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上第一单元

2024-07-04

部编版七上第一单元(共6篇)

部编版七上第一单元 篇1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知识与技能

1.阅读教材,梳理元谋人、北京人两个远古人类遗址的概况,并比较二者的异同。2.利用考古发掘的化石、遗迹,探究北京人的体貌特征、生产情况,并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知识要点。2.通过观察《人类进化示意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说出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及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的分布情况,初步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北京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小故事,体会考古学家执著探索的精神,结合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时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

重点 北京人 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学生比较陌生,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这门学科,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利用多媒体出示下列两幅图片:“达尔文猿身像”及真实画像。

问题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第一幅图片有何特殊之处?据你所知,世界上这样的生物存不存在?

(人头,但却是猿身。不存在)教师提问:是的,很明显,这是经过拼接之后的画面。那么这个蓄着长胡子的人到底是谁?为什么被人嫁接了猿猴的身体呢?哪位同学知道在他的身上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学生回答:达尔文,因其宣扬人类是由猿猴演变而来,宣传进化论思想,所以被神学者诋毁,才有了这样的画像。

教师引导:(出示第二幅图片),同学们说的很好,达尔文用生物进化理论彻底否定了神学家宣扬的“上帝造人说”,从自然科学的角度,阐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和特点,用科学的视角告诉人们人类的起源。那么,中国境内的古人类起源于何时、何地?他们的生存、生活状况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学生根据课本回答)2.那么,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学生看书、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元谋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和两小块烧骨,表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使用火了。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教师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远古时代,亲历了由猿到人的过程,对古人类的产生有了初步认识。那么,早期的人类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我们看能否从本课的第二目——“北京人的发现”中找到答案。

二、北京人的发现 教师讲述:同学们,在我们接触到的古人类文化的遗址中,北京人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48千米的周口店龙骨山上。最早是在1921年发现的,正式发掘工作从1927年开始。1929年周口店的发掘工作由我国青年学者裴文中独立主持,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1935年至1937年,周口店发掘工作由我国考古学家贾兰坡主持,又先后发现了三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抗日战争期间,发掘工作被迫停止。新中国成立后,发掘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迄今为止,北京人遗址共发现头盖骨化石6个,下颌骨化石15件,牙齿化石157颗,以及其他遗骨化石,共属于40多个个体。北京人遗址丰富的发现内容,尤其是众多石器和用火遗迹的发现,使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的推断得到肯定,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经过碳素断代、古地磁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科学技术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之间。

在北京人遗址中还发现了紫荆木炭,灰烬层,烧过的土块、石块、骨头和朴树籽等。这些发现证明“北京人”已经用火,这些灰烬和烧过的东西一堆一堆限定在一定区域,说明他们已具有一定控制和管理火的能力。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北京人的生活状况。请同学们阅读“北京人的特征”这一目的内容。

三、北京人的特征

请同学们阅读“北京人的特征”一目中的内容,回答问题。

(1)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有什么特征?说明了什么问题?

(2)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有什么特点?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3)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对北京人来说有什么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意义?发挥想象力,想想北京人是怎样取得天然火的。

把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

(1)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

(2)北京人过的是群居生活,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这构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这种生活方式是由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决定的。因为在这种条件下,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下去,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同大自然斗争,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

(3)北京人可以用火来驱赶野兽、烧烤食物、照明、防寒,这使北京人又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雷击起火,矿物自燃,火山喷发,摩擦起火。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回答得很好。既然我们知道了北京人已经会制造简单的工具,过的是群居生活,又会使用天然火,那么,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他们穿什么,吃什么,住的又是什么?

示例1:天亮以后,北京人开始成群结队地往外走,一部分人去狩猎,一部分人去采集,天黑以后,采集、狩猎等寻找食物的人都回到洞中,把采集到的野果分给大家,几个壮年男子把狩猎到的动物剥皮,把肉割开,放在洞口的火堆上烧烤。熟了以后,根据每人的具体情况分配。当人们填饱肚子以后,便就着火进入梦乡,由于洞口的火堆整夜不熄,也有人专门照看,远处的野兽也不敢靠近。

示例2:北京人的衣服——是把植物枝叶系在腰间,这类衣物不能抵御严寒,但多少可以起一点作用,而且容易得到;二是把猎到的动物剥皮后吹干,粗略加工当作衣服。在食物方面,一靠采集,二靠狩猎。住的是天然山洞。

教师提问:同学们回答了有关北京人的一些问题,对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和体质特征有了一些基本了解。那么相比元谋人,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呢?

相比元谋人,北京人已经能够利用天然火,并能够长时间保存火种。北京人的面相更接近于现代人,脑容量也明显高于元谋人。

学生自读“知识拓展”部分的内容,简单了解山顶洞人的特征及生产生活状况。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境内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我们的祖先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克服重重困难,缓慢进化着。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战胜困难,愿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勇往直前,一帆风顺!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约170万年前

部编版七上第一单元 篇2

九月初旬,阔别了一个暑假的我们,步入中学。初见你,是在排好座位之后。我抬头看见了你,你转身看到了我,四目相对,仿佛是阔别太久的心灵际遇。不约而同地嘴角上扬,发自内心的微笑,我好像从来没有认识过你。其实,我们在小学就已认识,但偏偏对彼此都不感兴趣。而进入中学后的那一瞬间,成了我们相逢的第一幕,是我们交往的重新开始。从此,每天的课间,总会在走廊看见两个腻在一起的身影,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其乐无穷。

