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4-07-04

湘潭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精选8篇)

湘潭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篇1

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1〕5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湘政发〔2011〕23号)精神,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和建设幸福湘潭为出发点,以提高全市人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任务,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逐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扩大竞技体育群众基础,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

二、目标任务

认真建设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开展好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完善好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社会事业发展相协调、具有湘潭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居民身体与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方式,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占总人口的32%以上,其中城市达到40%以上。

(二)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明显增加。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20%,青少年体质达到全省中上水平。

(三)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继续完善。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场地,配有体育健身设施;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每年实施8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力争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

(四)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原则,广泛组织开展户外运动、群众登山、江河横渡、春季长跑、健身展示等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活动普遍化、经常化、科学化、社会化水平,打造群众体育活动品牌。

(五)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各县(市)区普遍建有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及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少数民族、农民、学生等体育协会。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健身站(点)有较大发展。80%以上的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建有文化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5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六)全民健身指导员和志愿者服务队伍进一步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数量有较大幅度增长,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5000人以上。

(七)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完善。健全体质测定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城乡居民日常体质监测,根据体质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高全民健身质量和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各级人民政府将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均衡配置,增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包括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作用,利用好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体育活动,开展“体育下乡活动”。

(二)大力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各级人民政府将城市社区体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不断改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街道办事处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建立体育健身指导站、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组织,培育发展基层体育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区体育类社会组织;扶持社区居民委员会提高体育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广泛经常的社区体育健身活动。

(三)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加大体育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体育指导业务能力,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参与“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和生活理念。加强学校体育设施、体育场地建设。办好各级各类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争创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营地建设。积极开发适合青少年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

(四)重视发展老年人体育。建立健全老年人体育协会、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团队。不断创新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广泛开展经常性的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老年人活动中心设置适合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设施,社区服务兼顾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

(五)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积极研究开发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体育健身康复手段。

(六)着力推动职工体育。充分发挥行业体育协会、机关企业单位工会、职业体育协会作用,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鼓励企业制定针对职工的体育健身指导方案,为职工参与体育健身提供必要的时间保障。坚持工间(前)操制度,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和体质测试活动。

(七)倾力打造群众体育品牌。精心组织好四年一届的以群众体育项目为主的全市运动会,通过市运会带动全市全民健身活动。精心组织好每年一次的“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周”活动。积极开展“中国门球冠军赛湘潭伟人故里行门球赛”等一系列具有湘潭特色、有影响力的群众体育品牌活动。开展“一县一品”全民健身主题特色品牌活动。县(市)区要继承传统,发挥优势,形成一项具有地方特色、有群众基础、有文化底蕴的体育项目,带动整个县(市)区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八)加强体育协会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对体育协会组织的建设管理力度,完善体育协会组织网络,充分发挥体育协会的助手和活动比赛的主体作用。以体育总会和单项体育协会建设为龙头,着力构建社会化组织网络。积极引导各协会深入基层建立组织,形成上下联动的社会化组织网络,组织和推动各类人群的全民健身活动。同时实行横向互动,扩面增效。利用我市大型企业多、高校多的优势,积极倡导企业、高校、机关成立系统体育协会。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本实施计划由市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行,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依照本计划,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并责成体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组织共同组织实施。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切实落实好政策保障、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监督奖励等措施。

(二)加强成效评估。市、县(市)区两级体育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国发〔2011〕5号)、《湖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湘政发〔2011〕23号)和本实施计划开展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在2014年对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将评估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把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定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每两年评选一次全市全民健身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对为全民健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三)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市、县两级人民政府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将全民健身事业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留归各级体育主管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要根据有关规定主要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并加强监督管理。充分调动全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全民健身事业的途径,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公益性捐赠,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部分,依法享受税收优惠。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和健身休闲用品业。

(四)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并提高利用率。市、县两级城乡规划部门会同体育部门按照国家有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规定及相关规范规定,组织编制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保障体育设施的合理化、均衡化;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国家有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标准,由开发商设计建设体育健身设施;新增加的公共场地要建设相应规模的体育设施。已建成的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不得挪作他用。按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对已建成的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体育设施所在地的管理部门要增加经费投入,定期对健身器材设施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健身器材设施安全使用。继续实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充分利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和江、湖、山等自然条件,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及健身布道、登山布道等户外运动设施。在市区的湘江风光带兴建一批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群众需求的健身场地,添置有关器材,将湘江风光带打造成为我市的全民健身长廊。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现有公共体育场馆利用率。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对公众免费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向公众开放的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并实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程。公园免费向公众健身开放。要积极创造条件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场所需有无障碍通道及无障碍设施,要为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体育部门要加强对社会体育场馆运营和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加强对体育市场的执法监管,维护市民参加全民健身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做好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管理和服务工作。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建立投入和激励机制,优化结构、增强活力,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提供培训经费,完善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专业学生和社会热心人士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队伍,丰富全民健身的内容,扩大竞技体育的群众基础。

重庆新周期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出台 篇2

在上一个周期,重庆市全民健身工作取得了不错成绩。目前,全市累计建成体育场36座、体育馆39座、游泳馆30座;单项体育协会达44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46111名,每万人社体指导员数达15人;体质监测合格率92.6%,位列全国第7,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

《实施计划》中提出,到2020年,重庆市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170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300万,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3%以上。

为此,重庆将加大场地设施供给,着力构建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面健身设施网络,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7平方米。同时,将加强社体指导员的培训、管理和服务,确保到2020年,全市每万人拥有社体指导员达25名以上。进一步丰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到2020年,在已有品牌赛事的基础上,新打造全国知名的品牌赛事活动3至5个,推动每个区县根据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群体赛事活动,实现“区区有品牌、县县有特色”。

新周期期间,重庆市每年将新建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站10个、社区国民体质监测点10个,开展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及运动与营养膳食指导服务。同时,推广“运动是良医”等理念,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研究制定并推广普及健身指导方案、运动处方库和健身活动指南。

西吉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篇3

全民健身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我县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县委政府提出的“4156”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全民健身条例》,强化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建立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社会文明和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健康的身体支撑发挥作用。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人口达到27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50%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17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35%以上。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体育消费产业逐步形成,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

二、主要任务:

