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8-03

市长在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用7篇)

市长在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省和**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明确任务,以更加创新的思路和有力的措施,推进我市依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保障。刚才,**市长总结了我市2010年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全面部署了今年依法行政工作的目标任务,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公安、水利、工商、**镇等4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他们的经验做法值得互相学习借鉴。希望各区镇、各部门认真落实执行,并请人大、政协,以及司法部门和社会各界予以监督。

近年来,全市上下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目标,把依法行政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完善制度,狠抓创新,政府决策机制完善、行政执法行为规范、行政监督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等工作不断提升,并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连续四年成为全省依法行政工作示范点。(2007年我市作为县级市代表,在全国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作了专题发言,省政府在我市召开了依法行政工作现场会)。对此,市委市政府是充分肯定的。

下面,在**市长讲话的基础上,我再简要强调三点意见。

一、强化思想认识,增强推进依法行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推动“十二五”跨越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依法行政在新时期、新阶段的重要意义,全面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要充分认识依法行政工作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及部门是经济社会建设的组织者和执行者,首先要依法履职、依法办事,保证决策科学、行为规范、运转协调,保证现代化建设取得实效。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明确提出:群众对政府依法行政满意度要达到90%以上。前不久,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要求省依法行政示范点在2012年底前基本完成建设法治政府的各项工作目标。我们***既是全省依法行政的示范点,又是全国文明城市,这项工作更应走在前列、做得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要充分认识依法行政工作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的重大责任。当前,我市改革发展进入了攻坚阶段,各种深层次的矛盾问题逐步显现,政府及部门必须充分发挥引导和保障作用,运用法律手段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比如:如何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法制保障,如何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法律依据,如何为完善富民惠民体系提供政策支撑,如何引导群众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在法律框架内解决矛盾争议,等等,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对策,提高工作的战略性、全局性和预见性。

三要充分认识依法行政工作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以事关依法行政全局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为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作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作了明确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建设法治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根本要求。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权力,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从根本上、从制度上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二、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深入开展

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依法行政工作,**市长已经作了布置。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在这里,我再强调四个方面工作:

(一)更加注重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要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政府部门职能关系,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促进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一要改进行政服务。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强化服务实效。二要完善机制体制。积极推进凤凰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为全省、全市改革提供样板;进一步完善区镇合一管理体制,优化各类资源配置,放大区镇联动优势。三要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批准实施、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四要加强社会管理。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衔接互动的良性机制,发挥群众自治组织、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公益组织等作用,协助政府管理城乡社区事务,提供公共服务,提升行政效率,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和发展。

(二)更加注重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是政府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一要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机制。严格执行重大决策中听取意见、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特别是政府部门要与人大、政协加强互动联系,主动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二要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对事关发展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估,防范决策的稳定风险、法律风险、财政风险和道德风险,确保决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特别要做好征地拆迁、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我市从去年开始启动风险评估工作,先后完成社保扩面、卫生体制改革、征地拆迁等10多项风险评估报告,预防和减少了社会矛盾和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严格追究责任。三要加强制度建设。提升规范性文件的编制质量和施行效果,对规范性文件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确保规范性文件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前不久,深圳住建局发文“禁止建筑业农民工上访讨薪”,并要对组织参与集访事件者追究刑事责任,引起社会的强烈批评,最终撤回文件,造成极大被动。案例典型,教训深刻)。

(三)更加注重依法履行职责。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严格、文明、公正执法。一要健全行政执法长效机制。纠正经常性工作突击做、突击性工作经常做的倾向,完善行政执法长效机制,对民生关切的重大问题要加大执法力度,及时发现并严肃

查处危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维护好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二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推进刚柔相济的执法模式,综合运用行政指导、行政规划、行政合同、行政奖励等方式。同时要加强执法信息化建设和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三要坚持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完善行政调解制度,推进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行政复议委员会。对涉及环境保护、征地拆迁、劳动争议等人数多、影响大的矛盾纠纷,要加大调解处置力度;对重大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要主动出庭应诉。

(四)更加注重行政监督和问责。一要自觉接受个层面监督。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鼓励新闻媒体对违法不当行政行为进行曝光,对人民群众、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行政机关要认真调查核实,依法作出处理,及时反馈结果。二要加强政府内部行政和效能监督。监察部门要全面履行法定职责,积极推进行政问责和绩效管理监督;审计部门要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加强对专项资金和预算、重大投资项目、社会保障基金、扶贫救灾资金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三要严格落实行政问责制。重点问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等行为,做到有错必纠、有责必问。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把依法行政工作落到实处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

一要健全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把依法行政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强化行政 “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做到依法行政工作与经济社会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并定期研究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月初,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讨论了《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接下来,还要研究制定《法治政府指标体系》,明确推进依法行政的工作目标和措施。

二要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法制机构建设,加强法制干部队伍的培养、使用和交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作用,真正与承担的职责、任务相适应。法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努力提高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扎实做好新形势依法行政工作,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三要加大对法治政府建设的考评力度。结合今年依法行政工作重点,细化、量化考核考评办法,扩大群众参与面,提高科学性和权威性,把考核结果列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绩效比拼活动,培育先进典型和特色亮点,树立学习标杆。对不履行依法行政领导职责,导致本地区、本部门发生严重行政违法案件,要严肃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同志们,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市上下要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出色的工作,推动我市依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长在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1 进一步深化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认识

什么是现代畜牧业?

现代畜牧业相对于传统的畜牧业就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 是高度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畜牧业, 是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可控性强的畜牧业, 是饲料、兽药、种畜禽和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畜牧业。

现代畜牧业与传统畜牧业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就我市而言, 在于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经营方式的转变, 即由传统的分散养殖生产方式向适度规模养殖发展转变;由高风险、低效益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转变;由自然形态的小生产方式向高度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式转变。

在发展现代畜牧业中政府做些什么?

一是政策引导。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的自主权, 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 落实好各项有关政策, 用政策的力量引导和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二是组织协调。科学地搞好规划, 按照现代产业成长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实施规划, 运用行政资源进行组织协调, 形成“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的有机结合。三是人才培养。四是加强服务。

2 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 突出工作重点

全市要紧紧围绕建设全省畜牧业经济强市的目标, 坚持“五化、三大”的发展原则, 健全“两大体系”, 突出“三个提高”, 壮大奶牛、生猪、肉鸡、肉兔四大产业, 大力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到2010年, 全市畜牧业产值达到125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5%以上。存栏奶牛7.5万头以上, 出栏生猪500万头以上, 出栏肉兔3000万只以上, 出栏肉鸡7000万只以上, 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水平达到50%以上, 畜产品加工产值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1∶1, 基本实现我市畜牧业现代化。

2008年, 全市畜牧业产值要增长15%以上, 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8%, 农民人均牧业增收150元以上;新增奶牛1万头;出栏生猪420万头, 其中DLY猪300万头以上;畜禽规模养殖水平达35%以上, 其中, 生猪、奶牛、肉鸡和肉兔的规模养殖水平提升10个百分点;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 确保清净无疫和畜产品安全。

围绕上述目标的实现, 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2.1 突出抓好奶业发展

奶业, 是眉山的特色产业。奶业发展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要按照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部署, 加快推进各项工作, 力争用三年时间, 将我市建成中国南方优质奶源和牛源基地。到2010年, 全市实现新增规模存栏奶牛4.5万头, 新建标准化奶牛小区96个。2008年全市新建成标准化奶牛小区18个。

2.2 统筹发展生猪、肉鸡和肉兔产业

生猪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 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要把生猪产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 确保2010年全市出栏生猪500万头以上。同时, 要继续抓好肉鸡、肉兔等优势产业的发展,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3 抓好示范片区建设

