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传播策略

2024-06-23

企业危机传播策略(精选8篇)

企业危机传播策略 篇1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面临着或这或那的危机,而当突发危机时,最重要的是有完善的危机处理机制。一些企业因为没有正确的处理好危机而最终面临倒闭的命运。具备一项好的危机处理的传播策略越来越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新鲜氧气。

关键词:企业危机;危机处理;传播策略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使得人们对精神追求更加的敏感。人们在享受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对它们服务水平和道德标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服务对象,消费者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就更加积极,而这种积极的姿态则构成了对企业的巨大压力。企业经营者明白,这种关注的压力既可形成对企业的赞美,也可能出现对企业的恶评。这种关注压力的存在,构成了企业危机产生的强大背景力量。

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讲,危机是指组织发生的损害其形象和利益,并给其带来损失及严重后果的事件。一般具有偶发性、未知性、不利性、严重性、危害性和关注性等特点。公共关系的目标是塑造组织良好的公众形象,创造良好的公众关系;其三要素分别是:主体——组织,客体——公众,手段——传播。运用公共关系的手段来处理突发性危机事件,即所谓的“危机公关”。

虽然危机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不陌生,但很多企业却缺少一个有效的处理及相关传播管理。而就在近年来,许多专家对于危机处理策略研究有很大的成果。并最终可归结为三个“度”——速度、态度和尺度。

一、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将影响缩小

必须在第一时间成立应急小组,统一内部口径,包括领导和员工。媒体能在任何机会或场合下采访领导和员工。中国有句古话叫三人成虎,讲的是人多嘴杂的可怕。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人说出的话,经过多人传播后都会变了样,更何况话从多人口出。

对于同一危机事件,企业内部竟传出不一样的声音,这是危机管理的大忌,不仅会令原本简单事态趋于复杂,更会暴露出企业内部的“矛盾”,甚至可能由此引发新的危机。所以对内,必须杜绝那种未经授权便擅自发表声明的情况;对外则根据事前的部署,由危机事件管理者指定的发言人发布信息。对同一事件传出不同的声音不但让人觉得企业管理混乱,更会令受众对其真实意图莫衷一是。

企业一旦发生危机事件,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表明企业对事件的重视。如果事件刚发生时责任或原因不明朗,无法对责任主体做出判定,或者无法判断时间的延迟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的危害,这个时候,最好声明,强调企业将尽快采取行动,查明事件真相,并在第一时间告之消费者及媒体。

对于此,我要说肯德基对于“天绿香”事件就是个成功案例。事发当天上午广东肯德基对外事物部诚恳地向外界公布相关信息,话音刚落广东肯德基立刻主动将问题产品送检。最令人惊讶的是肯德基虽然说送检结果可能需要

一、两天才会出来,可是到了当天晚上上海百胜餐饮已经向有关媒体告之了上海药品检验所的验证结果:“芙蓉天绿香汤”中的镉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伤害,可以继续销售。从宣布送检到检验结果出来在短短的十来个小时内就圆满完成了这一事件的处理,广州、上海两地的肯德基的配合可谓行云流水。

二、态度:不要回避,要坦诚

与危机公关打交道,组织要表达遗憾、保证解决措施到位、防止未来相同事件的发生并且提供赔偿,直到安全摆脱这次危机。公关专家帕金森认为,危机中传播失误所造成的真空,会很快被颠倒黑白、胡说八道的流言所占据,“无可奉告”的答复尤其会产生此类问题。

“苏丹红事件”中的肯德基很聪明,肯德基做出了以一个另所有人震惊的动作,即主动向媒体发表声明,“......我们已经很细心,但是非常遗憾,昨天在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还是发现了苏丹红(1号)成分”,肯德基的这份声明,主动、诚恳,表现出对消费者健康的重视,所以,肯德基被认可的举动迅速在各大报纸头版头条、甚至是社论上出现。

肯德基自暴家丑,主动承认“涉红”,并诚恳地向消费者致歉。因为肯德基的不掩盖、不逃避的真诚态度,在第一时间赢得了媒体的关注和支持以及消费者的理解与信赖,从危机处理角度上看,无疑是最明智之举。

而不是学习非洲鸵鸟。在企业危机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是如何面对媒体。如果公司管理人员不能对外提供很好的信息和充足的信息,媒体就会通过其他渠道寻求消息。媒体总是坚持不懈地寻求适于报道的消息,称当危机的新闻制造点和制造者。

在危机出现时,要正视问题,诚恳地与媒介和消费者进行沟通,也就是说,面对危机,企业切不可模仿把头埋在沙土里的鸵鸟,忘了自己大大的屁股正露在外面,自欺欺人地以为,那样别人就什么都看不见自己了。其实,那样即使回避了一时的问题,却可能为更大的危害播下了种子。

