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要远足说课稿

2024-07-16

明天要远足说课稿(通用11篇)

明天要远足说课稿 篇1

说课教师 谢玲瑜

一、说教材: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充满童趣、表现童真的儿童诗。诗歌文字简练,立足生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远足,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而睡不着觉的情景。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寓教于乐,努力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实现以读促识、读中感悟、读识结合的教学情境。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校门,自控能力较差,表达能力还很稚嫩,语言也不丰富。因此,课堂上不能死板的进行教学,要设计灵活多样、新颖的活动,激发起学习欲望。教学中,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增强课堂情趣。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听课,喜欢玩小东西等,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十分困难,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至于其他还有待于在今后去了解。

三、说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会认 “目”1个偏旁。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的抑扬顿挫。使学生通过晨诵一起感受诗歌的童趣。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形式朗读小诗,感受其中的趣味,萌发对文字的热爱。

教学难点:能将感受到的表达出来。

五、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识字教学要根据这一特点,对生字的认记采取多种方式,反复认记。在课堂中,借助电子白板采取多种识字方式,从读拼音识字,再到读文识字,认字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得到了巩固。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课前我们先让学生听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一同去郊游》,而后读题,并解释了“远足”一词的大意。其目的是从学生感兴趣的郊游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共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恰当地揭示并理解课文题目,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远足”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环节有四步:

1、听课文范读,让学生难受朗读者的语调和情感。

2、让学生试着轻声读一读,提出读文要求,用笔圈出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

3、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这首儿歌有几小节?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感知课文内容,先通过听课文范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感知;再通过自己试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通过划分小节完成对课文的初读。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这一环节中,我采用指名读,齐读的方式逐小节朗读诗歌,让学生认识本课中要求会认的生字,“睡”、“ 那”、“海”、“真”等11个生字,教学中指导学生对生字进行组词,对相关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其设计意图是,识字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必须每堂课扎扎实实地指导。本环节教学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融把握文本、朗读指导、识字于一体,通过朗读第一小节,顺势引出7个生字,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并相机进行朗读训练,识字教学和朗读感悟相结合,力争达到教学效果。

(四)指导书写。首先让学生明确了本课要会写的4个生字“才、明、同、学”。然后,借助电子白板展示生字的拼音、笔顺,指导学生书写、临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所以在写字指导上要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布置作业。熟读诗歌,为学习诗歌内容做准备。

明天要远足说课稿 篇2

新教育提倡的“与黎明共舞”晨诵项目是以适合学生当下阅读的儿歌、优美的儿童诗及古典诗词为主要阅读材料的复合课程。目的是要让诗歌与学生建立起关系, 丰富学生的心灵。新教育强调晨诵过程中学生与诗歌的交融相汇, 希望学生能沉浸其中、玩味其间, 充分体验诗歌的丰富性。

晨诵是一种仪式, 是一种师生共同穿越诗歌, 享受生命, 开启新的一天的洗礼仪式。晨诵时, 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 从而让教师、学生、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新教育希望能通过晨诵课程让学生具有博爱而敏感的心灵, 能够“于清晨极静之时, 听到鸟鸣, 令人不敢堕落”。

晨诵诗的选择要符合三个基本要求: (1) 诗歌的词句优美; (2) 儿童在吟诵时可以感受与理解; (3) 诗歌本身能传递出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

晨诵课操作建议:

(1) 晨诵是一种仪式, 师生要共同参与。教师唯有置身其中, 感受其内, 才能与学生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 共同生活在一起。

(2) 晨诵需要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晨诵是教师赠予孩子的一份珍贵礼物, 所以要让学生消除恐惧, 带着一种安全感, 真正地进入诗歌、体验诗歌, 达到忘我的境界, 在生命的黎明让心灵在诗歌里得以自由舒展。

(3) 晨诵强调的是一种精神状态, 教师可以通过情绪感染、言辞传递以及对学生表达鼓励和欣赏来使晨诵全体达到一种和谐一致的精神状态。唯有如此, 师生才会以崭新的、富有活力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一天。

(4) 晨诵以诵为主, 不能进行过多分析, 也不要过多地进行技巧指导, 教师不能成为挡在诗歌与孩子之间的障碍, 要避免破坏诗歌与晨诵的氛围。

(5) 晨诵可以根据诗歌内容综合使用个体朗读及共读的方式。但是, 自由单独的吟诵应多于集体的齐诵。要让每个孩子亮出自己的声音, 感受自我的存在。要注意引导孩子不要把晨诵变成表演读。

(6) 晨诵主要以体验、感悟、吟诵、玩味为主, 当然也可以对儿童诗的内容进行改写甚至创作。

(7) 所谓晨诵, 其实并不一定局限于“晨”这个时间上, 可以根据自己学校或班级的情况进行调整。当然, 如果可以固定在一个时间段会比较好, 这样会让大家有一种期盼。另外, 在孩子生日时, 精心选择一首诗送给这个孩子, 也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节选自“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项目组‘新教育小学晨诵项目计划书’”)

明天, 学校要组织孩子们去快活林山庄春游了, 今天, 决定和孩子们晨诵台湾诗人方素珍的《明天要远足》。

开启诗、复习诗过后, 我问孩子们:“明天就要去春游了, 你们的心情怎样?”

