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高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论文

2024-05-12

软件高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论文(共13篇)

软件高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论文 篇1

摘要:实践教学是软件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本文针对目前软件高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软件高职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思路。

软件高职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应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教学中应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只有通过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才能创造出生机和活力。

软件高职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和完善,其内容和方法直接影响到软件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结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将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设计为阶段式教学方式,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从开始的初识,逐步的产生兴趣,到最后的自主的职业训练。让学生在最终就业过程中,达到零适应。通过合理的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阶段式实践教学,使学生逐步地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相应的项目开发经验。

1目前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高职实践教学走两个极端,一方面是传统计算机专业的模拟的实验教学内容,加上硬件条件的限制,实践内容的枯燥无味,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学生很难积累到职场中需要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是职业技能培训采用的完全案例教学,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及专业基础尚未建立,案例设置不合理等原因,也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具体有如下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没有考虑不同阶段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

目前好多实践课程内容还是采用传统计算机专业的模拟实验教学内容,对于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专业课程所需的基础知识尚未建立,学生对软件和课程的认识也比较肤浅,工具才开始接触,如果采用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照着实验指导书操作一遍,或一味模仿教师操作实例,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反而会让学生感觉很无聊,也不能举一反三,不能有效地把知识点转化为自己在编程中所需的东西。有些学生在课程结束还不会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些甚至连最基本的操作也不会。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工具的使用也比较熟练,具有了一定的开发经验,如果实践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者流于形式,学生会感觉到索然无味,培养不了职业岗位技能。

2)理论和实践环节脱钩。

学生在上课时都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讲述的内容和操作在上课时都能够听懂,但得不到及时的训练。实践的安排和讲述内容的时间安排间隔过长导致知识的脱钩。

3)实践教学组织和方法的单一化。

实践教学的组织,普遍采用传统的课堂实验方法,缺乏其他有效方法的结合,过于单一。

4)不注重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培养。

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综合项目实现,软件高职学习年限比较短、课时比较紧,所以,好多课程都没有安排进行课程设计或具体项目实训,导致学生在该门课程相关的综合能力较差。

5)实践教学中忽略了素质教育

软件高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论文 篇2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同时市场上的软件企业也越来越多, 软件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发展, 必须确保自身软件产品的质量, 作为软件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 软件测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满足社会对软件测试师的需求, 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软件测试课程, 为全面提高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质量, 本文从CDIO的角度出发, 对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详细的探析。

1. CDIO模式概述

进入21 世纪以后, 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及其他两所大学, 首次提出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 并成立了CDIO国际合作组织。CDIO是Conceive、Design、Implcmcnt、Operatc等的缩写, 代表着构思、设计、实现、运作, CDIO是以产品研发至产品运作这一阶段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让学生通过主动、实践等方式来掌握课程之间的联系, 从而实现知识学习。在CDIO培养大纲中, 将学生的能力分为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工程系统能力等四个层次, 在CDIO中, 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这四个层次能力, 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全面化发展需求。

对于CDIO教育模式, 是近几年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优秀研究成果, CDIO教育模式不仅仅继承了欧美20 世纪末优秀的工程教育改革成果, 还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更加系统的学生能力培养标准, 其系统性、可操作性更强。国内外研究证明, CDIO教育模式的理念、方法十分适合高职院校的工程类专业教学, 因此, 利用CDIO教育模式对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可行的。

2. 基于CDIO的高职 “软件测试” 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软件企业的快速发展, 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因此, 各个高职院校在软件技术专业相继开设了 《软件测试》课程, 以往培养出更多的软件测试人才, 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但是, 从当前的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情况看, 其教学过程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忽视了实践教学, 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不对称, 此外, 在高职软件测试教学中, 还存在课程教学内容跟不上最新软件测试技术的现象, 在教学中采用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也比较少, 从而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软件测试人才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为改变这种现象, 本文从CDIO的教育理念出发, 探索了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以期将CDIO当做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 1) 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对于CDIO教育理念, 提倡利用项目进行教育和学习, 实现“做中学”, 这种集中概括思路和我国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思路有很大的相通之处。在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中, 首先应该明确软件测试课程的培养目标, 这样才能为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对于软件测试课程, 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业内已经普遍认可利用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及软件测试, 因此, 可以完全利用CDIO教育大纲对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确定。对于软件测试课程, 其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软件测试员, 或者测试工程师岗位来确定的,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自动化测试技术的能力,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此外,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灵活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以此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 2) 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为确保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实际情况, 合理的设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内容。在设置软件测试课程时, 高职院校应该深入软件行业进行调查, 及时掌握软件企业的发展动态及人才需求情况, 邀请企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教师共同研究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内容, 确保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更加具备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软件测试课程知识结构, 需要根据软件测试岗位的具体要求进行提炼, 同时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这样才能在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中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逐步渗透给学生, 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3) 实施课程项目教学

CDIO教育理念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体现为, 将项目当做是整个课程的标志, 将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等目标分层次融入到项目教学中, 所有的学习内容也围绕着这个项目进行, 并逐步与这个项目融为一体。在软件测试课程中, 可以将课程设计当做是一级项目, 彻底贯穿于课程学习, 是整个项目的主线, 然后将主项目分为多个子项目, 所有的知识点和能力利用子项目串联起来。在实践教学中, 可以将学生分为各个项目小组, 逐步构思、设计、实施、运作项目的实施过程, 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中将各种知识有机的连接起来, 并学会知识的实践应用。

3. 总结

以CDIO教育理念为基础, 对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并以培养学生良好软件测试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为目标, 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 这样不仅能促进高职软件测试课程的深入发展, 还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摘要:CDIO是新时期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提倡在“做中学习, 在项目中教育和学习”, CDIO教育模式在培养个人能力、理论知识体系、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对于当前的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教育, 其最大弊端就是实践教学不强, 从CDIO的角度开展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 能全面促进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CDIO,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薛元昕, 王承辉, 丁燕君.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9 (07) :115-116.

