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节水意识调查报告

2024-07-01

公众节水意识调查报告(精选10篇)

公众节水意识调查报告 篇1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据我们平时的观察,而今水资源的污染情况相当严重,居民现在的节水意识怎样我们不得而知,因此我们决定以江苏大学附近的东风村为调查地点做一个关于居民节水意识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活动选址江苏大学附近的东风村,这个村庄是一个流动人口密集的地方并且与一个人流量很大的菜场毗邻,其覆盖面很大,从而可以使进行调查的数据针对性广,且来往人员大多管理家务,对水的接触较家庭其他成员更多,因此数据可以更加精确地反映整个东风村居民的用水情况。

在这次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小组成员一共做了100份问卷,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抽取了62名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的同时我们也顺带着进行了节约用水的宣传,得到了居民的积极配合,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现将调查结果做如下总结:

1、与人员覆盖面:

本次问卷调查的参与人员,主要为东风村的村民,由于部分问卷调查地点在东风村附近的菜场,因此会有些周边村庄的人。

2、明居民用水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信息,总结计算之后,算出了东风村村民每月人均用水为8.35立方米,而在调查中显示,最多用水量家庭每月人均用水量高达15立方米,而最低用水量仅为1.6立方米,差异较大。

3、明居民节水意识情况:

1.洗菜洗碗时27.5%的人选择开着水龙头洗,72.5%的人选择把

水倒在盆里洗;

2.洗手时73.9%的人选择把水开小了洗,15.2%的人喜欢将水开

大了洗,还有10.9%的人开大开小了洗看心情;

3.对于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废水,如洗完衣服的水、洗完菜的水

等,有65.4%的人将水直接倒掉,34.6%的人选择将水放在一边,有机会再利用;

4.对于生活中循环用水,25%的人经常这样做,55%的人偶尔会

循环用水,剩余20%的人基本不;

5.在看到未关好的水龙头怎样做的问题上,65%的人认为自己在家肯定会关好,在外说不准,有19%的人抱着没有其他人关自己就会去关的想法,16%的人会主动去关;

6.在回答是否愿意购买常用节水用具时,有47.5%的人表示愿意

购买,37.5%的人表示价格适当就可以考虑,还有15%的人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7.对于符合饮用的再生水45%的村民认为可以接受,34.2%的人

对此有顾虑,20.8%的人选择不接受;

8.夏天人们常在家洗澡,在洗澡怎样用水问题上85%的人觉得淋

浴更好,节省水资源,10%的人选择舒适的泡澡,5%的人选择淋浴或泡澡是看自己的时间是否充裕。

4、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村民现在生活中比较普遍的节约用水的方法:

(1)用洗菜水、洗衣服的水、洗脸水来拖地、浇花及冲马桶;

(2)洗脸、洗菜、洗碗是用盆来接水,不要用水来冲洗;

(3)洗澡时洗盆浴或淋浴;

(4)使用节水器。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我们发现村民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节水意识,但他们的节水主要局限于本家庭或人的用水费用,有很多人并不能真正为了节约社会用水而去刻意的节水,从第五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就可以看出。因此村民的节水观念有待提高。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村民们大都可以相应的采取了一定的节约用水措施,但是,也许是因为节水方法的局限性,节约用水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因此,对于居民节约用水的宣传还是十分有必要的,并且针对居民节约用水的单一性,我们

应该多向居民的进行怎样进行节约用水方法的介绍,由此进行的节水宣传会更加有力、更有效。

现在 水资源情况日益恶化,如果可以在居民日常生活之中进行用水的节约,那每户如果平均可以节约1立方米的水,那么东风村的村民一共可以节约多少水呢,这些水又可以做多少事情呢?

公众节水意识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节水意识,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石羊河流域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东段, 涉及武威、金昌、张掖和白银4市9县 (区) , 由大靖河、古浪河等8条支流及石羊大河干流组成;流域总面积4.16万km2, 总人口约226.9万人。近二三十年来, 由于人口增加及水资源不合理开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大大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 生态系统遭到极大破坏, 逐步成为我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中生态系统退化速度最快的地区[1]。为了解决石羊河流域生态恶化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被列为国家“十一五”生态保护重点工程。2006年2月, 甘肃省委、省政府先期启动实施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应急项目, 使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在于节水[2]。当前流域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关井限采, 遏制地下水继续下降的趋势;退牧还林、退耕还草, 恢复植被;在生态脆弱区, 有计划地实行生态移民;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管理。这些措施的实施逐步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 也对流域群众的节水意识产生一定影响。客观评价群众的节水意识对于石羊河流域治理工程的进一步顺利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研究方法

由于流域群众节水意识属于定性指标, 很难量化, 故本文采用德尔菲法 (Delphi) 和层次分析法 (AHP) 相结合, 确定层次结构, 制定指标体系[3,4]。

1.1 指标体系的确定

在充分借鉴吸收了已有指标研究成果基础上, 分析各评价因素的逻辑关系, 对评价方案做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系统分析, 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层次模型, 然后进一步征询专家的意见, 采用德尔菲法, 运用专家的知识、智慧、经验、信息和专家的价值观, 优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咨询调查, 可以统计出专家对每个指标意见的集中度和离散度[5]。

专家意见集中度计算公式:

Ei=1Ρj=1ΝEjnij (i=1, 2, , Μ) (1)

