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时间安排表

2024-06-23

2015年高考时间安排表(精选7篇)

2015年高考时间安排表 篇1

据2015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规定,北京市2015年高考志愿有重大变化,实行考后填报志愿和志愿“大平行”方案。

填报方式: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填报志愿

填报时间及志愿设置

考生志愿分本、专科按录取批次顺序填报。

(一)本科志愿

填报时间:6月25日8时至29日20时。

志愿设置:本科招生高校按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四个批次依次录取。

本科提前批按A、B、C三段顺序依次录取,每段均设置两个顺序志愿,每个志愿填报1所高校。艺术院校(专业)、体育院校(专业)、军事院校、武警部队院校、招收国防生的院校(专业)、公安类等院校(专业)在A段录取;“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原则上在B段录取;“农村专项计划”在C段录取。

本科一、二、三批均为平行志愿,分别可以填报6所平行志愿高校。

以上每个志愿高校设置6个志愿专业,考生填报时须注明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

高校自主招生选拔、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单独设置特殊类型志愿,考生可填报1所志愿高校,录取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结束之后本科一批录取开始之前进行。取得资格认定的考生,须将资格认定高校填报在该志愿中,方能享受相关特殊类型招生政策。

(二)专科志愿

填报时间:8月3日8时至4日20时。

志愿设置:专科招生高校按专科提前批、专科普通批两个批次依次录取。专科提前批设置两个顺序志愿,每个志愿填报1所志愿高校,每所志愿高校设置6个志愿专业;专科普通批为平行志愿,设置20个志愿高校,每个志愿高校设置1个志愿专业。

(三)征集志愿

录取期间,按考生已填报志愿录取结束时,如当前批次高校计划未完成,将根据情况征集考生志愿。

1.志愿设置:本科提前批A段(B、C两段不设置征集志愿)、专科提前批征集志愿设置两个顺序志愿,每个志愿填报1所高校;本科一、二、三批征集志愿均为平行志愿,分别可以填报5所平行志愿高校。以上每个志愿高校设置6个志愿专业。专科普通批征集志愿为平行志愿,设置10个志愿高校,每个志愿高校设置1个志愿专业。考生填报本科各批次征集志愿时须同时注明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

2015年高考时间安排表 篇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解题】

此题为材料作文,材料出自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文章 《无风絮自飞》。林清玄原文写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并从中得到了两个启示:一是一个人要的只是站稳脚跟,努力向上生长,只要结出果实,一切纠缠就自然没有了;二是顺应自然,因果是必然的,我们只要做好我们的努力照顾即可。考生即使不知道材料出处,甚至分不清 “丝瓜藤” “ 肉豆须”,也并不妨碍以正确的方法审题立意。

从植物缠绕生长的角度,既可确定出顺应自然、顺从自然规律、反对人为过度干预与破坏的立意,也可确定出不回避缠绕、繁杂和纠缠而应以壮实自己为人生要务的立意。

从孩子探究分辨的角度,既可确定出探求真理、追求创新、勇于探索实践、不断优化探索方式方法的立意,也可确定出质疑权威、挑战前辈、挑战固有观念的立意,还可确定出探求、创新的过程比获得结果更重要的立意。

从父亲劝阻孩子的角度,既可确定出注重结果、结果比行为方式或手段等更重要、方式方法要为结果服务的立意,也可确定出做事要抓住本质、分清主次、抓大放小、明确目标的立意。

从材料整体方面去考虑,可确定出长辈如何引导教育晚辈以让其更好成长、何为“有用”结果与“无用”行为、值得不值得分辨探究、相伴生长与借力等立意角度。

【范文】

向儿童致敬

因为一句人们所共知的谚语,就萌生出好奇之心试着验证,在这世上,大概也只有孩子们这样做了。我不禁要笑了:瞧,这多么天真,多么可爱,又多么可贵啊!

在西方童话里,孩子们都是仙鹤送来的,都是神的恩赐。我深深地赞同这一点。儿童的身上有许多成人所不具备的高贵品质。王开岭在书中写道:“向儿童学习。”那么,我也要向儿童致敬,敬他们的无畏,敬他们敢于质疑的天真之心,敬他们自由的灵魂。

孩子的心灵总是一尘不染的,他们真实而无所畏惧。当皇帝身披并不存在的新装游行并接受众人赞美的时候,一语道出真相、敢于说出真相的不正是一个孩子?那是纯洁无瑕的天使,不曾被权威震慑,不曾被世俗玷污,他的心中是非分明,求真的天性也不曾被人群的潮涌吞没。当他如一颗闪亮的星辰照亮盲目的黑暗时,怎不值得众人向他致敬!

然而,现实离我们对儿童的高歌尚有距离。当孩子试图分辨纠缠的茎蔓时,这高贵的求真却被其父视为可笑的事情。在他父亲的眼中,仿佛所谓的定理取代了真理,眼中只有瓜豆的食用价值,仿佛在物质面前,孩子的求真暗淡无光。我们该为谁哭泣呢?