孩子们纷纷高举小手争先恐后地告诉我:“激动”“兴奋”“开心”“会高兴得睡不着觉”“连做梦都会梦见自己去旅游呢”“我盼望着天早点亮”……孩子们的笑脸因兴奋而涨得通红, 晨诵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也难怪, 这些都是孩子们的真切体验, 所以特别有表达的欲望。

“我们都知道‘花婆婆’方素珍奶奶吧?”

“嗯!”

“她就写了一首表达这种激动心情的小诗《明天要远足》。”

我出示了题目, 让孩子们读了两遍。然后问孩子们:“知道远足是什么意思吗?”

马上有小朋友举手回答:“远足, 就是去远方郊游的意思。”

“真好!”接着, 我出示了整首小诗, 然后带着陶醉的感情示范性朗读了一遍。我把自己当做那个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孩子, 一边读着, 一边带上表情和肢体动作。还没等我读完, 孩子们都被这首小诗逗乐了。“呵呵, 的确很形象啊, 好像就是写我们自己的, ”孩子们纷纷说, 我才一读完, 还没等布置朗读任务, 孩子们就已经情不自禁摇头晃脑地朗读起来了。

我看到很多孩子读到“唉”的时候, 就皱起了眉头。不错!他们读到自己心里去了。

接着, 我就点学生起立朗读。学生们今天个个都像小朗诵家, 读得有滋有味的。一个学生朗读完毕, 教室里马上“唰”地一下举起很多小手, 都想读一读。有的孩子怕我没看见他举手, 索性站了起来, 身体前倾, 拼命向我摇着小手。我笑着说:“都想读, 那咱们一起来吧!”孩子们好像有点失望, 不过才几秒钟的工夫, 马上乐滋滋地起立, 然后开开心心地读了起来。接着, 我又让男生女生分开读、小组比赛读……

几轮下来, 很多孩子几乎熟读成诵了。于是, 大家又兴趣盎然地背了一遍。

一遍又一遍, 从孩子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出, 他们已经体会到了诗中描绘的那种激动、渴望又急切的心情了。

接着, 我要拓展孩子们的思维, 引导他们进行模仿创作。我说:“孩子们, 明天我们就要远足了, 你们又会因为什么而睡不着觉呢?”一边说着, 我一边出示了填空式的诗歌:

《明天要远足》

翻过来

唉——

睡不着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翻过去

唉——

睡不着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翻过来

翻过去

到底什么时候

才天亮呢?

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接茬:

“那地方的河水, 真的像妈妈说的那么清澈吗?”

“那地方的小草, 真的像奶奶说的那么绿吗?”

“那地方的大型玩具, 真的像哥哥说的那么好玩吗?”

“那地方的树, 真的像爸爸说的那么高大吗?”

“那地方的鸟儿, 真的像妹妹说的唱起歌来悦耳动听吗?”

“那地方的花儿, 真的像爷爷说的那么色彩斑斓吗?”

……

短短的15分钟晨诵就在孩子们热情的即兴诵读中结束了, 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都被记录在了晨诵笔记本上, 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将会一直陪伴他们成长。

在即将和孩子们春游的日子里, 诵读这样的一首小诗, 能将孩子们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这些与孩子们的生命体验相关联的诗歌, 在与孩子们的生命产生链接时, 本身也被灌注了生命力, 变得更加奇妙了!

附:

《明天要远足》

(台湾) 方素珍

翻过来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海

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

翻过去……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云

真的像同学说的

那么洁白柔软吗?

翻过来

翻过去

唉——

到底什么时候

才天亮呢?