你,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发型是那么的独特:齐整的刘海,齐整的长及下巴的头发。这样的装扮,或许有人会觉得有些沉闷。不过,当你见到她时,一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她活泼好动,笔直、蓬勃的头发,更富生机,更重要的是她有一双很大的眼睛,炯炯有神,似乎会说话,给这张脸平添了几分灵动之气。脸虽然有点儿黑,但那是健康的颜色,相信人们一看到这张脸,就会想到灿烂的阳光……

你一米五六的个子,娇小玲珑,却又机敏精悍,真可谓“浓缩就是精华”。早操后,轮到我们跳长绳,那是你展示身姿的时候了。你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长绳间自由、欢快地穿梭。面对挥动的长绳,很多女生望而却步:有的站在一个地方按兵不动,不肯加入跳绳的队伍中去,免得出丑;有的头随着甩动的长绳在有节律地摆动,身子却像钉在那里,不敢迈开脚,即使最终鼓着勇气猛然低头冲进去了,也常常被绳子绊住,好像绳子跟她们过不去似的。只有你,面对在空中舞动的绳子,却能飞进飞出,自在无碍。对于跳绳,你真的已经进入了另一个境界中了。看,你又飞了进去,灵活地跳进了长绳中间,同时又迅速甩开自己手中的短绳接着跳……你可以跳出各种花样,让一旁的我们,不禁惊呼。30分钟的课间活动,整个操场都是你灵动的身影,你是这么勇敢,这么活泼,这么让人敬佩。

中午去操场散步,你有时会奔到墙角的大樟树下,三两下就爬到了树杈上,剩我一个抬头望着你目瞪口呆。哦,你是这么“不拘小节”,敢在众目睽睽之下爬树,一举一动丝毫不像一个身材娇小的女生,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汉子”“假小子”。

你聪明、机灵,但不知为什么,一到学习,却总是迷迷糊糊。而我,老师眼中的优秀生,像我们两个,照理不会有什么交集,却偏偏相处得和谐融洽。也许,你羡慕我的成绩,而我喜欢你不羁的个性。

渐渐地,我更加了解你了。你心地善良,处事洒脱,虽然有时候有点大大咧咧、糊里糊涂,爱纠结。但其实,你是一个直肠子的人,你不会掩饰自己,有什么情绪就都会表现出来。

曾经一直以为你是个永远快乐的人,但没想到,你也有忧伤的时候。

那天下午自习课,窗外的天灰蒙蒙的,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教室里的气氛也不如往常热闹,东北角传来细微的抽泣声,你眼角泛泪,哽咽着:“有时候我甚至怀疑,我是不是我爸妈亲生的?没有人愿意关心我。”你把头埋在胳膊肘里,只露出双眼,眼眶正含着泪,我感受到你的委屈。原来前几天,你爸爸为了一点小事冤枉了你,动手打了你,触犯了你内心的尊严。我注视着你汪然欲涕的样子,突然觉得我们好像心灵相连,我不知哪来的勇气,坚定地对你说:“你还有我!”

如今的我们都明白:我们的相遇原是为了陪伴彼此,无论开心,还是伤悲,都会在彼此身边,我们相约一起面对艰难险阻,共度似水年华。

我喜欢你的性格,喜欢你无所顾虑的大笑,喜欢你有时呆萌的模样,更喜欢有你陪伴的这段时光。我愿与你漫观云卷云舒,静看花开花落。

遇见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际遇;遇见你,是我年华里最美的回忆。遇见你,真好!

[【唐老师评】]

本文小作者截取一段特殊的“相识瞬间”,给人似有心有灵犀的美妙感觉。在“相识”基础上,两人交往更深,感情也更真切。由于小作者对好友非常了解,因此,她拥有了较多的写作素材,可以随意选用,而且更容易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这是最为关键的。之后,小作者灵活地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方法,再巧妙地运用对比等手法,因而将这位活泼好动又充满灵气的同学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来。

从生活中学习交友与做人,从生活中选取写作材料,然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写真事抒真情,再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这是本文小作者写作成功的原因。

部编版七上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篇3

一、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作于一九二六年,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一九二七年,鲁迅在广州重新编订,添写《小引》《后记》,并改名为《朝花夕拾》,是了解与研究鲁迅早期生活、思想和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艺术文献。

十篇中《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七篇,为回忆童年生活,让读者看到鲁迅先生故乡的民俗风情,也见到当时人心世道。《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乃人生怀念文字。

《朝花夕拾》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既描写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诚挚的怀念,真实的书写了戊戌政变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所经历的生活种种——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中国到日本,每一篇都生动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角。

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表现出对反动、守旧势力的打击和嘲讽。

二、重点文章简介

《狗·猫·鼠》——对猫的讨厌和仇恨

《阿长与<山海经>》——怀念长妈妈《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描绘封建家长制的压制和摧残《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童年生活的乏味《父亲的病》——揭露庸医误人的实质

《琐记》——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批判

《藤野先生》——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范爱农》——写一个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故事

三、阅读检测题

(一)选择题

1.除“小引”和“后记”外,《朝花夕拾》正文共有多少篇()A.12 B.10 C.14 D.8 2.《朝花夕拾》正文前的“小引”讲的是《朝花夕拾》的()A.写作过程B.编纂过程C.修改过程D.构思过程 3.《朝花夕拾》正文后的“后记”讲的是()

