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念奴娇宋江,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2024-06-02

念奴娇,念奴娇宋江,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共8篇)

念奴娇,念奴娇宋江,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篇1

宋江念奴娇赏析

1该词上片前面四句描述了宋江自己曾为世道所不容纳,竟然到了无处安身的地步,后来投奔了梁山,做了梁山泊的寨主,现在来到东京,观赏灯景。接着后面的五句,笔锋转向李师师,表述了宋江对这位名妓的倾慕之情。先是描述了李师师的衣着服饰,“翠袖围香,绛绡笼雪”,衣袖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红色绢纱里笼罩着的是如雪的洁白肌肤。面对这样一位佳丽,是值得掷干金来买她的一笑的。像这样美如仙女的人,是薄幸的男人无缘消受的。

这首词下片前面的五句,回述了宋江身在粱山水泊的寂寞情怀,色沉雁杳,日夜盼望朝廷降旨招安的消息。结尾五句描述了他满怀忠义之心,却不能够被理解,为此常只能是借酒浇愁,把头发都愁白了。宋江这一次冒险来到东京观赏花灯的真实目的便是设法打通关系,想要通过名妓李师师能让宋徽宗体察到他宋江的“忠肝义胆”,殷切希望朝廷能够对梁山水泊的起义军进行招安。这首词集中披露了宋江投奔梁山只是暂时栖身,最终将投降朝廷的用心。

宋江念奴娇赏析

2元宵节,宋江带着燕青等去东京观灯,见到名妓李师师,李师师以酒食款待他们。席间,李师师低唱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宋江乘着酒兴,填写了这首词,呈给李师师,表达了宋江对李师师的赞美之情,希望李师师借助自己的特殊身份向北宋朝廷转达自己期待招安报国的适切心情。宋江作这首词,展示了他的文学才情和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刻画了他重情重义不贪女色的优美品质,故此词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词的开首三句,石破天惊,天地之大,竟没有自己安身立命之所。道出作者心中深深的无奈。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一个“借”字,表明了山寨只是暂时栖身之地,梁山烟水浩渺,景色优美,但是“梁园虽好”,不可能成为永久的归宿之地,而只是暂时借住,并打算以此换来“凤城春色”。

“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销得?”接着宋江赞美了李师师的美丽。“翠袖围香,绛绡笼雪”,衣袖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红色绢纱里笼罩着的是如雪的洁白肌肤。像这样美如仙女的人,是薄幸的男人无缘消受的。宋江此处赞美李师师的美色,而且说自己薄幸如何销得,说明自己并不是贪图美色而来,自来引出下片。

“回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词的下片,首先描写了梁山泊的景色。一望无际的水面上,生长着茂密的芦苇,绿色的苇叶,白色的蓼花,在夜晚冷月的映照下,景色显得分外的凄清。廖廖数语,就描绘出一幅幽美的画面,宋江确实有较高的文学才能。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字面上的意思是,鱼在水中雁飞天上,只盼金鸡报晓、天明日出的佳音。深层意思为,梁山上的一百单八将和数万士兵,都有翘首期盼朝廷的招安的消息。

“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此处宋江表明自己忠义无人能解,间接婉转的表达出希望李师师能将自己的忠心上达天听的愿望。这才是本词的中心意思。

“闲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此处的“闲愁”,可不是文人的嘲风弄月的愁,而是作为一个几万人的一把手,为今后梁山事业的命运而担忧、为把梁山这艘航船终将驶向何处而愁,一至于愁白了头。

这首词风格婉转、清丽,一咏三叹,读之让人唏嘘不已。

念奴娇

天南地北①,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②? 借得山东烟水寨③,来买凤城春色④。翠袖围香⑤,绛绡笼雪⑥,一笑千金值⑦。神仙体态⑧,薄幸如何消得⑨?