明天要远足说课稿 篇3

《明天要远足》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9篇课文,是一篇新选课文。这是台湾作家方素珍创作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儿童诗,诗歌生动地再现了小朋友远足前那晚激动、期盼的心情。

【教学构想】

一、整体感知,以“睡不着”统领全文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意识,两课时的教学设计都围绕“睡不着”展开。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诗歌中出现三次的“翻过来”“翻过去”的动作以及在“唉——”的轻叹声中,体会“睡不着”的心情;然后品读三个小节的后半段,探寻“睡不着”的原因。这样紧紧围绕“睡不着”这根主线,通过朗读、想象、品悟,慢慢地去感受诗中因第二天要远足而激动得睡不着的小朋友的形象,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整体、连贯。

二、关注童趣,以儿童的角度品悟诗歌

1.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如教学“翻过来,唉——睡不着”“翻过去,唉——睡不着”“翻过来,翻过去,唉——”三组语句时,可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回忆自己远足前激动、兴奋、期盼的心情,并把这种情感融入“唉一”这一轻叹声的朗读中去。

2.让学生进行表演读。在读通读顺这三组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自己脑中的生活画面,边演边读,引导他们投入到朗读中去,真切感受诗句的意思。

3.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如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这句话时,让学生想象海里会有哪些颜色,把自己的想象注入这一句的情感朗读中。

三、注重实践,突出识字写字朗读教学

1.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识记。如教学“睡”这个生字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星星月亮都困得垂下眼皮,闭上眼睛睡着了,从而理解“睡”与眼睛有关,重点学习新偏旁“目字旁”。

2。采用多種形式提高朗读水平。除了用整体读、自己尝试读、指名读、学生带读、男女生轮流读、齐读、边想象画面边读外,还可以挖掘本课独特的朗读训练点,如轻声词较多等,加强针对性朗读指导。

3。采用辅助线指导学生写好合体字“明”。通过横辅助线,帮助学生发现只有让“月”的撇和横折钩落脚点一样高,字才能写得平稳;通过竖辅助线,帮助学生发现“月”的一撇穿到“日”下面去了,让学生明白两个部件写在一起时,笔画要注意穿插。这样才能把字写美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睡不着、那么、地方、什么”等词语,注意读好轻声;认识新偏旁“目字旁”,学写合体字“明”,并能用其他会写的字与其进行组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翻过来、翻过去、唉、睡不着”等词语,读出小朋友远足前兴奋、激动的心情。

3.重点学习第一小节,指导读好带有“吗”字的问句,通过仿说句式进行巩固迁移。

【教学过程】

一、照片引入,揭示课题

1.理解“远足”的意思。教师出示学生秋游时的照片,了解“远足”的意思: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比较远的地方去春游、秋游。指名读“远足”这个词语,关注“足”的平舌音是否读正确。

2。揭题、读题。请学生朗读课题,并指导朗读:读题目时,可以在“明天”后面稍稍停顿一下,这样就会显得更有节奏。

二、整体感知,读准词语

1.教师范读诗歌。

2.学生尝试自由读诗歌,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数一数这首小诗有几个小节。

3.分小节指名读整首诗。教师准备好较难读的词卡,遇到学生读不准的词语马上拿出来正音。重点指导:先读准“地方”这个带有轻声的词语,再展开词卡,读好“那地方”,再展开词卡出示“那地方的海”,“方、的”连续两处轻声,读的时候要又轻又快,迅速滑过去。

三、品读诗歌,感受“睡不着”的心情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话:远足前的那个晚上,自己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看课文插图,感受“睡不着”,教学“睡”字。

(1)出示文中插图,让学生观察交流:从插图上的哪些地方看出小姑娘睡不着?

(2)教学“睡”字,认识“目字旁”:课件出示“睡”,教师手指插图中的星星月亮:是呀,夜深了,月亮星星也困了,它们都垂下眼皮,闭上眼睛睡着了。原来“睡”和眼睛有关,怪不得这个字是“目字旁”。请学生给“睡”字组词。

3.品读诗歌,情感朗读。

我们不仅能从图上看出小姑娘睡不着,从诗中也能感受到她睡不着。

(1)让学生尝试朗读(课件出示三组语句,即第1—3节的前三行)。

(2)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好第一小节的第一句,重点指导读好“唉”,轻轻地叹气,从“唉”字听出期盼、激动、高兴的心情,再请男女生轮流齐读第二节第一句,最后全班齐读第三节前三行。

(3)加动作表演读这三组语句,体会“翻来翻去睡不着”的心情。

四、品读诗歌。探寻“睡不着”的原因

1.梳理文中小姑娘“睡不着”的原因。小姑娘翻过来,翻过去,怎么也睡不着,她在想些什么呢?请学生快速看看全文,找一找。

2.重点品读第一小节,感悟“睡不着”的原因。

(1)出示第一小节第二句,指名读,要求读正确。

(2)指导情感朗读,读好问句:这个语气词“吗”一般放在句子的最后,和问号在一起做朋友,表示疑问的语气。指名读,读出问的语气。

(3)想象海的颜色:大海里还会有哪些颜色?(如果学生答案很奇特,要追问这么说的原因)

(4)配乐看大海美景图:哇,大海真的会有那么多种颜色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5)情感朗读,读出大海的美。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在脑中想象刚才看到过的大海美景图。

