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

2024-08-09

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精选7篇)

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 篇1

古典诗歌作为我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杰出代表, 是中学生学习古代优秀作品的重要内容, 在达成上述目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然意象是古典诗歌中的重要内容,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理解自然意象, 能真正为学生奠定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

一.丰富的自然意象凸显了古典诗歌自然意象诗的特质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 自然景物是重要内容, 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我国古典诗歌文本的基本构成单位是“自然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是典型的自然意象诗。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记载了一件诗坛轶事:在宋代和尚中, 以诗名世者有九人, 曾编诗集为《九僧诗》。当时的进士许洞, 也是一位善为词章的俊逸之士。一天, 他邀请九位诗僧一起赋诗, 遂出一纸相约, 说:“不得犯此一字”。众僧看时, 只见纸上写着:“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 于是众僧搁笔。

美国汉学家BurtonW atson曾以中国古典抒情诗的代表《唐诗三百首》作为标本, 统计了其中自然意象出现的频率, 分别是:天76次, 日72次, 月96次, 星13次, 河汉8次, 北斗4次, 草42次, 木 (含“树”) 51次, 鸟31次, 燕5次, 等等。[1]王世达、陶亚舒对《花间集》 (后蜀赵崇祚辑) ———我国第一部词总集中的18家词人的500首词的自然审美意象作了统计, 其出现的频率分别是:春203次, 花155次, 风131次, 月125次, 柳97次, 雨74次, 云68次, 莺57次, 草47次, 燕47次, 鸳鸯46次, 杏花31次, 桃花20次, 荷花15次, 等等。[2]

以上有趣的故事和相关统计道出了一个事实, 即中国古典诗歌中自然景物是重要内容。意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显示一首诗或一个诗人的风格特色, 一首内涵丰富的诗或一个风格鲜明的诗人, 都拥有自己的意象群落或中心意象。意象往往成为一首诗或一个诗人的标志性代码。古代诗歌史上那些最有个性风格的诗人, 都拥有自己的中心自然意象。如屈原的“善鸟香草”, 陶潜的“园田、松菊、南山、归鸟”, 李白的“月亮、大鹏、黄河、蜀道”, 岑参的“大雪、沙碛、热海、火山”, 李贺的“酸风、黑云、冷雨”, 李商隐的“锦瑟、蓬山、青鸟”等。

古典诗人表情达意时, 一般不采用直抒的方式, 而是借助自然意象来间接传示。即目兴感、见景生情是一种普遍的创作心理发生机制, 借景抒情、托物寓情是一种普遍采用的表现手法。正如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云:“兴之为义, 是诗家大半得力处。无端说一件鸟兽草木, 不明指天时而天时恍在其中, 不显言地境而地境宛在其中, 且不实说人事而人事已隐约流露其中。”[3]

二.自然意象陌生化背后折射的是文化的变迁

大自然作为一种审美对象, 渐渐地退出了现代人的审美视野, 人类对于大自然的审美能力日益萎缩, 对于大自然的那份美感也正在失落, 自然甚至成了现代人生活中陌生的存在。消失了基础, 自然意象自然成了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障碍。

在古典诗歌的阅读教学中, 我们会经常遇到学生因与自然的疏远而造成的理解诗歌的困难。如苏轼《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 》, 很少有学生曾注目过这“似花还似非花”的杨花;甚至在学习黄庭坚《清平乐 (春归何处) 》时, “因风飞过蔷薇”, 谈起蔷薇的花时, 同学们也是一脸茫然。

自然意象陌生化背后折射的是文化的发展变迁。

传统的中国文化, 基本上是大陆型农业文化。这种文化的本质, 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吃、穿、住、用, 都取之于自然界。日月风云、山川花草、鸟兽虫草, 都是人们的生活资源。由于生存的需要, 人们对自然物观察之多、之久、之细、之深, 是现代的人们所望尘莫及的。人们生活于斯, 钟情于斯, 自然成为人类的朋友, 成为文化和艺术的对象, 同时也养育了举世无双的自然人化能力, 凡足之所到之地, 目之所观之物, 耳之所听之声, 都包含有人化的内容。

比如月亮, 在古典诗歌中, 她成了两地相思之人的信使和情感连接的纽带, 甚至就是青年情侣的情书。如谢庄“隔千里兮共明月”, 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 与君直到夜郎西”, 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苏轼“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等。徐志摩说:“月下的喟息, 可以结聚成山;月下的情泪, 可以培畤百亩的畹兰、千茎的紫琳耿。”

传统社会的文化轴心是农业文明, 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社会的文化轴心是工业文化, 是人与人的关系。现代人的审美对象往往是物与人, 他们在逐渐远离自然的同时也模糊了对自然的认识。如曾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的潘洗尘《饮九月初九的酒》, 写重阳节对父母的思念, 诗的前两节感念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 乡愁浓挚。后两节则有两处败笔:一是第三节“饮一轮明明灭灭的新月”, 既是“新月”, 当是“一弯”而非“一轮”;二是第四节“圆也中秋/缺也中秋”两句收束全诗, 咏重阳而结以中秋有跑题之嫌;再者, 农历九月初九已是“深秋”而非“中秋”, 这显然是一个不伦不类的结尾, 破坏了全诗浑然一体的美感效果, 究其原因, 当是文化变化影响下对自然体察的粗枝大叶。

三.自然意象的理解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累

古典诗歌中的每一个自然意象都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钱穆先生曾说:“三千年来之中国文学, 无不涉及鸟兽草木。”[4]诸如《诗经》的草木鸟兽, 楚辞的香草云霓, 汉乐府的雨水花鸟, 魏晋诗的山水田园, 唐诗宋词的风花雪月等。

三千年来, 自然意象在诗的创作、欣赏和传播的文化氛围中, 得到了深厚的积淀。诸如明月、残照、春、秋、雁、燕、杜鹃、鸳鸯、凤凰、龙、鱼、流水、柳、松、竹、桃花、菊花、荷花、兰花、梅花、落花、猿啼、雨、霜等等, 每一个自然意象都具有悠远的历史和丰厚的积淀, 甚至成为一个内涵相对稳定的诗化符号。此外, 代字型的自然意象, 诸如“桂华”代月光, “红雨”、“刘郎”代桃, “章台”、“灞岸”代柳, “玉龙”代剑, 等等;典故型自然意象, 诸如玉兔、月老、瑶台、巫山、蓬莱、黄泉、桃李、神鸦、青鸟、野鹤、青云、桃源、梅妻、濠鱼、莲步等, 这些自然意象都是由历史积淀形成的。

借景抒情、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受孕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 体现着古典诗人独特的心理素养, 又与诗人接受《易经》“圣人立象以尽意”的哲学思维表达方式有关。古典诗歌意境的创造方式源于中国艺术家宠爱自然的独特心理素质, 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艺术家是这样一个人:他与自然和睦相处, 不受社会枷锁束缚和金钱的诱惑, 他的精神深深地沉浸在山水和其他的自然物象之中。……一位中国艺术家必须融人类的最佳文化和自然的最佳精神于心底。”[5]所以, 中国艺术家的兴趣点和艺术表现的核心点, 大多在自然景物方面。他们将“回归自然”作为主要的艺术修养方式, 在山水中澄净灵魂, 在花鸟中滋润文思, 在风月中揽掬灵感。

