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7-13

市长在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共7篇)

市长在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刚才,省信息产业厅徐厅长为我们作了一场内容丰富、见解深刻的精彩讲座,对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并开拓了我们的工作思路。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省信息产业厅尤其是徐厅长长期以来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武彪同志的书面发言、欧阳安同志的发言和三个单位的经验介绍讲得很好。建文同志总结了前段时间的工作,部署了今后的工作,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传达、贯彻和落实好这次会议的精神,把我市的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台阶。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信息化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和最先进的生产力,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具有强大的渗透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加快信息化作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

首先,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所引发的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革,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启一个新的时代。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美国、欧洲各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先后通过各种策略,将国家意志注入到信息化进程中,并率先跨入了信息时代。特别是美国经济在90年代一直高速增长,其中信息产业以高于国民经济两倍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发展,对其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起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当前,我们正在加快与全球经济的对接,尤其要重视这一趋势和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正如省委张德江书记明确提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种后发优势,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化进程,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其次,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为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提供了可行途径。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最终产品比重,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依靠信息技术。换句话说,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可以使整个管理过程、生产过程变得精、细,变得更快适应市场对产品质量、产品外观乃至产品内涵的要求。所以,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借助当前国家、省发展信息产业的大趋势,特别是全社会对信息技术、网络服务的巨大需求和机遇,增强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升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花大力气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等信息产业,全面增强我市经济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推动信息化建设再上台阶

近几年来,我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信息产业发展的势头喜人,政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市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先进的兄弟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信息网络资源分散,信息支撑和共享整合力度不够;信息化建设人才缺乏;地区和部门间发展不平衡;信息产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不多;产业链条不够紧密等等。因此,无论是从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的需要看,还是从抢抓新机遇、优化发展环境的需要看,推进信息化都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所在、活力所在和潜力所在。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遵循“政府主导、搞好协调;统筹规划、联合建设;讲究实效、重点突破;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方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围绕以下三个层次的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化步伐。

第一,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要把推进企业信息化作为加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具备相当的发展基础,去年的增速达30.15%,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中,要抓好几个着力点:一是大力推进现代化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在产业布局安排上,要加快电子信息类产业向东部组团聚集,通过政策引导、环境营造,做大做强我市的电子信息生产基地。二是针对我市传统产业特别是灯饰、五金、服装、食品、家电、家具等行业的特点,解决好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问题,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三是大力发展以消费类电子产业、装备类电子产业、软件产业、信息资源产业、现代信息服务业和集成电路产业为主要内容的信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产业平台。突出培植高新技术产业,抓好电子信息类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大力扶持重点信息制造企业。四是扶持企业开发技术创新信息产品,支持鼓励国内外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来我市设立软件研究开发中心,支持鼓励组建消费类电子产品(数字家电)重点实验室。五是按照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要求,加快发展通信网络运营业、计算机服务业和信息咨询服务业。

第二,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政务信息化是通过加快电子技术与政务活动的融合,改革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实现政府与社会公众有效沟通的最直接平台。政务信息化的本质是体现执政为民,最大限度地降低行政成本。我市今后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必须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导向,扭转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重“电子”轻“政务”,重“投入”轻“应用”的倾向。根据有关部门的汇总,今年,我市各部门共提出了达数亿元投入规模的电子政务项目需求。在有限的政府财力下,政务信息化的建设一定要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避免软件、硬件投入大大超出实际应用的过度超前现象。优先上马经过充分论证,有利于提升政府效率、转变政府职能,能为市民提供政务资源和服务功能的重大项目,坚持把一些过度超前的需求压减下来。对已经立项的政法网(金盾工程)、金财、金审和金保等国家“金字号”工程以及疫情信息系统、三防指挥系统等一批重点政务信息化工程,要建立强有力的协调和推进机制,确保项目的投入和产出效益。未经立项的项目必须经过严格的专家论证和评审后才能进入启动和建设程序。要加大对政务资源、数据整合的力度。所有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除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对其他单位和公众开放以外,必须提供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实现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市政务信息化协调小组要加强调查研究,形成全市数据交换平台的分步实施方案。要按照省政府“一站式”电子政务的指导意见,加快建设好我市“行政服务在线系统”。

第三,大力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要把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作为加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延伸,继续抓好社会保障、交通、就业与再就业、卫生防疫、医疗、社区服务等社会领域信息化工程建设。通过社会事业的信息化,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技术含量,改善服务的手段和质量,在公众生活中大量导入信息服务,从而实现信息化的多层互动、共同发展。

三、强化政策支持和政策引导,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中央和省领导多次强调,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没有主要领导的支持,信息化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成就。各部门要进一步调整、充实、完善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理顺管理体制,为我市信息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其次,要确保政策支持到位。市财政在去年安排4000万元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安排专项建设资金5000万元,重点确保包括信用网、政法网、行政服务在线等共20项政务信息化工程;市计划从5000万元专项经费中安排500万元,用于支持软件产业发展。有关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办法,请经贸局、信息产业局月底做出方案报市政府。

再次,要建立信息化项目的绩效评价机制。今后,对政府投资的项目或贴息项目,必须在全过程实行绩效管理,达不到相关指标的不得安排后续资金。同时,要把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信息化指标等列入各级领导的责任考核内容,形成更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同志们,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更新观念,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有效的措施,加快我市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实现我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建设“两个适宜”的美好家园,构建和谐※※,实现富裕安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彭 建 文

(2005年5月18日)

同志们:

今天的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省信息产业厅徐志彪厅长作了信息化与政府职能转变的专题讲座;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小榄镇、※※通宇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分别作了信息化建设经验介绍;信息产业局欧阳安局长、经贸局李武彪局长(书面)分别传达了全省信息产业工作会议、省政务信息化工作会议主要精神及部署了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陈市长还要作重要指示。下面,我先谈四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我市信息化发展现状,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

近年来,我市信息化建设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从推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出发,全面加大推进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电子信息产业快速稳步增长。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企业1035户,从业人员约14万人。2004年,全市信息产业总产值达531.35亿元,增长30.15%,占工业总产值26.39%;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123.66亿元,增长28.08%,位于全市五大支柱产业之首,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二是企业信息化发展较快。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技术创新和管理上广泛应用,传统产业不断改造和提升,电子商务也有了较快发展。三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目前我市已建成电信、广播电视、电力三大信息光纤网络,截至2004年底,全市共铺设光缆超过8848皮长公里,16.9万纤芯公里,光纤网络已覆盖到全市镇村。已建成以ATM宽带网作骨干的Ip城域网;有线电视已完成市区至镇区的光纤联网,将逐步发展以视频点播、数据广播、网上电视新闻、宽带互联网接入、计算机数据信息交换为主的数据业务。2004年全市信息化综合指数为78.77%,信息网络普及率56.26%,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脑数87.33,城市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四是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建立和完善了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国·※※(政府之窗)”,该网站被评为“2004年中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启动了※※市行政服务在线系统,促进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目前有33个部门的136项审批事项在网上运行,完成网上审批2.95万多宗,回复各类咨询及投诉3900多件,回复率超过94%;加快推进公文网上流转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应用的步伐,党政信息平台公文内网开通以来,已连接113个党政部门和镇区共1000多个终端用户,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全面提高。去年,行政服务在线系统、经贸网、文化信息网等3个项目成为省信息化示范试点项目。五是社会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信息网络服务、数据库中介咨询等新型服务行业正在兴起。小榄镇城镇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人民医院的大规模集成化医院信息系统、国家“12金”系列信息化工程以及※※市企业信用信息网等项目成为全市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信息化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个别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紧迫感,政府各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做得不够。二是项目建设中不同程度存在“三重三轻”问题(重概念轻应用,重建设轻整合,重电子轻政务),政务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龙头”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三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信息市场发育水平较低,社会对信息及其服务价值观念较为淡薄。四是对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缺乏足够的引导和规划,信息技术对改造传统产业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电子商务也亟待发展和提高;电子信息产业中制造业和软件开发业结构不尽合理,未能充分发挥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倍增作用和乘数效应。五是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特别是软件专业人才更少,软件研发力量薄弱,影响了我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党和国家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国内各地区城市都把推进信息化建设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地方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来抓。对于我市来说,加快信息化建设尤其迫切。

第一,推进信息化是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实力的需要。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的投入产出比一般都在1∶4以上,有些领域甚至达到1∶20以上。我市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科技水平和素质普遍较低,为适应区域竞争的要求,必须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路子。同时,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不断向我国转移,大力引进一批信息产业制造项目,对于加快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调具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我市具有商贸流通的传统优势,但第三产业的技术含量不足、比重小、内部结构不合理、交易方式和管理模式落后,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传统第三产业进行改造提升,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物流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升服务业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二,推进信息化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改善投资发展环境的需要。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不但能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而且能够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廉洁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政务信息化的本质是搭建政府与市民沟通的平台,让市民享受到更多高效、便捷的服务,因此,信息化要坚持“以人为本”,把重视政府运作流程,服务政务公开,简化办事手续作为政务信息化的重点加以突破;另一方面,能否提供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全球网络通讯服务,是客商选择投资环境的重要方面。信息化必须从提供畅通无阻的全球信息资讯服务这一要求出发,继续优化网络资源及中介等服务,使信息化成为我市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