三、尺度:不推卸责任

从公共关系角度看,我们提倡减少敌意、亡羊补牢和自责的策略,而不是否认和逃避责任。因为组织形象的树立和维护,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百年工程,他需要真诚的沟通,你可以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某些人,但是,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一旦骗局被揭穿了,真相大白,组织形象将毁于一旦。

“三鹿”奶粉集团副总裁张振岭在“奶粉结石”事件后,在新闻发布会上宣读了致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消费者的一封公开信,向因食用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致病的患儿及家属道歉。当张振岭成为“三鹿”新任董事长、总经理后,还在河北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代表三鹿集团向社会各界道歉。并提出一系列相关措施回收产品、保障受害消费者权益。由此,便体现出了一个负责任的品牌形象。

总结:

企业危机传播策略 篇2

一、填补信息真空, 对危机传播内容的管理与控制

在企业危机传播中, 危机事件发生后, 各种传闻、猜测都会发生, 媒介也会给予广泛的报道。英国危机公共关系专家里杰斯特认为, 此时如不能及时与公众沟通, 这一真空必然会被谣言、误解与胡言乱语所填充。在危机管理中采取“无可奉告”的态度, 等于是在斗牛时扬起激怒公牛的红布, 所以, 有效地掌握舆论, 对于有效地处理危机至关重要。掌握舆论主导权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尽量以组织发布的信息为唯一权威性来源, 尽可能向企业危机传播对象提供其关心问题的相关信息, 并通过扩大信息量的方法来防止歧义产生, 以消除他们对企业相关问题的神秘感。在危机发生的事故真相尚未查明之前, 可向媒介提供背景材料、发生危机的初步情况、企业采取的措施以及与事件相关的资料来占领舆论阵地, 这就是里杰斯特所谓的“填补信息真空的策略”。

填补信息真空, 既要准备好传播的信息, 还要确定信息的发布者, 设立专门的信息中心负责企业的危机传播的信息, 对外传播的口径要一致, “用一个声音说话”。

(一) 准备好传播的信息

准备好传播的信息, 主要包括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加工等内容。一是信息的搜集, 信息搜集一定要做到全面, 要通过有关途径获得完整的企业危机事件及其处理情况的一切信息。二是信息的整理, 其关键的问题是对已经搜集的信息予以分类存档, 以备查用, 或为新闻界提供原始材料。三是信息的分析, 即分析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以及有关这些信息反应的企业危机事件及其处理过程的发展情况。另外, 还要对这些信息中哪些应该尽早传播, 哪些应该稍缓传播, 哪些应该大范围传播, 哪些应该控制范围传播等作出具体的分析, 拿出具体意见。四是信息的加工, 即对需要的信息进行内容与形式的加工, 其目的是保证信息传播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帮助新闻界作出正确客观的报道。

(二) 确定信息的发布者

确定信息的发布者, 即确定企业危机事件及其处理情况的正式发言人。确定发言人的目的是确保对外传播信息的准确性与权威性, 因此, 在企业危机事件处理中, 危机处理专门机构的信息要全部汇总到指定的发言人, 发言人要完全了解和明白企业将要发布的信息。

(三) 设立一个信息中心

在企业危机事件中, 尤其是在重大的危机事件发生之后, 前来采访的记者很多, 前来咨询的公众也会川流不息。这是就要考虑建立一个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的任务是负责接待前来采访的记者和前来咨询的公众;负责为新闻记者指引采访的路径, 并且为其提供通讯、休息乃至食宿的方便;负责向公众解答有关的咨询问题, 并且将公众的意见做好记录;在危机处理专门机构的统一部署和统一指挥下负责公布企业处理的进程。

二、掌握舆论主动权, 与公众沟通控制危机

在危机事件中, 最早通过传媒与公众见面的往往是新闻稿, 它是有关危机的第一份公开的书面报告, 是有关危机的明确信息, 因而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如何写好这一份稿件, 企业可能会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局势尚未明朗, 公众还处于措手不及的状态, 因而不宜披露过于震撼的信息;但公众已对危机产生了很多疑惧, 如不回答这些疑惧, 又可能会引发更多、更大的猜疑, 从而又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企业传播给媒体公众的新闻稿件或相关信息一定要慎重加以考虑, 既要考虑公众的接受程度, 又要注重事实, 将真实而详尽的信息传递给公众, 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

媒体新闻稿件的标题是首先吸引公众的信息, 标题的拟定与取舍对危机中的企业有重大的影响。媒体往往就是通过标题的拟定与编排, 控制着舆论, 影响着公众对事情的判断。在雀巢面临的危机中, 最初揭露批评其在非洲的营销策略的小册子名为《婴儿杀手》;而在德国, 该册子被译成德文出版, 文章内容未作多少改变, 题目却被换成《雀巢——婴儿杀手》, 直接将婴儿死亡的原因归咎于雀巢, 引起轩然大波。

