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去看看》的优秀教案设计

2024-08-16

《我多想去看看》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2篇)

《我多想去看看》的优秀教案设计 篇1

一、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8人。我们班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他们纯洁善良,好奇不强,求知欲也不强。另外,由于特殊原因,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再加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

二、教学内容分析

《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作者采用第一人称,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课文中的 “我”是一个山村的孩子。茫茫的大山隔阻了“我”的视线,却隔不断“我”对山外世界的向往。诗歌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1、能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心,方”两个偏旁。

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识字和朗读教学

难点:读好诗中的长句子,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感情。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11月20日)教学目标:

1、学习13个生字,新词,认识“心,方”两个偏旁。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目标(1)和(2)。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北京的风光图片,让学生一一说出,并说出你还知道北京有哪些名胜古迹?

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我多想去看看)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边读边划出生字)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想:课文中妈妈告诉了“我”什么,“我”又说了什么?(此环节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3.指名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后学生评议,教师加强指导。

4.同桌对读。一个当妈妈,一个当“我”,比比谁读得好。

5.朗读竞赛。(同桌分角色读,男女分角色读,小组竞赛读。)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三)认读生字词

1.自由拼读。

2.指名上台领读,扩词读。

3.(看课件上的生字)学生齐读,开火车读。

4.四人学习小组互读。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教师引导学生用编字谜、比一比、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例如: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告”;比较形近字:北、比、升、开。(此设计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适时学习“方字旁、心字底”等偏旁。

5.同桌之间比赛认读 13 个生字,互相纠正发音。

6.游戏:摘苹果。

(四)学习词语。

1.读词语。(注:指名读、同桌互读。竞赛读等)

2.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游戏:摘苹果和摘星星。

(五)学习句子。(课件)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我们爱北京。

我们爱五星红旗。

(六)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读得正确,读出感情。

2.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组比赛读课文。比比哪组读得最正确、流利、有感情。

(七)、小结:

交流收获。

(八)、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词

(二)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一、二两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一起读一读。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根据学生回答:

A、理解“遥远”

教师利用地图,让学生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

告诉学生,山里的人走出大山,坐火车到北京需要几天的时间,路途非常远,因此说“遥远的北京城”。

B、理解“壮观”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校里的升旗仪式怎样的?

生答,如:庄严、肃穆。

播放录象: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是呀!看到这么壮观的升旗仪式,听到嘹亮的国歌声,你还想到了什么?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和我们学校的升旗仪式比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学生理解“壮观”。

(每天早晨,当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与太阳一同升起的时候,工人、农民、学生都注视着红旗,向我们的国旗致敬,广场上人是那么多,解放军是那么威武,这场面是多么壮观呀!)

出示句子: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C、指导朗读“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天安门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教师范读、指名读,提醒学生朗读时语速舒缓,体现出“我”沉浸在遐想之中。

D、再读“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天安门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师:闭上眼睛,你们看到升旗仪式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背这句话。

学生想象画面,背诵。

3、学习第三句

过渡: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来了,我们小朋友和这位山里的孩子一样是多么渴望能亲眼看看天安门广场上那壮观的升旗仪式啊!

(1)指名多生说,你想去看看吗?

(2)我们小朋友都想去看看吗?让我们一起将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吧。出示课题齐读:我多想去看看。

(3)如果我们小朋友真到了北京,除了去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你还想去看什么?

(4)北京值得去看的地方确实很多,老师收集了一些北京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

课件逐一出示图片,配以教师的讲解: 天安门、天安门广场、万里长城、故宫、天坛、香山公园、北海公园、中央电视台

(5)看到这儿,你是不是更想到北京去看看了?

出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让学生先和同桌相互读读这句话,比一比谁更能把心里的渴望读出来。然后全班齐读。

4、指导朗读全文并背诵

(四)小结:在本课的学习当中,我们通过读课文、看图片、看录像了解了祖国北京的名胜古迹。知道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小朋友们都热爱北京,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八、课堂练习

朗读练习:1指名读

2小组读

3比赛读

九、作业安排

1、背诵课文,读一读课文后面的句子。

2、收集北京风光图,办一期《美丽的首都北京》图片展。

十、附录

1、有关北京的资料

2、制作课件

3、升旗仪式的实况录像

十一、自我问答

问:如何让学生领悟课文表达的的感情?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郾认识13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

2?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郾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爱北京、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郾课件播映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这是在哪里?人们在做什么?(认读“天安门广场”。)你觉得跟我们校园里每天的升旗仪式有什么不同?

2?郾教师小结:是啊,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每天早晨都会有很多人怀着崇敬的心情看升旗仪式,连外国人也都要驻足仰望我们国家的国旗冉冉升起。

3?郾读诗句: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指导读“壮观”。)

4?郾看到这么壮观的升旗仪式,你有什么想法?(揭示课题。强调“多想”。)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课文,对他们来说,文本就像一个好玩的“迷宫”,里面乐趣无穷,但不知怎么走进去。所以帮助学生找到开启文本大门的“钥匙”就显得尤为重要。创设情境,以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录像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对此校园内的升旗,学生理解了“壮观”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中的小朋友跟我们一样,也很想去看看那里的升旗仪式。让我们认真读读课文。

1?郾学生自读,圈出生字词,同桌互读、互查。

2?郾“开火车”读词语:告诉、广场、升旗、北京城、天安门、小路、弯弯、多想。

3?郾把生字放到课文中朗读,注意读准后鼻音。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话?

