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基层党建示范点管理办法

2024-07-03

西城区基层党建示范点管理办法(精选12篇)

西城区基层党建示范点管理办法 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典型经验推进各行业、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创新,提升全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体系,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基层党建示范点就是在坚持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五个好”的基础上,把加强先进性建设始终贯穿和体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中,把打造特色党建工作始终作为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效途径,成为基础扎实、作用突出、特色鲜明、示范性强、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为推进全区基层党建工作发挥重要的典型引领作用。

第三条 基层党建示范点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申报范围、验收标准和程序进行。示范点一般两至三年命名一次。

第二章 范围与标准

第四条 申报范围

区委直属党(工)委及所属基层党组织。第五条 创建标准

1.“五个好”成效明显。领导班子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勤政廉洁,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素质优良,有较强的党员意识,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到位,工作运行顺畅有序;本单位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事迹突出;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党员在群众中有良好形象,党群干群关系密切。2.特色党建工作突出。示范点创建党组织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本地区本单位党员特点,在服务群众、党员教育管理、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机制建设等某个方面工作成效突出、特色鲜明,得到党员群众普遍认可,能够对全区基层党建工作发挥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3.精品活动主题鲜明。精品活动是示范点创建党组织围绕打造特色党建工作长期持续开展的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活动。精品活动主题鲜明、立意深刻、党员群众广泛参与。

4.基础工作认真扎实。示范点创建党组织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创建工作方案、精品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活动记录等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留存完整。

第三章 申报、创建和验收

第六条 申报创建的基层党组织认真填写《西城区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申报表》,报所属区委直属党(工)委。区委直属党(工)委按照申报工作要求及分配名额,经过认真审核后向区委组织部推荐申报创建党组织。

第七条 区委组织部以区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主体组成示范点巡查小组,进行实地考察,填写《西城区基层党建示范点申报创建党组织巡检表》,提出示范点创建党组织建议名单,经区委组织部研究确定。

第八条 示范点创建党组织按照区委组织部对创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安排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区委组织部和区委各直属党(工)委要分别确定专人负责示范点创建党组织的联系及指导,区委组织部每年到示范点创建党组织联系指导不少于2次,区委各直属党(工)委不少于4次。

第九条 示范点创建党组织的检查验收工作由示范点巡查小组负责,主要形式包括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验资料、座谈问 卷等。巡查小组根据检查验收情况填写《西城区基层党建示范点检查验收标准及评分表》。

第十条 示范点巡查小组对检查验收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提出示范点建议名单,经区委研究确定。

第四章 命名与奖励

第十一条 对确定的示范点创建党组织由区委组织部用区管党费提供支持。

第十二条 获得示范点称号的党组织,由区委命名,授予示范点铭牌,并给予奖励。

第五章 管 理

第十三条 每年年底,按照创建标准,各示范点进行自查,区委各直属党(工)委进行督查,在此基础上,区委巡查小组结合“三评一考”对示范点进行复查。

第十四条

区委各直属党(工)委应对示范点创建党组织予以重点扶持。

第十五条 区委组织部负责宣传推广示范点的先进经验,发挥示范点在全区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六章 附 则

西城区基层党建示范点管理办法 篇2

基层民政工作点多面广, 业务多元, 单项业务关联不强, 急需建立民政管理服务标准体系, 形成管理更加科学、行为更加规范、运转更加协调, 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民政管理机制。

2011年以来, 国家民政部开展了民政范围管理标准化建设试点地区的活动, 东莞市东城区被确定为第一批民政范围管理标准化建设试点地区。东莞市东城区积极推进民政标准化建设, 经过两年来的努力, 依法管理民政事务能力得到提高, 为民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促进了民政工作的科学、创新发展。

2 东莞市东城区民政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标准化基础薄弱, 标准化意识有待加强

由于我国在民政领域开展标准化活动起步较晚, 目前已颁布实施的行业性的管理标准较少, 强制性标准较少, 推荐性标准又得不到重视。东城区长期以来主要依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进行民政管理, 工作人员对标准化工作很少接触, 存在认识误区, 以为只要依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就行了, 标准的作用不大。标准宣传渠道不畅, 标准发布信息零散, 标准执行及检查评估力度不够, 标准化意识在基层民政系统尚未普及。

2.2 现有标准适应性不够, 操作性不强, 管理法规滞后

国家民政领域标准体系的系统研究仍在进行, 某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前瞻性、规划性、配套性、个性化不足, 结构不平衡。而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需要考虑大部分地区的实际情况, 只能保证基本服务质量。某些法律法规出台年份较早, 条款比较笼统。在基层实际工作中, 要适应社会发展下新情况新问题, 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满足社会需要和群众需求, 需要制定本地区标准和规范, 细化和规范操作内容, 以适应基层民政工作的需要。

2.3 尚未建立完整的本地区民政领域标准体系, 存在很多标准空白, 不能满足本地区民政事业发展的需要

东城区目前主要应用政策文件、法律法规以及GB 17733-2008《地名标志》、MZ 008-2001《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等几个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民政管理, 在服务规范、运行管理、质量控制、服务及组织评价、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缺乏标准规范, 存在管理盲点和管理误区, 缺乏完整的本地区民政管理服务标准体系。

2.4 民政标准化专业人才缺乏, 人才培训体系待规范

东城区民政工作人员大多数未接受过标准化知识的普及和培训, 缺乏标准化工作的知识和技能。目前东城区缺乏既熟悉标准化专业知识, 又懂民政管理服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相应的专业人才培训体系还有待规范。

3 民政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思路

在广泛调研, 充分掌握民政管理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确定以社会关注度高、群众需求迫切的区划地名、敬老院服务、社工服务站、公墓服务、慈善服务为五大重点领域, 建立东城区民政管理服务标准体系。以东城区社会事务办、东城区敬老院、东莞市茶园山永久公墓开发有限公司、慈善服务中心、社工服务站等服务单位为重点实施对象, 以民政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和机构内部管理为重点部位, 按突出特色、注重创新、分步实施, 重点突破的原则, 开展民政管理标准化建设。

4 民政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方法及措施

4.1 广泛深入调研, 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首先, 广泛收集和研究各种民政文献资料, 具体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标准等;其次, 访谈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服务单位, 与基层领导、民政干部、服务对象进行座谈交流或电话访谈。组织业务骨干到杭州上城区、中山市养老院等先进地区和单位考察学习;再次, 跟踪各地民政工作动态。经过调研, 理清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服务功能、机构配套、岗位分布、各项文件制度, 总结先进经验, 找准存在问题, 掌握了管理服务现状和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 确定重点建设领域, 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4.2 成立领导机构, 建立标准化管理和推进机制

制定并颁布东城区文件《东城区民政范围标准化建设方案》、《东城区民政标准化管理办法》、《东城区民政标准化工作考核奖励制度》、《东城区民政标准实施检查的制度》, 成立了东城区民政标准化工作领导机构, 明确了工作机构, 职责、权限, 制定了标准化管理办法和相关推进措施。配备了东城区各部门民政标准化工作的专门人员, 明确了职责、权限。

4.3 加强队伍建设, 培养了一批民政标准化管理人才

在东城区五大领域相关部门和实体单位有组织有计划开展了各级标准化知识培训, 制订了短、中、长期的人才培训计划, 编制了东城区标准化工作手册等标准化培训资料。另外, 还组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参加了省市级标准化高级人才培训班, 强化标准知识的学习掌握, 提高运作、指导和实务能力。形成了综合培训体系, 为民政标准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

