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2024-06-06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共10篇)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篇1

——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例

摘要:职业指导是提高学生职业成熟度和促进学生有效就业的教学和辅助过程,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面对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业指导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本文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例,提出如何强化职业指导在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以促进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质量;汽车运用技术专业

职业指导是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毕业生就业难而应运而生的。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和顺利就业;另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的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做到“人职匹配”,实现其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调节好社会人才和个人就业两个市场的需求。

一、当前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我系职业指导工作与其他高校、其他院系相比,起步较晚,严格说不是真正的职业指导中心,而是就业指导中心,存在机构单

一、职能单

一、转业后的问题。职业指导教育主要以讲授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法规、就业信息及求职技巧等,重视知识传授,较少开展个性化指导。同时,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主要是思想政治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者及从事就业工作的行政人员等,缺乏相关学科背景和职业指导的实践经验,而且其主要工作精力局限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上,片面地强调了眼前的就业问题,轻视职业技能培养,不利于学生长远的职业发展。

二、职业指导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职业是人生事业的开端,在这激烈竞争的自主择业时代,高校毕业生既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所以

指导高毕业生正确、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而作为职业教育过程之中的职业指导,必然贯穿毕业生就业的全过程,致力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思想素质高、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职业指导具有职业导向功能,能帮助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职业要求正确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消除模糊认识,明确职业目标,制定职业规划。作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学生,现有的就业形势较为乐观,因此很多同学就显得危机感不足而产生一些就业懈怠情绪。因此,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力配合,引导学生掌握充足的知识与技能,立志技能成才,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确立切实可行的职业方向并为之努力,为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提升在专业领域的就业能力。职业指导可以通过心理测试、特性分析等手段,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发挥特长,培养择业的决策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增强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因缺少社会阅历导致的盲目性和的择业失误。加强职业指导,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从事的汽车行业,更好地树立职业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平时的学习各个阶段,不断修正完善,从而协调整个汽车类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三)有助于学生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提高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职业指导不仅为学生提供指导和能力训练,帮助他们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还为学生提供职业信息和就业服务,帮助其实现职业目标。同时,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敢于创业和善于创业的品格,积累汽车类行业所需技能及处理各类事务能力,达到较高水平后,依据自身经济实力、技能实力及管理实力,独自或者与他人合作开展汽车类企业的创业活动,为自身价值全面展示创造平台。

三、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对策和建议

职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是一项连续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工程,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重教育、重引导、重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通过职业规划教育、求职技巧教育、专业技能教育、个性化服务等各种途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多方配合,强化职业指导力度

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具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并进而实现“充分就业”的功能之外,还应具有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独立生存能力和全面发展素质,引导学生端正就业态度,找准就业定位,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等作用。因此,需要学校整体谋划、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制定相关的政策、条例和激励制度,对全员化职业指导工作的程序予以监督、考核和评价推动职业指导工作向更深、更高层次的发展。同时,将职业指导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中,通过相关课程与实例,结合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提供各类社会实践,寓职业指导于教育教学环节中,教育引导学生放宽视野,放远眼光,鼓励和引导他们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到基层一线岗位施展才华、积累经验。同时,强化与地方劳动人事部门、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联系与沟通,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职业指导工作有机结合,为毕业生择业提供社会化服务体系,及时反馈用工需求,为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提供更多可能性选择。

(二)拓宽渠道,丰富职业指导

拓宽渠道, 丰富职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课堂之外,以丰富的校园活动为载体,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方面的活动。比如通过讲堂、论坛、沙龙等形式,定期聘请社会上知名汽车行业企业家、职业经理人、高级工程师等入校为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或是聘请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职业指导专家担任高校的兼职职业指导老师, 弥补目前高校职业指导老师实践水平不足的缺陷,充实职业指导的内容;邀请企业入校联合开展简历设计大赛、模拟面试大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去有效掌握求职过程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操作,动态地调整自身的职业期待。对毕业出去的学生要定时的跟踪,并建立毕业生信息库,进行典型案例的汇编,为职业指导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现实的参考。

(三)注重实践,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设置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专

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能从事汽车检测、汽车维修、汽车保养以及汽车技术服务和相关业务管理工作,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一门实践性强、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实训基地,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实习指导老师,并严格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执行,保证实践训练课程的开出率,坚决杜绝实习设备“摆样子”、操作实训“走过场”的现象发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降低学生在企业的适应期。

(四)分类指导,增强就业可能性。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素质特征,结合个人的价值趋向和兴趣爱好,并结合当前汽车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设计职业发展目标和实施计划。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不同职业取向的学生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中进行分类指导,如通过汽车类知识技能竞赛、汽车类创新设计大赛作品展览,汽车文化沙龙体验,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深入渗透职业所需。并在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时,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职业需求的变化对职业生涯的影响,进行弹性规划,主要教会学生学会分析、收集社会需求信息并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职业生涯的规划。

(五)加大投入,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完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培养与发展机制、激励机制,大力鼓励专任教师、辅导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考取职业指导师,并将其与教师系列职称等同。引进具备相关职业指导资格或者职称的老师,就业指导教师培训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组织开展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就业指导培训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根据实际工作划拨合理的职业指导工作专项经费,采取措施确保职业指导经费专门用于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如供需洽谈会、招聘会需要的场地和设备,举办等,以促进学生就业。

四、结语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毕业生正确就业观的形成。因此,高校应当明确职业指导的工作目标,树立正

确的职业指导理念,提升职业指导工作的专业水平,让毕业生能够正确认知自我、明确职业定位,找到与自己个性、职业兴趣相匹配的工作,实现顺利就业、充分就业、满意就业。

参考文献:

(1)魏俊玲, 梁瑞英.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2)张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辨析与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

(3)马强,刘峰.试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实践做法—以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07)

(4)新华网.中国毕业生人数达680万创新高如何迈过就业坎?[E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2/06-25/3982439.shtml

(5)李 伟, 李漫华, 孙 英.重视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19)

(6)李 斌.试论高校职业指导改革与实践[ 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篇2

关键词:职业指导,就业质量,职业素养

调查数据显示,自1999年各大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毕业生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从1999年的101万一直跃升到2012年的680万,我国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如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顺利就业,做好自身的就业观念准备是当务之急,而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更是重中之重。