(6)仿说句式,巩固问句。

①海不仅有很多种颜色,海还是怎么样的呢?请小朋友做做小诗人,仿造课文的句式来说话。

出示:“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 )吗?”指名学生说。

②齐读第一小节:明天将要看到那么美的海,多么让人期盼啊,怪不得小姑娘怎么也睡不着。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吧。

五、观察笔画,指导书写

1.出示“明”字,指导学生观察:“明”字由哪两个字组成?比起单独写“日”“月”,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一些,窄一些)

2.课件出示横辅助线,指导学生发现只有让“月”的撇和横折钩落脚点一样高,这个字才能写得平稳。课件出示竖辅助线,指导学生发现“月”的一撇穿到“日”下面去了,两个部件写在一起时,笔画要注意穿插,才能把字写得更美观。口诀“左右结构,笔画穿插”。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4.学生写“明”,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回指导。

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 篇4

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范文一:

《明天要远足》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第二天即将参加远足孩子兴奋、激动至失眠孩子对远足的无穷想象,诗歌内容简单易懂,而且小作者的心情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过类似的体验。所以,一开始,我就问问同学们对“远足”的理解,并说说你得知第二天要去远足时心情是怎样的?你睡不着时在想些什么?回答完这些问题后我才带着孩子们进入课文。反复读课文后,我要求孩子们试着用诗歌中的句式续写诗歌,没想到孩子们说的还真不错,不比文中小作者的差。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更似文思泉涌,越说越起劲,最后只能因为时间不够而暂停续写。

课后,有学生要求我将他们的续写记录下来,我也觉得很有意义,看来这个事可以花点时间来做,既可以鼓励学生创作,将来也能给他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范文二:

明天要远足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诗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孩子对远足的认识和对大自然的向往喜爱之情,首先,充分利用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结合现实导入,用背包装着一些旅行常用物品,进而让学生猜想这是去做什么,其次,导入课文,让学生想象大海和白云的样子,碧海蓝天的美景,将这些美好的感受吧带入诗中,利用分组朗读、小组展示朗读等方法进行朗读。通过课件观察大海不一样的颜色,观察白云的洁白柔软,产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期盼之情。

本课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生字多集中在第一小节,这种方法学习既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识字方法,如,“‘睡觉’的时候要闭眼睛,睡与眼睛相关,所以是目字旁”“每天都有很多水就是‘海’字”“日+月=明”等。这样学习汉字,不仅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而且也为孩子将来自主认字、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范文三:

明天要远足反思 2 篇5

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儿童诗,本节课我积极地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故事情境中快乐地学习,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会成功。开课伊始,谈话导入:秋天到了,我们一般会做什么?引出有一群孩子要去远足。那么远足前,孩子们会做什么呢?老师通过从孩子们身边的事情入手,然后抛出问题,学生读后很快能联系生活实际,切身体会到文中作者的心情。在学生熟读理解之后,我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想一想,是自己去哪里的时候呢?“学生甲说:”爸爸告诉我去长沙的时候,我晚上睡不着。“学生乙说:”妈妈告诉我说去漯河的时候,我睡不着。我想早点去。“我继续追问:“将来你打算去哪里?想看看哪里的什么景色?“学生丙说:”我想去长城,看看长城长不长?“学生丁说:”我想去沙漠,想去那里看看,那里的是不是金黄的?“出示诗的第一小节,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海,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 吗?”你能不能用你刚才的发言,完成这样的填空呢?”一生说:“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 沙漠,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黄 吗?”我听出孩子们在用词上,还缺乏行文的优美。于是我追问道:“大家听一听,比较一下,那个句子优美好听些?

1、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 沙漠,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黄?

2、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 沙漠,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金黄金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第二句好听。”老师鼓励道:“那我们再来读读我们写的诗句吧。大家都成了会写诗的小诗人了。”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答案。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启发学生思考那个孩子为什么睡不着?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结合自己出游前的亲身体会,踊跃发言。然后老师顺势问“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跟大家说一说”。鼓励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字方面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说笔顺并观察字形,然后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做,真真切切的履行了陶行知先生的那句话:“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但是由于句子练习比较多,所以在读课文的训练上大部分学生不是太好。

《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 篇6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在课堂上落到实处。在这一节课中,我没有充分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在讲解生字环节没有让学生主动发现,而是被动接受,所以课堂气氛稍显沉闷,在今后教学中,我还是要学着放下手中的“权力”,降低自己的控制欲,解放自己,也解放学生。

