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实践研究”专题研讨会记录

2024-08-26

“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实践研究”专题研讨会记录(精选7篇)

“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实践研究”专题研讨会记录 篇1

主持人:徐秋萍 其他发言人:周漪 王瑛吴晓斌王瑛金迎弟江萍林华 地点:学校英语办公室 时间:2011年1月5日

会议主题: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同时解决一些我们平时教学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为设计调查问卷做前期准备。

主持人徐秋萍: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所以阅读教学在外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申报的课题“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实践研究”以立项,今天我们英语组老师在此共同讨论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同时解决一些我们平时教学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徐秋萍:我们正式开展英语课是从三年级开始,英语学习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所以我认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就以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为例,四年级的教材内容与五年级相比教材的内容明显增多,partA板块和PartE板块的难度较四年级明显增大,语言知识更丰富。中高年级的英语衔接有了明显的跨度,如果光靠老师进行逐句讲解,是行不通的,要知道填鸭式的教学已经淘汰,我想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技巧,才能在英语中学会自我学习。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并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需要我们共同探讨,我想听听你们在这方面的观点和建议。吴晓斌:我认为英语学习不管是听说还是读写,兴趣是第一位的。所以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培养孩子英语学习的兴趣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只有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他才会会主动学,积极用,并力求把英语学得更好。所以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时,教师应在教学中尝试将一些学生喜欢的故事、儿歌、谜语、以及儿童读物适时适度的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除此以外,渗透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如学习5A 渗透文化意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王瑛:阅读兴趣是首位,教师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阅读指导也是很有必要的。徐秋萍:古人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让我们的教学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知道大家在平时教学中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

王瑛:阅读教学并不是只在高年级进行,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在启蒙教学阶段进行。语文课标中出现了许多阅读概念例如: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理解、欣赏、诵读、背诵、浏览等。小学英语一级对于读的目标描述是:1.能看图识字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每一阶段的阅读指导方向是不同的。我认为初步接触英语时,要强调认读,往往有的小孩会读但是从课文中拿出一个句子他就不会读了。

周漪:我一直是教高年级的,这两年教学研讨中常在尝试语篇教学,当然并不是说以前的教学方式不要了,而是根据教材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渗透阅读教学的方法。整篇语段尽量不分割得支离破碎。《牛津小学英语》是按“ 话题—功能—结构—任务” 相结合的原则编写, 板块间紧密联系, 融为一体。在指导阅读时,我们往往会给出Learning Tips 让学生先关注阅读方法,再进行阅读,同时结合相应的练习来学习语篇。语篇教学要重兴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我们应该以兴趣为支点,以任务为基础,尽量设计活泼而有趣的教学任务。同时教师不断渗透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江萍:我觉得小学英语中的阅读题型往往都比较简单,大多题目的答案都能在文中找到,但部分学生往往会因为出现几个生词或者稍有难度就慌了手脚,所以我也认为阅读方法很重要。

徐秋萍:刚才大家提到了阅读兴趣,阅读方法,大家都能根据教材特点很好地进行读的指导。但有时我也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我们缺少阅读材料,其实从大家谈的话题中,我体会英语阅读的方式有很多,关键我们老师要如何处理教材。林华:说到阅读材料,我们的兴趣小组<典范英语>不就是一本很好的阅读教材,吗?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金迎弟:我也觉得典范英语是个不错的阅读教材。除了典范英语,我们学生每个人都有一本阅读训练,我们何不利用好手中的教材呢?我发现阅读训练中的小短文设计符合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如果我们能用好阅读训练,让学生掌

握阅读方法来进行自我阅读,最终就会形成形成好的阅读习惯。好的阅读习惯才会提高阅读效率。

周漪:我们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尤为重要。但是如何保证英语阅读的时间,这也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点。我们要利用校信通,通过家长的能力督促学生做好英语口头的预复习。同时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帮助学生选择孩子喜欢的英语绘本读物,也能让学有余力的孩子主动阅读。

徐秋萍:学生的阅读能力高低大家认为怎样评价?我想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是有影响的。

王瑛: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我觉得主要还是从相应的练习中会有所体现,正确率高的学生往往是阅读能力高的学生。不过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学生的阅读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要相结合。

徐秋萍:我觉得朗读也是检查学生对短文理解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且是能在实际操作中能很好实施并进行检查的。所以我在平时教学中比较注重读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让学生体会交际型阅读的情境性,同时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能深刻体会文章的含义。

周漪:所以我们在平时学生关注笔头作业的同时,也要强化学生对口头作业重要。徐秋萍:非常感谢大家的畅所欲言,你们的发言对我来说都是宝贵的资料。谢谢大家!

会议总结及反思:

1.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意识,只有老师有了这种意识,学生才会重视阅读。

2.每个阶段对学生阅读任务侧重点不同,教师要在教学中明确阅读目标。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从方方面面着手,如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和技巧,阅读时间等等,同时它们之间又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实践研究”专题研讨会记录 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  英语阅读  阅读能力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104

阅读是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重要手段,高中学生熟练掌握英语这门语言,能为学生更加有效的获取信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对英语阅读教学引起重视。阅读在英语学科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考查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就有助于培养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进行研究。

一、积累丰富的基础知识

阅读是学生高层次的英语学习活动,因此,必须要有基础知识做支撑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培养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就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要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不断拓展自己的词汇量,加强语法知识的学习等,为有效理解文章的含义做好准备。

当然,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可能每一个词汇都是十分熟悉的,也不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帆风顺,但是,有强大的基础知识积累,无疑是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所不可缺少的。当然,有些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依然难以顺风顺水,实际上,影响学生有效进行阅读的因素有很多种,就基础知识而言,学生不仅要掌握,而且要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有效应用,这样才能对学生有效阅读产生促进作用。总之,为了更好的提升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积累,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二、以学生为中心选择阅读材料

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阅读练习,这样学生的阅读速度、经验等,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有效阅读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也能够认识到通过阅读一些资料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性,不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课余时间,都能够鼓励学生进行一些阅读。然而并非学生所有的阅读活动都能够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例如:如果阅读材料选择不恰当,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就难以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那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选择有效的英语阅读材料呢?结合实际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只有选择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材料,才能达到更好的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由高中学生的特点所决定的,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其局限性,因此,学生阅读的文章难度不能过大,要与高中学生的水平相适应,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的树立信心。结合实际的调查研究,很多学生愿意阅读难度一般的文章,不愿意阅读超过自身阅读水平的文章,高中阶段的学生有其自身的兴趣爱好,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自身兴趣爱好相吻合的阅读话题更感兴趣。当然,影响高中学生阅读的因素还有很多,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只有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合理进行英语报刊阅读