一、目前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无论是在师资力量、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面,还是生员素质素质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个人的知识储备、理论运用、能力拓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个人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挖掘和利用,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就业时存在很大的主观阻力。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随着高等院校数量的增加,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加,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呈现出“跳跃式”的增长,由此导致大学生就业供需严重矛盾,很多大学毕业生面临严重的就业危机。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还是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将自己的就业定位得很高,将学历的高低作为自己选择工作的重要指标,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很多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依然落后不合理,盲目选择职业,造成自身就业困难。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仍然持高标准、高职位、高薪酬的就业选择理念,没有意识到现在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已经由“抢手货”变成了“自荐自卖”的局势。不切实际的职业选择幻想,不仅使自己找不到工作,而且导致市场出现“民工热”的现象,市场就业分配严重紊乱。另外,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追求舒适、优越的工作环境,很多毕业生都选择去东部沿海地区找工作,极少数的人选择去西部,导致东部地区大学生就业人数严重超过公司预期招新人数,而西部地区大学生就业人数严重匮乏。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职业规划是相当有必要的,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都会忽视这个问题。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就业没有完整的职业设想和具体可行的职业规划,最后在大学毕业找工作时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地随意乱找。

影响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还有其就业心理。部分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极易产生功利、依赖、焦虑、自卑、骄傲、怯弱等不健康的心理。很多大学生因为受到不良心理的影响,在求职时出现很多问题,失去了很多机会,最终使得大学生无法及时就业。

二、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建议

高职院校大学生是目前国家重点培养的专业技能人才,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方面遇到的难题,应积极寻找正确有效的解决方法。

1. 政府进一步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

(1)政府完善相关政策,深化政策改革。建立长效就业保障机制,完善相关就业法律,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政策性制度性的就业环境。

(2)加大对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财政支出。政府加大对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的财政支出,保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按各学校计划进行,激发高职院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激情。

2. 高职院校加强学校教育

(1)开设就业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国家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完成自己的职业理想。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公布社会就业形势,时刻提醒学生不可滞懈,对就业形势与趋势始终保持警惕。

(2)开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职业规划能够帮助不擅长于对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做出合理、有效的职业规划的同学对自己的大学努力方向、毕业初期工作安排、毕业中期工作安排等做出合理的规划,有条理、清晰地完成自己的职业目标。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在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就业观念滞后的情况下,进行具体的分析,科学的指导,帮助高职院校毕业生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

(3)建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就是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以大学生兴趣、意愿、特长为前提,为其提供知识、技能、服务和经验,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开展招聘应聘会、就业推荐介绍等相关就业咨询工作,是毕业生在大学完成职业就业指导课程后,在就业上仍有疑问,提供就业帮助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作为提供就业信息资源、给学生提供就业帮助的部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在实践工作中应不断更新就业市场信息,注重部门师资力量的培养,由专业学科培养转向人才培养,注重日常宣传工作,保证就业指导中心真正成为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提供帮助的部门。

3.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与工作两不误

在学校期间,既要将专业知识学好,做好知识储备工作,又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及早接触社会,这对于自身毕业寻找工作的心态及经验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寻找工作时要有良好的心态,做到不骄不躁、不慌不急,从容应对就业时面临的选择与考验。认真分析自身的不足与优势,改正不足,保持优势,在面试时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三、国内外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现状及分析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员是大学生职业观念的直接组织者和主要实施者,承担着协调学生与工作的关系、学生和学校的关系,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及提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任务。而职业指导员很少与学生进行直接沟通,而这就需要采用科学实际、可行又与时俱进的沟通方法与学生沟通。随着科技信息的迅速发展,良好有效的沟通能力有助于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员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支持和拥护,从而更有效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1. 国外现状

研究表明,从国外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队伍的建设正朝着专家型、职业化的道路发展。职业指导即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到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随着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生涯规划逐渐取代职业辅导的地位。20世纪70年代,职业生涯规划在美国宣传和推广,此后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得到推广学习;80年代,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新的发展,职业生涯教育成为国外教育重点的一部分,在国外长期社会实践中,国外学校形成了“自我概念、发展潜能”的全人辅导模式,并辅之以矫正,添加职业指导规划项目团队。起源于20世纪初叶的西方国家的职业指导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完成了从职业指导到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历史嬗变。

美国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构建政府、高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为主体的完善而高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在日本,大学生想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首先要认清自我,很多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接受就业指导,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缺点。

2. 国内现状

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现状。职业指导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综合素质,同时,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职业指导教师需要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市场形势等多种综合知识。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师的评价体系,许多高职院校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也没有确切的、具体的指导方法。据资料显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师资明显不足,师生比例达不到1︰500,而发达国家的比例为1︰200,一些高校应届毕业生刚刚毕业就从事职业指导课教学,既缺少实践经验又缺乏社会阅历。这样的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各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尤其不能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咨询。其次,大多数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缺乏发展空间,积极性不高,缺乏相关培训,教师教育科研水平也有待提高。

当前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没有具体的方法,职业指导工作仅仅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对刚进入学校的大学生却不做任何指导性工作,向学生传授的各种职业思想没有针对性,不能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同时,当前的职业指导方法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而没有解决实际性问题,对大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3. 职业指导分析

职业指导分析应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理论性。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却存在相关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等诸多问题。因此在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工作之前,一定要先做好职业规划分析,如此才能切实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1)前瞻性。为了达到人职科学匹配的就业效果,职业指导首先要尽早提醒大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就业形势,根据社会职业需求,进而引导求职者认识自己。职业指导作为劳动力市场供求平衡的关键有两条:一是掌握空岗供给,二是提高求职者素质。所以,职业指导工作表现出了较强的前瞻性,其职业指导人员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要时刻把握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人才市场的供求变化,这样才能够准确地提供适合求职者的就业信息。

(2)可行性。职业指导是向大学生提供关于就业及其相关信息的咨询或是指导的一种社会服务形式,其特点是指导对就业工作存在疑惑的大学生,让他们学会选择、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而敦促自己做好自身职业素养提高工作,最终实现人职的科学匹配。此外,在职业指导过程中,应注意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只有做到真正替求职者着想,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参谋者。

