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户外教学论文

2024-06-16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户外教学论文(通用12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户外教学论文 篇1

(1)行业发展状况。近年来,中国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1~12月,入境人数达到了2636.08万人次;而到月为止,国内公民出境旅游人数,第一次打破1亿人次。旅游产业的持续兴旺,必然吸引更多高素质人员进入。

(2)岗位技能要求。当前,教室、实训室等成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室内场所。但是,导游、领队等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对接的企业核心岗位,工作环境基本在户外,室内的仿真实训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在校园或景区等户外开展相关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会得到很大提高,学习主动会得到有效激发,学生职业技能会得到很好锻炼。

(3)专业优势。经济发展多年,高职院校周边环境和校园一般都不错,有助于开展户外教学,也很适合旅游管理专业开展相关的教学及实训活动。“立身靠技能立身、发展靠素质”成为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技能更应得到旅游管理专业重视,相应教学改革应在旅游管理专业开展:调动学生课堂互动积极性,借助培训和企业定岗实践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按照企业要求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

2户外教学认识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户外教学论文 篇2

目前,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程设置不合理, 实践课时比重小 (实习与技能15%左右) , 造成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 而实际动手能力差, 不能在短时间进入实际岗位、实现角色转变;专业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专业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弱。从事旅游专业教学的教师, 绝大多数还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 或是从文化课教师转行的专业教师, 他们即使拿了什么证也只是通过什么考试而已, 实践能力与岗位需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校内实训室建设投入不足, 有些学校室内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几乎是空白, 不能开展一些基本训练, 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实践性教学的制度建设不健全, 等等。笔者认为加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实践教学

调整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现有课程的安排上理论性课程比例太大, 应知 (理论) 教学时间占了整个课程安排的2/3, 应会 (实践操作) 教学时间只占1/3。按照国际职教规则, 采用专业模块教学, 应知教学时间只占整个课程安排的1/3, 另2/3的教学时间为应会教学。从而有效地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前的技能准备, 缩短就业后的适应期。另外, 将取得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资格证 (如导游资格证) 考证纳入到教学计划中。

二、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为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施, 非常有必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学校要为教师多创造一些参加进修、培训的机会, 鼓励现有教师到旅游企业顶岗锻炼, 使他们在系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 更好地适应行业内部日新月异的变化;二是积极引进有经历、有经验、懂技能的专业教师;三是聘请旅游企业的管理人才为学生授课, 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 这样,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术内容才会常常更新不滞后。

三、加强校内专业实训室建设

大力建设形体训练房、多媒体教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模拟酒吧、导游模拟实训室以及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系统等实训室, 为学生营造一个仿真的职业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通过在实训室进行专业训练, 使学生在校就提前接受正规的旅游企业高规格的系统化的操作训练, 并感受和认知旅游企业的职业氛围。利用校内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是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 是校外实战实习的前奏, 它既减少了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 提高了实习效率, 也节省了教学经费。

校内实训室建设应朝着科技含量高, 具有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方向发展。在拥有常规的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实训室外, 依托先进的计算机设备、高效的网络通讯和优秀的教学软件构造出具有身临其境感觉的虚拟化环境, 使实训者能够进入虚拟空间之中并进行实时操纵和相互交流, 弥补实践硬件设施的不足。

四、实施旅游认知实习

认知实习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实习的重点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 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实践的方式有酒店参观实习、旅游景区考察, 会展和旅行社实际参观, 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课堂演示等多种形式的实际训练, 此外还可安排野外集中实习, 我们在这方面安排了旅游地理学与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 旅游拓展能力训练实习等。

五、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通过签订订单培养和实习就业基地协议等形式与一些大的旅游企业建立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 组织学生轮流去企业中的各岗位实习, 使学生深化理论知识, 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实习可以是利用寒暑假进行的专业短期实习:一是旅行社短期实习, 了解和熟悉旅行社中的计调工作、接待工作和综合业务工作等;二是酒店短期实习, 了解和熟悉酒店中的各主要部门的服务流程和基层管理等;三是旅游景区短期实习, 了解和熟悉旅游景区的经营体制、运行模式、管理方法及景点导游讲解的技能等。实习也可以至少半年, 最好实施轮岗实习。通过专业实践, 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 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学生毕业后能实现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满足我们对学生实习就业一体化的设想。

六、编写适合实践教学的教材

现有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材理论与实践内容滞后, 不适宜用于实践教学。学校要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实践课教材的编写, 教材编写要紧扣旅游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需要, 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参与, 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注意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 充实旅游专业应用实例的内容, 注意对与旅游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 不断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 使新编教材不断更新,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喜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2.6.

[2]周义龙.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3.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户外教学论文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外聘教师 教学管理

做好外聘教师的管理,首先要从提高认识入手,然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加强检查督促,这样对外聘教师的管理或可走上正轨。

一、认识外聘教师的特殊性

外聘教师主要由以下几种类型组成:①各兄弟院校的在职教师;②离退休老教师;③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正是这样的构成造成了这一群体的特殊性:①外聘教师流动性大。由于身体原因或工作变动而不能继续承担教学任务,这就使得外聘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另外,当前高职院校普遍是与外聘教师一个学期签一次聘用合同,到下一学期又重新聘用,这从客观上也造成外聘教师的流动性强。②外聘教师教学水平良莠不齐。有的虽然有教学经验,但知识结构老化,上课方式方法欠妥,不能很好地言传身教;还有的外聘教师不认真备课、不认真批改作业,只是为了混课时,拿报酬,缺乏敬业精神。③有个别外聘教师纪律性较差,不能很好地遵守校纪教规。

