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县幼儿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2024-07-19

修水县幼儿教育现状分析报告(共11篇)

修水县幼儿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篇1

一、调查目的为了了解我县幼儿教育的现状,有效地提高我县幼教工作的质量,使我县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少走弯路,我园针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细则》所涉及内容在城北各幼儿园中发放幼儿园家长调查问卷180份,发放幼儿园教师调查问卷90份,并由此展开调查研究。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指导思想、教育目标等内容能够准确选择与定位,同时也为创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据。

二、调查的对象、方法、步骤

(一)对象:中心幼儿园、怡心幼儿园、彗星幼儿园的家长及教师

(二)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

(三)调查步骤:

1、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细则》,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拟定调查的题目。

2、发放幼儿园教师调查问卷90份,收回教师问卷90份。发放幼儿园家长调查问卷180份,收回家长调查问卷178份。

3、将收集的家长调查问卷和教师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做成幼儿园家长调查问卷数据统计表(见附一)和幼儿园教师调查问卷数据统计表(见附二)。

三、结果分析

1、幼儿入托呈现超低龄化趋势

数据分析显示:年龄小于3岁入托幼儿占20%,如今家长对幼教非常重视却没有时间照料、祖父母渴望照顾孩子却担心隔代溺爱,影响孩子成长。为此,越来越多的家长将两岁左右的孩子送入幼儿园,超低龄化趋势正在幼儿园中蔓延。我们认为入托超低龄化趋势利大于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入托后,可以得到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有利于养成健康的性格,但这个年龄段需要多对话交流,在家可保证一对一交流,在幼儿园里就成了一对多交流了,会影响语言习惯的养成。

2、我县幼儿园普遍开设了学前班

数据分析显示:所有的幼儿园中都开设了学前班,入托幼儿中有23%的幼儿就读于学前班(见附二)。学前班的存在有其复杂的原因和背景,原因之一是幼儿入托低龄化。幼儿入托低龄化在民办幼儿园中尤其突出,2岁左右就入托就读小班,为此不得不在幼儿园待上四年才能年满六周岁进入小学就读,为了避免“幼儿园复读”,选择就读学前班自然而然缓解了年龄段上的矛盾。原因之二是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不上学前班直接上一年级很难适应小学教育模式,最主要的是学习时间和习惯很难适应。学前班是落后学前教育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现在我县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填补了公立幼儿园的不足,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如果还让其存在,是我县教育界的悲哀,取消学前班却任重而道远。

3、我县幼儿教育有“小学化”的倾向

数据分析显示:有73%的教师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见附表二)。开设拼音、识字兴趣班所占比例达40%,早期阅读兴趣班占50%(附

表二)。58%的家长选择幼儿园时看该园是否教认字、计算和拼音(见附表一)。有45%的家长认为在幼儿园有学习小学课程的必要(见附表一)。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园教育应寓教于幼儿一日活动中,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品质。幼儿园是不应该有幼儿家庭作业的,也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测验,但是不少幼儿园为了生源而满足一些不懂幼儿教育家长的需求,说布置家庭作业是为了孩子的成长的需要,误导家长。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在幼儿园生存竞争中造成的,主要来源于社会和家长的需要,只要转变了家长的观念,取得家长对学前教育游戏化的理解和配合,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就可以有所扭转。

4、家长重视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对幼儿的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数据分析显示:93%的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00%的家长希望孩子自理能力有提高,但是对健康教育的要求不高,而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克服避免重智轻体的现象。

四、研究对策

综合上述,我们认为对现状的改变,需做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政府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逐步实行政府办园为主,公

办教师为主,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充分体现幼儿教育公益性、教育性、超前性。

(二)提高公办幼儿园的办学水平与办学条件,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

应有的标榜和示范作用。中心幼儿园是县城唯一一所公办幼儿园,占地面积只有4亩,而幼儿有800多名,与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要求每生活动面积为4平方米相差很远,遗憾的是,我园现状依然,危房还是危房,扩规止步不前。

(三)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督察、管理和指导,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民办幼儿园责令整改或取消办园,扭转幼儿入园低龄化现象,促进我县幼教秩序有序发展。

(四)加强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帮助民办幼儿园教师迅速提高基本

功和专业化水平。

我县幼儿教育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困难不少,阻力不小。然而,无论多少客观原因,都不能成其为理由,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迎难而上,正视现实,把幼儿教育搞上去。中心幼儿园课题组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在重点做好保教工作的同时,努力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为我县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修水县幼儿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篇2

1 泗水县养猪业粪污资源现状

泗水县紧紧围绕“工贸重县、果牧大县、生态名县”建设目标, 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全县畜牧业得到稳步、较快、健康发展, 据统计2010年存栏生猪29.1万头, 出栏生猪58.1万头, 年产生粪便总量约为4.58万t。2010年泗水县存栏达到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为986个, 年产粪3.06万t, 占全县生猪粪便总量的66.8%。散养户年出栏生猪20.6万头, 年产粪量1.52万t。

2 猪场粪污综合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粪污综合处理现状

一是粪便堆肥后还田, 占60%以上, 方法是人工分离将粪便中干污物进行自然堆沤, 发酵后作肥料返田, 分离后的污水经沉淀池储存、自然发酵后, 部分用作农田, 其余外排;二是粪污沼气发酵后沼液沼渣还田, 占20%左右, 方法是建设沼气池, 对猪场粪污进行厌氧处理, 粪污经过厌氧发酵后可产生沼气, 沼气用于养猪场日常使用, 发酵好的沼液沼渣直接用于还田;三是发酵床养猪技术, 占20%左右, 方法是生猪在由锯末、稻糠、秸杆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专用发酵微生物制剂后制作而成的发酵床生长, 粪尿不必清理, 粪尿被垫料中的微生物分解、转化为有益物质, 对环境无污染, 猪舍无臭味, 垫料经过3~5年的使用后, 可直接用于还田;四是生态循环种养技术, 建立生猪养殖与有机蔬菜温室种植综合利用生态链, 猪场粪污经过厌氧发酵后, 产生的沼气用于蔬菜温室的照明和取暖, 发酵好的沼液沼渣用于有机蔬菜生产, 这样猪场的粪便和污水就近生态还田, 对周边环境做到了“零污染”。

2.2 存在的问题

2.2.1 生猪养殖布局不合理

泗水县自古就有生猪养殖的传统, 农户在缺乏政策导向和技术引导的情况下, 往往选择在住宅附近和村落旁边建设养猪场, 人畜混居的现象较为严重, 给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做成了很大的影响, 导致农村生态环境较脆弱, 另外部分污染容量较小的地区和部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域也发展生猪养殖, 给水源地和周边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2.2.2 污染防治法规及监管滞后

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法规较少, 而且现有的法规大多数只是原则上的规定, 缺乏可操作性, 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 给规范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当前泗水县大部分养猪场管理粗放、薄弱, 绝大多数规模化养猪场建设之初, 没有办理环保审批手续, 缺乏配套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措施。加之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 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漏洞, 监管力度不大, 这些都加大了污染治理的难度。

2.2.3 土壤环境对粪污的承载能力问题凸显

近几年国家对生猪养殖扶持政策不断加大, 生猪养殖规模逐年上升, 粪污等废弃物的数量也紧随着不断增长, 对周围环境的压力逐渐增大。随着对猪场粪污综合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有效措施的实施, 粪污还田利用各种方法的研究也逐渐成熟, 但研究的方向多为对作物、果蔬的增产效果及品质影响方面以及对土壤的影响与农产品的安全性等方面, 还田利用的另一项基础工作——土地承载力至今仍未开展研究。泗水县境内平原较少, 多为山岭薄地, 土地承载力较薄弱, 部分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NO3-、P及重金属污染情况开始有零星发生。

2.2.4 污染资源化治理的鼓励措施不足

国家对粪便处理的补偿机制和鼓励措施不足, 养殖场往往因为经费问题而采取回避措施, 致使对畜禽粪便的处理效果不理想。

2.2.5 技术设备落后

虽然我国在畜禽粪污处理技术装备上有一定的研究与创新,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落后, 对养殖业粪污还缺乏经济有效的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 相关配套技术与设施也跟不上。养殖业是一个低利润行业, 一般无法承受耗费较高的粪污处理工艺, 对于养殖业粪污的处理只能采用投资少、运行和管理成本低且效果好的工艺。寻找高效节能的处理方法在资源与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尤为重要。

