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

2024-06-24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共10篇)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 篇1

【试题一】

一、填空

1、把2.85去掉小数点后,就扩大到原来的乘法交换律()倍,把1280缩小100倍是()。

2、根据32×15=480,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32×150= 32×1.5= 3.2×1.5= 0.32×0.15=

3、在○里填上“>”、“<”或“=”。

5.46×0.17○5.46 4.8×0.5○4.8÷2

3.12×1.03○3.12 9.8×1○9.84、8.07878„„循环节是(),用循环小数简便方法表示是()。

5、把20.4米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米。

6、一堆货物,一辆汽车3.4次运完,实际要运()次。

7、如果a=4,那么4a=(),24÷a=()

8、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

9、一本书105页,小明每天看4页,x天后,还剩()页没看。

10、甲车每次运货a吨,乙车每次运货b吨,两车5次一共运()吨。

11、运用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

5÷11=()

二、判断

1、循环小数的位数是有限的。()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3、5.999„„保留两位小数约是6.00.()

4、无限小数一定比有限小数大。()

5、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6、一个数的1.65倍一定大于这个数。()

7、x=3是方程5x=15的解。()【试题二】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一个合数至少有()。

A、一个因数

B、两个因数

C、三个因数

2.一瓶眼药水的容积是10()。

A、L

B、ml

C、dm3 3.下面三个数中,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是()。

A、1

B、2

C、3 4.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的时候,它们的商可以用(A、分数

B、整数

C、自然数

5.58 的分数单位是()。

A、5

B、1

C、18)来表示。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的打“×”)

1.一个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长方形的两条对称轴相交于点O,绕点O旋转长方形180°后与原来图形重合。()

3.a3=a+a+a。()

4.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5.妈妈给了我一个苹果,我一口气吃了43 个。()

三、填空题:

1.4.09dm3=()cm3

5800ml=()L

800dm3=()m3 7300cm3=()L

886ml=()cm3=()dm3

2.某超市,要做一个长2.3m,宽50cm,高1.2m的玻璃柜台,现要在柜台各边都安上角铁,这个柜台需要()米角铁。

3.下面的现象中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1)小红在拉动抽屉。()

(2)运动中直升飞机的螺旋桨。()

(3)石英钟面上的秒针。()

4.用分数表示图中的白色部分。()()()

5.先观察右图,再填空。

(1)图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到达图()的位置;

(2)图B绕点“O”顺时针旋转()度到达图D的位置;

(3)图C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到达图()的位置;

6.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 篇2

一、借助情境创设,感知数学问题

通过情境创设建立数学模型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借助学生实际展开情境引入,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这些现实的生活情境极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上课伊始,笔者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玩具——魔方,让学生说一说魔方是什么形状?关于正方体,你都知道什么?从生活中的实物引出对正方体知识的整体回顾,然后出示书上的情境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你知道这里有几个正方体的箱子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一个箱子放在下面,它的面都被遮住了)。那另外几个箱子的面呢?(有些面遮住了,有些面露在外面)同学们,摆在墙角的这4个正方体的纸箱,它们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呢?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又是多少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露在外面的面’中的数学知识。”从而揭示课题。一连串的问题抛给学生,不仅明确了本节课要完成的目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

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引出堆在墙角的小正方体,让学生观察有几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有几个?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问题中渗透了观察和推理的数学方法,起着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了学生对新知的求知欲,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主动构建认知

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是检验所学知识是否真正掌握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探究得到相应的结果。这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总结的过程。学生通过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有选择地记录、整理,并通过多次实践总结出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数学思维的养成就是在不断地探究和摸索中逐渐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主动构建出诸如表格、图形等数学知识体系,再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和小组讨论,找到问题解决的正确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学生已经掌握了“露在外面的面”中的数学知识,笔者再抛出本课时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知识点:“想一想,做一做,填一填”,向学生提问:“刚才同学们在墙角都是随意摆小正方体的,如果像大屏幕上这样摆,露在外面的面有几个呢?”

笔者采用小组合作的开放式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观察大屏幕,并说一说这两种摆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让各小组的成员同时探究这两种摆法。他们用学具边摆边观察,并把数据记录在笔者提前准备的表格上,每组2张表格,分别记录每种摆法所得出的数据。小组内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交流发现的规律,并记录在表格的下面:

最后,全班交流发现的规律。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难发现,第一种摆法(横着摆):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了3个:

第二种摆法(竖着摆):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了4个。

紧接着,让学生想一想,能不能用你喜欢的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这两种摆法得到的规律。让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得到发展。

教学整个环节时,笔者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探索发现等丰富的实践活动,经历动手、动口、动脑等学习过程,从各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对新知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与理解,再一次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三、回归生活实际,拓宽学生能力

数学来源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个环节的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提升技能的主要途径。

例如,教学中,教师出示课件:学校制作了一个木质颁奖台,为了美观,需要给每个面粉刷油漆(与地面接触的面不需要粉刷),则需要粉刷油漆的面积是多少?(各奖项台面的长度和宽度一样)

