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工业大学60周年校庆主题 弘扬传统

2024-07-28

内蒙古工业大学60周年校庆主题 弘扬传统(共3篇)

内蒙古工业大学60周年校庆主题 弘扬传统 篇1

令人迷茫的大二已经过去,如今的我已经踏入紧张的大三生活。但每一学期的团日活动都不会让我忘怀,上学期的我们分别以优良班风、学风、校风建设——回顾过去、奋斗现在、展望未来;劳动创造价值——清洁校园,喜迎校庆;喜迎建党90周年,建校60周年为主题,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生动有趣有意义且让人难以忘怀的团日活动。

同学应该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基础,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努力创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又能培育新人的班级文化体系,建设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争做主人、充满正气的良好班风;同时在大学期间,同学们应该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培养自身倾听的习惯和作业习惯、思考习惯,把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作为学习的动力,爱动脑、勤动手、上好每一节课、完成好每一次作业,建设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认真诚信、兴趣广泛、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学校要在规范办学行为、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力营造优于社会环境的独特氛围,使教育和引导体现在细微之处,体现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关怀和关心之中,体现在班级、团队组织的温暖和鼓励之中,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校风。

人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一切。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劳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基。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最终都要靠劳动来实现。离开劳动,知识形不成力量,人才无法成长,创造就会失去方向。在历史长河中,无论环境条件怎样变化,劳动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动力源泉都不会变;无论思想观念怎样变化,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基本价值观念都不能变。因此,在那次团日活动中我们班决定去清除校园内张贴的小广告,这样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劳动的快乐与意义,也可以美化我们的校园。

翻开中国近代史,几多沧桑、几多磨难、几多屈辱、几多抗争。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终于迎来了她90岁的生日。90年风云变幻,90年潮起潮落,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青春常在。放眼未来,沧海横流,征途漫漫,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紧紧把握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葆党的先进性和青春活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87年成功的真谛。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任命服务的宗旨,坚定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党迎来了90周年之际,我们学校也迎来了建校60周年。六十载薪火相传、积淀成长,六十载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六十年拼搏砥砺,六十年辉煌跨越。从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到今天的内蒙古工业大学,我校始终秉承“民主、团结、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校风,励精图治、砥砺耕耘。六十年来,人文蔚起,才俊辈出,为国家、为社会的建设输送了数以万计人才。学校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经过几代人呕心沥血、努力拼搏,已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教育相结合,具有本科、硕士和博士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在这60年校庆之际,我校以弘扬传统,展示成就;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广泛合作,促进发展为主题;以务实,节俭,传承,创新为原则。同时,我希望我的学校发展成为一所更美丽,师资力量更雄厚的学校。

内蒙古工业大学60周年校庆主题 弘扬传统 篇2

从建国初期不多的农具修配厂起步, 一路走来, 到2008年, 我国农机工业已经形成8 000余家的产业规模, 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已有2 021家。全行业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 910亿元,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个农机制造业大国。真是斗转星移, 沧桑巨变。现在, 除特大型和高端技术产品外, 我国农机工业已经成为支撑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强大装备部门, 正在向世界农机制造业强国迈进。

农机工业60年的创业历程

1. 艰辛创始阶段 (1949—1957年) :奠定我国农机工业的初步基础

我国农机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的艰辛创业历程。建国初期, 除了一些内燃机和简单农机具生产之外, 现代农机特别是拖拉机制造业是一片空白。

新中国成立不久, 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提出了农业机械化问题。经毛泽东主席过问, 政务院1950年5月起在北京中南海为中央领导机关举办为期50天的新式农具展览。1951年中央确立“先合作化, 后机械化”的工作路线。1954年6月毛泽东提出, 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1955年7月31日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报告中, 毛泽东深刻阐述了农业机械化问题, 提出了拖拉机、农业机器、农业使用的现代运输工具的生产, 与农业合作化的辨证关系。

在3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适应农业生产恢复与发展的需要, 各地迅速建立起一批小型农机工业企业, 重点研究制造对改良农具和畜力农机具。