4?郾反馈。指名分句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读、圈画、互读、齐读、“开火车”读,对生字有了初步的印象。接着,又让学生把生字、词语送回“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识记,落实字词句的教学,并通过自读课文,弄清全诗有几句话,了解课文大意,为细读课文做准备。〕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1?郾轻声读课文,想想这个小朋友现在在哪?你从哪儿看出来?

2?郾理解“遥远”。课件显示中国地图,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以本地到北京的距离展开想象,理解“遥远”。

3?郾想象一下,大山里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没有公路,只有“弯弯的小路”,没有电视,信息闭塞,那儿的小朋友没有去过北京,也没见过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对他们来说,北京是“遥远”的,他们只能从妈妈嘴里听到升旗仪式的壮观景象。)

认读“弯弯的小路”、“遥远”。

4?郾有感情地诵读第1、2句诗。

5?郾想象妈妈会怎样向孩子介绍天安门广场上壮观的升旗仪式场面。(描述时注意纠正学生语病。)

6?郾听了妈妈的话,这个孩子会怎么说?(指导有感情地诵读最后一句:“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7?郾学习感情朗诵全诗并背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相关的生活体验,理解词语,通过想象激活内部语言,让学生真正融入课文,体验“我多想去看看”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郾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词。

2?郾齐读课文。

3?郾背诵课文。

二、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郾北京是我国的首都,那里不仅有庄严、壮观的升旗仪式,还有宏伟的建筑、美丽的风景名胜。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显示:美丽的颐和园;故宫,明清的皇宫;距今580多年的古建筑天坛;历史悠久的北京十三陵;开满荷花的北海公园;雪后的北海;雄伟的毛主席纪念堂;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

我们到了这么多地方,欣赏了这么多美景,现在,你想对北京说些什么吗?

2?郾出示句子:北京,我想对你说……(学生自由说。)

3?郾小结:是呀,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我们爱北京,我们爱国旗,我们爱我们的祖国!现在让全班的男孩子们从心底里大声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全班的女孩子甜甜地向着北京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满怀对北京的无限热爱,齐声呼喊——我多想去看看。我想,小朋友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设计意图:将课外扩展与学生的说话训练融为一体,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祖国首都的无比热爱和向往之情。〕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郾指名读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引导学习和总结识字方法。)

2?郾学习方字旁、心字底。

3?郾观察“广、升”,指导书写。

4?郾观察“足、走”撇笔画的运行方向及长短、平撇与竖撇的区别。描红、书空。教师巡视指导。

5?郾展评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并说出识记方法,把枯燥的生字教学变得趣味盎然,不仅使学生认得清、读得准、记得牢,又教给了方法,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读帖——描红——临帖。〕

作者单位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新生小学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篇3

(二)科目: 语文 班级: 一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想、告”等12个生字。

2、会写“会、走”等6个字。

3、认识偏旁:足字旁“足”,巾字底“巾” 将字旁“丬”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感叹号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知道中国地域广大,我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伟大家庭中。

教具准备: 课件

课件链接: 无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

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

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

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检查组词扩词及说一说如何记忆这些字词?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老师示范朗读课文,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短文插图。

靖倩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篇课文有2个段落开头空两格处)

3、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2个句号一个感叹号。)

(3)妈妈告诉我什么?(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4)小路的特点是什么?(弯弯的)

(5)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是哪里的孩子?(山里的孩子)

(6)北京城在哪里(北京市)

(7)北京是祖国的首都

(8)北京城有什么?(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

(9)北京城有一个天安门,每天,太阳升起,举行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许畅:播放北京升旗仪式的视频。一起感受。学生讨论:你看完有什么感觉?

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

谁了解北京的升旗仪式?观看时有什么感受吗?

(1)请同学说一说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2个句号一个感叹号。)

(3)爸爸告诉我什么?(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4)公路的特点是什么?(宽宽的)

(5)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是哪里的孩子?(北京的孩子)

(6)天山在哪里?(新疆)

(7)天山上有什么?(天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

7、看天山雪莲图片。一起感受。

总结:这篇课文讲了两个孩子,一个生活在祖国的西部天山脚下,一个生活在祖国的首都北京。这两个孩子,一个想看看北京城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一个想看看天山雪山上盛开的洁白的雪莲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外面世界思想感情。也说明了我国辽源广大。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五、课文升华

1、以“我多想„„”开头,说一说自己的愿望,苏杰管老师说:我多想去西湖看看。妈妈告诉我,在遥远的杭州城,有一座美丽的西湖。那里的荷花盛开,美丽如画。我多想去看看。

2、以“我多想„„”开头,写一写自己的愿望。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六、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学习了朗读和分析课文。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篇4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本课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热爱国旗,热爱北京首都的情感教育,以求达到“以境唤情,以文悟情,情文相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能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懂得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

1.谈话: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能谈谈感受吗?

2.激情:同学们,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我们的国旗都同太阳

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

3.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带着此刻的心情读一读课题。(指读,齐读,读好题目)

4.播放升旗的录象。(观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过渡: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升旗,一为叔叔用了一首诗写出了他的心愿,你们想读一读吗》?

