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规的含义

2024-05-11

家规的含义(共10篇)

家规的含义 篇1

节日快乐! 相信你现在肯定会为拥有一部自己的i Phone手机而倍感兴奋。你现在已经是一个13岁的男孩了,而且是一个负责任的男孩,所以妈妈认为你完全有能力用好这部手机。但是想要接受这个礼物你必须接受合同里面规定的约束。我希望你能够理解,只有这样,妈妈才能把你抚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而且能和先进科技“和平共处”的男子汉。希望你能自觉遵守而不是被动地受约束。如果你不能做到以下18条规定的话, 我只能将这部i Phone手机收回。

1. 首先要声明的一点是 , 这部i Phone手机是我的, 是我买的这部苹果智能手机。现在我将这部手机借给你使用。

2. 我在任何 时候都有 权知道这 部i Phone手机的密码。

3. 如果手机响了就接听 , 因为这毕竟是一部手机。接听电话时要注意礼貌。如果来电显示是妈妈或者爸爸,你更要接电话。不可以忽略妈妈和爸爸打来的电话,绝对不允许有这种情况发生。

4. 在有课的时候 , 每晚7点半要及时将手机交给妈妈或者爸爸,在周末的时候可以在晚上9点交。晚上我们会将手机关机,在第二天早上7点半开机。在给你的同学打电话时一定要尊重别人家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希望身边的同学或者朋友尊重我们的家庭,那你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5.不准带手机去学校。如果你需要和别人通过手机联系,能打电话就别发短信,这是生活的基本技巧。

6. 如果手机掉马桶里了、掉地上了或者丢了,你必须对因此而产生的维修或者购买新手机的费用负责。你可以通过割草坪、照顾小孩来挣钱,也可以将父母给你过生日的钱攒起来。上面我说到的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大,所以你要提前做好准备。

7.不允许使用科技伎俩来撒谎或者欺骗别人。不准用手机说一些伤害别人的话。

8.如果有些话你不想当面或者在电话上和别人说清楚,不准通过手机发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表达。

9.如果有些事你不能在家里和父母说的话,更不许通过手机发短信、邮件等方式向别人表达。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

10.不准用手机浏览色情信息。只能搜索那些你可以在父母面前拿得出手的问题和信息。如果你有什么问题的话,最好当面向人请教,尤其是向妈妈或者爸爸。

11. 在公共场合要么关机 , 要么调成静音放起来。特别是在餐馆、影院或者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孩子,你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人,不要因为这部iPhone而改变自己。

12.不能发送或者接受带有你(或者他人)身体隐私部位的图片,更不能以此为乐。虽然你很聪明,但是有时候会有人诱惑你这么做, 我相信聪明的儿子知道如何拒绝这种人。一旦你这么做了,很有可能会毁掉你的大好年华, 甚至你未来的大学生活。网络实际上要比你想象的复杂, 有些事情一旦发生了就很难去挽救,尤其是那种能败坏人名声的事情。

13.不能用i Phone手机录制特别多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其实你根本没有必要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记录下来。好好过自己的生活,这些都会存在你的记忆当中的。

14.外出的时候把手机留在家里是一种安全而又明智的决定。这毕竟是一部手机,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学着过一种不带手机的生活。这样你就会比那些社交控、微博控更强大,因为你能够坦然地过一种没有手机和网络的生活。

15.尽量下载一些新鲜的或者经典的音乐,不要和你的同龄人一样都听相同的歌曲。你们这一代人对音乐的接触要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代都方便,所以妈妈希望你能够利用这个机会来拓宽自己的视野。

16.时不时地玩一些单词游戏或者脑筋急转弯等益智游戏,这对提高你的智力有帮助。

17. 要对现实生活充满兴趣 , 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 倾听小鸟的叫声,时常出去散步或者和陌生人谈话,要对现实世界充满好奇。

18.如果你因为这部i Phone手机而将自己的学习或者生活搞得一团糟的话,我会将这部手机收回。我们会就这个问题坐下来好好谈谈,然后我们再重新开始。请你记住,我亲爱的孩子,妈妈和你都在学习, 我是你团队的一员,我们永远会在一起的。

女儿的家规 篇2

第一:嘘嘘要提前打报告,不得在床上,躺椅上,饭桌上,尤其是骑在我脖子上嘘嘘。

第二: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过程,比如猪身上长不出来火腿,同理,荔枝要剥掉外皮才可以吃!所以,不得在等我给你剥荔枝的时候痛哭流涕。

第三:请不要再叫你亲爱的大姑是大狗,那对她是一种侮辱。如果你确实发音不清楚的话,你可以选择闭嘴。

第四:见到帅哥的时候可以对他笑,但是笑的甜蜜程度不得超过看见老爸我的甜蜜程度。

第五:见到漂亮阿姨可以要求人家抱,但是不得钻人家怀里找吃的。

第六:见到漂亮MM不许挥拳头不许吐口水不许扮鬼脸。

第七:虽然你的牙齿已有足够的攻击力,但是你得明白,牙齿是用来攻击香蕉和菠萝的,不得用来攻击我跟你妈,尤其不许咬我的脸。

第八:我知道你对电脑有兴趣,但是,你敲键盘的时候不许用巴掌,显示器里出现你感兴趣的食物时,不得把嘴巴凑上去啃,并且不得把口水流到键盘上。

第九:犯了错误是要写检查的,且态度要端正,我知道你不认识字,但是你可以向你妈行贿要求你妈代写。

第十:当我跟别人吹嘘你如何乖巧的时候,你应该学会照顾你老爸的面子,不得当着外人的面拽我耳朵掰我鼻子往我身上擦鼻涕。

第十一:如果奶瓶里的奶喝完还不够喝可以要求加餐,不得举着奶瓶来回摇!第一,形象不好。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你摇也摇不出来。