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当幼年的瓦特因跳动的壶盖产生疑问,我们便从他的未来看到了儿童的“可笑”中的闪光点。

我们怎么能让那些美好的闪光点泯灭呢?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 被称为“给成人读的童话”,作者借小王子之口诉说:“大人们的世界可真奇怪。”这是不是很值得思考?当大人们满不在乎地笑话儿童的可笑行为时,殊不知在儿童的眼中,成人世界是多么荒唐,大人们为名为利无数次背叛自己的内心,是多么奇怪啊!忘记了从他们口中传授的求真之理,又是多么令人悲哀……

更令人悲哀的是,失去了光环的大人们,却权威地将孩子的闪光点抹去。“走吧,人间的孩子,和一个精灵手拉着手,走过荒野和河流,这世界哭声太多,你不懂。”叶芝如是哀叹时,我们也该扪心自问,是否该以成人的意志统治儿童的精神,使他们迅速老化,达到所谓的成熟?

当一个孩子熟视无睹地从瓜豆的茎蔓前走过,我们也失去了无瑕的天性、求真的执着与不拘于时的自由灵魂,时代的精神短板被再度削短……

请住手吧,请向儿童们致敬,请唤醒那自由的光辉!

高考临近如何安排每天的复习时间 篇3

一天,一个少年正埋头在阁楼上学习,母亲几次叫他下来吃饭都不见动静,只好把饭菜端上去。少年一面看书,一面下意识地将盘子里的东西夹起来往嘴里送,很快就将它们一扫而光。

母亲走上来收拾盘子时问:“鱼子酱的味道如何?”“鱼子酱?”少年感到莫名其妙。“你刚才吃的呀!”母亲也莫名其妙。“它是鱼子酱?”少年深感遗憾。要知道,这是他最爱吃的食物,母亲今天特意为他做了一盘。谁知光顾看书,竟不知道吃的是一盘向往已久的鱼子酱。

故事中的少年就是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奖者朱利叶斯。从这则故事中我们了解到朱利叶斯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跟他抓紧时间有关。对此,贝多芬和莫泊桑也深有同感,贝多芬说:“我的一切成就取决于我对时间的珍惜。”莫泊桑感慨:“世上真不知有多少能成就功业的人,都因为把难得的时间轻轻放过以致默默无闻了。”

高考就是有氧运动

实现高考目标,最重要的资源莫过于时间。你可能会说,高三了谁不知道“惜时”呀!我和班上的同学开夜车、加班加点学习那是常事,睡眠和休息时间都被减少了,体育锻炼甚至被取消了。

其实,同学们如此“惜时”短时间内学习成绩能上去,可时间一长,大脑和身体就吃不消了,就会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头昏脑胀、精力无法集中等。学习效率反而严重下降,真是得不偿失。高考复习就像长跑一样是有氧运动,因此,我们不能采取短跑的冲刺战略。复习时间安排应该遵循“持久和高效学习”的原则。也就是说在时间安排方面要立足长远,保证高考复习过程中大脑机能和身体活动能力处于良好水平,至少不能有明显下降。在此基础上,再来考虑提高效率,做到高效率的学习和生活。真正的“惜时”是有效率地完成每一件事,真正的“惜时”是节约时间而不是延长时间。鲁迅先生说:“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高效复习的两条原则

遵循两条基本原则就可以保证自己的学习生活高效,这两条原则是:

第一、劳逸结合,科学用脑

它要求我们一张一弛地安排生活,换言之,我们要把学习活动和其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安排;这样既保证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完成,也保证了大脑得到休息和身体机能得到较好的维持。

第二、交叉安排,高效学习

这要求我们不要长时间复习同一门课程,也不要长时间采取同一种学习活动方式。因为长时间从事某种单一活动会使大脑某些活动区域的细胞活动过度,导致学习效率下降。交换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可以使得部分疲劳大脑区域得到休息,休息的大脑区域则进行工作,这样既没有妨碍大脑的休息,也保证了学习活动高效率地进行。

具体说,交叉安排表现在:a不同学科复习时间的交叉安排,比如语言、数学、外语、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按照文理交叉的形式安排,不要长时间进行一门课程的复习;b不同学习形式之间交叉安排,比如记忆、解题、阅读和知识整理等活动交替安排,不要长时间采取同一种学习形式。

7-1>7还是7+1<7

7+1会小于7。因为人休息不好,就工作不好。有的同学以为在学习上花的时间越多成绩就越好,哪怕当时自己并没有进入学状态。他们会认为坐在座位上就算学习,就对得起父母,自己也就问心无愧。其实这个时候思想跑马,根本没有学进去,也没有得到休息,造成了7+I<7的困境。

7—1会大于7。如果你善于安排休息时间,会有利于大脑和身体机能得到恢复,从而提高效率。另外,许多同学休息以后发现其他同学还在那里坚持刻苦学习,对于自己的休息会感到有些内疚,产生学习上的紧迫感,可以造成激发学习动力的客观效果。他们在学习时会更专心,学习效率会更高。因此,7—1反而可以大于7。

作息时间规划的五个步骤

我们把上面的思想落实到自己高三阶段时间安排上,需要经过五个步骤:

第一步,列出每日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比如上课、写作业、睡眠、吃饭、上下学、体育锻炼、看新闻联播……

第二步,根据自己现在的生活习惯,安排好各项活动的基本顺序。如起床、洗漱、早餐、上学、上课……

第三步,测算各项活动的时间长度。你可以观察和记录自己近期做每一件事情所花费的平均时间作为参考。

第四步,根据劳逸结合、科学用脑,以及交叉安排、高效学习的原则调整各项活动的顺序和学习时间安排。最基本的思路是:a各项学习活动之间应该安排生活、劳动等其他活动:b学习时间比较长(90分钟以上)时应该安排两门课程(最好是文理科)间插复习或者两种方式(阅读和解题)间插学习。

