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后教学反思

2024-05-25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通用8篇)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 篇1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1

十一假期之后,我先安排讲授了这篇自读课文,让学生找找学习的感觉,调整一下状态,。说实话,学完了这篇课文,我的收获很大,因为作为教师的我也对尘埃有了新的认识。《假如没有灰尘》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思路清晰,说明有序,浅显易懂。它也是一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而又生动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在教学时以学生自学为主,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时点拨引导,。导入课题时,创设了灰尘博士参加联合国评选环保卫士,被拒之门外的情景,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灰尘博士被拒绝了,然后让学生找出灰尘博士能参加大会的证据,体会假设的说明方法,再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然后,引导学生先学习新闻发布会的要求,再现场举办“灰尘的作用新闻发布会”,最后,引导学生想:为什么灰尘有这么多的优点,还不能参加评选大会呢?让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 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万事万物都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他们的优点,也要看到他们的缺点。

学了这篇课文,课后练笔也很有必要。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相关的资料进行练笔,并以第一人称写灰尘。这样有助于使学生独特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均得到提高。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2

认识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基础,我在本节课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动手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中感悟平均分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例1时让学生把6个桃分成两堆,比较不同的分法,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样多”明确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就叫平均分,再看另外的分法,明确每份的个数不一样就不是平均分。

平均分从其分的过程来看,客观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几个几个地分),另一种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分(一个一个地分)。本课教学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来平均分物体,让学生都参与分的过程,直观看到分的结果。整节课从例2到试一试到想做做第2、3题,都是让学生操作学具,在交流过程中要突出:分什么,怎样分的,分得的结果是什么?巩固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进行平均分,熟练掌握这种平均分的方法,学生对平均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后面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3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课后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办法。下面谈谈个人学习《教师如何进行课后教学反思》之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使我明确了教师在进行课后教学反思时应该从教育观念、教学任务、教学能力以及学生学习行为这四方面开展,进行反思的主要内容有:

一、教师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了课改的要求,是否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教师要反思这节课我想教什么?我教了什么任务是否全部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较好的突破,同时还有什么收获?

三、教师要对自己的能与不能有理智的认识。这节课是否运用了新的教法?是否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解决了“学会”问题?是否把握住情感激发点,解决了“乐学”问题?是否把握住思维展开点,解决了“会学”问题?是否把握住能力的生长点,解决了“精学”的问题?

四、课堂教学成效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因此,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只关注了自己的教法而忽视了主体?学生是否乐意地参与学习,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是否也得到了升华?课后征求学生意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反思尤为重要。

其次,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要做好课后教学反思,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要正确认识反思。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认识自己、了解学生,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行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反思之后用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用于自己的实践教学就是改进教学的行动。一边教学一边反思,教学与反思研究相结合,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二是教师要提高反思能力。要提高反思能力,应该具备自我监控、教学监控、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言语沟通、评价及教学反思各方面的能力。三是教师要写教学反思。课后可以从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学活动是否有“沟通”和“合作”、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这四个方面进行反思。

总之, 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我教学的重新构建。通过反思发现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求解决的办法和策略,再监测实施策略的效果,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4

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学、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除上述之外,我觉得还可以发挥活动课和化学史教育的作用。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活动,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5

《西门豹》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代,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课堂上我紧紧围绕文章事情发展变化而展开教学的,即故事发生(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故事发展(调查原因、掌握证据)→故事高潮(严办首犯、为民除害)→故事结局(兴修水利、改变面貌)。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侯,可以依着故事情节发展来理解。所以我在完成这项内容的时侯,也可以依据这篇课文的特点设计几个能够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就问题。如“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在初步读了课文之后能够按着一定的顺序说出来就行。接着老师再看一下学生对人物的了解是什么样的?老师可以这样问到:“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看出来的”,学生就可以从西门豹的所作所为中来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就有了一个初步和整体的把握。这也为下面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我重视朗读训练。学生通过细细品味西门豹说的三句话,体会到了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做法的巧妙。西门豹说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西门豹做法的巧妙,我安排了朗读训练,先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西

门豹说的三句话的理解,试着读读这些句子,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然后,请学生挑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来读一读,大家来评一评,再采用多种形式读一读,以更好地体会西门豹的言外之意。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6

由于本课教学资料是线的认识,小学四年级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理解起来有必须的困难,不容易掌握它们的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我是这样预设以下情节的: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火车的轨道是怎样的?斑马线是怎样的?等等这样的问题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我们从日常生活体验数学知识,如从三个图形中归纳总结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学生从直观到抽象,从生活中的事例到学生的学习知识的转变,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且贴合学生发展的认知体系。这样的情景设计即完成了衔接了新课资料,培养了学生的的学习数学的进取性。

