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校本课程纲要

2024-09-05

一年级校本课程纲要(通用10篇)

一年级校本课程纲要 篇1

一年级《博雅读本》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郑州市郑东新区昆丽河小学

科目名称: 校本课程

授课教师:王士枝 周利军 徐丹 韩雨 龚晓村 史彦燕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教学材料:校本课程一年级《博雅读本》

教学时数: 30课时

一、课程背景

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从上学期开始,结合自身特点,探索构建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博雅教育育人模式,编写了博雅教育读本,以此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

二、指导思想

博雅思想,源自古希腊时期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我校试图尝试探索的博雅教育,是在汲取以往教育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均衡知能、深厚人文素养以及优雅气质的普适性的教育理念。学校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探索构建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博雅教育育人模式,重新构建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博雅教育理念。力求通过“博雅教育”,构建滋润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的教育生态。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 “科研兴校”与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传承读书文化,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本着“塑造完美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为宗旨。

四、课程实施内容

第一课 仪态礼仪站坐姿势

第二课 递接物品篇 第三课 礼貌用语 第四课 用餐礼仪-中餐 第五课 儿歌 第六课 名亲情故事 第七课 古诗欣赏 第八课 美文欣赏

五、学习方式

1、在教育教学上,探究方法,严谨执教

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礼仪的基本内容,就不能使用单一的说教法,教者不但要探索教法,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积累。在备课中,力图体现校本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体验性,把语文、数学、科学、美术课、音乐等整合进校本课程

2、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六、评价方式

①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一是对课程本身进行观察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分析评价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时调整。二是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校本课程课堂上信息的获取,更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

一年级校本课程纲要 篇2

(一) 在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统领下, 结合学校“学会健体、学会交流”的办学理念, 培养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不卑不亢、积极向上的学生。

(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提高学生相互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三) 掌握一定量的跳橡皮筋的动作方法和动作组合方法, 能运用多种动作方法进行游戏。

(四) 通过本课程的推广与完善, 培养一批有特长、会创新、个性鲜明的学生,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二、课程的各阶段目标

(一) 一年级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橡皮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及橡皮筋游戏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动作, 初步掌握简单的跳橡皮筋动作并学会简单的单双脚跳, 学会简单的2种~3种皮筋游戏;能与同伴一起进行游戏。

2. 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使学生体验个人活动和集体活动的不同感受。

(二) 二年级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橡皮筋游戏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动作, 掌握跳橡皮筋的简单方法, 学会简单的3种~5种皮筋游戏, 能够与同伴一起进行游戏。

2. 学会用学过的古诗与歌谣进行橡皮筋游戏、橡皮筋的花样跳, 掌握以点、迈、撑、勾为主的跳橡皮筋动作。

3. 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和运用学过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进一步使学生体验集体活动与个人活动的区别。

(三) 三年级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掌握皮筋游戏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学会5种~8种皮筋游戏;能够和同伴合作完成比赛和教学活动。

2. 结合音乐进行游戏, 并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游戏, 能自编简单的动作和顺口溜, 使游戏更具娱乐性。

3.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品质, 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弹跳能力。

(四) 四年级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掌握皮筋游戏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学会8种~10种皮筋游戏;能够和同伴合作完成比赛和教学活动。

2. 培养学生创造游戏的意识和能力。

(五) 五年级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熟练掌握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掌握皮筋游戏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学会各种皮筋游戏;能和同伴合作完成比赛和教学活动, 并能对游戏进行改编和延伸。

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并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创新运用到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六) 六年级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熟练掌握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掌握皮筋游戏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学会各种皮筋游戏;能和同伴合作完成比赛和教学活动, 并能对游戏进行改编和延伸、提出改进方法和建议。

2. 使学生能利用橡皮筋游戏进行练习, 并能够利用橡皮筋进行游戏创编和延伸, 保证锻炼的效果, 让橡皮筋成为课余生活的一小部分。

3. 培养学生对游戏的质疑能力、解决疑问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合作创编出他们自己喜欢的游戏。