(评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为什么要升旗,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都是那么的陌生。因此,如果没有感性的认识,是很难激起他们的情感。这里,通过结合平时的升旗活动,用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对升旗的感受。并用录像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让他们感受这种庄严雄伟的气氛,并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二、朗读课文,悟情。

1.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全班交流:提醒难读的音,难记的字。

(3)分句读课文。

(评析:小组合作学习,布置了具体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并能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在交流中,学生有重点地提出了难读,难记生字,既节省了时间,又突出了难点。)

2.再读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

A:理解“遥远”。大山里的人要到北京城,需要坐几天几夜的火车。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B:理解“壮观”。联系看到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北京天安门广场之大、参加升旗仪式人之多,场面之雄伟,进而体会“壮观”的含义。指导朗读。

C:品读第三句:教师引读第一行,学生齐读第二、三行。同桌议一议,怎样读才能表达“我”的强烈愿望。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只有让学生读懂了课文,才能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领悟其中的感情,从而读好课文。)

(3)对比:我多想去看看。

我想去看看。

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怎样读好书上的这句?

(评析: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句子中小男孩想去北京的迫切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读。(男女生赛读,配乐朗读)

(评析:在学生熟悉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的乐曲声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读课文更能入情入境。)

4.指导背诵。

三、拓展延伸,延情。

1.读了这课,你读懂了什么?(结合说说“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国旗是――”)

2.课外阅读补充:《国旗歌》

3.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出示课前收集的北京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

(评析: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过你读懂了什么,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的补充课外阅读、北京风光介绍等,不但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北京,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达到“课已尽,而意未了”的境界)

四、识记生字词

1.词语记忆。

可指导学生通过词语记忆。

如“告诉”“遥远”“广场”。其它的生字构词能力也很强,可以让学生组成词语。

2.根据造字法联想记忆。

如“看”,上面是一只“手”,下面是“目”,合起来表示“看”;

如“想”,想是一种心理活动,所以是心字底。

3.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

注意“方”字的最后一笔是“撇”;“门”字的第一笔是“点”;“白”字要“先里面后封口”。

4.词语拓展练习。

11.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篇5

一年(1)班 执教:曾敏春

一、教材简说

北京,祖国的首都,一个人人向往的地方。本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读好诗中的长句子。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2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课前准备:天安门图片和升旗仪式录象片。

四、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揭示课题。

1、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每天都要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看视频:天安门升旗仪式。(课件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zMDUwOTY=.html 看了升旗仪式,你想说什么?(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我想去看„)

2、师:有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家住在大山里,也非常想去北京亲眼看看天安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示读准轻声“看看”)

3、看,题目中有一个生字是要我们认识的,(“想”课件演示红色)谁来拼读,xiǎng。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看图,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说:“我多想去看看!”呢?

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圈起来。2、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

(如:广、升、能、城,注意是后鼻音;诉、走是平舌音。)3、多种方式检查字音:

你会读哪一个词语?(个别学生拼读,开火车读生字组成的词语、小老师读、男女读等。)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全把拼音读准了。你能不拼拼音,把词语读出来吗?(出示脱音词语,请同桌互读。)

游戏:摘星星(沿着弯弯的小路,把这些词都读准了,摘下星星,你就可以到达北京城了!)

4、识记生字:

(1)、出示13个生字,四人小组读、记生字。自由交流怎样记住生字字形。(2)、指名交流记忆方法。

告是“一口咬掉牛尾巴”。想是“木、目、心”的组合。京是“就”字的一部分。旗是“方、、其”组成。能是“熊”去四点。

三、指导写字:“广”、“升”。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其中一些是要求写好的,大家有信心吗?

1、学生看课件(悠悠课堂),个别学生说一说“guǎng广,部首„,共几画„”还可以组什么词?

课件演示(悠悠课堂)看书写,教师边说怎样记住“广”各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学生书空。

看老师在黑板上范写“广”,重点笔画用彩色粉笔。

2、学生看课件(悠悠课堂),个别学生说一说“shēng升,部首„,共几画„”还可以组什么词?

课件演示(悠悠课堂)看书写,教师边说怎样记住“生”各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学生书空。

看老师在黑板上范写“升”,重点笔画用彩色粉笔。3、学生在书上观察“广、升”的笔顺,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

投影展示学生书本,教师评价。表扬书写有进步的学生。

四、初读课文,读好长句。

师:生字宝宝回到课文里啦,你能读准字音,数数课文有多少个句子吗?(学生自由读文,标句子序号。)

学生回答:共有三个句子。

师:你喜欢读哪一句?(我喜欢读第二句,学生读。)

(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引导学生理解很远很远就是“遥远”,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北京的天安门。

指导朗读“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这一句,提醒学生注意“︱”以后稍停一下,“非常壮观”读重一些。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五、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写生字。

六、板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的优秀教案设计 篇6

【关键词】 教学分析 技术准备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5-078-02

0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根据六年级学生已有了六年的学习经验和小班化教学学生已有的能力,抓住《我多想看看》的主要音乐特点(1. 蒙古族特有的起伏不大,带有宣叙性的特点;2. 蒙古族少年儿童对北京发自内心的向往之情。)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新课标精神,本课的重要指导思想是: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人文学科,音乐教育肩负着引领学生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提高欣赏民族音乐的能力、民族音乐表现能力的使命。

(二)理论依据:本课依据《音乐课程标准》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应该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对作品音乐风格的分析

歌曲《我多想看看》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具体体现:

五声调式展现的中国音乐风格

乐曲采用中国传统五声音阶中的C羽调式创作的旋律,富有中国民族特色。

特殊节奏表现民族特色风格

歌曲中大量使用附点、切分、弱起表现向往北京,体现了浓浓的草原风格。

2. 对作品曲式结构的分析:

《我多想看看》是一首蒙古族风格的少年儿童歌曲。歌曲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曲调,表现了草原牧民孩子对祖国首都北京的热爱、向往和思念。歌曲旋律悠扬婉转,结构规整,乐句整齐,段落短小,具有蒙古族民歌短调的写作风格。

歌曲分为五个乐句

第一乐句,歌曲以la音作为主音作为一个动机出现,强烈的体现了中国民族五声调式中C羽调式中的主音,表现了富有蒙古族气息的曲调,起伏不大,就像是在宣叙着故事。

第二乐句,后十六,切分节奏的进入,音区的上升,使得歌曲给人感觉神秘的诉说,而且表现出草原人豪放而细腻的感情。

第三乐句,歌曲的主人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两个切分节奏表现出向往的感情,让人思绪起伏,激动不已。

第四乐句,后十六的使用增加了歌曲的律动与动感,小主人公迫切希望见到北京,见到祖国心脏,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与幻想,感情酝酿的到了高潮。

第五乐句,此小节为弱起小节,此乐句为弱起乐句,情感和思想到达了顶峰,感情一下子就宣泄了出来,弱起的运用起到了强调与呐喊的声音,把主人公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3.对作品创作背景及作曲家的分析

①创作背景

《我多想看看》这首儿童歌曲通过和妈妈、爸爸的对话,讲一位草原中的小朋友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看伟大祖国的首都,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歌词中的我是一个草原的孩子。一望无垠的草原隔阻了我的视线,却隔不断我对草原外世界的向往,对首都北京的向往。歌曲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字字句句浸透着作者的心、流动着作者的情。

②作曲家

呼格吉夫,(汪景仁),蒙古族,喀喇沁旗王爷府人。

1939年12月生,1958年参加工作,先后为乌兰牧骑演员;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赤峰市民族歌舞团专业作曲、副团长;赤峰市艺校校长;赤峰市文联副主席、调研员。国家一级作曲职称,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文化部曾授予“全国儿童文化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社会团体职务:曾任内蒙音协副主席;赤峰市音协主席。现为中国音协会员、内蒙音协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员、香港华人青少年合唱协进会名誉顾问、赤峰市文联呼格吉夫儿童合唱团团长、指挥。呼格吉夫多年致力于创作蒙族风格音乐作品,在蒙古族民族器乐作品创作、契丹音乐作品创作,蒙古戏音乐创作方面,都有佳作问世。出版有个人作品儿童歌曲专辑CD《草原孩子的歌》。作曲的《我是草原小骑手》、《我多想看看》、《草原女孩》等儿童歌曲广为传唱。

4.音乐与相关文化

①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一种适应草原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千百年来不同民族的人们,包括草原民族本身,都赋予这个文化无尽的浪漫色彩,对其充满向往欣赏之情,甚至为之陶醉。北朝斛律金的一首《敕勒歌》,曾引起古今人们多少无尽的遐想;当代一首牧歌,打开多少回望草原的心扉。以至“草原”一词不管在草原民族语言中还是在其他民族词汇中,都蕴涵“田园牧歌”式的文化内涵。如汉语中的“草原”一词,除了指北方民族的生产生活环境以外,更主要的内涵是指在辽阔天空下白云、羊群与悠远牧歌结合中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美好景象与意境。而在蒙古语中,“草原”一词一般都是与家乡一词连用的,称为“塔拉努图克”,一方面表示蒙古人的现实生活家园,而更多指的却是草原人的精神家园。正如一首草原歌曲唱的那样:“草原在哪里?草原在我的心里,草原在我的梦里。”

②首都文化: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除了有皇家建筑,四合院和胡同,庙宇,中轴线,城池,京剧,还有的就是蒙古族少年向往观看的首都北京人文景观——天安门升旗仪式。

nlc202309011333

5.对本课知识点教学的分析:

①五声调式

民族五声调式的作品在本套教材中较多,歌曲和乐曲都有,但是像在本课中出现,尤为突出,本课中,选取了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还有北京的歌曲,少数民族歌曲中侧重于表现本民族的音乐特点,运用了民族调式。

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内容,在本年级的学习中,教师适当的加入这些元素,以前也接触过,但是没有单独训练。本首歌曲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渗透,感受并且表现在感受,由感性通过手段,过渡到理性的学习与思考。

②复习与创作

本套教材中,本套已经是11册了,学生在六年的学习当中积累了相当多的音乐语言与知识技巧,所以,本课也是对前面的学习一种检验。检验学生的视唱能力,进行二度创作表现作品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六年级的学生。我校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为外地务工子女,流动性很大,学生整体比较活跃,个别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有着极强的表现欲望,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教学方式:谈话互动、启发想象、引导参与、过程体验、表现创作。

教学手段:采用谈话导入形式引出教学,通过观察演唱感受C羽调式,感受音乐风格和特点,通过聆听、视唱、探究、二度创作表现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有兴趣的进行聆听音乐,提高音乐听觉思维能力,记忆歌词的能力。通过教师有效地示范、启发,指导学生聆听、思考,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四)技术准备