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展开阅读教学。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阅读资料的知识性与实效性,这样不仅能够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而且能够使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反复的使用一些老套的阅读资料,学生读起来会感觉枯燥无味,难以有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不能使学生接触到新的知识。

作为一名现代高中英语教师,要采用新的能够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教师应该有效发挥报刊的作用,报刊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通过阅读报刊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深受学生的喜爱。例如:《21世纪报》就是一个十分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英语报刊,报刊上有很多学生喜欢的音乐、体育等话题,也有时政话题,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消除了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畏惧心理,而且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知识的积累,不断地归纳总结有效的阅读经验,不断地反思。学生只有将工夫下在平时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才能够真正得到提升。

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由于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时间紧张,并且英语阅读只是英语学科的一个知识板块,因此,学生可能会忽视阅读部分的学习。那么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学科学习,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使英语阅读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晚上睡觉前读一篇英语文章,这样日积月累对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五、注重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教学

英语阅读虽然考查的是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学生只有有了深厚的积累,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然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例如:很多与阅读相关的题目,都会考查学生对文章的中心主旨的理解,此时,学生就要掌握与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相关的阅读方法。较之于学生通过通篇阅读去体会文章的中心主旨,有效的方法与技巧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找到文章的中心主旨。文章的中心主旨一般会出现在文章的起始段的首句或尾句,也可能会出现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学生在寻找文章中心主旨的过程中,如果按照这一方法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效率。尤其在考试的过程中,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能够节约大量的阅读时间,并且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做题的准确性。

有助于高中学生更加有效进行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与很多种,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很重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的进行思考,寻找更多有助于提升自身阅读水平的方法与技巧。

“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实践研究”专题研讨会记录 篇3

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

(一)阅读中学生要善于发现作品的不同寻常之处„„„„„„„„„„„„„„„„„2

(二)善于挖掘揭示文章中的矛盾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阅读„„„„„„„„3

二、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一)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创造意识„„„„„„„„„„„„„„„4

(二)鼓励怀疑,敢于标新立异,引发学生阅读的创造能力„„„„„„„„„„„„„4

(三)引导发现,诱导想象,培养学生阅读的创造能力„„„„„„„„„„„„„„„5

三、创造意识的培养„„„„„„„„„„„„„„„„„„„„„„„„„6

(一)克服习惯心理和迷信心理 培养问题意识和怀疑意识„„„„„„„„„„„„„6 1、积疑,勤问„„„„„„„„„„„„„„„„„„„„„„„„„„„„„„„„7 2、能疑,善问„„„„„„„„„„„„„„„„„„„„„„„„„„„„„„„„7 3、敢疑,穷问„„„„„„„„„„„„„„„„„„„„„„„„„„„„„„„„7

(二)克服惰性心理,培养捕捉机遇、灵感的意识„„„„„„„„„„„„„„„„„8

(三)克服依赖和盲从心理,培养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8

(四)克服封闭心理,培养开放合作意识„„„„„„„„„„„„„„„„„„„„„9

四、创造能力的培养„„„„„„„„„„„„„„-„„„„„„„10

(一)诱发学生的猜读兴趣,优化学生阅读的猜测力„„„„„„„„„„„„10

(二)设计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应变力„„„„„„„„„„„„„„„„„10

(三)利用空白效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10

1、利用故事情节中的空白点展开想象„„„„„„„„„„„„„„„„„„11

2、利用故事中主人公未来命运的不可预测性展开想象„„„„„„„„„„„11

(四)开展主题之争,尊重学生的独创力„„„„„„„„„„„„„„„„„11(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12

(2)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激发创造热情„„„„„„„„„„„„„„„-„„„„„12(3)在自由驰骋的想象中,培养生学的创造能力„„„„„„„„„„„„-„„„„„„13(4)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13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实践研究

[摘 要: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意识和创造才能。创造意识的培养,实际上是关于创造、创新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问题。非智力因素几乎都是后天培养的,它们可以在创造、创新中起到发酵的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首先要培养事业心,树立创新的理想。我认为只有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发现,诱导想象,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关键词:阅读教学;创造;意识;能力;培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应把阅读训练当作重点。阅读的过程,就是从语表到语内,由文里到文外,多层次地去感悟语境,多角度地去解读作者,从而获得自我创造的形象、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种多重的对话关系的中心应该是以每个学生个体作为阅读主体与文本作者的心灵对话。因此新课程标准又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鉴于此,阅读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决不能取代学生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该是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应该给学生个体的阅读营造一个良性的语言环境,提供某种条件,而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我觉得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更多的应该是扮演引路人的角色,要谨记不要喧宾夺主,只要恰到好处地起点拨作用即可。

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呢?对此,笔者就从事一线教学中的一些积累拿出来谈谈,觉得主要有下面两点:

(一)阅读中学生要善于发现作品的不同寻常之处

1、看似多余的偏偏写出。

人们仔细阅读一篇作品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有一些看来似乎是多余的东西。这些看似多余之处,却往往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多余之中有着某种更深刻的含义。

例如课文《春》中,有这么一段话: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学生在阅读中若是粗读这一段,就不会有什么疑问。但是认真的一想,就会发现这里却有不寻常的地方。《春》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这是一幅满贮诗意的风景画,既是风景画,为什么要写人们迎春的景象呢?

在发现了这一不寻常的现象之后,教师就可进一步提问题了,课本中写人活动和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天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样一想就会明白,这迎春图是集中笔墨写人勤春早的“春”,是为了歌颂充满无限的活力和希望的春天。

2、应写的略而不谈

有些作品中还会有这样的情形,若是把某些内容写出来,表达得会更完整、更连贯,可是却把它略去了。这也常常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他童年的经历,文章写了两部分内容:“冒险”和“脱险”。由“冒险”到“脱险”,没有安排专门的过渡,马上就写到父亲跟着杰利来到崖上,至于父亲怎样跟着杰利来到崖下则略去不写。课文为什么不交代父亲是怎样知道“我”陷入困境这一情节的呢?

