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

2024-06-06

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共18篇)

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 篇1

1、在春天里,动物们也从沉睡中醒来。小草开始发芽了,大地上到处都显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一眼望去,到处都是一片绿景象,就像一幅水彩画。

2、这就是春,因着萌生在这里的生命的齐奏,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一种神奇的美丽。

3、阵阵春风,吹散云雾,太阳欣然露出笑脸,把温暖和光辉洒满湖面。

4、随着春姑娘轻快 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在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5、早晨的太阳,像牛车的轱辘那么大,像熔化的铁水一样艳红,带着喷薄四射的光芒,坐在东方的岭脊上,用手撩开了轻纱似的薄雾。

6、天空上,怎么是五颜六色的,使人眼花缭乱?啊,原来孩子们在防风筝呀。在蓝天白云的照耀下,各种各样的风筝在自由自在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

7、太阳在朝霞的迎接中,露出了红彤彤的面庞,霎时,万道金光透过树梢给水面染上了一层胭脂红。

8、只见碧空衬着淡蓝,一会儿,淡蓝变成橙黄,边上镶着绯红,这红光越来越多,从空中直射海面,先是一点,接着一片,飞快地向四面扩散。

9、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那金黄色的野菜花,在绿波中闪光。

10、深秋的太阳像被罩上橘红色灯罩,放射出柔和的光线,照得身上、脸上,暖烘烘的。

11、天空被夕阳染成了血红色,桃红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整个江面变成了紫色,天边仿佛燃起大火。

12、晴空万里,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太阳把面烤得滚烫滚烫。

13、在这一个温暖的季节里,在树林里,许多的树木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让,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 的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约而同地飞来采蜜,在半空中飞来飞去。

14、在树林里,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着,高兴起来,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光吹拂着小河,河水忽然被一阵悦耳、动 听的笛声所牵动,放眼望去,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茎做柳笛呢!他们吹出了心里的幸福和快乐。

15、晚秋了,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像个老公公露着笑脸在打瞌睡。

16、雨过天晴,太阳走过七色彩虹,万丈光芒照耀着春天的大地,大地上的一切都生机勃勃。地上的小草,细细的嫩叶湿漉漉的,青枝绿叶的树木,像刚洗过一个澡,显得青翠欲滴。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着,唱得人心情舒畅;小蜜蜂出来采蜜,它们从这束花飞到那束花。最快乐的是阳光下的孩子们,他们有的追逐跳跃,有的唱歌跳舞,还有的在蓝天上放起了风筝,又是一幅欣欣向荣的图画。

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 篇2

一.表达情感

众所周知, 现行中小学语文课本所入选的文章, 无论是记叙文、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还是古代的诗词歌赋等等, 尽管题材不同, 形式多样, 风格迥异, 总是不乏景物描写。只有这样, 文章才能显得文字活泼, 内容丰满, 意蕴深邃, 精彩纷呈, 以至于产生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景物描写范围之广, 如: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雾、日月星辰、江河湖泊、高山流水、名胜古迹等, 然而景物描写在文章中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愚以为首先具有表达情感的作用。譬如, 现行九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的《故乡》一文, 其体裁为小说, 当小说的主人公“我”渐近故乡时, 作者鲁迅做了以下一段景物描写: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 呜呜的响, 从蓬隙向外一望, 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这段景物描写, 可谓气氛阴沉, 色彩暗淡, 文字呆板, 将二十年后故乡一派衰落凋敝的景象描绘得入木三分, 把小说中的“我”此次回乡的悲凉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使文章一开始就为全篇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感情基调。现代白话文如此, 古诗文亦然。

二.暗示下文

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除了表达情感之外, 还兼有其它。铺垫下文就是其它作用之一。这种作用需要结合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景物描写所处的语言环境加以分析。如:现行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本文第55自然段中, 当参加完小学毕业典礼的英子走进家门, 发现家里异常安静时, 作者做了这样的景物描写: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 散散落落的, 很不像样。这里寥寥数语, 表面上看只是对院子里的景物作了轻描淡写的描绘。而实质上作者是匠心独运, 以花喻人, 通过对院子里夹竹桃垂败散落的描写, 暗示下文英子的父亲在医院病逝的凄凉情形, 从而把英子丧父的悲痛心情推向极致。

三.渲染气氛

当然, 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也不能千篇一律, 在特定环境中, 根据表达的需要, 景物描写又具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如现行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斑羚飞渡》一文第11自然段, 在斑羚一老一少结对飞渡悬崖时, 作者这样写道:山涧上空, 和那道彩虹平行, 又架起了一座桥, 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这里作者把斑羚飞渡时形成的弧线这种景象与空中的彩虹这种自然景物有机融合在一起加以描写, 意在渲染斑羚飞渡时的悲壮气势, 让读者领悟到为了种群的生存, 老斑羚甘愿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四.推动情节