专家意见离散度可用标准差σi计算:

σi=1Ρj=1Νnij (Ej-Ei) 2 (i=1, 2, , Μ) (2)

式中:N为事先规定的指标重要程度的级数, 分为5级;M为指标的个数;P为专家总人数;Ej为第级j指标重要度的量值, 5级的量值分别是1、2、3、4、5, 量值越小越重要;nij为第i个指标第j级重要程度的专家人数。

根据评价目的和要求, 选取满足集中度Ej≤3, 离散度σi≤0.65为判据, 满足条件的指标纳入石羊河流域群众节水意识评价指标体系。

1.2 指标权重的确定

1.2.1 判断矩阵及指标权重

在层次分析法中, 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元素, 本层次有关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假定A层中元素与下一层次Ak中的元素B1, B2, …, Bi有联系, 判断矩阵形式如下:

A=[b11b1jbi1bij] (3)

式中:bij (i, j=1, 2, …, n) 表示对于A而言, BiBj的相对重要性的数值表现形式。通常bij取{1, 3, 5, 7, 9}及它们的倒数, 其含义为:1表示同等重要;3表示稍微重要;5表示明显重要;7表示强烈重要;9表示极端重要;它们之间的数{2, 4, 6, 8}表示2种重要程度的中间状态。后者与前者的重要值用前者与后者比较的重要性值的倒数表示。根据标度定义, 结合专家打分确定各指标的判断值, 由此得出各指标递阶层判断矩阵。

指标权重反应了下层因素对上层因素的影响程度。对于一个一致的判断矩阵, 它的每一列归一化后就是相应的权重向量。一致阵的任一向量都是特征向量, 一致性尚好的正互反阵的列向量都应近似特征向量, 可取其某种意义下的平均。故本文采用矩阵归一化再取算数平均的方法求各指标的权重值w

1.2.2 一致性检验

人们对复杂问题涉及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时, 不可能做到判断完全精确, 为了保证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结论基本合理, 引入判断矩阵一致性判断指标对构造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λmax和CI是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的重要指标, 其中λmax是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CI是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指标。据表1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计算一致性比例CR[6]。

CΙ=λmax-nn-1 (4) CR=CΙRΙ (5)

当一致性比率CR<0.1时, 即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通过一致性检验, 否则就需要重新构造对比矩阵。

2 石羊河流域群众节水意识定量评价

2.1 群众节水意识层次分析模型的建立

根据体现流域群众节水意识的各个方面, 建立3层递阶结构体系:目标层、标准层和指标层。目标层为单一指标, 有3个准则, 具体9个指标, 结构见图1。

2.2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相对权重

在建立群众节水意识层次结构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专家打分对标准层和指标层的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 从而得出各指标判断矩阵, 并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 汇总结果见表2~5。

通过各判断一致性检验结果 (表6) 可以看出, 判断矩阵A-BB1-CB2-CB3-C的一致性比率的计算结果分别为0.033 4、0.006 1、0.028 1、0, 均小于0.1, 所以认为以上判断矩阵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2.3 通过问卷调查, 建立评价等级集

采用随机抽样, 统一问卷调查的方式, 在石羊河流域中、下游的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古浪县和民勤县等地选取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75份, 回收173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8.9%。

根据群众问卷回答情况, 将指标层所体现的群众节水意识按答题规则分为节水意识强、节水意识中、节水意识差3个等级, 统计结果如表7所示。

2.4 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节水意识水平

在层次评价的基础上, 通过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来评价石羊河流域群众节水意识水平[7,8], 该模型的一般模式为:

B=WR=i=1mi=1mwirij (6)

式中:wirij分别是各指标的权重和各指标群众问卷调查评价值。

3 石羊河流域群众节水意识评价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 由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到石羊河流域群众节水意识最终评价结果 (见表8) 。研究发现, 石羊河流域群众节水意识强、中、差的比例分别为64.54%、23.47%和9.11%, 流域大部分群众具有很强的节水意识。

在标准层有关群众节水行为的调查中, 有77.31%的人节水意识很强, 节水意识差的仅有6.65%。可以看出, 流域大部分群众在生活中都能自觉节约用水。在关于群众对现行节水项目的态度调查中, 只有18.91%的群众持肯定态度, 绝大部分群众认为现行的流域节水项目结果一般, 还有29.81%对节水项目持否定态度。可以看出, 由于现行的流域节水措施 (如关井压田、新建温棚等) 对群众经济收入具有较大的影响的作用, 还没有受到大部分群众的认可。因此, 在今后节水项目实施期间, 应多渠道拓宽群众经济收入来源, 这样才能使群众从根本上支持节水项目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马金珠, 朱中华, 于保静.石羊河流域水环境演化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5:1-36.

[2]薛娴, 王涛, 姚正毅, 等.从石羊河流域沙漠化土地分布看区域协调发展[J].中国沙漠, 2005, 25 (5) :682-689.

[3]郭志刚, 郝虹生.社会调查研究的量化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4]王莲芬, 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5]陈坚红, 盛德人, 李蔚, 等.Delphi和AHP集成的火电建设工程模糊综合评价方法[J].热能动力工程, 2003, 18 (3) :304-306.

[6]石丽忠, 陈金良, 迟道才, 等.辽宁省农业水资源多维耦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 (3) :9-12.