经过思考分析,就会明白,这正是作者高明的地方。第一,写出父亲怎么跟着杰利来到崖上,不是一两句话可以做到的。若详细写来就会乏味了;不写,读者通过前后文也能明白。第二,不具体写出,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读者设想出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品位的余地。

(二)善于挖掘揭示文章中的矛盾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阅读

矛盾既互相排斥又相互对立的。如果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文章,就会发现有些文章的内容之间、内容与形式之间、语言现象之间确实存有某些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矛盾现象。这些矛盾现象,常常是有意的安排,体现着特殊的用意。因此,善于从文章中发现这样的矛盾现象,并就此进一步追根问底提出几个“为什么”,的确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造性阅读。

所谓创造性阅读,笔者认为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分析、收集和处理与文本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智能和情感,并能灵活运用的一种阅读习惯。这样的创造性阅读可以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前提。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呢?笔者就平时阅读教学中的一些积累和实践经验拿出来谈谈,觉得主要有下面三点:

(一)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创造意识

任何一种创造,都离不开一种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如果毫无兴趣,学生就不可能集中精神,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更不可能获得创造性的成果。兴趣越浓,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就越强,智能潜力的发展就越大,创造热情就越高涨。比如在讲《春雨》的阅读题时,我先板书题目然后就问:“看了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学生有的说春雨沙沙响;有的说春雨细如牛毛;有的说春雨飘飘洒洒„„我进一步问:“春雨有颜色吗?”学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我不急于下结论,反倒故意激起悬念:“我们平时看到的雨是透明的,没有颜色,但如果老师说‘春雨的颜色美’这里头有什么奥妙呢?春雨又会有什么颜色呢?”学生对这个问题十分感兴趣,创造性思维的闸门在兴趣盎然中一下子打开了,开始兴致勃勃地学习起来了。待学完课文,学生都明白到春雨滋润着万物生长,使大地万紫千红,所以说春雨是有颜色的。而且还是五颜六色的。我再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想象:“春雨还有什么?”通过点拨引出学生的独特见解,如:“春雨不但有颜色,还有香味。因为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儿,树木舒展着嫩绿的枝叶,树哇,花啊,处处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诱发了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萌发了创新思维的嫩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初步的煅炼。

(二)鼓励怀疑,敢于标新立异,引发学生阅读的创造能力

“事生于虑,成于作。”学生要敢于怀疑,敢于标新立异,不迷信,不盲从,不唯书,要唯实,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身创造的才能。在阅读《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文章时,我们看到伽利略正是因为不拘于权威的既定论断,大胆设疑,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登上比萨斜塔,用事实推翻亚里士多德的定论。这是一种追求真理,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不盲从、敢疑、会疑的创造意识。

每学一篇课文,我都启发学生在阅读时进行质疑,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敢于对课本、老师、同学质疑的挑战者。如在阅读《飞夺泸定桥》的文段中,就曾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敌人不把铁索炸掉,而只抽掉木板呢?”在《凡卡》一课中,就有学生问:“九岁的凡卡是个孤儿,在黑暗的沙俄社会里,他怎么会认得那么多字,还能写出一封催人泪下的长信呢?”又如在《月光曲》一课时,又有学生问:“兄妹俩穷得连一张音乐会入场券也买不起,怎么会拥有昂贵的钢琴呢?”你看,学生多会思考啊!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做教师的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推测,即使学生猜想错了,教师也只能加以引导,绝对不能讽刺、挖苦,否则会挫伤学生直觉思维的积极性。热情对待学生的提问,使其解除心理顾虑和思想束缚,勇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其创造才智,培养其创造能力。

(三)引导发现,诱导想象,培养学生阅读的创造能力

教师要坚决地跳出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圈子,要清楚地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把手中的“金钥匙”交给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发现规律,获得方法,指导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宝库。脱离“一问一答”式的被动教学模式。与其我们千方百计地设疑问难,还不如交给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每一类知识一些能举一问三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上,教师可以就自己事先精心设计好的几个问题贯穿全文,引导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问题。如问:“读了这篇阅读,你想知道什么?”或:“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多鼓励,多诱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指导他们展开讨论,引导他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通过他们相互启发,思维互补,圆满地解决问题。并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诱发出学生的创造意识。

而创造的翅膀就是想象,爱恩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中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教材中往往有一些语言表达空白处,蕴含着大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素材,它给学生提供了展开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好好发掘利用它。如在阅读《黄山奇石》中,教师就可根据“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一句话,要求学生根据“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块奇石的名字,想象出它们的形状、姿势,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凭借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生活体验去“补白”。又如在《狼和小羊》一课中,学生一般都会走进“山羊被狼吃了”的思维定势中。为了打破这种学生认为小羊一定会被狼吃掉的思维定势,敢于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我紧紧围绕着“小羊会不会被狼吃掉”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当还是有很多学生认为小羊会被狼吃掉时,我便巧妙地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这是一只聪明的小羊,它会想出办法来解救自己的。这样,就把学生从“山羊被狼吃了”的思维定势中引导出来,进入了“羊会想办法解救自己”的新思维空间。学生的视野因此而开阔起来,有的说当狼向小羊扑过来时,小羊猛地一闪,让狼扑个空,掉进小溪里,羊弟弟得救了;有的说当狼扑过来时,小羊一闪,拔腿就跑,把狼引向猎人设计好的陷阱,狼掉进了陷阱里,小羊蹦蹦跳跳地唱着歌儿回家了„„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就要充分考虑提供更多求异思维的机会,引导学生善于多方面思考,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在教学有关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文段阅读时,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还有什么方法?哪个方法最好?”如在阅读《跳水》文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船长急中生智用枪指着孩子,迫使孩子跳水脱险的方法后,我问学生:“你还有其他方法使孩子脱险吗?哪个方法最好?”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经常注意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发展性思维和创造意识。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多鼓励诱导学生进行想象,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我们教师要确定全新的学生观,教师观,找准教育与创新的结合点,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把学生培养成敢于挑战、勇于创造、富有个性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创造意识,训练创造思维,传授创造方法,提高创造能力是中学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其中创造意识的培养又是重点。正如马斯洛说:“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自我的实现,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自我实现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可见培养创造意识,提高创新者心理素质多么重要,创造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关键。没有创造意识的人难以产生创造思维、掌握创造方法和获得创造成果。

三、创造意识的培养

创造意识的培养,实际上是关于创造、创新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问题。非智力因素几乎都是后天培养的,它们可以在创造、创新中起到发酵的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首先要培养事业心,树立创新的理想,同时,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克服习惯心理和迷信心理 培养问题意识和怀疑意识