二、加强高职院校外聘教师教学管理的几点对策

(一)审时度势,坚持原则,把好聘任关

学校人事部门应根据学校对外聘教师的上岗条件、考核办法以及薪酬标准等制订的方案,进行聘任。聘任过程中最好按专业的需求具体分到各教研室,让教研室负责联系外聘兼职教师,并填报外聘兼职教师申报表。聘兼职教师申报表应包括拟聘教师的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学校、系、职称、开设过的课程,拟教专业、年级、课程和周课时,以及拟聘期限等内容。各系、部则要对外聘教师的学历、教龄、职称等进行严格的审查。在聘任时,无论是主动应聘的,还是有“背景”的,我们应该本着不看人情看水平,不重资历重表现的原则,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是普通教师还是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都一视同仁,择优录取。对审查合格、试讲通过的教师,颁发聘任证书。人事部门还应将所聘兼职教师的有关材料报系部教学主管部门存档,以便于业务管理。

(二)建立健全对外聘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制度

首先要制定和出台有关外聘教师的义务和权利的条例,使管理规范化。学校应拟定相关的协议书,与应聘教师签订,协议书要取得应聘教师的认可。过去不时有个别外聘教师借故半截卸担子,在教学管理人员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走了之,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日常教学次序。有了条例就可以对个别人的这种行为进行约束,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其次,建立动态的教学评估体系,强化教师管理。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系、部应像对待本校在职教师一样,经常检查外聘教师的教学环节的落实情况,对外聘教师的讲课质量也要一视同仁地进行评估和检查。再加上教务干事课前、课中的教学巡查,可在第一时间掌握外聘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系、部教学督导、相关专业教研室主任还应不定期的抽查外聘教师编写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等教学相关文档的规范性,分别对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进行检查。考核其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专业教学要求,是否能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对兼职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水平等应当有个恰当的评价。评出教学能手和优秀教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考核优秀的适当给予奖励,并可继续聘任;考核不合格的终止聘任,并可扣除一定的课时津贴。

(三)加强业务学习与培训

相关专业教研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不可忘了外聘教师,应把专职、兼职教师组织在一起,积极展开以“同头备课”等形式的教研活动;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提出问题,肯定成绩;组织编写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培养骨干教师;系、部还可以印发一些有关开展教研活动的学习材料,支持外聘教师参加教学研讨和课题、科研的申报。

(四)在人性化的管理下加强人文关怀,增强凝聚力

浅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篇4

1.1 专业实践性强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就业方向: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管理部门及其它。专业本身实践性强,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操经验和很强的服务意识。

1.2 专业理论体系较完整

旅游管理专业因为建立时间较早,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完整的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内容,另一方面给实操性强的旅游管理专业带来了一定的瓶颈,很多院校局限于理论体系中而忽略了实操教学或者是偏向于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1.3 专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户外教学论文 篇5

1引言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迅猛,面貌曰新月异,特色益发鲜明,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竞争力。一般说来,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目标,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面向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专门人才为目的。众所周知,实践教学在现代高职教学实施中,具有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是通过实验、实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获取知识和熟悉职业等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也是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的有效教学手段。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己成为近年来探讨的热点。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和强烈的技能应用性的专业,主要是为旅行社、景点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和外事接待单位等培养具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灵活的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从业创新意识的技术性、应用型、职业化的服务与管理人才。强调博学识、宽视野、远见识、厚基础、强能力、广适应的素质教育是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需求与方向,这要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十分注重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教学。

2“一个核心”实践教学的目标指向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应该紧紧围绕“一个核心”一就业而展开,坚持以为旅游行业领域提供服务为宗旨、市场为导向,遵循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摒弃以学科为中心,树立能力为本的思想,理论够用为度,强化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以“圆满完成学业,学成本领就业,抓住机遇创业”的“三业”教育为抓手,在实践性教学方面进行大胆的有益的尝试。一个就业率低下的学校是很难谈得上办学成功的。而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追求的实践教学,必须注意以下环节。

(1)以市场为导向。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类型等实际情况,依据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结构确定的不同类型的旅游从业人员培养模式,以确保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满足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而这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开展。

(2)以服务为宗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应该牢固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和理念。其培养的人才服务面向的区域应该立足于为区域经济服务。因此,要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培养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立足地方、面向省市、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生产、管理一线,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旅游行业高级应用型的专业人才,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手段,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符合旅游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3)以能力为本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就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作为办学工作的中心。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果得到提升,就能进一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在社会上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这里的素质主要包括独立处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操作适应能力、理论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对于旅游服务与管理人员来说,要求尤高。

(4)以实用为原则。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加强,一切教学手段、方式和内容都得遵循一个重要原则一实用。高职院校学生尤其是专科在校学习时间非常有限和宝贵,无论在对其理论教学或者实践教学时,都必须注意实用的原则,让他们学有所用、学能立用、学能好用,这就要求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要始终贯彻实用的原则,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学习和掌握与其旅游行业与职业紧密相关的各种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很快适应未来就业需要。

(5)以动手为关键。实践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动手实践,离开学生亲身参与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毫无帮助。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高年级的旅游管理学生可适当让他们参加一些科研工作。旅游专业教师的某些课题和项目的前期调查、问卷统计等工作也可由高年级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做。这既是对其原有的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检测,也有助于増强其观察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3“两腿走路”实践教学的明确定位