[7]杨春红, 唐德善.黑河工程对中游农民节水意识影响的定量评价[J].人民长江, 2006, 37 (4) :11-12.

[8]赵伏军, 谢世勇, 杨磊, 等.基于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 (AHP-FCE) 模型优化矿井通风系统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 16 (4) :91-96.

气候变化与社会公众意识调查 篇3

气候变化问题的由来

在气象学上,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1992年签订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过去150多年来,由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了现代化,紧跟其后,一些亚、拉美、非等地的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一路前行,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伴随而来的是主要由工业生产和交通消耗的化石燃料带来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空气中大量排放。创立于1988年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作为监视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最权威机构分别于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发布了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IPCC第四份评估报告指出,过去的100年(1906-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0.74℃,最近50年有加速之势;2005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379ppm,为过去65万年来最高,过去50年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很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这一科学界的权威报告强调,“气候系统的变暖是毫不含糊的”。预计在21世纪,全球仍将表现为明显的增温、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引发的气象灾害可能更加严重。

气候变化问题的社会学视角

气候变化给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带来的深刻影响是全方位的,需要多层面、多角度的支撑力量。气候变化绝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反而更是一个社会科学问题,不是科学造成了气候变化,而是科学在社会层面的误用造成了气候变化;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不能单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更为重要。

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大师安东尼·吉登斯于2009年出版了《气候变化的政治》一书,提出了气候变化问题的“吉登斯悖论”,主要指这样一种困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险尽管看起来很可怕,但它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不是有形的、直接的、可见的,因此许多人会袖手旁观,不会对它们有任何实际的举动。然而,坐等它们变得有形,变得严重,那时再去临时抱佛脚,定然是太迟了。纪录片《地球2100》深刻揭示了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导致的洪水、干旱、飓风、海浪等极端天气事件对人类社会的严重影响,这种影响在今后一百年内持续增强以致失控难以挽回,人类社会文明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面临着如同当年复活岛一样的历史命运,“吉登斯悖论”变成了不幸的事实。

国外对气候变化问题公众意识的调查

关于社会公众对气候变化的态度,英国最大独资市场调查研究公司——MORI市场研究公司于2008年5月进行了一项关于气候变化的公众态度的调查。该调查从关注气候变化、科学不确定性及影響、信任或宿命论、对政府的态度、经济与环境、可再生能源的坚定支持、个人利益与社会规范、采取行动与个人责任、污染与环境等9大方面进行调查,了解社会公众对气候变化的态度。这次调查中,3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关心”气候变化;更有高达47%的人说“相当关心”;77%的受访者认同这一说法,即“大多数人还没有做好付出巨大牺牲的准备”来帮助阻止气候变化。关于给英国面临的问题排序时,33%的人选择了经济作为最大的担心,只有7%的人将全球变暖排在首位。有相当高比例的人认为,“我们太弱小,无力回天”、“在国家采取行动之前,我们不应该有所行动”。气候变化似乎被看成了一种风险,解决它的责任归属于政府“当局”。这些调查结论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正在印证“吉登斯悖论”的观点,即气候变化问题尽管是一个结果非常严重的问题,但对于大多数公民来说,由于它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见、不直接,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计划中很少被纳入短期考虑的范围。

美国耶鲁大学和乔治梅森大学联合于2008年对2129位美国成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8%的美国公众确信由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正在发生,且很快会造成严重后果,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应对。

国内对气候变化问题公众意识的调查

2008年9月,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联合搜狐绿色频道开展了一次气候变化问题的公众网上调查。调查显示,被调查者的83.73%非常关心气候变化这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97.6%已经感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后果;88.91%的被调查者愿意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环保行动,并且其中45.79%的人已有实践经验,42.29%的被调查者认为气候变化灾难会波及每一个人,可持续发展事关百姓利益,老百姓最应该关心;62.57%的被调查者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自己很关心气候变化的影响;94.66%的被调查者愿意从自身做起应对气候变化。接近八成(79.2%)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应持积极的态度,但同时,也有近一半的被调查者(45.34%)相信尽管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在短时间内可能影响经济的增长,但从长远来看是利大于弊。调查结果表明,气候变化问题在中国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并且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持一种非常积极的态度,愿意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2009年2月,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与中国科技部中国科技交流中心在全国开展了“气候变化公众意识及消费者行为调查”活动。该活动从衣、食、住、行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民众消费观念的冲击。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16~18岁在校中学生和18~35岁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青年职业人员或在校大学生。本次调查显示,7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已在经受着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只有25%的人确信了解如何应对这种状况;大部分受访者声明会选择购买环境友好型产品,如愿意购买环保产品、减少垃圾产生、提高生活用品回收率等。在调查社会公众采纳环保行为的方式时,76%的人首选运用激励监督机制,69%的人认为社会认可性是行为改变的强劲动力。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的青年群体不仅关注气候变化问题,而且乐于接受所有有效的改变。

