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学校乱收费问题的调查报告

2024-09-12

关于当前学校乱收费问题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关于当前学校乱收费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1

近年来,全国范围的学校乱收费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应。由于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到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教育、如何保证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公平分配、学校等教育机构如何发挥教育的公共服务功能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因此可以说,它是中国公共教育体制在社会经济体制转轨的变革中面临的一次严峻挑战。

一.乱收费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乱收费名目较多

当前,学校乱收费的名目主要有建校费、借读费、进班费、赞助费、补课费、搭餐费、寄宿费等等,名目繁多。例如,公安县埠河初级中学2003年至2004年共开设6个多媒体班,向441名入班学生收取进班费共计80.9万元。其中,以每人2400元标准收取一年级174名新生41.76万元;以每人1600元标准收取二年级221新生35.36万元;以每人500至1100元标准收取4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78万元。再如,鲁某是我市某中学高二学生,平日生活节俭。每当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交费时,他都会在家庭作业本上记下来,提醒自己回家后及时向父母要钱。“小账本”上,详细记录着2005年下学期学校收取的各项费用,共13种,计21次,收费总计1618元。其中有670元收费连一张白条也没有。收费的项目,可谓五花八门,有上机费、补课费、复习费、搭餐费、单车寄存费、饮水费、试卷费等等。此外,近年来一些学校为收费想尽“花招”。如中小学借招生之机违规收取“择校费”、“赞助费”、“建校费”等;以“捐资助学”为名降低分数录取的高收费;以“公办民助”、“校中校”、“校中班”为名实行“一校两制”高收费;借“重点班”、“竞赛班”、“试验班”等名义高收费;强行收取“保险费”、“勤工俭学费”、“教辅材料费”等代办费等等。

(二)乱收费金额较大

近年来,根据对20个省(区、市)的初步统计,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共对63484所大、中、小学和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了重点检查,查出违法收费案件12634件,违法收费金额高达21亿多元。2006年0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又曝光了南京审计学院、太原市第五中学、浙江省奉化中学、西安美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南昌市第一中学和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等八所学校教育乱收费金额总计达2270万。近年来我市也查处了部分学校的乱收费问题,光不正当收费而设立的“小金库”就达100多万元,其实,这都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还没曝光报道出来。

(三)乱收费隐蔽性强

通过近些年来查处的案件,我们不难发现,各级学校的乱收费行为隐蔽性越来越强,特别是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而言。由于在全国普遍实行“一费制”,明里乱收基本上“治”住了。于是,某些学校“明的不行就来暗的”,出现了变相“乱收费”的现象,增加了查处和治理的难度。如有的学校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收钱,有的班主任老师委托班委会代收等,五花八门。对此,大多数家长无奈地称这类行为是“软收费”,不自愿的自愿。事实上,70%以上的家长对“作贡献”表示反感,但是为了孩子,他们不得不这么做。比如,某小学将周四订为早餐日,每个学生必须到学校买5元钱的东西,换成早餐券交给老师,老师回报给孩子的是一朵小红花。其实,这种“软收费”比起明收费、硬收费更可怕,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实质上是巧立名目、变换手法向家长施压,但对外说是“自愿”行为。不少家长担心,如此做法,一方面会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另一方面也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作贡献”的背后是出钱,让一些经济并不富裕的家庭不堪重负。

二.乱收费问题存在的原因

那么,学校乱收费为什么会屡禁不止呢?学校乱收费问题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于今为烈。学校乱收费的成因复杂,应作具体分析。对于“利益驱动型”乱收费要坚决查处、不能手软,这一点教育部门与社会各界已有共识。但要彻底遏制“生存型”、“发展型”乱收费现象,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需要探讨和解决。

(一)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学校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

近10年来我国教育经费总量虽然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相对于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而言,教育经费短缺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2000年我国教育经费总量为3849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2.5%。这个数字低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多数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也低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200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达到4%的目标。可以说,教育经费的短缺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性问题。教育投入的不足滋生了一部分地区和学校的乱收费现象。这种乱收费或是为了生存,或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尽管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是不规范的收费引发了教育领域内部的不正之风甚至导致各种腐败现象。一些学校以择校费、借读费、赞助费等为名目乱集资、乱收费,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乘机搭车收费,损害了公共教育体制的公信力。

