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毕业论文

2024-05-19

文化产业毕业论文(精选8篇)

文化产业毕业论文 篇1

姓名:glzy8.com

性别: 女

民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党员

出生日期: 1987年07月19日

学历: 本科

毕业院校: 浙江传媒学院

毕业时间: 2010年07月

所学专业: 文化产业管理

外语水平: 英语(CET-4)

电脑水平: 熟练

工作年限: 实习/应届

联系方式:***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单位性质:

期望行业: 媒体、影视制作、新闻出版、市场、广告、公关、艺术、文化传播、娱乐、运动、休闲、协会、学会、社团、非营利机构

期望职位: 人力资源/行政/文职人员、市场/广告/公关与媒介、财务/审计/统计、酒店/餐饮/旅游/运动休闲、教育/培训

工作地点:

期望月薪: 1000-2000

教育经历

2006年9月-2010年6月就读于浙江传媒学院,学习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主要学习内容有传播学、管理学、网页设计、文化市场调查、文化消费者行为学、文化创意与策划、会计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统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媒介经营管理、公共关系学等。

培训经历

2009年9月-2009年11月于杭州市干部培训中心参加报关员培训,学习相关的国际贸易知识、报关流程和海关条例等。

专业技能

熟练应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熟悉DOS、Windows98操作系统和Office97、Internet互联网的基本操作,能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和视频制作,拥有浙江省计算机二级证书和网页设计师技术水平证书

工作业绩

2006-2007浙江传媒学院第二学期三等奖学金

2007-2008浙江传媒学院第一学期三等奖学金

2007-2008浙江传媒学院第二学期二等奖学金

2008-2009浙江传媒学院第一学期三等奖学金

自我评价

文化产业毕业论文 篇2

关键词:文化产业,产业集聚,历史文化,资源禀赋,FE模型

近几年,产业集聚成为文化产业研究的新趋向。 现有的文献资料虽然涉及到全国不同省份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 但有关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相关影响还鲜有研究。 因此,本文选择文化产业增加值、 集聚效应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作为主要研究指标,采用1996-2009年全国30个省市文化产业相关数据,试图回答两个基本的问题:我国文化产业集聚对文化产业增加值会产生什么作用?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是否更快?

一、文献综述

Marshall[1]提出产业集聚的概念,并从外部规模经济的角度探讨企业集聚原因。 随后,西方以及我国很多学者都对产业集聚的定义和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1,并对产业集聚效应进行实证测量 。 外国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Barnatt等[2]通过建立维度分析框架, 研究发现莱比锡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是文化公司自发形成的, 而不是政府政策的结果;Baldwin[3], Martin和Martin[4]将资本要素引入产业集聚和增长的分析模型,实证研究人力资本、实物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作用。 基于研究侧重点的不同,我国已有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向:一是基于模型对某地区或者某个产业的集聚水平进行实证测算; 二是分析产业集聚对其他经济指标的促进作用;三是剖析促进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2。

二、模型的建立

(一)变量设定

根据传统经济地理理论、 新经济地理理论和产业政策理论, 除了本文预计研究的产业集聚水平和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外, 还加入了人力资源要素和环境要素的影响。 因此,本文主要的研究变量和指标如下:

1.value-added表示各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 在各种指标中我们选取了各地区文化产业年增加值与同期全国文化产业年增加值的比值, 有效避免了单位根不稳定等问题。

2.quotient表示各地区文化产业集聚水平 。 目前常用来测量产业集聚水平的方法有:行业集中度、区位熵、H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和EG指数等,根据可获得的数据类型, 本文选取区位熵来衡量全国各地区文化产业的集聚水平。区位熵由Chorley和Haggett[5]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 用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 是指一个地区某一部门产值在本地区的比重与全国同一部门产值在全国的比重之比, 计算公式为:

其中,quotientij表示地区i的文化产业区位熵,yij表示地区i的文化产业年增加值,yi表示地区i的GDP, yj表示全国文化产业年增加值,y表示全国GDP。

3.education表示地区教育水平 ,反映人力资源要素的影响。 由于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因此选取各地区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占同年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数比值作为衡量指标。

4.policy表示地区政府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反映环境要素的影响。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各地区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作为衡量指标。

5.history表示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的丰富性 , 这是本文设定的一个虚拟变量。 根据黄永兴和徐鹏[6]研究的思想方法,选取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回归,将主成分得分大于0的省份归为文化资源禀赋优势省份。 本文归为历史文化资源相对更丰富的省份有:北京、山东、浙江、 江苏、山西、陕西、河南、云南、甘肃、四川,将把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省份虚拟变量的取值设为1,其余省份虚拟变量的取值则设为0。