2009年8~9月,零点研究咨询集团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7大城市,及浙江诸暨7个小城镇及其周边农村地区的3785名18~60岁常住居民进行了气候变化公众意识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社会公众认为最迫切需要治理的环境问题的前三项分别是空气质量、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气候变化问题排在第四位。近八成(76.9%)公众无法正确指出《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为控制碳排放而制订的协议,27.3%的公众误认为中国未签订《京都议定书》;近七成(69.8%)公众表示关注气候变化问题,超过八成(83%)的公众表示愿意为改善气候环境而付出实际行动。在涉及愿意用何种行为来应对气候变化时,多数公众选择的是成本较小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如尽量少用一次性生活用品、多乘坐公共交通或走路、尽量开窗减少使用空调等。86.6%的公众表示通常是通过电视来获取气候变化相关信息;47.9%的公众通过报纸,39.8%通过广播和杂志,而网络新媒体只占到16%。调查表明,公众对应对气候变化参与意愿高,但认知有待提高,而传统媒体在推动公众参与气候变化方面功不可没。

|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编校:韩占雷

居民的节水意识调查问卷 篇4

很深切地感受到

有点感受

感受不到

您觉得您所处的社会环境水资源短缺吗?淡水资源对于您来说短缺吗?

不,很充裕

有点

很短缺

您是否觉得,在干旱地区,一人一年洗不上一次澡,喝不上一碗汤,洗不上一次衣服,等等,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曾经觉得

一直都认为是

从不觉得

您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下意识地做到“一水多用”?

不知道该怎样“一水多用”

没有做到

有,下意识地

做到“一水多用”,而且成为习惯,不用下意识了

淋浴涂浴液时是否关掉花洒? 是

记得就关

一般不关

洗澡时一般用淋浴还是浴缸泡澡?

淋浴,节省水源

浴缸泡澡,舒服

看时间定,有时间就泡,没时间就淋

没有浴缸,所以淋浴,有的话会泡澡

见到水龙头不关会不会主动上去关好?

在家肯定会,在外面说不准

没人关我就关

总是主动关

您家水费支出还有没有节省的空间?

有,我们很浪费水,可以改变习惯

有,但是不想节水,不在乎那点钱

有,但是不想节水,水资源没有人家说得那么紧缺

没有,我家很节约用水了

如果您是大老板,您旗下的企业需要大量用水,您会优先考虑节水还是考虑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准,最好可以节约水费

经济效益,尽量满足企业的用水需求,水费占不了多少支出

节水,可持续发展最重要

您认为您所处的社会环境有没有形成良好的节水风尚?

已经形成,我们这样的节水风尚已经是极致了

已经形成,不过还有提升的空间

还没形成,需要大力倡导培育节水新风

丝毫没有节水风尚可言

您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于节水的宣传力度怎么样?

几乎渗入到居民了解节水的方方面面,效果明显

只在学校等少数地方宣传,在宣传的地方效果还不错

只在学校等少数地方宣传,且效果不明显

没感受到有宣传

您觉得哪种渠道对培养节水意识效果最好?

身边人的相互影响

学校教育

社区宣传 投票*次

公众节水意识调查报告 篇5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以及外来人口大量拥入,用水量急剧增长;我们企业是一个用水大户,为了进一步增强节水意识,以实际行动创建“节水型”企业,为企业的发展再作新贡献特发出倡议:

一、树立爱水意识,做生命之源的呵护者。水和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充分认识爱水护水的重要意义,处处珍惜水、爱护水、节约水,自觉树立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的观念。

二、养成节水习惯,做科学节水的实践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我们在用水的时候要做到刷牙洗脸用盆接水,洗衣洗物用桶接水,不能把在水龙头下直接洗衣洗脸;别把水龙头开到最大,用水后关牢水龙头、用过的水留起来拖地冲厕所,养成护水节水的好习惯。

三、弘扬节水风尚,做节约用水的宣传员。一方面,我们要利白鹭电视台,白鹭化纤报.用宣传栏、广播台大力宣传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危机及节水的具体措施;同时我们要从自己做起,积极传播节水理念,从带动身边的同学开始,进而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到节水中来,努力形成人人关心节水、时时注意节水的好风尚。

四、开展节水活动,做爱水节水的生力军。节水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基础,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当我们看到水龙头开着时,要主动去关掉;当我们发现供水设施发生损坏或跑漏时,及时告知有关部门;当我们遇到有人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及时制止并向有关部门反映,敢于同不良用水行为作斗争。

浅谈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 篇6

1 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现状

我国公众在环保上呈现出严重的“人格分裂”:一方面, 86%的公众认同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 39%的认为污染给本人和家人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 逾10%大城市居民认为所在城市不宜居;公众如此痛恨环境污染, 环保意识一定很强了, 可调查显示: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仅为57.05分, 环保行为得分仅为55.17分, 意识和行为双双不及格。

一方面痛恨环境污染, 一方面环保意识很差, 其实根本无须数据描述, 现实中常常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这种“人格分裂”:一个深受环境污染之害的人, 会一边痛骂污染企业的“无耻”, 一边又会下意识地顺手将手中的垃圾扔向门前的河流中, 毫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想法;一个整天埋怨城市不宜居的人, 平日可能不会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小时空调;一个痛恨邻居乱倒垃圾影响自己的人, 有一天为了方便也会乱倒垃圾。