在本题中,给颁奖台刷油漆面就是求颁奖台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分析,经过合作整理数据,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个环节的教学,笔者仍然采用小组合作的开放式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更大的操作空间,探究图形摆放与露在外面的面数的规律,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一系列活动,激活了思维,也体会到数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在这个探索活动中,不仅学会与他人合作,同时也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了主动探索的精神。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 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教学反思

引言:著名的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不能促进学生进步的课堂教学是毫无益处的,而且,如果课堂教学没有实际作用,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严重的损失。随着我国社会水平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顺应教改的步伐,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只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

“鸡兔同笼”问题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就出现了,而北师大版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课本的“数学广角”环节再现了这一题目。“鸡兔同笼”问题表现出了我国历史悠久的数学文化,解决这个问题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鸡兔同笼”问题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以往的教材中,这类问题一般是针对水平较高的学生,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而新教材则把这道问题作为全体学生都能够面对的问题。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例如假设法和列表法等,也表现出数学学习的灵活性。下面通过课堂上使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师:大家通过了解这道题目,知道主要问题是什么吗?

学生:题目告诉我们鸡兔共有八只,脚共有二十六只,问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

教师:大家可以先猜一下结果,也可以和你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比较一下答案。然后来列举一下可能的情况。

学生:可能的情况有七只鸡,一只兔子;六只鸡,两只兔子;五只鸡,三只兔子;四只鸡的话,就有四只兔子;三只鸡,五只兔子;两只鸡;六只兔子;或者一只鸡,七只兔子,这么多种情况。

教师:还有其他可能吗。

学生:全部是鸡或者全部是兔子。

教师:那么我们来分别计算上面的情况,看哪种情况下,脚的数量是二十六只。大家来计算一下。

学生:计算后得到的结果是有五只兔子和三只鸡。

通过上述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自主的解决了“鸡兔同笼”问题。这种方式加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解决问题的初始阶段,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散自己的思维。然后让学生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再引导他们通过计算得到正确答案。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反思

从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以引起数学教师的反思。第一个方面趣味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基本成功了一半。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转变传统课堂枯燥无味的气氛,能够大幅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只有有了求知欲,学生才会主动去了解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满足他们丰富的学习欲望,才能保证高涨的学习热情。美国的教育学家通过研究证明,激发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能够成倍增加。孔子的《论语》中也提到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之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快乐学习。但是,现今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虽然知道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但是仍然固步自封,不远转变观念,填鸭式的教学,造成课堂效率低下,浪费时间,又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激发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学无定法,掌握方法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课堂教学除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在“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中,就体现了以下两种数学方法:

(1)检查检验:要保证得到的答案准确,就要做好检查和检验。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能够揪出在解决数学题时出现的问题,保证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后,很多同学会将答案弄错,比如将鸡和兔子的数量弄反了,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所以,检验是保证解题正确的重要方法。通过方程或者其他方法得到了鸡和兔子的只数,还要通过计算总的脚的数量,来保证答案的正确性。检查和检验,是学生务必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2)数形结合: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难懂的,而且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都还不高,对过于理论性的解题方式,很多都是一知半解。针对这个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就要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师可以使用符号、图形来代替题目中的元素,通过题目中的条件将这些元素结合起来,就能很快得到答案。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今普遍使用的信息化技术,通过计算机、课件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易于理解,课件还能够提供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全方位的接受知识的方式,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不是很成熟,而且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过度的阶段,所以,这个阶段接受的数学知识,仍然具有较强的具体形象性。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数学上的很多问题,都能够用生活上的知识来解答,而我们也可以使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难题,所以,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结合的。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经过知识性的凝聚和提高,成为专业的数学知识。学生对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接受程度最高,而且,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首先能够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大致内容,基本相当于预习,对接下来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结束语

综上,通过小学数学课本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教学,可以发现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知识的生活化,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易于接受。这样才能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卢春华.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刍议[J].中学教学参考.2012,(31):90.

[2]周胜琼.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教学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8):86.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 篇4

周总理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他那浓眉英姿.微笑的神态依然留在人们的心间;他那机智幽默,挥洒自如的外交家风采依然有口碑。

有一次,周总理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见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嘲笑.得意的发问:“总理阁下,难道连你也迷恋我们美国的钢笔吗?”周恩来总理听了,几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口投降签字仪式用过的,你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钢笔。”美国记者无言以对,一直红到了耳根。

周总理的应变能力和口才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心系人民的情怀更是温暖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

我听到过这样的话:“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周总理关心人民的事迹有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周总理到地震灾区访问受灾人民。这天上午,人们齐聚在广场上,周总理来了,人们欢声雷动。周总理登上一辆卡车,正准备向群众发表慰问言,突然他发现现场的群众都是迎着风口站的。原来,当地政府考虑周总理身体不好,希望周总理在背风地讲话。周总理却说了一句:“听我口令,向后转。”然后命令司机调转方向盘,开到群众面前,周总理迎风而立,可群众却可以背着风听到周总理讲话。从这件事中,我可以感受到周总理深爱着人们。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 篇5