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⑩,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词语注释

①天南地北:指代普天之下。

②狂客:狂放不羁之人。此处为宋江自谦之词。

③山东烟水寨:指梁山泊。

④凤城:旧时京都的别称,谓帝王所居之城。

⑤翠袖:青绿色衣袖,泛指女人的装束。

⑥绛绡:红色绡绢。雪:比喻李师师洁白的肌肤。

⑦一笑千金值:值得千金买一笑。

⑧神仙体态:意谓美如仙女。

⑨薄幸如何消得:薄幸,薄情;负心。消得:消受得了。

⑩芦页滩头,蓼(liǎo)花汀畔:指梁山水泊。

六六:六六三十六,暗指天罡星数,八九七十二,暗指地煞星数。

金鸡消息:黄鸡报晓的声音。指朝廷招安。

四海:泛指大下。

念奴娇,念奴娇宋江,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篇2

一.注意感情

人道东坡“自有横槊气概, 固是英雄本色”。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里, 其主体情调豪迈奔放、昂扬奋发。词的开篇“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三句, 抒发了词人浩大的气概, 展现了万里长江滚滚东流, 波浪滔天的雄伟壮阔景象。朗读时, 高峰突起, 语音浑厚, 情感激昂。接下来“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三句, 描写赤壁古战场壮丽、雄奇、险恶的景色。朗读时, 感情激越、雄浑、气势宏大。下阕开头六句, 词人怀古, 羡慕年轻有为的周郎。朗读时应该轻松、愉快、热烈些。词末五句, 抒发了词人对人生的感叹。朗读时感情抑郁、低沉、凝重, 但不是悲凉、哀凄。这里虽然是全词的最低点, 表现了词人深沉的感叹和无可奈何的情绪, 但词人并不是完全的消极颓废、悲观失望, 而是在领悟了人生底蕴后的一种超脱。

二.注意联想和想象

诗词的艺术特点讲究高度的概括, 设置许多艺术空白。学生在朗读时, 就需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揣其情、抚其景、思其事,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读懂诗词字外之意, 才能对诗词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词的上阕“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三句, 写得何等雄浑、开阔、奇伟。朗读时就应展开想象的翅膀, 同词人一起遨游于古战场, 一起感受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下阕开头六句, 朗读时不能作简单地模仿, 应展开丰富的联想, 联系词人的政治抱负来品味。这样, 才能读准其中的真意。原来, 苏轼也是胸有雄图的人, 希望能像周郎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 关于这一点,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就是很好的证明。

三.注意对比

古人说得好,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 执红牙板, 歌‘杨柳岸, 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 铜琵琶, 铁绰板, 唱‘大江东去’。”这说明了苏词与柳词风格明显不同, 朗读时也迥然相异。教学中, 教师可让男女生对该词与《雨霖铃》作分别朗读。前者读得豪迈、奔放, 后者读得悲凄、缠绵。

苏词气势盛大, 奔放不羁, 但他的魅力并不固于此, 一个丰满完整的人格必须兼容豪迈与婉约两种气质。比如他的《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 , 词中描绘了新夜黯淡的环境, 衬托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这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迈气概是截然不同的, 朗读也应该不同, 应以低沉、悲凄的语调为主。

四.注意语调

苏轼的词, 有一种内在的节奏美。时而高昂、热烈;时而凝重、欢快。朗读时, 要注意细心体会。《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 从总体上看, 形成前高后低状。从其中的句子上看, 也有其高低起伏的变化。例如:朗读“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三句时, “大江”、“浪”语调较高, 以显其声势;“东去”、“淘尽”语调较低, 以显江水与历史的流逝;“千古”语调较低, 以引起遐思;“风流人物”语调由半高到高, 以表示赞美和强调。再如:“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这三句的动词“穿空”、“拍岸”、“卷起”要读得高昂、气足, 这是为了突出那雷霆万钧、不可阻挡的气势。

五.注意顿挫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 有些地方因感情或其它需要, 须作较长时间的停顿或拖声。例如:朗读“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一句时, 前句“江山”后停顿时间较长, “如画”后宜轻拖, 这样, 用极为舒缓的语调更能使学生体会出词人的爱国热情, 从中受到熏陶, 后句“一时”后停顿时间较长, 一从语法的角度考虑, 二也突出了那个特定的时代。整个这一大句, 朗读时如果很快地一带而过, 就很难体会出“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事实。再有, 下阕开头“遥想”后宜轻拖, 因为一则“遥想”作为领字, 领起后边几句, 二则在此轻拖, 自然而然使读者进入到那个特定的时代, 特定的场景当中。

六.注意重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篇3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Tune: “Charm of a Maiden Singer” Memories of the Past at Red Cliff

Su Shi

The Great River eastward flows,

With its waves are gone all those

Gallant1 heroes of bygone2 years.