3 猪场粪污污染防治措施

3.1 多渠道宣传培训, 提高养殖场 (户) 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电台、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 加大对养殖业污染危害的宣传力度, 争取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法规、制度发放到每个养殖场 (户) 手中。多方位组织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 对环境保护知识进行宣传教育, 提高养殖户的环境意识, 促进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高效开展, 使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各种技术培训, 实现饲养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向资源循环型社会发展, 形成与农村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

3.2 科学规划, 严把审批, 强化监管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科学合理的设计养殖场的规模和位置, 根据区域环境的承载力, 合理控制养殖的规模。严格环境保护审批制度, 新建养猪场必须建设有粪污处理设施, 具备一定的粪污处理能力后, 才允许生产运行。环保和畜牧部门要明确各自职能, 相互协调, 制定相应的法规、标准, 积极促进和引导养殖污染治理和废物利用, 同时加强对养殖场 (户) 的监督, 确保环保设施正常完好的运行, 保证处理效果。

3.3 坚持政府主导, 积极实施“退村入区”工程

按照畜禽养殖用地的有关规定, 把畜禽养殖用地特别是“退村入区”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整体规划, 逐步把村内的规模养殖场, 搬迁到统一规划的养殖小区。依托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 全面实施养殖污染物无害化处理, 消除畜禽粪便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4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完善粪污处理设施

坚持以奖代补, 对国家、省市各级扶持资金, 要优先考虑老养殖场改扩建粪污处理设施, 新养殖场配备试验畜禽粪便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最优的粪污处理工艺设施。

4 粪污综合处理发展趋势

4.1 肥料化利用

畜禽粪便常作为肥料使用。畜禽粪便是优质的有机肥料, 由于高水分、气味大、易污染等原因限制了其直接作为肥料使用, 现在研究最多的就是堆肥处理。堆肥处理就是把收集到的粪便直接堆积发酵或者掺入高效发酵微生物如EM (有效微生物群) 后发酵, 可以使粪便在微生物作用下降解, 通过生化反应产生的高温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使其变成为无害的优质肥料, 同时有机物腐殖质亦提高了肥效。畜禽粪便发酵后可就地还田施用, 亦可通过快速烘干、膨化等方法制作成商品化的有机肥料。

4.2 饲料化利用

研究证明, 猪粪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粗脂肪和一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 如蛋白质, 鲜猪粪含3.5%~4.1%, 经过加工处理可成为较好的饲料资源, 是饲喂畜禽的一种优质再生饲料。近年来, 随着水产业及庭院经济的发展, 猪粪开始大量用作喂鱼的饲料, 而生物分解法利用猪粪亦是一种可行的方法。生物分解法是利用蚯蚓分解猪粪, 主要做法是将猪粪与饲料残渣混合堆沤腐熟, 达到一定条件后用于蚯蚓繁殖, 产生的蚓粪, 含有丰富的无机养分, 是理想的园艺植材, 而作为优质蛋白饲料的蚯蚓本身, 是饲养畜禽的极好饲料。

4.3 能源化利用

修水县幼儿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效果;解题思路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16年9月份,对白水县仓颉中学和白水中学进行了一次多媒体教学使用效果的专项调查,总共对三个年级六十九个教学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以便解决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希望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调查题目与分析结果

(一)多媒体教学是否增强了您对学习的兴趣?

1.是76% 2.否15% 3.甚至降低4% 4.其他5%

(二)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1.传统教学6% 2.多媒体教学79% 3.无所谓15%

(三)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对你的学习:

1.帮助很大27% 2.有帮助52% 3.一般29%

4.帮助不大6% 5.一点帮助都没有2%

(四)老师采用传统教学或多媒体教学时,哪一种方法你掌握的知识更多?

1.傳统教学23% 2.多媒体教学55% 3.差不多22%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你对教学内容的感觉:

1.形象生动、记忆深刻52%

2.与常规教学差不多13%

3.速度太快、印象不深34%

分析:通过以上问题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加喜欢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帮助最大的是图、文、声并茂,使课堂生动活泼,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达到了73%。这都从不角度反映出,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对于一些不喜欢多媒体教学的学生进一步调查发现,多少有些原因是老师的操作不熟,课堂秩序往往被打乱。还有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有些学生跟不上老师播放的速度。

(六)你__老师在课堂中采用视频辅助教学

1.喜欢68% 2.不喜欢7%

3.说不准,有时觉得好有时觉得不好25%

分析:这个问题单独设题,是因为多媒体教学除了用课件展示外,经常会以视频的形式讲解某个知识点,有68%的同学回答了喜欢,原因基本是图、文、声并茂,使课堂生动活泼,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课程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这说明多媒体视频教学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七)你认为多媒体课堂有以下哪些不足?(多选题)

1.不习惯多媒体教学16%

2.过度直白,缺乏想象22%

3.无法及时做笔记83%

4.信息量大,理解较难36%

5.其他16%

分析:设置这一题目,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發看看多媒体在哪些方面表现得不足:83%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速度过快,无法及时做笔记。36%的同学认为信息量大,理解较难,从这点也同时揭示出无法及时做笔记的原因,说明老师讲课时要注意讲课的内容和速度,教师的教是通过学生的学体现出来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保证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思路积极前进,以便更加容易接受教学内容。

四、最喜欢和最不喜使用多媒体的课程举例

(八)请选出你最喜欢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为什么喜欢?

语文9%数学5%外语3%历史12%地理18%

政治3%物理2%化学3%生物25%

分析:通过本题可以看出,学生大多都是对副科使用多媒体教学感兴趣,原因可能是这些科目本身学生比较放松,因此能体会到多媒体教学所带来的乐趣。喜欢主课使用多媒体的同学少的原因可能是主课记忆的多,使用多媒体不利于记笔记及记忆。

(九)请选出你最不喜欢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为什么不喜欢?

语文8%数学29%外语8%历史4%地理0

政治8%物理5%化学1%生物1%

分析:学生不喜欢这些课使用多媒体教学除自身原因外,基本是跟不上教学内容,无法记笔记,不能很好地理解重点内容,依然感觉枯燥无味。数学不喜欢的比例最高,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点:

1.课堂节奏决,学生思维跟不上

基于数学自身的抽象『生与逻辑性等特点,课堂上往往需要教师的严密推导过程。但数学课堂采取了多媒体教学后,省去了教师用粉笔书写数学逻辑推导的过程,教师只需要点击鼠标,程序化的板书就会很快呈现,课堂节奏就快了起来,再加上由于课件的呈现方式快而多,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思维节奏跟不上屏幕显示的节奏。

2.对解题思路的分析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

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好课件,上课时按照课件的既定程序进行,课堂上只需按动鼠标或操纵遥控器,课件便按顺序播放。当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时,教师却难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过程,甚至回避或忽略学生的新想法。这与目前提倡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要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3.注重课件的外在形式,分散学生的集中力

有的课件制作过于追求亮丽的动画、图片以及声音等媒体的呈现,会使学生眼花缭乱,使学生只关心这些媒体本身的华丽,而忽视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教学要精心设计与思考后再使用。以下是我提的一些理论建议:针对课堂教学节奏快,课件设计应该合理布局,尽可能使屏幕呈现简单化,减慢课件播放速度。版面的设计要汲取传统的黑板教学的优势,根据教学的需要逐条逐句地显示,教学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课堂反应进行随时补充或更改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去认真思考。

修水县幼儿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篇4

溧水县主要供水水库水质现状及富营养化分析

溧水县位于南京市区以南40km,总面积1 067 km2.总人口40.38万人.溧水县属丘陵区,区域内人民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依靠水库、塘坝.目前,主要由方便、中山、卧龙、老鸦坝、赭山头、姚家六大水库向区域供水.这些供水水库的水质直接关系着区域内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作 者:陈文权 沈来保 芮同顺 作者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分局,210008刊 名:江苏水利英文刊名:JIANGSU WATER RESOURCES年,卷(期):“”(5)分类号:X7关键词:

修水县幼儿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篇5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村区域发展1001班方洲

一、调研背景

2011年7月11日,扬州大学农学院阳光协会组织志愿者前往苏北淮安涟水县南集镇开展为期15天的支农支教活动,我有幸作为其中一员在当地体验了支教生活。支教期间,通过与学生、老师以及村民的交谈,我对当地的教育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地的教育条件虽有所改善,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过本次调研,本报告为当地教育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设施所存在的问题

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是当地最好的学校,但该校的硬件设施仍然较为简陋,主要体现在:

(1)班级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基本靠老师的板书,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接触面窄小。