(二)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导致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有偿分配 公共财政经费是纳税人贡献的公共资源。从理论上说,用公共财政经费举办的公立学校应当使所有纳税人受益而不只是某一群体甚或某一个人受益。公共教育资源在分配上的不均衡现象源于我国在学校领域中长期实行的所谓重点学校政策。由于这类学校的设立和维持要占用大量的公共教育资源,而能够进入这些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人只是少数,因此对于大多数未能进入这类学校的人来说,这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存在着实际上的不公平。为了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许多地方采取了将重点学校转制,即在不改变学校国有性质的前提下把运行机制由公办机制转为民办机制,把优质教育资源当作一种高消费产品,通过收费方式来进行社会分配,从而产生了褒贬不一的择校现象。这是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因为引进民办机制来改造公办重点学校,这意味着政府将改变对这部分公共教育资源的支配方式,通过合同承包、特许经营等形式把责任委托给在竞争市场中运营的学校组织。然而现在的问题是,这种转制所导致的结果不仅没有能够解决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所产生的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而且在教育机会的分配上除了能力标准外又出现了一个金钱标准,因此这项政策的实际效果有利于富人而不利于穷人。同时,由于现行的政策与法律对这类转制学校尚缺乏有效的控制,对由此所可能引发的腐败现象尚缺乏预见和准备,这就导致一些人借机变公益为私利,其结果是加大了教育改革中的腐败风险。

(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社会上少数人“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某些部门“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难办事”的现象,特别是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等,对学校领导及老师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其乱收费有理的心理。2005年,我市某中学因乱收费问题受查处时,该校一名负责人忿忿不平,公然质问办案人员:我们学校这点事和官场里的一些腐败问题比起来,还值得你们这样兴师动众来查?实际上,教育战线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治理教育乱收费难度相当大。

三.乱收费问题的改善途径

关于当前学校乱收费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2

一、创新形式,校园文化彰显德育特色

校园文化是德育的重要符号,也能充分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使学生置身其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东风小学的校园环境着重体现“儒雅”二字。 “儒”的着眼点在氛围上。一进学校正厅,就能看到醒目的四个大字:大爱无边。这四个字也是我们办学理念的核心,在其右侧,是“孔子像”和“弟子规”。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意义上的德育文化。 “雅”,着重表现在走廊环境上,经过精心设计的各个楼层环境特色鲜明,书香气息浓厚,学生在欣赏中受到教育,在读书中受到熏陶。同时全校班班有文化, 班班有特色,班班有主题。校园文化和谐中彰显特色,特色中彰显个性。

二、优化举措,切实办好家长学校

在经济、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家庭、社会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对学生良好德育体系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家长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学生德育工作的成败。因此,东风小学在家长学校的工作上着力突出以下几点: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委员会,建立“两室”:家长学校办公室、家长学校专用教室。

2.加强管理,抓好五个方面落实。即:人员落实、地点落实、教材落实、上课时间落实、反馈落实。

3.优化措施,做到活动落实。利用 《东风教育信息报》 这个有效平台,让家长之间交流育儿经验,在交流中互促提高,在提高中加强责任意识,重视德育工作。

三、增强实效,加强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更加健康、和谐地发展。

东风小学把心理健康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系统,开设心理健康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并在德育活动中,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强化交流与沟通,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 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让学生写心里话,主动与学生谈心,帮助他们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2.强化尊重与关爱,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注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自身的价值,有效避免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

3.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结合学校的少先队活动及班级的各项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关于当前学校乱收费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3

关于校园安全

校园安全问题是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发生了一系列校园安全事故,使得这一问题显得尤其迫切。总体看来,寄宿制给校园安全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表现在,寄宿制环境下,学校的安全管理责任加大了。与非宿制学校不同,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除了学习之外,还要在学校生活,吃、住等都需要通过学校提供。学校既要统筹安排和管理学生的学习,同时还需照顾其生活,这就大大拓展了学校安全管理的范围和领域。时间上,从白天拓展到夜晚;范围上,从一般性的安全管理拓展到食品安全、卫生安全、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还需承担看护的责任。可以说,寄宿制条件下,学校的安全管理已经远远超出了教育本身的范畴,学校的责任无限扩大,问题和矛盾十分突出。