一、理清概念,准确填空。

1、根据20536=7360,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积。

2.0536=( ) 20.536=( ) 0.36205=( )

2、把5.4缩小100倍是( ),把( )缩小1000倍是0.08,把50缩小( )倍是0.5。

3、在○里填上或=。

320.98○32 6.092○6.09 340.35○0.35

147.5○7.514 67.04○7.04 18.95○5

4、1.8吨=( )千克 76克=( )千克 ( )厘米=0.5米

900毫升=( )升 204平方分米=( )平方米 8.75米=( )毫米

5、一个小数,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后得到的小数是0.27,原来的小数是( )。

6、李芳用1分钟可以做45道口算题,李强的速度是她的1.4倍,李强每分钟可以做( )道口算题。

7、甲、乙两数的积是2.9,如果甲数扩大10倍,乙数扩大100倍,则现在甲、乙两数的积是( )。

8、甲、乙两数的差是9.9,把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则甲数是( ),乙数是( )。

9、小芳在计算一个数除以10时,将除号看成了乘号,结果得3.2,正确的.结果应该是( )。

二、反复推敲,慎重判断。

1、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只要在这个数的末尾添写一个0就可以了。( )

2、0.47扩大10倍的结果,与470缩小100倍的结果相同。( )

3、把1.02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就扩大了100倍。( )

4、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乘10,则面积也乘10。( )

5、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整数,那么这两个数不一定都是整数。( )

三、仔细比较,合理选择。

1、下列算式中得数小于1的是( )

A、67.242 B、180.2 C、4.6818

2、甲、乙两数的商是7.5,如果甲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乙数应( )。

A、扩大10倍 B、缩小10倍 C、不变

3、要使2.8□+7.2□=50.8,□中应填( )。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94页例

3、例4,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九第3~10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有关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简单问题,2.能力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3.情感目标: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七巧板、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解答后,抽学生的答案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在七巧板中找出三角形并计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计算后汇报,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汇报这样几个问题:

(1)在计算这个三角形面积之前,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

(2)为什么要先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呢?(因为三角形面积是用底乘高除以2来算,要先知道底和高,才能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3)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的。(重点让学生说怎样找三角形底边对应的高)

(4)怎样用面积计算公式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5)把这个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数一数,看它的面积是多少?和计算出来的面积是一样的吗?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简评:通过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计算三角形面积需要底和高这两个条件;用在方格纸上数的方式,验证面积计算公式是正确的,进一步强化学生应用面积计算公式的自觉性。】

2.教学例3。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求铺这块草坪大约需要多少元,要注意思考哪几个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两个问题:

(1)要注意问题中有“大约”两个字,这两个字的意思是,不需要求出精确的数,因此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用估算的方法。

(2)注意要求铺这块草坪大约需要多少元,要先求出这块草坪的面积。因为铺草坪的费用与草坪的面积有关。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分析,可以确定这样一个解题思路,就是要先算出草坪面积,再算铺这么大面积的草坪要多少钱。(随着讲解作右图的板书)那么怎样算草坪的面积呢?

学生:用32×14÷2。

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

学生:因为“三角形面积=底×高÷2”,这个三角形的底是32m,高是14m,把这些数代到这个公式中,就是32×14÷2。

教师:请同学们算出这块草坪的面积。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计算铺这块草坪大约需要多少元。先想想算式该怎样列?

学生:19×224。

教师:你准备怎样计算这个算式?

引导学生说出把19看作20,把224看作220来进行估算。

教师:为什么要这样算呢?

学生:因为题中需要的是一个近似数,不要求十分精确。这样把19看作20,把224看作220来算,比较接近准确值,又使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老师也同意你们的意见,请你们按这样的想法算出结果。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并写出答语。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4~6题,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简评:这个教学环节属于解决简单问题的教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要求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重点要关注的几个问题,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教学设计中还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通过及时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例4。(多媒体课件出示例4)

教师:这道题有两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第1个问题。要求做200面这样的小红旗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红纸,你觉得应该怎样想?

引导学生说出要先求出做1面小红旗需要多大的红纸,再求做200面小红旗需要多大的红纸。

教师:同学们可以按这个思路把这个问题解答出来。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是不是给你一张不管是什么形状的面积是144000平方厘米,也就是14.4平方米的红纸,就能做出200面这样的小红旗呢?