还是以《故乡》为例。《故乡》根据情节的发展描写了现实中的故乡、回忆中的故乡和理想中的故乡, 这三个故乡都安排了特定的景物描写。因为我这次回故乡的目的, 是想卖掉老屋, 又是冒了严寒, 所以这就自然而然看到了衰败、凋零的故乡。但作者没有停留在对故乡的议论和哀叹之中, 而是通过母亲的口提到闰土引起回忆, 而且引出了记忆中的故乡。特别是把少年闰土月夜守瓜图描绘得明快艳丽, 人物英俊活泼, 相映成趣。展开故事情节后, 冷酷的现实随即摧毁了少年闰土美好的形象。这篇小说中唯一欢快的情景就被对“故乡”现实描写的低沉空气驱散了, 剩下的只是“我”的一种忧郁和感伤。实际上, 故乡的全部美丽都属于记忆中, 而且是仅仅停留在少年闰土身上。篇末借助渐渐远离故乡的“我”朦胧之感再一次幻化出神奇的境界:海边, 碧绿的沙地;上面,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它似乎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之路, 或者说坚定了我追求理想中故乡的决心。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 渐渐地使读者的心灵进入了我回故乡、忆故乡和离故乡之中去,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景物的描写手法 篇3

渠传霞,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长治路小学语文教师。曾荣获太原市“教学能手”“教书与人岗位能手”“新长征突击手”“优秀班主任”“市骨干教师”等称号。

景物描写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内容。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就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写作的目的则因文而异。有的在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有的则借写景而抒发某种感情。

要写好景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

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为此,在观察时,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各不相同。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景物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

二、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

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也叫游览顺序。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三、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抒写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景物渗透主观感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进而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使读者产生共鸣,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四、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长于描摹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使人仿佛能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因而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砌词藻。

习作要求

描写春天景物的作文 篇4

我们和春天一起约会,我们和春天一起共舞。春天是个调皮的娃娃,它和我们一起渡过这快乐的季节,我们相约在美妙如画的春天。

山坡上,远远传来小鸟那婉转悠扬的歌声,辛勤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奔忙,美妙的蝴蝶翩翩起舞,好像在迎接接春天的到来。鲜红的桃花挂满了枝头,映红了姑娘圆圆的脸蛋,雪白的李花布满了枝头,像穿着洁白婚纱的新娘。

春天是花的世界,春天把大地打扮得无比漂亮,春天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欢乐。

花园里,美妙的水仙花,漂亮的郁金香、火红火红的山茶花,雪白雪白的百合花纷纷开放,迎着春风春雨相约春天的花园里。

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迎着春风向我们招手,黄灿灿的油菜花露出了美妙而动人的笑脸,好像绘画大师描绘的蓝图,那样美妙,那样鲜艳,那样诱人。

爬上山坡,走进花园,来到田野的各个角落去约会春天吧!春天也许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动动手,动动脚,春天就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一起约会春天,拥抱春天。

描写春天景物的作文 篇5

在这个春色勃勃的季节里,在树林里,在马路旁,在花园里,都能看见春天的脚步。在树林里,各种各样的树木长出了绿绿的嫩叶;在马路旁,碧绿的小草钻出泥土;在花园里,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紫的,白的,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姹紫嫣红,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环,令人目不暇接。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朵的香味,都不约而同地来采蜜,在半空中飞来飞去。蝴蝶像公主一样翩翩起舞,则蜜蜂就是和公主一起跳舞的王子……

自古以来,有很多的诗人都很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景色宜人,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写进诗中。贺知章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杜甫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牧说: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春天笑容是不同的,红灿灿的是太阳,嫩绿的是树梢,湛蓝的是天空,娇黄的是迎春花……怪不得画家喜欢绘画春天,诗人喜欢吟诵春天,因为,春天的色彩是五彩缤纷的,是美的融合。但是我很奇怪,为什么春天里美丽的色彩会不谋二而合。

春天的景物描写作文 篇6

瞧,这边昨天还只露花苞的杏花,仿佛一夜之间全都开了,怒放在那带有桃花、梨花,甚至一些我并不知名的野花,都在微凉的天气里伸长了脖子,好象在欣赏这美丽的公园春景。

“绿叶衬红花,红花配绿叶。”有了花,当然少不了叶。新芽都从地下爬了上来,东瞅瞅,西看看,有的手挽手,似在说什么悄悄话;有的则独个儿瞪着眼睛,望着远方不知在想什么;还有的小芽儿长得矮,被挤在中间不知怎么办才好。它们个个儿都对这里的春天充满好奇。

公园里人来人往,你会发现,他们穿的衣服逐渐变少,这也预示着春天正在到来。远处的柳树正静静地望着人们,轻轻摆动冒着柳芽的枝条,好像在说:“你可别看现在我的柳枝是光秃秃的,过不了多少时间就都长出来了。”

徘徊在湖边,温暖的太阳光照得湖面波光粼粼。偶尔有几只小船划过,荡起圈圈涟漪,还会有几只野鸭浮过水面,不时叫几声,怪不得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呢。

浅议作文中的景物描写 篇7

关键词:写作教学,观察,表达,修辞

大自然千姿百态, 春花秋月各有风致。一边是“铁马秋风塞北”, 一边又是“杏花春雨江南”, 写不出各自的特点, 还不如不写。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那么, 怎么抓呢?

