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技术

2024-09-12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技术(共10篇)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技术 篇1

一、人员密集场所范围

1、大型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展览、展销等人员比较集中的商业活动场所;

2、车站、码头、候机厅、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

3、歌舞厅、影剧院、体育馆、录像厅、网吧、餐饮场所、游艺场所等休闲娱乐场所;

4、节假日、喜庆日的群众性集会;

5、其它大规模群众性活动、游行等。

二、常见事故及原因

1、火灾。

(1)违规使用电器设备;

(2)使用易燃易爆物品;

(3)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4)随意吸烟,乱扔烟蒂;

(5)乱烧杂物或违章动用明火;

(6)缺乏防火设施或设施老化失修。

2、踩踏、挤伤

(1)区域狭小,人流过多;

(2)相互拥挤,无序排队;

(3)拥挤中发生人员跌倒;

(4)秩序混乱,缺乏疏导控制。

三、进入人员密集场所的自我保护

1、首先确认安全出口、安全通道和消防器材的准确位置,识别安全标志,尤其是初次进入陌生的公共场合;

2、自己的车辆不要占用消防通道;

3、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

4、不要好奇,凑热闹,以免造成人群大量集中;

5、一旦遭遇拥挤人群,马上避到一旁,尽量沿墙根行走;

6、若已经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7、在拥挤的人流中,切记不可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8、卷入混乱中时,最好将领扣、领带解开,不要将手插入口袋;

9、如被困在电梯中应用电话求救或高声呼喊,切勿自行扒开电梯门;

10、已被裹挟至人群中时,要切记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

11、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技术 篇2

在人员密集的场所, 比如大型的购物商场、超市和街道等等。在人数比较多的场所, 一般都是建筑面积比较大、可能导致火灾的物品较多、电线的分布比较密集等等特征。在这样的布局下, 人员的疏散很慢, 加上可燃物较多, 所以常常会导致火灾的出现。就常见的安全事故来看, 很多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大型火灾事故都是在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发生的。所以, 这些场所需要有良好的消防安全管理, 这是关系到该地区安全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1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现状

1.1 物防不到位

所谓的物防不到位主要是指, 相关单位或者个人的建筑物在没有得到公安消防机构的审核、验收批准并通过消防安全检查许可的情况之下就私自使用或作为生产场地进行生产。这是造成火灾比较明显的因素。

物防不到位的单位一般都是消防安全意识不足, 盲目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这样的单位通常是为了缩小投资成本而减少建筑场所的设计和相关设施的配置以及安装的费用, 有的甚至逃避消防部门的审核并私自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装修, 比如使用可燃材料, 忽略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好坏, 私自将使用性质不符合的建筑物使用进行装修使用, 没有在建筑物内设计人员疏散口或者即便有疏散口也没有保证其通畅性。这些作坊都会增加火灾出现的可能性。经营性的建筑物无论是大小都应该依据自己的经营条件使得消防安全的相关设备的设计和安装符合要求, 要科学系统的设计好建筑物的结构、选用耐火性能比较好的装修材料、保证疏散设备符合场地的需求并保证随时畅通、报警以及喷水设备要及时的补全。建筑物要安排相关的管理人员保证上面提到的这些要求都在掌控范围之内, 时刻准备好消防部门的审查。地方政府在进行招商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资金的引进还要考虑到投资方在开业之前的建筑物是不是满足消防安全的相关审核要求, 避免人员密集场所在建设或者是重新修建的时候出现消防安全隐患。

1.2 人防不重视

人防不重视主要指的就是人员密集场所的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者没有足够的消防安全意识, 对于容易引起火灾的相关因素不重视。

他们过于盲目的追求经营场所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将消防安全的防范作为是可有可无的工作, 甚至是无视一些比较显著的安全隐患。这种消防管理人员的失职渎职行为不仅体现了相关管理人员的自身消防安全意识过低而且还体现了相关单位对消防安全的教育的疏忽。由于人的消防意识不高, 所以对消防器材的安装和维护就没有积极性, 有的人甚至将这些器材和设备破坏, 比如随意的占用疏散通道、卸载消火栓、将灭火器拆下来另作他用等等。这样的违法行为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单位的消防安全。

除此之外, 从单位内部管理上来讲, 有的人员密集场所所使用的管理人员不是很固定, 时常更换的管理人员对整个单位的消防设备和环境了解不足, 而且他们的职业素质普遍不是很好, 参加的消防安全培训过少, 常用的消防安全知识掌握不够, 所以在火灾事发现场基本上不能及时的指挥人员进行疏散;在外部管理上, 当那些场所片面的追求利益的时候, 没有及时的控制可能造成消防安全问题的因素, 火灾现场不及时的引导疏散人群, 加上有的客户也没有较强的消防意识, 极可能出现随意扔烟头等易导致火灾的行为。这些行为都势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1.3 技防手段差, 防火工作缺乏主动性, 安全制度流于形式, 违章行为屡有发生

有些单位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在管理上过于随意, 比如, 该维修或者检修的设备无法得到及时的修缮, 消防疏散通道无人管理, 管理人员的安排不符合实际的需要导致很多的工作岗位无人坚守, 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没有保障就允许上岗以及各种可燃材料和物品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不合理放置等等。这些管理上的疏忽将安全制度和章程置于九霄云外。究其缘由, 单位内部还是没能够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致使消防工作管理措施不到位。

2 当前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一些人员密集的经营场所在没有得到消防部门验收的开业许可就私自营业, 这是该场所可能出现火灾的先天性隐患。这样的场所大部分是位于人员流动较多的沿街房内或由其他建筑改造而成, 不仅没有经过消防部门的审查而且在建筑的设计和装修上完全不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这也属于难以整改的先天性火灾隐患。

2.2 有一部分的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者在过度重视场所所获得经济利益的情况之下将消防安全意识疏忽掉, 不仅减少应该具备的消防经费支出而且还有意无意的疏于对消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妨害了单位的消防安全。再加上有的人员密集场所并没有较好的消防安全管理。大部门的员工都没有基本的消防安全培训, 既不懂常规的消防安全常识, 也不懂如何在火灾出现的情况之下使用消防设备以及往疏散通道逃生;消防设备在疏于管理的情况之下有的被随意的卸载挪用, 有的已经出现功能的老化, 不能正常使用。

