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错事故管理制度及定性标准

2024-06-21

差错事故管理制度及定性标准(精选11篇)

差错事故管理制度及定性标准 篇1

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活动下,因违反医疗卫生法律、规章和护理规范等造成护理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护理缺陷与护理差错事故判定标准不尽相同,护理缺陷包含内容比较广,包括事故、差错及未构成差错的缺点。

一、护理事故及判定标准

护理事故的定义、分析均按卫生部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分级标准》执行。在护理活动中,有下列护理行为之一者即为事故。

1、护理人员工作失职,如交接班不认真,观察病情不严密,不

按时巡视病房等,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丧失抢救时机,造成患者死亡及严重的人身损害者。

2、护理人员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如不认真执行医嘱及查对制度,输错血、打错针、发错药;护理不周发生严重烫伤、Ⅲ度褥

疮;对昏迷、躁动患者或小儿未采取安全措施致使患者坠床、结扎止血带未及时解除造成组织坏死、肢体残疾等;构成上

述事件,造成患者严重不良后果或人身损害者。

3、手术室器械护士或巡回护士,清点纱布、器械有误以致使纱

布或器械等异物滞留在患者体内或软组织内。

4、护理人员在对急、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抢救药品及物

品准备有误,延误抢救时机造成患者死亡或严重人身损害者。

5、发放未消毒或过期的手术包等物品,造成严重感染者。

6、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体表面积成人大于2%,儿童大于

5%者。

二、护理差错的分类及判定标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分级标准》中取消了医疗差错的概念并划归为四级医疗事故,但在护理工作中事故仅为极少数,护理差错仍为常见。因此,抓好护理差错的防范,才能有效的防止护理事故的发生。根据差错程度可分为严重差错和一般差错两大类。

1、严重差错指在护理活动中,由于护理人员自身原因或者技

术原因给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但尚未构成护理事故者。

凡具有下列行为之一应视为严重差错。

(1)护理人员未认真执行医嘱及查对制度,错用、漏用“毒、麻、限、剧”药及特殊治疗用药(如抗肿瘤药物、特殊心血管药

物、抢救用药、麻醉药、胰岛素等)或上述药物发生投药、给药浓度、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等错误,给患者

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或重大影响者。

(2)护理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如使用过敏性药物时,错用或未按

规定做过敏试验或原有药物过敏史者给予投药;错抱婴儿但

及时发现,采集胸水、腹水、血液、体液等标本时,由于采

错标本、贴错标签、错加抗凝血药需重新采集或损坏、遗失

活检组织送检标本等,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或重大影响者。

(3)因护理不当,如造成Ⅱ度压疮,浅Ⅱ度以下烫伤或婴儿臀部

糜烂,手术时体位不当造成患者皮肤压伤及功能障碍者,卧

床患者因护理不当发生坠床等,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或重大影

响者。

(4)在输液过程中,因护理不周所致刺激性或浓度较大的药品漏

于皮下,引起局部坏死者,体表面积成人小于2%,儿童小

于5%者。

(5)因工作失职,误发放未灭菌或灭菌不合格物品造成重大影响

者。

(6)护士缺乏慎独意识,涂改病历,弄虚作假造成重大影响者。

(7)将新生儿腕带挂错,或母乳喂养时错抱新生儿,虽经发现并

予纠正,但造成重大影响者。

2、一般差错指在护理活动中,由于护理人员自身原因或技术

原因发生差错,但未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或轻度影响者。例

如具有下列护理行为之一者应视为一般差错。

(1)由于交接班不清,使一般治疗中断或者遗漏者。

(2)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进行一般性药物治疗时打错针、发错

药、做错治疗,对患者未造成不良影响者。

(3)临床护理(包括基础、重症、专科护理等)未达到标准要求,单位造成不良后果者。

(4)各种护理记录不符合有关规定要求,项目填写不齐全,但未

造成不良影响者。

(5)标本留置不及时,但未影响诊断者。

(6)各种引流管不畅未及时发现,处理或护理不当致引流管脱落

而需重新插管,但无不良后果者。

(7)因管理不善致使抢救药品、物品未达完好状态,未造成不良

后果者。

(8)因护理不周发生婴儿臀部轻度糜烂者。

三、护理缺点

在护理活动中,虽然有某一环节的错误,但被发现后得到及时纠正,且未给患者造成任何不良影响者。例如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发错维生素类药物、营养类药物等未造成不良影响者;未认真落实护理安全制度,护士给患儿执行治疗后未立即放置床档,及时发现未造成不良影响等。