时令季节对自然风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都说香山红叶好看, 到春天时去看看!同样是春天, 早春和晚春就不一样。请看下面两段的差别:“四月中的细雨, 忽晴忽落, 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 可是处处有些绿意。野桃花开得最早, 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 好像媚弱的小村女, 打扮得简单而秀美。”“天气是醉人的温暖, 恰好是樱花落尽的时季。细沙的行人道上满是狼藉的粉色花片, 有些便沾挂在平铺的碧草上。几树梨花还点缀着嫩白的残瓣。”注意两段文字中写到花的地方的不同, 这是不同的季节造成的, 如果你不分季节笼统地写春天的故事, 那就可能流于一般化。

写景需要按照顺序, 这其实也是观察的顺序问题。观察事物首先要确立观察点, 也就是你站的地方。从你站的角度看去, 能看见的就写, 看不见的就不能写。因为我们看到事物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 或由内到外, 或由远及近, 或从上到下, 或从前到后, 或从左到右。所以在描写景物时, 同学们要按照观察到的顺序写, 这样才能做到层次清楚。请看下面一个写景片段:

天鹅湖是个圆形的湖, 湖水清可见底, 碧绿发亮, 好像一块无瑕的翡翠。湖的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低垂着头的柳树。她在微风的吹动下, 舒展着柔嫩的腰肢, 拂动着细长的手臂, 迎风起舞。树下是一片嫩绿的草地, 草地上零零星星地点缀着红的、黄的、蓝的小野花。远远看去, 就像点缀着彩色图案的绿缎子。湖上横跨着一座美丽的天鹅桥, 就像一条腰带系在那里, 把天鹅湖打扮得更加美丽。

“一切景语皆情语”, 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要在写景中自然渗透感情, 寓情于景, 做到情景交融, 物我一体, 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情感融注到作品中去。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 从而获得美的感受。

如老舍先生的小说《月牙儿》, 写了女主人公在不同景物的不同感受:

“那第一次, 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它第一次在我的云中是酸苦, 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我敢在院中走了, 一个春天的月牙儿在天上挂着。我看出它的美来。天是暗蓝的, 没有一点云。那个月牙清亮而温柔, 把一些软光儿轻轻送到柳枝上……月牙下边, 柳梢上面, 有一对星儿好像微笑的仙女的眼, 逗着那歪歪的月牙和那轻摆的柳枝。墙那边有棵什么树, 开满了白花, 月的微光把这团雪照成一半儿白亮, 一半儿略带点灰影, 显出难以想到的纯净。这个月牙是希望的开始, 我心里说。”

写景要绘形、绘色、绘声, 仿佛使人看得见、闻得着、听得到, 因而要善于用动词和形容词。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但不能堆砌辞藻。只写静景, 容易使文章呆滞, 只写动景, 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景和动景结合起来, 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看周立波《林海雪原》中的一段景物描写:

“雨落大了, 粗重的点子打在三把红油纸伞上, 发出的热闹的繁密的脆响, 跟小溪里、越口里的流水的哗声相应和。从伞下望, 雨里的山边, 映山红开得正旺, 在青翠的茅草里, 翠绿的小树边, 这一丛丛茂盛的野花红的像火焰, 背着北风的秧苗里, 稠密的秧苗像一铺编织均匀的深绿的绒毯, 风一刮, 把嫩秧子往一边翻倒, 秧苗又变成了浅绿色的颤颤波波的绸子了。”

既有听觉, 又有视觉, 真是绘声绘色;有远有近, 有高有低, 真是疏密有致;既有动景, 又有静景, 真是动静相生。一个接一个精巧的比喻, 美不胜收;让人感到爽心悦目, 春意盎然。这就是给语言化妆的效果。

景物描写的烘托艺术 篇8

例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

“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段景物描写,严寒、深冬、阴晦、冷风、苍黄、萧索等几个词语,让谁的内心不顿感悲凉!“我”回到了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她就是这般模样!“我”又何尝不是?一个挣扎在城市的底层有着觉醒意识却无力改变现实的知识分子;我的故乡又何尝不是?一个在几千年封建思想统治下的旧中国农村的落后贫弱的缩影;闰土和杨二嫂又何尝不是?千千万万在生存线上挣扎的贫苦百姓中的一两个。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悲凉,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悲凉。

可见,适当的景物描写对气氛的渲染、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不容忽视。

那么,如何通过恰当的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呢?

一、景致不同人物心境不同

情由景生。随着四季早晚阴晴的变化,景物会呈现无穷变化而各具特色。

1.春景常用来烘托人物欢快的心情

春天东风吹送,细雨飘飞……“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的景色多用来衬托人物欢快、愉悦的心情。朱自清先生的《春》一课,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展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蓬勃生机,歌颂了春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与憧憬,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带给人们启示:一年之计在于春,要为一年做好打算,为一生做好谋划。这篇文章可谓是写景抒情的典范之作,成为语文教材中的必选篇目,成为初中生学习借春景烘托人物心情的范本。

在学生写作时,如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在马路上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时,不妨来一段“明媚”的景物描写:太阳在天空中张开了笑脸,柳树像一位翩翩起舞的少女,树上,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着。这样,就从天气的角度把我们的兴奋、愉快的心情展现出来了。