31专业理论教育与实训操作课程齐头并进

高职院校教育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但现在许多学校仍将实践教学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根据理论教学的安排来确定实践教学环节。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教学计划的制订和修订中,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应有的重要地位,避免出现实践教学完全依附、从属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零散、重复的现象,努力构建相对完整,与理论教学联系紧密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得专业理论教育与实训操作课程相辅相成,构筑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旅游管理是一项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其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増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提高资金和时间的使用效率。另外,实践教学相对来讲动态性大,涉及到旅游行业更是如此。因此旅游管理教学计划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弹性,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要以当前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社会和企业需要为依据,进行调整和完善。

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第一学年专业课的学习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如《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旅游经济学〉)等课程,在此阶段,实践的重点是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同时也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在课程实习期间,除了专业任课老师安排一定量的参观实习外,可以在假期安排野外集中实习。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直接让学生参加旅行团,以一个游客的身分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风景名胜进行认识实习,同时也观察旅行团中全陪、导游的工作,并进行模拟导游讲解将他们领进旅游工作的门槛;另一种方式是建立比较稳定的旅游服务专业实习基地,由各专业课程老师分别下到实习地,各自就所讲授的内容制作出整套的实习项目,如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旅游景点模拟规划实习等,让学生纖些项目参与实习。

3.2专业技能提升与综合素质拓展并驾齐驱

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需要的是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是指从事现代化旅游行业的能力,是心理、知识、素质、技能等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综合表现。在经济时代,培养和发展能力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从事旅游行业的服务与管理工作,由于行业特点,既要求从业人员是个知识渊博的“杂家”,又要求具备较强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沟通与协调能力、团队组织与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各方面能力,达到优秀人员的条件要求非常之高。因此,为了培养深受社会青睐的从业人员,要求我们在旅游实践教学中既要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又注重知识面的拓宽,同时加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各种综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増强感性认识,帮助其接受、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因此,通过实践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拓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果得到提升,就能进一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在社会上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这里的素质主要包括独立处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操作适应能力、理论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

3.3职业通识教育与职业专业教育统筹兼顾

当前高职院校旅游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相当普遍存在着注重技能“专才”化的现象。当今社会及旅游行业需要实践能力强且职业素质好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而高职旅游实践教学的考核往往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标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技能“专才”化,忽视职业整体素质的培养。实践环节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服务操作技能和业务施行能力的培养,更是为了毕业生能真正胜任旅游行业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的具体目的既包括旅游行业最基层服务技能的掌握,更包括职业意识的培养,旅游行业、企业管理环境的熟悉,对旅游业经营活动中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对旅游行业实际管理活动的考察和见习。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职业通识教育与职业专业教育应该相互结合。可以按“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两类课程平台对全校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素质养成的培养。学科基础课模块是按学科类群设置的课程平台,包括自然科学基础和相同学科类群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原则上相近专业尽可能横向打通。学科基础课平台内课程采用统一大纲、学分、学时、教材,为今后打通专业基础课,按大类招生培养奠定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主要在于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融合和优化通识课程平台按一级学科,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按二级学科由学校统一搭建,相对稳定,体现“理论基础较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的要求,为后期专业教育奠定厚实基础。

3.4专业实践理论与企业案例分析携手同行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改革另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实践指导教材。旅游院校应该在考虑多方实际的基础上,选用和编写具有较高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教材。另外,还要广泛调查和时刻关注旅游行业人才需要的特点和变化,以适宜地调整实践教学相关内容,做到专业实践理论与企业案例分析统筹兼顾。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一方面要追踪课程内容的更新;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或创新活动。要对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进一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増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建设和引进高水平、多样性、立体化实践教材,既体现基础性又体现先进性,既体现学科的内涵、内容的更新,又反映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教学手段,积极使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促进虚拟、仿真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对辅助教材一习题、案例和实训,应紧密结合实际,体现实际操作方法,选用有代表性、时代性的典型案例,根据实际情况可每年更新教材内容。

3.5教师“走出去”与“引进来”比翼双飞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较高水平、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实践教学需要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师包括旅游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旅游课程实践教师等。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措施来加以解决。“走出去”是指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经历的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或闲暇时间走进企业进行经验积累和实践锻炼,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适应了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引进来”是指可以聘用具有丰富经验的相关企业服务或管理人员来校兼课。比如主讲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师要么是曾经在导游岗位上工作过的现任教师或者正在从事导游工作的职业导游。这样,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师资策略既精简了机构,又提高了效率,符合高职高专的实际需求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

另外,学校应鼓励教师旅游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同时把其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与奖繼韩国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德国颁布的《实训教师资格条例》详细规定了师资的教育资格、知识证明和职业证书方面的要求。德国柏林科技大学的所有教授都来自工业企业,都具有工程资格。许多国家的应用型大学都在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他们从企事业单位招聘既有专业技术特长、又有余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或是高级主管来校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户外教学论文 篇6

1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礼仪课程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不明晰, 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没有明确的旅游行业的职业需求的相关性

虽然许多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都开设礼仪课程, 但很多课程并没有积极进行市场调研, 没有明确的旅游行业的职业需求的相关性, 甚至和商务英语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等使用同一本教材, 教学的内容也是从形象礼仪上到职场礼仪, 这样的礼仪课程教学没有专业的特色和方向, 没有明确的为旅游行业相关工作服务的意识, 是缺乏实际的专业工作的实用价值的。

1.2 教学方式单调, 过于注重理论教学, 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礼仪课程一大特色就是实践, 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要落实在安排教学环节时与学生的互动上的。只有教师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 学生能积极互动, 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礼仪课程很多情况下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专业学习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差距, 且过于理论化,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地被动地学, 学习效果欠佳。