从民族心理、传统文化的角度学习理解自然意象, 在当下尤具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 在丰富人类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生存的困扰。以高度物质文明为依托的现代社会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是以人与自然的分裂、以人的精神失落为代价的。早在30年代, 林语堂先生就说:“大自然的精神已经离开了现代的文明人。”现代化浪潮席卷时, 这个问题就更尖锐起来。工业化作为一种现代文明, 不仅无可厚非, 而且是现代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是, 人类本身就是一种高级形态的自然生命现象, 是大自然的儿女。如果硬要将人类从大自然中疏离开来, 同样是危险的。处于后工业社会的人们不仅自食着“异化劳动”所带来的苦果, 而且普遍地感受到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困扰。

江西诗歌中的山水自然 篇2

现代学者大部分对“自然”的解释则更加科学系统,首先认为“自然”即“自然界”,广义指具有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与宇宙、物质、存在、客观实在等范畴同义,包括人类社会;狭义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通常分为非生命系统和生命系统。被人类活动改变了的自然界,通常称为第二自然或人化自然。我个人的观点是将这两种解释结合起来,可以称之为现实世界的自然与精神世界的自然,这两者不能对立也不能混淆。

本文拟从江西当代诗歌中淘澄出关于自然的法则,这也正是我最为信服也极力支持的真理,可称之为山水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体现在文学创作中便是一种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它揭示出:最完美的文艺作品都必须进入道的境界,进入自然朴素而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本真境界。

一、山水草木,洗涤心灵

古人作诗需有酒,例如诗仙李白;亦有人需置身于优美的环境中才得好诗。那么,江西秀丽的山水风光山水必然是他们灵感的源泉。回顾江西当代诗歌的发展情况,这类诗歌并不少,其中包含着诗人深切的情感与盼望,对家乡的赞美与眷恋亦打动人心。我将这些诗歌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自然景物中所得出的些许体悟;第二类是关于时光与生命的问题的探讨;第三类则是对神奇的自然的热烈赞美。

首先来看第一类诗歌,其中的深刻思想是否能触动你我呢?周劭馨《山谷》一诗,用山谷代指整个自然,指出整个自然对地球万物无私的奉献,引申出父母对子女深沉无言、包容隐忍的爱。我尤其喜欢开头一段的这两句:“但因此我也就最懂得石头,最懂得泥土,/最懂得风雨,最懂得岩鹰……”现在的孩子好像从来就不知道回报是什么,也不懂得父母的辛苦与爱,世事之艰辛对他们来说是遥远的事情,因此总也长不大。但父母永远是宽容的,深爱着孩子的。诗歌最后两句这样写道:“于是,在征途上我常常想到:/如果你掏出我的誓言来责问……”即使孩子飞得再高再远,父母的目光总是翻越千山万水,追寻着孩子的身影,对于孩子犯过的错从不在意。我时常感到心痛,自己曾经那样伤害深爱我的父母。

接下来是两篇散文诗。相对于诗歌,我更愿意称呼这种文体为篇章式的散文。虽然一直坚持诗歌从来就不是以量取胜,简短精悍更能留有遐想的空间,其中蕴含的深意也必定随着这种无所顾忌的想象更上一层;可是,久而久之却发现这种文体另有一种美。每每读到这种诗歌,不再停留于对情感与现实问题的思考,而是随着篇章内容的跳跃转换陷入一个个故事中,时常会有想将诗歌编成小说的冲动。其中可提取使用的素材丰富之极,而且情感的抒发也很到位,语言保留了诗歌语言的特点,让人产生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在许洁《小草的歌》一诗中,诗人与小草仿佛一体,其实小草既是诗人自身,也是陪伴诗人克服一切困难的伙伴,亦是诗人所希望达成的梦想。诗人这样写道:“后来长大些,我说道:‘小草啊,黑夜不死已过去?’”,“小草啊,梦中醒来,我更觉你的可贵”,“青青的小草,我与你同时大地的女儿。”诗人想说的其实很简单,人这一生该拥有简单的梦,不畏惧孤单,不羡慕浮华,不忘自己本来的模样,靠自己的双手耕耘梦想。在张自旗的《绿色王国的和音》一诗中,诗人陶醉于绿色的王国中,绿色代表生机、活力与生命。伟岸的青松告诉诗人在竞争中才能认识生命的价值,即使死去,灵魂也充满欢喜,而诗人想告诉我们的是他对神奇的自然万物充满活力的赞叹,他认为生命就该毫无遗憾地拼搏一回,这样才不会留有遗憾。

接着我们来看第二类诗歌。有关时光的问题是现代社会经久不息的主题,正如前段时间大热的那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所唱:“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就老了。”我们所珍惜的一切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在熊光炯《太阳是一只黄囊瓜》中,诗人这样感叹道:“时间的齿/一口一口地啃咬着/甜的连黑子也囫囵吞下去。”时光就是这样无情,不因任何理由停留,只会如滚轮一般向前进,将所有都碾压,不留一丝痕迹。这首诗歌很奇特地将时间比喻成黄囊瓜,而题目又将太阳说成是一只黄囊瓜,这等于是双重意象的重叠。虽然表面在写黄囊瓜,实则是对时间的控诉。这种技巧也曾出现在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歌中,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只有这样两句:“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人群中的面孔,对应黑色枝条上的花瓣,意象的双重叠加使诗歌更显神秘。

了解了时光的无情,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关于时光令人赞叹的神奇能力。陈安安的《琥珀中的蜜蜂》一诗,描述了琥珀中的蜜蜂的姿态、神情,经历千年依然保留着死时的模样,未得到什么,却在今日给世界留下如此完美的姿态。诗歌最后一句写道:“一个时代真正能留下的不多/唯有你/能被人珍藏。”这是极高的赞美,既是对蜜蜂,也是对时光。