A.本书的写作过程B.本书的编纂过程C.本书的修改过程D.与《二十四孝图》相关的内容

4.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A.《风筝》B.《无常》C.《父亲的病》D.《藤野先生》

5.《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A.《琐记》B.《无常》C.《二十四孝图》D.《狗猫鼠》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在()

A.“我家的”后面B.“我家的”前面C.“我家的”左面D.“我家的”右面 7.《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A.《五猖会》B.《琐记》C.《父亲的病》D.《无常》 8.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A.鲁迅写《范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9.《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先生不重视自己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D.学医太难 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A.日本B.美国C.苏联D.英国 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A.东京B.北平C.横滨D.绍兴

12.《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A.一件B.两件C.三件D.四件

13.“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A.孔乙己B.范爱农C.藤野先生D.寿镜吾老先生

1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A.迷信B.不拘小节C.马虎D.朴实

15.《藤野先生》回忆作者早年学医时的生活经历,地点不是在()A.日本B.仙台C.北京D.仙台医专

16.寿镜吾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

A.本城书塾B.南京水师学堂C.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D.仙台医专 17.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

A.本城书塾B.南京水师学堂C.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D.仙台医专 18.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A.一对蚂蚁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D.都不是 19.藤野先生的全称是()

A.藤野B.藤野严C.藤野严久D.藤野严久郎 20.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A.猫·狗·鼠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琐记

(二)填空题

21.“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________。22.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________玩耍。

23.“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________篇。24.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________。

25.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______》。

26.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________》中提及。

27.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三)名著导读

28.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完成题目。

(1)《狗 猫 鼠》中我那心爱的隐鼠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2)《阿长与《山海经》》中我一开始实在不大佩服她,后来因何事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又因什么事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

(3)《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关于“孝”的故事中,“我”认为其中可以勉力仿效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性命之虞的是________,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________,________.

(4)《五猖会》中去看会之前,父亲要我背的是哪本书? 29.名著考查:

他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这段话是________人物)说的。这篇散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本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________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________的想法。请你再写出三篇出自这本散文集的文章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写出书中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评判”的内容。31.名著导读

(1)“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它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________》中的一篇。

(2)“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你能从这段文字中读出当时鲁迅怎样的心情。

四、名著阅读。

(1)《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________,让我感到痛苦。(2)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________的照片。

(3)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________。

33.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篇名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4.名著阅读“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文章《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共________篇,最初在《________》杂志上发表。

35.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其中刻画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下面句子写的是谁?请任选一个写出人名并对该人物的形象予以评价。①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②但不知怎的,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36.下面是摘录《朝花夕拾》中的几个片段,请根据内容,任选一个片段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1)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2)至于我们——我相信:我和许多人——所最愿意看的,却在活无常。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

(3)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青,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37.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请你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38.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填空。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选文中的“他”是《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造成他悲剧的原因是________。39.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A.《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表达了对猫的憎恶,对隐鼠的弱小者的同情。

B.《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的高跟党自认为合乎古代制度,因此国王偏向高跟党。C.《琐记》中回忆了与衍太太交往的几件琐事,在南京矿路学堂、江南水师学堂求学的经历。

D.《格列佛游记》中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剖析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

部编版七上第一单元 篇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进入初中,对同学们来说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新起点”主要指()A.新同学

B.新老师

C.自身成长的新起点

D.新学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进入初中,每个同学都会面临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这一切都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从这里开始,我们身体、心理都将发生新的变化,我们也将会走上更广阔的人生舞台。故应选C 考点:珍惜新起点

2.当我们迈进中学的大门,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如学习科目增加了、没有当上班干部、校规校纪变严了„„这些将使我们()①站在新的起点上

②应接不暇,无法适应新生活

③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我,培养个人的综合素质 ④获得更多锻炼的机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宜采用排除法。材料中列举的这些新变化将使我们站在新的人生起点上,在更广阔的舞台上锻炼自己,①③④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②的说法错误,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方法就一定能适应新的中学生活,此项应排除。故该题选B。

3.梦想像一粒种子,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它很小,却可以生根开花。有了梦想,也就有了追求,有了奋斗的目标。梦想对我们而言()①体现了我们对生命的态度 ②对生活的期盼

③有梦想的日子,就有希望在生长 ④梦想是人生经历的重要阶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4.有这么一句格言:梦想无论怎么模糊,它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梦想成为现实。把梦想变为现实,需要我们()①拥有梦想 ②做好新生活的准备 ③付出努力 ④把握好当下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把梦想变为现实,需要我们把握好当下,付出努力,③④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①②的说法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该题选C。

5.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变,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告诉我们,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必须()A.重视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B.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C.坚持不断地学习D.把读书与实践结合起来 【答案】C 【解析】培根的这句话说明了不同的学科能提高人们不同的文化素养,启示我们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就必须坚持不断地学习。C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ABD的说法也都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该题选C。

6.“一天不读书,根本看不出;一周不读书,出口就爆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即使现在,你的对手还在不停地翻动书页”。这两句话体现的学习观有()①学习是人类的基本活动 ②学习能使自己得到发展 ③要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④过重的学习压力才能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文中的观点表明了学习对我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其中④的观点是错误的,所以排除,正确答案选A 考点:对学习的认识