今年, 每个区县都要确保初步建立一个示范片区, 重点抓好:以蒙牛、菊乐、妙士等乳制品加工企业为核心, 辐射带动东坡、仁寿、彭山、青神新建奶牛小区6个。以蒙牛现代牧场、新阳平、新希望示范奶牛场为核心, 辐射带动洪雅、丹棱新建成奶牛小区12个。以巨星集团为龙头, 建成106线现代生猪示范区为核心, 辐射带动东坡区尚义、白马、三苏、秦家、万胜等乡镇新建万头猪场3个, 千头猪场7个;同时建成103线优质猪示范片区, 辐射带动东坡区、彭山县和青神县新建万头猪场5个, 千头猪场15个。以温氏肉鸡为核心, 辐射带动东坡区富牛、崇礼、土地和彭山县黄丰等乡镇新发展年出栏肉鸡1万只以上的规模户500户。以九升兔业为核心, 辐射带动东坡区白马、尚义等乡镇新发展年出栏肉兔5000只的规模户150户。

2.4 抓好龙头企业发展

龙头企业建设是实现产业化经营战略的关键环节, 也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先决条件。坚持培育一个龙头企业就是培育一个产业的理念, 扶小引大, 不断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加快蒙牛乳品加工企业和现代牧场建设, 今年要建成投产。加大提升菊乐、新阳平、妙士等现有企业的产业化水平, 确保全市鲜奶日加工能力达到1200吨。积极做好巨星公司三年兴建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项目的启动建设, 今年要全面完成种猪场建设, 力争出栏生猪10万头以上, 同时完成100万头生猪精深加工项目的立项工作。鼓励支持九升、海顺等肉兔龙头企业, 温氏肉鸡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创造眉山品牌。

2.5 抓好产业化经营

进一步深化“7+1”产业化发展模式,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 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农户、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共赢的发展机制。特别要引导饲料生产企业和肉乳加工企业投资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直接参与现代畜牧业规模化养殖, 并带动发展一批适度规模养殖户。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 重点抓好以奶牛、生猪、肉兔、肉鸡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专合组织发展。

2.6 抓好对畜牧业的投入

要积极争取国家对奶牛、生猪等畜牧产业的扶持政策, 充分用好用活省上对建设丘区三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试点市的一系列政策。今年, 市上已制定了2008年奶牛引种和小区建设补助政策。要充分发挥这些政策的激励作用, 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投资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各区县要利用各地自身优势, 抓好现代畜牧业项目招商, 确保完成奶牛小区的招商引资任务。各级都要多方面加大投入, 促进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良种良法推广、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保险公司要探索建立适合本地区不同畜禽品种的政策性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农业担保体系建设, 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现代畜牧业建设。

2.7 抓好疫病防控和执法

按照“政府保密度, 部门保质量”的要求, 全面落实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规模养殖场的防疫和监管。重大动物疫病必须应免尽免, 确保质量。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加大饲料、兽药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管, 从源头上抓好疫病防控。

3 进一步加强领导

市长在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旅游工作会议。对于桂林市的旅游工作,不仅仅旅游从业人员高度关注,全国全区也给予高度关注。今天的旅游工作会议,也是桂林市最大的专项工作会议之一。我们经常说,桂林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一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近20万人。从这点看,桂林市的旅游业要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人数上讲,已经看到端倪了。从过去的一年,桂林市在旅游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来看,也实现了这一点。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扎实工作,桂林旅游业在过去一年取得新成绩

新成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旅游经济的角度来讲,过去的一年实现了新跨越。无论是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还是旅游收入占GDP比例上,都实现了新跨越。去年自治区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我们是218亿元,约占全区的五分之一;入境旅游人数约占二分之一。从旅游经济角度来看,桂林旅游无疑在全区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是从桂林旅游产业的发展角度,在过去的一年也取得新突破。无论在旅游景点景区建设,还是观光度假休闲以及农家乐的发展方面;无论是县域旅游,无论是人数、人次,还是旅游产品多样化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阳朔、兴安获得一等奖,龙胜、资源、恭城应该是第二梯队,其他县的旅游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三是在旅游标准化建设方面,在过去的一年取得新成绩。去年,阳朔作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农业休闲会议也在阳朔召开),兴安乐满地作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两个试点,在过去的一年,为全国旅游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四是在旅游市场、旅游秩序和旅游队伍建设方面,过去的一年也取得新成绩,为桂林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五是在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上,取得重大进展,这是最值得肯定的。作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载体,也是重大基地,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去年7月正式动工。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桂林市旅游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去年桂林市几大重要的、事关桂林旅游事业发展的重大活动,自治区都专门派出领导参加。世界旅游城奠基仪式,郭声琨书记、马飚主席亲自参加奠基和揭幕。第二届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石生龙,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余远辉,自治区副主席高雄等领导亲自参加开幕式。过去的一年,桂林旅游事业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特别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的推进,都因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旅游局、博览局等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和直接参与的部门和单位,特别是一线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导游等辛勤工作密不可分。对于过去一年全市旅游事业发展和旅游产业所取得的成绩,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的会议,表彰了去年取得优异成绩的县区及旅游先进集体,通过表彰和奖励对旅游业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于桂林旅游发展,我们尽管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也要充分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一些突出的问题,大家讲得比较多。在这里,我再简要讲一下。

1、随着形势的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许多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现在无论有没有旅游资源的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旅游,由此带来资源配置和游客分流的激烈竞争。在这种多方竞争的环境下,怎样争取更多客源来桂林旅游,是我们在旅游人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已意识到并多次强调这个问题。去年实现旅游人数2700多万人次,对于全市总人口只有500多万人的城市来说,容量已经很大了。今年还提出了旅游人数按照10%的比例增长,实际上,从城市游客容量来看,已经有一定的局限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怎样在这么大的游客量的基础上提升旅游的效益和质量,这是我们客观存在的问题。

2、随着形势的发展,旅游景点景区的建设在旅游产品结构上还不尽合理。不少旅游设施和旅游景点景区,有些老化了,有些设备比较陈旧,服务标准跟不上,这也是我们在旅游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3、我们面临着旅游市场竞争、新的旅游景点景区建设开发和老的景点景区老化等问题,创新手段的方式方法和政策扶持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亟待改善和加强。

4、桂林作为最早开放的一批旅游城市,在旅游体制机制和旅游市场管理上还需要完善理顺。这也是全国老的旅游城市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和突破的瓶颈问题。所以,满意度调查都会集中在这些旅游对外开放比较早的、旅游名气很大的城市上,而不是新兴的开发一两年的城市。正是由于我市旅游开放早、旅游发展比较长,我市在旅游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不足和漏洞会更容易发现。事实也证明,我们确实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漏洞。

5、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城市,在旅游人才培养教育等方面,虽然资源很丰富,但是跟形势发展的要求和旅游产业需求,还是有欠缺的。

正因为这样,我们要对桂林旅游有新的认识,要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加深入研究,抢抓旅游发展机遇,更好地发挥优势。只有这样,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桂林旅游业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才能抢占旅游发展高地在广西率先建成旅游强市。

二、抓住重点,实现桂林旅游事业发展的新突破

刚才讲的第一个方面,是通过扎实工作,使旅游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面对过去的成绩,我们既要认真总结,更要坚定信心,抓住重点,使桂林旅游事业和旅游产业在新的一年有新突破。关于这一点,我重点讲三个方面。一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用;二是全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特别是推动世界旅游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管理,实现旅游市场管理新突破。

第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国家旅游局在此基础上专门下发了通知,提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要与文化等相关产业大融合,形成相互繁荣相互推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国家旅游局的通知强调,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充分说明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我市2008年提出“文化立市,旅游兴市”战略,把文化工作和旅游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几年旅游发展的实践和旅游与文化的发展充分说明,旅游与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