6.hisquo表示quotient与history的交叉项 。 由于history是一个虚拟变量 , 如果后期涉及固定效应模型,本身就含有虚拟项,模型中无法加入history指标, 特建立此项变量保证对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经济指标的研究。

(二)计量模型

根据上文中对主要研究变量指标的选择和研究, 本文将计量模型设定为以下形式, 以探讨文化产业集聚和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不考虑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影响因素时, 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一:

其中,i,t分别表示地区和年份,α0表示截距项,α1,α2,α3分别表示各经济指标的待估计系数,μit表示误差项。

考虑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影响因素时, 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二:

其中,i,t分别表示地区和年份,β0表示截距项,β1, β2,β3,β4,β5分别表示各经济指标的待估计系数,uit表示误差项。

(三)数据选取

在保证实际数据的可获得性及有效性的前提下,本文选取了30个省市(27个省份及3个直辖市)作为分析样本。 数据的主要来源为 《中国统计年鉴》 1997 ~2010年版 , 《 中国文化 文物统计 年鉴 》1997 ~ 2010年版。 表1列出研究中主要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三、实证分析结果

本文使用的面板数据截面维度为30、 时间维度为14,有三种模型可供选择: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FE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RE模型)。 首先利用似然比检验(likelihood ratio, LR)确定采用混合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再利用豪斯曼检验(Hausman test) 确定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 具体检验结果见表2和表3。

根据表2和表3的结果,LR检验中F统计量分别为37.099313、44.327900,显然都大于1%的显著性水平, 拒绝原假设,选用固定效应模型。 Hausman检验中卡方统计量分别为14.878621、21.237314, 也显然都大于1%的显著性水平, 拒绝原假设, 选用固定效应模型。 因此,我们认为比较稳妥的做法是采用FE模型进行行回回归归,,具具体体结结果果如如表表44所所示示。 。

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发现:

第一, 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变量Quotient无论在模型一还是模型二中的p值都为0.0000, 这显示了文化产业集聚程度对文化产业产值影响的显著性。模型一中,Quotient前的系数估计为0.017778,意味着文化产业区位熵每提高0.01,其增加值占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例就会约提高0.018%。 模型二中 ,Quotient前的系数 估计为0.013416, 意味着文化产业区位熵每提高0.01, 其增加值占全 国文化产 业增加值 的比例就 会约提高0.013%。 由数据的描述统计量可以看到,value-added的取值范围从0.0015到0.1942,因此0.018%和0.013% 都是较大的增幅。

第二, 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对文化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从模型二中看到,变量Hisquo前的估计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 且Hisquo前的系数估计为0.025486,大于Quotient前的系数0.013416,说明历史文化资源禀赋这一因素加入之后, 对文化产业产值产生了正向的影响作用。

第三, 历史文化资源禀赋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模型二是在模型一的基础之上加入了历史文化资源禀赋这一变量, 由于采用的是FE模型 , 故以Hisquo来衡量 。 表4显示 , 模型一的R2为0.868367, 模型二的R2提高到0.892650, 说明加入变量Hisquo后的模型解释力度加大 。 同时 ,F统计量也由79.78073增加到97.26381, 说明模型二的模拟精确度更高 。

四、结论与政策涵义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996-2009年中国30个省市(27个省和3个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计量方法探究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和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 研究发现,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和历史文化资源禀赋都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往研究中容易被忽视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在本文研究中得到证实, 对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不可或缺。

上述研究结论对制定促进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有所启示:

第一,进一步提高各地区文化产业的集聚程度。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文化产业集聚园区和创意基地等形式带动地区文化相关企业的入驻, 增加文化产业的集聚程度,促进地区文化产业发展。

第二,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的地区,充分发挥其优势。 北京、山东、浙江、江苏、山西、陕西、 河南、云南、甘肃、四川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丰富的地区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和发展本地区遗留和保存下来的历史文化,将文化资源产业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该地区, 促进该地区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可以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条件下开发旅游景观等等。

文化产业化,不如产业文化化 篇3

作为一个西方工业化的后来者,意大利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多的世界名牌?答案很简单:这个国家的企业把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完美地融合进工业品中。