护理差错事故的管理对患者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护理管理者必须将积极预防和正确处理护理差错事故的工作列入管理工作的议事日程中,以减少差错及杜绝事故的发生。

1、各科室建立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本,由护士长及时登记发生差

错或事故的日期、责任者、事件经过、原因分析、差错性质、后果防范措施、处理意见等。

2、在工作中,如果发生一般差错,当事人或知情人应及时向护士

长报告,并由护士长在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本上做好登记,每月上报护理部。

3、在医疗护理活动中,一旦发生或发现护理事故及可能引起医疗

事故或纠纷的医疗过失行为时,当事人或知情人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向护理部主任报告;护理部要即刻逐

级上报发生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等并协同医院进行事故调查。如果发生严重差错应逐级上报。

4、对发生事故及严重差错的科室应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以减少

或消除由于事故差错造成的不良影响,并按规定详细填写差错事故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5、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有关药品、物品等均应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分级标准》有关规定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6、差错、事故发生后,护理部或科室要根据其性质组织护理人员

进行讨论,分析出现差错事故的原因,提高认识,吸取教训并制订整改措施。根据差错事故的情节及对患者的影响程度,确定差错、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7、各级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护理差错、事故检测报告制度,一

旦发生事故与纠纷,应及时报告、及时检查、及时采取可能减轻不良后果和不良影响的应急措施,不得隐瞒、掩盖和拖延。

8、护理部及科室要在月统计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人员召开差错、事

差错事故管理制度及定性标准 篇2

关键词:护理差错事故,成因,管理

1 原因

1.1 护士自身素质所致

1.1.1 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护士只注重病人的健康问题, 而忽略了病人从就医时就拥有的权利, 同时护士自己也有履行告知职责的义务。护士在诊疗过程中没有保护病人的权利, 也不依法施护, 是导致差错发生的原因。

1.1.2 护理人员缺乏护士工负荷重, 身心疲惫, 差错事故也随之增加。

1.1.3 责任心不强, 业务不熟练

护士在工作中精力不集中, 主动性差, 缺乏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一些工作经验少的护士,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 应急能力差[1]。因技术不熟练, 工作经验不足而分不清轻重缓急, 抢救设备准备不充分, 手忙脚乱, 不能准确及时配合抢救造成差错。

1.1.4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不到位、不及时

护士工作忙与患者沟通少, 患者的身心需求得不到满足, 失去信心, 以至于治疗不配合而延误病情。作宣教时, 含糊不清, 致使病人对自己病情所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概不知, 盲目地自作主张, 出现差错事故。

1.2 护士行为所致

1.2.1 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没有认真

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 忽略护士值班、交接班制度, 遗漏危重病人医嘱, 未及时处理造成不良后果;因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床头交接等造成差错事故, 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1.2.2 没有及时观察病情变化

没有及时巡视病房, 致使患者遭受坠床、烫伤等意外伤害, 约束时肢体受损, 静滴化疗药时, 药液外渗致组织坏死, 危重病人引流管脱出等给病人造成痛苦。

1.2.3 执行医嘱不认真

处理医嘱发生错抄、漏抄等, 口服药漏发、错发, 遗忘静脉用药及用药错误等, 遇到复杂疑难问题或发现事故苗头不请示、不报告, 盲目处理, 发生不良后果[2]。

1.3 其他原因

护理职业的特殊性;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2 管理对策

2.1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过硬的业务水平是护理安全的保障,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做事是护理安全的基础, 定期实行业务学习、业务讲座、每季度业务考核, 积极进行岗位培训和技术操作培训, 既以熟练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 又避免了因操作不熟练引起的不满情绪。

2.2 引导护士正确认识护理职业

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保持良好的心态, 拒绝不良情绪, 做到不带负性情绪上班, 避免因情绪影响导致的护理差错, 保证护理安全。

2.3 提高法律意识

进行岗前教育, 让护士明白病人有知情权, 自己有告知义务, 懂得依法保护病人和自己的权益。

2.4 加强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训练

加强“三基”训练, 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专科知识培训, 技术操作培训及考核, 学习急救知识, 提高护士的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

2.5 注重细节

“一百减一等于零”、“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帮助护士树立高度的责任感, 及时、细致的观察病情,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认真核对医嘱, 不凭印象做事, 以致打错针、发错药。针对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 在节假日、双休日、夜班时如有抢救活特别忙及时安排人员援助, 以保证工作正常进行。

2.6 健全并完善管理制度, 规范工作流程环节

(1) 护士长应做好病房管理工作, 对每一位病人的情况心中有数; (2) 坚持严格事前控制, 严肃事后处理的原则; (3) “以人为本”, 重视每一位护士, 调动她们的主观能动性, 让她们“快乐生活、快乐工作”, 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秀菊.护士行为所致差错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当代护士, 2008, 5:32.