2.3 由于人员密集场所一般都有一些空调、影响电视等电器设备, 而且无论是场所内的摆设器具还是买卖的产品等等大部分都属于可燃性的物品, 这样的环境是火灾最容易出现的。而该密集场所要是再不具备规范统一的电器线路敷设的话, 在人员流动量比较大和不规范用火可能性较大的场所, 出现火灾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比如某些在体育场馆举办大型体育比赛或者是搭建音乐舞台的时候, 出于活动的灯光照明和音响装备的用电需要没有经过消防安全方面的考虑就随意的拉接各种线路, 这种不符合规则的操作往往会造成电路的负荷超载为场所埋下电气火灾的安全隐患。

2.4 有些人员密集场所在进行修建的时候为了避免消防部门的审查不过关影响营业的情况直接选择那种原先就通过了消防部门审核许可的场所来进行翻修和扩建。而在该修建的过程中, 建筑物的设计没有充分的考虑到消防安全, 比如选用富丽堂皇的可燃性装修材料, 电路的铺设和防火隔断等基本的设施都不符合标准等等。这些违章操作的行为破坏了原有建筑物的消防安全保护措施, 若是出现火灾的话, 火势将会无法得到控制, 势必造成更大的损失。

3 加强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的对策

3.1 强化消防监督检查职能。

消防监督检查就是从宏观上控制消防安全工作中的各种缺陷和不足, 及时的为可能出现的火灾打预防针。消防监督工作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其主要职能就是从根源上处理人员密集场所的单位在消防安全管理上的不足。在处理的过程中, 对所有的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宏观的引导, 从整体上增强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 监督这些场所的建筑物消防设计和装备是否符合规范, 检查国家消防安全标准是不是得到严格的遵守;从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微观上来讲, 在日常的消防监督检查的工程中, 要严格按照公安部73号令的要求, 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抽样性检查和错时检查, 并借助集中整治的有利时机, 开展综合执法检查, 坚决将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

3.2 强化行业系统管理职责, 着重解决消防工作的内部调控机制。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作为消防监督管理的公安消防机构要积极督促当地各个行业系统主管部门将消防安全管理真正纳入行业管理工作之中, 切实承担起所属行业或系统消防安全的领导和管理责任。要加强同当地的工商、文化、安监等行政机关的协调配合, 建立、完善消防监督检查信息通报制度, 切实形成行业联动的整治合力。严格落实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整改制度, 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人员密集场所, 由政府与行业系统主管部门签订整改责任书, 行业或系统主管部门与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场所签订整改承诺责任书, 通过层层落实责任, 切实消除火灾隐患和不安全、不稳定苗头, 预防和遏制火灾发生。

3.3 强化消防安全责任意识, 着重解决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化水平。

认真梳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可以调用的人力资源, 落实全员逐级防火安全责任制, 形成依托单位日常行政管理架构的消防安全责任链。引用质量过程控制办法, 按照策划、实施、检查、处置的工作步骤, 完成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设计和落实。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采取比较恰当的措施来主动消除火灾隐患。比如, 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定期的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制度, 加强宣传培训, 并要求新员工必须通过消防安全培训方可上岗等等。

3.4 强化整治火灾隐患机制, 着力解决社会化火灾防控体系的构建。

要启动重大火灾隐患评估论证机制。成立比较专业的重大火灾隐患评估小组, 对重难点火灾隐患进行评估论证, 为政府决定提供依据。要利用行政处罚杠杆, 加强火灾防控工作。同时, 对处罚的情况以政府名义通过当地党报和电视等媒体向社会公布, 通过公众的监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杠杆的约束效益, 切实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效能。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推行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制度, 加强火灾防范和风险管理工作。申请办理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公众责任纳入保险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分担火灾风险, 共同推进火灾风险防范。

4 结束语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任何一个细节上的疏忽大意都可能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从以往的火灾案例中不难看出, 我们目前面临的火灾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强化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绝非一人之事、一时之功、一蹴而就, 需要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监督部门、社会单位、公民的共同努力, 只有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相互推动的良性互动机制, 才能更好地强化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才能更好地创造平安稳定的消防安全环境, 才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人员密集场所在迅速的增多, 怎样才能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管工作, 实时的消除该场所的安全隐患是关系到密集场所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笔者在文章中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探讨了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的预防工作, 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和该场所所在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预防对策

参考文献

[1]薛雯.高校火灾隐患成因及消防安全管理应对措施[J].中国商界 (下半月) , 2008 (02) .

[2]左铭.地区性产业园消防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技财富, 2009 (02) .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技术 篇3

一、调研目的

2010年底以来,以“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大培训、大练兵”为内容的“五大”活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去年7月25日《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又由中宣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实施,其中专门设立章节阐述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人员密集场所应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等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提示;结合本场所情况,向顾客提示场所火灾危险性、疏散出口和路线、灭火和逃生设备器材位置及使用方法。人员密集场所应定期开展全员消防安全培训,落实从业人员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制度;组织全体从业人员参加灭火、疏散、逃生演练,到消防教育场馆参观体验,确保人人具备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文化娱乐场所、商场市场、宾馆饭店以及大型活动现场应通过电子显示屏、广播或主持人提示等形式向顾客告知安全出口位置和消防安全注意事项。公共交通工具的候车(机、船)场所、站台等应在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提示,宣传消防安全常识;电子显示屏、车(机、船)载视频和广播系统应经常播放消防安全知识。”这再次印证了“消防安全,宣传系于一半”的箴言。作为消防宣统阵地的《新安全安徽消防》杂志,能为“大宣传”发挥了多少作用?效果又如何?我们目前只有一些笼统的数字,具体的效果仍不清楚。为了摸清情况,编辑部通过发行单位收集和电话回访订户,得出了一本《新安全安徽消防》杂志平均每月有5人看过这样一个数据,虽然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却让笔者心存疑问。《新安全安徽消防》杂志的订户多为消防重点单位,实际的阅读者则是这些单位具体负责消防工作的人员,每月杂志寄到他们手中看过后可能随手一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我们在编辑《新安全安徽消防》杂志时注意到,新闻有时效性,而消防常识却是不过时的,也是群众最需要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注意提高杂志的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以期延长杂志的寿命,扩大宣传效果。一个读者的建议给了我们启发,杂志的订户多为消防重点单位,几乎涵盖所有公众聚集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如果在这类人流量大的场所放置一个消防杂志阅览架,将我们全年的杂志分期摆放,且有人定期维护,其宣传效果肯定要好于目前的效果。