问题意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不放过任何疑点,养成爱琢磨,爱钻研,勤学好问的习惯。巴尔扎克有句名言:“问号是开辟一切科学的钥匙。”发明创造始于问题。问题就是矛盾,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需要思考,学习才有主动性。思维是由矛盾引起的,问题是矛盾的表现形式,学习中提不出问题,是学习不深入的表现;能提出问题是肯于动脑的结果。现实生活中许多现象人们熟视无睹,而有人却善于观察,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发现问题,有所创造。苹果落地,谁也不在意,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水开了锅盖被顶起,大家司空见惯,瓦特却因此发明了蒸汽机,商品大家每天都接触,只有马克思把它作问题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处处留心皆学问,凡事能问个为什么,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怀疑意识和问题意识有相通之处,但怀疑意识更强调对权威的挑战,对书本、对老师、对标准答案的不盲从。有些学生奉书本为神明,不敢越雷池半步,或者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怀疑。这些都是阻碍学生创造的壁障。

朱熹说得好,“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怀疑不仅是辨伪去妄的钥匙,也是创立新学说,启迪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可见问题意识和怀疑意识对学习和创新多么重要。

培养问题意识与怀疑意识,对学生来说,应做到三点:

1、积疑,勤问。积疑,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要养成收集、记录生活学习过程中随时冒出来的疑问的习惯,一般要准备一个专门记录疑难问题的笔记本,随时记录。每天要抽出几分钟时间整理疑难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思考,或请教同学、老师,并将思维结果记录在案。许多学生一个学期还提不出一两个问题,或者有了问题,等老师来了,他又忘了问题是什么,半天想不起来,这些都不利于学习和创新。

勤问就是要多问,首先是问自己,其次是问别人。要敢于不耻下问。许多学得好的学生都有勤问的习惯,他们注意经常给自己提问题,因此对事物理解就比较深刻,思想也比较活跃。许多人发现,在学习中,凡是哪个地方自己以为懂了,没有什么好想的,却正是自己理解不够深刻的部分;凡是发现问题多的,倒是自己理解较为深刻的地方。心理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性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也反映了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具有同样积极的意义。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双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能疑,善问。能疑,是指要加强学习,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智力水平,掌握一定的创造思维方法,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善问,是指问也要注意一些方法和技巧。问人之前,自己先要细想,尽量做到有准备的问问题,否则,即使别人解释得很详尽,你也可能仍感到若明若暗,所得肤浅;问人之后,要认真研究对方的答案。想一想别人解决问题的理由和根据是什么,要充分重视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别人处理问题的途径;要善于从比较中学习。要把别人的想法和自己原来的想法进行一些比较,从而纠正自己的错误,发现问题的根由。

3、敢疑,穷问。敢疑,是要有坚持真理,挑战权威的勇气。不论是老师、书本、或是其它权威,只要自己有疑问,就要敢于怀疑,不要怕人笑话,不要怕挨骂。有了怀疑,再去求证,去向别人请教,也许会有所创造;即使证明自己错了,也会得到经验,获得进步。在求证的过程中,要敢于穷问,对自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请教别人时,也要打破沙锅问到底。穷问,是思维深刻的表现,也是创新突破的重要一环。在问的过程中,甚至还可以开展争论,争论可以激发灵感,促进思考深入。法国有一名言,“真理是从各种意见的冲突中得来的。”通过争论,发挥集体智慧,互相启发,相得益彰。

另外,对于教师来说,课堂中要创造宽松的适应激发学生思考和提问的环境。保证学生的心理自由,从而大胆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思想上的矛盾,细心地寻找学生的“疑点”。发现“疑点”,也就等于找见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要改革课堂教学,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问堂”,变单纯的教师“问疑”式教学为诱导学生“质疑”,教师“答疑”为主的的他创新教学,建立起“学生先想,教师后导,学生通过预习发现疑问,师生共同寻求答案”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不要包得过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提问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大胆假设,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看来好笑的问题要理解,宽容,鼓励那些以独特方式来理解事物的学生。

(二)克服惰性心理,培养捕捉机遇、灵感的意识

灵感,是指研究者在创造活动中所出现的豁然开朗、思路突然贯通的顿悟状态。其特点一是灵感引发的随机性,指灵感在何时、何地出现,受什么启迪或触媒而发生,都是不可预期的。二是显现的瞬间性,如不及时抓住,会转瞬即逝,三是灵感爆发的情感性。是指灵感爆发的瞬间,创造者出现的迷狂、惊喜、和情绪高涨等心态。机遇和灵感在创造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常常是导致创新突破的导火索。善于捕捉机遇和灵感,是一个人创造能力的重要体现,机遇是指“导致科技突破的原定研究进程所未料到的偶然事件或机会。”(见《辞海》)》

它们都只亲近有准备的头脑,它是深思熟虑的必然结果,其偶然性中有必然性,只有热烈而顽强地致力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灵感和机遇才会光顾。同样重要的,你还要时刻准备着,有善于捕捉机遇和灵感的意识,否则,哪怕灵感出现的次数再多,也会被视而不见,白白错过。要克服惰性心理,当灵感的火花闪现时,要及时追踪记录,当机遇来临时,要认真观察反复思考,否则,灵感和机遇就会稍纵即逝,永难找回。培养捕捉机遇和灵感的意识,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不断强化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思维习惯;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设置不同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要教导学生做创新的有心人,当灵感光顾,机遇来临时,要及时捕捉,记录在案。要对新想法,新发现进行认真研究,从中受到启迪,有所创造。

(三)克服依赖和盲从心理,培养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

创造性最讲究独一无二,不喜雷同。因此培养创造意识,要注意独立意识的培养。对中学生来说,包括具有独立的人格,独立获取知识,独立钻研问题,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依赖别人,不盲从别人的意见,独树一帜。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总喜欢跟从大多数人跑,没有自己的主见。或者一遇到问题总是依赖于别人,不去独立思考;有的人妄自菲薄,因而谨小慎微,唯唯喏喏。这些都是缺乏独立意识的表现。

同时,创造性是指对现实的超越,它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因此培养自主意识十分重要。自主意识包括自我激励,自我控制和自主发展意识。学生依靠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受外界的控制,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所选择的事物上,并且克服困难,百折不挠,这实际上就是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发展的主人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发展主要靠自己,别人只是辅助而不能替代。同时,要尊重学生,视学生为主人,让他们能够自主选择,自主活动,自主发展。