笼统地说中国人环保意识差、环保行为不及格是很不准确的, 这种评价只能限定于公共环境上, 在私人领地和个人家居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上, 中国人一定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了:中国人如今家居装修最讲究的是什么, 是材料要环保, 室内空气要达标, 买地板、置家具、购家电、刷墙漆时首先问的都是环保有没有达标, 环保诉求可谓登峰造极;吃东西讲究是不是绿色产品, 有没有环保质量认证, 喝水讲究是不是纯天然……与这种私人领地上环境诉求形成强烈反差的是, 公共环境上环保意识非常差。常居国外的朋友每次回国时都会感慨:中国人私人家里的装修都越来越精致漂亮, 保持得很干净;但是一进入过道这样的公共空间, 往往都没有灯光、没有装饰, 墙上与地上通常是脏乎乎的。

中国近年来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大都是广场、景点、公园、湿地、森林等公共空间。国人对环保“只说不练”, 正源于公共环境与具体个体的权利相距太远。如果赋予老百姓对公共环境更多的法律权利, 如知情权、受益权、损害受偿权、清洁水权等等, 公众会更快、更自然地在切身的环境利益和“共同的利益感觉”中养成对公共环境的保护意识。权利无法彰显, 义务自然无从谈起。

2 培养公众环境意义的措施与建议

2.1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增强全民节约意识, 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良好氛围。

大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的宣传教育, 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能源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努力使节约能源资源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作用, 开辟专题、专栏, 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方针政策的宣传, 普及节约的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活动, 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业”、“节约型学校”、“节约型社区”、“节约型家庭”等活动, 增强节约意识, 促使节约型社会建设真正走进单位, 走进学校, 走进社区, 走进家庭, 融入每个社会成员的工作和生活, 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渗透到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之中。

2.2 增补节约教育课, 倡导节约的生活态度,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节约习惯。

加强素质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环保的公益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环境方面的知识, 把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作为一门“功课”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行动之中, 使学生从小认识到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通过教育宣传, 促使学生从自己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点滴做起, 积极地参与反对浪费, 反对各种各样的奢侈行为, 争做节约的宣传者和创造者, 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身的节约意识和整体素质。

2.3 面向全社会发起倡议, 摒弃日常生活中浪费的习惯。

2.3.1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树立节约

资源的意识, 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开始, 重视勤俭节约的美德。

2.3.2 积极保护水资源。做到随手关掉水龙头;充分有效利用非饮用水, 加大循环利用力度。

2.3.3 最大限度节约电能。

减少电脑用电量, 非工作期间及时关机, 待机时关掉显示器;为显示器、硬盘和系统休眠设定待机时间。电视机调低亮度、音量, 电视机关上后, 应将插头拔下。

2.3.4 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 进一步减少纸质公文印制数量, 纸张尽量两面使用。

2.3.5 减少使用不必要的“一次性”用品, 尽量少用塑料袋, 外出购物时尽量用菜篮、布袋等。

2.3.6 对机关的照明、制冷、办公设备等用能设施、设备严格管理。

降低办公、通讯费

用支出, 减少会议、出差等公务活动的经费开支。

2.3.7 积极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如广泛使用节电型灯具、器具和节水型产品等。

2.4 建设节约型社会, 各级机关应率先垂范。

各机关单位要开展节约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真正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增强资源节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 要教育、引导和规范机关全体工作人员, 从自己做起, 从身边点滴事情做起, 自觉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用实际行动做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模范。建议政府可以对各级机关、学校、企业办公楼先作废纸分类的规定, 而且废纸分类只需要举手之劳, 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够做到。

2.5 强化环境意识, 提倡绿色环保行为习惯。

政府应当出台一些规定, 把商家无偿提供的所谓“方便”转化为有偿。例如:商场不再提供塑料袋, 如有需要者, 必须花钱购买布制袋子等等。总之白色污染不能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另外, 在每个生活小区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箱, 减少电池对环境的污染。

2.6 加大卫生监管巡查力度。

加大环境卫生监查力度, 特别是对饮食大排档油烟、噪音的整治, 以及门前的卫生状况的监督, 加强其门前垃圾及时清运。在街边、小区内多设垃圾筒;有关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路边电缆沟内的卫生死角喷杀虫剂、洒灭鼠药, 有效地降低四害的孳生场所;对堵塞的下水道应及时疏通, 许多路段就是因下雨时路面水不能畅排或下水道的污水外溢致使污水、垃圾、淤泥沉积在马路上, 导致一些道路成为脏、乱、差路段。另外, 市民也应学会管住自己的口, 不随地吐痰;管住自己的手, 不乱扔垃圾;管住自己的脚, 不践踏花草,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语: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有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人人具备环保意识, 时时注意环境保护, 才能真正解决环保问题, 更好地保护和美化我们的家园。

摘要: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环境保护切实关系到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 树立什么样的环保观念, 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阐述了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现状, 并对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措施加以论述。

关键词:公众环保意识,现状,提高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李俊鹏, 金国栋.论环境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提高群众环保意识的对策[J].恩施州党校学报, 2006 (2) .[1]李俊鹏, 金国栋.论环境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提高群众环保意识的对策[J].恩施州党校学报, 2006 (2) .

[2]王文军.论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7 (3) .[2]王文军.论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7 (3) .

[3]姚奕.我国公众环保意识不及格[J].中国林业, 2007 (3) .[3]姚奕.我国公众环保意识不及格[J].中国林业, 2007 (3) .