二、计划的可行性

“警力有限,民力无限”,消防宣传如此,杂志宣传也是如此。在众多场所摆放消防杂志阅览架,派人定期维护,看似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其实经过在合肥地区的调研和试点后,证明是可行的。

1、《新安全安徽消防》杂志发行3年来,得到了广大订户的认可。免费赠送消防杂志阅览架给订户,是感谢3年来广大订户对杂志支持的回馈之举,订户不会有抵触情绪。

2、杂志阅览架只赠送给公众聚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如宾馆、饭店、商场、娱乐场所等,只要有合适的地方摆放,其宣传效果会有所增加。

3、购置消防杂志阅览架花费不菲,可以与有意向的第三方合作,由其出资和派人定期维护,第三方则利用阅览架身广告达到收回成本继而盈利的目的。

4、杂志阅览架一旦普及可以说是《新安全安徽消防》杂志的宣传阵地,结合贯彻落实《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可与合作方签订确认书、规定其在纲要实施期间摆放消防杂志阅览架的义务。

5、可进一步将其命名为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报刊阅览架,并根据不同时期的消防宣传要点,编印消防宣传册页投放到这些场所,以达到细分宣传对象和扩大宣传效果的目的。

三、实施效果

经过调研,编辑部在合肥市进行了试点,目前通过和第三方合作在该市2000个人员密集场所布放了杂志阅览架,每月约有20万人次通过杂志阅览架接触或阅读《新安全安徽消防》,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成为安徽消防宣传工作中的一抹亮色。今年,编辑部将在《新安全安徽消防》杂志发行的主要地区全省累计布放一万个杂志阅览架,其宣传覆盖面将达到月均百万人次,年均千万人次。无疑,这将对扩大消防社会化宣传效果,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消防安全的氛围,尤其是增强人员密集场所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消防安全理念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也将是践行“五大”活动、落实《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

2015)》的具体举措。□

(作者单位:安徽省消防总队防火监督部刊物编辑部)

责编:姚少宝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疏散计划方案 篇4

1、使全校学生熟悉我校的.紧急疏散通道和疏散路线。

2、提高学生自护自救能力和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3、进一步发现我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尚存的问题以利整改。

二、时间:

20xx年9月15日下午第三节课(周一)

三、预设地点:

学校教学楼内学生需紧急撤离至操场

四、演练机构设置:

总指挥:杨超

指 挥:

执 行:

初二年级教学楼指挥:何寿财

三楼道:

操场现场调度体育老师:

播音器材准备:

五、疏散步骤:

1、听信号后,各班同学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通过指定楼道,安全撤离到操场站队集合。

2、有序撤离楼道(安全通道):

A、初二年级六个班。由中楼道撤离到操场指定位置

B、初一(1)~(6)班学生快跑到操场指定位置。

C、初三(1)(2)(3)初一(9)(10)(11)等六个班从西边楼道撤离;

初三(4)初一(7)(8)(12)(13)(14)等六个班从东边楼道撤离。

3、学生在撤离时,始终要保持安静,有序进行,要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路线,安全撤离到操场,听广播通知。

4、必须按照从低层到高层的顺序下楼到指定位置。

次序如下:

1:初一(1)(2)(3)(4)(5)(6)班的学生听到信号后快速跑步快跑到操场;

2:初二(1)(2)初三(1)(2)(3)(4)初一(7)(8)班的学生听到信号后跑步到操场;

3:初一(9)(10)(11)(12)(13)(14)初二(3)(4)(5)(6)班的学生听到信号后快走到操场。

六、注意事项:

1、二、三楼的学生疏散时不能快速奔跑,下楼梯不要拥挤,从教室有序地撤离至操场集合地点。

2、各班级必须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路线撤离教室。

3、演练时由班主任带队、本节课任教师压后。

景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措施 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踩踏等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的事故屡见不鲜,由于人员密集场所发生事故存在伤亡大、损失大、影响大的特点,所以防止和控制人员密集场所的事故,是节假日景区服务接待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高度重视并做好相应的防护、准备工作。■■景区现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订以下游客密集场所火灾的防控对策措施。

一、严把安全隐患排查关,从源头上消灭事故隐患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景区从业人员对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危险性的认识。加强对景区人员密集场所的定期安全检查和节前安全检查,从源头上把好关,尽可能杜绝景区硬件和人员管理中存在的事故隐患。

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确保畅通

安全出口缺少、疏散通道堵塞是公共场所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保障人员密集场所在营业期间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始终保持畅通,满足安全疏散要求,绝不麻痹大意。另外,根据景区实际,设置比较安全开阔的室外疏散缓冲区,用于紧急情况下引导、疏散游客临时避险,避免密集的疏散人流阻塞园路交通之用。■■公园主要设置A、B以及C等3处。

三、确保消防、安全设施完整好用

消防设施是保证景区、建筑物消防安全和人员疏散安全的重要设施,景区节前对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应急照明以及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等进行检查维修保养,保证其完好有效,确保发生火灾险情后,消防设施能够进行有效的扑救,疏散指示标志能够正确引导游客疏散避险。