三、课程的各阶段教学内容

(一) 一年级教学内容

1. 内容类别:协调类、合作类、灵敏类、素质类、歌谣橡皮筋。

2. 内容名称:单、双脚跳皮筋;钻、爬、跳过皮筋;皮筋创造性游戏;手翻皮筋游戏。

3. 主要动作:以单、双脚跳为主要动作;歌谣橡皮筋动作。

(二) 二年级教学内容

1. 内容类别:灵敏类、反应类、素质类、力量类、团结合作类、综合类、歌谣橡皮筋。

2. 内容名称:单、双脚跳皮筋;钻、爬、跳过皮筋;各类游戏各1种~2种, 手翻皮筋游戏。

3. 主要动作:以点、迈、撑、勾、跨、踩为主的跳橡皮筋动作。

(三) 三年级教学内容

1. 内容类别:灵敏类、反应类、素质类、力量类、团结合作类、综合类、橡皮筋操、歌谣橡皮筋。

2. 内容名称:不同类游戏 (各2~3种) 。

3. 主要动作:以摆、掏、勾、踢、转为主的动作及组合。

(四) 四年级教学内容

1. 内容类别:投掷类、力量类、弹跳类、橡皮筋操、歌谣橡皮筋。

2. 内容名称:不同类游戏 (各2种~3种) 。

3. 主要动作:以绊、绕、搅、盘、迈、顶为主的动作及组合。

(五) 五年级教学内容

1. 内容类别:投掷类、力量类、弹跳类、拓展类、综合类、橡皮筋操、歌谣橡皮筋。

2. 内容名称:不同类游戏 (各2种~3种) 。

3. 主要动作:以创编或改编的2种~3种橡皮筋游戏动作为主。

(六) 六年级教学内容

1. 内容类别:投掷类、力量类、弹跳类、拓展类、综合类、游戏改编类、橡皮筋操。

2. 内容名称:不同类游戏 (各2种~3种) 。

3. 主要动作:将橡皮筋游戏运用到田径

一年级校本课程纲要 篇3

〔关键词〕低年级;智障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13-0014-04

低年级智障学生虽暂未进入青春期,但存在正常的性本能,心智发育迟缓导致他们易出现种种与性相关的行为问题(如男生在公开场所玩弄生殖器、女生当众谈论胸部发育问题)。鉴于中、高年级智障学生出现更多与性相关的行为问题,引起了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关注[1-3],上海市卢湾区辅读学校、天津市河西区启智学校专门开设了青春期教育课程。相对而言,低年级智障学生的性教育需求被忽视。在“预防性与养成性教育先行”的理念指导下,开发低年级智障学生的性教育校本课程刻不容缓。

一、低年级智障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依据

(一)理论依据

2012年,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大纲试用与修订”项目组提出“自我实现的性教育”理论。该理论以人本主义为导向,以个体差异为基础,提出建立点面结合的性教育系统,将团体教育与个体咨询相结合,并把性教育的主要内容纳入马斯洛的七个需要层次中:生理需要——性需要;安全需要——亲子关系、性保护;归属和爱的需要——同伴关系、亲密关系;尊重需要——异性交往中的自我;认知需要——对性的好奇心,认识“性”;审美需要——性与审美;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格完善[4]。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本课程立足于低年级智障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班级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性生理、性心理和性安全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调查依据

本研究从性生理、性心理、性安全三方面了解智障学生对与性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师及家长对智障学生与性相关知识、技能的教学程度,其中性生理知识与技能包括“生长过程” “男女性特有健康问题的处理”,性心理知识与技能包括“性别概念和性别角色”“与家人的交往和对婚育的指导”“与其他人的交往和对友情、爱情的指导”“传媒中性信息的处理”,性安全知识与技能包括“性侵害的预防”“安全性行为”。此外,本研究对学生年龄、教师教学程度、家长教育程度作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学生年龄显著影响他们对性生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但不影响他们对性心理、性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换言之,性生理知识与技能需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在相应的年级进行教学;性心理、性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可以在任何年级开展。

此外,本研究调查本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对低年级智障学生性教育内容的态度,要求教师、家长选择对低年级智障学生的前三项性教育内容,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教师和家长对“性别概念和性别角色”和“与家人的交往和对亲情的指导”的选择比例相当,并且超过五成,即这两项内容均被教师、家长视为低年级智障学生的学习重点,需用较多的课时去教学。另外,教师和家长对“生长过程”“与其他人的交往和对友情的指导”“性侵害的预防”的选择比例均多于20%,两者比例悬殊,即这些内容需出现在低年级智障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中。至于其他内容,教师和家长均较少选择,低年级智障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可暂不考虑。

二、低年级智障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

(一)制定课程目标

参考已有的普通学校低年级学生性教育课程[5,6],结合本校教师、家长对低年级智障学生性教育内容的态度,本课题从 “生长过程”“性别概念和性别角色”“与家人的交往和对亲情的指导”“与其他人的交往和对友情的指导”“性侵害的预防”五个领域制定低年级智障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的目标,详见表2。

(二)编写课程内容

依据上述课程目标,本研究从 “生长过程”“性别概念和性别角色”“与家人的交往和对亲情的指导”“与其他人的交往和对友情的指导”“性侵害的预防”五个领域编写低年级智障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的内容,详见表3。

(三)明确课程实施策略

本研究建议低年级智障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性教育课教师—其他课教师—学生家长”的协同教学策略。

在课前协同阶段,每个单元教学开始前,性教育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家长一同了解学生与性相关知识、技能的基准线水平(包括性教育课教师用评量表前测;性教育课教师向其他课教师访谈;性教育课教师让家长填写调查表),确定该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另外,性教育课教师充分尊重家长意见,通过协议书询问家长是否愿意让学生学习该单元的内容。