服务差错及医疗事故防范制度 篇3

一、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组织保证

医务科为医院举办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社康部负责接受患者对社康中心医疗服务的投诉及向其提供咨询服务,负责社康中心医疗质量的日常管理和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做好医疗安全责任书签订工作;医院党委负责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承担防范医疗事故的工作。

二、加强培训,知法守法,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法律支持

医院为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医疗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医疗安全主题教育。并定期召开全院性安全教育会议,对全院职工进行医疗卫生管理知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使全体工作人员懂得在医疗活动中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有效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学习,规范服务,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制度保证

为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诊治技能。医院应定期举行三基训练及考核,并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医学继续教育及学历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医疗服务中,要做到规范服务,严格执行医院绿色通道制度、病历书写制度,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并按规定妥善保管病历资料,落实医疗安全制度和缺陷、事故、纠纷登记报告制度。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咨询,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发生医疗争议时应按规定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从而达到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

四、健全组织、督促检查,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科学决策

差错事故管理制度及定性标准 篇4

1、各卫生站应建立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本,由科室主任、护士长或指派专人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做到及时准确,并在一周内讨论与总结,制定预防措施。

2、发生严重医疗差错、事故,应立即向卫生院及主管部门报告,并于24小时内将事件发生的经过、性质、处理意见,整理成书面材料,上报卫生院及主管部门。当事人也应写出书面材料。医院应及时向卫生行政机关报告,必要时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1)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应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和防范措施,减少不良后果。

(2)问题发生后先由站内负责组织讨论、处理,必要时卫生院协助解决。(3)如形成纠纷,卫生站制定专门人员接待家属。

(4)如需提交院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讨论的事项,由卫生站负责提供材料,所提供材料必须确切,并附有科室的讨论意见,由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审议,提出处理意见,交有关部门按医院规定执行。

(5)相关负责人写出今后整改措施,送卫生字备案。各卫生站都应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对所发生的差错事故应定期讨论,总结教训,做好记录,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3、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的有关病案、原始资料、样本应妥善保存,不得涂改、伪造、隐匿和销毁,以备鉴定。对发生医疗、护理事故的病案,当事卫生站应在24小时内交卫生院专人封存保管,未经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查阅。

4、卫生站对医疗事故要及时组织鉴定,提出处理意见并通知患者或其家属。任何人不得随意向患者或其家属做解释。

5、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的卫生站或个人,如不及时按规定报告,或有意隐瞒不报,事后经他人发现或举报时,按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经济处罚及行政处分。

6、患者死亡后,如家属对死因提出疑义或引起医疗纠纷时,上级医生应请家属签署尸检通知书;如同意尸检,应立即通知医务科,必须争取在48小时内进行尸检,以免影响对死因的判定。

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篇5

1.各科设有“差错、事故记录单”(一下简称“记录单”)

2.凡发生差错、事故,本着病人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

取补救措施,使之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

3.当事人立即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不在时,向科内负责

人汇报)并按“记录单”规定的内容书写清楚,护士长逐级上报

4.发生重大差错或纠纷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修改、销毁,以备鉴定

5.差错事故发生后病房护士长要组织人员讨论,分析发生

原因,吸取教训,改进措施,一句情节对患者的影响或后果,确定其差错的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6.上报时间要求:重大差错、事故立即上报护理部24—48

小时内要有文字报告交护理部;一般护理失误,无不良后果或纠纷的,一周内文字报科护士长----护理部

7.发生差错、事故的单位或个人隐瞒,不按规定报告,事

后按其情节轻重,严肃处理

8.凡是出现护理差错,事故视其性质,情节轻重和本人一

差错事故管理制度及定性标准 篇6

1 提高助产技术

1.1 助产士的素质差异大

由于低年资聘用制的助产士增多, 加之剖宫产的比例增高, 平产接生机会减少, 致临床经验不足, 产程观察水平不高, 应变能力差, 不能及时发现异常, 处理问题, 潜伏的安全隐患增多。