(3)理论性。职业指导的应用性很强,涉及领域宽泛,有特有的理论体系、工作规律和专业化的方法。同时,为了能够给予大学生以正确的指导,该指导工作也必须具有理性思维,靠科学的理论和令大学生信服的道理来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四、关于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素养的建议

1.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要有基本的专业技能,具备与职业指导相关的综合知识。

2. 职业指导老师应时刻关注国家就业政策方针,了解就业形势,收集就业的相关信息。要了解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各专业发展状况、社会职场最新状况,了解社会现实、社会环境,了解学校往届毕业生的发展状况。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篇3

关键词:职业指导 更高质量 软件技术 人才培养

一、软件技术专业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的重要性

“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开展职业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与内容,充分体现了职业指导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对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职业指导更是重中之重,但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存着一些问题, 如片面地强调眼前的就业问题,不注重学生长远的职业发展;职业指导机构不完善,人员配备不足;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程度低;职业指导内容过于单一,多以讲授职业价值观,求职技巧为主。

随着国际软件产业发展,世界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近年年均增长在15%~20%之间,为我国大力发展软件外包创造了重要的机遇,我国软件外包迅猛发展,软件研发,外包,测试,项目管理等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项目管理人员比较紧缺,而软件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却存在着就业难,专业不对口,频繁跳槽等现象,如何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技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尤为重要。

职业指导通过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品德、职业能力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指导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设计、学会选择,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最终实现人与职的科学匹配,而这种人与职业的匹配是根据社会需要、职业要求和个人素质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来实现的[1]。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是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就业,实现就业稳定和职业发展的有效措施,笔者将以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为例,论证如何把职业指导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二、软件技术专业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强化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渗透到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强化职业指导尤为重要,首先进行社会和软件企业人才需求和要求的调查;然后进行专业研讨,结合本校专业的实际情况,讨论软件技术专业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确定专业的定位、岗位能力和支撑能力的知识。对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确定本专业的核心能力;根据能力、知识、素质的要求,进行课程的整合,合理设置课程;再起草计划,合理安排课程与进程,完成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草案,并征求有关行业、企业人士,尤其是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的意见,最后修改定稿,交付印刷。例如:在开始着手撰写13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软件专业带头人曾多次带领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老师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调研,与行业专家共同分析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共同探讨开发课程体系,形成了以web应用开发为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由此可见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和企业人才需求,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课程体系设置合理,能有效培养从事软件开发、测试、IT项目管理,构建和维护网站,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过程强化职业指导

1、专头骨干,入学专业教育

入学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整个高职教育活动的起点,主要包括专业教育、安全教育等,入学专业教育主要由专业带头人或专业骨干教师完成,这些人通常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并且更熟悉软件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岗位需求以及需求变化等。专业教育主要向学生讲解三个内容:做什么,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主要让学生了解软件技术专业的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就业形势以及就业岗位,岗位报酬,岗位发展等,通常这些内容是在每年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经过社会调查所得,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学什么主要带领学生分析软件技术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群):软件程序员和软件测试员等岗位所对应的基本素质,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和职业态度,让学生知道支撑这些岗位所需知识、技能的主要课程是什么,以及课程之间的关联是怎样的,以便让新生在获取新知识同时,,尽早确立学习目标,弄清专业学习方向。怎么学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职业知识、技能的过程,可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上机实训,分组讨论,团队开发等方式实现。还可以利用入学专业教育邀请企业专家、往届学长讲述职场经历,让新生尽早有树立职业形象的意识。

2、专业班主任,帮助准确定位

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班主任做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除了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加强技能锻炼,更适合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更有助于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技能要求,课程设置及专业发展方向,就业情况等融入到职业指导工作中。我校软件技术专业的班主任都是由专业课教师担任,方便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和职业指导。专业课教师既了解行业、企业现状,岗位需求,岗位特点,担任班主任方便了解学生个人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能力,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做出客观适当的分析和评价,能结合学生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引导学生尽早找到职业发展的可能方向,确立正确的自我职业思维,提高自我决策能力,以逐步适应社会的需求。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比较客观、准确、权威,能帮助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及其个人身心特点,顺利就业,并很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3、“三师”教师,专业职业指导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师,思想政治队伍对职业指导理论和实践还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难以成为学生职业教育的主要倡导者。为了做好高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我们需要大量的职业指导工作人员[2]。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高职院校,正在进行创业就业式校园建设,非常注重职业指导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注重“三师型”教师的培养,“三师”是指专业教师既具有双师素质,又是职业指导师。学校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加入到职业指导队伍中来;并选派具有较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专业教师承担职业指导工作;职業指导师、高级职业指导师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和传、帮、带等形式,培养专业教师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目前我校已有职业指导师,高级职业指导师一百多人,软件技术专业90%教师具有双师素质,30%教师具有职业指导师资格,其他教师也在积极主动学习,理解职业指导的基本理念,了解职业指导的功能和作用,并结合本专业的相关技能在教育教学环节中渗透职业指导理念,创造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这一做法使职业指导更加专业化。

4、行家指导,贴近企业实际

为了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以及行业和职业的发展趋势,软件技术专业不仅定期聘请人力资源专家来校召开讲座,而且每个学期都会聘请一定数量的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外聘教师讲授专业课,企业专家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能把行业、企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岗位的需求、变化等信息传达给学生,企业专家指导内容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更职业化。

5、课程实施,人职初次匹配

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核心课程是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形成的关键,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都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常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一般都在虚拟企业环境中实施。例如在软件技术专业《软件项目实践II》这门课就在软件基地进行教学,软件基地是模拟企业生产环境创建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分为管理区、业务区和工作区,业务区主要用于洽谈业务需求,工作区用于项目开发。《软件项目实践II》课程中主要以制作一个完整的企业项目为引导展开,首先向学生讲解企业开发项目所需的各个岗位的职责与能力要求,然后让学生自由分组,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选择自认为合适的岗位,并按照岗位要求团队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密切观察,并结合具体岗位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人格、职业兴趣进行分析,使学生不仅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得到提高,而且通过这种角色扮演更能初步了解某个岗位是否适合自己。通过这样的虚拟企业环境教学,让学生真正的了解自我,了解职业,有利用以后做出明确的职业选择。