(2)没有正规的操场以及跑道,学生的活动场所有所限制。

(3)教学楼内没有厕所,学校唯一的厕所在学生宿舍前,而且是露天的,环境恶劣,夏天苍蝇乱飞,没有卫生保障。

(4)学生宿舍空间狭小,拥挤,环境潮湿,天气炎热时没有淋浴设施,住宿条件差。

(二)教学上所出现的问题

(1)不重视辅科的教学

我们给孩子开设的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受到很多孩子的欢迎,经过交流我们了解到教授这些课程的并不是都是拥有本专业知识的老师,平时根本不注重这些课程。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老师的教育方法不科学

当地老师对付顽皮学生的方法多为较为暴力的方式,如体罚,叫家长来校告状等。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阶段,外界的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这种教育方式导致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最先想到的就是撒谎,指责对方来逃避外界对自己的惩罚,很少会想到从自身找问题,如何完善自己。这种坏习惯对他们以后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对他们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人起着阻碍作用。

(三)家庭社会环境对教育造成的消极影响

(1)当地留守儿童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当地的经济状况较为落后,很多父母都外出打工,当地很多的留守儿童主要由祖辈负责照看。但由于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此外,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最为重要的是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在做事时会显得较为怕事、孤僻、内向,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形

成有着不利的影响。而且,由于缺少父母的有效监督,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也有所欠缺。

此外,还有一些父母迫于生活压力每天工作时间较长,与孩子的交流过少,这种家庭情况的小孩和留守儿童也没有什么差别,也出现了和留守儿童相似的问题。

(2)对家庭困难和身体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照顾不够

支教过程中有一个让我很是心痛的女孩,早产导致了她的智力发育不够完全,此外,她左半身严重烫伤,走路时左脚也有点颠簸。家中仅靠57岁的老父亲在夏季捕鱼,冬季收破烂来维持生计。她的数

学基础特别差,已经升三年级了但是反映甚至还不如幼儿园的小孩。

按照她的情况,要想靠学习作为赖以生存的手段很是问题。但是我发现她唱京剧时声音很嘹亮,唱的很好,如果她可以往京剧这个方向发展的话会很有前景。但是按照她家的状况以及她爸爸的见识是不会有这种想法的。虽然我有和他爸爸说过这件事情,但是如果没有外界的介入和帮助,她完全不可能往京剧这个方向发展。她将来生活最大的可能就是像她的爸爸一样,为最基本的生活而苦苦挣扎。

社会对像她这种身体以及智力状况都有所欠缺的孩子的关心不

够,这不仅是苏北的问题也是很多地区的问题。而他们没有社会的帮助或许只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四)道德教育所造成的社会问题

我所支教的南集小学旁边就是南集中学,学校对面有着很多的民房,据当地的村民介绍,那里会有很多中学生去那边开房住,在那个中学,女生堕胎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更让我震惊的是,我认识一个四岁的小男孩,他的父母只有21岁,也就是说他们17岁的时候就生了这个小男孩。由于各种都没有达到法律的要求,这个小男孩是个“黑人”将来的上学很是问题。况且,它的父母还不能够养活自己,整天泡网吧。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家庭背景,怎么能够行成健全的性格,用什么来拥有美好的生活,我无法想象这样一种恶性循环。

三、建议与思考

(一)制定农村硬件实施所应达到的标准,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和监管的力度

硬件设施说到底就是教育经费的问题,苏北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是教育是个人,当地以及国家发展的关键。政府应该最大限度的对教育事业进行扶持,并且组织专门的人员来检查对各学校补贴经费的用处,严惩挪用和贪污教育经费人员。

(二)加大师资力量,不定期检查学校开设课程情况

不定期检查学校辅课的教学情况,如不合格,严惩相关人员和有关负责人来确保辅课的质量。通过改善教师待遇来严格要求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不只是看中教学质量,也要将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列入考评之中,来禁止出现不尊重学生的行为。

(三)开设心理辅导课,关注特殊儿童

针对当地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可以聘请专门的心理老师和他们进行沟通,并定期的组织一定的活动,通过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多多和他们沟通及时关注并解答他们的困惑。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了解并培养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有一种赖以生存的本领。

(四)重视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影响

修水县幼儿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篇6

一、目的:

近年来,我校面对留守儿童生活失助、学习失落、亲情失信、安全失保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全面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攻坚和谐校园”活动。我校分析留守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大多属于“爱”的缺失。祖父母的唠叨,独处时的孤单,课余时间的无聊,没有父母的关爱,缺少同龄孩子的乐趣等等,这些构成寄居家庭的共同特点。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留守学生”容易出现自备孤僻,不合群,说谎等心理障碍。胡锦涛总书记针对留守儿童提出“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结合本校的具情体况,为留守儿童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二、领导机构

组长:郑国富 副组长:陈黎

万丽萍

组员:

余光菊

宁欣秀

何炎东

郭小花

宁茂香

晏伟荣

张小娥

熊燕红

晏妙琪

那曼丽

冷 琴

胡莹莹

三、措施

1、动员社会力量,解决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积极和社会慈善机构及县团委、妇联、关工委联系争取一些资金适当缓解一些特困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经济压力

2、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制度。学校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片。基本内容包括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留守原因、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留守孩子临时监护人的详细地址、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

3、建立教师关爱学生帮扶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每位教师利用休息日,进村入户,了解留守孩子在家庭的生活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师真正成为孩子的留守“父母”。

4、实行留守孩子“谈心日”制度。我校定期召开留守学生会议,让留守学生深切感受学校、班主任、老师平日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责任感,进而成为可信赖的朋友。针对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活动。

5、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落实“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弥补“留守儿童”心理缺失。开通亲情联系绿色通道,缝合“留守儿童”亲情纽带。学校收集了学生家长和委托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向学生及家长公示了“代理父母”的电话号码,将学校电话和“代理父母”电话设置为亲情电话,每月为“留守儿童”免费提供一次与父母通话的机会,要求“代理父母”每月与学生父母和委托监护人通一次电话;开展书信亲情交流活动,要求学生每学期给父母写一封亲情联系信,“代理父母”每学期给学生家长写一封情况介绍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要求学生每年自主开展一个感恩活动,每年年底为父母制作一件家庭亲情小礼物,每年年底写一篇感恩文章交给代管家长和父母。亲情绿色通道的开通,使“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感情更加融洽,隔膜逐渐消除,“留守儿童”家长感激地说“把孩子交给你们我们放心。” 建立温馨家园,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使其在学校找到家庭的良好感觉。温馨家园使学校的阳光照进了留守少年儿童的心灵,帮助他们驱散了内心阴霾,重新振作起健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很多“留守儿童”感慨地说“学校像我家,老师像妈妈。”

6、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文艺演出时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地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

修水县幼儿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篇7

1 林业科技推广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现状

修水县于1960年在黄沙港成立县林科所, 1968年被撤销, 1979年3月恢复, 新址设在县城北门滩下, 与城郊林场合署办公。1988年, 改为县林业技术推广站, 2000年与县营林分局合并, 其职能并入营林分局。主要以营林分局和18个乡镇林业工作站为依托, 担负最基层的林业科技推广林业科技推广和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目前, 全县现有各类科技推广人员128人, 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10人, 占8%;35-45岁的21人, 占16%;45岁以上的96人, 占76%。从学历层次看:大学13人, 占10%;大专29人, 占23%;大专以下的85人, 占67%。从技术职称看:高级职称3人, 占2%;中级职称24人, 占19%;初级职称18人, 占14%。

1.2 存在的问题

(1) 林业科技推广的方式和手段都很落后, 由于体制和机制不活等问题的存在, 使得推广、科研、教育三方面不能够紧密结合, 出现了各家自成体系, 各自为政的局面, 打破了原来各自“业主”的分工格局, 削弱了推广、科研、教育的合力。历年成熟的科研成果大部分不能够真正指导林农生产, 产生不了经济效益, 成果与生产实践脱节, 所以这些成果还都压在科研单位, 并不能真正适应现阶段林业发展的要求, 这是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因素。

(2) 受长期计划经济指导的思想束缚, 林业科研人员还是以自我主观意识来研究成果, 是一贯的自上而下的研究方式, 推广部门利用这些不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来推广, 只能依靠政府行为来强制推广。这其中虽然有很多先进的技术, 但是林农对这种方式比较难以接受, 因为林业生产有长周期生长的特殊性, 不大容易产生经济效益, 农民急需的是短、平、快的新项目和新技术, 这是影响技术推广的直接因素。

