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2024-09-09

培养初中数学核心素养(通用9篇)

培养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篇1

【正文】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学好数学所必备的一种修养和品质,其主要表现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本文主要论述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有利于全面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和要求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给出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六个主要方面,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并从概念的界定、及其在数学与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面进行了描述。然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具体实施。

一、准确把握初中数学内容的整体性

数学这门学科是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各个知识点于一体的一门学科,其同一部分的各个不同的知识点均存在较强的逻辑关系。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从宏观上准确把握数学教学内容,横向纵向理清各个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的逻辑链条,以便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和系统。

例:在学习代数“函数”“方程”这两部分内容时,在初中阶段函数主要是学习函数概念、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等,方程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等。这两个部分是初中代数最重要的两个内容,而作为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其涉及的三个函数、方程等都可以使用函数来进行统帅。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各个函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函数与方程之间的横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相互转化,在一些基本例题、典型例题、方法模式中,将方程和函数问题归纳为一个或几个基本问题,化归为某类典型题型或方法模式,以便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各个数学知识点,从而全面提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兼顾知识取向和文化取向进行教学设计

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价值取向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取向;二是文化取向。其中,知识取向主要是紧密教材内容,以各个知识点为中心,强调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文化取向方面的教学设计就是坚持尊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主要包括各项知识在内的整个文化内容。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从生活中挖掘贴合生活,贴合学生思想的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坚持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

例:在学习“勾股定理”的内容时,首先老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述古时候的劳动人民通过“结绳记事”绳上的点来找直角,提出的“勾三、股四、弦五”的观点;再具体讲述“赵爽在《周髀算经注》中将勾股定理表述为“勾股各自乘,并之,为弦实。开方除之,即弦。”以及金朝数学家李冶的《测圆海镜》通过勾股容圆图式的十五个勾股形和直径的关系,建立了系统的天元术,推导出692条关于勾股形的各边的公式,其中用到了多组勾股数作为例子等。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史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尽量涉及数学历史的文化背景、数学的整个发展趋势、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数学的美学价值等,以便能够更加丰富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根本上增强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三、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是一门思维缜密的科学,这门学科是学生思维的体现,如果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便会让数学课堂失去生命与活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遵循数学学科和学生思维的特点,加强思维训练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和加强对初中生数学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引导学生在探究数学问题时的思维能力,学会观察问题、分析信息、归纳知识并实践应用。培养严谨、活跃的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则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动手,通过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去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对比、旋转,结合实际操作将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全等,化四边形问题为三角形问题,让学生学会利用拼接三角形时的公共边(即四边形的对角线),添加辅助线将四边形合理地分割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将新知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完美的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验几何教学到推理几何教学过程中有效拓展自己的数学思维。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数学知识,充分利用辅助线,灵活运用不同的转化方式,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几何证明中的变和不变性。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以数学知识为主要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体现数学学科的思想性

数学思想主要是指学生对各个数学概念、数学结构和数学方法的本质性认识,是学生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提炼的数学观点,对整个数学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里所提及的数学思想,主要是指初中数学这门学科所蕴含的抽象的数学思想、推理思想和建模思想,以及由这三种基本思想所延伸出来的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换化规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随机思想和抽样统计思想等。

例:利用数轴、坐标系把几何问题代数化;利用面积、距离、角度等几何量来解决几何问题,即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利用函数解决方程、不等式问题、利用方程解决函数问题等就是利用了转化化归思想。

培养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篇2

关键词:师生互动,注重实践,求异思维,创新能力,思想品德,核心素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靓点,正如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蒸蒸日上的新阶段,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只有注重创新教学的革新,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单一的师生互动方式,多设置以学生为主的互动形式,诸如激发学生思考的提问、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课堂游戏等,从而有效调动师生双方的主动性,逐步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教师应该从传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和评判者转化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学生的伙伴,努力构建师生心里相约之桥梁,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教学氛围,真正让课堂当成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逐步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