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算出的14.4平方米是做200面小红旗至少需要的红纸,也就是要求一点也不浪费才能做成这样的200面小红旗。使学生理解如果长和宽不刚好是小红旗底和高的整倍数,就可能出现浪费,这样14.4平方米的红纸就不能做成200面小红旗了。

教师:结合同学们刚才的分析,我们来解答第2个问题,要求长2.56米、宽0.9米的长方形纸大约能做多少面这样的小红旗,小组讨论一下,解答这个问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出要注意的问题是:

(1)注意长方形纸的长和宽是不是三角形底和高的整倍数。

(2)注意这道题的基本的解题思路是长方形纸的面积包含多少个小红旗的面积。

教师:同学们分析一下,长方形纸的长和宽是不是三角形底和高的整倍数。

学生分析后回答:长方形的宽0.9m刚好是三角形底0.45m的2倍;长方形长2.56m刚好是三角形高0.32m的8倍。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按刚才我们分析的解题思路算出大约能做多少面这样的小红旗。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答案。

【简评:由于有上道例题的分析基础,这道题在教学时没有用过多的时间分析解题思路,重点放在这道题的教学难点上,抓住计算的结果是做200面小红旗至少要用的红纸,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至少”是什么意思,把这个难点突破以后,学生分析第2个问题就比较容易了。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作业。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 篇7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66—67页《左右》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能力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三、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五、教具准备

文具、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左右

师:同学们,回答问题时要举起那一只手?(生:右手)

师:那另一只手就是……(生:左手)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

师:知道这两个字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只手?

师:你会用右手做哪些事?

师:你的左手又会做什么呢?

师: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看来,左手、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找找看。下面,同学们同桌说一说。

师:认识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活动活动,好吗?我们一起来玩“我说你做”的游戏。老师发指令,同学们来做动作。发出指令后,看谁做得又对又准。准备好了吗?开始!(由慢到快)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外,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左边有几个同学?右边有几个同学?你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

(二)实践操作,理解左右

1.摆一摆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同桌合作完成。屏幕出示摆放顺序: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小刀。)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右边的是小刀。)

2.数一数

师:从左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2个。)

师:从右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4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一会儿排第2,一会儿排第4?(生:因为数的方向不一样。一次是从左边数,一次是从右边数。)

师:同一物品,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可能不同。

师:从左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再从右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生答略)

3.猜一猜

师:在文具盒的左边,在橡皮的右边,它是谁?(生:尺子。)

师:为什么同一把尺子既在左边又在右边?(生:和铅笔盒比它在左边,和橡皮比它在右边。)

师:同一物品,和它比较的物品不同,它的位置也不同。(课件出示淘气、笑笑、机灵狗座位图,学生观察验证)

(三)联系实际,体验“相对”左右

1.想一想

师:刚才同学们解决了那么多困难,请你们再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我跟大家面对面站着,(师举起右手)老师举起的是右手还是左手?

师:请同学们把右手举起来,再想想老师举起的到底是哪只手呢?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

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可是为什么看上去和同学举的手是相反呢?(生:因为老师和我们面对面。)

师:同桌的同学都举起右手,面对面看看,发现了什么?(生:我和我同桌的右手正好相反。)

师:对了,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2.举手比赛

师:老师想和同学举手比赛,愿意吗?看谁举得又对又快。(师生面对面站着,师举左手,生举左手,师举右手,生举右手。师与最快的同党握手表示祝贺。)

3.握握手(要求同桌同学面对面站)

师:刚才我们是用哪只手握手的?

师:对了,我们同别人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下面就请你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用你的左手拉拉钩。

4.师:老师还有个问题要请教聪明的同学,上楼梯应靠哪边走?下楼梯呢?(屏幕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师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吗?当学生争持不下时让他们去体会:把教室中间走道当楼梯,①女孩子从后往前走为上楼梯,男孩子从前往后走为下楼梯。②指导学生举着右手表演:女孩子上楼后又顺势下楼,男孩下楼后又上楼。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我们不仅上下楼梯时,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一个接一个,不要拥挤,有秩序地走,以免发生事故。做一个讲文明、守秩序的好孩子。

(四)联系实际,运用提高

1.出示停车场情境图,(书本上67页的第4题):

师:淘气在小明家玩了好一会儿,现在要回家了,他要坐的车是停车场里从右边数的第五辆大客车,小朋友们:

①你看到了几辆车?

②树林后藏了几辆车?

③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

2.看书填空。

(五)自主评价,拓展延伸

师:你们认为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怎样?认为自己表现的很出色的,在书本67页的左上角画一个圆圈,右上角画一个三角。

师:请同学们回去后在生活中找找左右,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 篇8

第五单元提升练习

一、读一读,连一连。

mín sú máo lú bào zhú mào shèng dù fǔ

茂盛 民俗杜甫茅庐爆竹

二、看拼音,写词语

yàn huǒbīn fēntáng shī

( ) ( ) ( )

xīn nián shùn lì yí dòng

( ) ( ) ( )

三、比一比,再组词。

四、照样子,写句子。

彩色的桥 一座彩色的桥 天空中挂着一座彩色的桥。

美丽的花

跳跃的火焰

五、想象星空。(看图把句子补充完整)

1. 像 。

2. 像 。

3. 像 。

六、用学过的知识填空。

班里要张贴一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请你给老师推荐一条吧!