环保的国家行为和公众意识 篇7

奶奶家节能减排的方法还有很多:水都是重复使用,第一遍洗菜洗手,第二遍擦地,第三遍冲厕所;淘米水留着浇花;剩饭喂狗,狗不吃的东西,还要看看能不能做肥料;老两口的衣服基本手洗,很少用费水的洗衣机,电器不用的时候一定要拔掉插销。

总说中国人环保意识差,但我周围其实有不少自觉节水节电的人。相反,我去过几个号称环保的西方国家,那里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未必强多少。欧美大多数的城市里,路灯都是从早到晚开着的。第一次看到大太阳底下微弱但确实亮着的路灯,从小被教育随手关灯的我着实心疼。

在许多美国人眼里,随手关灯并不一定受欢迎。第一次在实习单位随手关了办公室的灯。老板却说“把灯打开,以后下班不需关灯”。后来才注意到,整个市中心下班后灯火通明,并非所有人都在加班,而是要用灯光给市中心无人区制造一种虚幻的繁华。之后,他们每年假惺惺地搞个“全球熄灯一小时”,一年就一回,还得全球媒体轮番报道。

至于节水,也没有多少人真正考虑过。北美洲西海岸的夏天相当干燥,为了保持自家草坪的生机,一些人家的灌溉系统几乎24小时喷水。鉴于水费相当便宜,除非邻近地区有森林大火时当局下禁水令,谁又会想起来节约用水呢?

西方人的环保行为大多是靠严格的法律来保障的,而他们最好的品质之一就是守规矩。例如,在温哥华收垃圾的工人有严格的劳动保护制度,一旦垃圾桶的规格超标或垃圾的分量超重,工人就拒绝收取。这迫使居民不得不有所节制,压缩每个礼拜的垃圾分量,小心分类处理各种不同垃圾。

但在中国,情况却刚好相反。作为好公民一名,我领了分类垃圾袋之后认真执行,厨余和其他垃圾分开存放。但倒垃圾时并没有看到分类垃圾箱。打扫的大妈麻利地接过我手里的垃圾,一股脑儿扔进了同一个垃圾桶,我辛苦分类的结果就这么白费了。我问她,垃圾不用分类吗?大妈很友善地说,别麻烦了,都倒一起吧,咱们在这儿分好了,垃圾车来了还不是倒在一块?

提高中国公众海洋意识的对策研究 篇8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五洲的通途、资源的宝库。同时,海洋对于地球环境的变化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它与大气、陆地相互作用从根本上决定了地球的生态系统。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开发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大,无节制的污染、掠夺性的开发给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造成严重破坏,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对人类生存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为此,人类逐渐把目光转向占地球表面积71%且储藏着丰富自然资源的海洋。海洋将成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三大危机的最好途径,是全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广阔空间。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海洋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活动都离不开海洋。就国家发展而言,海洋在一定程度上主宰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昔日的海上强国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当年的日不落帝国――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以及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惟一强国美国,无一不是以海兴国。古今中外大量史实雄辩地说明了一个事实——重海则兴、轻海则衰。

中国是陆上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海岸线长度、大陆架面积、专属经济区面积分别在世界列第四、第五、第九位。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财富,开发食品、能源、水资源、原材料和生产、生活空间的战略性基地。

综观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虽然从时间上来说,中华民族也曾是海上文明的先驱者,然而,总的来看我们还是一个重大陆、轻海洋的国度,对海洋的认识长期停留在“渔盐之利,舟楫之便”的水平上。尤其是明朝以来推行的“海禁”政策,使中国丧失了与当时世界正在兴起的资本主义相互交流、学习机会。海洋意识的淡薄,使我们从观念上远离了海洋,从而大大延缓了社会发展的进程,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到来自海上的入侵就达近百次。从现实来看,我国海洋法律建设滞后,对海洋国土、海洋权益、海洋开发、海洋保护等缺乏宣传教育,很多国人对海洋问题的重要性了解甚少,海洋意识淡薄,特别是对海洋国际关系的复杂性认识不清。时至今日,我国的中、小学教科书中涉及海洋权益的内容仍然少之又少。我国许多高校的学生竟不知道我国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对与各国海洋权益存在争议缺乏足够认识。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将“国民的海洋意识在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列为海洋事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1-

中国要想在即将到来的海洋世纪里成为一个海洋强国,关键在于唤醒和培育国人的海洋意识,树立一种全新的海洋观。21世纪是海洋世纪,具有什么样的海洋意识是关乎我们国家兴盛的大问题,理应得到每个炎黄子孙的密切关注。只有使国民都认识到向海洋进军的紧迫感和重要性,才可以说,我们真正从大陆走向了海洋!

