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基层财政管理报告

2024-08-11

乡镇基层财政管理报告(精选8篇)

乡镇基层财政管理报告 篇1

较好的乡镇镇财收入几百万元,村级收入年约**-**万元。收入较差的乡镇、村,财源越缺乏,发展越缓慢,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而收入较好的乡镇、村,收入多、投入也多,村镇改造要资金、学生生源多扩大办学要兴建校舍、县城统一规划要配套资金,负担重,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所剩无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
②乡镇财税征管体制不顺,税收成本重。乡镇财政由县级管理,体制由县定,而税收征管则由国税、地税组织实施,任务由税务条条下达,而且不是每个乡镇都设有税务所,而是按经济区域设立,一个税务所管几个乡镇的税收征管工作,乡镇之间出现“争税”、“买税”、“卖税”现象。由于税收划分权在税务,因此乡镇的税基、税源不明确,在执行中乡镇所辖范围内有的新兴企业较多,发展较快,有的因经营不善,倒闭、转停的情况时有出现,乡镇对收入基数调整反映比较激烈,但由于征管体制不顺,没有第一手材料,调整无从下手。
③财政所自征的农业四税难度较大。一是人员不足,目前人员只出不进;

二是交通工具不足,目前公路网络四通八达,造成偷税漏税难以控制的局面;

乡镇基层财政管理报告 篇2

一、乡镇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模式及意义

乡镇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就是在“乡财县代管”的基础上,继续坚持预算单位资金管理权、所有权、使用权、财务审批权和各级财政监管责任“五个”不变,将账户设置由原先的多头设置改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资金存放由预算单位分散存放改为国库统一存放,支付方式由乡镇预算单位自行支付变为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该模式下首先财政监督得到加强,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提高。通过账户的清理和规范,将乡镇财政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立起对乡镇资金支付运用的监测平台。改革前,浮梁辖区内的18个乡镇均设有5个以上的账户,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混乱,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改革后,预算单位用款必须通过财政国库支付中心的审核确认,才可以支付,从而强化了财政监督职能。通过内部清算,大量资金集中在国库单一账户上,提升了资金调度能力和周转速度,如2011年3月浮梁县资金周转速度只有20.21%,实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后2012年3月则达到94.66%。其次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的滋生。收入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收缴,减少直接接触资金的机会,从客观上减少了腐败的条件。别外,财政事前监督得到加强,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促使预算单位按规定动作办事。

二、乡镇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代理银行选择余地小,人民银行监管职责加重

浮梁县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农业县,辖区内有18个乡镇,全县只有5家金融机构,36个金融服务网点。其中只有3家在乡镇设有网点,农行2个,邮政银行6个,农村商业银行(原信用社)19个。而乡镇资金的支付与清算业务必须通过当地的银行网点,这就要求代理银行的物理网点必须覆盖各个乡镇。能满足该条件的浮梁县只有一家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虽然近些年,农商行的人员素质、硬件设施都有很大的改善,但在抗风险能力、内部管理和内控机制上还是略有不足。另外,浮梁县农商行实行的是扁平化管理(即县支行与乡镇支行属平级单位),不利于工作协调。

(二)代理银行垫资现象时有发生

浮梁县虽然采用了备用金账户(即:县财政局在代理银行增设一个备用账户,并与零余额账户挂钩,当代理银行从零余额账户每垫支一笔资金时,备用金账户自动将相应的资金转入零余额账户),但由于财政、国库、代理银行之间尚未建立数据传输网络,支付数据和凭证采取人工传递和录入,大大影响了清算时间和速度。有时,财政部门的预算额度没有及时送达国库或漏送,造成国库和代理银行之间的资金清算不能及时进行,当备用金账户资金不足时,代理银行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垫资现象。

(三)国库收支报表不能区别反映县本级与乡镇的数字,不利于明晰掌握资金运行情况,影响对财政资金的监测和预测

在改革前,县财政对乡镇的拨款统一通过“与下级往来”一个科目反映,改革后,对乡镇资金的使用明细到各个预算科目中,虽然对乡镇资金使用更加规范、明晰,但浮梁县国库采取的是“一机一库”,乡镇财政资金与县级财政资金都是通过一个库款账户,这样产生的报表就无法直观反映出哪些是县级财政资金,是乡镇财政资金。另处,乡镇资金与县本级资金统一核算,有的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私下买税,不仅造成乡镇挤占县级资金,也易滋生腐败。

(四)对账难度加大

代理银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产生的报表数据与人行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中的报表数据核算口径不一致,造成对账难。

1. 人行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中支付报表,不能区分乡镇,只汇总产生分支付方式和预算科目的累计数据。而代理银行的报表,只产生各个乡镇下的分支付方式和预算科目的月累计数据。