第十二:要牢记你大姑的教导,不得巴结比自己老实的不得欺负比自己厉害的。

以上家规自即日起开始执行,如受到你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列强的干涉而得不到有效执行,则自行作废。

家规的含义 篇3

马年春节期间, 央视新闻联播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的栏目, 一时间有关家风的话题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焦点, 这传递出民众渴求传统文化的回归, 社会呼唤亲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 以矫正市场经济主导下价值观的扭曲、人性的变异, 用温情、良知弥合被撕裂的人性。亲情、血缘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最为脆弱的情感, 如何拨动大学生心中的这一根琴弦, 发挥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作用;如何挖掘家风、家规的合理质素以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尤其是利用家风教育, 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加强后续教育这一话题也显得尤为迫切。

习近平总书记以“穿衣扣扣子”为喻勉励北大学子,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 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教育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 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 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而家庭教育, 就是青年学子人生教育中的第一个扣子, 也是扣好人生每一个扣子的重要保证。《颜氏家训》首开“家训”的先河, 也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内容之多, 涉及到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各个方面, 成为垂训子孙、家庭教育的典范, 直到今天依然具有借鉴与指导作用。另一部家风教育的集大成者便是《朱子家训》, 其侧重家庭道德教育, 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 其中的许多教育理念如尊敬师长、邻里和睦、勤俭持家都在构建和美家庭、和谐社会中具有现实意义。这些家教名著, 早已经超越了家族范畴, 成为中华民族家教的瑰宝, 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然而, 许多的家庭教育没有形成固定、文字的, 可以推广普及的家教理念, 更多的是通过口耳相传, 或者父母、长辈的身教、品行, 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熏染后代, 并转换为子女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人生信条。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孝为先, 这也注定家族、父母的言说、身教, 在个体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高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继续, 二者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在培养方式上也存在着一致性。大爱精神、健全人格、奉献意识是优秀家风和大学教育的旨归;同样二者也都将言传身教作为重要的育人方式, 正如《新语文学习》的主编袁卫星强调的教师应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唤醒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 因此可以说大学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继续、深化。大学时期, 个性趋于稳定、自我意识趋于完善, 大学生也不再是一张白纸, 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知识储备和人格特质, 其中家庭教育在“成熟个体”的成长中起了重要作用, 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中流露出家风教育的痕迹, 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中不能忽略这一重要因素。

二、家风家规在高校基层党员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发挥家风在教育中的“软作用”, 促进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与党章的规范、约束等硬指标、铁框框相比, 家风、家规具有温情、说教的特征, 同时在语言表达上也更加生动、活泼。当代大学生价值多元, 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不断增强, 价值取向有了更多参照, 价值追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另外一个方面, 个性、独立性极强是当代大学生的又一鲜明特征, 崇尚自主自强, 渴望社会、学校家庭减少对他们的限制, 渴望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个性、价值和尊严。这就增加了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难度和挑战, 一味枯燥的说教和生硬的政策宣讲, 以及僵化的教育方式, 很难激起当代大学生的兴趣, 效果会适得其反, 甚至引起大学生党员的反感、抵触。面对“80后”、“90后”青年大学生表现出来的新特点, 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 应尊重教育主体的多样性、差异性, 党课课程设置应该改变单纯的政策图解、党史宣讲以及党章解读, 而是结合大学生热议的话题、解答他们成长中的疑惑、回应他们的诉求。同时, 党课课程中也应增设家风、家教这类的课题, 教育方式也应多样化、灵活化。

(一) “家风教育”是催化剂, 推动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利用家风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 提升大学生党员的人文素养。大学生党员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大学生党员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 社会和家庭都对大学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当代大学生有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追求, 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大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 其思想也受到了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受到不良风气的浸染。一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引起社会关注, 考试弄虚作假、学术抄袭;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 高校也有一张看不见的人情网, 为了好办事, 请客吃饭“走后门”, 这些社会习气都复制在了大学生的身上, 现在高校中大学生请客吃饭“好办事”的情况普遍存在;一些学生的入党目的是为了考取公务员、或者对今后的事业有所帮助, 在这种动机的推动下, 大学生往往表现为假积极、拉关系, 极大地腐蚀了校园风气。正如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所说:“我们的一些大学, 包括北京大学, 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他们高智商, 世俗, 老到, 善于表演, 懂得配合, 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 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大学生校园里尤其是学生干部流露出来的种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让人深思, 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或者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因此, 大学生党员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提升道德素养, 学会做人, 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首先应是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

(二) 家风、家规可以强化大学生的自省意识, 促进大学生党员的成长。家风教育方式更值得高校思政教育、党员培养的关注与借鉴, 传统的家教并没有采用被动的强制性灌输的教育, 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强调身教, 通过家长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 熏染子女, 子女不自觉地将从长辈那承接的行为转化为日后为人处世的准则。家长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扮演的是示范引领作用, 子女往往是模仿者, 因此父母、长辈特重视自身在子女面前的行为。这样的教育方式, 接受者、受教育者的接受教育过程中是自觉自愿的, 这与高校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了反差。这也提示我们在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口头的言传, 而应以高尚的言行影响学生, 这样的教育方式, 让学生的被动接受转换为自觉的学习与感应, 让优秀的教育理念外化于行, 内化于心, 改变教师在党课教学中的凌空蹈虚, 增强学生党员学习的积极性与实效性。