1.3 考核模式传统, 没有充分发挥过程考核的优势

“公关礼仪课程的期末考核也只是以书面答卷为主, 没有涉及礼仪实践环节的考核, 这种考核方式在无形之中会给学生一种暗示:公关礼仪课程只要记忆理论知识即可, 日常的行为礼仪实践并不重要, 这是与该课程的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相违背的, 同时也不利于该课程的有效教学。”[1]这段文字点明了礼仪课程考核存在的一大问题:由于还是注重传统模式的期末考核, 而没有充分发挥过程考核的优势, 课程考核并没有反映出学生礼仪实践的水平。

2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礼仪课程有效教学的途径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积极探索了以下的旅游管理专业礼仪课程有效教学的途径:

2.1 明确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该专业礼仪课程的学习领域应在行业企业调研基础上, 通过详细的职业分析, 根据旅游行业岗位要求和能力本位设计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的关联度和开放性三个理念。如做地陪全陪领队导游工作过程各自要注意什么样的公关交际礼仪, 在酒店的各个窗口部门工作中又涉及到哪些礼仪, 实际工作中要提高哪些方面能力。再进一步根据礼仪的学科特性创设许多情境, 使学生能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实现学习, 达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情景的模拟”的境地。如考虑到旅游行业的职业岗位需要, 有专门导游礼仪模块、酒店服务礼仪模块、会展服务礼仪模块;考虑旅游业行业特点需要, 这个特点就是品牌形象意识, 所以有形象塑造和服务情景行为规范的训练;考虑到旅游行业涉外接待日益广泛, 突出国际公关交际礼仪教学内容的设计。

2.2 改进教学方式, 落实教学实效

针对重理论, 轻实践教学方式效果不佳的情况, 笔者尝试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视听纠错法

学生身上和学习礼仪相关有三不现象:不知道错, 不承认错, 不懂该怎么做。在此情况下理论说教很难奏效, 因此笔者精心组合编辑了如《百科全说》《超级乐8点》等娱乐节目有关旅游行业礼仪的节目片段, 如导游应怎样称呼游客, 酒店里的见面礼仪的节目小片段很活泼, 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节目编排重实践, 学生看完后知道平时关于礼仪的实践哪里错了, 承认错了, 也懂得正确的该怎么做了, 教学效果不错。

2) 全身反应教学法

全身反应教学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阿歇尔 (James Asher) 最先倡导并提出的。虽然这种教学法最初是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方法而提出的, 由于其将语言教学和行动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 对于一些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也有重要意义。[2]针对礼仪课程的特性和学生喜欢练习实践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应用了这种全身反应教学法。具体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老师语言的口令, 学生进行全身各部分总动员, 看能不能协调地做出规范化的动作。如现在要请客人入座, 小请、中请、大请和多请各自应怎么做, 在做整个服务动作的过程中你的眼睛看到哪里, 你的表情怎样配合, 你的肢体如何示意, 你的耳朵注意什么?在讲解如酒店服务礼仪的标准姿态时我们经常用这种教学方法, “请你和我一起做”来进行小组姿态动作检测, 做得不标准的学生要“惩罚”表演, 由于有游戏的性质, 学生乐于参与, 又能全身多感官调动参与教学, 教学效果也很好。

3) 项目分组竞赛法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礼仪课程中, 很多情况都比较适合用项目分组竞赛法来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如讲授旅游餐饮礼仪时, 假设学生接到客户订单主题:组织一次新年团拜宴请接待活动。让学生分组出策划方案, 根据订单对象特征、要求、预算等出策划方案, 用ppt展示方案并竞赛, 看哪一组的方案最佳、礼仪最周、服务最优, 预算不超者获胜。这样的完成项目的分组竞赛法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4) 考察教学法

在学习酒店服务公关礼仪模块时, 以什么样的姿态进行规范服务, 酒店的真实要求最有说服力和学习的价值。于是组织学生到现场考察某五星级酒店的前厅、客房和餐饮部, 采访一线员工, 讨论部门经理的要求, 积累一线工作图片, 总结岗位礼仪要求细节, 最后写出实地礼仪考察心得。这样的考察教学法是最具行业针对性和职业的现实关照的, 所以学生也学到了有实践价值的专业礼仪。

3 探索考核模式, 注重过程考核

为体现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礼仪课程不能仅仅做期末的总结性考核, 而应该注重过程考核, 将每一次实训环节表现作为考核重点, 过程实践考核和期末理论考核的比重可在6:4, 学生在每个实践项目中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最后的课程成绩。此外, 为体现课程的礼仪实践特别要求, 课程考核体系中还可加入平时课堂和生活礼仪表现的考核要求。这种重礼仪实践过程的考核模式会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摘要:礼仪课程能提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从事旅游业相关工作的服务质量, 但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礼仪课程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特别是教学的有效性有待提高。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学方法手段的有效性和考核模式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礼仪课,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郑洁静, 陈郁.高职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 (3) .

[2]邓鹏丽.全身反应教学法在涉外文秘专业公关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9) .