2.秋景常用来烘托人物悲凉的心情

秋天西风频敲,大雁南飞……“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秋天多用来衬托人物悲凉的心情。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课,就把秋天的景物描写与人物心情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起到很好的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的作用。“望着窗外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景物描写与人物心境相得益彰,烘托了作者生病时的孤独、绝望的心境和重拾生活勇气和信心。

在写作时,如果我们考试成绩不理想,可以来一段“阴暗”的悲凉秋景描写:我走出教室,头顶阳光被大块云遮住,一阵冷风吹起,让我不禁打个寒颤。几片树叶打着旋飘落,唱一曲哀婉之歌。

3.节日景象常用来烘托人物喜悦的心情

如:除夕之夜,万家灯火,一片祥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庆的春联贴上门框,精致的窗花贴上窗棂,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大街小巷,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这时出场的人物,心情一定是喜悦、幸福的。

二、景致不同展现人物性格不同

写景时就要做到融情于景,把主观感受真切地表达出来。适时的景物描写,既可以起到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1.借暴风雨(雪)等艰苦的环境展示人物坚强的性格

在一篇题为《风雪归途》的作文中,作者细致地进行了这样一段景物描写:西北风打着呼啸猛烈地刮着,雪结成硬实的雪粒被风拧绞在天地之间。马路上已经成了一个混沌的世界。行人无踪。然后出现了文章的主要人物——爸爸,一个能动的雪人站在街道的十字路口,正在指挥交通,他就是我的爸爸。这样场景中的人物必然拥有坚强的性格,这是任何一个读者不能不承认的。

2.借田地、工厂、矿山等艰辛的环境展现人物勤劳的性格

如一位同学描写了这样的场景:远处,碧蓝的天空下连绵起伏的群山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样向远方涌动着。山脚下是一片玉米地,玉米苗已经从土里钻出来,在微风中挺直了身躯。远远地望去,一颗颗玉米苗连缀成一块绿色的地毯。然后抓住时机在场景中自然地把父亲和母亲添加进去,两个人物勤劳的特点自然就展示出来了。

写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动静结合的方法,对比的方法,还可以在写景时运用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

参考文献:

[1]赵志红.例谈阅读教学中“张力”的生成[J].新课程导学,2012(10).

描写春天景物的四字词语 篇9

编者按:本文为整理网络资料贴,对重复字词作了一个简单筛选,仅供参考。本文中有部分词语已经不常用,或为生僻词语,未作处理。

淅淅沥沥

雨声沙沙

细雨淅沥

春雨连绵

雨过天晴

细雨如丝

春雨阵阵

含苞欲放

春光融融

青山绿水

冰雪融化

雪化冰消

万象更新

风和日丽

欣欣向荣

春华秋实

春光漏泄

大地回春

春山如笑

春蛙秋蝉

花红柳绿

双柑斗酒

雨后春笋

百花争艳

春风宜人

摧兰折玉 春雨绵绵 湖光山色 春风送暖 东风送暖 万紫千红 和风细雨 莺歌燕舞 春兰秋菊 春晖寸草 春花怒放 春深似海 绽红泻绿 花香鸟语 寻花问柳 有脚阳春 春寒料峭 倡条冶叶 繁花似锦 春草萋萋 重峦叠嶂 春江如练 万物复苏 阳春三月 柳绿花红 春光明媚 春光灿烂 春回大地 春色撩人 春生秋杀 春意阑珊 枯木逢春 雨丝风片 暗香疏影 倡条冶叶 尺树寸泓 凡桃俗李 山清水秀 古木参天 春意盎然 百花盛开 乍暖还寒 气象万千 春花秋月 春风和气 孤标傲世 春色满园 春笋怒发 红情绿意 漏泄春光 草长莺飞 桂馥兰香 尺树寸泓 出水芙蓉 纷纷扬扬

纷红骇绿

风吹雨打

春意昂然

花枝招展

春山如黛

泉水丁冬

春光满面

春和景明

风花雪月

浮花浪蕊

春风拂面

万木争春

满园春色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草长莺飞

百鸟争鸣

描写春天景物的短文散文 篇10

当我走进那繁花似锦的花园,那里开满许多美丽的花朵。粉红的桃花第一个来报到的,它穿上粉红色的公主裙在阳光下竞相开放。

当我走进那绿油油的田野的时候,那里就充满无限的快乐。嫩绿的青菜说:“啊!春天真美啊!”小朋友来,他们看到许多好吃的菜。他们尽情地摘着。

当我走进那清澈见底的湖边时,我看到柳树姑娘正在梳理着自己的头发。这时候,小鸟飞来,他们飞到柳枝上,正在窃窃私语呢!