四、景区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要在制度和措施上扼制安全隐患的形成。节前,景区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消防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密集场所的自防自救能力。我景区于20■■年■月组织了面向全体职工和景区服务从业单位、租赁经营单位的一次消防安全培训,以及一次消防演练。学习和掌握基本的防火灭火常识,定期开展自查,消除安全隐患,从业人员要做到“三懂、四会”、“三懂”即懂得本部门的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自查整改一些的火灾隐患;“四会”即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组织人员疏散,会扑救初起火灾。节日期间,人员密集场所要根据场所情况,建立健全值班、巡查以及人员流量监控制度,重点关注售检票口、主要景点、文保建筑、租赁饭店、桥梁、狭窄路段、码头和游船等。出现人员过多或有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临时关闭景区、疏散游人等措施,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五、普及公众的消防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应急能力

尽力承担社会义务,加强公民自我防护意识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和逃生技能。利用景区内外悬挂安全横幅、张贴宣传画等形式,唤起广大公民的消防意识,切实提高公众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扑救初起火灾、引导人员疏散的能力。

六、加强对景区服务从业单位和租赁经营单位的监管

景区对景区服务从业单位和租赁经营单位的监管毫不松懈,定期开展以餐饮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的安全检查,主要包括消防设施、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用火用电、油气仓库、员工培训等方面,协助相关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技术 篇6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治理行动,摸清火灾隐患底数,加大消防监督执法力度,推动整改消除火灾隐患,有效改善消防安全环境;牢固树立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理念,使各单位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切实提高社会火灾防控能力,杜绝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全力维护全县消防安全形势稳定。

二、组织领导

组 长:杨柳絮 副组长:胡洪涛

杨 玲 史铁耕

成 员:吴军宝、耿海峰、胡志广、各社区主任

三、工作范围和重点

(一)范围。凡现有同一时间容纳20人以上,从事制衣、肉食蔬菜水果等食品加工、家具木材加工、仓储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人员密集场所的生产加工车间、经营储存场所和员工集体宿舍,均列入本次专项治理范围。

(二)重点。广泛发动各方面力量,开展不间断的消防安全大检查,最大限度地消除火灾隐患。重点排查九类场所:一是网吧等公共娱乐场所;二是宾馆、饭店、商场、市场、学校、幼儿园、医院、敬老院、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三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集体宿舍以及营业性场所;四是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或场所;五是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在建工程施工现场;六是通信、供水、供电、供油、供气等事关国计民生要害单位;七是城乡结合部、城中村、三合一场所、九小场所;八是重大火灾隐患单位、重大危险源;九是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大型活动的场所。

四、专项治理的步骤

步骤:

(一)动员部署。召开动员会议,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人员密集型场所对照治理重点开展自查自纠。

(二)划片排查。进行分块立体网格化排查。要建立台账,全面摸清企业数量、规模性质以及行政许可等基本情况。

(三)集中培训。组织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人员密集型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开展一次全面集中消防培训并组织员工开展一次消防应急疏散逃生演练,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四)集中整治。采取各种措施,逐个区域、逐个企业、逐个场所督促落实整改方案、责任和资金,集中查处一批违 法建筑、违规企业、集中拆除一批彩钢板违章建筑,集中关停一批行政许可手续不全的企业,集中挂牌督办一批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的企业。与各村签订责任书,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人员密集场所提交自查自改承诺书,全部存档备查,逐级明确落实整治责任。

五、工作措施

加大执法力度。要严格落实“六个必须”、“七个一律”、“十个必须”,依法从严查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始终保持围剿火灾隐患的高压态势。要强化执法要求:一是建设工程未经消防设计审核、审核不合格或者经消防设计备案抽查不合格不停止施工的,要依法责令停止施工;二是建设工程未依法进行消防验收、验收不合格或者经竣工验收备案抽查不合格,不停止使用的,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检查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营业的,要依法责令停止使用或者停产停业;三是对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在人员密集场所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障碍物,拒不改正的,要依法强制执行;四是对正在施工及投入使用的建筑实施节能综合改造工程,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要督促停工整改;五是对建筑消防设施损坏不能正常运行,擅自关停或者消防控制室人员没有持证上岗、不会操作设施设备的,要依法从重处罚;六是对违反规定进行电焊等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 的,对指使或者强令他人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情节较重的,要对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依法拘留;七是对存在火灾隐患不及时消除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要依法对危险部位或者场所采取临时查封措施。

六、工作要求

这次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各村、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进行分析,因地制宜制定措施明确职责,成立专门机构,组织召开会议,层层部署发动,将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单位和个人。

七、落实责任

要建立大排查大整治领导责任制,加强督导检查,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要严肃追究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不走过场,取得实效。要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按照标本兼治的原则,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技术 篇7

关键词: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疏散,应急预案

人员密集场所极容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如2004年吉林中百商厦火灾, 死亡54人;2007年朝阳市双塔区百姓楼酒店火灾, 死亡11人;2008年深圳市龙岗区舞王俱乐部特大火灾, 造成44人死亡, 88人受伤。此类造成多人伤亡的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事件近年来在我国多次发生。人员密集场所人群在火灾时能够安全、快速、有序地疏散, 是减少伤亡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因此, 对此类场所人员疏散进行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开始, 疏散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很多国家陆续开展研究, 主要包括:人们在惶恐情况下的行为研究、人的疏散规律研究等。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anter等人编纂了《Fire and Human Behavior》, 介绍了人们在火灾情况下的多种心理及行为。英国专家Wood对火灾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并根据人们在火场中的行为表现, 将人们的行为分为逃生型、灭火型、验证火灾真实型、通告他人型等。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 人们开始借助消防演习等手段, 深入模拟研究建立多种建筑物中人员疏散的数学模型。

由于各国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不尽相同, 国外的很多数据在我国并不直接适用。我国近年来也逐渐展开此类研究, 如温丽敏对紧急疏散时人们的不同行为表现做了统计研究;张培红通过大量的实际观测, 总结分析了时间压力下人员流动速度与群集人员密度的关系。笔者以人员特征为基础, 设计人员密集场所调查问卷, 并设计网络程序展开调查, 对调查结果利用统计学原理展开分析, 找出不同特征人群在疏散中的一些规律。这种方法对适合我国人员特征的疏散规律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1疏散调查问卷的建立