(一)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至少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达到中等以上锻炼强度的人数比例不低于49%,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体育人口比例明显提高。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20%,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不断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

(二)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明显改善。在“十三五”时期对已建设的西吉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及公共体育场等项目,争取早日竣工,投入使用,同时将新建投资1.35亿元,占地180亩的西吉县体育公园和投资1.5亿元,占地30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室内游泳馆。完成8个公共体育场地(占地面积8610㎡,投资4600万元,其中6个学校,2个社区)、2个足球场地(占地面积12000㎡,投资700万元)的建设。在全县各乡镇建设19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占地面积38000㎡,投资1900万元)。建10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占地面积10000㎡,投资600万元)。对已实施的全县298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进行提档升级和改扩建,改善设施条件。到2020年,努力形成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全覆盖。并鼓励企业投资建设体 育设施,对我县已建成运营的滑雪场,要求体育部门按照高危行业的具体要求,加强管理和指导。同时积极申报和创建自治区级及国家级示范县。使我县体育社会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三)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充分发挥群众体育组织、场地的功能作用,各乡(镇)要坚持开展经常性、传统性、品牌性的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各种健身活动,使全民健身活动做到常态化、大众化。

(四)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坚持“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群团拉动、协会带动”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群众体育组织。县上要建立体育总会、行业体育协会、单项运动协会和人群体育协会等体育社团。80%的乡镇建有体育组织,80%以上的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40%以上的学校建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形成遍布城镇、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五)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展壮大。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引领指导作用,选拔培养高素质体育骨干队伍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十三五期间建立1个县级全民健身指导中心,给县体育中心增加两名事业编制,招录两名专门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的专业人员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指导。在8个城市街道(社区)和19个乡(镇)建立全民健身活动指导站,配备1名专(兼)职社会体育指导员,面向农村基层举办5期国家三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培训班。广泛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开展义务健身辅导,培育全民健身骨干,形成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队伍。

(六)全民健身服务业特色鲜明。引导和促进体育健身消费,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明显增加,形成规范有序的大众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和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旅游品牌。

三、保障措施

(一)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按照《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规划》,积极争取县级体育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完善乡镇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和村级农民体育建设工程建设,到“十三五”末,实现县、乡、村级体育设施全覆盖。并达到一定的设施水平。

(二)深化体育体制改革

1、推进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政府和社会的事权划分,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体育行政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贯彻国家体育方针、政策,研究制定体育行业政策性措施办法和发展规划,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和提供服务上来,并加快体育制度的创新。提倡鼓励多渠道、多层次开办优秀运动队员业余训练,集中力量办好县级业余体校和优秀运动队。

2、加强新时期教练员、运动员队伍的建设。抓好业务学习和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岗位培训、进修、深造,不断完善学历教育 4 资源认证制度,提高教练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

(三)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1、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的工作原则,积极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各项工作,创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进一步提高群众身体素质,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即建设好群众健身场地,方便群众就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健全社会化的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网络。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和管理,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2、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到2020年,全县社会指导员人数占人口万分之三以上,并坚持每年一次的业务培训制度,不断提高社会指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3、努力使群众体育活动经常化,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行业体协、个人及社会各界办体育的积极性,不断丰富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要求各乡(镇)、村至少每年举办1-2次以上的体育比赛,县上至少举办2次以上的大型运动会,各协会每月都要有比赛活动。

4、突出四个重点。

(一)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保证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体育活动时 间,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各级各类学校在招生、就学、训练上,对具有体育专长的青少年学生要实行加分制和特招制等政策。并通过各类比赛选拔后备人才,促进青少年竞技运动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要结合我县农村实际,积极开展农民喜爱的体育健身活动,因地制宜、小型多样、科学文明地开展活动,丰富农民的体育文化生活。

(三)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社区体育要积极开展争创全省城市体育先进区活动,重点抓好2至3个社区创体育先进社区。每个社区要建立全民健身站点,努力创建体育组织健全、体育设施完善、体育活动经常、居民健康文明的社区。

(四)加快发展足球运动。把建设足球场地纳入全县总体规划,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成立足球协会,组织举办全县足球联赛,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推动足球运动成为群众普遍参与的全民健身活动。

(五)积极挖掘和整理民族体育项目,推动我县民族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三)建成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1、加大引进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高水平教练员的力度,落实体育优秀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以此推动项目发展,提高运动成绩,全面提升我县竞技体育的竞争实力。建立科学、高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管理体系,培养和输送拔尖人才。

2、加大对县级业余训练工作的管理和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县业余体校,落实训练经费和训练基地,切实抓好青少年业余训练这一基础工作。

3、坚持走体教结合的道路。建立完善竞技体育人才的输送管理机制。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输送体系。县业余体校和各中小学校运动队,向银川市及区体校、优秀运动队输送人才。并制定业余训练管理办法和评估标准,县体育中心定期对业余体校和学校运动队进行评估,合格的予以授牌,所需经费由县财政予以解决,对各级培养和输送体育优秀人才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在全县实施《西吉县业余训练工作奖惩办法》及《学校课外体育训练工作责任书》。

(四)着力打造体育品牌。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大力开拓健身娱乐市场和体育旅游,着力打造西吉县“火石寨丁香花节暨攀岩活动”及“农民篮球”等品牌活动,努力推动全县各类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提升。充分认识和把握体育无形资产的价值,充分发挥体育中介组织的纽带作用,促进体育无形资产与市场结合,与企业联姻。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夯实责任。本实施计划由县全民健身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并由县教育体育局(体育中心)牵头,会同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组织实施。各乡(镇)要依照本实施计划,结合实际,制定本辖区的《全民健 身实施计划》。县直有关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贯彻执行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县工会、团县委、妇联、残联和行业体育协会等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着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推进、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

(二)加大投入,强化监督。各乡镇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终目标任务考核内容之中,并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全民健身事业经费按人均1.5元纳入财政预算。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逐步提高。要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建立体育基金会,吸纳社会资金,增加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宣传、文化、政务信息办公室、电视台要充分发挥各自的工作优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互联网等媒体作用,加强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月和各级体育赛事、体育健身展示活动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普及体育健身知识,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