在危机传播中, 企业要掌握舆论的主动权, 就要善于利用媒体与公众进行传播沟通, 以此控制危机, 以组织为第一消息发布源;同时要了解组织的公众, 倾听他们的意见, 设法使受到危机影响的公众站在企业的一边, 确保组织能够把握公众的抱怨情绪, 帮助企业解决有关的问题;企业还可以邀请公正、具权威性的机构来帮助解决危机, 以确保社会公众对组织的信任。

三、迅速开放信息传播渠道, 控制信息传播走向

企业危机事件的出现, 往往会引起媒体与广大公众的关注和瞩目, 这时企业必须做到迅速开放信息渠道, 将必要的信息公诸于众, 让公众及时了解到危机事态和企业正在尽职尽责地进行处理的情况。开放信息传播渠道并不是让企业危机事件及其处理情况的有关信息放任自流, 而是要让其有秩序的通过一定的信息传播渠道传播。

(一) 开放信息传播渠道

面对新闻界的竞相报道与社会公众的着意打探, 如果企业在这时隐瞒事实, 封锁消息, 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 反而会引起新闻界和公众的猜疑与反感, 促使他们千方百计地各种渠道搜集材料、挖掘信息, 这就很容易出现失实和不利的报道, 从而更有可能给企业的处理带来麻烦, 产生新的传播危机。危机中的公众是最容易产生猜疑、误传或轻信不良情况的, 这更会给企业造成不利的社会影响。所以明智的做法是开放信息传播渠道, 公布事实真相, 填补公众的信息空白, 让媒体公众传播客观真实的信息, 让社会公众接收客观真实的信息。

开放的信息渠道有利于避免新闻记者与广大公众的猜疑、误传, 给人们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来源。但是, 由于新闻记者和广大公众对企业危机事件所持的态度不同, 看问题的角度不一, 因而也有可能使信息传播向着不利于企业危机传播、企业形象恢复重建的方向发展, 因此, 在开放了信息传播渠道之后, 还必须有效控制信息传播的走向。

(二) 控制传播信息走向

现代传播环境的改变与发展, 使得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之过去更加丰富, 新的传媒方式有着大众传播的效率, 但却没有大众传播的可控性, 企业的工作进度无法赶上信息传布的疯狂程度。主流媒体和权威机构等正常传播渠道对危机的信息真空, 并不能减低公众对危机的关注, 处在惶恐中的公众只有转向非正式的、非主流的传播渠道, 如手机短信、网络、口耳相传、奔走相告等形式迅速传播的消息在缺乏权威资讯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某种变形和扭曲, 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验证的人际传播和缺乏权威的解释不可避免地加大了信息的模糊度。。危机事件刚刚爆发的时候, 往往是人公众对信息的需求最大的时候, 如果这时企业还迟迟不发出信息, 那么, 各式流言就会成为主流渠道信息的代用品, 进入非正式的传播渠道, 而当流言先于主流信息进入公众的认知领域之后, 那以后再纠正就是一件事倍功半的工作了。诸如“流言”、“小道消息”、“传言”之类, 往往是在权威的信息得不到通畅的表达途径时才得以大行其道的, 而防止之道在于公开。

四、结语

迅速开放有效的信息传播渠道, 使媒体、大众和政府机构等相关公众能通过正常渠道了解到他们所关心和想要了解的信息, 避免产生不利于企业或不利于企业处理危机的信息。信息传播渠道的畅通是企业顺利进行危机传播重要保证, 也是企业修复形象, 进行品牌的危机管理与维护的重要保证。

摘要:新媒体背景下, 企业危机爆发后公众获取危机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有了新的变化。文章从企业危机传播信息内容的管理与控制、舆论权的控制及信息传播渠道与舆论信息传播走向等方面分析企业进行危机传播的信息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企业,危机传播,策略

参考文献

[1]汪利娟, 李晓, 微博传播中的舆论引导策略.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1.9

[2]刘成文, 全民记者时代对舆论调控的影响及对策.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4

[3]刘虹, 从形象修复理论看企业危机传播.东南传播, 2012.10

[4]赵波, 当代企业危机传播管理的应对办法.北方经贸, 2014.4

电视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策略 篇3

新兴媒体的出现使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受到严重冲击

受众的分流。近几年来,伴随网络、手机、便携式阅读器等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首当其冲的是受众的流失。

过去主要的新闻来源电视,它相对于广播、报纸、杂志,是一个强势媒体,是受众最主要也是最快的新闻来源。但是现在,许多人的这种信息获取习惯从电视分流到了互联网。另外,手机报的出现,也在加速这一进程。手机报是将报刊这一传统媒体的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使用户在第一时间就能通过手机阅读到当天的报纸内容。

广告资源的流失。目前,我国的传媒业可以说是处于一个新旧媒体共存共生的时期,此消彼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逐渐成为传播中的主角之一,也成为广告资源的有力争夺者,不断蚕食电视媒体的广告资源。

电视媒体自身的缺陷是导致这场危机传播劣势的内因

电视媒体的重要特点就是传播的单向性。与互联网的互动性、参与性相比,电视受众对媒体信息的反馈大部分是事后的,延时的,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缺乏与受众的有效互动,极大的影响了传播的效果。电视媒体所传达的信息转瞬即逝,这种线性传播影响观众的自由选择。

电视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应该如何应对?