[2]周天沛.基于CDIO模式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 24 (02) :72-73.

[3]徐一峰.基于CDIO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32) :125-126.

软件高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论文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软件工程;教学改革

软件工程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工程化方法以软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属于一种新型的计算机技术,在多个领域中都会用到软件工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软件工程的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但是软件工程的学习难度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软件工程的发展,如何实现软件工程课程的高效教学,是当前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只有对当前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才能提供软件工程教学效率,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高职院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是当前高职院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通病,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上老师只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理论,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以提高卷面成绩,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进行实践活动或者实践力度不足,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严重脱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不能将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于实践中去,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失去实际意义。

(二)教学考核方式不完善

软件工程课程与常规课程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考核的时候,传统的笔试成绩加平时成绩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并不能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查。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所表现出来的考核成绩比较片面,只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难以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应用能力表现出来,考核成绩失真,无法真正了解学生对软件工程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难以对学生做出正确评估[1]。

(三)教学模式落后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展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时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学习意识,甚至会对一味的理论教学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软件工程教学的开展。软件工程学习难度本就比较大,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强力支撑,学生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效率较低,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师资队伍能力不强

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领路人,只有较强能力的师资队伍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老师自身能力有限,大多是毕业之后立马上岗就业的,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这些老师虽然理论知识较强,但是却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指导,很难将软件企业的实际案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学生的时间能力得到不培养和提高,对软件工程的掌握情况仅仅停留在基础理论上,不能满足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加强实践教学

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进度,将教学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完成阶段性理论教学之后,开展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通过熟练掌握将其灵活运用于实际案例中。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要紧跟企业发展步伐,挑选企业需要的知识点,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企业案例紧密联系起来[2]。

(二)完善考核方式

在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除了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和平时成绩方式之外,还需要将实践考核作为学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对软件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做出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老师对其分析结果进行评判;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在期末时提交一个自己开发设计的软件作品,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然后老师对作品进行评判,根据每个学生在设计开发中所做的贡献对学生进行评分。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要想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熟练掌握所学知识;采用课堂讨论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发自己的看法,对知识点进行全面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措施之一,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老师争取更多的机会进入到企业中进行锻炼,老师在企业进修过程中能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聘请计算机专家作为学校的荣誉讲师,同时在学校中引进一些企业项目,利用计算机专家对老师进行指导和引领,使老师积极参与到企业项目开发中,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大为了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计算机人才,需要在高职院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开展改革工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志芳.高职高专“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探究[J].信息通信,2013(1):146-196.

软件高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论文 篇4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门必修课程,在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高职语文教学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课程教学设计职业教育特色不鲜明,学生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对语文学习则兴趣不高;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等,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对高职语文教学进行改革。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理念

改革高职语文教学必须首先明确语文课程的功能定位。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高职语文教学,必须体现语文课程学以致用、为职教服务的特点,确定语文课程教学为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的教学指导思想,将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基于上述教改理念,在对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一方面要体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则要考虑到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学时普遍较少和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能贪多求全,面面俱到,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对语文教学定位不准,目标模糊,赋予了语文课程诸如人文精神、审美欣赏、道德人格、艺术品质培养乃至对校园文化的推动等太多的功能,但在语文教学有限的课时内,要实现这些目标不太切合实际。我院的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确立了以能力为本位、为专业服务的教学原则。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了两个模块:一是应用写作,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二是职业汉语,培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完成任务的语言能力,并组织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

2.1以学生为本,确立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教师唱主角,学生被动接受,能参与的空间很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我院教学改革后,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授课内容、教学方法都以满足和适应学生的需要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努力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并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启发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并规定教师讲授最多不得超过课时的50%,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2实施行动导向教学

高职语文教学要受到学生的欢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科式的教学方法,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选择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情境教学法和卡片展示法等教学方法,由传统的重书本、重文本知识的传授向重理解、重实践、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转化。例如关于求职时的自我介绍写作的教学设计,可将课堂设置为求职场地,布置好角色,让学生当众进行口头自我介绍,然后师生共同进行点评。同时高职语文教学,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整体、系统的把握以及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通过运用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可以使课堂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有机整体,并且起到引起注意、调节情绪和活跃气氛的作用。

2.3实施个性化教学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除了要讲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还要注意体现各专业特点。例如我院应用写作教学,在讲授具体文种时,例文的选取,情境的设计都体现了专业特色,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写作知识,同时还学到了本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在职业汉语教学中,我们也注重把语言能力的训练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训练内容具有专业特色,使技能满足职业需要。

2.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课程教学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要体现开放性,不能局限于课堂,因此教学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校与社会接轨,设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如举办演讲比赛和帮助学生成立各种培养与训练语言能力的社团,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新闻报道和调查报告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2.5改革考核评价