将密集场所中的人群按照以下几个特点来分类: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 作为所调查人员的基本特征。其中, 将年龄段分为6~12岁、13~18岁、19~35岁、36~55岁、大于55岁等几个阶段;将被调查人的受教育程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或本科、研究生等几类。设计调查问卷包括三种:人员疏散基本知识调查、模拟疏散调查、人员疏散心理和行为调查。

(1) 人员疏散基本知识调查。

主要调查参加消防疏散演习的次数、是否认识疏散标志、是否懂得火灾报警方法、是否会使用灭火器等。

(2) 模拟疏散调查。

主要测试人们对消防疏散示意图的认知能力、在火灾逃生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处理方法。例如, 设计场景画出疏散示意图, 设定人员的初始位置, 让其找出不同的逃生路线以及各种路线的特点, 如远近、是否可能会拥挤等。

(3) 人员疏散心理和行为。

这部分问卷题目调查不同人群在疏散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方式, 包括对突发火灾的第一反应、听到警报的第一反应、拥堵状态下的反应、是否愿意充当疏散组织者、对跌倒和因行动不便影响疏散者的反应、对火场中财物的态度、对火场中亲友救援的方式等。

2网络调查程序

网络程序的编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数据库的建立和程序的编制。数据库表包括:人员类型表、基础知识表、模拟疏散表、心理和行为表等。

利用PHP+MySQL编制网络调查程序展开调查。该程序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问卷部分, 包括调查问卷的设计、被调查人员选择和填写答案的传输和接收、答案的存储等;二是调查问卷的归类程序, 为了方便下一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 按照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是否参加过消防演习、是否经历过火灾等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进行归类。

以调查问卷归类程序为例, 用网络语言PHP设计如下程序:

其程序界面如图1所示。

3分析程序的建立

通过上文所述的调查问卷, 可以知道每个被调查者面对险情可能出现的疏散行为。为了从诸多被调查者不同的回答中找出一定的规律, 可以首先将统计结果按照被调查人员的特征分类, 观察不同类别人员的疏散特征, 利用统计方法, 找出不同人员特征和疏散行为之间是否存在一些联系。

3.1 统计结果分类

将调查结果按照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消防演习经验等分类筛选。以自己所在场所失火之后, 人们对火灾的第一反应为“报警”或“扑救”等为例, 做出如表1的统计。

3.2 相关性分析

查看统计数据库列表, 根据数据所属类别和选项, 利用卡方检验原理, 分析火灾疏散中人员的行为与人员特性之间的关系, 从而分析不同特征的人群在疏散过程中的不同行为表现。

卡方检验是常用于检验两个分类的变量是否独立的检验方法。假设, H0:样本中的观测频率分布与理论分布一致;H1:样本中的观测频率分布与理论分布不一致。由于理论频数是根据两个分类变量独立时推导而出, 所以, 若不拒绝H0, 证明在火灾疏散中所检测的人员特征与该疏散行为无关。

在统计学中, 一般用列联表显示两个分类变量的关系。假设样本的个体可以按照两个属性分为A与B类, A有R个等级, B有C个等级, 统计每个种类每等级所出现的频数, 根据式 (1) 、式 (2) 计算卡方分布的统计值。

undefined (1)

undefined (2)

式中:Qij为第i行第j列处的观测频数;Qi为第i行观测频数和;Qj为第j列观测频数和;QT为总观测频数之和。

计算卡方分布值, 采取显著水平为10%, 如果χ2值小于等于χ2 (0.05, 2) , 则不拒绝H0, 即认为在火灾疏散中所检测的人员特征与该疏散行为无关;如果χ2值大于χ2 (0.05, 2) , 则拒绝H0, 认为所检测的人员特征与该疏散行为有关。

4算例

根据式 (1) 、式 (2) , 对表1中所做的统计进行计算, 结果如表2所示。

以显著性水平为10%计算, χ2 (0.05, 2) =5.49。所以单纯从统计数据考虑, 13~35岁、大于55岁的人群, 男性、女性在火灾发生时行为表现不同。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员在是否选择报警上, 男性和女性具有较显著的差异, 男性在首选报警上不如女性积极。

5结论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是发生频繁、对人们威胁最大的灾害之一。研究人员密集场所人们在火灾中的疏散行为特征, 对日后科学引导疏散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设计调查问卷、编制网络程序的基础上,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并得出如下结论:

(1) 发生火灾时是否首先选择报警与性别有关系, 一般女性相对更趋向于报警, 而男性则相对容易首先控制火势, 但是小孩在此方面的区别并不明显;

(2) 观察疏散标志主要和疏散演习经验、疏散培训有关, 参加过疏散演习、疏散培训的人更加注意疏散标志;

(3) 对于是否帮助弱势人群, 选择“不确定”的占多数, 从“选择原因”中总结可知, 周围人越少, 越感到责任无法推脱时, 人们主动实施营救的可能性越大;

(4) 听到低级别的疏散警报时, 人员选择的行动与年龄有关, 大于55岁的人和6~12岁的孩子在听到警报声时更愿意首先选择疏散。

参考文献

[1]周天.城市火灾风险和防火能力研究——以中等城市防火能力优化为目标的消防安全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07.

[2]阎卫东.建筑物火灾时人员行为规律及疏散时间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 2006.

[3]温丽敏.建筑物火灾疏散中人的行为研究的回顾与发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1, 11 (3) :50-54.

[4]张培红.时间压力下人员流动状态的观测和分析[J].人类工效学, 2005, 11 (1) :8-10.

