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庄往事作文

2024-07-20

刘庄往事作文(精选7篇)

刘庄往事作文 篇1

——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刘庄”有感

2011年10月4日上午,经过了两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到达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刘庄”。通过实地参观访问、入户调查和当地群众的详细介绍,学员们对这个蜚声全球的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模范村有了直观、具体的印象,不仅为这个小小村庄所创造的惊人奇迹赞叹,更为全国劳模、共产党人的先进代表史来贺同志的感人事迹深深折服。

一、今非昔比的新农村

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镇刘庄,是豫北一个方圆1.5公里、有着350户、1605人、1050亩耕地的小村庄。该村地处黄河故道,北依太行,南临黄河,紧靠107国道,距新乡市25公里。从明代建村到解放前夕,刘庄历经了500多年的漫长岁月,村庄面貌未改,山河照旧,依然是“方圆十里乡,最穷数刘庄,住的土草房,糠菜半年粮”的长工村。

解放以后,刘庄有了坚强的党组织,有了好带头人史来贺。50年来,刘庄党委带领全村人民坚定不移的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在这块弹丸之地上创造了惊人的奇迹,使刘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刘庄就已经成为全国最早一批解决温饱问题的先进村;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又成为实现小康的“中原首富村”。

跨入新世纪之后,2001全村总产值已经达到4.6亿元,比1949年增长11790多倍,比1978年增长360多倍,积累集体资产6.1亿元,人均年净收入7000元,还享受上学、看病、住房等10多项免费福利。到2007年底,刘庄年总产值增至11.5亿元,当年纳税2亿元,人均纳税2.9万元,人均年收入1.9万元,户均存款20多万元。刘庄村的社会保障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村民享受的福利多达42项。秉承“按劳分配,合理差别”的原则,每月发奖金,年终统一分红,住房集体盖好统一分配。每天2次集体供应鲜奶,每5天集体分一次鲜肉,集体包揽村民医疗、子女入托上学……小到面、油、粉条、瓜果、芝麻糖,大到修路、绿化、房屋维修等物业管理费用,全部由集体统一承担。村民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实行免费教育;周边村庄在刘庄务工人员的子女来刘庄上学,也像刘庄人一样享受免费教育;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发放退休金400元,退休党员和65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享受500元的生活补助;18岁以下未成年人每月可享受30元补助。村内建有设施先进的卫生室,小病可以不出村,所有群众都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并在新型合作医疗的基础上,集体再补助30~40%;每年还组织全村人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如今,全村已有近200户村民入住了第三代现代化的连排别墅,每户含地下室共四层、户均面积472平方米、人均近120平方米。书房、健身房、车库、电话、中央空调、网络宽带、闭路电视、现代家具、集中供热、供气等,应有尽有。今天的刘庄初步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经济市场化、农民知识化和生活城市化,还是全国农村旅游的示范点和河南省旅游景点之一。

二、艰苦奋斗造就今日辉煌

可想而知,500年的贫穷要在50年里彻底改变,何其不易。解放前,黄河故道上的刘庄只有750多块“耷拉头”、“盐碱洼”、“蛤蟆窝”的贫瘠土地。那时候的粮食亩产只有100来公斤,群众饥寒交迫。1952年冬天,21岁的史来贺当选为刘庄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带领全村人治穷致富的重担。为了改变生产条件,史来贺带领全村群众肩挑、车拉、人抬,起岗填沟,拉沙盖碱,用了20年时间把全村土地改造成四大方旱能浇、涝能排的良田。为了实现农业高产,1957年春,史来贺扛起行李,住进棉花试验田,不顾夏暑冬寒,反复进行试验。终于创造了皮棉亩产53.5公斤、粮食亩产215公斤的好收成,刘庄一跃成为全省和全国的先进典型。在全国棉花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鼓励史来贺说:“千亩棉花亩产百斤以上,你们带了个头,希望你们高产再高产,彻底改变贫困面貌,给全国树立个榜样!”

“十年**”中,“四人帮”鼓吹“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史来贺被扣上“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黑劳模”的罪名,刘庄是“唯生产力论”的典型。针对这些论调,史来贺召集全村100多名干部和党团员开会,展开大讨论。会议开了三天三夜,最后统一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大家一致认为:“谁要草叫谁去要草,咱农民要的是粮食,咱要除草留苗!”全村男女老少顶着压力齐心干,在特殊时期开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由3头小奶牛起家的小畜牧场逐渐发展成为拥有上千头牲畜的大畜牧场,成为刘庄发展商品经济的突破口。仅有3个半人的铁匠铺子发展成了拥有几十台机床的机械厂,生产的汽车喇叭响遍全国各地,小型奶粉机填补了河南省的空白,销售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始只有一台纸车的刘庄造纸厂,后来发展到12台纸车、年产1万吨瓦楞纸。通过兴办村企业,刘庄有效地解决了剩余劳动力问题,也为集体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全村逐步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工养农、全面发展、五业兴旺的新格局。从1976年到1981年6年间,刘庄投工30多万个,拆旧房1200多间,烧砖1000多万块,盖起了1800间单面双层向阳居民楼,为自己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条件,也给子孙后代留下了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