考核的主要目的在于以考促学,提高学生的技能。因此,考核检测的重点应放在技能的测试上。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即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这样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搞一锤定音式成绩评定。我院语文课程成绩评定由三部分组成,即考试成绩,占总成绩2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70%,奖励成绩,占总成绩10%。

3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改革教学评价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篇5

怎样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高素质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要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改革教学评价方法势在必行。重新审视原有的数学评价制度,我在数学课程评价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改进,我探究了数学考核评价方法,体会到了新方法可以让老师和学生真正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冲破考试的“围城”,还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转变旧观念,树立课程新理念

进行数学考核评价的探究,我们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发展的角度去看教育的未来,消除多年来以考试为核心的指挥棒,减少频繁的考试。不要担心考试少了,学生的成绩是否会下降,是否对知识的掌握会不牢固等。纵观教育现实,我们的确不难发现,有些老师一边学习新理念,一边还是按照老的教学方法去教,走一步,看一步,束缚自己的手脚。加上现在的考试方式还不够明朗,担心学生考不好,是否与评职称挂钩,与教师的奖金挂钩等,造成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因此出现了单元测试,每课过关,课课通。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地抄书抄生字,恐怕自己所教的学科出不了成绩。这样做的后果是教师辛辛苦苦,并且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实际的教学效果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做到逐步放开手脚,投身到改革浪潮中。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更换旧的观念,树立新的理念。淡化考试,推行新的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形成性评价,改革考试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小组、家长、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客观公证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培育出创新人才。

二、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淡化期终考试

“形成性评价”指的是学习中评价,以反馈并因人而异地帮助纠正学生的错误。这点非常关键。原来我们只注重结果,对学习过程似乎并不怎么关心,造成了一部分学生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为了赢得最后一次冲刺,夜以继日,在题海中艰难地遨游,累得筋疲力尽。针对这些现象,我采取以平时考核为主,多方参与评价的评价方法。我探索了以学生自评、小组议评、家长参评、教师总评,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家长评价主要从态度方面评价子女是否书写干净、整洁,完成作业是否认真;对学生的评价建立素质评价卡,平时由教师保存,注意学生平时成绩的记载,可随时接受家长的查阅,学期由学生带回家,将学习情况汇报给家长。同学互评是主要是发挥相互督促的作用,学生自评,主要是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老师的总评主要是在大家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和激励学生发展。另外,我在考核学生数学能力方面,是从“知识与技能”、“实际与运用”、“态度与习惯”等方面去评价的,评价标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为了落到实处,不但设计了学习过程评价表,还采用了以下几方面的跟踪记录: 1、作业完成等级表;2、口算等级表;学生动手操作等级表等。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考核、再加上适量的笔试,最后评价学生的成绩。

这种评价操作,一是可以起到督促作用,平时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可以通过检查进行量分。二是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多方参与,多管齐下,从行为上可让学生自控自约。三是减少考试次数,有益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会让学生经常处在高度紧张、害怕考试的情绪中。四是改变考试内容,从积累、运用入手。我注意做到把笔试分成四大块:一是知识积累(数学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二是从计算能力(口算和笔算思维的独立性);三是动手操作能力(以课外内容为主,检查学生是否通过老师所教的方法,自己能运用于实践);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解答应用题等方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尊重学生差异,分层考核、分类评价学生

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生学习有价值、必要的知识,以及不同的人在获得知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什么样的标准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通用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那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我做到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做到提出思考问题的角度要新,解答问题的方法要新,不囿于答案“确定性”和“准一性”,使得学生,敢于评价,敢于通过师生互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学活动中,我尽可能做到自始自终应高瞻远瞩,审时度时,要善于固势利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评价,特别应注重学生良好的创新品质的形成,使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得到发展。同时,我还注意加强平时的评价,目的在于强化过程,重在平时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过关考核。试题根据大纲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分三大类:(1)基本题,占85%,面向全体学生;(2)提高题,占5%,中等生和尖子生必做;(3)深化题,占5%,供中等生选做,尖子生必做。

在期末我做到进行分项考试,目的不仅重视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更重视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我实施了期末分四项考核:考基础知识、计算、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做到评价方法因人而异:(1)对尖子生,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2)对中等生,采用激励评价,促使其不甘落后,积极追上;(3)对困难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肯定进步,消除其自卑。

由于我能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进行充分肯定,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引导,使各类学生绐终都处于积极的探求状态之中,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各个层次的学生你追我赶,共同提高。

当然,抓好课改工作方法和途径很多,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课改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辛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必须作长期的探索和努力,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进一步进行探索和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有用之才。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方式应当多样化,可以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所以我们在已有的笔试、日常观察等形式的基础上,应增加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使学生得到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并加深对数学的情感。

以往的他评过程多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客体的地位。对教师的评价,他们只有无条件的接受,没有任何选择、申辩的权利和机会。评价决不能把学生只看成是一个 待测试、待检查的客体,而应把他们看成是评价工作的积极参与者,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允许他们参与评价方案的制订,允许他们有权选择评价方式和对评价结果发表意见。

学生既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客体。由于实现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他们和教学目标要求相比较,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了解自己的水平和实力,并逐步学会根据自己现有的水平确定自己的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所以这种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是他们通过自我分析,自我认识,逐步做到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形成素质教育要求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主体人格特点。