意大利的真正竞争力

当你走过罗马的西班牙台阶和梵蒂冈圣保罗大教堂、佛罗伦萨的乌菲奇博物馆和圣母百花大教堂、米兰的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和斯卡拉歌剧院,可以感受到文化的传承对这个国家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无所不在的影响。意大利人虽然吃着祖宗饭,但却不仅仅是在依赖文物古迹的门票和纪念品。他们继承的是祖辈对美的崇拜以及接受美学浸润和训练后诞生的技能——设计和制造。在传统的文化积淀下,所衍生出的对流行文化的驾驭和把握,便是众多名牌诞生于意大利的逻辑。

在米兰,我们一行人曾被盛情邀请去参观意大利著名的家具生产聚集地。长途跋涉之后,主人首先带我们去一家乡间的餐馆吃饭。进入外观古朴陈旧的小楼,里面的陈设也是普通的乡居风格,但铺上桌布,摆上餐具之后,餐厅里的氛围就完全改观了。虽然,这家餐厅,本质上就是“农家乐”,由一家人经营,餐厅就设在家里。但其在乡野风格的下面埋藏的精致和美观,北京的农家乐完全不可与之同日而语。席间,家具商自豪地告诉我们,意大利的产业看似由服装、家具、珠宝、汽车等领域构成,但其真正贩卖的是意大利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意大利制造的真正竞争力。

如今,曾经风靡一时的意大利电影早已风光不再,但意大利产品和意大利生活方式却横扫全球。也就是说,意大利的文化产业化并没有多大起色,但意大利的产业文化化却很成功。

美国文化产业化不可复制

从全球范围看,真正把文化产业做成支柱产业的恐怕只有美国。韩国和英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虽然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很难与美国的文化产业抗衡。

近些年来火遍全球的电影《功夫熊猫》《贫民区的百万富翁》《里约热内卢》的故事发生地和主要文化元素虽然分别来自中国、印度和巴西,但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好莱坞电影,是美国文化的产物。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只有美国的电影是以全世界为市场的。除美国之外,所有国家的电影都是首先面向国内的。

美国主流文化之所以占据全球统治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在各大学推广原创性的研究;将公共资金的使用权力下放;倡导人才流动以发挥其能量;对艺术家高度信任;包容少数民族灿烂文化,以及用美国方式捍卫多元文化。显然,美国主流文化产业的胜利,不能仅仅解释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经济转型的自然结果,而是美国价值观、社会制度、教育甚至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的综合性胜利。曾经在工业革命中一直处于先导地位的欧洲,由于其文化的过度分割化而难以产生主流文化的合力,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也就是说,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产业化是很难效仿美国的。我曾经向一位文化产业的著名专家打听:中国的哪一项文化产业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他摇摇头说:一个也没有。这其实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在中国,不要说文化的产业化在短期内很难走向世界,即使在国内,形成真正的支柱产业也很难。虽然政府大力扶持,但从动漫等产业的发展路径来看,大量的补贴所生产的大多是连制作人都未必认真看过的“垃圾”。

设立首席文化官

从当下企业的发展路径来看,传统产业的文化化要比文化产业化有着更现实的意义。产业文化化源自对产品和企业从文化角度的思考。宝洁公司前首席执行官雷富礼对公司的改造就是一个十分有说服力的案例。2000年雷富礼上任时,宝洁公司正变得自满而迟钝,他希望彻底改造宝洁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他说:“速度和灵活比体重重要得多。”他孤身一人来到委内瑞拉一个生活窘迫的家庭,《华尔街日报》是这样报道的:“在女主人墙皮脱落的厨房里,雷富礼整整坐了一个小时,倾听这位母亲的讲述。女主人拿出31瓶面霜、乳液、洗发水和香水摊在桌布上。雷富礼悟出的道理是:这是她的乐趣。”雷富礼对记者说:“这些面霜和乳液并不在于我们自己说它是什么,关键在于用户说它是什么。如果她把它们看做是娱乐品,我们就一定也要把它们视做娱乐品,化妆品是一种流行文化。”雷富礼在任宝洁首席执行官的时候,显然同时也是宝洁的首席文化官——透过消费者的生活和文化去了解他们,这正是首席文化官的角色。如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恰好也是一位“首席文化官”,那么这家公司便可以拥有这样一种能力,真正了解文化并因此把握消费者需求。

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曾经写过一篇评论文章,他认为:乔布斯的苹果其实就是把握和顺应了流行文化的结果。在其近些年的经营实践中一直强调家居产品经营的文化化,通过卖场设计、营销策略强化,为消费者制造文化氛围,使红星美凯龙在同业的竞争中占了上风。

