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缘与红尘的散文

2024-05-21

情缘与红尘的散文(共11篇)

情缘与红尘的散文 篇1

儿时盼望着过年,盼望着快快长大,盼望着新衣服,盼望着好吃的东西,总感觉一年过的太慢。不知不觉间,走过了几十个花开花落,从一个咿呀学步的孩童,走着走着就走到了深秋,望着天高云淡,满目金黄,感受到了叶落风凉。时间如一挂马车,马蹄声声踏碎多少旧梦,走马观花蓦然一梦初醒,几经生死历练,顿悟红尘繁华,一切皆成空。

如今,低头是春天,抬头是严冬,总是发现时间就是一只大老虎,追着你跑,停下也是死,不停下还有一丝残喘的机会。目送着儿时那一个个熟悉的长辈的身影都走了,才发现荒山上的坟冢和住所一样多,活着是寂寞,死了也是寂寞。活着是一树花开,繁花似锦,果压枝头;死了是一撮尘土,落叶覆盖,杂草丛生。尘归尘,土归土,小溪流水,风清月明。

什么都是浮云,只有文字能解红尘心情,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王君,权利再高贵,也就是时间长河里的一棵蒿草,随着河水的冲刷,身影了无痕。也只有文人雅士,骨子里透彻的长歌短句,才会流传千古至今,一花绽放,千年芳芬。一代一代把酒当歌,望月遥思天涯海角,古今中外,禅悟着一种精神,一种执着,一种梦牵魂绕的文字灵魂。

每一个人最初的文字,都比较单薄,都是写自己的心情,人生的苦闷,青春的懵懂,爱情的别离与相聚。单纯的如一缕炊烟,缥缈在山水之间,游荡在蓝天白云里。纯净的如雪一样圣洁,如松鼠一样的活泼可爱,跳跃在树上,枝头和草坪。呼吸着爽口浓郁的新鲜空气,舞动在花海草丛,让自然的安谧里,充满着朝气和活力,通透着鲜活的灵韵,透彻出洒脱和豪放。

慢慢地写身边的人,写那些记忆里难忘的故事,父爱如山,那份粗暴和严厉,印记在脑海中。随着岁月的沧桑,看着他们头上的白发,看着他们腰身不再挺拔,看着威严中透漏的那丝丝牵挂,怎么能不感动。妈妈的慈爱,灯下的缝补,归来晚了的那泓期盼的眼神,犯错后那责怪和谅解的语气,一直伴着我们的左右。母爱如水,包容着我们的对错,也洗刷着我们的心灵,教会我们怎么去成熟,怎么去做一个正直坦荡的人。

是文字让人们记住了历史,是文字传承着远古的声音,历史就是血泪和厮杀,历史也是刀光和剑影,历史是政客和骗子们的竞技场,却让劳苦大众背负着妻离子散,苦难和沉重。只有文字记录着真实,记载下什么是奸诈小人,什么是报国忠臣。所有的一切,都在文字的堆积中,承载着记忆和曾经。人们啊,明知道一切都将会离我们而去,却还极力的把最美丽的记忆搜寻,还总是和自己纠缠不清。

明知道红尘都是梦境,却还是恩恩怨怨,悲悲切切,到最后都是一场空。人们总是给自己找无数的借口,让自己醉生梦死,让自己欺骗自己,还骗得那样真切。就不能有花草的禅悟,花开是天堂,草绿是世界,一说一笑都是尘缘。也只有文字留下一切美好和丑陋,留下善良和罪恶,所以,人们都相信文字,相信它的真实和记载。才会成为才子才女们,用它抒发情感的浪漫,和思念的离愁,一语难尽,几时方休。

就是看到和经历过太多,也让我对文字有了新的理解,文字无错,它就是随着每一个人的心情,行走在漂泊的路上,忠实地伴随着脚步,读着黑夜和白昼。也许你是新手,驾驭文字的能力还没有到出神入化,没有大海的波涛汹涌,没有水手的沉稳老练,但是,你可用你最真实的思想,敞开的胸怀,迎接着每一个日出月落。用心的感受自然,感受着天地,你才会聆听万物的声音,你才会读懂一方一净土,一树一菩提。

好的文字不是用华丽语言的堆砌,也不是加上几句唐诗宋词就能了得,而是寻求着一种返璞归真,简洁,简单,像一个孩子,用那双明净的眼睛看着世界,诉说着天,地,人,万物生灵。没有修饰,没有精雕细琢,就是赤着脚丫,走在土地上,都能感触到脚下的温度,都能听到大地的脉搏和心跳。那时候,天是那么蓝,地是那么炙热,生命是那么的美妙,这一切都属于你和你的文字。

最美的事情,就是用文字写思念,那个夜晚,一盏灯,一铺炕,一个你,一个我,一天的繁星,一片的蛙鸣。两个人,四只眼睛,静静地望着,坐着,手都没有碰一下,直到如今。可那夜永远地刻在心里,你的胖瘦我不在意,只在意你过的比我好,真感谢那一个夜晚,觉醒了思念和牵挂,抬头就是天明。想念无声却很甜蜜,感恩无言却很真诚,祝福遥远却很温馨,一路相伴,是一种快乐和幸福。

也有过年少的轻狂,目空一切,心比天高,也有过怀才不遇,纠结和牢骚。可当有一天发现,在读自己早期的文字时,真的是太幼稚了,才会明白,不是世界容不下你,而是你还不够强大。十年磨一剑,只问耕耘,莫问收获,把一切都放下了,才会更轻松。也懂得了曾经的教诲和鼓励,是多么的重要,即使路上没有鲜花,我们也可以欣赏荒芜。

生活里,实践中,也悟出了生活和文字的真谛,文字里的浪漫爱情,在民工眼里,就是寂寞时,扯了把美丽的犊子。在他们眼里,要的就是最直接的东西,最实在的东西,最能解决他们饥渴的东西。文字再好还不如一个黄段子,一个裸体画面,呵呵一笑,然后沉沉睡去。

很多人一看见情感的文字就会头痛,说那是无病呻吟,少看点感觉很美,看多了就会厌倦。更多的时候,还是愿意看一些真实的文字,发生在身边的事和故事,才会体会着生活的节奏和感动。同时也希望关注我的朋友们,更多的关注我的.文字,不要把文字和现实生活连在一起,文字是写的生活,可生活不是感性的文字,文字里可以写出自己的真实一面,可很多感悟,不都发生在我自己身上。

文字里永远也不会低下头颅,永远都带着骨子里的孤傲个性,但是,现实的生活中,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低头是勇气,抬头是坚毅,不低头就会碰的头破血流,唯一的底线就是轻易不要哈腰,弯下你的腰身,你就永远不会再站起来了。忘掉一切铭心刻骨的痛,忘掉一切痛彻心扉的情感,为自己减压,乐于忘记也是一种境界。文字和心,才会一下子博大起来,心是火热的,泪是苦涩的,哭既然不能解决问题,也就只有微笑了。

说实话很多人都以为我是作家,其实我就是一个爱好文字的歌者,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写别人不敢写的真实情感。出书不一定就是作家,作家也不一定就在家坐着,也得打拼事业,还要养家糊口。起早贪黑的工作,风里来雨里去,面对着钢筋混凝土,面对着农民工兄弟,靠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艰辛,在喧嚣的城市中,找寻着自己的位置。多少个疲惫的夜晚静下心来,数着星星,聆听着风的语言,云的飘零,月的呼吸。

情缘与红尘的散文 篇2

深远影响:“100年来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 西方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主流经济学不断涌入中国, 为什么科斯的经济学理论能够在改变整个主流经济学方向的基础上, 对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产生深远影响呢?