2015年高考时间安排表 篇4

2020年四川高考时间安排

2020年四川高考时间安排在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时间及考试科目安排为:

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

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具体考试科目时间安排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后发布。

省级统考和高校的招生考试时间,分别由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发布。

四川2020高考时间安排表及科目

时间6月7日6月8日上午语文

(09:00:00-11:30:0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09:00:00-11:30:00)下午数学

(15:00:00-17:00:00)外语

(15:00:00-17:00:00)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早餐吃不好,反应会迟钝

常言道:“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考试复习期间,上午的学习负担很重,而血糖是大脑能够直接利用的惟一的能量来源,如果早餐吃得不好,或根本就吃不上早餐,学生到了上午第三、四节课血糖水平降低,就会产生饥饿感,反应迟钝。所以早餐一定要吃,而且要吃好。

中学生每日所需能量的25%~30%应从早餐中获得。在安排早餐中要有谷类食品、动物性食物(肉类、蛋等)、奶及奶制品,最好再加点蔬菜水果类。安排早餐要注意质量好、味道可口,数量适中,荤素搭配,粗细混有,干稀适度等。

吃饱午餐,要有一半绿叶菜

两头见不着太阳的高三生活,午餐成了关系到学生一整天身心健康状况的关键。午餐各种营养素含量一般占全天供给量的30%~40%。因此,午餐不仅是对考生一上午的紧张学习后营养的补充,而且是对考生下午听课学习的营养储备。

午餐中要有主要提供能量和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的粮食类,要有主要提供优质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A等的肉、禽、鱼、蛋、奶类,还要有主要供应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蔬菜类,其中应至少有一半的绿叶菜,还应包括含蛋白质、矿物质丰富的豆类及豆制品。

晚上熬夜学习,稀软易消化为好

晚餐摄入食物的量与休息时间迟早有关,即使是睡眠较迟,也不该吃过饱,尤其是不应该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导致消化不良,影响考试。晚餐不宜吃得过饱,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晚餐。

学习紧张、时间紧迫,学生难免要熬夜学习,但也不宜过晚。需要吃点夜宵,以补充消耗和保证睡眠质量。夜宵一般宜安排在21:30~22:00时,食物数量不要多,以稀软易消化为好。

愉快的心情,轻松的氛围,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食物的摄取和消化。因此,家长应避免在餐桌上谈论不愉快的事及争吵;避免在进餐时批评、训斥和指责孩子。

饮食原则

1、饮食要以素食为主,切忌油腻;

2、早餐和午餐一定要吃好,以保证大脑能量的消耗;

2015年高考时间安排表 篇5

2020年辽宁高考时间安排

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

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具体考试科目时间安排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后发布。

省级统考和高校的招生考试时间,分别由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发布。

2015年高考时间安排表 篇6

在过去的1-2月份,针对我们的学生,首先针对学生的申请和考试,要初步确定申请的专业方向和考试时间规划,有些学生语言基础薄弱的我们需要针对学生薄弱环节有考试的辅导。另外寒假期间,专业申请的老师要整理和学生申请专业有关的学习资料以及以往的申请案例,通过学习和了解,对于专业的认识,国外研究情况要有所了解,对于案例也会了解留学申请的基本流程和方向,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2014年3-4月

开学伊始,有些学生进入备战GRE时期,因为考试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考试这边针对逻辑作文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会周期性的解决问题。因为我们对于学生有考试的跟踪辅导,逐一解决学生的单项薄弱问题,面授或者网上授课、远程视频授课或电话辅导,制定复习方案,复习进度的进程推进,不断调整心态让学生有序的进入考试阶段。同时自身情况进一步明确要申请专业的二级分支,对于国外的课程设置也要让学生提前了解一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2014年5月

GRE考试是冲刺阶段,而且已经有学生报考这个月份的GRE考试,希望一次性成功取得对申请有利的分数,同时,背景提升要深入展开,开始收集在校可利用的对于申请有帮助的资源,制定初步的可行性计划,理论提升与实践相结合,逐步开始进入到专业方向实际的动手操作中。

2014年6月

这个时候有些学校还有在校专业课的考试,好在GRE考试结束,数学部分没有问题,词汇部门在基本掌握我们教给学生的应对技巧后,加上前面大量的练习,也算是顺利通过拿下GRE考试,接下来就是要面对棘手的IBT考试,鉴于之前GRE考试的基础,考试辅导采取简单有效的方式进行,调整考试应对办法,找到个人实质弱点调整应对办法,进行短期内最大限度提高成绩的备战中。

因为IBT目标是100+,所以复习压力很大,从口语、听力、阅读以及写作各个部分分别制定提高方案,让学生重点突击逐步提高。根据每次的考试测评,要不断调整备考,同时按照申请计划的时间规划表,所有工作都要稳步进行。

2014年8月

暑假时间已到,我们会安排学生主动联系教授,争取进实验室的机会,在一定的出谋划策帮助下,进入申请专业相关的知名教授的团队,中间慢慢获得实验室团队以及教授的认可,中间会经历很多,你最后肯定收获颇丰,不仅是一项科研成果,还有导师的推荐信,这个假期需要辛勤付出。

2014年9月

IBT一路复习下来,四大关卡顺利通过,模考没有问题的话自信心也满满的,这月参加考试发挥正常的话,和之前测评结果不会有太大出入。考试辅导结束,开始申请的实战阶段,在分析学生专业的案例基础上,再次制定适合的申请战略。

2014年10月

面的上千所美国大学,目前已很明确,冲刺名校,结合之前已有的GT分数,制定科学的选校方案,一所所学校筛选下来,最终确定申请学校名单以及推荐人人选,开始与美国教授的联系并建立良好的关系。

2014年11月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准备出完美的申请文书,PS,推荐信,CV,以及学校要求的各种小essay,最终呈现完美的文书,看着一份份沉甸甸的文书,你会感觉离梦想更进一步!