PPT演示文稿、TT作曲家(1.2s标准版)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聆听、演唱活动,感受体验蒙古族音乐婉转悠扬的风格,以及蒙古族人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向往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结合旋律特点,运用真挚的情感,悠长的气息,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出草原歌曲嘹亮悠远的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民族羽调式和蒙族音乐的一般特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歌曲,了解蒙族音乐的一般特点,能以真挚的情感、悠长的气息、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风格意境。

(二)教学难点:运用一定的演唱技巧表现草原歌曲悠扬婉转的音乐特性,以及草原人民对北京的思念向往之情。

以上是我对《我多想看看》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以及课前准备,望能够抛砖引玉,大家能够更加投入的做好我们的音乐教学工作。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最终版] 篇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意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课文内容,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教学过程中要少讲解多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从课文题目“我多想去看看”导入,再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这种“我多想去看看”的急切强烈的感情,最后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这种感受,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带有生字的卡片。(学生)

3.查找关于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资料;查找关于新疆的资料。(师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媒体导入,整体感知

1.师生谈话,揭示题目。

预设: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和新疆吗?

生1:去过。

生2:没去过。

师:北京是什么样的呢?一首歌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播放课件《我爱北京天安门》,同时老师用优美的动作打节奏)

师: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它既雄伟,又壮丽,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国旗每天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视频)

生:想。

师:你们想知道新疆是什么样的吗?美丽的天山上都生长着什么呢?

2.导语:有一个孩子,他住在天山,他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还有一个孩子,他家住在北京城,他想去天山看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多想去看看》。

3.看,题目中有一个生字是要求会认的,(“想”课件演示红色)谁来拼读?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创设情境,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美丽画面和一曲美妙的音乐声中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面对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情景,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圈起来。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认读它们。

2.学生把生字画出来,小组内多读几遍,想出好办法记住它们。

3.小组汇报。

4.多种方式检查字音。

广场 北京 告诉 天安门 非常 壮观 广场 走路

(1)你会读哪个词语?(个别学生拼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等。)

(2)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把拼音读准了。你能不拼拼音,把词语读出来吗?(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请同桌互读。)

(3)游戏:摘星星。(沿着弯弯的小路,把这些词都读准了,摘下星星,你就到达北京城了。)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识字、学词、读文感知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指导写字

1.教师导学: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其中一些是要求会写的,大家有信心掌握它们吗?

2.课件演示书写,教师强调怎样记住“会”“走”“北”“京”“门”“广”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教师逐笔范写,学生跟笔书空。

(2)教师整齐范写,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田字格中独立书写,教师巡查指导。

(3)师生共同评价书写,学生描红体验自己的书写与书中的生字有什么不同。

(4)学生再次练习书写生字,同桌相互评价,推荐优秀书写作品。集体展示,共同评价。

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教师评价。表扬书写有进步的学生。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进行写字教学时,遵循写字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基本笔画的书写、穿插和字的间架结构,提升学生的汉字审美能力。再通过书空、描红、临帖,美观地书写生字。

四、初读课文

1.教师导学:生字宝宝回到课文里啦,你能读准字音,数数课文有多少个句子吗?(学生自由读文,标句子序号。)

2.教师设疑:你喜欢读哪一句?(我喜欢读第二句。)

(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3.引导学生理解“遥远”就是“很远很远”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北京的天安门。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感受、理解、体会的层次,在读中感悟语言,从而读出诗歌的意境,培养语感,受到美的熏陶。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搜集有关北京的风景图片和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上一节课学习了什么吗?(学生回答)你们学得真好。

2.开火车,读生字。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这些朋友的名字吗?它们叫什么?呜……小火车开啦!

小朋友们,你们把这些朋友的名字牢牢地记住了,真了不起!

3.读词语游戏:水果大卖场。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水果,如果谁叫出了词语朋友的名字,我就把水果送给他,谁愿意来当小老师?

课件出示:告诉、走出、北京城、天安门、广场、非常、壮观。

4.教师小结:刚才有许多小朋友都得到了掌声和奖品,没有得到的小朋友别着急,等一会儿还有更大的收获呢!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是感性的,识记很快,但不是很扎实。通过课前几分钟的交流汇报,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生字的音、形、义,感受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了解首都北京

1.教师边讲解边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今天,老师想给你们当一回导游,小朋友们,一起来吧!

(1)我们先来到了八达岭长城,它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2)接着我们来到了北京的天坛公园。

(3)然后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城楼,它是中国的象征。

(4)最后,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北京之行结束了。

2.教师导学:小朋友,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

3.有一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想到北京城去看看,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听课文朗读录音。)4.刚才大家读得可认真了,那么,你读懂了什么?

5.刚才有一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他说他读懂了这位小朋友很想到北京城去看看,来,请你说说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中看出来的,把它读出来。(句子: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第三句话)大家一起读读这句话。◆感悟“我”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师:是啊,大山里的小朋友和同学们一样,当他听了妈妈的讲述后,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遍一遍地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其实,想去看看的人除了你们和大山里的小朋友,老师也想去呀,我心中急切的情感没有语言能描述,我心中激动的情绪没有办法控制,我要读,我要把心中这份感受读给大家听,让所有的人都知道—— 师:(朗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师:怎么样,你们感受到了吗?