取长补短。首先,延伸电视市场空间。传统的地盘被互联网吞食,但电视媒体同样也可以借助技术融合进入网络领地,构建起多介质的平台,适应互联网的传播规律从而把自己的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电视媒体应该立足自身的特性,发挥自身优势,学习新兴媒体在信息传播方法、策略上的一些优势,转变信息观念,努力实现自身的信息优化和有效传播。其次,增强电视节目的参与性,开拓电视节目反馈渠道,大力推进电视节目网上直播,实现信息双向、交互传播,为电视传播提供新的可能。

深度报道。数字化传播时代传统媒体地位的改变,决定了深度报道才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虽然在网络上,受众可以自由的占有大量的信息,但是由于普通受众缺乏职业的新闻敏感、宏观的透视角度以及对信息材料的过滤和二次加工能力,所以对于深度报道,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这项工作,是无法胜任的。而这正是电视媒体等传统媒体的优势和专长。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深度报道还能够承担起释疑解惑、引导舆论的社会认识和社会思辨职能,帮助受众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评判、选择、分析、认识,从而构建新的理念和价值观。

发挥电视媒体的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是指电视记者地位的特殊性。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政策和法律都明确规定记者有权报道发生的新闻。电视的资源优势,指的是电视的人才优势、新闻网络优势。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电视从业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悉新闻传播的规律。在多年的电视新闻报道中,大都要求记者具备某一专业领域较为熟悉的知识、技能,让其负责对口行业的报道,不仅可以提高报道质量,还能让记者在日积月累的采写实践中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可谓一举两得。

提高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这是电视在百年发展历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优势。作为文化的载体,电视容易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觉,观众容易产生认同和依赖,尤其是在一些重大新闻的发布方面,大多数人还是更倾向于相信电视的报道。同时电视媒体要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注重塑造品牌栏目,尤其是要重视品牌的经营;建立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加快专业化重组;注重运营机制的创新,加强公关、宣传和包装力度。

(作者单位:包头电视台)

责任编辑:胡達古拉

企业危机传播策略 篇4

广告陷入诚信危机,企业诚信大厦亟待建立

时至今日,中国广告业才匆匆走过20多年,但是就是这短短的20年,中国广告市场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据摩根士丹利预测,2008年中国广告市场将出现增长高峰,较2007年大幅增加25%。来自《2006中国网络广告主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整体规模将达76.23亿元,而到2010年,整体市场规模可能将达到157亿元。同时,一份权威数据报告显示,仅医药报刊广告市场,在2006年就达到了35.83亿元……

“广告市场的突飞猛进并没有带来广告业的良性发展”,中国广告协会负责人指出,现如今的广告市场,充斥着太多的虚假广告、不良广告,而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那就是将广告集体置入诚信危机中。据不完全统计,此次被广电总局清理叫停的违规广告1466条,涉及总金额达20多亿元。的确,正如广电总局所言,虚假广告和不良广告等的存在,对社会危害很大,不仅严重误导消费者,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污染社会环境,败坏社会风气,而且直接影响到广播电视的社会公信力,对中国广告业本身是一种伤害,对做广告的企业更是一种伤害。

此外,商家利益的驱使、媒体间的盲目互相攀比等为不良广告提供了滋养的温床,

广告问题的大量存在且屡禁不止,大大影响了广告行业的诚信度,且在消费日趋理性的情况下,这种诚信危机将直接影响和导致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不信任。因此,广告诚信大厦和企业诚信大厦的建立,迫在眉睫。

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诚信大厦?

巨大的诚信危机冲击,外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前进步伐需要稳而坚,“稳”在对企业诚信度的把握,“坚”在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企业的诚信与广告行业的诚信危机,在进行品牌的宣传和推广时,构成了一对矛盾点。如何解决矛盾顺利开展企业的公众诚信建设呢?