“现在需要的是一些拥有强大识别能力的人,这来自那些受过良好的自由主义艺术教育或者工程教育的人。这些人掌握了多种多样的解释框架,他们拥有强大的调查能力并富有穿透力的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不懂流行文化就不要谈创新》一书的作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格兰特·麦克拉肯这样写道。

在麦克拉肯看来,企业应当设立首席文化官。显然在绝大多数的快速消费品制造或者服务的公司中,市场总监和营销总监不符合这样的要求,首席文化官必须是一个站在CEO角度思考企业未来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位策划高手或者营销能人。而像乔布斯之于苹果那样,这个人通常就应当是CEO本人。

责任编辑:焦晶

文化产业毕业论文 篇4

文化产业 管理

 第五章 文化产业组织理论

第一节 文化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

一、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 研究在垄断与竞争不同组合的市场结构中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主要研究同一产业内企业与企 业之间的关系,并扩展到企业内部和企 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二、文化产业组织理论与两个学派之争

 文化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文化产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内部、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理论。 1.哈佛学派的SCP框架:

 市场结构(structure)—企业行为(conduct)—经济绩效(performance) 2.芝加哥学派的自由主义思想

 以亨利·西蒙、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为主要代表的一群经济学家。他们相信没有政府干预的竞争市场能使经济最有效地运行。垄断来源于政府对市场有目的或者愚蠢的的干预。因此,最好的政策是自由放任的政策。 三大范畴的内在联系

 共同构成现代产业组织的主体框架和分析系统  1.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和经济绩效;

 2.企业行为是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的中介,受到经济绩效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市场结构;

 3.经济绩效受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的共同制约,是市场资源配置状况的最终成果。经济绩效状况和未来趋势,影响未来的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 第二节 文化产业市场结构

一、文化产业市场结构概述

 1.概念:在文化产业内,文化企业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市场竞争或垄断的程度。 2.文化市场结构的类别  完全竞争市场  完全垄断市场  垄断竞争市场  寡头垄断市场

 3.反映市场结构的因素

(1)市场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e):指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销售额、产量、资产额)之和占整个市场总值的比重。 注:长尾理论与二八定律  二八定律

 二八定律也叫帕累托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20%的强势品牌,占有80%的市场份额。

管理学范畴: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它20%的项目; 经济学范畴:20%的人手里掌握着80%的财富。

营销学范畴:经营者要抓住20%的重点商品与重点用户,渗透营销,牵一发而动全身。

 社会学范畴:20%的人享受了世界上80%的爱情,甚至办掉全世界80%的结离婚手续。这20%的人总是在爱和被爱,而余下80%的不懂得享受爱情的苦与甜。 那么,是不是剩余的那部分不重要?  长尾理论

 二八定律发现,20%的产品或20%的客户为企业赚得约80%的销售额。 那么,剩余的80%的顾客和80%的产品需求是否就没有价值?

 长尾理论解决的就是:如何将80%的顾客和80%的产品变成有价值的消费力量。 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

 长尾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

 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

 过去人们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即曲线的“头部”,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人或事忽略。 如厂商只关注少数几个“VIP”客户,“无暇”顾及在人数上居于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而在网络时代,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

 案例:

 谷歌面向的客户是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型网站和个人—对于普通的媒体和广告商而言,这个群体的价值微小得简直不值一提,但是Google通过为其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广告服务,将这些数量众多的群体汇集起来,形成了非常可观的经济利润。

 图书出版业是“小众产品”行业,市场上流通的图书达300万种。大多数图书很难找到自己的目标读者,只有极少数的图书最终成为畅销书。由于长尾书的印数及销量少,而出版、印刷、销售及库存成本又较高,因此,长期以来出版商和书店的经营模式多以畅销书为中心。

 网络书店和数字出版社的发展为长尾书销售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市场。

二、完全竞争市场

 1.概念:不存在垄断因素,文化市场主体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由进行生产交易的市场。 2.特点:

 大量的买者与卖者  同质产品  市场自由进出

 交易双方信息完全对称

 例子:网吧——市场价格基本决定供求

演艺产业的市场化

三、完全垄断市场

 1.概念:只有一家企业独家控制某文化产品的供给与销售,卖方垄断者是价格的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定者。2.特点: 卖方唯一性 产品不可替代性 进入高壁垒性