20世纪70年代以来, 中国经济开展了市场化改革, 对产权、政府和企业的边界更需明确界定。对于中国这个产权制度尚未充分建立起来的转型国家, 制度经济学的魅力更加明显, 这就使科斯理论在中国获得了普遍接受, 其影响甚至比在西方更深远。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悼念科斯的唁电中所说:“科斯教授是100年来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科斯的学说始终是照亮中国崎岖的改革道路的一盏明灯。”

由于科斯的经济学思想与中国的经济发展需求一致,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对科斯的经济思想研究非常深入。一批中国的制度经济学家如张五常、茅于轼、盛洪、周其仁、张维迎等人都受到了科斯的影响和启发。科斯的研究助手王宁认为, 科斯的理论在形式上摒弃数学模式, 在内容上更强调经济制度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这些都对中国经济研究有所裨益。张五常坦言:“没有科斯, 我连方向都找不到, 无论我走多远, 科斯是为我指明方向的人。”

宝贵遗产:“他所留下的智慧意义远大于生命的延续”

作为具有基础原创性思想的学者, 科斯并没有留下卷帙浩繁的研究巨著, 也从不青睐复杂艰深的数学模型, 他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是独立创新的学术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学术风范。

科斯的一生, 以独特的创新思维, 提出开拓性的观点, 构建独特的理论体系, 拓展了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方向。同时, 他也希望中国经济学家能够独立观察、思考中国改革和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 探索出一条独立的、植根于中国现实的研究路径, 进而发展中国经济学理论。

科斯的一生, 以科学分析的学术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学术思想, 抨击远离真实世界、沉迷于数字模型的“黑板经济学”。他强调“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基于案例演绎推理, 力求解决现实问题。对于当今经济学重数学化而不重思想的趋向, 他给中国经济学家留下的是真实世界经济学研究的路线和希望。

科斯的一生, 以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开放的世界胸怀, 为经济学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近几十年来, 他将目光聚焦中国, 不仅密切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 更不顾年迈体弱, 拿出毕生积蓄资助中国的经济学研究。

斯人已逝, 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著名学者谢作诗所说, 科斯“是真正关心支持中国发展的少有的几个大师之一。他所留下的智慧, 意义远大于生命的延续!”

中国情结:“我将长眠, 祝福中国”

中国, 是科斯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读到过的神奇大地, 是他从未踏足却又深切眷恋的热土。不论是对中国经济学人的影响提挈, 还是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倾力关注, 以及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远思考, 无不彰显了他魂牵梦萦的中国情结。

科斯从改革开放之初就对中国经济充满兴趣。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盛洪曾说, 早在1987年, 科斯就“想再度扬帆起航去寻找通向中国之路”。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 他建议张五常到香港大学任教, 以便对中国最新的经济改革进行研究, 还邀请盛洪教授赴美访学。2008年和2010年, 他用自己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奖金, 两次在芝加哥大学组织有关中国经济制度变革的研讨活动, 邀请中国经济学者赴美研讨和交流。2013年, 科斯还与浙江大学科斯经济研究中心国际主任王宁出版合著新书《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科斯的中国情结, 除了植根于他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热切关注和与中国经济学人的深厚感情以外, 更与其对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的殷切希望密不可分。他一直鼓励以张五常为首的经济学家培育出一个“中国的经济学派”, 能在中国办一份经济学报, 推广和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在主持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科斯深情地说:“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我将长眠, 祝福中国。”就在2013年10月计划访华的前一个月, 科斯与世长辞, 永远将遗憾留在了中国, 也将祝福与嘱托留给了中国。

中外经济界对于科斯的理论, 并不是没有争论和分歧。然而, 科斯及其理论对中国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 他对中国现实的独到见解和对中国未来的乐观态度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我们应牢记他的教诲:“要将思想变成现实, 比我行将要进入的长眠更难一些。”只有不断推进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早日将科斯先生对中国经济的美好预期变为现实, 才是纪念他的最佳方式。

理论贡献

一个定理

“科斯定理”:即“权利的清楚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勒概括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若交易费用为零, 效率与产权的初始配置状态无关。”

两篇论文

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 创造了“交易成本”这一概念, 讨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及其扩展规模的界限问题。

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 主张完善产权界定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论证了在产权明确的前提下, 市场交易即使在出现社会成本的场合也同样有效。

三个方向

开启了产权理论、法律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三个领域的研究方向。

科斯年表

1910年生于英国伦敦。

1930年科斯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 老师阿诺德·普兰特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介绍给了他。

1937年发表《企业的本质》。

1946年任教于伦敦经济学院。

1950年出版《美国广播业:垄断的研究》。

1951年获得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同年移居美国。

1960年发表《社会成本问题》。

1964年受聘为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经济学教授, 负责《法律与经济学期刊》工作。

1979年被授予“美国经济学会杰出会员”称号, 成为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资深研究员。

199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3年9月2日在芝加哥去世, 享年102岁。

科斯对中国的十大忠告

1.必须去除所有授予国企的特权, 让私企得以自由竞争。

2.政府参与土地交易导致腐败猖獗, 必须将其自身排除在市场之外。

3.中国应打造一个自由的土地市场。

4.在中国, 教育和税收两项制度都加重了不平等。

5.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显然开错了药方, 需要反思。

6.“边缘革命”将私人企业家和市场的力量带回中国。

7.中国经济学者要从黑板经济学回到真实世界。

8.中国必须让其政治权力服从于法治。

9.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严重的缺陷:即缺乏思想市场。

10.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

众说科斯

“科斯成就了大多数学者做梦希望能做到的事, 那就是不朽。”

———芝加哥大学法学院院长迈克尔·斯切尔 (M ichael H.Schill)

“科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开始为经济学家所熟知和推崇, 而中国恰巧在制度转型的过程中, 科斯理论正好有用武之地。”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每经记者王雅杨珏轩每日经济新闻网)

“以科斯的框架和方法论来考量, 我们可能还需要对各个方向上发生的真实成本有更多的了解, 才能对中国体制的现状和未来, 得出经得起更长远历史检验的判断。”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

延伸阅读

1.《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英) 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

内容导读

《变革中国》通过对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史的独特梳理以及对中国市场经济波澜进程的生动展现, 进而提出“改革双源说”, 即中国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政府的推动, 二是边缘革命。

推荐理由

本书是科斯关于中国经济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其中的理论观点依托于中国改革发展的现实, 深入浅出、可读性强。

名家点评

“在我所知的经济变革和发展的所有文献中, 还没有人对一个社会的变迁努力———尤其是中国———做出如此细致入微的研究。”

———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新制度经济学大师道格拉斯·诺斯

2.《“科斯热”带来的思考》作者:崔李李 (《环球人物》杂志第228期)