总之,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各部门务必审时度势,充分把握我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提高全市信息化发展水平。

二、把握机遇,突出重点,调整和优化信息产业结构

去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我市时,充分肯定了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同时,要求我市要加快建设“两个适宜”城市的美好家园。“两个适宜”的核心是要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结构由偏轻型向高级化、适度重型化转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循环型转变。

(一)加强组织协调,认真做好信息化和信息产业规划实施工作。信息化是一项高技术含量、高投入的系统工程,没有规划的引导必然会出现重复投入、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必然加快做好我市“十一五”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特别要重点突出和细化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发展规划和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各个规划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体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体现以体制、机制和技术的创新为动力,突出前瞻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并具有可操作性。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要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做好规划的制定和评审工作。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在信息产业中推广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努力做到环境污染低、资源消耗少、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使其废弃物料逐步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二)突出重点发展消费类电子产品,提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消费类电子产品是珠三角的支柱产业,也是提升我市产业水平的突破口之一。要对现有的政策资源、管理资源、资金资源进行整合,紧跟世界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重点扶持消费类电子产品和软件产业,使之成为我市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要加快传统家电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其中,南头、东凤、小榄等家电产业基地要充分发挥先导作用,力争在数字家电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要引导传统家电企业与通信设备企业、计算机厂商合作,共同开发生产数字电视、移动DVD、数字摄像机等家庭娱乐数字产品,同时大力发展3G移动通信产品和无线网络产品,构建基于消费者的产业文化氛围,提高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文化内涵。

(三)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培育特色产业园区。要充分利用火炬区的国家电子(※※)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小榄镇的中国电子音响产业基地等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的现有优势,形成信息化产业的特色园区,通过引进与核心技术相关的中间产品生产项目和产业上游项目,切实解决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产品的缺口与瓶颈问题;通过吸引国内外优势企业和人才进区创业,孵化培植一批电子信息企业,培育产业集群。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产业基地发展软件产业园,促进信息产业向产业链的高端集聚。

(四)重点突破关键性技术领域,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要把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起关键带动作用的共性技术难题,对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公共服务技术软件等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提高我市信息技术的起点。要围绕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首先要加强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重点支持发展数字化、光机电一体化生产装备和精密制造业,推动生产装备和精密制造业向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其次要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依托专业镇和行业协会,分区域分行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和公共技术平台。市技改扶持资金要体现出对企业信息化的倾斜,强化为产业发展服务的行业重点实验室和检测中心的建设和扶持力度;再次要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应用,重点是骨干企业和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加快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市企业信用信息网要在信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上继续深化,形成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体系。

(五)实施“走出去”和名牌战略,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与跨国公司合作,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有实力的本土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和兴办加工贸易项目,鼓励和扶持企业进入国际信息通信服务市场。鼓励运营企业和制造业企业联手拓展国际市场,促进出口结构优化。继续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完善对名牌企业的奖励制度和扶持、保护办法,创建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品牌,建设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众多具有专业化特色的中小企业繁荣发展的强大信息企业群体。

三、以应用为核心,全面提高电子政务的建设水平

电子政务在我市已经有比较好的发展基础,但是应用不平衡、整合难度大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下一阶段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电子政务规划的实施统筹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在高起点规划的指导下,统筹协调推进和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市政府委托※※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编制的电子政务规划即将通过验收,要以规划的实施为基础,明确电子政务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原则和政策,确立和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政务信息化项目。今后所有项目必须按照规划的要求组织推进和建设,未纳入规划的项目原则上要停建或缓建。集中力量抓好包括金保工程、政法网(金盾工程)、金财工程等一批政务信息化重点工程的开发建设、推广和应用,并以此为示范全面提升我市政务信息化的水平。

(二)以政务为核心,以电子为手段,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一个地区的信息化水平是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全面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政务信息化同时也包括了政府部门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有效社会管理等内容。因此,下一阶段的工作要推进科技和教育信息化,加快提高我市的科技信息资源和网络化程度,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建立网上虚拟产学研合作开发组织;建设面向全社会的科技开发与技术推广的信息流通与交易系统;加快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专利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平台;大力开发教育信息资源,积极推进现代网上教育、远程教育。要推进文化信息化,以数字档案馆为基础,加快整合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加强广播电视、音像、发行、印刷、艺术品等领域的信息化改造。要推进卫生信息化,以疫情信息系统建设为基础进行功能扩展,加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工作。要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建立高效便利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对保障人员与基金的动态监管。要推进环境治理信息化,实现自然生态保护、气象监测、污染整治等信息网络化与智能化;以三防系统、GIS系统、气象系统、110指挥系统和党政平台为基础,加快建立城市应急指挥系统。此外还要结合城镇化建设,积极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程度。

(三)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促进电子政务从政务需求向应用需求转变。电子政务的核心是以为市民提供服务、提供便利为出发点的,提高机关效能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目前我市已投入的大部分应用系统在提高机关效能方面是显著的,但与社会公众的交流和服务明显不足。比如,行政服务在线开通后,市民通过在线咨询政府的办事程序,部门的回复率不够理想,说明一些部门在应用上不够重视;一些政务网站提供的信息实时性不强,对市民的要求缺乏快速反应,重信息浏览、轻服务交流,说明我们以技术为手段重组政府流程的工作做得仍不够深入。因此,要切实改变重投入轻应用的问题,不断提高网站的服务水平、服务效率,增强电子政务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政府的有效协调和组织引导,使电子政务向综合服务功能和互动功能发展,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方面,要学习周边城市批优秀政府网站的经验,尽快改造和完善※※政府网站,将“中国·※※(政府之窗)”建设成为点击率高、内容丰富、更新及时、咨询方便、互动性强的外网平台,并以此带动我市各级、各部门门户网站的全面发展。

(四)要以行政服务在线建设作为全市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确保开发目标如期完成。建设市行政服务在线系统,是实现政府从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的重大措举,是与省政府推进“一站式”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相衔接的一项重点工程。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建设和“政府审批事项”上网,确保年底前主要政府部门的审批事项实现网上运行。专责小组要结合新一轮的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继续优化行政在线运行流程,实现政府部门各个环节的畅通流转。要强化行政服务在线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不能共享的涉密信息外,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市专责小组尽快实现各业务系统的互连互通和数据导入,实现部门业务专网和行政专线的无缝对接。要积极引进中介服务,利用电信运营商的网点、服务及其他公众资源,延伸系统的功能,提高行政服务系统的使用效率,加强与公众的联系。

四、构建政策支持体系,推进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一)以整合、共享为重点,突破信息化建设中的体制瓶颈。政府部门掌握着全社会80%以上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对形成标准统一、互联互通、规范和可操作的电子政务标准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但目前仍有部分单位和部门不积极接入市的共享平台,不愿意把自己的资源拿出来共享,这里面既有观念、体制、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部门的具体特殊性和实际问题。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协调力度,提高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对共享问题的认识,打破条块分割、行政的分割。市政务信息化协调小组在完成电子政务规划之后,要立即着手要尽快制定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和接口标准,力争在年底前完成标准的制定工作,要完善以党政平台为基础的技术集成平台,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各方资源,切实提高市行政服务在线系统的效果和效能,强化“一站式”电子政务的整体效应。

(二)以项目绩效评价为依据,强化全程监管机制。为有效避免电子政务项目存在的重投入、轻管理现象,今后要建立项目建设前期评估、中期评估和应用评估三个方面的评估制度,提高电子政务项目的实效。在方案实施之前要进行严格论证,设计严格的量化评测标准,确保有限的建设资金投入能真正发挥最大的效益,要根据用户的实际,按满足用户的目标接近程度来测评项目的实际绩效,保证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效益。凡是没有达到绩效要求的项目,不得再增加投入,不得进行新的系统改造工程。在防范项目建设风险中,要充分发挥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调控职能,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充分掌握建设方与承建方、监理方的具体情况,建立以事前、事中防范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全面管理制度,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承担项目开发风险的领导责任。

(三)以人才为依托,提高信息化发展的水平。信息化(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的发展关键靠人才。要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积极引进优秀软件人才和智力成果。通过发展事业、优化环境、改革体制、提高待遇、加快培养等多种形式,对前来※※创业发展的优秀软件人才给予政策优惠。有关部门可以在现有人才入户政策基础上,降低创业门槛和入户条件,具体请信息产业局与市人事部门研究并报市政府审定后实施,进一步增强集聚效应,不断壮大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人才队伍。

市长在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1 进一步深化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认识

什么是现代畜牧业?

