园全部引进无性系良种,良种化比率由2001年的不到12%提高到现在的25%。二是品质提高;对茶叶加工技术和设备进行深化改造,引进名优茶加工机械30多台,建成名优茶加工车间2个,开展茶农生产技术培训20多期,培训1000余人次,茶叶加工场所和设备全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开展了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认证,全乡近万亩茶园中有6750亩通过了国家级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认证,215亩被认定为有机茶园;所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产茶叶获浙江省绿色农产品称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为此颁发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三是品牌宣传;2003年创建了**自己的茶叶品牌——“**香茗”,完善了“**香茗”加工技术和标准化的制定,进一步扩大“**香茗”的品牌效应;“**香茗”自品牌创立以来,先后在浙江省第十五届名茶评比活动中被评为名茶、2004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中绿杯”名优绿茶评比活动中被评为优质名茶,2005年中国济南第三届国际茶博览会上获金奖。茶叶产品已在杭州、苏州、北京、济南等地的茶叶市场内获得了较高的声誉,茶叶价格从当时一斤几十元上升到现在几百元、上千元。四是品位提升;成立了**乡茶叶产业协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改变了原来全乡各个茶厂分散,各自为战的局面,并以打造“**梅家坞”为契机,逐步形成丰富的“茶文化”内涵,推动茶叶品位的提升。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以茶叶为主体的生态效益农业产业格局。

在发展壮大茶叶主导产业的同时,我们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按照市场需求和生产条件,积极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一些适合山区、经济附加值高的效益农业,建成了包括茶叶基地在内的五大效益农业基地,形成以茶叶生产为主体,其他特色农产品生产为辅助的生态效益农业产业格局。一是蘑菇基地,建有大小菇房100万平方尺。二是席草基地,种植面积每年都在2000亩以上,充分利用毗邻席草之乡——**镇的地域优势,引导我乡水沟村与全县十大农业龙头企业观美镇恒信草编厂合作,创办了**草编厂,实现技术加工和市场销售一条龙服务。三是槟榔芋基地,种植面积1000多亩,2004年通过县农业特产站所属公司注册的“玉苍牌”槟榔芋获得**市农博会优质奖。四是黄栀等中药材基地,发展了黄栀、太子参、白术等中药材基地3000多亩,建成浙南最大的黄栀基地,通过团省委牵线搭桥,同建德市致中和酒厂达成购销合同,解决销路问题,每年增加农民收入近百万元。

3、实现农村劳动力三大转移,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一是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2年成功引进了**海马电子有限公司,在中心村建成1000平方米的新厂房并投入使用,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近2000人,每年增加农民收入300多万元。今年初,引进浙江诸暨绿剑茶叶有限公司与前洋茶厂合营,引入资金300万元,在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同时大大增强了我乡茶叶的市场竞争力。二是稳步推进下山异地脱贫,促进劳动力聚集。对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农户采取移民迁村,搬出大山,实现异地脱贫。至目前为止,我乡累计投入下山脱贫扶持资金500多万元,建成2个移民小区和1个移民点,完成了移民点内的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础设施配套建设。共有339户、1556人实现了下山脱贫,7个自然村实现整村搬迁。农户新建房屋239 间,239 户1056 人搬进了移民点。实施下山异地脱贫,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扶贫资金,而且能在短期内改变这部分人的生活状况。三是做好劳务输出服务。我们加强了劳务输出服务站建设,通过各种渠道提供劳务招工信息,提供劳务咨询,加强便民服务窗口进行效能建设,为外出人员办证提供方便。目前,全乡有近一半的劳动力外出,这些劳务输出已经成为我乡农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4、打造“**梅家坞”,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

2005年4月25日,中共**市委王建满书记视察**时针对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适时提出了打造“**梅家坞”的设想,使我们深受鼓舞和启发,乡党委、政府在深入讨论研究的基础上,组织考察了杭州梅家坞、苏州常熟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宁波福泉山等生态旅游发展比较成功的地方,多次向旅游、规划等专家咨询,请教茶产业开发有关事宜,并委托浙江佳境规划建筑设计院进行**茶文化生态风景区总体规划和相关建筑施工图设计。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完成了“**香茗园”,结合现有的仙岩洞和浦尾大圆禅寺等旅游资源,形成一条突出以“茶文化”为核心,以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为依托,以休闲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旅游为纽带,集人文、历史、自然景光、农业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一身的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开发“农家乐”休闲旅游,突出以采茶、炒茶为主,让游客亲身参与体验“土、野、乐、趣”等特色休闲活动。对农家庭院的建筑样式、园林风格、室内陈设、菜肴品种、娱乐项目等,都进行规划,充分体现个性化色彩。逐步形成以茶叶产业带动休闲旅游,以休闲旅游促进茶叶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二、以保持生态环境为基础,建设整洁优美的农村新环境