“打铁还需自身硬”,公众的诚信建设工作以自身诚信为根基。市场物竞天择中,对于企业来说,现在有三大“诚信认证”: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首先是对产品质量的一种肯定,其次是对企业的一种肯定。企业拥有了国家免检称号,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信任度和判断力,国家免检某种程度上等于质量信得过,是产品质量认证的一种识别!中国名牌是企业的另一护法,各个行业中都会慢慢出现自己的“名牌”,也会因这些名牌带动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中国名牌是品牌诚信的一种识别。而中国驰名商标,则是企业品牌美誉度的体现,任何一个驰名品牌,都是在拥有一定市场占有率,享有消费者的肯定和信赖的基础上而获得,因此中国驰名商标可谓企业诚信的一种识别。

当然,企业的诚信大厦并不是拥有了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这三大“诚信认证”就能构建起来的,他仅仅是诚信大厦的根基,表示这个企业值得信赖。但是,如果拿着这三大诚信认证,随意忽悠甚至欺骗消费者,一旦别消费者识别,那企业的诚信大厦也将会顷刻间倒塌。因此,企业的诚信大厦必须从基础建设到上层建筑,员工要诚信、干部要诚信、领导更要诚信,做最诚信的产品,构建最诚信的品牌,才能最终缔造企业的诚信大厦。另外,“酒香还怕巷子深”,有了诚信大厦的根基,如何缔造诚信大厦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 机会与成功的名言警句

★ 广告再陷诚信危机,企业如何走出传播迷途?

★ 广告传媒企业口号

★ 电梯企业广告标语

★ 电梯企业广告口号

旅游企业危机管理应对策略 篇5

一、危机管理基本理论介绍

什么是危机与危机管理,危机依据字面的意思可以解释为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从组织管理的层面看,危机主要是指在任何组织系统与子系统只中,由于外部环境或内部条件的转变而造成的对组织系统总体目标及其利益所构建的一种极为紧张的状态。这种难以确定的重要事件,很有可能对组织和相关成员、产品服务、资产与声誉等造成重大损害。危机管理则是对那些在事前无法预料到会在何时发生,但是假如发生又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害的各类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危机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产生于20世纪的80年代至90 年代,其依据就是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这一理论的观点是,任何一个组织或企业的成长,都要经历以下各个阶段:一是创业阶段,二是聚合阶段,三是规范化阶段,四是成熟阶段,五是再发展或衰退阶段。所以,开展危机管理的目标,就是化危机为机遇,让企业从容不迫地越过陷阱,迈入发展的新阶段。

二、当前我国旅游企业面临的主要危机

1.产品及价格危机

目前,我国的旅游企业普遍规模小,对于产品的开发、营销和推广等所下的功夫少,而且投资不力,常常会出现一家企业开发、众多企业搭车的现象,导致旅游产品的`质量标准化程度偏低、产品往往重复利用,甚至压价竞争,导致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进而造成产品质量低劣,使旅游产业危机四伏。价格危机主要源自于旅游企业的内部与外部两大方面。外部一般是因为政府调整,出现新的竞争对手和低价策略的使用等等;内部则主要是受到本身条件、实力与规模等限制,造成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同时,在定价策略上也会低估竞争对手的能力,或是高估客户的接受能力等等。以上种种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价格策略的失误,从而导致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近年来,因为一部分旅游企业者用低标准和低价格恶意压价,造成旅游行业面临严重的价格危机。

2.信誉及人才危机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投诉事件也在一路攀升,一些黑社或超范围经营,或非法、变相转让许可证,或采用零团费与负团费欺诈客户,或使用虚假广告,或出现黑车、野导、回扣等现象,导致旅游企业信誉危机严重,其影响殃及到整个旅游行业。而人才危机主要是因为某种原因,掌握企业核心客源与商业秘密的人员及外联、营销等方面的企业骨干突然离职,为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造成困难。

3.财务危机

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流动负债率。我国的旅游企业由于倾向于投资景点、景区、宾馆、酒店等硬件设施,这一部分的资金较多,导致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所占总资产的比例很高,因为一般都认为旅游企业的流动比率为1.5时,而速动比率为1时,也就具备了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一旦比率过高,那就表示企业的流动资金停滞,就会影响到资金利用的效果。流动负债率能够反映出一个企业依赖短期债权人的程度高低,这一比率越高,就说明企业对短期资金的依赖程度越强,企业偿债的流动性压力就越大,风险也就越大。所以,为保持资本结构的安全稳定,这一比率不能过高,而是要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

4.重大危机

企业危机传播策略 篇6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宜昌国有企业的冲击不断显现。中央预测,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保持国有经济高速增长态势极为艰巨的一年。宜昌在国有经济连续五年高速增长的高基数上,保持国有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任务