为适应引进国外拖拉机的需要, 国家相继改建一批拖拉机修配厂, 为我国发展农机工业打下技术基础。一些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内燃机的同时, 开始研制农用拖拉机。1950年3月, 大理习艺机械厂制出我国第1台29.4 k W (40 hp) 轮式拖拉机。1950年12月山西机器公司制出我国第1台18.4 k W (25hp) 履带式拖拉机。

我国现代农机工业建设列入在原苏联援助项目中。1955年10月, 中国第一拖拉机厂建设项目在洛阳开工奠基。1949年, 全国农机具制造企业仅有36个/0.4万人。1957年, 全国农机制造企业达276个/12.3万人。8年时间, 基本上为我国农机工业奠定了初步基础。

2. 曲折发展阶段 (1958—1978年) :初步建立较完整农机工业体系

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 经历了产品技术从简单到复杂, 产品性能从单一到全面, 产品生产从仿制到自主研发的过程。在此期间, 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农机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实行基本上是国家办农业机械化的方针。为此, 国家投资兴办农机工业。1958年3月中共中央成都会议通过《关于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意见》, 提出农机以小型为主、制造以地方为主的方针。1959年4月29日, 毛泽东作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深刻论断。1959年8月在毛泽东直接过问下, 国务院设立农业机械部, 作为推进全国农机化的职能部门。1959年11月1日中国第一拖拉机厂落成投产。在1958年起的3年“大跃进”中, 国家有计划地新建、扩建农机制造厂, 农机工业发展迅速。其后, 国家进行3年调整, 精简数量、整顿质量。至1965年, 先后建立起洛阳、长春、天津、鞍山、新疆等10余个大中型拖拉机厂, 形成从小到大8种机型的系列产品。

1966年3月, 毛泽东重提从1956年算起“用25年时间, 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 促成7—8月的第一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1969年8月, 周恩来传达毛泽东“每县都要有农机修理制造厂”的指示, 加速地方农机工业的发展。至1971年召开第二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 我国拖拉机制造业由仿制、小批量生产, 基本上发展到自行设计、批量生产阶段。按照当时提出的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需要有80万台拖拉机的要求, 加紧拖拉机工业布局、提高生产能力。为了“1980全国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 1978年1月召开第3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 提出“决战3年”的口号。1978年10—11月间, “北京十二国农机展览会”为国人打开了一扇世界现代农业的窗户。

“文革”开始后的12年, 从中央到省、地、县加快农机工业布局和建设。国家调动全国的经济力量, 加大基本建设投资力度, 建立和发展起一个比较完整的、独立的国家农机工业体系。着力建设的农机工业重点企业, 奠定了我国农机工业的基本布局。至1978年, 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一批年产1万台规模的拖拉机厂基本建设完成。其中有中国第一拖拉机厂东方红40型拖拉机、天津拖拉机厂铁牛55型拖拉机、长春拖拉机厂东方红28型拖拉机、江西拖拉机厂丰收27型拖拉机、山东拖拉机厂泰山25型拖拉机, 以及与之配套的北京内燃机总厂4115型柴油机等。与此同时, 地方农机工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也造成一定的财力物力损失。

3.调整改革阶段 (1979—2003年) :农机工业率先实行市场化改革

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对农业机械化进行战略调整, 停止使用“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口号, 提出有步骤、有选择地进行农业机械化的方针, 国家恢复农业机械部。国家深刻总结农业机械化近30年的经验和教训, 从“左”的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 我国农机工业和农业机械化进入一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时期。

1980年5月邓小平提出, 发展广义的机械化, 不限于耕种收割的机械化,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情况的、受到人们欢迎的机械化。1983年中央1号文件作出允许农民私人购置大中型拖拉机的决策, 实现成功的跳跃。1991年11月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专门研究农业和农村工作, 提出“大力发展农用工业, 推进农业机械化”。1992年6月, 江泽民察看京郊机械化麦收指出, 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现在有了机械化, 就可以提高生产力, 使生产不断发展。1996年4月江泽民、李鹏相继在中南海观看、了解农用运输车。1998年6月江泽民提出, 要像机械化收割一样, 集中力量解决粮食烘干问题。