一是生态乡创建工作取得实效。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风景等旅游资源,积极地予以开发并加以保护,形成风景旅游线,同时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以吸引各地游客、商人前来观光旅游、品茶、赏景。从2003年开始,我乡开展生态乡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保持了全乡方圆29.5平方公里无任何工业性污染源。2005年3月,由浙江大学编制完成了《**县**生态乡建设规划》,2005年通过市级生态乡验收,并争取在2006年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凡到这里观光的人们,无不被山村的美景所吸引。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我们重点加强了有助于农业开发,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全长14.5公里的马分公路全段铺设了柏油路面;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完成了8个行政村22.1公里的康庄工程建设,实现“双百”目标;顺利完成了马分线分水关至乡政府6.5公里公路等级提升和**汽车站的立项工作并开始建设;使困扰**脱贫致富的交通瓶颈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对16个自然村485 户进行了改水;投资230万元,全面启动中心村的引供水工程,2005年完成了库容2.87万立方米水库工程建设,全面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进行农网改造,实现电费城乡一同价;建成移动通讯、联通、小灵通发射基站,农户程控电话安装率达到69%;在**村建设2个沼气池,农户安装太阳能30多户;有效地改善了电力通讯能源问题。

三是乡村面貌得到根本改变。把“村容整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扎实稳步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完成了**(中心村)、**、**等村的“百村整治”工程,狠抓中心村的整治,使整个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对430间裸露外墙的房屋进行立面装修,对长期不结顶的半拉子房屋进行了整治,改造危房32间。硬化中心村内道路,并在主要街道安装路灯。新建中心村菜市场、停车场,配置城建区内的排污排水管道等设施。建成生态小公园和多条绿化带。开展卫生综合大整治,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建立污水处理工程,解决了原本的脏、乱、差问题。初步达到建筑美化、道路畅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的农村“小五化”标准。

三、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抓手,倡导文明和谐的农村新风尚

1、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升劳动力水平。

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组织了以茶叶企业负责人和种植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学习兄弟县市茶叶生产、管理、交易和创名优茶品牌的先进经验;邀请名优茶炒制师父直接到村里举办加工技术培训;通过省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科技特派员和农业局的专家经常深入田间深入茶厂,现场指导茶叶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使茶农们的种植加工技能得到了提高;组织外出打工人员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爆破、缝纫、家政等培训,使这些人能初步掌握一些技能,在打工过程中能获得更好的收入;组织人员参加海马电子厂的电子配件装配技术培训等等。通过培训,培养了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为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积极创建教育强乡。

我们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积极推进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撤并了3所师资力量薄弱硬件差的村小,建成了**圣雄希望小学,改建了**村小学。投入资金80多万元,建成了15亩的中心校操场,解决中心校学生无操场上体育课和进行课外锻炼的问题。完成学校围墙建设,完成了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的中心校学生宿舍楼工程立项工作并开始启动,进一步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

3、深化“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社会。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公民素质,围绕普及道德规范,弘扬道德典范这一重点,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增强卫生院功能,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工作,减少因病返贫现象,增强社会保障功能。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建立“综治工作中心”,开展种毒吸毒大排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非法宗族宗教整治,切实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保持了全乡零涉毒、零越级上访、零刑事案件、零安全事故,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四、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建立民主团结的管理新机制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特别是去年县委实施“523”工程以来,全部解决了我乡村级活动场所存在的破旧、面积过小不能满足当前办公和党员活动需要的问题,使全乡各村组织活动阵地建筑面积均不低于100平方米,达到“基本场所适用、基本设施完备、基本制度规范、基本功能健全”的标准。

二是健全村级组织制度。实行支部工作规范化、村务工作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全面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推进民主管理,保障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依法民主选举,保障群众的民主选举权;建立村务民主议事会,保障群众的民主决策权;制订并落实《村民自治章程》,保障群众的民主管理权;抓好村务公开,保障群众的民主监督权。

三是增进基层组织的团结协作。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题,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深入开展农村党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和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按照“五强”、“五好”的目标要求,制定“先锋工程”创建规划,进一步调整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规范内部管理制度,深化为民服务机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乡镇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篇5

一、新农村建设整体工作近期开展情况

二、***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开工情况

***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州级示范村,得到了市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村村民以饱满的热情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广泛宣传,组织群众讨论,围绕“产业新突破、塑造新风貌、培养新农民、建设新民居、创新新机制、建好村班子”六项重点工作,确定了***村新农村建设项目21项,其中,财政奖补项目5个,自建项目16个。目前项目建设情况是:

二是完成了***一期4300亩人工喷灌草场的更新补种,投入资金30万元,现已进入播后管理阶段。

三是以草定畜项目,已完成各牧民草场载畜量核定,与牧民100%签订了以草定畜合同,后期进入设卡清点管理程序。

五是居民点铺设1.5公里泊油道路,交通局已进行了规划,统一招标后,安排施工。

六是抗震安居房屋建设,目前签订建房合同的牧民有22户,已在***居民点开工建房。

七是防疫服务体系建设,村级防疫员资质培训项目,已投入1万多元,配备了防疫站点的器材设施,村级防疫员、接种员已进行了一轮培训,八月还将进行再培训。

八是卫生所基本医疗器械和设施已配套,现正开门服务。

九是“平安村”、“婚育新风示范村”、“文明村”、“信用村”、“卫生红旗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等创建工作正在全面展开。

十是沼气池建设项目,已落实20户牧民自愿修建,正与农业局对接,组织施工队伍投入建设。

十一是农村低保项目,已有12人享受低保。

十二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万元,正在***修建一个蓄水塘坝,提供村西500亩耕地用水。