我推荐的谚语: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彩色的四季

春天,是绿油油的。绿油油的草,绿油油的树,绿油油的田野连成一片。

夏天,是火辣辣的。火辣辣的太阳,火辣辣的大地,火辣辣的青蛙呱呱叫。

秋天,是金灿灿的。金灿灿的果园,金灿灿的庄稼,金灿灿的笑脸甜如蜜。

冬天,是白茫茫的。白茫茫的天,白茫茫的地,银铃般的笑声围着雪人转。

彩色的`四季,彩色的你我,彩色的他,组成了一个彩色的大世界。

1.填一填。

的四季 ()的太阳

( )的果园

2.涂一涂。这些季节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呢?在方框里涂上相应的颜色吧。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3.我知道一年有 个季节。

4.秋天里还有什么是金灿灿的?

八、看图写话。

图中的小猪和谁在一起呢?它们会说些什么话?快来编一个小故事写下来吧。

第五单元提升练习参考答案

一、mín sú—民俗 máo lú—茅庐 bào zhú—爆竹

mào shèng—茂盛 dù fǔ—杜甫

二、焰火 缤纷 唐诗 新年 顺利 移动

三、联系 连接 主人 注意 交通 疼痛 外面 出处

四、一束美丽的花 妈妈捧着一束美丽的花。

一团跳跃的火焰 远处的空地上有一团跳跃的火焰。

五、1.柳条 小姑娘的辫子

2.枫叶 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3.弯弯的月亮 一只小小的船

六、略

七、1.彩色 火辣辣 金灿灿

2.可以将春天涂成绿色,夏天涂成红色,秋天涂成黄色,冬天涂成白色。

3.4

4.略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 篇9

1.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和名称。

2.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的特点,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立体图形。3.能辨认圆柱和球,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教学难点: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将和我们一起学习,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课件),是谁呀?(喜羊羊)(它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课件)。(牙膏盒、魔方、篮球、足球、正方体积木、易拉罐、薯片筒、饼干盒)

活动2【讲授】

二、深入探究(一)分一分:初步认识,揭示概念

师:同学们,喜羊羊告诉老师他想和你们比赛,看谁能够最快把这些东西按形状分出来,你们有信心赢他吗?(有)现在就请大家快速地分一分,分好以后以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学习。小组交流

活动要求:小组内交流你们是怎样分的,请说明你们的理由。(师口述)(出示课件)

小组活动,教师指导:教师巡视各组活动并对个别小组活动进行指导 点评小组活动情况。(表扬一些做的好的小组)全班交流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喜羊羊他分好了吗?(出示课件)喜羊羊还在分呢?哪一个小组的孩子愿意来帮帮喜羊羊,告诉他你是怎样分的? 组1:我们小组把魔方和积木分在一起,我们认为它们是正正方方的。组2:我们小组把牙膏盒和饼干盒分在一起,我们认为它们是长长方方的。组3:我们小组把篮球和足球分在一起,我们认为它们都是圆圆的。组4:我们小组把易拉罐和薯片筒分在一起,我们认为它们是柱子样子的。师:同学们都非常棒,喜羊羊在大家的帮助下,也把东西分好了,我们去看看吧。(出示课件)请孩子们看,我们刚刚分的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喜羊羊已经知道了,你们知道吗?(生思考,可以看书)

课件出示四类物体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摸一摸:感知物体的形状

师:老师带来了四种物品的模型,请大家说说你觉得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生1:我发现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生2:我看到正方体是正正方方的。

生3:我看到圆柱是直直的,它的上下看起来圆圆的。生4:球是圆圆的。

师:接下来老师请一些同学上台来摸一摸,说一说它们摸起来的感觉怎样? 生1:长方体每个面摸起来都是平的。生2:正方体每个面摸起来都是平的。生3:圆柱体摸起来光光的。生4:球摸起来光光的。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的好,喜羊羊也同意呢,看,他正在称赞大家呢?(出示课件)

活动3【讲授】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喜羊羊一起认识了物体,它们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通过学习你还知道了什么?(学生踊跃说出自己的想法)活动4【练习】

四、巩固练习

师:刚刚喜羊羊输给了大家很不开心,它决定再和大家进行一场比赛,你们有信心吗?(有)(课件出示要求)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想一想,你见过哪些东西的形状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四种物体的形状相同呢?(学生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

师:同学们真棒,找了那么多!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喜羊羊找了哪些?(出示课件)

看来这次大家是不相上下啊,给自己响一个掌声吧。

2.(1)完成教材第54页“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集体评讲订正)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 篇10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与整数除法的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为基础,并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加以学习的。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解决问题五个方面。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不单独编排小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去理解。

第二:强调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第三:把计算器作为学生学习小数除法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计算工具。

第四:关注小数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主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小数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要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除法的口算,笔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法计算。

2.能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的小数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4.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并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5.能综合运用小数除法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意识和能力。

6.在探究小数除法和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小数除法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

2.认识循环小数,会用循环小数来表示除法的商。

3.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并了解和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能运用计算器解决复杂的小数除法的知识,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学会小数除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难点

.小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算理与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循环小数定义。并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3.综合运用小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编排特点,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转化的教学思想,结合迁移类推的方法帮助学生思考,是本单元的主要教学思维模式。

