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内容

2024-05-12

财务报表内容(共11篇)

财务报表内容 篇1

2,负责在建工程核算, 以及在建工程转固的相关手续协调

3,负责固定资产明细核算,正确建立固定资产卡片

4,按时准确计提折旧,并完成相关月结工作

5,会同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盘点,并分析盘点结果, 以及按照权限规定办理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废等审批手续

6,负责和有关使用部门分析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并提供分析报告

财务报表内容 篇2

对于别的报告来讲, 披露分成两个类型:财务报表附注和报告财务信息的其他手段。对于前者来讲它的特征非常独特。在实务内容中, 其一直被称作是报表里很关键的一个要素。审计财务报表也需同时审计财务报表附注, 所以附注的内容与报表是紧密相关的, 报表附注内容主要包括对表内各项目, 特别是关键的项目更要对其分解阐述,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使用人对表中的信息分析, 并且对其加以关注。对于准则许可它从很多的备选措施中选取一项当成是政策中的说明。很多未知的问题和那些酬劳较高的没有决定的内容, 像是担保表之外的没有决定的诉讼之类的内容和别的一些准则规定要在附注里进行披露的内容。不过, 其只是存在定性的定性的但是没有定量的内容, 同时其中禁止对表中的信息设置改动, 并且禁止对其改动, 通过分析该项内容得知, 其和表内明确的内容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美国把财务报表附注列为表外 (其他财务报告) 的披露。

别的报告中不存在明确里的一些严谨的规范内容, 同时也不会受到准则的干扰。它的信息不但有可定性, 同时还能够定量来分析, 很多并非是过去的内容, 是对今后的预估。在别的报告里, 显著的模式有董事长关于公司股权变化和董事会人事变动的报告以及总经理关于公司业务讨论与分析 (MD/A) 把财务报表扩大为财务报告原是美国FASB在1978年发布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中的一项创举, 它最初的思想是维护之前的计量体系在物价变化阶段之中维持稳定, 但是在别的报告里经由很多的配合报表体现的不变价格美元 (即一般通货膨胀) , 对单位的财务状态以及经济内容的全部分析, 而且体现当前的成本对于单位的存货运作成就导致的一些影响性的内容。

所以, FASB于1978年颁布第1号概念公告之后, 1979年即出台第33号财务会计准则财务报告与物价变动和后续若干财务会计准则概念框架正好为出台这一系列与物价变动有关的准则 (尤其是FAS33) 提供了概念依据。

通过分析单位的财会步骤以及供应的信息内容可知, 此类报表不断的发展成为了相关的报告内容, 通过表内的确认变化为表外的模式, 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发展, 其在很大的层次上确保了决策目的的落实。

不过, 很多事物都能够分成两个方面。它将财会的信息传输方法从报表发展为涵盖报表的一些报告资料, 此时使得之前非常确定的确认内容的界限此时不是很确定了, 其是由于之前的报表信息要合乎其规定, 别的报告要涵盖何种内容, 何种内容不再财会之中不是很确定, 的那是报告中的内容是在持续变多的, 信息超数的现象很明显, 进而导致财会的边界不是很明确。原本任意的学科都有着其独特的界限, 也就是说其探索的托克托和问题处理的客体, 但是学科探索的不同是问题的特殊性。这种问题是不一样的学科探索的独特范围, 不一样的体系落实独特目的要实现的活动。假如随意的将财会的区域拓宽的话, 此时财会或许就变为财务估计等的问题, 假如细致的探索问题的进展状态的话就能够得知, 别的报告里披露的内容或许会都安置其发展为跳板, 进而导致报告的中心内容的报表的本质出现了很大的改变。比如美国最典型的会计处理是金融工具会计, 它分“三级跳”, 从表外发展到表中。首先, 金融设备仅仅的是在表外存在的。其次, 选取较少的具有公开价位的资产放到表里。第三, 涵盖衍生内容, 全部的放到表中了, 如FAS133《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将金融工具 (含衍生工具) 形成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全部挤入财务报表, 理由是金融工具形成的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均符合资产与负债的定义, 有着非常明显的计量特点, 公允价值。如果说FAS115将某些特定———指有市场公开报价———的权益债券和债权证券在表内确认不仅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 而且有相关与可靠的计量 (按摊余成本计量持有到期的债权证券固然能可靠计量, 但即使按有公开市场标价的公允价值计量交易中可供销售的权益证券也能讲得通) 至于FAS133要求衍生金融工具和套期活动也在表内确认, 虽说合乎相关性等的明确规定, 不过对于最为关键的可靠性并没有有效的落实。