4.4 构建了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全面配套、功能完备的东城区民政管理标准体系

对各类管理事项、服务项目、业务流程进行统一归纳、梳理, 遵循地方性、适用性、先进性、科学性、全面性原则, 构建了“标准全覆盖、管理到末梢”的东城区民政管理标准体系。针对各项服务及其管理, 均制定了严格而统一的操作规程及其系统配套的监督、检查、考核、激励、制作、处罚、应变规章细则标准。该体系由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 (含4个子体系) ;服务保障标准体系 (含4个子体系) ;服务提供标准体系 (含5个子体系) 组成。纳入该体系的国家标准51条, 行业标准19条, 东城区制定标准45条, 合计135条。

4.5 推进标准研制, 研制了一批对东城区民政管理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影响的支架标准

对民政工作关键技术进行了充分研究, 按急用先行的原则, 研制了一批东城区民政管理、服务、检查、评估、改进等方面的标准, 包含《民政工作行政审批 (核) 服务规范》、《敬老院个人生活护理服务规范》、《社工服务站管理规范》等总共45项标准。在东城区社会事务办, 注重顶层设计, 突出管理标准的制定, 在思想作风建设、机关管理、行政业务工作等三方面设定标准。在东莞市东城区敬老院等直属服务单位, 注重服务功能, 突出服务标准的制定, 在服务质量、服务运行管理、服务流程、服务操作、服务岗位及人员配置、服务评定等方面设定了标准。

例如:在东莞市东城区敬老院, 针对老人的起居、餐饮、清洁卫生、安全监护、委托代理、日常体检、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文化娱乐、沟通交流、集体互动活动等事项, 制定操作规程及服务规范标准。以标准化手段使敬老院突出家庭化建设特点, 打造人性化服务, 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4.6 推动民政信息化建设, 建设《东城民政标准化信息平台》

《东城民政标准化信息平台》给出了东城区民政管理标准体系内容。平台包含标准信息检索、通知公告、标准化工作动态、各地民政信息、政策文件、会员服务等6个栏目。

平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利用东莞标准信息数据库数据, 提供最新民政标准制修订信息、全国民政标准化工作动态信息等, 为用户提供更简单、及时、完整的服务。另外, 用户还可以在线阅览标准文本, 并进行沟通交流, 为用户及时了解民政信息、使用实施标准提供极大的便利。

4.7 借助国际通行的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实现制度手册化, 加强过程管理, 促进流程细化

借鉴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清理并整合东城区民政工作现有的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度、记录等, 梳理整合民政业务运行模块, 编写了东城区民政各部门和实体单位标准化管理工作手册, 确定了各部门职权, 确定了各项主要业务流程, 确定了各种岗位及其要求、职责和权限。手册覆盖各部门和单位经营服务的各个环节, 使操作方便易行, 规范流程, 加强监督, 避免失控, 是民政工作经验的结晶和宝贵的无形资产。

4.8 进行东城区民政管理标准体系的实施运行, 开展标准化示范建设

制定标准体系实施计划, 进行实施前的培训和准备。然后在东莞市东城区社会事务办及下属各实体单位全面开展标准体系实施工作, 按标准体系中的各类标准组织服务和管理, 在各部门、各服务环节实行标准化系统管理, 并运用P-D-C-A管理模式和方法, 实现对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在东莞市东城区敬老院、东莞市茶园山永久公墓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

5 民政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际成效

5.1 改变了管理模式和工作作风, 提升了行政办事形象

在行政办事部门, 从人员形象着装、用语、服务态度、服务环境设施、文明办公等各方面设定标准, 大到群众接待, 小到资料制作, 通过标准推进用心服务、公平服务和精细化服务, 体现人文关怀。有步骤地开展“三亮”、“三比”、“三评”、“三创”工作, 以公告栏等形式全面公示岗位职责、服务标准, 采取座谈会、实地访谈等形式认真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 以崭新的优质文明服务窗口形象服务于广大民政对象。东城区敬老院荣获市民政系统窗口单位“群众满意窗口”和“优质服务品牌”称号。

5.2 降低管理成本, 提高了管理效能, 提升了民政管理水平

在东城区民政标准化建设中, 进行了总体业务集成、职能整合、组织结构优化, 带来环节精简、流程再造、信息集成, 再制定各项有效制度保障流程畅通运行, 改善了原有体制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效率, 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 提高了管理效能。地名管理功能不断增强, 区域界线管理工作取得有效进展。

5.3 以标准引领和创新民政服务, 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服务满意度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东城区以标准明晰服务内容, 优化服务程序, 创新服务项目, 拓展服务内容。不断研究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服务方式, 应用于实践, 总结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 及时制定相关标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服务技术, 融入标准以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同时, 建立标准实施监督评价机制, 通过服务质量检测、监督、评价、改进, 定期对重点领域、关键部位的标准执行情况开展评估, 将群众满意度纳入服务评估指标体系, 使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满意度呈螺旋式上升。

东城区各社工服务站开拓二手物品转赠平台、蒲公英社区家庭服务平台和换物交换平台, 拓展了服务内容和方式。东城区慈善服务中心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慈善义卖活动, 对困难家庭和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受到群众好评。东城区敬老院以前仅凭日常谈话、目测、基本健康检查等方式, 对老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开展管理标准化试点以后, 制定了《老人健康评估标准》。以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 等各种专业性测量用表为基本工具, 对老人总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级和专业性评估, 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供了坚实基础, 降低了老人护理隐患, 提升了专业化服务能力。

5.4 推进民政系统信息化建设, 推动民政工作向管理规范化、服务网络化、手段现代化方向发展

“东城民政标准化信息平台”为东城区民政管理部门、服务经营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提供了支撑服务的专业化平台。实现了民政管理服务标准体系的动态更新, 实现了网上沟通交流, 成为公众查询、职能部门管理、民政工作人员办公的资源库和交流平台, 为体系应用和推广提供了信息技术保障。

5.5 激发了基层民政人员标准化工作热情和智慧, 有效推动了标准研制

民政管理标准化建设调动了民政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发了工作热情。基层人员深刻认识到标准与日常工作密切相关, 积极提出标准制定项目, 编写标准内容, 参与标准研制。东城区制定的45项标准均来自于基层工作实践, 汇集了民政工作人员的集体智慧。提出了8项广东省地方标准申报, 其中《社工服务站管理规范》成功获批2013年广东省服务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立项。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和民政管理范围拓宽, 急需更新基层民政工作理念, 创新管理模式。文章在分析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民政标准化工作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民政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方法及措施, 并总结了东城区民政管理标准化建设成效, 为基层民政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标准化,民政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西城区基层党建示范点管理办法 篇3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创建省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工作汇报

xx社区位于xx县城南,成立于2006年12月,辖区面积x平方公里,住户xxx户xxxxx人,辖区内共有企事业单位xx个,其中xx小学、xx站两个单位定为辖区内应急避险点。

应急管理工作是关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因此,我xx社区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

一是健全应急领导机构。社区成立了由社区主任任组长、社区安全员任副组长及部分社区干部组成的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莲山课 件 >下设应急、防汛和消防x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抢险队伍。