在课堂协同阶段,性教育课教师与其他课教师合作授课,例如与生活适应课教师共同负责学生的如厕训练,与班主任共同开展预防性侵害的教学,与宿舍区的生活辅导教师共同关注学生的穿着行为。另外,性教育课教师借助家庭作业,与家长沟通每周的教学内容,以便家长在课外继续辅导。

在课后协同阶段,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性教育课教师与其他课教师、家长一并评价学生与性相关的行为表现(包括性教育课教师用评量表后测;性教育课教师向其他课教师访谈;性教育课教师让家长再次填写调查表),反思协同教学的经验和教训。

(四)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本研究从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时间、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五方面构建低年级智障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其中,评价主体有性教育课教师、其他课教师和学生家长。评价对象即每一名低年级智障学生。评价时间为课堂教学中或单元教学结束后。评价内容是学生与性相关知识、技能,或其他与性相关的行为表现。教师的评价标准分为“无论教师如何提示,孩子都不会做”“教师拉着孩子一起做”“教师示范动作,孩子会模仿着做”“教师指××,孩子会做”“教师只用陈述句提示,孩子会做”“教师只用疑问句提示,孩子会做”“不用教师任何提示,孩子会做”七个等级,依次计0、1、2、3、4、5、6分。家长的评价标准分为“孩子很多时候不会说/做”“家长教,孩子有时不会说/做,有时会说/做”“家长教,孩子很多时候会说/做”“孩子有时会自己说/做”“孩子很多时候会自己说/做” 五个等级,依次计0、1、2、3、4分。

三、低年级智障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效果

本研究采用教学实验法,运用上述低年级智障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的目标及内容,自编性教育教材(共“男孩女孩上厕所、穿衣服”“我的家、我的学校”“有人给我东西”“有人带我走”“它们是隐私部位”“可以掀起衣服看隐私部位吗”六个单元),抽取15名低年级智障学生(男生8人,女生7人)组成实验班,每周上两节性教育课,每节课40分钟,历时四个学期。每个单元教学开始前及结束后,性教育教师自编评量表(如“男孩女孩上厕所、穿衣服”评量表,评量学生与性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结果发现学生在教学后与性相关的知识、技能均比教学前有显著的进步,详见表4。

此外,从其他课教师及学生家长的访谈结果可见,低年级智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运用所学的与性相关知识、技能,例如上厕所时关门、在家里想吃东西时向家人求助,看到教师或同学能主动打招呼,隐私部位不适时到隐私场所才掀起衣服查看。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智障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编号:2013B29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小燕. 智障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案例[J]. 现代特殊教育,2012(5):53-54.

[2]戴慧敏.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智障儿童青春期性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2013(7):6-7.

[3]孙春霞. 如何引导智障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J]. 现代特殊教育,2014(9):37.

[4]上官芳芳,李甦. 中美青少年性教育的理论建构比较[J]. 国际生殖健康 / 计划生育杂志,2012,31 (39):197-202.

[5]胡萍. 中国儿童性教育全彩绘画读本:成长与性(上)[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刘文利. 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培智学校,广州,511450)

三年级简笔画校本课程纲要及教案 篇4

喜爱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只要他们有一支笔、一张纸,他们就会用生就好动的小手,以独特的绘画方式,表现自己的世界。

“儿童简笔画”是孩子喜爱的绘画形式。日常用品、服饰、建筑、交通工具、景物、花树瓜果、飞禽、走兽、鱼虫以及各类人物等形象都是少年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在造型上简单概括,在形式上生动活泼,画法上更是易仿易学。为了适应孩子的学习特点,书中按着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静到动的顺序教孩子学画简笔画,待孩子们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比例、特征、动态、神态)后,便可以独立地自由创作了。

三年级简笔画课程纲要

基本信息:

课程的名称:

儿童简笔画课程 开发教师:

林冬梅

授课对象:

三年级(4)班中进行。课时安排:

周期为一学期,每周一课时。课程目标: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2、本校本课程的设置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灵活性在小组活动中,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延伸课堂、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开发智能。

3、以儿童简笔画入手,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造型、欣赏、创作能力为主要目的,教会学生简单进行色彩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课程活动安排: 第一讲:果蔬类

1.我们每天都在吃什么呢?学生纷纷说出各种蔬果的名字,谁能详细介绍一下呢?

2.出示几幅果蔬类范画,让学生欣赏分析。

3.小组讨论自己对果蔬类的了解以及画法,并说说还有更好的表现方法吗?

4.教师在黑板上范画几个典型的果蔬种类,让学生观察,并谈自己的感受。

5.怎样才能表现的更动呢?学生说老师补充。6.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要求可以临摹老师的范画,也可以自己创作。7.展评:

(1)师生互评:

把学生作品贴到黑板上,问:你喜欢那个作品?