生1:我听见您的声音很大,说明您的愿望很强烈。生2:我看见老师的眼睛似乎在发光,老师一定很激动。生3:老师的动作和表情告诉我您心里很自豪。

师:不错,大家真会观察,真会思考。谁来读一读,来表达一下自己心中的感受,我相信,你们一定比老师读得好。

生1: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师:你读得很快,我听出了你想去看看的急切心情。生2: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师:你读得声音大,我听出了你对北京的向往之情。生3: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师:你读得很重,我知道你想去北京看看的心情很急切,对北京的热爱更强烈。生4: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师:你读得很慢,我听出了你对北京那份深沉的爱。生5: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师:你的声音越来越大,我听出你对北京越来越强烈的爱,越来越想去的心情,大家一起读。生:(齐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你们的心情,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同学们,再次拿起你们的课本,带着心中的这份感受,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一遍。(全班齐读)赏析:

阅读教学以读为主,诗歌的学习也是如此。从“读会”到“会读”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读书的意识,本片段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里,激发了学生对北京的向往,表达了他们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学生们在朗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这句话时,或快或慢、或轻或重,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充满了灵性的生命体。

6.教师导学:对呀,他为什么这么想去看看呢?答案就藏在这里(课件出示妈妈的话),请你仔细读读课文,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美丽画面中畅游,意在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面对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情景,让他们感受这种庄严的气氛,产生求知欲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了解天山

1.教师边讲解边出示美丽天山的风景图片:今天,老师想再给你们当一回导游,小朋友们,一起来吧!

(1)我们先来到了博格达峰,看到了“雪海”。

(2)接着我们来到了号称“天山第一峰”的托木尔峰。

(3)然后我们来到了汗腾格里峰。

(4)最后,我们来到了有“天山明珠”称誉的天池景区。

2.教师导学:小朋友们,天山这么美丽,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

3.有一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想到天山去看看,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听课文朗读录音。)

4.刚才大家读得可认真啦,那么,你听懂了什么?

5.刚才有一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他说他读懂了这位小朋友很想到天山去看看,来,请你说说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中看出来的,把它读出来。(句子: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6.教师导学:对呀,他为什么这么想去看看呢?答案就藏在这里(课件出示爸爸的话),请你仔细读读课文,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只有让学生读懂了课文,才能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领悟其中的感情。

四、说话训练

1.过渡: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现在,我还想当一次导游,和你们一起再去游览游览。(出示杭州西湖、上海外滩、厦门鼓浪屿的风景图片)

我们到了这么多地方,欣赏了这么多美景,现在,你想说些什么吗?

2.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

小朋友,老师把你的话录下来,你可要说得好一点哟!

小结:是呀,我们的祖国多美呀,我们爱我们的祖国!

3.请你把心里话说一说。(可以加上动作)

4.我想小朋友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现在让我们的男孩子们大声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的女孩子甜甜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满怀对北京、天山的无限热爱,齐声呼喊--我多想去看看。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自由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

1.读了本课,你读懂了什么?

2.课外阅读补充:《国旗歌》。

3.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出示课前搜集的北京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过“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地补充课外阅读、北京风光介绍等,不但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北京,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达到“课已尽而意未了”的境界。

教学反思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篇8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看,北京风光图片(课件)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有什么想要告诉小朋友或老师的吗?

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想”?

二、初读课文:

1、有一个小朋友学习非常认真,他想跟你们比一比。他说:想和我比一比吗?我做任何事情都特别专心,听老师读课文的时候不但能听清字音,还可以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呢!你们能做到吗?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那个小朋友学习特别聪明,他说:这有什么了不起,我还会自己读准课文呢!你们行吗?请小朋友们自己认真读一读,划出生字词语。

三、学习生字词语

1、课件出示:大家读得这么高兴,小蜜蜂也来凑热闹了,看,几只调皮的小蜜蜂把生字都采到了她们的篮子里去了,让我们去看看,这些生字是什么。

2、出示生字,认读生字,(课件)同桌相互当好小老师,指名读,读得好的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

3、课件出示词语,指导学习,练习说话。

4、比一比,看谁的眼睛亮。(巩固生字学习情况)(课件)

四、再读课文

看,调皮的小青蛙把生字新词送回了课文,你们还认识吗?

指名读课文。朗读擂台赛。听一听学习伙伴怎样评价。

五、生字书写

1、学写生字。注意“升”的第一笔。(课件出示两次撇的笔画。)

2、你看清楚“广”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了吗?(“点”靠近竖中线起笔。)

3、“走”和“足”: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才会觉得舒服呢?(“竖”在竖中线上。)

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4、注意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生描红并在书本田字格上书写。

比一比,看谁写得漂亮。

六、作业

收集有关北京的风光图片和天安门广场上升旗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沿着弯弯的山路,读准这些词的字音,就可去北京参观游玩了。(课件)

指名读。

小朋友,现在你们到了什么地方呢?有什么想说的吗?

一生读词语,全班跟读。读好了生字词语,就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文章里向我们描述了北京什么景色。

二、学文

1、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A、“谁想去什么地方?”

指导朗读。

B、理解“遥远”。

多远算是“遥远”?

举例来说。

课件出示地图,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课件)

C、“为什么想去呢?”