大同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篇4

(2011-2015)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构建亲民、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高我区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努力开创我区全民健身运动新局面,实现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国发﹝2011﹞5号)、《黑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黑政发﹝2011﹞19号)和《大庆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庆政办发﹝2011﹞70号),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大庆市“

十、百、千、万”全民健身行动计划为牵引,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全力打造大同区健身品牌活动,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健全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完善群众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强化政府网络和服务体系,完善群众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夯实群众体育基础,营造“全民健身、你我同行”的良好氛围,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为构筑大同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把握“全民参与,人人健康”一个标准;秉承“运动、健康、快乐、幸福、长寿”一个宗旨;坚持“持之以恒,量力而行”一个原则;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一个理念。力争通过五年努力,使我区体育人口增加7个百分点,至全区人口的46%,全民健身意识普遍增强,直接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数量显著增加,健身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习惯;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全民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100%;加速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到2015年逐步具备两场(标准公共体育运动场、带固定看台的灯光球场)、一房(综合训练健身房),解决我区群众健身场地问题,机关、企业、学校的体育场馆要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向社会开放,实行低偿服务;加强冬季健身场地建设,利用同福广场或早市场地进行冰场建立,开阔群众冬季活动空间;社会体育指导体系基本形成,指导员数量由现有的157人增加到500人,不断满足民众科学健身需求。

三、主题定位 主 题:全民健身

定 位:政府引导 全民参与 健康大同 主题口号:全民健身 你我同行 宣传口号:天天健身 天天快乐

好体魄 好生活

全民健身动起来 有你有我更精彩

健康自己 健康大同 健康中国

四、步骤安排 该计划采取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的方式。2011年为第一阶段,进行安排部署和宣传发动,初步掀起全民健身活动热潮。2012-2014年为第二阶段,通过重点实施、逐步推进,全面展开全民健身计划的各项工作。2015年为第三阶段,全民健身计划的各项工作普遍取得成效,形成规模和传统。

五、工作安排

一是打造十项品牌活动。在全区范围内,面向不同群体开展十项有计划、有组织、有规模、有传统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进行宣传工作,使全民健身运动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兴趣爱好、人人锻炼的自主行为。重点开展的十项品牌活动有:

1、沿“和苑”千人健步走。

2、大同区201X年乒乓球赛。(特色项目)

3、大同区第X届三人制篮球赛。

4、大同区“健愉杯”篮球赛。

5、组建轮滑队,成立协会。(精品项目)

6、大同区全民健身环城赛。

7、大同区职工排球比赛。

8、大同区台球比赛。

9、大同区农民拔河比赛。

10、大同区象棋、围棋大赛。

二是每年建设十项全民健身设施。通过积极争取省市全民健身设施匹配政策,力争每年在我区建设十项(套)全民健身设施(器材),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由所在地相关部门负责日常监管和维护。充分发挥体育协会、体育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体育组织作用,调动乡镇、街道社区两级部门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全民健身组织。这样,在有场地器材的基础上,加强管理、指导和宣传,通过政府和体育部门牵头组织比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机制,长此以往,使更多的百姓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之中。

三是每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百项次全民健身活动。继续发挥体育协会、体育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体育组织的主力军作用,积极鼓励各类人群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形成长效机制,普及全民健身活动。

四是创建一千个健身家庭。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家庭的传、帮、带作用,从中吸收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使全民健身运动的意义和理念深入千家万户,成为人民群众的自愿行为,使我区人民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得到切实提高。

六、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此项活动的领导,成立大同区全民健身主题系列活动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

主 任 :王艳茹

副 主 任 :李文赫 佘顺禄 赵金香 执行主任 :李文赫 执行副主任 :李 娜

成员单位:各乡镇(场、街道)人民政府、区政府直属各部门、驻区各企业事业单位。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文体局 主 任:李 娜

副主任:倪继学 张庆峰

成员由各乡镇、场、街道、区政府直属各部门及驻区各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体育工作负责人和文体局体育工作负责人组成。

联 系 人:倪继学、张庆峰 联系电话:6275039 6165917

七、几点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国策,是区委、区政府民生工程的大事实事,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全民努力。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提高百姓健康素质作为为民谋利的实事来抓,努力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权利,认真履行《体育法》,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指标和幸福指数。

二要加强领导。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全民健身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指导、服务、协调、管理和监督,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加大工作力度,在经费、人员和健身条件等方面给以保证和倾斜。各乡镇、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要配备专(兼)职人员,确保基层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同时,积极发展各类单项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大力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并依法加强管理。三要层层推进。各部门、各单位不仅要参加区里组织的活动和赛事,还要结合自身特点,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和赛事。要注重科学组织,保证质量,不要走过场,应付了事;要注重活动信息统计和整理,及时上报组委会办公室;要注意活动安全,大型活动必须制定安保、医疗卫生方案和预案,确保万无一失。

湘潭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篇5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自治区体育局的相关规划,结合实际,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的工作原则,在巩固我市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和《纲要》第二期工程第一、二阶段成果的基础上,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把提高我市各族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作为根本目标,努力实现我市群众体育事业跨越式发展,为打造“两个一流”首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

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培养群众健身习惯,提高我市群众的体育意识,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体育健身氛围;本着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让更多的人享受体育事业发展的成果。实现公共体育设施明显增多,群众体育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显著增强。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重点的具有首府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1.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发展到占全市总人口的45%以上。

2.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级以上标准的人数不断增多;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标准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90%以上。

(二)营造建设环境,引导社会多元化投资,全面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加快规划和兴建覆盖全市的全民健身设施,努力实现群众体育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

3.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多渠道融资,保证城市社区和农村村镇的经济实用型公益性体育设施明显增加。努力实现市有体育公园,县(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乡镇(街道)有体育文化广场,社区、行政村有标准小型体育设施。全市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力争达到0.2平方米以上。

4.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与教育等有关部门合作,加快学校及单位所属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的步伐。

(三)健全社会化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发展壮大群众体育骨干队伍。

5.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建设规范的体育活动站(点),健全和完善我市的全民健身网络。全市90%的城市街道和社区,80%的乡镇和有条件的行政村普遍建有文体活动站(点)或体育俱乐部。