三、村庄居民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情况

加大村容村貌集中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和治理力度。成立由村长任组长的村容村貌治理领导小组和卫生检查小组,对每户居民实行了门前“三包”卫生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制度来规范和引导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拆除、制止违章搭建、乱建附属建筑物,保障道路畅通,开展了两次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认真治理“六乱”现象,全力抓好村内环境卫生。

计划完成道路硬化1500米,建设一个候车雨棚,安装路灯15盏,完成农户改厕、改厨、改圈20户,新建沼气池20个,建成卫生厕所一座,垃圾处理填埋场一座。

村庄绿化情况,两年来,村庄占地面积达3000亩,村庄绿化面积达到了1050亩,现在村庄绿化率达到35%以上。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市财政“以奖代补”资金只扶持示范村和重点村,且覆盖面较窄,对其他村的财政扶持力度不够,致使许多建设项目不能申报,得不到落实。

2、乡、村经济实力薄弱,对许多改变农村面貌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项目无力承建,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

3、有的自建项目资金缺口较大,没有财政补助,按原计划实施比较困难。

4、部分农牧民主动参与意识较弱,有等待观望和等、靠、要的思想观念。

建议:市委、政府加大对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倾斜,长期给于政策和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注重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工程,是我们肩负的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会尽自己的努力,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乡镇政府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篇6

一、联系活动采取的形式和内容

在调研中,我们采取“看、听、议”相结合的方式。

看:与参加

活动的代表视察本乡镇的新农村建设、设施农业项目、养殖及种植项目,县直代表小组视察了县今年实施的重点项目;

听:即听汇报,组织召开了有县人大代表、乡镇主要领导及人大主席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听取了各乡镇年初以来人大及政府工作开展落实情况的汇报;

议:即座谈讨论,结合“看、听”和本次活动的要求,代表介绍开展“两带、五个一”活动情况,并相互交换了意见,交流了经验,同时征求代表对县“一府两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及对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情况的反映。

二、联系代表活动的成果。

(一)各乡镇政府年初以来工作开展落实情况:

年初以来,各乡镇政府按照县党代表会议和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3331”发展战略,立足本地实际,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突出快速、稳定、和谐三个要求,大力发展禽类养殖、设施农业和脱水蔬菜等产业项目,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呈现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1、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各乡镇以“布局合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体现特色”的工作思路,抓住突出产业方展,基础改变和环境提升为重点,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并坚持“试点为主、率先突破”的原则,全县30个新农村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2、以设施农业为主的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循序渐进。全县各乡镇以农牧业产业化为切入点,抓住设施农业、畜禽养殖等重点项目建设,特别在禽类养殖小区、生猪小区、食用菌栽培及蔬菜小区等项建设上投入多、进度快,各具特色。正如人大代表说的:今年的政府工作,有干头,有看头,干部群众有奔头!

(二)各代表小组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围绕经济建设开展了代表活动,按照“两带五个一”的要求,代表们认真履行职责,发挥模范作用,带头发展禽类养殖及设施农业项目,引导农民学习种植、养殖新技术,指导农民寻找致富门路,以“人民选我当代表,帮扶奉献为人民”的思想开展活动,树立了人民代表的威信;二是围绕乡镇党委中心工作,组织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对本地的设施农业、新农村建设及种植养殖等重点工作开展了视察和调查活动,代表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三是加强了代表培训工作,各乡镇人大组织代表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及《代表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对日常学习进行了安排,提高了代表素质,增强了履职能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这次活动看,全县代表活动开展开始向规范化、程序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但个别代表小组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代表小组的职能作用没有发挥到位。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代表法》办法的规定,代表小组活动的次数一般每年不得少于两次,个别代表小组发挥作用的程度和效果不同。

二是部分乡镇人大工作安排的不够具体,特别在信息报送方面,不积极,不主动。

三是代表自身参与没有到位。个别代表参与意识、责任意识淡薄,履职热情不高,对自己约束不严。

三、对今后开展代表工作的思路和想法

1、各乡镇人大主席要切实对本职工作的认识,摆正位置,正确处理好本职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当前,各乡镇人大主席都是在党委、政府的总体工作中分管一定的中心工作,有的分管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工作,在这种特定的工作环境下,乡镇人大主席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积极参与党委的中心工作,必须坚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相互兼顾的原则,达到业务工作和中心工作“两不误”的目的,改变人大工作无所作为的思想;

2、为切实提高乡镇人大主席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一方面人大主席要自加压力,知难而进,抓住一切机会努力学习法律和业务知识,不断增强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县人大常委会也将要加强对乡镇人大主席进行法律、业务知识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履行职能;

浅谈乡镇新农村文化建设 篇7

一、坚持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不放松

要做好乡镇农村文化建设, 首先应该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有起码的坚持精神, 做到始终不放松。关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可以首先从对新型农村文化室的建设入手。新型农村文化室不仅具有建设、指导农村文化活动的功能, 还能对文化市场进行管理, 是乡镇文化的另一种延伸。新型农村文化室, 是三个文明建设活动的中心, 乡镇新农村必须要注意对农村文化室的创建。但从各方面的实践经验来看, 要办好新型农村文化室仅仅依靠村委会自己的力量是比较困难的。在对新型农村文化室创办的过程中, 可以对以下几点措施加以采用:

(一) 加强对新型农村文化室的规划。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农村文化建设在规划上多年来都比较滞后。针对这种情况, 各乡镇在对中心村的各项基本建设进行规划时, 必须不能忽略的是, 做好经济文化和谐统一的规划蓝图。做好了规划后, 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划建设文化室, 而不能只做表面工作。只有在规划的基础上对文化室建设不断充实完善, 才能促进文化室更好更快地完成和投入工作。

(二) 城乡联合起来开办农村文化室。

城镇的发展毕竟比农村要好, 从城镇在各方面的能力和经验来看, 他们对农村文化室建设都能给予更好的支持。所以在建设农村文化工作室时可以与城镇结合起来, 实行“一帮一”活动, 与城镇单位挂钩起来, 由城镇专业人员指导其建设。从财力、人力和智力上来说, 城乡联办都是一个办好农村文化室更快捷和可行的办法。

(三) 在创建过程中和创建投入中要对人才进行广泛吸纳。

农村文化室在创建完成后应该对当地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各种文艺骨干等人才加以聘请, 切莫使文化工作室成为一个空架子。只有齐集了各方人才才能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强大生命力, 吸引广大农村群众投入到文化建设中。

二、坚持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新思路

在对乡镇新农村文化进行建设中, 除了要创建好的新型农村文化工作室外, 还应该坚持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新思路, 顺应当前时代新潮流。

(一) 在乡镇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工作上, 应该做到文化知

识、思想道德和政策法规等各方面的全面融合, 将乡镇的文化建设与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做好这项工作, 乡镇必须要对当地农民的各种实际要求进行了解和满足, 向当地农民普及当前科学文化政策法规, 加强引导当地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的念头, 引导广大农民对文化活动的热衷和参与。

(二) 对乡镇民俗文化加以重视和发展。

我国文化包含的内容很多, 传统文化中以民俗文化为主, 作为我国文化的一部分, 乡镇在对新农村文化进行建设的过程中, 应该重视当地的民俗活动。农村文化活动只有更接近当地农村和农民, 才能引发农民的热情。对秧歌, 戏曲, 手工制作等民间民俗文化应该大力支持发掘和发展, 这一策略不仅是造福广大农民, 也是对我国民俗文化的挖掘和抢救。对乡镇的一些具有商业价值的民俗文化应该进行适当的开发, 一来能对民间艺人的就业问题进行解决, 二来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三)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文化建设新思路积极进行探索。

“政府补贴, 企业赞助, 文化管理, 社会参与”是经过各地发展验证的值得进行推行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模式, 将当地民间艺术发展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 推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三、开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新局面

农村群众文化具有自身的特性, 其特性中不仅包括广泛性和多样性, 还包括时代性。要搞好乡镇新农村文化建设, 除了以上几点外, 还应该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新局面进行开创。农村文化建设应该摒弃过去徒有一个文化室的发展模式, 积极创办多样性的新农村文化风貌。对乡镇书室、音像社、影视放映室以及球室和棋牌馆等都应该投入建设, 对农村群众创办商业性的文体产业应该大力支持, 对农民当前文化消费需求尽量加以满足, 形成更加生动活泼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和多种所有制办文化的居民啊, 打破仅仅依靠国家置办文体的长期格局。

乡镇在文化建设中还应该对农民“看电影难、看书难、看戏难”问题进行着力解决, 对农村光电的投入力度进行加强, 对农村电影放映队加以组织。为新农村创办更多的娱乐、休闲场所, 并提高其使用率, 对农民文化建设和参与的热情加以提高。此外, 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各项成就的成功经验, 自然也适用于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抓好新农村文化建设指标, 提高自身的实际业绩。尤其是文化部门必须要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 给乡镇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做好表率, 提供各种资金和技术等支持。

新时期乡镇新农村文化建设与我国广大农村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有直接而重要的关系, 各部门必须要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其建设必须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导下进行, 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树立和坚持, 将乡镇新农村文化建设放到重要和突出的位置, 摒弃各种错误思想, 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 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进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豫闽.艺术文化学[M].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5.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篇8

一、目前乡镇图书馆人员的现状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条件下,乡镇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人才资源将成为乡镇图书馆至关重要的资本。乡镇图书馆隶属于乡镇文化站,在目前乡镇图书馆管理层中,从事乡镇图书馆管理员的大多是文化站工作人员,也有的乡镇是从社会上聘请的诸如退休人员或一般人员。他们从未受过图书馆学和专业教育或培训,占有相当的比重,服务水平不高,以为乡镇图书馆的工作就是简单的借书还书,更谈不上懂经营、善管理、掌握现代化知识。加上文化站工作人员经常被镇政府抽调借用,导致他们精力分散,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手段落后,社会效益不尽如人意。凡此种种,已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极大地阻碍了乡镇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乡镇图书馆人员素质的要求

乡镇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存储图书的场所,而且还是一个集散信息的信息中心,图书馆人员应当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中去,充分运用馆藏丰富的知识信息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促进知识的交流和传播提供完善的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图书馆人员提出了新的工作标准,图书馆人员必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以适应形势发展之需要。