国家旅游局的通知要求,全国旅游业要站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大力发展旅游业,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项工作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传播功能,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传承功能,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激发功能,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外交流的优势。今年,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重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通过旅游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形成旅游文化共同发展的格局。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09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可见,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旅游产业的推进,对桂林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精神,深入推进旅游与文化的大融合。

在最近召开的文化与旅游结合工作座谈会上,大家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有些是我们正在做的,有些是需要加快发展的。大家提出,一是要打造旅游系列品牌,打造旅游演艺产品。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引导旅游产品开展品牌化经营;二是要加快推进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举办文化旅游项目推介,提升文化旅游企业档次和文化品位;三要深度开发旅游工艺品,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市场的推广;四要积极加快培育旅游文化人才。这几个方面是今年我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需要突破的重点,这也是桂林市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桂林旅游资源有文化、历史、山水、民俗等等,要很好地梳理,在这个基础上,升华细化4条发展轴带、打造三大特色产品、三大水陆游线、七大旅游品牌等。旅游发展要评说论道,需要召开专题研讨会,旅游产业发展更需要我们多做扎扎实实的工作。

第二,要全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世界旅游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这项工作,去年做了很多努力。关于《总体方案》,国家方面正在论证。从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来看:第一个方面要积极争取各项政策出台,第二个方面要把工作重点转到不等不靠,按照现在已经制定的政策内容,先行先试。去年,市国土局在积极争取旅游产业用地试点城市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今年我们拿到了试点城市。这个试点城市,对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旅游用地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将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这就是不等不靠的一个例子。如果要等到政策都批下来再去做,那就晚了。我们必须借鉴兄弟省、市在旅游建设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既要积极争取上级给我市正式批复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时今年工作重点要转移到加快试验区各项工作先行先试上来,不等不靠,加快我们自己的工作。第三个方面是世界旅游城建设。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按照“一点三星三区”规划及27个功能区,按照这样一个集旅游发展之大成的规划加快建设。我们相信,在全市共同努力下,世界旅游城的建设将会为桂林市今后旅游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第四个方面,要按照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桂林世界旅游城规划建设要求,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这一点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要求。

第三,要切实破解漓江保护与发展难题,保护好桂林旅游这张中国名片。要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切实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难题。最有代表性的,是漓江景区。去年国家旅游局检查了一些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及旅游景区,特别是5A级旅游景区。大家看到了,有一些城市的旅游星级宾馆饭店已经摘牌,一些5A级景区已经明令限期整改,包括炒的最厉害的嵩山少林寺景区。去年内部通报的,就是漓江5A级旅游景区。内部通报内容针对几个方面:漓江游览秩序,主要表现在游船硬件设施和服务标准没有达到要求;漓江水域管理,主要是竹筏、河道挖沙及沿岸景观破坏的问题,还存在飞钩挂船的现象;漓江游览码头建设管理标准化方面,还没有达到要求,老化、陈旧,不符合5A景区要求。去年8月份开始,我们对漓江5A景区进行了专项整改。尽管取得一定成效,市政府领导也多次去国家旅游局汇报工作,得到国家旅游局认可,但是按照5A景区标准,有些方面还是没有做到。今年要按照国家旅游局提出的要求,按照桂林市打造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要求,下大力气提升旅游市场的秩序和质量。

一是要创新管理体制。整合涉及漓江景区的市、县(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能及行政资源,明确管理主体,推进漓江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开发、利用、经营等一体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漓江景区管理条块分割,责、权、利不清的问题;二是要全力推动漓江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漓江流域旅游的经营管理力度,调整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充分照顾各方利益;理顺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制,做到标本兼治、疏堵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管理规范、奖惩并举等等,还有其他的一些方式。要在确保旅游安全的前提下,解决漓江沿岸农民走发展旅游致富的问题;三是要健全漓江景区行政执法体制。要按照刘君书记的指示,“码头和游船整改由交通局负责,杜绝河道挖沙由阳朔、雁山两县区政府负责,竹筏问题的解决由阳朔、雁山两县区党委、政府负责”,“对漓江整改会议决定的事项要一项一项抓落实,涉及到的各部门和阳朔、雁山两县区必须无条件执行,谁影响5A景区谁负责”。今年,要在继续深入实施科学保护漓江六大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漓江景区旅游秩序管理的力度,力争今年在漓江景区管理秩序和管理体制上取得新的突破。

三、解放思想,强力推动旅游业取得新发展

1、要以抓项目促进旅游业新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旅游项目建设做了专门部署。进一步抓好落实规划,推动发展,把项目作为载体,抓紧抓好落实。特别是对旅游试验区、世界旅游城、各县区在旅游项目建设上,要加快推进。在投资导向、招商引资、基础建设、资源整合、市场推广等方面充分发挥项目的推动作用。旅游产品开发要坚持高品位、高起点,通过高水平规划设计,突出特色,提升品位,规划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和具有一流水准的精品项目,扶持发展一批乡村旅游、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把我市旅游资源打造成自然景观和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加快桂林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旅游专用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对外集散辐射能力。要坚决杜绝资源浪费,今后凡涉及旅游的建设项目,在发改部门立项前应先征求旅游部门的意见(《自治区旅游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有关部门审批属于旅游发展规划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应当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使之符合旅游行业的相关标准要求,避免非标准化建设和同质化建设,确保资源合理利用,规范行业发展。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宁可不开发。各县区、各相关部门一定要目光高远,绝不能为了各自的地方利益和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要加强旅游项目储备。广开项目源,建好项目库,超前谋划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拉动作用强的旅游项目。对旅游项目要实施动态管理,搞好定量、定性分析,选择那些增值性高、成长性强的好项目优先立项、优先开发。

2、要以转变方式推动旅游业新发展。全面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验,首先就要转变桂林旅游的发展方式,老城区以创新为主,新城区以项目建设为主,各县区以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主。一是要做大做强产业主体。旅游市场主体是旅游业的根本。引导扶持旅游企业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方式做大做强,重点培植一批龙头企业。促进旅游、餐饮、酒店实行产业集群式、品牌化发展。引导旅行社向集团化、网络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大型企业集团进入旅游业,引导社会资金向符合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领域投入,充分发挥旅游业拉动投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作用。着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水平、能力、素质,大力推进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旅游人才队伍。要发展一批旅游新业态,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温泉康体、文化创意、养生疗养等新兴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智能旅游和旅游电子商务,鼓励开展旅游网络营销、网络预订、网上支付等在线服务,积极申报“国家旅游信息化试点城市”,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二是要全面提升城市中心区旅游吸引力。进一步配套完善市中心区的文化旅游元素和休闲服务设施,把一些景点景区、街区串联打包,在桂林城打造“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使之成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新载体和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提升桂林城市中心区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三是要做好旅游活动策划;四是要创新旅游营销模式。针对旅游是典型的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的特性,创新营销手段,全面提升桂林旅游推广的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整合全市旅游行业资源、文化资源、外宣资源和新闻资源,全市联动、联合推介、捆绑营销,提升桂林旅游的知名度。继续加强“联盟营销”这一新的营销手段,加强与航空公司、境内外旅游机构的营销合作,进一步发挥好境外桂林旅游大联盟的作用,联手做好桂林旅游营销推广。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旅游组织的合作,提升桂林国际影响力,借力拓展境外旅游市场。