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 旅游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194-0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旅游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势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国和最大旅游客源地国之一,一举实现了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转变。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让更多的国人加入到旅游队伍的行列,也吸引了更多的境外游客到中国观光。根据国家旅游局网站统计,到20013年12月份为止,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2.62亿人次,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15.7%;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29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6.64亿美元。

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也出现了管理滞后、人才缺乏、发展低端等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制约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降低了我国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旅游市场出现的这些新情况和新变化,给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就是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适应旅游教学与市场需求的统一。

1 从旅游行业发展方向,看教学改革的意义

目前,国内旅游市场出现许多新变化:一是向现代化管理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旅游市场引进了许多先进国家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管理工作不断向高端发展;二是向规模化发展。旅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境内、境外游客增长迅猛,旅游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旺盛;三是向纵深发展。旅游市场产品开发前景广阔,我国旅游市场产品开发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较,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延长了旅游市场发展的“链条”;四是服务向国际接轨,高级别的大酒店、大饭店如雨后春笋,遍布大中城市,旅游市场的发展更具活力。

从旅游市场发展的方向可以看出,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形势喜人。同时旅游市场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更高,知识结构要求更全面。这就要求高职旅游教学活动要不断适应旅游市场的新变化,改革教学方法,把教学活动紧紧地同旅游市场需要相结合,同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2 高职旅游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目前,我国高职旅游专业教学还存在许多与旅游市场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四个”滞后。

2.1 实训基地建设滞后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建设起步较晚,教学设施普遍跟不上教学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更是相对滞后。旅游专业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相比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要求要求贴近市场、贴近实际、更贴近职业,服务特征明显;二是学生亲身体会、亲身实践性强,要求教学活动必须要同旅游市场发展紧密相结合。而实训基地建设滞后问题,制约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教学手段和方法滞后

目前,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主要来自原有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习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于现代旅游市场的要求相差甚远。最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批大学毕业生加入到职业技术教育教师队伍的行列,他们不但缺乏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更缺乏旅游专业教学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拉大了旅游专业教学水平与实际需要的距离。

2.3 教材建设滞后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不但发展节奏快,而且知识更新速度快。面对旅游市场复杂的外部环境,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材还不能适应这种新变化,教学内容跟不上市场的发展需要,存在理论内容多,可操作的内容少等弊端,缺乏实践指导性。

2.4 教学理念滞后

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缺失了创新精神。

3 高职旅游教学改革的措施

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和缺失,是影响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

3.1 重新调整和改革现有教学内容

首先,要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载体,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服务趋向。教学内容主要通过课程设置得以体现因此,需要按市场化原则对原有课程体系加以重新调整。调整的目标是在明确旅游管理专业属性的基础上,按旅游市场的客观要求确立完善的专业理论体系。

其次,要开好选修课。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行业呈现多彩纷呈的局面。高职院校应根据服务对象的特殊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设置一些能反映地方特色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和研修,即可以充实学生的学习,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理论和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3.2 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高职旅游专业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基本管理能力。因此,教学的核心应转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上来,改变现有教学方法过于强调理论阐述,忽视理论具体运用的弊端。要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声情并茂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通过创新,自我研修,互帮互助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提高自我,实现学习目标。

3.3 强化旅游专业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

旅游市场的对人才的需求,决定了每一名旅游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都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这是旅游业行业的特性决定的,也是高职旅游专业的特色所在。但是在现有教学内容设计中,这一特色并没有得到合理体现。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就要改变目前这种教学模式,适当增加学生实践课程,与旅游企业开展联合办学,解决实训基地建设不足问题,还要借鉴国外旅游专业教学的经验,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实践,使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提高到一个崭新水平。

参考文献

[1]肖静.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1):18-19.

[2]董鸿安.关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62-63.

[3]崔斌.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3):64-65.

[4]郭春慧.以市场为导向,探索高职旅游专业建设新思路[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33-35.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户外教学论文 篇8

摘要:通过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有效地开展教学、办出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的措施和方法,使高职学生毕业后更适合当前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 旅游管理 教学改革

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我国现有旅游高职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对旅游管理高素质应用人才的需要。面对新形势,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必须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树立旅游管理高职教育必须面向旅游业发展需求,面向旅游一线岗位的需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促成高职旅游管理课程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

一、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够明确,观念转变不够

近几年全国由中等专业学校单独或多校合并升格组建了一大批高职院校,但某些领导定位不明确,导致学院的管理、教学环节的运作比较混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高职教育的简单理解和经验思维。因为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等职业学校合并、升格组成,这些院校的领导多年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他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哪一个层次、哪一种类型的人才,均不十分清晰。因此,不能正确地把握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2、招生规模与办学条件不匹配。这类学院大多是刚起步,经费来源不足。不少学院为了加快发展,解决经费问题,大量扩招。他们普遍认为只要有生源就可以求得发展,或者至少可以解决燃眉之急。殊不知,如果这些学生在学院里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待他们走入社会之后,正好是事与愿违,学院只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毁招牌。

(二)教学管理问题

1、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1)专业设置方面:一是“产销”脱节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的距离,旅游管理专业,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地方特色,忽视对地方经济结构和办学条件的综合考虑,盲目模仿其它院校,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二是不顾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盲目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三是根据学校师资而不是市场需求设置专业。

(2)课程设置方面:一是定位不当,高职院校没有形成适合自己要求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存在太多不定性,专业知识结构不符合市场需求。二是学科理论的内容结构、逻辑顺序与岗位实践的渐进过程不一致;三是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

2、校企合作仍停留在表面层次。校企合作在实际操作中形式单一,并没有实现深度的合作。目前的校企合作形式主要是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而双方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课题研究、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不多。同时,政府也缺乏有力的财政、政策支持以及对校企双方的规范、协调,没有使双方建立一个健全的合作机制。

(三)教师队伍

师资建设力度不大,现有教师的`资格认定管理不到位。随着学院的升格,教师也应提高学历和学术水平,而他们肩负着繁重的教学工作,这是高职院校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学生质量的高低则关系到整个学院的生存和发展。

二、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要始终把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贯彻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

教学改革必须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逐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树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教师运用现代教育规律,运用最新教育成果,发现和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创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活动。

