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该如何养成

2024-05-20

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该如何养成(共14篇)

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该如何养成 篇1

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始终坚持的品质,原因在于有个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在低谷时不弃,在高潮时不骄;才能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目中无人;黄金记忆老师指出,如果学习使学生谦虚、自信,那么良好的学习态度,就会使学生走向谦虚、自信。

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很关键的。因此,黄金记忆老师指出,良好的学习态度应该包括:

1、、主动维持学习的兴趣,2、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3、诚挚尊重学习的对象,4、信任自己的学习能力,5、不急于求成。养成一种态度,需要磨炼,必然会有所反复,甚至会有所斗争,但只要坚持,良好的学习态度是能够形成的,同时也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培养。

学习态度也是和习惯有关的,也有许多学生的态度,随着习惯而来的,或者说是习惯的表现,家长应该了解到,孩子从出生以来,所以的习惯培养都是与家长有关的,包括说话方式,对于学习的态度等等,许多人之所以被人误解为态度不端正,不是真没有端正的态度,而是一些个人习惯影响了别人的评判,生活中,这种类型的误解太多了。学习态度,也定然与学习习惯有关。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而许多有良好学习态度的人,并不见得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黄金记忆老师指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不会长久的。

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该如何养成 篇2

一、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什么叫学习习惯?通俗地说学习习惯经过许多次反复训练所形成的一种学习心理需要, 就好比画家见到颜料、笔就忍不住挥毫, 作家灵感来了就忍不住动笔一样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经养成, 一般就不会被轻易改变, 并能在学习中发挥持久的作用并且能决定一个孩子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反之, 不良的学习行为导致学习生活落后, 缺乏自我约束力。小学阶段学习是人生中最基础的学习。因此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者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 银山, 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

二、具备良好学习习惯有什么意义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 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 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个方面的好处是, 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 自觉地为上学做好一切准备;上课铃声一响自觉地跑回教室, 进行课前的准备;放学回家, 自觉地做作业。这些事情, 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 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如果不是靠习惯, 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 甚至丢三落四, 以至于使你动辄被动, 造成心烦意乱。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二个方面好处是, 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一般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吃完早饭准备上学, 刚一走近自行车便随手掏出钥匙, 接着打开车锁, 然后朝着学校的方向前进。这些动作几乎连想都没有去想。这是下意识在发挥作用。同样道理, 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 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 使之在不知不觉中, 事情做得轻轻松松, 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 便可终身受益。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三个好处是, 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潜意识的作用非常大, 一些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之所以能在休息的时候, 甚至在睡眠的时候产生灵感, 都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与外界剌激, 与自己不懈寻觅、孜孜以求、长期探索的问题之间保持着必然联系。剑桥大学的哈钦森在他的调查材料中说:有70%的学者承认在自己创造性的科研活动中, 梦境发挥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怎样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好习惯要从娃娃抓起。

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 可见, 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 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 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 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 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

2. 良好的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耐心。

(1) 作为教师应关注好学生的“第一次”。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 一个新习惯的诞生, 必然会冲击相应的旧习惯, 而旧习惯不会轻易退出, 它要顽抗, 要垂死挣扎。从心理的角度, 我们的肌体、心灵也需要时间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外的状态, 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从记忆的角度讲, 人也需要不断复习建立的好习惯, 要求强化它。所以, 我们要关注好学生的“第一次”, 狠下工夫。过了这一关, 坦途就在眼前。

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和使用习惯等。根据学生的特点, 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时, 首先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 再进行示范练习, 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 (举左手, 略高于头, 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 。发言时声音要响亮, 身体要站直, 面向老师, 声音响亮。同时通过儿童喜欢的形式强化指导, 如小组内以游戏的形式演练“上课了”。

(2) 习惯训练持之以恒。在这个过程中, 为了养成好习惯, 就要不断的强化训练, 反复抓, 抓反复, 不仅学生要自觉坚持, 教师也要做到坚持, 教师要做到步步到位, 环环相扣, 不能因其他琐事而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置之脑后, 要随时了解情况, 随时检查, 随时与学生相互交流, 随时督促和提醒学生, “注意拿笔的姿势”“大家比一比谁做的最直”“那位同学写字最认真, 我们来评一评……”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关心体贴下, 久而久之, 良好学习行为得到内化, 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而这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就会形成的。

(3) 多种形式促进学生习惯的形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习惯的养成形式还应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儿童习惯的养成中, 消极的制裁不会发生多大的效果, 有时候反而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所以要积极的鼓励。用鼓励的方法来引导儿童的行为, 来督促儿童的求学。走到学生中间, 利用“暗示法”提请学生注意, “拍一拍”、“拨一拨”、“点一点”等;如不便走下讲台, 可用“稍停法” (暂时停止讲授) , “注视法”、“指向法”等, 引起某些学生的注意, 收拢其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 邻座同学也可以协助提醒。同时要用评价的方式灵活处理突发事件, 比如某个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 上课时我可以表扬他书写公正, 勇于提问等, 要求其他学生向他学习, 同时下课找他谈心, 告诉他要做好同学们的表率, 要取得好成绩, 必须更加注意上课好好听讲, 这样学生就会比较乐于接受。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孩子受到称赞后, 下次定会再重复这种良好行为的。同时我们以希望的形式给他提出努力方向, 它的干劲会更大。在教育教学中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 书写字姿势更好了, 动作更麻利了, 更愿意独立思考问题了……多一点鼓励, 多一份希望, 或许孩子会受益一生。

总之,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进而“会学”、“会求知”、“会探索”、“会思考”、“会辨别”, 培养他们终身学习和信息加工的能力, 在不知不觉中, 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 纠正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 使学生各方面习惯都得到有效培养, 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是我们的目标。