作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浅析 篇11

一、注意景物的整体和局部

无论是自然界的景物,还是图片画面,学生的观察往往不能全面。只注意了鲜艳的色彩,尖锐的矛盾冲突,而忽视景物的背景和细节。例如在写雨景时,既要写远处迷蒙的雨幕,又要写芭蕉叶上滴落的串串珍珠。这样写景就注意了点面结合。

二、注意写景的动静结合

活动的画面比静止的画面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

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干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中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這是作者回忆故乡的榕树,枝叶婆娑,流水潺潺,鸭群嬉戏,又加以活动的人群,使画面动静结合,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作文《春天的早晨》,葱郁的树木,袅袅的炊烟,田间的老农,一切沐浴在金色的朝霞里,这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同时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三、 用五觉描写景物

综合运用各种感觉描写景物,可以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腻。例如:

细细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如烟似雾;润湿的泥土散发的清新和芳香沁人心脾;雨点滴入口中,甜甜的,令人回味无穷;春风把雨丝送上你的脸颊如少女的手儿温柔细腻;俯身静听草长得声音如一望无际的旷野上悠扬的笛声在耳畔回响。啊,潇潇春雨,春雨潇潇。 (学生习作《春雨》)

这段作文综合运用了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五种感觉写春雨,细腻传神,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写作方法。

四、注意描写景物的色彩

彩色的电影比黑白的电影前进了一大步,彩色的画面比黑白的画面对视觉更具有冲击力。例如:

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特别诱人的是牧野的黄昏,落日映红周围的雪峰,像云霞那么灿烂。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上,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褪,银灰色的暮霭笼罩着草原的时候,你就会看见无数点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这两段文字中,蓝天、白云、银灰色的暗花,夕阳的红火连锁映衬着蒙古包,牧女笼罩在金碧辉煌的世界中。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景物五光十色,准确的使用色彩词语会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当然,这离不开细致的观察。

五、写景的最高境界——情景交融

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说出了景和情的关系。你高兴时,小鸟为你唱歌;你悲痛时,乌云为你哭泣。一切景物都承载人的思想感情。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写到了槐树的落蕊、牵牛花的蓝朵、农民的青衣、廿四桥的明月诸多景物,这些景物呈现处蓝白黑灰的冷色调,非常吻合作者当时苦闷的心情;当时北平有香山的红叶色彩绚丽,颐和园游人如织,这些暖色调不吻合作者心情。作者的心情孤独、苦闷、悲凉,笔下的景物自然就清、静、悲凉。此文写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作文景物描写例谈 篇12

一、色彩的描写

一篇好的作文,离不开色彩描写。 色彩描写在文章中可起很大的作用,如果缺乏色彩描写,语言就会显得干巴巴的,文章就不会感染人。学生们在作文时,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色彩描写:1. 自然环境的描写,大自然本身就是五光十色的,抓住它们的色彩特点,准确地勾画,可以使人如见其景,如临其境;2. 具体事物的描写,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物,它们都有自身特定的颜色, 应该引导学生在相关的作文时,写进文章中的事物的色彩,就应该具备它的独特色彩:3.对动物的描写,不同的动物外形各有自己的颜色特点,在习作时抓住它们的特点,加以准确地描绘,可以使人如见其物;4.对植物的描写,不同植物的外形各有自己的颜色特点,抓住它们的特点,选择准确的色彩词语,就可以把植物描绘得有光彩,使人更加喜爱。老师在作文教学时,应该让每个学生学会认真观察,作好色彩描写,使文章更生动,更感人。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梨儿!”这段文字作者集中笔墨只描写了一种景物———春花,通过色彩对比, 写出了春花竞放的特点。

二、芳香的描写

芳香的描写,也就是通过嗅觉这个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如果对其独有的芳香进行精妙的用笔,就会起到怡神悦态的效果。如《紫藤萝瀑布》中说芳香是“浅紫色”的, 这里作者要写的是花香,是嗅觉,却用视觉的浅紫色来形容,这就使作者所描写的紫藤萝花更加具体可感,使读者对紫藤萝花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其语言更加的清晰灵动。如鲁迅的《社戏》 中的第一段景物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里就有嗅觉的描写,其中一个角度就是,从芳香落笔的,整段话文笔优美,情景交融,充满了梦幻朦胧的味道。作者充分调动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表现了自己看社戏途中的愉悦感受。

三、声音的描写

声音描写是写作的一项重要方面, 世上许多事物既有形态、色彩,也有味道和声音。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时,主要是依靠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器官,所以老师在教授学生在描写客观事物时,就不能只限于一个方面,而要发挥各个器官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其中也包括声音的描写。同样在 《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其中,“闹”就是从声音方面,描写春天的, 和文章前面的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一起,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五彩缤纷、 立体感极强的优美画面。《木兰诗》中描写黄河流水声和胡骑的鸣叫声,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急迫、心境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斗气氛。

四、形体的描写

形体是指物体的外在表现,它是一门艺术。如人体只有在四肢、躯干、头部及头部五官的合理配合下才能显示出姿态美、体态美、线条美和外部形态与内部情感的和谐统一美。

描写物体,就要抓住其形体特征, 如此写下的文章,才会生动传神,惟妙惟肖。抓事物的形体,这是笔者要求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写作手法。学生运用这种手法创作出的作文,可以使文章 “言之有物”、“言而有味”。

总之,初中生既不同于小学生,也不同于高中生,在作文教学时,必须要求掌握一定的基本方法,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训练他们写出写好景物,写好了景物,就具备了写好作文的基础。当然, 仅仅抓住景物的特点还不够,发现了景物的特点并不等于能把这些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因此,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的同时,还应引导他们通过大量反复的阅读、积累,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丰富词汇,炼字炼句,学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只有整体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再让他们写出一篇篇质量上乘而优秀的作文,就水到渠成了。