最后我们来欣赏第三类诗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一直以来都是诗歌创作的主题之一,而其中又以对植物的描写最为突出。邓诗鸿的《一剪寒梅》一诗,极力赞美了“花中四君子”之一梅的清高孤傲。梅绽放于冬日最为严寒的时节,纯洁而高贵,这让我想起陆游的《卜算子》种对“梅”的描述:“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确实,我们倒不如梅那般一身傲骨,拥有坚定的信念,拥有充实的精神世界,而这些才是人生的真正追求。李卉的《苇》则让我们了解了芦苇这种植物的特性。芦苇通常给人以随风摇摆的感觉,古诗中大多数是用其表达诗人零落漂泊之感,如白居易的《风雨晚泊》中这样几句:“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又有刘禹锡《晚泊牛渚》中写的:“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而这首诗却一反常态,极力赞颂绿苇不畏严寒,刚毅不屈,为大地带来早春的希望,这也为芦苇塑造了另一种更加高大坚定的形象。

nlc202309090132

以上提到的几首诗歌所描写的山谷、小草、花中四君子等,都属于自然景物,是真正现实的自然景物,诗人们从这些平凡细微的物体身上寻找到许多珍贵的东西,关于情感,关于信念,关于人生。我们一直以来都认为,人类是万物之灵,可以随意践踏其他生物,枉顾生命之可贵,但事实上,人类从来就不是世界的主宰,站立从来就不是以人类踩踏其他平等生物为目的进化而来的。自然同样保留了许多生命权利。或许生命权利这个词更加适用于原始纯粹的地区,例如亚马逊森林、撒哈拉沙漠,人类在这样环境恶劣的地区,生命力与生存能力往往逊色于其他生物。这时,残忍或善良、高级或低级、富有或贫穷都不再是衡量生命是否该存在的标准,权利只掌握在自然手中,生命也是由自然赋予或解救的。山、水、花、草、虫、鱼、鸟、兽,这些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却也足够让自诩万物之灵的人类惭愧。山有生命,水有生命,自然万事万物都永远自己独特的呼吸,不受约束,不拘泥于形态,一呼一吸自有道理。从人类的角度出发,人眼中所呈现的山水、风雨、江河湖泊一直静止不动,仿若天地悠悠,岁月流逝都与之无关。其实不然,他们的改变或成长不执著于表面形态的转换或移动,而是致力于呼吸吐纳间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在相互沟通中渐渐懂得如何维护自然的平衡发展,而不是只关注自身的成长。所以,作为大千世界中的一粒微尘,我们更应该从自然中寻求生命之道,而不是一味地索求、破坏。

二、往事如烟,历史如镜

历史就是过往的记忆,存在于过去时间的生活,也就是过去的自然,有可能不如现在,也有可能比现在更加美好,谁知道呢?但我们必须肯定的是它对现实生活的警示作用。往事如白驹过隙,无形无色无味,抓不住,摸不透,能留下的必然有发人深省的力量。我们一直讲以史为鉴,历史是过往的总结,也是规范现在的准则。大到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小至残留在泥土中的一块瓦片,只要是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洗涤与冲刷,都带上了些许厚重神秘的感觉,引人探究与深思。特定的地区因其文化习俗与地域风貌的不同往往在历史事件的保存流传与文化的呈现上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这段历史中闪闪发光的一些人、事、物必然引发后人的思考,这就是历史的力量。淹没一切事物,不留清晰的痕迹,只有那些真正具有意义的东西才不会随着时光的逝去而被粉碎成一缕清尘。

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江西诗人对于历史的理解。这里选择了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而其中所隐含的历史感悟也是非同寻常。第一首是谢轮的《隋炀帝和他的运河》。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修建运河只为一己之私,博美人一笑。可知在他扬起鞭子的一刹那,他的国家也将覆灭。暴政得不到民心,正如古人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历史往往都是溢满悲痛、苦难和残暴的,仿佛只有这样,人类的文明才能从刀耕火种中挣扎出来。可是,暴虐无度的君主最终都会因自己所犯下的罪而落得亡国惨死的下场,这是历史更迭的必然,也是真理民心的抉择。我很喜欢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隋炀帝的运河是一根绳子/他绝望于此/他自缢于此。”这正好印证了佛家所言的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第二首是纪辉剑的《曹操的头发》。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可是他在几次战役中坑杀了无数百姓却是事实。关于曹操的头发,到有这样一个典故:曹操讨伐张绣,正值麦熟季节,乃颁布军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岂料他自己的坐骑就踩坏一大片麦田。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曹操闹着自杀,被劝阻后,来了一个“割发权代首”。这在当时可不算“作秀”,而是相当严肃的自我惩罚。但这首诗的主题并不是这些,而是旨在突出战争的残酷。那铁蹄下践踏的又何止一片庄稼,背后堆积的是数万人的白骨啊!诗人急切呼唤,我们当反思历史,以寻求更美好的未来。

第三首是刘道远的《鱼纹瓷片》。在考古活动中,即使是一片碎裂的瓷片,也可能隐藏着巨大的秘密。诗人由鱼纹瓷片联想到景德镇陶瓷诞生的奇妙,感慨历史不断前进,不变的只有这些被掩埋于黄土之中的无言之物,感叹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更加重要的是,诗人尖锐地指出现代社会人们只关心金钱,却不注重文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也是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想解决却始终存在的问题。

第四首是桂向明的《绍兴—桥》。这是一首散文诗,气势宏伟壮阔,颇有激人向上的意图。桥,字面意思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而这首诗将桥抽象化,以桥喻人,将历史上那些敢于奉献、敢于抗争、敢于前行的伟人比作桥。诗中这样写道:“他们不就是纵横域中、名扬宇宙的桥吗?”这是极高的称赞。诗人同样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人生的圣洁与壮美,并激发出内心微小而伟大的心愿:化作一座小桥,承载孩子们的梦想。

第五首是桂向明的《致曹雪芹》。提到曹雪芹,必是与《红楼梦》有关,而《红楼梦》中最为人提及的就是林黛玉。全诗以林黛玉为引,借林黛玉不愿屈服的高尚人格,突出曹雪芹的人格高洁,其中惋惜的心境一览无遗,表现出诗人的自我期许与心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是一种怎样的决心啊!我尤其喜爱诗中的这一句:“只是,你钟爱的那个少女永远走不进阳光和微笑——”我们总在思考宝黛的悲剧性爱情,却忽略了林黛玉的不幸到底是谁造成的,亦如现代社会从来就容不下特立独行。

最后一首是冷克朋的《遥望黄河》。只要是炎黄子孙,对于黄河总有一种道不清说不明的亲切感。黄河养育了所有华夏族人,见证了黄河文明的发展,见证了所有朝代的兴盛灭亡,见证了每个人的欢喜悲痛,不论是悲壮如屈子、文天祥等,还是卑微如纤夫,它都一一包容。它奔流不息,将百姓之苦、国家之屈辱繁盛都记录下来,千百年来始终不变。诗人赞美它,歌颂它,更加赞颂我们祖国的伟大。

三、平凡生活,点滴智慧

我经常听孙燕姿的的一首歌《天黑黑》,里面有段歌词是这样唱的:“原来外婆的道理早就唱给我听,下起雨,也要勇敢前行,我相信,一切都会平息。”每次在KTV唱这首歌的时候都会感慨,原来生活早就给出了答案,只是我们被一些欲望蒙住了双眼。生活如此有智慧,却时刻保持着谦卑容忍的气度。无论是色彩缤纷还是黑白相间,生活总会出其不意,给你一点惊喜又奉上一些挫折,打你一巴掌又往你怀里塞一把甜枣。有人说,生活就是个混蛋,给你添堵,找你晦气,让你失望的本领无人能及,却只在指缝里漏出一丝喜悦的阳光,好让你不会一头栽进绝望的深渊出不来。可是,日子一天天过,生活还是生活,它有它的道理,它有它的方式,不管是拽着你的领口拖着你前行,还是抚摸着你的头敦敦教诲让你成长,人们总擅长将这些粗糙野蛮的道理化为简单深刻的诗句,给每个人一个美好的继续前进的理由。