(3) 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的检查、验收方法及手段落后、粗糙, 缺乏科学的评定机制、激励机制, 造成了许多推广人员对推广成果的浮夸现象, 影响了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不能够真正投入到推广中去, 这种消极的态度远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推广要求, 推广水平也只能停留在低级阶段, 发展缓慢, 这是造成现阶段推广水平低的关键因素。

(4) 林业科技推广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林业技术人员年龄和知识老化的问题, 是制约林业科技推广质量的首要问题。从全县年龄结构看, 45岁以上的占76%;从学历层次看:大专以上的占33%;从职称看, 中级以上的占21%。二是专业结构失调, 涉及林学及相关专业的人, 仅占35%, 特别是和林业生产实际紧密相关的营造林技术、森林资源培育技术、森林经营知识、病虫害防治技术、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人才缺乏。三是人才匮乏, 在职人员进修学习机会不多, 林业科技人才培养明显跟不上林业科技发展的需要。

2 今后修水县林业科技推广的发展方向

2.1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把不断创新作为推动全县科技推广工作的动力

林业科技推广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县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山区综合开发提供科技服务, 重点解决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六大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技术支撑问题。首先, 在林业推广方式上, 从单纯技术服务转向技术服务与信息服务等社会化综合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上来;其次是从以政府行为、行政手段推广为主向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推广方式上来, 并且从产中服务为主向产前和产后综合服务领域延伸;第三是在推广体系建设上, 改革运作机制, 在继续发挥科研、技术推广单位的主导作用的基础上, 充分鼓励技术市场发展和教学单位、国有场圃和林产加工企业等积极参与, 逐步建立一个多元化林业科技推广体系。

2.2 完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 加强推广队伍建设

修水县现已对全县36个乡镇18个林业工作站配备了科技推广人员, 但是力量还很薄弱, 设施也不完善, 必须要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一是加强对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力度, 大力培养既懂得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素质的复合型林技推广人员;二是引进和培养人才, 提高技术人才的待遇, 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三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改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 建立与工作业绩紧密相联的分配制度, 充分调动人才工作积极性。

2.3 强化服务意识, 拓宽服务领域

推广工作要从单纯的项目管理向技术服务型转变, 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创新服务手段。根据林农咨询的技术问题, 有针对性的组织专家服务队到边远乡村现场指导。同时, 组织乡镇林业工作站开展咨询和技术服务, 建立和推行推广技术人员挂牌蹲点服务制。

2.4 加强重大林业技术推广,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围绕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山区综合开发, 选择针对性强、辐射面广、带动力大, 并能产生重大经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林业新技术、新成果, 经组装配套后进行推广示范。注重培育特色和优势较明显、生产与市场需求大的关键技术项目, 进行产业化开发, 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化发展。加大技术和成果引进力度, 通过扩大与县外、科研院校的科技交流, 为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所牵线搭桥, 引进生产急需的关键技术, 并帮助消化吸收。

摘要:文章剖析修水林技术推广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结合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阐述修水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改革措施、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希望对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修水龙头的教育感悟 篇8

我向来是一个欠缺动手能力的人,即使修水龙头这个小小的活计也要整上半天,而且这次的水龙头因年头已久,与之相连的三叉管也一起坏掉了,这又大大增加了我的工作量。在倒腾了半天之后,总算都连上了,可是打开总开关后,我发现三叉管的其中两叉接头处都在渗水。根据经验,我想可能是由于拧得不够紧造成的。于是就拆下来,重新缠上了更厚一层的水胶布,用更大的力气把水龙头和三叉接头重新连上,工序做得比上次认真多了,心想这次应该没有问题了,可是当我再次打开开关时,又遭受了同样的打击。此时,我心里难免有些着急上火,于是在第三次做时,使出了全身力气把每一个连接处都拧到了最紧才罢休,拧好后自认为此次应该天衣无缝了,可结果是悲剧依旧重演,我只能举手投降。

无奈之下,我找来一位修水电的师傅,他看了之后,一语道破了我的症结:“管子拧得太紧了。”在我的概念里,水管的连接处应该是拧得越近越能够防止漏水,可怎么会适得其反呢?师傅说:“水管的连接头如果拧得过紧,会使管头上的螺纹破损或撑大水管从而导致漏水,所以只要拧到一定位置恰好连接紧密就好了。”

听完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过犹不及”呀!

不惟修水龙头,世上万般事都遵守“过犹不及”这个规则,很多事情做过了头还不如不做。细想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为了能够让孩子们考出一个好成绩,我们往往是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学生施压,大搞题海战术,无休止地霸占学生的一切课内外时间。因为我们一厢情愿地认为时间出效益,只要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成绩,只要付出了汗水就一定有成绩,只要强化了训练就一定有成绩。可是我们忘记了,每个人都有承受压力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把他们逼上另一个极端,就像那些被外拧得过紧反而会漏水的水管接头一样。

中国哲学讲究“道法自然”。自然是什么,自然就是规律,就是万物的运行法则。水管该拧到什么程度才能防止漏水要遵守自然之道,对学生教育该施加多大的压力、该用多少时间学习、该进行多少训练也要遵守自然之道,否则就会造成“过犹不及”的局面出现,使施教和受教双方都空耗心血,徒劳无功。只有从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出发的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人生。

(作者单位:广东汕尾市海丰县德成中英文学校)

修水县幼儿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篇9

汇报材料

为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省政府将对我校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这既是对我镇小学教育现状的督查和教育成果的检阅,更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德政工程。历年来,古市镇小学在古市镇党委、政府和修水县教体局英明领导下,励精图志,致力于改善学校办学的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规范管理,创新发展,走质量强校,特色兴校之路,现特将学校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古市镇地处赣西北边倕,与路口乡、石坳乡接壤,依山傍水,环境清幽,面积124.5平方公里,总人口41256人,地域宽,人口密度大,共辖14个行政村。与此相应,我镇小学有完小2所,村小14所,教学点1所,共计17所,2013年春现有在校学生3713人,共计100个班级,在编在岗教师155名,本科学历35人,占22.5%,大专学历73人,占47%,所有专任教师均具备达标学历。小学高级教师86人,占55.4%,配有音乐、美术、体育、英语、计算机等学科专任教师多名,全镇小学校园面积124183平方米,生均校园用地面积24.2平方米。无D类危房,其中古市中小作为古市镇小学的窗口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生源来自古市镇所辖九个行政村和政府机关,覆盖近三万人。学校用地面积21358平方米,生均校园面积21.6平方米,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84人,专任教师49人,其中市骨干教师9人、县学科带头人1人,县骨干教师3

人,中级职称20人,占41%;本科14人,占28.5%,专科30人,占61.2%。配有音乐教师3名,美术教师1名,体育教育1名,英语教师8名,师资力量雄厚。

全镇范围有9所幼儿园,1所民办中心幼儿园,3个班,专任教师4名,全镇5周岁适龄幼儿365名,入园317名,入园率87﹪,3—5周岁岁入园1997人,入园率86.2﹪。幼儿园班级29个,有专任幼儿园教师43名。

二、各级领导、仁人志士关心古市教育发展

历年来,镇政府都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密切联系学校,积极为学校解决实际难题。邵九思副县长通过多方联络,为古市中小引进资金50万元兴建长春楼,2010年,黄吉普先生为罐窑小学争取立项,筹措30万元新建了高标准的教学楼,县教体局定点帮扶,为集镇小学筹措资金9万元扩建了教学楼,投入10多万元对划坪小学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并新建了厕所,2011年,镇党委梁佳荣书记上任伊始,多次深入村级小学一线,及时为学校解决难题,并积极为学校完善各种配套建设,联络应善良基金会捐资19万元新建了汪坪小学,联络深圳商会对下东山小学进行整体搬迁,预计投入150万,梁书记亲赴深圳为集镇小学捐资10万元,启动集镇小学综合楼建设,协调各方面关系,为中小在围墙外征得用地3000多平方米,新建了教师周转房十六套,新建了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为中小的做大做强奠定基石。古市镇人大委员会、综治办经常开展专项活动检查,整治学校周边环境,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确保学校安全有序发展。