(二)旅游管理专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1、充分体现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1)明确岗位定位,突出能力导向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应以培养旅游企业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既要注重学生服务技能的提高,又突出对本专业中基层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办出特色,走出一条与普通高等教育不一样的路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知识必需够用为度,以强化应用和技能为重点,以技能立业。

2)突破传统教育局限,大胆进行教育模式探索

教学重点从“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突出“实践应用”的主旨:教学方法提倡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操作示范、管理游戏和实习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我院建立起“专业知识学习-岗位认知-再学习-实训实习-就业工作”的“学习-实践”相互交叉的教育模式,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并将它分解成不同能力模块。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以一定的“知识”和“素质”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突破传统体系,把学生应具有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分解成基本素质与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其他必要能力三大模块,并针对以上三种能力模块分别对应不同的课程组合和专业训练。

2、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证书导向

“双证书”制度是指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取得学历证书和技术学习活动,此种教学活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创造性地教;二是学生创造性地学。使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变;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者转变;由强调统一要求向因材施教、由重理论轻实践向产学研相结合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转变。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

1、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和优化。现代旅游业内涵日趋丰富,新的理论不断涌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要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及时吸收、反映旅游业领域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如:旅游业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课程教学内容中应当反映有关环境生态的基本理论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课程内容要体现旅游业的地域性。旅游活动是在一个地区发生的行为,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演变具有各自特色,因此,旅游课程教学内容应十分重视地域性。

3 在教学方法上,引入适应产学结合的新教学方法。如项目实施法、现场实训法、专题培训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四我”教学法(即我讲给你听、我做给你看、你做给我看、我来纠正你),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行业、企业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现场感和角色意识,使学生掌握扎实规范的基本功,逐渐养成注重细节服务与管理,不怕吃苦的良好作风,锤炼坚强的意志,练就健康的心理。

4、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等。让学生通过网络、录像、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了解旅游企业规范化服务与管理,了解国内外旅游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5、实践教学体系的健全上,应当根据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实训课教学大纲,完善实训报告和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特别是实习基地建设,同时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把教学现场从教室向实训现场,由校内向校外延伸。

6、在课程考试考核上,要尽可能多地进行口试和实际操作检测,考试内容上要根据专业特性及其实际需要,倡导形式与方式的多样化,引导督促学生既掌握扎实的理论。又掌握过硬的技能。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篇9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财务管理专业主要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税法>、<经济法>、<审计>等10多门课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高职办学要求,无法突出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的教育理念,应进行必要改革.

作 者:王珂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职业学院,黑龙江加格达奇,1650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35) 分类号:G642 关键词:财务管理   改革   目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户外教学论文 篇10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一、改革的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完成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转变。但根据调查,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很不相称。根据湖南女子大学近几年来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调查:用人单位希望我们的毕业生必须达到以下要求:(1)要爱岗敬业,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强,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和奉献精神;(2)要求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3)熟悉导游服务和酒店服务的技能技巧,适岗应岗能力强;(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更好地适应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改革的基本思路

1按岗位群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安排,要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并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其中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导游服务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饭店服务和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旅游应用文写作能力、英语会话和翻译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课程的设置,应打破传统的按学科体系设置的做法,以培养基本素质和上述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考虑课程的设置问题。按照这一思路,我们通过删、组、增、选,对原设35门课程及其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首先,对培养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作用不大的课程,如其主要内容已包含在其他必开课程内,或学生已基本具备这方面知识,或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就可以掌握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予以删除或与其他课程合并。其次,将课程性质基本相同、内容过多、自成系统的两门课程或多门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第三,根据旅游事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增设日语、韩语、插花与茶道、调酒、会展与会务、电子商务等课程。课程设置确定后,我们又按照“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

2强化外语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为了发展学生个性,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更好地增长才干,决定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对于必修的外语课程,我们除安排了“大学英语”、“旅游英语口语”课程外,增加了“旅游日语口语”、“旅游韩语口语”两个语种的课程,错开排课,课时相同,考核的要求也基本相同,规定学生必须选修其中一种外语。其二,我们还设立摄影与摄像、书法与绘画、湘绣等课外活动小组,让学生具有一技之长,促进个性发展。为了提高学生处理旅游意外事故的能力,我们还开设了旅游保险知识、旅游意外事故处理方法讲座。

3加强产学结合,强化实践教学

一是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与时间,使实践教学时间(含集中实践教学时间与各课程分散实践教学时间)占总教学时间的50%左右;二是进一步加强“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从旅游企业聘请一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以形成一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师资队伍;三是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的实践训练环境;四是组织教师大力开展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新教学内容。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工作,我们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4优化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克服以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改变完全按“基础课一专业基础课一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体系来安排教学过程的做法,将教学内容分成能力模块,分年级采用以下循环式螺旋上升的教学内容体系来安排教学过程。

第一循环:围绕旅游市场营销技能训练、导游词创作练习、导游口才训练这一模块安排相应课程,并组织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在周末或假期集中安排一次社会调查或旅游市场调查。通过这一循环,使学生一入学就对整个专业涉及的主要领域有一个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基本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旅游营销技能等。

第二循环:围绕公关礼仪技能训练、导游服务技能技巧训练、宾馆饭店服务与管理技能技巧训练这一模块开设相应课程,除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和训练外,还利用周末或假期分批组织学生到校外景区景点现场模拟导游实习、到旅行社进行外联、计调岗位见习、到星级酒店进行前厅服务、餐饮服务和客房服务岗位见习。通过这一循环强化训练,增强学生导游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技巧、人际交往及公关与营销能力等。