1.2 助产技术操作失误

产科技术操作有其特殊性, 绝大部分为有创性操作, 且很多操作需要手法和经验灵活运用。有些操作技术根本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 也无法在直视下进行, 只有心领神会, 用“心”来操作, 稍有闪失就会影响母婴安危。如产时确诊性的阴道检查、保护会阴的技巧、产时会阴侧切的角度、会阴缝合技术、臀位接生等, 是产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如有失误则会伤及母婴。

2 重视医德医风

2.1 服务态度生硬, 用语不当

孕妇临产后心情难免急躁、恐惧、孤独, 她们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呵护。但有时在工作中能听到“生孩子是自己的事, 我们帮不了你”、“生孩子哪有不疼的, 不疼就生不出来”等等诸如此类生硬的话, 这对孕妇是一种无形的打击, 在心理上造成不安全感, 产后一旦母婴病情有变, 则易引发纠纷。

2.2 服务工作不到位

主要体现在入院宣教不到位, 没有很好的履行告知义务, 未主动关心安慰患者, 使患者感到自己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而产生不满情绪引发纠纷。

2.3 病历记录方面

(1) 对产程观察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处理措施、抢救经过记录不详尽; (2) 缺乏医护在治疗护理上的沟通, 出现医护记录不一致的现象; (3) 由于产科病历具有表格多、勾划多、病情变化快、风险记录多的特点, 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笔误。

3 防范对策

3.1 健全质控网络, 实施三级质控

一级质控由本科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 主要是对当班的工作进行自控、互控, 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改正;二级质控由科室质控小组、兼职质控员、护士长组成, 主要对高危人群、高难度的治疗护理进行重点监控;三级质控由护理部组成, 对二级质控上报的护理差错进一步分析、核实、讨论、定性。科内制定一、二级质控质量标准, 实施责、权、利挂钩。

3.2 加强管理制度

3.2.1 质控网络不健全, 安全意识不强:

不注重环节质量控制, 只是在应付上级检查时, 突击性的进行全面、质量安全回顾性检查, 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另外在发生护理缺陷或过失时, 个别同志存在侥幸心理, 隐瞒过失行为, 不及时上报, 延误处理时机。

3.2.2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如孕妇、新生儿等自我照顾能力较差的群体, 安全防范制度不完善, 危险地段无安全警示标志, 存在意外事故发生的隐患。

3.2.3 对住院患者管理不严:

由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迁就、照顾、放弃原则, 最后导致不良后果。如住院孕妇请假离院, 孕妇及家属开始请假时, 态度友善, 而孕妇一旦离开后分娩发生问题, 反过来追究医院的责任。

4 护理管理

4.1 完善病区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本科特点制定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完善入院安全告知的相关内容, 对常见急危重症提出应急预案, 对新生儿、孕产妇等高危人群制定意外伤害防范预案。对于火灾、盗窃、停电、中心氧压及中心负压不足等事件发生时, 如何处理和上报做了详细规定, 危险地段设立了温馨警示标志。患者请假实行经治医师审批签字, 家属申请签字制。规范了平产的处理常规程序、新生儿沐浴的处理程序, 完善了产房工作制度、查对制度。明确规定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常规, 一旦发生差错纠纷必须以群体的力量面对, 积极处理, 避免事态扩大。同时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自我保护意识, 利用一切机会如每月的例会、周会、晨会进行医疗安全教育, 做到警钟长鸣。

4.2 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训, 注重专科知识学习

医务人员要不断自我完善,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业务素质, 这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因而, 除积极参加院内院外的各种学术活动外, 科内每月定期组织业务学习, 由经验丰富的老助产士、老护士轮流授课, 讲理论谈经验。对新上岗的年轻同志进行岗前培训, 经临床带教、试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选派青年骨干外出进修学习, 鼓励大家参加函大、自考等学历提高学习, 以提高助产士、护士的理论水平, 丰富专业知识。

4.3 加强人文关怀, 掌握沟通技巧,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篇7

一、发生差错事故时,当事的义务人员应立即向组长汇报,班组长根据差错事故性质,逐级向上级汇报,不可隐瞒。

二、对造成差错事故的直接负责者,应根据其差错事故等级,情节轻重、认识态度和一贯表现,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给予处分。