现代畜牧业相对于传统的畜牧业就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 是高度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畜牧业, 是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可控性强的畜牧业, 是饲料、兽药、种畜禽和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畜牧业。

现代畜牧业与传统畜牧业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就我市而言, 在于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经营方式的转变, 即由传统的分散养殖生产方式向适度规模养殖发展转变;由高风险、低效益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转变;由自然形态的小生产方式向高度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式转变。

在发展现代畜牧业中政府做些什么?

一是政策引导。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的自主权, 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 落实好各项有关政策, 用政策的力量引导和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二是组织协调。科学地搞好规划, 按照现代产业成长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实施规划, 运用行政资源进行组织协调, 形成“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的有机结合。三是人才培养。四是加强服务。

2 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 突出工作重点

全市要紧紧围绕建设全省畜牧业经济强市的目标, 坚持“五化、三大”的发展原则, 健全“两大体系”, 突出“三个提高”, 壮大奶牛、生猪、肉鸡、肉兔四大产业, 大力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到2010年, 全市畜牧业产值达到125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5%以上。存栏奶牛7.5万头以上, 出栏生猪500万头以上, 出栏肉兔3000万只以上, 出栏肉鸡7000万只以上, 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水平达到50%以上, 畜产品加工产值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1∶1, 基本实现我市畜牧业现代化。

2008年, 全市畜牧业产值要增长15%以上, 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8%, 农民人均牧业增收150元以上;新增奶牛1万头;出栏生猪420万头, 其中DLY猪300万头以上;畜禽规模养殖水平达35%以上, 其中, 生猪、奶牛、肉鸡和肉兔的规模养殖水平提升10个百分点;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 确保清净无疫和畜产品安全。

围绕上述目标的实现, 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2.1 突出抓好奶业发展

奶业, 是眉山的特色产业。奶业发展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要按照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部署, 加快推进各项工作, 力争用三年时间, 将我市建成中国南方优质奶源和牛源基地。到2010年, 全市实现新增规模存栏奶牛4.5万头, 新建标准化奶牛小区96个。2008年全市新建成标准化奶牛小区18个。

2.2 统筹发展生猪、肉鸡和肉兔产业

生猪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 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要把生猪产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 确保2010年全市出栏生猪500万头以上。同时, 要继续抓好肉鸡、肉兔等优势产业的发展,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3 抓好示范片区建设

今年, 每个区县都要确保初步建立一个示范片区, 重点抓好:以蒙牛、菊乐、妙士等乳制品加工企业为核心, 辐射带动东坡、仁寿、彭山、青神新建奶牛小区6个。以蒙牛现代牧场、新阳平、新希望示范奶牛场为核心, 辐射带动洪雅、丹棱新建成奶牛小区12个。以巨星集团为龙头, 建成106线现代生猪示范区为核心, 辐射带动东坡区尚义、白马、三苏、秦家、万胜等乡镇新建万头猪场3个, 千头猪场7个;同时建成103线优质猪示范片区, 辐射带动东坡区、彭山县和青神县新建万头猪场5个, 千头猪场15个。以温氏肉鸡为核心, 辐射带动东坡区富牛、崇礼、土地和彭山县黄丰等乡镇新发展年出栏肉鸡1万只以上的规模户500户。以九升兔业为核心, 辐射带动东坡区白马、尚义等乡镇新发展年出栏肉兔5000只的规模户150户。

2.4 抓好龙头企业发展

龙头企业建设是实现产业化经营战略的关键环节, 也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先决条件。坚持培育一个龙头企业就是培育一个产业的理念, 扶小引大, 不断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加快蒙牛乳品加工企业和现代牧场建设, 今年要建成投产。加大提升菊乐、新阳平、妙士等现有企业的产业化水平, 确保全市鲜奶日加工能力达到1200吨。积极做好巨星公司三年兴建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项目的启动建设, 今年要全面完成种猪场建设, 力争出栏生猪10万头以上, 同时完成100万头生猪精深加工项目的立项工作。鼓励支持九升、海顺等肉兔龙头企业, 温氏肉鸡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创造眉山品牌。

2.5 抓好产业化经营

进一步深化“7+1”产业化发展模式,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 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农户、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共赢的发展机制。特别要引导饲料生产企业和肉乳加工企业投资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直接参与现代畜牧业规模化养殖, 并带动发展一批适度规模养殖户。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 重点抓好以奶牛、生猪、肉兔、肉鸡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专合组织发展。

2.6 抓好对畜牧业的投入

要积极争取国家对奶牛、生猪等畜牧产业的扶持政策, 充分用好用活省上对建设丘区三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试点市的一系列政策。今年, 市上已制定了2008年奶牛引种和小区建设补助政策。要充分发挥这些政策的激励作用, 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投资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各区县要利用各地自身优势, 抓好现代畜牧业项目招商, 确保完成奶牛小区的招商引资任务。各级都要多方面加大投入, 促进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良种良法推广、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保险公司要探索建立适合本地区不同畜禽品种的政策性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农业担保体系建设, 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现代畜牧业建设。

2.7 抓好疫病防控和执法

按照“政府保密度, 部门保质量”的要求, 全面落实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规模养殖场的防疫和监管。重大动物疫病必须应免尽免, 确保质量。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加大饲料、兽药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管, 从源头上抓好疫病防控。

3 进一步加强领导

市长在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旅游工作会议。对于桂林市的旅游工作,不仅仅旅游从业人员高度关注,全国全区也给予高度关注。今天的旅游工作会议,也是桂林市最大的专项工作会议之一。我们经常说,桂林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一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近20万人。从这点看,桂林市的旅游业要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人数上讲,已经看到端倪了。从过去的一年,桂林市在旅游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来看,也实现了这一点。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扎实工作,桂林旅游业在过去一年取得新成绩

新成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旅游经济的角度来讲,过去的一年实现了新跨越。无论是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还是旅游收入占GDP比例上,都实现了新跨越。去年自治区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我们是218亿元,约占全区的五分之一;入境旅游人数约占二分之一。从旅游经济角度来看,桂林旅游无疑在全区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是从桂林旅游产业的发展角度,在过去的一年也取得新突破。无论在旅游景点景区建设,还是观光度假休闲以及农家乐的发展方面;无论是县域旅游,无论是人数、人次,还是旅游产品多样化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阳朔、兴安获得一等奖,龙胜、资源、恭城应该是第二梯队,其他县的旅游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三是在旅游标准化建设方面,在过去的一年取得新成绩。去年,阳朔作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农业休闲会议也在阳朔召开),兴安乐满地作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两个试点,在过去的一年,为全国旅游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四是在旅游市场、旅游秩序和旅游队伍建设方面,过去的一年也取得新成绩,为桂林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五是在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上,取得重大进展,这是最值得肯定的。作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载体,也是重大基地,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去年7月正式动工。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桂林市旅游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去年桂林市几大重要的、事关桂林旅游事业发展的重大活动,自治区都专门派出领导参加。世界旅游城奠基仪式,郭声琨书记、马飚主席亲自参加奠基和揭幕。第二届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石生龙,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余远辉,自治区副主席高雄等领导亲自参加开幕式。过去的一年,桂林旅游事业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特别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的推进,都因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旅游局、博览局等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和直接参与的部门和单位,特别是一线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导游等辛勤工作密不可分。对于过去一年全市旅游事业发展和旅游产业所取得的成绩,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的会议,表彰了去年取得优异成绩的县区及旅游先进集体,通过表彰和奖励对旅游业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于桂林旅游发展,我们尽管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也要充分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一些突出的问题,大家讲得比较多。在这里,我再简要讲一下。

1、随着形势的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许多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现在无论有没有旅游资源的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旅游,由此带来资源配置和游客分流的激烈竞争。在这种多方竞争的环境下,怎样争取更多客源来桂林旅游,是我们在旅游人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已意识到并多次强调这个问题。去年实现旅游人数2700多万人次,对于全市总人口只有500多万人的城市来说,容量已经很大了。今年还提出了旅游人数按照10%的比例增长,实际上,从城市游客容量来看,已经有一定的局限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怎样在这么大的游客量的基础上提升旅游的效益和质量,这是我们客观存在的问题。

2、随着形势的发展,旅游景点景区的建设在旅游产品结构上还不尽合理。不少旅游设施和旅游景点景区,有些老化了,有些设备比较陈旧,服务标准跟不上,这也是我们在旅游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3、我们面临着旅游市场竞争、新的旅游景点景区建设开发和老的景点景区老化等问题,创新手段的方式方法和政策扶持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亟待改善和加强。