内容导读

科斯的某些观点并不是没有质疑。比如市场是否真的比政府更有效率?市场是完全不需要政府, 还是应该和政府有更多的合作?此外, “科斯热”还夹杂着一些过度追捧的成分。

推荐理由

与做饭的情缘 篇3

我给他买做工精良的围裙,风情万种的盘子,肤色和质地绝不雷同的碗,并且对目前筷子市场的单调乏味心急如焚。

最大的梦想是老公能把厨房变成他的嗜好,一天若不进去两次都会坐立不安。

遗憾的是,他目前的诸多嗜好中,有烟有茶有电视,外加隔三差五因游戏瘾大发作而同他的电脑鏖战一宿,厨房暂且还没排上号。

非但没排上,近来甚至于有把它变成我的嗜好的迹象。

他近来晚上回家,不像以前换好衣服就直奔厨房,而是改奔沙发而去,并且令人发指地打开电视切换到体育频道。

我眼巴巴地看着电视,生怕有足球或乒乓球比赛。我自己长年累月地减肥,并决心把减肥作为终身事业,晚饭不吃倒也无所谓。老公可不成,他本来就瘦得跟我们家悟空似的(悟空是我们家养的小猴儿,三年前老公从耍猴儿的那里高价买来的),饭要再跟不上,指不定会瘦成什么样儿呢。

而且最近日常争吵的内容也被他加进了我不进厨房不肯钻研厨事一条。

他意见很大,还异常虚伪地说了一句:“你做不做饭是一回事,会不会做是另一回事,假如有一天我出差两三个月,你怎么办?叫我在外面怎么放得下心?”

我被他问得哑口无言,一下想起五年前的事。

他那时因为工作变动,清晨一大早就走,晚上又不能准时回家。一年后,待他工作恢复正常时,我变得空前绝后之苗条,并且一口咬定市区边上那家方便面厂之所以死而复生,自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无论如何,人家既然把意见都提出来了,我还能置若罔闻吗?不能。

自我搏斗了一番之后,我最终决定开始拼命苦练厨艺。

这决定对于我,不能说不痛苦,但仔细一想,一个女人,如若真要哪天因为不会做饭而被人家休掉,那可真要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了。别人不说,我妈那儿就没法交代,她老人家当年立志要把我培养成传统淑女,琴棋书画地一通苦练,倒把做饭的事给忘了个干净。

真要有一天,我独自回家对我妈说:“我因为不会做饭,让人家给退回来了……”你说这能张得开嘴吗?由此可见,老妈千虑,必有一失;天下慈母,引以为鉴。

不就是做饭嘛,有什么大不了的,练。只可惜,我几番演练,败多胜少。

那天晚上,我先到家。想做面条,看看家中蔬菜,只有茄子一枝独秀,于是用其做汤菜,专业术语好像叫浇头,难听。

面条做好,老公下班回来,到厨房探视。他掀开锅盖,便见铁锅之内一片黑暗,几乎都要伸手不见五指。老公顷刻间五官严重错位,扭头怀疑地问我:“这是什么汤?”“茄子。”我乐呵呵地给他讲解。他道:“做饭,讲究色、香、味俱全,你这头一件就不行。”接着便耍阴谋说,“我今天午饭好像吃多了,现在一点都不饿。”说罢迅速退到客厅,拿起电视遥控器。

夫妻共事这么多年,我立马识破他此举纯属逃避晚饭之借口,当时自尊心大受伤害,险些恼羞成怒。

转念一想,面条无法处置,于是只得低眉顺眼,寻求折中方案。

蹲在他面前媚笑建议:“我去把你的大墨镜拿来吧,你可以戴上它吃饭。”

他一听很高兴,笑得就跟核桃似的,说,行。又说:“这馊主意也就你想得出来。”

我知道他这是夸我聪明呢,也很高兴,乐颠颠去把大墨镜拿来给他戴上,刚想把他扶到餐桌旁,不承想,这狗少竟然出尔反尔,道:“即使戴上墨镜,色是不见了,那味呢?”依旧罢吃。我这个气呀,不吃拉倒。

无奈只得一个人来到厨房,本想赌气独自吃,见到面条时,忽然也觉得非常之不饿,只得作罢。

是晚,大妻二人各自坐在沙发上,狂吃水果。只此一举,夫妻虽再不提做饭二字,但由于茄子事件成了切齿之痛,闲下来时,我便有苦练厨艺的爱好,想总有一天,他想大快朵颐之时,硬生生地不让吃,非要说一百个“做得好”不成。

情缘与红尘的散文 篇4

相思桥下,你的痴心会遇见谁的情缘?谁的等待会邂逅你的守候?青石板旁,你的脚步会为谁停留?而谁又会是那个一直等待你出现的有缘人?几经波折,几经弯路,你眉下的倾城笑容为谁扬起?红尘彼岸的烟花又为谁灿烂绽放?风萧萧,路遥遥,一指嫣红为谁停留,一倾相思为谁痴守。

红尘渡口渡有缘,有缘遇见便是分,缘分自古三分天意,七分争取,如能牵手便是福分,如若不能一起白头,便惟愿各自安好。红尘渡口不知渡了多少有缘人,渡桥边不知又有多少人在苦苦等待有缘人的到来。等待只是为了遇见对的人,而对的人总会在恰当的时候出现,不浮不躁,不卑不亢,冥冥之中,我们都会遇见一个倾心之人。

成长的步伐从来不会为谁而停止,不知不觉,后知后觉,时光的脚步带领着自己也来到了红尘的渡口,矫情的岁月在渡桥边焕发着多少的痴男怨女,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不知让多少人甘愿一往情深。在这红尘渡口下,我终于遇见了人潮汹涌里那个特别的你,情愿一生痴守的你。今生有幸与你牵手,今世甘愿为你守候。

渡桥边,西楼上悬挂着如钩的月儿,庭院一角锁着的是谁的落寞?窗前的一帘幽梦,苍老了谁的痴心等待?今宵月光正好,星星也正闪耀,晚风开始唤起我对你美好的追忆,那一段柔情岁月。渡口旁,我邀明月共赏,我等天地见证。

一刻停留,一世等待,遇见你是我今生的缘,牵起你的手更是我今世的分。奈何,烟花易冷;奈何,情缘难分。当痴心遇上了冷风,不知吹散了多少的相遇,而那瞬间绚丽的花期,又不知辜负了多少的斑斓年华。

我想在红尘渡口边建一间温暖小屋,在那里只有属于我们的世界,那是我期盼已久的事情,那是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情,与你一起牵手,看尽繁华流年,阅遍风花雪月。于是,在每一个风淡云轻的日子里,在每一个夜深人静的黑夜里,我总是忍不住遥望远方灯火阑珊处,不敢挑逗脑海里不灭的思绪,亦不想去思量心底那缠绵的思念。偏偏,夜越是深,人越是静,我越是控制不了自己去想你,幻想着一切只属于我们的美好。

红尘渡口停留凝望注视,回首彼岸,犹记当初相遇时,你仿佛诗歌里柔情的女子一般出现在我的世界,你我只一眼的对视,你的容颜从此扣动着我的心弦,让我惹上了孤独的相思,无尽的眷恋。一世情长只为你一人,一生眷恋独倾你一人心。

当过往被定格成照片,岁月覆盖了所有美好的曾经,往事一幕一幕在脑海里放映,可爱的人儿被一页一页翻过,而你始终是我最不愿翻过的一页。岁月辗转,流年似水一去不复返,时光如同激流一般匆匆逝去,纵然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纵然一切早已随风飘逝,但你依然是我红尘渡口上不舍的眷恋。