描写大自然的诗歌 篇3

在眼前张灯结彩

大自然将奇妙的汽球

放在天空

大自然一直在变幻在构思

一场骗局一场欢歌一场盛宴

大自然的心计历历在目

在大自然的手心

我是一只竹节虫

我根据我的环境改变心绪和颜色

但我终归逃不过它既定的法则

我安眠于自己的躯壳里

沐风浴雨,享受雷霆

大自然一直在我的面前变脸

它的速度就在我惊诧的一瞬间

生的死了,没的有了

而一切都在弯曲

背脊和畅想,坚贞和屈服

我无力挽回丢失的萤火

一会儿冷一会儿热

在大自然的眼睛里我只是一片绿叶

去年绿了,今年黄了

也不知什么时候飘散消失

但我怀抱我的根

怀抱大自然的一缕呼吸

大自然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一会将我装进命运的竹筐

一会将我放归希望的大海

大自然把我当作月

一会捏圆,一会揉缺

我在大自然关照下

平安无事

我沉默,面对大自然的脸色

我把惊惧和麻木

藏在皮下,毛孔里的鲜花和叶子

在风中若无其事

大自然天堂歌舞升平

关于描写大自然的现代诗歌20首 篇4

1、《致大自然》

天空将无数种韵律轻飘在亮色下

履履辙迹

岁月的流逝有时象一首歌

当你在这里想起

快乐时光似曾把记忆

留在广远的地方

我不会相思

却带着快慰热衷于你的情意

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时候

有我的爱心难以叙述

象昨日的阳光今天如这时的你

把我挽留

必竟是夏季

一个美妙的故事成熟在雨季

象春风得意之时迎接你

用已然忘却紧锁的心扉围绕你

说一声久别后那漫长的凝视

就足使你眼泪莹莹

如气象万千的远古小径

只有一种声音回荡

那无边的翠绿连接着欣欣的里程

不会停息

是绿色的曼妙是红色的娇柔

是幽雅把它擎起

是冷酷的严峻是孤独的陶冶

是奋斗者的骄傲

你温馨的世界

属于勇敢的男人天真的少女

及冬天与智慧

属于酣畅的溪流欢跃的小鸟

及烈日和海岸

属于象形的橄榄树

属于我和我所爱的丛林

当绿色原野上有蝴蝶翩翩

如儿时的你

当沉沉黑夜静静躺在河边

梦幻般流连

我寻觅好长的小路弯呵

当黎明的田间

有人从明媚的春光前走过

当风絮一遍遍

去揉扶那寂静的荒野

你用什么怀抱来抚擎这

温馨的飘逸

我走出岁月的流失

沿着履履辙迹向向阳的山坡

奔走

向着沼泽向着憧憬

不停地挺进

那坦荡的胸怀在潇潇暮雨中

现出迷人的广漠

那巍巍的山峦在旖旎风光下

和我一同

用粗旷的臂膊紧握着的手

挥舞着一个太阳

2、《梦想拥有大自然的浪漫》

大自然的浪漫总让人冲动

五月的雨同样富有激情

涌入大地的怀抱

洗涤万物的心灵

飘落的花瓣是春的缩影

幼嫩的果子是夏的起程

风起云涌缠绵着季节的变换

电闪雷鸣奔腾在宇宙的胸怀

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浪漫

冲动激情让人留恋

回味人的收获

是雨后的清新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

多少个梦想让大脑膨胀

年少青春永恒

是生活的象征也是生命的历程

春夏秋冬枝繁叶茂

风花雪月蓝天白云

山川河流电闪雷鸣

都是大自然浪漫的资本

我们梦想着拥有

只管让五月的雨浸透全身

用炽热的心煮沸这春天最后的雨

化做一股蒸气富有激情

和大自然一起浪漫

诉说情怀

3、《乡村里的音籁》

小舟在垂柳荫间缓泛,一阵阵初秋的凉风,吹生了水面的漪绒,吹来两岸乡村里的音籁。

我独自凭着船窗闲憩,静看着一河的波幻,静听着远近的音籁,又一度与童年的情景默契!

这是清脆的稚儿的呼唤,田场上工作纷纭,竹篱边犬吠鸡鸣,但这无端的悲感与凄惋!

白云在蓝天里飞行,我欲把恼人的年岁,我欲把恼人的情爱,托付与无涯的空灵――消泯;

回复我纯朴的,美丽的童心,像山谷里的冷泉一勺,像晓风里的白头乳鹊,像池畔的草花,自然的鲜明。

4、《初春》

朋友,是春天了

驱散忧愁,揩去泪水

向着太阳微笑

虽然还没有花的洪流

冲毁冬的镣铐

奔泻着酩酊的芬芳

泛滥在平原、山坳

虽然还没有鸟的歌瀑

飞溅起万千银珠

四散在雾蒙蒙的拂晓

滚动在黄昏的林荫道

但等着吧

一旦惊雷起

乌云便仓皇而逃

那是最美最好的梦呵

也许在一夜间辉煌地来到

是还有寒意

还有霜似的烦恼

如果你侧耳倾听

五老峰上,狂风还在呼啸

战栗的山谷呵

仿佛一起嚎啕

但已有几朵小小的杜鹃

如吹不灭的火苗

使天地温暖

连云儿也不再他飘

友人,让我们说

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饶

是因为它经过了最后的料峭

5、《金色的秋天》

红透了的果子香满园

农家晒场上高高的稻堆堆成片

拉个满网笑开了渔户的脸

寒衣温暖了战士的心在天边

斜阳外,捡起薄簿的石片

投向芦苇的水面

管它那儿深,这儿浅

看一行大雁驮起金色的秋天

6、《聆听大自然》

有一种弦律,叫做大自然。

他不比命运交响曲的豪迈,也不同田园交响曲的柔情。

然而,他,更真实,更悦耳。

每每生活的世界,我们淡忘了,明明在眼前,却好比宇宙遥远。

心静,才能忘我,忘我,才能天马行空。

风吹草动,鸟语花香。

秋风半夜鸣蝉,听取蛙声一片。

每一个音符章节,诉说着,梦幻与现实的故事!