4、桂林作为最早开放的一批旅游城市,在旅游体制机制和旅游市场管理上还需要完善理顺。这也是全国老的旅游城市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和突破的瓶颈问题。所以,满意度调查都会集中在这些旅游对外开放比较早的、旅游名气很大的城市上,而不是新兴的开发一两年的城市。正是由于我市旅游开放早、旅游发展比较长,我市在旅游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不足和漏洞会更容易发现。事实也证明,我们确实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漏洞。

5、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城市,在旅游人才培养教育等方面,虽然资源很丰富,但是跟形势发展的要求和旅游产业需求,还是有欠缺的。

正因为这样,我们要对桂林旅游有新的认识,要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加深入研究,抢抓旅游发展机遇,更好地发挥优势。只有这样,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桂林旅游业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才能抢占旅游发展高地在广西率先建成旅游强市。

二、抓住重点,实现桂林旅游事业发展的新突破

刚才讲的第一个方面,是通过扎实工作,使旅游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面对过去的成绩,我们既要认真总结,更要坚定信心,抓住重点,使桂林旅游事业和旅游产业在新的一年有新突破。关于这一点,我重点讲三个方面。一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用;二是全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特别是推动世界旅游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管理,实现旅游市场管理新突破。

第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国家旅游局在此基础上专门下发了通知,提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要与文化等相关产业大融合,形成相互繁荣相互推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国家旅游局的通知强调,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充分说明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我市2008年提出“文化立市,旅游兴市”战略,把文化工作和旅游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几年旅游发展的实践和旅游与文化的发展充分说明,旅游与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

国家旅游局的通知要求,全国旅游业要站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大力发展旅游业,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项工作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传播功能,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传承功能,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激发功能,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外交流的优势。今年,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重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通过旅游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形成旅游文化共同发展的格局。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09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可见,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旅游产业的推进,对桂林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精神,深入推进旅游与文化的大融合。

在最近召开的文化与旅游结合工作座谈会上,大家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有些是我们正在做的,有些是需要加快发展的。大家提出,一是要打造旅游系列品牌,打造旅游演艺产品。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引导旅游产品开展品牌化经营;二是要加快推进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举办文化旅游项目推介,提升文化旅游企业档次和文化品位;三要深度开发旅游工艺品,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市场的推广;四要积极加快培育旅游文化人才。这几个方面是今年我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需要突破的重点,这也是桂林市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桂林旅游资源有文化、历史、山水、民俗等等,要很好地梳理,在这个基础上,升华细化4条发展轴带、打造三大特色产品、三大水陆游线、七大旅游品牌等。旅游发展要评说论道,需要召开专题研讨会,旅游产业发展更需要我们多做扎扎实实的工作。

第二,要全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世界旅游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这项工作,去年做了很多努力。关于《总体方案》,国家方面正在论证。从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来看:第一个方面要积极争取各项政策出台,第二个方面要把工作重点转到不等不靠,按照现在已经制定的政策内容,先行先试。去年,市国土局在积极争取旅游产业用地试点城市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今年我们拿到了试点城市。这个试点城市,对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旅游用地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将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这就是不等不靠的一个例子。如果要等到政策都批下来再去做,那就晚了。我们必须借鉴兄弟省、市在旅游建设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既要积极争取上级给我市正式批复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时今年工作重点要转移到加快试验区各项工作先行先试上来,不等不靠,加快我们自己的工作。第三个方面是世界旅游城建设。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按照“一点三星三区”规划及27个功能区,按照这样一个集旅游发展之大成的规划加快建设。我们相信,在全市共同努力下,世界旅游城的建设将会为桂林市今后旅游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第四个方面,要按照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桂林世界旅游城规划建设要求,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这一点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要求。

第三,要切实破解漓江保护与发展难题,保护好桂林旅游这张中国名片。要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切实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难题。最有代表性的,是漓江景区。去年国家旅游局检查了一些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及旅游景区,特别是5A级旅游景区。大家看到了,有一些城市的旅游星级宾馆饭店已经摘牌,一些5A级景区已经明令限期整改,包括炒的最厉害的嵩山少林寺景区。去年内部通报的,就是漓江5A级旅游景区。内部通报内容针对几个方面:漓江游览秩序,主要表现在游船硬件设施和服务标准没有达到要求;漓江水域管理,主要是竹筏、河道挖沙及沿岸景观破坏的问题,还存在飞钩挂船的现象;漓江游览码头建设管理标准化方面,还没有达到要求,老化、陈旧,不符合5A景区要求。去年8月份开始,我们对漓江5A景区进行了专项整改。尽管取得一定成效,市政府领导也多次去国家旅游局汇报工作,得到国家旅游局认可,但是按照5A景区标准,有些方面还是没有做到。今年要按照国家旅游局提出的要求,按照桂林市打造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要求,下大力气提升旅游市场的秩序和质量。

一是要创新管理体制。整合涉及漓江景区的市、县(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能及行政资源,明确管理主体,推进漓江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开发、利用、经营等一体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漓江景区管理条块分割,责、权、利不清的问题;二是要全力推动漓江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漓江流域旅游的经营管理力度,调整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充分照顾各方利益;理顺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制,做到标本兼治、疏堵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管理规范、奖惩并举等等,还有其他的一些方式。要在确保旅游安全的前提下,解决漓江沿岸农民走发展旅游致富的问题;三是要健全漓江景区行政执法体制。要按照刘君书记的指示,“码头和游船整改由交通局负责,杜绝河道挖沙由阳朔、雁山两县区政府负责,竹筏问题的解决由阳朔、雁山两县区党委、政府负责”,“对漓江整改会议决定的事项要一项一项抓落实,涉及到的各部门和阳朔、雁山两县区必须无条件执行,谁影响5A景区谁负责”。今年,要在继续深入实施科学保护漓江六大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漓江景区旅游秩序管理的力度,力争今年在漓江景区管理秩序和管理体制上取得新的突破。

三、解放思想,强力推动旅游业取得新发展

1、要以抓项目促进旅游业新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旅游项目建设做了专门部署。进一步抓好落实规划,推动发展,把项目作为载体,抓紧抓好落实。特别是对旅游试验区、世界旅游城、各县区在旅游项目建设上,要加快推进。在投资导向、招商引资、基础建设、资源整合、市场推广等方面充分发挥项目的推动作用。旅游产品开发要坚持高品位、高起点,通过高水平规划设计,突出特色,提升品位,规划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和具有一流水准的精品项目,扶持发展一批乡村旅游、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把我市旅游资源打造成自然景观和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加快桂林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旅游专用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对外集散辐射能力。要坚决杜绝资源浪费,今后凡涉及旅游的建设项目,在发改部门立项前应先征求旅游部门的意见(《自治区旅游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有关部门审批属于旅游发展规划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应当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使之符合旅游行业的相关标准要求,避免非标准化建设和同质化建设,确保资源合理利用,规范行业发展。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宁可不开发。各县区、各相关部门一定要目光高远,绝不能为了各自的地方利益和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要加强旅游项目储备。广开项目源,建好项目库,超前谋划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拉动作用强的旅游项目。对旅游项目要实施动态管理,搞好定量、定性分析,选择那些增值性高、成长性强的好项目优先立项、优先开发。

2、要以转变方式推动旅游业新发展。全面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验,首先就要转变桂林旅游的发展方式,老城区以创新为主,新城区以项目建设为主,各县区以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主。一是要做大做强产业主体。旅游市场主体是旅游业的根本。引导扶持旅游企业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方式做大做强,重点培植一批龙头企业。促进旅游、餐饮、酒店实行产业集群式、品牌化发展。引导旅行社向集团化、网络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大型企业集团进入旅游业,引导社会资金向符合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领域投入,充分发挥旅游业拉动投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作用。着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水平、能力、素质,大力推进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旅游人才队伍。要发展一批旅游新业态,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温泉康体、文化创意、养生疗养等新兴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智能旅游和旅游电子商务,鼓励开展旅游网络营销、网络预订、网上支付等在线服务,积极申报“国家旅游信息化试点城市”,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二是要全面提升城市中心区旅游吸引力。进一步配套完善市中心区的文化旅游元素和休闲服务设施,把一些景点景区、街区串联打包,在桂林城打造“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使之成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新载体和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提升桂林城市中心区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三是要做好旅游活动策划;四是要创新旅游营销模式。针对旅游是典型的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的特性,创新营销手段,全面提升桂林旅游推广的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整合全市旅游行业资源、文化资源、外宣资源和新闻资源,全市联动、联合推介、捆绑营销,提升桂林旅游的知名度。继续加强“联盟营销”这一新的营销手段,加强与航空公司、境内外旅游机构的营销合作,进一步发挥好境外桂林旅游大联盟的作用,联手做好桂林旅游营销推广。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旅游组织的合作,提升桂林国际影响力,借力拓展境外旅游市场。