2、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在小组合作前,我先是让同学们看到直线、射线、线段以及结合图上,说一说三种线的特点(独立思考3分钟),用自我的话说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让学生敞开心扉,对三种线的理解到底是怎样的,再经过小组合作相互理解、相互促进、达成共识。完全在学生开放的情景模式下展开。有的教学搞小组合作在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我个人认为是不完美的,是不以不一样学生发展为基础的。假如说在小组合作前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这往往是优等生的专利,而后进生只能是跟着走路没思考。在小组合作4分后时我也和同学们互相交流说一说,逐步引导从端点、长度、与直线的关系中说一说。学生完全开放学习后要适当的引导是有必要,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轻负高质是现代教学的一个永恒话题,我们不能脱离这个目标。

3、实践活动、体会规律。

让学生动手操作,体现了学生自主性。从学生自我玩中体会经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从学生枯燥乏味的教学中解脱出来,贴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资料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资料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的有滋有味,发挥了学生自我应有的个性特点。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7

今天我听了科学教材分析,很有收获。老师将教材分析得很细,还说到科学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教师应知应会的知识资料,使我查到自己科学知识上的缺漏及教学上的缺憾。下面我总结如下:

1、例如我在教《折形状》一课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时曾指导生实验“用一张A4复印纸托起一块红砖”,但是没强调那么详细的操作要求。如:

(1)红砖离桌面15厘米以上;

(2)放书本时,要对准纸筒中心轻拿轻放;

(3)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

(4)纸筒的缝隙要用胶带黏牢固,不能留缝。然而指导教材分析的老师都指点了。使我豁然开朗。

2、再入我在教(课本P23)在“研究三座桥的承受力大小差异”时:只是教师简单演示了一下没让生亲自操作,听培训老师一讲我懂得了一定要让学生亲自操作或教师演示,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桥的`承重能力;还知道了实验注意事项:

①做桥面的硬纸板长不小于20厘米,宽不小于7厘米;

②做拱桥时,要把一张纸板做成拱形,放在平板桥下面,并粘牢;

③建斜拉桥时,要把两条等长的粗线分别系在四根筷子上,再把粗线分别粘在厚纸板中央;

④桥墩间的距离要一样,把同样的重物放在桥的中央;

⑤桥梁的承重力应是塌了时的重物数减去1。

总之,这次听教材培训收获颇丰,以后我定要多参加这样的培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个优秀的科学教师。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8

通过教学,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自己在教学过程有两点收获:

(1)在听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味地老师讲,学生听。待老师把课文讲完了,有的学生还不会读课文,甚至不知道课文究竟写些什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寻根到底就是学生课文听少了,读少了。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说,多听、多读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课文。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进行听读训练,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听和读的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听读效果,深刻感悟文章的内容。

(2)在教学中,凭借教材,引导语言实践活动。要抓住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利用一切机会,以课文空间为“实践活动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课文中,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这就为孩子大大开辟了创新的空间,学生也乐意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想象。这不仅给教学增添了“乐学”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思维。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9

第二单元的第一首歌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生日歌》,如何上好这一单元?该从何入手?

教学之前我仔细研读教材,找准切入点。从表面看,这一单元是教唱有关生日方面的歌曲(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地域),其实,它包含了对祖国、对亲人赤诚的爱,很有教育意义。于是,我从即将到来的国庆说起,讲释祖国妈妈的生日的由来,欣赏《今天是你的生日》这首歌曲(教师现场唱),鼓励同学们用优美,深情的歌声演唱《生日歌》,将我们对祖国妈妈的情感表达出来(着重在处理大家都会唱的歌曲,要求声音整齐、和谐,力度适中)。

这一课时我还安排了欣赏和创造。从祖国妈妈延伸到我们自己的妈妈。请同学们谈谈妈妈对你的爱、关心、教育等,再说说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与心里话,气氛非常热烈,有些小事令我很受感动。我们师生一起安静的倾听女声独唱《生日》,一起感受歌声中浓浓的亲情。随即我布置学生按照书中的要求做一张心愿卡送给家人(考虑到有些学生父母的生日已过,而且我想让学生学习感恩,不仅仅对自己的父母,所以扩大了范围),自己设计,写上想对家人说的话,下节课一起评比。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10

6月中旬,大新教办组织听课组来我校听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认真备课,我安排的是二年级语文第29课《数星星的孩子》,上完这一课后我有许多感想,周校长也给我做了详细的点评。下面是我个人的反思:

本课教学我采用变序法进行教学。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了解张衡由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那么,他小时侯是怎样数星星的呢?再学习前面的课文,抓住张衡认真耐心的词句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件,演示星空图,让学生直观感知星空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感情朗读。本节课教学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主导线索清晰明了

整个课堂教学用两个问题进行贯穿: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小时候的他是怎样一个人?所有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主线索展开,一气呵成。

2、寓教于乐,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采用表演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识字,主动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因为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训练中形成,思维在训练中发展,习惯在训练中培养,情感在训练中陶冶。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坐、仰、指、数”等几个动词后,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训练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还有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环节,你想对张衡说点什么,写下来。学生都把自己的观点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本课不足之处:

1、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读的次数太少,应给让学生反复的读,抓住关键词,让学生体会张衡对星星的感兴趣。

2、课件运用上没有做到及时,在一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北极星是什么?北斗七星又是什么样子的?它怎么样绕着北极星转的,为什么我们的祖先把它分成一组一组的。我没有用课件给学生讲解,这是本节课最大的失误。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感兴趣还是不够明显。

总之,教学有得有失,记住成功,今后力争完美。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11

《赶海》是一篇婉转动人、带有浓浓童趣、童真的课文。全文的内容也紧紧围绕“趣”字来展开,重点描写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等场景来展开的。语句读来妙趣横生,情景交融,留有回味的地方很多。

二、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1、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我一直立足于本课的“趣”,设计了多个环节引导学生们去读趣、找趣、品趣、说趣、演趣。因此,本节课的优点是课堂气氛和谐,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学生敢说、敢读、敢演,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2、把学生带入情境。一开始上课,我首先播放了《赶海的小姑娘》这首歌曲,欢快的旋律萦绕在课堂里,立即让学生们的思绪插上了翅膀,她们想到了美丽的大海,想到了在海边捉贝壳的情形,于是也“闹”着赶快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3、抓住赶海“趣”字,再现赶海的快乐。文中描写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几件事,我便采用让学生读读、想想、演演、再读读的方式去再现课文的情境。如有个孩子在做完“摸”的动作后,读“摸海星”这段时,读得特别慢,我笑着问他:为什么这样读?并通过对比读,更能体会那一声摸到海星后“嘿”的惊喜了!在理解“抓螃蟹”、“捉大虾”重点部分时,除了读之外,还加上了生动的表演,其实孩子们在表演中已理解了文本,通过不同的表演让孩子们体会文中“威风的大虾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的句子,学生们在兴致勃勃中对动词“捏”的准确使用更心领神会了。

三、做得不足的方面:

1、教学时重视了各种形式的读,但品词品句部分做得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教会学生“品词品句”的方法。使学生学以致用。

2、引导学生说趣做得不够。课文后面有一题是“说说在你童年的记忆里,发生过哪些趣事?”本来打算在课中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 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口头练说,课外与课内有机结合——说说自己童年的趣事?然后再把它放在课后进行小练笔,这样效果就会更好些。但因为前面花的时间较多,后面时间较紧,因此,我最后就把这个环节省略了。

3、课文中有许多动词用得非常好,例如:“抓”“摸”“捏”等,应该引导学生品味,然后结合写作,让学生懂得以后在写作中可以通过使用动词这种形式把文章写得更具体、更生动有趣。

4、我的教学语言虽然生动有趣,但是有时口语太多,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

不过这节课还是有许多收获,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不也是进步吗?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12