中国电影总公司一度独家垄断电影进出口

四、垄断竞争市场

1.概念(靠近竞争一端):一个市场中有许多企业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产品刚生产出来是垄断的,逐步被模仿而竞争。2.特点:

大量的买者与卖者

有差别的产品(产品具有替代性)市场进出障碍较小 交易双方信息基本对称

例子:2013年电视剧收视排行 湖南与江苏的垄断

其他卫视的竞争

2013上半年中国电视娱乐节目 收视排行

五、寡头垄断市场

1.概念(靠近垄断一端):只有少数几家大企业生产和销售该行业全部或绝大部分产品的市场。2.特点:

只有少数几家占支配地位的企业 市场价格稳定

存在较高的进退壁垒 例子:电信市场的改革

从1994年至今,中国电信业共经历了四次改革。

1994年中国联通成立,打破了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中国联通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后,邮电部门大幅降低了入网费和资费。虽然“双寡头”竞争使基本电信服务市场效率得到改进,但电信市场有效竞争并未形成。当时中国联通的资产只有中国电信的1/260,1998年其营业额仅为中国电信的1/112。

1999年,中国电信分拆移动通信业务,成立中国移动。被业内普遍认为是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电信重组。

第三次电信改革始于2001年,中国电信实施南北分拆,华北、东北和河南、山东共10个省的电信公司归属中国电信北方部分;其余归属中国电信南方部分。

北方部分和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即大网通);南方部分则继续拥有“中国电信”的名称和无形资产。

此次改革逐渐形成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通、中国铁通六家基础电信企业竞争格局。但此次大小网通的合并,其资产处置在多年后仍受到质疑。

2008年5月,第四次电信改革启动,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第四次电信改革主要基于3G的资源分配和发展,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家资源互补式竞争的格局。

 但是,社科院的学者们认为,此次改革不仅未能解决宽带竞争问题,反而将问题隐藏起来,使得宽带产业的发展面临更大的问题。从竞争主体层面上来看,表面上有两家,实际上在一个地区只有一家,不构成竞争。

 与电信改革相关的是中国互联网接入的发展。从1994年第一轮电信改革开始,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经历了第一个黄金期,从3个64K的互联网接入服务起步,到1999年,国内ISP一度发展到160家,之后民营ISP大批死亡,2002年之后宽带市场基本只有中国电信和网通(联通)两家,少数民营宽带最后也仅能依托于广电、小网通勉强维持。

 2010年8月起,中国电信清理流量穿透业务,全面介入电信衍生接入服务。在批评者看来,这是中国互联网接入市场向全面垄断回归的倒退。 第三节 文化产业企业行为 

一、文化产业企业行为的概念

 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基础上,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各种策略性行为。

二、文化产业企业行为的类别 1.一体化战略行为(并购)

 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又称水平一体化,它通过并购、联合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争取对同类型企业的所有权或控制权,以扩大企业规模。

 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又称垂直一体化,它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在一个行业价值链中参与许多不同层次活动。 混合一体化(conglomerate integration),也即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 2.定价行为:  策略性定价  边际成本定价

 差别定价(价格歧视) 排挤竞争的合谋

 数字电视的定价:基本费+从量费  宽带收费、家电市场

 3.创新行为:研究与开发(R&D)、广告策略  广告策略

 国内安全厂商纷纷瞄准“后微软”时代的XP电脑安全。微软在其官方网站称黑客有时使用假冒杀毒程序在用户电脑上安装病毒或恶意软件,微软推荐了24款与Windows兼容的安全软件。

 360、腾讯、百度等企业行为。 4.差异化竞争(错位竞争)

 横向差异化:由于消费者偏好不同对同类产品形成的差异化。 视频5-2:当百事遇上可口可乐

 纵向差异化:由于存在产品的质量等级差异,当价格水平相同时,消费者更偏好于高质量产品。

 史上最“牛”的收视混战(视频5-1)

江苏卫视零点首播东方卫视精编追播-北京卫视?

 再也不能这么播?