3、要以增强合力推动旅游业新发展。旅游业关联性强、牵涉面广,发展旅游仅仅依靠旅游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各自工作职能和特点,找准切入点,抓住突破口,从不同途径、不同层面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发改部门要重视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拟定年度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和基本建设计划时,优先将旅游项目列入重点项目行列,积极争取旅游项目资金;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旅游资金;建规部门在城镇规划建设的时候要结合旅游发展,充分考虑旅游功能,在环境营造、建筑立面控制等方面满足旅游发展的要求,城乡风貌改造要融入旅游元素;国土部门要支持旅游建设用地的使用,重点支持世界旅游城建设用地,同时加大景区土地收储力度,筹措发展资金;交通部门要将旅游公路建设优先列入规划,抓紧做好重点景区道路立项,加快在建旅游公路建设;金融部门要对旅游项目建设给予信贷扶持;宣传、文化部门要将旅游宣传作为外宣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旅游宣传和新闻报道,对我市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加强和指导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农业部门要加强特色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人事、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劳动部门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市、县两级旅游局作为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工作的主动权,与上级主管部门搞好沟通,与同级部门搞好协调,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能,全力支持和配合旅游工作。全市上下形成部门齐抓共管、扶持旅游产业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市长在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非常明确的经济补偿作用和资金融通、社会管理功能,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年6月15日,国务院第138次常务会议听取了保险工作汇报,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十条”);省政府也在全省保险工作会议上对今后的保险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下发了《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保险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交流我市保险业改革发展经验,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意见,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一、提高对我市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认识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险工作,把保险业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保险机构拓展业务,深化改革,完善服务。全市保险业发展迅速,保险市场经营主体继续增加,市级保险机构已达到14家,其中财产险公司8家,寿险公司6家,另外还有保险代理公司4家;保险从业人员4655人,其中保险营销员4016人。保险市场进一步繁荣发展,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保险产品服务日益丰富,保险功能不断提高,风险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6.32%。全市保险密度(保费收入/全市人口数)为358.9元,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全市GDp)为2.71%。今年1—11月份,全市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8.93亿元,同比增长10.86%,其中产险保费收入2.88亿元,寿险保费收入6.05亿元;各类保险赔付达2.14亿元,为全市提供了65万人次的各类人身保险保障。2005年,我市保费在全省占比为3.3%,高于我市在全省GDp的占比。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已充分说明,保险作为市场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稳定器”,是政府管理社会的“辅助器”,为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十五”期间我市保险业共保各类风险保额达2524.3亿元,累计支付各类灾害和意外事故赔款6.79亿元,人寿保险给付1.08亿元。在处置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中,特别是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各保险机构充分发挥了应有的社会职能和作用,深入第一线防灾抢险,快速查勘、定损、理赔,为灾后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定。例如,2005年“3.17”特大爆炸案中,市人保财险公司一次性赔款达648.7万元,其中车辆险赔款71.7万元,乘运人责任险赔款577万元;再如,常山四中发生170名学生患急性副伤寒住院,国寿公司支付赔款122.6万元,使患病学生得到及时救治。

在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的保险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保险业总体规模偏小。虽然近年来我市保险业发展迅猛,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保险业规模较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与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2005年,我市保险业保费收入8.7亿元,保费占比和增长速度都列全省末位;保险密度为358.9元,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78元。二是保险业还有待于充分发挥作用。保险业参与政府行政管理的渗透度和贡献度不高,在经济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比如化工制造领域、医疗领域、体育领域等)还未打开局面,保险业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都有待于加强。另外,我市公众保险意识不强;保险产品同质性较明显,创新性不够强,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多层次、个性化的保险趋势。三是保险业行业形象有待提升。一些保险业务员在宣传保险产品时没有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有些保险公司在理赔方面没有按实兑现服务承诺,造成保险信用缺失,影响了公众保险消费;另外,保险行业存在非理性竞争,使经营成本加大,行业的秩序有待规范,行业诚信建设也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探讨,仔细分析,共同努力化解。

当然我们又要看到,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要保险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保障;社会保障体制的深刻变革,需要商业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作为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风险因素明显增多,人们的风险与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保险需求也随之迅速增加,这些都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二、增强保险业服务和谐社会的能力

按照全省保险工作会议的要求,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强领导保险业发展的能力,在推进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方面主动引入商业保险机制,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拓宽服务领域,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1、拓展公众责任保险。公众责任保险具有明显的社会管理功能和很强的社会公益性,是协助政府管理公共安全事务的有效工具,对建设“平安XX”具有非常重要作用。例如,餐饮、商贸、宾馆等行业大型公共场所的意外责任险、公众火灾责任险;交通运输业、旅游业以及化工制造、矿山机械、高空建筑等高危行业的雇主责任险、医疗责任险、产品责任险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忽视,而受伤害的涉及面又比较广,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非常密切的领域,开展公众责任险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市公众责任险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2005年我市各种责任险保费1108万元,仅占总财产保费的4%(发达国家占比一般在20%以上),与我市经济发展极其不适应。因此,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扶持和宣传公共责任险,推动全社会树立责任风险防范意识。各保险机构要以合理的保险费率、赔付率和优质的服务,提高公共责任险的参保率和覆盖面。

关于公众责任险,“国十条”明确提出采取“市场运作、政策引导、政府推动、立法强制”等方式。今年公安部和保监会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切实加强火灾防范和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以市场、宾馆、歌舞场所和易燃易爆等火灾风险场所为重点,切实开展火灾公众责任险试点。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保监会也联合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安全生产领域责任保险,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意见》,要求在采掘业、建筑业等高危行业推行雇主责任险和商业补充工伤责任保险。

在推广公众责任险方面,还有许多领域可以探索合作开发,要继续扩大雇主责任险、医疗责任险、产品责任险、承运人责任险、大型活动场所责任险的覆盖面,积极发展符合我市实际的特色责任险业务,如化工企业、矿山企业、学校、大型商场安全等责任险,逐步在公众聚集场所、高危行业、建筑行业、境内外旅游等领域推广责任保险。交警部门与各保险机构要抓住全面推行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遇,加强联系、协调和配合,通过浮动费率机制,抑制交通事故高发势头。要针对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网吧等公共聚集场所火灾致使公众伤害问题,研究将火灾公众责任险纳入强制保险范畴,实现保险机构与消防系统信息共享与合作管理。

2、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2006年,龙游县作为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县,开展了水稻、柑桔、生猪、鸡、鸭等5个险种的农业保险,取得了一定成绩,也为下步推广农业保险积累了一些经验。下步,龙游县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积极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要求,按照“坚持为民服务、坚持低保障起步、坚持政府政策性支持、坚持保险业务结构合理优化”的思路,深化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改革农业补贴方式和救灾防灾机制,完善政府财政补贴制度,逐步提高险种保费补贴比例,支持保险机构开展特色农业和涉农保险业务,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其它县(市、区)要结合农业发展的实际,探索开展有区域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中国人寿已制定了“保险进农村”实施计划,从2007年起,三年内在农村设立保险服务网点,普及保险知识,引导群众提高风险意识和树立保险消费观念,开展“保险示范乡镇”和“保险示范村”创建活动。江山市可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寿险公司合作,结合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站建设,在“五员合一”的基础上,将保险宣传员职责也整合进来,以推动农村保险业发展。

3、全面实施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制度。市政府已将“实施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制度”列入2007年为民办实事计划,并成立了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领导小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这是市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一项民心工程。为把好事办实,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开展调查研究,制订详细实施方案,积极实施农村住房保险制度,争取在2007年3月底之前,参保农户占比达到80%以上。市人保财险公司要密切配合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培训,提供优质服务。

4、加快发展城乡养老和健康保险。保险机构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逐步发展适合农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完善农村计划生育节育手术保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柯城区、衢江区可学习借鉴金华、义乌等地做法,开展“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引入商业保险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针对各发达地区均开办了外来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的实际,开化县要在农村推行外出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试点工作,帮助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地出险理陪难、理赔慢等问题。保险机构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规范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规范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加强与消防、特警、交警等部门的合作,积极发展特殊岗位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探索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运作,开发补充保险产品。

5、探索发展区域性特色保险产品。针对我市自然灾害多发的实际,加强大灾保险研究,探索建立大灾保险体系。完善保险费补贴办法,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开发高科技项目投资、重大装备技术更新和关键性技术攻关项目保险产品。创新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满足居民住房、汽车等消费升级换代的需要。