(一)乡镇图书馆人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素质。乡镇图书馆服务工作是一项繁杂的枯燥工作,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业绩,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靠的是管理员们的“永远为读者服务,读者第一”的职业道德思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乡镇图书馆人员必须刻苦学习,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契机下,乡镇图书馆人员要改变旧的服务思想和服务模式,要想到图书馆是为读者的需要而存在的,要把读者服务放到突出的位置,想方设法满足读者的需要,尽一切可能为读者提供便利的服务。图书馆人员要以从事乡镇图书馆事业而感到光荣和骄傲。

(二)乡镇图书馆人员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乡镇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乡镇图书馆事业成败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要发展乡镇图书馆事业,就离不开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虽然图书馆经费有一定的困难,但可以通过其它渠道或压缩其它开支。“再穷不能穷教育。”不能因此而忽视对人才的培养,要让管理人员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不断进取,以提高管理人员的文化修养和掌握新的业务技能。作为领导者,要善于了解每位职工对图书馆工作的态度。对热爱图书馆事业、工作上有钻研精神的人员给予关心和鼓励,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和深造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

(三)乡镇图书馆人员应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乡镇图书馆的读者群遍及全镇各行各业,有工人、农民、个体户、教师、机关干部、学生等,他们的知识结构不一,水平也不一样。乡镇图书馆人员一定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特别是现代化的乡镇图书馆,要求图书馆人员成为信息专家,当好网络信息的“导航员”。在加强图书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加强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学习且应当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并运用它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四)乡镇图书馆人员应有扎实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图书馆学知识是做好图书馆工作的基础。面对知识经济,要适应新的发展,管理员必须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乡镇图书馆人员应该积极参加市图书馆的业务辅导,通过业务培训、参观学习、交流信息、学术研讨、知识竞赛、选送进修等多种形式,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掌握科学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促使乡镇图书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三、提升乡镇图书馆人员的素质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努力提高乡镇图书馆人员的素质读者服务活动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人员自身的素质。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提高素质:一是乡镇图书馆人员要多读书,必须不断地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储藏;二是乡镇图书馆人员要做有心人,必须从知识信息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善于发现社会之所急,读者之所需,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去设计活动载体,开展读者服务活动;三是乡镇图书馆人员必须拓宽视野,围绕整个社会和读者的需求去开展读者服务活动;四是乡镇图书馆人员既要懂业务又要懂经营,善于发现读者服务活动所蕴含的商品属性,并善于经营这类活动。

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交流材料 篇9

一、加强

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发动和规划工作。我们召开了全镇干部专题大会,贯彻宣传中央省县委县政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通过印发宣传品向农户发放。在主要道口街道刷写醒目大型固定宣传标语、宣传牌、规划牌,于××*、魏店等五个小集镇悬挂宣传横幅。把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意义宣传到家喻户晓。七月份,我们还组织各村支书分别到城关、曾店等本地和外地新农村建设试点参观学习。根据外地的经验,结合本镇实际,我们认真研究制定了《××*镇2006年—2010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镇党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到县级试点界牌村召开两次现场办公会,根据界牌的实际,制定了界牌等县镇试点新农村三年建设规划。做到宣传到位,规划可行、操作性强。

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通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我们紧紧抓住中央对通村公路建设补贴的机遇,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在去年全镇通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今年计划继续修通余下的七条通村公路,里程12.4公里,至此,全镇通村公路45公里全线修通,全镇实现东西通村公路两大循环,通村公路实现村村通。我们制定了通村公路建设规划,成立了道路建设督导专班,通过群众集资,镇在外“四有人士”捐助等办法,七条公路自筹资金基本到位,至6月底路基工程建设全部完成。目前,已完成洪岗方罗路2.4公里和高铺喻家山路0.8公里水泥路建设,余下9.2公里计划11月底完成路面铺设工程。水利设施建设加强。针对××*镇情,我们把降低抗旱成本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这是××*人民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4月中旬,我们投入47万元完成了六里坡溢洪道,罗范红石埠头拦水坝和洪岗拦水坝三项工程;对全镇9处泵站进行了维修,其中机泵更新两处,电机添置一处,变压器更换两处,机房改造一处,其他设施维修4处。在去年塘堰开发的基础上,去冬今春狠抓了蓄水保水工作,新挖扩挖塘7口,新增蓄水70万方。带动全镇农民自发新挖塘堰6处,完成土方2.5万方,新增蓄水50万方。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逐步落实。通过入户宣传,直管部门优惠,大户捐资,村级补贴,目前全镇新增入户2000户,占40%,计划年底达到60%以上。

三、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按照调优、优质、生态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做亮板块,按照项目计划,××*探索节水高效模式,发展藜蒿+瓜菜种植模式,走老板发展带动农户发展,示范种植带动大田种植的路子。今年全镇发展西瓜3000亩,亩平增收250多元。拟定发展藜蒿500亩。继续探索缺水少水抓发展文章。4月中旬,在陆洼村岗朱湾复垦土荒坡地300亩,在孝昌引种种植耐旱经济作物红栀子6万株,投入10万元,三年挂果成林后亩平纯收入可达1000多元。恢复××*母猪产业,母猪生产发网展到1070头。壮大仔猪经纪人队伍,拓展销售窗口,上半年仔猪生产销售突破6万头。大力支持以粮食收购加工为主的民办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探索公司化运作模式。上半年个体粮食加工户发展到5家,年可收购加工销售粮食达8000万斤。