它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2)老师总结

第二讲:花木类

1.引导学生说出平时最常见的花木都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花木?师生共同总结。

2.出示几幅花木类范画和图片,让学生欣赏分析。小组讨论自己对花木类的了解,并汇报介绍。

3.教师在黑板上范画几个典型的花木种类,让学生观察,并谈自己的感受,并总结它们的共同特点。

4.总结如何用概括的线条来表现。学生说老师补充。5.今天你想表现什么样的花木呢?学生之间互相介绍。6.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要求可以临摹老师的范画,也可以自己创作。7.展评:

(1)师生互评:把学生作品贴到黑板上,问:你喜欢那个作品?

它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2)老师总结

第三讲:景物类

1.引导学生说说你最喜欢的景物以及最吸引你的地方。

2.出示几幅景物类范画,让学生欣赏分析。小组讨论自己各种景物的了解,并汇报介绍。

3.教师在黑板上范画几个典型的景物,让学生观察,并谈自己的感受,并举例说自己喜欢的景物的特点。

4.总结如何用概括的线条来表现。学生说老师补充。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要求可以临摹老师的范画,也可以自己创作。6.展评:

(1)师生互评:

把学生作品贴到黑板上,问:你喜欢那个作品?

它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2)老师总结。

第四讲:我们身边的树

一、导入

你认识哪些树?可以介绍一下吗? 你知道树木和我们人类生活有什么联系吗? 板书:我们身边的树

二、新授

你知道树都有什么生长特点吗? 树的各部分都有哪些作用? 为什么要树立环保意识?

解决问题:树大体可分为几大部分?

在表现不同的树种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 同一种树,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其姿态会怎样?

三、欣赏范画。

画面在构图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要求:构图大方,表现出树的特点。展评 师生互评。

四、小结:可以办一个以“我身边的树”的小展览。

第五讲:禽鸟类

1.出示几幅禽鸟类范画以及图片,让学生欣赏分析。分别说说它们的外部特征以及生活习性。你还知道哪些? 2.小组讨论自己各种禽鸟的了解,并汇报介绍。

3.教师在黑板上范画几个典型的禽鸟,让学生观察,总结鸟类特点。并谈自己的感受,并能够讲一个关于鸟的故事。

4.今天你想画什么鸟呢?让它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生活呢?学生说老师补充。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要求可以临摹老师的范画,也可以自己创作。6.展评:

(1)师生互评:

把学生作品贴到黑板上,问:你喜欢那个作品?

它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2)老师总结临摹、创作。

第六讲:动物类

1.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描述一下它的外部特征以及生活习性。2.出示几幅动物类范画荷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分析。小组讨论自己各种动物的了解,并汇报介绍。

3.教师在黑板上范画几个典型的动物,让学生观察,并谈自己的感受,并说说自己想如何表现,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4.总结如何用概括的线条来表现。学生说老师补充。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要求可以临摹老师的范画,也可以自己创作。6.展评:

(1)师生互评:

把学生作品贴到黑板上,问:你喜欢那个作品?

它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2)老师总结临摹、创作

第七讲:人物类

1.分析人物的身体结构:头部、身体、四肢。

2.出示几幅人物范画,让学生欣赏分析人物各部分的比例。小组讨论并汇报介绍。

3.教师在黑板上范画几个典型的人物,让学生观察,并谈自己的感受,并举例说自己在画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4.总结如何用概括的线条来表现。学生说老师补充。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要求可以临摹老师的范画,也可以自己创作。6.展评:

(1)师生互评:

把学生作品贴到黑板上,问:你喜欢那个作品?

它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2)老师总结临摹、创作。

第八讲:综合类

1.出示几幅范画,让学生欣赏分析里面都有什么。2.小组讨论自己对范画的感受,并汇报介绍。

3.教师出示几个典型的活动场景、物象,让学生观察拼图,并谈自己的感受,并举例说说自己的意图。

4.今天你想表现什么呢在你的图画纸上?学生说老师加以指导。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要求可以临摹老师的范画,也可以自己创作。6.展评:

(1)师生互评:

把学生作品贴到黑板上,问:你喜欢那个作品? 它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2)老师总结临摹、创作。

第九讲:绘画中的节日 1.导入

你都知道哪些节日? 板书:绘画中的节日 2.新授

(1)你能介绍一下你喜欢的节日吗?你是怎么过的?(2)那么如何来表现我们的节日呢?(3)欣赏《枣园来了秧歌队》 作品表现了一个什么节日和什么内容? 谁是画上的主要人物?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这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事? 哪里的农民头上爱扎白毛巾?(4)今天你想表现什么节日呢?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要求:表现出节日的喜庆气氛,构图大方,内容丰富。4.展评

(1)师生互评。

(2)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讲:美丽的夜晚 1.导入

欣赏夜景图片,谈感受。板书:美丽的夜晚 2.新授

(1)出示图片,分析。

从图片中你认为哪些是亮的颜色?哪些属于暗的颜色?