针对表中的金融资产等都要切实的结合相关的公允价值来分析, 终于在2008年FAS157《公允价值计量》中开始施行, 这个方法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发挥了非常关键的意义, 此时金融领域开始陷入困境之中, 激烈攻击公允价值会计即调到市价的会计, 起到对于在危机中处在不利位置的行业的运作成就发挥着非常关键的意义, 它的价值下降, 流动性不是很好的前提下, 此时就导致了行业的恐惧心理。不过, 危机的根本缘由不是相关的报表, 会计本身也不具有引发全球危机的能力, 不过通过细致的探索得知, 假如说存在问题的话, 这种问题也只是局限在它在市场中已经不是很顺畅, 此时的交易已经发展的不是很合理的情况下, 还是运用脱离市场的公允价值的实际三级估计进行计量。此时它就从基础中违背了价位必须由行业来决定, 而无法经由单位自身结合不能够察觉的内容来估计的这个发展规律了。假如深层次的分析得知, 关键的问题是将衍生的设备等放到报表里面, 没有积极的落实自身设置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所确定的四条确认的基本标准。今天, FASB和IASB (IASB一向对FASB是亦步亦趋) 为什么着重修改金融工具的分类、计量与确认?是因为它已经认识到报表的明确最终还是有着它的界限的。该项价值是目前的脱手价位, 无法运用到不是很活跃的行业之中, 同时其不具有公开意义。对于公开的资产等, 此时的行业价位的最后的仲裁人必须是行业, 其在相关的公告中有很明显的论述, 是要高度的关注的。

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篇3

摘 要 本文从实务的角度介绍了如何加强报表分析工作及具体方法,并讨论了财务报表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财务报表 分析方法 存在问题

财务报表是企业最终经营成果的体现,从财务报表中可以体现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亦能显示企业未来面临的挑战及机遇。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控制企业经营及财务核心,避免财务陷阱,同时帮助经营者分析过去经营成果,捕捉未来经营机会。

一、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前准备工作

1.深入了解企业的行业特征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前,首先要搞清楚本行业及企业特征。从供应链,生产链,销售链上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所以要根据企业行业特点分析得出自身的特征,财务分析时才能抓住要害,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出衡量。

2.了解企业的竞争状态

由于企业处于不同的经济及金融环境,企业面临的竞争情况也有所不同。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前要从企业行业增长情况以及现时面临的竞争等方面进行分析,据若干年企业的资产及效益增长情况大致推算企业的平均毛利率及未来发展前景,同时关注外来介入者对本行业的影响。

3.了解企业与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关系

主要从上游企业取得主要原料及产品来源,分析上游产业链生产供应能力,产品特点和商业优惠情况;从商品销售分布和应收账款情况分析下游产业链。

4.分析企业竞争优势及获利优势

企业的成本领先主要考虑规模经济,高效率生产,生产成本低,严格控制中间费用。此种情况下,报表分析时应注重企业的规模扩张事宜和生产效率;差异化即在客户认可的价格范围内加成提供的独特的产品或服务,着重关注企业的毛利率、核心竞争力及资源整合能力等。

二、财务报表分析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1.财务报表本身并不是企业“经济真实”

财务报表受制于会计原则及会计假设的约束,尤其是受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的约束。从这种意义上讲,财务报表并不是企业“经济真实”的真正反映,其本身存在众多的局限性:如主要反映已发生的历史事项,它与使用者分析所需要的有关未来信息的相关度不高;财务报表主要反映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而无法反映许多非货币计量的其他重要信息,如企业的人力资源及市场占有率等信息;财务准则允许并需要对许多事项进行估计,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稳健原则要求预计可能的损失而不预计可能的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少计资产和收益,而使报表数据不实。

2.分清财务报表分析的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

财务分析的标准包括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这两种标准互相配合,共同组成财务分析的标准体系。

(1)定量标准,一般包括企业的历史指标、行业标准以及企业的计划指标。其中行业标准或国际(家)标准代表着企业所处行业内标杆或先进水平,因而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首先考虑的评价标准。

(2)定性标准,是指那些不能用数量表示的规定、计划和目标等,如企业文化、职工人员素质等。为应对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复杂化的影响,当定量标准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时,要求企业采用定性标准进行分析。在财务分析中,通常将这两种标准结合起来运用以便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获得决策有用的信息。

3.企业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

一般而言,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时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是指那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控制的因素,如生产经营计划、人财物的安排等;不可控因素是指那些管理人员无法控制,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影响的事项,如国民经济的运转情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因此,认识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对企业业绩的不同影响,对合理评。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内容

1.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及指标

企业的财务分析基本方法包括:财务比率分析、现金流量分析、同型结构分析、趋势对比分析、数据对比分析等。

财务报表分析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盈利分析的指标(净利润、净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偿债能力分析(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现金比率等)营运能力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某特定资产周转率等)。

2.加强对企业报表附注的分析

财务报表是按照国家制度的规定进行编制,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和规定性,只有提供定量的财务信息。而报表附注作为财务报表的重要补充,主要对会计报表不能包括的内容作进一步详尽的解释与说明。对这些重要事项的分析是很必要的。它可以帮助进一步了解企业动态,通过分析,找出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决策。附注有价值的重要事项主要包含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关联性交易等。

(1)对或有事项进行分析。企业的或有事项指可能导致企业发生损益的不确定状态或情形。因为或有事项的对企业的影响需要未来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所以企业一般不应该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但必须在报表中披露,这些常见或有事项有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等。

(2)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分析。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这些事项对企业来说有有利的和不利的方面,通过报表附注对日后事项的分析,能够快速判断这些日后事项未来对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是经济损失。