West of the ancient fortress appears

The Red Cliff 3. Here General Zhou won his early fame

When the Three Kingdoms were all in flame4.

Jagged5 rocks tower in the air,

Swashing waves beat on the shore,

Rolling up a thousand heaps of snow.

To match the hills and the river so fair,

How many heroes brave of yore6

Made a great show!

I fancy7 General Zhou at the height

Of 8 his success, with a plume9 fan in hand,

In a silk hood, so brave and bright,

Laughing and jesting10 with his bride so fair,

While enemy ships were destroyed as planned

Like shadowy castles in the air.

Should their souls revisit this land,

Sentimental, his wife would laugh to say11,

Younger than they, I have my hair all turned gray.

Life is but12 like a passing dream,

Id drink to the moon which once saw them on the stream.

评析: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词人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本译作利用重音和节拍的交替变换,使词语结构产生音乐般的节奏感,对相同或相近音素的反复使用,如flows, those; years, appears; fame, flame; air, fair; shore, yore; snow,show; height, bright等构成了音韵押脚,更加强了语言的音乐美,增添了艺术情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About the Translator —Xu Yuanchong

Xu Yuanchong is professor of English at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His translation works include:

(1)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Drydens All for Love(《一切为了爱情》) and Scotts Quentin Durward (《昆廷•杜沃德》);

(2) from French into Chinese: Hugos Theatre(《雨果戏剧选集》) and Balzacs Un Debut Dans La Vie(《人生的开始》);

(3)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Earthshaking

Songs—Epic of Chinese Revolution (《动地诗——

中国现代革命家诗词选》), Su Dongpo — A New Translation(《苏东坡诗词新译》), 150 Tang Poems (《唐诗一百五十首》).

Notes:

1. gallantadj. 勇敢的,英勇的

2. bygoneadj. 过去的,昔日的

3. West of the ancient fortress appears the Red Cliff.

这是个完全倒装句结构,整个谓语置于主语之前。如:

(1) In a lecture hall of a university in England sits a professor. 英格兰一所大学的讲堂里坐着一位教授。

(2) At the top of the hill stands a temple. 山顶上坐落着一座寺庙。

注:诗歌中恰当运用倒装的修辞手法可以起到加强语势、调和音节、错综句法的作用。许渊冲先生在翻译苏轼的《浣溪沙》中词句“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时也用了相似的修辞手法,即:In the brook below the hill there drowns the orchid bud; the sandy path between pinetrees shows not a trace of mud. Shower by shower falls the rain while cuckoos sing. 其中第一句和第三句都是完全倒装形式。

4. in flame(s) 着火,燃烧。如:

The building was in flames. 大楼失火了。

5. jaggedadj. 锯齿状的,不整齐的

6. yoren.

of yore(archaic or rhetoric古或修辞) 相当于 long ago,“往昔”的意思。如:in days of yore 昔日

7. fancyv. 设想,想象,幻想

8. at the height of 在……的顶点,最强点。如:

He is at the height of his career. 他正处于事业的巅峰。

9. plumen. (升上空中的)一缕(烟等);羽毛,羽饰

10. jestv. 开玩笑

11. Should their souls revisit this land, senti

mental, his wife would laugh to say.

这句话使用了虚拟语气。“故国神游”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发了作者许多感想 ——好像自己的灵魂到远古游历了一番。

12. but此处意为only。如:

I dont think well manage it. Still, we can but try. 我想我们应付不了这事,只能试试。

翻译练习:按照题后括号里给出的提示将下列句子译成英文。

1. 窗户里飘出美妙的音乐。(倒装)

2. 当时正是披头士乐队最出名的时候。(at the height of)

3. 我们到达时,房子已燃烧在熊熊大火中。(in flames)

4. 她感觉自己好像听到楼下有声音。(fancy)

参考译文:

1. Out of the window came sweet music.

2. At that time the Beatles were at the height of their fame.

3. The house was in flames by the time we arrived.

4. She fancied she heard a noise downstairs.

注:由于诗歌体裁的特殊性,译者在语言表达上出于押韵的需要做出个别不符合常规语法的调整,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注意辨识。