理解升旗仪式的壮观。

学校里的升旗仪式怎样的?(庄严、肃穆)。

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显得更庄重。每个早晨经常有人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看升旗仪式,连外国人也都要驻足仰望我们国家的国旗冉冉升起。看有关升旗仪式的图片。老师解说。(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你的感觉?理解“壮观”。

指导朗读“我多想去看看。”“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天安门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补充材料:

(1)、国旗班的战士怀着对祖国的崇敬,对国旗的尊重,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训练。

(2)、国旗升起的时间和太阳升起的时间一致,象征着祖国欣欣向荣。

(3)、升国旗时,我们要立正敬礼,表示对国旗的尊敬。

再读“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天安门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闭上眼睛,你们看到升旗仪式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背这几句话。

齐读全文。

2、指导朗读全文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那里不仅有庄严的升旗仪式,还有宏伟的建筑、美丽的风景。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

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的热爱一起来读一读全文。

3、让我们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能干,能把自己想去北京的愿望通过背诵这篇文章表达出来。

生自己练,可以和同桌一起背诵。

指名背诵。(你看到了什么?)(现在如果请你去,你想去看什么?)

三、拓展

1、说一说,看一看

请有去过北京的同学说一说。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我们都想去看看。

2、你们会读吗?(课件)

四、指导书写

1、“走”和“足”: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才会觉得舒服呢?(“竖”在竖中线上。)

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2、注意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生书空,再描红并在书本田字格上书写。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想、告”12个生字和足字旁1个偏旁,会写“会、走、北京、门、广” 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教具准备:课件、电子白板、实物展示台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产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我们的国旗都同太阳一同升起,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2.(课件出示2)播放天安门升旗视频。3.观看以后,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4.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2 我多想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一

1.认真读课题,注意轻声,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想想可以找哪些朋友。

2.朗读课文:(课件出示3)(1)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2)圈出文中的生字,并给生字找几个朋友;(3)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三.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词(课件出示4)

duō xiǎnɡ ɡào su ɡōnɡ lù běi jīnɡ tiān ān mén ɡuǎnɡ chǎnɡ

多 想 告 诉 公 路 北 京 天 安 门 广 场 fēi chánɡ zhuànɡ ɡuān dà huì zǒu chū 非 常 壮 观 大 会 走 出

1.指名领读,正音。注意“告诉”的“诉”轻声的读法。“走、诉”是平舌音,“常、壮”是翘舌音音,“想、京、广、壮”都是后鼻音,“安、观、门”都是前鼻音。

2.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5)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指名读。齐读。

4.识记生字(1)熟字+部件:

京:京字头+口 +小 安:宝盖头+女 观:又+见 想:木+目(相)+心 路:足字旁+折文+ 口(各)带有“⻊”的字还有哪些?(跑、跳、跃、跟、踢)(2)字谜识字:

告:一口咬掉牛尾巴;观:再次见面。熟字比较:诉一听 厂一广 门一们 四.理清文脉

1.这篇课文,作者想去哪些地方呢?

2.(课件出示6)填空:作者想去()城,看看()广场上,壮观的()仪式,还想去遥远的新疆,还有()的天山,尤其是那()雪莲花。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句子。

(课件出示7)指导读句子“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先读: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的”要读得轻又快。连起来读句子: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5.齐读课文。

五.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8)出示生字:“会、走、北、京、门、广”。(板书:会、走、北、京、门、广 2.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好?

师重点指导“会、走、北”。“会”撇、捺要舒展,“云”字藏下 面,第一横写在横中线上。“走”上面一个“土”,两竖分开写,写在竖中线上。“北”字,写笔顺为:竖、横、提、撇、竖弯钩。注意第三笔提,略往上倾 斜。竖弯钩起笔比竖稍高一些。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六.反馈检查。

1.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的多。

2.同桌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指出读的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地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10)2.出示:(课件出示11)

弯弯的小路 宽宽的公路 美丽的天山 洁白的雪莲

雄伟的天安门 壮观的升旗仪式

练习朗读。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1.学习第一段。(课件出示12)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你读懂了什么?

妈妈的话,激起了“我”要去北京城看看的愿望。(3)出示图片理解“壮观”。(板书:壮观 遥远)

(课件出示13)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了解 “壮观”的意思。

师告诉学生走出天山,坐火车到北京需要几天时间,来理解“遥远”的意思。

(4)找出文中的偏正短语(修饰语)(课件出示14)

弯弯的小路 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 男女生做对词游戏:

如:男生问:“怎样的小路?”女生答:“弯弯的小路。”(5)出示三个句子:(课件出示15)句1 :我想去看看。句2 :我多想去看看!

句3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比较一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是陈述句,第二句是感叹句,第三句是反复的感叹句,一个比一个表达出的感情更强烈。文中是第3句,说明“我”多么渴望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看。(板书:天安门广场)

(6)指导朗读:朗读第一二句时,语速要舒缓,体现“我”沉浸在遐想之中;第三句注意停顿,“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朗 读时语气要坚定表达出愿望的强烈,其中“多想”要重读。

(7)自由练读,代表展示读,师生评价。2.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16)(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小女孩住在北京,她的心愿是什么?

爸爸的话激发我去新疆看看的强烈愿望。(板书:新疆)(3)出示图片,理解“美丽”“洁白”。(课件出示17)(美丽 洁白)

(4)找出本段的修饰语。(课件出示18)

(宽宽的公路 遥远的新疆 美丽的天山 洁白的雪莲)我们还可以说()的公路()的新疆()的天山()的雪莲?