应该说,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是我国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地理环境下的必然选择。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量农村群众外出务工,留守在家乡的子女只有在寄宿制学校才能获得必要的教育和管护;我国中西部地区多山区,只有发展寄宿制学校,才能实现集中办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很大程度上而言,寄宿制学校承担了部分家长和社会的责任,其安全工作应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应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政策支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建立学校、家长和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近年来,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通过购买“校方责任险”等方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校的责任,缓解了压力。学校应始终将安全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责任制度,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大量的校园安全事故不断警示人们:校园安全管理无小事,任何一个小的疏忽都可能酿成惨剧。如2008年底陕西榆林某寄宿制学校因学生取暖不当引发煤气中毒,11名学生遇难。因此学校必须把安全工作细化到每一个环节,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做到警钟长鸣。

关于学校运转

与非寄宿制学校比,寄宿制学校的运转面临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最为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寄宿制学校的运转成本明显高于非寄宿制学校。学生寄宿后,学校需相应增加安全保卫人员、看护人员以及其他生活方面的教师。同时,学校还需安排教师,在学生晚自习时候进行辅导,维持课堂的秩序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成本。但目前国家在给农村中小学拨付公用经费时,基本没有考虑寄宿制学校的特殊需求。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收取的住宿费中开支一部分,用来弥补公用经费的不足。按照国家规定,今后将取消住宿费。这样,寄宿制学校运转经费不足的矛盾将会进一步突出。二是寄宿制学校运转的环节多。与非寄宿制学校不同,寄宿制学校不仅要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涉及大量学生生活方面的问题。因此,寄宿制学校除了日常的教学管理之外,后勤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学校的柴、米、油、盐、酱、醋等需要统筹,这些都会分散学校一部分精力。

鉴于以上情况,为保障寄宿制学校的正常运转,国家在拨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时,应充分考虑寄宿制学校的特殊需求。或者是在核定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职工编制时,相应增加生活教师或工勤人员,这部分职工的工资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同时对于寄宿制学校的一些必要的生活设施等,由政府统一采购,降低学校自行配备的成本。

关于学生资助

寄宿制学校带来的一大问题是加大了寄宿生的受教育成本。近年来,国家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还补助生活费,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但由于学生寄宿后增加生活成本,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减负效果打了折扣。特别是近年来,生活成本还在进一步提高。对贫困家庭而言,经济压力仍较大。

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负担重的问题,2008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资助力度,提高了补助标准,但这一问题仍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补助标准还比较偏低。如笔者所在的地区,学生每天生活开支不少于6元,目前补助标准还不到一半。同时,寄宿生还有交通方面的支出。二是补助的范围较窄,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学生得不到补助。三是补助的方式不尽合理。国家规定的标准对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一样,但实际上不同的学生家庭,其贫困程度是有区别的。

为进一步解决好寄宿制产生的学生生活费负担重的问题,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主要建立补助标准随生活资料价格指数变化相应提高的机制,扩大补助范围,并完善补助发放方式,使真正需要补助的贫困学生都能得到补助。同时,学校也应加强管理,做好贫困学生界定和补助金发放工作,尽可能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关于教育教学

寄宿生绝大多数时间在学校,寄宿制学校融合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功能。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培养其道德情操,促进其身心健康和个性完善。因此,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尤其需要强化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思想道德教育。义务教育学生可塑性强,正处于思想道德意识日渐成熟、道德行为需要引导和规范的阶段。一般而言,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最为显著,特别是家长的言行举止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寄宿制学校由于承担了部分家庭教育的功能,因此,需安排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弥补寄宿生家庭教育的不足,在保证寄宿生学好知识的同时,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随着农村寄宿生的进一步增多,可以说,对寄宿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将直接影响到一代甚至数代农村孩子的行为和品质,意义十分重大。