认知互动和行为互动有机结合是师生互动成功的关键环节。其中,认知互动就是指师生相互影响情感,有的放矢的的完善学生的人格;情感互动是师生互动的实质所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是高效课堂中不可缺少的目标。实践证明: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言。一个教师如果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心灵沟通,那就达不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合理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以利实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命活力。例如:我执教《继承法》的有关内容时,就展示如下安排进行模拟法庭辩论:赵大爷的老婆早逝,只有一个儿子赵小兵。儿子结婚后对父亲漠不关心,赵大爷长期卧病在床,就凭退休金和邻居李明照顾日常生活起居。赵大爷临终是立下书面遗嘱,把房产权属于自己的一栋小别墅赠送给李明。事后,赵小兵状告李明,打起了官司。针对此案,我指派了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当事人、辩护律师、审判法官和书记员,展开法庭辩论,这些学生正襟危坐,唇枪舌战,依法争辩,气氛活跃,结果以赵小兵败诉告终。接着,我要求全体学生思考:赵小兵到底错在哪里?提高生生互动性讨论,大部分学生指出赵小兵违法了《继承法》的有关法律规定,是违法行为。此时,我追问:难道这是标准答案嘛?许多学生茅塞顿开,纷纷从道德角度补充道:赵小兵没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违背了诚信原则,没有尊重他人。类似的教学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核心素养综合提高。

二、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理念,而初中思想品德是以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以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成长中的我、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心理、道德、国情和法律等诸多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的课程。其性质、内容、功能和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譬如,我执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课时,就组织了成语接龙比赛游戏,赛前先明确活动规则,要求6人参加,每人限时10秒进行作答,在规定时间内答不出来,抢答者立即自然被淘汰。活动结束后,我就展示以下问题:假如游戏没有规则,那么活动能否顺利进行?游戏规则到底有什么作用?许多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索,逐步理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真理。再如,我引导学生分析环境保护类的话题时,要求他们通过互联网搜集关于正反两方面的图文资料,再通过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将环境污染与青山绿水进行鲜明对比,从而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并萌发了将来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热情。

三、求异思维,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注重学生的接受和掌握,但忽略了他们的发现和探究,从而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的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限制了学生挖掘创新潜能,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恰似一场及时雨,凸显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仔细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大学习之“花”纷纷结出了芳香的果实。譬如,我执教苏教版九年级P63《人贵诚信》一课时,要求学生围绕教材展示的如下问题讨论:如果你是该公司的招聘经理,是否录用那位求职者?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一致认为:这个求职者居然愿意出卖原来公司的秘方,那以后还可以出卖新单位的商业秘密,是不守信的缺德行为和违法行为。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实现了自身体验,而且达到了合作体验的目的,不仅获得了知识的学习方法,又打开了创新思维的闸门。

浅谈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3

关键词:中学阶段;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师不难看出传统应试教育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多是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学生通过了考试是不假,但失掉了个性魅力和缺少了社会参与,由此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所以,在中学阶段教师应当运用恰当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何谓“核心素养”,何谓“数学核心素养”

2016年9月13日上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一起出席并致辞,本次会议确立了发展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由此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所谓的数学核心素养,笔者认为是结合了数学这门学科进行细化和特色化的产物,概括地讲,数学的核心素养主要是“真、善、美”,“真”讲的是教导学生理解理性数学文明的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真理的精确性和严谨性;“善”讲的是善于运用数学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美”讲的是教会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体会数学智慧之美,进而热爱数学,痴迷数学。

二、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策略

1.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真”

要想培养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的“真”,就需要教师教导学生理性理解数学文明的文化价值,在学习数学知识中体会数学真理的精确性和严谨性,数学作为一门概念性和逻辑推理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没有精确和严谨的真理作为支持,其理论和实践效果将会如决口的黄河使大片美景顷刻颓然,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理解数学文化价值的同时积极体会数学的精确性和严谨性。

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是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内容,

在解一些整数的方程运算时还不太能体现出数学的精确性和严谨性,但是在解一些包含小数乘除法运算的方程时便可真切体验到,教师要教导学生树立精确和严谨的数学解题意识,这是一种数学意识,又是一种数学责任,当然小到中学生做题可能看不出来,但是大到我国的航天事业,在20世纪计算机还未普及的年代,航天事业的成功多半是由许多科学家运用笔算和口算计算出来的数据,有时仅仅只是计算错了小数后面的一位数,便要重新再来,因为任何一个计算中的错误都将有可能导致航天火箭的运载失败,其数学计算的精确性和严谨性可见一斑,因此,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精确性和严谨性十分重要。

2.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善”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和思维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果学到了知识却又不用,那就不如不学。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连接,在真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寓意和其重要性。

比如说,某学生要去参加朋友一生日宴会,但是由于堵车只能步行,朋友在电话里询问该学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笔者相信这样的生活情况应当并不鲜见,那么,如果此时该学生计算不出需要多长时间能到,想必要遭到朋友的一番嘲笑了,经过分析可知,人的行走速度基本趋于一定,大约为1.5 m/s,那么要想知道需要多长时间就必须知道从该学生的住处到朋友家的住处总共的行程,如此方能运用“路程=时间×速度”求出,笔者在此处举以生活现象,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掌握数学知识。如此方能培养学生的“善”。