6、顶岗实习,人职再次匹配

校外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软件技术专业非常重视顶岗实习中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每位实习生都配备了职业指导师、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对其进行指导。在每届学生实习前都要召开顶岗实习动员大会,邀请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往届学生亲临现场对学生进行指导:如个人简历的撰写、求职技巧、面试技巧等,并组织相关企业进校宣讲和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应聘等。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再次进行人职匹配,看实习岗位是否真的适合自己。以便在做职业选择时有所调整。

(三)職业生涯发展追踪

职业指导是一个过程,伴随人的整个职业生涯,而不仅仅是某一个阶段和时期[3]。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其顺利就业不是最终目标,学生毕业也不是职业指导的结束,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职业指导的开始,软件技术专业每个班在入学之初都会建立一个班级QQ群,群里面除了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还有职业指导人员以及一些企业人员,通过QQ群可以对毕业后的学生继续进行职业指导,以期使其就业稳定,并帮助其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通过对学生就业情况以及职业发展的跟踪,可以为以后的职业指导提供改进的依据,有助于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三、软件技术专业在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工作的效果

如何实现软件技术专业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加强职业指导,使职业指导渗透到教育教学中的方法很有效,按照上述措施和方法,我院软件技术专业2013届、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大到100%,其中在软件或相关行业工作的学生达到80%以上,大多数学生从事软件研发、测试等工作,专业基本对口,通过随机调查,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对目前工作待遇的满意度、对现在工作状况的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

参考文献:

[1]王晓葵.论职业指导在帮助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中用.现代商贸工业,2010.

[2]栗民,向阳.高校职业指导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篇4

核心观点:“十三五”时期就业发展将以创业作为就业新的增长点,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扎实做好就业工作。就业是“十三五”时期的民生之本,也是国家治理最重要的目标。“十三五”时期就业发展将以创业作为就业新的增长点,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是政府应充分发挥创业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下大力气改善创业政策环境、金融环境和社会环境,激发社会创业活力,致力于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营造创业“黄金期”,打造创业型社会。坚持促进创业与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相结合,强化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创业实体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创业融资支持和财税支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创业救助机制和创业保险体系,降低创业风险;加强创业观念教育和创业培训,激发社会尤其是青年创业热情,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二是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加强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扶持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积极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以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为导向,深入推动高等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制度和政策,形成援助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就业的长效机制。要坚持城乡统筹,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进城就业,鼓励就地就近就业,支持返乡创业。要对退役军人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及时有效的公共就业服务,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促进退役军人尽快实现就业。三是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以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借助信息化等手段,建立更加高效便捷、覆盖全国的招聘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就业信息监测平台等。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篇5

作者李晓月河北得法律师事务所

[关键词]知识产权律师维权团队

摘要:2004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正式成员国之一。随着与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贸易量的增长,以及各种合作关系日趋密切,知识产权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生产力最为主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也日趋严重,如何保护知识产权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律师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鉴于当前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律师以传统模式为权利人提供法律帮助,已经不能满足权利人的需要,如何使律师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现状

1、知识产权被侵权状况

2、当前我国维权主体情况

3、造成知识产权权利人维权困难的几点主要原因

二、如何发挥律师的更大作用

(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以律师为主、其他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稳定的知识产权维权联盟

(二)、制定完善的知识产权维权联盟组织管理体系

(三)、创建切实可行的异地互助机制

(四)、关注年轻律师发展,实现资源、利益共享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篇6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偏重于学生的智育,而对德育则有所忽视,致使一些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如是非、善恶不分,信誉、责任意识不强等,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现阶段要重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其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思想品德课做为一门德育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在学生的品德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培养一个人成才,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发挥其教育功能,有效实现育人目标,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感悟,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作为思品课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起带头表率作用。教育家孔子说过:“言教为后,身教为先”。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活生生的立在学生面前,他的言语谈吐、为人处事、衣着打扮、举手投足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我校有个教师,平时很爱打扮,经常做头发、洗面膜,衣服基本上也是一天一换,班上的学生也跟着开始爱打扮起来。可见,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我身体不大好,常常带病坚持上课,我班上的学生就很少因为一点小病痛来请假,真应了那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

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行为,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学生”。作为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已的言行,它对学生有导向作用。当前社会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如“彭宇案”、“许云鹤案”等碰磁行为,并引起网络热议:“还要不要助人为乐”,“助人为乐的成本太高了”。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理性认识,不要让这种不良思潮影响、改变学生。教师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遭遇不顺,或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也不要在学生面前发牢骚,甚至发泄不良情绪,要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教师,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给学生起表率作用。

二、作为思品课教师,要关注当前国内外大事,让时政教育走进课堂。思品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我们的教材却不能经常更新,因而必然导致教材内容滞后、过时。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符合时代的、新颖的内容。

由于我们学校处在农村偏远地区,各方面条件不好,学校征订的报纸很少,学生查阅资料又不方便,他们了解当前时事的主要渠道就是看电视,但由于课业负担较重,周末才有时间看看电视,而这对于国内外大事的了解和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时政内容的欠缺只能通过我们教师来补上。

作为思品课教师一定要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平时能自觉的观看每天的新闻联播,查看当天报纸,搜集、积累时政内容,做到胸有成竹。由于时政内容的丰富性与新颖性,每每与学生分析交流都能激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因此,我在上思品课前,先与学生分享当天的时政要闻,一方面有助于养成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及培养爱国情操;另一方面也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进入学习状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思品课教学过程中,巧妙结合时政内容加以评述,使思品课更生动、更具活力,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时事知识细水长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他们逐渐养成了关心时事的习惯,自觉地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作为思品课教师,要学会随时用身边鲜活的事例来教育学生。在思品课教学中,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即使你教得十分卖力,讲得滔滔不绝,学生也只会听得昏昏欲睡,使课堂成为一潭死水。要让思品课课堂活起来,我们教师要多运用身边鲜活的事例来教育学生,让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