2. 代理银行只按月汇总数据,而不能产生年度累计。报表核算口径不一致,需要人工累加核算。

三、乡镇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对基层国库的影响

(一)国库支出业务量大幅增长,使基层国库人员忙于服务日常工作,而疏于监督管理

1. 预算科目细化使用。如2011年度3月份到乡镇的拨款只有3笔,今年同期到各乡镇的支付令23笔,明细清单中260笔,同比增加257笔。

2. 目前人民银行国库会计核算系统还没有与财政部门、代理银行横向联网,额度录入、资金拨付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乡镇财政资金没纳入集中支付管理前,国库部门只需根据拨款单直接拨付即可,而纳入集中支付管理系统后,国库部门首先要录入额度,再根据支付令拨款,拨款业务相当于翻了一倍。加大的业务量,使国库人员的时间和精力都应付在会计核算的账平表对上,从而影响到管理和检查工作。

(二)国库资金风险加大

乡镇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后,国库会计核算管理范围拓宽,对应的部门增多,将造成数据集中和管理分散的矛盾,国库支付资金风险系数加大。

(三)国库监管难度加大

首先,基层国库人员力量薄弱。一人多岗,缺乏专职监管人员,面对新财政体制改革,国库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对监管知识和财税及金融改革政策学习掌握不够,监管能力低。其次,国库监管范围增大。改革前是对全县拨款总预算指标控制,改革后,不仅面对全县,还有各个乡镇的预算指标控制。第三,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缺乏事前监督。改革后,财政资金的支付方式和清算方式发生了改变,代理银行根据财政部门或预算单位的支付令,通过零余额账户将资金直接拨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再汇总垫付资金与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这种由代理银行先垫款后与国库清算的方式导致事实上真正将资金划拨出支的是代理银行而不是人行国库部门,人行国库部门只是被动清算,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缺乏事前监督。第四,现有法律法规不能够充分指导基层国库在“乡财县管乡用”体制改革后履行监管职责。第五,财、税、库、行缺乏相互制约机制,国库监管存在难度。国库业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税务、商业银行等部门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新的财税体制实行后,财税库行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易造成国家整体利益和地方局部利益之间、各部门之间利益的冲突,形成资金流失、逃避监督。

四、几点建议

(一)尽快建立财政、国库、代理银行之间数据传输网络

1. 使国库人员从繁复的录入、复核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国库会计核算质量。

2. 通过网络信息传递,实时进行清算,解决代理银行垫付资金问题,真正使国库资金做到快捷、安全有效运转。

3. 通过网络信息建立电子对账制度,通过电子数据对比进行对账,加强对账质量和速度。

4. 通过网络信息,将需要监督的各个乡镇的预算计划纳入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中,核算时程序自动识别有无超预算,并提出警示通知,切实发挥国库在财政资金运行风险上的预警作用。

(二)对县本级资金和乡镇资金进行分级管理

在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中增设一个针对乡镇资金运用的库款账号,所有的乡镇收入和支出均通过该账户完成,通过县本级资金和乡镇资金的分级管理,使国库部门更加清晰掌握县财政资金和各个乡镇财政资金的运行变化,有利正确分析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势,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三)加强对代理银行监管

1. 规范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下相关账户的正确使用。如零余额账户是否每日清零,涉农资金特设账户是否存在取现情况,乡镇预算单位缴入的非税收入、代扣代缴资金是否进乡镇其他资金账户等等。

2. 监督规范代理银行支付、清算业务。

3. 加强对代理银行内控制度的管理。如制度是否健全,划款凭证是否纳入重要空白凭证进行妥善管理。通过对代理银行加强监管,使乡镇财政资金更加安全、有效运用。

(四)建立财、税、库、行联席会议制度

共同协商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定期召开财政、税务、国库、代理银行联席会议,相互交流有关信息、制度以及文件资料,分析财政、金融形势,探讨共同关注的国库业务问题。

(五)更新、完善国库制度,办法

明确国库部门办理预算收入、支出及收入退付监督范围,建立国库服务体系的法律支撑,为国库监管提供有利的依据。

(六)定期对国库人员进行业务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国库监管能力

乡镇基层财政管理报告 篇3

一、基层现实状况

该市现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和16个乡镇(其中2个乡镇隶属于工业园区),设4个财政分局和14个财政所,目前在岗119人(含12名集体人员)。

1.工作任务重。在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所一般还有10项主要工作:一是负责组织编制乡镇财政收支预算,指导单位的预算编制并审核、汇总;二是负责乡镇预算执行,并定期向政府和人代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三是负责乡镇财政集中收付改革工作;四是组织财政收入,努力完成各项收入目标任务;五是加强乡镇非税收入管理,实行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六是加强各类专项资金管理,认真做好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折通”管理发放工作;七是负责编制乡镇财政总决算,指导单位决算的编制并审核、汇总;八是负责监督乡镇范围内各单位的财务活动,组织对乡镇企事业单位执行财政税收政策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九是负责乡镇辖区内会计管理工作,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十是完成上级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拆迁补偿等)。在这10项工作任务中,新产生和最为繁重的是“一折通”管理发放和乡镇财政集中收付改革工作。以“一折通”发放为例,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该市每年经过“一折通”发放的项目就有农业、民政、社保、卫生、村级补贴及农业保险赔偿等共计40多个,资金超过3亿元,每一项补贴必须要经过信息录入、信息维护、审核上报、补办存折等程序,而且发放时间不固定,有的一个月内几个补贴项目,工作量大,任务重。