(3)对关联性交易进行分析。企业的关联性交易,是关联企业之间为特殊目的进行的交易。对这些交易,应着重了解其交易的实质,了解企业被交换出去的资产是否是企业的非重要性资产,而被交易进来的资产是否能在未来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财务报表中的主要内容解释 篇4

1:、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数,主要是了解企业目前可以马上支付的现金及银行存款

2、应收账款。了解其它企业欠我们多少货款

3、存货。我们的产品和半成品、原材料有多少,占总资产比重有多少。

4、固定资产。我们企业现有的机器设备,办公设备、运输设备价值多少。

5、短期借款。我们对外向银行有多少借款。

6、应付账款。我们因为业务往来还欠外面企业多少货款。

7、未分配利润。截止到报表本期,企业累计经营是赢利(正数)还是亏损(负数)。

8、营业收入(利润表又叫损益表)。分本期收入和累计收入,反映到本期报表时间企业累计发生的销售收入。

9、主营业务成本。这个项目反映企业生产中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原、辅材料,人工工资,水电汽,机器折旧等费用(其实这个项目里面就包含制造费用)。

10、管理费用。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行政管理人员(包括经理室、财务部、行政部等管理部门)发生的工资、交通、水电、折旧、通讯等各项费用(由销售发生的费用在销售费用中核算)。

11、财务费用。反映企业由于借款或融资支出的利息费用(负数表示资金存款产生的利息收入)。

12、销售利润。正数表示企业本期或累计实现的利润,负数表示产生的亏损。

13、投资收益。反映企业在股票、债券、对外股权投资所产生的收益(负数为亏损)。

14、营业外收入。就是和企业主营业务无关的其它收入(像处理废品收入,固定资产报废处理等)。

15、营业外支出。就是和企业生产无关的支出(像罚款、滞纳金等)。

16、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

17、所得税。表示到目前为止,企业由于盈利应该预缴的企业所得税,负数此项为零(按利润总额的25%计提)。

财务报表内容 篇5

财务报表主体――财务报表的编制主体即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是对会计人员所处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的一个界定。

财务报表的分析主体――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即财务分析主体。财务报表分析是特定主体的行为,他们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分析来为自己的决策服务。这里的特定主体就是指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所以,企业的财务分析主体就是指与企业有利益关系,并希望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而获得对其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的单位或个人。

(一)两者的差异性

1、两者界定的前提不同。财务报表主体即会计主体是会计基本假设之一,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空间范围的一个假定,它是一种主观上的假设。会计假设来自于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的抽象,是环境赋予会计工作的基本特征,是人们在客观经济环境中进行会计活动时,产生的最为基本的观念总结,也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规则的思维支撑。但假设毕竟是以有限的事实与观察为基础的,还不是既定事实,有待于实践检验与科学的论证。特别是当前网络财务对会计假设的冲击,使得会计主体的涵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企业间不断分化、重组、兼并,以及跨地区,跨行业成立企业集团,使得会计主体呈不断整合之势。“主体”可能时而膨胀,时而缩小,甚至解体,会计主体业务的核算也不一定由企业本身来进行,而可以委托专门的会计公司来进行,这时企业与会计公司都可视为会计主体。

而财务分析主体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主体。财务分析主体是在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中,随着会计披露的形成而产生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针对会计主体的主观假设,财务报表分析主体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体现了分析主体的真实性特征。

2、两者存在的形式不同。虽说网络环境下,会计主体的范围扩大了,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企业总是作为一个“单一”的、“相对静态”的会计主体出现的。这种单一性和静态的特点有利于会计各项工作的开展及稳定性,这也是由会计的学科特性所决定的。而财务分析主体从一开始就是以多元化的、动态的形式出现的。由于财务分析主体构成的多元化导致了分析目标的多元化,而分析目标的不同又导致了分析内容的各异,正是各异的分析内容最终构成了财务分析体系。所以说是分析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了财务分析学科的特点。

3、两者所处的学科环境不同。会计主体是会计学最基本与最现实的依托,是会计学科体系存在与发展的立足点,会计学就是围绕会计主体假设而形成和构建起来的。而财务分析主体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处于财务学科体系的范围内。财务分析学作为财务学科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是会计学的逻辑扩展,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与转换的一门学科。财务分析主体的存在是建立财务分析学科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不同的学科环境使得会计主体和财务分析主体也显现出了各自的主体属性特征。

(二)两者的相关性

1、会计主体是财务分析主体的前提条件。财务分析主体的分析行为是针对特定的会计主体而言的,是通过对特定会计主体所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从而为其决策服务。可以说,没有会计主体的界定,财务分析主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会计主体与财务分析主体具有一致的最终目标。从“经管责任观”的角度来说,会计的职能就是管理好委托人的资产,并在保证资产的安全性的前提下取得一定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代表会计主体来行使会计的这一职能并努力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而财务分析虽然因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所关注的角度、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的出发点有所区别,但是这种区别并不说明不同财务分析主体的目标不存在共性。早在20世纪中叶,创立于美国杜邦公司的杜邦分析系统就证明了这种共性的存在。杜邦分析系统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就是因为它将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责任者的财务分析的最终目标确定为企业权益收益率,它使企业不同的利益关系人――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在不同的财务分析出发点上,寻找到了最终的目标――企业净资产获利能力。由此可见,在追逐企业净资产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上,会计主体与财务分析主体是一致的。