第三循环:第一学期主要围绕综合能力的系统训练与提升开设相应课程,为毕业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零距离”上岗作准备:第二学期安排10周在校外实习基地旅行社、景区景点、星级酒店顶岗实习。在第三循环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旅行社服务与管理、导游服务与管理的技能技巧方面得到较系统的训练和提高。实践证明,由于三个循环的环环相扣,学生能力得到加强,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大部分旅游企业上门成批挑选实习生,学生还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抢购”一空,有的实习二至三个月就被正式录用,实习与就业一步到位,真正实现了校企业无缝对接,“零距离”上岗。

以上三个循环的能力培养模块式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各环节相互衔接与配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可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反复应用,不断深化,真正达到了增强实践能力的目的。

在优化教学过程的基础上,我们还改革了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废除“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法,大力推广启发式教学方法,将有关专业课的部分内容,利用学生导游实习、宾馆实习期间,放在现场讲授,可使学生印象深刻,牢固掌握知识。同时,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化教学、投影仪、多媒体等,以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5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抓好业务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抓好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教育。除开设“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体育”及系列入文素质教育课程外,还要加强日常思想教育,抓好课外科技、文体活动,开展心理咨询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等。

6改革成绩考核办法

严格各课程学生学习成绩考核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能力考核,全面实行“一书多证制”,要求学生除获得毕业证书外,还要获得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大学英语水平考试三级证书或日语或韩语水平考试证书、省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一级证书、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证书、钢笔字合格证书、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证书等。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户外教学论文 篇11

一、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从相关的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我国旅游业急需一批专业的、高素质的、经验丰富的中级管理人才, 比如:旅游企业中的公关、宣传、规划等各个部门都需要这样的管理人才。在此背景下, 高职高专院校要重视人才的培养, 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 还具备了计算机知识, 同时还掌握了两门以上的语言。因此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要大力开展双语教学, 通过双语教学既促使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得以提高, 又可以满足企业的多样化的需求。

二、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困难

(一) 缺乏专业的双语教师

当前, 虽然有一部分老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但是他们的英语水平却比较低, 比如:《导游实务》这一门课程, 这门专业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老师在教授这门课的时候可以使用双语来开展教学, 那么培养出来的既是中文导游, 又是英文导游, 这就会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面。然而, 许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的英语水平是非常低的, 因此双语教学活动是无法顺利开展下去的。从某种程度来讲, 双语教师的缺乏阻碍了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开展。

(二) 双语教材较为缺乏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 各大高校都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用到了以下的教材, 如:《导游实务》、《旅游礼仪》、《旅游法规》等。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没有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调整教材, 再加上这些教材的理论性较强, 这就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弱。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没有将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到课堂中, 从而让学生感觉到这些课程都比较枯燥无味, 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失去了学习这些课程的兴趣。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 如果选用英语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

(三) 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不管是从科学性来讲, 还是从合理性来讲, 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的表现如下:

1. 重复设置课程。

高职院校在设置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时候, 往往会参考其他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有一些课程的设置与中职课程设置重复了, 比如:《旅游学概论》等。

2. 较为落后的培养方案。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 过于重视理论课却忽视了实践课, 这就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

三、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 培养专业的双语教师

我国的双语教师是非常少的, 因此高职院校要努力培养专业的双语教师。第一, 高职院校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对于那些英语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第二, 高职院校要定期培训专业教师, 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第三, 高职院校要举办研讨活动, 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在研讨活动中, 英语能力较差的专业教师应该虚心向英语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请教, 促使自身的英语水平在不断提高。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学起步较晚, 因此教师之间要相互交流思想, 推动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 重视学科的教材建设, 整合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其就要重视教材建设。不管是从内容上来看, 还是从体系上来看, 国外旅游高等院校的教材都比较成熟,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会运用到案例教学法, 这就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我国的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可以搜集一些原版教材, 并且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市场的需求变化来整合课程内容。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过程中, 高职院校要将课程结构化整合作为思想来处理新信息、新动态, 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的人才。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旅游行业的发展方向, 让学生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学习。

(三) 注重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实践性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多个主题, 然后让学生在课下查找相关的资料, 最终总结出相关的知识点。在课上教师用外语来与学生进行交流, 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得以提高。由于有一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存在着误区, 此时教师要通过演讲、表演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说英文。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也就可以顺利进行下去了。

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还要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高职高专院校要重视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这样做不仅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平台, 还能够让学生对旅游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此同时, 高职高专院校还可以开展一些模拟竞聘的比赛,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 将双语教学改革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结合起来

双语教学就是母语、其他语言同时进行的教学方式,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能够同时使用两种语言的专业人才。在改革双语教学的时候, 要认识到英语与专业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当老师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的时候, 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英语词汇, 还要重视学生是否掌握了专业课的知识。如果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的英语词汇, 又掌握了专业课的知识, 那么就完成双语教学的目的。

四、总结

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 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为该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的人才。高职高专院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新的教学模式, 同时还要引进一些专业的、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 从而推动了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涉外性, 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但是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就要求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要大力开展双语教学。

关键词: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实践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欣彦, 赵江涛.论旅游高职教育中的双语教学[J].文学界 (理论版) .2010 (05) .