2.加强算法指导,切实地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本单元在教学安排中,把小数除法的知识由浅入深地分成两种情况:第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而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算理与算法。

3.强化计算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对于商的近似值,引导学生发现与积的近似值的取法相同。这点对于学生的学习也不难理解。难点在于循环小数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辅助学生理解“无限”与“重复”的含义。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8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小数除以整数

2课时

2、一个数除以小数

2课时

3、求商的近似值

课时

4、循环小数

2课时

5、解决问题

课时

6、综合实践:关注“惠农”政策

课时

总计

8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第一课时: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一)

教学内容

教材45-46页例

1、例2的“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方法及其应用”,课堂活动和“练习一”的相关内容。

教材提示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本节课的知识点有:

知识点一:小数除法的意义和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二:小数除以整数,被除数的小数点末尾不需要添0,正好除尽的小数除法。

知识点三;小数除以整数,被除数的小数点末尾需要添0接着除的小数除法。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小数除法的基础,是后面学习除法是小数除法的基础。为了打好基础,教材设置了算每层楼高度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计算经验,通过转化的方法,把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知的知识来学习。再通过对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的相似点与不同点,而不同点的关注在小数点的位置与商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还有一点与整数除法的不同是整数除完后有余数后,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补0继续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看懂情境图,提问题,列算式,再以小组合作交流,相互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想出不同的方法,通过交流比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商的小数点位置确定的原理。

难点

正确确定商的小数点位置,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回顾旧知:

提问: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是怎样的?

生答:被除法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练习:用商不变的性质来做快速求商练习。

4÷2=2

40÷20=

400÷200=

结论:被除法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100倍,商不变。

3.今天,我们用商不变的性质来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揭示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商不变的性质和被除数的变化引起商的变化规律。这里是为了后面的除法学习而打下基础。是突破本节难点的有效手段。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出示校园情境主题图,问:从这幅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

生答:6层教学楼的高度为23.4米,可以求出“平均每层楼的高度是多少米?”

追问: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答:把23.4米平均分成6份,做除法。列式为:23.4÷6=

提示比较:这个除法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结论:被除数是小数,除数是整数,这是一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设计意图:小数除以整数要用到以前所学过的整数除法、数的意义等知识,本节通过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以整数的学习搭建认知桥梁。

2.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再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学习。

组织学生汇报: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方法一:把小数23.4变成一个整数,扩大10倍得234,用234÷6=39,再把商除以10,得3.9。

方法二:1m=10dm,23.4m=234dm,234÷6=39(dm),39dm=3.9m。

方法三:用竖式计算。

当学生提到了用竖式进行计算,让学生在草稿纸上试着写一写,算一算。

3.学生用竖式独立计算。然后汇报交流:

4.指导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板书:

3.9

234

23.4

0

0

教师边板书边讲解变化过程。

问:观察小数除法竖式,你能说一说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吗?

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5.从竖式上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商的小数点是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

小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来实现学生对新知的探究过程。再通过对比教学和学生的观察总结,从而完成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教学。

(三)巩固新知:

.请同学们用竖式的方法计算:19.6÷7=

①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其余同学在草稿本上做。

②汇报交流,集体订正。19.6÷7=2.8

③这个答案对吗?请同学们用乘法检验一遍,用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学生用2.8×7=19.6的方法检验检验的结果是对的,说明我们计算对了。

2.出示第45页试一试。

①还是请两名同学上黑板板演,其余同学在草稿本上做。

②做完后,再请一名同学当小老师,来订正黑板上板演的算式。

③集体订正,讲解计算时要注意的事项。

(四)达标反馈

.请你为下面各算式的商点上小数点。

2.列竖式计算。

25.8÷6

49.2÷4

3.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5倍是23.5,这个数是多少?

4.王强在5分钟自由游泳比赛中游了102.5米,他每分游多少米?

答案:1.3.2

2.4

2.4.3

2.3

3.23.5÷5=4.7

4.02.5÷5=20.5

(五)课堂小结

问: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计算中,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要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在商的对应位置上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地归纳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再一次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小数学习打下基础。

(六)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48页练习十一的第1、3题

2.两个数的积是25.5,其中一个因数是5,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列式计算为:()。

3.把1.6元钱平均分给4个人,平均每人分得()角。

4.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的小数点对齐。

答案:

.第1题:5.6

3.6

.38

.24

2.3

第3题:52.8÷4=13.2秒

2.25.5÷5=5.1

3.4.整数除法

被除数

板书设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9

234

23.4

0

0

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要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在商的对应位置上点上小数点。

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的教学从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入手引入新知识的学习。教学中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在教学中,事先把知识分解,再逐步提升。比如在小数除法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有多种方法来计算出商。并不急于直接让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为的是让学生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如:小数变整数,长度单位米和分米的换算等来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是为了后面的商的小数点的位置确定打下基础。然后得出“可以用一个竖式来解决”,通过整数除法的引领,来完成小数除法的学习,在对比观察中,发现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除相同,只是在最后要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商的小数点。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人们在火车售票点等候的画面:明明家去旅游,买了4张火车票一共用了224元,那每张车票多少钱?