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 篇13

曾前后两次教学《少年王冕》一课中“七泖湖雨后美景”的内容,使我意识到教师对文本把握的深度及调控能力决定了课堂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效率。

初次教《少年王冕》时,我抓住王冕“孝敬母亲”“自强不息”两方面特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有五六处写王冕孝敬母亲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有三四处体现王冕自强不息的内容,需要在教师的点拨下理解。交流中,学生都没有注意七泖湖雨后美景这段文字,也许他们认为这段文字既不属于王冕孝敬母亲,也不属于王冕自强不息,而实际上这段文字在课文中非常重要,它是激发王冕学画欲望的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引导理解王冕的性格特点,不能弃之不管。于是,我强行引入:“我们来欣赏一下七泖湖的雨后美景,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出示文字:

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感受一下雨后七泖湖的美丽景色。(生齐读)

师:老师还给大家收集了几幅图片。(出示荷花以及荷叶上滚动的水珠的图片)

师:看着这些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诗句啊?

生:我想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我想到了“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师:多么美的画面啊,谁愿意通过朗读为我们展示这样的画面呢?(指名读)

师:这么美的景色又有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再来读一读。(生齐读)

师:七泖湖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好多人都看到过这美景,可只有王冕把它画了下来,从这段描写中你看出王冕是个怎样的人?(指名说)

生:王冕很聪明。

师:谁能用这样的句子概括一下?(出示:这是一个______的王冕。)

生:这是一个细心的王冕。

生:这是一个勤奋好学的王冕。

生:这是一个善于观察、酷爱绘画的王冕。

……

教学后我总有种“贴补丁”的感觉,觉得学生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游离于课文整体之外,与体现王冕性格特点的那些文字貌合神离。课堂气氛平淡,学生学习时缺乏激情。

第二轮再教的时候,我重新对教材进行了一番审视,决定把这段文字同感悟王冕的人物形象融合起来。教学中,我相机出示了这段文字(略),指名学生朗读。

师:说说对于这段文字,你有怎样的认识。

(学生纷纷谈到这段文字很美)

师:大家想不想看一看这雨后七泖湖的美景?

众生:想!(师播放雨后美景)

师:看到如此美妙的景色,你有一种什么感觉?用些好词好句来形容一下。(江山似锦、风景如画、美不胜收、美妙绝伦……)

师:作者花这么多的笔墨描写七泖湖,仅仅想说它很美吗?有时候文中的风景描写不只是为了赞美风景,它可能有很多用意呢!再读一读,想一想。(生读书,思考,相互交流)

生:是美景使王冕产生了强烈的愿望——学画。

生:这美景使王冕有了学画的机会。

师:应该说这美景是王冕学画的契机。

生:这美景成了王冕人生中重要的时刻。

师:可以说是王冕人生的转折点。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作者写景美还想暗示王冕有发现美的能力。

师:有新意!

生:我赞同他的说法。我觉得作者写景美是想说明王冕随着读书的渐渐增多,他学会了欣赏别人欣赏不到的美景。

师:有道理!你们看前文中对七泖湖的景点也作了描写,是出自秦家人之口,在秦家人眼里那里十分阴凉,水量充沛,只是个适合放牛的地方。而同样的景物,在王冕的眼里却是有“色”、有情的,雨后天空、湖水、青山、绿树、荷花等景物都如诗如画,清新美丽,令人陶醉。这说明什么?

生:王冕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师:这句话很有哲理味道!作者写七泖湖美景的用意——

生:想说王冕读书后提高了欣赏美的能力,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了。

师:原来读书还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呀!我们也要好好读书噢。还有发现吗?

生:这景物还象征了王冕的精神!

师(惊喜,追问):什么精神?

生:像荷花一样的精神……坚强……纯洁。

生:出淤泥而不染!

师:能理解到这种程度真不简单,你们太了不起了!

教师把多位学生的发言整理推广以达成共识,然后屏幕出示:这一池雨后的荷花,激发了王冕学画的欲望;是王冕人生的转折点;是王冕人格的写照——生机勃勃,玉洁冰清,自强不息。

……

在细致的景物描写中融入情感 篇14

人们都说西湖美,可我总认为家乡的龙泉更美!

龙泉又大又深,不但泉水清澈,而且冬暖夏凉。夏天,人们喜欢用它洗脸;冬天,泉池里升起薄雾,美极了。如今,龙泉旁又建起了高压水泵站,清澈的泉水被送往了金龙泉啤酒厂。

我爱龙泉,更爱家乡!

把脉诊断

上文基本点出了龙泉的特点,但对景物的描写不细致,导致情感不浓。

处方配药

首先是细致描写。一是按照一定顺序写,如“从上到下”写泉口、四壁、泉底等;二是细致描绘,如泉池究竟多大多深、泉水清澈到什么程度等;三是可以展开想象,如泉池里升起的薄雾像什么等。只有描写细致,景物特点才鲜明。

再次是抒发真情。你应该把观察到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真实地描绘出来。如夏天用清凉的泉水洗脸是什么感觉、清澈的泉水与啤酒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等。千万不要无病呻吟,更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词藻和优美的语句。

康复出院

龙泉,我爱你

湖北省荆门市五里中心小学童心文学社

张秀敏/文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西湖美,可我总认为家乡的龙泉更美!