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近年来,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对学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这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显得尤其突出。寄宿生远离亲人,得不到父母及时的关心和照顾,在心理上多少会存在问题。特别是大量农村留守儿童,明显呈现自闭、早熟等心理特质。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干预,将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其学习,还可能扭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今后的成长埋下隐患。

三是统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寄宿生虽然离开父母和亲人,但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教诲。尽管一定程度上,学校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教育教学活动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但从长远来看,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能替代的。有时候,也许一份来自父母的关爱和嘱咐,可能产生远比学校教育显著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统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寄宿制学校应建立和学生家长的沟通机制,建立相应的信息交换渠道;同时,还应积极协调和配合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和实施对寄宿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教育。

总之,作为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寄宿制教育促进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优化了学校布局,提高了学校办学效益和质量,但也随之产生了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在政策层面予以统筹;另一方面,则需要寄宿制学校因地制宜,立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探索符合实际、符合教育规律的学校管理模式。

关于当前学校乱收费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4

三支龙小学

二0一二年九月六日

三支龙小学关于治理学校乱收费工作自查报告

我们学校2012年坚持从严治教,在学校收费方面,认真贯彻寻教通〔2012〕80,狠抓政策落实,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收费工作非常满意,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乱收费的治理工作,学校决定从大局着眼,小处着手,进行自检自查。

一、认真学习文件,贯彻精神。

学校认真学习寻教通〔2012〕80文件。按寻教通〔2012〕80文件的精神,在2012年,治理学校乱收费工作的总体要求:“综合治理、标本兼治、严格标准、强化监督、从严查处、狠抓落实。” 学校禁止乱收费,我校还应继续努力工作,逐步完善治理乱收费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以家长为监督员的收费校务公开的保障机制。

二、领会精神,认真宣传

我们治理学校乱收费工作能注重宣传、突出重点:

1、利用墙(板)报、宣传栏、开家长会等形式扩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家长和社会了解国家关于义务教育收费的政策,澄清对教育收费的模糊认识。

2、严格按照市教育局、市物价局、市财政局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收费,并张贴公示表。

3、严禁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

4、要禁止任何部门通过学校向学生搭车收费。

5、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收费使用管理。

6、要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制度。严格执行学校收费管理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8、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处罚力度。学校收费问题事关学生家长的切身利益,事关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学校坚持从严治教,高度重视治理乱收费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杜绝乱收费。

三、建立制度、认真履行

我们在深入学习、树立形象,广泛宣传、突出重点,能及时设立收费的规章制度,有力的促进了这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1、不准擅立项目、擅自提高标准和扩大范围收费,必须严格按照市物价、财政、教育三家的文件执行。

2、不准在市规定书目之外强迫学生统一订购教学复习辅导资料、知识读本和各类书刊。

3、不准教师向学生推荐推销商品,包括教具、作业本、教辅资料、校服以及其他各类教学用品。

4、不准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收取择校费。

5、不准乱办班、乱补课。

6、不准以其他任何形式强制性收费和杜绝“搭车收费”。

总之,我们将树立教育新形象、为学生、家长、社会做实事,加快教育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认识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的重要意义,在自检自查过程中没有发现乱收费行为。

三支龙小学

关于当前学校乱收费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5

为规范全镇幼儿园办园行为,促进全镇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无证幼儿园清理整治和规范学前教育收费工作的通知》(鲁教规划字„2014‟2号)和《学前教育促进法》、《幼儿园管理条例》,经研究,决定对全镇幼儿园的办学条件、规范管理、安全状况等方面进行一次集中清理整治,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清理整顿的范围、内容和目标

(一)整治范围:全镇所有无证、擅自开办的民办幼儿园、各公办幼儿园。

(二)整治内容: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消防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收费和从业人员资质及幼儿园内部管理、教育教学等工作。重点是对幼儿园园舍场地、设施设备、饮食卫生、从业人员资质硬件设施安全、接送校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和认真审核。

(三)整治目标:按照幼儿园设置标准;对办园条件还有差距,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幼儿园,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整改到位的予以注册登记;对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或难以达标的幼儿园予以取缔。