1980年,刘庄率先跨入“小康”行列。1985年,史来贺和村党委通过市场调查和科学论证,决定引进一项高科技生物工程,建设一座全国最大的生产肌苷的制药厂——华星药厂。开始建厂时,资金不足,他们就依靠集体积累和群众集资,自力更生造设备,自己动手搞安装。技术力量不足,就派出人员到天津、无锡等地学习。如今,刘庄华星药厂已拥有肌苷、青霉素钾盐、青霉素钠盐、抗生素粉针、红霉素、溶剂、热电等10个分厂,能生产多种原料药和成品药。青霉素分厂成为全国第三大家生产青霉素的外向型厂家。高科技为刘庄带来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刘庄目前已拥有医药、机械、造纸、食品等6个企业,车队有各种车辆100多部、动力机械700多台(部)。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水利化和科学种田。95%的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村里还投巨资建起了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刘庄学校,盖起了教学大楼、实验大楼、教师办公楼,为教师上浮4级工资。早在1980年,刘庄就普及了高中义务教育。对回村的高中毕业生,分批送到大中专院校学习,村里负责全部学费和生活费;请大专院校到刘庄办班,建立电视插转台、地面卫星接收站、图书室。现在,刘庄已有13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有167人获得高、中级和一、二级技术员职称。今天的刘庄人,已经使用电脑监测每一道工艺流程,经常通过互联网,获取世界最新的医药信息,一些人不仅看得懂英文,还能用英语写出自己的产品说明书。

三、探索典范成功的秘密

刘庄的成功离不开史来贺;史来贺带出了一批好干部,这一批好干部们凝聚刘庄人齐心协力抓住发展机遇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创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辉煌业绩。

从1952年起至2003年去世,史来贺担任刘庄村支书51年。期间荣任历届全国劳动模范,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16次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当选中共十三大至十六大代表,7次当选全国人大

代表,4次担任全国人大常委,并曾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一起被中组部誉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用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的话说:“史来贺50多年红旗不倒,根本原因在于史来贺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热爱从未动摇。”史来贺自己则常说:“当干部要为群众着想,为群众造福,不能怕吃亏,不能怕出力,不能怕得罪人,共产党员的称号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作为50年代就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史来贺曾多次面临能够改变个人命运的选择。1953年,上级党委多次调他到区上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从我个人角度讲,到区里当国家干部不吃亏,可刘庄还很穷,这里更需要我。”1965年,新乡地委根据河南省委的意见,决定选史来贺进县级领导班子。他仍然不肯离开刘庄。最后地委只好让史来贺任新乡县委副书记,兼任刘庄村党支部书记。1977年底,新乡地委动员史来贺把家搬到市里,把老伴儿子户口“农转非”,安心到地委上班。老史诚恳地说:“我是农业劳模,离开土地还算啥劳模?”机遇一次次选择了史来贺,史来贺却一次次选择了刘庄,坚定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人不离刘庄,心不离群众,身不离劳动”。

史来贺朴实得像泥土一样,真实得像田野里触手可及的高粱一样。1965年史来贺开始从新乡县委领工资以后,当村民平均收入低于他的工资时,他就向村里交了工资,按村民平均标准拿工分;后来村民平均收入高于他的工资了,他又交回工分拿起了工资。在他家里,他和老伴的衣服都挂在铁丝上,连个衣柜都没有。史来贺最喜欢吃的饭是“热馒头蘸辣椒就白开水”。为刘庄创下近十亿家业的史来贺,永远是全村最后一个搬进新居的人。史来贺的老伴刘树珍和大儿子史世领一家,谢绝了村里按规定分给他们的别墅,至今仍住在简陋的周转房里。他们信守老史定下的家规:一不比群众特殊,二不占公家便宜,三不收礼送礼。史来贺只念过两年私塾,但是一生酷爱读书,总是努力学习新知识,手边常备三样东西:书、收音机、笔记本。

史来贺认为,富裕是一个完整的概念,经济搞上去了,思想境界也要提高,这才是真正的富裕。他常说:“把群众带富还不够,还要把群众带好。把人教育好,比啥都重要。”史来贺结合农民特点,经常引导群众进行“五对比”:新旧社会对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对比、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对比、待遇与贡献对比、自己与先烈对比,像春风化雨,浇灌着群众的心田。在刘庄,人人遵守《村规民约》、《厂规厂纪》,任凭社会上各种思潮泛滥,刘庄人却始终凝聚着一个信念:不信鬼神不信邪,一心信仰共产主义,一心建设社会主义。

对接班人问题,史来贺态度明确:刘庄的干部要大家选。在他离世后,刘庄召开全体党员大会,113名党员投票直选新一届村党委班子,史来贺的大儿子史世领全票当选村党委书记。几十年来,刘庄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没有党员违纪。这里民风淳朴、乡风文明,没有宗族矛盾,没有派别之争,展现出一幅和谐发展、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四、以工业反哺农业,注意保护环境

刘庄在享受工业化所带来的富裕的同时,也承受着与之俱来的工业污染:药厂发酵罐飘散出的浓郁的气味笼盖了整个村庄,明显地降低了这个“中原首富村”的空气质量。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发展需要做到“又好又快”,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刘庄在完成初步工业化之后,也正面临着如何保护自然环境的严峻挑战,只有尽早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走“又好又快”的新型