3. 良好的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的努力。

人的行为, 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比如, 中小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 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 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 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 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除了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 发现偶有偏离, 立即作出调整异外, 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帮助。学生习惯的养成, 不能仅停留在校园。还需要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 深入家园!只有家校统一, 形成合力, 才能够使孩子的各种习惯得到稳步发展。

四、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人终生受益

调查发现, 孩子的成绩和他们的学习习惯是成正比的, 凡是学习好的孩子, 往往也是学习习惯好的孩子, 培养良好习惯不仅是为了让孩子成才, 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成人, 为孩子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让他终生受益。学生进入学校, 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 这给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都带来了重要影响。而小学生学习习惯又同其他行为方式 (如生活习惯) 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不仅对学习的本身, 而且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学校中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突破口, 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

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3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获取一些基础知识,从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然而当前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给予学生非常大的学习压力,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样也就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必须要注重提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效果,提升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所谓的传道授业,并非单纯地指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要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大多数老师只注重“教”,并没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单纯地灌输书本知识。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引导下,教师们走入了语文教学的误区,学生们的潜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其学习能力并未得到真正的提升。

2、脱离时代轨道的教育模式。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创新思维能力越来越被重视,落后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老师单纯讲授的方式。这种方式只是教师单纯地将书面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单纯地记忆,整个教授过程中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其中,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如此,因为沿袭落后的教育模式,教师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3、未正确运用教学策略和手段。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正确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因而降低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教学内容安排合适的教学活动,并使用良好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够提升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所以,不能正确运用教学策略和手段,也会降低语文教学成效。

二、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效果的几点策略。

1、认真备课。首先教师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备课,精心设计、安排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细节问题,全面考虑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偏差、问题和错误,并提前想好应对的措施,选用比较具有针对性的且涵盖多种知识点的文章进行教学,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并适当安排一些能力训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教授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和写字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中某些字,还应结合一些儿歌、童谣来开展识字和写字,如“童谣童谣唱啊唱,挑出字来格里装,小手小手握住笔,一边描来一边念。”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牢记写字的要领,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样学生通过多方面知识的学习、比较,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创新教学模式。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必须首先从自身做起,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要想尽一切办法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释放出来,不仅要使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和思维方式。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运用与时俱进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他们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走入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强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而要通过活泼、生动和新颖的学习形式和内容,来吸引学生,并且注重寻找规律。比如在拼音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穿插识字教学,指导学生正确地拼读音节,并且认识汉字,通过运用音节和汉字,组织学生组词和沟通交流。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或者卡片,使学生拼读音节和认识汉字,而后,教师为学生出示汉字,使学生对汉字进行认读。

3、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有自学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未占学习的主体地位,往往扮演着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角色。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往往无法获得学生的青睐。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们应该积极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讨论,培养创新思维。此外,不要压制学生们的质疑行为,要积极培养他们的质疑习惯。不要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无关紧要或者比较浅薄而呵斥他们,打击他们,那样会使得他们不敢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形成自由探讨的学习氛围,为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思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从本质上提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效果。

4、深入钻研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要提升教学效果,使创新教育得到有效的开展,使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教师必须要全身心地去研究教材,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了解,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创新教育。而且还要引领学生在教材中发现知识的新颖、趣味,以及能够积极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样一来,学生会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比如,在教授学生拼音的时候,a这个拼音是学生最先接触的拼音,很多学生均无法理解 a 的用法、说法和含义。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顺口溜或者儿歌,比如“a aa,阿姨好;小嘴张大,a a a ,医生为我做检查。”这些顺口溜既可以由教师来提供,也可以由学生提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做示范,使学生继续“创作”顺口溜。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喜欢学习语文,还可以使学生爱上拼音,学生纷纷参与到编排和创作顺口溜中,不仅使学生牢记韵母、声母的形状和声音,还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5、倡导积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育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鼓励倡导他们进行小组探究讨论,畅所欲言。小学生的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多个人之间相互讨论,不仅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一个使他们相互学习,拓展自身思维的过程。不仅使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共同解决问题,调动了他们在学习上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探究性,让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还可以充分提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成效。

6、优化评价方法。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只是局限于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或者是考试分数的高与低。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不仅使得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老师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更加扼杀了他们的求异思维,使他们舍弃自身的想法。因此,想要提升低年级语文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必须优化评价方法,因人而异,因人施教,通过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7、尊重个性差异。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学习能力都会有所差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多元化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会学生正确的且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学习,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结语

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该如何养成 篇4

一、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态度决定一切”,同样的,良好的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试想,如果你将学习看作痛苦的事,不认真投入,甚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能有好成绩吗?相反,我们应将学习作为自己的主业,热爱、重视学习;要明白学习并非一日之功,必须经过长期努力才能进步。这样摒弃杂念,全身心投入,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学习成为良性循环,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利。

学习习惯方面,首先应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埋头死学只能生产读书机器,勤于思考的学生才是会学习的人。就拿数学来说吧,一定要善于总结。做完题后一定要有反思的过程,提高学习的目的性、监控性。其次,学习要有一定计划性,要明确自己每一阶段、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钟要做什么,合理安排时间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当然,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要追求一蹴而就定得过高,但也不应太低而使时间不能最有效利用。

二、掌握学习方法

如果说勤是学海之舟,那么学习方法便是这舟上的帆,它可帮我们更快、更好地到达学习的彼岸。介绍各种学习方法的书不少,各有可取之处,但应认清,方法不是固定的。它因人因目标而不同。一个人学习方法的确定,有赖于其在某一阶段的学习状况、学习对象、时间安排以及人个的学习能力等。就学习方法而言:首先就抓牢基础。必须抓住课本中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抓住各知识点的本质,真正从根本上理解与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用时得心用手,游刃有余。第二是注意培养能力。学习不能单纯地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记忆,而应通过练习以及对习题解答的分析,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里有一个“度”,例如,对于某个知识点,应很好地掌握一种能力、方法,过多则等于浪费时间,过少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学习他人或总结经验时,必须注意这个“度”。第三,注意学科间的渗透,通过不同学科知识的渗透,不但可以加深对各科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把自己所学知识构成一个整体,有助于提高能力。所以,理工科学生应学好文史,借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文史科学生应好理工,借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会对我们的学习大有益处。