3、要以增强合力推动旅游业新发展。旅游业关联性强、牵涉面广,发展旅游仅仅依靠旅游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各自工作职能和特点,找准切入点,抓住突破口,从不同途径、不同层面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发改部门要重视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拟定年度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和基本建设计划时,优先将旅游项目列入重点项目行列,积极争取旅游项目资金;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旅游资金;建规部门在城镇规划建设的时候要结合旅游发展,充分考虑旅游功能,在环境营造、建筑立面控制等方面满足旅游发展的要求,城乡风貌改造要融入旅游元素;国土部门要支持旅游建设用地的使用,重点支持世界旅游城建设用地,同时加大景区土地收储力度,筹措发展资金;交通部门要将旅游公路建设优先列入规划,抓紧做好重点景区道路立项,加快在建旅游公路建设;金融部门要对旅游项目建设给予信贷扶持;宣传、文化部门要将旅游宣传作为外宣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旅游宣传和新闻报道,对我市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加强和指导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农业部门要加强特色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人事、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劳动部门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市、县两级旅游局作为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工作的主动权,与上级主管部门搞好沟通,与同级部门搞好协调,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能,全力支持和配合旅游工作。全市上下形成部门齐抓共管、扶持旅游产业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市长在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二○一一年九月八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市委常委会专门就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王铁书记就开好这个会、深入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刚才,俊峰同志宣读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决定,大会对“五五”普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平桥区、市政府法制办、罗山县尤店乡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典型发言,讲得非常好,大家要相互学习借鉴;长根同志对我市“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后五年的工作作了具体安排,这些都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形成的意见,希望大家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会上,市委、市政府印发了《信阳市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第六个五年规划》,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下面,重点围绕依法治理工作,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抓学习,不断增强依法治市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不管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都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障,都需要不断提高各项工作和整个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从一定意义上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就是看法治化水平,而法治化进程推进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和法制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各级领导干部和法制工作者水平的提升最终靠什么?要靠不断的学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陆续颁布实施了宪法、刑法等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框架。在今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国正式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标志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了有法可依,进入了依法治国的新阶段。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在今后的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依法治市中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实施的任务就更为繁重。面对新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特别是宪法学好,把与自身履行职责相关的法律制度学好,这是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的前提条件,也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如果不具备、不增强这方面的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全面提升魅力信阳建设水平的目标就不可能如期实现。作为领导干部、法制工作者包括所有的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是整个能力中最重要的部分,而要提高这个能力,靠实践更要靠学习。尤其是在座的同志,更要深化对学习的认识,带头学好法律,带头提高能力。一要真学。学习法律不是装装门面、做做样子,而是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学,原原本本、完完整整地学,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二要多学。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一部一部法律法规组成的,我们必须拿出更多时间、更多精力,系统学习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制度,才能熟练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才能忠实执行宪法法律,才能更好的履行法定的工作职责。三要深学。要围绕自身履职工作的实际需要,深入地去学习、去领会、去把握,真正把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习熟、研究透、使用好,以自身良好的法律素养和依法办事的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提升,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和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抓教育,不断夯实依法治市基础

依法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表现在全社会遵纪守法的状况上,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市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必须常抓不懈的重大任务。正因为如此,我国连续抓了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目前又启动实施了第六个五年规划,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知法、懂法、用法、守法,让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法治社会,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一个法制经济,从而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能有法可依,各类行为都能得到法律的规范,各种利益都能得到法律的保护。而要实现知法、懂法、用法、守法这一目标,就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法制宣传教育。所谓知法,就是要全面开展法制宣传,组织好法律学习,不仅让大家记住法律的基本条款,更能深入理解法律的基本内涵,而且能够熟悉掌握、学以致用;所谓懂法,就是把法制宣传教育和我们日常的行为规范结合起来,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必要性,真正树立科学正确的法治观念,积极营造全民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所谓用法,就是让每个公民善于运用法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懂得依法按程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能够正确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所谓守法,就是每个公民都能按照法律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共产党员要带头做到遵纪守法。如果所有的公民都能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整个社会的法治化进程就会加快,我们依法治国、依法治市的目标就能够顺利实现。所以,我们的法制宣传教育一定要围绕这一目标去展开,通过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让人们的思想认识得到提升、行为方式发生改变、社会风气实现好转、法治氛围得以浓厚。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对法治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法制宣传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紧紧跟上。当前,要把法制宣传教育与推动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法律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增强市场主体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意识和能力。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把法制宣传教育与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公职人员坚持依法履责、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有效保障群众的各项权利,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的尊严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要把法制宣传教育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紧密结合起来,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使全体社会成员牢固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自觉地依法按程序表达诉求、维护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三、抓治理,不断提高依法治市实效

加快依法治市进程,关键是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当前,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突出抓好内部治理,重点解决执法问题。行政和司法机关能否做到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事关国家法律法规实施的效果和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当前,人民群众投诉、上访的涉法案件中,主要反映的还是执法不公、不规范、不作为的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所有行政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办事,司法机关必须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特别是要针对执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内部治理,进一步健全执法监督机制,规范执法行为, 净化执法风气,塑造公平、公正的执法环境。

二要切实抓好社会治理,重点解决社会管理问题。今年年初和5月份,胡锦涛总书记两次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充分说明了当前加强社会管理任务的艰巨性和紧迫性。我们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推进依法治市工作时,要坚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突出任务,加强政策制度创新,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和排查化解,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分工协作机制,扎实推进地方、行业和基层依法治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法治化水平。

三要集中抓好专项治理,重点解决发展中的疑难问题。对于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老大难”问题,我们一定要有硬起手腕、一抓到底的气魄,要有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胆略,要有抓住主要矛盾、善作善成的方法,善于调节好各方关系和各种利益。尤其要积极抓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平安建设、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专项治理工作,及时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提高依法治市效果。比如去年,我市在规范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秩序专项集中活动中,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仅用几天时间就有偿收购3000多辆无证机动三轮车,有效解决了影响城市交通秩序的棘手问题,收到了良好反响。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中认真总结经验,举一反三,积极推广。

四、抓探索,不断推进依法治市创新

我们强调加快推进法治化建设,也说明我们还没有进入到一个完全法治化的社会,或者说当前法治化制度还不健全。尤其是我市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发展关键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想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治化进程,创新和务实就显得尤其重要。一方面要总结经验,把经验用好,把成绩发扬光大;另一方面要找准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化解矛盾。针对变化了的新情况,理出新思路,找到新办法,就是创新;采取新思路、新办法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务实。创新和务实是同一个过程。基于这种认识,要重点围绕三个方面推动:

一要围绕解决问题。创新是与时俱进的,要针对过去不存在、现在才出现的新情况,采取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推动新发展。从这个角度讲,创新一定要有意义,一定要能够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不能促进发展的做法,无论怎么包装,也都称不上是创新。二要围绕工作深化。特别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创新手段和载体,充分发挥现代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的作用,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使“六五”普法水平和依法治市效果比过去五年有明显提升。

三要围绕群众所盼。无论是法制宣传教育,还是依法治市工作,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从人民的实践创造中汲取智慧,从人民的发展要求中获得动力。如果离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法制宣传教育就失去了生命力,依法治市就没有了基础,建设法治信阳就没有了实际意义。而要让群众参与、支持,使之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就必须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切实把各项工作和群众现实的所思所盼紧密联系、有机融合,正确把握和统筹兼顾好不同方面群众的切身利益,真正让群众从中得到实惠。

五、抓保障,不断加大依法治市力度

市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信阳要勇当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全面提升魅力信阳建设水平,这既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一个考验,也要求我们必须加快依法治市进程,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强化保障,努力把我市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要强化领导。各级要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领导体制,切实把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持之以恒、工作上扎实推进。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定期研究本地区的依法治理工作,解决法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推动依法治市深入开展。分管领导要责任到位,抓深入、抓具体,既要全面推进整体工作,又要认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依法治市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民生,每个部门、每个领导、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责任,都有义务。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和高效的联动协作机制,发挥各自职能和作用,形成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的强大合力,确保法治信阳建设持续深入有效推进。