[2]邓丽梅.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0 (26) .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户外教学论文 篇12

3物业管理产学研中心的构建设想及机制建立

综合分析了近年来高职物业管理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问题,笔者罗列出以下几个层面的矛盾:一是教师层面,对教改的紧迫性与必然性,教师是深有感触的,我校物业管理教研室的12名教师均认为是非改不可的事件,但是目前高等教育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集中在科研,虽然各类院校对教学工作的重视也日益增强,但教师评职晋升确主要是依托科研,更有甚者,青年教师还面临经济压力,更需要科研来解燃煤之急。由此可见,教师需要一个平台或机制,既解决了教学改革的问题,又能解决科研问题;二是学生层面,前文已提到,高职教学目前大力推崇的产学教育,有一定的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但根据我们的跟踪发现,学生缺乏了研究的能力,在职业晋升期面临较大的压力,长期从事低水平的职业降低了学生的就业质量,据初步测算,毕业5年后还未在物业管理领域有较大发展的潜力的学生跳槽及转行率高达60%。由此可见,学生不仅需要一个既提高就业能力,还能提高就业质量与潜力的平台或机制;三是企业层面,企业的需求由于其自身的盈利性质及生存压力,普遍存在短视性,市场经济的变化迅速,导致企业对学生的素质需求也是逐年变化。随着人口红利的逐年消失,企业面临招工难,我们竟然发现物业管理企业的基层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竟发生了倒退现象,我们培养的高职大学生一方面要解决企业的用工难,还要能作为企业的后备干部,作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核心竞争力。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提出建立一个基于科研,学习及产业的创新平台,构建一系列的机制保障平台的运行,满足以上各方的需求点,实现多赢化的局面:3.1构建物业管理产学研工作中心,为行业发展及教学改革提供平台。20,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正式提出,中国的物业管理行业要向现代服务业全面转型升级,随着中国房地产形式的复杂局面的变化,制造业及智能业的升级与转型,中国老年化的到来,人口红利的减少及消失,物业管理行业正在面临重大改革与转型。深圳的万科地产,花样年地产等龙头公司针对目前出现的局面都已经开始在进行智能化,社区化,服务化的转型,国内商业地产龙头万达公司甚至已经宣布自己不再是地产公司,而是服务型的商业公司。在物业管理的领域里,传统的盈利模式及态型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未来互联网的发展将会对该行业进行颠覆性的变革。可以预见的是我们的物业管理行业,教学单位,企业,学生都应该携手去参与这波改革的浪潮,都需要有一个实用研究型的平台,探索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方案,探索新型物业管理的教学与研究。3.2拓展物业管理产学研广度、深度和灵活度。当前,物业企业从管理服务向社区服务在转型,花样年物业已经上市,该企业的核心盈利模式是靠社区盈利性服务,不再是单纯的物业费。万科物业拥抱互联网,开发试运行“睿服务”,建立网络平台,业主可以在该app上完成一系列的服务需求,并可以全程跟踪,诊断,评价服务质量。物业行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机遇与挑战,而重庆本土的物业企业在面对这一变化时明显缓慢与脱节,作为物业管理教学研究单位应主动承担职责,研究分析这一趋势和变化,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拓展物业管理产学研的宽度,广度及灵活度,同时也可以满足教师的课题需求与培养学生的需求。3.3紧跟行业领头羊,深入全行业开展产学研协作,深化教学改革。前文已提到,由于企业的自身盈利属性的压力,大部分企业具有短视性,所以我们在建立这个产学研平台的时候,落脚点就是紧跟行业龙头与协会,初步是与南岸区物业协会会长单位建立战略协议,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广泛的展开,行业培训,热点分析,组织调查,趋势分析等等工作。教师、学生、企业精英共同组建团队,着力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目前已组织教师在该企业针对行业中常见的痛点进行了十余场的专题汇报与研究,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细分为若干个任务,针对任务建立课题子任务,各专业教师根据专业特点申请课题任务,并组织学生深入到社区,企业,行业协会,政府进行调查,收集问卷,提出解决思路及对策,同时学生也用此机会深入到一线岗位,扎实了解难点与痛点,与教师,企业共同思考解决的方法与思路,借此机会更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3.4建立导师制,以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进行产学研。根据现代化教学特点,利用网络,建立任务群,群主为教师,每个任务未结束前,群里的学生均是徒弟,教师是主导师,企业人员是副导师,导师负责回答与解决群里徒弟提出的专业问题与困惑,负责建立联系与工作机制,负责分配任务与奖惩,负责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成长。学生的考核与评价也充分与其在各课题任务中的表现有关,不再是简单的通过考试试卷来评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大幅度增强,学生在完成各任务的过程中,充分的与行业人士进行了交流,建立了关系网络,更有利于就业及未来的职业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不断深化改革,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与智能化的双重压力,而这些均是现在的企业正在不断面对的,我们的教学板块还无法如此快速的面对这个变化,我们的教材甚至还未对此有所反应,我们培养方案也仍旧是传统的三大能力的培养。所以,建立这样一个与市场紧密结合的中心平台,以最快的速度传达市场信息解决企业问题,以最好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工作。

4结论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房地产市场更加是变化莫测,去库存,去产能的政策指引下,势必对房地产领域的物业管理行业造成巨大的影响,同时互联网的崛起,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十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物业管理行业的生存现状及发展模式必然被修改甚至颠覆,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应紧密团结应对变化与冲击,主动思考,积极变革,作为高职教学单位,不应再将学生仅仅简单的往操作能力培养,更重要的是思维与操作并重的能力的锻炼,建立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研究平台是当前正确与急迫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霞.高校物业管理专业发展之我见[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01):85-90.

[2]邢国威.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看法[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06):92-94.

[3]杨萌.关于物业管理转型的思考[J].中国物业管理,(07).

[4]谢家瑾.对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粗浅认识[J].中国物业管理,(10).

上一篇:应急预案机械伤害下一篇:三分钟演讲珍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