下面从每一学科来讲:

英语:词汇的记忆问题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这包括单词、单词的用法(即一些固定搭配)以及一些常见的动词词组。这些基本的内容复习得不好,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后面的阅读复习。

对于语法,系统地进行复习是极有必要的。可以拿一本专门的语法书,一章一章地看。每看一章,都应该做点笔记。当然,这种笔记应该是那种提纲挈领式的,或者说是大框架,框架中的那些具体内容,应该牢记在心,而不必记在笔记本上。这样,当以后再复习时,只要拿出这个大框架,头脑中便回忆每个框架中应有的具体内容,由于有了这个框架的帮助,将会很容易地理清各具体内容及其之间的联系,这十分有助于你的理解与记忆。当然,背语法是为了会用英语,所以适当的练习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于阅读,应加大阅读量,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阅读中遇到的一些结构复杂的句子,可以从语法角度进行分析,进而帮助理解。

语文:书本是最初知识的来源,是万变之宗,特别是书中每个单元后的复习题,更要给予重视、记牢、吃透。另外,饭后睡前的闲暇时,可以翻翻字典,纠正一下读音,认定一下字形,熟悉一些生僻的词语,做到有备无患。阅读方面,要做到现代文、古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可失之偏颇,尤其是对古文。有很多人不喜欢看古文,认为枯燥,缺少激情。实则不然,读古文是一举几得的工作:可以提高分析理解能力,扩大知识层面。不可不读。

数学:在听课时领会各个知识点的,课后通过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加深理解,然后再去看书本,再次理解基础知识点。在数学的学习中,做题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做题是为了达到更深的理解。不要为做题而做题,但同时又要适量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平时每次考试之后,用改错本把错题抄下来,认真地改正,并在关键步骤旁注明所用方法,然后在错题后写上评析,总结错误的原因。每次考数学前,把这个本子再仔细地看看,记住为何犯错,这样就可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三、合理调配时间

老天很公平,给每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但是,同是24小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效率。如有的同学善于科学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生活、休息井井有条,学习效果也很好;而有的同学却相反,不善于安排时间,整天忙作一团,但学习、生活无规律,学习质量也不高。所以,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么安排才算合理?

拟好计划。首先要清楚一周内所要做的事情,所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制订一张日作息时间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时间,如吃饭、睡觉、上课、娱乐等。安排这些时间之后,选定合适的、固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正常的阅读和课后作业。当然,学习不应该占据作息时间表上全部的空闲时间,总得给休息、业余爱好、娱乐留出一些时间,这一点对学习很重要,值得注意。

在计划中,自学时间集中使用不如分散使用效果好,尤其在前后内容连贯性不强的功课,如记英语单词,与其花40分钟集中强记,不如在睡觉前和起床后各花20分钟记,后者效果肯定好于前者。

最忌浪费时间,应注意以下几点:1. 切实加强学习时间的计划性,按时间进行学习,在最佳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多安排学习任务,“乘胜追击”;2.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自习时不宜一边看电视或听耳机一边解题等;3.注意在每天临睡前做一下总结,看今天的学习任务完成及时间是否抓得紧等。

牢牢抓住今天。要牢牢记住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不要总安慰自己明天一定完成,养成拖拉习惯。

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该如何养成 篇5

科研论文:浅谈如何养成中班幼儿良好的交往态度

【摘要】 当家庭中的宝贝疙瘩走进幼儿园这个集体时,如何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交往态度,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是塑造幼儿良好的性格品质、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的重要因素。孩子们在眼泪中慢慢懂得了平等和尊重,在真诚稚嫩的表达中慢慢学会了交往,成功的交往为他们的成长撑起了一片艳阳天。

【关键词】 交往、表达、态度

作为幼儿教师,喜悦的是孩子们总是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同时烦恼的是这群小不点也不断的给我们制造着一个又一个麻烦:谁又受欺负哭鼻子了;谁又抢谁的玩具了;谁和谁又打架了。。。每天孩子们总是不停的报告着,老师总像一名法官忙着处理这一场又一场“官司”,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些从家庭走出的宝贝疙瘩学会正确的交往态度,有效解决交往中的问题呢?

在实践中我尝试从“说”上做文章,教育孩子们在交往中敢说、会说,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语言在交往中的优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交住态度,逐渐培养幼儿的良好交往能力。

一、“用嘴不用眼泪”

镜头一:教室里传来小雅的嚎啕大哭声,原来是王瑞拿了她的玩具,老师擦干小雅的眼泪对他说:“你哭了,王瑞有把玩具还给你吗?”小雅摇摇头,“那你可以怎么跟他说呢?”老师把小雅拉到了王瑞的身边。。。

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孩子哭着来报告,某某小朋友欺负她。在这种情况下,批评教育是应该采取的正确处理方式,可除此之外呢?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告诉这个受欺负的孩子,她应该怎么做。4、5岁儿童的情绪较之3岁儿童更稳定,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在幼儿园里与同伴间发生争执时有时虽然还要哭鼻子,可是已经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主观上已经可以接受其他方式来更好的解决问题。在这个时候,教师对幼儿一个正确的引导,让幼儿懂得哭不能解决问题,并尝试用其他的方法去试一下,如告诉小伙伴:“这是我的玩具,我玩好了再给你玩”;“我还没玩好,我们一起玩吧”,这样经过几次成功的尝试孩子就会逐渐的懂得放弃或改变哭的方式而学会用协商、合作等正确的交往方式。