更加繁重。因此,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果断采取措施,力避投资、经营风险,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一、金融危机对宜昌国企影响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全球金融危机对国有企业影响是多方面的,宜昌市国资委通过组织专班深入宜化、安琪、交运、宜港、市商业银行等12家出资企业进行调研,情况表明,全球金融危机给宜昌国有企业,特别是拥有自营产品出口的企业带来影响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销售市场萎缩,少数产品积压。从去年10月份起,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加之部分出口产品关税的提高,导致企业产品出口量下滑,部分产品国内销售市场也处于低迷。二是产品价格下滑,利润下降。由于部分产品购买率低,使不少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在出资企业中有三大产品价格降幅达20%以上。三是融资难度加大,项目建设进展趋缓。由于金融危机导致银行规避风险难度加大,企业信贷普遍困难,少数企业已影响到项目建设。

针对上述问题,为抵御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宜昌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已从三方面采取了措施。一是注重宣传引导,正确分析形势。引导干部职工高度重视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采取积极果断措施,防患于未然,除需国家宏观调控采取积极扶持政策外,企业自身积极思考应对策略。二是鼓舞士气,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金融危机波击我市出资监管企业后,国资委和出资监管企业采取请专家学者讲课、外出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从正面进行了积极引导,从多方面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三是采取相应对策,减少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损失。从去年9月份起,各出资企业就予以高度警惕,针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了内部挖潜、降低成本、产品冬储、增加销售力量和择机销售等相应策略,尽最大努力遏止了效益下滑的局面,目前全市国有企业运行态势良好。

二、准确把握金融危机的利与弊,选准发展的突破口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全球金融危机既给国企发展带来较大冲击,又给国企改革调整和加快发展带来前所未的希望,作为国有企业面对这场冲击,必须增强三种意识。

第一,增强责任意识。宜昌国有企业是宜昌经济的支柱,是引领各类所有制企业战胜困难,推进发展的脊梁,分布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在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对支撑全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人民对国有企业发展寄予厚望。因此,作为国有企业在经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面前,必须增强责任意识,不辱使命,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发挥顶梁柱作用,为全市经济的稳定、健康、快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应对这场危机的方略上,要把困难估计的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做好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准备,防止由于重视不够和准备不足而陷于被动。同时,要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宜昌国企有很多有利的基础和条件:一是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大多数企业的实力大为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显著提高。工业生产型企业——宜化、安琪各自成为了全国甚至亚洲同行业的排头兵,占领了业内生产、技术、市场的制高点,只要行业尚存,企业就不会衰败。交通企业、金融企业、投资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基础扎实,运营环境宽松,态势良好,已具备一定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特别是宜昌国企当前的运行态势仍然健康良好,宜化一直满负荷生产,基本无产品库存,货款回笼及时,在全省乃至全国化工行业是为数不多的。而且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也将由去年四季度的单季亏损转为盈利。安琪集团、交运集团等一批企业,在较大冲击面前仍一直保持良好运行态势。二是中央已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省、市也将要出台相关政策,这些都将为战胜危机、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其中,最大受益者是国有企业。三是目前宜昌国企的外向依存度低,相对沿海地区而言,受到直接冲击要小一些。所以,战胜危机和挑战,宜昌国有企业具备良好的基础。

高校危机传播机理与应对策略研究 篇7

1. 高校危机产生的原因

1.1高校人群的特殊性

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高校逐渐成为危机产生的聚集地,这一现象的出现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得到进一步的扩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高等教学需要加以重视。高校容易成为危机产生的聚集地最为重要的原因是高校人群的特殊性。

这一特殊性表现在不同的维度:首先高校的人群聚集集中,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价值取向统一。扩招导致高校的学生人数不断上升,大学生生活方式表现出明显的统一性并且聚集性突出,这一特点使得高校成为矛盾聚集的中心,蕴藏着高度的危机爆发率。

与此同时,群体表现出明显的暂居性。对于大学生而言,个体成员来自五湖四海,个人的生活环境、知识涵养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对于学校没有强烈的归属感与安全感,往往将学校视为暂时的居住地,所以大学生在面临危机时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的集群行为,出现大范围的集体恐慌,个人的行为与意识具有突出的盲目性。 最后,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薄弱,个性不成熟也是导致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大学生没有社会生活经验,难以实现经济独立,需要独自承担着经济、学业以及就业等现实问题的困扰,内心的情绪焦虑却没有合适的渠道加以发泄,导致大学生在面对矛盾与冲突时难以理智处理, 容易因为冲动做出不可挽回的损失。

1.2社会问题的渗透与校园文化的缺失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的复杂时期,导致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通过不同的渠道与途径影响着大学生。比如对于具体的家庭经济问题,医疗保险,职员下岗等问题虽然与大学生联系不紧密,但是依旧会以各种形式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使之产生莫名的焦躁与压力。高等院校的扩招,却没有建立相应的校园文化, 导致大学生的心理焦虑问题无处安放。学生人数的迅速增长必然导致公共空间的缩小,资源的紧缺,高校管理与现实实际的不符更容易产生校园危机事件,对于学生的个人健康与良性发展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高校学生之间的信息交往频繁,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的信息交流设备大多较为先进,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信息交流表现出明显的快速这一特征,但是由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还不够成熟,面对所接受的信息难以进行理性的判断,容易产生冲动并且不计后果的行为,导致了高校危机事件的产生呈现上升趋势。