财务报表内容 篇6

2010年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修改内容

一、中等职业教育

1.对“图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校园网出口总带宽”的指标解释及填表说明进行了修订。

2.中职基2-1分专业学生数

本表中的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按《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版(统计用)填写。

3.中职基3-5分科专任教师数

本表中的专业课教师按《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版(统计用)的专业分类填报。

4.中职综2-3(1-7)中职学生分科类情况(总计、调整后中职全日制学生、非全日制学生、普通中专学生、成人中专全日制学生、非全日制学生、职业高中学生)

本表中的学生按《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版(统计用)的专业分类填报。

5.中职综3-5-(1-6)分科专任教师数(总计、调整后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专学校、成人中专学校、职业高中学校、其他机构)

本表中的专业课教师按《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版(统计用)的专业分类填报。

二、基础教育

1.对“校园网”、“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校园网出口总带宽”的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进行了修订。

2.小基8-1 附设幼儿班、学前班

原表中的“班数”、“入班人数”、“在班幼儿数”指标均按“托班”、“小班”、“中班”、“大班”或“学前班”填报;“离班人数”按“幼儿班”、“学前班”填报。

3.幼基2 班数、学生数

原表中的“班数”、“入园人数”、“在园人数”均按“托班”、“小班”、“中班”、“大班”或“学前班”填报,“离园人数”按“幼儿园”、“学前班”填报。

4.有综2-1-1 幼儿教育基本情况(总计)

幼综2-1-2幼儿教育基本情况(独立设置幼儿园、小学附设幼儿园、独立设置学前班)

幼综2-1-3幼儿教育基本情况(小学附设幼儿班、学前班)幼综2-2-1幼儿教育分年龄学生数(总计)

幼综2-2-2幼儿教育分年龄学生数(城市)

幼综2-2-3幼儿教育分年龄学生数(县城)

幼综2-2-4幼儿教育分年龄学生数(农村)

幼综9-1县城幼儿园园数、班数及幼儿情况

财务报表内容 篇7

财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告不可或缺的组织部分, 它是对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明细资料或文字描述, 包括重要会计估计及政策、不符合会计基本假设、资产负债日后事项、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和财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说明, 它可以使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从而更加全面的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

会计报表 (这里主要指主表及附表) 往往是通过货币计量单位, 数字化的表现形式, 简明扼要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资产状况与现金流量情况。但对于其具体构成, 特殊项目, 从数字及其对应关系中往往难以判断。因此, 对于企业的真实情况、表外情况、往来款项、坏账与准备等利益相关者急需的详细信息, 报表中无法反映, 从而才有了对会计报表附注的需求。

二、财务报表附注信息的作用

(一) 有助于提高会计报表信息的使用价值

会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向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很明显, 会计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会计报表 (会计报告) , 但仅凭几张主表, 我们只能简单地分析出企业的资产状况、现金流量状况与盈利状况。因此, 对于会计报表进行补充说明, 以附注的方式进行强调、解释、例外分析, 是完全有必要的。只有通过结合会计报表与会计报表附注综合考虑, 才能够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相对准确的判断, 这样才能使企业会计报告更加具有使用价值, 而不是一堆数据的堆砌。

(二) 有助于协调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之间的矛盾

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重要性、及时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相关性是要求对企业会计报表使用者有用;可靠性是要求会计报告数据真实、准确;可比性是在相关企业中, 纵向、横向对会计信息进行可比;重要性是对企业的若干信息进行重要性判断并表述;及时性是要准确快捷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这些主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往往对会计的计量、报告有着不同的要求, 存在着矛盾也显而易见。

(三) 通过财务报表附注可以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企业会计报表往往是数字的表达, 是通过货币计量单位反映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情况。但是对于企业的一些具体情况或者是特殊情况, 则必须通过会计报表附注来了解。比如, 假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大宗、订单式生产, 则存货数量往往很大, 明显不同于快销企业。对于成本结转、存货情况, 会计报表附注中都会有明确的反映。通过对财务报表附注进行认真的分析, 可以发现问题, 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从而减少报表使用者的风险和损失。与此同时, 我们可以发现, 会计报表的主表篇幅有限, 所提供的信息更是有限, 而财务报表附注作为主表的补充, 它会提供一些格外特殊或详细的补充信息, 通过阅读此附注将进一步加深对该企业的分析, 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融资决策。

三、财务报表附注在财务分析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 财务报表附注有助于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