二、“动嘴不动手”

镜头二:玩积木时,明明需要一块蓝色的积木,他便毫不犹豫的抢过杰杰搭好的飞机,结果两人扭打在一起,老师走过来告诉明明:“你想要一块积木不用抢,可以好好的和杰杰说,杰杰会给你的,你想想应该怎么说呢?”。。。

活泼、好动是中班幼儿突出的年龄特点,这一时期的幼儿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经常要用手势、表情一起帮助表达,口语水平的发展是比较低的。在交往当中,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我要怎么做而不是我要怎么说,手总比嘴快,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往往为争抢一本书、一个玩具而攻击对方,而冲突往往都是由于在交往中不会表达造成的,作为中班教师在幼儿为一件小事而起争执时,重要的不是让幼儿分清谁对谁错,而是引导教育幼儿知道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告诉明明你想要蓝色的积木可以怎样告诉杰杰呢?并且带着孩子走到杰杰身边尝试的说一遍,这样的一次成功的尝试会给孩子带来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教会孩子正确的待人接物的规则和方法,逐渐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逐渐掌握交往的技能。

三、“用嘴说好听的话”

镜头三:玩皮球时,跑在后面的天天一把推到了牛牛,牛牛跌在地上,老师跑过来,拉着牛牛的手走到天天身边,对牛牛说:“牛牛知道应该怎么做的对吗?老师相信牛牛一定会解决好的。。。” 4、5岁儿童不仅开始表现出自信,而且规则意识萌芽,懂得要排队洗手、依次玩玩具、也有了最初的是非观念。在集体生活中,当孩子之间有摩擦时,教师多做冷静观察,适当地提出建议、做出暗示或制止打闹,但不能过分干预,要尽量启发孩子自己找出令双方满意的方法,做出妥善的决策以解决矛盾。礼貌用语是交往的钥匙,教师在生活中要经常引导孩子使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别客气”等词汇,帮助孩子形成礼貌用语系统。让孩子逐渐学会用礼貌用语独立解决与同伴交往中的矛盾、问题。

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6

习惯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人们通常只把习惯和人的一些行为举止联系在一起,而却很少把习惯和成功关联在一起。但是,当你去了解许许多多的成功者成功的原因时,你会发现习惯几乎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从这次培训中我深有感悟,现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谈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良好习惯。

一、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通过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加深和巩固对知识理解与记忆,同时培养了一种自主探究的品质以及影响一生的自学能力。做好提前预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所以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

1.重视预习,每节新课都要求预习。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2.明确预习的要求,预习不是简单的浏览书本,应该要求学生带着目的、问题,找到答案,找出新的疑点,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3.掌握预习的方法。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学会圈点批注、摘抄、做卡片、编写阅读提纲或阅读提要。例如,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把历史上名人的典故做成卡片,则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二.重视专心听课的习惯

历史普遍不被学校、家长、学生重视,在此背景下要提高学科成绩,必须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只有认真听课,方能心领神会,教学互动,以达到课堂学习的最佳境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相当多的学生、老师、家长认为,社会课上课听的懂或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下课也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不但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而且增加了下课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强调学生专心听课习惯的养成:

1.帮助学生克服分心。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其结果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听课学会思路追着老师的话转,象一架“电子跟踪器”,一刻也不离开老师的讲话或板书,尽量当堂掌握所学的知识点。2.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使学生明确做课堂笔记并非指把老师所讲的、所写的一字不漏地记下,而是要记录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当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随手记下来,以便课后再去问老师。

三、培养学生思索感悟的习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与思、学与悟是不能分开的。学与思只有紧密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思索感悟的习惯,把这项工作放在预习、学习、复习的全过程中去完成,从而使思维敏捷、视野开阔,逐步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复习的习惯。记忆与遗忘是一队孪生兄弟,而“重复是学习之母”。学习不能一劳永逸,要“学而习之”,这样才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复习包括整理笔记,补充完善课堂笔记,加上理解性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复习。

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该如何养成 篇7

习惯决定命运.只有培养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才会使他们缩小与高分同学之间的差距并受益终生.而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会使学生学习感到有序、轻松.我认为高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主要要从“多质疑、勤思考、善归纳、重应用”四个方面养成, 而每个环节又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本文就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多质疑

在平时的学习中, 要培养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多质疑的习惯.让他们养成肯从书中、演示中或从分析错例中不畏困难、积极思考、寻找问题答案的习惯;让他们养成敢于提出疑问, 并追根问底, 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充分发表不同的意见的习惯;让他们养成在解题、讨论或研究问题时, 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 能从不同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 寻求出创造性的解题方法的习惯.

要养成此习惯, 就要要求学生养成课前提前预习、课中敢于质疑、课后讨论研究问题的习惯, 这也是上好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过程中可以对所学知识大胆质疑, 进而产生好奇心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 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这样思考, 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同时还要求教师要先备好课, 尤其是抓好“备学生”环节, 因为学生的大胆质疑将会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二、勤思考

勤动脑, 肯思考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 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 只有勤于动脑, 肯于思考, 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 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 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 主动探索新知, 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要遵循认识规律, 善于开动脑筋, 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 进行独立思考, 注重新旧知识的内

◎冯丽娟 (河南省郑州第二中学450000)

在联系, 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做到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 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 挖掘问题的实质, 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 透彻明悟.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 就说明他思考不够, 学业也就提高不了.