2.岗位设置多。财政所一般需要设立所长、副所长(兼)、总预算会计、银行出纳会计、单位总账会计、单位出纳会计、农村财务专管员、票据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员(兼)、档案管理员(兼)等9个岗位,有的财政所还需设信息维护员或网络管理员,所有财政所还要负责一个村的管理指导工作。

3.人员偏少。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该市目前人员最多的是城关镇10人,有5个财政所6人(含1个园区财政分局),有4个财政所5人,有3个财政所4人,3个财政所只有3人,其中1个所编制数为7个,现在实有3人,还有1人已57岁,加之相继成立了3个工业园区财政分局,从财政所抽调了6人。很明显,现有人数难以满足设置岗位的需要,无奈之下,有的财政所所长本人一兼几个岗位,有的财政所人员兼岗3个以上,还有的财政所只好通过政府借用农经站或其他单位人员,财政所内部相互制衡的要求难以落实,财政所的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

4.业务能力不足。从基本情况看,在现有的财政所人员中,助理、初级以下人员占到了总人数的66.4%,55岁以上人员占到了总人数的13.4%,学历不高,人员年龄偏大。财政所人员中,32.3%的人不会操作电脑,其中有4个财政所的总预算会计不能操作电脑。

二、存在的现实问题

1.职能定位不清,影响财政工作开展。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打破了乡镇财政收支的原有格局,乡镇财政工作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怎样做好当前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促进转型升级,就成了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大课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合理定位乡镇财政职能势在必行。如不及时从制度上规范与管理乡镇财政工作、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乡镇财政职能存在的“缺位”、“空位”、“错位”等现象,不利于贯彻落实农村各项财政经济政策,不利于乡镇职能的有效发挥。

2.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增加。由于乡镇财政处于财政管理体系的末端,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面广,服务项目多,补贴兑付工作程序和标准要求较高,致使任务十分繁重,工作量与税改前相比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增加。一些财政所长反映,由于涉农补贴涉及到农民个人的直接利益,发放工作做不好,影响较大,发钱比收钱还难。随着国家支农资金的投入加大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直接面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资金及各种财政补贴越来越多,乡镇财政的工作量也将会进一步加重。

3.人员少,资金风险大。乡镇财政人员不足,远远不够岗位设置要求,一人兼数职、一人几个岗位的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做到管理与监督相分离,账户与印鉴相分离,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能有效建立,形成财政资金的潜在风险。

4.缺乏业务培训,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江苏省实行财政直管县体制后,省、市很少组织对乡镇人员的业务培训,乡镇财政人员的培训主要由县级财政部门负责,培训大多是有针对性的工作培训或单项业务培训。由于县级培训在师资、经费等方面存在不足,投入不够,层次不高,乡镇财政所人员的培训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

三、对策措施建议

1.落实文件精神,归位性质身份。江苏省人事厅、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和财政厅于1997年5月22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财政所机构和人员编制问题的通知》,要求“在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财政机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并规定“乡镇行政编制总额中包括乡镇财政所的人员。财政所为行政机构,使用行政编制,执行公务员制度”。为此,针对目前财政所机构性质不同、人员身份复杂的状况,切实增强文件执行力,严格按照文件精神,明确财政所为行政机构,在职在编人员为公务员,使不断扩大的事权与机构性质和人员身份相匹配,以利于财政所更好地履行职责。

2.创新工作思路,组建财政分局。目前,国地税、国土、工商等部门在乡镇都设立了分局。随着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面对财政所人员严重不足的现实状况,可借鉴上述部门的做法,在坚持预算管理权、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前提下,合并财政所组建财政分局,分局长由财政局择优推荐,报请市政府考察任命。分局下挂所合并原财政所牌子,保持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主体不变,按原有乡镇单独核算,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支付、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分局的设立,既有利于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和非税收入管理,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增强基层财政协调管理能力,更有利于整合财政所人力资源、有效解决人员不足与工作量大的矛盾。

3.招录人员,充实队伍。做工作、干事业,人是第一要素。应补充乡镇财政所人员,每年安排一定的人员指标,不断充实乡镇财政所队伍,满足岗位配备需要,优化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激发工作活力,确保基层财政工作正常进行,确保乡镇财政所职能履行到位。