7、《神奇大自然》

看那海水那样蓝

蓝的醉人

蓝的勾魂夺魄

那海水荡漾着

有一种非凡的动感

让人联想到

某一个人的心情

起伏跌宕

波涛汹涌

真是人生犹如海呀

也许那海它不甘沉默

不愿意悄悄地

走过它暗淡的人生

它妄想一鸣惊人

引起世人的注意和重视

所以它拼命地抖动着、翻卷着

试图淹没和吞噬

那黑暗和阴影

或者它想挑战

和命运抗衡

它变换着

忽而静的没有一点波澜

时而咆哮怒吼

显示出它多重的个性

海水折腾一番后

有点倦了

海面上出现了一些巨型礁石

它们矗立在那里

让人追忆起很多传说、故事

离我们最近的礁石

看起来壮观庞大

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到了精卫填海的故事

难道那些礁石

是精卫移来的它可能幻想把

广袤的大海填充

可一切

原来只是梦幻和泡影

那礁石被海水冲刷着

裸露在那里

隐约可见裂缝和沧桑

让人仿佛进入虚幻境界

虚幻中礁石幻化成一位老者

它经历了很多风雨

却依然那么坚强

那礁石上生长了

绿色的苔藓

给干瘪光秃的礁石

增添了生机和希望

还有一些野菊花

悄无声息的在一边绽放着

是那么迷人惹眼

或者是上苍

可怜礁石的孤独、无助

特意让它来装点

让那些丑陋的石头

戴上了天然的花环

让原本无趣、乏味的东西

显得妩媚了几分

添了几分姿色

大自然真的好神奇

蕴含着太多的奥妙和稀奇

它总在不经意间

让我们浮想联翩

放飞呆滞的思绪

让僵死的东西

注入了生命和谜

这就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大自然

我们向往的地方

8、《大自然的倾诉》

挖掘机尖利的牙齿蚕食山岗

饕餮的笑声在山林间回荡

绿色生命倒下,流的都是血泪

人类无休止的索取,贪婪而疯狂

难道我们留给后代子孙的只是荒凉

裸露的岩石张着惊恐的眼睛

裹着沙尘的风暴四处流浪

河水浑浊了,鱼虾绝迹

儿童只能在教科书里浏览风光

世纪唱出的挽歌充满哀伤

贪婪孪生掠夺,无序的开采,砍伐,挖掘

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百孔千疮

得到的越多,失去的越多

索取的越多,补偿的越多

大自然已经把警钟敲响

大自然的律条是万物和谐相处

草木有理由茁壮成长

动物有理由自由奔跑

人类有理由享受幸福时光

前题是要有敬畏和悲悯的心肠

9、《向大自然的盗贼,起诉》

你的人性已让金钱绑架

你的良心已被物欲排挤

你的一双贪婪的贼眼

四处钻探着人类的栖息地

你膨胀的钱袋里

山河在呻吟

鸟兽在悲鸣

森林在哀泣

你盗走了人类生态的和谐

留下了子孙后代

永远无法偿还的天“灾”

蓝天将成为绝版

冰山将成为梦幻

老虎将成为恐龙

长卧于历史的博物馆

拯救大自然,就是救自己

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为了人类的明天

我向你一一庄严起诉

看!带血的证词

传来了数亿万千

出庭的证人

来自舟曲、玉树、汶川

我深信时代

将会对你作出最严厉的审判

还我锦绣山河

还我一片蓝天

10、《听,大自然的声音》

听,大自然的声音

那是月光轻吻平静的湖面

听,大自然的声音

那是微风低拂茂密的深林

闭上你的眼睛倾听吧

感受这一刻的静谧与温馨

小鸟在愉悦地歌唱

花儿在悄悄地绽放

你听见了吗

小草在发芽,新的生命在成长

你听见了吗

流星在划落,美的瞬间在闪光

听吧,大自然的声音如此美妙

可是,哭泣吧可怜的人儿

你再也听不到大自然的声音了

城市的喧嚣取代了月光湖面的温柔

灯红酒绿赶走了鸟语花香

高楼林立替换了茂密海洋

可怕的是

这个恶梦仍然继续着

或许,多年后

当农村被城市覆盖

那大自然的声音将只是一种回忆

我怕有一天

当儿子问我鸟儿的叫声是怎样的时

我会不知所措

11、《春——大自然的贤者》

大雁列队回归北方

带来了细雨蒙蒙

唤醒了小草青青

闷睡了四个月的土地

张着大嘴笑盈盈

柳絮满天飞舞

布谷鸟在叫

遍地牛儿跑

地下孕育着小生命

人们心爱的宝宝

春风暖艳阳照

江河山川哈哈笑

百舸争流鱼儿跳

农民心里那本账啊

一想一看心里笑

12、《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着翅膀,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好地去听听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花里,在每一滴水里,在每一颗展开的谷粒里。

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走来,向远方匆匆走去。

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13、《好客莫过大自然》

鹊子为我呼朋去

蝶儿待我花不采

山鹰兴高冲穹空

苍松携风敞胸怀

山花争相笑脸露

小雀润嗓歌谷外

小溪淙淙来身边

哈哈劝饮献亲睐

唯有牛犊情最多

为吻我手笑跑来

14、《大自然天堂》

大自然天堂

在眼前张灯结彩

大自然将奇妙的汽球

放在天空

大自然一直在变幻在构思

一场骗局一场欢歌一场盛宴

大自然的心计历历在目

在大自然的手心

我是一只竹节虫

我根据我的环境改变心绪和颜色

但我终归逃不过它既定的法则

我安眠于自己的躯壳里

沐风浴雨,享受雷霆

大自然一直在我的面前变脸

它的速度就在我惊诧的一瞬间

生的死了,没的有了

而一切都在弯曲

背脊和畅想,坚贞和屈服

我无力挽回丢失的萤火

一会儿冷一会儿热

在大自然的眼睛里我只是一片绿叶

去年绿了,今年黄了

也不知什么时候飘散消失

但我怀抱我的根

怀抱大自然的一缕呼吸

大自然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一会将我装进命运的竹筐

一会将我放归希望的大海

大自然把我当作月

一会捏圆,一会揉缺

我在大自然关照下

平安无事

我沉默,面对大自然的脸色

我把惊惧和麻木

藏在皮下,毛孔里的鲜花和叶子

在风中若无其事

大自然天堂歌舞升平

灯光如昼,爱情如蜜

15、《大自然的迷障》

一道黑色的屏障,铺天盖地占据半个天空

人们屏住呼吸,惊恐地低头前行

似乎是谁吞嗜了日月

一枝黑色曼陀罗

从雾障中悠然而现

几分妖媚几分邪笑

散发着诱人的奇香

鬼魅般地迷住了

过往的行人

可怜的人啊

麻木地陶醉在它的石榴裙下

沉默……沉默

沉默的号角终于响起

人们恐慌地从惊悚中站起

沉积许久的雷声也终于暴发

带着闪电

劈开了鬼魅般的迷障

斩断了黑色曼陀罗

又下起了雨,是暴雨

淋漓尽致倾盆而下

驱散了抑郁许久的天空

那层幽怨

殷勤的大自然啊

神奇的另人哭泣

还给了白天以光明

还给了黑夜以星空

16、《美丽的大自然》

春暖花开,大地复苏。

草儿幽绿,花儿鲜艳。

小鱼快活地游,小鸟自由地飞。

树木挺直了身,农人笑弯了腰。

啊,美妙的大自然,真是一幅永看不厌的画卷。

17、《大自然的儿女》

春天,花红柳绿;

夏天,烈日炎炎;

秋天,天高云淡;

冬天,白雪纷飞。

每一个季节都有她独自的特点,每一个季节都有她迷人之处,每一个季节都是大自然的儿女。

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18、《保护大自然》

大自然,真美丽。

蝶舞,鸟鸣,鲜花香;

风吹,草动,柳枝摇;

莺飞,燕舞,瓜果笑;