自古红尘美梦令人醉,醉心红尘入凡间,痴心永存心底成追忆。我欲剪一段流年光阴,寄于岁月深处下;拾一段时光回忆,藏于红尘碎梦里。我想要把你就这样一笔一划地写进心里,写成心底最美丽的诗。我想要把你就这样一字一句地唱到脑海,唱成记忆里最动听的歌。

优秀散文:今生与你相依在红尘 篇5

走过了太多的山水,看过了太多的人群,感受到了漂泊的离苦,经历过穷在闹市无人问的历程,有过无数次的感慨,今生谁是能懂我的人和我懂的人。白昼的繁忙和嘈杂很累,不是身体的劳累,而是那颗跳动的心,喜欢夜的静谧,喜欢黑的宁静。也只有这时我的思想才会放飞,自由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有足够的时间畅想和守望,也静静地眷念着这似水流年,用我的激情和我的文字,在夜的沉静中,让心不再孤单。

一支笔,一本稿纸,一杯清茶,还有一直陪伴我的电脑,就是我的世界。身居斗室,畅游外面的千山万水,心怀天下,才会离不开纷扰红尘。也只有在黑夜里才会不用强装微笑,用圆滑去演绎真实的人生,享受一个人独自面对黑夜的沉寂,用自己的文字去写着心里的那份真诚。那份爱情,那份友情,那份亲情,都在流逝的岁月里变淡,可是那个场景总是记忆犹新,越想忘记越不朦胧。那个漆黑的夜伴着星星,融入漂泊的旅程,就是因为曾经残缺的旧梦 ,才会有了今天纯美的真情,城市美丽的雨伞撑不住全部,也只能挡住彼此的眼睛,还有那颗一会好,一会坏的心情。是什么缠绵了远方的孤灯,还有灯下你忧伤的表情,写着那些真亦假时假亦真的清新小文。

有时思绪很烦乱,也很沉重,昏头漲脑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那段惆怅而恬谧的记忆。红尘有什么好,让神仙们眷恋,沉迷。董永遇仙子,夏娃和亚当,许仙白娘子,织女配牛郎,就连天上的玉帝都拦不住思念红尘的情意,都没有办法阻止爱的激情燃烧,我一个浪子也就只有任由我的思想在夜的天空,蔓延和涌动。总会离不开千头万绪的`爱情,友情,亲情的诉说,任由我的文字自由行走,柔软的心真的会被风花雪月迷惑吗?把梦折叠成绽放的夜来香,飘散在美丽的梦中。

还有什么风景会让我再次转身,过多的记忆凄凉了我的脚步,也融化不了中天月的清冷,渐渐地熟悉了承受孤独,享受孤独,也在一遍又一遍地翻阅着《百年孤独》,也只有和我的文字在一起时,我才会安静和畅然。不再隔着一段距离思念,此时的心岸与彼时的悸动,也不再隔着沧海和桑田,只隔着一纸文字,只隔着那根长长的电缆线,你在那边,我在这边。人生就是一场缘聚缘散,最初的对望,最初的微笑,都是今生梦里最美的笑脸,在红尘指望会有一只手相牵,彼此相扶同行天地间,还有那不离不弃的誓言。也只有我的文字不会欺骗我的心,我情感才会自由自在飞上九天,能下沧海,能观群山笑傲,能舞江河如彩练。

不安分的心在茫茫人海,总会有人能懂,谁会愿意留恋寂静,只是谁人能懂得我的内心,谁喜欢寂寞,只是滚滚红尘里谁人来寻。我只想找个美丽的地方,平平淡淡面对着青山绿水,不让我的心飘泊流离,不让我忧伤痛苦,寻找一种方向,一个甜美的笑容。爱到极致是痛苦和窒息,就算走在一起也不一定是幸福,也许还会有新的距离。爱在岁月面前早已成了记忆的珍藏,留下的都是祈祷和祝福,除了那颗心没有变,现在还有什么不再改变呢?看了一路风景,走了一路风景,到最后才知道最初的风景是难忘,长在记忆里生根了,无法改变。跳动的心在红尘的风雨里,早已释怀了,逐渐步入淡定,心随着浪子的年龄,枕石,望云,卧岭,抚松听泉音。

醉红尘的散文 篇6

(一)指尖蝶舞红尘梦

恋恋风尘,蝶舞夕阳;指尖上的乐章如泣如诉。演绎着忧伤的天籁。薄翼轻轻叹息,隐形的幽怨黯然神伤。唇舌上的情愫甜蜜忧郁,咀嚼着双重的滋味。喉间的颤音在古老的废墟上重重响起,唤起了谁欲离尘世的忧伤?人生如歌如诗,洒泪而成的词句;包含着点点的愁绪。锦年流华,多少相思水熬制成滴。一缕痴情瘦了黄花。

雪楼夕照,怒放冰洁;左岸上的银柳随风低语。温柔着荷花的清香。莲瓣片片入梦,雨中的童话感悟珍珠。右岸上的芦苇一泓清水,寂寞着单薄的剪影。历史深处的忧伤在月亮之上缓缓升起,惊落了最后一片绿叶。远处,那一盏明灯;闪着橘色的光。仿佛你心痛怜惜的眸,睫毛上挂着深情的泪珠;晶莹剔透,怎不叫人心殇。

思念成殇,指尖轻动忧郁舞;蝶翅亲密繁荣。那背后的哀伤,又有谁能看透?藏起无限的牵挂,与你专心缝制细细密密的爱。选择这条坎坷,一路风尘一路云雨;蝶舞红尘梦依然。让我们浪漫优雅的前行。看那,悲悯的月光,也在为我们照耀。清辉如昼点指如痴,千里之外为君弹曲梅花引;像花一样等待你。

相思在低头的一瞬间,种下依恋。抬手擦额上细纹,仰望天空那一抹微蓝;忧郁成透明色。穿越南北篱笆的呼吸,吹拂着爱恋的姿态。手掌上的絮语,唇上的印痕;温柔了四季。水性荻花爱晚亭,斜阳一抹;暮年发如雪,走过悲伤的从容。琴音划出生命绝唱,弹起红尘不屈那根弦。

长吻柔情,蝶舞红尘;圆梦的指尖张开我记忆的翅膀,挑战极限勇敢地飞翔。听雨西楼,爱处无声凝眸。悬在天梯上的绝恋,诗意的栖息在彼此的内心深处;一如我们爱的誓言。红色雨伞下的,轻轻传来荷韵的轻吟......

(二)凝紫相思缱绻情

紫色的指尖年华,紫色的一缕清韵,缠绕于心,那抹浅紫色的相思融汇其中。一丝丝牵念,一朵朵鲜艳,布满了留恋你的小木屋。淡淡的芳香流泻着谁的痴情?陶醉了谁的生命花舱?是你也是我?