龙泉的泉池直径约4米,水深约3米。泉水清如明镜,泉底的石块、水生物清晰可见,就连游人丢入水中的硬币,也能清楚地辨认面值。泉水冬暖夏凉,是人们欣赏龙泉的原因之一。夏天,捧一掬凉水洗一把脸,不知是泉水冲散了身上的热气,还是泉水的凉意融进了心里,真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冬天,泉池里升起一层薄雾,不仅给四周的泉壁披上了神秘的轻纱,而且笼罩了在池边晨练的人们。在“仙境”里练拳舞剑,真是惬意极了!

如今,龙泉旁又建起了高压水泵站,清澈的泉水被送往金龙泉啤酒厂。优质的泉水成了金龙泉啤酒的质量保证,使“金龙泉”啤酒产销量连年名列国内十强之列,三十余次在国内外啤酒质量评比中获得大奖,成为国家首批质量认证产品,被指定为人民大会堂国宴特供酒。

龙泉,家乡的美泉;龙泉,家乡的富泉!我爱龙泉,更爱家乡!

回访复查

在细致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到:龙泉,不仅名字美,而且水美、景美,更让人欣喜的是财富美!读过此文,谁能不爱龙泉?激起读者对龙泉的热爱,这大概就是作者的初衷吧!

描写春天的景物作文200字 篇15

今天,我在美丽的花园找到了春天。

小草弟弟探出头来对我说:“嘿,小朋友,春天在我这儿!”旁边的花儿也抢着风头说:“春天在我这儿!你瞧我是不是很香!”这时大树公公不慌不忙地说:“小朋友,你看我头上是不是有嫩芽在呢,那就是我身上的春天。”“哦,原来春天在你们身上呀!谢谢你们告诉了我。”春天找到了,我高兴的继续向前走着,突然我被什么东西给扎到了,好痛!我抬起手来:“啊!原来是你呀,鬼针草!”“是呀,小朋友,春天好!”“哦,请问,你身上有没有春天?”“有呀,你看我碧绿碧绿的,那不就是春天吗?”“哦!”

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真的来了。我告别了他们,高兴地回家写日记去了。

春天景物描写随笔 篇16

银杏花园的东边是宽阔的广场。明媚的阳光下,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在这里放飞起雀跃的心情。你看,空中飞舞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老鹰展翅、金鱼摆尾,还有蝴蝶翩翩……与蓝天白云汇成一幅生动美丽的图画。

银杏花园的中间是一座土山,山上绿树成荫。毛茸茸的小草,一片一片的,踩上去,柔软柔软的;野花也探头探脑,这儿一点红,那儿一点黄,把小山点缀得如诗如画;小鸟在刚长绿叶的枝条上唱着婉转的歌;蝴蝶像欢快的小仙子,贪婪地允吸着花粉,并把那四溢的清香到处传播;金黄色的蒲公英挤在太阳花间,红黄相间,格外耀眼。看到这一切,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时光在这一刻停留,“咔嚓”一声,让一切融为一体。

土山左侧和后面是人们休息和晨练的地方。闷了一冬的人们,闻着春天的气息,纷纷走出寒冬的冰封,到这里来活动活动身子,抖擞抖擞精神。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谈话间,不时听到他们开心的笑声。这时,你也会受到感染,一切烦恼都会抛到九霄云外。

银杏花园西边有条小河,河水碧绿碧绿的,像一条又窄又长的绸带,又像一面长镜子,倒映着岸边的房屋、小桥、欢乐的人们,成排的柳树,仿佛又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小河边的野花星星点点,柳树姑娘挥着长长的`绿丝带,轻拂你的脸庞,是那么的惬意和舒畅。

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 篇17

我们先看鲁迅写江南的雪。他抓住江南雪花“滋润美艳”、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江南田野充满青春的活力, 作者对江南的雪满怀深情, 用浓墨重彩绘出一幅萌动着青春活力的江南雪景图, 意境新美, 内涵丰富。作者赞美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 从质与形上突现其特色。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来比喻它, 令人击节赞赏。“处子”是最富生命活力的, 用“处子的皮肤”喻雪, 白皙光泽, 柔嫩细腻不必说, 还包含健美的因素;而“青春的消息”则给人以明确的哲理启示:冬雪之后, 春天就不远了。那“雪野”不也是那样的生气勃勃、春意盎然了吗?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再看“朔方雪景图”。北国风光, 雄伟壮丽, 那冰冷的坚硬的“朔方的雪”与“江南的雪”截然不同, 它的特质和形状是“如粉, 如沙”, “决不粘连”, 持久地不融化。因此, 它能以巨大的旋风为动力而“蓬勃地奋飞”, 能在阳光中“灿灿地生光”。面对着漫天飞腾的朔方的雪造就的“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 作者着力从三度空间进行立体描绘, 以突出飞腾的朔方的雪那种撼天动地、锐不可当的气势。作者置身于这朔方的雪飞腾的宏伟壮观中, 禁不住感情汹涌, 思绪驰骋。他凝视着“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雪花, 联想到它就是“雨的精魂”。