二要强化考核。要把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目标管理,坚持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五年考核相结合,并把考核结果和领导干部绩效评定、使用相挂钩,注重在依法治市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中选拔干部,更好的运用考核结果来推动工作。

三要强化投入。各级各部门要从形势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一如既往地在人、财、物上给予保障,在基层基础建设上给予更大支持,保证依法治市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要注重解决好从事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人员的待遇,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市长在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5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非常明确的经济补偿作用和资金融通、社会管理功能,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年6月15日,国务院第138次常务会议听取了保险工作汇报,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十条”);省政府也在全省保险工作会议上对今后的保险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下发了《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保险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交流我市保险业改革发展经验,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意见,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一、提高对我市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认识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险工作,把保险业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保险机构拓展业务,深化改革,完善服务。全市保险业发展迅速,保险市场经营主体继续增加,市级保险机构已达到14家,其中财产险公司8家,寿险公司6家,另外还有保险代理公司4家;保险从业人员4655人,其中保险营销员4016人。保险市场进一步繁荣发展,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保险产品服务日益丰富,保险功能不断提高,风险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6.32%。全市保险密度(保费收入/全市人口数)为358.9元,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全市GDp)为2.71%。今年1—11月份,全市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8.93亿元,同比增长10.86%,其中产险保费收入2.88亿元,寿险保费收入6.05亿元;各类保险赔付达2.14亿元,为全市提供了65万人次的各类人身保险保障。2005年,我市保费在全省占比为3.3%,高于我市在全省GDp的占比。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已充分说明,保险作为市场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稳定器”,是政府管理社会的“辅助器”,为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十五”期间我市保险业共保各类风险保额达2524.3亿元,累计支付各类灾害和意外事故赔款6.79亿元,人寿保险给付1.08亿元。在处置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中,特别是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各保险机构充分发挥了应有的社会职能和作用,深入第一线防灾抢险,快速查勘、定损、理赔,为灾后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定。例如,2005年“3.17”特大爆炸案中,市人保财险公司一次性赔款达648.7万元,其中车辆险赔款71.7万元,乘运人责任险赔款577万元;再如,常山四中发生170名学生患急性副伤寒住院,国寿公司支付赔款122.6万元,使患病学生得到及时救治。

在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的保险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保险业总体规模偏小。虽然近年来我市保险业发展迅猛,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保险业规模较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与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2005年,我市保险业保费收入8.7亿元,保费占比和增长速度都列全省末位;保险密度为358.9元,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78元。二是保险业还有待于充分发挥作用。保险业参与政府行政管理的渗透度和贡献度不高,在经济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比如化工制造领域、医疗领域、体育领域等)还未打开局面,保险业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都有待于加强。另外,我市公众保险意识不强;保险产品同质性较明显,创新性不够强,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多层次、个性化的保险趋势。三是保险业行业形象有待提升。一些保险业务员在宣传保险产品时没有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有些保险公司在理赔方面没有按实兑现服务承诺,造成保险信用缺失,影响了公众保险消费;另外,保险行业存在非理性竞争,使经营成本加大,行业的秩序有待规范,行业诚信建设也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探讨,仔细分析,共同努力化解。

当然我们又要看到,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要保险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保障;社会保障体制的深刻变革,需要商业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作为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风险因素明显增多,人们的风险与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保险需求也随之迅速增加,这些都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二、增强保险业服务和谐社会的能力

按照全省保险工作会议的要求,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强领导保险业发展的能力,在推进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方面主动引入商业保险机制,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拓宽服务领域,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1、拓展公众责任保险。公众责任保险具有明显的社会管理功能和很强的社会公益性,是协助政府管理公共安全事务的有效工具,对建设“平安XX”具有非常重要作用。例如,餐饮、商贸、宾馆等行业大型公共场所的意外责任险、公众火灾责任险;交通运输业、旅游业以及化工制造、矿山机械、高空建筑等高危行业的雇主责任险、医疗责任险、产品责任险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忽视,而受伤害的涉及面又比较广,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非常密切的领域,开展公众责任险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市公众责任险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2005年我市各种责任险保费1108万元,仅占总财产保费的4%(发达国家占比一般在20%以上),与我市经济发展极其不适应。因此,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扶持和宣传公共责任险,推动全社会树立责任风险防范意识。各保险机构要以合理的保险费率、赔付率和优质的服务,提高公共责任险的参保率和覆盖面。

关于公众责任险,“国十条”明确提出采取“市场运作、政策引导、政府推动、立法强制”等方式。今年公安部和保监会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切实加强火灾防范和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以市场、宾馆、歌舞场所和易燃易爆等火灾风险场所为重点,切实开展火灾公众责任险试点。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保监会也联合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安全生产领域责任保险,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意见》,要求在采掘业、建筑业等高危行业推行雇主责任险和商业补充工伤责任保险。

在推广公众责任险方面,还有许多领域可以探索合作开发,要继续扩大雇主责任险、医疗责任险、产品责任险、承运人责任险、大型活动场所责任险的覆盖面,积极发展符合我市实际的特色责任险业务,如化工企业、矿山企业、学校、大型商场安全等责任险,逐步在公众聚集场所、高危行业、建筑行业、境内外旅游等领域推广责任保险。交警部门与各保险机构要抓住全面推行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遇,加强联系、协调和配合,通过浮动费率机制,抑制交通事故高发势头。要针对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网吧等公共聚集场所火灾致使公众伤害问题,研究将火灾公众责任险纳入强制保险范畴,实现保险机构与消防系统信息共享与合作管理。

2、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2006年,龙游县作为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县,开展了水稻、柑桔、生猪、鸡、鸭等5个险种的农业保险,取得了一定成绩,也为下步推广农业保险积累了一些经验。下步,龙游县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积极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要求,按照“坚持为民服务、坚持低保障起步、坚持政府政策性支持、坚持保险业务结构合理优化”的思路,深化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改革农业补贴方式和救灾防灾机制,完善政府财政补贴制度,逐步提高险种保费补贴比例,支持保险机构开展特色农业和涉农保险业务,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其它县(市、区)要结合农业发展的实际,探索开展有区域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中国人寿已制定了“保险进农村”实施计划,从2007年起,三年内在农村设立保险服务网点,普及保险知识,引导群众提高风险意识和树立保险消费观念,开展“保险示范乡镇”和“保险示范村”创建活动。江山市可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寿险公司合作,结合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站建设,在“五员合一”的基础上,将保险宣传员职责也整合进来,以推动农村保险业发展。

3、全面实施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制度。市政府已将“实施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制度”列入2007年为民办实事计划,并成立了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领导小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这是市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一项民心工程。为把好事办实,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开展调查研究,制订详细实施方案,积极实施农村住房保险制度,争取在2007年3月底之前,参保农户占比达到80%以上。市人保财险公司要密切配合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培训,提供优质服务。

4、加快发展城乡养老和健康保险。保险机构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逐步发展适合农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完善农村计划生育节育手术保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柯城区、衢江区可学习借鉴金华、义乌等地做法,开展“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引入商业保险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针对各发达地区均开办了外来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的实际,开化县要在农村推行外出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试点工作,帮助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地出险理陪难、理赔慢等问题。保险机构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规范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规范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加强与消防、特警、交警等部门的合作,积极发展特殊岗位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探索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运作,开发补充保险产品。

5、探索发展区域性特色保险产品。针对我市自然灾害多发的实际,加强大灾保险研究,探索建立大灾保险体系。完善保险费补贴办法,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开发高科技项目投资、重大装备技术更新和关键性技术攻关项目保险产品。创新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满足居民住房、汽车等消费升级换代的需要。

