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练习题

2024-08-16

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练习题(共11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练习题 篇1

一、填空

1、一个数由三千万,四十万和八百组成的,这个数是 _________

2、一个数由47个万和350个一组成的数,读作: _________。3、73041308这个数是由7个 _______,3个 _______,4个 ________,1个 ______,3个 ______ 和8个 ____ 组成的。

4、在52后面添 _________ 个0,这个数就是五十二万;把234变成二千三百四十万,要在4后面添写 _________ 个0。

5、把20498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时,省略的尾数部分是 ________,这部分的最高位是 _ _ 位,这位上的数是 ___ ____,所以要 ______(填“舍去”或“入一”),这个数的近似数是 _________ 万。

6、一个六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__ 位,计数单位是 ____ ; 一个十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______ 位,计数单位是 ______。

7、和10000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比最大的七位多1的数是 _________。

8、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____,这种计数方法叫作 __ ___法。

二、判断题:

1、自然数最小的计数单位是0。()2、30600000与306万相等。()

3、近似数比准确数大。()

4、四(1)班同学们的平均身高约是139厘米,这是个准确数。()

5、马跑得足够快时,能达到每小时69000多米;箭鱼游得快时,每小时的速度将近119000米.这两个数都是近似数。()6、2001年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人数达到四千四百九十六万人次.这是一个近似数。()

7、百万位上的6是百位上的6的一万倍。()

三、数的读写。

8345897

读作: _________

13458726

读作: _________

103452 读作: _________

408103

4读作: _________

30104020 读作: _________

4000000

读作: _________

一百三十万一千 写作: _________ 五千零一万 写作: _________

七千零八万零三 写作: _________

十三万零二十 写作: _________

四万六千五百 写作: _________

二十万零二 写作: _________

200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大约有2500000人.读作: _________

2000年,香港特别行政区人中约为六百七十八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约为四十四万人;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约为二千二百二十八万人.分别写作: _________ .

四、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1、三百万、二万、一千和四十

写作: _________ .

2、七千万、四十万、六百和三

写作: _________ .

3、四十二、四十二万和四十二亿 写作:_________

4、五千零五、五千万和五十亿 写作:__________ 5、8个十亿、6个十万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__________ 6、306个亿、350个万和4个十组成的数是________ 7、5个一千万、4个十万、3个一千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___________ 约是_________ 万

8、由8个十万、6个一百和3个十组成的数是 __________

9、由五千万、四十万和三十八组成的数是___________

10、三个千万,三个十万,三个千和八个一组成的数是_________ __,约是_________________万。

11、一个数的万级是520,个级也是520,这个数写作___________

五、灵感闪现

1、用7、0、3、4、0、8、0、0这八个数字按要求组成八位数. 读一个0的有: _________

读两个0的有: _________

读三个0的有: _________

所有的0都不读的有: _________

约等于八千万的最小八位数。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9□781≈10万 _________ 1789□999≈1789万 _______ 437650﹤43□650 _________ 5482000﹤5□82000

_______ 30073□26﹥30073526 _________ 179550□﹥1795505 _______

3、括号里最大的能填几?

79()567≈79万 98()546≈98万 100()210≈100万 9()643≈10万 作业:

1、含有三级的数的读法,先读 ____ 级,再读______ 级,最后读 _ 级.

2、最小的自然数是 _____ .自然数的个数是 _______ 的,所以 ______ 最大的自然数;在自然数里,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 _________ .

3、把7045006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时,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_________ 位,这位上的数是 _________,所以要 _________(填“舍去”或“入一”),这个数的近似数是 _________ 万.

4、_____ 个万是十万,___ 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 ____ 是一千万。

5、从个位起,第 __ 位是千位,第5位是 ___ 位,第 __ 位是百万位。

6、一个六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___ 位;最高位是千万位的数是 _____ 位数;八十万是 _________ 位数. 7、3507000是 _____ 位数,最高位是 ________ 位,读作: _________

2、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777770000从右往左数,第()位上的数字表示7个一百万.

A. 六 B. 七 C. 八

2、下面的数中,“5”既在千万位上,又在万位上的数是()

A. 5431500 B. 453510000 C. 54351000

3、在读34000010这个数时,要读出()个0.

A. 1 B. 2 C. 3

4、用9、1、0、3、5、7组成最大的六位数是()

A. 957130 B. 975310 C. 103579

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练习题 篇2

1.角是由( )个顶点和( )条边组成的。

2.三角板上共有( )个角,只有一个( )角,其余的两个角都比它( )。

3.长方形有( )个角,它们都是( )角。

4.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 )条线,就画成一个角。每个角都有( )个顶点,( )条边。

5.一个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上有( )个直角,一个长方体共有( )个直角。

二、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是角的在( )里画“√”,不是的在( )里画“×”0分)

( ) ( ) ( ) ( ) ( )

三、下面图形中哪些是直角?在直角下面的括号里画“√”。(10分)

( ) ( ) ( ) ( ) ( )

四、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住薄#?0分)

1.边越长,角越大;边越短,角越小。 ( )

2.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 )

3.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了角。 ( )

4.直角可以借助三角尺上的角来判断。 ( )

5.角的大小与开口的大小有关。 ( )

五、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角?(16分)

六、仔细找一找,有多少个直角?(9分)

七、画一画,把下图分成4个相等的三角形。(5分)

八、画一画。(16分)

1.画一个角,并且标明各部分名称。

2.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3.借助三角板上的角,画出比直角大的角。

4.观察下图,在方格图中画出相同大小的角。

九、分一分,把相应的序号填在适当的( )里。(10分)

(1)( )是直角;

(2)( )是比直角大的角;

(3)( )是比直角小的角。

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练习题 篇3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学课件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记数单位以及各记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记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课件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大数。(出示投影)

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

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些大数。(板书课题)

2、介绍主题图(出示主题图)

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普查中这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课件出示:我国人口)

谁能尝试读出上面这些数?