[5]王石, 杨英娜.精通PHP+MySQL应用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技术 篇8

北票市教育局

为推进全市各学校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进一步落实北票市市委《关于对当前安全生产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督查的通知》精神,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自即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消防安全管理排查,根据工作要求,市教育局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构建全市各校园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深入排查并消除全市各学校各类消防隐患,强化各学校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构筑各学校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提高各学校防控火灾能力,努力减少一般火灾的发生,杜绝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我市教育系统火灾形势平稳。

二、组织领导

教育局成立由局长韩占武为组长,副局长赵明东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为成员的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推进情况检查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韩占武 局 长

副组长:赵明东 副局长

成 员:霍丛峰

副局长

姜友平

副局长 张宪跃

纪检书记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乃军

办公室成员:王晓东、赵德珍、宝东升、苏卫东、郝文成、王群

检查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安全办,安全办主任刘乃军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推进检查情况组织协调、联系沟通、情况汇总等工作。

三、检查范围

全市教育系统各单位、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民办幼儿园等。

四、实施步骤

(一)自查阶段(即日起至1月15日)。

各单位根据《消防安全自检表》的要求对照自查。1月18日前各单位要将《消防安全自检表》书面(法人代表签名,单位盖章)报送安全办。

(二)自我整治阶段(1月18日至1月31日)。

各学校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消防安全管理的漏洞及火灾隐患及时整改,不得懈怠。按照《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强化管理。

1.重点对学校的高层建筑、学生公寓(宿舍)、实验室、危化品储存室、食堂、地下空间、锅炉房、配电站、出租出 2 借、在建工程等重点区域的安全措施、安全管理各方面进行地毯式的排查,不留死角。

2、强化部门监管。各学校切实做到“四个百分之百、两个大幅提升”,即:各学校所属场所检查率10O%、排查发现的一般火灾隐患整改率100%、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率10O%、消防宣传教育率100%;实现基层火灾防控能力大幅提升、师生员工安全素质大幅提升。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彻底杜绝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确保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三)普查整顿阶段(2月1日至2月28日)。

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对各检查单位进行全覆盖检查,做到“全覆盖、无盲区”的掌握本单位人员密集场所标准化管理情况。各职能部门于3月1日前将检查报告(电子稿)报安全办。

(四)抽查验收总结阶段(9月1日至9月30日)。

局检查领导小组对各单位工作情况进行抽查验收,在抽查中发现问题、标准化管理的漏洞及火灾隐患的单位及时整改;如涉及违反消防法规的,依法严肃处理。同时准备接受市检查领导小组检查。

四、工作要求

(一)高标准严要求。各单位要从严把关,对区检查领导小组检查中未达到90以上的,对设有建筑消防设施的人 员密集场所未在2015年进行全面检测的,以“检查验收不合格”记录。

(二)建立消防安全台帐。各学校要明确排查人员、任务及工作职责,逐一排查整治火灾隐患(学校不能解决的要及时上报),排查的区域和场所要建立消防安全工作台帐,做到底数清楚,隐患明确。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技术 篇9

防范工作的实施方案

根据赛马场片区管委会综治科通知要求,为进一步贯彻《关于赛马场片区做好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工作的》精神,做好辖区当前全国“两会”期间的维稳工作,进一步深化“单位化、网格化、责任化”工作机制,确保我辖区社会面稳定,现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为全面落实人员密集场所“单位化、网格化、责任化”工作机制,特成立大湾南社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领导小组。组长:李晓兵(社区书记)副组长:阿不都克尤木(社区主任)买买提吐尔逊(社区副主任)阿尔肯(社区副主任)成员:王彩凤(党建服务站站长)王敏(民政服务站站长)孜娜提(计划生育服务站站长)塔依尔(环境卫生服务站站长)马研文(劳动保障服务站站长)美合日妮莎(文化工作服务站站长)1

刘云(出租房屋管理服务站站长)努尔买买提(司法警务室安全生产专干)

王强(司法警务室司法专干)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司法警务室,联系电话:2578014;办公室主任由阿尔肯同志担任,主要负责社区的人员调动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工作的安排落实。

二、具体工作任务

(一)全面落实人员密集场所“责任化”工作机制。牢固树立“没有与稳定无关的单位、没有与稳定无关的领导的思想”高度重视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防范工作,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维稳责任,坚决防范发生问题。辖区各单位要全面开展一次对本系统、本行业和本单位内部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坚持每日研判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辖区各单位要将“三防”工作等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确保辖区社会面的稳定。

(二)全面落实人员密集场所“网格化”防控措施。按照《赛马场片区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根据人员密集场所复杂程度,将其网格等级提升为重点关注型或严密管控型,在管委会综治科的组织协调和辖区派出所配合下,全面加强辖区内的安全防范,加大社区巡防力度,增强岗亭工作效能,切实把岗亭、步巡、车巡和视频监控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人员密集场所的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类似“2.28”案件在辖区内发生。

(三)全面落实人员密集场所“单位化”管理模式。结合“单位化、网格化、责任化”工作机制实行封闭式和半封闭式的单位化管理。在公交车站、幼儿园及餐馆等人员密集场所,重要出入口设专人值守,辖区单位要完善自卫联防队伍,配备必要的防范装备,加强值班备勤,提高自身防卫能力;小叮当幼儿园按2名以上保安配备到位,重点单位和要害部门,配备保安力量;重点单位、要害部门要设置隐性防冲撞物及隔离设施,提高防范能力。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加强检查力度,社区书记为总负责,司法警务室组织实施,管委会综治科配合,督促辖区单位深入细致的开展一次自查自纠,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一旦发现因未按照要求落实防范工作而发生群死群伤案件的,坚决追究责任,并实行综合治理“一票否决 ”制。

(二)管委会督查小组对辖区内所有治安岗亭、巡逻布控情况及视频报警监控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将下发整改通知书。社区要对辖区单位内所有的视频报警监控系统和安保力量进行摸底调查,对不符合技防标准的及时发放整改通知书,并督促进行整改,确保覆盖率。

大湾南社区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技术 篇10

关键词:消防,人员密集场所,灭火,内攻,紧急避险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社会交往日益频繁以及大型群体性活动不断增加, 人员密集场所在数量、类型、规模和结构的复杂程度等方面都呈上升趋势。人员密集性场所由于具有面积大、人员的高度密集、易燃可燃物较多、用火用电量大的特点, 火灾危险性极大。就目前全社会火灾发生的总体情况来看,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大火灾事故尤为多发, 并且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和经济损失也极其严重, 在社会上易引起极大的关注和影响。