1998年10月, 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再次专门研究农业和农村工作, 提出广泛运用农业机械等工业技术成果, 显著提高农业装备水平。2001年9月温家宝指示, 认真研究农机制造业长远规划和扶持政策。2001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立法工作。2002年6月李岚清、温家宝批示, 对保护性耕作机具研发给予支持。2002年12月国务院批转关于农机工业发展的意见, 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工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从1979年起的我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改革, 使农业生产单元规模变小。同时, 国家放活农村政策, 允许农民私人购买拖拉机, 并从事营业性运输, 开放农机私有制。这使得主要为国营农场和人民公社服务的农机工业受到巨大震动, 一时难以适应农村变革的形势。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关头, 农机工业在全国机械工业领域率先实行市场取向的改革。1983—1984年间, 全国农机工业系统进行了如何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调研和大讨论, 决定走市场化改革之路, 实行适应农村形势的战略调整。最终确立“农民需要什么, 我们就生产什么”的新方针, 我国农机工业逐步进入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使我国农机制造业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改革初期引起农机工业产品结构的重大调整。一是从以大中型农机为主, 调整为以中小型农机为主, 重点发展中小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二是开发中小型运输机械, 特别是农民从事经营性运输的低速汽车。20世纪80年代对农用运输车的应时开发, 推动了农村运输业发展和农民致富进程。1999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峰320万辆。适应小型动力机器的需要, 单缸柴油机发展迅猛。1995年产量达600万台, 以后稳定在600万~700万台/年, 成为世界单缸柴油机生产大国。三是中小型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和饲料机械。四是畜牧机械, 重点是蛋鸡和水产饲养设备。适应了家庭承包经营和农业结构的调整, 农机工业在改革开放中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 我国农机工业对外技术经济合作呈现新气象。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技术引进推动了我国农机工业的技术进步。与此同时, 农机行业独立自主的进出口工作逐渐打开局面, 农机生产企业扩大外贸自主权取得进展。

20世纪90年代初, 小麦收获机械化需求迅猛, 在科研储备基础上, 农机工业企业适时开发出适应农民需要的中小型联合收割机。初期是背负式, 其后自主研发、适合我国农情、喂入量2 kg/s的自走式联合收获机成功开发, 使得在不长的时期内, 推动全国小麦收获基本上实现机械化。2003年, 科技部验收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 研发出高起点水稻栽植机等21种新机具, 有的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是农机工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优秀机型, 也是我国农机工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功范例。

改革开放使我国农机工业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已经建立起品类完备、产销一体、竞争机制运行的农机工业系统。除特大型和高端技术产品外, 完全能够满足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4.快速发展阶段 (2004年至今) :农机工业进入蓬勃发展新时期

2004年, 中共中央作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 标志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 总体上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阶段。200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对农民私人购置农机给予财政补贴。同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这些都标示着, 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004年11月实施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鼓励农机工业技术创新, 对研发和制造农机实行优惠政策。2005年4月, 胡锦涛视察山东农机工业企业, 提出把农业装备产业做大做强。2006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在“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中提出, 重点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农业特点的多功能作业关键装备, 经济型农林动力机械, 定位变量作业智能机械和健康养殖设施技术与装备, 保护性耕作机械和技术, 温室设施及配套技术装备。同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在“确定主要任务, 实现重点突破”中, 国家首次列入农机项目, 提出发展新型、大功率农业装备, 提高大功率拖拉机、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获机、采棉机等国产化水平和技术档次, 改变目前91.9 k W (125 hp) 以上拖拉机、新型农业装备主要依赖进口的状况。

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 发展新型农用工业。加快农机行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 重点发展大中型拖拉机、多功能通用型高效联合收割机及各种专用农机产品。尽快制定有利于农用工业发展的支持政策。2007年5月, 温家宝提出, 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的发展, 到了需要统筹考虑, 制定、完善相应政策和措施的时候了。为此,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组织农机工业调研, 提出农机工业发展的政策性建议。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重大项目启动, 农机工业技术改造获得国家重点支持。2007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 胡锦涛提出,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2009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 将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 带动农机普及应用和农机工业发展。要求加快研发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轻便农业机械和适合大面积作业的大型农业机械。支持农机工业技术改造, 提高农机产品适用性和耐用性, 切实加强售后服务。2009年1月10日, 温家宝视察江苏农机工业企业提出, 要利用好机遇, 中国是世界上农民最多的国家, 应该生产出世界最好的农业机械。2009年5月12日国务院《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从政策、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等多方面振兴包括农机工业在内的装备制造业。要求大力发展大功率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节能环保中型拖拉机等耕作机械, 通用型谷物联合收割机、新型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高效玉米联合收获机、自走式采棉机等收获机械, 免耕播种机, 节水型喷灌设备等。