总之,数学评价是对学生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监控。是管理学生学习的过程。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益,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

软件高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论文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教学改革

1高职院校对于篮球教学的认识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组织都在不断的改革中谋求发展。这些年来,不同阶段都会有一类的教育领先进入改革,而现在这一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已是教育改革的领先者,它与一般的高等教育是附属关系,但它却与高等教育有很大的不同。高职院校教学的理念不受以往传统教育的束缚,坚持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坚定培养的目标,对办学、教学之间的一系列模式进行更为深入的改革和发展,如今所有人都更加关注健康问题。而篮球更是有益于公民身体健康的一项体育项目,因此,篮球教学的改革备受人们的关注。以往的高职院校,相关篮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下的要求,因此对高职院校篮球教育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应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质的提高,让学生在篮球学习活动中不仅得到基本的体育技能,更让学生们身心得到锻炼,确保学生们的身心健康,这是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

2高职院校目前篮球教育形势

2.1高职院校篮球教师力量较弱

现在的高职院校老师年龄分布有些不合理,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不太高,而且职称级别有些低,更没有一些科研能力。但是,教师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们的优秀程度,不同层次的老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认识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因此老师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因为老师的个人基本素质有限所以不能提供给学生们更多的资源,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个人的优势,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篮球教学停滞不前。

2.2高职院校篮球教学学习内容不全面

现在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大多没有创新能力,因为篮球作为一种户外教学,所以基本很少使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技术。不仅如此,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也有一些问题,学生只能通过老师讲述来感受,并不能自己独立地在篮球场上去发现问题,改变自己的缺点,这是典型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考核方式也有一些欠缺,一些老师仅仅通过学生理论成绩的多少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果,但是篮球更应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这种教学内容不全面、审核方式不科学的问题,一定会使教育变得更加刻板,使得学生没有兴趣去学习这门课程。

2.3高职院校对篮球教学的重视度低

因为我国的有关教育部门对篮球教学的不足够重视。因此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都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距离,使得应试教育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教育内容重理论而轻实践。少了对篮球这样的体育竞技项目的关注度,就相应地减少了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的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篮球学习的热情,这是目前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重要的问题。

3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改变方式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问题,我们结合相关知识,对高职院校篮球的教育方面改革提出以下对应的方案,希望可以使篮球改革更加深入地进行下去。

3.1篮球教师的专业素质应提高

教师在平常工作中呈现出来的良好态度以及对相应教学的热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成长。尤其是老师的语言动作,更会使学生模仿学习,从而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老师也要学会树立终身学习的模范,给学生们更多地传递正能量,教师不仅需要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更应该去学会创新,确定好自己的教学目标,用更为先进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不断学习。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让教学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篮球的相关技能,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3.2篮球教学方式的改革

高职院校应有特色的教育方式,所以篮球教学也应该以有特色的教育方式为目标进行改革。应该综合考虑学生所喜欢的东西,让学生更有兴趣、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应对学生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味地用相同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不断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亮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寻求新的策略,适当减少平常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多地注重加强实用技术理论方面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一些先进的如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也应更多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得知识传授更加直接、更加形象。除此之外,校方也应设立相关的对比政策,提高教师改革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使课堂教学质量不断上升,使学生真正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3.3高职院校应重视并提高篮球教学的地位

学校方面以及各级领导应提高对篮球教学的重视度,改善教学方面的环境,推动发展篮球运动,更加努力发展学校相应的篮球活动,使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篮球知识。同时学校也应该举办更多有关篮球的比赛项目,在比赛过程中,不仅同学们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篮球技巧,而且更加促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篮球不仅仅是一种体育休闲项目,它应该让更多的人重视起来,因为在篮球训练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更加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和品质的形成,所以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善相应的硬件软件设施,不断地引进社会资源,吸引更多的社会外来人员来赞助学生,不断宣传有关内容,举办更加有意义的篮球比赛,校方同时也应保障篮球学习的相关设施,真正地重视起篮球教育。

3.4转变教师角色

以往来说,老师一直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只负责按照教学要求对篮球进行知识传授并没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缺乏教学的自主性,新时期的篮球教学改革应该变改教师在以往教学中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从实践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每个人的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同时老师不应只仅仅是作为一个传授者更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篮球,并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总体来说篮球教师应设立适当的教学方法,正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不应仅仅是用分数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应多元化地评价学生。

4结语

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不是短时间就能发挥作用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怎样让大学生更有激情地学习篮球这一体育项目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改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角色的改变、各项硬件软件的不断齐全,这些方面都要全面深入地改革。与此同时,为了让改革更加顺利地进行,有关部门更应给予高度重视,给予一定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让改革成功,让篮球这一体育项目发挥应有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姚森.长春市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龙游,曹燕.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改革思路深析[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84-86.

[3]曹忠旺.浅议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现状及其改革[J].大众科技,2014,16(12):149-151.

[4]黄晓红,周华军.以培养高校技能人才为出发点深化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0,29(2):155-156.