这节课的内容意义重大。一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对地球自转这种现象已经了解了(包括对哥白尼学说和其他天体运动知识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其实是肤浅的,也是跳跃式的。同学们并没有经过自身的探究,只是一个直观的结果。倘若教师此时便以为同学对于地球自转已经了解的很清楚了,那就大错特错了。教材编排到这里,地球自转还没有直接证据出现,因此我们并不能枉下结论,而是依照人类探索天体运行的规律历史动身,一步步让小朋友经历这个探究历史,层层揭开地球自转之迷。另一方面,这局部内容是人类历史上首次通过实验演示给出了地球自转的直接证据,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重要转折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实际教学中,要想达到教学目的却非易事。在这个单元教学以前,我先上完了时间单元,同学已经经历了摆的研究,在他们的实验中,摆在摆动过程中,十有八九方向是会发生变化的,课堂上甚至出现过垂直摆动到最后变成平行铁架摆动。具体原因有许多,主要还是资料问题以和同学在操作上不够仔细,另外受空气阻力影响也是很大的。既然如此,教材上说实验已经证明摆具有坚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在我们的同学先前概念中是不存在的,而且我估计和我们情况类似的可能还不少,所以这局部资料的问题如何解决可能需要有一个具体说明,并能在工具箱中配置。教师演示摆这个实验,虽然会比同学好一点,但也是不能非常直观的显示出摆的这样一个特点,摆在摆动过程中方向仍然会有一些偏转,因此这个看似简单的结论实际通过实验得出,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点上,我自身做的也是挺失败的,同学几乎都是有先入为主的感觉,个人觉得这个结论在研究摆的过程中就可以稍微加以总结,让同学有一个前提认识。旋转下面圆盘,观察摆角度的变化,我做了近20实验,都毫无例外发生了一些编转,最后我也只能在基本不变的字眼上下工夫,近乎强迫同学接受这个概念。教参上提到:确保实验效果良好,摆锤应稍重一些,摆线应稍长一些,要特别注意提醒同学要平稳而缓慢地转动底盘。我觉得可以举例说明什么样的摆锤、摆线多长才比较合适,并且最好在中小学能够比较方便找到这样的资料。

既然我们的资料效果不明显,我引导同学考虑为什么我们的摆不能非常明显的证明书本上的结论,同学们非常的聪明,他们也会从资料和操作上(他们自身已经体验过)考虑我们的装置需要改进。介绍傅科摆时,读到摆锤重量、摆线长度,同学们才真正意识到,要让实验胜利,我们还需要不时改进实验装备和资料。傅科摆的原理在同学理解摆摆动时方向具有不变的特征基础上,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我比较全面的向同学介绍了傅科当时研究的经历,利用沙子演示摆偏转的轨迹,得到摆摆动时方向发生了明显偏转的结论。另外,我还简单用受力分析示意图介绍了傅科装置的特点和其摆动时受到的几个力,只要同学在五上小车运动单元基础打的好,对于受力分析也是能够理解的

最后,通过让同学了解更多可以证明地球自转的证据:比方说在宇宙或者卫星上观察地球的图片等,此时让同学回顾我们的猜测和假设,同学们可以轻松的去掉不正确的假设,而只保存两个假设。此时,我仍旧没有与同学昼夜交替现象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让同学心中仍旧充溢着疑问有利用他们致始致终坚持这种状态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此时要求同学搜集信息,掌握更多关于地球自转的信息,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13

《触摸春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讲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小女孩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又把它放飞的故事。

教学中我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上课伊始,“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然后揭示新课。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课文中描绘的哪些画面出现在你的脑海里?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花香间流连———花丛中穿梭———准确地把手伸向一朵月季花———拢住了一只蝴蝶———放飞蝴蝶。接着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认真地读一读描写这幅画面的文字,想一想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什么,你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读出吗?

在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接触文本,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画面,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推敲,体会文本内涵。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后,又引导学生诵读、品读、想象读等等,带领学生以读悟情,以读生思,在读中品,品中读。经过学生自己的朗读会,无声的文字转化为了有声的鲜活的语言。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安静的内心世界。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14

《日月潭》描绘了中国台湾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质兼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的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中国台湾宝岛的热爱之情。

在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和积累能力方面,做得不够,应当要让孩子多读多说,主动让孩子探究,创设情境、熏染、范读,各个方面去引导孩子的表达能力、读文捕捉信息的能力,体现出“读、说、背”的培养;强化本课四字词语方面,也应该要让孩子在朗读中、说话中去不断地巩固积累,这是知识的获得,力求一课一得。

低年级孩子写字与识字都很重要,我重点讲了“环绕”和“茂盛”这两个个词语,并分别让孩子们提醒会与哪些字混淆,孩子们的反应比较积极。写字中我作为老师感到惭愧的是粉笔字写的不是很美观,应该多去练练字。过渡语和体态语言的运用得加强。俗话说:上好一节课容易,但要上好每一节课很难。我们应关注细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备,多思,多学。

总之,教学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平时的修炼,一如既往的去做,才会日渐提升。因此在以后教学中,我应多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的文章,虚心求教,多听听别人怎么上课,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学行为。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15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后)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一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现代教学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因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二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和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是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jiao往发生的“假教学”。

三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四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满堂电”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五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六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七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 篇2