二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几年来,xx社区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与帮助下把消防应急预案、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xx山体绿化林区防火预案、xx社区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和桥沟防汛实施预案相继建立并逐步修订完善。

三是加强应急知识宣传。社区领导经常教导社区干部提高对肩负重大责任的认识,组织干部、居民学习应急准备和响应、消防、道路交通安全等知识;社区干部深入辖区居民聚集点、桥沟、河堤低洼地、山体等等事故易发地段通过散发传单、进户讲解等向居民群众宣传如何预防各种灾害发生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的措施。同时,每个月对应急物资器材进行一次例行检查,包括消防栓、消防桶、铁锹、各个部位的灭火器以及红外线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确保设施设备正常使用。

四是组织应急演练。xx社区在2008年至2010年先后组织应急分队队员xx人对救火应急、防汛应急和应对抢盗3项预案进行实战模拟演练6次。通过演练,社区干部、居民应急意识明显提高,应急队伍人员在突发事件面前能够做到脑子清楚、思路明确、措施得当、处置及时,有效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文章

来源莲

西城区基层党建示范点管理办法 篇4

一、组织机构

有专门机构,并有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二、应急预案

根据实际制定综合性应急预案,有5个专项预案,每学期组织2次以上应急演练。

三、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各项制度,包括值守应急、信息报送、应急处置、物资储备,应急队伍,科普宣教等制度。

四、值守应急和信息报送

有值班室,配备相应的通讯工具,有专人值班,值班人员配备必备的安保装备,有专门的信息员,及时、准确报送突发事件信息,无迟报、漏报、瞒报、谎报等现象发生。

五、科普宣教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三条规定,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每学期至少安排5次应急知识课程(讲座),教职员工每学期培训不少于1次。设置固定的应急知识宣传专栏和安全警示标语。

六、队伍建设

建立不少于于15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并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培训计划得到落实。

七、应急保障

(一)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应急管理,并确保专款专用。

(二)利用学校运动场、空地等合适场所设立应急避难场所,有明显的指引标识。各类紧急通道畅通,有明显的指引标识。

(三)建立一个应急物资储备室,储备消防灭火器材、急救药品及相应的应急物资,并有专人管理。

八、应急处置

信息报告迅速、畅通,及时掌握、准确判断突发事件发生态势,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并向主管部门及所在辖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根据实际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实施紧急救援。

九、风险隐患排查整改

婺城区积极创建药品安全示范乡镇 篇5

今年以来,婺城区在2011年示范创建试点的基础上,精心布置,扎实推进了药品安全示范县(乡镇)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城中街道等19个创建单位被授予“金华市药品安全创建达标乡镇(街道)”称号,婺城区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创建目标。

药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践行科学监管理念,保障用药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婺城区药监局主要从四方面做好贯彻落实:一是药品安全责任落到了实处。把药品安全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及乡镇对村居(社区)管理目标考核,细化了责任分工,完善了工作机制,使得各项工作措施更加有力。二是药品安全的社会监督得到了加强。参加创建的乡镇(街道)配有药品安全协管员,每个村居(社区)配有药品安全信息员,实现了药品安全的全方位监督。三是药品市场秩序得到了进一步净化。参建的乡镇(街道)全面掌握了辖区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基本杜绝无证无照生产、经营药品,制假售假以及违法宣传药品的行为。四是广大群众的药品安全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在每个村(社区)设置的药品安全宣传栏内大力宣传药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浙江 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

西城区基层党建示范点管理办法 篇6

完善档案管理, 提升规范执法意识

基础档案建设是执法规范化工作的重要组成之一, 也是前提和保障。支队始终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三年来支队先后投资40余万元, 设立专门的档案室, 明确专人负责档案室的硬件设备和消防档案资料的管理。2010年, 支队着力打造执法规范化建设, 加强硬件配置, 重新购置了大批档案柜和档案盒, 进一步完善消防执法基础档案建设和管理制度。在业务档案的制作、装订、存档、借阅、交接等方面, 形成操作规范的档案建设流程, 形成了完整档案管理体系。健全和完善了单位和个人消防监督执法档案, 保证了每名消防监督员的每个执法事项、执法环节都有记载, 提高了规范执法的意识。今年6月, 支队新建的二级指挥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按照《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设置规范》的要求, 支队将用房设置为接待、办案、办公、生活四个区域, 进一步强化了执法规范化的硬件建设。

强化业务学习, 提升执法工作能力

消防监督执法的主要任务就是排查、督改、消除火灾隐患, 消防监督员是消防监督执法的主体。支队一直把提高消防监督员队伍的执法能力放在首位, 购置了消防设施多媒体系列软件和消防技术规范业务书籍, 并采取三项措施进行强化, 一是支队根据每月确定的学习重点, 制定学习计划, 采用每日点名提问、每周学习讨论、每月试卷笔试的方法, 强化业务理论学习, 并将成绩纳入绩效考核范畴。二是每季度邀请局相关业务处室的领导和业务骨干来支队授课, 对专业领域的知识深入讲解, 并进行答疑解惑。对新施行的消防法律法规以及总队的规定, 支队集中组织学习讨论, 尽快熟悉相关内容, 以适应新法律和规定的变化和要求。三是组织监督员深入现场, 学习建筑消防设施的功能原理和实际测试操作, 现场学习监督器材装备的应用, 掌握相关数据的判定方法, 提高检查发现火灾隐患的能力。通过业务素质水平的提高, 促进执法能力的提升, 从而迅速提升了消防监督队伍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水平。

严格制度落实, 提升规范执法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 支队对部分总队制定的制度进行了细化, 重新完善了《河东支队防火监督处工作管理规定》。消防监督工作按照“主管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要求, 随时发现解决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执法环节、岗位, 及时查找漏洞。建立消防执法责任制度, 明确执法部门和执法岗位的职责, 建立健全消防审核、验收、监督检查工作交接制度。同时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一是落实执法质量考评制度, 将各项工作进行量化, 支队组成考评组, 每月对执法案卷质量进行考核评议, 及时发现并纠正了执行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二是认真执行执法例会制度, 通过每月召开执法例会, 引领监督员就辖区执法重点和难点问题分析研判, 确定不同时期工作的重点、应注意的问题和工作目标;三是落实绩效考核制度, 由监督员每周每月分别汇总个人工作完成情况, 部门领导进行考评打分, 由政工部门统计存档, 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调动了监督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各部门年终责任制考核内容, 由区政府组织定期检查考评, 通报情况, 促进各街道办事处和行业监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五是加强对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考核, 坚持每月深入公安派出所, 指导并掌握开展消防监督工作的情况, 举办派出所消防监督执法培训班30余次, 为派出所更好地履行消防监督职责提供了有力的业务保障。