2014年12月

开始邮寄申请资料,进行网申工作,这个时候也不是放松的时候,一定继续和对方的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利用之前的理论积累,与对方深入探讨专业问题,增加成功申请的砝码。

大量的口语培训和套磁面试模拟,套磁工作依然有条不紊进行着,申请的大部分工作已经成功完成,这个时候论文若发表了,那么对于申请更是充满信心。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培训已见成效,同时和几个导师保持良好的联系,与教授的沟通非常顺畅,套磁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还有大量的模拟训练,在训练中,根据不同学校情况,争取把每所学校面试中可能问到的问题都做好归纳准备。参加学校面试后你会发现,这些努力没有白费。

2015年3-4月

开始陆陆续续的收到OFFER,面对这么多的录取,究竟选择哪一个?哪一个更适合自己?我们也会根据经验分析并做出最适合自己的申请结果确定,最终综合各方面情况,选择最满意的学校。

2015年5月

学校明确后,签证工作提上日程,我们与中信银行有签证合作,在签证旺季也不用排队焦急等待,通过和中信签证服务处就可以轻松办理了,缴费、预约、填表,一系列的负责程序交给专业人士来办,既节省时间有保证签证的专业性,今后回国返签还而已通过签证的服务处直接办理免费签证。这样的话,美国签证也可以变得如此简单!

2015年6-7月

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篇7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 共25小题50分。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他们从旁观察世局, 认真思索宇宙的真象, 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型态的执着的语言, 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 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他们的专长。”这一评价是针对

A.儒家B.法家

C.道家D.墨家

2.《旧唐书·严震传》记载:“ (后) 梁、 (后) 汉之间, 刀耕火耨, 民耒耜为食。”这最能够说明

A.牛耕在魏晋之后尚未普及全国

B.中国南方的农业生产比较落后

C.中国进入铁器时代在隋唐时期

D.魏晋之后中原农业技术有了突破

3.唐代宰相张九龄有条用人原则, 就是“不历州县不拟台省”。这为唐朝官僚制度注入了活力, 为造就“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选官原则的实质是

A.重视门第选官原则

B.重视科举选官原则

C.重视文才选官原则

D.重视察举选官原则

4.据记载, 公元六到十世纪的隋唐五代时期, 我国除麻纸、楮皮纸、桑皮纸、藤纸外, 还出现了檀皮纸、瑞香皮纸、稻麦秆纸和新 式的竹纸。以下选项对这一记载解读不正确的是

獉A.造纸术出现革命性进步

B.造纸原料来源更加广泛

C.此阶段造纸术进一步发展

D.此阶段纸张更加低廉实用

5.明代徐贲在《贾客行》中写道:“贾客船中货如积, 朝在江南暮江北。平生产业寄风波, 姓名不入州司籍……相期尽说莫种田, 种田岁岁多徭役。”这首诗主要说明明朝

A.政府取消商人户籍

B.社会重商思潮兴起

C.长途贩运发展迅速

D.农民税赋负担沉重

6.《辛丑条约》中规定的清政府向列强赔偿白银的数额 如下:俄国130371120两、德国90070515两、法国70878240两、英国50620545两、日本34793100两、美国32939055两、意大利32939055两、比利时8484345两、奥地利4003920两、荷兰782100两, 其余的43万余两由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等国分享。这说明

A.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趋势加剧

B.英国在华优势已完全丧失

C.日美两国成为侵华新力量

D.俄国取得独霸中国的优势

7.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 孙中山指出:“ (中国) 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 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 专管军事、外交、财政, 则气息自联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

A.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

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

D.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

8.1912年, 全国大约 有1500余种报刊, 1913年由于北京国民政府的镇压报刊数量一度减少至130余种, 1919年后又上升到400余种。1921年, 全国有报刊550余种, 1926年增至628种, 通讯社增加到155个。1919年后中国报刊业呈现出扩大兴旺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印刷技术的革新和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B.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民众文化水平显著提高

C.各种政治势力相互制衡, 舆论环境相对宽松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国民政治热情高涨

9.根据统计, 上海工商业由于“市面萧条、发生亏蚀”而闭歇者, 在1934年占闭歇总户数的35%, 而1935年则上升为49%;由于“财政周转不灵”而闭歇者, 在1934年占闭歇总户数的13%, 而在1935年则上升为25%。导致以上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失败

B.外国商品被大量输入

C.国内战争的严重影响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0.下表为1942~1944年陕甘宁边区庆阳县的参议员统计表, 它表明当地

A.停止划分阶级成分

B.实现了人人参政

C.扩大中农贫农权益

D.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11.下面的两张图片中, 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的两次历史性巨变。其共同点是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C.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2.美国中央情报局从1958年开始评估中苏关系的发展趋势。其中1958年的评估报告认为, 中苏同盟是不可能破裂的。原因有三, 一是中苏意识形态一致, 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政治目标一致, 都要走向共产主义;三是敌人一样, 都是美国人。这表明该报告