新课程的实施, 无论在课程结构, 教学目标, 教材内容, 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全新的要求, 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全新的, 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应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而课后反思则是这一过程的支撑点, 并为其提供动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 每位地理教师都会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我也不例外。为此, 我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 这样, 我便在课后, 及时地把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记录下来, 不但如此, 在听课以后, 我也将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只得商榷的问题记录下来, 然后, 与同学科的教师共同研究, 探讨, 寻找解决的方式。久而久之, 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下面, 我就从几个主要方面, 谈一谈课后反思对提高教学能力的所起的作用:

一、对提高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作用

新课改以后, 我们选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 该教材强调语言的通俗化, 这与原来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使用术语的要求有些矛盾。实际上, 教师的语言过于专业,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的确不宜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但语言的通俗化, 也一定要有个度, 否则, 容易出现罗嗦、模糊, 甚至不准确等现象。例如:我们知道, 经纬线部分的知识是教学难点, 有一位老师为了让同学分清地球仪表面的经纬线, 就说, “这些横着的线就是经线, 这些竖线就是纬线。”很明显, 这句话是错误的。我们知道, 如果我们把地图横过来看, 读图的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新课程明确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往往要提出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问题, 学生的对问题的理解不同, 回答也必然有很大的差别, 这就不但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同时评价的语言也一定要准确、到位、富有启发性。否则, 容易误导学生, 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小组讨论, 探究合作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是新课程中常使用的学习方式之一, 这要求教师将要讨论的问题表达清楚, , 否则, 讨论很容易流于形式, 失去意义。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可以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的素材, 教师必须用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说理透彻, 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才能真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二、对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的作用

读图分析法、讲解法等一些教学方法是课改前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有很大的变化, 尤其强调“能力主旨”的思想, 这样, 教学方法也应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而有所不同。有的时候同一个问题, 可以有几个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中东地区》一节中, 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这部分内容, 可以采用讲解法, 即教师指图, 讲解东西方三条运输通道, 再说明中东地区处在最短的那条航线上, 运输极为繁忙;另外, 教师还可以展示地图, 让学生自己找到这三条航线;在课后, 我发现, 这种教法还不能最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的兴趣也不够浓厚。这一困惑, 我及时地记录在课后反思里,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 几位教师经过讨论后, 都觉得最好是先出一道题:日本有一批很大的货物要出口到英国, 如果采用海运, 该怎样选择航线作合理, 最廉价?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后, 自行得出结论, 这种教学方法, 即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 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对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的作用

无论是世界地理, 还是中国地理, 区域部分的知识都存在着内容多, 课时少的问题, 各种知识显得杂乱无章, 一是抓不到头绪, 往往是一节课一会儿看图, 一会儿阅读资料, 手忙脚乱, 教学效果不理想, 反复的练习, 虽然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 但却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后, 我尝试给学生讲明各地理事物间的联系, 如:某区域的位置决定该地气候类型和特点, 地形和气候又影响着河流和植被的特点, 这是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还有, 自然环境特征决定当地的人文特征, 学生抓住这一主线——当然, 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在了解不同的地理事物时, 分别选择什么样的地图和工具——很多问题就不用老师费时费力去讲解, 同学们就可以独立去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知识适当的加以指导就可以了。久而久之, 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四、对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的作用

新课程规定, 教材只是众多课程资源之一, 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 自主选择最适合的课程资源, 包括网络、报刊、广播, 还有图片、数据、新闻事件, 还有生活中的一些所见所闻, 很多时候, 学生们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 这些课程资源有时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及时地记录在课后反思里, 作为今后教学的参考, 会大有裨益。

当然, 一节课中, 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如:教具的选择, 教学目标的难易, 过度语言的设计等等。总之, 一堂课结束以后, 静下心来, 认真回顾一下, 会发现很多的成功与失败之处, 如果, 我们都能做到及时地反思, 改进, 相信, 我们的教学能力会一天天的提高, 我们很快就会驾驭新课程, 我们的教学效果会有明显地提高。

参考文献

课后反思与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反思;教师;信息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8)03-0021-02

教师是学校发展之本。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可见,课后反思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

一、课后反思的切入点

一是反思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详细得当她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二是反思“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三是反思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四是反思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五是反思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二、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

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个体的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完善。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自己的反思习惯也就会慢慢养成,这样自然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正确的反思认识、强烈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的形成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二)不断自我剖析

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鼓励教师自我剖析。自我剖析既是教师对自己进行批判性反思的过程,更是自我提高的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人都有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来自于内在动力的激励作用要远远大于外部约束的激励作用。教师经过不断自我剖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最终得以自我提高。这种不间断的自我剖析活动。就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随着这种活动的不断成功,教师的自信感和自尊感也就随之加强,这将成为教师进一步完善自己和提高自己工作水平的强大动力。