三、结语

“家风”关乎一个家庭的安定幸福和谐与整体形象, 它是一个家庭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立家之基, 必须是正能量的体现, 也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总结, 历经数千年, 包括了传统家庭教育、启蒙教育中的精髓, 然而也有很多迷信的、非人道的教育理念, 因此在大学生党员家风教育中一定要进行甄别、选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员教育应积极利用传统家庭教育资源, 大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利用传统教育中的合理质素推进大学生党员教育, 让传统焕发出新的活力。

摘要:家风、家规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家庭教育的结晶。当下社会呼唤传统文化回归, 呼吁传统文化担当起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高校党建过程中应顺应这一趋势, 挖掘家风教育以及传统文化资源中的合理质素,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实效性。

关键词:家风家规,言传身教,传统文化,党的建设,党员教育

参考文献

[1]高福生.总书记的“扣子论”耐人寻味[N].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4-5-6

晒晒我们的“家规” 篇4

我们是怎样做父母的儿子从北京到济南的骑行

母亲总是告诉我:慢慢来,不急梦的解析PK周公解梦

蛇年梦到了蛇,是啥意思呢?

1.互相尊敬每个人的空间,时间和物品。尽快的饶恕,不打断别人

不遵守的后果:道歉+一个受害者选的后果(后面有详细的“后果库”哦)要是有物产的破坏,要赔偿

2.顺服权威(马上的、乐意的、完全的)

不遵守的后果:抽两个后果

3.不需要被提醒的、不埋怨的、不争论的去做应该负责的责任

不遵守的后果:抽一个后果

4.不动手打架

“后果库”:

1.一整天没有电子媒体(电视、电脑、MP3等)

2.一整天没有零食吃

3.做一件妈妈提出来的家事

4.抄15次:“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5.付5元给公共瓶子(每个月底捐给慈善机构)

6.用手洗脏袜子

7.洗2位家人的脚

8.一周没有零用钱

9.做30个仰卧起坐和30个推挤上升

10.跑上下整楼(4层)的楼梯3次

11.坐在床上30分钟,什么都不能做

我们家都是男孩,所以规则都是针对男孩子的特点设计的。后果都是跟孩子一起商量以后制定出来的,要是父母犯了规则,也要乐意承担后果,我常常要为我的“大声大骂”的行为爬楼梯。

不遵守的后果:道歉和一周不能出去玩

5.随时收拾自己的东西

不遵守的后果:马上收拾+抽一个后果

6.说建造别人的语言,不说伤害别人的语言

不遵守的后果:抽一个后果

7.不大声大骂,不乱发脾气

不遵守的后果:大人抽两个后果,小孩抽一个后果

8.吃饭时要有礼貌

不遵守的后果:抽一个后果

老妈的iPhone家规 篇5

节日快乐!相信你现在肯定会为拥有一部自己的iPhone手机而倍感兴奋。你现在已经是一个13岁的男孩了,而且是一个负责任的男孩,所以妈妈认为你完全有能力用好这部手机。但是想要接受这个礼物你必须接受合同里面规定的约束。我希望你能够理解,只有这样,妈妈才能把你抚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而且能和先进科技“和平共处”的男子汉。希望你能自觉遵守而不是被动地受约束。如果你不能做到以下18条规定的话,我只能将这部iPhone手机收回。

1.首先要声明的一点是,这部iPhone手机是我的,是我买的这部苹果智能手机。现在我将这部手机借给你使用。

2.我在任何时候都有权知道这部iPhone手机的密码。

3.如果手机响了就接听,因为这毕竟是一部手机。接听电话时要注意礼貌。如果来电显示是妈妈或者爸爸,你更要接电话。不可以忽略妈妈和爸爸打来的电话,绝对不允许有这种情况发生。

4.在有课的时候,每晚7点半要及时将手机交给妈妈或者爸爸,在周末的时候可以在晚上9点交。晚上我们会将手机关机,在第二天早上7点半开机。在给你的同学打电话时一定要尊重别人家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希望身边的同学或者朋友尊重我们的家庭,那你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5.不准带手机去学校。如果你需要和别人通过手机联系,能打电话就别发短信,这是生活的基本技巧。

6.如果手机掉马桶里了、掉地上了或者丢了,你必须对因此而产生的维修或者购买新手机的费用负责。你可以通过割草坪、照顾小孩来挣钱,也可以将父母给你过生日的钱攒起来。上面我说到的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大,所以你要提前做好准备。

7.不允许使用科技伎俩来撒谎或者欺骗别人。不准用手机说一些伤害别人的话。

8.如果有些话你不想当面或者在电话上和别人说清楚,不准通过手机发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表达。

9.如果有些事你不能在家里和父母说的话,更不许通过手机发短信、邮件等方式向别人表达。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

10.不准用手机浏览色情信息。只能搜索那些你可以在父母面前拿得出手的问题和信息。如果你有什么问题的话,最好当面向人请教,尤其是向妈妈或者爸爸。

11.在公共场合要么关机,要么调成静音放起来。特别是在餐馆、影院或者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孩子,你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人,不要因为这部iPhone而改变自己。