三、严重差错在科内书面检查,并在适当范围批评帮助,报医务科、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由本人在一周内认真写出书面检查,并在科内接受批评帮助,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填写事故登记表。

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篇8

为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各科室应建立严格的护理差错登记报告制度,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

1.保护患者:发生差错后,要立即通知医师,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将错误的危害降到最小。

2.逐级上报:在24小时内及时逐级上报。护理事故和严重差错应立即报告。夜间通知夜班护士长。

3.封存有关物品:输液器、注射器、残存药液、血液、药物等容器,发生严重差错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差错的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并及时送检。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患者的标本,以备鉴定。

4.登记填写《护理差错登记表》

5.组织讨论:科室在1周内组织护理人员分析讨论差错产生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6.处理:根据差错的严重程度,分别给予口头批评、书面检讨、经济处罚、质控减分、停职反省、待岗等处理。

7.严禁隐瞒:发生差错的单位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时,须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8.护理部应每月进行差错分析,制定防范措施。

麻醉科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篇9

1、经常开展安全医疗教育,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思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实行医疗安全责任制,要坚守岗位,集中精力,疑有意外先兆,立即妥善处理。

2、按照各级医师职责和实际业务技术能力,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工作。

3、充分做好麻醉前准备的病情判断,严格检查各种麻醉器械设备,确保抢救器具完好和抢救药品齐全。麻醉医生在实施麻醉前应再次查对患者姓名、病区、床号、性别、年龄、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询问手术前是否禁食禁饮,有无麻醉禁忌症。

4、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检查实施情况,防止差错事故。

5、严格查对制度。麻醉期间所用药物及输血输液要做到三查七对”,对药品、剂量、配制日期、用法、给药途经等要经两人查对,特别要注意最易搞错的相似药物或相似安瓿。抽到注射器中的药物必须注明药物名称及浓度,二者缺一不可,否则不允许注射到病人体内。用过的安瓿及注射器等应保留到病人出手术室后方可丢弃,以便复查。

6、使用易燃易爆麻醉药须小心谨慎,严防起火爆炸,各种麻醉气体钢瓶颜色要标志醒目。

7、没有麻醉机设备,严禁开展手术的麻醉工作,施行椎管内麻醉必须能掌握气管插管术。上岗工作不到一年或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和执业注册者不能独立担任主麻;严禁没有学历、非麻醉专业医师和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担任麻醉工作,不允许一位麻醉医师同时实施两台手术的麻醉。

8、新技术的开展,新方法的使用和新药品的引进,必须经科主任同意并经医院批准,并按照认真讨论后的预定方案实施。

9、严格交接班制度,坚持接班不到,当班不走,坚持岗位交班、手术台旁交班,遇到病情危急和疑难病例的手术时一律不准交班,要协同处理,待病人情况稳定后方可交接班。交班内容包括病人情况、麻醉经过,特殊用药、输血输液等。

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篇10

护理差错事故是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的因素之一,可以危及病人的人身安全,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人为的因素是主要的。护理人员每天要完成大量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将各种具体的医疗指示及处置落实到患者身上,可以说患者每天24小时都可能在护理人员的监督下接受观察和治疗。因此,护理人员的医疗行为较医生更为具体和深入,所反映的效果也更为直接和鲜明。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熟练的护理技术,考虑事情要更加周密细心。但是,在临床护理实际工作中,护理差错事故又时有发生,如错药名,错床号,错时间,错用法,错操作,打错针,输错液,漏治疗,凭印象治疗及交接不清等。这些差错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延误治疗计划,轻则影响患者治疗,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重则造成医疗事故。为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现将导致差错事故的原因与防范措施谈点见解。

差错原因

情绪不稳定:由于各种因素而影响情绪,例如因家庭、婚姻、经济及人际关系等。加之护理人员绝大多数是女同志等因素均可引起情绪的波动。又如夫妻感情破裂,家庭不和,失意,经济拮据,人际关系紧张,亲人生病,家务事繁忙或自己遭到不幸均可使情绪不稳定、消沉。若缺乏自我调节的心理平衡能力,在工作中心事重重、精神萎靡、精力不集中,常引起差错事故发生。