(二)以其他教师为镜

把其他教师作为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为此。一要经常性地进行学习性听课,特别是听优秀教师的授课。通过对照反思,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同时要善于吸纳他人的成功之处,并有效地溶入自己的经验中。二要虚心听取同行教师或听课专家的反馈意见。教师虽然经历了自我剖析的过程。但常常因为“身在此山中”,往往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情况。这时同行教师或听课专家的意见就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为此,应该尽量减少背对背的评课方式,而加大面对面的评课力度。因为面对面的评课能把问题分析得更清晰、更透彻。使被听课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况。

(四)以学生为镜

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衡量教师工作的质量也必须从学生的发展上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反馈意见应该成为教师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在反思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获取学生意见或建议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仅知道一个量化分数没有太大用处。让每个学生写综合评价是一种很好的做法。综合评价中应着重反映出自己的不足。并要求学生给出改进建议,以作为教师修正自我时的参考。

(五)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

教学后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备课形式。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过程;它不但有利于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写教学后记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在内容上可以有所侧重。一般来讲,其内容包括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教学内容的调整、补充是否合理;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教学理念是否出现偏差;外显行为是否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等等。无论记载什么内容。必须抓住自己感受、领悟最深的东西。或是成功之处。或是失败之处;或是激情状态下创造思维的灵感火花,或是个性化的内心体验;或是教学中的困惑。或是教学中的疑难等。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认真反思。就会将真切、丰富的教学体验和冷静的教学理性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把反思提高到更高的理性层面上。另一方面。在方法上可以不拘一格。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遵守如下原则:第一,及时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感悟,往往很难长久地保持在记忆库中,特别是灵感性的东西往往转眼即逝。因此,课后应该及时做好记录。第二,真实性。教学后记贵在求真,贵在一分为二,做到所述事实真实,剖析问题一针见血,分析教学实事求是。切不可为了应付检查而自欺欺人。第三,服务性。做教学后记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查找差距,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无论怎样写、写什么,都应该有利于新一轮的教学过程。因为教学后记即是上一轮教学过程的延续,又是新一轮教学过程的高质量准备。

(六)加强反思指导

反思既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技术。诚然,反思的主体是教师本人,但教师在反思过程中接受一定的指导也是必要的。这样会使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少走弯路,不断加强反思能力。提高反思效率。这种指导主要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反思策略的指导,即反思方法、途径、技巧等的指导;二是反思理论的指导,尤其是应让教师明确反思的具体过程。奥斯特曼和可特凯普的反思过程理论值得广大教师借鉴。他们认为反思过程主要包括四个环节:积累经验——观察和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积累经验指教师通过对实际教育教学的感受。意识到自己教育中的问题,并明确问题的性质和结构。在此阶段,获取更多的信息很重要,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相关理论等都会起作用。教师一旦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心理上就会感到不适,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开始进入反思活动;观察和分析指教师广泛地收集并分析有关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的思想、行为、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等。获取一定的信息后。教师要对它们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重新概括是在分析和认识了问题的成因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教育教学的思想依据。并积极寻找新的思想和新的策略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积极验证就是积极验证上阶段所形成的假设和教育方案,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又积累了新的经验,发现新的问题,开始新的循环。

总之,教师进行教育探索。要有新的视野。要有敏锐的目光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教学中有许多被人熟视无睹的问题,只要我们愿意做,能克服浮躁,摆脱急功近利的诱迫,那么,成功必然会青睐勤奋和有灵性的人。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总结 篇4

一、教师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了课改的要求,是否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教师要反思这节课我想教什么?我教了什么任务是否全部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较好的突破,同时还有什么收获?

三、教师要对自己的能与不能有理智的认识。这节课是否运用了新的教法?是否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解决了“学会”问题?是否把握住情感激发点,解决了“乐学”问题?是否把握住思维展开点,解决了“会学”问题?是否把握住能力的生长点,解决了“精学”的问题?