12.不能发送或者接受带有你(或者他人)身体隐私部位的图片,更不能以此为乐。虽然你很聪明,但是有时候会有人诱惑你这么做,我相信聪明的儿子知道如何拒绝这种人。一旦你这么做了,很有可能会毁掉你的大好年华,甚至你未来的大学生活。网络实际上要比你想象的复杂,有些事情一旦发生了就很难去挽救,尤其是那种能败坏人名声的事情。

13.不能用iPhone手机录制特别多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其实你根本没有必要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记录下来。好好过自己的生活,这些都会存在你的记忆当中的。

14.外出的时候把手机留在家里是一种安全而又明智的决定。这毕竟是一部手机,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学着过一种不带手机的生活。这样你就会比那些社交控、微博控更强大,因为你能够坦然地过一种没有手机和网络的生活。

15.尽量下载一些新鲜的或者经典的音乐,不要和你的同龄人一样都听相同的歌曲。你们这一代人对音乐的接触要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代都方便,所以妈妈希望你能够利用这个机会来拓宽自己的视野。

16.时不时地玩一些单词游戏或者脑筋急转弯等益智游戏,这对提高你的智力有帮助。

17.要对现实生活充满兴趣,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倾听小鸟的叫声,时常出去散步或者和陌生人谈话,要对现实世界充满好奇。

18.如果你因为这部iPhone手机而将自己的学习或者生活搞得一团糟的话,我会将这部手机收回。我们会就这个问题坐下来好好谈谈,然后我们再重新开始。请你记住,我亲爱的孩子,妈妈和你都在学习,我是你团队的一员,我们永远会在一起的。

我希望以上的这些条款你能够同意。实际上这份合同里面所列的注意事项不仅仅适用于这部iPhone手机,也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现在你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而且充满变革的世界。妈妈相信你有着强大的意志力,相信你不会沉迷于这部iPhone手机。爱你,我亲爱的儿子。节日快乐!希望你能喜欢这款很棒的iPhone手机!

现代性的含义 篇6

从词源上说, 现代性 (modernity) 起源于中世纪早期:“兼作名词和形容词的‘modernus’” (现代) 是在中世纪根据‘modo’ (意思是‘最近、刚才’) 一词创造出来的”。[1]据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考证, 拉丁语modernus最早是由基拉西厄斯 (Gelasius) 教皇一世使用的, 但在他那里modernus仅用于区分不同于先前教皇时代的当代, 并不含有现在优越于过去的价值意味, 因而仅指“现在”或“现在时”。但在哥特人征服古罗马帝国以后, modernus这个词有了新的含义, 几乎与基拉西厄斯同时代的卡西奥德洛斯即用modernus来表示与“过去”相对的意思。“站在教皇的角度看, 哥特人新建立的帝国并没有在基督教传统中形成一种断裂, 但对于知识人士而言, 它却代表了一种根本性的分界, 这种分界使得先前的经典文化有别于现代文化, 而后者的历史任务在于对先前的文化进行再造”。[2]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看来, 实现“现代”文化对先前文化的超越是人们的一种新的历史使命, 而modernus的创造意味则被继承了下来。

所以, 在词源学的意义上, 现代性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 它与“古代”相对, 意味着“新”, 从而蕴含着一种新的时间意识。现代性本来就是与古代相对而言的, 它首先指的是一种不同于古代的时间意识:“只有在一种特定时间意识, 即线性不可逆转的、无法阻止地流逝的历史性时间意识中, 现代性这个概念才能被构想出来。”[3]现代性是中世纪的产物, 虽然其指向了线性的历史性时间意识, 但中世纪本身的时间观却仍然是处于神意规定之下的。同古希腊、古罗马的时间观相比, 它突破了循环的时间观;同后来理性规定下的时间观相比, 它又尚未摆脱神意。由此, 中世纪刚刚萌芽时的现代性从时间上把自己同前现代性及近代以来的现代性区分开来。

现代性是一个时间的标尺, 它与传统断裂, 向未来敞开。由现代性的这种新时间意识本质所决定, 一切形态的现代性, 包括反现代性的现代性, 都分享着同样的时间意识和理念。由这种现代时间意识支配, 会生发出诸多以此为历史哲学出发点的现代性形态。

二、现代性的哲学意涵

从哲学上看, “事实上, 对于后现代来说, 西方近代以来的现代性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因此也可以说具有两个现代性, 一个是古典意义的现代性, 另一个是现代意义的现代性。前者以理性的设立为标志, 后者以存在的探讨为特质”。[4]古典意义上的现代性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人的主体性地位是通过人的理性来确立的。在神学一统天下的中世纪, 作为实践态度的信仰决定了神的主体性地位。现代性的萌生, 促动人的主体性发展:“现代性正在躁动之中, 要与前现代性相分离。它首先是否定性的, 即反对迷信, 然后是肯定性的, 即推动启蒙。”[5]“启蒙” (enlightment) 的本意是点亮, 即启发自我, 使个体脱离蒙昧状态。启蒙是西方18世纪启蒙运动的核心理念。启蒙最大的特点是人的理性地位的至高无上, 确立理性的最高地位是启蒙运动的功劳。由于自由是在人的理性中发生的, 因而在启蒙对理性的高扬中, 人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确立, 而上帝等超验的东西从根本上被当做迷信遭到了放逐。