(二)稳步发展保险机构与保险业务,完善保险市场体系。一是培育保险市场主体。针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险的需求,鼓励责任保险、健康保险等特色保险公司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发展业务。从XX保险深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情况来看,建议省保监局对现有保险产品同质化明显的保险公司适当控制,减少同质竞争,合理布局保险业结构。二是积极发展保险中介。要引进全国知名的保险中介机构,有针对性地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保险中介机构,提高保险市场的运行效率。规范保险兼业代理市场,优化地区和行业结构,促进保险代理市场有序竞争。加强保险营销队伍管理,提高保险营销人员素质。

三、共创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保险业改革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既有很强的政策性、业务性,又有很强的社会性。各地各部门要为保险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策措施。

市政府已把金融保险业确定为“十一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发展的11个重点行业之一,并着手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由市保险协会牵头研究制订扶持我市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下步,市政府一方面将继续关心和支持保险业的发展,鼓励混合所有制经济、民营经济等多种形式的经济主体参与保险事业,拓宽我市各种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将鼓励和指导各县(市、区)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村住房保险和公众责任保险。常山县要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的实际,牵头开展某一行业(机械、化工或商贸等领域)的火灾责任险或意外伤害责任险专项调研,并制订出台与行业性质密切相关的保险政策意见。

市政府将加大对保险服务业的工作考核力度,在对各县(市、区)服务业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中,增加为保险业发展创造公平、公正、良好环境的考核内容。各县(市、区)政府要把保险业纳入当地发展全局,统筹考虑,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关心支持保险业发展。要坚持依法行政,改进领导方法,做到支持不干预,帮忙不添乱,尊重保险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维护保险企业的合法权益。要认真学习保险知识,研究掌握保险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做到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主动引入保险机制管理社会事务。各级、各部门要把国务院和省政府支持保险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在农村设立保险服务网点,健全农村保险服务网络,为农民群众参与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提供便利。

(二)营造良好环境,支持保险业改革发展。

各职能部门要按各自的工作分工,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支持保险业改革发展,鼓励保险公司发挥风险管理的专业优势、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为保险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市农办牵头,市农业局、银监局、供销社配合,结合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共作,开展推进农村政策性保险和农村商业性保险的专项调研工作。

市消防部门牵头,商贸、文广部门积极配合,开展商场、网吧、影剧院、歌舞厅等公众集会、娱乐、经营场所火灾责任险专项调研,宣传火灾责任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力推行火灾责任险。

市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根据矿山、机械、化工、高空建筑等高危行业易发生重大、特大安全事故而造成群死群伤的特点,加强与保险协会和各保险公司的沟通,探索开展高危行业公众安全责任险专项调研,大力推进安全生产领域责任险,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市工商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及时为保险机构办理有关工商登记、年检、注册等事项,降低保险公司的商务运行成本,拓宽保险业发展空间。要积极开展全市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公众责任险专题调研,探索其可行性,为广大市场业主提供保障。

市劳动保障、卫生部门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市场化运营的要求,加强与商业保险机制的对接,积极支持保险公司经营企业年金、补充养老、医疗保险业务,使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市民政部门要加强对市保险协会的指导和管理,支持保险协会发挥自律、维权、协调、交流、宣传等作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配合做好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有关工作,成立赔款纠纷裁定机构,严格按照界定标准和裁定办法,及时有效地裁定纠纷。

市税务部门要严格执行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税前列支等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要公平、公正地处理保险业的各项税赋问题,把有关保险税收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将缴税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提醒,指导保险机构依法合规纳税。

市公安、司法、审计等部门,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保险工作的支持力度,会同保险协会严肃查处保险领域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坚决打击保险诈骗和侵占、挪用保险资金等犯罪活动,维护保险公司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准确理解保险法规和有关规章,及时公正处理因保险合同纠纷引发的案例,依法保障投保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公正、诚信的保险市场和保险秩序。

市宣传、新闻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国务院、省政府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宣传保险业在经济补偿、抗灾防损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普及保险知识,加强与保险协会、保险机构的沟通和联系,确保正面、客观、真实地宣传报道保险业发展情况,为保险业加快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其它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关心和支持保险业健康、有序、稳步发展,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保险、支持保险的良好氛围。

(三)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强化行业管理。

由于我市尚未成立保险监管职能部门,行业自律和规范业务的责任就落在了市保险协会身上。市政府对市保险协会寄与很大的希望,2006年将市保险协会列入全市金融考核中。从这几年工作运转来看,市保险协会在健全行业自律机制,整顿保险市场秩序,努力营造公开、公平、有序的保险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为推动我市保险业健康、有序、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市保险协会要再接再厉,继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职能作用,协助省保监局、市政府当好助手、参谋;要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保险行业内部规范、有序竞争,维护保险市场秩序,增强我市保险机构的整体生命力和竞争力;要严格按照保监委的有关规定处理业务关系,发挥协调作用,传递交流信息;要开展行业服务,牵头宣传保险业发展的正面信息,特别要积极宣传保险机构在理赔重特大事故中发挥的显著作用,树立保险业良好形象,为保险业发展争取更好的外部环境;要加强与商贸、工商、消防、公安、交通、旅游、卫生、安全生产监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配合开展公众意外责任险、大型活动场所责任险、火灾责任险、高危行业责任险等公众责任险方面的专题研调;牵头编制保险业发展规划和制订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使更多的商业保险参与到政府行政管理中,弥补财政保障的缺陷。同时,也希望未加入协会的保险公司能够加入到保险协会中,一方面有利于XX保险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保险公司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整体服务水平,增加保险行业的竞争力。

(四)提高服务水平,增强保险行业的竞争力。

各保险机构要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想政府所想,急政府所急,主动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战略部署开展工作,在辅助政府管理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实现商业目标和社会价值相统一。要在市保险协会的统一指导下,坚持诚信创业、规范经营、优质服务的经营理念,不断完善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切实增强行业竞争力,以合理的收费和赔付,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要深化保险机构改革。保险机构要加强内控建设,完善内控组织体系,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保险经营责任追究制。要转变业务增长方式,从单纯注重业务规模增长转向注重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从拼价格、拉关系的低层次竞争转向讲服务、比品牌的内涵式发展。加强诚信建设,建立保险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二要创新保险产品。各保险公司配合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大力开发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相关产品;切实开发能够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短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积极稳妥地开展与教育改革相适应的子女教育金保险;努力拓展市场潜力大、目前尚未充分开发的各种责任保险产品;搞好对高科技企业的服务,提供支持技术创新的各项保险产品;拓展与居民个人和家庭密切相关的、灵活多样的综合型个人财产保险产品。通过产品创新,不断适应社会对保险的需求,更好地发挥保障作用。

三要提高保险服务水平。保险机构要把提供优质保险服务放在首位,简化理赔手续,加快理赔速度,在理赔中切实做到不惜赔、不拖赔。如市交警部门与保险协会合作,在市车管所专门设立了由7家保险公司组成的“新车保险服务中心”这一平台,为保险市场公平、公正竞争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大公司要带头尊重保险市场竞争规则,小公司要借助这个平台积极推出有自身特色的保险产品,各保险公司共同遵守行业自律,创造一个有序、规范的竞争环境。

四要积极推动保险信用体系建设。建设保险诚信体系不仅可以遏制信用缺失苗头,保证保险业健康发展,而且可以维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和提高公众对保险业的信任度。因此,要积极推动保险信用体系建设,努力从制度上约束和规范保险信用行为,加强对各保险经营主体市场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假保单、误导消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加大对全社会保险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各保险公司要积极贯彻保监会的要求,强化诚信经营意识,加强对员工和代理人的诚信教育,积极宣传和鼓励诚信经营,开展保险服务及诚信宣传活动,积极树立保险业的诚信形象。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市长在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5

XX市副市长

同志们:

这次全市文化工作会议,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对2008年全系统涌现出的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稍后,XXX同志将作具体工作部署。相信此次会议对于加快建设文化繁荣新XX,必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过去的2008年,全市文化战线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紧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工作主题,充分发挥文化主力军、主阵地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文化工作呈现出崭新气象。尤其是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和奥运火炬传递等重大工作中,文化系统作出了重要贡献,市文化局及多家文化单位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市文化系统所有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今年是我市顺利开启桥港时代新征程的首战年,是全面小康建设如期达标的决胜年,也是加快文化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之 1 年。为强势推动全市文化事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我简要谈三点意见。

一、把握发展形势,抢抓发展机遇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关键转型期,文化工作同样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

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看,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为此,党的十七大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这对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文化工作对于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对外影响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战略性功能。抓好文化工作,意义非同一般。

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看,得益于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文化资源优势、科技人才优势、对外开放优势不断得到释放,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趋强烈,加之网络通讯和数字信息等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都为我市文化工作在更高层次上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拓展了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服务我市全面小康建设来看,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调整经济结构和繁荣文 化市场的着力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既是优化我市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扩大投资、拉动内需、培育和巩固消费增长点的内在需要,可为我市实现“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