A.忽视了中苏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

B.正确预见了中苏关系发展的走向

C.忽视了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的矛盾

D.正确指出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13.1964年6月, 毛泽东说:“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 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 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 就放心了。”这反映出

A.中央决心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B.“联美制苏”的战略考虑

C.国民经济建设重点立足于战备

D.解决建设中经济结构方面的矛盾

14.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 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A.团结协作, 反殖反霸的精神

B.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15.2009年年初, 中国教育部的“扫 盲处”悄然消失了。这说明

A.我国民众的文化素质获得了较为普遍的提高

B.我国把义务教育纳入法 制化轨道成效的显著

C.我国民众中的文盲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D.我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16.根据罗马法, 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 就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 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 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由材料信息可知罗马法

A.注重形式和程序化

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

C.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D.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

17.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 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 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 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 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反映了美国民主政治中的

1人民主权原则2邦联制原则3分权制衡原则4民主共和原则

A.123B.134

C.234D.1234

18.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价格越高, 价格指数 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 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

19.斯塔夫里阿诺斯 在《全球通 史》中说:“正如整个世界感受过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的影响一样, 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他强调的是

A.民族主义顽强地对抗着现代化对全球的影响

B.经济全球化是由于先进工具的创制引发的

C.理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

D.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很快被世界所接受并实践

20.观察下列两张美术作品, 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B.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

C.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

D.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21.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 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的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 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这一时 期, 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

A.资本主义已过时

B.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C.要求革命改变现状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2.“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 罗斯福提名了5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 法官, 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它在解释宪法时既深刻又迅速, 它扫除了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符合宪法的怀疑。”这个“罗斯福法院”

A.是罗斯福总统违背宪法的产物

B.虽违宪, 但有利于新政的实施

C.反映总统的实际权利有所扩大

D.是罗斯福总统操作司法权的结果

23.1952年, 斯大林提出“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 即主张社会主义阵营协作互助以对抗走向灭亡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反映了

A.美苏冷战意识形态分歧在经济领域 的表现

B.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C.苏联轻工业发达, 无须融入资本主义市场

D.美国陷入“滞胀”, 苏联在经济领域加强扩张

24.“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当美国文化以电影、时装、摇滚音乐这类商业形式牢固占领欧洲市场时, 许多欧洲人不安地要求:欧洲应当有一个简明有力的自我概念。法国在反对美国文化影响方面特别积极……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欧洲的价值和传统而战……”欧洲特别是法国对美国文化的反应实质上反映出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世界政治冲突的不断加剧

D.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在激化

25.《纽约时报》中曾经评论道:“这是一本令人欢欣鼓舞的关于全球化的著作, 非常具有可读性……”这里所说的是著作是托马斯·弗里德曼2005年所撰写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这本书中的一句名言为:“装载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 以及柏林墙的倒塌启动了世界变平的过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全球化完成于21世纪初期

B.信息技术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

C.面对世界的变得平坦, 我们应该修筑保护墙

D.全球化开始于柏林墙的倒塌, 因为柏林墙的倒塌拆除了地缘政治的屏障

二、非选择题 (共4小题, 50分。第26题12分, 第27题13分, 第28题12分, 第29题13分)

26. (12分) 下面是人 民教育出 版社2003年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选修) 《中国古代史》全一册”的部分目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 并说明修改理由。 (12分)

27. (13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各任其能, 竭其力, 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 贵之征贱。各劝其业, 乐其事, 若水之趋下, 日夜无休时, 不召而自来, 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 而自然之验耶?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亚当·斯密主张不需要计划, 不需要国家元首的统治, 因为市场会解决一切……政府应该仅仅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而不应该直接干预经济生活。

———《世界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中国历代经济思想家从来没有想到通过深入研究、仔细观察建立真正“以不变应万变”的理论体系。征赋纳税的办法、修正方案倒是很多, 就是没有赋税原理;铸钱、行钞议论纷然, 就是没有货币理论;土地问题时常出现, 土地改革方案汗牛充栋, 就是没有国土经济原则;抑商喊了二千多年, 商人照旧衣锦食肉, 就是没有人对商业资本进行过认真研究。

———郭庠林《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研究》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 司马迁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思想? (2分)

(2) 比较材料一材料二, 试指出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与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有何异同? (3分)

(3) 根据材料三, 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主要不足 (2分) , 并叙述中国古代主要经济思想有哪些 (2分) , 这些经济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

28. (12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格拉底认为人类必须为自己的知识奠定巩固的基础, 他相信这个基础就是人的理性。由于他对人的理性有不可动 摇的信念, 所以他显然是个理性主义者。

———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材料二欧洲理性主义, 是建立在承认人的理性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 高于并独立于感官感知。一般认为随着笛卡儿的理论而产生, 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

———维基百科“理性主义”

材料三16~17世纪的中国, 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 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 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苏格拉底“显然是个理性主义者”的原因。 (3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17~18世纪的欧洲理性主义的主要原因和主要内容。 (4分)

(3) 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 都产生了启蒙思想, 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1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 (4分)

29. (13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赫鲁晓夫对农民, 也是对全体人民犯下了滔天大罪……他本人肯定没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 相反, 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 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没有经过周密思考、没有仔细权衡、没有经过实际的试验”。