念奴娇,念奴娇宋江,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篇4

念奴娇

作者:陈郁  朝代:宋  体裁:词   没巴没鼻,霎时间、做出漫天漫地。不论高低并上下,平白都教一例。鼓动滕六,招邀巽二,一任张威势。识他不破,只今道是祥瑞。却恨鹅鸭池边,三更半夜,误了吴元济。东郭先生都不管,关上门儿稳睡。一夜东风,三竿暖日,万事随流水。东皇笑道,山河原是我底。

★ 念奴矫·送陈正言鉴赏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念奴娇·梅原文

★ 《念奴娇·萧条庭院》

★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念奴娇》

★ 《念奴娇·春情》原文及赏析

念奴娇,念奴娇宋江,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篇5

苏轼为官关心政治, 但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 王安石推行新法, 他极力反对, 被调往杭州等处担任地方官。元丰二年即公元1079年在湖州太守任上又因作诗讽刺新法, 遭到御史弹劾、论罪, 被捕入狱。《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苏轼谪居黄州于元丰五年游赏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时所作。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略)

此词上阕歌咏故垒赤壁, 下阕感怀少年周瑜, 结尾以感慨自我作结。开篇“大江东去”三句, 气象磅礴, 足与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相媲美, 而且意境壮阔, 在时空上都得到极度拓展, 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 引发作者心中的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的考古疑似之言, 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穿空”三句正面写赤壁惊心动魄的景色, 词中把眼前的“乱石”、“惊涛”写得雄奇险峻, 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 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奇险境界。下阕作者特别赞赏周瑜的功名, “小乔初嫁”看似闲笔 (小乔初嫁周瑜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 , 特意插入“初嫁”, 更显出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羽扇纶巾”三句特别写周瑜的建功立业:周瑜身为都督却非兵戎相见, 而是执羽扇戴纶巾, 谈笑风生, 火攻水战, 大败曹军。写战争一点不渲染金戈铁马的战争硝烟, 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 指挥若定, 作者的用意就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周瑜的风采与才华。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 已经“早生华发”, 待罪在黄州, 同周瑜相比, 不禁深感惭愧。壮丽江山, 英雄业绩, 激起苏轼豪迈奋发的感情, 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所以他从怀古归到伤己, 自叹“人生如梦”, 无奈举杯同江上的清风明月一醉销愁了。

这首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 但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儒家入世的学说和道家出世的观点都能从他的词中体现出来。

一方面, 苏轼是一个以天下忧乐为忧乐、锐意进取、乐观旷达的人。尽管他政治上失意, 却从未对理想、对生活失去信心。当他亲临古战场时, 触景生情, 生发了对古代英雄的向往与仰慕。词中着力刻画了周郎“雄姿英发”的豪杰姿态和英雄形象。作者这样赞颂英雄, 不就是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国家建立丰功伟业吗?不正是他内心时刻梦想叱咤风云、兼济天下的写照吗?

另一方面, 苏轼又在此借咏史怀古、抒发壮志未酬的郁闷心情。面对自己被派往黄州担任团练副使, 实际上要受到官员监督管制的现实, “早生华发”本来足以使人生悲, 现实更使苏轼感到年岁渐老、功业无成, 因而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真是“人生如梦”!只好“一樽还酹江月”了。此中又流露出随缘任运、超然通达、独善其身的自慰之词。

如同中国历史上无数有为的知识分子一样, 苏轼从小接受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 他既仰慕屈原、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 希望忠君忧国, 渴望建功立业;又追慕老庄, 酷爱陶潜, 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还精通禅学, 时常跟佛家弟子亲密往来。儒、道、佛三家思想, 本来是有其矛盾的一面, 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 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 把它们统一起来, 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含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 从而树立了“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观、价值观。

念奴娇,念奴娇宋江,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篇6

从李白、杜甫讲到舒婷、徐志摩, 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讲到普希金的《致大海》, 从柳永的婉约词讲到苏轼的豪放词, 我深深地被诗歌中的意境所吸引。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成功, 我个人认为是词中的意境将我和同学们无形地感染了, 自此, 我就对词中意境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一、“困”点之一——诗歌教学方法的切入点