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

数学知识中美的存在并不少,例如,黄金分割比。黄金分割比是指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约为0.618,并且这一比列也是被世界公认的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考虑到黄金分割比,如建筑设计、机械设计、园林设计等,所以,数学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和欣赏美,教师要教导学生和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和意识。数学蕴含着独具魅力的内在美,培养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美的欣赏能力。只有对数学美有深刻的领悟和感受,才能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这是保持对欣赏数学美的一种持久的驱动力。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要让他们从小打好基础,在中学数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尤为重要,教师应当通过培养学生精确和严谨思考问题的责任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数学问题以及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如此方能实现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让学生将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吴静文.浅谈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以高中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为例[J].学园,2016(10).

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4

--------

参加英语培训会心得体会

听了谢庆祥主任的报告之后我才逐渐领悟到核心素养其实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21世纪技能可以包括3方面,即学习和创新技能,信息、媒介与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另外,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考能力等等,也都属于今后培养核心素养中应包括的内容。从英语学习的角度来说,现在英语教学界和普通中小学常常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但实际上很多学校做的大部分事情是在抹煞学生的创造性品格。国际上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没有创造性品格,就不可能有创造性。按照美国学者的分析,具有创造性品格的人有以下特征,他精力充沛又很安静,既聪明又有点天真,既玩世不恭又非常有责任感,他非常有想象力同时又扎根现实。那么,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呢?现在英语教学界并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前一段时间,社会上对英语教学进行围攻,很多人说英语无非就是一种工具,事实上,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英语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心智发展,塑造健康的品格,培养思维能力。我们现在的英语教学常常是模拟英语国家的环境和人物身份,与英语为母语的人交往,谈论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话题,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规范,设计所谓的真实性任务。所以交际语言教学开始时,很多人认为掌握英语就是为了跟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交往,我们所设计的真实任务都是以这个理念为基础,但是这里存在很多问题。我认为现在教材内容多为想象中的外国中产阶级的美好生活,并据此设计练习和活动,事实上,这些内容远离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另外,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缺乏认知思维挑战,学生仅仅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一些缺乏思想内容的东西,比如:你想吃点什么?你会爬树吗?你们家有几口人?诸如此类。这种英语表达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用得上。

我们让学生学习英语并不仅仅为了让他能够与别人交流,而是要从各个方面改变他的生活,改变他的心智,这才是英语教学的目标。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行为方式考虑进去,而这些必须和他们熟悉的文化环境以及他们关心的事情建立起联系,而不是与他们生疏的外国社区环境相联系。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如何调整呢?我觉得我们的英语教学应有三个目标,即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这三个目标在真正的教学中可以融合在一个教学活动中。例如,中小学教师经常教学生如何用英语表达开门、关门,如果此时我们同时教给学生在开门时要看一下门后有没有人,如果有人需要为他扶着门,这时就把三个目标融合成了一个教学任务。我们在教学中如果都能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就不用再刻意地去找情感目标,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国际通用的行为规范。再比如,教师在教生气的英语表达时,首先提问学生平常生气时会怎么做,然后讲做这些事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可能会对你自己、他人及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就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发泄情绪,学生可能会想到去跑步、踢球等,这时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素养的培养。其实每一种活动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只不过现在学校没有这样一种系统设计,没有整体考虑,所以很多教师觉得非常困难。

培养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篇5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思维.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学实践的重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角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现初中化学的实用性价值和意义.下面谈谈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一、培养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注意事项