(二)稳步发展保险机构与保险业务,完善保险市场体系。一是培育保险市场主体。针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险的需求,鼓励责任保险、健康保险等特色保险公司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发展业务。从XX保险深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情况来看,建议省保监局对现有保险产品同质化明显的保险公司适当控制,减少同质竞争,合理布局保险业结构。二是积极发展保险中介。要引进全国知名的保险中介机构,有针对性地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保险中介机构,提高保险市场的运行效率。规范保险兼业代理市场,优化地区和行业结构,促进保险代理市场有序竞争。加强保险营销队伍管理,提高保险营销人员素质。

三、共创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保险业改革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既有很强的政策性、业务性,又有很强的社会性。各地各部门要为保险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策措施。

市政府已把金融保险业确定为“十一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发展的11个重点行业之一,并着手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由市保险协会牵头研究制订扶持我市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下步,市政府一方面将继续关心和支持保险业的发展,鼓励混合所有制经济、民营经济等多种形式的经济主体参与保险事业,拓宽我市各种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将鼓励和指导各县(市、区)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村住房保险和公众责任保险。常山县要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的实际,牵头开展某一行业(机械、化工或商贸等领域)的火灾责任险或意外伤害责任险专项调研,并制订出台与行业性质密切相关的保险政策意见。

市政府将加大对保险服务业的工作考核力度,在对各县(市、区)服务业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中,增加为保险业发展创造公平、公正、良好环境的考核内容。各县(市、区)政府要把保险业纳入当地发展全局,统筹考虑,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关心支持保险业发展。要坚持依法行政,改进领导方法,做到支持不干预,帮忙不添乱,尊重保险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维护保险企业的合法权益。要认真学习保险知识,研究掌握保险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做到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主动引入保险机制管理社会事务。各级、各部门要把国务院和省政府支持保险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在农村设立保险服务网点,健全农村保险服务网络,为农民群众参与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提供便利。

(二)营造良好环境,支持保险业改革发展。

各职能部门要按各自的工作分工,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支持保险业改革发展,鼓励保险公司发挥风险管理的专业优势、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为保险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市农办牵头,市农业局、银监局、供销社配合,结合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共作,开展推进农村政策性保险和农村商业性保险的专项调研工作。

市消防部门牵头,商贸、文广部门积极配合,开展商场、网吧、影剧院、歌舞厅等公众集会、娱乐、经营场所火灾责任险专项调研,宣传火灾责任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力推行火灾责任险。

市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根据矿山、机械、化工、高空建筑等高危行业易发生重大、特大安全事故而造成群死群伤的特点,加强与保险协会和各保险公司的沟通,探索开展高危行业公众安全责任险专项调研,大力推进安全生产领域责任险,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市工商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及时为保险机构办理有关工商登记、年检、注册等事项,降低保险公司的商务运行成本,拓宽保险业发展空间。要积极开展全市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公众责任险专题调研,探索其可行性,为广大市场业主提供保障。

市劳动保障、卫生部门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市场化运营的要求,加强与商业保险机制的对接,积极支持保险公司经营企业年金、补充养老、医疗保险业务,使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市民政部门要加强对市保险协会的指导和管理,支持保险协会发挥自律、维权、协调、交流、宣传等作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配合做好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有关工作,成立赔款纠纷裁定机构,严格按照界定标准和裁定办法,及时有效地裁定纠纷。

市税务部门要严格执行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税前列支等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要公平、公正地处理保险业的各项税赋问题,把有关保险税收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将缴税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提醒,指导保险机构依法合规纳税。

市公安、司法、审计等部门,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保险工作的支持力度,会同保险协会严肃查处保险领域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坚决打击保险诈骗和侵占、挪用保险资金等犯罪活动,维护保险公司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准确理解保险法规和有关规章,及时公正处理因保险合同纠纷引发的案例,依法保障投保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公正、诚信的保险市场和保险秩序。

市宣传、新闻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国务院、省政府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宣传保险业在经济补偿、抗灾防损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普及保险知识,加强与保险协会、保险机构的沟通和联系,确保正面、客观、真实地宣传报道保险业发展情况,为保险业加快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其它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关心和支持保险业健康、有序、稳步发展,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保险、支持保险的良好氛围。

(三)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强化行业管理。

由于我市尚未成立保险监管职能部门,行业自律和规范业务的责任就落在了市保险协会身上。市政府对市保险协会寄与很大的希望,2006年将市保险协会列入全市金融考核中。从这几年工作运转来看,市保险协会在健全行业自律机制,整顿保险市场秩序,努力营造公开、公平、有序的保险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为推动我市保险业健康、有序、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市保险协会要再接再厉,继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职能作用,协助省保监局、市政府当好助手、参谋;要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保险行业内部规范、有序竞争,维护保险市场秩序,增强我市保险机构的整体生命力和竞争力;要严格按照保监委的有关规定处理业务关系,发挥协调作用,传递交流信息;要开展行业服务,牵头宣传保险业发展的正面信息,特别要积极宣传保险机构在理赔重特大事故中发挥的显著作用,树立保险业良好形象,为保险业发展争取更好的外部环境;要加强与商贸、工商、消防、公安、交通、旅游、卫生、安全生产监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配合开展公众意外责任险、大型活动场所责任险、火灾责任险、高危行业责任险等公众责任险方面的专题研调;牵头编制保险业发展规划和制订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使更多的商业保险参与到政府行政管理中,弥补财政保障的缺陷。同时,也希望未加入协会的保险公司能够加入到保险协会中,一方面有利于XX保险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保险公司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整体服务水平,增加保险行业的竞争力。

(四)提高服务水平,增强保险行业的竞争力。

各保险机构要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想政府所想,急政府所急,主动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战略部署开展工作,在辅助政府管理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实现商业目标和社会价值相统一。要在市保险协会的统一指导下,坚持诚信创业、规范经营、优质服务的经营理念,不断完善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切实增强行业竞争力,以合理的收费和赔付,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要深化保险机构改革。保险机构要加强内控建设,完善内控组织体系,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保险经营责任追究制。要转变业务增长方式,从单纯注重业务规模增长转向注重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从拼价格、拉关系的低层次竞争转向讲服务、比品牌的内涵式发展。加强诚信建设,建立保险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二要创新保险产品。各保险公司配合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大力开发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相关产品;切实开发能够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短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积极稳妥地开展与教育改革相适应的子女教育金保险;努力拓展市场潜力大、目前尚未充分开发的各种责任保险产品;搞好对高科技企业的服务,提供支持技术创新的各项保险产品;拓展与居民个人和家庭密切相关的、灵活多样的综合型个人财产保险产品。通过产品创新,不断适应社会对保险的需求,更好地发挥保障作用。

三要提高保险服务水平。保险机构要把提供优质保险服务放在首位,简化理赔手续,加快理赔速度,在理赔中切实做到不惜赔、不拖赔。如市交警部门与保险协会合作,在市车管所专门设立了由7家保险公司组成的“新车保险服务中心”这一平台,为保险市场公平、公正竞争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大公司要带头尊重保险市场竞争规则,小公司要借助这个平台积极推出有自身特色的保险产品,各保险公司共同遵守行业自律,创造一个有序、规范的竞争环境。

四要积极推动保险信用体系建设。建设保险诚信体系不仅可以遏制信用缺失苗头,保证保险业健康发展,而且可以维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和提高公众对保险业的信任度。因此,要积极推动保险信用体系建设,努力从制度上约束和规范保险信用行为,加强对各保险经营主体市场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假保单、误导消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加大对全社会保险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各保险公司要积极贯彻保监会的要求,强化诚信经营意识,加强对员工和代理人的诚信教育,积极宣传和鼓励诚信经营,开展保险服务及诚信宣传活动,积极树立保险业的诚信形象。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市长在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XX市副市长