———[俄罗斯]罗伊·麦德维杰夫著, 肖庆平等译《赫鲁晓夫大传》

材料二“赫鲁晓夫开启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恢复社会主义法制, 更多地关注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和借鉴作用……铲除斯大林个人迷信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一大历史功绩。它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促进了苏联社会民主化进程。”

———左凤荣《赫鲁晓夫研究及评价之新进展》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学者麦德维杰夫是依据哪些事实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及其改革结果的? (4分)

(2) 根据材料二, 指出学者左凤荣是依据哪些事实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及其改革结果的? (3分)

(3) 试评材料中关于“赫鲁晓夫改革”的观点。 (6分)

三、选考题 (每小题15分, 学生只能选择一道题作答, 多答只按第45题评分)

30. (15分) 【选修1《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419世纪30年代~80年代英国改革简表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日本1871年明治政府派使节团考察西方。实地接触西方世界后, 对成员们的思想引起了巨大的冲击, 使之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正如随行的福田德兰所说的, 在西方文明面前, 他们“简直像乡下姑娘来到了上野火车站, 看到行走着的时髦女郎时, 愈觉得自己土里土气, 恨不得钻进地洞里去”。大久保利通也发出了“深感我们不适应这个世界”的感慨……因而最终他们“无所畏惧地放弃了自己的喜好, 吸纳了外国的文明”。

———吴延谬《日本史》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归纳英国改革的特点, (4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进行这些改革的共同原因。 (6分)

(2) 依据材料二概括使节团成员接触西方文明后的感受。 (2分) 为“吸纳外国的文明”, 日本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分)

31. (15分)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胡适指出:“民国十三年以后, 他 (孙中山) 改造的国民党成为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这四五年来, 又渐渐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我们如果平心估量这二十多年的盘账单, 终不能不承认我们在这个民国时期确然有很大进步。”

傅斯年指出:“国民党今日之站得住者, 不是他自身充分的有站得住的力量, 乃是其他结合没有站得住的力量。今日之大难题, 即在国民党自身弄得没有办法, 而中国并没有任何政治力量可以取而代之。”

蒋廷黻指出:“所谓中央政府的缺点, 许多是因为他是中央, 全国注目所在, 一有错处, 容易发现……实在中央政府大概说来要比地方政府高明。”

———以上材料均选自1932年创刊的《独立评论》

(1)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分别说明 材料中“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及“这个民国时期确然有很大进步”的理由。 (6分)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综合评述上述历史人物对国民党及国民政府的态度。 (9分)

32. (15分) 【选修3《20世纪的战 争与和平》】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国际联盟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实际上已名存实亡。经过磋商, 中、苏、美、英于1944年在美国华盛顿郊区敦巴顿橡树园大厦举行了会议。第一阶段苏联方面主张, “世界警察”应该由美、苏、英三国组成, 中国无权列入, 理由是中国没有参加会议。美国方面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 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 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 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由于美国政府的一再坚 持, 中国进入 了“世界警察”集团。会议建议将这个组织定名为“联合国”。议案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秘书处等主要机构的组织和职权, 以及关于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和关于国际经济与社会合作的各种安排。

中国在第二阶段会议上除同意前一阶段的议案外, 补充3点重要建议:1、在和平解决争端上, 国际组织应适当考虑正义和国际法原则;2、大会应承担国际法的编纂和发展的任务;3、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应扩大到教育和其他文化合作。中国的建议先后取得美英苏赞同。会议虽然在常任理事国、安理会的否决权、创始会员国的资格问题上存在分歧, 但它通过的议案成为1945年旧金山 会议拟订 的《联合国 宪章》的基础。

———摘编自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开幕报道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建立背景, 指出美苏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态度及其目的。 (9分)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补充建议被接受的原因, 并加以简要评价。 (6分)

33. (15分)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熹宗即位。光启 (徐光启) 志不得展, 请裁去, 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 召起之。还朝, 力请多铸西洋大 炮, 以资城守…… (天启) 五年, 魏忠贤党智铤劾之, 落职闲住。崇祯元年召还, 复申练兵之说。未几, 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 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 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 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 欲罪台官。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 守敬且尔, 无怪台官 之失占。臣闻 历久必差, 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 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 光启为监督。四年春正月, 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 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 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 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 入参机务, 与郑以伟并命。寻加太子太保, 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 有志用世。及柄用, 年已老, 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 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 囊无余赀, 请优恤以愧贪墨 者。帝纳之, 乃谥光启 文定。久之, 帝念光启博学强识, 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 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 其孙为中书舍人。

———《明史·徐光启传》

(1) 根据材料概括徐光启的一生的主要事迹? (9分)

(2) 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 分析徐光启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解析:材料中的 “旁观”“宇宙的 真象”“天道与人事变化”, 反映了道家消极避世的思想特点。故选C。

2.B解析:A项不正确, 我国牛耕逐渐普及是在汉代。B项正确, 这一记载主要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C项不正确, 春秋时期我国已经开始制造铁器。D项从题中体现不出, 故不符合题意。

3.D解析:“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的意思是官员没有经历过“州县”为官的阶段, 就不能够担任“台省”这样的高官。其选官原则的实质是重视基层考察、民众考察。故选D。