指名读数,并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读的?

二、探究交流 解决问题

出示例1:13819000这个数有多大呢?

1.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2.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将13819000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3)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同桌之间互相说数,一个一、一万一万地说,另一个拨。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练习题 篇4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觉还不错。具体是这样的: 在上课之前,我已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目的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总结、概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括能力。课堂上直接引导学生说说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容,学生边说教师一边板书,然后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图,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

在理清数位顺序表这个知识点之后,进行了课堂练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巩固,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对大数的读法,大数的写法,大数的比较大小,多位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等,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回顾,归纳总结。当指名学生出题让大家练习时,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愿意展示自己,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跃起来。

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练习题 篇5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亿以内数的认识。2.十进制计数法。3.亿以上数的认识。4.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例题的编排增加了一些衔接语,使内容更具连贯性;还注意体现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尽量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引导。

2.读数、写数例题的编排更具层次性,强调分级读、写数的好处;对大数的读法、写法法则,以学生讨论、探究、填空的形式加以显示。

3.增加了将一个数写成扩展式的例题。用不同形式来认识数,也为中学学习科学记数法做一定铺垫。

4.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分别安排例题教学,以避免学生将二者混淆。

5.计算工具的发展原来是阅读资料,现将其作为正文,以连环画形式,配以简要的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历程。随后单独介绍了算盘、计算器。

6.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至六个。主要围绕:对一亿的感知、数的分级、非位置制计数方法、记数符号的来历、位置制计数方法、计算器特殊按键的介绍等进行,丰富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充分体会阿拉伯数字的特点和十进制计数法的优势。

7.新增了“整理和复习”。

四、具体内容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1.例1:认识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首先通过呈现北京市的人口数,说明学习比万大的数的必要性。然后借助计数器,利用动态拨珠的形式,在原有的计数单位的基础上,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并让学生初步感知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在有了计数单位后,简要说明了用数字表示数的方法,由此引出数位和数位顺序表。并让学生结合北京市人口数,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时应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由万以内的数引出比万大的数,由已知的计数单位引出新的计数单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其在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例如,在计数器万位上拨数,一万一万地数,数到十万,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十万怎样表示”的问题,经历“满十进一”的过程,引出计数单位“十万”。还应注意让学生了解“数位”的意义,体会“位值”的含义。在认识亿以内的计数单位后,要说明:“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使学生初步体会计数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作用。引出数位顺序表后,通过说出北京市人口数中一些数字表示的含义体会“位值”的含义。

2.例

2、例3:读亿以内的数。教材的编排分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教学读整万的数,让学生体会读数的本质,第二个层次是教学读一般的含两级的数,总结读数的方法。例2的编排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整万数的读法的思路。第1个学生是迁移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也就是由高到低按顺序把每个计数单位都读了出来,这实际上也体现读数的本质:就是读出计数单位的个数。第2个学生则归并了“万”字,简便了读法。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加深对万级数的读法的认识。此外,例2给出的4个数也很有代表性。

例3是教学读含有两级的数,第一个数没有0,给出读法;后边两个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没有给出读法。特别是有关“0”的读法。例3的数据的选择也突出了读数的重点和难点。

3.例4:写数。

通过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上铸字的信息,引出写数活动。对照数位顺序表,出现4个不同的数。第一个给出了写法,采用画竖线的形式,凸现了先分级、再写数的思路,其余3个则让学生自己探究写出。总结出写数的方法。

4.例5: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首先给出了2011年6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为学生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提供了生动的学习资源。法则,重点突出了两个方面:位数相同的情况和位数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大小比较。

5.例6:大数的改写。

探讨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小精灵的话,则凸显了把整万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意义和作用。

例题后面的“做一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一方面让学生在“改写”中深化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和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6.例7: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学习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时,可举一些实例说明近似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用一个省或一个市的人口、全国小学生数、全国粮食产量等方面的实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一般没必要十分精确地表示一个事物的量,常用近似数来表示。

7.数的产生。

教材通过图文配合的方式,简要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和数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出示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3幅图,展现了古人一一对应的记数方法。随后简要说明了数字产生的原由,并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并通过小精灵的话说明了统一数字的必要性。

然后呈现了0~9的阿拉伯数字,并以首先通过小精灵的话说明了数字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认识。最后用简练的文字揭示自然数的概念与特点,一方面对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准备。

(二)十进制计数法

教材首先运用两个实例,说明比亿大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凸显学习更大的数的必要性。然后在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利用计数器数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此基础上,“扩展”数位顺序表,系统整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知识,并概括出“十进制计数法”,并为亿以上数的认识和读、写作好准备。

(三)亿以上数的认识

1.例1: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材通过呈现地球不堪人口重负的画面,让学生在感受大数,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的同时。提供了3个亿以上的数。让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把亿以内数的读法迁移到读亿以上的数之中。在读法的总结上,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先分级,再读数和重点关注“0”的读法问题。2.例2:亿以上数的写法。

教材结合数位顺序表,呈现了1个整亿数和两个非整亿数,让学生通过思考与尝试、讨论与交流,自主迁移、探究写法,并注意引导学生先分级,再按级写。

“做一做”第2题采取题组形式,把个级数、整万数、整亿数对照编排,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级写数的特点,更好地掌握写数方法。

3.例3: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第一个呈现改写结果,其余2个让学生独立完成,熟悉改写的方法。