溪流,鱼游,虾嬉闹。

这样的美丽,人人爱。

这样的世界,大家保。

19、《活在大自然》

我的一切美

受赐于大自然

记忆里的第一次

走进一片热闹的森林

我就把我的心脏

交给了大自然的心脏

看着树叶上滑落的水滴

慌乱的心开始平静

心中的阴霾

被蔚蓝取代

看着小鸟叼着几根小树枝

做着自己的窠

我莫名的释怀了

傻傻的对着它笑

听着溪水欢快的跑着

像过年去买新衣服似的我好像听到莫扎特

在弹奏他最得意的曲子

听着树叶在说话

都是些悄悄话

就像那个最好的朋友

在诉说他的快乐

有一只刚出土的蝉

看着我一动不动

我假装没看到它

它会很高兴的跑到野玫瑰花前

深深的吻着她的花瓣

她的脸

更红了

我趴在有点湿的草丛中

暖暖的我跟大地一起享受着幸福

远方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草丛,树林

天天都依偎着

一生都爱着周围的邻居

还有那坐山

几天前我刚跟它玩了一天

它正直的性格

让我们成了好朋友

再远就是蓝蓝的天了

几缕炊烟好像是通向天堂的路

我闻到了

家中野菜的香味

太阳困了

躺在西边睡着了

今天

我活在大自然

20、《出入在人境》

远离大自然

昔日俗务缠

今朝得清闲

慢步原野间

山高地也宽

水清天蓝蓝

花红草更鲜

山雀报新年

燕儿呢呢喃

宛若神仙眷

貌似在天苑

空谷响山泉

雷平阳诗歌的地域元素与自然哲学 篇5

雷平阳是以成功的诗歌创作初登当时文坛的, 相继而出版了《云南黄昏的秩序》《我的云南血统》《雷平阳诗选》《云南记》《风中的群山》《普洱茶记》《像袋鼠一样奔跑》等作品集。《浮华》是云南组诗《基诺山上的祷辞 (外八首) 》的一首诗作。

《浮华》是一首自然与人性“和谐相融”的作品。这首诗灵跃地描绘一幅动感的云南花香风景图。在云南大理苍山, 靠近玉局峰处。那儿有一座奇妙的山谷, 谷中有一种叫乔木杜鹃的花。每年的春天, 那美丽的乔木杜鹃花都会散发着浓烈的脂粉花香, 在湛蓝而宽广的天空中, 那花粉并没有随着和煦的春风洒落广阔的云贵大地, 或飘落异地他乡, 而是一点儿不剩地洒向了一座石头悬崖。作者清楚地记得那是个为了白雪的春天, 诗人本打算去欣赏洁白明亮的雪山, 去领略和感受清爽畅快的大自然风光。可是, 诗人恰巧路过那里, 又恰巧遇见了这一幕, 一座从里到外都被那美丽的乔木杜鹃花粉“渗红”了的石头悬崖, 却能散发着浓烈的脂粉香。也许, 上天赐予雷平阳创作“自然人性”诗歌的一幕一景。然而, 诗人并不想完全“独吞”这一幕自然风景。奇妙而宁静的自然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同样属于自然界本身。我们是欣赏者, 自然也是欣赏者。那一旁边的溪水, 里面则“埋伏”着一群清冽的“哑巴”, 其实不断流淌的溪水自然而然会发出清冽的流水声, 即哑巴, 诗人其实并不是想以此说明, 只是作者一个人看到此情此景, 通过清冽的“哑巴溪水”, 表明诗人触景生情用无声的语境表达胜似多语的深情感怀, 其具有朦胧诗的丰富韵味。

在雷平阳笔下出现的诗作并不完全是咏物诗, 也不是单纯的风景诗, 而更多类似意蕴深刻和内涵丰富的寓言诗, 有着特别的话语味道, 所描绘的自然景物, 具有特殊的人情味道, 并不是简单语言的堆积和叠加, 却蕴含着无穷的人生体味与自然哲学, 在雷平阳的诗歌中, 云南的地域元素, 犹如诗人一生写作的文学底色。《浮华》一诗, 所描绘了那片云南大理土地上的河流、山脉、花朵的神奇色彩, 透过一些再寻常不过的景与物, 深刻展示了自然与人类, 景物与人性深处细微的不易察觉的瞬间联想, 他的思绪既已越过了眼前实实在在的景物, 而陷入一种自然哲理化的幽深冥想。他捕捉了具有云南明显的地域风貌的景物, 用自己的所见所闻, 所感所受, 用诗意般的轻柔味道, 道出了大自然与现实世界的象征和隐喻。标题“浮华”既与美丽的自然之景, 五彩缤纷的世界连接, 又与“红色的脂粉香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诗人把单调的自然之景巧妙地延伸到浮华的社会生活, 可谓是联想丰富, 诗意超群, 质朴深刻。在这片宁静的自然山水画中, 也许是作者的善意到访, 打破了这里的静谧祥和的一切, 自然而然就有这种“怎么也不习惯”。也许诗人看到了这一幕, 一座从里到外都被那美丽的乔木杜鹃花粉“渗红”了的石头悬崖, 却能散发着浓烈的脂粉香。美丽和谐的大自然, 却也被世间的万事万物所“浸染”, 或者说那种宁静也突然被浮华或者奢华的外物所“浸透”, 油然而生那种失望和可惜。诗人借外物之景衬托出对当前浮华社会的讥讽和嘲笑, 对这种宁静祥和的万物之景无限向往和期盼。诗人的故乡, 那里有诗人对自然之景的美好向往, 无限追求, 就在诗人平静地漫步在大理苍山的山山水水, 倾听自然的无限的旋律。雷平阳的诗歌作品, 则是努力地把自我抒情深深地掩藏在平实的笔法和冷静的叙述中, 深刻地凸显出一幅幅逼真的自然和社会本相。总之, 雷平阳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话语, 深刻的历史理性和人文关怀, 完成了现代诗歌的转型, 开拓出了一片新的审美视野。

在细细咀嚼这首诗雷平阳《浮华》时, 我个人认为此诗的“诗眼”就是这再平常不过的六个字, “怎么也不习惯”, 统筹全诗的主旨内涵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使整首诗前前后后照应, 密不可分。以此句为界, 前半部分, 表现得柔和、平淡, 通俗, 通过这些浓郁地域色彩的意象, 体现了诗人走近自然, 贴近自然, 表现了对大自然万事万物的喜爱和眷恋。“怎么也不习惯”之后, 表现得怪诞、喜剧、浓烈、幽默, 这种诗文的强烈感情反差正好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和反思。即一座石头悬崖, 却从里到外都能散发着浓烈的脂粉香;同时在旁边的一泓溪水, 里面则埋伏着一群清冽的哑巴。“渗红”、“埋伏”、“一群”、“清冽”、“哑巴”, 诗文上下字眼都能够显示出这种自然景观影响了诗人的视觉冲击和感情变化, 这种自然景观和心境复杂的反差, 也许让我们这些读者也无法接受这种情景的诗人可能心情有很大的起伏。此时当诗人看到那种情景, 希望这种情景只是自己一个人, 不希望被那打破, 让那种景象继续存在, 其实在那清幽寂静的山谷中, 流淌着一条潺潺溪水, 那溪水的自然之声, 是那样清脆, 那样美妙, 那样灵动, 不可能真正的“哑巴”, 对于“清冽”与“哑巴”, 看似自相矛盾, 实则作者或许想表达自己当时的心境和想法。从这里, 我们可以看出雷平阳眼中的自然世界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相互都离不开, 溪水里面到底是什么, 估计作者无法知道, “埋伏”一词感觉是大自然万事万物有目的偷窥这一自然景象, 作者把无形的东西变得有形的意境和感觉。“一群”、“清冽”、“哑巴”、简简单单几个词, 各个意象平铺集中却能传达出诗人对于物是人非的自然变化的清醒认识和独特感受。从人世间的浮华物象中, 欣赏了物象的美感, 看到了丑陋的自身, 获得了陶然沉醉的升华和享受。