6.加强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和动态管理,实施“体教结合工程”,建设以田径、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四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毽球)等项目为重点的10所国家级、10所自治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建工作,争取创建4-5所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加强对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

7.开创社区体育新局面,开展创建社区体育俱乐部工作;加大职工体育的工作力度,探索职工体育发展的新路子;建设、完善和发展各类体育协会。

8.加强对老年人、妇女、少数民族、残疾人等体育工作的组织指导,使不同人群的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9.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努力使全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增长1倍以上。

(四)培育体育健身市场,引导大众体育消费,提高体育服务水平。

10.提升群众健身消费的理念,发展大众化的体育健身场所,培育体育健身市场,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体育健身消费需求,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11.积极引导和鼓励开发大众化的体育健身产品和多样化的健身服务,使社会家庭拥有体育健身器材的数量明显增加。

(五)加强群众体育法制建设,依法行政,规范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2.全民健身工作由政府统筹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努力形成政府领导,体育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力量积极兴办,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的群众体育事业管理体制。

13.建立和完善群众体育法规制度体系,加快群众体育法制化进程,规范群众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六)加强群众体育科研和宣传工作。

14、国民体质监测体系更加完善,完成体质测试的人数达到万人以上,为实施科学健身指导提供依据。

15.加强宣传,普遍增强群众体育意识,在各旗县区打造有地方特色的群众体育“品牌”项目,不断推广健康科学的健身方法。

四、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构,加强对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领导。

1.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认真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的意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各项工作。

2.建立健全地方各级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协调机构,发挥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领导协调作用,增强各组成部门履行职责的公信力。

(二)改革体育经费支出结构,增加对群众体育的投入。

3.各级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要改革体育事业经费的支出结构,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建立全民健身专项资金,加大公共财政对群众体育的投入力度,保证群众体育事业费的增长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而相应增加,保证体育彩票公益金的60%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加强对全民健身专项资金和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监督检查。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克扣、乱用全民健身专项资金和体育彩票公益金。

(三)保护扩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规模,解决群众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

5.以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为主线,以点带面,在突出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的同时,不断延伸;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适应群众健身需求和特点的经济、实用的中、小型公益性体育场地和设施,改善基层体育设施条件。

6.实施政策倾斜,重点对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体育“品牌”项目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予以扶持和资助。

7.采取新建、改建、开放、合办等多种途径,为广大群众提供不同类型的体育设施,筹划建设新的体育示范亮点工程。

8.继续实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雪炭工程”建设,做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农村体育先进乡镇”的建设、命名和资助工作。

9.与教育行政部门密切合作,研究制定《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办法》,切实解决城乡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的问题,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

(四)发挥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提高基层体育组织和骨干队伍的服务能力。

10.扶持各类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健身指导站等基层体育社团的发展,改善基层体育社团的工作条件,在人员、活动经费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其成为有组织章程,有专人负责,有办公地点,有活动经费,常年有特色活动的体育社会团体。鼓励兴办各种类型的群众性体育俱乐部。

11.制定基层社团的服务标准,坚持开展评比活动,推动基层各类体育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构建以体育总会为龙头,以单项运动协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主线,以体育俱乐部和健身活动站(点)为基础,以学校、社区、乡镇为重点,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形成纵横互联,覆盖面广,包容量大,网络化的群众体育组织框架。

12.与工商、园林等部门合作,利用体育设施,依托广场、公园等,建立不同类型的健身活动站(点)或晨(晚)练点等;与文化、教育等部门合作,利用文化馆(站)、学校体育设施等共建文化体育活动站(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与卫生部门合作,建立居民体质测定点或健身指导站,开展体质测定和组织专家进行健康咨询活动。

13.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管理制度,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组织能力、指导水平和工作效率。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成份结构,提高等级质量。每年对在基层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表彰。在营利性健身场所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

14.充分发挥农村体育教师在农村群众体育活动中的骨干作用,与教育部门联合,定期表彰为农村体育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师。

(五)积极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群众体育创“品牌”健身活动,让体育走进小康生活。

15.积极开展“五个百万人群”和“两个关爱人群”的全民健身周活动。坚持开展体育进社区、体育“三下乡”活动,使各项健身活动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展群众体育活动,要坚持大型与小型结合,以小型为主;集中与分散结合,以分散为主;临时性与经常性结合,以经常性为主的原则;坚持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经常化、普遍化、社会化、科学化、制度化、多样化;体现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民族性、传统性、趣味性和健身性。

16.努力创建体育“科学化、生活化、社会化”环境,积极倡导和推广公园体育、广场体育、街头体育、家庭体育和节假日体育等活动形式,鼓励更多的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17.建立和完善群众体育信息网络。向群众提供科学的体育健身知识和方法。提供方便群众查询的体育健身场所、体育活动组织、体育活动内容等信息。

18.重视青少年和儿童体育。“百万青少年”健身活动要从娃娃抓起,延伸到幼儿体育。指导研究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儿童健身活动的特点,促进青少年健康素质的提高。

19.关心老年人体育工作。发展老年人体育组织网络,开展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活动,扩大老年人的体育人口,到2015年,城乡基层老年体协达到90%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50%以上。

20.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体育健身活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活动场地,定期组织开展适合他们特点的健身活动。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积极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21.发展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非奥运体育项目。加强对非奥运项目和新兴的健身休闲体育项目的研究和推广;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旅游和体育休闲项目。

22.积极参加和举办群众性综合运动会,积极探索大型群体活动规律,发挥其综合效益,推动群众体育活动更加深入持久地开展。

(六)加强群众体育法制建设、科学研究和宣传工作,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23.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侵占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行为。

24.发挥我市的各级体育院校的作用,积极开展群众体育应用研究和开发推广健身新项目;根据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分析研究,制定适合我市的“小康体育”指标体系。

25.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全民健身相关法规制度的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的健身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实施工作考核评价

(一)《呼和浩特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既是群众体育“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也是市人民政府对全市人民的承诺。

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树立强烈的目标责任意识和基层服务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完成《纲要》所确定的奋斗目标。