在财务报表分析中, 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必不可少, 但是现实中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未必就是企业的负债总额, 因为还可能有或有负债的存在, 而或有负债正是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得到反应。负债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定义为:由企业承担的、能够可靠计量的且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当三个条件有一个未满足时就需要将其确认为或有负债, 在报表附注中予以体现。倘若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了或有负债, 那无疑会削减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举例说明, 在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 众多上市公司有一半以上披露了或有负债的存在且金额巨大;而早在2000年ST棱光公布年报时, 公众就发现其披露的担保金额总计远远超过了自身所有的1.5亿的净资产数额。倘若公司利益相关者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不进行财务报表附注的查看, 会遗漏掉很多重要信息, 仅仅或有负债一项有可能就会使企业由盈变亏, 导致负面影响。

(二) 财务报表附注有助于企业营运能力的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中的第14条规定企业发出的存货可选择的计价方法有加权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等, 它们都是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在销售成本以及期末存货之间进行一定程度的分配, 所以平均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那么投资者为了知悉企业准确的存货周转率, 就必须通过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查明企业到底运用了何种存货流转假设, 从而了解其运用了何种存货的计价方法, 便于投资者计算企业相关的资产管理比率, 进而了解企业的营运能力。其实按照规定, 存货周转率严格意义上应该用个别计价法来计算, 但在现实中, 由于企业存货进出频繁, 且实物流转与价值流转的不一致, 用个别计价法计算存货周转率并不可行, 很多企业故意用不当的方式分摊存货成本, 来降低销售成本、增加营业利润, 因此, 通过认真分析财务报表附注中有关存货流转的假设, 是防止企业调整利润、了解企业真实运营情况的有效办法。此外, 企业营运能力的好坏也可通过应收账款的周转率来进行衡量, 但在具体实务操作中, 有些特殊收入只会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如果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不进行特殊事项的研读, 有可能会忽略某些特殊收入, 落入企业人为调节收入的陷阱中。

(三) 财务报表附注有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中, 主要用营业利润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净值报酬率来反应企业的盈利能力, 其中利润是影响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而财务报表附注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体现在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上, 往往一个母公司为了虚报利润, 粉饰财务报表, 会将自己的某项资产以低价卖给子公司, 而上市的子公司再以正常价格卖出, 获得的高价差额就可以记为投资收益反应在企业的利润中。但是这种收益并不反应企业正常的营业状况, 所以就不能说明企业真正的盈利能力。例如2000年的年报显示, 陕长岭用每股7元的价格购买了母公司持有的圣方科技1000万股, 但随后又以每股8元的价格转让给了美鹰玻璃实业公司, 这笔交易使陕长岭获得投资收益7000万元, 占2000年其年利润总额的52.4%, 如若投资者未观察到财务报表的附注中此关联交易的详细情况, 不免会受此被粉饰报表的欺骗。

四、结语

在财务分析中, 仅仅依靠财务报表提供的事项进行分析是远不够全面的, 甚至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必须重视财务报表附注, 只有认真阅读附注的内容, 与财务报表系统相结合, 经过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从而准确的评价企业的各项能力, 并找出相应的问题, 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及相关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 笔者相信我国企业的信息披露将更加规范。

摘要:财务报表附注是为帮助理解企业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有关项目所作的解释, 它和会计报表、附表以及财务状况说明书一起构成了企业会计报表体系。在我国由于会计制度建设的落后, 财务分析者习惯上只重视对财务报表的分析, 而对于财务报表附注的分析则重视不足。而实际上, 财务报表附注在财务报告的分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对于正确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很大的帮助。财务分析的关键在于分析是否客观和完整, 要想达到满足客观性和完整性的要求, 对财务报表附注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分析,影响

参考文献

[1]佟志超.浅析财务报表附注在财务分析中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 2013, (32) .

财务报表内容 篇8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金融工具 影响

2006年2月15日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正式亮相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能极大地改变财务报表数据,使上市公司利润短期内发生剧烈变化,对投资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从新会计准则的角度来看,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数据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存货会计处理原则、股权激励机制等几乎是影响到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本文重点从金融工具方面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一、关于金融工具的各项准则的具体内容

新会计准则中首次发布了关于金融工具的 4项具体准则:《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这四项准则各有侧重、相互关联、逻辑一致,形成一个整体,可以对涉及金融工具业务的会计处理提供完整的规范。4项具体会计准则主要适用于金融企业,但非金融企业对所涉及的金融工具进行会计处理的原则也应与其协调一致。金融工具的计量应该是人们最值得关注的部分。在此部分中,明确了金融工具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可以说这是我国会计准则上的新突破,是新会计准则中的突出亮点之一。

1.初始计量。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2.后续计量。除个别情况外,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是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

3.关于利得或损失的确定。新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影响利润,进入损益表。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所有者权益进入资产负债表,直到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是再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二、新准则对金融工具相关内容的修改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当前我国主要的金融上具还只是应收款项、股票、债券等基本金融上具,衍生金融工具只有少量可转换债券、中国银行的6个月远期结售汇、各银行在国际市场上从事的一些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一些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国际市场上从事的一些带有套期保值目的的衍生交易。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平稳高速,经济总量不断增大,股票市场迅速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正向利率市场化方面努力,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加快,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将使我国金融机构、企业面临巨大价格变动的风险,迫切需要规避市场风险。国内监管机构也将放松对中资金融机构、国内企业的衍生交易的监管,使其与外资具有同等的待遇。因此,我国的金融工具业务将会得到迅速发展,制定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完整的、统一的金融上具会计准则来规范各种金融上具业务,以满足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企业的需要成为必然。