古典意义上的现代性其实主要就是启蒙的现代性。启蒙的现代性高扬了理性的地位, 在后现代性看来, 则是启蒙的专制。启蒙强调理性的普遍性, 审美的现代性则反启蒙叙事, 强调人的感觉的至上性。审美的现代性要求对待审美对象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态度的根本变化。审美以现代为根本标尺, 从而, 传统或者与现代性不相符合的标准就成了要否定的对象。审美的对象是无限的, 而非仅仅局限在文学等领域, 这就会在根本上把现代性的精神向其他领域开放, 从而把现代性从人的主观感受推向外在领域。审美的现代性虽然诉诸个体的审美感觉, 从而强烈的反理性, 但恰恰暴露了审美现代性所内含的人的主体性。

康德、黑格尔是启蒙现代性, 也就是古典意义上的现代性的高峰。现代意义上的现代性, 是以理性为基础的反理性的现代性, 马克思的现代性即以反现代性面目出现的现代意义的现代性。他以“存在决定意识”颠倒和瓦解黑格尔的“精神”决定性和绝对性, 从而也是以存在来反对理性。但马克思的存在更多地与物质性存在有关。物质性存在往往和 (科学) 技术联系在一起。胡塞尔从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看出了科学的危机, 海德格尔则把他之前的整个西方哲学史看做是不断遗忘存在的历史, 而现代性的极致即技术性的极端, 因而他欲以本体论上的“存在”来对抗理性技术的现代性。

三、现代性的政治哲学向度

从政治哲学上看, 西方的现代性主要经历了三次浪潮。施特劳斯在《现代性的三次浪潮》中, 对现代性在西方的发展进行了基本的线索梳理。[6]他首先区分了古典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的差异:古典政治哲学追问的是最好的政制 (regime) 之于德性的实践, 即人们应当如何生活;而现代的政治哲学则是人们事实上如何生活。现代性的第一次浪潮是马基雅维利发动的, 他将政治和德性问题改造成可以由技术加以解决的问题, 并经由霍布斯, 最终在洛克的自由主义中落脚。第二次浪潮是卢梭发动的, 他以人具有一种近乎无限的可完善性的浪漫主义来对抗前人的颓废主张, 经康德、黑格尔最终在理性和精神的绝对性中落脚, 并启发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第三次浪潮是尼采发动的, 尼采诉诸一种生存体验, 认为过去的一切理性都宣称有客观的支持, 这是虚妄的, 只有权力意志才是可行的。经过海德格尔, 第三次浪潮最终导致了法西斯主义的诞生。在施特劳斯看来, 现代的自由民主制源于现代性的第一次浪潮, 共产主义源于第二次浪潮, 法西斯主义则源于第三次浪潮。施特劳斯回顾现代性的三次浪潮, 其实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 为了维护自由民主制, 他要回到前现代。施特劳斯对于现代性危机的基本诊断是“虚无主义”。[7]而所谓的现代性的三次浪潮, 在推进现代性的同时不过是进一步加深了现代性的危机, 每一次的努力均以拯救现代性危机开始, 却以推进现代性结束。故而, 施特劳斯最大的敌人其实是现代性所带来的虚无主义, 而他解决现代性问题的方式, 则是回到古代, 即回到苏格拉底时期。

四、现代性的社会机理

人在精神取向上的主体性地位的确立, 清除了超验主体对人的主体性压制, 为人的社会改造主体性铺平了道路。启蒙的现代性是树立人的主体性地位, 当把这种现代性、特别是其政治哲学向度进一步外化到社会领域时, 便会形成以改造世界和社会为目的的现代性冲动, 并从事社会行动。在现代性之前, 社会运行机制是“自然”的结果, 而在现代性之中, 社会则是可以在人的理性支配下进行塑造的, 人为的建构性开始凸显。从政治层面上看, 也就是民主机制的正当化和实践化。民主国家机制的理论前提是人的自然权利。自然权利的落实则需要把现代性的时间关系转化成“空间”关系。因而, 尽管现代性在词源意义上是关于时间的, 但现代性这一世俗的观念被亚当·斯密、黑格尔、马克思等“自然地”转化成了空间的关系:“自我循环和自我进化的时间观念构筑了一种自然的秩序, 它不但是对上帝和国王的摆脱, 而且也是对于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人的活动的抽象化。它的实质内容就是自然权利与经济。”[8]从西方现代性的生成来看, 经济学实际上是现代政治主导下的政治经济学, 因而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是一体两面, 是现代性精神的体现和要求。

从社会形态的演变来看 (以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为标准) , 现代性在现代社会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反动及以共产主义为代表的反资本主义的现代性。马泰·卡林内斯库在《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中即是据此对现代性进行划分的。他认为, 自现代性在西方产生以来, 逐渐形成了两种相互竞争的现代性:资产阶级的现代性和反资产阶级的现代性。尽管资产阶级现代性内部存在诸多的分野, 但其核心价值理念是相信进步、科学、理性、实用主义等。在现代性精神的支配下, 西方近代以来的社会发起并完成了现代化的进程。这主要表现为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意识上的理性化等。反资产阶级的现代性更是形形色色, 一切以现代时间意识作为理论基础, 并反对资产阶级核心价值理念的均是反资产阶级的现代性。在这个意义上, 批判主义、女权主义等一切以解构现代性为标志的, 均是反资产阶级的现代性。

参考文献

[1][3][美]马泰.卡林内斯库著.顾爱彬, 李瑞华译.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18-19, 18.

[2][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著.王丽亚译.对现代性的重新反思[J].文学评论, 2003, (01) .

[4]彭富春.“现代性”及其前后[J].东方文化, 2001, (5) :76, 75.