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下列对该诗句理解正确的是()A.学习中有苦无甜

B.学习中困难重重,无法克服

C.学习并不总是轻松愉快的,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努力 D.学习如同在海洋中漂泊,没有任何方向 【答案】C 【解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意思是学习贵在勤奋刻苦,C的理解是正确的,且符合题意应入选。A的说法错误,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B的说法错误,学习中有困难,但是不是无法克服;D的说法错误,只要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学习就是有方向的。这三项应排除,故该题选C。

8.一位同学在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这样说:“努力非常重要,要努力,但是不能用蛮力,不动脑、只复制别人的学习方法,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是不行的,要在努力中掺入对自己的认识。”这告诉我们要()A.端正学习态度 B.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C.珍惜时间努力学习D.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答案】D 【解析】材料中这位同学的学习经验中“不能只复制别人的学习方法、要在努力中掺入对自己的认识”,启示我们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D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ABC三项的说法也是正确的,但不 符合题意,应排除。故该题选D。

9.“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下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正确,认识自己最重要 B.错误,有利于我们的自身发展 C.正确,人贵自知

D.错误,没有做到正确认识自己,不利于我们与他人交往 【答案】D

D的判断正确且符合题意,【解析】材料中的这句话说明了一个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也没有正确认识他人。应入选。AC的判断错误、B的判断正确,但理由错误,这种观点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这三项应排除,故该题选D。

10.“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这句谚语启示我们要通过()A.自我评价认识自己

B.他人评价认识自己 C.兴趣爱好认识自己

D.外在体征认识自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在题干中,“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别人的评价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以B是正确的,其他选项的说法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全面认识自己

11.在人的一生中,一个人的大脑可以容纳下5亿本书的知识。即使一个人用其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大脑也永远装不满。这说明()A.发现潜能就等于取得成功 B.人的潜能是天生的,不用发掘 C.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激发潜能 D.人的潜能是非常巨大的 【答案】D

D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A的说法错误,【解析】材料中的这句话说明了人的潜能是非常巨大的,应入选。我们发现潜能,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B的说法错误,人的潜能是需要不断挖掘的;C的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一观点。这三项应排除。故该题选D。

12.“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我逐渐学会了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我。”下列同学的想法与之相符的是()A.小明:我学习基础差,再努力也没用 B.小芳:我只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比 C.小军:家庭条件最重要,学习无所谓

D.小丽: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最棒的自己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这位同学懂得正确认识自己,与之相符的观点是D。A中同学的想法是自卑的表现,不符合题意;B中同学的观点是自负的表现,不符合题意;C中的小军只看到了外部条件,缺乏自身的努力,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这三项应排除,故该题选D。

13.每读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每一本经典著作都能开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阅读经典时,我们应该做到()①循序渐进,不贪快 ②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③利用课堂及课余时间阅读 ④做好读书笔记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考点:本题考查学会学习

14.每一个人都渴望被赞美、被欣赏,这时,他会产生一种强烈欲望,这种欲望使他具备发挥更大才能的力量,促使他发挥出最大的才能。但是,若想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别人的赞美和欣赏并不容易,人们碰到的更多是责难、讥讽和嘲笑。这时候,人最重要的就是学会自我欣赏、自我赞美。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人们称赞的地方。欣赏自己()①是对自己的由衷肯定和珍惜 ②会为自己的优点感到高兴 ③既能为自己鼓掌,也能为他人喝彩 ④会因为自己骄傲而得意忘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解答此题宜采用排除法。欣赏自己即是对自己的肯定,也能为他人喝彩。①②③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④的说法错误,骄傲和得意忘形不是欣赏自己,而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表现。此项应排除。故该题选D。

二、简答题(共 12分)

15.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中的男孩儿苦闷不安的原因是什么?

(2)假如你是这个男孩儿的同学,请你帮他出出主意,让其走出困境。【答案】(1)漫画中男孩儿没有适应中学的新生活。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解析】(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难度值一般。认真阅读漫画中这位同学的心思,可以看出,进入中学后,他没有找到好朋友、对未来的学习充满的担忧。即说明他还没有适应初中生活,这是导致他苦闷的原因。

(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难度值一般。根据所学知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16.美国《福布斯》记者对马云的描述是这样的:深凹的面颊,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从小,马云的功课就不好,初中毕业时想考个二流高中,结果连考两次都没考上,原因之一就是数学太差。

第一次参加高考,数学只得了1分。他觉得自己根本就不是上大学的料,只好去打工。后来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你要想有所成就,相信自己,接受生活的磨炼。也许就在那一刻,马云开始 下定决心,准备参加第二次高考。

第二次高考,仍然没有成功。然而,马云却毫不甘心。他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自己能行的,一边打工,一边复习。

马云的第三次高考成绩出来后,他如愿成为一名大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最终创造出奇迹,使自己成为一位著名的电商风云人物。(1)材料表明了什么?请说明理由。(2)我们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答案】(1)马云积极接纳自我,做更好的自己。因为随着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自我形象将展现在我们面前。怎样对待丰富多样、复杂多变的自己,是我们每个人的选择。自我否定会让我们对自己失去信心,怨天尤人会让我们逃避成长的责任,而积极接纳自我则是理性和智慧的选择。(2)①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②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

③做更好的自己,还需要探索未知的自己,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解析】(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难度值中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面对高考的失利、过低的数学成绩,马云没有放弃学习,而是相信自己不断努力,最后终于考上大学。说明他能够积极接纳自我,做更好的自己。根据所学知识,随着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自我形象将展现在我们面前。怎样对待丰富多样、复杂多变的自己,是我们每个人的选择。自我否定会让我们对自己失去信心,怨天尤人会让我们逃避成长的责任,而积极接纳自我则是理性和智慧的选择。