 卫视频道竞争时代的来临  同质化带来的白热化竞争

 是在同质化中厮杀,红海称雄?  还是另辟蹊径,蓝海信步?  省级卫视竞争格局  服务差异化

 观众服务的差异化

 山东卫视、江西卫视、浙江卫视等

 广告投放企业的差异化

 湖南卫视的零距离服务  江西卫视的个性化服务  安徽卫视的专业化服务

 形象差异化

 台标的差异化

 频道主题色的差异化  宣传口号的差异化

 主持人的明星化运作  频道品牌的活动营销  实实在在的“形象工程”

 市场差异化

 受众市场的差异化

 地域、性别、阶层、群体、爱好等

 目标客户的差异化

 广东卫视

 东方卫视、凤凰卫视、湖南卫视  安徽卫视

 第四节 文化产业市场绩效 

一、文化产业市场绩效的概念  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技术进步、产品质量等方面所取得的效果。

二、市场绩效的评价指标

(一)资源配置效率——帕累托最优

资源配置的结果的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境况变好,也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1.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 R=(R*–T)/E R为税后资本收益率,R*为税前利润,T为税收总额,E为自有资本。2.勒纳指数(价格—成本加成):通过价格偏离边际成本的程度来衡量市场绩效。

L=(P-MC)/P L为勒纳指数,P为产品价格,MC为产品边际成本。

勒纳指数在0、1之间变动,越大越表明垄断势力越大。因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指数为零;在垄断条件下,价格高于边际成本,指数为正(大于零)。

 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这是因为规模经济)。

(二)规模结构效率  开工率

 并购联盟企业数量比例  并购联盟企业销售收入比例  最小有效经济规模(MES):长期平均成本最低时的企业规模。

(三)技术进步  专业技术人员比例  R&D投入比例  R&D联合体的比例  文化产业增长速度  采用新技术企业比例 

(四)X效率

 指文化企业组织内部因人的积极性发挥而出现的资源配置低效率状态。 X效率=超额成本/最低成本

 X效率越高,则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越低。

(五)应用范例:2014年省级卫视的竞争  省级卫视的总体市场竞争环境

 省级卫视生存环境是一个被各路压力包围的市场竞争环境,竞争主要源自:同行间资源竞争、新进入市场者的潜在威胁、替代品压力及电视产品上游供应商和下游购买者不断提高的议价能力。

(1)省级卫星电视频道的数量不断增加。各台内容的同质化、市场定位的趋同性导致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升级,形成各卫视在资源市场、资本市场、广告市场和受众市场的全面竞争态势,预计未来二三年内还会有一些副省级卫视频道上星。

(2)新进入市场者成为潜在竞争对手。这包括诸多一直致力于进入中国市场的境外电视媒体,还有被社会广泛关注的数字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新兴的视频媒体。

(3)各省级卫视都面临中央级卫视频道和地面电视频道的双重夹击,省级卫视可替代性非常大。

(4)行业上、下游方面的重重压力。

 上游压力主要是与电视机构之外的社会供片商、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等机构之间的业务竞争或合作关系;

 下游压力则来自需求方——电视观众、广告代理商或者广告主的需求和利益。 有线电视时代,电视入户的主要途径就是“入网”,网络带宽一般只能传输30~50个频道,会越来越稀缺和重要

 导致:落地费猛涨,2004年达到全国性覆盖需要5000万元左右的投入,而2005年则上涨到7000万元。高昂的落地费用使经济实力薄弱的省级卫视不堪重负。

 频道增多,节目需求量大增,节目的价格也随之上涨。以电视剧为例,省级卫视对电视剧资源的争夺从“首播权”升级到“独播权”。 其他大型赛事活动的转播权、承办权和海外引进剧的版权都是电视媒体新一轮竞争的焦点。优秀节目需求大于供应,价格进一步飚升,加快了卫视频道的两极分化。

 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单一,广告成为其获取经济回报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来源,广告主成为电视媒体竞争的最终极目标。新媒体对广告商的争夺,使得电视媒体的广告营业额逐渐下滑趋势。

 2.白热化的市场竞争行为

 一线湖南老大,两江互掐,东方野心勃勃

 强势卫视由湖南卫视一支独大,到江苏卫视两强相争,发展到现今湖南、江苏、浙江、东方四小龙格局,阵营扩大。

 无论是栏目,还是电视剧资源竞争,均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对全国影响力凸显。

 频道的优势表现在广告市场上,一线卫视价格高昂,尤其是大型项目营销费用更是千万级和上亿级别。资源的品质化、稀缺性和高成本投入,促使一线卫视成为实力广告主和大品牌争夺的焦点。

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一线卫视的营销策划和使用,已经不仅是资金的比拼,更要依靠敏锐的眼光和快速的执行力。 二线争夺激烈,山东、深圳表现抢眼  二线卫视的领先频道集团,已基本成型。新锐频道和老牌卫视是省级卫视中坚阶层;NO.5-10安徽、北京、天津、深圳、山东、江西。深圳卫视和江西卫视收视增长突出。NO.11-13湖北、辽宁、黑龙江属于二线卫视中的后进者。