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作为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统筹镇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通过阳光工程,扶贫培训等渠道,培训劳务工、农民工,提高劳务工素质和就业质量。镇成立劳务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年初通过联系东北、广州、长沙、北京等相关劳务市场,今年新增劳务输出2000余人,打工经济全镇人平增收1500元。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10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2007-12-07 21:26:15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2)文章标题: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县委新农村现场推进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制定了社区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在宣传发动上突出了广泛性,在安排部署上突出了整体性,在结合实际上突出了针对性,在形式载体上突出了创造性,在狠抓落实上突出了实效性,创新领导机制,找准工作切入点,全面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

一、基本情况

社区位于--中心城镇西北边,辖区面积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有-个居民小组,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城镇人口----人。社区党总支下设-个党支部,党员--名。社区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工业基础条件较好的优势,组建了龙头企业,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兴办了集体、个私企业,使社区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达----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万元。[找材料到第1文秘 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领导方式,形成强大的合力 为充分发挥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乡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成立了由乡、社区、企业三方组成的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书记亲自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住房新型化、社会和谐化四个工作组和督查组。各组制定完善了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领导小组每周五定期到社区召开专题例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合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快速有序地向前推进。

(二)深入广泛地宣传,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我们从两个方面开展宣传工作:一是组织社区和居民小组干部深入农户,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特别是仔细讲明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群众谋利益,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使群众尽快过上小康生活。二是社区党总支利用广播,由总支书记和其他干部反复宣讲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目的和意义。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发展

为拉动社区经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变,社区依托企业,利用地

处中心城镇边,有丰富的水泥配料资源等优势,组建了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下设“农业产业发展部”、“社区工业发展部”、“矿产资源开发部”、“劳务输出服务部”。“农业产业发展部”负责外联商家、内联农户,组织农户为商家生产订单蔬菜、生猪等农产品,并搞好技术服务,培育主导产业之外的新兴支柱产业。“社区工业发展部”负责租赁企业生产线进行半成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部”负责向企业直接供给原料,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劳务输出服务部”负责对到企业打工的人员进行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进行相应的管理。今年龙头企业预计实现产值----万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元。

(四)科学制定规划,全面组织实施

1、农村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依托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发展配套工业,签订了《劳务承包和租赁意向协议书》,进行了生产加工,招聘了---名剩余劳动力,聘

请了专家对新聘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掌握技术要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组织生产。截止现在,劳务经济已达--万元,增加集体收入-万元。矿产资源部每月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元。

2、农业产业化建设进展顺利。按照“产业拉动、龙头带动”的思路,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加强实用技术推广,以经济作物种植、生猪养殖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按照“总支 协会”的模式组织生产经营,组建了蔬菜、养殖等协会,积极为农户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产值----万元,使农户人均比去年增收230元。

3、住房新型化建设稳步推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工程,加大旧村改造力度,稳步推进新区建设。投资-万元,完成了三个居民小组新区规划,制定了新区建设方案,优先安排住房紧张急需建房和有住房但愿到新区建设而且愿意拆旧建新的群众建房,现已办好了新区建设土地使用的有关手续。

4、社会和谐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建起了文体活动中心,组建起了宣传、科技、法制、文艺四支队伍,有计划地开展了活动;成立了社区警务室、综治办、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实行“三务”公开,召开“三务”质询听证会,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截止现在,民间纠纷调解率、治安满意率均达95以上。

三、取得的经验

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抓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篇11

关键词:乡镇领导班子;乡镇领导;能力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D03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45-1

1 适应形势,不断提高乡镇领导服务群众的能力

当前,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和变化,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逐步展开,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基层民主政治进程明显加快,一些上级部门加强了对乡镇站所的垂直管理,乡镇党委的职能、职权、职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新形势、新任务对乡镇班子服务群众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乡镇领导班子应当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这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而且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举措,因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因此必须围绕为民、便民、富民、安民、利民的要求,从发展农村经济的大局出发、促使农民脱贫致富、通过提高乡镇领导的能力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健全领导体制机制,去提高领导干部的服务水平,转变乡镇干部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而为构建和谐乡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2 解放思想,不断建立乡镇领导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乡镇领导班子要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首先,转变视角,寻求新的生财之道。当前,财政困难是乡镇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对此,要强化破解财政困难的问题。一是要学会招财;二是要运用凹面镜,研究比较优势——生财;三是要运用三棱镜,调整经济结构——谋财;四是要运用显微镜,堵漏节支——聚财。有了钱就能不断扩大再生产,使农民增收致富。其次,大胆创新,在大力使用本地人才的问题上寻求新突破。目前,乡镇的问题很多,但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困惑:一是乡镇干部如何发挥最大的作用?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的问题。乡镇干部如果不能有效地服务好基层群众的基本要求,不能更好地带领基层群众致富;农村富余劳动力如果不能更好有序地转移,这样的话不但农民增收困难,而且还可能干扰社会的正常经济发展秩序,而且影响到乡镇的工作,因此乡镇领导班子在这方面要多引导、多支持、多鼓励。第三,注重实效,在干好具体工作的问题上寻求新的方式方法。第四,创新机制。在“队伍怎么带”的问题上寻求新突破。乡镇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农村工作的依靠力量,必须创新機制,加强建设。