实行政务公开, 提升执法服务水平

支队利用政府政务网建立了消防专栏, 在区政府行政许可中心设置了消防许可窗口, 在防火监督处设立了举报投诉中心, 将举报投诉电话通过河东有线电视台进行了公布。通过各类途径, 严格落实警务政务公开制度, 将消防执法有关事项进行公开, 便于群众及时了解消防法律法规和反映消防问题。一是公开执法依据, 把涉及的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向群众公开。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消防安全检查和备案抽查的范围等内容公布在互联网上方便群众了解。二是公开执法程序, 针对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等不同的情况, 在区行政许可中心利用查询机公开办事程序、权限和时限, 让各项执法活动实现阳光作业, 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严格落实执法事项回访制度, 利用总队开发的纪检监督信息化应用软件, 实现对消防执法工作的实时监督, 以发送短信的方式, 征询群众对消防执法工作的满意度。同时, 支队每月梳理汇总执法事项, 按一定的比例抽取进行回访, 征求当事人对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进行消防执法事项的回访, 延伸了服务渠道, 堵塞了漏洞, 从源头上预防了违法违纪案件发生, 促进了执法公平公正。

加强执法监督, 提升消防执法效能

2008年以来, 共检查单位5143家 (次) , 发现隐患4343件, 督改火灾隐患4269件, 下发法律文书3277份。实施临时查封8起, 处罚152起, 罚款190余万元, 责令“三停”82家, 警告1人, 拘留2人, 有力的净化了消防安全环境。自2010年构筑消防安全“津门防火墙”工程以来, 大力实施消防安全管理“1234”工程, 完成了235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四个能力”达标建设, 今年正在推动辖区413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四个能力”建设100%达标。同时, 采取多种方式, 提高执法效能。一是实行消防监督工作“组长负责”制。支队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 对各管辖区域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 划片包干, 采取日查与错时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监督责任到人。二是实行内部和外部联合监督制。制定了《干部“八小时”以外管理规定》, 人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采取聘请执法和廉政监督员、设立举报电话、发放助廉卡和助廉费等多种方式,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制作监督服务联系卡, 多次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 把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作为畅通群众意愿的着力点。三是实行执法过错追究制。坚持严格的案件审核、审批制度, 严格落实内部审批、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和执法质量考核评议等内部执法监督制度, 坚决杜绝执法不作为、执法不公、执法不严问题。

支队连续三年在河东区行风警风评议活动中名列第一, 人民群众对消防监督执法的满意率达100%。近两年支队领导和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没有因执法违法违纪行为受到法律追究或者纪律处分的情况。在连续两个执法考评年度内, 执法质量考评成绩优秀, 无被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案件。近几年也获得了一些荣誉:2007年被公安部消防局评为“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2007年被总队评为“十七大消防安保先进集体”, 2009年度总队新《消防法》知识竞赛三等奖。2009年被评为天津市消防志愿者行动先进组织单位, 被天津市市局评为“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被总队评为业务大比武标兵单位, 被市局评为执法为民先进单位。2010年在总队消防执法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 被总队评为“达沃斯论坛消防保卫先进集体”, 被评为“天津市消防协会先进集体”。2008年至2010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天津市河东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优秀服务窗口”。

强化科技手段, 提升执法工作效率

西城区基层党建示范点管理办法 篇7

锐意进取

实现和谐社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全国及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迎检汇报

中共沈河区委员会 沈河区人民政府

2009年5月

2005年以来,沈河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民政部《关于开展“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区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始终站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把社区建设作为促进沈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强力实施,全面推进,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社区建设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现将我区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工作情况作以汇报:

一、城区基本情况

沈河区是沈阳市政治、经济和商贸中心,面积19.65平方公里,人口63.4万,目前全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67个社区,社区平均管辖3700户。全区现有专职社区工作者1131名,社区用房总面积40870平方米,平均面积610平方米。沈河区是社区建设“沈阳模式”的开拓者,2002年被民政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此后,我区继续加大 1

工作力度,抓实社区建设等各项工作。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丰硕成果,并先后获得了中国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基层党建联系点、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区等17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山东堡、阳光社区相继成为全国社区建设先进典型。到2008年底,沈河区争创省级文明和谐示范社区10个,市级和谐社区先进单位13个,市级和谐社区标兵单位1个,成为辽宁省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

二、和谐社区建设主要做法与发展成果

2005年以来,沈河区把建设沈阳首善之区纳入全区“三大目标”之一,并将和谐社区建设作为打造首善之区的工作载体和具体体现,全面巩固和提升社区建设整体水平,立足“东北领先、全国一流”的定位,按照社区建设“硬件出形象,软件树品牌”的目标,围绕“六好”的实施准则,以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为主线,以居民广泛参与的民主自治为方向,以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改造为突破,本着服务效率最高、居民受益最大的原则,扎实开展了新一轮社区建设实践,开辟出了一条具有沈河特色的和谐社区建设与发展之路,以全力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全面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为核心内容的和谐社区建设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致力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 沈河区按照“深耕沈河”发展战略,以中央商务区目标引领全局,以和谐社会建设覆盖全局,实施“依托两金,发展商务”的基本方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品牌立区、功能强区、开放活区、科教兴区、和谐建区,着力创建活力沈河、文化沈河、生态沈河、平安沈河、和谐沈河,强力打造东北金融中心与沈阳首善之区,积极推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累计投入2.8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建设,使沈河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区居民。2008年沈河区GDP完成371亿元,人均GDP为58517元。完成人均GDP耗能下降指标为4.41%。第三产业增长率为23.5%,大于GDP增长率3.1%。全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860元。城区居民贫困率为2.34%。居民人均住房面积高于全省同类城市平均水平。全区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居全省同类城区前列。

(二)坚持科学发展,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全心全意为全区人民谋福祉,是沈河区四大班子的工作宗旨。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经常深入社区视察调研,亲临一线指导工作。区人大常委会每年听取一次区政府关于社区建设的工作汇报。区政协年年视察社区建设工作。2002年,沈河区就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任副主任,各相关委、3

办、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统一规划指导社区建设工作。2008年,将原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改组升级为和谐社区建设委员会,统筹和谐社区建设各项工作,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专题研究社区建设工作。各街道、社区成立相应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区形成了区、街、社区三级社区建设组织领导网络。2009年1月19日,沈河区召开了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参加的沈河区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动员大会,对争创与迎检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调动全区上下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创建工作,充分显示出沈河区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的决心和气势。

同时,沈河区委、区政府结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区委书记张晨率6名常委赴武汉百步亭等先进社区考察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学习社区自治和管理经验。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开展了“深入街道社区办实事,服务基层促和谐”实践活动,建立常委包块、主管领导包线、机关党组织包点的工作机制。即:区委常委指导街道做好全面工作,每位领导同志到联系点开展工作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主管领导指导责任部门狠抓落实,本着“条件具备、立即解决,创造条件、抓紧解决和建章立制,长效解决”的原则,重点解决影响和制约和谐社区建设的关键问题,全面提升和谐社区建设水平;机关选定67个党支部与67个社区结对子,出点子,出服务,促进和谐社区全面发展进步。此举使社区建设的目标定位更加准确,部门责任更加明晰,共建关系更 4

加顺畅。

(三)凝聚共建合力,部门职责落实到位

一是社区管理全面加强。2005年,沈河区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和谐社区建设方案,制定了沈阳市第一个和谐社区建设标准,明确目标,明确时限,明确责任,全面加强和谐社区建设与管理。同时建立社区工作目标责任机制、社区齐抓共管联动机制、社区监督检查约束机制和社区评优选佳激励机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沈河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社区民主自治网络建设的意见》等29个相关制度。通过2008年社区换届,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大专以上学历达100%,硕士、本科学历占相当比例。同时组织全体社区主任到新加坡等国考察社区工作,到上海、南京等地学习社区建设经验。2008年8月,沈河区组织召开了老旧小区改造暨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全区和谐社区建设推进情况,沈河区社区建设迈入了提升层次、提升品位、全面推进的新阶段。社区工作真正实现了规范化、科学化,推进了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进程,社区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二是民主自治水平有效提升。几年来,沈河区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一精髓,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坚持民生听民意、民事由民主、民利依民维、民困靠民帮的方向,指导社区建立起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 5