1.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和设计,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初中化学知识的探索和研究.2.注意化学知识的普遍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普遍性特点,意识到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通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讲“氧气的性质”时,教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和体会氧气的物理特性,属于无色、无味的气体,了解氧气的水溶性、密度、熔沸点及化学性质等,还要使学生充分?J识到氧气的性质与生活中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深刻感悟化学知识.3.注意化学知识内在的特殊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了解和明晰化学知识内在的特殊性,通过不同的化学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质会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实验活动,理解和体会化学知识的特殊性本质,发现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差异性.二、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1.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化学基础教学,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使其成为学生在化学推理学习中的“证据”,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和体会化学相关概念、原理及性质,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例如,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预先推测实验相关的装置,由此获悉自己制取氧气时所用药品的状态,判定液体与固体的不同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应当选取的装置为固固加热型装置,并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推测和判断,了解氧气的物理特性,如密度、水溶性等,从而选取适宜的氧气收集方法,如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由此可见,只有在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使学生进入到对化学知识的实验推理的判断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2.创设问题化教学情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适宜的问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促使学生探究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讲解化学元素“钙”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老年人通常易出现骨质疏松的现象,而青年人却较少出现这一问题.这是为什么呢?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这一问题背后隐含的化学知识和原理,充分理解化学元素“钙”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又如,在讲解化学元素“锌”“碘”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有个别侏儒症或甲状腺疾病的现象,导致出现这些疾病的原因是什么呢?设计这些悬念性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探究,逐渐解开心中的谜团,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合理的化学实验,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探究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实现对化学知识的合情推理,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度、灵敏性和快捷性.例如,在讲“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可以利用对比实验,让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实验操作验证和猜想,并通过动手操作实验了解和获悉物质燃烧的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聚焦核心素养的培养主题,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和创新思维,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培养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篇6

一、了解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过去,我们为了学生的考试成绩,总是习惯让他们熟记概念、公式,做大量的练习,搞题海战术,以为“见多识广”,题型练习得越多,考试的时候就越熟悉,越轻松,当然成绩也就越好。可事实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尤其是我们的小学数学,更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基础,如果我们现在只让他们学了应付考试,他们就会觉得很无趣,这对他们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些能力就可以陪伴他们一生。比如说数学运算,无论是我们的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永远离不开的;还有数据分析,我们也常常用到。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去超市里购物,我们想到买到价格便宜洗涤剂,也要将自己先前收集来的各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某种品牌的洗涤剂最便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想要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培养与提高,我们的老师必须要转变观念,由过去的那种看重考试成绩的思想转变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为主的思想。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最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因为大家认为学习数学,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培养和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必须以思维培养为基础,这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提高。比如,教学《简便运算》这部分内容时,对于第一题目图中的李叔叔“第一天看到66页,第二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然后教材中展示了三位小朋友的算法,问学生哪种更简便。课堂上我没有这样直接问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读清题目,因为教材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所以一定要让学生看懂题目意思。题中的“看到”与“看了”是不是同一个意思,需要学生认真读,这其实就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一个步骤。这个题目并不难,观察一下题目,看看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想想我们可以怎样算得更快,还要让他们想想这是根据什么定律来思考的。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也就会从直观的思维到抽象的思维过渡,懂得归纳。

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在课堂上善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时,教师要能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巧妙地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探索生活的问题,能加深学生对学习数学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情感,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积极营造开放性课堂

在数学课堂中,要为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的发展学生自我,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一个轻松而丰富的课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把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质疑情境,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了疑问学生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样,学生才会向主动探索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改进中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场所,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这样自由开放的课堂,才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三、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

同一阶段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心理,就像有的学生喜欢唱歌,有的喜欢跳舞,有的喜欢绘画一样,数学课堂学习也是如此,有的学生爱举手回答问题,哪怕是错误的,而有的学生则不轻易举手,即使心中已有了答案,还有的学生想举不敢举。这时就需要对症下药,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受伤害。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好强心,他们做梦也想超越他人,他们有权利得到社会、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只是有的学生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缺少自信心,需要我们的支持与帮助。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在实践与探索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改变教学观念,使学生得到教师的心理支持与认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一方面,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一,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将课堂范围进行拓宽,在课堂中引入各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行为,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读中有思、行中有思。第二,教师应当从传统的课堂主体中走出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扮演引导者或者指导者的角色。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转变师生角色,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理支持与认可。作为教师,要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对学生在课堂中发表的不同意见要认真倾听,并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减少学生思考问题的难度,使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心理支持与认可。小学生没有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的心理支持就是帮助他们完善人格和培养创新潜质的基础。

方法合理,教学形式多样,培养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采用合理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引导,作适当的提示,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主探索,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解决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体现数学学习在现实中的社会意义,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教学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让学 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把数学概念具体化,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并存,使学生在学习时不至 于觉得数学学习的枯燥无味,逐渐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的通过幻灯 投影演示、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等电化教学形式, 使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到生动的函数图象变换,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焕然一新的感觉,提高学习兴趣,因为视觉和听觉会给学生学习数学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之外,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例如趣味数学小讲座,相关数学专题讲座,数学课墙报等来调动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采用小组教学,个别辅导等 形式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鼓励好奇生疑, 在“奇”中启思维