同志们:

这次全市文化工作会议,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对2008年全系统涌现出的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稍后,XXX同志将作具体工作部署。相信此次会议对于加快建设文化繁荣新XX,必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过去的2008年,全市文化战线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紧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工作主题,充分发挥文化主力军、主阵地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文化工作呈现出崭新气象。尤其是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和奥运火炬传递等重大工作中,文化系统作出了重要贡献,市文化局及多家文化单位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市文化系统所有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今年是我市顺利开启桥港时代新征程的首战年,是全面小康建设如期达标的决胜年,也是加快文化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之 1 年。为强势推动全市文化事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我简要谈三点意见。

一、把握发展形势,抢抓发展机遇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关键转型期,文化工作同样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

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看,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为此,党的十七大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这对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文化工作对于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对外影响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战略性功能。抓好文化工作,意义非同一般。

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看,得益于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文化资源优势、科技人才优势、对外开放优势不断得到释放,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趋强烈,加之网络通讯和数字信息等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都为我市文化工作在更高层次上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拓展了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服务我市全面小康建设来看,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调整经济结构和繁荣文 化市场的着力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既是优化我市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扩大投资、拉动内需、培育和巩固消费增长点的内在需要,可为我市实现“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

从文化工作自身的发展要求看,通过多年努力,我市文化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对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推进产业发展能力较弱、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等,制约了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必须通过强势推进、加快发展来解决。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阵地意识、责任意识,审时度势,主动作为,把全市文化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新的成效。

二、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

全面达小康是市第十次党代会的重大决策和本届政府的郑重承诺,“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是今年我市的工作主线。要建设不含水分、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高水平小康社会,必须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以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强为目标,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

一是要积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发展方式决定发展效果。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制约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相混 淆,政府统包统揽,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因而束缚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此,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来转换发展方式,增强发展活力。要重点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清、管办分离。要从我市的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引入内部竞争激励机制,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对经营性文化单位,坚持以市场为指导,以多元举办为手段,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着力构建面向市场、服务大众的高效有序运营机制和自负盈亏的经营体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要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开拓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要围绕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增强各级各类文化单位的活力和竞争力。要继续创造性地做好提升XX文化软实力议案的办理深化工作,增强我市文化综合竞争力。

二是要大力繁荣文化事业,提升文化发展水平。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是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我们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大力繁荣文化事业。首先,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要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建设覆盖全市、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要以市政府加快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力促市图书馆新馆早日开工建设,着手市美术馆、市文化艺术中心、市非遗保护项目展示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的前期研究。要把基层文化建设的重心放在农村,优先安排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抓好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现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全覆盖。要进一步组织实施好文化江海行等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项目,广泛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节庆文化等社会文化活动,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满足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其次,要繁荣艺术创作。坚持党的文艺方针,按照“三贴近”的原则,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依托地域文化,深入挖掘,精心创作,推出一批具有XX特色的精品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我市全面小康建设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第三,要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要以XX荣获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逐步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施好重大文物保护项目和重点文物维修工程,做好非物质文化传承和推广力度,积极开发利用江海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后,要活跃对外文化交流。要认真制定完善工作方案,精心筹备,组织实施好在尼泊尔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文化节活 动,举办好“中日美三国近代化比较展”,展示江海文化艺术瑰宝,增进区域文化合作。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扩大XX的文化影响力。

三是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壮大文化发展实力。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的文化产业已经从起步探索的初级阶段,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强力发展文化产业。要以市场运作为抓手,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基础,以民间资金为主体,以股份制形式融资和外来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着力培养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战略投资者,带动全行业改革发展。要通过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形成若干文化产业密集区,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不断上升。要抓好文化名企业、名品牌建设,加大扶持力度,抓点带面,典型引路,引导市场主体成长壮大。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和措施保障。

四是要切实抓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文化发展后劲。文化人才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骨干力量,其作用不可替代。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大文化领域各类人 才的培养力度,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运用公开选拔机制,引进文艺创作、编导、表演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打造我市优秀文化专业人才队伍。要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实行学术民主、艺术民主,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包容失败,努力营造良好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力争多出精品力作,多出优秀人才。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政治上多引导,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关心,营造有益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批文化领域各方面的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批各门类的拔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为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更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效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作为全市具体组织管理文化工作的职能主体,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推进发展理念、行政职能和工作作风转变,不断提升服务和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首先,要推进发展理念转变。要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为什么要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什么发展等问题,增强把握文化发展方向、统筹文化发展大局、改善文化宏观管理、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从我市的实际出发,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建设文化繁荣新XX的崇高使命。

其次,要推进行政职能转变。要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 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部门形象,进一步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主要面对直属单位向面对全社会转变,切实履行好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第三,要推进机关作风转变。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分析全市文化建设的形势,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提出具有鲜明XX特色、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思路、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绩效考核和依法管理,坚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过紧日子,建设节约型机关,建设一支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文化行政工作队伍,引领XX文化顺利向前迈进。

市长在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7

2010年, 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 也是建设西部强省、构建和谐陕西极为重要的一年。刚刚结束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 对当前国际国内和我省经济形势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总体来讲, 明年我们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但同时, 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仍然很多。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结合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 2010年我省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 继续按照“1234567”的财政工作思路, 加大收入组织力度, 优化支出结构, 突出调结构、促发展、保民生, 加大对经济发展、“三农”、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 2010年, 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过程中, 要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把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放在更加显著的位置。转变发展方式既是化危为机的重要抓手, 更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在继续支持保增长的同时, 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 重点在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上下功夫, 大力扶持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发展后劲。二是要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和根本动力。要在继续支持投资合理增长、促进出口稳定发展的同时, 把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全面落实中央引导消费和扩大内需的一系列财税政策,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进一步增强消费对我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三是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既是财政部门服务社会、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途径, 也是增强发展动力、拉动消费的有效途径。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公共社会事业倾斜, 想群众所想, 急群众所急, 帮助人民群众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实惠。四是要把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根据2010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支出需要, 2010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初步安排1 597.93亿元, 增长15%,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初步安排851.33亿元, 增长16%, 省本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274.77亿元。2010年, 全省财政支出安排1 455.78亿元, 比上年预算同口径增长20.07%。

下面, 我就做好2010年财政工作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 大力组织收入, 努力完成收入任务

今年我们初步确定15%的增长目标, 与全国和目前了解到的兄弟省市财政增长指标相比, 这一目标十分积极, 但经过努力, 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省委、省政府确定这样的增长目标, 是在深入分析省内外经济形势、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慎重决策的。从有利因素看, 一是我省经济增长势头向好;二是国家政策环境有利;三是支撑我省经济发展的动力强劲;四是资源类产品价格逐步回升。这些都为我省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 全省广大财政干部职工一定要坚定信心, 要继续坚持以往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把各种有利因素加快转化为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确保全年收入任务的完成,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2010年, 要更加突出“加强税源监控”和“提高收入质量”两个重点, 处理好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营造宽松财税环境的关系, 既要坚持依法治税、依法征管、应收尽收, 保持财政收入的合理、稳定增长;又要立足全局, 着眼长远, 注重涵养税源, 增强发展后劲。