二、如何有效指导低段学生有效朗读?我之前都陷在这样的`误区里,指导朗读过于重视学生的语音语调的高低起伏,所以几乎每篇课文我都会给孩子画上停顿符号和着重符号,忽视了用情境的创设来指导朗读。境能生情,这是上完这一节课我最大的收获,要感谢江雪老师带来的不一样的《明天要远足》,在她的课上,情境的创设为有效的朗读指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评价语要真诚。在前几次的磨课中,我都为自己的评价语而苦恼,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不会表扬孩子了,所以几节课下来,我更加坚定地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一定要放开胆子、夸张地去表扬他们。这是我深陷的第二个误区。评价具有导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夸张地脱离实际的去表扬学生,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明确的指示。

四、深入解读文本是每个老师的必修课。语言训练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如何找准语言训练点也是语文老师的一项基本技能。这需要我们不断去钻研教材,我们也需要时常当当学生,多走进名师课堂,去观察他们是如何解读教材、解读文本的。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 篇7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个人心情的表达。本篇课文在本次单元所处的位置是开头,二本四单元中的作用是开篇明义,后面课文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11个生字,会写“才、明、同、学”4个生字。会认偏旁目字旁、京字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做到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之情,让学生渴望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会认“目”偏旁。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的跌宕起伏。

(二)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之情,让学生渴望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秋季)那么在秋天,你们和家人都进行过什么活动呢?(爬山、赏菊)活动前爸爸妈妈都做了哪些准备活动呀?

2.师:有一群小朋友啊,明天也要去秋游——远足了。你们知道远足是什么意思吗?(去很远的地方旅行)

/ 4

3.师:走!我们现在悄悄地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主默读课文1分钟,并为不认识的生字做上标志,根据拼音进行拼读,不会的生字可以询问前后左右的同学。

2.全班朗读课文。

3.教师纠正字音,帮助学生熟记生字。

课件出示:睡、着、海、真、老、师、吗、同、什、才、亮。

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那” 鼻音,“老、亮” 边音,“睡、真、师、什”

翘舌,“吗” 轻声。

4.摘苹果

用课件展示上面所学习的11个生字,让学生起来读检查学生的记忆情况。分小组比赛看哪一组认识的字最多。

5.再读课文

(三)生字识记

课件展示分别展示出“睡、亮、才、明、同、学”的笔顺结构,指导学生学写生字,并组词练习。用部件拆分法学习“睡、亮、明、同、学”,用比较法学习“才”字。

(四)谜语猜字

眼 睛 垂 下 来-——睡 树 木 只 有 一 条 腿 ——才

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一张嘴,几字往里藏 ——亮 月亮挑着一个太阳 ——明 八字头——学

马 用 口 问 话 ——吗

一 个 人 靠 着 十 字 架 ——什 门虽设而常关——才(备用)半阴半晴——明(备用)

(五)说出下列偏旁名称

课件展示一下内容:

/ 4

1.目——目字旁 列:睡 2.日——日字旁 列:明、晚 3.亠——京字头 列:京、亮、高 4.——学字头 列:学、觉 5.冂——同字匡 列:同、再、周

第二课时

(一)、温故导入

1、师:同学们,课文中散落着许多美丽的“贝壳”,你看到了吗?(课件出示“学海拾贝”。)谁能给大家有感情地读一读?

2、鼓励学生自由举手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二)、学习诗歌

1、第一节诗歌学习

首先,让学生朗读诗歌。其次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着)(2)小作者睡不着觉,首先想到了什么?(大海)认读“海”字,引导学生运用字谜记字法识记:每天都有水。

(3)小作者想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那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认读“那”字,组词:那里;“那”的反义词是“这”。

(4)在小作者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样?(颜色很多)你们想去看看大海吗?(课件出示大海的图片)你们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颜色吗?(蓝色、黑色、绿色)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大海颜色的变化。(5)小作者是听谁说的大海有很多种颜色?(老师)(6)小作者对老师的话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预设:

(生:真的)学习“真”字,强调里边有三横。

/ 4

(生:从问句可以看出)学习“吗”字,它表示疑问。

2、第二小节诗歌学习。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那地方的云)(2)小作者想到的“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洁白柔软)①课件出示(蓝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师问:“洁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

“柔软”是什么意思呢?(软软的,摸上去很舒服。)②同学们,看到图片你认为那个地方的云怎么样?(美丽、洁白„„)3..第三小节诗歌学习

思考:小作者越想越兴奋,此时她的心情怎样?(着急)(1)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小作者有多着急?(特别着急)那你能读出这种急切之情吗?