由上分析, 我们可见同是雪, 但鲁迅先生却从中看出了它们的不同, 并抓住特点, 形神毕现地把它们表现出来, 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由鲁迅的《雪》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 写景作文中, 要想把景物写得形神毕现,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关键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特点, 就是一种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地方。可以这样说,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样物体。世间景物林林总总, 千姿百态, 各以其独特的面貌相区别。我们用文字写景, 就要把景物的特点描述出来, 如布局、形态、色彩、声音等, 只有抓住景物的特点, 才能写得形象、逼真, 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如:逯雨舸的《秋》这篇散文, 正是抓住了“秋”的特点和独特之处。从时令上说, 它“系在大雁的翅尖”、“袅在野菊花的幽香中”;在四季之中, 秋则是“仪态丰满”的“少妇”, 洋溢着“成熟和充实”, 也是“温柔”、“多情”的“母亲”, 它是“收获的季节”, 又是“播种的季节”, 它“萌发出绿色的希冀”, “结出金色的硕果”……那浓重的秋色, 让作者“得以惬意的慰藉”!文章把“秋”写得独具特色, 形象鲜明。

作文中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呢?可从如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要善于进行比较。事物的特点, 就是在相互比较中显示出来的。鲁迅的《雪》中, 比较运用得就极好, 作者把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进行比较, 从而突出了各自的特点。又如刘松海的《奇异的黄山》一文, 正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黄山“云奇山异”的特点。作者在写黄山时与“冰雪覆盖的长白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作比较, 来突出黄山“奇”、“高”、“险”的特点;在写黄山的“云”时, 作者则和“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积云”、“空中的浮云”作比较, 突出黄山的云“白”、“静”、“长”、“妙”的特点。

古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例析 篇18

先看2009年高考语文重庆卷: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问题:这首散曲最后四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①这首曲子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的初秋景色。

②本曲以乐景衬哀情,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③本曲以景结情,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从这道试题我们不難看出,第①点是从诗歌的内容方面分析的,第②点是从诗歌表达的情感方面分析的,第③点是从诗歌的结构方面分析的。因此古代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思考的角度应该是内容、情感、结构三个角度。

对古代诗歌景物描写作用的赏析,难点往往不在内容和情感方面,而主要在对结构作用的分析上。如何来分析景物描写在结构上的作用呢?这主要看描写的景物处在什么位置上,一般说来,诗歌开头的景物描写主要有奠定感情基调、起兴、渲染气氛、为下文作铺垫等作用,中间的景物描写主要有过渡、照应、对比反衬等作用,结尾的景物描写主要有以景结情、照应、对比反衬等作用。

一、开头的景物描写

1.起兴。

如2012年全国课标卷:

思?摇远?摇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摇?摇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问题: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这首词表达了闺中人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以深秋的红叶黄花起兴,引出闺中人对远方行人的思念(结构上),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内容上),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情感上)。

2.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如2014年的全国课标卷:

阮?摇郎?摇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问题: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首二句写春风吹雨,残红满地;三四两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词的下阕写出了女主人公无法排遣的孤寂愁闷之情,因此从全词来看,词上半阙的景物描写在结构上为全词奠定了哀婉的情感基调。

3.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送人到松江

俞 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细雨过松江。

问题: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诗的首句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的景象,交代了送别的季节、地点,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衬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感,为下文具体描写离愁做铺垫。

二、中间的景物描写

1.过渡。

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韦?摇庄

极目晴川展画屏,地从桃塞接蒲城。

滩头鹭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

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净中生。

冯轩尽日不回首,楚水吴山无限情。

问题:第三联去雁和孤云等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第三联上句描写消失在天际的南飞去雁,含蓄地表达诗人对江南的思念;下句写净空中产生的一点孤云,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漂泊孤独之感。第三联通过描写去雁和孤云使诗歌由前两联对盘豆驿周围美景的描写转入到对江南思念和依恋之情的抒写。

2.照应。

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问题:颔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照应标题。临安城里下了一夜的春雨,次日清晨深巷里又传来叫卖杏花的声音,这番景象与标题“春雨初霁”相照应。②承上启下。承接上联作者感叹世情浇薄,并对自己此次出来做官心存不安,所以才会彻夜听雨无眠;正因为春雨初霁,所以在“晴窗”下品茗分茶,诗人闲来无事,用写草书来消磨时光。③春光明媚,然而诗人彻夜未眠,国事家愁伴随雨声涌上诗人的眉头,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诗人内心的落寞与惆怅。

三、结尾的景物描写

1.以景结情。

夜泊牛渚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问题:结尾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象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结尾以景结情,含蓄隽永,韵味悠长。

2.对比反衬。

眼?摇儿?摇媚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试析“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一句的作用。

唤起闺中女子春愁的黄莺在何处啼叫呢?是在绿杨影里,还是在海棠亭畔,抑或是在红杏梢头呢?自问自答,颇耐人寻味,这句话描写了一幅鸟语花香的欢快景象,用鸟语花香的乐景来反衬主人公隐藏在心中的无限春愁。

值得注意的是,景物描写的作用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几种作用同时具备,如上文的《送人到松江》,了解了这一点,考生才能够把答案写完整。

上一篇:立言立信立德的含义下一篇:二季度职工思想动态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