[6][美]利奥.施特劳斯著.刘小枫译.现代性的三次浪潮[A].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C].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8.

[7][美]利奥.施特劳斯著.彭刚译.自然权利与历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论司法独立的含义 篇7

关键词:司法独立,意义分析

司法监督随着当代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 司法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这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司法工程当中, 司法独立无疑是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虽然我国早已确立了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 有人称之为“中国特色的司法独立”, 但日渐加快的社会民主化、国家法治化进程使司法独立的种种不足暴露无遗。建立完备的制度来保障司法真正独立已经迫在眉睫。

一、司法独立的含义概述

对司法独立含义的理解, 关系着司法独立原则的贯彻, 而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司法独立, 必须知道什么是司法。司法机关即审判机关或法院, 司法权即审判权或法院的职权, 司法即审判。正因为如此, 司法独立也称为审判独立。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 司法机关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司法机关指法院或国家审判机关, 但对广义的理解认为中国法中的司法权既包括审判权, 也包括检察权, 我国的司法体制也体现了这一点, 称法院、检察院为司法机关, 这在中国是约定俗成的。

所以, 笔者这样表述司法独立的含义:经国家确权的中立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对冲突事实适用法律的过程中排除任何非理性干预的法律自主性。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 不受行政机关, 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司法独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含义就政治层面而言, 司法独立指司法权独立;第二层含义是法院独立, 法院独立是司法权独立的制度表现, 包括法院独立于非法院机构和法院之间相互独立;第三层含义是法官独立, 既独立于其他职业的公民, 又须特别强调法官与法官之间的自主性, 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最高形态。法官个人独立与法院独立是司法独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没有法院独立, 单个法官无法履行其职责;同样, 如果法官不能免于其独立审判可能会带来的种种担心, 就不可能有独立的审理与判决, 也就不可能有司法独立。法院独立审判与法官个人独立之间的关系就如同结构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没有一个好的结构, 组成部分毫无根据, 没有组成部分, 结构毫无意义。但实际上法官并未能够独立。不论是从法院的内部结构还是从审判方式来看, 包括上下级法院的关系及法官个人和法院的关系, 中国的司法制度基本上建立在机构独立与统一的观念之上, 法官个人独立在整个制度中并没有得到承认。

二、司法独立的意义分析

(一) 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

司法独立作为司法活动的一项原则, 其本身又是由司法活动的本质所决定和要求的。按照现代政治学的划分, 国家的职能大致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大块。立法以议事、决策和立制为特征;行政以命令、统筹和执行为特征;司法以中立裁判为特征。这些不同的特点既是不同事物的本质特点, 又使这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 而司法活动不同于立法、行政活动的本质就在于裁判。为保证司法裁判的公正性, 要求行使该权力的机关和个人必须中立于争执双方, 与争执双方及所争执的问题没有感情和利益的纠葛, 更不能从属于或受制于其中的任何一方。

(二) 司法独立有利于定分止争, 化解矛盾, 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法院和法官不仅是私人之间所生争执的公断人, 而且还是行政权力乃至立法权力的“宪法裁决人”。司法真正独立能够缓解诸多矛盾, 维持社会稳定;司法不独立, 导致的结果必然与我们希望和追求的效果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只有司法能够独立, 才能在公民心目中形成权威, 法院才能成为任何团体和个人在受到他人或政府的不公正待遇时的最后选择, 独立公正的审判, 使败诉方承认失败并接受最后的结果, 这就缓和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 司法独立能够使社会或人们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 以满足人们对效益的需要

在司法过程中, 法院、当事人都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 它们构成了审判成本, 而通过独立公正的审判, 迅速有效地解决社会纠纷的数量和质量就是审判效果, 以尽量少的时间消耗和物质的投入, 实现更大意义上的公正已成为现代司法一个综合的理想要求。司法独立, 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力投入, 消除了许多不合法的影响裁判的因素, 节约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降低了诉讼成本, 并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保证裁判的公正和高效。显然, 愈接近于独立的司法愈有利于公平、效率的优化配置;反之, 如果司法独立还只是一个遥远的理想, 司法效益的实现必将受到很大影响。

党和国家早已敏锐地认识到司法独立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鉴于我国保障司法独立的制度尚不健全, 党的十五大报告确立了依法治国, 推进司法改革, 建立健全司法独立制度的宏伟目标。实现依法治国方略, 司法改革是重点环节, 不仅要改造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而且要引导包括司法人员在内的广大公民树立正确的法律理念。虽然制度的改良不能一蹴而就, 但相对于意识形态的变迁而言, 毕竟容易得多, 况且制度的建立必然有利于与之相适应的思想的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何家宏.司法公正论[DB/OL].中国民商法律网—学者论坛.

家教的核心是建立家规 篇8

孩子叛逆是一种表面现象,原因在哪里?教育不当!家长没有及时地通过家庭教育来为孩子建立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用暴力来反抗的孩子”为例,“跟爷爷奶奶顶嘴,毫不犹豫地挥拳打人”,这种行为对吗?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没有家规、从小缺乏家教——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做人的道理的,而是被教育了才懂的。

家長对孩子没有及时教育,一旦电视、电脑、不良读物成为孩子主要的信息来源,孩子就会受到极大的毒害。加之当今社会风气也对孩子有很多负面的影响,若孩子没有及时建立明确的善恶判断标准,后果是很可怕的。

有一个小学生在学习了家庭教育读本《弟子规》之后,说“我以前总想杀父母,现在学了《弟子规》才知道——做人要孝顺父母”。乍一听,这话挺雷人。仔细思考,我们当下的教育漏洞真大,主要是如何做人的教育的缺失。

请问家长们,是教会孩子做人重要,还是把分数从80分提高到100分重要?这样一问,大家都能答出正确答案。可是家长们平时在忙着做什么呢?