 整体上,二线卫视的影响力多局限在区域和本省,栏目优势不够突出,仍以剧目为收视支撑。因此,广告主要结合目标受众群特征、区域市场、频道性价比等综合考量。多频次硬广策略是主流,部分潜力栏目的项目合作要科学评估。

 三线频道分化加剧,市场变化较大。三线卫视的领先集团NO.14-18广东、贵州、四川、河南、云南,具备一定的区域竞争力,但不具备全国性传播高度和广度。

 广告相对低价,内容以电视剧为核心,栏目方面能力欠缺,以硬广为主,采用相对低价策略。其中四川和云南卫视收视下滑明显。 三大阵营未来竞争趋势

 一线卫视:老大并非“赢者全拿”,黑马还会出现  各卫视的母体即电视台的背景各有不同,如资产总量、地面频道实力、非广告收入、所在省份的经济实力、政策倾斜等诸多方面。

 某些省级台的地面频道办得有声有色,广告收入还超过卫视,在经济上会对卫视有一定支撑;不同省份的经济实力相去甚远,导致广告基数也天差地别(广告收入与收视率并不完全挂钩);

 某些媒体集团如上海文广、湖南电广传媒旗下的数字电视、电视购物等业务非广告收入可以反哺卫视,但是如果其多元化经营失利,则可能反成为拖累。在如此复杂背景下,老大不一定能稳坐交椅,黑马还会频频出现。 二线卫视:主体多元、渠道多元,竞争不减

 多元的传播渠道也为二线卫视提供了机会。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同属内容产业,尤其传统媒体,处于同一个宣传管理系统,彼此之间相互亲近,容易建立起合作关系,以较少的代价得到广告资源。此外,新媒体目前还不算特别昂贵的营销渠道,且由于“自媒体”的社群化特性,只要操作得当,会迎来后续井喷式的人际传播效果。二线卫视如果公关有效,能控制住成本,仍有机会在宣传攻势上与领先卫视拼一拼。

 “跨界”经营:电子商务、网络游戏、艺人经纪、影视产业基地等领域。 三线卫视:抱团取暖,寻求适合的策略组合  基础薄弱的三线卫视,或可寻求跨省合作,抱团对抗强敌。但跨省合作交易成本很高,需要政府及总局协调,需要领导人出让利益,需要把新组建的联合制作公司做实,需要员工的配合,各方管理水平将面临考验。

 转战非主流市场,做专业频道。 产业链开发

 产业链开发指卫视频道以栏目和影视剧创作生产这一主业为基础,与上下游联合开发衍生产品和配套内容,达成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具体包括:

(1)产业资源整合

 通过竞合思维,努力实现对战略资源控制与利用的最大化。 东方卫视:打“新闻牌”,与新华社强强合作取得资源支持的结果;安徽卫视垄断电视剧首播市场,除独家投拍和买断版权之外,更主要的是与社会上强势制作公司联合拍摄,取得首播权。

 湖南卫视依托电广传媒公司,不仅避免了内耗,更获得了强大的资源优势和一定的垄断性,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形成媒体核心竞争力是未来省级卫视的出路之一。

 频道联盟也是一种资源共享的整合方式。选择省台之间进行合作,节目联营与互换、建立横向的战略联盟,是实现资源共享与成本分摊的有效途径。

 省台之间组成的广告联播体、浙江卫视牵头的“4+1”购片联盟、湖南卫视与安徽卫视达成的对独播剧进行互换共享战略合作协议等做法,都是实践中对横向资源的开发、共享和利用。

 CSPN体育频道联盟:七家电视台,打出明星牌、本土牌、独家牌、差异牌。 目标:局部上超过央视五套,全面上超越北上广。

 结果:优势相加、产品创新、差异竞争的优势,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问题:没有明确的品牌策略,主持人风格不统一,市场开发力度不足。 网络视听联盟——中国网络电视  联盟成员:http://tv.cntv.cn/lianmeng (2)产业资本开发

 多渠道融资、进行资本市场开发、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并运用资本运营等手段进行资本积累,成为电视台发展和扩张的当务之急。

 湖南卫视的壮大与决策者的融资举措有密切关系。依托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和2000年两次面向全社会发售股份,共募集资金20亿元。资金的支持,使湖南卫视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