4.A解析:A项不正确, 材料体现 不出“造纸术出现革命性进步”这一信息。B、C两项与材料内容直接相关。可以通过造纸原料广泛, 稻麦秆的使用, 推断出D项纸张更加低廉实用。

5.B解析:材 料的 主题是明代商业的发展和重商思潮的兴起。A 项信息没 有 在 材 料中体现。C项和D项均是材料反映的具体 现象, 而不是对这些现象的进一步总结。

6.A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出, 中国要赔偿的国家的数量十分大, 这反映了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趋势进一步加强。B项不正确, 英国当时在华仍然有较大优势。C项不正确, 日本从甲午中日战争始, 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侵华力量, 美国更是自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就是一支重要的侵华力量。D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列强侵华过程中, 俄国从没有取得过独霸中国的优势。

7.D解析:A项信息在材料中没有反映。B项与史实不相符合。材料没有体现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 故C项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先生对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分权与制衡的理念, 故D项正确。

8.C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当时 中国的社会状况, 了解当时政坛的纷乱使“各种政治势力相互制衡”, 这导致了当时思想的多元化, 进而促进了舆论媒体的繁荣的状况。因而报刊业兴旺的主要原因是“各种政治势力相互制衡, 舆论界的环境相对宽松”。A、B两项的时间特征不明显, 不能作为主要原因。D项“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国民政治热情普遍高涨”并非其主要原因。故选C项。

9.C解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故A项不准确。由于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项也不符合史实。国民政府1934、1935年对长征中的红军进行围剿, 故C项符合史 实。D项不正确, 日本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

10.D解析:陕甘宁边区吸收地主、富农为参议员, 目的是加强各阶层人民的团结, 建立和巩固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争取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故选D项。

11.C解析: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因此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也没有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故A、B两项错误;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颁布了临时约法, 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开启了民主政治新阶段, 也推动了中国现代化得进程, 故C项正确;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是辛亥革命, 故D项错误。

12.C解析: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中苏关系发展趋势的评估, 夸大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国家关系的作用, 忽视了国家利益对国家关系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末, 苏联对华政策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中苏关系开始恶化, 故C项正确。

13.C解析:材料中“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 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等信息, 反映出当时中国的国民经济建设重点立足于战备, 故C项正确。

14.B解析:上合组织的宗旨是“以互 信求安全, 以互利求合作”, 这充分体现出我国新时期“不结盟”、“无敌国外交”的外交政策, 故B项正确。A项为万隆会议精神;C、D两项根据上合组织宗旨同样可以排除。

15.A解析:A项符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B项与题中材料无关。C项错在“不复存在”, 当前在少数地区仍然存在个别的文盲现象。D项与题中材料无关。

16.A解析:就公民法的内容而言, 履行法律手续必须严格遵循各种仪式, 念诵规定的套语, 实施特定的复杂程序, 说明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点。这种注重形式的法律, 在当时或许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商业交往的增多, 这种法律形式就愈来愈成了束缚民事行为的桎梏, 故A项正确, D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保护所有权, 也不能断定所有者为贵族, 故B、C项错误。

17.B解析:“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 权力由人民赋予, 符合人民主权原则, 故1正确;“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理分权, 确立联邦制, 故2错误;“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故3正确;这样做的目的是“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 体现了民主共和原则, 故4正确, 选择B项符合题意。

18.C解析:表格数据反映出自新航路开辟以来, 英国物价持续上涨, 这是因为新航路开辟以及英国殖民扩张以来, 大量金银输入, 导致金银价格下跌而物价上涨, 选择C项。此时英国资本主义兴起, 生产迅速发展, 需要资本的原始积累, 掠夺的财富基本上都转化为急需的资本原始积累, 排除AB项;英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并不会影响物价, 故排除D项。

19.C解析:材料突出 了《独立宣 言》和《共产党宣言》对世界的影响。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独立宣言》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体现了理性主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BD项在材料中都没有反映, 故C项正确。

20.D毕加索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 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南宋的山水画, 处于政治分裂时期, 画面表现了作者当时的国破家亡的感受。A项属于印象派风格, B、C两项不能反映毕加索绘画风 格。D项是两者 的相同点。故选D项。

21.B解析:在经济危机爆发时, 美国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 无法挽救危机。而这时期苏联等社会主义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 推动经济发展, 所以出现“羡慕”。又从材料“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可以看出人们的“希望”是加强政府职能, 故B项正确;从材料“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说明当时人们对政府抱有希望, 故A、C、D项不正确。

22.C解析:本题考查美国三权分立政体的具体表现和实施过程。“罗斯福法院”经由总统提名, 国会批准, 符合三权分立的规定, 所以不“违宪”, A、B选项错误。这一法院“扫除了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符合宪法的怀疑”, 为总统实施“新政”提供法律保障, 是总统的实际权利扩大的表现, C选项正确。这一法院并不完全听命于总统, 因而D选项错误。

23.A解析:“两个平行市场”, 这是经济领域的, 故B项错误;并且是“对抗”, 故A项正确;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轻工业不发达, 故C项错误;美国此时未有“滞胀”, 故D项错误。

24.B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 但仍然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不能说“丧失”, 故A项错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崛起并走向一体化, 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故B项正确;材料所述现象发生在文化领域, 没有反映“政治冲突”, 故C项错误;美国与法国等欧洲国家都属于资本主义阵营, 他们之间是国家利益的冲突而非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 故D项错误。