4.例4: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再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所以这里用色块和文字标注的形式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数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然后直接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下面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我国古代用算筹计数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位值制,感受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并由此了解数字“0”的产生,丰富对“0”的认识。

(四)计算工具的认识

实验教材是放在“阅读材料”里的,修订教材把它作为了正式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用简洁的文字与画面揭示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由两千多年前的算筹到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人类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与发明,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对算盘和计算器的详细介绍。

接下来教材说明了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算盘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呈现中国算盘和日本算盘的实物图,让学生感受算盘的影响和传播的广泛。最后,呈现了3幅直观图要求学生写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因为二年级已经学过用算盘记数,所以这里简单回顾介绍一下即可。(见“算盘的数学文化”)对于“计算器”的认识,通过呈现结账这一情境,让学生了解到计算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并说明计算器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算得又对又快。然后呈现了计算器的实物图,并标注了显示屏及两个功能键的名称,其余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则让学生自己探索、交流。接下来的例1教学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基本的四则运算。教材呈现了加法计算的例子,减、乘、除法式题,则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例2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通过计算探索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

“大数的认识”——数感的培养

五、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小学生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也是系统整理整数概念、读写法则等的过程。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使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一是提供生活中大数运用的事例,突出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大数。

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大数的认识中,万以上的数、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大数的读写法则、近似数等,都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3.紧紧抓住数的分级,引导学生探索数的读、写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练习题 篇6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部分内容。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对烙饼问题的探究,掌握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统筹优化的思想。2.经历探究过程,体会化归、转化等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会用填表、对比等方法分析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合理安排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理解烙不同张数饼的最优方案的关键是“让锅里始终都烙2张饼”。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环节。

一、演示示范,使操作更明确

在烙饼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探究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往往从简单入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从一张饼入手。根据前面给出的条件: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每张饼要烙两面;每面3分钟。这样学生能非常快地说出烙1张饼要6分钟。

师:如果现在要烙2张饼呢,最少要几分钟?

生1:12分钟。

师:怎么烙呢?

生1:先烙一张饼,两面烙好要6分钟。再烙另一张饼,两面烙好也要6分钟。

生2:最少6分钟。

师:怎么烙?

生2:两张同时烙。相当于烙1张饼所需的时间。

师:为什么能同时烙?

生2:因为条件中说了,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

师:是的。能同时烙,为何还要1张张烙呢!

生3:浪费时间。

师: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呢?

生4:因为锅里一次能烙两张饼,一张张烙,锅里还有许多地方空出来,这就是浪费锅的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这里教师用两个问题:为什么能同时烙?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锅里始终有两张饼,才是最省时的。为后面学习多张饼的烙法打下基础。)

师:如果现在烙3张饼,最少用多少时间?是怎么烙的?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圆片当饼,一边烙,一边把它记录在表格里。

我本以为学生能轻松地填写这张表格,但巡视一圈后,发现了许多问题:1.看不懂表,迟迟不落笔。2.要么一填,锅里有3张饼同时烙了,没有认真思考,把一些条件都忘记了,把饼烤焦了。3.有的学生干脆喊,“老师,我不会填。”这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填表,也让我想到:虽然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没有老师的示范,要他们自己来填,学生还是变得手足无措。如果在填表前,有老师的示范,在烙1张饼、2张饼的时候,能把学生说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明确表格的填法,那么让学生独立填烙3张饼表格的时候,就能避免这种错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示范引领,不仅对低年级的学生适用,同样对四年级的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示范引领,给孩子们提供了做题的模型,让学生做题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教师的示范引领,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对比分析,使思路更清晰

在烙饼问题中,重点是探究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当学生听到有人说只要烙9分钟时,大部分学生对他提出了质疑:3张饼都熟了吗?这时,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降低了难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在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这时,老师再乘机问一句“用9分钟烙好的同学,饼熟了吗?熟了,他为什么能少用时间呢?”通过对比,通过一个小小的问题,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锅里始终有2张饼。只有充分利用锅的空间,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的。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通过操作、填表、对比,这一系列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统筹优化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烙3张饼的方法掌握之后,这时让学生烙4张饼,由于学生受刚才3张饼烙法的刺激,因此,在烙4张饼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烙法:

烙4张饼,这种烙法是对的,而且也是最省时的烙法。那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烙法呢?这时,教师出示学生烙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了,烙4张饼,在同样最省时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优。

对比,也就是比较。它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多运用比较,能帮助教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多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多运用比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

三、板书呈现,使印象更深刻

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板书的存在及其价值。用一张张的幻灯片来代替板书,在不同的课型里,恰当地运用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板书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好的板书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凸现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烙饼问题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块板书。(如下图)

烙饼问题

其中,始终贯穿烙饼问题的一个条件是:锅里一次能放两张饼。我把它放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在烙饼时能牢牢记住有这个条件,即使忘记了,也只要望一望黑板就可以了,不像幻灯片,过了就没有了。有了板书,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单数张饼与双数张饼的不同烙法。有了板书,学生直观地看到,只要锅里始终有两张饼,那么使用的时间肯定是最少的。多媒体的演示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若配上简洁明了的板书,相信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延伸,使思维更敏捷

烙饼问题只是数学教学中优化思想的其中一个模型。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快速算出所需的最少时间。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格整理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印象更深刻。(如下图)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学生得出如下公式:饼数€?€髅看卫拥拿媸?次数,次数€酌看嗡玫氖奔洌焦灿玫淖钌偈奔洹4颖砀裰型幌猿黾扑愕哪P停寡谂黾渌嗨莆侍馐本湍苡卸饬恕?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64-03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部分内容。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对烙饼问题的探究,掌握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统筹优化的思想。2.经历探究过程,体会化归、转化等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会用填表、对比等方法分析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合理安排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理解烙不同张数饼的最优方案的关键是“让锅里始终都烙2张饼”。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环节。

一、演示示范,使操作更明确

在烙饼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探究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往往从简单入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从一张饼入手。根据前面给出的条件: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每张饼要烙两面;每面3分钟。这样学生能非常快地说出烙1张饼要6分钟。

师:如果现在要烙2张饼呢,最少要几分钟?