二、清理整治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工作方法

1、公立幼儿园:由中心校牵头,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由中心校组织若干整治工作小组,深入到各幼儿园先进行检查摸底,针对检查出来的情况提出初步意见,分为限期整改和依法取缔两类,对限期整改类幼儿园下发《整改意见书》,提出整改要求和具体内容,对拟依法取缔类幼儿园书面告知拟取缔。

2、村级民营幼儿园:由各小学牵头,中心校督导,制定无证幼儿园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报中心校审批,由中心校和各小学组建集中清理整治工作小组进行集中整治,集中清理整治工作要求在9月 30日前结束,并将整治结果上报中心校校长办公会。无证幼儿园整治方法是先摸底确定整改和拟取缔两类,最后对整改还达不到要求和拟取缔的幼儿园在9月30日前取缔到位。

各小学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要通过媒体、专题会议等形式对集中清理整治工作进行广泛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这次清理整顿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公布清理范围和目的要求。整个清理整治工作结束后,将公示整治结果,并向广大群众公示取缔的幼儿园名单。

(二)工作步骤

为确保集中整治工作顺利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工作分宣传发动、自查整改、整改验收、依法整治四个步骤进行。

1、宣传发动阶段(8月1日--8月 15日)组织召开幼儿园集中清理整治工作会议,研究制订整治工作方案。部署集中清理整治工作的任务,明确集中清理整治的意义和要求,并切实做好清理整治的各项准备工作。

2、自查整改阶段(8月15日--9月 1日)

各幼儿园根据清理整治工作要求,对照评估内容、标准进行自查,写出自查报告。中心校组织人员对幼儿园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摸底,并核查登记,提出初步意见。将无证幼儿园分为整改和拟取缔两类;对限期整改幼儿园下发《整改通知书》,提出具体整改要求、内容。

3、整改验收阶段(9月1日--9月 15日)

凡需整改的幼儿园按照集中清理整治检查组的意见,落实整改要求,按时完成整改任务,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中心校。中心校要组织人员对需整改幼儿园进行回头看,对整改到位的幼儿园予以保留。对整改难以到位且办学条件简陋、内部管理混乱、不接受主管部门管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幼儿园,作出依法取缔决定,下发《拟停办通知书》。

4、依法整治阶段(9月 16日--9月 30日)

镇中心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对完全不合格、整改后仍未达到要求的幼儿园组织力量深入到现场进行依法取缔。不留死角。

三、工作要求

1、明确职责。对幼儿园进行集中清理整治是一项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涉及面广的工作,要充分认识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职责分工,明确工作要求,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确保集中整治工作落实到位。

2、严格程序。在集中清理整治工作中,各职能部门要严格执法程序,落实执法工作制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公平公正。要在职责范围内,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正确对待每一所幼儿园,确保整个清理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3、强化监管。本次清理整顿活动结束后,中心校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监督管理,中心校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审批各类学前机构,未经审批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新设学前教育机构。要针对集中整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加大常规性的管理督查,实现“六统一”管理,确保我镇幼儿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关于当前学校乱收费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6

为贯彻落实关于徐州市经信委关于物流业乱收费乱罚款问题的文件精神,深入了解物流企业实际情况,收集反映企业诉求,进一步支持物流企业健康发展,开展专题调研活动。

调查显示,我市物流企业在税收、通行、融资、用工、罚款等方面负担较重,企业成本增长速度快于收入增长,经营效益大幅下滑,直接影响到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行业结构调整。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汇总报告如下,并提出减轻物流企业负担的若干政策建议。

一、物流企业总体负担依然较重

调查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速度均低于企业成本的增长速度。企业实现净利润增长较慢,部分企业实现负增长,甚至无盈利状况。总体看来,物流企业整体负担较重,成本增长快于收入增长,经营效益大幅下滑。造成这种状况的政策环境和管理体制方面的表现主要有:

(一)税收负担增加较多

调查显示,调查企业税收支出平均增加15%,远高于主营业务收入6.2%的增长水平。物流业税收支出增长快于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这也是导致企业净利润普遍出现下滑的重要原因。调查中企业普遍反映可抵扣进项税额偏少,工资、房屋租金、过路过桥费等都主要费用都不在抵扣范围,存量固定资产也不能进行抵扣。另外,企业普遍反映,个体运输司机无法提供增值税发票,这不仅使物流企业抵扣项不