(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难度值一般。根据所学知识,①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②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③做更好的自己,还需要探索未知的自己,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三、材料分析题

17.中国青年网2017年2月25日报道,昨天晚上,2017年国际乒联卡塔尔公开赛继续在多哈进行,女单赛场爆出一大冷门,在头号种子选手朱雨玲携手陈梦获胜后,国乒削球手武杨苦战七局3-4不敌波兰独臂少女帕蒂卡出局。从小娜塔莉亚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7岁开始跟随姐姐学习乒乓球。2008年,19岁,北京奥运会,作为首个同时参加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乒乓球选手,她创造了历史。2016年,27岁,里约残奥会,乒乓球女子单打10级冠军,雅典、北京、伦敦、里约四届蝉联。在生活中,娜塔莉亚·帕蒂卡常说:“我是少半只手臂,但这又怎么样?”她的梦想是参加奥运会,如今梦想已成为现实。娜塔莉亚靠着坚强 的意志、长期刻苦的训练,克服身体的天生缺陷,达到了现在的高度。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娜塔莉亚·帕蒂卡的事迹给我们什么启示?(2)我们如何向娜塔莉亚·帕蒂卡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

【答案】(1)我们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梦想,寻找放飞梦想的机会,抓住每一次绽放青春的机遇,让生命的激情伴随我们成长。

(2)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做到:①努力,需要立志。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②努力,需要坚持。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解析】(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开放性,难度值一般。认真阅读材料,娜塔莉亚·帕蒂卡面对肢体的不完美,没有沉沦也没有放弃自己,而是“靠着坚强的意志、长期刻苦的训练,克服身体的天生缺陷,达到了现在的高度”。从中我们应该学会拥有自己的梦想,寻找放飞梦想的机会,抓住每一次绽放青春的机遇,让生命的激情伴随我们成长。只要学生回答的言之有理即可。

(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难度值一般。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做到:①努力,需要立志。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②努力,需要坚持。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18.歌德年轻的时候曾立志成为世界著名画家,为此,他一直沉溺于那变化无穷的色彩世界中难以自拔。他付出了10年的艰辛努力去提高自己的画技,结果却差强人意。在40岁那年,他游历了意大利,亲眼见到 那些真正大师的杰作之后,他终于明白:即使自己穷尽毕生的精力,恐怕也难在画界有所建树,在痛苦和彷徨了一段时间之后,歌德毅然决定放弃绘画而改攻文学,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巨匠。(1)歌德的经历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歌德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3)除了上述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运用什么方法来认识自我?

【答案】(1)①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②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2)歌德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3)我们还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解析】(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难度值一般。从歌德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年轻的歌德没有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历经十年艰辛一无所成。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即:①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②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一般。从材料中“亲眼见到那些真正大师的杰作之后,他终于明白:即使自己穷尽毕生的精力,恐怕也难在画界有所建树”,可以看出,歌德是通过与他人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根据所学知识,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利于我们对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3)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值一般。根据所学知识,我们认识自我的途径,除了通过与他人比较的方法外,还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四、实践探究题(10分)

19.开学快一个月了,班主任张老师发现班里存在有些同学产生了“初中学习生活太苦了”的想法,导致其在学习上不努力、得过且过的现象。张老师打算开一次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为主题的班会。假如你是这个班的一员,请你参与进来,共同体验学习中的“苦与甜”。(1)我来设计:请你为这次主题班会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2)我来体验:学习苦吗?甜吗?请写出你对学习的不同体验。(要结合自己的经历,至少两条)(3)我来分析:班会上,同学们对“学习是苦是甜”产生了争论。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用一句话为这次辩论画上句号。

(4)我来谈谈:这次班会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1)例:体验学习甘与苦,塑造幸福之人生;书山有路苦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2)例:当通过努力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时,我觉得学习是快乐,甜美的;当面对难题苦苦思索而毫无头绪时,我感觉学习是痛苦的。(3)学习是一个苦甜交织的过程。

(4)①学习中有苦也有乐。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掘自身的潜能,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快乐。②我们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在学习的苦与乐中不断成长。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学习中的苦与甜的认识。宣传标语的设计要围绕班会的主题来进行,且观点要正确。“我来体验”可以结合自身体会,最好从“苦”与“甜”两方面来叙述。回答“我来分析”时要克服关于学习苦与甜的片面认识,把两者结合起来。“我来谈谈”可以从所学的道理和我们应有的做法两个方面来进行。

【解析】(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难度值中等。设计主题班会的宣传标语,要注意标语内容要符合班会的主题、即标语的针对性、宣传性,同时要注意言简意赅。只要学生围绕“树立正确的学习苦乐观”来设计即可。如:学习是苦乐交织的;享受学习、快乐成长等。

(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开放性,难度值一般。解答此问时要注意,首先应结合自己的实际,说明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哪些“苦”,又会出现哪些“乐”。说法言之有理即可。如当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学习成绩提高时,我觉得学习是快乐的;当面对难题苦苦思索而毫无头绪时,我感觉学习是痛苦的;等等。

(3)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观点的掌握情况,难度值一般。根据所学知识,同学们对“学习是苦是乐”的争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

七上第一单元教案 篇5

设计人: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金富东 审稿人: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陈林 单元分析与提示