这是明明发现有的买了12张车票,一共用了492元,那每张车票多少钱?谁的更贵?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复习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明确这里的224表示224个一。

2、紧接着向同学们展示一幅在超市中各种物品的图片:0.5元的橡皮擦,1.2元的水,一袋0.85千克的蔬菜。

让学生说说:0.5表示()个十分之一;0.85表示()个百分之一。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在学习中注意,今天我们学习的除法与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数学的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复习,唤醒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新知识作好正向迁移准备。

(二)数学资源

.竖式计算。

46.4÷16

235.5÷5

2.小明买了5本故事书,共花了31.5元。平均每本故事书多少元?

3.《新编童话集》共4本,售价28.6元,平均每本售价多少钱?

答案:1.2.9

47.1

2.31.5÷5=6.3元

3.28.6÷4=7.15元

(三)说课设计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小数除以整数》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小数除法的意义及算理,在多种方法来解决除法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学习用竖式来计算小数除法的方法。由于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以及能够熟练的转换长度单位等知识。很好地为本节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发现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异同,就能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小数除以小数,以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2)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整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些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而这一年龄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活泼,富有新鲜感,所以在教学中应多设计学生亲自参与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内容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过程与方法:

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4)重点、难点

为了学生比较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5)教法、学法

教法:通过转化法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再还原得到小数除法的结果,最后通过对比小数点的位置而得出结论。

学法:用长度计算出小数除法的商,再通过还原和对比,使学生观察得到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现象,再通过不断的验证而得出小数点对齐的结论。

(6)说教学过程

.初步感知

通过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练习,特别是商不变的性质,是我们学习小数除法的理解基础,所以在课前就引导学生回顾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也明确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利用这种性质来学习的。使学生的学习方向更明确。

2.探索发现

通过教学例1,在解决每一层楼高的问题中,学生列出了小数除法的算式。通过对比前面的除法算式,从而得出这道题的被除数是小数,是一道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从而揭示课题,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知识,先让自己尝试计算,有困难就和同伴商量,小组交流,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汇报时学生可能会产生这几种做法:

方法一:把小数23.4变成一个整数,扩大10倍得234,用234÷6=39,再把商除以10,得3.9。

方法二:1m=10dm,23.4m=234dm,234÷6=39(dm),39dm=3.9m。

方法三:用竖式计算。

在讲解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都应给予肯定。接着才是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

在这一环节我利用教材所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无处不在,同时利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表达和倾听。最后教师引领着学生共同探究算理,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自己领悟出算理。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3.巩固应用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分层练习不但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还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教师调控。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利用课堂时间按排学生完成书中的习题。

一是用竖式的方法计算:19.6÷7=,①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其余同学在草稿本上做。②汇报交流,集体订正。19.6÷7=2.8。③这个答案对吗?请同学们用乘法检验一遍,用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这是除法的检查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二是完成第45页试一试。①通过请两名同学上黑板板演,其余同学在草稿本上做。共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②做完后,再请一名同学当小老师,来订正黑板上板演的算式。训练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③集体订正,讲解计算时要注意的事项。

4.归纳总结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进行小姐,谈谈学习的收获,学习的感受,不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5.说板书

小数除以整数

4.2×6=25.2元

4.→扩大10倍

×

×

5.缩小10倍←

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我们可以从乘积右边向左边数出相应的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

这个板书呈现了小数乘法转化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更明确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特别是对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有了更加明确的交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资料链接

除号的起源

除法运算所使用的除号“÷”被称为雷恩记号,因为它是瑞典人雷恩在1659所出版的一本代数书中首先使用的。1668年,该书被译成英文版,这个记号得以流行起来,直到现在得到广泛的使用。

第二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47页“商的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除法和当被除数整数部分除后有余数添0继续除的小数除法”。课堂活动及第48页练习十一的相关练习。

教材提示

本节课是继上一节课的深入学习,本节的知识点有两个:

知识点一:当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商0后继续除的小数除法。

知识点二:整数除以整数,整数部分除后有余数要在商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在被除数的末尾添上0继续除。

本节教材要求学生通过例2的学习,不仅要掌握个位不够商1要商0的知识,还要解决好小数部分除完后还有余数要补0接着除的道理。在例2的教学中一定要学生理解能添0接着除的道理,因为这是解决例3的基础。在教学例3时,注意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的位置和进一步理解为什么可以补0接着除的道理。而这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易忽视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出书中小女孩说的一句话:“为什么要加小数点”。这是理解的关键。可以结合数位顺序表来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商0占位和除到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需要添0继续除。

2、整数除以整数,除到个位不能除尽,需要在商的末尾打小数点后,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继续除的计算方法。

3、小数除法验算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运用学生自主探索和教师引导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分解重点和难点,实现目标教学。