(二)结合本计划,制定《呼和浩特市体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办法》。

湘潭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篇6

作为湖南融入“泛珠三角”的工业前沿重镇、东部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理想区域,工业是湘潭国民经济的主导和支撑,然而在过去,由于产业结构偏“重”,“三高一低”(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产业比重偏大,导致工业竞争力不强,后劲不足。这也是多年来湘潭各个系统的领导班子都在努力改变和解决的问题。湘潭市知识产权局(简称“湘潭局”)近年来的工作重点就是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为指导,结合产业和区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整合知识产权资源,优化知识产权结构,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战略推动市域创新转型发展的功能。湘潭局的工作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已经深深地意识到只有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战略的引领作用,以强烈的知识产权意识引领创新文化,以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储备强化核心竞争力、以知识产权的比较优势拓展市场空间,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提高知识产权工作地位

受传统发展观念影响,一些地方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表现在工作实践中,就是对那些与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直接相关的部门,往往是政府关注度高,在各类资源配置上优先,在全局工作中的定位更突出,而对改善经济运行质量、服务长远发展的科技、教育等工作,重视相对不够。湘潭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改革试验的关键是要立足长远,建立一套协调运行、互相促进、持续发展、富有活力的经济社会管理体系,注重从发展理念、制度设计、发展模式上实现根本转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湘潭局坚持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工作的地位,将其作为推动湘潭科学发展的核心战略来认识、推进。充分利用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体系,将促进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规范化、制度化、法定化,形成知识产权战略支持乃至引领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

在湘潭,目前建立了覆盖全市的知识产权工作网络,超过85%的规模以上企业设有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建立了县(市)区知识产权工作科学考核体系,专利工作列入科技进步、新型工业化目标考核;建立了科技项目计划和科技成果与专利管理一体化等制度;为不断健全完善知识产权协作联动机制,建立了知识产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加快中国(湘潭)知识产权维权中心建设,启动了知识产权预警应急系统,健全运转灵活、效率较高、法制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努力营造开放、平等、自由、宽容的创新氛围,不断增强对人才、资本、科技等要素的吸引力,为企业和社会的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高产业创新力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同时也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主体。提升湘潭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在强化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方面的主体作用,立足原始创新,加大集成创新,促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根本动力。为此,湘潭局围绕精品钢材及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及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四大战略产业,按照产业特点和发展需要,以产业链整合为导向,不断强化对具有知识产权优势的企业的政策扶持。围绕风电、矿山装备等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积极承担国家、省级专利战略研究课题,引导产业升级和高端化。

在跟踪、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基础上,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和再创新,努力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到科研开发、市场营销、技术引进、对外合作交流、维护合法权益等经营活动中,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核心竞争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群体,形成了自主创新的企业梯队和良好的企业生态。2008年,20家重点培育的知识产权企业共实施专利项目131个,实现产值8亿元,利税近8000万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显著增强。由于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全市专利申请量由1999年的261件增加到了2008年的1410件,年均增长20%以上。

同时,湘潭局将工业园区作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来打造,在加快企业向园区发展、产业向园区集聚的同时,大力实施企业“裂变”战略,重点支持拥有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业加快向园区集聚,形成了过500亿元的生产能力,收到了促进产业集群、强化产业内生动力的显著效果。

大力推进品牌战略,抢占制高点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标准正在演变为某种形式的贸易壁垒。掌握技术标准已经成为科技及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内容。从现实中看,掌握技术标准的主要途径是产品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可以说,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品牌、得标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把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作为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的切入点。一方面,制定详细的品牌产品培育计划,对全市企业实施分类指导、重点帮扶,强化激励措施。目前,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7件,湖南省名牌产品45个,著名商标73件。名牌产品在促进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2008年,全市名牌产品产值达41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52%。另一方面,全力实施标准化战略,积极支持全市优势企业、支柱产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参与制定技术标准,引导企业变“制造”为“创造”、变“贴牌”为“创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切实做好知识产权转化为技术标准、生产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等基础工作,加快构建全市标准化战略框架,搭建起全市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技术标准平台,促进企业形成“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链条,实现技术标准和技术创新的互促发展和良性循环,提高技术创新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标准制胜”。目前,全市一批龙头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80多个,全市工业产品有标率保持在90%以上。

切实加快平台建设,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为加快知识产权向生产要素转变、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转化,着力推动知识产权产业化进程,湘潭局着重强化了科技成果转化、专利信息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三大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湘潭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家级技术中心等知识密集、人才密集优势,深化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技术合作关系,鼓励市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面向社会,走向企业,开发产业,合作事业,科技兴业”,着重强化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循环经济、节能减排降耗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和推广运用。

近4年,湘潭市共建设国家级技术中心3家、省级技术中心12家。全市已有42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或技术同盟,79家企业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最近还建立了风电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为加速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化,湘潭局积极探索技术产权交易新机制,对接湖南省技术交易所和长株潭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服务中心,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股份转让场外交易试点,降低技术成果交易成本。为加强专利信息化平台建设,建设好“湘潭·中国机电”等专利信息中心,湘潭局采用“政府投入、部门管理、资源共享、服务企业”的运作模式,为政府、企业作重大经济决策提供信息检索、评估咨询、信息发布、展示交易、风险预警发布等服务。

经统计,“湘潭·中国机电”专利信息中心已拥有中国及“七国、两组织”机电专利数据源,扩展专利数据信息3000万条。稳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推动金融部门、科技部门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强强联手,共促发展。截至目前,湘潭市已有8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式获得银行贷款4450万元。

湘潭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篇7

全民健身事关全体公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全民健身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为进一步发展我县全民健身事业,根据《全民健身条例 》(国务院令第560号)和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以下简称《计划》),以及《福建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三明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全社会参与健身事业,推动健身服务常态化,促进健身活动生活化,切实提高全县公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努力提高我县体育事业发展水平,为推动泰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公办民助原则。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提供便捷、实用的基本体育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全民健身事业。

(二)统筹兼顾原则。统筹城乡,重在基层,兼顾城乡居民各类健身需求,大力促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各地体育发展水平实际,根据自然条件、生态环境、文化风俗特点,科学合理布局全民健身设施,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

三、目标任务

到2015年,全县体育健身设施全面改善,体育健身组织更加健全,全民健身活动更加活跃,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居民的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全县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参与健身的技术水平、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得到普遍提高。每周参加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健身人数的比例达到35%以上。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其他各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高于国家规定的平均水平。