一、概述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目的是引导刚刚跨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愉悦地步入文学的殿堂。让学生从各方面感知文学的魅力所在——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都将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因而所选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四首》、有游记《繁星》、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文学画卷,但又各有侧重: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七年级的新生阐述文学的特点、功能,加深学生对文学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更好地亲近文学。

《繁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冰心诗四首》充分展示诗歌的特点: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要有现实中的物象作载体。《“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也使学生了解如何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古代寓言二则》以短小而精悍的寓言展示文学那丰富的内涵,教育学生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二、教学目标

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文章中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

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3、学会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懂得写作要有感而发。

4、投身“我爱文学”主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尝试表达感情。学会合作交流。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主题为“亲近文学”,是学生跨入中学的第一单元,意在让学生感受、理解、亲近文学,所以读品是关键,教学还是较为“感性”比较合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品味文学语言的精炼优美。在诵读过程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以及作者真实美好的情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美,从而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学时安排:

《为你打开一扇门》

2学时 《繁星》

1学时 《冰心诗四首》

2学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1学时 《古代寓言二则》

1学时 诵读欣赏

1学时 写作

3学时 综合实践活动

2学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领会文章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反复诵读,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文学的内容及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萌生对文学的兴趣。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

2.尝试给自己喜欢的语句批注。3.有感情地朗读《致文学》部分。学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关于门的故事,女主人每打开一扇门,总会在门里看见许多珍禽异兽,奇珍异宝。确实,门是神奇的东西。我们总是对门后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一旦打开必得一个新的天地。今天,我们将去打开一扇特殊的门。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通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什么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呢?

2.在无数关闭的大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就是文学。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阅读经历,说说这扇门的重要性。交流活动

在作者看来打开这扇门会有怎样的收获呢?你有过类似的收获吗?请结合自身阅读经历来与大家交流。(学生阅读勾画,小组交流记录,全班交流,相互评价——教师可利用此环节自然地推荐阅读书目。)

四、精读品味

作者对文学是那么热爱,不由为它进行了一番真情的赞叹。请你选择6—10小节中你感受最深刻的小节,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结合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你对此小节的体会。提示:可从用语、内涵、修辞等方面入手。

(小组进行交流学习,以便相互启发,全班交流相互评价,激发对文学的兴趣。)教师小结

文学——我们或许很久以前就与她相遇,且在不知不觉中与她相携走了很远。以后我们还将与她相伴一生。她的魅力真是无穷,每个人都读出了不同的感觉。愿大家能深深地爱上她,在她的天地里展翅飞翔。作业布置

1.运用文中优美的语句介绍一本你曾经读过的书,让同学们分享你阅读的喜悦。2.把你喜欢的语段熟读成诵。

3.制定一下你本学期的读书计划,并能提醒自己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繁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2.朗读品味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语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3.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文章优美的语言。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

2.把自己在阅读中喜欢的语句尝试批注。

3.想想自己有没有看星的经历,把你的经历与感受描述一下。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星的经历呢?看来,星星、星空是倍受我们青睐。那,你是在什么情况下看星的呢?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我们来交流一下感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繁星》,看看作者巴金遥望星空有怎样的感受。二、一读感知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时间

地点

看星感受(文中语句)

第一次看星

第二次看星

第三次看星

写作顺序

概括主要内容三、二读探旨

1.作者三次看星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请结合作者三次看星的不同感受的语句分析说明。2.朗读作者看星感受的语句,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介绍写作背景,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四、三读品味

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一些生动的修辞。请同学们再读读文章感受一下,找出修辞之句并加以赏析。(提示:比喻、拟人、排比等)五、四读延伸

根据本堂课所学,结合自身看星的经历感受,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味本文的语言美,情感美,同时请同学们模仿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按照下面的句式写一段面对碧海蓝天,你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字数在100字左右。

“渐渐地„„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

六、作业布置

1.仿照本文按时间顺序的写法,叙写自己的看星经历,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抒写自己的情感。2.阅读二十二课《七颗钻石》,结合自身对星座的了解,展开想象写一个关于星座的故事,故事要有明确的中心。(以上作业两选一)《冰心诗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味,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的哲理。2.学习诗中丰富的想象、精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体味人间真情,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

体味人间真情,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课前准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的大意,力争熟读成诵。2.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谈谈自己的体会。学时安排:2学时 第一学时 教学重点:

品味人间真情,感受伟大母爱,懂得感恩。教学过程:

一、学习《母亲》 1.导入

各位同学几岁了?对啊,不知不觉大家都十四五岁了,在你成长的这段经历中谁最重要?妈妈!生活中,你发现妈妈的哪些举动体现着母爱呢?请大家静想一下。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它平凡而伟大。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抒就的《母亲》,去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情感。2.诵读品味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读后,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解读这五行诗,以此来谈谈作者对母亲表达的情感。(注意:“心中的风雨”的理解,与“躲”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是结合自身经历来解读的关键。)

二、学习《纸船——寄母亲》 1.导入 《母亲》流露出了对母亲的无限依恋,那《纸船——寄母亲》又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纸船——寄母亲》。2.诵读品味

朗读《纸船——寄母亲》,你能从诗中发现作者与母亲身处的情况吗?联系作者与母亲身处的情况,再次朗读体味作者表达的情感。3.探讨朗读

根据作者与母亲身处情况及作者表达的情感,请你说说怎样朗读这首诗。

三、朗读比较

请同学们朗读这两首关于母亲的诗歌,想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之处?