农村工业化道路,刘庄的集体经济之路才会走得更远、走得更好。相信善于学习、与时俱进的刘庄人应该能够找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解决之道。

未来二期参观刘庄心得 篇2

——未来学院

11月19日,我们未来学院二期的学员们参观了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新乡七里营刘庄村。通过参观刘庄展览史来贺同志纪念馆,我们对全国特级劳动模范史来贺同志的先进事迹有了进一步了解,对这个把黄河故道上的贫瘠村庄打造成“红色亿元村”的过程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对如今以华星制药厂等高新科技工业为龙头的新农村经济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比今夕刘庄的发展变化,也让我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还未到达刘庄前,我们就曾了解到,河南省新乡县刘庄村,是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老典型。在各级党组织的关心、鼓励、支持下,刘庄从先进“互助组”到“模范合作社”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坚强的组织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坚实的物质基础,50多年与时俱进、勇立潮头,50多年旗帜不倒、长盛不衰,50多年感召一方、引领一片。2008年,刘庄村实现销售收入19.8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36亿元,人均纯收入20662元。探寻刘庄的创新之路、发展之路、成功之路,有着难能可贵、值得借鉴的丰厚经验。

来到了刘庄,我们真切的感受到这个地处豫北黄河故道,昔日曾是个“方圆十里乡,最穷属刘庄”的村庄。解放以后,因为有了坚强的党组织——好带头人史来贺的领导,这里贸工农一体化、农林牧齐发展。刘庄人均实际收入15000元,目前户均存款都在20万以上还享受上学、看病、住房等50项免费福利。在史来贺书记事迹展览馆内,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组组真实的照片再现了刘庄村在老书记史来贺同志的带领下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我们仿佛看到史来贺书记带领刘庄人民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英勇事迹;参观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刘庄村,无论是宽阔的马路、一座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 “花园洋房”,还是房间内一应俱全的实木家具、功能齐备的家用设施,都让我们赞叹不已,亲身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

这次参观活动,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这是一次生动而难忘的社会主义教育,也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和洗礼,刘庄的快速发展与史来贺和史世领书记的艰苦努力分不开,让我看到了两代人的不懈努力,也让我深刻地思考到刘庄的成功关键在于选出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找准一条好的发展思路、坚持一个永远跟党走的好信念、形成一套常抓不懈的好制度。

一、有一个永跟党走的好信念,这是刘庄50年与时俱进的思想根基

刘庄人经常自豪地说:刘庄是“社会主义新刘庄”。从老支书史来贺,到现任村党委书记史世领,刘庄村党组织始终把“让群众跟党走”作为必须忠实履行的政治责任。50多年来,刘庄村党组织始终做到“党有号召我有行动”,从互助组、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到兴办乡镇企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刘庄村都是按照党的要求,紧步跟上、先行实践、创造经验。老支书史来贺带领村民战天斗地40多个春秋,始终把党组织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创造了很多经验,积极实施“强基富民”工程、“双强”工程,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保证了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二、有一个感召群众的好带头人,这是刘庄50年与时俱进的关键所在

面对今天的幸福生活,刘庄人念念不忘“好书记”史来贺。刘庄从当年“方圆十里乡,最穷数刘庄”的“长工村”,变成全国闻名的富裕村、小康村,关键是有史来贺这样的好带头人。他守信念,一辈子矢志不渝做好两件事:一是让刘庄人走正路、跟党走,二是让刘庄人走富路、尽快富起来。他讲奉献,把“不怕吃亏”作为人生信条,从当干部那天起就没有拿过国家和村里一分钱补贴。他重品行,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始终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始终兢兢业业当好群众的服务员。中央组织部曾经把他的名字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列在一起,誉为解放以来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史来贺病逝的时候,整个刘庄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群众担心刘庄这面旗帜少了史来贺这位掌舵人能否继续举下去,担心刘庄这个“明星村”今后能否依然光彩照人。事实证明,新一任党委书记史世领没有让群众失望。曾经到大学进修学习的史世领在刘庄发展最需要人的时候回到村里,他在史来贺的言传身教中继承了好传统,在刘庄创业创新的历程中积累了好经验,在与群众朝夕共处中培养了好作风。当选为村党委书记后,他坚持以开拓创新促科学发展,以造福群众促和谐稳定。

三、有一个务实为民的好班子,这是刘庄50年与时俱进的组织保证

刘庄村党组织是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在史来贺、史世领的带领下,村班子始终做到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始终坚持“群众的事无小事”,千方百计把群众的事办实、办好。几十年来,刘庄村坚持村务公开,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制度。近年来村班子还把“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作为新目标,兴建了第三代新型农民别墅,村民全部搬进了每户472平方米的新居,并且配有中央空调、信息网、集中供热供气、生活污水处理、休闲健身广场、中心花园等设施;新建了现代化教育园区,村民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实行免费教育;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退休人员除享受49项公共福利外,每人每月领取450元退休金,65岁以上的增加100元,未成年人每月领取生活补助;全村群众由集体出资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除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外,医疗费用全部报销,真正实现了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