4.加强交流,互补共进。在人员的使用上要打破固有的人事限制,加强上下、左右的交流,力求实现人力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从机关选派部分年轻干部到缺编严重的财政所挂职工作,尤其以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为主,既可以解财政所人员缺少之急,充实财政所力量,又可以锻炼机关年轻干部,提升其实际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相互交流,遇到全系统的中心工作或突击性的工作,如“一折通”、中国农民补贴网等电脑操作,可从财政所抽调部分业务骨干,分片组成“突击队”,相互支持,相互补位,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5.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坚持把“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作为培训重点,全面提升财政所人员依法理财、公共服务、综合管理和业务操作能力。一方面,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切实把财政所人员教育培训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培训活动,建立教育培训档案,纳入人员考核和管理体系,引导和激励财政所人员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形成自觉参加培训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财政所人员思想动态以及知识、技能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既要科学设置内容,又要注重培训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专家和理论骨干辅导讲座、自学成果交流会、外出参观学习等活动,切实增强财政所人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6.抓好考核,强化督查。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财政所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日常考核、业务管理、民主测评“三位一体”的考评体系,将考评结果与个人奖惩、评先评优、干部使用、岗位交流直接挂钩,使责、权、利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强化效能督查,通过明查暗访、问卷调查、督办反馈等多种途径,督查财政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评价财政所工作绩效,全面提高财政所管理与服务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乡镇基层财政管理报告 篇4

乡镇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自查报告

乡镇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自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镇支农资金管理,全面提升支农资金的监管,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澂财农4号《关于全面开展支农资金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和8月13日县财政局召开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安全检查的会议精神,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所组织业务人员对我镇支农资金的来源、性质、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退耕还林资金和对种粮农民补助资金。

退耕还林资金10.6万元,退耕还林资金138.9万元对种粮农民粮食直补资金8.1万元,油菜种植补助资金2.2万元,共计159.8万元.均已全部兑现到户。粮食直补和退耕还林资金全部实行“一折通”方式发放,切实做到了“五个到户”和“六个不准”。

二、农业救灾恢复资金。

财政局拨给我镇农业救灾恢复资金40万元,我镇实际支付农业救灾资金40万元,对农业救灾资金,镇领导深入农户和受灾现场,按受灾程度,经研究以不同的标准把救灾资金解决到各受灾户,减少受灾群众的损失。

三、村道公路建设补助资金。

上级财政拨给我镇村道公路建设补助资金0.7万元,我镇按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标准按时、全额将此项资金支付给各村,并监督各村资金使用情况,确保真正用于村道路建设。

四、扶贫资金使用情况

至拨入我镇财政扶贫资金共50.4万元。其中:

1、拨入整村推进扶贫资金29.4万元(其中:潭14.7万元,铺14.7万元);

2、拨入整村推进扶贫资金21万元(其中:潭10.5万元,塘10.5万元);资金的拨付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所规定的项目计划进行实施,每一次项目资金的拨付均由镇长进行具体安排部署,均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各部门之间做到分工到位,责任明确,同时均成立了项目监督小组,对项目的计划、实施和资金拨付进行全面监督。

1、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①按扶贫开发规划和计划执行;②未改变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和投向;③及时拨付扶贫资金,履行项目报帐。

2、在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坚持做到:①遵守扶贫资金分配、拨付、审批程序等制度;②依法设置会计账薄、填制会计凭证;③资金足额到位,做到专款专用,不挤占、不挪用、不截留扶贫资金。

五、整改意见及建议

乡镇基层财政管理报告 篇5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论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被认为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在这一新形势下下,国家制定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财政支出与固定资产的投资等都会

逐步增加,并形成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这对基层乡镇财政部门工作转轨提出了新的要求。基层财政部门在推动新农村建设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我认为基层财政工作应当由过去的“要钱型”转变现在的“送钱型”;这“一要一送”把党的三农政策通过基层财政部门落实到位。近年来,我们xx财政局紧紧围绕公共财政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践由“要”到“送”的转变,更好地履行财政职能职责,推进县乡财政深化改革,助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由“要”变“送”是新时期对财政部门工作方式提出的新要求

乡镇基层财政部门在计划经济体制要的主要任务是“要钱”,一大批涉农税种由基层财政部门收缴,随着农村深化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发展与完善,我省率先取销了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乡镇财政部门过去主要精力用于农税征收管理,如今,涉农税种的取消,耕、契两税划归地税部门征收,乡镇财政部门在计划体制下的“要钱”的职能基本全部被取消,但新的任务接踵而来,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深入人心,特别是良种补贴等各项支农资金、补贴和困难群众补助款等,要落实到千家万户,主要靠财政部门将党的温暖、政策实惠送到群众心坎上。这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维护群众利益的送钱活动财政部门义不容辞。同时,还要建设好公共财政、农村财源,监督管理各项支农资金使用。因此,转变财政职能,首先必须转换理财观念,不仅要当好政府的金库保管员,又当好用财的参谋和助手,还要拓展服务领域,开展“项目兴镇、产业富民”等项服务,把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可持续协调发展视为财政部门的新职能。充分发挥财政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积极作用。