四、课堂教学成效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因此,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只关注了自己的教法而忽视了主体?学生是否乐意地参与学习,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是否也得到了升华?课后征求学生意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反思尤为重要。

高中生物教师课后教学反思 篇5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不求深,不求难,重点帮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多检查学生的作业以督促并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

2、上课模式:

先列出考点,让学生知道考试范围,然后结合考点精讲课本,即将考点拆解分析,考点之外的内容可大胆舍弃,之后紧扣考点精选题目进行精练,最后留十分钟让学生消化(自己看书、讨论和提问)。精讲环节要重视板书,避免滥用课件,一些专用名词或术语要求学生写下来。精讲环节的教学需回归课本紧扣考点,精练环节可充分利用课件,题目数量不宜过多,最好控制在五题以内,建议通过变式训练模式深挖考点拓展知识面。

3、能力培养:

英语教师课堂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6

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是学习和使用祈使句。通过教Open the door,please.及否定句 Don’t open the door.两种方式,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对学生来说不难理解,关键是单词的学习及句型在实际生活中的准确运用。本节课我是安排的以肯定祈使句为教学重点的,让学生掌握“请别人干某事”的英语表达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用英语来组织教学,我通过手势、眼神、动作、夸张的表情与音调还有简笔画等为学生创设学习英语的环境,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表达的习惯。如eat, drink,在看、听、模仿过程中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发展直觉思维,促进智力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还运用了chant,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为学习英语创造了快乐。如教draw时, 画简笔画创设真实情境,给学生表现机会,并要求学生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注意文明礼貌,充分运用已学的日常交际用语,从而发展学生语言技能,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课堂上我注重用比较法、由旧知引出新知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记住单词。例如在学习drink时,我把dress, think与drink作比较;学习read时,还由jeans, please, tea中的tea引到 eat .因为 tea,eat他们的字母组成是一样的,只不过是顺序颠倒了一下;还有right与 write, copybook与copy之间作比较,因为他们之间有相同的部分或者是读音相同,用这种方法可以为学生背诵单词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 篇7

关键词:说课,综合能力,反思

“说课”是体育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授课之前,对领导、同行或评委用口头语言讲解某一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是教师要阐明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它旨在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是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体现。同时这种形式可以适用各种学科或专业的考评。因此,近年来,“说课”已被列为考核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项目之一,在评优、晋级和教师招聘中都占有较大比重。然而在现实的说课过程中,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说课前的准备和说课时应注意的问题,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说课后的反思,这种对待说课的态度决定了说课效果的停滞不前,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所谓说课后的反思,就是指体育教师以自己的说课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种反思既非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也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那么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说课能力起点如何,要想说好课,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说课进行反思。只有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能力,促使自己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说课水平,提高教学效果。说课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说课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能够让教师形成个性化的说课模式,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1 说课后反思的内容

1.1 反思导语的设计是否起到了引领课堂的作用

说课开始时的开场白(导语)是进入说课的引子,分量不重,但不可缺少。精彩的导语可以恰如其分地营造说课的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听课者的兴趣。在导语设计时过分注重导语语言的精美和华丽,就会忽略导语必要的简洁明快;过分简洁,却又会让听课者无法把握老师的教学意图,疑惑不解。因此,教师应该首先反思导语是否完成了肩负布置说课任务的使命?是否真正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1.2 反思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科学

教学目标是说课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不但规定了说课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影响着说课教学活动的走向、过程,同时也是说课教学活动效果的检测依据,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正确的说课则是无的放矢。因此,我们要反思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科大纲或课程标准?是否有利于教学重点难点内容的学习?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突出了学科特点?在表达上是否规范?

1.3 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和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应该在“说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1.4 反思说课内容的设计是否合理

说课的显著特点在于说理,说课者要在有限时间内将说课内容与说理的有机融合,这需要锤炼好说课的内容,使说课具有科学性、逻辑性,也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应反思说课内容是否注重了完整性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说课是否注重了理论性分析和实践操作设计相统一?说课内容是否兼顾现实性与发展性相统一?

1.5 反思说课过程是否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因此在说课中,无论是情景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尽可能地在说课设计中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1.6 反思说课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是否恰到好处

多媒体课件在说课中具有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美观、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兼备、操作简便等特点。它可以解决说课中许多难题,可以有效地创设情景,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但是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它只是说课的一个辅助工具,只有在需要的时候用到它,才可以达到让它为我们说课服务的目的。

2 说课后反思应注意的问题

2.1 说课后反思要有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疑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新的发现和创新。问题是反思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反思,不针对问题的反思是没有实效的反思。因此说课后的反思需要我们有问题意识,拥有问题意识才会使我们的反思更多地关注问题、关注困惑、关注疑难,使说课成为一种探究活动。

2.2 说课后的反思需追求有效性

反思的目的是解决说课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说课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说课情况,而是教师针对说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理性思考。教师不仅要反思课的特色、课的精彩、意外收获、缺失之处、效果如何等问题,还应在反思中依据课程理念、学生发展和说课效果来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进行说课反思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2.3 说课后的反思要有深度