作者在构思上将写景、怀古与抒情融为一体, 大开大合, 纵横古今, 意境宏阔, 气势不凡;长江滚滚向东奔流, 陡峭错落的山崖直穿天空, 汹涌的浪涛拍打着江岸, 卷起了千万堆雪白的浪花。作者的思绪也随着那奔腾的浪涛驰向历史的长河, 想到赤壁之战的英雄周瑜, 联系自己的处境, 不禁感慨良多。这些内容亦如滚滚长江汩汩滔滔, 喷涌而出, 内涵丰富。无论是写景还是咏史, 都能抓住特征, 略加点染, 便描绘得栩栩如生, 使欣赏者如闻其声, 如入其境。最值得称道的是起笔句“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气势恢宏, 引人遐思, 引领全篇。作者把所怀念的历史人物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下, 赞美之情不言自喻。在奔腾的大江、雄伟的赤壁衬托下, 赤壁之战的英雄周瑜登场了, 诗人选择英雄的气质、风度、才干等简笔勾勒, 塑造了一个青年儒将的生动形象。然而, 诗人的笔墨却不止于此, 他神游故国, 想到自己空有一身抱负, 一生几上几下, 屡遭贬谪、流放的严酷现实, 怎不慨叹“人生如梦”!通观全诗, 无论写景, 还是咏史, 实质上都是为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慨服务的, 这样, 就很自然地将景与情融合到了一起, 进入了一种比较深邃的意境中, 课堂教学也就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不断领悟这句话的深意, 并着眼于对诗歌教学意境的把握, 其着眼点应在意象, 而这“意象”便是诗歌写作者写作的焦点。那么, 这也就是欣赏者把“意象”作为诗歌着眼点的所在了。看来, 诗歌教学首先从大处着眼, 把握景和情的结合。同时, 我也明白了教师诗歌教学“困”的第一个要点就是:诗歌教学方法切入点的缺乏。

二、“困”点之二——诗歌意象与意境的理解

诗歌是侧重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但感情并不是诗, 从感情到诗, 这中间有一个具体化的过程, 这个外化的过程既是“意与象具”的意象构造过程, 更是“思与境谐”的意境营造过程, 一首诗有无诗味, 说到底是看这首诗有没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审美意境。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诗评家论诗经常要用的两个术语。而我们欣赏诗歌往往强调对意境的把握却忽略了对意象的解析, 特别是对于既成名作, 欣赏者会很自然地为作品中的“意境”所吸引、所感染。也就是说从文学史的角度或者从赏析的角度强调作品的意境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个人认为诗歌也属于常用文体中的一种, 若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写作理论, 懂得常用文体的写作规律, 锻炼常用文体的写作技能则更好。这样更便于教师讲授诗歌, 也更有利于学生较容易地去理解诗歌。

那么, 意象究竟该作何理解呢?一般来讲, 意象以两种形态出现于文学作品中, 即单个意象和整体意象, 单个意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艺术形式, 整体意象则是一组或一串意象构成的整体画面, 也称意象体系。就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 “大江”、“浪”、“故垒”、“月”等就是单个意象, 人们常常把这种意象看成是更大境界中的一个“部件”, 它们不能离开整体, 若离开了单个意象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比如“江”、“浪”一旦离开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便失去了整首词的豪迈气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只有一个整体意象, 而这整体意象正是诗歌欣赏中“境”的体现。

再者, 所谓意境, 是指作品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生活图景, 与诗人主体审美情感融为一体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 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并能诱发和开拓出丰富的审美想象的空间的整体意象。换言之, 意境是意象的高级形态, 也是文学典型化原则在诗歌创作中具体运用的结晶, 它能使读者在品味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获得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意境源于意象, 意象可以进行合情合理的虚构, 在此基础上的意境自然有实境也有虚境, 当一个个意象以一定的方式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时, 进入诗的意象, 因相互牵制和作用往往产生了一种新的整体和新的内容。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其中“江”、“浪”、“风流人物”单个意象组合起来, 便成了一幅将怀古融于写景的声势浩大的画面。