紫色的晕光蔓延与天际,写意着流动的画舫。梦幻般的翅膀舞动着万种柔情,染红了曼陀罗。掌心攥着温柔,润湿了双眸。左落寞,右轻伤;素色流年空对窗。

紫色,那一道靓丽的相思;挂在红尘海天之巅。纷纷扬扬的花瓣落满四季,湮没了无情的风雨。轻轻拾取一片美丽的花瓣,铺在忧伤的诗词里;绽放落英的抒情。

远处,彼岸的出水莲洁净的盛开;宛若你站在水中央,凝聚着缠绵。轻风细语呢喃,唇边的温柔;吐气如兰。感悟你的依依牵绕,湖水映着玫瑰般的浪漫。

轩窗外,是谁敲打着微冷的幽夜,寂静无眠?晓月残星,挥之不去的剪影。定格在一方窗棱,相思的自白做了黑夜的背景,杜鹃吐血幻化成忧伤的幻影。那一袭绚丽的紫托起了孤傲雅静的花蕊,开在幽幽蓝色梦幻里。

倚阑静听,季节携来风雨,潇潇紫色凝集。倘佯在相思的情怀里,携一缕淡淡的幽香,深深的思念你。飘逸的心绪,拂动着我满满的牵挂。紫色的目光缱绻如火般的热烈,恍若冬日的太阳;温暖着,没有冷却的柔情。

日月轮转,遥望青山依旧在,又是夕阳沉醉。从容的温馨不老的童心,在你我的胸中热情的跳动。金色的阳光洒在叶片上,暖暖的跳跃;仿佛银珠飞溅,亮晶晶的夺人双目。风雨春秋几度,容颜上写着一世沧桑;指尖上落满曾经的辉煌。左臂上缠绕着你的痴情,右臂上印着你的唇痕;像一朵盛开的深紫色花瓣,绽放于落日下的黄昏。

那一抹暖暖的色彩,美的令人沉醉;靓的绚丽,舞的深沉。耀眼的血红映射着灵魂最高境界。纯净的思维延伸最美的人生弧线,生命中不老的真谛在魔幻升华。最后的美丽,最后的余晖,最后的灿烂,最后的微笑。无一不是最顽强的抉择。最后一丝气力断断续续,残缺不全;无法阻挡的黑暗宿命追踪而至,暖暖的紫色,虚幻了满怀相思,融入一杯浪漫,轻轻品茗,倾倒一世柔情。

倔强的燃烧激情,倔强的延长光明之路;你崇尚的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斑驳中的伤口注满多情的泪水,柔柔的发梢奏响了暮钟;万山碧翠林荫小路,冷冷凝固了点点忧郁。刹那间的繁华,我愿为琴;一曲流殇挥指成痴,终其一生为你演奏。夕阳之下,永牵你的手;我们慢慢老去......

灵动的空间,紫色的港湾。靠岸的小舟斜倚着你胸前,多像单纯可爱的婴孩。清澈明亮的眸中射出纯洁的爱恋,净化了纷乱的红尘。落日余晖静伏在窗口,你的长发好像嫩柳绵软;轻抚着我忧伤的心。

紫色的丁香树下,我在凝望。你是我最痛、最苦、最甜、最美的守候。直到有一天, 我们慢慢变老;就像那抹美丽的夕阳,已是落尽黄昏。希望那时坐车的是我,推车的是你;双双坐于南窗下,打开尘封的记忆;细数我们往昔的甜蜜。激情的流金岁月,播放着曾经的晚霞红透了青春圆舞曲。你的身姿依旧潇洒,我的身姿依旧曼妙;如水的柔情环绕着我们一起飞旋。你我的眼中盛满了沉甸甸的爱怜……

(三)笛箫缠绵心飘逸

竹韵悠悠,笛箫缠绵。温润的夕阳下,捧一卷书,吟一阕诗词;饮一盏清茶,折一柳相思曲。那时的你,就陪伴在我身旁;一手牵着你融进晚霞,让我们慢慢变老。灵魂深处,心神飘逸的伟岸;平和禅心的淡然。正直挺拔旁逸斜出,不都是一种绝妙的美丽风景吗?云水间的张扬,世外桃源的宁静;组成一曲人世多元素乐章。高情远致云端漫步,飞旋着我飘逸的梦幻。

我将眷恋凝聚成文字,将相思锤炼成诗。一碧翠竹下悬腕挥毫,翰墨飘香寄托我的深情。凝眸天边,远处轻烟似雾似山岚。身旁那一浪推着一浪的竹海,奔涌着无限痴情。滴翠的落日余晖里,有我清澈冰洁的美丽恋歌。掬一捧若水倾洒在烟云之上,墨雨中的序曲长扇而舞。

感知生活,在波澜不惊中聆听澎湃的心声。感知细微之处领悟精彩,洞悉生活本质;人生之路唯有不断向上。仰望星空,璀璨如钻。每一颗都是天空的点缀。那漫天迷人的星光,温柔的闪烁。依然不变的心灵后花园,激荡着一抹美丽的童话。

相思的甜蜜和疼痛,交织在一起;跌跌撞撞的曲折。看,一角绚丽红;听,夜空中一段悠长的呼吸。在忆江南暮色中,不染纤尘的清纯。鸳鹭飞舞的背景下,四目对视;温暖如春。两颗相撞的心蹦出的火花,萌生孕育了爱的娇儿。洁白、细腻、美丽、多情、痴心、忠贞、幸福

窗前托腮凝思,我想做一朵白云的诗;我想做一汪碧泉的词,我还想做一帘紫色的梦曲。怀抱一个信念,在彼岸;尽感天地之韵致。人生高妙的境界,是那‘花看半开,酒品微醉’。一半儿沉稳,一半儿随意;一半儿鲜花,一半儿绿草;一伴儿青山,一半儿明月;一半儿波涛,一半澄净。

在美丽的碧空下,让我们的心神一起飘逸。

(四)人淡如菊禅意生

人淡如菊意幽而深远,悄悄聆听自己内心美好的回音;让那如云的思维静静感受轻灵飘逸的梦幻般旋律。执着而虔诚的淡然心境,深沉而如水之悠然。雨季缠绵的时光穿透年轮上的城墙,浅浅的吟唱岁月轨道之轨迹。芳华优雅的`转身,安静旷远的思绪淡淡如烟。泼墨一水的柔情藏在细节里,轻轻拾起往昔闪着金色光芒的美丽麦穗;精心制作了喷香笔记本的扉页。捻动纸张,我仿佛触摸到了你淡然如菊的安静心跳。

打开尘封已久的时光城门,倏忽发现你就在远方温柔而立淡然如歌。若诗若画般的若水伊人,散发着迷人醉人的馨香。唯美的风采,一缕淡淡的菊芳。云卷云舒云起处,卷来翰墨染九江。淡然沉静淡然专注,优雅精绝的情愫。望尽千帆望断飞雁,蘸一笔香墨书写丹心柳絮。你的心境仿若琴声淡淡如水,牵引我的忧伤搁浅在彼岸无人渡口。过去,只是我离群伤痛的记忆经历。现在,却是我淡然若水的化茧成蝶。

只想做一朵安静的无名花,轻轻的依附在四季土壤中;任那日月星辰和狂风骤雨凋谢我的花瓣,渐渐褪去顽强的生命色彩。只想做一片普通的绿叶,静静的埋伏在四季旷野中;任那日月星辰狂风骤雨凋零我的身体,渐渐褪去生命的绿色。只想高歌一曲大风歌,任岁月悄悄侵蚀沙哑的咽喉。只想书一阕诗词,任岁月磨秃稚嫩的狼毫。只想安然安详的等待悲喜交接的轮回,唯美的令人窒息的人淡如菊。

闭上眼睛,用心感受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声音;用心聆听自己的呼吸幻化成了大自然美丽的天籁。风的倾诉雨的呢喃雪的温润,交集在一起组成了柔美的交响乐乐章。请不要打扰我,请让我静静欣赏这神奇的自由自在的禅意淡然。一个人的天空此时竟然也是那么蔚蓝那么辽阔,一个人的寂寞和相思竟然也是这么无拘无束;有一些痛苦还有一些甜蜜。淡淡的惆怅淡淡的希望,莫不是一种淡淡的美丽和幸福!