绝大多数家长都没有系统学习过如何教育孩子,可以说是个教育外行,教育外行却在做教育——出现叛逆孩也就在所难免。

中国从清朝末年开始,经历了多年社会动荡,家庭教育在动荡之中几乎断层了。所以现在的家长自己没有经受过系统的家教,也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实施。所以古人没有的叛逆现象,我们有了。就像我们当下的很多家庭,爷爷不像爷爷,孙子不像孙子。孙子是皇帝,可以对所有人发脾气,溺爱是当今6+1的家庭模式下(甚至8+1模式)的普遍现象。古人说: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孩子不懂事,没规矩,谁的错?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孩子的行为能清晰地反映出一家人的行为准则和家庭教养。

孩子不懂事,不会做人,怎么在未来社会上立足?更不用谈什么成才、成功了!怎么办呢?说难不难。教育孩子要回归我们民族的传统家庭教育,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建立家规。家规不是单独用来管孩子的,就像法律不是只管平民的,全体成员都要遵守,家长要以身做则,身教胜于言教。家规建立起来了,不但叛逆问题解决了,同时还能开启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明理懂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决定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孩子一生的幸福,实际上取决于早期教育,而不是中学、大学教育。古人云:3岁看大,7岁看老,就是这个意思。

由于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金钱至上等观念,国人在教育孩子上也有崇洋的心理。蒙台梭利、卡尔威特等教育理论深爱追捧。但是认真比较后会发现,他们的教育理论远没有系统化,不容易运用。在教育大业上,有谁能与万世师表的孔夫子比肩呢?半部《论语》治天下。天下尚且能治,何况解决孩子叛逆呢?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这方面已有成熟的经验和方法。落脚点就在建立家规。

家规怎么建立呢?决不是我们自己写一个像《小学生行为规范》一样的东西,强迫孩子去遵守。家规要合乎规律、合乎人性,要有可执行性。

孔夫子在《论语》中说得极为精僻:“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清朝的两位学者李毓秀和贾存仁,依据孔夫子这句话,发展出一篇文章《弟子规》。在清代,《弟子规》是公认的最佳家庭教育的教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内容具体,利于落实。以《弟子规》治家,就像依法治国,是科学的,也是简单、有效的。今年夏天,我曾参与了一个《弟子规》夏令营,孩子们来自全国各地,相当一部分是所谓的“问题儿童”,短短三周时间,孩子的变化就令很多家长惊讶不已。孩子是好教的,是教得好的,关键是要正确地教。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可能很多家长会觉得非常委屈,“我从小就教孩子认字、背古诗,我教育了啊。”这是目前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最可怜、最失策的地方——非常肯付出,可是教错了,结果事与愿违。

0-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婴幼儿对最初的行为印象最深,反复几次以后就形成心理定势,再进一步就形成性格。性格通过行为习惯表现出来。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使一个孩子走到哪里都受到喜欢和尊重,自然就更容易成功。如果错过了0-6岁,小学是一个补救期。这两个时期都没把握住,叛逆就来了。

所以,家庭教育从《弟子规》开始,培养孩子优良的行为习惯和性格,为孩子成人成才、人生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古代小说中“病”字的含义 篇9

学生在读《水浒传》时, 对书中好汉的绰号 (如病关索) 有疑问, “病”在此作何解?

“病”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几种解释: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缺点、错误;责备、不满;祸害、损害等。

值得注意的是, 《水浒传》里有“病关索”———杨雄, “病尉迟”———孙立, “病大虫”———薛永。这其中的“病”字可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病”的意思, 而是古汉语的使动用法, “使……病”, 意思是让谁发愁、畏惧, 有超过、赛过的意思。懂得这一点, 对“病关索” (关索是三国蜀汉的名将) 、“病尉迟” (尉迟恭是唐朝李世民手下大将) 等就好理解了。

24条家规:带领人生的路 篇10

没爹没妈的五姐弟

2008年8月13日,对于11岁的张俊霞来说,是伤心的一天:妈妈出走了。

一个月前,张俊霞还有个幸福完整的家庭。父亲是木匠,常年在外做手艺活,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她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20天前,父亲突发急病去世,家庭的重担便压在了母亲和年迈的爷爷身上。哪知道,母亲无力承担如此沉重的责任,丢下年幼的孩子跟人走了。此时大妹九岁,二妹八岁,三妹四岁,最小的弟弟才两岁多,张俊霞不知道这个家以后该何去何从。

作为大姐,张俊霞逼着自己在那一刻长大。她跟爷爷商量:“爷爷,以后家里的事我全包了,你只负责地里的活。”爷孙俩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每天晚上放学后,张俊霞既要给弟弟妹妹做饭、喂猪喂鸡,还要辅导妹妹们的功课。

2012年5月,爷爷因常年劳累,身体虚弱,万分不舍地离世了。办好爷爷的后事,张俊霞把弟弟妹妹召集在一起,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哭是没有用的,只会让爸爸和爷爷在天上为我们难过,我们得靠自己站起来。”老二哭着问大姐:“那以后谁来管我们?”张俊霞坚定地说:“没人管我们,我们就自己管自己!”