那么,如何来提高中国公众的海洋意识呢?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强化海洋战略规划,培植高规格的海洋意识

在人类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空间逐渐向海洋推进,国家把海洋开发与利用纳入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战略,强化海洋战略规划,这为全民海洋意识的培育搭建基础平台,但从建设海洋强国的高度,要整体提升全民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素质,培植高规格的海洋意识,还必须强化对全民海洋教育战略的规划,依据海洋意识内涵层级,区分培育对象,借助空域环境,立足时域界区,让符合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海洋意识在当代国民中切实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具体而言,国家在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海洋战略规划以及国民教育纲要时,应将全民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教育纳入其中,从宏观确立全民海洋知识教育的根本原则、指导思想和主体内容;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依据规划、纲要区分沿海、中部、内陆三个地理空域,区别培育对象确立中观规程,指导并督促企事业单位制定实施细则,研制并推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对全民海洋意识的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加强海洋高等教育,建立起海洋综合人才和专家的培养机制

海洋开发与利用尤其是海洋权益的维护涉及科技、经济、军事、外交等各领域,具有极强专业性与综合性,我们要建设成为海洋强国,需要一大批海洋综合人才和专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确立了世界海洋新秩序,引发了“色圈地风暴”。根据《公约》确立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制度,国家管辖海域可向海延伸至200~350海里。根据公约规定,我国拥有管辖权的海域面积将达到300多万平方公里。这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的管理、开发、维护,需要大批的海洋管理人才。同时,由于《公约》的生效,海岸相邻和相向的国家之间关于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问题日益尖锐,海洋权益斗争

日益复杂。我国和海岸相邻或相向的八个国家存在海洋权益重叠,需要进行海洋管辖界限的划分。而这一切也需要一大批既具有海洋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的海洋法律知识的海洋管理者来参与完成。因此,加强高校海洋综合学科建设,培养更多的海洋综合人才势在必行。国家应加大对海洋类高校海洋学科建设的支持与引导,使之成为我国海洋综合人才培养的摇篮。有了海洋综合性人才培育的基地,就可以通过这些综合性人才促使海洋的声音不断向国民传递,起到增强海洋意识的“种子”作用。

1.加强海洋国情教育。从总的面积上来看,可以说我国是海洋大国,但是我国有13亿人口,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均海洋资源十分有限。在东海和南海我国所主张的管辖范围与相邻国家主张的管辖范围有交错和重叠,加之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以及南海诸岛的许多岛屿的领土归属争端,使得海洋划界问题变得错综复杂,而且我国坚持公平原则标准,有争议国家多坚持中间线原则,在此大是大非问题上谁也不会主动让步或轻易放弃权利,因而会相持不下,争端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解决。目前,除了与越南已经达成共识,在北部湾确定划界,而与其他国家尚未确定在海洋上的界限。在南海诸岛中,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占据了多个属于我国主权管辖的岛屿,这在我们将来确定海上划界时将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在教育中灌输这些基本国情,教育学生要认识我国所面临的挑战,应有一种国土危机感,并能时刻把自己与国家的安危联系起来,像维护陆地国土一样去珍惜每一寸海洋国土,因为国土是一个民族生存之本。

2.加强海洋资源观教育。目前而言,海洋资源可以划分为五大类,即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能源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海洋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开发的潜力巨大。

3.加强海洋法权意识。目前,与我国相邻或相向国家片面划定涉及我国管辖的海域范围共约150万平方千米,其中绝大部分已被其他国家非法划入其版图,约占我国海洋辖区的1/2。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致力于争取国家主权的事业中来,为国家主权的争取而工作。

三.加强海洋基础知识教育,让“蓝色文明”伴随国民成长

要想有优秀的海洋国人,必须有优秀的海洋教育。目前国人海洋意识薄弱,主要是身受我国传统的“黄色文明”影响较深,同时,我国的海洋宣传教育工作因缺乏海洋文化科

学的有力支撑,致使对学生海洋意识的培养始终滞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未能将其提升为一门基础文化课程教育的高度。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作为海洋教育主要载体的地理课程教育出现弱化倾向,中学地理作为副课,不少城市已不纳入高考范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重视程度不高,而且我国中学、大学阶段细分专业过早,学生的接触面、知识面较窄,对地球环境缺乏了解,青少年海洋国土观教育严重不足.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之时,只是在地理课本中简单地学习到了寥寥无几的海洋知识,既不全面也不系统,即使进入大学,除了涉海专业的学生学习较多的海洋知识外,其他专业学生对海洋知识涉猎较少.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已把地理和英语、数学、科学、历史一起,列为美国基础教育的5门核心课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海洋基础知识教育,借鉴美国等海洋强国把海洋知识列为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的做法,在我们的义务教育中灌输科学系统的海洋知识,打造国民海洋意识的根基,让“蓝色文明”意识伴随国民成长。

四.展开多种形式的海洋知识渗透,让国民的生活充满海的气息

在意识心理学看来,意识是人类大脑具有的功能,是大脑在后天环境中通过学习活动生成的。人类的学习活动具有一种同目的向上关系,它是以人类个体由不知到知(对情况、内容、经过、知识而言),由不会到会(对动作、操作、技术、活动方式方法而言),由不认识到认识(对概要、本质、特点、细节、全貌而言)为目标的综合活动,需要有言语、思维、感觉、记忆、意识、意志、需要、情感、肢体活动的参与,且意识与言语、思维、感觉、记忆、意志、需要、情感、肢体活动大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培养国民海洋意识,需要创造其形成与发展的“蓝色氛围”,展开多种形式的海洋知识渗透。主流媒体海洋理论的传播、对国家海洋战略的阐释;政府海洋制度的建设与海洋政策的实施、国内国际海事活动的组织与引导;民间海洋研究机构普遍设立与研究活动的广泛展开;多样化普及海洋知识的书刊的推广、丰富多彩海洋广告文化的培植;航海竞赛、海洋旅游、海洋探险等情景参与活动的推广等等,必将让国民的生活充满海的气息,在生活中养成海洋意识,在海洋意识中积极生活。