工作繁忙及疲劳:工作繁忙时过多地信息一并反映到大脑以致出现应接不暇,使感觉器和分析器的活动发生错觉。对自己工作不能做到心中有数,未按轻重缓急进行合理安排工作,工作中显得手忙脚乱。另外,当疲劳时人体的内环境造成活动紊乱不协调,已出现感觉不灵敏和分辨能力差。这种情况占差错事故的比例也相当高。

缺乏责任感:少数护理人员对自己所肩负的职责工作性质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责任感。不能够安心本职工作,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热情。

规章制度执行不妥:工作中想当然,凭印象行事,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如转换医嘱时“2次/日”转成“3次/日”,将1床药物转在2床治疗单上等。

擅离工作岗位,对患者急救失控:有时个别护理人员对岗位责任心不强、消极工作、工作中执行不认真,对工作马马虎虎,常见在职不在岗的状态。如有的护士,接班时未做床前接班,接班后也末及时巡视病房,对患者病情观察处理不及时,以致发生意外,引起医疗纠分。这是由于未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更换班时显现失控而造成。

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分散或个人家庭所造成的原因,或亲友来访等外界因素的干扰,致使注意力分散,有的急于下班,接夜班马虎出现差错。

防范措施

加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优良护理职业道德,是防止差错事故的前提。护理人员要关心自己的病人,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极端负责,严格遵守操作

规程,养成认真、细致,讲究护理质量,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

克服心理定式和习性心理:在工作中特别警惕其发生消极影响,任何时候都切记查对制度,培养发现自己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习惯,按照护理工作操作规范执行,切忌凭经验印象办事。

严肃对待差错事故:差错和事故一旦发生,护士必须有忠诚老实的心态和无私的精神,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分清责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吸取教训,提高道德水平,业务水平和政策水平。不隐瞒真相,即不夸大也不缩小,不推卸责任,以患者的健康利益为主,主动协助有关人员查找和分析错误减少损失挽回影响,不攻击和袒护当事人。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本人得不到教育不放过,没有改进措施不放过。

预防护理差错发生须具备3个要素:①工作要严谨。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生活及家庭矛盾等方面关系,不带情绪上班。在其位尽其职,始终保持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②技术要熟练。要钻研业务,掌握本科的特点,病情及常用药物知识。③执行规章制度要严格。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做到诚心、精心、细心、有心、耐心。

加强管理,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增强责任感:①严格考核按职上岗:《护士管理办法》

第19条未经职业考核及注册者,不得从事护理工作。②建立健全护理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监督和检查各项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的执行情况。对容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进行监控,以消除隐患。③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树立一切以病人的中心,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思想,提高护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④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将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的发生降到最低限度。⑤护理部门应积极配合倡议本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本单位的法制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以法治院”的道路。必须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医疗职业风险越来越大,医疗工作也应当走法律程序。这样既可保护患者的利益,可有效地保护医护人员的利益。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但对医疗护理的质量及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法律观念、经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同时医学科学也不断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疑难大手术越来越多,护理工作的任务艰巨而且责任重大,但是由于医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业务技术水平、个体思维判断水平及道德水平的差异,医疗事故和护理纠纷的发生往往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护生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确保医疗护理安全的基础。

体检中心差错事故和投拆处理制度 篇11

1、按照卫生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

2、建立差错事故和投诉登记制度,对发生的差错事故和投诉应定期讨论,重大事故应立即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及防范措施,给予当事人批评教育或必要的处理,给投诉人以答复。

1、认真执行《国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在健康体检中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按国家法规进行处理。

2、在本中心内应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对发生的差错事故和投诉应定期讨论,重大事故应立即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及防范措施,给予当事人批评教育或必要的处理,给投诉人以答复。

3、发生差错或事故后,若留有残存的标本和试剂应予以保留,以便分析原因,并立即采取挽救措施,积极做好善后工作。根据情况,向有关上级领导报告。

4、发生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后应立即组织抢救,并报告健康体健中心管理部门,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5、对已发生的事故应严肃处理。凡属医疗过程中因个人原因造成医疗差错的按《医疗缺陷判定标准》处罚当事人及行政处理;凡经卫生局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医疗事故的,根据其医疗事故等级进行相应处罚。

6、投诉电话:

电子信箱:

差错事故和投诉处理制度

1.建立差错事故和投诉登记制度,对发生的差错事故和投诉应定期讨论,重大事件应立即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及防范措施,给予当事人批评教育或必要的处罚,给投诉人以答复。

上一篇:网上考试系统开题报告下一篇:《一个国家的诞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