(四)克服封闭心理,培养开放合作意识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人的知识再丰富也相对有限,要进行创新,光靠个人的力量有时极难完成任务,人们必须学会协作。合作意识在现代创造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学中,我们要开展一些活动,如分小组布置一些单靠个人很难完成,只有几个人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除此之外,培养学生创造意识,还要加强理想前途教育,树立创新思想,培养创新兴趣,增强为振兴中华而创新的事业心和紧迫感;要加强意志锻炼,克服懒惰、习惯和思维定势等障碍,做到有胆、有识、有略、自信,好强,自主。这样,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学习,而且对培养未来创造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教授说得好,学校教育应该是呵护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的摇篮,而绝不应该成为扼杀学生创造能力及其精神的场所。曾有这样一个教例令人反思:一个教师要学生谈谈自己最想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学生有的说想当解放军、科学家、医生、教师„„最后一个学生却语出惊人,他最想听花开的声音,结果教师对前几位同学大加表扬,而对最后一位同学则简单粗暴地否定。岂不知,我们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要经历过三度创造:一是作者撰写文章,二是教师编写教案,三是课堂上师生合作生成一堂课,这一切充分说明了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是极富创造性的活动。

当然,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学工作者,仅有创新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有创新之法,否则,就必然会重蹈知识传授之辙。下面我就自己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会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问题。

四、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诱发学生的猜读兴趣,优化学生阅读的猜测力

歌德小时候,母亲经常给他讲故事,但每当讲到最精彩或紧张的情节时,就会嘎然而止,他母亲就让他自己去猜测故事接下来将如何发展了,而不再告诉答案。第二天,她才续讲故事。

从歌德母亲育子的故事中我们应当受到启发,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猜读的兴趣,来优化学生的猜测力。高斯说过,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测,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上的进展的。

教师首先可以根据题目让学生进行猜读,让学生看看题目,然后认真想一想,要是自己去写会写些什么,再去看看文章是怎样写的,最后加以比较,使学生的阅读猜测能力不断优化。其次,可以抓住课文中的某些情节进行猜读。如《赤壁之战》中有一封黄盖给曹操的假降信,内容非常简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当时当地的局势写一封假降信,并尽力使得曹操见信后要信以为真。再如学习《鲸》时,可让学生做一回有经验的渔民,根据鲸喷出水柱的粗细高矮猜猜鲸的种类和大小。在练习中,学生的阅读猜测力得到了煅练,创造能力也在萌芽。

(二)设计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应变力

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尽力避免重复机械性的读写练习,而要灵活运用语文材料改变语言方向的训练。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阅读时,教师可凭借题目中的“借”字,让学生发问。学生一定会提出“草船借箭”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诸多问题,教师可乘机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把以上的问题答案连起来说说。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试着变换记叙文六要素的顺序,用一两句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在丰富多变的语言环境中反复感受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伟大、灵活;另一方面,这些变式训练,也使学生能够灵活多变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力。

(三)利用空白效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这句话告诉我们想象是创造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利用富有想象性的语文教材,利用文学作品中的“空框艺术”,激发学生展开想象。

1、利用故事情节中的空白点展开想象

语文教材中有一篇题为《看月食》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要去告诉奶奶”,教师可借助课文中这一故事发展中叙述上的空白点,要求学生拓展思维,展开想象,“你怎么说,才能说服奶奶”,并师扮奶奶,生扮孙女开展对话训练,通过表演的形式,将学生想象到的情节表达出来。

2、利用故事中主人公未来命运的不可预测性展开想象

许多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结果会怎样都没有明确的定论,例如:《穷人》中的桑娜一家,《凡卡》中的凡卡,《鲁班学艺》中鲁班,《幸福是什么》中的三个青年人„„有一次,我在教学《凡卡》阅读时,就曾引导学生想象凡卡以后的命运会怎样,并将想象到的写下来,然后阅读学生的续写之作,最后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想象竟是如此的丰富多彩,让人激动。其中,有一位同学展示了这样的一幅情景:只披着一件破皮袄的凡卡光着脚哆哆嗦嗦地往乡下跑,雪地上留下了渗着血渍的小脚印;跑着跑着,凡卡似乎回到了家乡,他看见了可爱的小狗——泥鳅,来到暖炕上,紧紧地抱住了朝思暮想的爷爷;第二天,人们发现凡卡竟抱住一棵小枞树冻死在冰天雪地里。虽然学生的笔触很稚嫩,但想象并不比童话大师安徒生逊色多少。

(四)开展主题之争,尊重学生的独创力

所谓主题,即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的阅读教学不应只将教学参考书中文章的中心思想硬塞给学生,因为阅读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真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应该围绕文章的主题展开争辩,因为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一根弦,会发出自己的调子,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独创力。

在阅读完《跳水》一文后,我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思考:读了文章,你知道了什么。有的学生说船长机智勇敢、冷静果断,有的说小猴子不要太任性,有的说玩笑不要开过头,有的说做事要三思而行,有的说风平浪静不尽是好事„„以上诸多答案都应该是正确的,只不过是在不同的人物上获得的不同体验罢了。

这使我想起了周一贯老先生的一段话:土地容纳了种子,才有了丰收;海洋容纳了江河,才有了浩瀚;天空容纳了彩霞,才有了绚丽;人生容纳了遗憾,才有了希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策略是众多的。只要我们以现代课堂教学的新理论,新观念作指导,并付诸于教学实践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下面我就自己的体会来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几点做法:

(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课堂教学民主是培养和形成创新性思维的基本保证。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使其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是形成民主平等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比如:老师在课堂中故意装不懂,让学生当“小老师”,为自己解决疑问。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体态语言表达自己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表明自己能宽容学生的“错误”,从而使学生消除畏惧心理,燃起创造欲望的火苗。

(2)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激发创造热情

素质教育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前提是学生尽可能的质疑问难。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富有创造意识的人所必须的一种能力。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把“带着问题读课文”变成“发现问题读课文”。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放手让他们大胆质疑,对于学生的质疑,采取表扬、鼓励、保护等措施。对于提的价值问题,要给予肯定、表扬。对于提的问题比较浅显,甚至不该质疑的问题,也给予鼓励、适时加以引导,逐渐学生提问题。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比如:“教《可爱的草塘》一课,讲到狍子跑得那么快,用棒子能打到吗?难到鱼那么好捉,可以用瓢舀?野鸡飞到饭锅里更是不可思议,我认为这句话写得不真实”。我首先肯定了这位同学提得问题很有价值,然后要求学生默读课文7—14自然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可以使人人参与,各抒已见,集思广益,最大限度也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挖掘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朗读、讨论,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草塘鱼多,所以要用标舀,冬天狍子跟不快,用棒子可以打到,野鸡冬天冻得睁不开眼,很容易逮到,所以这句话写得真实”。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读鱼多和狍子、野鸡很好逮的句子,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了课文。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打开,那种思维的灵活性令人吃惊。刚才提问题的同学,接着站起来问:“既然野鸡好逮,为什么不直接写呢?还要写飞到饭锅里?书上不是写野鸡往雪地里扎吗?怎么会飞到饭锅炉里的?我还是认为这个地方写得不真实”。我惊异于他提出的问题如此精彩,不禁为他暗自叫好。于是我也故作不明白的问:“是呀,这样写不就不真实了吗?”这一问勾起了学生进一步思考的欲望,于是通过我和学生再深入地读课文后,学生终于明的:这只是作者运用的一种夸张和写法,来说明野鸡多,而不是真的飞到饭锅里。学生通过读—思—疑一问层层深入理解课文,既颔略到了北大荒的物产丰富,了解了作者的写