三、学校教育取得的一些成绩

(一)、校园建设标准化

改善育人环境,校园建设必须先行。三年来,我们面对现实不等不靠,首先从节俭做起,从有限公用经费中抽取15%的资金作为校建专项经费,急需改善的项目先启动,再筹资,全镇分三年时间分步改造村小办学条件。各校领导教师利用人脉资源吸收社会资金,先后有杨坊小学、南山小学、汪坪小学、杨田小学、月塘小学、集镇小学、冷水井小学共筹集社会资金40余万元,分别解决杨坊小学教师宿舍建设,汪坪小学场地平整硬化,校门、围墙重建,南山小学、杨田小学、冷水井经过重新整修,装饰都已面貌一新。其次,全力作好每所学校的整体规划,力争不搞重复建设,通过合理布局,科学构思设计,预留相关的校园文化发展空间,中小在镇政府与居委会的大力协助下,征地3000多平方米,用于兴建教工宿舍,学生宿舍与食堂,总投资200余万元;投入73000元用于完善校园绿化建设,仅今年下半年新增设绿化300余平方米,奇花异草,名贵苗木,花坛、花圃建设位置、造型设计等无不体现环境美与艺术美的有机融合,围墙、走廊都要考虑文化长廊,文化橱窗、展示区的安排;投入20000余元,用于统一校园、教室布置,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教室各种信息栏、表册摆放、张贴的位置,名人警句、图书角既有总体要求,又要各具特色。到目前为止有中小、二小、杨坊小学、杨田小学、南山小学、集镇小学、冷水井小学等学校基本达到了校园建设标准化,走进校园绿树成荫,花香扑鼻,文化浓厚,达到了一草一木能说话,一墙一壁可传情的艺术境界。

(二)、依法办学民主化

法治社会,学校更是法治的一方净土。我们大力宣传、学习各种法律,尤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专业法律的学习和运用,更是常抓不懈,学校专门编撰专业法律读本,要求每位教师有学法笔记,建立个案反思和参加现场、网上培训学习的台账。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教),依法办学的进程,杜绝了乱收费,学生个体歧视,体罚、变相体罚的现象,依法按教育规律开设课程,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整个学校,师生之间,教师之间,领导之间,全面构建民主化办学校的管理模式。严格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体现尊重个性,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以工会牵头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真正起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两年来,我镇的吴将军老师、冷玲娟老师先后被评为农村十佳青年教师。校务公开、民主理财、民生热点都通过教工代表大会或基委会完美的解决,得到全体教职工的充分肯定和支持。

(三)、规范管理精细化

为达到规范管理精细化,中小专题研究教育规范化管理工作,成立以张敏峰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由詹小青副校长兼任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日常工作。由此,学校的规章制度更趋完善,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在管理中通过各项因素的有机结合,推动了学校改革和发展进程。

1、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建章立制是每所学校管理的基础,尤其现代管理必须建立在健全、规范、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之上。我们通过多年实践,在管理中

不断改革,现已形成以《学校目标管理考评制度》为核心的完善制度体系,从学校工作,班主任工作,教师工作,教学工作,安全工作,学生工作等方面进行规范,通过实践发现制度纰漏,经教工代表大会进行修订,其执行力度已得到全体教工的认同。但在规范完备的制度体系管理,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生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每年对新加盟的青年教师组织各种活动和教师赛课、业务培训,让他们安心教书,乐于教书。2011中秋节,由于有很多外县老师无法回家过节,工会组织28名青年教师在其他教师带领下,到黄龙山登高赏秋。外地教师在登高的兴奋中,感受集体的力量和温暖,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和对每位教师心贴心的沟通和联络,增强凝聚力,发挥团队力量,展示全体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教师提升与学生成长相结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为此,我们从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和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抓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立师德,铸师魂的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抓好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师全员培训,特别为学生能接受优质教育资源,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列为教师培训的重中之重,投入大量经费,先后组织了教师进行“国培”,“市级、县级班主任培训”、“农远全员培训”、“新教师校本培训”,有了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师,学生自然能开阔视野,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为发现和培养特长学生,还开辟了第二课堂,由专业教师对有特长的学

生进行辅导,定期举办各种活动,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中小开设了美术、书法、音乐、舞蹈、主持人、写作等兴趣小组,成立了合唱团,舞蹈团,每天一节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活动,每月举办一次书画作品展,每年一届秋季运动会,每两年一届少儿艺术节。全体师生在活动中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3、现代理念与文化底蕴相结合

现代教育受多种思想的影响,教师的教育理念也产生巨大变化。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全面推行,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学校也为此搭建多方平台,让每位教师尽快适应新的时代需要,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改革信息、现代教育手段。但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我们既要把握时代脉搏,又要尊重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为光大历史文化,自今年开始,学生开展古诗文诵读、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现在每天每人诵读不少于20分钟,每班都建起图书角,学校的读书风气日益浓厚。2012年上半年,我校以《三字经》、《弟子规》诵读为背景,自主编导的节目《古韵童趣》在全县首届少儿艺术节上,作为农村小学唯一一个入选决赛并获奖综艺类节目。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深厚文化底蕴结合起来,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的全面发展。成功举办了古市镇第二届少儿艺术节,筹集艺术教育基金四万余元,为古市小学的艺术教育事业又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4、教学研究与教学过程相结合

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工作,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逐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通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校本教研和细化教学过程管理,以课题研究、论文评比、听课评课等形式,夯实课堂教学基础,在既研究教学理论,更注重教学过程的研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避免繁重的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成绩也稳步提高。在今年小学毕业会考中,获优胜单位(全县第五名),得到了县局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充分肯定。教育研究成果也颇有收获,市级教研课题《学习小组的科学化组合方法研究》也已结项,省级课题《小学生个性发展阶段性评价研究》已成功立项,现在每位教师是教学研究的执行者,每位学生,每个教学环节都是教学研究的素材和对象。

5、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学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但教育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我们一直以来都能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生是学校主体,以政教处为组织成立了学生会,倡导学生自律、自治,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尤其注重留守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学困生的课余辅导、个别谈话。同时让家长走进课堂,举行教学开放周,召开班级家长会,走访“三生”等活动,设立学生亲情电话和亲情信箱,利用家长委员会、校园网等平台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在学校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让教育走向社会,让社会理解和支持教育。形成全社会来齐抓共管,营造良好育人环境,达到教好一位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社会的目标。

(四)、资源整合科学化。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各界仁人志士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教育教学资源也日益丰富,教学条件也日臻完善。

一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一条自主办学、权责明确、资产明晰、管理科学的现代模式。资金运作采取重点突破,打造特色,打造精品,像杨坊、杨田、集镇、南山等村校基础设施完备,校园建设各具特色,景致宜人。师资调配,力争均衡发展,达到任课教师专业化,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可行的人才有序流动制度,鼓励优秀教师送教下村,联片教研,让现有的师资发挥最大的潜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费使用采取各村校自主支配和中小统筹相结合的办法。尤其是绩效工资分配坚持向边远地区倾斜,向“一线”教师、优秀教师倾斜的原则,做到按劳取酬,优劳优酬。让有限的教育经费能发挥最大的激励效应,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整合资源上,我们更注重廉洁自律,公开透明,人力、财力调配都做到阳光操作,经得起全体教师和社会各界监督和检阅。

(五)、攻克难关多元化

我们的事业在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困惑,诸如各村校间师资调配不均衡,教师平均年龄大,对现代信息教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大部分学校没有教师宿舍,更谈不上食堂,新分配教师尤其是外乡、外县教师只能租住民房,不便于学习和工作。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逐校解决,同时借助社会各界力量完善办学条件。让教师能安心工作。

综上所述,我们事业在奋斗中前进,在前进中变化,在变化中有所收获。近年来荣获了江西省规范管理年先进集体、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工会工作“四个一”活动先进单位、九江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九江市(农村)课改实验基地,连续七年获修水县教育局综

合目标考评先进单位、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古市镇人民最满意单位,在刚结束的全县第四次“回头看变化”评比活动中,我校荣获白岭、渣津、大桥综合片区第三名,得到了县局领导与参观领导的一致好评。当然荣誉和成绩只是我们发展的起点,我们努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更要向出色的兄弟单位学习,广泛交流,齐头并进,实现我们伟大的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创造新时代的灿烂辉煌。

四、厚德载物,特色育人

(一)、德行育人

成才先成人是古市小学一直传承的办学宗旨,长期注重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从细节抓起,以教师为表率,以模式为规范,对学生给予终生受益的良好影响。全镇小学155位教职工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社会现象,从未有过一位教职工与社会发生过任何争执,从未有过一位教职工为自己利益而影响学校声誉,更没有一位教职工涉入违法乱纪的误区而受罚或社会遣责。“身正,不令则行”,在良好的表率面前,给我们学生一个榜样,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现在,走进校园,绿树成荫,花香扑鼻,文明岗、文明用语、温馨提示,给学生装潜移默化的薰陶,让学生从小树立追求真、善、美的高尚情操。