2高校危机的种类与特征分析

高校的危机事件主要是指在学校的正常运营管理下,由于外界客观环境的影响以及学校自身的突发危机, 以至于对学校的师生产生严重影响威胁性事件。依据高校危机事件的发生原因可以将其分为外部危机与内部危机两种类型,主要的表现特征如下:

外部危机主要包括可控性的外部危机与不可控性的外部危机两种。不可控性的外部危机主要是指因为政策变化或者不可控的外部自然条件所引起的事故,比如说由于政策调整所导致的学校关闭,由于自然灾害地震, 台风等状况所产生的教学危机或者是犯罪分子的恶意伤害。可控的外部危机主要是指由于学校乱收费用导致家长的不满,不公正的评奖途径导致学生的纠纷等事件都属有可控性的外部危机,只要采取合适的处理手段都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高校的内部危机主要表现在不合理的教学管理与内部冲突两个层面。由于教学管理的决策失误所导致的教学混乱,对教职员工不正确的行为方式、 学生不恰当的个人表现等不科学的管理方式致使学校的教学秩序难以正常运转,所以不正确的教学,人事管理所引发的矛盾是高校里常见的危机形势。冲突危机主要是指教职员工与学校,学生与老师或者团体内部的个人矛盾冲突,比如说学生的集体罢课,教师联名上告等状况都属于冲突危机的范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复旦大学投毒事件。

依据不同的判断标准可以将高校的危机事件分为不同的种类加以了解,但是总的来说高校的危机事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大特征,分别是突发性,紧急性,不确定性, 敏感性以及新闻性。具体来说就是高校的危机事件常常是突如其来的,让人措手不及,难以经过事先有效的预测与解决,面对在学校里发生的危机事件需要在短时间内加以正确处理,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与此同时, 由于高校汇集了大量的高知识分子,对于大学生来说富有激情与个性,由于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与快捷,导致大学生对高校的危机事件非常关注,需要学校领导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危机处理,否则就会面临学生的消极应对。高校危机事件的新闻性主要表现在高校是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社会大众对于高校危机事件都会加强关注,这种特殊性会使得媒体强化对高校事件的关注与追踪,在短时间内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与集中讨论。

3有效危机传播的影响因素与操作建议

高校的危机处理把握准确的时机非常重要,在一般的操作情况下,当学校发生了危机事件后,相关处理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报告事件真相,明确表明当事人的处理态度,这种处理方式是最正确、有效并且成本最低的。

在最大限度内减小流言产生的空间,倘若危机的处理人员没有准确把握时机,事后的处理成本就会更高。 传播信息的准确性是赢得公众信任的直接因素,准确的信息传达可以快速地赢得公众的信任并且占据舆论的主导权。

在具体的高校危机传播的策略处理中需要注意一下原则的把握,分别是以我为主提供情况,及时提供情况以及提供全部情况等几大要素。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 在一件事情的舆论传播中没有我的信息就会有你的信息,所以把握住第一条原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占据舆论主导权;与此同时,第二条原则的及时运用能够先声夺人, 让流言蜚语的蔓延没有可乘之机,事先有效的辟谣效果; 最后,第三条原则的运用能够让想要制造谣言的人失去可以使用的资料,让谣言的产生没有生存的空间与土壤。 在高校的危机传播中,有效的信息沟通包括学校内部师生事件,学校与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还包括学校与新闻媒体,教育部门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外部沟通,在参与高校危机处理的过程中,学校领导人需要及时做好不同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促进危机事件的妥善解决。

与此同时,强化校园内部的信息沟通,实现即时的信息共享;促进校外媒体沟通,赢得支持与理解;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信息的及时反馈等方式是有效解决校园危机传播的有效方式。从校园内部与外部,主观与客观多个维度注意信息的及时沟通,实现信源的有效控制,在疏通信息渠道的过程中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在最大限度时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沟通,避免流言蜚语的产生,实现信息沟通的及时传达。

4结论

综上所述,做好高校的危机传播事件对于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高校的特殊性导致这一场所逐渐成为危机产生的高发地,并却表现出明显的突发性与不可控性,需要学校的危机处理部门准确把握危机处理的操作原则,采用准确的时机与信息表达,树立良好的危机处理形象,让流言蜚语的产生无处遁形。所以,对于高校的危机处理来说, 需要深谙危机传播的内在机理与处理方式,方能获得完满结果。

摘要: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负面舆论在发酵抨击之下引爆危机的新型途径。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于高校来说不仅面临着名誉损伤的风险,还对于学生的个人安全埋下了潜在隐患。所以,强化高校的危机传播技巧,树立现代化的高校危机传播意识对于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危机传播,策略研究,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殷俊.从舆论喧嚣到理性回归——对网络人肉搜索的多维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2来向武,王朋进.缘起、概念、对象:危机传播几个基本问题的辨析[J].国际新闻界,2013.