足,还导致正常的运输费用无法得以税前列支,增加了企业税收负担。由于个体运输司机往往没有工商登记执照,无法办理税务登记证,许多地方税务部门以此为由不为其代开增值税发票,整个增值税链条出现断裂,导致物流企业无法取得足额发票进行抵扣,加重了企业税收负担。

(二)行政事业性收费比重高

根据国家取消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部分道路运输收费应该按期取消。调查显示,57.5%的被调查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占企业税费支出的70%到80%之间。对物流企业特别是大件运输企业造成较大负担。例如,海关、商检指定唯一的第三方EDI传输系统服务提供商,为企业提供EDI电子数据传输服务并收取相关费用。物流企业为了完成国家规定的报关报检流程不得不接受其服务,对不合理的定价无从选择。还有港口、机场、铁路等传统垄断性单位,涉企收费项目繁多,企业负担依然较重。

(三)过路过桥费依然较高

调查显示,企业过路过桥费占运输成本的9.1%。30.6%的企业反映公路收费标准较高,18.0%的企业反映收费标准不统一,28.8%的企业反映超限收费标准不合理,28.8%的企业反映超期收费、延期收费情况依然存在。企业普遍反映,高速公路和国道从按车型收费改为计重收费,过路过桥吨公里收费标准普遍提高。各地过路过桥费收费标准不统一,有按整车重量、有按过磅收费、有按距离,还有按集装箱收费,企业无法准确测算成本。跨省跨区公路仍然以分段收费为主,增加了车辆拥堵和能耗,不停车收费系统在货运车辆中没有推开。还有企业反映公路收费误差较大,排队时间过长,加重了司机与收费站点的矛盾。

(四)公路“乱罚款”屡禁难止

调查中企业反应,公路执法部门主要有交警、路政、运管、城管等部门,此外还有高速公路、环保、工商、卫生、动物检疫等部门和单位,执法部门过多,企业无所适从。对同一项违法事实处罚标准不统一。不同部门执法结果不能互认,普遍存在“重复罚款”现象。由于没有统一的执法标准和完善的执法监督,企业不得不采取“私了”、“不开票”等方式逃避执法。

(五)融资难、负担重

调查显示,企业财务成本占企业主营业务成本3.3%,平均增加10个百分点左右。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客户结算周期拉长,占压资金变大,资金周转减缓,利息支出增多。其中60.8%的调查企业融资渠道为银行贷款,这仍然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民间借贷占9.5%,特别是民营企业很大一部分采取民间借贷方式缓解资金压力,融资风险较大。对于融资负担,企业普遍反映融资渠道少、附加条件多、融资范围窄。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融资门槛高,审核时间长。对于轻资产的物流企业,由于可供抵押和担保的资产较少,很难取得银行信用获得贷款。

(六)招工难、成本涨

调查显示,企业人力成本占企业主营业务成本15.1%,近年来增

长速度保持在10%-15%左右,高于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速度。企业普遍反映存在“招工难”,特别是驾驶员、搬运工等一线员工持续紧缺。此外,随着各地工资上调、社保基数增加和公积金上浮,伴随而来的是劳动力成本继续上涨趋势。快递、配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人力成本约占总成本的50%,人力成本上涨较快。

二、减轻物流企业负担的政策建议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就物流业来看,群众最期盼、制约行业发展最突出、社会有共识的主要问题仍然集中在税收、通行、融资、用工、罚款等方面。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极大的决心和勇气,需要突破利益固化的籓蓠,需要破除现有制度的障碍,从而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增强物流市场主体的活力,使物流业释放出更大的改革红利。

(一)切实减轻物流业税收负担

建议对物流业降低税负、统一税率,以适应物流业一体化运作的需要,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允许集团型物流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总分机构统一申报缴纳。尽快放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物流企业集团总机构纳税人实行增值税合并纳税,以适应物流业网络化经营的要求。并出台个体运输业户代开增值税发票的补充规定,税率参照小规模纳税人。同时规定税收管辖权为车辆登记地、合同签订地、货物始发地、货物目的地中的任一地点,以方便个体运输业户取得发票。税务部门可根据车号汇总后检查有无虚开发票。