新准则在金融工具方面的变动将会很大程度上改变企业财务报表数据,从而使企业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对于金融企业,新准则的影响更是非常大的。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最主要体现在金融衍生工具表外业务表内化,并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这样有利于及时、充分反映企业在衍生工具业务所隐含的风险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为了防范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准则规定衍生工具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而且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这改变了原制度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的规定。由于衍生金融上具价值升降的不确定性,故执行新准则后,利润的走向具有不确定性。

上述变化要求上市银行和证券公司善用衍生上具这把“双刃剑”,因为表内化将对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金融风险管理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企业不但要考虑现金流等经济因素,还要考虑金融衍生上具对报表产生的影响,以免给报表带来过大的波动。在套期保值方面,采用新准则后企业在套期业务上的浮动盈亏将会影响公司的盈利,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有关套期合约的公允价值,也将使投资者更能把握公司在套期业务上面临的风险。

在金融板块,由于新准则要求企业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减值损失,这相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采用的计提贷款减值准备的五级分类法将能够更真实的反映贷款的价值。新准则使得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的商业银行能够更准确的把握金融资产减值可能造成的损失。当然,它的实施也会给商业银行等金融企业带来短期阵痛。如按新准则,资产质量的好坏将决定银行的业绩,比较优势的资产采用折现法将在报表中表现得较有利,而质量差的资产则必须提取更高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将对未来利润形成较大冲击。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华投资和我国对外投资企业日渐增多、中国经济和国际接轨的必然结果,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会计史上历史性的变革,必将极大的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使企业的财务报表更能真实准确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同时对证券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冲击。

参考文献:

[1]郑庆华 赵 耀: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企业会计准则研究组:2006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金融工具和财务报表分册.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宋 常 周银蕊: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与列报的思考.会计之友,2006,3

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的区别 篇9

1.目标方面

虽然人们至今尚未形成财务报表及财务报告目标的一致意见,但是在报告信息时仍需要区分两者的目标。研究目标的目的在于探索实现目标所需的手段或程序,并且实现不同目标所需信息的特征。从理论上说,计量与披露是互相关联并由财务报告目标所决定的,然而,财务报告中的某些信息却与计量不相关,因此,财务报表目标应该与财务报告目标区分开来。财务报表作为会计日常核算的继续和总结,用来满足反映经管责任方面的需要,财务报告则以使用者的决策需要为导向,提供更趋向未来和广泛的辅助性信息。整个财务报告体系既用来评价企业管理者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又向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满足使用者日益增加的信息需要,

2.内容方面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企业对外提供的报表种类和格式,其特征是采取通用的报表模式。财务报告比财务报表更具灵活性,我国主要采用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形式进行表述。其他国家既有准则要求披露的补充资料,如美国有按财务会计准则披露的物价变动信息,又有按惯例由企业自愿披露的、形式多样的其他财务报告,如董事长报告、简化年度报告、总经理关于业务的分析与讨论报告等等。财务报告所包含的内容大于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只是财务报告的一部分,但应是其核心,财务报告和非财务信息是必要的补充。

3.质量特征方面

首先,正式编入财务报表的信息,必须是能用货币单位计量的;而财务报告可以是定量的货币信息,也可以是非货币信息和定性信息。其次,财务报表的项目属于财务信息,报表项目连同金额是文字说明与数字描述相结合的整体,缺一不可,财务报告没有这种要求,它可以提供非财务信息。最后,财务报表的项目有小计、合计和总计,其金额必须相符,且必须符合平衡关系,各表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在财务报告中则不存在特定的数字勾稽关系。

4.程序约束方面

房地产业统计报表制度修订内容 篇10

年报

1.《限额以上房地产业财务状况》(X103表)取消“长期投资合计”、“长期债权投资”、“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3个指标;增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应付账款”、“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土地购置”、“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其他费用”、“应付职工薪酬(贷方累计发生额)”11个指标;将“短期投资”调整为“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负债合计”调整为“非流动负债合计”,“营业费用”调整为“销售费用”,“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调整为“住房公积金”。

注意:①“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应为“土地购置”、“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和“其他费用”的合计数。②住房公积金是指企业和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住房补贴是国家为职工解决住房问题而给予的补贴资助。两者的构成不同,住房公积金由职工个人从工资中扣缴和单位资助两部分构成;住房补贴由单位单方面给予职工的资助,不需职工个人从工资中扣缴。住房公积金科目不应该包括住房补贴。

2.《信息化情况主要指标》(X606表)更名为《信息化情况》;增加“拥有电子商务交易网站数”,网站1“名称”、“网址”、“电子商务交易金额”,网站2“名称”、“网址”和“电子商务交易金额”7个指标。

定报

1.《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及其他房地产活动情况》(X202-2表)更名为《物业管理、中介服务、自有房地产经营及其他房地产活动情况》。