(2)亮色和暗色是绝对的吗?请你用手中的色卡进行对比,说出你的理由。(3)欣赏范画。表现夜色都用了哪些颜色? 你对表现夜色有什么困难?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要求: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表现一幅美丽的夜色图。4.展评

一年级语文课程纲要之感悟 篇5

我们使用的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一年级下册实验教材。课本给人一种“新”“独”“特”的感觉。又通过其课程纲要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课程纲要要强调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计划的整体提高,要求要注意整体性。语文素养不仅包括知识与能力,而且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语文要适应课程纲要,要从重视语文知识到重视语文能力,再到重视语文素养的发展,注意从多方面考查学生学习情况。

2、新的课程纲要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要求学生能逐步做到独立阅读和写作,要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新的课程纲要要强调了汉语文的特点,突出了语文学习中感性的作用,重视语文积累,重视培养语感,重视学生学习中感悟和情感的体验。

4、语文素养的诸多方面,新的课程纲要中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的目标,要求语文方式的多样化。

运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突出课程纲要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课程纲要的主要手段。应

避免语文的繁琐化。

通过学习小学语文课程纲要,我有了很大的收获,知道了该如何去制定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该在本课中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该让他们学到那些知识,如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校本儿童画校本课程纲要 篇6

课程名称:儿童画 教

师:姜平

授课对象:2—4年级部分学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校本课程选修课

学习背景:低中年级儿童的画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儿童又喜欢用鲜艳色彩涂抹,同时他们又是天生的想象家,他们的想象超出成人,学习儿童画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空间。因此本学期我决定在校开设《儿童画》课程。课程目标:

(1)通过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儿童画》最基础的知识,提高绘画水平及审美能力,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儿童画经过学段训练,逐步能掌握对色彩的理解及运用,掌握油画棒技法的运用,为将来进入更高层次的美术学习打下基础。(3)培养学生良好的作画习惯。

课程内容:

儿童画的内容丰富,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比如线描、油画棒、水彩笔、水墨画等等。在课程内容上,我针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儿童油画棒学习,油画棒是一种在颜料中加入蜡质材料中介物质后所做成的,具有油画的效果,材质柔软,遮盖力强,色泽鲜艳浓厚,能够随意的大面积涂抹,还具有能调合颜色特点,让孩子能很快、很好的学习色彩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儿童喜欢用丰富色彩涂抹,运用油画棒创作儿童画正符合儿童作画大胆,敢做、敢画的纯真稚朴的天性。

学习内容如下:

1、学段一:工具材料介绍,色彩知识学习,油画棒技法训练。

2、学段二:临习范作

3、学段三:想象创作(重点阶段)

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系统学习与训练

课程实施建议:

(1)组织形式:小组学习(2)课时安排:每周2小时(3)场地:三楼美术器材室

(4)用具:绘画工具材料学生自备,(5)方式:教师示范与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6)原则:灵活自主性原则

课堂教学:

1、主要手段:

(1)教师多收集名人作品,精心绘制范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引导学生欣赏学习,激发学习热情。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为创作打下基础。(3)总结教学方法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实践。

(4)多给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

2、过程及授课方法: 临习阶段:

(1)以重点观察为基础,提高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对色彩的认识,有意识的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创作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学习美术是能够运用于实践的。

(2)以示范为重点训练绘画技能。儿童画学习,适当临习范作,也是有必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在教学中要做到熟练的示范画,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详细的分步引导。毕竟是低中年级儿童,如动物造型分解图,色彩调和和过渡分步示意图,并以图形概括所画主体特征,这样才能使学生很轻松的掌握表现的内容。教学示范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能获得直观感悟,清晰明了作画步骤,集中注意力,发展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创作阶段:

(3)以空间组合为落点训练构图能力。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构图是个很重要的难点,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绘画时,把握物象的主次,把主要物象画在中间合适位置,之后在它旁边空间进行添画组合,在背景绘画方面多进行指导,通过点画背景、背景涂色、装饰背景等多种形式让画面更完整,让空间组合更到位。(4)尊重儿童的意愿,鼓励他们的奇思妙想,引导儿童多练习,从中自己探究,自己从练习中寻找更多有趣的美术技法,促其不断发展。课程评价建议:(1)评建内容:

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关注学习对基本知识学习的过程,强调评价多元化,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师生关系的感受,学生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

(2)评价方法:在评价方法上除了观察、调查、考察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重视形成性评价,定期展示孩子的作品,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3)教师评价:

1、学生自评:学生自己对照参加本课程以来的变化进行自我评价

2、教师评价:,多加鼓励,多赞扬,激发学生绘画兴趣,培养创作能力,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适当评价。

校本课程---纲要 篇7

课程名称:生命的奇迹 开 发 者:张荣霞

教学材料:创编+改编+选编 课程类型:校本课程 授课时间:一个月

授课对象:高一或高二年级学生

一、课程开发背景

生命是一个奇迹!这种感受在我听到宝宝第一声啼哭时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内心。作为一名生物教学工作者,我一直有个强烈的愿望,用直观的图像和生动的语言去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感悟。