民委员会为主导,各种协会社团为骨干,楼院长为支撑的社区民主自治管理网络。通过社区事务听证会、社区党建联席会、社区居民评议会和社区民情恳谈会四个民主议事载体,聚民心,纳民意,培养居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迄今为止,全区举办社区事务听证会1000余场,参加居民代表15000余人次,解决民生实事2200余件,关注社区、关心社区、关爱社区已经成为全区居民的共识。同时,在各社区组建了“社区博爱互助中心”,把爱心超市、低保互助会、博爱基金会、社区旧物银行、亲情联合会等社区互助组织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引导社区居民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弱势群体帮扶和其他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在社区形成了良好的互帮互助风尚,营造了和谐融洽的社区氛围。

三是社区服务功能逐步完善。2005年以来,沈河区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合理配置资源,健全配套设施,完善社区功能。以街道市民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和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社区公共用房建设,使社区用房面积由原来的平均120平方米,达到了平均610平方米,社区“三室二站一场”功能配套,平均每个社区建有3套以上健身路径。全区社区实现了办公格局、社区标识、外部粉饰、服务功能、办事程序的“五个统一”,社区整体形象全面提升,在全市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目前,我区建有区级社区服务中心1个,街道市民服务大厅10个,社区服务网点达1万余个,直接从事社区服务 6

人员近3万人。按照“让市民少跑一趟路、少跨一个门槛、少走一道程序”的要求,在社区实行“一门式”办公,将涉及政府职能的各项便民服务工作,集中受理,一门办结,形成了以区市民服务中心为龙头,街道市民服务大厅为支撑,社区“一门式”服务为基础,覆盖居民生活服务、党务服务、政务服务、特色服务的多元化服务网络,同时采取代办服务、上门服务、开辟求助热线等方式对特殊群体实行个性化服务。全区建有10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9个责任医师团队,面向居民广泛开展健康咨询、疾病防治、家庭病床等综合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与上级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关系,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400种常见病、慢性病药品零差价,较好的缓解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通过建立博爱互助会、爱心大院、社区银行等多种载体,引导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自助互助服务。挖掘各社区服务资源,统一制作、发放社区便民服务手册,吸引商家积极参与,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在此基础上,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单位、集体、个人从事社区服务产业,如“社区大管家”等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实体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在规范服务队伍和工作程序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提高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素质,确保志愿者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上述种种举措,使沈河区社区服务全面升级,成功打造5分钟便民服务圈,社区居民基本可以做到“小事不出社区”。

四是社区环境显著改善。2008年,沈河区把百姓最为关切的老旧小区环境整治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投入7850万元,在全市率先启动了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改造工程,以居民群众最需要、最迫切、最直接的22个问题作为小区改造项目,完成了15个优秀小区、38个达标小区改造任务,还对47个小区道路、边石、方砖进行了整修,社区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按照民生工程听民意的原则,下发了《沈河区居民参与社区(小区)环境改造监督及管理办法》,从每个小区改造方案规划论证,到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及后期管理,全面发动居民参与,先后召开了20余次“小区改造居民听证会”,同时引导各小区成立了不少于20位居民参加的“小区改造义务监督队”,对施工质量、工程进度等方面提出344条有效建议。使小区改造的过程成为居民灵魂再造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居民爱我家园、自治自管、共建社区的积极性。改造完工后,红巾小区被确定为“沈阳市老旧小区改造示范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我区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改造工程进行了相关报道,外省市先后有30多批800多人次来参观学习。在改造的同时,沈河区积极探索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出台了《普通住宅区物业管理实施方案》,尝试建立起“政府扶持、市场运作、街道负责、社区主导、居民参与、部门配合”的普通住宅区物业管理体系,巩固了老旧小区环境改造成果,保障了居民的优质生活。2009年,区委、区政府还将投入1亿元资金,完成12个优秀小区和其它小区全部达 8

标的改造任务,全面提升沈河居民居住环境。

五是社区平安建设稳步推进。加大社区警务治安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平安社区争创工作。切实做到人防抓落实,物防抓巩固,技防抓管理,联防抓合力,完善以社区民警为主导,以社区巡防队伍、物业保安队伍为依托,以维安义工为补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体系。在全区67个社区共配备206名社区民警,实现一区两警或一区多警,规范了民警接待、监控室值班、巡逻力量整合等10项警务室工作制度,形成“群众身边的派出所”。将全区1634名社防队员整合分配,因地制宜进行24小时全方位巡逻,自行设计、装备了140辆警务巡逻自行车,在东北地区率先实行警务自行车巡逻。全区80%的社区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感。

六是社区文化活力不断增强。沈河区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居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健全区、街、社区三级联系网络,实现自娱自乐活动队伍统一协调管理。经过整合,沈河区现有秧歌、戏曲、合唱、长跑等门类的文体骨干队伍342个,骨干人数达16200多人。广泛开展以社区文化艺术节及“文化四进社区”活动为载体、以社区文体活动室和文体广场为依托、以业余文艺队伍为骨干的特色文化活动,提高社区开展文体活动的能力,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加强多功能社区文体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社区文体器材的配备,各级公益文体活动场所全 9

部实现对外开放,社区活动室利用率和满意率达到95%以上,公共文体事业呈现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和谐社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和谐社区建设创新做法

(一)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创新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

沈河区始终把建立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作为社区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围绕自治下工夫,创新载体,搭建平台,以疏为主,疏堵结合。重点整合民间社团、中介组织组建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的各类专项委员会,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资助,有效承接一部分政务性工作和公共服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建立社区准入制度,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对部门工作进社区进行严格过滤,明确社区组织自治权、协管权、监督权和拒绝权四项民主自治权力,减轻社区负担。加强社区民主监督,积极引导居民通过合法渠道表达利益诉求,建立社区“下评上”的评议机制,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社区居民评议社区和社区评议区政府相关部门的活动,评议结果纳入区委目标考核体系。我区还在每个社区建立“三为联民直通车”和“政协委员信箱”,每天将居民的投诉意见向区信访局报送,由区信访局负责督办居民意见和建议的落实。迄今共受理居民投诉654件,办结满意率达到100%。切实保障了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知情 10

权、决策权、监督权,受到居民群众的广泛支持,社区居民对相关政府部门、街道、社区和社区工作者开展的社区公共服务满意率连续4年保持在85%以上。

(二)开展社区“评星晋级”活动,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总体思路,制定下发《开展社区“评星晋级”活动实施方案》,开展社区“评星晋级”活动。通过创建“凝聚星、服务星、平安星、生态星、活力星”社区,对原有社区建设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进行系统深化、整合、创新,以评“星”的形式强化部门责任,调动社区积极性,抓实社区建设的核心工作,以社区获“星”的数量反映社区建设的综合水平。一方面,理顺了各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关系,形成共建和谐社区的合力;另一方面,既保持了社区建设评价标准的连续性,又超越了固有的评价模式,激励社区不断进取“争星升级”,为社区工作提供了上升的空间。