2.《房地产开发项目情况(二)(按项目填报)》(201-9表)中“项目建筑面积”中“住宅”项下取消“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分组;将“规划住宅套数”中“90~140平方米”调整为“90~144平方米”,“140平方米以上”调整为“144平方米以上”。

注意:201-9表中所有数据均应取自项目《规划许可证》,如果《规划许可证》没有重新调整,表中数据不能随意调整。

3.《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完成情况(按项目填报)》(X202表)取消“经济适用房”及补充资料部分;将“140平方米以上住房”调整为“144平方米以上住房”。

4.《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到位情况(按单位填报)》(X202-1表)增加“股东投入资金”和“借入资金”2个指标。

注意:“股东投入资金”和“借入资金”是“自筹资金”的其中项,“股东投入资金”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从股东处融入的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资金,来源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总公司或上级部门的资金,也应归入此类。“借入资金”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从其他单位(不包括股东)筹集的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资金,但不包括财政资金、贷款和外资。

5.《限额以上房地产业财务状况》(X203表)取消“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指标;增加“应付职工薪酬(贷方累计发生额)”、“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个指标;将“短期投资”调整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营业费用”调整为“销售费用”,“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调整为“住房公积金”。

注意:“应付职工薪酬”是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会计科目,它反映应由该企业直接支付给职工的薪酬,不包括间接支付给职工的薪酬或以劳务费、佣金形式支付给职工的费用。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的统计原则是“谁发工资谁统计”,劳务派遣人员除外。无论用工单位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工资均由实际用工单位填报,而劳务派遣单位不填报。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包括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使用方)和其他从业人员的工资总额。

6.《重点房地产企业商品房销售及待售情况》(X204表)表号调整为X204-3表;取消“住宅”项下“经济适用房”分组;将“户型结构”项下“140平方米以上”调整为“144平方米以上”;将“六、商品住宅待售情况”项下“120~140平方米”调整为“120~144平方米”。

浅析财务报表舞弊 篇11

虽然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只有短短的十几年, 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却触目惊心:一方面, 从数量上看, 进行财务报表舞弊的上市公司不仅没有减少, 反而更多, 仅06、07两年就有40多家上市公司因此被处罚;另一方面, 从影响来看, 财务报告舞弊极大地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 影响恶劣, 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因此, 对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尤其是针对上市公司) 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财务报表舞弊的定义

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 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

财务报表舞弊指有意地、故意错报或遗漏重要事实, 或者误导性会计数据, 以及在与其他所有可获得的信息一起考虑时, 可能导致阅读者改变和调整他的判断和决定的会计数据。

我们将其简化就是财务报表中的故意错报和遗漏。

二、财务报表舞弊的手法、成本

一些研究机构以公开的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舞弊的手法以及成本做了研究, 在此先做简单的介绍:

(一) 财务报表舞弊的手法

财务报告舞弊的典型手法是虚报收入和高估资产。几乎超过一半的报表舞弊, 都采取了这两种手法。

虚报收入包括确认虚假收入、确认未实现收入。前者包括错误地运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错误的销售截止等。后者如确认以收取手续费的方式委托出售的商品。这一手法一般只用于会计期末发生的交易。

高估资产, 包括确认虚构或不属于企业的资产, 本该费用化的项目资本化, 采用错误的计价基础确认现存资产的价值等方式。根据统计, 高估资产频率最高的科目是存货;应收账款;设备;应收票据;现金;投资;专利等。

其他舞弊手法有少报费用和负债、滥用资产、对财务报表项目的不恰当披露等

(二) 财务报表舞弊的成本

财务报表舞弊的成本包括为舞弊付出的代价, 笔者认为, 很难进行量化:首先, 只有很少一部分舞弊行为会被发现, 即使发现了, 公司也会把责任完全推给舞弊肇事者, 而罪魁祸首即更高层的管理者却仍然稳坐钓鱼台;其次, 舞弊行为并不是完全被揭露, 很多公司认为解雇舞弊肇事者后就控制了事态的发展。

而财务报表舞弊成本的公开统计数据就仅仅是一种估计, 毕竟并非所有的财务报表舞弊都会被发现, 况且, 上市公司也不愿意成为这方面的榜样, 因此要确认实际的总成本是不可能的。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评定和估计财务报表舞弊发生成本的精确方法。

三、财务报表舞弊的形成, 预防和发现

(一) 形成

关于财务报表舞弊的形成原因又很多, 关于这方面的解释主要有GONG理论、冰山理论和舞弊三角理论和风险因子理论。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相关文献的回顾发现, 如果存在以下情况, 财务报表舞弊很可能就会发生:

1、存在对财务报表舞弊有利的条件。

2、公司管理存在缺陷, 使财务报表舞弊的机会和动机 (比如经济利得) 存在。

3、从事财务报表舞弊后可以从会计准则或者其他的法律法规中找到看似合理的解释。

总结一下, 条件、管理缺陷以及“合理”解释将对财务报表舞弊行为产生“激励”作用。

(二) 预防

在笔者看来, 不应等到舞弊行为暴露之后才解决, 防患于未然也是很重要的。建立和监控持续改进机制, 扼杀舞弊动机、机会和建立企业内部监管, 是预防财务报表舞弊最有效地方式。该连续机制的组成要素包括:

1、严谨的公司治理;

2、一套完善的公司制度;

3、一个高效的内部控制结构;

4、一个内部审计功能;

5、客观独立的外部审计。

笔者认为公司治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公司治理有内外两种机制构成, 为了创造和增加股东价值的目的管理、引导和监控公司行为。内部机制主要有董事会、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外部机制主要指财务报告使用者, 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监管部门、注册会计师等。值得注意的是, 公司治理存在不足并不必然意味着公司将从事财务报表舞弊, 只要是治理结构负起相应的责任即可。

公司采必须有一个从事舞弊性财务报表的编制的理由, 而其传播也必定要有机会, 如果舞弊者发现一套可被接受的会计方案能“合理”解释其舞弊行为, 就可能从事舞弊。所以, 我认为财务报表舞弊的预防焦点应该集中在前面所提到的条件、解释、管理上。

(三) 发现

公司只通过预防通常不能阻止财务报表舞弊的发生, 相关的会计人员, 如内部审计人员, 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关注相应的舞弊标志, 如“红色信号”;设计专门的审计程序以降低审计风险;充分考虑舞弊的可能性, 如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相较于其他公司发生舞弊的可能性较高, 关联方关系较为复杂的企业舞弊行为也极可能发生。

从财务报表角度来看, 我们应当对财务报表重要项目和事项进行关注以防止财务报表舞弊。

1、关注重要项目和事项。对财务报告舞弊可能涉及的财务报表科目进行重点关注。资产负债表项目主要是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在建工程、预计负债、金融资产等;利润表应重点关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资产减值准备、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现金流量表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这些项目是报表舞弊的直接科目, 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资金往来结算以及经济利益的流入情况。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为比较财务报表, 一般情况下, 各项目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但若发生资产重组, 引起项目的重大变化, 则应引起重视, 应进一步分析, 看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报告舞弊行为。

2、关注各项财务指标及比率变化, 并对其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总所周知同一行业同一指标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财务报表舞弊的预测。如果财务比率变化差异大, 则可能存在财务报表舞弊, 可以进一步分析, 判断存在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

(1) 存货比重上升且周转率下降。如果存货的上升比重明显超过了销售收入增加的幅度, 则要注意是否存在低估售出存货成本, 虚增利润的舞弊行为。

(2) 预付账款、待摊费用当期增加较多。要查看是否利用这些项目高估资产的行为。

(3) 主营业务毛利率变化。如果同行业相比, 主营业务毛利率明显较高, 横向比较也发生重大变化, 则观察高估收入或低估成本的舞弊行为是否存在。

(4) 期间费用的趋势变化。营业费用相对数较①前期下降, 或大大低于行业平均值, 管理费用的金额大幅度的变化;财务费用与借款的相比, 明显异于银行利率, 则这期间费用的舞弊行为很可能存在。

(5) 应收账款周转率出现异常变化。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若存在高度收入的情况下, 这个指标不再持续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 而较前期明显降低或出现金额非正常膨胀的情况。

(5) 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或投资收益绝对额发生重大变化。若本期投资行为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但上述想象出现, 则有可能通过不恰当的计量方法确认资产价值, 利用子公司多计收益的舞弊行为。

除以上指标外还存在很多, 如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等, 一旦出现异常现象, 都要注意, 比较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只有谨慎, 才可能发现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

3、通过关联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由于在同一公司中, 部分财务指标存在勾稽关系, 因此, 通过关联指标比较分析也是揭露可能存在财务报表舞弊的有效方法。例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的关系等等。

这些在审计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中经常用的一些方法, 但并不是说只要利用这些方法财务舞弊行为就一定能够得到揭露, 还要综合运用其他理论和方法。前面已经提到不可能完全揭露财务舞弊行为, 因此, 笔者认为只要用恰当的方法将财务舞弊行为造成的后果调整在可控范围内, 并且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没有多大影响, 那么就可以认为我们预防和发现财务舞弊行为是有效的。

四、结论

财务报告舞弊的历史已经有300多年了, 一直令会计界头痛。如何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进行有效治理, 这不仅是理论研究者和会计实务人员探讨的课题, 更是广大财务报告使用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有鉴于此, 本文讲述了财务报告舞弊的基本理论, 在对财务报告舞弊的理论分析基础上, 从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着手, 分别针对公司治理结构和财务报表分析这两大方面, 对防治企业财务报告舞弊提供了几个可供参考的方法, 希望对财务报表投资者有帮助。

摘要:财务报表对于投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载体, 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但近年来财务报表舞弊日益严重, 针对这种现象, 本文讲述了财务报表舞弊的基本内容:定义和手法, 解析了形成原因, 并提出了预防和发现措施。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手法,形成,预防,发现

参考文献

[1]、严艳.也谈财务报告舞弊的预防措施[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18) .

[2]、张文祥.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要索识别与评估[J], 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08, (1) .

[3]、邵辉.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财会, 2008, (10) .

上一篇:学校演讲比赛致辞下一篇:辞职报告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