一、近年来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案例分析

2004年吉林省吉林市“2·15”中百商厦特大火灾, 此次火灾燃烧面积2040平方米, 一楼商品全部被烧毁, 火灾共造成54人死亡、14人重伤、56人轻伤, 直接经济损失约426万元;2005年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火灾, 此次火灾造成40人死亡、28人重伤、182人轻伤, 火灾直接损失821.9214万元;2006年浙江福音大厦火灾, 此次火灾造成15人死亡、2人受伤, 直接财产损失736万;2007年福建省莆田市飞达鞋面加工厂火灾, 此次火灾过火面积398.8平方米, 火灾造成37人死亡、19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30.1万元;2007年浙江朵朵鲜园艺有限公司火灾, 此次火灾造成21人死亡、1人受伤, 直接财产损失725.8万元;2008年深圳舞王俱乐部火灾, 此次火灾共造成44人死亡、88人受伤;2009年福建长乐市“1·31”拉丁酒吧重大火灾, 此次火灾消防官兵从火场中共搜救出37名被困者, 其中15人死亡、22人受伤;2010年上海静安区“11.15”特大火灾事故, 此次火灾过火面积12000平方米, 共造成58人死亡、71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2013年襄阳市一景城市花园酒店火灾事故, 火灾共造成14人死亡、24人重伤、23人轻伤;2013年“6.3”吉林市德惠宝源丰禽业公司火灾事故, 火灾共造成120人死亡、77人受伤。

二、人员密集场所的概念及火灾特点

公安部2006年10月25日颁发的《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对人员密集场所概念的表述是:人员密集场所即人员聚集的室内场所。将人员密集场所的范围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具有:1.宾馆、饭店等;2.商场、市场、超市等;3.体育场馆、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览厅;4.金融证券交易场所;5.公共娱乐场所;6.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7.老年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8.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9.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 (楼) ;10.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等。火灾统计情况表明, 近年来我国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娱乐场所、交通枢纽、学校医院、养老敬老院等各类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居高不下, 从大量的火灾案例可以看出,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人数多, 密度大。人员密集场所往往是人员高度集中, 现场安全管理难度大, 多数人缺乏安全和逃生意识,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 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火灾发生后产生的浓烟会使被困人员的视线受阻, 有些人甚至会出现中毒或神志不清的现象;并且燃烧的高温、热气流会使人难以忍受, 出现惊慌失措, 争相逃命, 互相拥挤的现象, 即使并没有被火灾烧伤, 也极有可能在逃生过程的踩踏事故中受伤乃至死亡, 而且拥挤的人群, 必然会导致疏散过慢, 增大伤亡的几率。2.档次高, 损失大。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 出于商业需求, 为了最大限度的吸引顾客, 达到装修的效果, 采用了大量的可燃易燃材料, 增加火灾安全隐患, 且内部的物品数量多、价值高, 加之这些场所里人员也较为集中, 一旦发生火灾, 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会比较严重。3.社会负面影响大。人员密集场所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特别是关系到民生问题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一旦发生重特大火灾常常会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热议, 在社会上造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

三、人员密集场所灭火救援的技战术运用

人员密集场所技战术运用的要点:加强第一出动, 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 贯彻“先控制、后消灭”的战术原则和积极采取“上堵下防, 内攻近战”等战术方法, 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将火灾扑灭, 最低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降低财产损失。1.加强第一出动, 抢占有利时机。在做好实地熟悉的基础上, 切实做到反应迅速, 随时随地拉得出, 打得赢, 做到第一时间到场, 把握最佳灭火救人时机, 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 在力量调集上要坚持调集足够的力量和装备。2.坚持救人第一, 科学施救。对于救人以及灭火之间的关系要进行正确的处理, 通常情况下是救人与灭火任务同时进行, 若条件不允许, 就一定要以救人为主。3.找准内攻突破口, 积极有效组织内攻灭火。确定内攻的突破口, 这种突破口一般选择烟雾较少、火势较弱, 视线较为清晰或者还没有燃烧的通道。4.多点内攻, 逐段逐层消灭火灾。建立防火分区, 预防火灾蔓延至其他楼层或区域。5.如果火势依旧继续蔓延, 内攻人员无法深入到着火点进行灭火, 一般采取上下夹攻的方式进行火灾扑救。

以广东省珠海市横琴长隆海洋王国5D影院为例, 横琴长隆5D影院是全球最大的5D影院, 其建筑面积近12000平方米, 建筑高度近35米, 放映厅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 相当于国内5个标准IMAX影院的室内面积, 为获得最佳的视觉感受, 影院在色彩范围、色域空间、画面对比度等方面进行深度优化, 在影院内部空间还营造了与影片内容相吻合的室内灯光氛围, 加上超大空间尺度和震撼级观影音效, 可以表现出宏大的时空感, 但在享受这种视觉盛宴的同时, 给火灾发生时人员的逃生却带来了致命的危险。影院空间高大、空气对流较好、可燃物多、火势极易蔓延扩大, 火灾时影院内大量可燃物燃烧产生高温浓烟会很快降低能见度, 若加之突然停电中断影片播放, 人的双眼会导致短时间视线受阻, 极易造成人员惊慌失措, 会随着人流盲目涌动, 短时间内有限的安全出口会聚集大量人流, 极易出现拥挤、踩踏、互相推搡等现象, 严重影响疏散速度,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四、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内攻灭火和搜救的必要性和危险性

(一) 内攻灭火和搜救的必要性

通过大量火灾案例可以看出, 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普遍具有被困人员较多、建筑内部环境复杂、火灾情况复杂多变等特点。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最有效的灭火战术就是“强攻近战, 快速突击”, 最快的找到火点进行打击, 最短最快的消灭火灾, 最小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时要求内攻灭火和搜救的人员需要深入建筑物内部进行火情侦查, 掌握火灾发展及内部被困人员情况, 根据现场情况开展内攻灭火和搜救工作,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灭火和救人。