所有读者都能从这首诗这里感觉得到雷平阳诗歌中的那种平实、简扑、决绝、穿透的魅力。此诗语言地域风格, 平淡朴实, 含蓄生动, 童话色彩。全诗用语简单自然, 运用了象征、反衬、比喻艺术表现手法。诗作里有明显的云南地域的风格, 诸如“大理”、“苍山”、“玉局峰”;而且, 这些都并没有被华丽辞藻所修饰和点缀, 保持了那种清纯的地域遐想。雷平阳的诗歌意象在语言上表现为通过对词语的准确运用表现形象的场景, 往下深究, 可以理解为, 一是作者对自然理解的深度, 二是作者对语言的锤炼。他所极力表达的就是语言质朴和语言般的童话色彩其奇特的想象。它在用语上表现出诗歌的形象性。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 自然生动, 韵味无穷, 同时常常不是直接叙述, 而是曲曲折折, 婉婉约约的倾诉表达, 选用确切的字眼, 直接叙述, 全用白描, 不加修饰, 显得真切深刻, 平易近人。最后, “一群清冽的哑巴”, 特别让人感觉具有童话般神奇的向往。这种返璞归真的精神世界, 这种个性化的质朴语言, 体现了诗人诗歌创作的真功夫。

总之, 真诚是艺术的生命。庄子曰:“真者, 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 不足以动人。”诚如钱谷融所说:“在艺术创作中, 决没有纯客观的、未经心灵观照过的真实;也没有独立于客观的描写对象之外的真诚”。

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颁奖典礼上授予雷平阳“二00六年度诗人”的颁奖辞中说:“雷平阳的写作简明练达、质朴有力。他的语言, 具有石头和土地的光泽;他的感情, 隐忍、细腻并保持着事物原生态的品质。他善于通过经验与智慧、人心与自然的语言驳难, 澄明自身对事物的爱、对世界的好奇, 以及对土地的敬畏。这个深怀赤子之心的诗人, 总能在粗砺而渺小的细节中发现生命的欢乐和悲怆, 正如他的散文, 以风尘仆仆的行旅风格, 测量大地的胸怀和灵魂的重量。”

摘要:作为云南昭通作家群代表性人物之一, 雷平阳本人及他创作的诗歌及散文越来越多地受到世人的关注和赞扬。不仅仅是他创作的文学作品荣获了一系列重量级的国内文学大奖, 更关键的是他的文学作品本身所体现出乡土的地域元素和深厚的自然哲学。同时, 文学作品那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更是一大闪烁的亮点。《浮华》是一首自然与人性“和谐相融”的作品。这首诗灵跃地描绘一幅动感的云南花香风景图, 其内容与语言别具有一般的特色。

关键词:云南,自然,人性,浮华

参考文献

[1]邓清海.论雷平阳诗歌艺术的哲学底蕴[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2) :44—48.

例谈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篇6

一、渲染氛围

人物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就能把人写活,而事情的发生也是在一定背景下才更为生动,才能更好地表达出作者感情。作家往往用生动准确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特定氛围,为叙事抒情服务。

如2009年全国卷《彩色的荒漠》中有一段关于胡杨的描写

“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片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

这是作者在前往塔中油田路上,看到生长在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树。夏去秋来,河水已失去了夏日的汹涌变得平静细瘦。我们可以想象,此时胡杨,因缺少了水的滋养,再加上风沙的肆虐,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而作者展现给我们的则是,“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铸”“树的残干依然挺立” “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作者为什要这样刻画胡杨树,为什么要突出胡杨不屈的形象。目的就是要烘托一种于困难环境中不畏惧不退缩,积极、乐观、顽强的精神。

二、铺垫情节

铺垫是文学作品常用的手法,它的好处是使情节的发展顺理成章,其中用描写自然环境为后文情节做铺垫在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因为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如2009全国卷《彩色的荒漠》

“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隆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

这是作者坐在车上驶向油田时看到的戈壁景象,“无遮无拦的穹隆”“开阔的戈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戈壁滩的空旷、单调、恶劣,在寥寥无几的笔墨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而我们的石油工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工作,为我们输送源源不断的天然气。作者借描绘这段自然环写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荒漠做对比,更为下文对石油工人的高尚精神歌颂做铺垫

再如2010江苏卷《溜索》

在“我”得知要过怒江溜索时,心已捏紧,而下马来到岸边亲眼目睹后,“我”是倒抽气、腿肚抖。“我”看到的是: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

这一段景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突出了怒江峡谷气势的险峻、骇人。就是这样震慑人心的怒江溜索在驼队汉子们面前已是家常便饭,处之泰然。所以开篇的环境描写极力突出怒江溜索的艰险,是为下文驼队汉子溜索的从容无畏做铺垫的。

三、凸显人物性格

景与情往往有着难以割舍的密切关系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家经常把人的情感融注于自然景物之中,从而营造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借此委婉含蓄的展现人物性格或预示人物命运。

如2008年浙江卷《乌米》,文中两处写到乌米的居住环境:

“我看到了乌米老太婆的那所半坍塌的土屋。在从亚伊拉山顶滚下的巨石中间,长着几株法国梧桐、无花果树和桃树。溪水潺潺地流着,在它流过的地方形成许多小小的瀑布,土屋顶上长着青草,墙上爬着曲曲弯弯的藤蔓,屋门正对着大海。”

……

“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巿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

作者两次写乌米居住的环境,一次是远观,半坍塌的土屋,周围则是原始、自然的草草树树,第二次近看,看的是居住在乌米脚下山坡上的人民生活。马具声、人们的喧闹声,而乌米居住的山顶则是一片宁静,结合两次环境描写我们不难体会到主人公乌米生活的艰辛与孤独,暗示她失去丈夫与儿子后凄凉不幸的人生。