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完题目之后, 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 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 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 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 如果忽视了对它的挖掘, 解题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 在解题后, 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 只有勤反思, 才能“站得高, 看得远, 驾驭全局”, 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善归纳

首先是对知识体系的归纳.每学完一节一章后, 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条理化, 专题化, 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 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 灵活应用知识, 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其次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适时对数学思想方法作出归纳、概括是十分必要的.概括数学思想方法一般可分为两步进行:一是揭示数学思想内容规律, 即将数学对象其具有的属性或关系抽取出来, 二是明确数学思想方法知识的联系, 抽取解决全体的框架.好的思想和方法能使我们更快更好更高质量地完成每一道题.数学思想有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等.有了数学思想以后, 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 如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分析法、反证法等等.相信所有人都有自己独到的方法, 无论如何, 只要熟练运用, 就能化繁为简, 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重应用

学生能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信息, 能创造性地运用数学解决含有数学信息的问题.在这里须要着重指出的是, “创造性”并不要求学生具有高超的数学技巧, 主要是看运用数学后得出的结果是不是更接近现实.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主要涉及的并非是教学中是否依托应用题, 而是教学思想的重要改变, 即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彻底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 促使其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

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8

一、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及原因

面对现如今的学生我有着一种无奈,他们天真,充满热情,可自主学习的能力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也差,甚至吃不下一点苦记得我曾经教过这样的一个学生:该生天性聪明,接受力强,上课不专心,好讲话,进取心减退,作业经常不做,学习成绩走下坡路。如果测智商他肯定属于高智商范围,而且所有任课老师,周围同学也都认可这一点。可以说他是所在班级中最聪明的孩子。正像他父母介绍的那样,“上课爱闹腾”。小学闹腾了六年,上中学了仍一如既往,老师讲新知识还能听几分钟,只要他听懂了,就开始接话茬、闹笑话。而这种现象不是一个两个。

通过对学生家访后获知:该生家庭经济相对稳定富裕。父母常年在外地做生意,忙于赚钱而无暇顾及、管教他,因此幼儿时期就养成了懒散、无所谓、缺乏自控力等不良习气。该生与外公外婆生活,外公外婆比较溺爱他,因此一些不良习惯一直难以改掉。该生聪明,兴趣面、知识面也较广,好表现自我,可约束力较差。喜欢灵活性强的内容,特别喜欢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可易骄傲。如何帮助这样的孩子呢?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性格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从儿童时期起就不断地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教育的熏陶和自身的实践锻炼,长期塑造而成的。人的环境、教育、社会关系不同,所形成的性格特点就受影响,有很大的差异。大量研究表明,遗传特征只是产生性格特征的初始条件,而在儿童生活早期,家庭教育却与儿童性格形成有密切的关系。从该生各方面表现看:该生之所以懒散、无所谓、自我约束力差,都是跟长期父母不在身边与外公外婆生活有关。外公外婆的教育方式给他的影响相当大,溺爱,没让他接受一个正常孩子所受到的正常家庭生活教育。好在该生很聪明,学校教育,特别是班级(集体)教育也对他产生了一些有利的促进作用。因此虽然该生已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但只要及时矫正,是完全可以改掉的。

二、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

所谓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个人认为应该包括:认真的听课态度,良好的书写习惯,自主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兴趣,持之以恒的信念。而所有这些习惯的养成还离不开自身远大的理想抱负。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因为多种原因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想方设法的去找突破口。

1、通过与学生或进行家访等方式,侧重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从而分析学生性格特征及形成原因,寻找突破口,采取相应的措施。

2、采用多种方式,如谈话、观察、激励,让学生向自己倾吐心声。抓住学生喜欢表扬和鼓励的特点,多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激起学习的兴趣,从心理接受老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3、经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及表现,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合力,沟通想法做法,指导家长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及教育工作。

4、争取其他任课教师的支持,经常交换意见,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用教师团队的力量完成教育。

5、如果发现学生形成良好习惯过程中有反复,尝试冷处理,给学生留面子,顾其自尊,婉转提示。逐步培养其自控能力。提高该生的认识。 反复训练,内化良好行为,巩固新习惯。

6、不间断的对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明白:(1)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成正比;(2)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学习成绩的进步;(3)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自己的全面发展。(4)上课基本能不讲话,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

在辅导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与学生真诚交流;同时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逐渐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同时减少对老师的戒备心理,能够按老师指导的正确行为去行事。

另外,建立很好的师生信任关系,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给学生不断树立学习自信的“韧”劲。从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与之交流,既尊重了学生,又达到了教育的效果。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允许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及行为反复,才能趋于稳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从而转化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养成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篇9

[摘要]小学生年纪小,不喜欢听大道理。那么,小学德育如何开展?本文作者提出了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的观点。

[关键词]小学德育 思考 培养 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所以,根据小学生个性特点,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作为小学德育工作重点的观点是正确的。下面谈谈笔者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以人为本

1.从细枝末节工作抓起。

有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同样,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教育、引导和训练的积累。所以,学校和家长,都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早睡早起,勤俭节约,尊老爱幼,专心听课,认真作业,礼貌待人等,并从细枝末节抓起。如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对学生的习字课就要有严格的要求:坐要端正,笔要拿稳,眼睛与本子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不能中途而废,不能有一蹴而就的想法。又如要培养寄宿生的内务整洁习惯,教师就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学生怎么折被子,折衣服,如何放置毛巾、口盅、鞋子等物品。

2.认真抵制不良之风。

受应试教育影响,上级评价学校领导,以升学率高低;学校评价教师业务,以任教学科考试成绩;教师评价学生,以期末考试排名。因此,“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便在学校蔚然成风。这种不良之风,学校要认真抵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应是小学德育的最佳方法,也是形成学生健康人格的根本和关键。

3.长辈要做孩子的表率。

俗话说,一个光辉的榜样胜于十“打”教科书。教师家长都是长辈,都应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让孩子做到的事,长辈一定先做到;要孩子不做的事,长辈一定不能做。如教育孩子文明守纪,长辈就不要赌博、讲粗话。教师上课就不要迟到,家长与孩子到超市购物,就不要带头甚至怂恿孩子插队。