作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地通过课堂这一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阵地,让学生由不解到质疑再到自主地探索最终解疑,加之老师适时地鼓励、引导,使学生感到自悟自得的喜悦,学习热情高涨。

(3)在自由驰骋的想象中,培养生学的创造能力

让学生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就要爱护并帮助他们大胆发挥想象。正如英国诗人雪莱说:“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学生丰富的想象,往往闪烁着个性、自由和独创的火花,因为他们的头脑中很少有清清规戒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本身提供的形象传递给学生,激起学生的想象力,我是从以下五方面进行训练的:

1、审美想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抓住课文中自然风光、生活情景和人物形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感觉美和欣赏美的基础上展开的想象,培养创新能力。如阅读《可爱的草塘》第五自然段,在学生理解了草塘的大和美后,引导学生欣赏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闭目想象,渐渐进入情境,展开了创造想象的翅膀„„沉浸在幽美愉悦之中。

2、虚拟想象。依据课文中对某些不可能出现的发展结果提出的假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三天内江面上没有大雾,诸葛亮的计划落空了,结果又会怎样呢?启发学生进行想象。

3、求异想象。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课文中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的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更为广阔而深刻的想象。如教学《称象》一课时,在学习完称象部分之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你也在场,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一个学生说:“如果我在场,我会就地取材;河边是泥土,就把泥土挑上船代替石头:如果河边是沙子,就用沙子代替石头。有人说:“可以用河水代替石头”。还有的说:“可以用人代替石头”„„这样学生在展开求异思维的同时,进行了更具创造性的思维训练。

(4)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的创造能力主要是通过他们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而形成的。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法,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发展创造能力。

1、练笔实践。如果学生仅有浅显创新印象,只能是昙花一现,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消极地对待创新,创造意识也人随之消减。因此,加强练笔活动,让学生的创新跃然纸上,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功感。比如:前面提到的运用几种想象形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只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创造的结果如何很好地体现呢?除了让学生口头表达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落实在写上,以巩固这独有的“灵感”。

2、表演课本剧。在阅读《苦柚》一课时,为把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我让他们把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创造性的编排故事情节。学生演得逼真生动,酷似真正的小演员。上演了一出对灵魂进行洗礼的好剧,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使学生快乐学习中,增强了创造意识。

3、创造性复述。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练习让学生创造性复述。比如:学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我让学生复述,可以以原文为依据展开想象,添加一些情节,可以说一说人物的心理活动等,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阵地,通过以上几点做法使我体会到要培养学生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具有创新思想。无论是培植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土壤,还是开辟学生心灵自由的天地,都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下,否则,没有主动地创新,犹如无果的花,只能看,缺乏实用。因此,只有积极探索新课标语文教育,不断改进自身实施阅读教学的方法,努力向创造型、科研型教师转型,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注释:

[1]《春》,朱自清,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2001年3月第1版。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苏教版,七年第一册,2005年4月第8版。[3]《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朱凤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2001年6月第2版。[4]《飞夺泸定桥》,浙江版,选自《七年语文阅读与训练》,2002年4月内蒙古出版社。[5]《凡卡》,苏教版,契柯夫,初中语文第二册,2001年3月第1版。

[6]《月光曲》,路德维希·范·贝多芬,选自《初中阅读金典》,海南出版社,2004年3月。[7]《黄山奇石》,李朝纲,选自《初中阅读金典》,海南出版社,2004年3月。[8]《狼和小羊》,吕建国,选自《阅读杂粹》,汕头大学出版,1999年5月。[9]《跳水》,列夫·托尔斯泰,选自《阅读杂粹》,汕头大学出版,1999年5月。[10]《赤壁之战》,罗贯中,选自《一课一练》,新疆儿童出版社,1998年6月。[11]《草船借箭》,罗贯中,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2001年3月第2版 [12]《看月食》,吴淑萍,选自《语文阅读训练》,汕头大学出版,1997年5月。[13]《穷人》,列夫 托尔斯泰,选自《语文阅读训练》,汕头大学出版,1997年5月。[14]《幸福是什么》,埃林-彼林,选自《阅读杂粹》,汕头大学出版,1996年7月。[15]《可爱的草塘》,刘国霖,选自《一课一练》,新疆儿童出版社,1998年6月。[16]《苦柚》,叶向阳,选自《初中阅读金典》,海南出版社,2000年7月。

[17]《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人教版,八年语文第三册,2004年5月第3版。

参考文献:

[1]、《语文门外谈》 钱理群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7月第1版

[2]、《中学新课程资源库——语文卷》 部《基础课程》编辑部组织编写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年2月第1版

“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实践研究”专题研讨会记录 篇4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价值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当前,对外语教学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高,这就要求我们外语教学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上,都要不断创新、有发展。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忽视听、说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十分不利,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改革英语教学是时代的需要,势在必行。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韩礼德(Hallidays)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语言,认为语言是一种“doing”的形式,而不是“knowing”的形式。也就是说,对语言来说,口语永远是第一性的,口语交际的信息含量和重要程度是书面表达方式所不能取而代之的。

小学生由于受知识、能力基础的限制,使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显得更加困难。在口语交际中,常出现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确实掌握了一定的外语知识,能够背诵一些会话、文章,但与实际运用脱节,创造性地运用外语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薄弱。

如何扭转小学生在英语口语交际时止步不前,难登大雅之堂的局面,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本课题以培养小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为中心,帮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做到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从而得出结论和思考。我们初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分析母语环境对小学生日常英语口语表达的影响。通过对学生学习环境的客观分析,有效利用母语背景知识,促进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挖掘母语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潜在作用,运用语言迁移理论和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来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探求促进语言正向迁移的教学原则与教学策略。