在新阶段, 我国农业机械化重点发生战略转移。一是从小麦生产机械化转向北方玉米收获机械化, 南方水稻栽植、收获机械化。二是从粮食作物转向同时发展马铃薯、棉花、油料及糖料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三是从种植业机械化转到同时发展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等机械化。四是从产中环节转到同时发展产前、产后环节机械化, 特别是农产品贮藏和初加工机械化。五是从常规农业转到同时发展设施农业、环境保护型和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机械化。六是从简单、初级技术同时向复杂、高端技术, 甚至智能化、自动化农机发展。我国农机工业适应农业机械化新形势, 把农机科研、开发重点转向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 农牧渔业和非常规农业急需的农机。我国农机产品呈现出多元化、多功能化的新格局。近些年来, 我国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发展空间, 农村急切呼唤农机化。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 使得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 极大地调动起农民办机械化的积极性。我国农机工业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建设现代农业的紧迫要求和中央对农机工业的鼓励政策, 使我国农机工业再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产品结构调整。一批技术含量高、综合性能强的大型农机产品, 成为新一轮带动农机工业增长的引擎。

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和资本, 从技术上、管理上推动了我国农机工业素质的提升。改革开放和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使我国农机工业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形成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民营资本企业、外商独资及中外合资企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农机工业60年的辉煌成就

经过60年的发展, 我国农机工业取得巨大成就, 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60年间,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全国农机工业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越, 跻身世界农机制造业国家的前列。在所有制结构、产业能力、产品结构、技术水平、经营管理等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1.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农机工业体系

我国农机工业已经从建国初期仅能生产简易的犁、耙、播、泵及脱粒机等几种产品, 发展到能满足我国农业对农机的多元化需求, 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科研、开发、生产等功能完备的农机工业体系。我国农机工业已经能够生产农、林、牧、渔和农业运输、农产品加工、可再生能源等门类所需要的机器和装备。我国农机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要, 而且在国际市场也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 农机进出口贸易出现顺差。

我国已经能生产适应各种作业需要的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同时能根据农业结构调整的新需求, 较快地开发出新产品、新机型。近些年, 水稻联合收割机、稻谷烘干机、玉米收获机、节水灌溉设备、温室内耕作机械及保护性耕作机械成为研究、开发热点。马铃薯种植与收获, 油菜、棉花收获等机械研发已取得重要进展。

随着农机科研体制的改革, 农机科研院所有的进入大型企业集团, 有的成为独立科研企业, 直接面向市场。农机科研力量成为农机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得科研、开发、制造一体化进一步发展。改革使科研与经济、与生产紧密结合, 加快了新型、适用农机推向市场的步伐, 提高了农机工业整体创新能力。

2.率先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0年的磨砺, 我国农机工业领域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 就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由于历史原因, 农机工业是受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最严重的领域之一。前30年, 即使是农机配件都是按计划生产, 国家农业机械部负责全国农机生产的调度。改革开放首起农村, 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国家开放农民私人农机所有制, 形势迫使农机工业紧跟农村市场化取向的改革, 在机械工业领域率先实行市场经济机制, 按照农民需要的市场信号配置资源。中共十四大以来, 农机工业企业紧紧围绕农村市场的变化, 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能力, 成为20世纪90年代联合收割机大规模市场化、社会化跨区作业推波助澜的强大动力。

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农机工业发生了深刻变化。生产以农民需要为根据,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市场调节生产和优胜劣汰。企业以销定产, 竞争形成价格。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正是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农机工业进入一个快速、健康的发展新时期。