所以, 诗歌教学把握意象是关键, 同时也要能自然地将意象组合成一个整体, 这样, 意境自然也就随之而出了。

念奴娇,念奴娇宋江,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篇7

念奴娇 田唐,念奴娇 田唐蔡松年,念奴娇 田唐的意思,念奴娇 田唐赏析 -诗词大全

念奴娇 田唐

作者:蔡松年  朝代:元  体裁:词   间,襟韵飘爽,无复市朝气味。然甚穷,难忍时无料事之者。比罢熙和酒官,复为药局,与余有林下相从之约,作念奴娇以寄之九江秀色,看飘萧神气,长身玉立。放浪江南山水窟,笔下云岚堆积。药笼功名,酒垆身世,不得文章力。人间俗气,对君一笑都释。畴昔得意忘形,野梅溪月,有酒还相觅。痛饮酣歌悲壮处,老骥谁能伏枥。争席樵渔,对床风雨,伴我为闲客。朱弦疏越,兴来一扫筝笛。

念奴娇,念奴娇宋江,念奴娇的意思,念奴娇赏析 篇8

(ppt展示)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文传千古, 峨嵋共比高。 我们对苏轼并不陌生。

二、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视频, 整体感知, 谈初读感受。 (2-3生)

2.读中赏: (1) 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了解大意。诵读点拨: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 应读得铿锵有力, 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感觉有点消极情绪, 但应读得洒脱, 不要作低调处理。 (2) 男生集体朗读后答:从词的题目看这是一首怀古词。

三、分析鉴赏

师介绍:怀古词大体包括三块:观眼前之景 (写景) 、想历史人物 (怀古) 和抒发自己感慨 (抒情) 。 (板书)

1.观眼前之景 (写景)

(1) 本词的上片中, 作者看到的眼前景有哪些?

写景:大江、浪、故垒、赤壁、乱石、惊涛 (见景生情) (板书

(2)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思路点拨:点手法, 析内容, 明情感。

(3) 赏中读:“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的形容词和动词用得非常妙、用得传神, 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试以“乱”“惊”、“穿”“拍”“卷”为例, 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 每组分析两字即可。 (汇报后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思路点拨:点手法, 现画面, 明效果。

(4) 上片最后写道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由写景转入怀古, 吟咏周瑜, 由眼前之景 (写景) 想到历史人物 (怀古) 。

(5) 一时多少豪杰? 你能想到活动在三国大江奇景里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学生自由答后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回忆三国英雄人物 (男生集体朗读上片) 。

2.想历史人物 (怀古)

女生集体朗读下片, 思考讨论:

(1) 比较: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很多, 如孙权、诸葛亮、刘备等, 作者为什么只写到周瑜, 而不写其他人呢? 把周瑜换成孙权或诸葛亮好不好? 通过比较, 让学生理解写周瑜形象的作用, 体会用典的贴切。 (苏轼为何仰慕周瑜? )

(此处简介背景:介绍“乌台诗案”。 苏轼含冤103天后终被赦, 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元丰五年, 47岁的苏轼在游黄州赤壁时, 吊古抒怀, 写下了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在描写周瑜的才华和功勋前, 为何要插入 “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谈谈你的看法?

(3) 他是怎样写周瑜的? (简介周瑜, 字公瑾, 24岁拜将、娶小乔为妻, 34岁指挥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赤壁战役, 36岁英年早逝。 )

点拨:次要人物作用讲解 (衬托主要人物) 。

怀古:周郎雄姿英发、风流潇洒、才华横溢 (情景交融) (板书) 。

作者借英雄周瑜反衬自己, 形成强烈反差, 情感得以自然而然的流露。

对比当中, 感叹“人生如梦”。

3.抒发自己的感慨 (抒情)

(1) 词人最后抒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

抒情:自己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由景生情) (板书) 。

学生放声朗读全词, 从自己有情感的声音中感受这首词的风格。

(2) 谈对“人生如梦”的理解。

根据整首词, 联系苏轼的生平、思想和写作背景, 发表自己的观点, 自圆其说即可。 链接:苏轼的生平与思想。

讨论方向提示:观点一:诗句含有消极成分, 与前文的豪壮情调不合。

观点二:自我安慰之辞, 诗人在身心受到巨大打击时的自慰之辞。

教师总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 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四、拓展

你是怎样看待人生的? (小组讨论后答)

五、总结

板书设计:

写景———赤壁 (见景生情)

怀古———周瑜 (情景交融)

上一篇:什么是诗歌下一篇:幼儿园教师周反思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