(3)除了着急,你还感觉到了什么?(无奈)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唉)(4)在“唉”的后面还有一个标点符号“——”,它叫破折号。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学生交流)这个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在读“唉”的时候,要把声音拉长,这样就更能表达出小作者既着急又无奈的心情了。同学们试着读一读。4.小结

(三)作业布置:

1.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一个写一行,拼音加笔画。2.完成《轻松学习》与字帖相关部分。四.教学反思: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 篇8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和一个偏旁,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激动和期待心情。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感受小朋友的激动心情和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远足的快乐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情感,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交流法、阅读法、资料补充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同学们,秋天来了,秋高气爽、景色宜人,你有没有和家人一起去旅游呢?如果明天

要去郊游,你的心情会怎样呢?你会想些什么呢?

2.就有这样一位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在出行之前充满了期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天要远足》一课,一起去了解感受这位小朋友的想法和心情。

(板书课题)明天要远足(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出示带音生字:

睡 那 海 真 老 师 吗 什 亮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亮”是三拼音节,“睡、师、什”是翘舌音。)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睡觉、那边、大海、真的、老师、师长、是吗、什么、明亮

4、学习课题。

(1)什么是远足?

(远足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散步,而是指“比较远的徒步旅行”。在本课中是指外出游玩的休闲的活动。)

(2)读了课题后,你有哪些疑问呢?生回答,师总结归纳。

(例如:小作者要去哪里?他要去远方干什么?)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一起走进课文,了解小朋友远足之前的感想。

三、精读领悟

1、课文朗读,初读感知。

(1)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和课文,生边观察边倾听课文朗读。

(2)诗歌一共几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呢?

(三个小节。第一小节:小朋友远足前一天激动得睡不着,期待看到多彩的大海;第二小节:小朋友睡不着,期待看到洁白的云彩;第三小节:小朋友睡不着,希望天快点亮。)

(3)学生自己朗读,再次整体感知课文。

(4)指名朗读,师生评价正音。

2、学习第一小节。

(1)课件出示大海图片,指名朗读这一节,师生评价。

(2)思考: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着)小作者睡不着,想到了什么呢?(那地方的海)

(3)那地方的海什么样呢?(颜色很多)师出示大海图片,观察。海水有哪些颜色呢?

(绿色、蓝色、黑色)

教师补充资料:绿色的海水,就是盐浓度较高,加上海水中有微小绿色植物,经过太阳光各方位照射,从而表现绿色;蓝色,多数是天空映出来的蓝,而且海水中盐浓度较小,看到的就是蓝色。另外,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颜色也不同。

(4)你也来体验一下这位小朋友的心情。带着激动、期待的语气读一读这一小节。注意语速稍慢。

3、学习第二小节。

(1)课件出示白云图片,指名朗读这一节,师生评价。

(2)小朋友睡不着,他还在想什么呢?

(他在想云朵会不会那么洁白柔软。)

(3)“洁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柔软”是什么意思呢?

(软软的,摸上去很舒服。)

(4)小作者对同学的话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真的)

(5)课件出示多张白云图片。漂亮吗?现在你认为那个地方的云怎么样?

(美丽、洁白……)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本小节。

4、学习第三小节。

(1)课件最后一节,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2)小朋友为什么盼着天快点亮呢?

(可以看出小朋友对远足的期待,急切的希望明天快点到来。)

(3)你觉得小朋友此时是什么心情呢?

(着急又无奈。)

(4)现在你就试着读出他的这种着急和无奈吧。

5、教师小结:大自然有很多奇妙的景物,我们继续去观赏美丽的大自然吧。(出示图片)

6、指导书写“才、明、同、学”

(1)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一起说说笔画位置。

(2)师范写生字。

(3)生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

7、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首诗歌通过描写小朋友在远足的前夜激动得睡不着觉,盼着天亮,表现了作者激动、期待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四、总结拓展

1.课堂总结: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进一步激发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

(2)感受到小作者的激动心情,体会到诗歌的美妙。

2.课堂练习

比一比,组词。

同(共同) 明(明亮)

向(向往) 月(月亮)

我会写近义词。

颜色——(色彩)

洁白——(雪白)

柔软——(软和)

五、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都有哪些睡不着觉的经历。

教学反思

《明天要远足》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歌,这首儿歌通过写小朋友在远足的前夜激动得睡不着觉,盼着天亮,表现了作者激动、期待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明天要远足说课稿 篇9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能准确认读。2.能采用多种方法识记11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改字、不漏字、不回读。4.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会写“才、明”两个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进入小学生活来,你们参加了不少的活动,你还记得吗?我们回顾一下,(示图片)有“感恩卡制作、护蛋行动、培养良好卫生、学习习惯的活动,还有秋游活动”,这么多活动中,你最喜欢最开心的活动是什么?(秋游)(示图片)如果明天你又去郊游,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些什么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表达这种兴奋、激动心情的小诗《明天要远足》。

3、齐读课题。(板题)

4、“远足”是什么意思?(课件示:就是出远门旅行)

5、走!我们现在去看看明天要远足的同学们在干什么?(放视频)看完动画你知道了什么?(指名答)