淡然如菊的心境渲染了一片豁然开朗的天空,莫名的无奈忧伤揽怀唐诗宋词元曲,融化在淡然的心里;编织了一场紫色的美丽绮梦。轻轻浅浅的点缀在心头,流泻时光神话如水如歌。走过浅笑嫣然的日子,走过些许忧伤的日子;将思念的辗转和凋零一起装进淡然的芳年岁月里,凝结成温柔纯美的文字。不言放弃的执着,恍若一抹旖旎的江南云烟,阐释着一曲曲轻盈飘飘的雨袂独舞。

情缘与红尘的散文 篇7

许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就像一对孪生姐妹,形影不离。当然,这是不足为怪的,在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传统中,历来是文史哲不分家。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只熟知本专业的知识,而对其他相关学科未知一二,那么,他充其量只能算个教书匠;如果还能通晓别的知识,尤其是历史知识,那么,在学生心目中,他至少是一名学识渊博、令人刮目相看的好老师。

在此,本文谨就历史知识在语文学科中的作用、语文教学与历史教学的沟通,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学好历史有利于师生了解与作品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和背景知识,形成一种历史眼光,也有利于明确各个历史时期的文体重点和艺术特色。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熟知历史的语文教师有可能具有一种宏阔的历史眼光,将诗词文章的兴变与历史演变的脉络联系起来,看到文学文章之事与社会演进之间的内在牵连。例如,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唐诗宋词元曲的交替与社会时代变迁之间无法分割的联系。这正如我国近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宋元戏曲考·自序》中所指出的:“凡一代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段话说明,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总有与之相对应的文体。而对此谙熟于心的语文教师,他们总是能够更加敏感、更加深刻地领会一篇文学名著的要旨与独特韵律,更加知晓各个历史时期主流的和优秀的代表作品。宏阔的历史眼光带给他们宏阔的语言文学的眼光,形成他们胸中的“大语文”气场。

收入语文教材的课文,大都是名篇名作,不少作者本身就是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如孔子、曹操、诸葛亮、王安石、梁启超、毛泽东等,要读懂他们的作品而对作品创作当时的社会状貌和矛盾冲突缺乏了解,显然是不能如愿的。更多作者如司马迁、曹雪芹、鲁迅、莎士比亚等,他们不曾叱咤风云,但他们的作品、作品中人物的命运,都与国家、社会的剧烈动荡、深刻变革等历史息息相关,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要较好地阅读和欣赏,深入地解读他们的作品,也是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的。只有拥有了一定的历史眼光和“大语文”气场,读起那些作品来,才能更加入行入道,对作品的主题、人物、故事等才能更加深刻。

现在通用的高中语文教材,主要包括阅读和写作两大部分,其中阅读又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两大部分。古诗文的编排基本上按照我国古代发展的顺序来编排。比如,高一第一学期先学习先秦历史散文和先秦诸子散文,第二学期才学习汉代散文和魏晋南北朝散文。对于诗歌,也是先学《诗经》、《楚辞》,然后是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再往后就是唐诗宋词元曲等。古诗文教学内容的编排规律表明,作为一名高中生,如果他熟识中国古代历史的朝代演变,就会很容易地建立起古诗文的知识框架,这对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其次,学好历史有助于掌握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社会文化风尚、价值观念等,拉近读者与作品中人物故事之间的距离,深刻把握文学作品的主题。

我们的阅读对象很多是几百年前甚至是两千年前古人留下的作品。由于时代发展,历史变迁,现代人的文化风俗、思维习惯、生活状况已与古人大相径庭。如何解读古人作品,捷径之一就是熟悉古代作家的生平及其所处时代社会的文化风尚,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去还原他们,既不能把他们视为神,也不能把现代人的认知水平、思维习惯等强加给古人。深入了解了古人的生平,在读其作品时,我们就会感到特别亲切,呈现在眼前的就不只是作品本身。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有一种醍醐罐顶、豁然开朗的感觉。

如理解作品《离骚》、《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虞美人》、《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江口北固亭怀古》的主题等。教学《离骚》,就需要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概貌,从而理解屈原企望楚国振兴,有朝一日统一中国的政治理想,以及他遭受迫害,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忧思;教学《永遇乐·江口北固亭怀古》,就必须了解当时辛弃疾力主“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与赵家王朝偏安江南、歌舞升平、屈辱求和之间的深刻矛盾。

又试想,如果语文教师不了解科举制度在封建社会制度庇护中自隋朝启动直到清朝的消亡史,不了解科举制度之最终演变成束缚思想、埋没人才、奴化戕害无数文人身心的史实,他能真正读懂、教好《范进中举》、《孔乙己》、《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些文学名篇吗?可以说,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的教学,都要求教师知人论世,否则对作品的理解就会是片面而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

高中古诗文中涉及很多人物形象,如勾践、赵太后、项羽、刘邦等。这些人物在历史上实有其人,而作品展示的只是他们的一个侧面。语文教师如果不能结合历史来全面评价历史人物,就很容易让学生获得片面的了解。如项羽和勾践,有一副对联这样评价他们:“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上联客观地评价了大英雄项羽在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而在《鸿门宴》里,我们看到的项羽却是一位头脑简单、优柔寡断、刚愎自用的统帅。下联高度赞扬了勾践二十年间含羞受辱、终报国仇的勇气,课文《勾践灭吴》也为读者展示了这一侧面,而历史上,是勾践先派人刺杀了吴王阖闾,才有后来的被吴王夫差打败。另外,勾践打败夫差后,由于他的猜忌,大功臣文种落了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如果教师不介绍这些内容,这些形象在学生的心中就会片面化和脸谱化,毫无个性可言。

再次,学好历史,多读历史典籍,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大凡优秀的史书,不仅为后人记载了历史事件,总结了历史经验及教训,还为后人还原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这些史书中,最优秀的当属司马迁的《史记》。鲁迅曾高度评价,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文学著作,它为后人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不仅有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有社会下层各色人等,这些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史记》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抒情性,如《伯夷列传》、《屈原列传》、《游侠列传》等。整部《史记》就是一首饱含作者满腔血泪的悲愤诗。它还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成语,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围魏救赵、百发百中、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无颜见江东父老、煮豆燃萁、七步成诗、言过其实等。此外,《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也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研读这些优秀史书,不仅能学到历史,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大有好处。

双唇与珠宝的 闪亮情缘 篇8

眼妆

延续电光蝴蝶妆容,独特的3D立体眼部妆感,魅惑猫眼炫目变幻的迷离光晕,闪耀于极致细微处的华光,令每一个角度幻变不同的立体之美。

推荐单品

屈臣氏 Watsons My Party Gal持久眼线液

底妆

以粉底打造自然而匀净的底妆。通透的裸妆感肤色,以精致的玫瑰色腮红微妙提亮。

推荐单品

优色林 Eucerin 控油调理遮瑕笔

自然堂 CHANDO 雪润皙白隔离霜

雅詩兰黛 Estee Lauder 花漾腮红(色号 Peach Nuance-small)