我在讲授七年级(下)“防患于未然”这一章节时,我让学生列举自己或身边犯错的事例。他们列举了班上两个同学参与赌博,因为输钱而偷同学大米的事件。我与学生一起分析,赌博是一种恶习,一旦沾染,将好逸恶劳。而偷米则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引出古语:“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赌博、偷米虽小,如果不加以改正,就有可能像课文中的小陈一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进而谆谆劝诫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而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末然。这个事件很真实,而且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就能听得进去,并接受了教育。后来这两位同学请同学帮助监督,终于改掉了赌博的恶习,偷窃行为再也没有发生。

又如,在讲授八年级(上)“难报三春晖”时,我请同学们列举一些我们班上同学孝敬父母的事迹,他们列举了一位同学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较为贫困,这位同学非常懂事,从不在母亲面前要这要那,上学回家总是帮助母亲干这干那,每到周未就帮母亲放羊。而还有一些同学好吃好穿,却还经常跟父母闹脾气。通过两种鲜活现象的对照,使同学们明白应该怎样孝敬交母。

四、作为思品课教师,要特别注重树立典型人物为榜样。

菲尔丁说过:“典范比教育更快、更能强烈地铭刻在孩子心中”,学生可以从榜样身上汲取自己所需的精神和能量。榜样的经历对学生的启发根植于心中,对他们的未来成长发挥着指向标的作用。有人说过,预测一个少年的未来,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最喜欢的人是谁,我觉得很有道理。

我在讲授七年级(下)第五课“挫折面前也从容”时,列举了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例子-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在研究白炽灯灯丝的实验中,失败了上千次,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终于发现了钨丝,使夜晚变得更加明亮。在发明蓄电池过程中,也同样失败了无数次,但他说“自己每失败一次,便离成功更近一次”。他的勤奋、乐观、执着以及“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名言,都给那些有上进心的学生以莫大的影响,并以此做为人生的座右铭。

我班上有个男生,不爱学习,但他非常喜爱许嵩的歌,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我利用这个契机,给他讲述了许嵩的成才经历。许嵩在读医科大学时,一边学习,一边抽出时间学习唱歌、创作歌曲作品,读书和爱好两不误。成名后,仍然坚持完成学业。许嵩的事迹对这位同学触动很大,后来这位同学在爱好音乐的同时,努力学习,进步很大。可见,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内容需要不断地在学生面前立起人物榜样,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

五、作为思品课教师,要充分用好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来勉励、劝诫学生。初中思品课摘录了众多的名言警句,而且绝大部分都以黑体字突出显示,是有其良苦用心的。名言警句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提炼的经验教训和总结,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具有精练、优美、警策等特点,闪现着中华文化的魅力,它比其它语言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

思品课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用好名言警句,名言警句用的好,能起到很好的励志和劝诫等作用。如在讲授七年级(上)第二课“学习新天地”时引用了“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的这句诗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同学们要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好好把握,不要虚度光阴而空留遗恨。又如在七年级(上)第三课“珍爱生命”导言中引用了保尔的名言:“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结合当前一些中学生十分脆弱,遇到一点挫折就轻生的现状,与保尔多少次在死亡的边缘中挣扎,并依靠顽强的意志战胜死神进行鲜明的对比,再次发出呼吁:“珍爱我们的生命”,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挫折,都不要放弃生命。再如八年级(上)第十课“诚信是金”中引用了古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告诉我们讲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说话算话、诚实守信的人。

在初中思品课中,像这种对学生进行励志、劝诫的名言警句还有很多,它们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篇7

1 强化政府行为, 推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促进社会发展

我国的职业指导推进工作基本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开始。1994年颁布的《职业指导办法》废止, 2008年1月1日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8号《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是职业指导工作在法律制度建设上的进步, 但相配套的很多规章制度应相应的进一步健全。该规定中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包括为大中专学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 并规定其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但在实际操作层面, 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在地区上存在差异, 东部发达地区在面上基本覆盖的基础上更应注重深度和质量的提高, 对经济落后地区, 应从制度上保证职业指导工作的建立和开展。在经费使用上保证每年的财政预算中有专款设置, 做到实际拨付, 并做到专款专用, 以强化政府行为, 促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

2 不断加强实践探索, 创新高校职业指导模式, 提高职业指导工作标准

2. 1 高校职业指导应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

创新职业指导的课程的教学模式, 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用, 应该与实践相融合, 应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 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就业相关状况、招聘会调研等主题, 激发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热情, 培养职业兴趣和积极的职业态度; 如进行职业体验活动, 根据大学生不同的职业兴趣类型分配不同的职业体验项目, 并进行反馈信息的收集和总结, 可以提高大学生和职业的匹配度,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如开展专题讲座, 邀请成功人士、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创业明星等作报告会, 挖掘楷模人物, 发挥榜样力量, 以切身经验传递职业素质、纪律和道德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 2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应常态化、过程化

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应作为高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内容的一部分, 有计划、有步骤、常态化的进行。在实施过程中, 从大一入校起进行职业指导课程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的概念; 大二, 加强专业方面的引导, 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前景和行业方向; 在大三进行职业体验, 收集企业和岗位信息, 为进一步就业或者考研做准备; 大四, 针对考研同学做好学校和专业选择指导, 针对就业同学, 邀请企业宣讲组织招聘会, 提高学生面试技能, 促进就业。需要指出的是,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常态化、过程化离不开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组织和实施, 但是也需要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的全员参与。

2. 3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应人性化、多样化

教育的宗旨是以人为本, 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也应以人为本,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因材施教。1根据职业素质测评, 学生大致可分类成相应的职业类型, 职业指导时可根据大类进行指导, 但同时还需要根据个人不同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2对特殊群体如贫困生、残疾学生和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帮助。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帮助特殊群体顺利就业, 有条件的话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机制;3关注考研和创业学生, 考研和创业的学生是毕业生中的小规模群体, 但不能因此忽略他们。对考研学生的择校和选专业提供科学指导, 同时注重他们的精神疏导, 减轻考研压力; 对创业学生, 在职业指导的过程就应灌输创业的思想和创业能力的测评, 进行创业条件的 分析和指导, 收集创业资源, 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3 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 提升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