(二)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的城乡居民(不含在校学生)人数比例达到90%以上,在校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其中达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20%,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三)体育健身设施全面改善。形成城区、乡镇、行政村三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网络。城区居民骑车10分钟到达健身晨晚练点,20分钟到达全民健身中心,30分钟抵达大中型体育中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四)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健全县、乡镇、行政村三级全民健身的纵向组织网络。形成覆盖主要人群的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等全民健身的横向组织网络。

(五)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开展群众喜爱、普及面广、参与面宽的健身项目。积极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倡导每人参与1个运动项目,掌握2种健身方法,每周参加3次以上活动。

(六)全民健身指导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体质监测指导机构更加健全,监测服务更加方便;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健身指导更加常态,实现1个乡镇设有1个健身指导站,配有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和3个乡镇体育志愿者。到2015年,全县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5人以上。

(七)工作方式实现较大突破。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领导、决策、动员、协调、推动、督促、落实机制,有效管理体育公共服务各项事务。探索建立全民健身指数评价体系、评价途径和结果应用。

四、工作重点

(一)强化健身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开办专栏、举办讲座、播放公益广告,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依托重大体育赛事和经贸文化、民间民俗等活动,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宣传,认真组织“全民健身日”活动项目的展示展演及相关赛事,营造全民健身氛围,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倡导人人健身、终身健身,促进形成全社会崇尚和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

(二)实施五大工程,提供优质服务

实施全民健身设施工程。到2012年,“农村体育健身工程”100%覆盖全县行政村;到2015年,我县争取建成一个标准田径场、一个标准游泳馆(池)、一个标准体育馆,和1条以上的登山步道,100%的乡镇建有一个以上体育活动场所,为有条件的乡镇配建多功能体育健身设施。

实施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程。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在课余和节假日向社会开放。探索建设区域性学生体育活动中心和多种形式的开放管理模式,完善促进学校场地开放的政策和机制。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在课余和节假日向社会开放。到2015年,实现30%的学校场地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向社会开放。

实施全民健身指导志愿服务工程。设立体育指导站(点),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津贴制度,给予志愿服务的体育指导员统一培训、配发上岗证、配服装、发放津贴等待遇。每年评选若干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社会工作先进个人等。加强全民健身专业技术和素质培训,每年全县免费培训志愿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到2015年要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进入行政村进行健身指导,加快提升健身指导服务水平。要健全和完善体育总会组织,普遍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推进城区、乡镇体育指导站(点)建设。

实施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工程。充分利用我县自然条件和民俗资源,打造泰宁特色的山地户外运动品牌项目和民俗节庆体育品牌项目,逐步提升赛事规格和规模,提高赛事承办水平和影响力,并加快转化为民众可以参与的户外运动健身产品,做好自己的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同时实现一县一品。

实施全民健身信息工程。建设全民健身网站,发布各类全民健身资讯。开发全民健身电子地图,方便查询和定位包括学校体育场馆在内的各类体育健身场所信息。

(三)加强城乡统筹,加快设施建设

各级各单位都要把建设适合本区域本单位人群健身需要的健身设施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加大投入,完善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增加体育健身设施,中心城区配建多功能运动场所。加强城乡统筹,科学制定乡镇、行政村与社区的健身设施配备标准,因地制宜配建健身设施,促进城乡健身设施均衡发展。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规定,将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开发总体规划,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国家有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标准,建造体育健身设施。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分级对住宅区的体育健身设施进行审核和验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以捐赠形式支持全民健身计划,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享受税收优惠。

(四)积极组织活动,覆盖各类人群

全面开展各类人群的健身活动。积极组织举办好全县综合性群众体育比赛活动,发挥其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引领作用。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推动青少年、老年人、农民、职工、妇女五大人群的健身活动。

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各级各类学校要保证学生坚持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实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

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各级政府要将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增加对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投入。充分发挥农民体育协会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作用,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利用好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体育活动,办好乡镇农民运动会。

广泛开展职工体育活动。充分发挥行业体协、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职工体育协会作用,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坚持工间(前)操制度,办好机关运动会和进城务工人员健身活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全面发展老年人体育。充分发挥老体协的作用,积极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活动。不断创新适合老年人身体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老年人教育机构开设老年人体育课程,老年人活动中心设置适合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设施,为老年人活动提供服务。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机构提供体育设施。

大力推动残疾人体育活动。为残疾人建设就近方便的体育健身设施。健全残疾人体育协会组织,做好残疾学生体育工作,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体育康复项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人民政府要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每年的公共财政预算。政府各部门、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各行业体协等社会团体各尽职能,各司其职,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执行本实施计划。

(二)加大财政投入。县人民政府要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十二五”期间每年用于健身设施建设经费人均不少于4元,群众体育人均事业经费不低于1.6元,群众体育财政经费年增长比例不小于5%。此外,按照国家有关彩票公益金的分配政策,留归各级体育主管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要根据有关规定用于全民健身事业,不得挪作他用。

(三)强化工作合力。体育部门要积极沟通相关部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分头落实本实施计划中要求的相关人群的体育健身,推进城乡健身设施、健身组织、健身活动、健身指导等公共资源及服务要素的协调配置,促进全县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体育行政部门要在注册登记、工作指导及办公用房、体育设施、工作人员、活动经费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对社会力量兴办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民政部门要予以支持。城区居委会、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建立健全体育组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要支持职工体育组织开展活动。

全民读书活动计划实施方案 篇8

根据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引导全体教师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在教师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文化素养,打造学习型教师群体,构建书香校园,特制定教师读书活动方案。

一、读书活动主题

以阳光心态做幸福教师

二、读书活动目标

1、通过读书活动,使教师形成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氛围,让全体教师成为“有哲学的头脑,有学者的风范,有精湛的教艺,有愉悦的心境”。

2、通过读书活动,使教师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学习型教师队伍。

3、通过读书活动,使教师能用书中正确的思想方法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体验到读书的好处,从而养成坚持读书的好习惯,构建书香校园。

三、读书活动组织

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我校教师的一种生活习惯,保证读书活动的正常开展,我校特成立以校长漆洵为组长的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建立有关读书计划的管理、评价和激励等规章制度,每学期把读书情况纳入常规管理,及时检查总结、量化考核、反馈指导,确保读书活动取得实效。