唇妆

首先用红色或粉色唇线笔沿唇部边缘进行描画,以勾勒出清晰的唇形,然后将双唇颜色涂满。接下来黏贴施华洛世奇水晶,从最外侧开始,用镊子将最小号水晶沿唇部边缘紧密排列,越靠近内侧黏贴的水晶尺寸越大,直至将双唇覆盖完满。这样,一款Bling Bling的闪亮唇妆就完成了。

推荐单品

鲍比布朗 BOBBI BROWN 盈彩滋润唇线笔

雅诗兰黛 Estee Lauder 芯心相印唇膏(色号CHEATING HEART)

红尘里,最美的邂逅散文 篇9

晚夏嫣然,爱意甜甜。昨夜,山水朦胧,莺声唱晚;昨夜,月明风柔,辗转无眠……人生百年,白驹过隙。沧海桑田,岁月匆匆。感谢上苍,让我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里,给了我一位惊妍美丽、温情似水的恬美伊人和甜甜蜜蜜、浪漫温馨的醉美爱情。让我百转千回,魂牵梦萦,朝朝暮暮,相思挚念。亲爱的,今生痴爱,白首不离;亲爱的,红尘邂逅,相爱永远……

爱缘深深,痴缠万千。人世间,总会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遇见唯一的那个你,而恰好,正是夏日嫣然,莺声甜甜!这样命中注定的遇见,是时间给予的最美好的愿!愿时间给予这朝朝暮暮无数的似水柔情,蜜蜜佳期,让痴爱在时间的交替里展开梦想的翅膀,徜徉在载满醉美香笺的小陌上。所有的爱意绵绵,都化作梦湖畔那抹馨香芬芳的花儿,肆意绽放,瑰丽娇媚,芬芳着梦湖畔那个温馨浪漫的爱情港湾……

醉听一曲——《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闻着夏风的气息,静静地品味着甜甜的爱情。于是,写下这么一段爱的蜜笺:

你的出现,为我黑暗的世界闪出了一道熠熠的亮光;你的到来,为我缤纷的花园添了一缕淡淡的幽香。常常在明月下,痴想着你的秀美的模样;常常在文字里,咀嚼着你的芬芳。我是一朵紫色的小花,开在你前世必经的路旁。我曾说,此生只等你来,只为你一人灼灼地绽放。只要念起你的艳影,我就满心欢畅。因为我已把爱情的种子,植入了我暖暖的心房……

情到深处就两心相依,一往情深,爱成痴迷便魂牵梦萦,白首不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爱浓了,化成无限相思;情痴了,如胶似漆,甜甜蜜蜜;心醉了,花前月下,暮云朝露里都浸满温馨甜蜜。一朵花语,一阕新词,道不尽我对你深情几许;一个凝眸,一抹牵念,写不尽我对你的痴情蜜意。你暖暖的笑吟,许我一片梦里花海,幽香浮动,甜蜜温馨。今生你在我的馨梦里,我们相依看梦里花开,妖娆美丽、暗香四溢;今生你我宛在甜甜蜜蜜的红尘里,明媚了我们的红尘岁月,浪漫了我们的痴爱深情。

甜梦深情印在晚夏寂寞的窗棂上,那是你我红尘相依的身影,酌一壶流年甘美的红酒,甜在心头。莺声唱晚的夏夜里,任光阴划过,任芳华凋落,只有你我许彼此一世相守,许彼此一生相爱,足矣。静静同你走在红尘的阡陌上,你的.温情揉进我的墨,画不尽你的温柔,写不尽你我一起醉心的甜梦。

爱染流年,季节轮回。骄阳正浓,夏已思归。柔风里,半窗月影,一曲老歌,满载着我甜甜的相思。回眸处,云水间,梦里花开甜蜜了多少相思雨滴。阡陌红尘里,摇曳着我们风花雪月,缠缠绵绵的爱情蜜影。拈一片花瓣芬芳了岁月,抚一缕幽香陶醉了爱情。与你的邂逅是我今生最美的相遇。遇见,是如水流年里如花儿般美丽的诗篇。人生中最甜美的爱情是两情两悦,两心相依,白首不分,地老天荒。我们有幸得之,今生无憾。

世间红尘的散文诗 篇10

《红尘》文/寅叶子

人,来到这个世界

就是走进了红尘领域

从小时候的跌打滚爬

到大一点的情窦初开

都是在触及,红尘里的

儿女情长和酸甜苦辣

随着四季风向的变换

你也渐渐地成长,于是乎

身体开始萌发蠕动

脑袋开始孕育思想

世间,你便

有了情操、有了欲望

有了好奇,有了理想

所有的猎奇,都在警示你

你,已经掉进红尘染缸

不知不觉,你开始恋爱

不知不觉,你开始心伤

不知不觉,你有了不舍

不知不觉,你有了彷徨

十字路口,你会徘徊不定

情感交融,你会难已心漾

诱惑面前,你会冲昏头脑

迷魂灯下,你会堕落成殇

红尘领域,你

躲不过爱恨情仇

逃不掉恩恩怨怨

离不开悲欢离合

略不尽喜忧掺半

你把自己演变成了红颜知己

即便是将肉身剁成泥糊烂浆

你也会在所不辞,蓄意

将自己释燃,任其滋长

你举起不定人间烟火

你忐忑凡间世事浮华

因为你是俗子、是凡人

红尘的潜规则,把你捆绑

由不得你自由索取、叱咤、疯狂...

你已陷入红尘漩涡,始于尔虞我诈

心与心斗,人与人博

学会了雕虫小技

学会了心机莫测

学会了阿玉奉承

学会了迂回圆滑

红尘染缸

洗心革面了你的本质

脱胎换骨了你的善良

你,本无杂念

你,本无欲望

只是在红尘领域里

经过跌打摔伤

经过饱经风霜

你才情不得已

是骨子里的.那份欲望

让你失去理智

冲开禁锢你心率的那个牢房

酿下你,悔不该一生的遗憾

当你暮年再回首时

才恍惚,人生履历与沧桑

都是红尘惹的祸

你亦想,下辈子投胎

再也不想置身于红尘领域里的纠结

再也不想去触及儿女情长里的心伤

红尘有你

福兮、祸兮、情兮、仇兮

兮兮相系......

千丝万缕,有谁

苗王与牧师的旷世情缘 篇11

——伯格理《苗族纪实》

苗族,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迄今已有5000年以上。苗族在历史上的遭遇是罕见的,屈指可数的,是被世人公认的。澳大利亚的一位人类学家W.R.格迪斯说:“世界上有三个苦难深重的民族:那就是苗人、犹太人、吉普赛人。”

苗族的历史是一部创业史、战争史、迁徙史。正如民国《贵州通志·土民志》所云:“夫苗族之在中国,论者谓尚在汉族之先,彼族君长如蚩尤者,明乎天道……实始造兵为剑铅矛载以威天下,其才实横绝一代。又如中国周泰之刑法,亦实始于苗族。由是观之,苗族之开化亦与汉族同时。徒以涿鹿之战后,一陨而不能复振。……以至日渐退化,保残喘于一隅。”

苗族内部支系繁多,有白苗、花苗、青苗、黑苗、红苗之分,主要以衣着的颜色相区分,散处山谷聚而成寨。一般史学认为,苗族“有族属,无君长,不相统属”,川滇黔边区的苗族属大花苗族系,是遭遇最悲慘的一支苗族。苦难数千年,迁到黔西北、滇东北后,栖身在彝族土目(地主)的地盘上,刀耕火种,受土目和官府的歧视盘剥,被官府划为尚未教化的“生苗”,处于半农奴半奴隶境地。