生1:12分钟。

师:怎么烙呢?

生1:先烙一张饼,两面烙好要6分钟。再烙另一张饼,两面烙好也要6分钟。

生2:最少6分钟。

师:怎么烙?

生2:两张同时烙。相当于烙1张饼所需的时间。

师:为什么能同时烙?

生2:因为条件中说了,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

师:是的。能同时烙,为何还要1张张烙呢!

生3:浪费时间。

师: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呢?

生4:因为锅里一次能烙两张饼,一张张烙,锅里还有许多地方空出来,这就是浪费锅的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这里教师用两个问题:为什么能同时烙?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锅里始终有两张饼,才是最省时的。为后面学习多张饼的烙法打下基础。)

师:如果现在烙3张饼,最少用多少时间?是怎么烙的?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圆片当饼,一边烙,一边把它记录在表格里。

我本以为学生能轻松地填写这张表格,但巡视一圈后,发现了许多问题:1.看不懂表,迟迟不落笔。2.要么一填,锅里有3张饼同时烙了,没有认真思考,把一些条件都忘记了,把饼烤焦了。3.有的学生干脆喊,“老师,我不会填。”这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填表,也让我想到:虽然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没有老师的示范,要他们自己来填,学生还是变得手足无措。如果在填表前,有老师的示范,在烙1张饼、2张饼的时候,能把学生说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明确表格的填法,那么让学生独立填烙3张饼表格的时候,就能避免这种错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示范引领,不仅对低年级的学生适用,同样对四年级的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示范引领,给孩子们提供了做题的模型,让学生做题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教师的示范引领,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对比分析,使思路更清晰

在烙饼问题中,重点是探究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当学生听到有人说只要烙9分钟时,大部分学生对他提出了质疑:3张饼都熟了吗?这时,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降低了难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在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这时,老师再乘机问一句“用9分钟烙好的同学,饼熟了吗?熟了,他为什么能少用时间呢?”通过对比,通过一个小小的问题,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锅里始终有2张饼。只有充分利用锅的空间,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的。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通过操作、填表、对比,这一系列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统筹优化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烙3张饼的方法掌握之后,这时让学生烙4张饼,由于学生受刚才3张饼烙法的刺激,因此,在烙4张饼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烙法:

烙4张饼,这种烙法是对的,而且也是最省时的烙法。那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烙法呢?这时,教师出示学生烙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了,烙4张饼,在同样最省时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优。

对比,也就是比较。它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多运用比较,能帮助教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多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多运用比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

三、板书呈现,使印象更深刻

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板书的存在及其价值。用一张张的幻灯片来代替板书,在不同的课型里,恰当地运用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板书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好的板书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凸现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烙饼问题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块板书。(如下图)

烙饼问题

其中,始终贯穿烙饼问题的一个条件是:锅里一次能放两张饼。我把它放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在烙饼时能牢牢记住有这个条件,即使忘记了,也只要望一望黑板就可以了,不像幻灯片,过了就没有了。有了板书,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单数张饼与双数张饼的不同烙法。有了板书,学生直观地看到,只要锅里始终有两张饼,那么使用的时间肯定是最少的。多媒体的演示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若配上简洁明了的板书,相信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延伸,使思维更敏捷

烙饼问题只是数学教学中优化思想的其中一个模型。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快速算出所需的最少时间。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格整理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印象更深刻。(如下图)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学生得出如下公式:饼数€?€髅看卫拥拿媸?次数,次数€酌看嗡玫氖奔洌焦灿玫淖钌偈奔洹4颖砀裰型幌猿黾扑愕哪P停寡谂黾渌嗨莆侍馐本湍苡卸饬恕?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64-03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部分内容。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对烙饼问题的探究,掌握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统筹优化的思想。2.经历探究过程,体会化归、转化等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会用填表、对比等方法分析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合理安排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理解烙不同张数饼的最优方案的关键是“让锅里始终都烙2张饼”。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环节。

一、演示示范,使操作更明确

在烙饼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探究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往往从简单入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从一张饼入手。根据前面给出的条件: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每张饼要烙两面;每面3分钟。这样学生能非常快地说出烙1张饼要6分钟。

师:如果现在要烙2张饼呢,最少要几分钟?

生1:12分钟。

师:怎么烙呢?

生1:先烙一张饼,两面烙好要6分钟。再烙另一张饼,两面烙好也要6分钟。

生2:最少6分钟。

师:怎么烙?

生2:两张同时烙。相当于烙1张饼所需的时间。

师:为什么能同时烙?

生2:因为条件中说了,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

师:是的。能同时烙,为何还要1张张烙呢!

生3:浪费时间。

师: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呢?