四、有一个科学发展的好思路,这是刘庄50年与时俱进的物质基础

50多年来,刘庄村始终抓住发展不放松,坚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选准兴村富民的好产业,走出了一条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好路子。从上世纪60年代粮棉双高产、成为全国最早一批解决温饱的先进村,到70年代发展集体工副业、80年代成为“中原首富”、90年代以医药工业为龙头的集体经济兴旺发展,再到新世纪初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民知识化、生活城市化,刘庄的发展层层递进、步步加速,不断瞄准新的目标,实现新的跨越。

五、有一个开拓进取的好氛围,这是刘庄50年与时俱进的精神动力

50多年的风风雨雨,刘庄村始终勇立时代潮头。以史来贺为首的刘庄人,用推动刘庄又好又快发展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生动体现了开拓进取、一往无前、敢为人先的精神。几十年来,无论是村“两委”班子会,还是党员会、村民会,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讲世情、谈国情、议省情、析村情,努力让视野更宽一些、眼光更远一些,不断摸索推动刘庄发展的好路子,不断寻找符合刘庄实际的好办法。刘庄人敢于领先一步。在发展的道路上,刘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全村上下永不懈怠、奋发进取的劲头越来越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

刘庄小学校本课程开设情况 篇3

一、课题研究沿革

(一)研究目标任务

1、解决学校面临的生存危机,改变学校面临的薄弱落后面貌,促进农村薄弱学校的跨越发展。

2、解决“学生学习无兴趣,学风不浓,辍学严重”等生员质量差、招生困难的突出问题。

3、解决干群关系恶化,教师工作涣散,积极性不高,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较低的突出矛盾。

(二)研究内容

1、探索实践农村完小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原则、模式、方式。

2、构建刘庄小学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一系列的校本读物。

3、编制刘庄小学校本课程开课计划,制定实施方案。

4、分析整理农村完小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

5、探索实践如何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长的方法;寻求农村完小如何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静得下,出得去”的办法。

6、探索农村完小如何“以人为本”满足教师需求、培养教师的方法和途径,解决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教学能力差、研究水平低的现实问题。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理想、爱好、兴趣,确定校本课 1

程的设置,使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测查法:通过测量和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学生个体间和个体内在心理、教育、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量和质的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预测学生的学习潜力、个性特长、职业潜力、社交潜力等。

3、个案研究法: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对《农村中学生日常英语口语》等课程进行个案分析,总结出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等。

4、经验总结法: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置中,注意对原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筛选、分析,掌握事物的实质和规律。

5、文献法: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充分利用文献资料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

6、表列法与图示法: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过程中,我们利用统计表和条形图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效进行分析。

7、比较法: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的方法对我校和纵多农村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归纳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原则、模式、方式等。

二、课题组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

(一)组织理论学习

课题组围绕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价值、方法与原则、编制方式、模式和开发策略等问题,先后组织教师学习85次,课题小组采取集中学习讨论与自学的方式先后学习了:《差异教学论》(华国栋著)、《校本课程开发》(吴刚平著)、《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刘旭东 张宁娟 马丽著)、《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崔允漷著)、《中学自主选择性课程》(赖石梅、卿平海、陈林等编著)、《校本人事开发管理》(龙君伟著)、《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伊•拉卡托斯著)、《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王铁军主编)、《特色学校100例(中学卷)》(崔相录著)、《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钟启泉主编)、《教育建模》(查有梁著)、《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周小山主编)、《教育科学研究》等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书籍46本,有120位教师参加了理论学习。

(三)落实研讨措施

1、问卷调查,确定课题。在课题酝酿阶段,课题组采取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校师生进行抽样调查,从学校生存发展的实际着想,确定了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谋求学生、教师、学校可持性发展的科研兴校思路。

2、确定课题,申请立项。课题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专家咨询、专题讨论对“农村完小校本课程”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几经反复研究,依据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学校校本实际,确定了“满足农村完小多样性需求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科研课题,且获得了省级立项。

3、确定课程课题,拓展课题研究。由于课题范围大,研究内容多,涉及面广,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具时效性,课题组通过研究,并在专家的指导下,确定了12方面课程读物的开发。

4、针对问题,研讨落实。课题组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原则、编制方式、开发模式、课程计划、课程开发内容等问题进行了数十次研讨。

5、加强管理,督促检查。课题领导小组、指导小组明确职责与分工,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做到每期检查两次,每年总结一次。总课题组与各课程研究小组签定责任书,各小组制订出课程的研究计划,确定研究人员,分工落实读物的编写。

6、投放三项改革措施。

(1)措施一:实施分类指导,分层教学。

①兴趣测查。课题组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测查。

②分类指导。课题组按兴趣状况、特长状况、技能状况、学习潜能状况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特长班、课外活动小组等,由专任教师执教,进行分类定向辅导,定向培养。

③分层教学。一则,新生入校后,学校按照学生入口成绩分为A、B、C三类不同的班;二则,在最后一学期,学生根据自己成绩、技能、特长状况自主选择升学班、技能班进行学习。

(2)措施三:实施激励机制,扶薄促优。

①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建立了激励机制,对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②落实保障经费。学校每年将校本课程开发所需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外出学习、教师培训、课程开设、教材编写等费用够用。