软件高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论文 篇7

关键词:高年级学生,实践课程,实践教学,软件学院

计算机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专业,各个高校都在不断探索和实施适合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鉴于计算机学科自身的专业特性,在传统的高校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大部分高校在计算机教学中都做出了很大的改进。例如:加大实践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例,增加实验学时数,鼓励学生开设课外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1]。但是,在这些教学改革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对于那些临近毕业的高年级学生来说,收效甚微。文中结合南阳理工学院软件学院移动设备应用开发方向的《高级脚本语言开发》的实践课程教学过程,设计和实施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改革。

1 高校软件学院实践教学现状

软件学院是教育部、国家计委于2001年颁布《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以后,各个高校结合自身特色和师资条件创建的特色院系。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的特殊计算机院系。

一般的软件学院都把“具备软件开发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编码熟练度和规范性达到一定要求;具备一定的项目能力和综合技术素质”作为自己的培养特色。在软件学院的专业开设、课程体系的设计等方面跟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有着很大的区别。但在软件学院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手段基本上仍然保持传统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保留着“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相关的实践教学还是空白,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1]的理论教学模式。目前很多学校针对这些问题也都做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收到不错效果,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仍然缺乏学习兴趣。

2 高校中高年级学生特点

大学是一个培养知识化、专业化人才的地方,而大学生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社会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是一个精力充沛、思想激进、求知欲强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也是他们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重要时期,他们对自己所接触的一切非常有兴趣,包括课堂中所讲授的内容。

合理性、多样性思维的早期阶段。根据不同的学生认知阶段,大体上可以把在校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成三个阶段[2]:刚入大学的懵懂但是,按照佩里( William G. . Perry )的大学生认知发展理论,他把学生的认知分成三个阶段:认知的基础二元性,、多样性的前期,学习兴趣的培养期和思维的发散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个大学生学习心理必然会经历三个阶段[3]:

1) 学习愿望强烈但学习动机不足的一年级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刚开始大学生活,对周围的一切都十分好奇,对于学习都具有强烈的欲望,但稍有挫折就会引起情绪波动;

2) 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处于全盛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具备了自己的理想和爱好,渐渐形成了自己对计算机学科中的某一个领域产生兴趣,自然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最为专一,学习热情也是最高的一个时期;

3) 高年级思想多元化阶段:这一阶段,大部分学生在专业技术上的某一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渐渐会对其他专业或技术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这也是学生“翘课”最为常见的一个阶段。

论文中主要就是要针对上述阶段中的最后一个阶段,结合计算机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高级脚本语言编程》的教学过程,探讨高年级学生的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

3 计算机专业高年级学生专业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软件学院一般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计划中,专业课的学习集中放置在大三和大四两个学年,且选修课程居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兴趣、强化学生技术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知识体系框架等,但很多学生对选修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存在一定的不足。归纳一下,软件学院高年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专业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大四等高年级学生的课程学习,已经完成大学专业课程三分之二的课程,学生的学习目标、态度及学习方向都已经明确,并且还存在工作方面的压力,大部分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心态中就会产生紧迫感、对知识的缺憾感。必然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失去了积极性,这种貌似能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进行需求学习,既节省教师的授课时间,又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其实这是一种不合适的做法!

2) 目光局限,缺乏学科技术全局意识。高年级专业课程一般具有:教学内容先进、内容新颖等特点[4]。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课程了解到行业前沿、市场方向、就业趋向、新技术应用等内容。而对于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择业方向以后的高年级学生,在进入行业领域之前,很难体会到这些内容的重要性,这就是高年级学生喜欢“翘课”的主要原因之一。

3) 部分学生盲目跟风,“翘课”现象严重。特别是在当下的在校大学生中,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向不明确,喜欢“随大流”,特别是在专业学习中,缺乏对自我能力的评估和计算机技术的甄别能力,以至于学习动力不足,专业课程的荒废。

其实,出现这些问题和教师的课程讲授也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虽然不能有效的防止学生“翘课”等现象的发生,但是只要根据计算机课程有着它自身的一些特性和课程的性质,适当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完全能够把学生拉回课堂的。下面笔者将会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的一些方式,阐述一些关于高年级计算机专业课程在讲授的一些手段和体会。

4 高年级实践课程改革措施与实施

一般南阳理工学院软件学院的教学计划中的针对于高年级来说,大部分课程都有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在以往的教学改革中,已经增加了这些课程中实践学时的比重,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完成课程的学习。

《高级脚本编程语言》这门课程属于我院软件工程专业中移动设备应用开发方向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脚本编程是语言类程序设计的另一种方法,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高级脚本语言编程的语法,并使用该语言解决实际项目问题,解决困扰程序员重要的跨平台问题。但由于这门课程开设在整个教学过程的第七个学期,授课对象是临近毕业的大四高年级学生,上课初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感觉本门课程对自己的技术提高作用不大;“翘课”现象十分严重。这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变通:

4.1以“项目”作为课堂内容讲授的“母版”

高年级学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具备了良好的软件工程概念,如果把课程中的内容使用一个具备完整软件工程思想的项目,把其中某些功能块进行补充,让学生能够快速体会高级脚本语言的功能,这样的授课方式能够大大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到课率。

例如:在实践课程中,使用计算器来进行讲解Python语言中关于变量和数值运算这部分内容,就可以事先提供给一个完整的计算器的工程,然后掩盖掉计算器运算这部分的代码,让学生自己补充该部分的内容。学生在感觉到成就感的同时,也把Python中变量和数据运算这部分的内容得到很好的练习。