3. 1 引进有相关学科背景的人才充实职业指导队伍, 加强专业化建设

目前高校的职业指导人员一般由学工人员、辅导员或者行政人员兼职, 有的有教育学相关背景, 有的完全和专业没有关系, 职业指导人员的学科背景模糊, 理论知识水平欠缺。而在美国, 一般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具有辅导学、咨询学、高等教育学硕士或博士学位; 就业顾问也具有心理学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其他人员仍需获得学士学位。[1]职业指导是专业性很强, 需要专门指导技能和分析技能的职业, 职业指导人员的选拔应当注重从业人员是否具有相关学科, 如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咨询学等专业背景, 是否具有应用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 这对提高职业指导人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3. 2提高现有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水平, 逐步组建职业化队伍

200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的只有1万人左右, 高级职业指导师不足500人, 与我国一、二、三产业74432万就业人员和每年新增的1000万劳动力相比, 职业指导人员与就业人员比例达到1∶15万人, 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可想而知。[2]但我国目前专兼结合的职业指导队伍现状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因此, 想要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 提高现有的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关键。鼓励现有职业指导人员进行学历的进修和提升, 提高理论水准, 在从业资格上, 要求持证上岗, 获取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 逐步规范现有的职业指导队伍, 组建一支有工作能力、有效力的职业化队伍。

3. 3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实践能力, 提高从业人员的指导技能和水平

我们的职业指导人员相当一部分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 很多职业指导人员的工作停留在行政事务层面, 比如签协议、公布就业信息、联系就业指导讲座等, 或是本身缺乏社会经验和对就业市场的了解, “职业指导”变成了“职业误导”。因此, 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指导技能是提高职业指导队伍素养的关键。职业指导人员不仅应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 还需有人际沟通能力、乐于助人的服务意识、一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尊重他人隐私的职业道德等等。职业指导的技能培训要有针对性, 要理论联系实际, 要注重运用, 坚持“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不仅要更新升级现有的职业指导技能, 还需要走出象牙塔, 深入企事业单位, 加强自身的社会认知, 有的放矢地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水准。

摘要: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实现更高质量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职业指导工作也是高校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推动者的角度, 讨论了从政府行为、高校政策和职业指导人员等各方面提高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质量,高校,职业指导

参考文献

[1]邓宏宝.国外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专业化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 :72-73.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篇8

关键词:高质量;职业指导;大学生

我国自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逐步往“大众化”方向发展,即将走进社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只增不减。高校毕业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关乎社会安定团结,因此国家应高度重视。

职业指导是指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是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科学准备职业、正确选择职业、适应职业。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的态势中,健全职业指导工作机制,提高就业指导师资队伍质量,加强信息化职业指导建设,对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等现实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一、对高校职业指导现行工作模式的概述——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

不少高校逐渐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职业指导工作模式,开发出相应的职业指导课程,在课堂和指导咨询中引入了先进的理论和测评工具。本文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展示高校职业指导的现行工作模式。

据调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中的职业指导部门为招生就业处,其中专门从事职业指导工作与研究的员工有4名。工作内容涵盖职业指导课程的开发,大学生就业政策信息的宣传,校园招聘会的组织与运营,学生职业发展活动的指导等。同时,各系毕业班辅导员多为兼职工作人员,在学生有职业疑惑和需求时,主动找到辅导员并由他们直接进行职业咨询和指导。该校已建立起贯穿大学始末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综合素质提升、创业管理、就业与创业指导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集中有序的整体辅导。课程讲授主要由负责院系一线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承担,依托该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课程的选择与考核。

二、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高校职业指导现行工作模式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价

本次问卷调查为“职业指导工作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个人信息、集体教学指导情况及效果、一对一指导流程开展情况及效果等三部分。评价量表为五点量表,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同时进行职业指导工作流程观察与访谈记录,以确保对该校职业指导工作有全面客观的了解。访谈提纲主要从职业指导工作操作流程、职业指导技巧和工具运用、职业指导工作制度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1.从调查数据整理分析中得出基本评价状况

第一,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了解学校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修读过相关课程,并认为课程学习对其职业生涯的认识和发展有帮助。第二,超过80%的学生表示有职业指导需求或希望尝试一对一职业指导,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知道一对一职业指导的联系途径。有不到40%的学生认为自己曾经进行过一对一职业指导,这部分学生对一对一指导的满意度不高,只有3名学生较为明确地获得咨询后效果的追踪了解。第三,仅有的认为自己具有一对一职业指导体验的37名学生,均来源于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其中22人表示咨询过程中指导人员未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和情況。

2.从访谈内容整理归纳中反映出的指导主体评价意见

第一,辅导员因与学生沟通的便利性,均参与到职业指导工作中。然而,实际开展要求简单,对学生谈话过程的资料记录未有成文的档案整理机制,典型职业指导案例资源未能得到有效保留和利用。第二,在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缺少对培训主体的激励,致使辅导员对职业指导方法和工具的正确使用率较低。同时,学校未建立专业的职业发展中心,辅导员指导能力仅限于对基本问题的咨询回答,遇到特殊和专业问题时无法转介,成为职业指导工作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局限。第三,职业指导主体目前所能掌握的信息资源不多,指导内容主要为求职心理压力安抚以及单一的岗位匹配和信息发布。

通过调查分析和访谈,笔者认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行模式可圈可点,但也存在限制职业指导向更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三、影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质量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分析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模式的运行效果,归纳出当前影响其向更高质量方向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如下。

1.全程化、个性化、精细化职业指导的基本制度建设不健全

(1)全程化职业指导基本停留于一般号召上,在实际运行中缺乏具体的工作制度、配套要求和有效的整体组织协调。从调查数据分析可知,个体指导对象局限于高年级学生,低年级生涯规划阶段指导案例少之又少。这说明该校在全程化职业指导的具体实践中,全程化职业指导要求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在一对一职业指导工作实施过程中,因缺乏全程化工作机制指引,指导对象范围模糊不清,低年级对象未得到职业指导工作者的关注。同时,因未能协调梳理辅导员个案指导与毕业生职业发展跟踪的权责关系,使对学生咨询后或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关注度降低,成了全程化职业指导的工作漏洞。