(二)探索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最主要阵地。在教室中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诱发他们英语学习的潜能。通过构建从课堂到课外,从班级到校园的英语口语氛围,大大激发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研究课后加强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有效利用课外英语学习资源,开拓课外开拓广阔的课外的学习空间,在校园、教室乃至在家里的每个角落努力地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习惯,使学生口语的运用从教室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实际生活,最终达到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省内外研究者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已有一定研究,也有些初步的成果。在欧洲中小学外语教学改革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措施之一就是训练听、说、读、写四种主要技巧,倡导培养交际能力。欧洲各国都建议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用目标语表达自己,最大限度地使用目标语,限制使用母语;强调信息内容的交流超过信息的载体(语言形式)本身;教师应尽量避免为了指出词汇和语法错误而打断学生的交流;教材应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并尽量反映学生的兴趣和经历。

通过其他国家的母语教育中有关口语教学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内与国外频繁的交流合作,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的我们来说,口语越来越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地从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学习借鉴可利用的教学理论、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等来为我们的英语口语学习服务已成为我们学习外语的一种重要的途径。

我国和国外的国情有着实质性的差异,我们必须借鉴国外成功的教育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形成适合中国学生的口语教学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学生自三年级学习英语,依据现用的英语教材,至六年级,应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描述物品、情景等,并简单陈述自己的意见,学生应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但在现实中,许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课标中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有着与母语(汉语)完全不同的发音方法和语言思维方式。母语教师的语言程度、同学的语言程度等都提供了较理想的“(comprehensible input)可理解性输入”;而英语学习中则很难得到这种输入。因此,母语学习和英语学习所能掌握的语言熟练程度就大不一样。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定:培养学生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英语口语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始至终将这个要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传统“哑巴英语”教学转化为一种“新理念英语”教学,让学生在新课堂中用英语“畅所欲言”。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小学英语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口头交际能力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是要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

五、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寻找训练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新途径,初步构建适合我校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

2、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培养学生口语交际习惯。

(二)研究内容

1、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

2、创设以活动课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语言交流的机会,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通过开展家长问卷调查及家长座谈会,研究家庭因素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影响。

六、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发放调查表给学生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并针对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2、个案分析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存在的差异,通过个案分析了解个别学生的学习发展及变化情况,寻求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3、经验总结法:用科学的经验总结法来总结研究成果,用论文的形式汇报。

4、行动研究法: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研究,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总结、共同研究,加以归纳,解决之后再继续向前推进。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成员;学习有关理论,研究内容;收集相关文献,大概了解 目前省内关于书法教育的研究情况,讨论课题开展的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2)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论证;召开课题研讨会。

2、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7月——2016年2月)(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启动课题研究。

(2)通过平时的英语教研,贯彻实施方案,落到实处。制定阶段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作好口语测试和教学反思,及时进行阶段总结,撰写经验文章。

(3)举办阶段成果汇报,写好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6年3月——2016年4月)

(1)撰写研究报告;汇编各阶段优秀案例和论文;申请结题。

(2)对课题进行总结提高汇报,全员分工合作收集资料积累数据和案例分析报告,教学设计等资料进行整理装订成册。

七、预期成果

1、营造校园口语交际氛围。学校内外创造英语口语交际的场地,处处可见英语口语小提示,学生口语交流氛围的成功营造。

2、米公小学《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集。包括阶段性研究案例、教育叙事案例、研究报告、教学论文等。

八、课题研究的成员分工及保障措施

(一)课题研究成员分工

组长:全灵琦 襄阳市米公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副组长:陈丽华 襄阳市米公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 副组长:张帆 备课组长 负责课题的策划、协调和指导。课题组成员:

杨慧文 施静 赵子瑞 肖杨 孔祥超 负责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活动开展和记载

(二)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成立以副校长为负责人和具体主管的领导小组,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2、人员保证。课题组人员热爱教育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勤奋务实。

3、机制保证。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进行全程管理,定期对研究过程进行评估,并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

4、经费保证。保证实验经费的落实。

主要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3、《英语教学论》欧阳俊林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4、《英语交际能力与策略》苏承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实践研究”专题研讨会记录 篇5

关键词 阅讀能力;数学文本;形式;内容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是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获得文字中蕴含的知识、观点、意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帮助知识的快速传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文本是阅读的材料,文本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范例和知识等,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深度决定他们学习的力度。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以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正确认识数学学习中的阅读能力培养

提起阅读能力似乎只与文科有关,阅读积累、阅读理解、阅读鉴赏等,但是在数学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培养,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目前的情况是,一部分老师认为数学学习就是演练习题,学生多做题就是学好数学的保证了。教师在教学中,盲目地把教材作为作为学生的习题练习册,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教师不重视,学生更不知道要总是文本的阅读。表现在课堂上的情况是学生不停地问老师,没有自己思考理解的习惯。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学习是探究合作式的,探究的过程中就是思考的过程,学生对新知识的思考取自于对课本的阅读,重视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理念的表现,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转变意识,重视学生对课本的阅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阅读能力的措施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耐心,也需要教师采取科学而恰当的方法,因此教师要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措施和策略。

1.明确阅读内容

数学教材和语文教材不一样,语文教材内容是一篇一篇的文章,完整而连贯,整体性非常强。而数学教材中的文本则是分散和零散的。文字内容主要由数学概念、公式推导过程、数学知识、单元小结、算法指导等有些内容组成,因此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要从这几方面来进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与教师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教学方式的组成有密切关系,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阅读效果的反馈和评价。确定阅读内容后教师要进行阅读内容的指导。让学生明确数学的阅读和语文的阅读有所不同,数学的阅读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因为数学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内容有很大的区别,数学教材内容精炼,知识性强,概括性也强。而且教材内容也丰富多彩,有包括表格、图形、公式、文字叙述在内的多种形式和内容,每一点、每一部分都应该认真阅读和逐字理解。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认真和仔细地阅读,一直到完全理解和真正弄通为止。

如进行《轴对称图形》的内容时,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仔细阅读和认真理解,加之学生的分组讨论,最后得到结论:对折后能完全重叠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在这里要抓住对折和重叠这两个关键词进行阅读和理解。另外要强调学生认真,比如数学练习中经常出现的“计算并验算”的要求,很多学生直接就把验算二字给弄丢了,这就是不认真的后果。

2.重视阅读形式的培养

数学的应用性和基础性非常强,对于数学的阅读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阅读形式。学生阅读形式可以分为动手阅读和动脑阅读两种。

动手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图形文字的阅读能力,动手阅读也是动手做记录的学习方式。学生动笔阅读,一边写一边记。这一点和语文教学强调的不动笔墨不读书有相似之处。在数学阅读中的书写和记录,可以顺利完成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数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同化和顺应。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不同的标注,采用不容的符号,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还可以动手对图形进行拼、贴等,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动脑阅读形式是强调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数学知识的主要存在形式是逻辑思维,学生对文本内容的阅读主要是对知识的思考和理解。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是学习能力的体现,也是学习过程的重要部分。数学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这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形式。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学案导学的方法,为学生编制导学案,然后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在此期间要发挥自己对数学知识理解的特长,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重点文字内容要一字一句地去阅读和理解,关键之处反复阅读。通过动脑阅读和思考,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建构知识的框架,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

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需要,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需要,是发散学生思维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需要。因此有经验的老师都非常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铭清.刍议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数学阅读[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S2).