我们不但在学校设立海洋教育课程,还要建立更多的海洋博物馆和海洋水族馆,使孩子们从小就接受海洋知识的教育,使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不断增强海洋意识和海洋法制观念,要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增强管理决策者执行可持续

发展战略的自觉性。

五.动员社会力量,鼓励非政府组织提高全民海洋意识

非政府组织主要是指“处于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那块制度空间”,是现代社会结构分化的产物。在我国,“非政府组织”这种表述还主要在学术界,官方则采用社会组织、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等提法。被纳入统计的非政府组织,一般都是具有合法地位的民间组织。与追求特属于本集团的、其利益具有强烈排他性的利益集团不同的是,非政府组织从事的是社会公益事业,提供的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涵义非常广泛,既可指有形的物品,如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道路交通,也可指无形的产品和服务,如社会治安、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

非政府组织当前已被看作是公共管理领域中作用日益重要的新兴组织形式。非政府组织在动员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时,与政府机构相比,有时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创新性以及贴近民众、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常常能发挥政府机构无法发挥的作用。实践证明,成熟的非政府组织通常具有规范的运作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因而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和项目执行能力。

应该说,在全民海洋意识普及教育的问题上,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动员社会力量。鉴于此,建议政府部门应及时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引导、资助和服务的力度,积极鼓励和支持我国新闻、出版、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非政府组织加入到全民海洋意识普及教育的行列,形成政府直接抓与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的互动局面,以形成合力,共同将我国的海洋意识普及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公众节水意识调查报告 篇9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绝大部分的`火灾究其原因多数都与人的因素有关,人们消防知识缺乏、消防意识淡薄的现实,迫使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如何提高社会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作 者:张刚 梁蔺译 秦宝强  作者单位:张刚,秦宝强(河南省平顶山市消防支队,河南平顶山,467500)

梁蔺译(河南省漯河市消防支队,河南瀑河,462311)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 分类号:X5 关键词:消防意识   现状   对策  

公众节水意识调查报告 篇10

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先生。曾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的马自树先生对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难了解透彻,也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长远发展费尽心思。这一点从他话语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体会到。

《文物天地》: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在2005年第三届理事会成立后,如何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马自树:2006年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通过理事和相关专家的努力以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处于恢复草创阶段的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在完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的同时,按照既定宗旨稳步拓展业务领域。在思想建设方面,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基金管理条例》等,保证资金来源及利用透明。

组织建设则在继续扩大基金会顾问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团队、完善基金会组织机构、人员配置的基础上,又聘请了法律顾问;在原有资金筹集部、事业发展部、培训部、那迦文物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又组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古陶瓷专业委员会和专项文物保护基金的筹备机构等。完成了基金会网站建设,2006年6月试运行至今,已两次更新栏目,不断增添内容;第三次大型改版已经准备就绪。改版后的基金会网站将新增文物保护知识讲座、媒体视角、文保法规、理事之窗、在线捐赠、推荐新的文物保护项目等新的内容。

制度建设则是起草完成了基金会各类规章制度十余种,《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2006-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基金管理办法》、《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关于项目管理的暂行办法》、《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受赠及管理办法》、《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条例》等已经通过理事会审议;基金会内部的机构设置及管理制度也在完善中。对基金募集和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基本设计思路是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简化程序,统一模式,公正公开,提高办事效率;为大规模、集群化推进基金会事业,并实现网上募资与海外募资打好基础。

《文物天地》: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资金来源途径有哪些?

马自树: 主要来自国内较知名企业的捐赠。广州力讯投资有限公司以保护城市文脉,保护传统文化底蕴,构建和谐城市社区为目的,于2006年8月与我们洽谈合作,捐赠100万元专门用于保护古建筑。首批30万元款项已入基金会账户,另外70万元将于2007年10月底前到账。相关宣传、保护工作已在北京、成都、广州、佛山等地启动。

基金会通过策划、参加义拍义卖活动等筹集善款,探索多渠道募集资金,已通过参加《传世藏书》义拍活动募集资金近十万元。为筹备中的“中国文物之春-当代书画名家(文物保护)义展义卖”公益活动征集到欧阳中石、文怀沙、傅熹年等书画名家的佳作数十幅。

通过举办展览、开办网站等活动,加强宣传,提高公众文物保护意识。为提高公众文物保护意识,推进公益募集工作,2006年开展了一系列展览、展示、论坛、培训等公众活动如在深圳博物馆举办“宋金彩瓷展览”,展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质量最高、数量最大、种类最丰富的一批珍贵宋金彩瓷;与古源斋文化公司联合举办了文物鉴赏联谊活动,受到了文物鉴赏人士的热烈欢迎,到会者纷纷希望继续开展相关活动。

国务院批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基金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启动。在首批51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漆艺项目共计8项,基金会为此设立的漆艺传统工艺保护研究基地,已在福建厦门揭牌,这个基地将成为传承7000中华漆艺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载体。

《文物天地》: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今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马自树: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一直在和香港及海外的收藏家联系,谋求项目合作。拟将一些知名人士聘为荣誉理事,请其为文物保护出力。准备启动相关保护项目,如已经制定规划的皖南古民居的保护,准备设立科举文化研究奖励基金。

上一篇:2022年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下一篇:统计局结对帮扶工作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