25.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 “装载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以及柏林墙的倒塌启动了世界变平的过程”是指信息技术的发达与两极格局的逐渐解体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故B项正确;21世纪初期全球化进一步加快, 但不能说完成, 故A项错误;作者是指柏林墙的倒塌推动了“世界变平”, 而非强调修筑保护墙, 故C项错误;全球化可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 柏林墙的倒塌是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 故D项错误。

26. (12分) 建议1:增加明清时期, 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一目。 (2分)

理由: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是社会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2分) 社会物质生活是社会政治、经济、意识形成变化的重要表现。 (3分) 社会习俗是人们自发形成, 并为社会大多数人经常重复的行为方式。 (3分) 两者对研究明清以来社会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2分)

建议2:增加明清时期, 世界近代历史演变一目。 (2分)

理由:明清时期,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后期, 而西欧许多国家已经确立了近代代议制。 (3分)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明清却推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3分) 增加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进程, 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人类历史的进程。 (4分)

(说明:言之有理即酌情给分, 但本大题学生总得分不得超过12分。)

27. (13分) (1) 各尽所能, 进行社会分工。顺其自然, 使民众安居乐业。 (2分)

(2) 同:都主张由自然调节社会 经济。 (1分) 异:司马迁主张“物征之征贵、贵之征贱”, 主张政府对市场经济调节;但亚当·斯密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生活, 由市场“自行调节”。 (2分)

(3) 主要不足:对经济缺乏理论研究, 没有形成“以不变应万变”的理论体系。 (2分)

政策:征赋纳税改革政策、货币政策、土地改革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2分)

影响:一方面, 在一定的时期, 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恢复、发展、繁荣。另一方面, 其维护下的“小农经济”, 又在一定时期制约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使中国在封建社会里长期徘徊。 (4分)

28. (12分) (1) 他主张“认识你自己”, 主张理智至上; (1分) 以知识去思想问题, 对理性有不可动摇的信念; (1分) 追求思想自由, 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 被当代他们的先驱和战友。 (1分)

(2) 原因:自然科学 (笛卡儿学说) 、知识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奠定思想基础。 (2分)

内容:主张理性、民主、自由、平等、科学,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权力制衡, 提出资产阶级政治蓝图。 (2分)

(3) 共同主张: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1分)

原因: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脆弱, 使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分) 清朝统治者的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主义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思想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 (2分)

29. (13分) (1) 赫鲁晓夫对人民犯罪;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模式, 而注重巩固自己的权力;充分利用苏联模式;没有经过试验, 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4分)

(2) 开启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先河, 解放了人们思想;恢复社会主义法制, 促进社会民主化进程;重视农业发展;对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借鉴作用。 (3分)

(3) 同意材料一观点:改革初期虽然取得了部分效果, 但由于冒进, 推行“玉米运动”, 乱指挥, 使苏联农业出现大危机, 造成了国民经济的混乱和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 (2分)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批判, 引起世界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的运动, 引起社会主义国家的动荡。赫鲁晓夫推行也推行个人专断, 重新开始新的“个人崇拜”。 (2分) 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斯大林模式, 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没有整体规划和科学的试验, 导致矛盾突出, 被迫下台。 (2分)

同意材料二观点:通过扩大农场和地方权力, 刺激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改革前期, 农业取得大丰收。 (2分) 对斯大林的批判, 一定程度上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促进苏联社会民主化进程。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社会主义法制, 开启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先河, 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2分) 为苏联后来的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国力达到顶峰准备了条件, 使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彻底摆脱了苏联的控制, 打破了苏共在国际共运中的霸主地位。 (2分)

30. (15分) (1) 特点:进行民主化改革 (或扩大民主权利) ;进行法制化建设;为解决民生问题立法;持续时间长, 呈现渐进性。 (每点2分, 共4分。任答2点即可)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统治阶级为缓和矛盾, 巩固统治的需要 (或自由放任主义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滋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启蒙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等进步思潮的影响。 (每点2分, 共6分, 任答3点即可)

(2) 感受:羡慕西方文明; (1分) 对日本文明感到自卑。 (1分)

措施: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每点1分, 共3分, 任答3点即可)

31. (15分) (1) “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对内独裁、内战, 对日本侵略推行不抵抗政策, 等。 (3分)

“这个民国时期的确然有很大进步”:基本实现国家统一, 国家经济得到显著发展, 等。 (3分)

(2) 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缺乏独立性;民族危机日 益加剧。他们一方面贵国民党政府行为, 另一方面维护国民政府的统治地位。推动了国民政府抵抗侵略及中国近代化进程。 (9分)

32. (15分) (1) 背景:二战后期国际联盟失去了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为了协调战后国际关系。 (4分)

态度:苏联排斥中国加入;美国赞同中国加入。 (3分)

目的:维护各自利益, 称霸世界。 (2分)

(2) 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3分)

评价:中国加入联合国是其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决 定的, 有利于维 护世界和 平。 (3分)

33. (15分) (1) 大事:1练兵和造炮;2力主屯政和盐政;3组织编纂历法;4编纂《农政全书》; (9分) (每点3分, 答出3点即可)

(2) 原因: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政治:国家统一, 社会相对稳定;3思想文化:经世致用思想影响;4外部因素:继承传统科技, 西学东渐, 吸收西方科技;5个人因素:个人努力。 (6分) (每点2分, 答出3点即可)

上一篇:我们会我们所想要成为的人作文300字下一篇:在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