四、读书活动内容

1、读书活动原则。坚持整体性原则,不是单一的读书而是与学校整体文化建设和书香校园建设结合,专业性原则,从教师的专业发展出发,提倡教师广泛阅读。着力于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着眼于专业发展与教育创新。坚持实效性原则,读书活动要注重实效性,避免搞形式、走过场。

2、读书活动形式。自主研读。每天保证半小时以上的阅读,力争读深、读透,读有思考,读有感受,读写同步,每期有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集体阅读。学校推荐目录,分年级组学科组进行集体阅读,然后一起谈感受、谈收获、谈疑惑。

3、读书活动内容。读名人传记书,提供有益的借鉴;读教育专著书,增加教学的时效;读学科专业书,促进专业知识更新。读现代科技书,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五、读书活动措施

1、设立教师专用阅览室,营造静雅、宽松、自由的读书环境。丰富“教师书架”,及时提供相关读书信息。

2、做好开展读书计划的宣传工作。

(1)做好实施读书计划的动员工作,召开开展读书活动的动员大会。

(2)设立读书宣传专栏,利用专栏及时给老师推荐好书、及时交流老师读书心得。

3、开展“四个一”的读书学习活动,即每位教师订阅一份教育刊物;每天自学一小时;每月读一本教育专著;每月写一篇学习心得或教学反思。

4、建立各种读书沙龙和读书协会。学校根据年级学科组特点,组建各种读书活动小组,坚持定时阅读和交流阅读,让阅读材料发挥效益。

5、学校把每年的4月设立为“师生读书节”,每学年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一次读书征文比赛,一次读书成果展示。对优秀者进行表彰奖励。

6、认真及时收集整理读书活动中的各种资料,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学校读书活动情况。

全民读书活动计划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让每一个孩子畅游书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浓浓的书香中汲取营养”,这是我们班的读书目标。为了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畅游知识的海洋,快乐读书,取得通过努力而换来的优异成绩,我会竭尽所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达到成功的彼岸!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喜爱读书,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2、通过活动,在班级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3、通过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5、积极营造书香班级,塑造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活动口号:

与书为友,快乐读书。

四、活动设想:

(一)制定班级读书计划和个人读书计划

⑴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读书计划:

《成语故事》

⑵学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准备好一学期要读的书。(读书三本以上)

推荐学生阅读书目:

1、中外神话传说》田新利选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_年版

2、《中外动物故事选》伊明选编中国少儿出版社版

3、《成语故事365》帆女阿雪等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版

4、《皮皮鲁传》郑渊洁学苑出版社1995年版

5、《小兵张嘎》徐光耀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月版

6、《我要做个好孩子》黄蓓佳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7、《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农村读物出版社_年版

8、《肚皮上的塞子》周锐春风文艺出版社_年版

9、《草房子》曹文轩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_年版

10、《糊涂大头鬼》管家琪浙江少儿出版社_年版

11、《木偶奇遇记》(意)卡洛·科洛迪著杨建民译上海科技教育版

12、《苹果树上的外婆》(奥)米拉·洛贝著张桂贞译新蕾出版社_年4月出版

13、《普希金童话》(俄)普希金亢甫正成译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_年版

14、《伊索寓言》(希腊)伊索中国妇女出版社版

15、《拉·封丹寓言》(法)拉·封丹倪海曙译上海译文出版社_年版

(二)营造一个书香班级

⑴以身作则,从老师自身做起,每天做到和同学们一起读书。

⑵记住班级读书口号“走进教室就看书”,要求每个同学无论是早晨还是中午,走进教室就看书。

(三)开展“故事会”:

⑴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必读三本书以上,并会讲其中的一个故事,到班上讲给大家听。

⑵每天的晨会课背诵经典读物,也可以背一首新学的古诗或诗歌。

(四)发起“亲子共读”倡议,形成家校结合,促进学生阅读:

利用家长会,把一些家长好的做法介绍给他们听,让家长懂得重视环境的作用,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体验,不断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让儿童在成长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五、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

1、保证学生有书读。

书源:(1)图书馆借阅,(2)学生自由购买,(3)学生之间相互借阅,(4)节假日上书店、校外图书馆阅读等,(5)老师推荐。

2、保证学生有时间读书。

(1)在校期间每天早晨8:00—8:20为固定的学生集中阅读活动时间,固定读书内容,任何老师不得挤占。

读书时间还可以与阅读课、班队活动、大课间活动相结合,做到不挤占学生课外休息时间、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又保证学生有读书时间。

(2)周一到周五建议学生放学回家保证半小时的阅读时间。

(3)周六、周日。

要求学生保证至少1小时的阅读时间。

3、家长需要配合的工作。

(1)保证孩子的阅读书源。

(2)配合学校读书活动的安排,监督孩子进行校外阅读,积极参与“亲子共读”。

(3)与孩子一起读书,做好孩子的榜样。

推荐家长阅读书目:

一类是和孩子阅读相同的书。

一类是:《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薛瑞萍《做的家长》李镇西《爱的教育》《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赏识教育系列丛书》周弘《哈福家训》等。

4、读书活动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我们的读书活动正常、持续、顺利的开展,家长和孩子在阅读后认真填写亲子阅读记录表

六、评价奖励机制:

1、评比“读书好儿童”

(1)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或背书任务的,奖励一个“好孩子”印章。

(2)自己在家读的书完成3本以上的(需有家长的签字),可以评为班级“读书好儿童”。被评为“读书好儿童”的同学,学期末颁发奖品。

2、评选“书香家庭”

积极参与阅读的家长或家庭,学期末,根据平时亲子阅读记录表,以及坚持读书的情况,评选“书香家庭”,在班级内表扬,号召其他同学学习。

全民读书活动计划实施方案3

为促进优良的学风与校风建设,迎接我校校庆,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在“4·23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图书馆、教务处、团委将联合举办_学院第七届大学生读书月活动。现将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新时代·新气象·新悦读

二、主办单位:

_学院图书馆

三、活动时间:

4月15日—5月10日

四、活动对象:

_学院全体在校学生

五、活动安排:

(一)“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走进图书馆”主题活动宣传和推进

(二)“新时代·新气象·新悦读”主题征文

(三)第六届“读者之星”评选活动

(四)“超星杯”一站到底知识竞赛

(五)“起点杯”微书评视频大赛

(六)传统文化讲座

(七)中国知网系列活动(H5大赛、主题讲座)

(八)FULINK文献传递大赛

(九)组织参加_省第一届高校图书馆“品味诗词经典,悦读八闽文化”线上有奖知识竞赛

(十)各电子资源数据库展

(备注:相关活动方案另行通知)

六、相关要求:

1.各学院要充分认识开展读书月活动的重大意义,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发动,组织学院学生积极参加,扎实推动读书月活动的顺利开展。

2.各学院要把读书月活动的宣传摆上重要的日程,列入计划,以此为契机,推动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促进良好的学风建设。

全民读书活动计划实施方案4

为了更好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促进学校推广阅读工作的开展,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走进图书馆,与书为友,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图书馆、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4月中旬至五月中旬举办第九届读书月,本届读书月主题为“坚定文化自信,唯有读书先行”,具体安排如下:

4月1日~12月31日

第六届十大“阅读之星”和第二届书香班级评选活动

4月中旬

阅读经典收获未来—图书推荐

4月16日~5月31日

“软件通杯”_省大学生简历创意设计大赛

4月16日~5月16日

“醉美晨读悦时光”晨读打卡月活动

省心园

4月16日~4月30日

“微书评”征文比赛

4月16日~18日中午

“在经典图书中寻找人和事”猜猜看

银杏林

4月18日16:30(周三)

“经典影视赏析”:电影《无问西东》

图书馆二楼会议室

4月23日16:30(周一)

特别还书日

爱心书屋

4月25日16:30(周三)

“经典影视赏析”:电视片《辉煌中国》

图书馆二楼会议室

4月下旬

走进院系:_第八党员工作站

第八党员工作站

4月27日15:00~17:00

我与考研专家面对面

图书馆二楼会议室

5月中旬

学长荐书,好书分享

5月中旬

外文原版图书展

图书馆二楼会议室

5月2日16:30(周三)

读书沙龙:读书分享会

图书馆二楼会议室

5月16日16:30(周三)

第六届“音乐与诗”经典作品朗读诵比赛及读书月总结会

全民读书活动计划实施方案5

为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努力建设“书香_”,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尚,进一步筑牢人文基础,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按照州委统一安排,决定在全县开展“书香_”全民阅读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进一步提升人文素养、为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幸福_凝聚智慧、贡献力量。

二、活动主题

阅读与梦想牵手,延边与世界同行

三、活动时间

_年4月—_年10月

四、活动内容

1._年“书香_”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

时间:_年4月22日下午13:30

地点:县图书馆

内容:启动_年“书香_”全民阅读活动;举办读书讲座和优秀图书展销活动。

承办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社区、县新华书店

2.全民阅读进学校活动

时间:_年4月—_年7月

内容:继续在中小学开展“书香伴我成长”系列活动。开展好书推荐活动;组织开展捐书、赠书爱心活动;各中小学开展各类主题故事会、演讲会、知识竞赛、朗读大赛、作文比赛等活动;朝、汉族中小学校现场作文比赛;优秀书香班级奖评选活动;优秀书香班主任交流经验活动。

承办单位:团县委、县教育局

3.分期举办全县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

时间:_年4月一_年7月

承办单位:县文广新局

4.举办农民读者征文、演讲赛

时间:_年6月一_年7月

承办单位:县文广新局

5.向青少年推荐100种图书,举办“我最爱的一本书——读书、评书”活动。

时间:_年4月至10月

承办单位:县文广新局

6.全民阅读进家庭活动

时间:_年5月—_年8月

内容:开展家教讲座、早期教育、“亲子读书”、“四点半小课堂”进社区活动;利用“市民大讲堂”、“和谐家庭大讲堂”、“妇女之家”等活动阵地,使阅读活动深入广大家庭;组织法律专家和巾帼志愿者深入社区、村屯和维权站点,举办“妇女普法大讲堂”;开展为留守、贫困儿童捐赠“爱心玩具捐助”活动,组织书香家庭评选活动。

责任单位:县妇联。

7.全民阅读进机关活动

时间:_年4月—_年10月

内容:在县直机关开展以“践行群众路线 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读书活动,通过学习《_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等学习用书,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畅谈学习体会、交流工作经验。

承办单位:县直机关党工委

8.全民阅读进军营活动

时间:_年4月—_年9月

内容:以开展军营文化建设为平台,开展以“读书,精武,强兵”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充分体现学习型军营特色,在军营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承办单位:县消防大队、县武警中队

9.全民阅读进企业活动

时间:_年5月—_年9月

内容:“职工书屋”建设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和强化已经建立的各级“职工书屋”,组织广大职工开展读书、征文活动,举办读书沙龙、读书会、朗诵活动。

承办单位:县总工会

10.农民读书月活动

时间:_年6月—_年7月

内容:以“读一本好书、学一门技术”为目的,通过讲演、讨论等形式,使农民群众更多地了解党对“三农”的方针、政策,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念。

承办单位:各乡镇

11.全民阅读进社区活动

时间:_年7月—_年8月

内容:在全县范围内继续开展“社区书屋”建设活动、“优秀社区书屋”评选和读书交流等活动,引导广大社区居民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承办单位:县民政局、各社区

12.全民阅读进农村活动

时间:_年4月至_年10月

结合我县“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农家书屋资源,开展全县少数民族村农家书屋资源建设和全县农家书屋评比活动。

承办单位:县文广新局

13.全民阅读进媒体活动

时间:_年4月至_年10月

内容:一是延边晨报社驻_记者站开展读书系列活动,丰富《文化延边》专版等内容。开设文化人专栏;及时采访报道读书节各项活动,形成声势,以舆论冲击力促进读书活动的广泛开展;开展业务学习竞赛活动和经典好书品读活动。

责任单位:延边晨报社驻_记者站

二是在_电视台设立完善读书栏目,全面报道读书节活动情况。

上一篇:省学联请示下一篇:我国电力企业的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