过渡:多有趣的小诗啊!大家赶快悄悄打开课本,自己大声读一读吧!咦!听听什么声音?哦,原来是XXX,它也给这首诗吸引过来了,它还想带大家参加闯关活动呢?现它帮大家开启第一关“勇闯字宝宝关”大家听清闯关要求。(示读的要求)

二、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示要求:

① 自己响亮地读读课文,然后再读11个生字,不认识的字,请教汉语拼音好朋友。

②小组内一起学习,看看11个生字你都会读吗?不会的请小组员帮助你,并说说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小组活动交流)

1、都读熟了吗?请小老师带读、齐读。

2、在刚才小组的学习中,你觉得哪些生字的读音最容易读错呢?你能提醒小朋友注意吗?(生边说师边摆卡片)

3、不仅会读,我们还要会记。现在,让我们开动聪明的小脑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生字。我们先复习一下有哪些记字方法呢?(课件示)现在同桌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4、都记住这些生字了吧!哪位同学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的?(生说、随机学习新偏旁、随机组词)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识记的方法,看你能猜出来吗?(课件示)

5、如果离开拼音好朋友的帮助,你们还会读吗?瞧,一列小火车加满了生字燃料向我们奔来,让我们一起来开开小火车罗!(出示生字)

6、你们太厉害了,给掌声自己,字宝宝喜欢上你们了,所以它带来了新朋友想和你们玩吹泡泡的游戏,你们想玩吗?(示词语:齐读、小组读)你喜欢哪个词语,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过渡:同学们真棒,下面我们要闯下一关----课文城堡了,这次要想成功闯关,可一点也马虎不得,得开动脑筋,我们先看看这幅图。(课件示)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出示图片)夜深了,明天就要远足了,星星都困得眨眼,可这位小朋友在干嘛?(躺在床上睡不着)你能说说这个小朋友为什么睡不着吗?她在想什么呢?答案就躲在诗歌里,我们赶快读读吧!读诗歌时,要注意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回读。(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2、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我们还要找同学来当一当你的“朗读小耳朵”,听一听你读得怎么样。(指名读、评价)

3、经过同学的帮助,相信大家肯定读得更棒了。现在我们来朗读比赛。(男女比赛读)

4、夜深人静,小女孩还没有睡着觉,还在床上翻过来、翻过去,你们有没有睡不着的时候,为什么睡不着呢?(指名答)

5、小女孩的心情和你们一样,所以她(课件示第一句,指名读)“唉——”这条长长的“尾巴”是什么意思?长的尾巴叫破折号,表示叹气的声音很长。(课件示)(随机指导读)

6、小女孩明天要去哪呢?(大海边)在小女孩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样?(颜色很多)听谁说的?(老师)你们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颜色吗?(蓝色、黑色、绿色)你们想去看看大海吗?(课件示大海的图片)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大海颜色的变化。

7、你们觉得大海美吗(美)明天小女孩就可以见到大海了,兴奋吗?(兴奋)我们就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齐读第一节)

过渡:现在老师给你插上想象的翅膀(课件示)你们尽情地发挥想象,那里除了大海,可能还会有哪些景物呢?(指名答)现在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写写诗歌。

四、练习说话,深入感悟。

1、试着写一写。翻过来,哎—— 睡不着。那地方的——,真的像 说的,那么 吗?

过渡: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成功闯过了第二关,现在要闯第三关了“送字宝宝回家”。(课件示闯关图)(课件示)这两个字宝宝在大海边玩累了,它们想回家了,你们能送它们回去吗?

五、指导书写。

1、(课件示“才、明”)我们跟它打声招呼吧!齐读。

2、(课件示)谁想做做小小侦察员,看看要怎样才能把它们准确无误地送回家呢?(指名答)谁来帮它找找朋友。(课件示组词)

3、师范写,生描红并写,评价。

六、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小黄人带领我们一起闯过三个关卡。不但认识了11个生字,还知道了小女孩要去远足,她想到了大海,兴奋的睡不觉,她还想到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节课我们不但要把掌声送给小黄人,还要送给棒棒的自己。

板书:

9、明天要远足

小女孩图:睡不着

明天要远足说课稿 篇10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儿童诗,诗歌贴近儿童生活,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很受儿童喜爱。基于教材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和小作者产生共鸣,理解小作者的心情,同时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识字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用时:3分钟)

1.教师谈话:秋高气爽,这样的天气,你们想做些什么呀?

2.教师导入新课、板书课文题目,相机指导学习生字“明”,引导学生读题目,解释“远足”。

1.生回答:去公园玩、秋游、去野外吃烧烤……

2.同桌交流识记生字。

3.学生读题目,并理解“远足”。

你知道“远足”是什么意思吗?和同学交流一下。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用时:25分钟)

1.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分几小节?写了什么事?