③建立扶薄促优办法。一方面,组建促优班、补差班,落实扶薄促优措施;另一方面,组织交流活动,教师交流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对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培训、指导。

7、落实四大开发策略。

(1)策略一:建立管理制度。

学校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办法,对课程开发的指南、规划、纲要、申报、方式、策略、实施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2)策略二:制定开发方案。

课题组制定了开发方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方式、模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3)策略三:落实课程实施。

①明确教师、学生的职责。②与校外科研专家、企业家合作,开发符合校情的校本课程。③实施校本培训,指导研究实践。课题组针对校本实际,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整理课程开发的资源,归纳课程开发的方式,建构课程开发模式,编写校本课程读物。

(4)策略四:落实课程评价。

① 制定评价办法,对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进行评价。②采用学分机制,对学生所学校本课程进行评价。③反馈评价结果,对课程开发方案、内容和校本课程教学实施的情况进行反馈,及时了解开发成效,改进存在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成果

1、提炼出了农村高完中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理念——多样性和谐发展。校本课程开发要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满足教师专业多层次发展需要,满足改变学校薄弱面貌多元化发展需要。三方面和谐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追求的理念。

2、遵循了农村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四项原则——兴趣性、发展性、主补性、针对性原则。

四、研究经验与体会

太古庄乡刘庄村村情调查报告 篇4

按照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驻村工作组于2月16日迅速开展了村情、户情调查工作。半个月来,驻村工作组通过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本村村情、户情,对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刘庄村村情概况

刘庄村位于深州市太古庄乡东部,人口256人,67户,其中未成年人口有85人,青壮年人口145人,老年26人。该村设有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13人,低保户10人。全村耕地面积755亩,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为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养殖以养猪为主。村中无任何矿产资源。

二、经济发展状况

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构 成:一是是养殖牲畜收入,二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销售收入,三外出劳务收入。该村有养猪户10户,目前存栏450头,去年全年800多头,养殖规模小,品种不全,有长白、大白、杜陆克没有斯格猪,某些养殖户具有10多年经验,该村对养殖进行了规划,专门在村边规划一个地块搞养殖,避免污染环境,让养殖户在此集中养殖,效果不错。养牛

1户、养肉兔2户,养殖规模不大,由于资金、销售等因素制约,没有形成规模。都是家庭作坊式。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每年本村在外打工人员达50%。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到外打工,壮年在家种植玉米、小麦并利用农闲时间到附近村或乡镇主要是从事建筑装修方面,比如刮大白、铺瓷砖等,劳务输出地区有天津、北京、广州、深圳、衡水。

三、基层组织建设

刘庄村两委在村支书刘立栓、村主任祖长来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

1)完善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整修村部屋顶,解决村部漏水问题;对内墙进行了粉刷,地面全面硬化,修建了村部舞台,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2)筹措资金对该村中心道路进行硬化,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

3)联系种子公司帮助村民进行种子销售,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4)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在干部的管理上,进一步规范了党支部“四议两公开”制度、党员培养发展制度、党费收缴制度等制度,使村社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四、社会治安与信访稳定

加强农村信访稳定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该村两委一直对本村的稳定给予高度的重视。近年来,该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没有发生重大恶性群体治安案件和集体上访事件。

该村一直努力保持全村综合治理稳定,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解决群众纠纷和矛盾,积极帮助广大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从根本上消灭引起上访的诱因,维护农村稳定。变村民上访为深入群众,积极发现本村的不稳定因素,将并努力把这些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

五、思想状况

该村村民普遍有致富、发展、过上幸福生活的想法。认为国家应该多搞农业生产、畜牧养殖方面的技术指导,多搞一些针对农民工的实用技能培训,使人们能够增产增收。村民对目前所处的现状感到基本满意,认为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虽然生活已经不错了,但是对于早一点过上富裕小康生活尽快生活改善有更迫切的渴望,都希望能够过的更好,国家能够多在政策、资金、技术上进行扶持,没有小富即安的思想。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生产工具匮乏。

该村农业灌溉设施少,机井欠缺,麦收后种玉米,村民常常要排队浇水,导致出现农户浇水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是

没有自己的联合收割机,经常是等很长时间才能用上别村的机器,致使耽误收割,影响播种。

二是农业生产结构单一。本村在农业生产上主要以小麦、玉米生产为主,在经济收入来源上主要以喂猪为主。这种单

一、低层次的农业生产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在经济收入方面的增长点,使农民无法在其他经济作物生产和经济收入项目方面拓展,取得更多更好的经济收入。

三是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整体素质较低。

四是公共娱乐设施少。

七、工作组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建议

1、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排查招商引资线索,寻找好的招商信息平台。找专家分析,广开信息渠道,谋求适合于本村的投资项目。制度优惠的政策,吸引有实力有想法的企业到本村开厂创业。鼓励引导自主创业,发展外放型高效农业,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和就业,解决我村出现的空巢现象、留守问题以及无年轻党员问题。要鼓励优秀青年创业,以一带百,全民致富。建议考虑筹建村办创业项目,由村委会和村民共同参入股份,这样既可以增加本村的财政收入,也可让广大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

2、探索多种途径,促进农民增收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高产高效农业。要经常性地对农民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农民增收搞好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破除农民的信息、技术障碍,加快其转变思想观念。