“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实践研究”专题研讨会记录 篇6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

兴趣是阅读的动因,若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则会产生排斥心理,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应建立一种融洽、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氛围更加轻松和融洽,将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尊严摒弃,构建灵活的心理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勇于创新、主动求知、主动参与,学习动机更加强烈。同时,教师还应对教学方法细心研究,使其灵活多样,使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使英语课堂活跃、生机盎然、充满魅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传授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就应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良好的阅读方法能使学生自主开展阅读,进而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1.略读

作为一种快速的阅读方法,略读的目的是通过快速阅读,对主要内容进行提取,对文章大意有所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应抓住关键点和主题句,对“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件)”“why(原因)”和“how(结果怎样)”等有所了解,进而初步感知和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这样可使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精读

其宗旨是对段落和语句进行揣摩,并对文章内容深入理解,使学生在精读的过程中能准确进行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让学生对难句和长句进行推理和分析。这样利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而准确地掌握和分析,这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速度的重要手段。

3.泛读

坚持课外阅读,创造机会,使学生对英文报纸和杂志有更多的接触。如《英语辅导报》《英语周报》和广播电视的英语节目等,都可以对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予以弥补,这样会让学生的涉猎更加广泛。在视野开阔的同时,见闻也更加丰富,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三、扩大词汇量,为学生的阅读打下基础

作为语言基本要素之一的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任何事物都是通过词汇进行表达的。在阅读活动中,需要基本的词汇量,这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强词汇教学,促进学生开展广泛的阅读。日积月累,这样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与教材相结合,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教材的单词,再通过构词法的运用、利用联想记忆,来使词汇更加丰富。同时,教会学生与具体的语境相结合,对词汇的含义进行判断和分析,这样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

四、开展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掌握必备的词汇量,学会阅读的技巧,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都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必备因素。但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阅读能力的真正提升和检验还需要在阅读的实践中进行。因此,教师应力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素材,这样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自主阅读,使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全面提高。

一是用好教材。我们要将以往的教学模式革新,即不再单纯地对句型和语法进行分析,而是使学生开展充分的自主阅读,并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开展各种情景对话训练。

二是课外阅读。教师要把好阅读关,应注重选择阅读材料,立足于学生的英语基础,不能在实际阅读能力之外开展,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对此高度重视,对英语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创新和改革,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极大提高,能够真正学会阅读、乐于阅读、爱上阅读。■

“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实践研究”专题研讨会记录 篇7

一、从听入手,培养语感

任何理性判断都是由最初的感觉入手。学生对英语的接触比较少,通过听可以大量吸收新的语言信息,加深对语言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促进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培养英语语感,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1.听音配图

这种操练适合于图文结合的阅读内容。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来思维的,漂亮的插图拥有色彩和形象两大优势,如果能恰当地加以运用,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降低学习难度。如Book 7 Unit 1是学习描述人物的外表,我给学生一组人物的图片,然后描述图片上的人物,让学生选择。如:“A boy,about sixteen.He is tall and thin,and he is always wearing a pair of glasses.”有些学生不仅能做出正确选择,还能根据图片描绘出我没有注意到的特征。

2.听音猜测

根据上下文,对不熟悉的内容或没听清的内容进行猜测,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听力与理解技巧,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是学生推理能力与想象能力的整合。比如Book 6 Unit 4 What are you doing?在阅读内容结束后,我播放了一段录制的声音,(doing the dishes,reading a book,answering the phone,listening to music...)学生先根据听到的声音回答:Shes...Hes...然后把这几个句子整合起来组成一段文章,比一比谁能成为最佳编辑,创作的文章既合乎情理又新颖别致。

二、与说结合,提高速度

这种训练方式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所读内容,或者根据文章内容自编对话、采访、表演等。既训练了学生朗读、理解文章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英语的阅读速度。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多种表达,防止思维定式。

1.复述

这是英语阅读教学中最常用到的形式,是指学生把从文章中了解到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在进行复述活动时,学生不是“照搬”原文,而是通过变换人称、改变文体,或充当不同角色等方式,使学生置身于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而且还训练了语言组织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2.采访

在调查任务中,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活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如Book 7 Unit 4中有关“hobby”的阅读内容学完后,我让学生对周围的同学、朋友、老师、家人等进行采访,除了口头了解,还把大家的回答记录下来,整理成文,配上简单的图片说明,做成精美的小册子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3.表演

儿童都具有爱表演的天性。把阅读过的文章表演出来,不仅加深了对原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同时亦大大增加了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以写为点,促进表达

这种训练要求学生先理解提供的范文,然后根据一定的句法和语言规则进行再创造,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很大。

1.续写或改写

把故事类的课文改编成剧本,或者把剧本类的课文改编成故事。此活动适用于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儿童都喜欢故事,在阅读故事时,他们关注各个故事人物的命运,有时甚至想改变故事中的一些情节。

可将图片与故事结合,使故事的开始与结束以图片方式展示出来,学生根据这两幅图对故事的细节进行预测或者逐幅展示,逐幅预测,通过这类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发散性思维的习惯。比如Book 8 Unit 3中的Story time,我事先只展示第一幅和最后一幅,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由猜测:Zoom为什么会呵欠连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四人小组合作想象Zooms weekend。

2.模仿作文

对于一些条理清晰、文理较好的英语文章,可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作文,减少小学生英语写作的难度。如Book 7 Unit 4 A Lets read中是关于“pen pal”的两封邮件,内容简单又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模仿。阅读文章后可要求学生认真体会原文的表达方式,也去结交笔友,给自己的笔友写信,把语言运用到生活中。

经过一年多的阅读教学实践,学生的课堂表现明显好转,对课文的学习与理解能力逐步提高;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会试着根据上下文猜测意思,阅读的速度有所提高,能较快抓住key words or key sentences。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定能为我们的学生搭建一个更好的阅读平台!

参考文献:

赫忠敏.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答题技巧[J].英语之友,2010(3).

上一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论文下一篇:土方明挖监理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