小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铺陈设疑,让学习自己提出问题,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然后从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多提问,并发表新见解。

比如,在教学面积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示范摸一摸黑板的表面,在让学生去摸一摸课本的表面,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物体的表面。由于这些面都是规则的长方形,学生得出面是有大有小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还能想到什么,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篮球的表面是什么形状?茶杯的表面是什么样的?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适时地引导,让学生知道: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是物体的表面。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能自己解决,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质疑式教学。

学习的兴趣来源于思考,现今的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的事物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联想,因此,“数学课堂中的好奇心”对学生来讲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质疑环境。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能够自由发挥的空间。往往教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期待的目光和充满爱意的笑容,都会对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学生大胆的质疑,发挥想象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某一自学环节后,学生可能不自觉地相互讨论,并提出一些问题。某个同学会指向中心,而大多数同学却了解片面。这时,教师不应给予评价,应多采用鼓励的方式,把握轻重。

其次,要善于引导,大多数学生的“疑”却不知从何“质”起,在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说理能力。我们可以采取学生领说,学生仿说的方式。如在讲解“感受大数”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的爸爸买彩票中了五百万,要从银行取回来,他拿了一个麻袋能装回来吗?学生顿时来了兴趣,讨论五百万元人民币摞起来,体积有多大。在浓厚的兴趣下学生感受了大数。

培养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篇7

一、链接生活,培养空间观念

学生的认知,是随知识的增长而逐渐完善的。对于刚开始接触几何的学生而言,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几何教学让学生树立空间观念,引导学生能够从立体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物体,同时在生活中也能够运用数学观念去认识客观事物。因此,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链接生活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在为学生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中“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课本上的内容,而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总结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学生说,长方体有铅笔盒、一些橡皮及药盒等等,而正方体有魔方和骰子等等。基于学生的这一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图形拥有怎样的特点才可以被称为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个图形有什么区别呢?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们经过一番讨论后,得出结论:长方体有两个平面与其他四个平面的大小不一样,正方体的六个平面是完全一样的。根据学生的理解,教师利用事先准备的教学模型全面地为学生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几何体的棱和角,并且在展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想图形的空间形态,完善对于图形的认识。

几何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图形,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生活实例引入教学材料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在几何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对于实例的认识展开想象,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显著效果。

二、数形结合,优化求积计算

数学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一门学科。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将这两种思维进行整合,能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会知识。同时,通过几何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方法去思考问题的数学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图形求积计算,巧妙地将数形进行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积计算能力。比如,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中“圆柱和圆锥”时,如果直接就将圆柱和圆锥的求积公式告诉学生,学生就很难理解,并且很难对复杂的公式进行记忆。针对这一点,可以将求积公式中提到的要素进行分解,借助实物为学生讲解这些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理解公式的真正含义,也方便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学生掌握了这样的分析方式,就可以将复杂公式简单化,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图形体积的计算能力。

在几何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数形结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式的运用,引导学生养成利用几何图形和位置关系理解公式的能力,进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注重过程,引导动手操作

新课标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会课本知识,还要获得相关的技能。在几何教学中,为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关知识,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探究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鼓励学生多多动手操作。比如,在为学生讲解“图形与空间”时,为了深化学生对空间与图形关系的理解,可以要求学生先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的几何特征。复习这些知识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正方体的理解亲自动手拼出一个正方体。正方体是几何部分最简单的一种几何图形,学生完成正方体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再做一个长方体。通过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制作过程,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这两个图形的几何特征。以简单图形为基础,教师可以将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旋转形成圆柱、圆锥的方法教给学生,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这一方法。对于这种二维图形转变为三维图形的方法,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动手操作,由此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获得,而基本技能则必须靠学生亲身实践、亲自操作才能得到提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几何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利用空间观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几何教学是学生数学素养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注重研究几何知识的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摘要:几何教学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启蒙,数学教学中采用立体教学的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和数学核心素养。文章从链接生活,培养空间观念;数形结合,优化求积计算;注重过程,引导动手操作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立体数学,几何教学

参考文献

[1]朱立明.基于深化课程改革的数学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6(05).