二、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培养措施

1.教师要耐心教育引导。

为形成共识,我们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提高觉悟,避开德育误区,认识养成教育重要性:小节有害,及早告诫;习惯重要,重视养成;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用不尽;孩子还小,行为没有定型,只要老师耐心教育引导,学生的好习惯就一定会形成。

2.制定“四级”定位措施。

要做好德育工作,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目标不宜太高太远。如太高太远,望尘莫及,丧失信心;如太低太近,触手可及,没有动力,目标就没有意义。所谓国“四级”定位,一是按国家规定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教育;二是制定《临桂县临桂镇中心小学规章制庋》作为校级的养成教育目标;三是由年级组制定年级教育目标,作为年级的德育重点;四是由各班级制定班级学生行为细则,作为班级的德育管理目标。

3.认真落实“六好”养成。

小学生年纪小,涉世不深,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要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只能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为此,我们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弟子规》中所倡导的好习惯。如“出必告,反必面”。(外出时必须告知父母,回来后也要面告父母);“父母责,须顺承”(做错了事,父母责备,应虚心接受)并针对校情,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养成教育。一是安全教育。每天按路队放学,强调路队安全,提倡互相帮助、照应,牢记放学路上注意事项,正确处理路上所出现的突发事件,养成注重安全良好习惯;二是纪律教育。开展“做文明学生(少先队员)”主题班会或主题队会,培养学生遵章守纪习惯;三是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良好习惯;四是集体荣誉感教育。强化“班兴我荣,班衰我耻”意识,培养学生为维护集体荣誉而自律的习惯;五是责任感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做好值日、热爱劳动习惯;六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养成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认真听课和作业好习惯。

三、开展活动,构建养成好习惯平台

1.走出校门参观访问。

组织学生到社会福利院、幼儿园慰问,帮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给幼儿园小朋友表演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好习惯。

2.开展“养成好习惯”活动。

要求学生量体裁衣,找准自己一个最不好的习惯,如“爱迟到”或“爱乱丢垃圾”,然后提出“养成‘不迟到’”或“‘不乱垃圾’”好习惯。自己鞭策自己。

3.坚持“苦练”和“趣练”。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即使养成了,也常有反弹现象。教师要有耐心,有思想准备,不能一发现旧病复发,就对学生吹胡子、瞪眼睛。因此要进行严格训练,不但要“苦练”,还要“趣练”。

四、发挥榜样作用,加强环境熏陶

1.教师要加强身教。

身教是一种无声的教诲,它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深远影响。教师要融合到学生当中,与学生同劳动,同上操,同做游戏,带头使用文明用语,带头遵守学校纪律,上课不迟到、不接电话等。如发现地上有脏物,教师要最先弯腰去检,大扫除时,教师不要发号施令,要亲自挥帚流汗…….这种看似无声而胜有声的示范行动,就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保障。

2.用学生榜样激励学生。

小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树立学生榜样,会让更多的学生产生“你能行,我也能行”的思想冲动,容易使学生产生你追我赶的新局面。为此,学校常根据常规、季节、和校情,开展各种丰富多彩活动。如田径赛、球类赛、文艺表演赛、书画赛、演讲赛、诗歌朗诵赛、手抄报评比赛等;还评选“三好学生”、“进步学生”、“文明之星”、“礼仪之星”等个人荣誉。

3.用文化氛围熏陶学生。

利用橱窗、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展示“名言警句”、“名人名画”、“名人轶事”;结合传统节日和重大的历史事件纪念日,开通校园广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促进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绿化校园,在绿化带中温馨提示,让花草说话,鞭策学生养成爱护花草习惯。

学习如何去摆正自己良好的态度 篇10

仪表大方,举止礼貌,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具有务必审美潜力具有务必的审美潜力,能表现美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有务必的审美潜力。

自己学习态度的评价2

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状况的学习方法,用心思维,分析解决问题潜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自己学习态度的评价3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香港回归的日子,神州五号发射的日子,申奥成功的日子,都是我最难忘,最让我激动的日子

自己学习态度的评价4

在家里,经常帮忙家长做家务,比如洗碗筷,擦地,解决一些简单的电脑问题等。在学校和同学相处能够以诚相待,信守承诺,平时不管学习多忙,只要同学求我帮忙的事,我都会答应他们

自己学习态度的评价5

能够用心参加各项活动,参与并组织班级和学校的各种课内外活动,活动中与同学能够和睦相处,关心群众,有很强的群众荣誉感。乐于帮忙别人,在各种劳动中用心肯干,不怕脏,不怕累。

自己学习态度的评价6

本人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用心参加各项活动,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关心热爱群众,乐于帮忙别人,劳动用心肯干,自觉锻炼身体,经常参加并组织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自己学习态度的评价7

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1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针对这个问题,我想了以下方法:

1.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

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查阅资料。

2.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由于学习任务多,孩子往往满足于知识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家长不妨教给孩子每天学习之后,给自己提一个、两个“为什么”的问题,动脑筋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3.孩子考家长,家长考孩子

安排一个时间,全家人坐下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孩子和家长互相考一考。内容应事先定好,大家有所准备,谁提出问题,自己必须有准确的答案。

鼓励孩子一题多解。老师留的作业,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孩子完成作业时,只写一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时间允许,可以写在另外的纸上或本上。

4.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家长要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家长自己应给孩子做榜样。这方面习惯养成了,孩子将终生受益。

5.善于请教的习惯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我注重引导家长指导孩子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提问题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就会收获更大。

6.良好习惯的养成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

对学生来说,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养成,也易消退,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一心向学”的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

7.家教联合,注重方法

给孩子制订学习规范。父母要针对孩子的实际帮助制订具体的家庭学习规范,如设计一个时间表,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孩子复习、预习功课、完成作业等,要求不完成学习任务就先不做其他事情,使孩子在家的学习活动有计划、有规律,逐步养成习惯。多关心、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父母每天应抽出一定时间询问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应该在家里完成的学习任务,热情帮助孩子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孩子感受到你时刻在关心他的学习。