古市中小思想道德建设的管理逐渐规范,多年来在前进中改善,形成一套科学可行的管理机制,能做到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每年开学第一周为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周,在一周的时间里,每位教师都要深入学生当中,通过课堂教育,走访家长,反馈信息,建立学生成长台帐。学校领导及时检查,并规范整理一手资料,针对本学 9

期学生新的思想动态,制订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关制度计划。为丰富教育内容,学校充分利用有教学资源办起红领巾广播室,建立校园小记者团,及时宣传,及时发现学生成长中的偏差,让不良思想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艺术育人

我们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努力打造一个充满艺术色彩的平台,让学生从小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进而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为此,我们通过多年的努力,通过不断招聘引进专业教师,加强校本培训,加大艺术教育的力度,现在学校配备了音乐、美术、体育、文学、书法等专业老师,各年级按省颁计划开齐开足课程,还开辟第二课堂,由专业教师对有一定艺术天赋的学生进行教学,定期举行各种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古市中小现在形成规定的几大活动正为艺术教育几道风景,每月举行一次书画作品展,激发学生装的创造激情,创办了学生刊物《阳光乐园》,给学生一方书写的乐土,同时,向社会展示学生的作品,提高社会家长对特长学生的关注度,每年一届的秋季田径运动会,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更为各级专业学校发现培养体育苗子,占华同学参加县田径运动会,荣获小学组长跑冠军。三年一届的艺术节更是全方位展示艺术教育成果的一盛事,每届艺术节,都邀请艺术界知名人士参观指导,大力推动了我校艺术教育的发展,通过新闻媒介的宣传,更能提升我们的办学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艺术人士加盟古市教育,2011年六一儿童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少儿艺术节,筹集资金四万余元,现在选招的教师

中不省级摔跤冠军,有音乐本科毕业生的,更有在省级获奖的优秀歌手,还有省书法协会的会员,美术学院的高才生,栽了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我们完全相信我们的艺术教育将成为修水县农村小学的品牌。更为欣喜的是在起步阶段,我们有所收获,有所作为,高春红老师参加服装城杯音乐大赛获一等奖,并代表修水参加九江市比赛喜获二等奖,宴雄梅老师参加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荣获二等奖,冷玲娇老师应邀社会各种大型活动的主持人,镇领导多次推荐为省市考察团解说员,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艺术大赛获奖数达百余人次。活动营造气氛,搭建平台,给整个校园平添了生机,让每位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三)、文化育人

古市镇素有东山府,南山县政府的美称,民埠物丰,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介红色革命根据地,有着承传千年的本土文化,红色苏区列宁学校的遗址至今保持完好,古色文化比比皆是,一娘花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遗产,苏东坡手植杏高耸入云,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文人墨迹随处可见。现代文化璀灿夺目,书法家黄君多次为母校奉献佳作,并为乡贤冷仲华捐资建的综合楼书写楼保“长春楼”,大家手笔在美丽的校园熠熠生辉,诗人撰写的“长春楼记”为冷仲华先生义举赞颂,更勉励校中学子励志进取,为国家,为家乡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古市中小大力发掘本土文化资源,让每位学生从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到树立远大志向,从点点滴滴渗入学生幼小的心灵,现在学校还将本土文化走进课堂,对加盟古市教育外地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文

化本土体验,每周星期一国旗下的讲话都是由教师撰写一份古市小学的讲稿,给学生感受美丽的家乡,以古市文化为背景,编印了校刊《古市教育》,第一期发行受到古市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受到同行的高度赞许,学生家长相互传阅,并积极为校刊提供素材,撰写稿件,第二期校刊正在组编之中,建立了古市小学教育网,为学校管理和教师交流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相信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各界人士的积极参加,一定能光大古市本土文化,同时,围绕打造“文化校园、书香教室、温磬寝室”的总体构想,开辟了文化墙、荣誉墙、宣传橱窗,创办了校报《阳光乐园》,学生作品展台、红领巾广播室;提倡师生文明用语,做到“一草一木可传情,一墙一壁可说话”。

六、学校发展规划

在过去的几年里,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培养“四有”人才为目标,致力于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规范学校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内强素质,外要形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适应新时期新要求,抓住机遇,推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升办学水平,把古市中小创建成修水高品位,有特色农村一流小学,特制订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创新学校管理机制,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培养和激励人的发展先导,以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为依托,以创建和谐文明校园为抓手,全面加快学校发展建设步伐,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四育并举的教育模式,建立学

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有体系。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二)办学目标

1、学校发展目标

坚持“发管理促规范,以教研求改革、以改革强质量、以质量树品牌”的发展目标,创建修水县一流农村小学。

2、教师培养目标

全面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大兴教研之风,使教师由经验型向学习型转变,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

3、学生培养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我校学生具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思想品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三)实现目标的措施

围绕创建高品位,有特色农村小学的工作目标,狠抓班子队伍建设,校园环境建设,课程改革建设不放松,全面加快学校发展,具体从以下六方面完善:(1)学校管理上等级(2)师资队伍上层次(3)教育教学上台阶(4)课程改革邮成果(5)办学条件上水平(6)校园文化上品位

(四)组织实施

1、本规范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2001----2012年争创修水县师德师风先进单位,通过

省、市、县三级督导评估,完善办学条件。

第二阶段:2002----2013年巩固督导评估成果,争创市级文明学校,筹建综合楼,学生宿舍、食堂。

第三阶段:2013---2014年创省级素质校、和谐校。进一步规划发展方向。

2、学校根据发展规范,制定中期和短期实施计划,提出每年,每学期具体工作目标。

3、本规划在修水县教体局、镇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组织实施。

七、存在问题

如今,教师爱岗敬业,学生乐学善学,学校管理规范,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但距政府与社会对我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进一步致力于学校发展。

1、全镇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急需进一步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训。

2、教师住房紧张,仍有部分外地教师住房条件差。

修水县幼儿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篇10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进一步落实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进一步推动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把文明礼仪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以校长为文明礼仪教育工作领导组长,制定了学校实施方案,落实了由分管政教的书记全面负责,强化了校团委、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的职责,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结合我校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教师垂范,感染学生

文明礼仪最重要的是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了使学生真正记住自己所学习的文明礼仪知识,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我校首先对全体教职工提出了以自己的行为教育带动学生的要求。平日里教师之间见面相互礼貌问好,相互帮助;不在校园内乱扔一点废弃物,见到地面上有一点杂物主动弯腰捡起来;上课时注意教态,不接打手机,不抽烟……所有的这一切都让同学们从老师的行为中受到深刻教育。在老师们的带动下,同学们的主人意识、团结意识、乐于助人的精神更加强烈了。校园的环境面貌变化了,集体的财产被损坏的减少了。许多同学都像老师们一样,用自己的行动维护学校的干净整洁。

我们学校的教师都能以身作则,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们率先垂范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能严格要求自己,做文明礼仪的示范者、引导者。

二、宣传“规范”,让“规范”深入人心。

我校就“规范”向学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深入的学习。召开了“文明礼仪动员大会”,举办了“文明礼仪教育专栏”。在文明礼仪教育动员会上,利用大幅标语对“学规范,学做人”这一教育中心进行宣传,营造教育气氛。每周升旗仪式利用国旗下讲演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规范”的系列讲演,让学生学习礼仪常规和待人接物的原则,使“规范”深入人心。各班级根据学校的教育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每周分重点、分专题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规范”的学习教育,使“学规范”更细致,更深入。

政教处利用宣传窗、黑板报、主题班会、征文活动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生活礼仪、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开展礼仪、礼节、礼貌教育。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营造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宣传礼仪的浓厚氛围,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

三、常规训练入手,使文明具体化。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规范”学习后,要求学生真正掌握“规范”的内容,运用“规范”待人接物,学校从最简单的坐立行语言、体态语言等方面入手开展“文明伴我行”活动。

1、全校性集合排队,进场秩序的训练。

2、做操动作规范,整齐化一的训练。

3、站、立、行的军事化的训练。

4、进校时问好姿态的训练。

5、唱国歌、升旗仪式规范性的训练。

四、用“义务清扫”等具体行动,创造文明的环境。

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优美环境的好处,政教处号召各班成立“义务清扫突击队”,对校园的清洁卫生天天坚持清扫,让学生人人参与义务清扫,人人分享劳动成果,人人从劳动中受到教育,人人都不忍破坏自己亲手创造的干净环境,人人都不允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劳动