我希望通过这门课程把生物科学知识教育和生命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什么是生命意识?生命意识是基于对生命的正确认识,感悟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生命观。而生命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之珍贵,珍爱生命包括自己的他人的环境中的各种动植物的生命;尊重生命的个体差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感悟生命意义和价值,养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从容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与逆境。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系统学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认识生命的诞生和个体的发育过程,包括人类生殖细胞的形成、受精卵形成、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略讲);动物的生殖方式、个体发育;植物的生殖方式、植物生殖细胞的形成、种子的形成、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为必修二基因传递规律的学习奠定基础。简略介绍关于进化的几种学说,了解进化的大致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生命的感悟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之珍贵,珍爱生命包括自己的他人的环境中的各种动植物的生命;尊重生命的个体差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感悟生命意义和价值,养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从容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与逆境。学会感恩,感谢赋予我们的生命的父母,为我们提供良好环境的人。

三、课程内容

教材共分四个主题,分别为:人的生命如何诞生、动物的生命如何诞生、植物的生殖和发育、地球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每个主题分别有2-3课时,共10-12课时。

生命的奇迹主题及课程内容目录: 专题一:生命的奇迹之人类篇 第1课 生殖细胞的形成

第2课 受精卵形成及胚胎发育 专题二 生命的奇迹之动物篇 第1课 动物的生殖方式

第2课 动物的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受精作用 第3课 动物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专题三 生命的奇迹之植物篇 第1课 植物的生殖方式 第2课 开花与传粉 第3课 种子与果实的形成 第4课 种子的萌发和植株发育 专题四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第1课 生命史的三个阶段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 第2课 生物进化的历程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任课教师 生物组教师

(二)课程安排

可以集中安排在一个月也可以每周一节

(三)教学方法

1、视听 这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视听材料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阅读 包括教材、相关链接、课外阅读等实现知识目标。

3、讨论 对事先布置的题目或有关学习材料提出问题或作出回答。这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对话过程。

4、课下活动 写感想或小品文,与家长交流等。

(四)场地

班级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五、课程评价建议

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课程评价

(一)学生的评价。

作为活动课程中学生学业的评价,我们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通过课堂表现、试卷、小论文等进行评价,从前后对比中分析学生知识的学习情况、生命意识的形成情况。

(二)课程本身的评价。

1、课程本身评价的范围。

课程的预期目标是否实现;课程是否适合学生和学校的需要;课时安排是否恰当;所用教学方法是否合适;采用的评价方式是否恰当。

2、课程本身评价的主体。学生、教师、学生家长等。

3、课程本身评价的方法。

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篇8

2014年10月

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将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开发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模式。

第一部分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遵守自上而下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只强调共性和统一性,忽视了地方性和个性。校本课程开发,则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和学校的需要,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求。

2.使教育体现出时代感,具有地方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弥补国家课程周期过长缺乏灵活性、滞后于社会变革、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等不足,有利于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课程向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方向发展,适合社会发展需要.3.有助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

首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民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就是要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管他们的性别、种族、智力水平和学习准备如何。我国过去的“升学教育”只注意到少数考分高的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那些低分和处于中间水平的大多数。当这些人毕业走向社会时,他们成了“失败者”。学校将大批“失败者”推向社会,而社会中的绝大多数工作又将由这些“失败者”来承担,这样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全民的总体素质水平。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课程要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尤其要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方位教育。这也就是说,要打破“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态度、动作技能、社会交往等其它方面的发展的不良现象。校本课程开发大多数集中于体验型、表现型、实践型、操作型和探究型的课程领域,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

4.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自主规划、自我负责。这十分有利于学校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和教师,他们最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并能集中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中某些方面的优势,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只有共性、缺乏个性”的课程体系所造成的“千校一面”的现象。

第二部分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并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性活动,提高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

3.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得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

4.增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关心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等。

第三部分 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的互补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地方的课程计划,并对国家、地方课程过于强调统一性、缺少灵活性的现状进行弥补。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注重改变传统学科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注重改变传统学科过于强调学科独立、缺乏整合的现状,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注重改变传统学科偏重书本知识、结论性知识,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强调与社会发展、学生生活的结合,强调与学生经验和兴趣的结合;注重改变接受学习和机械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发现,强调学生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强调建立指标多元、方式多样、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2.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相契合的原则。校本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

3.学校的传统与优势相结合的原则。要充分汲取学校在以往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发挥资源优势,挖掘学校、教师、社区的潜能,给学生创造优质的学习氛围,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

4.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以达到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培养能力的目标。

5.立足长远发展的原则。确定教育内容与标准时,一定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但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发展负责,还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负责。

第四部分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校本课程框架。根据校本课程开发原则,我校将校本课程分解为可供学生选择的六大类选修课程。具体类别、课程目标及课程方向如下:

A类:品质教育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品质。

2.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形成合理的价值评价系统。涉及学科:科学、思想品德课等学科。拟开课程方向:

学习策略辅导、理想与前途教育、学习心理辅导、传统美德教育、自我监控、人格结构与行为表现

B类:文化素养教育

课程目标:

1.使学生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地方乡情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情怀。

2.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比,培养学生历史与现实对比的观念,学会比较,学会鉴别。

涉及学科:文学、历史、科技等。拟开课程方向: 中国文化知识选讲 C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课程目标:

1.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培养关爱自然的意识。2.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学科:科学、社会、地理等。拟开课程方向:

江河周边环保问题调查、环保知识介绍、环保主题活动设计 D类:科学发展与科学精神 课程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史,认识科学发展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和思考人类生存的意识,培养学生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涉及学科:数学、科学、社会、地理、信息技术等。

拟开课程方向:科学发展史探微、航天技术、科学家成功因素分析、创新思维的培养、科技小制作、科技小论文、科技小报、校园科技活动展示

E类:生活技能与健身、艺术教育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

2.培养学生终身健身的习惯和一定的体育技能,认识健身对人生的作用。

3.培养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认识艺术对人生的作用,培养艺术素养。

涉及学科: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等。拟开课程方向:

生活技能培训及竞赛、“校园之声”民族舞蹈队、书画技法、剪纸艺术、校园黑板报、校报、篮球联赛、乒乓球、广播体操比赛

F类:学科特长训练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学科特长,培养学生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与方法。

涉及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等 拟开课程方向: 各学科知识竞赛、电脑制作竞赛等

第五部分 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及保障措施

1.校本课程评价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以及教师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

(1)课程的评价目的:

激励每个学生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

(2)评价方法:

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我们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方法是:参与互动、课内与课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

a.观察:学生是这一课程学习的主体,是具体的实施者,教师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观察并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以此进行综合评价。b.交流:通过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把学习的收获写成心得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体会进行评价。

c.社会评价: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把学校的学习拓展到社会,根据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请家长参与评价。

d.自我评价:由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知识的多少,探究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2.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现有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由于校本课程是新生的事物,教师对此还不熟悉,为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学校组织教师学习课改文件,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的理论,使教师在短时间内初步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2)领导重视。我校的开放、民主、着重参与的管理特征,在进行校本课程发展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校长非常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发展。基于关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校长鼓励教师自行设计教材,这既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并且校长经常参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在校长的带领与直接参与下,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了良好的组织保障,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校本课程实施和开发小组,制定了开发与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在理论和实施两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3)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教师之间的合作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之间合作是研究的需要,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保学生学有所得,在学期初,许多教师能够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改革精神和学校校本课程纲要的要求,在承载着基础性课程艰巨的教学任务和压力的同时,认真查资料、做实验、联系社会实践、设计教案„„披星戴月,废寝忘食,为开发出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4)组织保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长自任组长,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全面负责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5)经费保障。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开发和实施,确保校本课程研发的顺利进行。

(6)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同类课题的相关文献资料,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了解国内外及本地区的先进经验,转变观念,提高科研水准。

(7)认真组织研讨活动。研究期间每学期要组织课题组内交流、学科组内研讨、校级观摩等活动,使培训与开发有机结合,通过反复的实践、观摩、研讨、碰撞,提升开发能力。

足球校本课程纲要 篇9

一、基本项目 课程名称:足球 课程类型:体育类 课程资源:选编 学习对象:全体学生 学习时间:每天下午两节课后

二、课程背景

1、课程性质

足球不仅作为一项竞技体育,而且作为一门瑰丽的艺术,已深深的植根于全世界亿万热情的爱好者中,对于青少年尤其如此。开设这门课程的性质,是在学生对足球浓厚兴趣的基础上,通过足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德育教育的许多目标和内容结合起来,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2、课程特点

(1)体会足球乐趣,激发学生热情,挖掘个人潜力。

通过观看高水平足球赛事,提高足球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足球技巧练习,进一步挖掘个人潜力,提高个人技战术水平。

(2)掌握基本知识,体验足球文化,提高个人修养。

在传授学生有关各种足球基本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验足球文化的深刻内涵。丰富文化知识,提高个人修养,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3)培养团队精神,加强竞争意识,争取更高荣誉。

足球是一项集体性很强的项目,通过训练和比赛,可以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和顽强拼搏的进取意识。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理论学习,掌握有关的足球知识,深刻体验足球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通过技巧学习,挖掘个人潜力,提高足球技战术能力,努力培养足球人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的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培养团队精神和竞取意识,争取荣誉为校争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能根据自身需要,为终生学习和锻炼奠定基础。教育学生为提高新疆足球水平,推动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做出不懈努力。