8.按計划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内容。家长指导孩子制订计划,应该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早自习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劳动、文体活动和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还要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较多的文体活动。有的孩子学习吃力,应利用假期补习一两门功课。制订计划要发挥孩子积极性,家长不能代替,应该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不可放弃。

9.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不少孩子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养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一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脑力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每次学习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以后逐渐延长。开始,孩子往往不会掌握时间,家长要指导他,该学时学,该玩儿时玩儿。可以教孩子上好闹钟,按定好的时间作息。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家长及时给予鼓励。坚持下去,就能养成专时专用的习惯。有些家长只要求孩子学习,没有安排休息与放松的时间。这样,反而容易使孩子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病。

兴趣培养是要家长平时注意观察孩子的每一个细节,发掘出孩子的兴趣点,并加以培养,同时为了强化孩子未来在社会发展中的竞争力,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有能力培养的二课班,如英语,就要家长首先培养孩子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兴趣,学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因此,家长为孩子报的第一个培训班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对孩子能力进行培养,而且要对孩子进行学习上的认知和兴趣上的引导。

错误的培训方式极易导致孩子的厌学情绪,进入学习误区,对孩子的未来造成极大影响。有的家长在孩子5-6岁的时候就开始重视读写能力培训,若干年之后,孩子的读写能力是没有问题了,但是说的还是哑巴英语,这样如何适应现在社会对每一个孩子的要求?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天才宝贝成长的必要条件,如何促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心理认知十分重要,该怎么学,如何学,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相互配合。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2

1与孩子一同寻找学习的乐趣,给予恰当的奖励,您还可以抓住孩子偶尔一次认真地学习用讲故事或买一本好书来奖励他,让孩子觉得学习中有无究的乐趣,认真学习还会得到奖励。

2制订学习计划,严格执行。制订学习计划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计划上注明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可以列短期计划,也可以列长期计划。学习计划最好在家长的建议下让孩子自己制订,家长监督执行

3与老师密切联系,耐心说服教育,家长应多与老师交流,询问孩子在校表现。如果孩子在校表现良好,可以用他在学校的表现要求他在家里也应如此表现;如果孩子在校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要与老师一块儿教育孩子,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帮助孩子认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自觉约束自己不好的学习习惯。

4学习习惯养成后要不断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如果孩子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可放手让孩子自觉学习,但要注意提醒孩子不要丢弃好习惯。

5.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⑴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不在家打扑克、麻将,少看电视,最好给孩子一个较僻静的场所。⑵备齐学习用具和工具书。⑶订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报刊、杂志、参考书。

6.要经常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要经常和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可以向老师请教解决办法。

如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篇13

如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课程标准提到的阅读方法有精读、略读或浏览、快速阅读等。老师要先琢磨各种阅读方法的要领,甚至可以专门查找一些介绍阅读方法的材料。要学生做到,老师先做到,先会阅读。你老师掌握了,终生受用;学生掌握了,也终生受用。

2.认认真真地写字,既要写得工整漂亮,又要写得快,这似乎太难了,但课标就是这样要求的。课标规定要会临摹名家书法,并写好硬笔书法。尽量杜绝写错字,一个字不准写错两次。

3.全神贯注地静静默读课文,摒弃一切外界干扰。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也不论读课文还是读课外书,都要杜绝心不在焉、心猿意马、心浮气躁。经验告诉我们,当你全副心神投入书中、课文中的时候,文中的情境会渐渐向你“走”来,文本会自动和你“对话”。

4.有感情、有技巧地朗读课文。初中生相对于高中生来说比较外向,容易接受、适应朗读;在全部的初中课程中,也只有语文课教学生朗读;新的初中教材非常重视朗读,尤其是初中一年级教材,几乎到处提及朗读的要求。从反面来说,随意草率地朗读,小声地只读给自己听,在对课文没有作任何技术处理的情况下朗读等,都是有待改进的。我个人经过长期观察、体会,总结出中学语文朗读教学尤其是诗歌朗读的三个要领,一是投入情感,二是把握抑扬顿挫,三是在课文上做技术标记。这里针对中学生提出的要领,如果对朗读专业人士来说,朗读的要求恐怕更高。

5.体会标题的艺术。标题往往是文章思想、艺术甚至是作者全部心血凝聚的产物,可以说标题最直接地透露了文章最重要的信息。体会标题艺术,可以在读课文之前进行,也可以在之后进行;可以作为概括全文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的一个着力点,也可以作为体会文章写作艺术的一个突破口;还可以成为启发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出发点。

语文学习计划书

1、计划内容

①全学期学习的总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②分科学习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优秀中学生的学习经验表明,在制定分科学习计划时要注意两点:要特别重视马列主义的基础知识、语文和数学三门学科的学习。学好这三门学科,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要有重点,但不能偏废某些学科。

③系统自学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2、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老师灌,自己吞,消极被动,食而不化。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懂,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个或哪几个问题上。对新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新课的重点和自己理不懂的难点,配合老师授课,及时消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

自学内容大致有三方面:

①自学缺漏知识,以便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跟上和适应新教材的学习。

②为了配合新教材的学习而系统自学有关的某种读物。

③不受老师的教学进度的限制提前系统自学新教材。

④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其他学习活动以及阅读课外书籍的目的、内容、要地和时间安排。

⑤坚持身体锻炼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3、专心上课

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按上面要求做好课前自学,学生就能更专心地上课。“学然后知不足”,往往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处于优势兴奋状态,能更为主动和灵活地接受老师授课。

4、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复习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教材难易和自己理解的程度而定。

5、独立作业

独立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的过程。如果按要求抓好以上几个环节,独立完成作业是不困难的。