从文化工作自身的发展要求看,通过多年努力,我市文化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对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推进产业发展能力较弱、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等,制约了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必须通过强势推进、加快发展来解决。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阵地意识、责任意识,审时度势,主动作为,把全市文化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新的成效。

二、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

全面达小康是市第十次党代会的重大决策和本届政府的郑重承诺,“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是今年我市的工作主线。要建设不含水分、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高水平小康社会,必须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以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强为目标,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

一是要积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发展方式决定发展效果。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制约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相混 淆,政府统包统揽,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因而束缚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此,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来转换发展方式,增强发展活力。要重点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清、管办分离。要从我市的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引入内部竞争激励机制,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对经营性文化单位,坚持以市场为指导,以多元举办为手段,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着力构建面向市场、服务大众的高效有序运营机制和自负盈亏的经营体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要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开拓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要围绕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增强各级各类文化单位的活力和竞争力。要继续创造性地做好提升XX文化软实力议案的办理深化工作,增强我市文化综合竞争力。

二是要大力繁荣文化事业,提升文化发展水平。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是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我们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大力繁荣文化事业。首先,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要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建设覆盖全市、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要以市政府加快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力促市图书馆新馆早日开工建设,着手市美术馆、市文化艺术中心、市非遗保护项目展示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的前期研究。要把基层文化建设的重心放在农村,优先安排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抓好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现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全覆盖。要进一步组织实施好文化江海行等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项目,广泛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节庆文化等社会文化活动,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满足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其次,要繁荣艺术创作。坚持党的文艺方针,按照“三贴近”的原则,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依托地域文化,深入挖掘,精心创作,推出一批具有XX特色的精品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我市全面小康建设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第三,要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要以XX荣获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逐步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施好重大文物保护项目和重点文物维修工程,做好非物质文化传承和推广力度,积极开发利用江海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后,要活跃对外文化交流。要认真制定完善工作方案,精心筹备,组织实施好在尼泊尔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文化节活 动,举办好“中日美三国近代化比较展”,展示江海文化艺术瑰宝,增进区域文化合作。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扩大XX的文化影响力。

三是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壮大文化发展实力。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的文化产业已经从起步探索的初级阶段,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强力发展文化产业。要以市场运作为抓手,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基础,以民间资金为主体,以股份制形式融资和外来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着力培养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战略投资者,带动全行业改革发展。要通过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形成若干文化产业密集区,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不断上升。要抓好文化名企业、名品牌建设,加大扶持力度,抓点带面,典型引路,引导市场主体成长壮大。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和措施保障。

四是要切实抓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文化发展后劲。文化人才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骨干力量,其作用不可替代。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大文化领域各类人 才的培养力度,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运用公开选拔机制,引进文艺创作、编导、表演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打造我市优秀文化专业人才队伍。要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实行学术民主、艺术民主,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包容失败,努力营造良好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力争多出精品力作,多出优秀人才。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政治上多引导,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关心,营造有益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批文化领域各方面的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批各门类的拔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为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更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效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作为全市具体组织管理文化工作的职能主体,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推进发展理念、行政职能和工作作风转变,不断提升服务和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首先,要推进发展理念转变。要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为什么要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什么发展等问题,增强把握文化发展方向、统筹文化发展大局、改善文化宏观管理、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从我市的实际出发,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建设文化繁荣新XX的崇高使命。

其次,要推进行政职能转变。要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 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部门形象,进一步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主要面对直属单位向面对全社会转变,切实履行好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第三,要推进机关作风转变。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分析全市文化建设的形势,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提出具有鲜明XX特色、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思路、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绩效考核和依法管理,坚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过紧日子,建设节约型机关,建设一支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文化行政工作队伍,引领XX文化顺利向前迈进。

市长在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政府系统廉政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纪委二次全会、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及省纪委二次全会、省政府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纪委三次全会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全面总结2017年全市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安排部署今年重点任务。会议专门邀请兴民同志到会指导。刚才,会议书面传达学习了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湟中县政府和市农牧局、市卫计委、市财政局分别结合工作实际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再强调两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全市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成效显著

去年以来,全市政府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忠实践行“两个绝对”,深化源头治理,强化正风肃纪,狠抓督查问责,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坚持把简政放权作为反腐败的治本之策,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建立“一目录五清单”基础上,制定全市公共事项服务清单,将市级36个部门、270个服务事项和县区178个部门、1504个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全市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持续优化审批流程,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一网多端”网上审批大厅,搭建完成“掌上审批系统”,市级审批事项网上审批率达到85%,办理时效整体提速45%。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取消停征环境监测服务费等11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有效激发了市场发展活力,全年新注册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67万户,增长16.6%,累计达到16.9万户。

二是持续转变作风,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坚持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全面推行“710”及重点工作清单式管理,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状态打好三场硬仗,围绕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坚持省市共建、接续奋斗,赢得了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

围绕打好环保督查攻坚战,坚持一个问题一套方案,持续开展“美丽夏都·清洁西宁”品牌建设行动,推动环境整治向乡镇和农村延伸,累计整改群众信访举报问题1386件,并问责101名整改工作不力人员;

围绕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对重点项目推进、扶贫资金使用效率、驻村干部履职等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全面整改异地搬迁不到位、产业发展不精准等9大类41个方面117项具体问题,对侵害群众利益的8起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形成了持续震慑。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作风建设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治理、“小金库”专项整治,累计问责31人,有力遏制了“四风”问题反弹。加强和规范预算管理,累计盘活财政存量资金73.1亿元。全市一般性支出压减5%,“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6.6%,发文办会数量明显减少。

三是突出依法行政,廉政根基持续稳固。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化城管体制改革,探索相对集中执法权,建立街道综合执法指挥中心,全面实行“街长制”,推动管理重心下移职能下沉。加强执法监督,在市食药监局等5家行政执法单位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委托第三方对13家执法部门执法案卷进行随机抽查,有效防止了权力滥用、私用,全市法治政府建设能力和质量继续位居西北省会城市第一。大力推行阳光政务,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微信平台等载体,主动公开财政预决算、重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公经费”等政务信息6.6万条。充分发挥市政府公开电话、微信平台作用,对群众意见较大、媒体反映较多的问题进行“全收集、全反馈、全处理”,社会和舆论监督作用明显增强。

四是狠抓正风肃纪,执纪监督不断拓展。始终把监察审计监督作为惩治腐败的利器,对市民政局等16个部门、19个县区单位、21个乡镇(街道)开展政治巡查。全面推进重大工程项目专项审计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民生资金等重点领域开展各类审计37项,查处违规资金1548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7365万元,并全部进行整改。全年受理信访举报1010件,立案202件,结案185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81人,组织处理29人,反腐败压倒性态势持续巩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全市政府系统廉政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个别干部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缺乏一往无前的魄力和敢打敢拼的精气神,在一些工作上行动慢、执行力不强;

二是“放管服”改革还需深化,部分审批事项办理时限依然过长;

三是“四风”问题尚未完全杜绝,部分干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还不够严格彻底。对于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更加重视,更加警醒,坚持“靶向治疗”,以更深、更细、更实的举措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努力开创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新局面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开启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为我们做好政府系统廉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和市纪委三次全会安排部署,今年全市政府系统廉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三个一以贯之”和“五个过硬”,按照省委“四个深刻领会”和市委“六个坚持”要求,围绕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总目标,扎实推进“两个绝对”具体化,深化改革、转变职能,管好资金、确保安全,紧盯重点、惩治腐败,改进作风、依法行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创新廉洁服务型政府。

第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各级政府系统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通过学习吃透上级会议、文件精神,切实提高抓好贯彻落实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会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纪委全会、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和省纪委全会、省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及市纪委全会精神,对本地区、本部门和本行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目标要求,提出具体措施,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二要扎实推进“两个绝对”具体化。全市政府系统要切实把推进“两个绝对”具体化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加强廉政建设最根本的政治纪律,按照市委部署要求,落实好各自制定的实施方案,明确践行标准,制定“三张清单”,迅速掀起践行“两个绝对”具体化的新高潮,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推动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三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各地区、各部门要始终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切实把廉政建设抓在手里、扛在肩上,须臾不得放松。“一把手”要牢固树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是失职的意识,管好班子、带好队伍;

其他班子成员要主动抓好分管部门、分管领域廉政建设,真正做到工作职责管到哪里,廉政建设的职责就延伸到哪里,形成从严管党治党、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的强大合力。