四、拓展延伸

母爱是伟大无私的,永恒的,但它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形式一般都是平平常常的。请你搜索一下平日母亲对你的关爱,尝试完成下面的仿写。母爱是一味良药,能抚平儿女心灵的创伤。母爱是

。母爱是站在村头的一个等待的身影。母爱是。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母亲》《纸船——寄母亲》这两首诗。2.《纸船——寄母亲》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思念,眷恋祖国的一片深情。你想借助什么样的具体形象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请尝试写一首小诗。3.预习《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第二学时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蕴涵的人生哲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

一、学习《成功的花》 1.导入

讲述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说说你面对这样的人生有怎样的感受?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次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议员三度落选

教师讲述:人生不幸啊,多坎坷啊!但这个经历无数挫折的人却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现在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许多人只看到成功美丽的花环,却很少有人注意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让我们看看冰心是怎样概括成功的过程的。2.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小组交流朗读方法及处理的理由。

(以第一句为例“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应该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要落在“只”和“现时”上,这样读就能很好地表现人们只惊羡别人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了作者的感慨。)

2)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通过这三句告诉了我们什么?请概括出你的感悟。3.深入探究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花的成功印证了许多名言,你想到了吗? 4.当堂背诵

二、学习《嫩绿的芽儿》 1.导入

同学们,现在你们在这里学习,为的是将来有所作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你认为人的一生哪个时期比较重要?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嫩绿的芽儿》会告诉我们些什么。2.学习课文

1)作者用哪三个词对芽、花、果进行描绘的?为什么用这三个词呢? “芽儿”的“嫩绿”显示着健壮、旺盛和朝气

“花儿”的“淡白”蕴含着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果儿”的“深红”象征着丰硕、甜蜜和美丽

作者是抓住了芽、花、果的色彩特征,进行形象地描绘。2)这三节诗“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示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他们说的话能互换吗?(讨论探究)3.深入探究

读了此诗,你认为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4.当堂背诵

三、作业布置

1.学了《成功的花》后,请你找句名言激励自己更好地走向成功。2.结合《嫩绿的芽儿》中“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构想一下自己的人生。《“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人物言行语句的方法,感受小说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2.能对文中意义含蓄,难以理解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出自己的理解。

3.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感受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美好的心灵。教学重点:

重点分析船长的形象 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2.搜查一些海难的故事,能向同学们简要介绍。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一个关于海难的故事。2)教师讲述:在灾难发生时,总有一些人露出自私可悲的嘴脸,也总有一些人抒写出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另一篇有关海难的文章——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学习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的方式比较新奇,采取模拟“事故调查组”和“追悼会”的形式展开本课的学习。学习的质量高低取决于“事故调查组”成员的一丝不苟的态度,取决于参加“追悼会”成员的诚挚的追念之情。所以,今天务必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只有在充分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才能做好“事故调查”,才能开好“追悼会”。(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对另种方式做好评点准备。)方式一:海事局事故调查组(事故分析报告书)“分析报告书”必须涉及以下内容:

此次海难的客观原因、人为因素、事故损失、责任判定、事故教训。要求:“分析报告书”分析必须有理有据,叙述条理清晰;做出客观公正报告的同时,能很好地做出安全警示,让人们吸取教训。方式二:哈尔威船长追悼会(悼词)

请你以下面的其中一个身份来参加追悼会,宣读悼词。身份选择:获救儿童、“玛丽”号船长、奥克勒福大副、见习水手克莱芒、哈尔威船长故乡的镇长。

悼词要求:内容重点倾向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要结合文章内容);情 感真挚自然,要符合身份;能激起人们对哈尔威船长无限的崇敬之情。活动经过:确定学习方式,自读课文,根据学习方式边读边做好阅读批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事故分析报告书”或“悼词”——全班交流(先听事故报告再开追悼会),做好互评交流工作——教师小结(对同学们的学习效果的肯定;海难原因的总结;哈尔威船长形象的总结)

三、拓展迁移

请你以文章中目睹海难全过程的一个人物或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大家说些什 么?

四、作业布置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要求:分析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能有 一定自己的理解。

《古代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了解文章大意。2.能说出两则寓言蕴含其中的寓意。

3.能联系生活实际来解读文章,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学重点:

能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读通文章,了解寓意。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

2.根据自身理解把文章读通顺,停顿合理。

3.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则读后感,字数150左右。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郑人买履》 1.讲一讲

大家以前学过哪些寓言?哪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较为深刻?(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 概括一下寓言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及魅力,激发学生对短小而蕴含丰富的寓言的 喜爱。)2.读一读

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把古文读得好。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朗读停顿合 理,不读破句;有自己的情感投入。3.译一译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译文(对意见不统一的地方要说出自己的理解,如不 能达成一致意见,做好全班交流的准备。)。

全班交流,示疑解疑(学生发表各自见解,教师点拨总结。)。

在交流完译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复述这则寓言(要抓住关键情节)。4.析一析

郑人是个怎样的人?你能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5.悟一悟

生活中,你还听到过、看见过这样的事情吗?或者就发生在自己身上?请你讲一 讲,说说你的感受。

二、学习《刻舟求剑》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学《刻舟求剑》,参照学习《郑人买履》的“读 一读”“译一译”“析一析”“悟一悟”四步学习法进行(交流时教师注意引导相 互评价,注意适时点拨总结)。