生4:因为锅里一次能烙两张饼,一张张烙,锅里还有许多地方空出来,这就是浪费锅的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这里教师用两个问题:为什么能同时烙?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锅里始终有两张饼,才是最省时的。为后面学习多张饼的烙法打下基础。)

师:如果现在烙3张饼,最少用多少时间?是怎么烙的?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圆片当饼,一边烙,一边把它记录在表格里。

我本以为学生能轻松地填写这张表格,但巡视一圈后,发现了许多问题:1.看不懂表,迟迟不落笔。2.要么一填,锅里有3张饼同时烙了,没有认真思考,把一些条件都忘记了,把饼烤焦了。3.有的学生干脆喊,“老师,我不会填。”这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填表,也让我想到:虽然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没有老师的示范,要他们自己来填,学生还是变得手足无措。如果在填表前,有老师的示范,在烙1张饼、2张饼的时候,能把学生说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明确表格的填法,那么让学生独立填烙3张饼表格的时候,就能避免这种错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示范引领,不仅对低年级的学生适用,同样对四年级的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示范引领,给孩子们提供了做题的模型,让学生做题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教师的示范引领,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对比分析,使思路更清晰

在烙饼问题中,重点是探究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当学生听到有人说只要烙9分钟时,大部分学生对他提出了质疑:3张饼都熟了吗?这时,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降低了难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在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这时,老师再乘机问一句“用9分钟烙好的同学,饼熟了吗?熟了,他为什么能少用时间呢?”通过对比,通过一个小小的问题,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锅里始终有2张饼。只有充分利用锅的空间,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的。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通过操作、填表、对比,这一系列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统筹优化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烙3张饼的方法掌握之后,这时让学生烙4张饼,由于学生受刚才3张饼烙法的刺激,因此,在烙4张饼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烙法:

烙4张饼,这种烙法是对的,而且也是最省时的烙法。那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烙法呢?这时,教师出示学生烙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了,烙4张饼,在同样最省时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优。

对比,也就是比较。它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多运用比较,能帮助教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多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多运用比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

三、板书呈现,使印象更深刻

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板书的存在及其价值。用一张张的幻灯片来代替板书,在不同的课型里,恰当地运用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板书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好的板书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凸现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烙饼问题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块板书。(如下图)

烙饼问题

其中,始终贯穿烙饼问题的一个条件是:锅里一次能放两张饼。我把它放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在烙饼时能牢牢记住有这个条件,即使忘记了,也只要望一望黑板就可以了,不像幻灯片,过了就没有了。有了板书,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单数张饼与双数张饼的不同烙法。有了板书,学生直观地看到,只要锅里始终有两张饼,那么使用的时间肯定是最少的。多媒体的演示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若配上简洁明了的板书,相信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延伸,使思维更敏捷

烙饼问题只是数学教学中优化思想的其中一个模型。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快速算出所需的最少时间。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格整理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印象更深刻。(如下图)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学生得出如下公式:饼数€?€髅看卫拥拿媸?次数,次数€酌看嗡玫氖奔洌焦灿玫淖钌偈奔洹4颖砀裰型幌猿黾扑愕哪P停寡谂黾渌嗨莆侍馐本湍苡卸饬恕?

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圆的练习题 篇7

一、判断题。

1.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π倍。

2.半径为1厘米的圆的周长是3.14厘米()

3.一个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

4.圆的半径由6分米增加到9分米,圆的面积增加了45平方分米。()

5.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

6.水桶是圆形的。()

7.圆的直径扩大4倍,圆的面积也扩大4倍。()

8.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

9.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10.半个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11.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12.=3.14.()

二、应用题。

1.一种压路机的前轮直径是1.5米,每分转8圈,压路机每分前进多少米?

2.一个圆形养鱼池,直径是4米,这个养鱼池的周长是多少米?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测试题 篇8

一、知识技能

1.填空。

(1)10个十万是(),10个一百万是(),10个一千万是()。

(2)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五位是()位,第九位是()位。

(3)万级的数位包括()位,()位,()位,()位。

(4)最大的六位数是(),最小的七位数是()。

(5)()个千万是一亿,l0个十亿是()。

(6)由3个亿,8个万,6个千,3个十组成的数是(),这是()位数。

(7)一个九位数,最高位是5,百万位是8,个位是l,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

(8)写数的时候,从()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9)三十六万四千零四十是由()个十万,()个万,()个千和()个十组成的,它写作()。

(10)在首次使用计算器前一定要按()键。

(11)用3,7,6,8,0,0,0可以组成一个最大的七位数是()。最小的七位数是()。

2.判断。

(1)在整数数位顺序表中,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一个七位数,它的最高位是百万位。

()

(3)164567800≈16亿

()3.选择题。

(1)一百万一百万地数,数10次是()。

A、一千万

B、一亿

C、一亿万

D、一百万(2)590000000约等于()

A、5亿

B、59亿

C、6万

D、590万

(3)下面四个数中,读数时只读出一个零的数是()

A、49000700

B、4970000

C、49007000

D、40900700(4)由8个亿,80个万和800个一组成的数是()

A、880800

B、80800800

C、800800800

D、800808000(5)1234567890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 A、百万

B、千万

C、亿

D、十亿 4.写出下面各数。

(1)地球的陆地面积为十五亿零九十万五千平方千米()(2)太阳的表面温度为六千度,太阳中心温度为一千万度。

()

()(3)2000我国总人口约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人。()5.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数。

(1)57348000≈()万

(2)409269800≈()亿

(3)600300000≈()亿

(4)810000000≈()亿

(5)1472005000≈()万≈()亿 6.在○里填上“>”、“<”或“=”。

802004○804002 400440○404040

8000000 ○ 800万

99999999 ○ 1亿

8700000 ○87万0000000○ 89260000 二.综合应用 填空。

709□800≈709万

□里最大能填()709□800≈710万

□里最小能填()4□9000000≈4亿

□里最小能填()49□0000000≈50亿

□里最大能填()□4988≈8万

□里可以填()□5001≈8万

□里可以填()3.先用计算器算出两组前三个算式,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其他算式的得数。

2×2=

3×3=

22×22=

33×33=

222×222=

333×333=

2222×2222=

3333×3333=

22222×22222=

33333×33333= 4.用4、8、5、2、0、0、O七个数字,按要求写出七位数。(1)一个0也不读的数有()(2)只读一个0的数有()(3)只读两个0的数有()(4)三个0都读的数有()(5)最小的七位数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万,最大的七位数是()。