(二) 内攻灭火和搜救的危险性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扑救的过程中, 内攻灭火和搜救是减少火灾人员伤亡的最有效的方法。但内攻灭火和搜救行动必须要求消防员深入建筑物内部搜寻被困人员, 因此搜救行动必然会伴随着一定的危险。2005年3月21日山东鲁西化工第三化肥厂有限公司尿素合成塔爆炸事故中, 4名消防员死亡, 32名消防员受伤;2008年1月2日, 新疆乌鲁木齐市德汇国际广场批发市场发生火灾, 在内攻灭火和搜救过程中, 由于建筑内部发生爆炸, 造成3名消防员牺牲;2008年7月17日上海雷盛德奎公司塑料车间火灾, 车间一根50cm的主梁突然倒塌, 3名正在进行灭火的消防员被砸中当场牺牲;2009年2月9日央视新台址发生火灾, 指挥员在带领搜救小组进行内攻灭火和搜救过程中因吸入大量烟雾导致窒息牺牲, 6名消防员均有不同程度受伤;2014年上海徐汇区一居民楼发生火灾, 2名消防员受轰燃和热气浪的推力从13楼坠落, 送医抢救无效牺牲。由此可见, 在建筑火灾内攻灭火行动中, 因烟雾大迷失方向、空呼气体耗尽、建筑物倒塌以及轰然、回燃、爆炸等因素造成的火势蔓延、扩大易对内攻的消防员造成致命的伤害, 这是导致消防员死亡率不断上升的原因, 这就要求我们基层指战员要熟练的掌握内攻灭火和搜救紧急避险的方法。

五、如何提高参战消防员紧急避险能力

通过大量火灾案例中可以看出, 在灭火救援中对紧急情况下采取紧急避险是关系到每名消防员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大多数伤亡情况的发生是因为消防员对火场情况掌握不够全面, 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在内攻和撤退时机的选择上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突发情况下紧急避险能力较弱, 导致消防员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一) 准确判断及时“避”

首先, 情况要明。指挥员在平时就要加强“六熟悉”工作, 认真制定人员密集场所应急预案, 对辖区的人员密集场所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反应, 果断处置。

其次, 判断要准。在灭火救援中, 指挥员要靠前指挥, 对可燃物荷载量、火情和火灾发展规律等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提前选择好撤离路线和避险区域, 一旦发生险情, 能够采取快速有效措施进行避险, 做到进能攻, 退能守。

最后, 行动要快。当消防员遇到火势突变威胁生命安全时, 指挥员应迅速作出决策, 果断组织有效紧急避险, 这就要求指挥员要有较强的临机决断意识和科学的应急处置能力, 果敢指挥, 不能犹豫不决, 丧失避险时机, 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二) 强化训练正确“避”

首先, 练协同。要多组织开展辖区人员密集场所实战演练, 以消防员之间的配合及消防员与单位志愿消防员之间的配合重点, 强化消防员在紧急避险中的处置方法、服从指挥和统一行动的能力。此外, 还要训练以单兵避险战术动作和处理应急情况的方法为主, 重点训练冲越火线、快速转移、卧倒避火等紧急避险技术动作, 以及运用个人防护装备实施避险的训练, 使消防员掌握火场自救的方法和要求, 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有效避险自救。

其次, 练心理。灭火救援属于高危作业, 随时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因此, 消防员要结合火场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加强心理素质训练,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使自己能够及时稳定情绪, 遇险不慌、处变不惊, 这样才能正确的判断火场形势, 科学合理的使用正确的避险方法规避火灾危险。

(三) 抓好教育超前“避”

首先, 要始终不渝的抓好日常安全教育。在日常安全教育中, 积极开展作战安全教育, 从理论、装备、方法等方面结合中队出警处置的事故, 让消防员理解安全的重要性, 确实加强消防员安全意识, 做到人人讲安全、人人重安全、人人管安全, 把安全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训练、生活和灭火救援的方方面面中去。

其次, 要持之以恒的开展案例警示教育。在日常教育中, 要善于借鉴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结合中队的人员、装备、战术开展案例分析, 在别人的事故中吸取经验, 学习人家好的经验做法, 在人家的不足中找到处置的方法, 从而提高自身的事故处置能力。

再次, 要坚持不懈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典型的火灾案例研讨的方式, 分析总结火灾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 然后在训练中改正做好, 确保在火灾事故处置过程中安全、快速、高效的灭火救援。

(四) 熟悉方法灵活“避”

1. 紧急卧倒避险。

当起火建筑发生爆炸或坍塌时, 紧急避险的动作主要有卧倒、蹲下等。建筑坍塌时应选择有生存空间的位置蹲下并用手护头, 发生爆炸时应选择掩体面向地面卧倒, 并用双肘支撑将身体架空。

2. 借助建筑内部承重墙 (柱) 进行紧急避险。

在深入火场时, 内攻人员要注意观察所处环境, 提前选好发生危险时的避险位置, 一般情况下, 高层建筑的电梯前室、避难层、防烟楼梯间、承重墙;地下建筑的楼梯间、承重墙;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的承重墙等都可以作为紧急避险区域。同时利用所处环境的其他地形、物品, 如:墙拐角、沟渠、大型设备等进行避险。

3. 利用安全导向绳、消防水带进行紧急避险。

内攻人员遇到突发情况需要立即撤离时, 应快速利用安全导向绳及消防水带走向的指引, 正确选择安全的撤离路线, 避免在复杂的火场中迷失方向。

综上所述, 在内攻灭火过程中, 消防员要掌握紧急避险的方法和技术, 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避险措施, 准确快速的对可能会出现的危险进行预防, 根据现场情况对火灾的发展进行准确的判断, 掌握现场的火灾因素及具体情况, 从而减少错误的预防措施, 在提高现场灭火救援效率的同时, 确保消防员自身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周昌荣.灭火作战中火场紧急避险“六要素”[J].森林防火, 2006, (04) :34-35.

上一篇:方案设计题的分类解析下一篇:婚礼小游戏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