贵州省偏僻的小山村石门坎,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属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这里原本是边远洪荒之地,位于贵州接近川滇最边缘的西北角,古时被称作乌撒蛮的乌蒙山区腹地,四处皆山,万壑千仞,崔嵬险峻,海拔约二千六百米。生态恶劣、稼穑艰难;古来瘴疠之地,贫病交加,生计难;冬季冰凌蔽天,雪厚尺许,浓雾终日不散、沟壑纵深,行路难。《石门坎溯源碑》曰:“天荒未破,畴咨冒棘披荆,古径云封,遑恤残山剩水。”这里处在贵州公路网末梢,与云南路网不衔接,退居边缘之边缘,交通闭塞,1975年才通公路,现公路仍很简陋,很少有汽车行驶。至今乡村交通仍然羊肠细路,村民往来依旧人背马驮。

二十世纪初,该地住着三百余户人家,分散成数十个村寨。居民主要是花苗人,基本为当地彝族土目(地主)的佃户或农奴。苗族同胞祖祖辈辈在这穷山恶水的艰苦环境中刀耕火种,繁衍生息,深受彝族土目和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残酷鱼肉和压榨。石门坎的苗族基本无人识字,数数能数上一百的才寥寥几人,赶集时如无这种人在场就无法交易。苗族的社会地位更为低下,倍受欺凌,正如苗族同胞在他们自己立在石门坎学校的《溯源碑》所写的:“我们好像未开化的人一样,没有土地……别人看不起,尽笑话我们……”

1887年,22岁的英籍基督教传教士伯格理(Samuel Pollard,另有译为波拉德的,1864—1915年),受基督教“西差会”派遣,来到中国,成为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西南教区牧师。伯格理聪颖机智,富于献身精神和英雄气质。他身兼牧师、教师和医师多重职责。伯格理早年因家境贫寒而失学,所以非常重视教育。在主持西南的昭通布道所期间,他就开始把现代教育引入昭通。一天,四位风尘仆仆、形容枯槁的贵州大花苗人凭着“一个叫耶稣的神正在寻找迷失在山野里的羔羊”的传言而找到教堂的门前,在教堂的门口,他们因为羞涩而犹豫不决,呆了很久,其中一个才迈出了第一步,正是因为他迈进门的那一步,后来的奇迹才得以发生。

伯格理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让他留宿。他们走后,在短短的五个月里,伯格理接待了4000多个花苗。贫穷却虔诚的大花苗人源源不断涌来,引起昭通贵族的恐慌,以为苗人要造反。伯格理大受感动,决意深入苗疆。

石门坎当时是诺苏(彝族的一支)土目安荣之的土地。1904年伯格理牧师到石门坎勘察地形,到安荣之的官寨去拜访他,想用金子购买他的一块土地。说明只需购置“一张牛皮”之地,安土目以为微不足道,即作赠送之允。伯格理牧师于是将牛皮割为细皮条,圈了一片土地,一共10英亩(60.7亩),令安土目瞠目结舌。地点开始并不是在石门坎,第一次,土目送的一块土地,离他的官寨30英里,因为其归属权有纷争,经常有枪战,伯格理想换一块,他看中的一块平坦的土地,土目说,他的一个儿子想在上面盖房围地丈量。最后,土目决定把一块石门坎的土地送给他,伯格理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个地方,但他还是和他的同伴,带着契约和安荣之赠送的一匹凉山马来到了荒无人烟的石门坎。在地界上,他没有砌围墙,而是种了一圈羊奶果。1905年,第一批建筑物落成,因此在历史上苗族人首次拥有了一所学校和一座教堂。

其实,在教堂还没有完全修好的时候,就有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做礼拜了,他们中有的人要走两天的路才能到达这里,他们在没有屋顶的教堂里站着做礼拜,还经常会受到暴雨的袭击。教堂可以容纳350人,但是很快,他们发现,房子太小了,很多时候,会有1000至1500人到这里来,他们只能分批进行礼拜。1906年秋天,学校开始上课,第一班26人,全都是苗族,学生中年纪最大的46岁。伯格理居住的小屋,他的床,白天则当成了餐桌,小屋里也要生火,用来抵御寒冷和潮湿。“房屋分为三间,隔墙由黄泥筑成……虽然付出了冒各种风险的沉重代价,但要我说曾经在何处存在着天国精神,那就在这小小的屋子里,耶稣与我们同在,他就坐在桌子旁边同我们一起掰碎面包。”(摘自伯格理《苗族纪实》)

石门坎基督教会苗民学校在伯格理十年辛苦开拓经营及后继者的努力下,培养了不少苗族知识分子。前后据不完全统计,有华西大学、云南大学、中央大学、蒙藏学校等大专院校毕业(有部分肄业)共约三十余人,有的还获得博士学位。中学、中专毕业一二百人,小学毕业数千人。在极度贫困和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能培养出这么多的苗族知识分子,不能不说是教育史上的奇迹。

伯格理牧师毫无洋人架子,穿着苗民的粗麻布衣和草鞋,说地道苗话,走乡串寨时不坐轿、无保镖,与苗家同吃洋芋和荞麦饭、同宿麦草堆,不嫌弃苗家生活之苦和卫生条件之差。他和气迎人,路遇苗民,就像遇到长者一样谦让。由于伯格理真诚地对待这些社会最底层的大花苗,苗族人民不仅视他为先生、医生,还视他为可以信赖的人,称他“拉蒙”,意为苗王。伯格理深受苗族人民崇敬和信任,却遭当地土司的仇视,欲置之于死地,多次派人暗杀,伯格理曾经被毒打致残,仅幸免一死。民间流传的中文书《苗族救星》记述这位外国人“宁愿自己以命相拼,都不愿苗民受土目的蹂躏”。

1915年,可怕的伤寒病席卷了石门坎地区,当时教会学校许多学生染病,群众包括一些家长亲友都因害怕而外逃躲避,伯格理却坚守救护。不幸的是,他也感染上了沙门氏菌属伤寒,他的身体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朽木。他的最后一则日记写于1915年7月5日,他写道:“昨夜和今晨都在下暴雨。学校里的孩子们己经开始了他们的考试。”9月16日,大限到来,他再也无力睁开双眼,他永远地留在了石门坎,享年51岁。那一天,云雾笼罩,寒气逼人。他亲爱的弟兄姐妹,用眼泪为他在九月的大地上点燃烛光。

葬礼举行的那一天,苗族同胞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大约有1500人为他送行,到他去世的时候,当地的信徒己接近10000人,而且己经不再局限于苗族。苗族的首领说:“他是我们的,让我们来安葬他……因为我们热爱他胜于爱我们的父辈。”新坟在石门坎的一座小山坡上,周围是幼小的橡树丛,还有野生映山红,在那里,可以看到石门坎的全景。16个壮汉抬着他的棺椁,大家想要为他唱一首赞美诗,但极度的悲伤,早已让他们泣不成声,哭声高过山峦。不少人在这座新坟前守候数日之久,有些人实在不愿意离去,彻夜不眠地在墓旁陪伴着他。很多人愿意在百年之后,埋在他的身边,他们说,在伯格理身边,他们才不会感到孤独。

上一篇:尝试中成长那天我笑了下一篇:岳阳楼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