二、实现工作职能转变,在创新中求发展

县乡财政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关系到我们执政党的基础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财政部门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相适应进,实现理财观念上的转变,有利于稳固发展“三农”这个根基,有利于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实现生态财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县财政部门在改革探索中,积极实践理财观念的两个转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强化财政监督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方面。一是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依法做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审批程序。二是认真贯彻执行近期国务院出台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完善财经制度,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优化发展环境。三是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增强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透明度。四是全面落实《会计法》,认真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狠抓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严厉查处和打击会计违法行为。五是进一步巩固村账站管成果,全面推行村级财务代管工作。六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通过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机制,全面提高了财政支出效益。

在积极服务区域经济方面。财政部门协同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党委、政府“产业兴镇、项目兴镇”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积极参与论证、筛选和审核产业项目,将以工代赈、财政扶贫、老区建设等财政专项支农资金捆绑使用,重点支持以农产品加工等骨干项目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生产。同时,积极争取农发项目资金,重点支持项目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卫生项目事业及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全力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们针对我镇特色产业组织向省市申报科技扶贫、农科推广、农业产业化等项目27个,其中一批重点项目和3大板块项目通过了专家评审,纳入了《安徽省财政支农项目库》,得到了国家和省财政的重点支持。

在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方面。财政干部通过效能建设、创建学习型机关、加强干部教育与管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创新凝聚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把力量和热情奉献到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积极主动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想群众之所想,急发展之所急。牢固树立创新和服务意识,积极沟通,主动协调,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为部门服务。

新的理财观念的转变,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齐头并进,促使一批财源建设项目和重点农产品龙头加工项目产生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我们财政所……………………文明称号。

乡镇财政 工作报告 篇6

情形进行了自查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出力整改,乡镇财政 工作报告。现将有关情形陈述如下:

一、根基情形

(一)退耕还林资金。200年1月至200年12月,我镇退耕还林粮食折现津贴及现金津贴1010800元(其中200年532400元,200年478400元),两年的退耕还林津贴资金全数实时地按要求经由过程“一折通”向全镇退耕还林农户进行了发放。

(二)天保资金。200年至200年共使用天保资金2万元,实施区级报帐制。

(三)其他支农专项资金。200年至200我镇财政支农资金共使用14万元,其中:水利培植资金4万元,首枢路贴上方寺村、雨台山村各2万元,用于新建提灌站上;病险水库整治4万元,首枢路贴给了四清水库2.5万元,新丰堰1.5万元,用于两处水库的维修补漏上;公路岁修0.5万元,首要用于玉刘路的维修;抗旱资金1.5万元,首要用于长林寺村0.5万元,道碑不美观村1万元;农机行业打点津贴0.5万元,首要用于农机行业打点中;提水抗旱津贴1.5万元,首枢路贴给苏家扁站、新桥站各0.5万元,龙王庙站0.4万元,马儿滩站0.1万元;电站维修1万元,全数津贴给道碑不美观站用于电站维修;出产救灾资金1万元,(来历:全数用于上方寺村,属区级报帐制,工作报告《乡镇财政 工作报告》。我镇两年的支农资金全数按时、足额拨付到了指定的项目实施单元或项目村。

二、存在的首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财政专项资金津贴面斗劲分手,单个项目津贴资金少,撒“胡椒面”的现象仍然存在,晦气于提高资金的整体效益。二是因为财政专项资金到位较迟,“拉马填槽”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因为财政资金分口、分部门来历渠道较多,资金打点分手,拼盘项目由多个部门配合实施,每个部门各自为战,缺乏整体规划,部门项目存在前期筹备不足,规划、设计深度不够,概算编制粗拙,项目培植难以达到预期的整体效益。同时分歧渠道的投资在使用标的目的、实施规模、培植内容、项目放置等方面存在一再和交叉的情形。

三、下一步整改的首要法子

一是加年夜项目资金的争夺力度。平稳树立项目强镇的意识,把抓成长真正表此刻抓项目培植上。二是加年夜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在合适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对财政支农资金进行统一规划、统筹放置,资金打捆使用。经由过程以奖代补、以物抵资、先建后补等政策工具,指导农人“互动”,形成在财政投入的带动下,首要依靠农人群众自己投工投资改善出发糊口前提的机制。三是切实增强财政监管,推进依法理财。按摄影关划定,增强内部监管工作,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用在刀刃上,尤其是搞好救灾、扶贫、以工代赈、自然林呵护等项目资金的专项搜检,做到事前评估、事中看管、事后检磨练收、跟踪问效,杜绝挤占、挪用,随意调整项目资金,确保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到项目上。四是成立一套完美的项目资金看管打点机制,慢慢实现项目资金的放置与看管本能机能分手、责任明晰和彼此制约的新机制,使项目的申报、审批、实施、看管走上规范化、科学化、轨制化的轨道。