成果。使维护环境卫生,成为自己的事。同时,总务处还实行了教室卫生、走廊、楼梯间卫

生、校园卫生各班责任包干的办法。各班负责清扫、维护、保洁。除学生会监督岗每天两次

检查外,政教处还每周不定期突击检查,发现问题当天公布,并在班级量化管理中扣除相应的分数。

“文明礼仪示范班级”、“文明礼仪之星”“文明示范窗口”“家中好帮手”“文明礼仪墙报”“文

明礼仪故事会”“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等评比活动,将文明礼仪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与民

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孝心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生态教育紧密结合,促进良好校风、师风、学风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

五、让文明礼仪走进课堂

把文明礼仪教育寓于学科教育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礼仪因素,能学礼仪、讲礼仪,从而使学生懂得了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尊重同学。

六、让文明礼仪走进家庭,走向社会。

我校已把校园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成果拓宽到家庭,延伸到社会,教育学生在社会上带头

讲文明、讲礼仪、讲秩序,敢于纠正社会上的不文明行为,充分发挥学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要求学生每周在家中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进出家门要与父母打招呼等。清明节组织学生

祭扫烈士亭及慰问敬老院的老人,让学生懂得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及关爱他人。以上各种活动的开展,使我校的师生员工普及了礼仪常识,提高了礼仪意识,加强了礼仪实

践,使学生成了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也使我们的学校成为了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的窗口。

中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通过这次“文明礼仪规范月”活动,校园文

明之风逐步盛行,学生行为习惯明显好转,我们认为: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我校一定认

真总结经验,改正不足,力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让文

明之风常驻校园。

修水五中

修水县幼儿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篇11

关键词:土地利用;景观生态学;习水;景观指数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12.020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Pattern of Land Use in Xishui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LIU Fei1, XIE Shuang-xi1, XIE Peng2, ZHANG Wen-jie1

(1.College of Forestry,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 2.Land Resources Department of Xishui County, Xishui, Guizhou 5646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source of landscape map, and using the tools of Arcgis and Fragstats, the landscape spatial characters of land use in Xishui County such as characteristics of patch number, patch size, diversity index, and evenness index are analyzed. The result demonstrates that the forest patch area accounted for 61.88% of the total research area, and the arable land patch 30.91%, it form distributed forest and arable land patch, which have its remark able advantage in landscape type and landscape features. From the landscape as a whol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iversity and the evenness of landscape are low, the landscape dominance, aggregation and connectivity is relatively high. It provides the theory reference for land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Xishui County in Guizhou Province.

Key words: land use; landscape ecology; Xishui county; landscape index

景观格局分析主要是研究景观内各斑块类型在景观中的分布规律,是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基础[1-2],数量分析方法已经不断修改和完善[3]。通过对景观格局的分析有助于对宏观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同时也有助于探索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及动态过程的影响[4];可以科学合理地规划我们所面临的环境,以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5]。以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借助Arcgis和Fragstats工具,从景观斑块数、斑块形状、聚散性、多样性、均匀度等方面对习水县土地利用的景观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可为土地管理决策以及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习水县位于贵州高原北部,县域面积307 563 hm2,2010年人口统计为717 534人。东连桐梓,西接赤水、四川古蔺,面向重庆,背靠遵义,是贵州进川渝、通江达海的前沿窗口。习水县地处大娄山山系西北坡与四川盆地南缘的过渡地带,境内属中山峡谷地貌,地势东高西低,最高处海拔1 871.9 m,最低处275 m。习水县已发现煤矿、铁矿、锰矿、铜矿、粘土矿等30余种矿产资源,储量十分丰富,尤其以煤矿储量最为丰富,初步估算蕴藏量为54.6亿t,已查明储量16.7亿t,素有西南煤海之称。县域内有赤水河、习水河、桐梓河等长江支流,属于长江中上游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域,域内西北部有贵州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贵州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基础数据来源于习水县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shape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是在2009年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年度变更调查得到,为.shp格式文件,地类编码总数为24个,数据来源较权威、可靠[6],可提高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的准确度及有效性。根据习水县实际情况及研究需要将以上24个地类进行景观重分类,然后利用Arcgis中conversition tools工具将“地类图斑”shape数据转换成20 m×20 m的栅格数据,得到习水县景观类型图(图1)。借助Fragstats软件根据景观格局分析需要对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得到相关的景观类型水平(class level)和景观水平(land-scape level)两种类型景观指数数据。

1.3 土地利用及景观分类

根据土地利用属性和景观生态学意义,参照国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21010—2007),结合习水县实际情况,进行景观分类,共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未利用地7类,其中:(1)耕地:包括旱地、水田和园地(因本研究区园地面积很小且基本处于粮食生产状态)三个二级类型,为粮食生产用地;(2)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等林地类型;(3)草地:包括天然牧草地以及树木郁闭度<0.1、表层为土质、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4)水域:包括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内陆滩涂、沟渠以及水工建筑用地等类型;(5)城镇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城市用地、交通运输用地以及建制镇;(6)农村居民点用地:包括农村居民用地、设施农用地等村庄建设用地;(7)未利用地:主要指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或表层大多为岩石、石砾的未利用土地。

1.4 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景观指数来描述研究区斑块或整个景观的空间格局。当前所能采用的各种景观格局指数累计近百个,但有些指标的生态学意义并不明确,甚至相互矛盾[7-8]。因此,本研究依据简单性、代表性和统一性的原则,在全面了解所选指标生态意义的前提下[9],根据研究区特征,在斑块水平上选取斑块面积(CA)、斑块数(NP)、边界密度(ED)、景观百分比(PLAND)、平均斑块面积(AMN)、斑块形状指数(LSI)、景观聚集度指数(AI)、最大斑块指数(LPI)、斑块内聚集指数(COHESION),在景观水平上选取Simpsons多样性指数(SIDI)、Simpsons均匀度指数(SIEI)、景观聚集度指数(AI)等,较全面地从景观聚散性、多样性、异质性等多方面反映习水县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特征,各指数公式、计算方法及生态学含义见参考文献[9-11]。

2 结果与分析

2.1 景观整体结构分析

研究区总面积为307 563 hm2,总斑块数97 742个。如表1所示,各景观类型中,林地面积最大,为190 314.48 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1.88%;其次为耕地,面积达95 080.72 hm2,占30.91%;此外,草地10 120.48 hm2,占3.29%;城镇建设及农村居民点用地合计9 919.6 hm2,占3.22%;水域2 021.76 hm2,占0.66%;未利用地106.2 hm2,占0.03%。耕地、林地面积达到了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2.79%,为研究区优势景观类型,其中林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1.88%,在整个景观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大、连通性较好,是占主导地位的景观类型,为整个研究区的景观基质[11]。研究区内林地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大,为9.35 hm2·个-1(剔除自然保护区最大斑块外为4.67 hm2·个-1),其次为耕地为3 hm2·个-1,两个值均不是很大,这说明两个主要景观类型广泛交错分布于整个研究区域[12],在局部仍分布着的较小面积斑块。

就斑块类型数量NP来说,农村居民点用地36 708>耕地31 677>林地20 360>草地4 600>水域3 250>城镇建设用地981>未利用地166,斑块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景观的破碎性,农村居民点用地在斑块面积占比2.55%情况下,斑块数量占比却达到了37.56%,这说明了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点状分散性。

2.2 景观面积特征

从斑块面积来看,林地面积最大,为190 314.48 hm2,其次为耕地95 080.72 hm2,两者面积合计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2.79%。林地平均斑块面积最大,为9.35 hm2·个-1,虽然超过其他景观斑块,但相差也不是很大。最大斑块为林地,最大斑块指数达到了30.942 1,这说明习水县林地斑块之间面积悬殊非常大,而且以大面积斑块占据林地景观的主体,其中以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辐射区域斑块面积最大,达95 160.07 hm2(其中保护区面积48 666 hm2),占全部林地面积的50%,占研究区景观的30.94%。这说明,其他林地斑块面积也较小且有一定分散性,由此可见,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于习水县生态系统及其景观的稳定具有积极作用。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用地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小,城镇建设用地为0.62 hm2·个-1,农村居民用地为0.21 hm2·个-1,说明这两类景观斑块主要呈带状、点状分布。