6、解决疑难

在独立作业的过程中,有时自以为做对了,但经老师的批改后,发现实际上是做错了。为什么会做错呢?有的是疏忽大意造成的;有的是由于对新知识和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的错误理解。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纠正在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对知识的错误理解的过程,就是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这种对知识的错误理解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所获得的一知半解的知识,就会严重地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结果必须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继续进行下去。

7、系统小结

对学生进行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的独立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做好系统小结的基本要点,除前面所述做好课后及时复习的要点适用于本环节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8、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活动,(包括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和科学竞赛等)是学生通过课内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学习兴趣,很希望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课外学习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需要。课外学习活动是学生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听好语文课

1.要熟悉老师的讲课特点和方法,了解他的长处和短处

语文课的教法,本来就灵活、多样。语文老师的特点和爱好,更是各式各样的,有的老师喜欢讲得多一点,发挥得多一点;有的老师讲得不多,却很注重学生的练习;有的老师喜欢用串讲法;有的老师喜欢用评点法或者谈话法;有的老师很擅长指导学生写作;有的老师喜爱文学,很注意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有的老师知识渊博,讲起课来广征博引,海阔天空;有的老师则喜欢紧扣课文,一板一眼。总之,他们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地熟悉自己的教学对象,对症下药,改进教法。作为学生,也要努力地熟悉自己的语文老师,取其所长,对于不足之处,可以提出改进意见,并在自己的学习中注意弥补。师生之间相互适应,力求做到配合默契。

2.要充分利用课内的时间,提高效率,增加课内的容量和密度

每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要争取大部分在课内解决。老师应该这样做,学生也应该这样做。多数学生会有这种感觉:听数、理、化的课,精力比较集中,因为不听讲就不懂,落下的课补起来也很费劲;反之,听语文课,有时精力容易松散,因为不听讲似乎也能明白,落下几节课关系也不大。出现这种情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有一定关系。从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来看,它的确不如理科严密。所以,我们更应该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学会听讲,学会把握老师讲课的要点,学会利用课堂的空隙时间。譬如,学习《崇高的理想》这篇课文,通过老师的讲解,已经理清了全文的思路,把握住分论点和总论点之间的关系,如果课上还有时间,还有精力,就可以精读一些重点段落。如本文在论述思想的社会性、阶级性时,即列举了历史上的许多正面人物,也列举了一些反面人物,两相对照。归类列举法和正反对比法运用得都比较好,我们就应该主动深入下去,加深理解。另外,这篇文章语言上也有特点,用了许多成语典故,我们也可以利用空隙,及时复习巩固。又譬如,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只要课上有可利用的时间,也应该争取在课内基本背会。总之,凡是课内有时间、有可能解决的问题,都不要留到课外去解决。围绕着老师讲解的课文去思索,去联系,去加深,去巩固,努力提高课内时间的利用率。

3.要在课内主动赢得学习语文知识和锻炼语文运用能力的各种机会

提问、朗读、背诵、辩论、讲演、黑板前演示,作文评讲中的例子(无论是好的还是差的)等等,只要有机会,就要积极参加。这对于提高语文水平、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是很有好处的。现在我们每班人数,一般不会少于四五十人。所以,这种机会,轮到我们每个人的名下,覆盖率不是很高的。自己主动一些,这种锻炼机会就可能多一点。

4.在课内学习中,必须发挥独立思考的精神

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该如何养成 篇14

一、培养做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良好的数学行为习惯是从小开始培养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要利用刚开始上课的时间里强调学生的课前准备,书放在什么地方,数学学具放在哪里,一切准备就绪怎么坐,学习内容重点是什么,做好课前预习。这一切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在课堂中,要求学生能夠安静快速的做好每一件事。

二、培养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的求知欲一旦被激发起来,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就会专心听教师讲课,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由此可见,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就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自制力比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枯燥难懂、单一无趣的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神饱满、条理清晰、循序渐进,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就能专心致志地听课。此外,小学生都爱表现,所以课堂提问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讲完一个数学知识点后可以提问学生这个知识点是如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或是这个知识点和以前学生的知识点有什么联系等。通过课堂提问,学生能更好地专心听讲,在此基础之上能更牢固地掌握课堂知识。

三、培养仔细阅读的好习惯

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错误的观念,即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数学学习的关系并不紧密。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通过对数学教材的阅读,学生能进行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方面的思考,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若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容易出现很多错误,如审题不清,不能完整地概括题意,不能全面了理解题目要求等,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快速有效地解答数学题目。例如,在求两数相差的题目中,学生在看到“多”的时候就采用加法,在看到“少”的时候就采用减法运算,这种做法是不科学、不正确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对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阅读。所以,教师要重视阅读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四、培养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讨论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学“分类计数统计”的时候,教师可先播放一段交通视频,让学生统计一下在一分钟内各种类型的车经过了几次,视频播放完之后,很多学生反映速度太快,没有时间进行记录,此时我就要求学生想办法,怎样才能进行完整的记录。学生经过思考,想到了分组合作的方法,有的组员记录小轿车、有的记录面包车、有的记录大货车、有的记录公共汽车。这样,学生经过合作就很容易地完成了任务,在互助合作中他们也慢慢理解了“分类计数”这一知识点。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这一良好的教学习惯不仅对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其他各方面的学习也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六、培养学以至用的思维习惯

数学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最终的目的是运用这种思维能力去解决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生活中处处是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可以通过家长的引导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四下学习了方向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画出家到学校的平面图,这样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学生就形成了运用这种能力去思考身边的问题的习惯。

七、培养总结知识的好习惯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并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八、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学生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就养成:回家先做作业,书写时要规范,书面要保持清洁保持。我特别注重学生书写格式要求学生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这样对学生作业的正确率有很能够大的帮助。作业时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能抄别人的作业。学生必须有验算的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以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九、结语

上一篇: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下一篇:六年级科学《鸟的特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