浅析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现状 篇7

近三年来, 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及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具体包括:小麦种植补贴及农资综合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家电及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抗旱浇水补贴、玉米良种和棉花良种补贴、计生家庭奖励及独生子女补助、困难寄宿生补助及学前困难儿童补助、村干部工资及村计生人员工作报酬、农村低保、在乡复员及退伍军人定期生活补助、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烈军属抚恤金、农村参战参核生活补助、农村孤儿养育金、在乡伤残军人优待金、在乡复员、退伍军人医疗补助、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农村五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 涉及的部门有财政、经管、民政、计生、农技、社保、教育、卫生等。所涉及的补贴项目, 除家电以及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小麦种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以及种粮大户补贴由财政所全程参与并发放外;其余的补贴项目全是通过各业务主管部门直接下发, 财政所几乎完全不知情, 也就无法参与。

我镇在财政涉农补贴资金管理上, 各部门、各单位基本都实行了“一本通”方式发放, 发放流程是由各有关单位将统计好的农户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和银行账号) 提报给上级管理部门或当地银行, 由银行将补贴资金统一拨付到农户的“一本通”账户上。至于信息通达、公开公示及抽查巡查情况等, 由我们镇财政发放的粮食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家电下乡补贴、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都严格按照规定, 进行了公示、巡查等。由其他各有关职能部门发放的其他补贴, 由于没有经过我们财政, 我们也无法监管其有关工作流程、公示、巡查等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一) 涉农资金管理部门的职能交叉重叠, 导致涉农资金管理多头化

从目前情况看, 涉及政府财政部门、教育、农业、水利、林业、农机、畜牧、民政、社保以及计生等相关部门。这一系列部门对于同一类型的资金或者是项目大多实行的是多头管理, 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 一旦协调不好, 或者是缺乏了科学的统筹, 就会造成推诿的局面, 有些地方有两个部门管, 有些地方却没有人管, 这些都会给涉农资金补助的相关监管情况留下漏洞。且大部分补贴资金由上级职能部门直接下达乡镇对口站所, 乡镇财政根本不知道有哪些补贴资金下达到我镇。监管也就无从谈起。

(二) 群众对于乡镇财政补贴资金的分配体制有所不满, 不少群众反映乡镇财政补贴资金分配体制不太公正合理

就当前的乡镇财政补贴资金分配制度及分配政策而言, 类似农资综合直补以及粮食直补, 从客观上来说就应该是以粮食种植面积作为补贴标准的一项财政资金, 但是由于实际中种植面积实在难以核实难以操作, 就出现了许多“补而不种”或者是“种而不补”的现象。还有一点就是由于农村人口变化是比较大的, 这就造成了实际操作中很难对财政补贴资金实打实的发放到每一户。农村环境和相关情况都在不断变化着, 但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却是多年不变, 这就造成了许多村民明明可以享受到个人优惠政策, 在实际中却一点都没有享受到, 从而造成了群众对于政府工作满意程度过低的后果。

(三) 乡镇财政资金监督机制不健全, 甚至很多地方根本没有相关的监督机制, 这些都不利于涉农资金的相关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作为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乡镇财政所, 原则上对拨入乡镇的各类补贴资金负有监管责任。但由于权利与责任不相匹配, 且机构人员不足, 无法真正实施监管, 即便监管也是名不正言不顺。还有硬件设施落后, 办公条件差, 监管效率无法提升。

三、建议

有关涉农资金的监管工作中确实是存在着一些矛盾以及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尽管这些问题在各地的表现不尽相同, 并且解决方法也是见仁见智, 各有各的看法, 但是由于这一问题对于农民对于政府工作的重要性, 文章在此仍旧想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希望能够对于涉农资金监管作出微薄贡献。下面简单说说我们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 高度强化思想认识问题并确立有关涉农资金的监管工作

涉农资金是一项专项资金, 它是党中央以及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实施的强农惠农的具体表现, 同时它也是我们党我们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具体体现。因此, 如何做好涉农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工作, 并确保涉农专项资金切实有效发挥其应有效益, 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经济问题, 而是一个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大的政治问题。这些都要求着我们各级相关部门必须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并切实有效加强领导力, 高度重视涉农专项资金, 并严格地按照相关涉农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去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进一步强化涉农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督和管理。另外对于涉农专项资金中发现的那些违法违纪现象必须要加大惩处力度, 做到一旦发现绝不手软。各级人民政府对于查处出的这类问题也必须做到不偏不倚, 坚决纠正, 坚决查处, 防止屡查屡犯。