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练习题 篇9

反思整节课,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交流评价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较好地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不仅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准确数和近似数,理解了生活中除了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外,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中,“去尾法”和 “进一法”也经常被使用。商场大减价联系“去尾法”,选择适合自己身材尺寸的服装则联系了“进一法”,让学生自然地将生活中的知识运用于数学之中,并且通过讨论概括出两种凑整的法则。这样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帮助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达到解决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的目标。

在初步掌握“去尾法”、“进一法”的凑整方法后,我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反思:比较进一法、去尾法、四舍五入法三种凑整方法。使学生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形成了一个“再探究”的学习氛围,也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三种凑整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练习题 篇10

第1课时

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71 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估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 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20×3=

7×50=

6×3=

20×5=

24÷6=

8÷2=

12÷3=

42÷6=

二、创设情境。

学校要最近举行数学节,打算装扮学校。

(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2)有150面彩旗,每班5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根据每小题的两条信息,你能提出数学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引出意义:为什么这两道题都用除法计算?(都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三、探究新知。

(一)探索口算方法。

1、80÷20=

(1)让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再把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2)生汇报交流,重点说一说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以下的方法:

方法一:20×4=80

80÷20=4

方法二:8÷2=4

80÷20=4

方法三:80÷2=40

80÷20=4

方法四:8个十除以2个十等于4,80÷20=4。(2)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家可以有意识的运用这几种不同的算法来试试,比一比到底哪一种才是最简便的!2、150÷50=

(1)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内互想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2)集体汇报方法,适时表扬。

3、总结,揭题。

总结:上面两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口算除法有相同的地方?(都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解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除数是两位数而且是整十数的除法)得出课题: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二)巩固练习。

教科书P71相关的“做一做”。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计算方法。

(三)探索估算方法。

1、运用80÷20=4,尝试解决83÷20≈

80÷19≈

学生尝试计算,说出方法。

2、运用120÷30=4,尝试解决122÷30≈

120÷28≈

3、拓展:由120÷30=4你能联想到哪几道估算的题目呢?这些题目的想法都一样吗?

4、总结估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1、教科书P72相关的“做一做”。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计算问题。(练习十二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算法。

2、乘船问题。(练习十三的第5题)

师分析题意,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算法。

3、估算。(练习十三的第6题)

生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学生在装扮学校的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估算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 现规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第2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教学难点: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口算卡)口算:

60÷30=

120÷20=

160÷80=

240÷40= 122÷30≈

720÷81≈

320 ÷43≈

143÷70≈

能说说143÷70≈2,你是怎样想的吗?

2.笔算:

136÷8

边写边说它的计算过程,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计算过程.二、探究新知,理解归纳。

(一)故事引入新知

1.课件出示书本主题图,收集信息.2.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3.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应怎样列式。

4.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二)探索计算92÷30的方法。

1.探索计算92÷30的方法。

(1)你能用我们已有的方法计算这道题吗?试试看,请把你的方法写在练习本上。(2)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方法。

(3)展示学生的多种算法: ①估算

②分小棒:圈一圈

(1)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内互想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2)集体汇报方法,适时表扬。③用竖式计算。

在展示学生的竖式时议一议:商应写在什么位置上?说说你的理由。(4)学生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5)帮助老师解除疑惑:商是2,不是也可以吗?余下的数能你30大吗?为什么?那为什么不想成是4?

(6)练一练:书本第73页的做一做。

能说说你是怎样想到64÷10的最合适的商的?能把最后一道题的计算过程说给全班同学听吗? 2.小组合作、共同探究178÷30的计算方法(1)回忆探索计算92÷30的方法,课件出示:

①估一估②圈一圈③算一算(2)小组共同探究计算178÷30(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4)想一想:

①为什么92÷30的被除数是两位数,商写在个位上,现在被除数是三位数了,商仍写在个位上呢? ②怎么不把商想成6呢?6×30=180不是更接近于178吗?

(5)练一练:书本第73页的做一做 :

20)1 4 0

50)2 5 0

80)5 6 5 能说说你是怎样想到565÷80的最合适的商的?能把这道题的计算过程说给全班同学听吗?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笔算方法与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异同。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实际问题要用到笔算除法来解决。

1、第74页的第3题。

2、第74页的第4题。

3、计算比赛:第74页的第6题

教学反思:我引导学生在分书的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发现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会了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孩子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第3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1 教学内容:教材第74-75页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商所在区间的能力。教学重点:笔算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思维过程和确定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体调动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看看今天谁表现得好,谁的收获多?

2、板书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

二、基本练习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0×()<132

()×30<142 50×()<460

80×()<460 师:这些题对我们做除法有什么帮助呢?

板书“商我们把这里的几十看作几个十,再想几的乘法口诀 想乘做除,乘法口诀可真是我们做除法的好帮手!

2、看谁反应快:请说出商的首位在哪一位上?首商是几?

90)550)468

40)840

师:谁能说一说怎样确定首商的位置呢?

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准确快速地确定首商的位置、利用口诀估出商是几?下面我们就来完整地笔算两题,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3、笔算:

78÷20

197÷80

师:谁愿意说一说这一道题你是怎样做的呢?

同学们做得都很好,老师这儿收集了几道题,请同学帮忙检查一下?