(三)设立沈河区“和谐社区日”,创新居民共建和谐、共享和谐的活动载体

确定每年5月25日为沈河区“和谐社区日”,谐音取意“吾爱吾家”。2009年“和谐社区日”主题为“爱我家园,融入社区”,陆续开展“心手相牵”邻里大认亲、“扮靓家园”全民大清扫、“帮您就业”社区系列招聘洽谈会、“我爱我家”社区设施大认养、“爱在社区”慈善大行动、“共建平安” 11

维安行动、“健康是福”市民健康大讲堂、“欢乐沈河”百场文艺演出进社区、“佳片有约”百场电影进社区、“感动沈河”社区10大人物评选等10大系列主题活动,以居民心手相牵、共建和谐家园为主线,以服务居民、改善民生为宗旨,以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打造全体沈河人共有的盛大节日。

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总结 篇8

去年,我村支部在市委和市委组织部的关心厚爱下,在矿区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在支部全体党员的互相配合下,积极申报创建登封市基层党建示范点成功。在过去一年中,我村支部艰苦奋斗,埋头苦干,在配齐配强村级班子,建优建精支部活动室,提高党员素质,党建扶贫,抓党建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现就一年来争创市级基层党建示范点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村支两委换届为切入点,选优配强村级班子

2005年上半年正值三年一度的村支两委换届选举,我村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实行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一肩挑,严格执行“两推一选”即群众推荐与党委推荐相结合,在村民中直接海选。由于我们在选举中坚持了依法办事和加强宣传引导相结合,坚持换届选举工作与农村稳定发展相促进。最后选出了年富力强的何检妹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老班子保留了何九生,新班子4个人全部是高中生,真正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人才选进了村“两委班子”。

新上任的村支部班子,为了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建立了五项制度,支部大事党员决议制度、村级财务定期公开制度、村干部任期目标和目标考核制度、村干部述职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完善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保障了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党员关心支持支部工作的热情空前提高,支委班子也不负众望,协助市委工作队新建了罗子岭公猪场,石月公路硬化,石门小学装修和新置课桌凳子,枫树老屋800多亩,良田低改,水渠硬化,支委班子在党员群众中的威信空前高涨。

二、乘市委工作队建整扶贫的东风,创建了一流的支部活动室

1、村支两委在房舍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调剂了一间专门的支部活动室,在村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下拔党建活动经费5000元,把远程教育多媒体安装在村委办公室。

2、借市委工作队重新装修村小学之机,对村支两委办公室,重新刮胶、亮化美化。装修后的支部活动室分党建办公室,先进性教育办公室,远程教育办公室,其中远程教育室还装上了空调,各种规章制度,镇村干部与省市领导合影相片都上了墙,布置美观大方,硬件和软件设施都达到了一流。

三、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了对支部党员教育管理和培训

1、严格发展党员程序与制度,严把党员“入口关”。建立了发展党员“双推荐、双考核、双培训、双预审、双公示、双追究”制度,确保发展党员质量,去年我们按实际情况发展了3名党员。

2、加强现有党员的教育,管理、培训:

①我支部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市率先一步进行,没有现行的模式,我们在实践中摸索,深入宣传发动虚心学习先进,耐心查摆问题,真心深化整改,达到了支部党员之间的真交流,真沟通,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②用远程教育培训党员。既做到集中学习,又注重个性化需求,使党员干部在政治理论,适应技术方面有新突破、新进展,实施“双培”工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共产党员,把勤劳致富的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

③推行无岗党员岗定责管理,按照“设岗定责、党员认岗、公示明岗、考核评岗”程序设立了“治安巡逻岗、致富信息岗、民事代办岗、红白礼司岗、科学能手岗”等激发了“零赋税”背景下党员的新责任。

④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村支部开展了“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活动;认真做了调查摸底,建好了流动党员台帐和通讯方式,采取了各种有效途径寻找党员,发动亲人找党

员,熟人找党员,党员找党员。目前全支部56名党员都有联系方式。

二、以党建扶贫为着力点,抓党建促发展

1、支部制定了村级经济3年发展规划,支部党员开展了“十带头”竞赛活动,在全村的经济发展思路中树立了四个重点:一是抓好小康新村二期工程。二是搞好石门到月池路水硬化。三是搞好罗子岭集约化猪场基地建设。四是完成学校教学楼装修工程。去年又协助市委工作队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了4件大子中的3件,资金是市委工作队争来的,功劳是市委工作队的,但支部班子成员排查了多少矛盾,化解了多少纠纷,汗水和泪水交织的日子只有班子成员自己心里清楚。

2、积极发展“支部+协会”模式,形式了党员带群众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局面。目前全村形成了支部+养猪协会,支部+计生协会等,各种协会与支部在工作上相互联系,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中共石门村支部

西城区基层党建示范点管理办法 篇9

一、当前基层从严治党工作现状及问题

管党治党, 重在基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 基层党组织在全面贯彻落实从严治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亟须关注。

(一) “一强一弱”的反差鲜明。

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过程中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 加上思想意识上的淡化, 在从严治党的力度上有所减弱, 导致两级分化严重, 出现“上热下冷”的情况,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较高、反腐惩腐力度较强与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的差距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 “一微一巨”的对比强烈。

近些年来, 部分国税干部对腐败形成病态的认知, 认为“小贪”不是“贪”, 并不触及腐败的本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相对于“老虎”的“巨贪”, “苍蝇”的“微腐”表面上看起来危害不大, 实则荼毒身心。“微腐败”带来的危害与造成的后果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也对基层税务系统营造干净做事的廉政氛围带来一定的阻挠。

(三) “一多一少”的矛盾集中。

从整体上来说, 基层作为权力的神经末梢, 出现严重违法的情况相对较少, 但容易违纪的情况较多, 尤其是干部“四风问题”和消极不作为问题比较突出。“大案”较少, “小案”成群的矛盾对基层税务系统创建廉政环境, 延伸基层廉政建设的触角提出了挑战。

(四) “一密一稀”的力量悬殊。

基层组织受机构设置的限制, 执法部门人员稀少, 而基层反腐风险点密集。在专业执纪人员稀缺, 执纪手段较少的前提下, 容易出现执法人员对部分腐败问题的麻木和默许, 造成腐败的泛滥。这种“一密一稀”的悬殊力量也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形成了较大的阻碍。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基层党建呈现疲软状态。

在当前反腐新常态背景下, 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和困难。一方面, 基层党委对“主体责任”的认识不够深入, 在组织建设过程中更多的是扮演“甩手掌柜”的角色, 致使基层党建主体责任制被严重弱化。另一方面, 在推动政策落地方面, 基层组织往往“雷声大, 雨点小”, 执行中缺乏实际具体的方法措施, 造成“外虚内空”的表象。

(二) 监督体系不够完善。

基层作为权力的神经末梢, 在内部监督机构设置方面缺乏一定的独立性, 监督的力量也显得相对薄弱。基层组织“一把手”在决策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制约, 容易出现“一言堂”的问题, 导致权力的制约不平衡。另外, 现行对基层组织的监督体系侧重于“自上而下”的监督机制, 缺乏自下而上的反馈渠道。