3 提高素质,不断在“静、净、竞、敬”上下工夫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篇12

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内涵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经过多年的研究, 提出:一个人的能力由体能、技能和智能三者高度统一, 三者又存在着两组简单的等比级数规则, 社会对于获得人的体能、技能和智能需要支付的社会成本分别为1∶3∶9;而对于人的体能、技能和智能所获得的社会收益则分别是1∶10∶100。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应该注重四种核心能力:一是学习能力, 即各行各业的人力资源在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时代, 必须掌握计算机和外语等学习工具, 都要不断地学习充电以提高自己;二是适应能力, 即各行各业的人力资源在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里, 要能很快适应变化快速的社会;三是创新能力, 即各行各业的人力资源要有创新的思维、观念、方式和方法;四是竞争能力, 即各行各业的人力资源要形成较强的竞争能力, 否则无法适应竞争、战胜对手。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 其中学习能力是基础, 创新能力是能力建设的核心。此外, 能力建设还需注重个人层次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字运用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基本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汽车驾驭能力等面向新世纪的能力;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掌握专业技术等专业能力。了解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相关内涵, 就不难明白为何东部经济发达的一个小城市GDP总值可以大大超过一个西部大省的GDP总值, 可见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至关重要。

可见, 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就是要通过教育、培训、使用、管理或政策、舆论, 引导人们不断学习, 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认识、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能力, 这一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教育界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个体的自我发展和生存能力, 重点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也包括个体素质的提高等;二是为人力资源开发而开展活动的组织机构适应变化能力, 如改变机构的设置、职能, 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等, 以适应变化的能力;三是为个体和组织提供发展的环境, 这个范畴可能更宽泛一些, 如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

二、乡镇公务员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乡镇公务员人才数量较短缺

我国是一个农业文明古国, 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差别在新中国成立后施行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中愈加明显, 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后人口流动管制的放松和城市优越条件的吸引, 导致人口单向流动、乡镇人才难留。近年来, 虽然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如乡镇党委政府机关每年有计划地面向高校招录一批大学毕业生;从市直单位派遣一批年轻干部充实到基层培养、锻炼。但是, 由于乡镇条件艰苦、环境差, 乡镇工作难度大、难出成绩, 一些人很难适应基层工作, 不愿或不能安心地在那里工作。此外, 近年来我国高校普遍地砍掉了许多面向“三农”的所谓“冷门”学科, 导致面向“三农”的大中专毕业生非常短缺。这几年乡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录用的公务员, 对口“三农”的专业极少, 乡镇政府对口招考难, 引进不了人才。

(二) 乡镇公务员的执政理念及手段难以适应农村的变化和需要

近年来, 许多公务员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充电并获得了相应的文凭,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务员素质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 我们也不能否认, 不依法办事, 工作作风不纯, 随意侵犯群众合法利益的现象还是随处可见的。改革开放让人民群众获得了较大的经济独立性和思想自主性, 主体地位得以提高, 主体意识也相应得到了加强。相应地, 农村基层干部都失去了以往那种直接安排生产和组织分配的权利, 更多地由原来的组织者变成服务者。但是不少基层干部并不适应这种变化, 服务观念不强, 在工作中仍然机械的套用行政手段, 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 有一部分干部本身就工作漂浮、官僚主义伤风严重。在现阶段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当中, 我们不能不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政府依旧处于强势地位, 而农民处于弱势地位, 于是政府完全可以利用手中不对称的资源进行一些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活动, 比如:在年扶贫款的发放以及种粮补贴等方面进行一些利于自身的活动, 这一系列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最容易引起群众对政府的不满。

(三) 乡镇公务员的能力素质和技能水平较低

目前, 乡镇公务员的思想、作风、能力状况总体来说是好的, 但随着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提出、乡镇机构的改革和职能调整以及国家对各项税费的减免, 要求乡镇公务员的工作理念从管理性向服务性转向, 工作内容从催粮催款向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转变, 乡镇公务员原有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能力素质已经不能很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尤其是对掌握新技能、熟悉新管理、指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水平很不适应。其现有的乡镇公务员队伍中的很多公务员还是来自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聘用制干部和组织选拔的农村干部, 这批人对传统的农村管理工作比较熟悉, 但是缺乏新技能、新管理知识和现代领导水平, 加之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少部分是学校毕业后, 没有区分专业就直接分配或通过考录到乡镇的, 尽管文化程度较高但懂得农业经济管理的人员极少。造成新农村建设人才缺乏, 一定程度制约了新农村的建设。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必须全面提升乡镇公务员的能力素质和技能水平;要提升乡镇公务员的能力素质和技能水平, 必须结合实际, 尽快加大乡镇公务员新技能、新管理知识的培训。