家里的房子年久失修,摇摇欲坠。张俊霞所在的南雅中学领导知道后,特意在校内腾出一间房子供张俊霞五姐弟住,并把她的弟弟妹妹从书香村小学转到了南雅镇中心小学,学校免除了他们全部的学杂费,村里也为五姐弟申请了低保。张俊霞和弟弟妹妹这才有了一个稳定的住所,得以继续读书。

安顿下来后,张俊霞把房间打扫干净,贴上漂亮的卡通墙纸,房间看上去十分温馨。吃晚饭时,张俊霞对弟弟妹妹说:“以后这儿就是我们的家,谁也不能给这个家抹黑。”

制订家规自己管自己

2012年10月的一天,一位学生家长邀请张俊霞五姐弟去家里作客。吃饭时,菜肴一端上桌子,小弟好久没吃到这么好吃的菜,忍不住拿起筷子夹菜往嘴里塞。张俊霞看见了,忙呵斥他:“主人还未动筷子,你怎么能先吃?这样不礼貌。”小弟委屈地说:“大姐,我饿,我想吃。”张俊霞低声告诫小弟:“这不是在自己家里。”

回到家后,张俊霞把弟弟狠狠训了一顿:“以后去别人家吃饭,主人没上桌之前不许动筷子。就算某道菜你很喜欢吃,也不能只吃那一道菜。如果再有下次,大姐不会带你出去。”小弟看着大姐,眼泪直打转。那一瞬间,张俊霞的心像被蜜蜂蜇过般生疼。她抚摸着弟弟的头,柔声解释:“就因为咱们没有爸爸妈妈,才更要有规矩,不能让别人说我们是没人管教的野孩子。”

之后,张俊霞把吃饭的礼节仔仔细细地写在纸上,贴到了墙上。老二提议道:“我们以后不管想到什么,只要是为大家好的,都可以写到墙上当家规,我们照着家规做就不会犯错了。”

很快,第二条家规出炉:“如果大姐、二姐不在家,老三在家是最大的,就应该负责家里所有的大小事,如果做错了,老四老五可以提意见……”

2013年5月的一天,老四和老五因一支铅笔打起来了。张俊霞让老四和老五面壁思过。老四低声说:“我不该跟弟弟打架,应该把铅笔给弟弟看。”老五接着检讨:“我也不该跟姐姐打架,不是我的东西我不该去拿。”张俊霞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以后面临的诱惑还很多,如果什么都想要,又得不到,心理就会不平衡,这是给自己找不开心。”

第二天晚上,张俊霞特意给弟弟妹妹加了菜。吃过饭,她提议玩个作文小游戏,题目是《我拥有什么》,谁写得最好最真实就奖励一个铅笔盒。

每个人都很卖力地写,最小的弟弟不会写字就口述让姐姐代写。写好后,每个人都大声读出来。老五第一个宣读:“虽然我没有爸爸妈妈,但是我有四个爱我的姐姐。我的家很小,但每天晚上放学回来都有做好的热饭热菜。我们没有玩具,却能开心地在一起做游戏,我们可以用树叶自制口哨,可以去河里捉鱼。”小弟读完,每个人都很卖力地鼓掌。

最后,老三获得了第一名,拿到了奖品。老三把铅笔盒递给大姐:“大姐,这个给你,你最辛苦。”张俊霞忍着眼眶里的泪,笑着把铅笔盒递给小弟:“小弟这段时间表现很好,你一直想要个铅笔盒,大姐送给你。”小弟又给了二姐,二姐给了老三。最后,铅笔盒还是回到了张俊霞手上。第二天,张俊霞从生活费中拿出几十元,一人买了一个铅笔盒,弟弟妹妹这才安心地收下。

在家规上,张俊霞这样写道:“家里的任何一样东西,原本是谁的,就应该是谁的,如果强求要这东西被我们大家知道了,就会把这东西烧了或藏起来,再也不会拿出来。”随着家规一条条增加,姐弟五个更加齐心。

家规带领人生的路

2014年6月,张俊霞即将初中毕业面临中考,她决定读职校,早点出来就业供弟弟妹妹上学。班主任很快为她联系好开县职教中心。

回到家,弟弟妹妹强烈反对,他们不能让大姐因为他们而放弃自己的大学梦。晚上,大姐做的饭大家都不吃。张俊霞生气了:“如果你们还当我是大姐,就得听我的。我们家的情况摆在这,不允许我们只考虑自己的想法。你们还小,爸妈不在,我就是这个家的家长,我得为你们负责。”说着说着,张俊霞哭了起来,弟弟妹妹也跟着哭。

老二抱住大姐,泣不成声:“大姐,我们就是为你心疼,妈妈走了,如果你遇到什么事都不跟我们商量,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帮你。”张俊霞帮弟弟妹妹把眼泪擦干,安慰他们:“大姐很想当一名幼儿教师,去了职教中心,正好可以实现这个心愿。对我来说,这是好事。事先没跟你们商量是我不对,以后遇到什么事,我都会征求你们的意见。”

等大家的情绪安定下来后,张俊霞又补充了一条家规:“以后不管谁遇到什么事,在做任何决定之前,都必须跟家人商量。一家人要一起努力,互相帮助,共同面对一切困难。”姐弟五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不管以后的路多苦,他们绝不会抛弃任何一个。

上一篇:阅读《红楼梦》有感下一篇:我永远爱您祖国!小学生建国60周年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