在观察和交流中,总结和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商0后继续除。

难点

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小数的位置确定。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草稿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旧知:比较这两组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25.7○25.70

36.8○136.800

①结论:两组数的大小相等。

②总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算一算:

25.6÷8=

学生独立计算,请一名同学汇报计算情况。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小数的基本性质,为后面的添0继续除打下了伏笔。再通过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习,使知识连贯起来,为后面更好更快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2。

(1)让学生对照课本中的图找出条件和问题。

(2)学生汇报:求可以出多少千克大米,就是把46.5千克平均分成62份,求其中的一份量。做除法运算。

板书算式:46.5÷62

(3)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中出现的问题。

发现:除的过程中整数部分46除以62,不够商1。

追问: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让学生小组讨论。

汇报:整数部分不够商1,接着除就是十分位,表示465个十分之一,除以62得7个十分之一。7应该写在十分位上。可以在整数部分补0再加上小数点,后面就是十分位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接着除。在十分位上商7。

追问:这个0表示什么意思呢?

引导得出:这个0表示这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一个也没有。

(4)总结:当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就看前三位,就除到了十分位,商就表示7个十分之一,应该用0.7来表示,这样我们也可以分析出当商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要在商的个位写0占位。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并结合小数的每一部分的意义达到理解整数部分不够除,可以在整数部分商0占位,从而解决问题除法问题。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余下31仍然不够除,怎么办?

学生说出:可以在31的后面添0继续除。

追问:为什么可以添0呢?这样做会改变小数的大小吗?

引导学生理解:因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46.5这个小数的后面可以添上无数个0,不会改变这个小数的大小。31个十分之一后面可以补上百分位上的0就变成了310个百分之一。可以接着除。

3.引导学生板书竖式计算结果。

46.5÷62=0.75(千克)

0.75

46.5

434

310

310

0

在板书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把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法的小数点对齐。

4.引导学生用乘法来检验计算结果,即用商乘除数来计算得数与被除数相等。

学生独立完成。

5.让学生议一议,怎样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

结论: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计算。

(2)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补0占位。

(3)被除数小数的末尾不够除,可以添0继续除。

(4)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6.巩固练习:学生完成教材第46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结果,最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小数部分有余数可补0继续除的道理,这里结合小数的基本性质辅助理解。

7.出示例3: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找到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1)师问:你能简单地估计一下平均每天大约吃多少千克?

学生估算:36里有1个30。所以一天大约吃1千克多一点。

(2)让学生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计算过程及结果。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

0

(3)问:为什么要在1后面点上小数点?

学生交流并汇报:在余数6后面添0表示60个十分之一,因此商的“2”表示2个十分之一,所以要在1后面添上小数点,把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隔开。

8.巩固练习:完成第47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并请一名同学上黑板上板演。最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集体讨论中,共同解决学生在计算中的余数后补0接着除的问题,从而解决并完善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47页课堂活动第1题。

①先计算,再说一说每节车厢上的等式有哪些不同?

②学生汇报:除数不变,被除数缩小10倍、100倍,商也缩小10倍、100倍。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代表汇报结果。

②你们在计算中,发现判断商小于1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当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就商0,这个商就小于1。

3.完成第48页练习十一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汇报,订正。

4.完成“数学医院”题。这三道题的毛病出在什么地方?

学生先观察后汇报:

5.完成第49面第7题。

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这四道题都是已知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都可以用除法来做。用积除以一个因数。

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来求出括号里应填的数。

(四)达标反馈

习题:1.判断。

(1)一个小数除以小数,商一定小于这个小数。

(2)5.04÷0.6的商比1小。

(3)小数除以小数,先把除数的小数转化成整数,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去除。

2.改正下面各题中的错误。

3.竖式计算并验算。

0.32÷12=

4.28÷28=

验算:

验算:

答案:1.×

×

2.0.42

0.16

3.0.86

0.51

(五)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总结: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当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商0占位,加上小数点后继续除。②商的小数点应该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③小数部分除完后还有余数要补0继续除。

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概括,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特点和方法。

(六)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48页练习十一第5题,第49页第8、9题。

2.用竖式计算且验算。

4.16÷32=

3.8÷15=

42.21÷18=

参考答案:1.第5题:2.5

3.2

.8

3.7

0.33

0.12

第8题:259÷(2×7)=18.5千克

第9题:4.5×0.6÷3=0.9时

2.0.13

0.92

2.345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46.5÷62=0.75(千克)

0.75

(1)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计算。

46.5

(2)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补0占位。

434

(3)被除数小数的末尾除完后有余数,添0继续

除。

310

(4)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10

0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注重课前预习。课前先让学生尝试利用原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在解决新问题中,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利用课前出现的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在探索和讨论中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学习知识,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先让学生试算,再小组交流,然后集体汇报。力求让学生独立探究发现。

第三、通过小组讨论,并在观察竖式的计算结果中,得出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应对齐的现象。再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现象,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上一篇:天镇县职称论文发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论文选题题目下一篇:小学教师听课见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