(三) 基层干部法纪观念偏颇。

一些基层税务干部缺乏大局观念, 对当前反腐倡廉新局势的认识不到位, 固化思维严重, 法纪观念淡薄, 认为违法违纪的处理主要针对高层, 而较少发生在基层, 这种错误的认识容易导致基层税务干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 进而造成职务犯罪。

(四) 执纪问责力度薄弱。

基层党组织对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问责尺度不够统一, 问责手段相对单一, 使得发现问题处理不果断, 责任追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执纪问责力度薄弱, 进而使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不力,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坚决不扎实。

三、如何促进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是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基层税务部门作为直接面向群众的一线执法部门, 对基层从严治党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是深入推进正风反腐工作的必然要求。创建“廉洁国税”是基层税务部门廉政建设的创新举措, 也是延伸从严治党触角的重要切入点。笔者以白云区国家税务局基层税务分局创建“廉洁国税”为例, 提出搭建“AISAS”模型的基层税务系统廉政建设模式。AISAS客户行为模型是一种网络营销传播策略, 大体流程是消费者在注意到商品之后产生兴趣并进行信息收集, 以此产生购买行为之后进行信息分享, 即引起关注 (Attention) —产生兴趣 (Interest) —主动搜索 (Search) —采取行动 (Action) —信息分享 (Share) 。白云国税基层税务分局将AISAS模型的基本理念引申到“廉洁国税”的创建工作中, 有效促进从严治党向基层的延伸。

(一) Attention:

突显重点, 明确基层从严治党的要求。“廉洁国税”创建工作是推动基层税务分局建设集税收管理、纳税服务、行政执法为一体的廉政文化无形力量。相比之前形式较为单一的廉政教育工作, 自响应广州市国家税务局“廉洁国税”示范点评选活动以来, (下转第66页) (上接第64页) 白云国税基层税务分局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 突出“廉洁国税”的创建重点, 将党风廉政与税收工作相融合, 对照考察标准健全各项机制, 将创建工作与税收业务同步运行, 力创具有分局特点的廉政文化品牌, 使廉政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二) Interest:

运行合力, 整合基层从严治党的资源。税务干部作为基层建设的推进者和践行者, 其积极性直接关系着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效。白云国税基层税务分局强调发挥干部职工主力军的作用, 整合基层廉政建设的资源, 发挥合力作用, 一方面确保基层税务干部对从严治党和当前反腐倡廉新态势有清晰全面的认识, 渲染“廉洁国税”的创建氛围。另一方面, 以区局党风廉政建设绩效考评标准为着力点, 将工作目标层层传递至干部个人, 强化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引导干部职工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激发创建的热情, 在分局上下营造积极的正面的创建氛围。

(三) Search:

严抓监督, 夯实基层从严治党的基础。坚持以税收收入为中心, 建立健全长期有效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 严抓党内监督, 压实“两个责任”, 突出制度长效化:一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从领导班子到干部个人的岗责分工, 严格执行“一岗多责, 一责多究”的考核机制, 细化考核指标, 做到定好责、敢追责, 高举问责利剑。二是强化兼职监察员监督责任机制。建立党支部书记和兼职监察员、特邀监察员的定期会商制度, 发挥监察员的监督提醒作用。三是积极应用RED风险防范系统和纪检监察平台, 加强对廉政风险的监控与排查, 实现从责任分解、履行、评价、考核全方位全覆盖的衔接配套。

(四) Action:

实践探索, 丰富基层从严治党的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实践活动, 并在活动中挖掘和提炼廉政文化内涵, 是白云国税基层税务分局贯彻从严治党的重要实践探索。一方面, 坚持发挥党建工作的中心指挥作用, 将政风行风建设与党的建设、纳税服务工作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 结合纪律教育学习月, 借助廉政谈话、廉政教育基地参观等多种形式开展廉政文化进分局、进企业、进家庭活动, 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廉洁税务机关、税企共建和亲情助廉“三大”廉政品牌。

(五) Share:

百佳基层党建示范点2012 篇10

一、党组织的团结力进一步增强

校长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始终心系职教发展,勤勉工作,廉洁自律,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努力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个时段和环节,处处体现了共产党员的本色和风采,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所应有的先进性。

校党委从政治学习、团结协作、工作作风、组织纪律、廉洁自律和群众监督等方面,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在班子内部组织开展创建活动,逐步形成了讲党性、讲大局、讲原则、讲团结的良好风气。班子成员廉洁自律,务实创新,分工明确,团结有力,时时事事为教职工做表率,得到了广大教职员工的支持、拥护。2010、2011年,学校党建工作取得了全市119个市直党工委第五名和第十名的较好成绩。在市委组织部考核中,学校班子连续被评为优秀等次。

二、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学校重点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和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加强修养、提高个人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开展创先争优、学习各行业模范党员先进事迹等一系列活动。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全员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远程教育培训、技能培

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校党委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企业赞助和学校自筹等,三年累计投入设备购置资金达1510万元,现有实训设备总价值2565万元。学校教学基本能力居山东省前列。

学校还加强与我市企业的联系,大力提高育人质量,为我市企业培养了大批实用型技能人才。一是先后与我市盛瑞传动、华丰动力、汶瑞机械、长安铁塔、恒安散热器、景酒集团、信川机械、柠檬酸公司、鑫易电子、欧信电子、汇川电子、安丘山水水泥公司、鲁安药业、玉成生化等5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主要合作方式有设立订单班,进企业生产实习3-4个月,学校老师、工厂师傅校企双挂,输送优秀毕业生等多种方式。二是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和人才智力优势,为本地企事业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开展企业员工上岗培训、建筑资质培训、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学前教育培训、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复退军人培训等各种层次和形式的培训,年均开展职业能力培训5320人次,2011年达到9100多人次。学校被省住建厅确定为省建筑资质培训中心,被潍坊市人社局确定为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学校多次为潍坊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会议提供现场。三是与企业开展来料加工业务,为华丰动力生产柴油机排气管,为电机一厂生产电机壳、电机轴等,每年为企业加工零部件2万余套。

四、党组织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学校着重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对照制度建设体系,按照“统一规划、民主审议、集中通过”的原则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修订。同时,结合潍坊市教育局和安丘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制定了《师德考核评议

办学以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单位、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省最受企业欢迎的职业技术院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潍坊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十强学校、潍坊市先进基层工会、潍坊市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标准 篇11

为做好农村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党建工作行为,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建水平,现就有关创建示范点的基本要求及必备内容通知如下:

一、场所建设

1、有达标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要设立党支部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尽可能做到专屋专用,如场所偏小的,要按照党建为主、其他补充的原则,划分场所用途,有干部办公、党员学习、群众娱乐的必备设施。

2、组织机构牌子干净整洁、字迹清晰,名称规范。党支部、村委会标牌各1块,内容为中国共产党x x乡(镇)XX村支部委员会、X X乡(镇)X X村村民委员会。支部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等工作室要有标志牌。

3、在场所附近要有规范、醒目的党建标语。

二、党建展牌

1、有党旗、誓词、伟人像及党员权利,党员义务;有村级组织机构示意图,有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职责。

2、有“三会一课”(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发展党员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制度、五议三公开”制度、党员公开承诺制度。