2.指导学生自由读文,圈画出本课生字。

3.引导学生交流自学情况。

4.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导认读。

(3)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4)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认读生字。

(5)引导学生认识四个部首。

5.引导学生巩固生字。

1.学生认真听读,明确:

诗歌一共有3个小节,主要写小作者明天要去远足,今天晚上睡不着觉。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圈画本课要学的生字,反复认读和识记生字,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自学情况:

(1)在老师的指导下按步骤认读词语。重点正音:“睡、真、师、什”是翘舌音,“才”是平舌音,“吗”在本课读轻声。

(2)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已有的经验交流对字形的识记,并组词。

“睡”是左右结构的字,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海”和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旁。“才”是独体字,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吗、什”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真”的里面是三横。

(3)用学生齐读、指名读的方式认读生字。

(4)学生认识新部首:目。

4.学生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去音生字卡片。

(2)摘云朵游戏。 2.课文一共有______个小节。

3.拼一拼,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____”。

睡(shuì suì)

师(sī shī)

真(zēn zhēn)

什(shén sén)

才(chái cái)

4.你能写出下面字的部首吗?

“睡”的部首是( )。

“什”的部首是( )。

“海”的部首是( )。

5.连一连,组成词语。

什 亮

海 么

老 水

同 师

月 学

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2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才、明、同、学”,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2.指导学生观察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写。(教师重点指导独体字“才”,左右结构的字“明”,半包围结构的字“同”和上下结构的字“学”,引导学生抓住汉字书写规律。)

3.组织交流反馈。

1.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

2.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3.观察老师范写,掌握独体字和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要领,在田字格内临写,也要掌握半包围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要领,在田字格内临写。

4.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5.在田字格里书写“才、明、同、学”,比一比,看谁写得工整规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用时:4分钟)

1.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导入新课。

学生朗读生字、词语。交流课文内容。

读一读。

入睡 那里 大海

认真 老师 好吗

同学 什么 人才

亮光

二、读中感悟,对话文本(用时:26分钟)

1.引导学生轻声朗读课文第1小节,并思考读懂了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问题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那地方”是什么地方?

(2)大海真的有很多种颜色吗?

(3)指导朗读。

(4)课件出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大海的知识。

3.组织学生朗读课文第2小节。

抓住重点词语想象那地方的云的样子。

4.引导学生读最后一小节,感受小作者急切的心情,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唉”“到底”“才”这些字词来感悟。)

5.引导学生想象小作者还会想些什么。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文并明确:第一小节主要写小作者在远足的前一天晚上睡不着觉,在想那地方的海是什么颜色的。

2.交流问题,朗读句子。

(1)“那地方”是指小作者明天远足要去的地方。

(2)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大海的颜色。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读、齐读。

(4)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大海的知识,知道更多的关于大海颜色的知识。

3.(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2)交流体会第二小节内容。

①抓住“洁白、柔软”这两个词来感受云朵的美丽。

②想象云朵的形状。

③感受小作者兴奋的心情。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4.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小节,通过“唉”“到底”“才”这些字词来感悟小作者急切的心情。

5.拓展思维。

(1)想象那地方还会有些什么。

(2)完成以下句式。

那地方的______,真的像________说的,那么__________________吗?

如:那地方的河,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明亮清澈吗?

那地方的山,真的像爸爸说的,那么连绵不断吗?

8.你知道小作者为什么睡不着吗?

9.大海都有哪些颜色?

10.你见过哪些形状的云?

11.你能用“洁白”说一句话吗?

12.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想一想小作者还会想些什么,试着填一填。

那地方的______,真的像________说的,那么______吗?

三、再读课文,促进内化(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再次读文。

2.引导学生谈感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谈自己类似的经历和感受。

明天要远足说课稿 篇11

(教学反思参考3)明天要远足

明天要远足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诗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孩子对远足的认识和对大自然的向往喜爱之情,首先,充分利用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结合现实导入,用背包装着一些旅行常用物品,进而让学生猜想这是去做什么,其次,导入课文,让学生想象大海和白云的样子,碧海蓝天的美景,将这些美好的感受吧带入诗中,利用分组朗读、小组展示朗读等方法进行朗读。通过课件观察大海不一样的颜色,观察白云的洁白柔软,产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期盼之情。

本课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生字多集中在第一小节,这种方法学习既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识字方法,如,“睡觉的时候要闭眼睛,睡与眼睛相关,所以是目字旁”“每天都有很多水就是‘海’字”“日+月=明”等。这样学习汉字,不仅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而且也为孩子将来自主认字、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建筑工程先进个人总结下一篇:中学数学教育中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