3. 形成多种所有制竞争发展新格局

改革开放使我国前30年间建设起来的农机工业体制接受考验。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 农机工业企业逐步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实行股份制改造或转制、资产重组。民间资本和国外农机资本也看好我国农机领域。现在我国农机工业组织构成, 已形成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民营资本企业、外商独资及中外合资企业共同竞争发展的新格局。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是我国农机工业的“筋骨”, 掌握着重要农机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手段。民营资本对农机工业的作用迅速上升, 其灵活机制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为农机工业增添新的血液, 成为推动我国农机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外商独资及中外合资企业在特大型农机和特殊农机方面的优势, 成为我国农机市场的重要补充。世界5大农机公司和日本、印度、韩国等国农机企业在不同深度上进入中国农机市场, 成为我国农机市场上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的重要供应商。与此同时, 我国农机工业加快进入国际市场, 农机出口贸易额已占我国农机工业年总产值1/10左右。

4. 具备农业所需的强大产能和技术

60年来, 我国重视对农机工业的技术改造投入, 广泛采用先进制造装备与技术, 正在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变。我国农机工业不仅从资产结构、经营理念发生深刻变化, 而且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国外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引进, 对推动我国农机工业的产业提升, 以及技术与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农机工业对市场需要信号的反馈灵敏度大大增强, 新产品、新机型应市速度加快。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 我国农机工业创新能力增强, 使得农机产品的品种类型、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正迎头赶上世界农机发展的潮流。我国农机工业的自身装备已逐步实现大型化、精密化、数控化、成套化, 其生产能力已经建立在新的技术基础上。

我国农机工业通过改组、改制和企业重组, 实现制度创新和经营机制转换, 极大地焕发了企业活力, 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和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张, 逐步形成了一批大型的企业集团, 成为引领、带动农机制造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 我国农机工业已经形成了山东时风、中国一拖、福田雷沃重工、山东五征等一批进入全国机械工业100强行列的农机大型企业集团。近些年, 我国农机工业上规模、上档次, 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生产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实现了向世界农机生产大国的跨越。

国庆60周年主题班会 篇3

时间:2009-08-27 15:55来源:未知 作者:LY 点击: 本文关键词:

222次

开头语 甲:60年的苦难和辛酸 乙:60年的艰辛和坎坷 甲乙:60年的风风雨雨,祖国您在荆棘中前进着。甲:今天,我们终于在灿烂,辉煌中迎来了您的60华诞 乙:中华大地锣鼓响,神州大地喜洋洋 甲:今年,正值抗日战争60周年纪念,在60年前,中国人民饱受欺凌

开头语

甲:60年的苦难和辛酸

乙:60年的艰辛和坎坷

甲乙:60年的风风雨雨,祖国您在荆棘中前进着。

甲:今天,我们终于在灿烂,辉煌中迎来了您的60华诞

乙:中华大地锣鼓响,神州大地喜洋洋

甲:今年,正值抗日战争60周年纪念,在60年前,中国人民饱受欺凌,忍辱负重,为了国家的兴亡,奋起抗战,英勇抗敌。

乙:每当我们想起南京大屠杀,9.18事变等,都会让我们缅怀起为我们流血,甚至奉献出生命的战士们。

甲:是他们让我们过上幸福地生活,让我们的国家如此美丽。

甲乙:204班庆祝祖国60华诞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起立,唱国歌。

节目一:

甲:1932年,在我们的上海发生了震惊全国的1.28事变,下面请()带我们一起重温历史,请听(1.28淞沪抗战)

节目二:

乙:在抗战中,也出现了和我们差不多大的民族小英雄,在我们过着幸福生活的今天,也不能忘记他们为我们所作的牺牲,请听()为我们说一说,(血染南河滩——记少年英雄王二小)

节目三:

甲:接下来让我们学习几个爱国名言。

节目四:

乙:在抗战中,还有一个英雄叫夏秋声,让我们再来听听他的故事。(松江少年,方塔起义-记抗日小英雄夏秋声)

节目五:

甲:接下来,让我们看着图片回到中国一洗国耻的那一天。

结束语:

甲:漫长的60年,发展的60年,充满希望的60年。

乙:让我们在党的带领下,一起建造一个更辉煌的明天。

上一篇:报销申请单下一篇:2023第四届蓝桥杯大赛真题(高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