三、教学方式

1、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尊重个性发展,挖掘个人潜力,强调创新意识。

2、学习方法:模仿体验、观察比较、集体研讨、互帮互学、教学比赛、团结提高。

四、课程安排

1、课程内容

(1)足球基本知识(技战术、规则、相关文化)。(2)观看足球赛事(录像、集锦)。(3)学习颠球(脚、大腿、头)。(4)球性练习(绕环、拉拨、Z字运球、直线运球)。(5)原地脚内侧踢地滚球、接停球。(6)曲线运球过障碍物。2-4个障碍物。(7)原地头顶球技术。(8)发边线球技术。(9)守门员技术。

(10)脚背内侧踢高球和脚内侧停高球技术。(11)学习局部二过一进攻战术。

(12)学习个人防守战术:选位、盯人、站位。(13)学习个人与集体防守战术。(14)7对7比赛。2.课程开设要求

(1)开设对象:全体学生

(2)要求:兴趣浓厚,有简单的足球技术。(3)课时计划:每天一课时,每周四课时。

五、课程评价

1、评价方式: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2、评价内容:评价过程中把学生德育教育内容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3、评价标准:在课程结束前,有师生共同商讨,具体内容包括(实践技巧、竞赛表现)

六、课程设备要求

1、多媒体教室

2、足球场及相关足球训练比赛器材

轮滑校本课程纲要 篇10

学校名称:

课程名称:轮滑 课程类型:体育类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每周一课时

授课对象:1—6各年级全体学生

一、课程开发背景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了每个教师和学生新的体验,体育课程中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作为新课程要实现的重要任务。

作为体育课的延伸与辅助的轮滑校本课程,是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通过教编、整合、补充、拓展,对原有的教材的消化与加工、较之更能培养个体差异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充分挖掘我校学生在运动竞技与特长方面的潜力,为以后的体育锻炼与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校学生活动场地大,大约一半已经硬化,已具备轮滑训练条件,轮滑是一项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休闲娱乐活动,它在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作用。新操场的焕然一新使师生们兴奋无比,无论水平高低,课余时间也要在新操场上大显身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轮滑、锻炼身体的积极性。我校根据地处郊区,学生均是工人子弟,决定以轮滑学习为载体开展专题教育教学活动。轮滑的根本课程主要特点如下:

1、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目的是进行锻炼,形成健康身体,促进身体的发育,体验运动的乐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这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意识的基础。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校本课程作为体育课程的延伸,本身就是发挥张扬学生个性,满足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促进与学生自主学习性,终身坚持锻炼有力手段。

3、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是一种技能学习为主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能、技能和运动行为的改变方面,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不仅仅是后天训练的结果,与其遗传有极大误导,从健康角度出发,每个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不尽相同。因此校本课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挖掘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差异有针对性确定教学目标及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学习乐趣以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求。

4、竞技化训练的补充,为以后的特长发掘做准备:作为体育训练补充的重要内容,校本课程担负挖掘学生运动特长,发挥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为有运动特长的学生打下竞技运动基础为以后的发展作铺垫。

二、课程目标

轮滑校本课程是体育课的延伸与补充,其目标包括7个方面:

1、增强学生的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轮滑技术、战术;

2、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健身习惯;

3、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轮滑游戏与对阵竞技方法,丰富以后的体育锻炼内容;

4、提高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形成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良好生活作风;

6、发扬体育拼搏精神,形成积极、乐观、吃苦耐劳的生活态度;

7、培养具有轮滑特长的小选手。

三、课程内容

1、轮滑运动的起源,历史及轮滑运动特点;

2、轮滑运动的技术介绍,轮滑比赛的规则,轮滑比赛方法;

3、轮滑基本技术学习:预备技术、基础技术、速度轮滑基础技术、花样轮滑技术、休闲技巧;

4、技术辅助的体能训练及速度轮滑比赛战术;

5、技术、战术配合的训练、战术意识的练习。

四、课程阶段

第一阶段:

1、轮滑理论介绍。

2、轮滑基本技术训练:预备练习、站立、非滑行技术、被动滑行、基础滑行、转弯、制动;

第二阶段:

1、轮滑基本技术训练:滑跑姿势、直道滑行、弯道滑行、起跑、冲刺;

2、体能训练;

3、辅助性力量训练。

第三阶段:

1、轮滑小游戏。

2、体能训练。

3、轮滑模拟对抗赛。

4、基本战术配合。

五、课程评价

(一)学生评价:

1、根据学生体能技能实际提高程度,随堂评价;

2、根据课堂任务完成情况,总结性评价;

3、分层次的阶段性测试评价;

4、情意表现;

5、学习态度评定;

6、年终性的技能评价,全年知识技能,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的综合评价。

(二)教学评价

轮滑校本课程的评价以教学过程中的表现(50%)、教学比赛的结果(20%)和个人技战术水平(30%)为主。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完整的考勤制度。

2、加强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记载,保证课程的修习时限。

上一篇:五味俱全的寒假生活初中作文下一篇:关于十九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