四、深化作品主题

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2010年上海秋季卷《天目山》

本文多次写到雾,在登山观景过程中多出穿插了对大雾的描写,大雾遮掩了天目山的远山近树,母亲的双目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大雾“洇湿了母亲的头发”,这几处是实写山中大雾。文章结尾部分写到:“在缥缈的雾中我们似乎模糊了他们理想的内容”,“山林寂静,水气迷茫。雾中影影绰绰的大树无言,没有回声。”此处大雾就别有一层的深意了:象征磨灭、淡化革命先烈精神的历史因素。掩卷深思,原来作者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对先烈的怀念祭奠与崇敬之情,更想说的是半个世纪之后,由于种种历史的、现实的因素我们已经淡忘了先烈的理想追求。所以对雾的描写自然而然的深化了文章主题。

在平时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注意这方面的内容,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并通过一定的文学作品练习感悟,那么学生在答题时就有一定的章法可循。

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 篇7

1、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色,上上下下都是钟乳石,有的像正在爬行的动物,有的像郁郁葱葱的小树林,有的像一些小鸟正在展翅翱翔,真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2、太阳架在山顶上一株顶天的老松树枝头上,似乎一朵红色的大牡丹,十分艳丽可爱。

3、漳河水闪着粼粼波光,像一条游龙,摆动着它那长长的躯体。

4、这些石钟乳有些如莲蓬,有些貌似海棠花,有些像珍珠,有些像琥珀和玛瑙,各尽其妙。洞的出口处,有一串茂密的古藤,从洞顶倒挂下来,似乎一幅碧玉珠帘。

5、从山顶上倾泻而下的瀑布,好似一匹漂亮的绸缎从半空中飘落下来。

6、只见山谷间的白云,时而滚作一团团棉絮,时而化作长长的绫罗,绕着这个山峰飘忽而来,又悠然地从另一处山峰飘忽而去。

7、通往山顶的叠叠石梯,远望像一条白色的带子萦绕在群山之间,又像杂技演员手中飞舞的彩带,忽高忽低,弯弯曲曲地回旋着。

8、淮河,像一条翡翠缎带,在中原大地金黄地毯上飘过;又像一条碧绿的玉带,紧紧系在巨人锦绣袍子上。

9、满山满谷乳白色的雾气,那样的深,那样的浓,像流动的浆液,能把人浮起来似的。

10、眼前的雾谷,如同一条溢满奶浆的河流,舒适温柔地躺在山的怀抱里。

11、一条古老的石板小路,像条瘦弱的长虫,时而爬过重重起伏的丘陵,时而蜿蜒在绿水悠悠的河边。

12、溶洞里,钟乳石琳琅满目,在彩色灯光的照耀下,整个洞府仿佛全是用宝石、珠翠、珊瑚、象牙、绸缎堆积起来的。

13、有一条长长的石头,外形像一条龙,石头上长满斑斑点点的东西,像龙身上的鳞。

14、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侗乡的秋风和煦轻柔,蓝天白云飘逸悠扬。

15、这些洞子,有几十丈深,有的左右相通,简直是一座山里的迷宫。

16、它活像个失去了理智的疯子,在这宽阔的庭院中颠颠扑扑,乱碰乱撞。它时而把地上的柴草碎叶旋卷起来,忽地扔到东边,忽地抛到西边,忽地卷上高空飞舞,又忽地推到一个墙旮旯里不动了。

17、石林的形态千奇百怪:有的像塔,有的像楼,有的像倚天宝剑,有的像器物鸟兽,有的像雨后春笋,有的像蘑菇云,有的像文人武士,有的像少女村姑。

18、山路窄得像一根羊肠,盘盘曲曲,铺满了落叶,而且时不时碰到漫流的山泉,湿漉漉的,脚底下直打滑。

19、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

20、东方刚露出第一抹红霞,小河像一位刚梳洗完毕的姑娘,对着镜子整理晨妆,面颊上飞出几片羞答答的红晕。

21、白云一朵朵开放在峡谷里,显示出朦胧、洁净和神秘,像是一朵朵雪白的雪莲。

22、一片金黄的阳光,照着苍绿的崖壁,崖壁上长着漂亮的小花,像蝴蝶一样动人。

23、青松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

24、只见那座断崖高有数十丈,圆溜溜的像擎天一柱。

25、千仞的悬崖上面,瀑布泻银似的冲过坎坷的山石,发出爽朗的笑声。

26、千峰竞秀的石林,就像梦一样,缭绕着你,像一个神话世界,光怪陆离,变幻无常。

27、春风徐徐弄春晖,春光融融照春衣;春山层层披春绿,春水粼粼泛春绮;春蝶翩翩闹春薇,春蜂嗡嗡恋春蕾。我喜欢这万紫千红的春天。

28、窗前的老榆树,被风一刮,摇摇晃晃,枝丫扫着屋檐,发出唰啦啦唰啦啦的响声。

29、山路,似乎自己也在不懈地向高处奔驰,一直奔向那大地的最高处。

30、那怪石千姿百态,有的像美猴王抓耳挠腮,有的像盆景中重叠着的山峦,有的像额头丰满的老寿星。

31、我们在峡谷中抬头仰望,天空似乎一条蓝色的飘带。

32、翠绿的山坡上点缀着各种颜色的式样新奇的小别墅,就像草地上盛开的五颜六色的花朵。春天到了,五颜六色的野花争相怒放,山坡像是换上了五彩的衣裳。

33、洞内,石钟乳有的像猴子摘桃,有的像青蛙跳塘,有的像双龙入洞,有的像双狮抢球。

34、一轮圆圆的月亮,从东边的山梁上爬出来,如同一盏大灯笼,把个奇石密布的山谷照得亮堂堂。

35、就在那像乌云一般的陡崖上,有一条像天边闪电似的若隐若现的小小的山径。

36、绚丽的霞光在对面银光刺眼的峰巅上抹上淡淡的玫瑰色,好似少女脸上升起的红晕。

37、虎渡河像一匹柔软的碧玉带,镶嵌在母亲的心怀;它永远都是那么坦荡无私,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两岸人民。

38、小河清极了,像一张碧绿、透明的玻璃纸,水底的一块块卵石也都像水晶似的光滑透亮。早晨,小河像刚刚睡醒似的,眨着水波粼粼的眼睛。整个水面绿得如翠,亮得如玉;袅袅升腾的雾气像雪白的面纱,遮掩着小河羞涩的脸。

39、溪水冲击着山石,叮咚作响,如同一个白衣少女,在拨着琵琶。

40、静静的山谷里,有一条涓涓溪流,像一群欢快的孩子,溜溜地奔跑着。

41、那条小路,似一根细线从绝壁上挂下,风一急,似乎会吹断。

42、暖和的春天,万物复苏,运河水像刚刚清醒的小姑娘,浑身布满了活力,唱着新歌,向前奔去。

43、风像头饿急了的猛兽,在山谷里横冲直撞,发出阵阵怪嚎。

44、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就像仙女的彩带飘落在山坡。

45、这些石钟乳,有的像泉水似的从地里涌出来,翻着浪花,直达洞顶;有的从洞顶倒挂下来,像一串串的果实;有的像瀑布倾泻,有的像藤萝,百般缠绕。

上一篇:我这个人作文_初二作文800字_初二作文下一篇:ps教程入门—Photoshop制作广告经典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