(二) 建章立制, 明确监管单位的权利与责任

用制度让监管单位拥有足够的权利, 来保障其真正履行监管责任。否则监管也只能是空谈。

(三) 探索公平机制, 创新分配体制

针对目前人地矛盾的突出现象, 相关财政资金监管部门必须要更加积极地探索相关的惠农资金分配方法和政策, 力争使得每一个农民兄弟都能够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强敏惠民富民政策, 并让公共财政这一阳光普照到每一位村民的身上。另外, 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并且不违背群众意愿情况下, 按照现有的分配制度分配方法, 也就是说, 经过全体村民会议讨论一致通过, 决定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政策基础以及前提之上, 对乡镇政府分配到农村的按田地分配财政直接补贴农民资金采取现有的人口平均分配办法。这样一来, 就可以让那些没有一下子就分配到田地的现有农村人口也能够分配到直补资金, 同时还可以享受党的强农惠农政策, 从而感受到党的惠民富民政策所带来的巨大好处, 最终更加切实有效地解决因按照田地人口分配而广泛存在的人地矛盾问题。

(四) 实行阳光发放,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必须要做到阳光透明化, 并向社会公开各种补助政策。乡镇政府财政所务必要按照相关要求, 与相关村组单位以及站所联系并配合, 以做到及时有效地公开各种惠农补助政策, 从而使得农民群众更加及时了解到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使得各项惠农政策人人皆知家喻户晓。

2.就是必须要公开补贴依据、补贴对象、补贴金额、补贴标准以及联系电话等等, 并通过“村务公开栏”或者是“财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使补贴公开透明, 力争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

3.必须要加大相关资金投入力度, 并设法构建起一个有关涉农补助资金专项政务公开的网络平台。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做的就是将各项政府补助的政策依据标准、具体品种、各乡镇资金数额以及每一农户的补贴金额等等情况在省财政以及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发布, 向社会公开, 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五) 强化乡镇财政领导干部队伍相关建设工作

一支合格的乡镇财政领导干部队伍是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和保障。为了打造出一支工作能力强、道德标准高的乡镇财政领导干部队伍, 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精简队伍, 选拔真正有良好从政素质和从政能力的人员加入到乡镇财政管理队伍中去。同时还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相关培训工作, 可以将领导干部集中起来学习一些有关财政管理专业知识内容, 以此提高领导干部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执政能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是在经济建设方面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飞跃式发展。目前, 我国不仅在城市建设上有了跨越式的进步, 在农村建设上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随着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以及公共财政职能的逐步延伸, 农民收入逐年增长, 农业发展日益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已然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良性循环中。文章针对具体乡镇的各项具体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思考 篇8

(一)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一是预算级次不清。乡镇级金库取消后,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县镇间、镇级间财政收入预算级次混乱的现象。财政部门不能及时根据收入完成结果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使收入的划分掺入人为因素,区域内引税、协税现象未能从源头上得到根治,影响了征管秩序,增加了税收成本。

二是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随着事权的层层下放,原本就积弱的乡镇财政不堪重负,特别是税费改革后,这个问题尤为突出。税费改革只是搭起了一个大体框架,缺少具体的可操作和易落实的配套机制。各方面矛盾日益向乡镇财政集中,新的平衡机制尚未及时建立和完善,乡镇财政困难逐步暴露,捉襟见肘,举步维艰。

三是管理体制不畅。目前,多种财政行政管理体制并存,有省管县的财政体制,有市管区的财政体制。同一市域内,县(市、区)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不够统一,有的隶属于所在乡镇;有的是人员隶属关系在乡镇,业务指导在县(市、区);有的是财政所人员在乡镇,所长由县(市、区)单独或与乡镇共同任免。就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来说,乡镇财政所的隶属关系一直未能理顺,人事关系在乡镇,而业务指导在区财政局,形成了多头管理、管不到位的现状。

(二)财务基础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不高。乡镇财政所普遍存在人手紧缺、年龄老化问题。据调查,苏北不少乡镇财政所只有在编人员2人左右,甚至有的只有所长1人在编,已到了无法运转的境地。且大多人员年龄偏大,只好大量使用借用、非编人员,导致整体能力和水平较差,离科学化、规范化要求相距甚远,信息化水平更是无从谈起。同时,由于现行财政管理体制滞后,财政部门上下缺少系统性、制度化业务培训,学习调研氛围不浓,影响了财政干部的专业发展。

(三)财政财务监管亟待加强。

现在基层财政所的精力主要投放于两个方面:一是组织收入,二是筹集资金。特别是财政所长,整天就是忙筹集资金,面对大量的财政资金的监管却无暇顾及,形成了“越位”与“缺位”并存现象。由于现行的考核机制重收轻管,加之受现行国、地税征管体制与管理体制的制约,使得基层财政所在人手严重缺乏且不是自身职能的情况下,却要承担繁重的组织财政收入的责任。不仅如此,由于乡镇普遍存在投资的强烈驱动,需要超出自身可用财力数十倍甚至更大的资金支出,这一筹措巨额资金的“重担”又责无旁贷地落在财政所身上。这样,使得原本人手就不足的财政所在“越位”的同时而不得不“缺位”,直接导致管理职能缺失,继而导致对区域内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疏于监管,财政财务监管出现真空,财政财务管理粗放,突出表现为对财政资金特别是专项资金的监管不到位,影响资金的使用绩效。如面广量大的各类专项资金脱离财政监管,加之各类资金与项目分散在各相关部门,监管信息不对称,直接造成与基层财政就地就近监管的要求形成了“两张皮”。乡镇部门执行财经纪律水平不高,甚至少数部门发生违纪违规现象。近年来不少乡镇有关部门发生的违背财经法律法规的案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财政监管弱化的问题。