纵观一些教师说课后的反思,往往都是就事论事,停留在表层,不仅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教师的说课水平也停滞不前。因此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首先要找到理论支撑,对说课中发生的问题做出理性的分析和深刻的反思,这样才能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其次需要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合作研讨、对比分析提高反思的有效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同时在反思的过程中将反思的内容诉诸文字,可以使散乱无序的想法上升为较集中、较理性的思想观点。

2.4 说课后反思要关注细节

说课细节形成于特定的说课情景中,是构成说课行为的外显的最小单位。它可能是听课者疑惑和迷茫时的指点,而它可能就是那么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动作、一个表情、一个错误,表现的却是说课过程的变化、灵动和创造。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成功的说课必定离不开精彩的有深刻内涵的细节。因此说课后反思关注细节有利于提升说课效果。

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教师必备的“三笔字”“简笔画”“说普通话”“微机操作”一样,也是教师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功。反思知得失,“教然后知困”,教师说课后反思能使教师经常发现自己说课中的不足,常思常进,愈思弥新。因此教师应把说课后的反思当作一种自觉行为,养成一种习惯,并在反思中不断超越自我,形成富有个性化的说课风格。

参考文献

[1]赵国忠.说课最需要什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申向军.高师体育专业学生“说课”培养方法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8.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体育教师;课后反思;形式与途径

自古以来人类就具有反思的意识,如《论语》中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样的名句。学而后思,思而再学,必当事半而功倍。而教学后的反思被认为是“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新课改提倡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学会反思,都要做一名反思型教育工作者。“所谓反思型教育工作者就是经常回顾、重建、重现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我们明白了课后自我反思的意义与作用,但要落实到实处绝非易事,我们要在了解课后反思的意义基础上,明确课后反思的各种途径或形式,切实地实施,才能达成预期的效果。因此,本文就教师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的形式与途径做了一些探讨。

一、做到每一堂课后的即时反思

在日常教学中,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大多数体育教师所教授的是同一个年级的多个班级,有的甚至是跨年级上课。因此,同一个教学内容会上数节课,而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授课班级或不同的年龄段,会采用略有变化的手段和组织形式。考虑到天气、场地或者其他老师同时上课的情况,我们同一个内容在每进行一个班的课堂教学后,就要即时地针对该堂教学进行梳理反思,需要在下一个班级的教学中进行改进的地方有哪些?比如说,是否达到了预设目标、主教材的教学是否顺利、课堂的组织形式是否合理、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在哪里、学生的反应状况等等。这样在思考后,在下一个班级教学中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一轮下来再次总结反思,就可以归纳出该教学内容最好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授后反思。

二、做到课时方案的授后反思

当一个课时方案教学结束后,特别是同一课时教学方案在进行了多班次的教学后,就要在即时的课后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教学思路的整理。认真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起到了主导作用,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包括所传授的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所采用的教法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具有层次感,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明确等。不同的班次有不同的学情,教师对每个班的学情分析是否到位。而不同的学情也决定了教师的讲解是否明确、动作示范是否到位和练习的组织形式是否合理。把这些认真地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在下一个课时方案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做到单元教学后的反思

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在其中各个课时方案反思的基础上,进行该教学内容单元学习之后的反思。不管是单元计划,还是课时计划都是一个提前预设的环节,至于它们内容的可行性、合理性、安全性,课时安排是否足够等都需要在每个课时教学之后才能看到的。所以在单元教学之后再进行一个系统的反思,反思本单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选取效果,检查各环节的组织经验,进一步探讨本单元的教学的一般规律。考查分析学生的体育素养、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和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体能变化和个性心理特征,反思学生在本单元学习、锻炼中遇到的困难、损伤情况,分析其原因。考查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情况以便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教学。

四、反思中要以学生为本

反思课堂教学中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仅靠教师自己的观察与判断是完全不够,也不全面的。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后根据课堂的情况,分别找授课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走到学生中去,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了解他们对课堂练习的体验和感受,共同分析他们在课堂练习中,成功或不够成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进而从学生身上找到成功和失败的根本所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调整以便于衔接后面的教学设计,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准确的参考。

新课标积极倡导“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教学的实践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强调“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没有反思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反思就没有飞跃。在我们每一名教师的教学生涯中,我们的教材内容如千篇一律,毫无创新,那我们自身也会觉得苦闷,学生也没有热情去参与学习和锻炼,从而也会丧失教育事业的积极性。所以,要让我们的教学充满活力,绽放出光鲜的魅力,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的每一次课后都要做好自我反思工作。只有我们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具有可行性、合理性和创造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内管自查报告下一篇:秋季小学开学典礼教导主任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