第二,深化改革优服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一要在真“放”上下功夫。按照前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安排部署,持续推进“先照后证”“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各类证能减则减、能合则合,稳步开展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除特别规定外对企业名称不再实行预先核准,确保企业开办时间压缩一半以上。在投资审批、工程建设等领域推动流程优化和标准化,精简审批、分类管理、压缩流程,力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一半以上。二要在严“管”上下功夫。持续完善“一目录六清单”的体系框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进一步优化完善跨县区、跨区域联合监管机制,坚决杜绝选择性执法、权力滥用。全面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对市场主体失信行为及时曝光,着力建设“信用西宁”。突出政务窗口服务质量、垄断性服务行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服务效率不高、不履行有效合约、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等突出问题,构建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三要在优“服”上下功夫。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便民化,探索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制定公布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推进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发展,探索建立“不见面”审批制度,开通“手机app”网上办事模块,年内网上实质性审批率达到90%以上。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全面清理取消烦扰群众的各种无谓证明,上半年向社会公布取消证明事项目录。同时,要按照中央和省上要求,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确保改革期间干部队伍思想不乱、工作不断,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第三,严管“钱袋”提效益,确保公共资金使用安全。一要继续缩减“三公经费”。大力倡俭治奢,持续减少各类经费支出,严格控制预算调整和预算追加事项,确保今年全市“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切实把有限的资金更多的用在改善民生、推动发展上。二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存量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对市本级结转一年内未形成实际支出或支出进度不足30%的项目资金,统一收回用于重大设施建设;

对财政拨款结转占当年财政拨款预算超过10%的部门,按一定比例核减其下项目支出规模,严防资金闲置、趴在账上。三要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年内实现市本级73家预算部门所有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全覆盖,对评价结果排名靠前的单位优先安排财政资金,逐步实现预算安排与评价结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要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严格举债程序,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四要强化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好审计“监督员”作用,聚焦“三大攻坚战”和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对重大政策落实、财政预算执行、重大项目投资等关键领域实行全过程监督,做到审深审透审准,实现审计全覆盖。

第四,紧盯重点强监管,坚决预防和惩治腐败。一要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结合“扶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对照扶贫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贫困识别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等4个方面40条重点治理问题,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明察暗访、自查自纠,对查找出的问题逐一分析、举一反三、集中整改,确保10月底前全部整改到位;

对发现的违纪违法线索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做到查处一起、警醒一片。二要严格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围绕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危旧房改造等重点惠民领域,加强政策执行全程监管,通过加强村务公开、开展民意测评、加大审计监督等多种形式,推动关口前移,坚决查处优亲厚友和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民生保障资金等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真正让困难群众享受到政策红利。三要严厉打击群众身边黑恶势力。把扫黑除恶和反腐败结合起来,将惩治的利剑对准人民群众反应强烈、深通恶绝的各类“村霸”“路霸”“家族势力”等黑恶势力,以零容忍的态度,挥重拳、下狠手,着力查处涉及生态环境、食药安全、征地拆迁等领域的违法行为,坚决铲除社会发展的“毒瘤”。四要规范工程项目招投标行为。按照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工程项目违规招投标专项治理行动,着力解决工程项目招投标及政府采购活动中存在的不招标、虚假招标、暗箱操作、履约不严等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最大限度消除权力寻租空间。

第五,持之以恒转作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一要防止“四风”问题反弹。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委、市委贯彻措施,抓早抓小抓苗头,高度关注“四风”隐形变异、改头换面等新表现,严肃查处公车私用、乱发津补贴、公款吃喝、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等突出问题。要继续精简会议文件,坚决防止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等形式主义,让各级干部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意见,提高政策制定、执行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二要强化执行抓落实。继续推进“710”工作法和重点工作清单式管理,坚持市级领导督导督办制度,对省委、省政府交办和市委决定的事,不等不靠、不打折扣、迅速落实,坚决防止推诿扯皮、办事拖拉、应付了事等散漫行为,对引起重大后果的要严肃追责,持续释放崇尚实干、艰苦奋斗的正能量,以强大的执行力推动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三要坚持依法行政。实施法治政府建设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引入第三方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评估工作。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继续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等制度,加大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执法,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四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载体,进一步拓展政务公开的领域和深度,做到应公开事项全面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实现阳光晒权。

市长在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7

一充分肯定经信工作取得的成绩, 切实增强做好经信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各种风险挑战, 全省经信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工业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呈现出总量跃升、结构优化、创新增强、消耗降低、效益提高的良好局面, 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

规模和实力跃上新台阶。预计到2010年底,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6940家, 比2005年增加19400家, 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51466亿元, 是2005年的2.3倍。2010年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1675亿元, 跃上二万亿台阶, 比2009年增长15%, 是2005年的2.6倍, 年均增长17.6%。

效益和质量大幅提升。2010年,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600亿元、利税9200亿元、利润5800亿元, 分别是2005年的2.9倍、2.7倍和2.7倍。利税和利润比2009年分别增长31%和36%。培育了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名牌产品, 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66个、中国驰名商标174件。工业经济实现了速度和效益、质量的同步提升。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十一五”以来, 全省共实施技改项目3.6万项, 完成技改投资2.6万亿元, 更新改造设备110余万台 (套) 。2010年完成技改投资7600亿元, 增长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34.7%。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9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大企业达户比年增加了61户;五年来, 共培育规模以上中小企业16633户, 培植发展了343个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拥有的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由2005年的44家和309家增加到目前的101家和615家, 建设了33家行业技术中心, 在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达14.2万人。五年来, 累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3.4万多项, 自主开发的5项新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节能减排取得扎实进展。万元GDP能耗从2005年的1.32吨标准煤, 降到了2009年的1.07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2.15吨标准煤, 降到2009年的1.54吨标准煤。全省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能超额完成国家规定的“十一五”目标。

信息化步伐加快。2010年, 全省信息产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00亿元, 是2005年的2.7倍。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生产监控、营销管理等各领域广泛应用。移动电话数由2005年2300万户上升到6200万户, 互联网网民规模达到3800万, 比“十五”末增长了2.8倍。无线城市、城市居民“一卡通”、物联网、三网融合试点等工作进展顺利。

回顾“十一五”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 主要有五点体会。

一是始终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不放松,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从实际出发, 发挥山东优势, 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对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 及时成立了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 出台了21条应对危机的措施, 加强调查研究, 利用各种形式表彰改革开放30年功勋企业, 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大力推进工业调整振兴, 及时制定“10+40+13”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和指导意见。通过这些措施和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 工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即使在最困难的2009年初, 工业也没有出现负增长

二是始终紧紧抓住服务企业市场主体不放松, 充分调动和保护企业家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面对危机和挑战, 广大企业自觉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和环境的变化, 积极探索实现转型发展的途径。

三是始终紧紧抓住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不放松,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双轮驱动”, 努力形成山东工业竞争新优势。我们把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首要任务来抓, 围绕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集中实施1000个重点技改项目, 促进了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我们大力实施“新特优”工程, 在2009年5月就出台了13个新兴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制定了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通过市场引领、政策引导、政府推动, RFID、新能源汽车、LED、太阳能、核电装备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我们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大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狠抓重大关键技术研发, 连续举办了19届产学研合作创新展洽会, 不断壮大科技创新队伍, 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

四是始终紧紧抓住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思路不放松, 坚持两个市场一起抓, 创新消费模式, 实现工业平稳较快发展。推广工商联手开拓市场的经验, 引导企业把更多精力放到市场的开拓、研究、适应、创造上来。引导企业从卖产品延伸到卖服务, 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营销、产品研发、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组织轮胎生产企业应对美国特保案, 鼓励企业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差异化战略, 支持企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起抓。推广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 支持企业开发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 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五是始终紧紧抓住企业管理创新不放松, 坚持强优汰劣、抓大扶小, 强化质量和标准化建设, 实现大中小企业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我们坚定不移的把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 加强企业管理, 召开企业管理大会, 奖励管理创新企业, 总结先进经验, 深入推进管理理念、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创新, 推动企业从劳动力低成本竞争向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型, 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型, 从资源能源依赖型向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转型鼓励大型骨干企业带头用信息化引领企业发展, 带头向高端产业链延伸, 带头发展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带头建立创新平台和技术联盟, 带头“走出去”发展。组织实施了科技创新、中小企业成长、特色产业提升、小企业培育四项计划,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路子,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二扎实做好2011年重点工作, 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是山东省由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关键时期, 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 是由经济文化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跨越的重要时期。工业作为山东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也是建党九十周年, 做好今年经信工作,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加强技术改造, 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 突出“双轮驱动”, 抓好“四大工程”, 全面完成工业调整振兴目标任务;努力开拓市场, 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正确处理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 在发展中促转变, 在转变中谋发展;努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努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大力加强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努力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倍增和催化作用, 坚持以用兴业,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全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全面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形成推进工业由大变强的强大合力

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 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和困难很多, 推进工业由大变强, 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组织领导。

上一篇:你走我不送你来我千里相迎的情感美文下一篇: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