[2]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09).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8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G623.5

2014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重首次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自此之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教育界人士重点关注的话题。其实,最先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是OECD组织,该组织将“核心素养”界定为:社会成员共同素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小学数学课程是小学生的基础课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他们的长远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结合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尝试提出几点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是从素养一词中衍生出来的。所谓素养,就是个体面对社会环境所必需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体,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核心素养就是这些素养中最核心的成分。

对于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应该包括良好的自我概念;将个人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反映到数学课程中,就是具备能解决数学问题的语言、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小学生年纪尚浅,从小就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他们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趣味,核心素养一旦形成,可以贯穿人的一生。所以教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对策

正所谓“教学无法、贵在得法”,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丰富多彩,只要教师用心探索,总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提升他们的数感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对帮助小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具有巨大作用。良好的数感也有助于小学生养成科学的直觉。一个人的数学素养都能从他的数学意识和数感中得到体现。据科学发现,一个人如果具有良好的数学意识,那么他往往能对数字及其运算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利用有针对性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及时发现日常生活中隐藏的数学问题及其特点。有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其实无处不在,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

目前,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增添了不少结合小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图,这样不仅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化,还能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比如在教学《分一分》这部分内容时,我在讲台上随意摆放了一些玩具、课本和水果,然后问学生:“你们觉得老师这样摆放东西,好看不好看?”一些学生说这样随意摆放东西显得有些乱。我继续提问:“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将这些东西摆放整齐呢?”我选择了一名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整理,让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台下的一些学生还不时提出一些建议。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分类的标准。教学任务在无形中就得到了解决。

(二)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众所周知,小学生有着旺盛的好奇心,总是爱问为什么,想探索世间万物的奥秘。这种心理特点为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问题情境,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他们主动追求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提升数学素养。

我在教学苏教版《升与毫升》这部分内容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森林里动物喝酒的情境,并为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小猴子喝了5杯酒还没醉,但是老虎喝了1杯就醉了,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小猴子的酒量比老虎大呢?这样的问题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纷纷思考是为什么,有了这样的情感铺垫,我拿出一个大杯子和小杯子,告诉学生小猴子是用小杯子喝酒的,老虎是用大杯子喝酒的。学生一看之后,说大杯子装的酒多,所以老虎一下子就醉了。这时,我为学生导入“容量”这个概念,讲解了“容量”的单位,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之后,我还安排了“动手做”活动,让学生用同一壶水往大杯子和小杯子里倒水,学生发现一壶水只能装满一个大杯子,却能装满好几个小杯子。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学生对升和毫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设置开放性问题,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

21世纪的社会环境瞬息万变,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是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调动已有的数学知识思考问题,这个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维角度。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为学生提出一些符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开放性问题,比如我在教学中为学生布置过这样的问题:有一个花坛,是由四个相同的小三角形组成的一个大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边上种了 10 棵花,大三角形的一周种了多少棵花?一共种了多少棵?这样的问题具有生活气息,也具有一定的挑战度,可以提升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使他们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结论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尊重小学生的主体性,采取有效措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为小学生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创造应有的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曹培英.小学数学课程核心词演变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小学数学教师,2015(11):4-9,57.

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篇9

摘 要: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阶段,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从而提高数学教育的实效性。基于此,研究了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进而为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育;核心素养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主要受到教育环境与教育效果的影响,创造民主、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帮助学生养成数学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小学生数学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学校对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比较重视,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

一、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教育改革已经将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数学教学任务之一,并且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改革数学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根据相关调查可知,小学数学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诸多数学教学改革只存在于形式,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1]。我国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十分重视,并且列入新课标的要求中,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数学观念的养成,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

1.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唯有产生兴趣,才能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兴趣是素质形成的基础,唯有促使学生产生兴趣,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观念,从而逐渐提高数学核心素养[2]。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开展,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结合学生的需求创新课程模式,使学生融入学习的氛围中,促使学生展开自我学习,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适当地鼓励学生,激励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

帮助小学生形成数学观,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数学是一门需要进行探索的学科,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抽象性与复杂性,教师需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想,从而帮助学生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3]。数学观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唯有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小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观,进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例如,在?W习“乘法运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再针对定义进行提问,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注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3.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多个角度探索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助于小学生的智力开发,对于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合理地对小学生进行思维引导,有助于小学生的智力开发,有利于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而不是直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使学生通过思维创新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4.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创新教学形式,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教师需要将生活实际与数学教育进行融合,使得数学知识能够应用到生活中,从而帮助学生养成数学学习的习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实例作为教学案例,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加强学生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的联系。例如,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教师可以拓展教材案例,引用生活中的实物进行举例,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数学观念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四方面,论述了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上一篇:2023-2年春季开学典礼安排下一篇:论英语学术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应用-基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