(二)真正创造便捷交通环境

建议整合公路执法主体,实行公路执法“互认”机制,明确对统一违法事实不得“重复罚款”,避免“多头执法”。清理各地各部门执法标准,设立全国统一的执法规定,减少自由裁量权,加强公路罚款制度约束。严格执行违法车辆在纠正违法行为后才能上路通行的规定,从起运地杜绝“只罚不纠”现象。规范文明执法行为,加强社会监督,实行地方领导问责制。此外,从根本上解决公路“乱罚款”问题,要完善公路执法部门财政供养机制,收费及罚款收入与管理部门脱钩,切断地方、部门与公路管理的利益链条。

(三)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

建议,坚决执行取消行政事业性收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取消和制止不合理收费项目,未经国家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行政部门和有关单位授权或指定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得收费;坚决制止垄断部门乱收费、乱摊派现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四)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关于当前学校乱收费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稀土、钨、钼资源税改革的要求, 决定清理规范涉及稀土、钨、钼的收费基金。经国务院批准,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2015年5月1日起, 在全国范围统一将稀土、钨、钼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降为零, 停止征收稀土、钨、钼价格调节基金。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全面清理规范本地区出台的涉及稀土、钨、钼的收费基金项目, 凡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审批管理规定, 越权出台的收费基金项目要一律取消。

三、清理涉及稀土、钨、钼有关收费基金后, 相关部门履行正常工作职责所需经费, 由中央和地方财政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资金予以保障。

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本通知规定, 对公布取消或停征的收费基金, 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者拒绝执行, 不得以其他名目变相继续收费。

2015年4月30日

关于当前学校乱收费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8

一.学校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岗位人员配备不足

我校属县城初中,在校生1209人,分设21个教学班,教职工总数为85人。其中专任教师80人,非教学人员5人,学校有住校生298人。

按有关文件规定,学生宿舍及门岗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我校非教学人员5人中1人出纳,1人负责总务,2人负责食堂,1人负责文印。按上级部门核定编制我校实际已经超编,只是人才专业配比不合理而已,工勤人员奇缺,已无人安排管理门岗和学生宿舍。无奈只好聘请临时工,而财政没有专项经费支付工人工资,靠学校的小卖部及门面完税所余资金支付,每人每月工资600元。这样的工资待遇只能请到60岁左右的老人,文化素质不能保障,管理水平自然有限。尽管学校制定有详细可行的管理制度,他们的性质决定他们的执行能力和力度。为此我们伤透脑筋。

本学期试将部分教师兼岗,补充管理力量,以期加强管理。这些补充岗位的教师是竞聘教学岗位落聘的,能力较差,要管理学生其效果可想而知。另外,他们的身份是专任教师,安排他去看门、守宿舍,一时难以接受,思想有障碍,做事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不高。

2.教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不强

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出台前,学生伤害事件的处理一般通过家校双方协商解决。属于校方责任的也由学校承担,教职工个人一般不受追究。随着法律责任的进一步明确,教职工个人的违法违纪行为造成的安全责任事故将被直接追究责任。一些教职工认识不到位,仍认为出事学校担当,与自己无多大经济关系。甚至一些教职工认为学校领导的担心是多余的,不可能发生火灾、车祸、地震等。也有的教职工主人翁意识不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3.经费不足

我校学生住宿条件差。男生宿舍是原出租门面改造的,无洗漱等卫生设施,没有后窗,不通风,如同闷罐车厢,学生经常开门睡觉,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女生宿舍楼虽是办公楼改造的,条件好些。但是,此楼是一九七八年建造,年代久,设计档次低,楼面预制板已老化松动。二00四年已鉴定为C级危房,其外墙在“两基”迎检时贴上的条砖时有脱落。虽每年都作一些小改造、小维修,条件依然难以彻底解决,安全隐患依旧。