企业危机传播策略 篇8

关键词:公共危機事件;新闻传播;策略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这个新时代,人们运用各种交互软件进行交流,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小的传媒平台,对自己所获得的消息进行渲染和传播。而对于公众危机事件,人们的传播响应速度更是快得惊人,而且由于缺乏传媒行业标准约束,人们在传播公众危机事件相关信息时,往往会对事件情形进行夸大,这就会造成较大范围的负能量传播,对社会稳定是极其不利的。而此时,新闻工作者必须负起责任,对事件进行真实公正的新闻报道,以引导社会舆论。

一、公共危机事件的危害

公共危机事件不仅具备突发性的特征,还具备复杂性、破坏性及持续性等特性,由于历史条件及地理因素等影响,使公共危机事件一旦爆发,后续影响会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事态发展的恶化情况迅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此时,若政府处理不当,会降低人民群众对政府和相应监管部门的信任度,对后续工作的处理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尽量避免事件持续扩大,与市民做好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减少对社会产生的负面谣言,做好对人民群众身心的健康辅导和良好的心理建设。由此可见,新闻的传播策略在对如何处理公共危机事件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新闻传媒的作用

(一)即时传播信息。危机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信息的管理。很多信息在传播和接收的过程中都具备先入为主的特征。在安全方面去考虑,人们希望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获得最为准确和真实的信息,因此,主要从事信息传播的新闻媒体也就需要将信息及时的、准确的传达给每一个公众,这样才能减少他们对危机事件认知过程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的特征。

(二)适当的引导社会舆论。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传媒在自身的工作中具备着非常显著的舆论引导功能,在公共危机事件当中,媒体如果可以创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就可以非常有效的减少公众心中的恐慌等不良情绪,这对化解矛盾、减少事件所带来的恶性影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及时的进行思想沟通。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思想上的交流,可以使得信息的通畅度明显的提升。新闻媒体要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减少危机事件所产生的不利的影响。此外能够将管理者对公共事件的处理意见第一时间就传达给公众,这对危机事件的及时解决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公共危机事件中新闻传播的策略

(一)坚持以大局为重的原则。在新闻媒体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的坚持团结稳定、正面宣传的工作原则,这也是党和政府给新闻媒体提出的一个最为基本的要求。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的时候,新闻媒体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政府及时的发布公共事件当中的信息,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要对实际的情况予以充分的说明,在混乱的环境当中获得更大的主动权,这样也就使得危机化解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为社会的稳定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共危机事件通常都是和冲突和灾祸是紧密相连的,这些事件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所以,新闻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只是单方面的去追求轰动效应,而忽视了公众的心理感受。此外还要对公众的基本需求给予尊重,减少公众心中的不良情绪,保证事件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三)把握好危机传播的时机与度。“先入为主”是受众接受信息传播的普遍规律,一般情況下,谁的新闻报道发在前面,谁就可能先发制人,从而赢得主动。因此,新闻传媒在危机传播中要尽可能抢占先机,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初,新闻传媒要及时、充分、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事件的真实情况,并尽快形成正确的判断和认识,同时迅速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以有效地引导舆论,从而赢得舆论引导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同时,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新闻媒体应从大局出发,在保证及时报道危机事件、满足民众知情需要的同时,要注意多方面信息的平衡,使其他内容的稿件也能在恰当的版面和时间与受众见面,以适当舒缓民众的思想压力。

(四)强化危机传播的舆论引导功能。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应当是新闻媒体最重要的一种舆论引导能力。因为这类事件舆论引导的结果如何关系重大,因此,新闻传媒应当善于从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高度组织好公共危机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

四、结语

总之,在公众危机事件中,新闻工作者应对事件进行及时报道,不要等到各种负面新闻误导公众的时候再发声,并且要对新闻进行合理润色,因势利导,做好群众的舆论引导工作。并且,新闻工作者要着眼大局,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面对公众危机事件时应勇于肩负起职业责任,选好新闻报道的时机和度,提振群众对社会的信心,为维护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郑亚楠.公共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02:31-32+35.

[2]胡建中.论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新闻传播及其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6,19:69-70.

[3]刘杨.新闻传播策略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27:211.

[4]王利霞.公共危机事件中新闻传播的策略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08:44.

上一篇:描写春天成语下一篇:残缺的圆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