(四)镇、村债务沉重,存有诱发区域性金融和财政风险趋势。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趋紧,乡镇土地财政终结,房地产业逐步回归理性,直接导致支撑乡镇财源的土地和房地产两大支柱难以为继。而乡镇在承担更多事权的同时,受考核与政绩功利性驱使,投资冲动有增无减,政府性债务不断增加。据调查,现在乡镇普遍存在着较多的债务,包括村级债务,且债务结构不合理、成本极高。在苏北,目前没有债务的乡镇几乎不存在。苏北一县有一半乡镇债务高达数亿元,其中有个镇仅社会融资就高达13亿元;同是该县的一个镇,债务利息每天就达4万元,而该镇全年财力也就1000多万元,正好用于偿还债务利息。旧债未化的同时,新债尚在剧增。镇村各类债务叠加后,有向政府财政集聚的趋势,更有形成财政风险的可能。因而,新增加的财力可能会被叠加的债务所抵销。

二、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乡镇财政现状,要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基层财政职能实现本质回归。

(一)完善体制机制。一方面,尽快开展相关体制机制方面的顶层设计。按照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定期调整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科学厘清中央、省、市和县乡政府的支出责任,加大对基层财力支持力度,逐步做到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不断增强县、乡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农村配套改革。要结合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将其与深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农村改革等同步实施,通过各项改革的协同推进,冲破原有体制机制的樊篱。同时,要结合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科学整合各类考核评比,尽可能减少对县、乡的考评,尤其是财政收支的考评。

(二)共享信息,建设和谐财税。一是要实施县乡收入预算级次调整划分。建议加强县、乡财政收入预算级次专项管理,与税务部门联手,借助专门软件,将县域内纳税人信息分行业、系统、征管部门、乡镇等进行编码、排序,加注标识,输入微机,确立起企业“身份证”,实现当天入库的税款当日分解到每个镇、每个税种、每个纳税户,从而实现财政对税收的实时监控,维护财政收入真实性。二是建议恢复乡镇地税征收机构。分税制实行后,国税、地税部门相继实行垂直管理,这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方便税收征管的一面,主要是不利于公开办税和消除内部转移、买卖税收等违规违法现象的发生。因而,从有利于理顺财税关系,增强财税合力、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出发,建议将地税征收的分支机构仍按乡镇设立,或者乡镇财政所和地税所实行合署办公,业务上分别受上级财政、地税部门领导,人员隶属关系不变。

(三)加强基层财政建设,促进乡镇财政可持续发展。一是进一步理顺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这是加强基层财政建设的基础。建议省级财政抓紧完善顶层设计,实行全省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尤其要理顺县对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至少在地级市的区域内要尽可能统一。可借鉴几年前实施的将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上移至县的做法,也将乡镇的财政所行政管理体制上移至县。二是大力加强乡镇财政人力资源建设,这是加强基层财政建设的有力保障。一方面,省级财政主管部门要主动作为,逐步建立全省一盘棋的财政管理体制,按照“区别对待、分类要求、分档建设”的原则,制定基层财政所人员配备标准,并通过3年左右时间基本实施到位;另一方面,要实行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省管县财政体制背景下,省、县财政要合力加强基层财政所建设。同时,市、区两级财政也要联动、互动,全面加强基层财政所人力资源建设。三是大力提升基层财政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建设水平,这是加强基层财政建设的有效切入点。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财政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建设的部署,以省规范化财政所创建为抓手,全面增强基层财政所的基础工作水平。着力发挥财政所监管职能,对乡镇全部财政性资金实行就地就近监管。同时,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在落实惠民政策、培植税源方面的作用,促进乡镇财政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镇村债务控管,规避财政风险。从防范区域性金融和财政风险的高度,发挥基层财政所在控管镇、村债务中的作用,重视并加强基层债务的管控。县级政府要成立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实行财政部门统一扎口管理债务。实行举债申报审批和年度计划管理制度,严格审批新的投资建设项目,严控融资规模和债务余额。债务主体设立偿债准备金,分年度偿还债务;上级财政对乡镇债务化解实行以奖代补。建立监测政府性债务的指标体系和预警机制,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完善统计报告制度,加强债务审计监督,实施责任追究制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财政局基层管理处)

责任编辑:欣闻

上一篇:投标书内容要求下一篇:最美家庭表彰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