4.2 适当增加一些大纲以外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Python语言是一门功能非常强大的编程语言,能够实现真正的跨平台编程,但这些很难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这一点,从而也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例如:笔者在实验课中演示了Python的画图功能,并鼓励学生使用Python绘制一些复杂一些的图形,最终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5 结束语

软件高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论文 篇8

[关键词] 高职教育 VB课程 教学方法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简称VB)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计算机语言,以其简单易用、开发效率高的特点而著称,一直是非计算机专业编程人员的首选开发工具。由于VB简单易学,也一直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和部分非计算机专业广泛开设的一门计算机语言课。该课程重点培养学生使用VB进行Windows应用程序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该课程概念多,涉及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对学生要求有一定的理论背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一些概念性内容不容易理解,有时会被动地记忆教师讲授的基本概念及程序算法。

如何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着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成为了高职教师必须不断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VB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其本身入学成绩偏低,特别是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对学习的兴趣及信心都不是很足。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我们可以在第一堂课上一首先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的用VB开发的各种应用程序,从用户界面开发、控件应用程序开发、网络控件开发到局域网操作及数据库应用等各个方面,还包括如:屏幕保护程序、小型游戏程序、管理信息系统等等。让学生了解利用VB可以开发出各种应用程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研究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接着再安排了一个简单的没有代码的程序,帮助学生了解如何用VB开发应用程序,让学生从自身的实践中感受到用VB编写程序并不难,从而促进学生树立了学习VB的自信心。

二、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深化VB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应用性人才,所以针对VB教学既要注重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实践技能,并结合市场的要求,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按照这种培养模式进行教与学,才能够适应多元、多变的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适应社会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人才的需要,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采用“实例教学”与“程序开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实例教学”是VB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实例教学法将知识点贯穿在实例中,通过实例的讲解达到传授知识、技能的目的。实例教学法体现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特点。而“程序开发”是一种创新型、思维开拓型的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以开发程序为目标,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通过单个窗体的任务探究,达到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和操作技能的培养。“程序开发”教学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特点。VB是一门实践性强、技能性强而且极富创造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实例教学”和“程序开发”结合运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管理,确保实践能力的提高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各产业生产技术为主的教育,因而技术能力的获得成为其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所以,高职教育应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各个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环节。VB的改革重点是强化技能训练、重视实训及实验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大学生自主实践的比重。让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安排的实践任务,并将学生的实践任务完成情况做以考核,并给以打分。将所有的得分总和按10%系数纳入到期未考试成绩中。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完成实践任务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每次上机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成绩实行打分和评价,能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实践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操作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从而达到了高职VB课程的教学目标。

五、实施“课内外结合”全开放型的VB程序设计与开发技能实训教学模式

在VB课程中设计并实施了“课内外结合”全开放型的VB程序设计与开发技能实训教学模式,包括实训资源的开放、实训内容的开放、实训时间的开放和实训管理的开放,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全面开放的VB课程实训教学,使学生具有学习上的主动权,鼓励学生展示个性,施展才华,提供给学生自主的学习空间和时间,使VB课程实训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

课程小组通过“课内外结合”全开放型的VB程序设计与开发技能实训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实训内容,可以在实验室或机房开放时间自行完成,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个别学生若不能在学时规定时间内完成,则可以选择在实验室或机房的开放时间内容自行完成。此外,学生可以在开放时间内到实验室或机房结合实验设备预习实训内容。特别是,“设计性实训项目”实行全开放式创新教学机制,在教师指导下,做到实训资源的开放、实训内容的开放、实训时间的开放和实训管理的开放,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六、完善考核机制,促进能力教育的实现

谈高职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9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数控维修及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模块化程序设计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规则和程序调试方法,并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本课程在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突破传统教学思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合教学内容,采用实践一体化教学手段,以便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作 者:周钦 王艳秋 作者单位:周钦(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43)

王艳秋(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抚顺,113006)

软件高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论文 篇10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本文介绍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内容包括依据人才市场需求调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方向,贴近企业需求重构课程体系和改革课程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等.

作 者:周洁文 高宏毅 作者单位: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茂名,525000刊 名:计算机教育英文刊名:COMPUTER EDUCATION年,卷(期):“”(22)分类号:G642关键词:计算机应用 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 课程体系 培养方案 教学改革

软件高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论文 篇11

【关键词】 工作过程导向;高职教育;方正排版软件课程;改革策略

近些年来,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软件产业以全新的姿态蓬勃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时期的高职教育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科技行业领域对人才的实际要求,唯有迎合社会科技行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对人才进行多形式与多层次培养才是当代高职教育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方正排版软件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软件专业的重要课程,亦有必要遵循高职教育对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原则切实落实以工作为导向的工作过程教学改革实践,以为人才未来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护航。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概述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实践理论起源于德国,该理论一经提出,便迅速扩大影响力而获得了当时整个德国教育界的高度认可。我国对此教育理论的接受始于二十一世纪初期,其价值主要体现于对传统职业教育同现实岗位需要相脱离的调整层面,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影响至深。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理念就是要求当代高职教育充分摆脱传统高等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与模式的束缚,切实认识到职业教育同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区别,以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作为教育目标,架构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育模式,以此指导我国职业教育体制朝向正确的方向前进。简而言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就是从专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出发,将理论知识切实应用到实际的岗位需要当中,并根据工作需要决定理论教学内容。在教育的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就是实践能力。由此可见,该理论重在强调教学理论与实践关联的重要性,完全符合高职教育的定位。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方正排版软件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根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论,本文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方正排版软件课程改革实践应当重点从如下几方面探索:

1.结合实际岗位需要致力于对学生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

当代高职教育的转型要求将重心更多地倾向于专业化人才的全面培养,对此,本文认为高职方正排版软件课程的实践改革有必要落实工作导向原则联合企业深入一线岗位对往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确保教学理念与模式的改革能够真正满足当前软件技术专业定位的整体化要求,推动方正排版软件课程的重心朝向专业化和技艺化方向调整,明确方正排版软件课程的排版技术核心定位,重点强化实训教学。

2.落实“双证制”

方正排版软件课程是高职院校软件专业的重要学科,传统教学实践更多地服务于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论明确要求重视高职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对此,本文认为高职院校有必要加大对方正排版软件课程的重视程度,鼓励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积极考取方正排版软件技术相关从业资格证,并将排版实训环节整合到教学流程当中,确保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作用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在掌握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具备应有的实践能力。

3.强化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方正排版软件课程作为软件专业的重要内容,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较高。而传统的方正排版软件课程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所占的比重过大,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增加方正排版软件课程体系当中实践操作教学的比重,强化课堂课内实验教学、以工作为导向的实训教学,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在毕业实习阶段密切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对接,以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4.打造校内外一体化教学格局

当前,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不断累积的作用下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已经无须赘述。对于方正排版软件课程来说,理论仅为铺垫,同软件专业的其他课程一样均具有着最为直接的应用性。对此,本文认为高职院校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拓宽产学研结合模式的范围,打造校内外的一体化教学格局,为学生方正排版软件应用能力的提升创造更大的空间。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联合企业共建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在进行方正排版软件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聘请企业相关工作岗位的专家前来参与,在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之后直接转入实训教学阶段,并基于工作过程辅以任务驱动法与项目教学法等模式。如此不仅有利于快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学实践改革已然成为了新形势下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大势所趋,方正排版软件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软件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应当结合高职院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力度。

【参考文献】

[1]姬昕禹,王颖玲,宋远行.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软件专业一体化课程计划[J].计算机教育,2015(11):60-63.

[2]来立冬.基于排版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3(03):53-55.

软件高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论文 篇12

软件工程课程是高职院校软件专业的必修课,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任务是从工程化角度培养学生从事大型软件特别是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软件测试与管理的能力。其作用是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软件常用的开发工具和环境, 并且了解软件项目开发的管理、组织。本课程的先前课程为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和数据库原理。通过它们, 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理解软件的一些基本内容和概念, 另一方面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供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支持。课程阐述了软件、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介绍了软件项目开发的管理和组织以及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

软件工程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理论, 它更象一门抽象的科学。软件工程是一种方法论, 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摸的着、看的见的产品。它告诉我们在设计一个系统的时候, 我们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计划制订、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等。并且对这些过程中应该做什么提出了一个指导性的东西。但是没有任何专家和标准委员会保证只要按照这些标准, 系统肯定会顺利完成。而且事实上, 软件开发针对的领域是如此之多并没有一种对所有领域适用的万能框架。

教材中的案例缺乏完整性、统一性和实用性;缺乏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验教材。由于缺少软件开发各个阶段的经历, 因此, 学生较难理解、掌握所学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应该围绕软件工程课程的内容体系, 在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教学过程, 实施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学过程的特点, 制定该课程的考核体系。

项目导学教学模式就是用项目案例的开发过程、方法、思想与教学工作结合, 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采用项目导学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 理论讲授与实际软件项目按工程化方法开发相结合, 在弄清软件开发过程、方法及相关技术基础上, 通过具体软件项目的实践, 达到工程化软件开发过程的实际训练与能力的培养。

2、通过教学改革引入项目导学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作为课程建设的根本途径, 必须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 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实验大纲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从根本上保证课程建设在培养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牢固基础等方面发挥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1)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它强调软件开发的过程和工程的实施, 要求教学方式多注重实践性, 强调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在软件工程课程中采用以项目导学教学模式, 将教学和实践相同步, 结合实际软件工程项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实践项目带动软件工程课程的理论学习, 是对协作探究式软件项目开发的实践, 具有创新性。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以及开发的规范程度提高, 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加强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训练, 全面锻炼学生的团队组建能力、团队沟通合作能力、测试计划编写能力、测试用例设计能力、测试能力、组织文档能力。

(2) 教学实验大纲的设计

引入项目导学的教学模式, 需要配套的实验大纲设计。实验大纲应具备一下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以实际项目为背景, 贯穿多个知识点, 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参与, 学生可掌握软件工程开发技术, 熟悉并掌握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规范编码实现系统、测试系统、部署系统的软件工程开发过程。实验采用分组的形式完成, 每组由5~7名成员组成, 其中一人为组长。组长负责项目进展、分工协作、测试计划的制定等工作, 其他组员分别就相关模块进行各自的测试策略、测试用例设计以及完成测试报告等。然后通过角色交换, 充分发挥学生的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对各种测试方法进行尝试, 在最后报告中要求写出具体的思路和分析结果。