三、作业布置

1.背诵两则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2.能用自己的语言向人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用简洁的语言再讲两则成语故事,每则故事后要写下自己的感悟。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2.对诗中的精妙之句能说出自己的赏析。

3.通过对古代名家诗作的欣赏,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古诗文的情感。教学重点:

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中的情感。教学难点:

对诗中的精妙之句能有自己的赏析。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会背古诗吗?来背背看!(小小赛诗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我国是诗的国度。可以说,古典诗词是 东方文化光彩夺目的明珠。今天,我们来学习四首诗词。

二、学品诗词

选择你感兴趣的一首,进行重点学习。学习要求:

1.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描述一下诗的意境,或者交流一下诗的内容。2.这首诗你读出了什么?交流你的读诗所得。3.交流诗中你最欣赏的诗句(你对这句诗的赏析)。

4.朗读其它三首,对其它三首有自己的理解,能对其他同学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 法。

三、背诵诗词

在诵读赏析的基础上,看谁背得快。

四、作业布置

1.流利背诵这四首诗词。

2.把后面诵读欣赏中的古诗词熟读成诵。综合实践活动 文学——我的挚友

一、活动背景

文学世界里,有着丰富的宝藏。而这些宝藏,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去挖掘,去品味。书会让你知道怎样的人让人敬重;书会让你知道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书会让你知道自己的祖国有怎样的壮丽;书会让你知道怎样去体验人生、品味生活;书会让你知道你未曾发现的精彩和神奇;书会让你知道„„这是一种诱人的享受!

二、活动目的

在文学的田地里,让我们一起发现、一起体验、一起享受、„„一起享受人生中不可缺的文学味道。能在活动中品尝文学的滋味,喜欢文学,热爱文学,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三、活动准备

回顾一下自己以前读过的书籍,可以列出一个曾看过的书目,想想自己读书的感受怎样,想想哪本书让你受益匪浅,让你最有感触,让你爱不释手,让你„„可写一篇读书体验或感受。并向大家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想好怎样推荐给别人。

四、活动过程 1.“比”读书

a.比比大家谁的见识广(你读过多少书)b.抢答文学常识(答对者发奖品)

c.老师介绍一些学生没有提及的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 2.“谈”读书

a.想想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或你自己最喜欢、或你自己最有感触„„,跟大家交流一下。b.谈谈你下一阵子打算去读哪一类书或哪一本书,说说为什么(同时交流一下查阅的方法)。3.“品”读书

品品读书给你带来的感受,或感觉,或某种情感。4.“写”读书

向大家介绍或推荐一本书或一类书,写写读书的趣事或乐趣(与同学交流)。

*以上这些活动细节展开的同时,大家交流各自读书看报的习惯,更好地使自己养成科学的良好的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圈点勾画评)。

*与此同时,班团委负责其中的各项活动(如,我所了解的一位大作家,比比谁最了解文学——文学常识比赛等等。老师给予他们帮助。)

五、活动成果

1.以“我与书”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2.四人小组出一份手抄报(主题:“我的挚友——文学”)。

3.我喜欢的一位大文豪(a.小文章“我喜欢的中国大文豪”b.班刊“大文豪”)。4.写写“读书的味道”(读书心得体会)。

部编版七上第一单元 篇6

一 、片段写作

他是一个瘦小的男孩,比同龄人要矮很多。要不是开学报到那天老师点到他的名字,我还真怀疑他走错教室了。他长得很迷你,什么都很小,小小的脸庞,小小的鼻子,小小的嘴巴……最可爱的是他小小的眼睛。那双眼睛可真神奇!一般人的眼眶是狭长形的,他的却是偏椭圆形。小小的黑眼珠子嵌在小圆眼眶里不停地转悠,真是有说不出的机灵。以前有听别人说起过“豆大的眼珠”,一直不能领会,看到他的眼睛,我忽然冒出一个词“绿豆眼”。他喜欢笑,一笑起来,整个五官都“挤”在一起,特别生动。这时你会发现他的小嘴唇颜色特别鲜亮,小眼睛连缝都没了,反倒小脸庞上出现了两个深深的酒窝,让人忍不住想去戳一戳。他有一头自然卷发,发质偏黄,总是蓬松地堆在头顶。他有一个习惯动作,当遇到难题或遭到批评时,总是用右手不停地挠头皮。这时他的那头卷发就像秋天的杂草一般了。你知道他是谁吗?没错,他就是我们班鼎鼎大名的“袖珍娃”——高昊博。

沈思怡 浙江省桐乡市第九中学701班

[【蔡老师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这就叫“千人千面”。那么写作中如何才能将一个人的外形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抓住特点进行描绘。这段文字刻画人物肖像可谓独到。首先,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小”来细描细绘。个子小、脸庞小、鼻子小、嘴巴小、眼睛小……这是从整体上来把握人物的外形特征。其次,作者能选取最有特征的点来进行突破。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的眼睛,让人看到一双机灵的“绿豆眼”。对于小酒窝和黄色卷发的描写也十分生动。最后,还能找到“迷你”“袖珍”等恰当的总结性的词来概括其特征,更强化了人物的特征。

当然,这段文字还有一个小瑕疵。对人物瘦小的形体描写不够准确。可直接写他的身高、体重,比如:“他是一个瘦小的男孩,身高不过一米三,体重大概三十多公斤,看上去像三四年级的小学生。”

上一篇:课前五分钟演讲法下一篇:中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标准单选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