4、火眼金睛辨对错,把不对的改正过来。(指名说说今后要注意什么)

50)3 7 0

80)3 4 0)1 8 0 0 0 2 0

0

0

师:学好除法不仅可以提高计算能力,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指导练习

1、解决问题⑴:张老师带83元钱,可以买几个计算器,还剩多少钱?(计算器20元/个 要求看清题中信息和问题,再独立完成,指名演板。检查反馈时强调格式及书写完整。83÷20=4(个)„„3(元)

答:可以买4个计算器,还剩3元。

2、解决问题⑵:小学四年级476名同学到科技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租几辆车呢?(60人/辆)

要求读题并指出数据,再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学生可能有两种做法:

① 474÷60=7(辆)„„54(人)

答:一共要租7辆车,还剩54人。

② 474÷60=7(辆)„„54(人)

7+1=8(辆)

答:一共要租8辆车。

让第二种做法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7辆车不能装完476个同学,余下的54个同学也要坐上车,所以7+1=8(辆)肯定这种结合实际灵活解题的做法。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多层次的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并巩固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估计商所在区间的能力。对商的书写位置做了进一步的强调。第4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2 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笔算方法。

2、能正确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3、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培养认真细心的计算品质。教学重难点

1、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掌握笔算方法,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掌握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笔算除法。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这些内容,齐读课题。

希望通过今天的练习,每个同学都能正确、快速地计算 这类除法,形成计算技能,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1)先来练习口算,请同学们一排一排地开火车!(2)以360÷40为例,说说你口算的方法是什么?(3)小结评价:口算除法掌握得真不错!

2、估算

学生做,指名汇报。

小结方法:在结算除法时,我们可以把被除数或者除数估成什么样的数?

3、笔算

一个罐头20元,妈妈有115元,最多可买多少个罐头?还剩多少元?(1)该题列式,为什么用除法算?(2)大家一起来笔算这题道。

a、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看?b、要想很快知道商几,我们可以怎样想?想:20×()最接近并小于115。20×6行吗?只有商5,5写在哪个数位上?为什么?c、最后,对余数要比除数小。所以,115÷20=50(个)„„15(元),强调单位,商和余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单位就是什么。

三、深化练习

1、李大爷家6头猪每天要吃30千克饲料,一袋100千克的饲料够喂几天?还剩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重点问30千克是指几头猪几天吃的饲料?(2)列式解合。(3)指名汇报。

(4)小结:6头猪是个多余条件。同学们一定要根据问题,选择有效信息和正确的方法进行解答。

2、刘老师带了460元,王老师带了170元,他俩准备合买90元一幅的羽毛球拍,可以买多少幅?

(460+170)÷90=7(幅)答:可以买7幅。

教师重点询问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下面是一块长方形绿地,绿地长是30米,面积是240平方米,现在绿地的长增加到60米,宽不变,扩大后绿地面积是多少?

(1)思考并列式解答。

(2)你还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3)汇报交流:

a、240÷30=8(米)

b、60÷30=2 8×60=480(平方米)

2×240=480(平方米)

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480平方米。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巩固与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学生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认真细心的计算品质。第5课时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例3、77页例4 教学目标:

1、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试商,从而能够正确的计算除数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

2、经历试商和调商的过程,体验试商的方法。

3、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教学难点: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

(一)复习

师:请快速抢答出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85

40×()﹤316

70×()﹤165

50×()﹤408

(二)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请独立完成完成下面这一题。

735÷90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三)引入新课

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同学们会算了,如果除数不是整十数,又该怎样计算呢?(只问不答)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2(1)

1、提出问题。

师:现在我们跟着王老师到书店去看一看她们遇到了怎样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们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王老师在书店买了21本《作文选》,付了84元。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大家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本《作文选》多少元?师:怎样列式呢? 生:84÷21(教师板书)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生)

师:这道题和昨天学习的知识有什么不同?(除数不是整十数)这道题你会算吗?请你算一算。

2、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试算后,教师引导反馈算法。

师:谁能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计算?商是几?(生:想乘法、口算、估算、竖式计算)

师:今天我们重点来讲讲竖式计算。(展示学生的作业)提问: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师:现我们就以(84÷21)这道题为例来重点学习试商的方法。(板书竖式

试商)

3、引导探究试商方法

师:首先在解决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时,我们可以利用上一节课的知识,把除数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道题我们把21看成多少来试商呢?(生:20)想20乘几最接近84,但又小于84,(商4)接下来该干什么?(算乘)

用谁去乘谁?(4乘21)这里要用4与原来的除数21相乘,千万不能用4与看成的这个20去乘,因为20实际是不存在的。4与21的乘积是多少?(84)乘得的积写在哪里?(被除数的下面)最后怎样?(再减)等于多少?(0)说明什么问题?(刚好商对了,没有余数)教师引导学生集体口答这道题。

4、小结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做笔算除法时,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呢?(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在这道题中我们还学了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做笔算除法呢?(试商)

5、生独立完成例4

三、巩固练习

1、书上76页做一做。

2、书上77页做一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探索出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试商,从而能够正确的计算除数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的方法。尤其是在经历试商和调商的过程中,体验了试商的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探究的意识。第6课时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78、79页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接近整十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及竖式的书写格式,能正确 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正确熟练地确定首商、估商。教学重点和难点:熟练掌握“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体调动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舍五入”法试商,首先一 起来回顾一下试商的过程。

小组交流,教师指导汇报。

2、板书课题: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

二、基本练习

1、下面最大能填几

20×()<84

30×()<140 40×()<307

50×()<410(1)实物投影展示,让学生独立完成。

(2)个别汇报,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教师小结得出:这些题对我们做除法有什么帮助(板书商), 把几十年作几个十,想几的乘法口诀,想乘做除。(强调 这也是试商的过程)

2、说一说下面各题商的最高位写在哪一位上?