积极联系农业科技部门对本村的土壤状况进行测量,根据本地区的土质特点、气候特征以及市场前景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高产多产,能给广大群众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品种。把农业科技人才请进村,定期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运用农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调整自身的农业种植结构。养殖业方面,除了向大养殖户传递信息,组织培训,提供服务外,组织其他村民向大养殖户学习,调动大养殖户的积极性,形成大养殖户帮、扶、带小养殖户,让小养殖户也能发展起来,并向其他村民渗透,引导他们也发展养殖业,形成区域优势。

3、吸引优秀人才,壮大组织队伍

建议大力宣传鼓励、引导农村优秀青年、致富能手、回乡退伍军人积极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把一些有知识、有文化、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事业心强的年轻人充实到村班子中去,增强领导班子的活力和能力。

4.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

远程教育不仅要对党员干部开放,也要对广大群众开放。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对本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培训,加强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指导农民发展生产,学习技术,促进农民增收。

5、争取资金兴建公共设施,积极引导和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电视外,村里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村民劳作之余,精神文化生活极为单调。建议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开辟村精神文明活动室和文体活动和健身活动场地,购置图书报刊供村民阅览,既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增长他们的科技文化知识,提高身体素质,远离不良风气,促进乡风文明。

6、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困难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 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等措施,因人而异,各个击破,综合利用好农村低保、技能培训等不同方式,予以政策、智力扶贫,以达到整体脱贫致富、共同发展的目的。给予特困户、五保户、低保户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医疗救助,对困难户定期走访探望,发现问题及时为其解决。

7、尽力争取国家的资金支持

农村要发展,除了靠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国家在资金、政策上的扶持。希望政府能安排资金,支持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多打几口井,解决村民浇地难的问题;其次要把街道修好,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同时希望国家放低对农村的贷款门槛,让农民有充足的资金做事。

8、完善各项制度,维护居住环境

制定村规民约,约束村民不讲卫生的行为。通过张贴、涂刷宣传标语,对村民进行引导、教育。鼓励农民多建沼气池,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农村的猪、牛、羊的粪便和农作物的桔杆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农村的卫生问题。沼气液还是上好的农家肥,用来浇水果、种蔬菜,少用农药和化肥,改善土壤的结构,既可节约成本、又可提高水果和蔬菜的品质。进一步完善村卫生清理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对村街道进行打扫,维护居住环境。

深州市太古庄乡刘庄村驻村工作组

刘庄往事作文 篇5

当烟花在空中绽放,你对我说:“愿你的14岁如烟花般灿烂,我要走了……”看者绚烂的烟花,我对你说:“你忘了,烟花的灿烂总是那么短暂,没有你的14岁,失去你这个朋友的14岁,总会剩下暗淡。”作文

我泪眼已朦胧,而你,早已是泪流满面。你盈泪的双眼看着我,你说:“我也不想这样,但是,人总要学着长大,对你最好的帮助,莫过于让你长大,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我会回来的。”你毅然决然的走了,只留给我一个模糊的背影,与一段或悲或喜的回忆……

看着泛黑的天空,像幕布将人笼罩般令人窒息。只有那短暂的美丽在不留余力地绽放,却又是转瞬即逝,只留片刻的精彩。我的流光年华,将会绽放短暂的美丽,过后,只剩黯然……

凋零

烟花,一点一点褪去美丽的`光环,只剩下零星的碎片跟随着风,飞走了,不再,回来……

往事已如过眼云烟。

14岁生日那天,你留给我背影、记忆、诺言……已成往事。我的14岁还依旧灿烂,原来短暂是那么的长久。也许,你快回来之时便是我黯然之时。

谢谢你,让我如烟花般绚烂。

谢谢你,在我生日那天给我一段伤心的记忆。

谢谢你,在我14岁之时给我一个诺言,一份期待。

昔日的期盼已不复存在,只留下过眼云烟……

远方天空中,依然有烟花在绽放。但,已不如我14岁时的那么灿烂……

绽放,是短暂的美好。

灿烂,是亘古不变的永恒。

不盼,你能实现诺言;只盼,你能更加灿烂。

北刘庄小学植树节活动总结 篇6

暖风习习,春日和煦,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有关树木的知识,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及其远大意义;进一步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保护树木花草的责任感;增强爱护树木的能力,我校在3月7日——15日组织全体队员开展“绿化环境,美化人生”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组织,加强监督。

学校成立了由黄树君校长为领导组长,具体布署和实施植树节活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目标一致,互相协调,确保“绿化环境,美化人生”活动有序开展。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为了使“绿化环境,美化人生”活动人人皆知,学校加大了活动的宣传力度,通过3月7日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少先队员宣传环保知识,提出倡议,发出号召: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利用主办宣传橱窗、黑板报、主题班会课开展学习“植树节口号标语”和围绕“植树节”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等来大力宣传本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开展“绿化环境,美化人生”活动,全体师生认识到绿色与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息息相关,激发师生共同参与绿色行动,保护美丽家园行动中来,营造播种绿色,播撒文明的校园。