(5)指导朗读:朗读前两句时,语速舒缓,体现“我”沉浸在遐想之中;朗读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第一个看看语调上扬,第二个看看尾音下降,语速 放慢,语气要坚定,读出愿望的强烈。

(6)自由练读,代表展示读,师生评价。

三、课外延伸,练习写话。

1.你的心愿是什么?以“我多想……”开头,写写自己的心愿。(课件出示19)

2.全班交流。

4.展示成果。(课件出示20)范例:我多想能变成一只毛茸茸的小鸟,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在春天里快乐地歌唱,在树上筑巢,充分展示我的才能。

板书设计

北京 遥远 壮观 2 我多想去看看

新疆 美丽 洁白

作业新设计 1.填空

()的小路()的天山()雪莲 公路

2.课下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遍。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篇10

1、分散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要求认识的字,我没有过多的去分析字型、结构,而是在会认的基础上各有侧重:有的注意正音、有的练习说词说句子、有的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记忆字形。而且在这节课我采用了分散识字的方法,在导课时出示北京风光图片,下面配以文字说明,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就会不知不觉认识部分本节课要求会认的字。这样避免了识字过于集中、枯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注重感悟

一年级的孩子,只有唤起他的亲身感受,他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这节课,无论是开始的欣赏北京风光图片,课中的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录像,还是最后的师生表演,都激发了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情感,并有效的指导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趣味写字

《多想去看看》教案设计 篇11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本课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热爱国旗,热爱北京首都的情感教育,以求达到“以境唤情,以文悟情,情文相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能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懂得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

1.谈话: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能谈谈感受吗?

2.激情:同学们,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我们的国旗都同太阳

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

3.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带着此刻的心情读一读课题。(指读,齐读,读好题目)

4.播放升旗的录象。(观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过渡: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升旗,一为叔叔用了一首诗写出了他的心愿,你们想读一读吗》?

(评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为什么要升旗,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都是那么的陌生。因此,如果没有感性的认识,是很难激起他们的情感。这里,通过结合平时的升旗活动,用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对升旗的感受。并用录像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让他们感受这种庄严雄伟的气氛,并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二、朗读课文,悟情。

1.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全班交流:提醒难读的音,难记的字。

(3)分句读课文。

(评析:小组合作学习,布置了具体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并能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在交流中,学生有重点地提出了难读,难记生字,既节省了时间,又突出了难点。)

2.再读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

A:理解“遥远”。大山里的人要到北京城,需要坐几天几夜的火车。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B:理解“壮观”。联系看到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北京天安门广场之大、参加升旗仪式人之多,场面之雄伟,进而体会“壮

观”的含义。指导朗读。

C:品读第三句:教师引读第一行,学生齐读第二、三行。同桌议一议,怎样读才能表达“我”的强烈愿望。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只有让学生读懂了课文,才能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领悟其中的感情,从而读好课文。)

(3)对比:我多想去看看。

我想去看看。

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怎样读好书上的这句?

(评析: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句子中小男孩想去北京的迫切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读。(男女生赛读,配乐朗读)

(评析:在学生熟悉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的乐曲声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读课文更能入情入境。)

4.指导背诵。

三、拓展延伸,延情。

1.读了这课,你读懂了什么?(结合说说“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国旗是——”)

2.课外阅读补充:《国旗歌》

3.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出示课前收集的北京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

(评析: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过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的补充课外阅读、北京风光介绍等,不但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北京,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达到“课已尽,而意未了”的境界)

四、识记生字词

1.词语记忆。

可指导学生通过词语记忆。

如“告诉”“遥远”“广场”。其它的生字构词能力也很强,可以让学生组成词语。

2.根据造字法联想记忆。

如“看”,上面是一只“手”,下面是“目”,合起来表示“看”;

如“想”,想是一种心理活动,所以是心字底。

3.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

注意“方”字的最后一笔是“撇”;“门”字的第一笔是“点”;“白”字要“先里面后封口”

4.词语拓展练习。

《我多想去看看》的优秀教案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巩固13个会认的生字;

2、学会“广、升、足、走”4个生字;

3、会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按笔顺写字、会组词。

教学难点:

正确地书写:“广、升、足、走“,选词说话。

教学准备:

小黑板,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黑板出示上节认识的13个生字。

A、指名认读B、小组开火车认读C、全班读D评价、奖励

2、再读课文。

3、复习声母:ɡshz韵母:uanɡenɡou

二、识字,写字,组词、说句

(一)识字

1、在认识的生字里找出要求会写的字。

2、拼一拼、读一读。

①师带拼读。②生自拼读。③齐读。④小组读。⑤个别读。⑥评价、奖励。

(二)写字

1、学生先观察田字格里生字的位置。

2、师范写,学生一笔一画跟着写。(书空)

3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试写两个。

(师巡视辅导、展示、奖励)

(三)用字组词,说句

1、指名组词,齐读。

2、选词说话。(师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找朋友。

心诉不场

告路升能

走想长旗

北京广城

2、看拼音写汉字。

zǒushēnɡgunɡzú

()路()旗()场()球

3、比一比,再组词。

广()升()足()

厂()开()走()

4、照样子,我会说。

(1)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爱北京。

_____爱__________。

四、小结。

五、作业。

每个田字格里的汉字写两行。

上一篇:三峡大学暑期实践报告下一篇:增强四种意识,争做合格党员党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