(3) 考核体系的设计

课程的考核将一改传统的由一次期末考试成绩决定学生的情况, 这是因为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考核体系的设计:由于课程实践在本课程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软件工程思想和理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课程实验成绩占总课程成绩的50%。通过让学生提交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模型、各种制品、源程序代码和实验报告, 现场检查程序运行结果及审查实验报告等方式, 按实验模块及各实验模块/各个实验所占分值的比例, 加权求和, 最终给出学生的实验成绩。

(4)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是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框架体系。软件工程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既需要丰富的实践项目经验又需要深入的理论知识。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要有参与过企业实际项目的经验以及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 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在实际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发散思维,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直接运用到项目中, 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应用人才。发挥教师主体作用, 课程实施以学生为中心, 创设真实工作环境, 融合教、学、做。

3、项目导学教学的内容

项目导学教学的内容主要为系统性综合性案例开发实验, 具体内容为:开发高校办公自动化的WEB应用系统。该系统采用B/S结构, 包含:用户管理、通知公告管理、公文收发管理、申请签发工作流、工作日志管理、邮件管理等内容。

项目导学教学的实验内容如表1所示:

4、项目导学教学的目标

项目导学教学的目标是以一个具体的软件工程项目为实例, 通过实际的案例项目实践和大量的上机实践, 让学生在开发案例项目的过程中, 掌握软件工程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理论和方法, 了解软件系统开发的过程、工具和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对软件工程理论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成为职业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5、结语

软件工程课程的项目导学实践教学已达到了预期目标, 效果显著。学生不仅在各种国内程序设计竞赛上获得殊荣, 而且后继课程的教师普遍反映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强, 基础扎实。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采用完整案例项目引导教学, 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能自觉应用软件开发工程化思想,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摘要: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它强调软件开发的过程和工程的实施, 要求教学方式多注重实践性, 强调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本文研究在软件工程课程中, 采用项目导学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典型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掌握并运用软件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实际软件工程项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软件工程,项目导学,教学模式,高职

参考文献

[1]陈佳丽, 任艳.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4) .

软件高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论文 篇13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情况进行调查,并结合作者所在学校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了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

近些年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高职院校内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种改革措施不胜枚举。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方法,共同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简单的概括就是工作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作者就所在学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了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取得的成效和反思。

1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从普通高校继承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在部分教师的认识中根深蒂固,以课堂教学为主导、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没有变化。并且,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还处于过渡期,并非每位教师都拥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

2)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偏低,理论知识薄弱,运用能力欠缺。只有少数学生英语成绩和运用能力较好。多数特别是理科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或者由于基础薄弱,学习实践起来表现得力不从心。同时,班级人数过大也造成课堂教学组织困难,操练时间少的问题。

3)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完全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师资力量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在公共英语教学上,教师年龄、职称结构不够合理,年轻教师占多数,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大量外聘英语教师不可避免地带来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问题。

2教学的改革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能够顺利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决定因素,是要有一支能够适应教学改革模式的师资队伍。

2)倡导学英语的新风气,高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学习心理障碍,对学习英语信心不足,总有一种畏难的心理。所以我们的任课老师及辅导员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主动去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与此同时,我们要给他们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合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宽,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掌握英语,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大学生必需具备的素质,从现在就业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也说明了这一点,绝大多数企业对毕业学生的外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要引起领导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如果得不到领导的足够重视和任课教师的支持,就大大影响了改革的成效。

4)加强英语教学的常规管理对任课教师的教案、上课、批改作业,以及对学生的辅导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老师能够高质量地上好每节课,这些常规要长抓不懈。同时提供定岗培训机会,使得教师有较广的发展空间。 3。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1)构建了个性化的互动教学环境。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都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客观详细的分析,在对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益智理论的学习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常规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化学习+小班个性化辅导+英语第二课堂”的“四位一体”的全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2)实现了多元教学目标的转化。高职高专院校都能严格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制定出具有校本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大纲,强化学习内容的吸收与应用;同时构建出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体到综合的以应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确保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方面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

3)搭建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的基础平台。为有效推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部分高职院校都相继建成了多功能语音室、网络化多媒体中心、影音媒体中心、英语角、同声传译训练室等一个或多个构成的综合语言实践教学中心,并且相继安装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软件平台及英语在线资源库等,弥补了教材资源的不足,也开创了教学的互动空间。

4)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形成了“团结协作,刻意改革,真抓实干,注重实效”的工作共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反映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多篇论文已经或即将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上。

5)课程建设: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了以“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B层次学生)”、“大学英语A类层次创新教学模式”和“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为课题的课程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建立了各层次大学英语教学的《形成性练习题库》、《试题库》。进行了院级课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完成了《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听说)项目实训报告》、《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听说)项目实训指导书》和《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听说)项目试题库》。

6)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通过两学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有了长足提高,大学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有了大幅度提高。

在教学中没有固定不变的万能模式,为了达到所预期的目的及教学效果,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纯粹的教师课堂授课模式已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但纯粹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对那些基础薄弱、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能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折中的办法就是将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按不同比例进行整合,形成动态的整合模式。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模式,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模式的整合。对学习者来说,这种整合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而且有利于其言语能力的发展,使他们今后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跨语言及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曲燕现代信息技术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8)。

上一篇:乡镇安全生产工作领导组织职责下一篇:远程教育师德培训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