(四) 乡镇公务员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机制不完善

从20世纪80年代起, 我国开始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但是, 相应的配套制度却没有得到相应完善, 如大中城市对进城农民尚有一定的户口限制, 相关的配套的职业技能制度、职业管理模式未得到完善, 造成人力资源流动的障碍仍然存在。同时,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国家必须对劳动力进行教育投资, 尤其是对中、高等教育阶段的非义务教育投资;现阶段的教育投资体制使中等、高等教育等非义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由政府承办, 人才产权主体、供给主体都是国家, 导致人才归国家所有的观念普遍存在。此外, 作为人才载体的劳动者就业之后, 还会进一步接受单位的培养、再教育, 其费用也多由所在单位支付, 更进一步强化了人才归国家所有和单位所有的观念。这种人才培养制度和模式阻碍了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 人才与用人单位也不能进行“双向选择”, 造成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的人力资源浪费。再加上我国现行的人力资源配置仍有相当大的部分属于行政性配置, 乡镇公务员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机制也是受我国现行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的影响, 乡镇公务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比较低下, 急待改善。

三、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 加大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进入21世纪后, 随着“三农问题”的提出, 党中央、国务院开始施行“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并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 为乡镇改善环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各级党委、政府要抓住这个空前的“惠农”政策和“惠农”财政支撑的历史契机, 在乡、村道路硬化, 实用沼气普及, 电力、电视、通讯畅通等惠民工程方面, 狠抓乡镇基础公共设施建设, 做到合理规划、保证效率、用到实处, 尽快改造乡镇、建设和谐乡村, 彻底改变乡镇留不住人才的硬环境。用优美的环境、便捷的道路、丰富的生活以及和谐的乡土人情让公务员安家立业, 吸引人才为乡镇服务。

(二) 以实施国家公务员法为前提, 加大对乡镇公务员政策倾斜

在我国各级党委、政府中, 乡镇级党委、政府是接触人民群众最多、服务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最低级行政组织, 该级公务员工作在最前线, 任务重、压力大、公务繁杂。所以, 要考虑到乡镇公务员所处的艰苦环境, 针对其肩负的特殊工作任务和服务的特殊工作对象, 在考试录用、提拔调动、学习培训、考核奖惩、工资福利、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倾斜, 如优先提拔在边远艰苦地区乡镇工作满三年以上的优秀干部, 优先调整在边远艰苦地区乡镇工作满五年以上的优秀干部等。只有给予乡镇公务员更合理的上升空间、更人性化的关怀, 才能充分调动乡镇公务员, 特别是边远艰苦地区乡镇公务员的积极性, 才能创建一支稳定、高效的乡镇公务员队伍。

(三) 以服务“三农”为着手点, 加大乡镇公务员专业知识更新的力度

除城关镇外, 其他乡镇行政机关的核心工作基本是服务“三农”。“三农问题”涉及面广、人数众多、事务繁杂, 要求乡镇公务员专业知识精、知识面广泛, 所以要进行更新乡镇公务员的知识专长和知识结构。一是要完善培训机制, 针对乡镇工作职能的转变, 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个中心, 着眼于服务农业、利于农民, 依托地方大专院校、市县党校、行政学院三级培训网络,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乡镇公务员进行系统性、普遍性的轮训, 学习、掌握服务“三农”的实用技能, 同时选送有培养前途的乡镇公务员到上级党校、高等院校重点培训服务“三农”的专业知识, 回来后委以重任;二是制定乡镇人才结构调整规划, 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需要, 采取超常规的手段和措施, 分期、分批引进高层次的紧缺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以缓解乡镇的技术人才和农民技术指导人才严重短缺的现实问题。

(四) 深化乡镇公务员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创造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良好环境条件

深化乡镇公务员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创造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良好环境条件, 首先需要深化乡镇公务员劳动人事制度改革, 为乡镇公务员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和利用创造条件:一是要深化乡镇公务员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实现乡镇公务员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与双向选择;二是制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劳动力市场管理、操作、运行规则, 实现市场对乡镇公务员人力资源的配置;三是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步伐, 为乡镇公务员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保障机制。其次要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加快建立人才竞争择优机制、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 加快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最后应完善收入分配机制。要提高乡镇公务员的经济待遇, 对乡镇公务员中的各类人才, 可以实行突破性的分配政策, 让他们集中精力在乡镇进行创新性的工作。

摘要:乡镇公务员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 担负着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责, 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决策水平, 是构建和谐农村的中坚力量,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乡镇公务员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于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内涵、研究了乡镇公务员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镇,公务员,人力资源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建林.构建西部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体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8)

[2]杨林, 陈长瑶, 李君.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4 (7)

[3]洪建玲.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指标体系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 2006 (11)

[4]利经纬, 鲁惠.云南省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 2007 (7)

[5]许才明, 袁慧玲.论我国农业型乡镇公务员队伍改革[J].广西社会科学, 2006 (1)

[6]薛勇军, 杨林.云南省人力资源与“桥头堡”战略的适应性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1)

[7]许才明.论我国农业型乡镇公务员队伍改革[J].学术探索, 2005 (6)

[8]利经纬.云南省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8

[9]牛文元, 陈锐.可持续发展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职业技术教育, 2003 (3)

上一篇:学生的煽情毕业赠言下一篇:高二生物复习方法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