三、落实组织,开展以植树节为主题的专题系列活动。

(一)各年级中队主题活动1、3月8日一、二年围绕爱树主题,进行树类知识讲座。有平台的班级利用网上资源向学生介绍树的知识;没有平台的班级,班主任则带队员到操场绿

化对他们实行实地实物讲解树类知识。

2、3月8日至13日,三至五年级各辅导员组织队员开展以“植树节”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内容都是以关于 “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为主。孩子们充分精心设计,仔细查找资料,编办出了一张张版面精美,内容丰富的环保小报。

通过这次活动使少先队员进一步了解了植树节的意义,知道了爱护花草树木的重要性,加深了我校师生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今天在孩子的心里播撒下绿色的希望,明天他们就能在保护自然中收获幸福

(二)全校主题活动——“我为校(家)园穿新衣”

“我为校园穿新衣”大扫除活动。

2011年刘庄店镇纪检工作总结 篇7

2011年,刘庄店镇纪委在县纪委、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县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的工作思路,从服务全镇工作大局出发,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败斗争,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为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将我镇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纪检监察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我镇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实际,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各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一是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纪委书记为副组长,班子其它副职为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抓,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责任分解到人、到行政村、各单位。年初,镇党委书记、镇长与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使党风廉政建设延伸到村组。各村、各单位也制定了目标责任制,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形成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心里有压力的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是坚持书记、镇长不定期检查,听取班子成员汇报所分管工作的责任制落实情况、个人廉洁自律执行情况、联系村的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情况等。三是班子成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了分管工作和联系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是在村干部责任落实上,镇党委严格按照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的有关规定,狠抓各项工作的督促落实。

二、坚持不懈加强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防治腐败,首先必须教育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今年,我镇廉政教育重点围绕《廉政准则》的学习和落实展开。《廉政准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基础性法规,其中的八个方面“禁止”和52个“不准”,涵盖了行政权力行使中极易滋生腐败的各个领域,包括党员领导干部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的问题、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问题、浪费挥霍等干部作风问题,可以说,《廉政准则》明确了哪里是“不能入”的禁区,哪些是不能触的“高压线”。因此,我镇党委把《廉政准则》的学习贯彻落实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为保证党员领导干部把《准则》熟记于心,全面、透彻、深入地领会其精神实质,我镇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组织机关干部全文学习了《廉政准则》;二是由镇主要领导上党课,对《廉政准则》进行了阐述和解读;三是印发《廉政准则》,发给每位党组成员和其他区管干部进行自学;

四是上廉政警示课,以正反典型案例给广大党员干部敲警钟,牢固树立其反腐倡廉意识;五是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对照《准则》查找思想、作风、思想观念、组织观念方面存在的不足,制订整改措施,提高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筑牢拒腐防变能力。

三、着力搞好队伍建设年活动

按照县纪委监察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刘庄店镇纪委以“爱岗位、强素质、正作风、作表率”为主题,以解决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在思想观念、党性修养、素质能力、作风纪律、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目标,广泛动员、周密部署,多措并举、务求实效,镇纪检会认真开展了“队伍建设年”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活动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通过开展“队伍建设年”活动,使纪检干部进一步牢固树立了“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理念,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作风进一步改进,服务群众的行动更加自觉。活动的开展,推动了教育、制度、监督长效机制建设。一是政治业务素质明显提高。通过活动,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进一步深化对反腐倡廉形势及任务的认识,坚定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升了纪检监察工作能力,增强了服务、保障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查摆和剖析,对自身的作风状况有了更加清

醒的认识,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落实措施,着力解决了纪检监察干部在思想观念、党性修养、素质能力、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良好势头。三是建立了自身建设长效机制。既立足现实、注重突出问题的有效解决,又着眼长远、注重活动成果的巩固和深化,实现了以制度规范干部行为、以制度推动作风建设、以制度巩固活动成果,推动了机关自身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四是提高了纪检监察工作水平。镇纪检会在“服务科学发展、保障民利民生、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地政治保证。

四、扎实推进实行党务、政务、村务三公开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镇投入82365元,高标准安装党务、政务公开八块版面;投入56000元,为36个行政村每村安装4块10米长的公开栏,并装有防水雨塔。二是适时公开国家有关政策,特别是对惠农政策,加大公开宣传力度,让老百姓知晓率达100%,让老百姓知道哪些是自己应得的权益,哪些是自己应尽的义务,特别是人口与计生工作政策方面,落实得更加到位,对计生奖优免补政策的全面公开,同时在财政收支、低保五保、伤残优抚、良种补贴、综合直补、宅基地使用审批和人民群众要求多项等的公开,极大地推动了各项