不同景观类型的面积大小差异较大,这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13]。由于研究区为高原山地区域以及长期以传统农业为主业的农业区有关,耕地在该地区分布极为广泛,且人类干预改造程度强,耕地整体地形起伏大,使得耕地多被分割为小块状分布,斑块平均面积较小,大部分林地同样如此。城镇建设用地同样受到人为影响较大,分布集中且形状规则,表现出较高的平均斑块面积,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受地形和历史传统影响,以“户”为单位在全县分布表现出较小的平均斑块面积且斑块数量多。

2.3 景观形状及边缘特征分析

斑块形状指数LSI是反映景观形状复杂性以及受人为活动影响大小的重要指标,当景观中该类型的斑块只有一个,且接近正方形,LSI等于1,随着斑块类型的离散,它逐渐变大且没有限制[9]。由表1可知,耕地斑块LSI最大,达到了255.37,这主要是因为耕地斑块分布较零散导致。此外,农村居民用地LSI的也很大205.67,这是基于该区域经济条件落后,农村居民用地还局限于耕地的分布范围,随耕地的分布而呈现出较高的离散性;林地LSI为167.01,这说明,除了自然保护区区域斑块,其他林地斑块也具有一定的离散性。而城镇建设用地LSI为33.22相对农村居民用地要小很多,形状趋于简单化,这是因为前期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近几年城镇建设规模逐渐提高过程中城镇建设规划比较合理导致的。

边界密度ED揭示了景观类型被边界的分割程度,明显表现出边界长度与斑块形状的规则程度以及面积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斑块与外界的联系程度和受外界干扰强度[9-10]。由表1可知,习水县景观边界密度最大的为耕地102.15,其次为林地93.28,表明在景观本身的自然属性和人类干扰影响下,耕地和林地边缘复杂,边缘效应大。此外,农村居民点用地达到了23.69,也进一步说明了农村居民点的点状分散性。水域的边界密度大小在各景观类型中适中,水域则因主要分布于少数中小型水库和低洼河谷区域,斑块数量少,且分布相对稳定,边界密度也相对较小。草地和未利用地表现出相对较小的边界密度,受人为影响较小,外界干扰程度小。城镇建设用地ED达到了1.97的低值,这是由于早期城镇建设发展落后,近年来城市用地虽不断扩张,但建设用地斑块由于城镇建设规划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团聚式扩张特点[11],从而边界密度相对较小。

2.4 景观聚集度与连通性指数分析

景观聚集度指数AI单位是%取值范围在0~100,当某一斑块类型的破碎程度达到最大化时,AI等于0,随着聚集程度的不断增加,AI值也不断增大[10]。如表所示,各景观类型聚集度指数AI除农村居民点用地53.68%和水域68.84%外,其余各景观类型的聚集度指数都较高,尤其是林地92.38%、城镇建设用地85.75%、耕地83.49%,草地83.63%和未利用地74.01%次之,这与研究区的山区地形条件及的人类活动影响有关。

从斑块内聚力指数COHESION的角度来看,林地99.89>耕地99.04>城镇建设用地95.28>草地94.42>水域94.36>未利用地83.04>农村居民点用地68.88,农村居民点用地连通性较低,其余斑块类型均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连通性水平,特别是林地和耕地。

从景观水平上来看,景观聚集度指数AI达到了88.15%,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整个景观较高的聚集性和连通性。

以上景观指数分析情况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了习水县景观概况:习水县除西北部的自然保护区外,是典型的山地农业景观,低丘缓坡及坝子地区往往是耕地景观,而林地则分布于山坡、山岭之上,这就导致两个斑块类型的聚集程度和斑块连通性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形成耕地与林地面积占研究区绝大部分比重、两者环绕交错分布的总体格局。居民点往往根据耕地分布、地形条件而因地制宜分布,整体上处于较为零散的状态,聚集度较低,水域则因山区地形条件限制,仅散落分布于少量水库及河谷地带,聚集度也较低。

2.5 景观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标分析

Simpsons多样性指数取值范围为0≤SIDI<1。当整个景观中只有一个斑块时SIDI=0,随着景观中斑块类型数的增加以及他们面积比重的不断均衡化,SIDI值也不断向1接近。Simpsons均匀度指数范围:0≤SIEI≤1。随着景观中不同斑块类型面积比重越来越不平衡,指标值不断向0接近,当只有一个斑块时SHEI=0。当景观中各斑块类型面积比重相同时,SHEI=1[10]。

由表2可知,研究区Simpsons 多样性指数SIDI为0.519 7,说明景观多样性较低,部分斑块类型存在明显优势性。Simpsons均匀度指数SIEI也不大,为0.606 3,说明研究区斑块类型均匀度不高而优势景观类型比较明显。从景观水平的景观聚集度AI分析结果来看,AI值达到88.15%,同样体现出了整个景观较高的聚集程度。从均匀度和聚集度来看,景观类型均呈现出较高的聚集度,其反映的结果基本与多样性指数一致,整体景观复杂性不高,多样性不高。这主要是因为林地、耕地两个斑块类型面积占到了研究区总面积的92.79%,占了整个研究区的绝大部分比例,与其他5个斑块类型面积差异很大,从而导致林地、耕地景观优势突出。

3 结论与讨论

(1)习水县景观类型构成比例大小依次为林地、耕地、草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城镇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形成耕地与林地两个聚集程度较高、面积占研究区绝大部分比重、两者环绕交错分布的总体景观特征。林地斑块面积最大、景观聚集度最高,表征了习水县是典型山区农业县,且森林生态系统是支撑该县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习水县景观多样性较低与均匀度均不高,农村居民点斑块数量大,因为依赖耕地分布、地形条件而因地制宜分布影响,整体上处于较为零散的状态,聚集度最低。城镇建设用地则由于早期城镇建设发展落后,近年来城市用地虽不断扩张受城镇建设规划影响,具有较强的团聚式扩张特点,从而表现出相对较高的聚集度和趋于简单化的斑块形状。草地和未利用地因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主要分布于高山偏僻地区,斑块数量少,且分布相对稳定,受外界干扰程度小。水域则因研究区地形条件限制,仅散落分布于少量水库及河谷地带,斑块数量少、面积小、聚集度也较低。从整个研究区景观的角度来看,研究区不同景观类型的面积大小差异较大,均匀度不高、多样性较低,景观优势度较高,有较高的聚集程度与连通性。

(2)虽然整个研究区景观存在较高的聚集程度与连通性,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林地、耕地斑块虽然景观类型面积最大,具有明显的优势度,但斑块类型内部也存在明显的离散性,都具有复杂的边缘特征,边缘效应大。其次,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景观,农村居民点用地斑块数量大,离散性高。第三,本研究区域水域斑块数量少、面积小、聚集度也较低,仅散落分布于少量水库及河谷地带。

因此,有必要进行土地整理,整合较小面积耕地斑块;继续进行合理的退耕还林工作,根据局部地区的主体景观类型实现用途转变,提升林地、耕地的相对集中分布程度;根据实际地形条件应适度发展中小型水库,提高山区百姓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保障。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和集中管理,也有利于农村居民点的迁改合并,达到集约节约用地的目的。

(3)通过空间格局分析,得到了习水县景观特征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开展有关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对习水县土地利用格局影响以及习水县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等课题的研究,从而为习水县生态建设和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FORMAN R T T,d G M. Landscape Ecology[M].New York:John Wiley&Sons,1986:619.

[2] 肖笃宁,布仁仓,李秀珍.生态空间理论与景观异质性[J].生态学报,1997,17(5):453-461.

[3] 马克明,傅伯杰.北京东灵山地区景观格局及破碎化评价[J].植物生态学报,2000,24(3):320-326.

[4] 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92-98.

[5] 王云才.巩乃斯河流域游憩景观生态评价及持续利用[J].地理学报,2005,60(4):645-655.

[6] 马英莲,陈曦,贺永平,等.土地利用数据用于景观格局分析的研究[J].测绘信息与工程,2011,36(5):14-19.

[7] 布仁仓,胡远满,常禹,等.景观指数之间的相关分析[J].生态学报,2005,25(10):2764-2775.

[8] 彭建,王仰麟,张源,等.土地利用分类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6,61(2):157-168.

[9] 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 郑新奇,付梅臣.景观格局空间分析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1] 叶延琼,陈国阶.GIS支持下的岷江上游流域景观格局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1):112-115.

[12] 谢保鹏,陈英.Arcgis支持下的农牧交错地带县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以甘肃省康乐县为例[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2,47(1):117-124.

上一篇: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下一篇:施工现场起重吊装设备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