70÷3

71÷50

362÷90

174÷2

600÷70

(学生同桌间说一说,小组汇报,学生回答后,小结: 对于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时,首先要确定商的位置,看被除数前两位,前两位不够则看前三位,除到哪位商就 写在哪位的上面)

3、男女生比赛

198÷23=

396÷58

二、综合练习。

错例分析 火眼金睛

也可根据学生的前测及作业上的错题,让学生学会在错误中来学习知识。展示错例,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及应该怎样去改正。

(小组内讨论,分析错因及如何改正。提醒同学们在笔算过程中

三、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3题。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9题。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根据“总价÷单价=数量”

列式计算。

教师讲解,全班集体订正。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与巩固,学生进一步进一步掌握了除数接近整十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及竖式的书写格式,能正确 熟练地进行笔算。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定首商、估商比较熟练。

第7课时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81页例5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

2、经历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的灵活试商过程,体会算法 多样化。

3、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中去,尊重个人观点、态度和独特的见解,在知、情、意诸方面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的特殊试商方法,学会灵活试商。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特点进行灵活地试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情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之前几节课我们一直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首先我们先来比一比谁做的又快又对!

100÷26

120÷21

140÷68

200÷26 25÷4=

15÷4=

35÷5=

25÷6=

二、体验感知,合作探讨

预设:240 ÷26= 教师提问:大家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现在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 我把26估成30,试商8,8乘26等于208,余32,比26大,所以我改商9,。9乘26等于234,余6.(板书思考过程)

教师提问:你为什么把26估成30?

预设:我用“五入”的方法把26估成30.教师提问:试商8,8写在哪位上? 预设:个位

教师提问:余数32里有几个26?

预设:32里有1个26,所以改商9.教师提问:下面有没有同学和他用了一样的计算方法,来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预设:想10个26个是260,,10个26是260,比240多20,可以商9.预设:把26看作25试商,4个25是100,8个25是200.余下的40里还有1个25,商9.三、作业设计

1、小试牛刀

96÷16

200÷25

104÷26

2、更上一层

植树节,学校组织了种树活动。一共有200棵树苗,每行种27棵,可以种多少行,还剩几棵?

3、勇攀高峰

爸爸去商店买衣服,商店正在打折。衣服一件26元,买两件49元。现在爸爸又185元,最多可以买几件?还剩多少钱?

四、拓展延伸,反思总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预设:我学到了不仅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试商,还可以将“26”这样的数估成“25”(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即可)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探索,学生发现并掌握了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的特殊试商方法,学会灵活试商。个别同学试商的速度有待提高,需进行强化练习。

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篇11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下面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快来看看吧!

一、填空。

1.个一千万是一亿。

2.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是先读()级,再读()级。

3.五百零八万写作:()。

4.123-98,把98看成()来减,因为写成了(),所以要用(),得()。

5.47880159的商的最高位是()位。

6.下面各式积的末尾各有几个0?

400070的积的末尾有()个0。

10的积的`末尾有()个0。

7.根据8924=2136,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结果。

89024=()890240=()8900240=()

8.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①200(1230②300(2250③500(2596

9.两数相除所得的商是18,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25倍,商是()。

10.□820485,要使商是两位数,方框里最小应填()。

11.如果△-□=☆那么□=()。

二、选择题。

1.620与630的差,除它们的和,商是多少?列式是()。

①630-620630+620②(630-620)(630+620)

③(630+620)(630-620)

2.在数9□481的□里填上适当的数,使它最接近10万,这个数是()。

①3②5③9

3.在读17050043时,要读出()个零。

①1②2③3④一个都不读

4.甲数是324,是乙数的3倍,求甲乙两数的差列式是()。

①3243②3243-324③324-3243

5.在43259、57248、19620和100320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①43295②57248③19620④100320

三、判断题。

1.个(一)、十、百、千、万相邻两个计算单位的进率都是10。()

2.二十亿四十万写作200500000。()

3.由4、3、8、0、7组成最小的五位数是34780。()

4.746-389=746-400+11()

5.146+185+454=146+454+185()

6.用计算器计算740+3581时,先按7、4、0键,接着按+键,然后按3、5键,再按,再按8、1键,最后按=键。()

四、在○里最大能填几

(1)300○700(2)240○1000(3)○400801

(4)○450910(5)180○1100(6)200○8100

五、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0230-869386875695

3795+8407406385

六、用简便方法计算

465+297196+261382-359

1050028252033172512340

七、求未知数x。

325+x=678528-x=2452438x=2319x=1406

八、用计算器计算。

(1)15002490(2)20483-9075

(3)3087+(360203)(4)6815-955827

九、列式计算

1.甲数是45600,比乙数多28930,乙数是多少?

2.1765除以104减去99的差,商是多少?

3.已知一个数的25倍是4475,这个数是多少?(列未知数x解答)

十、应用题

1.果园里有苹果树2090棵,比梨树少1910棵,梨树有多少棵?(用两种方法解答)

2.四年级有男生128人,男生比女生多39人,女生有多少人?(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解答。)

3.修一条长54000米的公路,平均每天修450米,修了28天以后,还剩下多少米没有修?

4.粮店第一天运来大米250袋,第二天运来大米105袋,每袋重25千克,两天共运来大米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计算)

答案

一、

1.10

2.万,个

3.5080000

4.100,2,加2,25

5.百

6.(1)4;(2)4

7.21360,213600,2136000

8.(1)6;(2)7;(3)5

9.18

10.5

11.△-☆

二、1.③2.③3.②4.③5.④

三、1.2.3.4.5.6.

四、(1)2(2)4(3)2(4)2(5)6(6)40

九、

1.16670

2.353

3.179

十、

1.4000棵

2.89人

3.41400米

上一篇:2015年足球训练总结下一篇:2015年江苏省土建造价员实务考试真题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