3、有创先争优活动流程图,注明创先争优活动目的意义,任务目标、方法步骤。

三、档案资料

农村党建工作档案,要做到专人负责,规范记录、坚持经常,要有专门的档案厨存放。

1、文档类:(1)村情简介300—500字;(2)党建工作计划、任务目标;(3)上级党委下发的文件、通知等材料;(4)党员“设岗定责”相关资料;(5)党员对标承诺等创先争优活动资料;(6)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播放收看相关资料。

2、名册类:(1)党员名册;(2)村干部名册;(3)村民代表及代表联系户名册;(4)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名册及党员发展名册(包括发展党员公示、会议记录等资料);

(5)农村流动党员台帐;(6)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台帐。

西城区基层党建示范点管理办法 篇12

示范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某种动作的形象,它告诉学生这种技能的结构是什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学情、教学目标进行示范……因此,教师的每次示范都应有明确的目的。如,在《足球:脚内侧运球的练习方法》这一课堂教学中启航中学是足球特色学校,相对来说学生足球运动基础较好;教学目标为在组合练习时能做到球不离脚、脚不离球,变向时不丢球,大部分学生能展示两种以上练习脚内侧运球的方法。该课执教教师在多种形式的运球射门示范教学环节中,先向小组长示范脚内侧曲线运球射门、脚内侧直线运球射门练习动作,然后各组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组轮换练习。这次示范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多种方式的运球射门练习。这种示范形式,完全符合学生情况情和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练习效率。

二、有效示范,环节完整是基本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博士指出: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去教学生。影响学生看示范的有效因素包括看什么、怎么看、看到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因此,笔者从示范之前的观察法指导、示范面的选择、示范动作是否正确、示范完之后对学生的观察等环节出发,谈谈如何提高示范的有效性。

(一)示范的可观察性。

在示范之前教师一般会用语言提示学生观察的视角,如《足球:脚内侧运球的练习方法》一课的执教教师在示范脚内侧绕“0”练习前,用语言提示学生:“在运球过程中老师触球总共几次?”这样教师明确地向学生提示了应该观察具体内容。在示范脚内侧运球绕“8”练习之前,向学生提示:“同学们,看老师运球时脚与球的距离是多少?”由于教师在示范前引导学生观察的对象明确,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都能够积极准确地回答教师的问题。

(二)示范的形式多样性。

于素梅博士在《看课的门道》一书中指出:示范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是教师的单独示范,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来完成示范,可以是学生的单独示范;示范可以是正确的动作,也可以是错误的夸张动作……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形式的示范。

1. 教师单独示范。

体育教师的示范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建立动作表象,了解所学动作的要领和方法。如《足球:多种形式脚内侧运球射门练习方法》一课的上课教师的各种熟悉球性示范动作非常优美,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

2. 学生单独示范。

很多情况下教师优美的动作示范多了,学生可能会认为教师的动作应该是很优美的。这时候教师邀请动作优美的学生做示范,很多学生应该会对学习该技术产生强烈的欲望,这种情况下那个示范的学生成了学生心中的榜样、标杆,该生的示范无形中起到正能量的作用。当然要挑选学生出来示范需要教师敏锐的眼光捕捉出哪些学生的示范动作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这也是平时所说的利用学情。

3. 教师与学生的示范。

很多时候教师与学生一起示范是要学生比较师生之间动作的区别,使学生对动作学习有深刻的印象。如在运球示范教学环节,《足球:脚内侧运球的运用方法》的上课教师与一名女生先后示范运球动作,示范结束要求学生们回答两人之间的运球动作有何区别。示范完成之后学生讨论很激烈,有的学生说:“老师的重心低,老师膝盖是弯曲的……”这种师生比较式的示范,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相互探究的能力,通过示范与师生讨论学生更加明确了运球时身体重心的控制。

喜欢挑战是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师生的对抗示范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比如在运球突破教学这一环节,《足球:脚内侧运球的运用方法》的上课教师邀请班级足球踢的最好的学生进行防守。示范之前该教师提示学生:“同学们,接下来老师要做运球突破动作了,同学们注意老师突破时的脚步动作,看老师是怎么完成突破的。”听到这句话,学生安静下来,队伍远端的学生主动上前观察。该教师用一个变向加速动作,轻松地突破了防守的学生。示范结束,学生的掌声主动响起……回答问题积极主动:“老师突破的时候重心低”、“老师突破的时候膝盖是弯曲的”……学生的眼神里充满着对教师的佩服,充满着对学习突破技术的渴望。

(三)示范面的合理选择。

教师的示范面要选择面向班级全体学生,便于每个学生观察到教师的示范,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如一节足球运球课,将学生排成四列横队后,每列横队之间的距离为2m左右,任课教师在第二、三两排队伍中间示范脚内侧运球动作。除了靠近教师身边的几个学生原地不动看教师的示范之外,远端的学生有的歪着脑袋在看教师示范,有的根本没有看教师的示范。从学生观看示范的情况可以看出,由于教师示范离第二、三两排队伍太近,导致这两排队伍两翼的学生根本看不清教师的示范动作,建议第一、二排与第三、四排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教师在中间示范时建议前后两个学生错位站立,让第二、三两排学生蹲下,或者教师可以示范两次,一次是在学生中间距离排头学生四分之一的位置,第二次是在学生中间距离排头学生四分之三的位置,或者可以叫两端的学生主动走到便于学生观察的视角。

(四)示范动作的准确性。

优美规范的示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现实情况是体育教师不可能把每个项目都做到优美规范,因此,教师首先应做到示范精准,在精准的情况下再力求优美。词典里示范的定义:做出榜样或典范,供人们学习,起示范作用;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从解释可以看出,示范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时候教师因为受伤等原因动作示范不了怎么办?可以找学生;如果学生示范不了完整动作怎么办?观察发现能做分解动作示范的学生;如果学生完成不了,可以借助模型或教学图片,有条件的还可以观看视频等等。

(五)示范与讲解的结合。

复习课中有些简单的练习教师无须示范,只需简单地讲解学生一听就懂,但很多时示范是与讲解相结合的。除了示范动作要规范,与示范相结合的讲解也必须要精准,尽可能做到精讲多练。

三、有效示范,适时介入是关键

很多时候教师的示范动作非常标准到位,学生观察的很仔细,但是示范之后的练习时大部分学生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问题出现在哪里?笔者认为是该教学手段不适合现在练习的这个环节。对此,教师要迅速找出问题所在,可以用语言提示学生应该怎么做。如在足球运球突破这一教学环节,《足球:脚内侧运球的运用方法》的上课教师先向学生示范了运球突破动作,示范结束后教师用语言提示学生运球突破时不要低头。之后的练习中,大部分学生在做运球突破动作时没有抬头。尽管教师用语言提示学生突破时不要低头,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在做低头运球突破动作。这时候要求学生停止练习,随后示范了一个错误的、夸张的低头运球突破动作,教师在突破过程中低头撞到了防守学生,球被轻易地断了。示范结束教师提问:“同学们,老师刚才为什么会撞到防守队员?”学生一看就知道是因为教师运球时低着头所导致。教师应因势利导:“那我们运球的时候头应该怎么办?”大部分学生回答出了运球突破时要抬头,在接下来的练习时大部分学生在运球突破时做到了抬头动作。

参考文献

[1]于素梅.看课的门道[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上一篇:校团委学生会汶川地震救灾募捐的倡议书怎么写下一篇:审计面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