(2)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比较被动,缺乏分类资讯的主动宣传意识和完善的咨询指导机制。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正在不断成长变化,他们个性张扬、性格鲜明,但也存在就业心理素质薄弱、职业发展目标模糊、就业期望值过高等特点。同时,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一般放在集体教学的科研与开发上,而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被视为一般学生事务性工作,忽视了个体咨询和指导工作的重要性,难以推进个性化指导的发展。

(3)精细化职业指导工作细则亟须明确,对个体的职业指导记录和资料不能仅限于访谈笔记。因各人的工作习惯和表达形式的差异,学生个人信息和职业指导过程的信息记录往往停留在简单的学生个别谈话登记上。资料档案的流失使职业指导无法进行科学和客观的总结,导致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成了无根之木。

2.职业指导师资力量薄弱

(1)指导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不足,未能正确使用科学的职业指导工具。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指导队伍,是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不可或缺的因素。据调查,该校职业指导人员主要由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人员和辅导员构成,大多数属于行政教辅人员,他们在上岗前,未经历过专业的技能培训,不具备高质量职业指导所要求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2)专业指导人员配备数量未能满足个体咨询实际需求。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2015年在校注册学生人数为12000人,专门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为14人,职业指导师生比约为1:850,远不符合国家教育部配备专职工作人数或教师比例不高于1:500的要求。

3.职业指导信息化系统平台仅限于集体职业指导教学功能使用,未开发个体指导相应功能

在信息化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开发使学生工作开展得尤为顺利。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职业指导集体教育中的各门课程均依托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课程修读选择、考勤管理、作业布置、考核登记等流程管理,虽然已经实现了集体指导的信息化管理,但是在个性化职业指导的功能辅助开发上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四、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工作建议与实践措施

1.完善精细化职业指导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系统的职业指导工作系统,必须在全程化指导的基础上将工作深化、精细化,从职业指导资料和个人档案管理入手,如建立“学生职业档案”“个性化咨询工作档案”等档案资料管理制度,设计对应的资料表格。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个性化职业指导作用跟踪,还可以借鉴资料、科学分析职业指导工作流程开展的科学性,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2.构建个性化职业指导的工作新渠道

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应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综合能力、特殊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有针对性地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职业指导。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辅导员对学生背景较为了解的有利条件,在原有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招聘有职业指导专业资格的人员,一方面对接辅导员,转介毕业班级咨询个案和特殊案例,另一方面直接接受各年级主动求助学生的申请,专门开展个性指导。

3.加強职业指导的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实现专业化职业指导

高素质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是开展高质量职业指导工作的关键,也是职业指导工作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和人力保障。建议高校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时,联系指导工作渠道,有针对性地聘请具有职业指导经验的专家任客座教授,促进职业指导的专业化发展。另外,继续推进如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现行指导人员的培训建设,选派优秀工作者到职业指导工作人员资格培训班和创业指导培训班学习,以进行职业指导师资格鉴定,提高专业理论水平,逐步提高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促进师资队伍专家化,提高职业指导质量。

4.充分开发和运用职业指导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功能,积极开展符合学生需求和差异的个性化职业指导

提高高校职业指导的科学化程度,除了制度上的建设之外,离不开硬件上的提升。高校应加强现代沟通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公众号等学生常用软件,进行职业指导知识的宣传。通过现代技术的开发,使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职业指导,积极主动地分析自身职业发展需求,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目标。

五、结语

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的社会价值越来越凸显,在实践中必然会发现新的问题。高校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加强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加快职业指导工作制度的完善,注重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发有效可行的网络系统功能,使职业指导工作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参考文献:

劳动和社会保障培训就业司等.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篇9

很多人在择业的观念是先就业再择业,就是先找一份工作,看看适不适合,然后在确定自己未来发展的职业方向;如果在第一次你就能找到适合的岗位,那么恭喜您,您中奖了;如果体验了两三分工作都没有找到自己适合的,那么很不幸,你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而且知识结构驳杂缺乏专精。上一次我的《如何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HR从业者》中和大家分享过每个岗位的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和知识体系都会有所不同,每一次换岗位都会意味着你的重新归零,以前的知识体系、工作经验、工作技巧、能力模型、行业模式、人脉关系等等都要重新构建,这就会大大影响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的搭建效果和效率。所以先择业,确定发展的目标是我们首先要做的,无论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特质论还是适应论,都是基于找到一个职业目标为前提的,区别在于特质论是通过一系列的测评找到几种职业取向,然后通过体验后确认一种选项,适应论是本来自身就有明确的兴趣、价值取向和职业取向,确定了职业目标后,通过不断地提升和学习,不断地接近和达成自己的目标。所以职业目标的确认和对于职业目标的执着是其中的关键。

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有时我们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但是在第一次进入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很多环境的限制,比如专业、学历、工作经验、别人的意见、基本生存等因素,而这些因素的存在很大程度就会造成别人不会给我们一步到位的机会,而为了生存我们又不能无限等待这个机会,不得不先做出职业选择,那么如何在其他岗位积累我们的职业目标的知识体系,又不让我们迷失在这个工作中就变得尤为重要。