工作的进展,使政府的各项职能工作得到充分发挥,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全镇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三是根据“三公开”工作的要求,我镇对辖区36个行政村,要求做好村务公开,各村按镇政府的统一要求对村委会任期目标和年度计划、计划生育执行情况,干部报酬、民主评议、集体资产、社会治安、农村补贴、新农合等12项内容进行全面公开,确保行政村群众的知情,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阶段对公开内容的适时公开,让老百姓明白自己村里的事务,真正达到了村民自治的要求,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确保农村各项事务极大发展,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群众的收入,保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四是创新公开形式和公开时间,确保公开内容,及时有效地得到宣传。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全镇采取公开专栏、公议、文件公开等形式,全镇共出信息公开专栏10期,村级公开专栏144期,文件、会议公开信息共12件。公开时间根据公开内容性质实行定期、周期、临时公开等形式。通过创新公开形式和时期使我镇“三公开”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确保政府各项信息的及时公开,确保群众的知情权,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了全镇社会经济的发展。五是严格执行“三公开”工作要求,保证“三公开”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达到目的。通过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我镇的“三公开”工作按照条例 的具体要求规范化、多样化、程序化、社会化有条不紊地开展,并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我镇“三公开”工作取得初步实效。通过“三公开”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了解我国现阶段的机关政策和政府开展的各项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通过“三公开”工作,缓解了政群矛盾,密切政群关系,为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五、抓好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建设便民服务中心是创新服务模式、提高行政效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因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我镇规服工作由镇纪委书记具体负责。按照县纪委的要求,我镇便民服务中心配置两间标准办公大厅,一间办公室;电脑六部;饮水机一台;打印机三台;档案柜三个;各种制度上墙。便民中心共设置财政事务类、民政残联类、计生服务类、经济和劳动保障类、村镇国土类、林业农业类等六大类窗口。现有窗口工作人员7人。村便民服务室实行村干部、村大学生村官轮流坐班制。为使便民服务中心真正起到便民、惠民作用,我镇从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入手,切实推行“七公开”,即:项目名称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申请条件公开、申报材料公开、办结时间公开、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公开;实行“五规定”,即:一般事项直接办理,特殊事项承诺办理,重大事项联合办理,上报事项负

责办理,控制事项明确答复。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双岗制和考勤请假等制度的建立和对窗口工作人员的严格考核,健全的奖惩制度为便民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六、不断完善乡镇廉政灶建设。

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县纪委的统一安排,进一步完善改造了镇级廉政灶,明确了专人负责管理,完善了相关制度,并结合实际和县纪委“四条禁令”的相关规定,制定了便于操作的公务接待范围、接待标准,来客接待做到“一张笑脸迎客,一杯清茶待客,一碗面条请客”,村组不招待,乡镇不劝酒,上下不宴请。今年来廉政灶的正常运行不仅已为我镇节省了近2.5万元的财政开支,而且在全体镇村干部中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收到了良好的综合效果。

七、加强“三资”管理工作

加强村级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监管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防腐败体系的新举措。镇纪委严加监管,确保村级集体资金规范合法使用,努力实现村级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以规范政务、村务公开为抓手,切实加强对民生问题的督查,对低保金、种粮补贴、救灾救济款的发放及村务经费的使用等事项进行严格核查,全面公示。进一步完善镇、村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了镇村财务的运作程序,今年来共拒付不合理开支19笔,涉及金额9866元。

八、积极推进村级廉政建设

刘庄店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改进民主监督的新途径。力图创新性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工作任务,进一步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使我镇村务监督工作步入了有章可循的制度化阶段,使广大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了很大的提升,有利于化解基层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村级民主自治和民主监督能力,有利于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村监会运行以来,改变了长期以来农村基层的村务监督缺失、缺位情况,初步完善了村级事务决策、执行、监督相互配合的权利运行机制,今年来通过村监委会共征求群众意见60余条,提出合理化建议28条,化解矛盾纠纷36起,群众反响很好。

九、强化监督,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一是加大对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强农惠农资金安全运行、规范管理、有效使用。主要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与耕地保护等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类资金;中小学两免一补资金、粮食直补合综合直补、玉米、小麦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良种补贴等补贴资金的监管。二是加强了对民政救助、农村低保、教育乱收费、涉农收费

等方面的监督,进一步完善村财乡管,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确保公平公正、合理合法。

十、重视信访,加大查办案件力度

镇纪委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对所有的信访件都认真地进行了分析、核实,对有线索、有价值的进一步调查核实,符合立案调查的,及时进行立案调查。今年来,共查处涉农案件32起,案件查办率100%,给予党政纪处分3起,移送县纪检会审理案件1起。镇纪检会对反映的信访件,我们尽量找到信访人说明调查核实情况,找不到具体信访人的,我们在一定范围内通报调查核实结果。同时,对涉农资金专项使用情况、农民减负情况进行执法监察,提出监察建议3条,已整改落实3条;并对36个行政村的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三资”管理、三公开、村级各项政策制度执行情况等进行了专项检查,使村级事务管理逐步向民主化发展,重大事项和工程项目监督更加有力。

十一、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年来,我镇的纪检监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工作上创新力度不够;二是纪检干部的业务素质与上级的要求有差距;三是案件排查、查处力度要加强;四是党风廉政建设宣传不够广泛深入。

建议:1、县纪委举办一期乡镇纪检干部培训班,系统地学习纪检业务知识,提高乡镇纪检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

力。2、关心乡镇纪检干部,改善办公环境,在办公场所、办公经费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十二、2012年工作打算

1、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2、继续深入开展队伍建设年活动,促进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3、加大纪检调研信息的宣传、上报力度,力争超额完成任务。

4、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排查和查办力度。

5、继续做好信访工作。

6、切实把党务、政务公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有序推进。

中共刘庄店镇纪律检查委员

上一篇:室内装饰现场管理员求职简历下一篇:中班综合活动反思:爱吃糖的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