(二)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最大限度地筹措资金。要继续按照“八个一块”的思路, 积极“盘活存量”, 不断“扩大增量”, 突出“整合增效”, 强化“撬动引导”,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和手段, 全力筹集建设资金。今年省上在支持经济发展方面共安排资金31.34亿元, 就是要保持支持发展力度不减。各市县也要做好切实资金筹措安排工作, 继续保持并不断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二是突出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如果说去年保增长主要任务是保产能, 今年则是要在调结构当中保增长, 这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产业结构调整, 在支持提升纺织等传统产业、壮大能源化工等优势产业的同时, 将支持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 研究支持政策, 加大投入力度, 改进投入方式, 着力支持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 着力支持大型节能环保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设备、新型洁净产品等环保产业, 着力支持文化、旅游、物流、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 逐渐使新兴产业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对“13115”科技创新工程、科技研究与发展、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力度,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扩大和促进消费。要加大财政补助力度, 增加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等政策, 加快“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农超对接”等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促进激活消费市场。四是用足用活政策。要全面落实好中央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 尽快制定第二批拟取消的省级1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帮助企业用足用活现有财税政策, 减轻企业负担。要发挥政府采购功能, 支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五是注重发挥协同效应。要主动与业务主管部门对接, 加强与部门的协调配合, 积极研究支持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使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紧密结合, 形成合力, 发挥协同效应。

(三)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2010年, 重点要在“三保、三完善”上下功夫。“三保”:就是要确保已纳入规划项目的资金需求;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的民生八大工程“提标、扩面、新增”项目的资金需求;确保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各项“改革”的资金需求。2010年, 全省各级财政计划投入民生八大工程资金321亿元, 比2009年计划投资增加68.75亿元, 其中省本级投入69.74亿元。重点是落实好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等政策;积极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农村育龄妇女免费体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蛋奶工程”等民生项目的实施;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等改革。“三完善”:一是完善民生八大工程工作机制, 全面推进“三个对接”、“三个落实”;二是完善资金投入机制, 加大财政专款整合力度, 集中用于支持民生八大工程。同时, 积极利用担保、贴息、奖励等方式, 撬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 加快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特别是在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 要积极探索, 在控制好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 盘活住房公积金沉淀资金。同时, 加大廉租住房建设投入, 实行租售并举, 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三是完善“民生八大工程”规划, 做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为下一步实施民生工程奠定良好基础。同时, 支持灾后恢复重建, 积极向财政部反映我省灾后重建过程中的遗留问题, 加快资金拨付, 加强资金监管, 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四) 围绕推进“三化”, 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今年, 要继续把县域发展作为财政支持的一个重点, 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只能加大不得减弱。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已出台的20条财税政策, 特别是各市区, 要切实把省上支持县域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为抓手, 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在农业产业化方面, 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七大工程”, 继续支持稳粮、优果、兴牧、扩菜。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 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农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等, 给予重点支持。在创新支持方式上, 要通过建立涉农企业贷款贴息联动机制, 创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融资方式, 拓宽“一卡 (折) 通”功能等, 有效调动信贷资本、社会资本, 提高财政支持效果。在县域工业化方面, 要围绕县域工业园区建设, 支持中小企业为大企业、大集团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 促进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群。在城镇化方面, 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支持重点镇建设相结合, 加大财政对重点镇建设支持力度紧密结合起来, 并将财政用于城镇教育、文化、体育方面的资金与“百镇建设”资金相结合, 集中财力支持重点镇完善功能, 加快发展。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 去年我们检查时发现, 个别地市还存在着截留中、省对县区资金的问题, 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必须及时予以纠正。

(五) 大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随着财政支出盘子越来越大, 安排好、管理好、使用好财政资金, 责任重大。为此, 要重点在以下15个方面下大功夫。一是在完善预算体系上下功夫。要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 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逐步建立健全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二是在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上下功夫。当前预算管理还存在着预算编制较粗、年初到位率低、预算约束力不强等问题, 2010年, 要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 对办公经费、邮电费、车辆运行费、办公场所修缮费等费用进行跟踪测算,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定员定额标准, 细化预算编制, 全面实施项目库管理, 强化预算约束。三是在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上下功夫。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自开展以来, 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集中支付有效的监督作用尚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010年, 要将省级所有垂直管理的基层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 扩大中省专项资金动态监控范围, 将省级财政集散账户拨付到市县财政专户的资金及基础教育资金、扶贫资金、再就业担保资金、水库移民专项资金、退耕还林资金等专项资金纳入动态监控范围, 确保资金安全。四是在深化政府采购改革上下功夫。2010年, 要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 提高采购效率。加大电子化采购力度, 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将所有省级部门的政府采购事项纳入电子化采购范围。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推动所有招投标活动均在标准化评标室进行, 实现“阳光采购”。五是在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上下功夫。这方面主要是推广应用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 对非税收入实行全过程动态监督管理。将国家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六是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上下功夫。要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标准不统一、处置不规范等问题, 建立健全资产配置相关规章制度, 制定和完善资产配置标准, 进一步推进行政事业资产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七是在推进专项资金整合上下功夫。按照规划整合、项目整合、板块整合的思路, 整合存量与增量、预算内与预算外、中央与地方、财政与社会、国内与国外等各方面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继续加大省级专项资金整合的同时, 积极指导基层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前提下, 对上级专款统筹安排, 捆绑使用, 大力推进资金整合;对专项资金整合工作力度大、整合效果好的地区予以奖励, 扩大整合范围, 提升整合效果。八是在加快支出进度上下功夫。今年, 我们要着力抓好“四挂钩”机制的贯彻落实, 严格按照办法要求, 将资金向支出进度快、资金使用效益高的部门和市区倾斜,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九是在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上下功夫。各级财政部门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 严格控制公务购车和运行费用、公务接待费用、会议费用和出国 (境) 经费, 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 严肃财经纪律, 坚决反对大手大脚花钱和铺张浪费行为。十是在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上下功夫。继续扩大财政省管县范围, 完善转移支付办法和财政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县财政管理体制, 加强乡镇财政建设, 合理界定和充实乡镇财政职能, 强化乡镇财政对各项财政资金的监管, 切实保障各项涉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十一是在推进财政与金融有效融合上下功夫。今后, 对用于支持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 原则上都要和信贷资金、资本市场结合起来, 采取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 引导带动信贷、社会资本投入, 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完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存放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 加大对中小企业、涉农企业等贷款力度较大的金融机构的激励力度。要进一步完善担保补偿机制, 实施企业融资奖励政策, 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加快发展。十二是在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上下功夫。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依据, 是财政经济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量化指标体系管理转换的重要依据。2010年, 要认真总结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科技资金绩效评价试点经验, 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旅游促销资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安全生产资金、免费开放博物馆资金等12项财政资金纳入评价范围, 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十三是在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上下功夫。各市区财政部门在资金筹集过程中, 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创新, 着力搭建投融资平台, 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项目建设、解决突出问题;另一方面, 又要坚持适度原则, 切不可超出地方财力可承受的范围, 防止引发政府债务风险。要把防范、控制政府债务风险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政府性债务由财政统一归口管理并实行“下管一级”, 进一步摸清债务底数, 掌握债务运行情况, 建立债务预警机制。十四是在加快“金财工程”建设上下功夫。今年重点是围绕“四加快一考核”, 推进金财工程建设。要加快省、市、县、乡四级财政网络建设, 实现网络全面覆盖;加快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建设, 实现网上缴税, 提高入库效率;加快应用软件系统的推广使用和支撑平台建设,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快财政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建设, 实现财政资金全过程监控;按照“分解任务、量化打分、综合考核、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 加强对市县的考核力度, 调动市县加快金财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财政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十五是在强化财政监督管理上下功夫。以加强对重大项目资金、涉农资金、民生资金等的监督检查为重点, 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机制, 探索建立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监督检查相结合, 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紧密衔接、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财政监督管理运行体制, 将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管理全过程, 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六) 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推进财政机关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农村单亲家庭儿童下一篇:一类细胞神经网络的时滞相关全局稳定性判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