很多人的第一份工作直接决定了他一生的职业方向,原本也有职业梦想,原本也有激情,但怎么不知不觉就丢了呢?也许大家听完我的讲述会找到一些共鸣。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们都怀着自己的憧憬和激情,希望有一个让自己能力得到最大发挥的岗位和一个能够展示自己的发展平台,觉得只要够努力,一切都不是问题,但是实际的求职我们才发现,原来是我们想象的太完美。开始的时候,我们因为缺少工作经验、缺少面试技巧,往往在递交简历之后就杳无音信,随着面试技巧的增加以及我们对职场本身的认知加深,慢慢的有一些企业愿意给我们机会,但是由于企业从自身的成本考虑我们需要有一个培养的阶段,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价值,所以起薪点都较低,而又有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我们投资的教育成本和我们的收入不成比例,于是我们放弃了这些机会。同时心高气傲的我们在毕业的那天开始就不想在向我们的父母要生活费,想迫切得到他们对我们的认可,让他们安心他们对我们的教育投资没有白费,希望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和相对较高的薪资让他们对我们放心。但是几个月的求职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当我们的生存出现危机,又估计面子不想向父母寻求帮助的时候,如果这时候正巧有几个公司向我们抛出了橄榄枝,虽然专业不对口,迫于无奈可能会选择尝试一下,缓解一下自己的经济压力,这时我们会选择一个工资相对高点,企业发展规模好点的工作先去就职,但工作了半年或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这个工作和我们原本的那个梦想相差太远,于是辞职继续追寻自己的专业或者是理想职业。但是问题依然存在,我们还是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和经历,愿意给我们机会的公司还是很少,有愿意让我们重新开始的企业薪资依旧很低,而这时的我们因为已经有了一次工作经历,对工资已经有了一个预期,这种薪资带来的反差又是我们心理很难接受的,在一段时间后我们的生活又出现压力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实在不行还是找一个上次工作经历相关的吧,起码一是这个自己比较熟悉,被录用的几率比较大,二是薪资有可能会有所提升,于是我们又走入了之前的职业方向,可心中的那种勉强干依然存在,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当我们有一天发现我们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才发现我们已经无法改变,我们失去了太多的时间成本,公司宁可重新培养应届毕业生也不愿意重新培养后来想转岗的人。那么这种现象是不是职场人的悲哀呢?还好我执着于自己的职业目标,即使因为环境的因素不得不先从事其他的岗位,但是我在其他的岗位中用自己的方式不断地增加着自己职业目标的能力以及知识的积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就有了入门的条件。

其实有很多时候我们在想做某一件事或者想做某一个职业的时候总是怪别人不给我们机会,企业也有自己的看法,一个专业不对口又没工作经验的人在培养的成本和成长的速度都会无形加大很多,而很多事情是基于你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机会的。打个比方,很多HR抱怨自己的上级领导不给他们接触绩效和薪酬模块的机会,即使接触也无非是计算工资、绩效考核的发表、收表、分数汇总等基础操作,无法接触到核心的内容。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绩效和薪酬的设计难度较大,而结果造成的影响又很广,所以一般HRM都是自己动手设计的,因为如果安排下面的专员做,做的成果如果与他的意图不符,还需要重新修改,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还不如自己做的踏实,而且一旦做不好,最终负责任的肯定是部门负责人,为了避免这部分风险,HRM是不会轻易让一个没有做过的人事专员尝试的,但是如果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够正确理解上级的想法和方案的整体模块组成,做出的结果仅仅是让上级稍作修改即可,那上级又何乐而不为,让你先做一些框架的搭建呢?如何在没有接触绩效和薪酬的时候让自己对绩效和薪酬的设计有一定的认知以及实操方法,在下面的内容都会详细的分享给大家。

嘿嘿各位亲们,要了解如何快速提升自己的HR应用和实操,就快关注我吧,下面的内容更精彩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篇10

关键词:技校生 高质量就业 就业指导

一、技工学校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社会对技校学生存在偏见

有些人对技工教育的认识不足,对上中职及技工院校有认识偏差。每年的中考结束后,大多数家长还是希望把学生送进普通高中就读,他们认为技工学校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素质不高,很难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毕业后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2.学生未来的就业去向定位不准

每年我国有大批的大中专毕业生走向社会,面临就业择业。就业的最佳状态是要做到人职匹配,但由于学生及家长对社会用工信息收集不足,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了解不多,并且很多学生喜爱环境好、清闲、薪酬高的工作岗位,期望找到收入稳定的理想职业,而不愿意选取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造成人才动态流动的结构性失衡。

3.学生自卑心理影响就业

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跨进了重点高中,成绩不济的学生走进了中职、技工学校。一些学生认为,上技工学校比普通高中学生“矮”了一截,缺乏自信心,不愿意和他人交往。尤其是当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在求职中患得患失,临阵怯场,不能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4.求职技巧不当影响求职的成功率

如何让学生给面试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求职成功的第一步。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指导和实训。大多数技校生走出学校面向社会,面对招聘单位,在待人接物、行为习惯、礼貌礼节、语言沟通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存在人际交往能力差、不善于与人沟通交往、不注重职业形象设计等现象。

5.技校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快速增长,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上升,企业不仅仅需要员工掌握职业技能,还要求员工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责任意识等。但有的学生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却挑三拣四,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工作当中遇到困难,受到一些委屈,说不干就不干,频繁跳槽。

二、如何实现对技工学校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指导

1.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型就业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目标,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和就业观。目前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了解行业、了解职业、了解岗位,树立从基层做起、为企业服务的思想,从而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他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2.指导学生坚定信念,走技能成才之路

让技术技能成为学生求职就业的敲门砖,面对市场对人才的素质和技能要求,引导学生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职业兴趣、人格、能力、技能水平。加强岗位技能实训,由专门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训练指导,提前让学生根据所学专业进行岗位体验。

3.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

引导学生自我调适,进行科学职业规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请专家咨询指导,让优秀技校毕业生来校做报告,通过他们的励志故事让学生学习、感悟、体会,从而树立学习自信心。开通职业指导咨询热线,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讲解就政策,提供就业信息。

4.进行面试技巧的训练,提高求职成功率

采取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来引导技校生就业。如事先进行“行为预演”,设计好台词模拟问答,练习回答面试时主考官常常会问的问题:你为何想要这份工作?如果你获得这个职位,你将如何开展工作?训练学生面试过程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着装、配饰、仪态、语言、表情及礼貌礼节等方面做起,注重细节,打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

5.全员参与就业指导,优化人才输送模式

技工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贯穿于技校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学生,应该把就业指导工作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校建立五级就业指导工作网络,即学校领导层、中层管理人员、专职就业指导教师、班主任及学生代表组成的就业指导平台,形成全员参与就业指导的大好局面,让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为社会创造人尽其才的就业氛围。

参考文献:

[1]田光哲,李祥伟.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

上一篇:2023年上半年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童年记忆小学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