我校食堂是由一间教室改造而成的,功能分区不合理,地面积水(无地漏造成),卫生条件难以达标,无法满足现在的要求。最难解决的是面积小,没有餐厅,学生顶风冒雨打饭。卫生部门多次下达整改意见,至今不发卫生许可证,学生饮食卫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我们也没办法。

要解决上述两项工程耗资不少(只能重建)。为此我们多次打报告给局改善办无果。他们的答复是“资金紧张”。

4.教育力度有限

经我们调查,我校学生进娱乐场所吸食k粉、深夜爬墙外出上网、拉帮结派敲诈同学等事件时有发生。虽经多次教育,该处分的也处分了,但仍然有一些同学恶习难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都说现在的学生难教,学校、家长对那些后进生几乎黔驴技穷,因为他们“大法不犯小法不断”,既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又处理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法规规定得很清楚,公安机关也无奈这些未成年人。《义务教育法》也规定不准以任何理由拒收学生,即使他犯法,只要他不被判刑我们都得收他,使得他们有恃无恐。

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后,独生子女增多,他们生活条件优越,备受宠爱,逐渐形成自我中心的意识,父母讲不听,寄希望于老师,老师靠一张嘴,其效果有限。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学生就近入学太容易,相当多的学生不珍惜读初中的机会,差生面大。甚至在小学都知道,不管怎样都可以读初中的。这些学生逃学上网通宵末归,抽烟、斗殴时有发生。学校查处了,批评教育了,处分又怎样?处分几次又怎样?家长也没办法。

我校某学生因上网缺钱而盗割电缆去卖,公安机关查处后只是家长掏钱,学生不受制裁无动于衷。曾因学生打架,受害方家长意见大,要求学校移交公安机关处理,而公安机关也只能让双方协商解决,处理不了未成年人。甚至有学生讲“满十六岁,我不偷、不打了”,明目张胆挑衅法律。

电视也报道不少教师因处罚学生而受到起诉的案件,有些案件也许是媒体夸大其词,造成社会舆论压力大。导致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有顾虑,唯恐造成严重后果难以承担,有时连严励一些的措词都不敢用。

于是,学校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

二.学校安全管理的对策

1.改革用人体制,因事设岗,合同聘用

企业改革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打破“铁饭碗”,改革用人体制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过去国有企业,甚至供销社这种集体企业,在保护政策的庇护下得以优越的生存。改革开放以后,这些企业的管理体制弊端暴露无遗,每况愈下,被迫进行体制改革。当初人们思想也想不通,闹情绪,不知道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该发展的发展了,该下岗的下岗了,人们已普遍认可。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果。

当前事业单位仍是“劳保”单位,大多数人没有忧患意识,分配体制不合理。学校花几百元聘请的临时工比每月领一两千元工资的教师卖力,工作认真负责。为什么?因为临时工有忧患意识,干不好随时面临解聘。其实国家人事部早已着手事业单位人事改革试点,我们的教职工没有意识到而已,把自己的干部身份看成终身制。

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目的是调动积极性,发扬主人翁精神。为此,应实行聘任制,合同制,因事设岗,以岗定酬,解决目前岗位配比不合理现象,解决“人多做不了事”的问题。

2.加大经费的投入,消除安全隐患

当前我县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将保留教学点及中学的危房彻底重建。避免过去由于经费少,年年小修、小改,解决问题不彻底。另一方面,面对当前全球经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包括中小学危房改造专项资金的投入,对解决我县中学危房都十分有利,可以消除我们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硬”隐患。

3.完善教育体制

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将义教阶段学生开除,使得这些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有恃无恐,无动于衷,教师普遍倍感压力巨大。这是当前初中学校最头疼的问题,除开说教,你无计可施,所谓的体罚是万万使不得,也不可取,罚扫点地也不见得可行。你还有社么招数呢?

但是,《义务教育法》作了补充,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工读学校,以解决那些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

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学生个性差异极大,没有区别对待的教育管理是难以适应需要的。国家成立专门的特教学校是必要的,以避免社会力量那些特教学校的弊端。

上一篇:中专生求职自我介绍下一篇:校长毕业典礼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