 2004年2月11日,广电总局出台《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规定“扩大投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为各类资本进入进一步消除了政策的障碍。

(3)上下游产业链联合

 投资上游产业:以影视剧为例,电视台直接投资上游产业,即直接投资成立影视制作公司,实现播出平台向上游制作产业的延伸,从而调整电视台在独播剧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 如安徽卫视在北京投资1亿多元建立电视节目制作基地,主要进行影视剧、电视栏目以及数字电视节目的拍摄、制作和投资,北京影视基地出品的电视剧也会由安徽卫视优先购买。东方卫视也试图通过加强参与电视剧拍摄的投资,以此垄断电视剧资源。

 除了直接投资外,联合投资、委托制作、联合制作等方式,都是媒体介入生产和制作环节、打造电视节目产业链的手段。 制播分离:自2000年广电总局出台“制播分离”的有关规定以来,一些省级卫视已经开始尝试把节目制作机构独立,对“制播分离”做了初步的尝试。 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节目由天娱传媒有限公司制作,湖南卫视提供节目的播放平台,达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1、文化产业组织结构的分析框架

 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垄断)与竞争的矛盾。→罗宾逊夫人提出四种市场结构: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竞争、完全垄断→麦森、贝恩SCP框架:

 市场结构(structure)—企业行为(conduct)—经济绩效(performance) 解剖一只“麻雀”,分析一种产业

2.文化产业组织结构的现状分析

(1)文化市场结构:以中国动漫业为例

市场集中度不高; 准入壁垒基本没有; 产品差别化程度不高。

(2)文化企业行为 自由竞争; 兼并; 跨国经营。

湖南宏梦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中南卡通

天眼系列、星际飙车王、劲爆战士系列 跨国经营

中南卡通:销售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动画片出口量占全国70%左右。玄机科技:《秦时明月》已先后进入27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实现海外版权销售超40万美元。(3)经济绩效 产业效率; 产业进步;

定位趋同与过度竞争——雷同的产业基地 产业效率:

我国国产动画产量统计 2000:13000分钟 2001:

18000分钟 2003: 29000分钟 2004: 23800分钟 2010年,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85部、220530分钟,是2005年的5.16倍;生产动画影片16部,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质与量的严重失衡!雷同的产业基地

园区的功能和定位不清晰,重复建设严重,产业形态相似。

文化产业毕业论文 篇5

上海黄浦:【黄浦区数字新媒体等新兴行业快速增长】#黄浦播报#黄浦区去年新设文化创意企业426户,注册资本近18亿元,动漫设计、传媒制作和数字新媒体等新兴行业企业快速增长,去年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实现税收43.2亿元。

@北京大学陈少峰:文化产业应该叫“文化创意产业”或者“创意文化产业”,强调的是创意和文化创新的目标和方向。文化创意产业强调的是文化产业本身的创意驱动,不是传统文化的自然驱动。创意文化产业的核心是“产业文化化”,就是用文化创意的方法去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二者结合的重点是延长产业链和提升附加价值。@重庆臻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政府声音】赵少华(文化部副部长):文化产业今后发展重点一是通过出台政策和指导服务,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推动扩大投资和出口,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增强多样化供给能力。二是加快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增加文化创意附加值,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永银文化创意 :【永银新闻】4月24日下午,安徽省常委宣传部曹征海部长、南京市常委宣传部长徐宁一行莅临永银文化创意馆参观指导,曹部长及徐部长对永银文化自主研发的各类文化创意产品赞不绝口,并充分肯定了永银文化为本土文化创意产业做出的贡献!

瑞安资本:【央行:加大对北京文化科技产业信贷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日前下发《关于大力推进2013年科技金融和文化金融工作的通知》,要求北京市各银行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福田资讯#【文博会福田设6分会场】昨日,第九届深圳文博会43个分会场名单确定,其中分布在福田区的分会场有6个。这些分会场主营业务涉及文化创意产业各个重点领域,如创意设计、动漫游戏、高端工艺美术、高端印刷等。

文化产业毕业论文 篇6

记者 张玉玲 易运文 邱 玥

 2013-05-21 10:51:00

来源:《光明日报》2013年05月20日

实现中国梦,能做什么?

从第九届深圳的会场内外,记者既感受到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也感受到文化产业不仅是个产业,而且具有提升幸福指数、传播正能量的社会效果。文化产业,正在为中国梦凝聚精神动力。

文博会会场。光明日报记者 邱玥摄

丰富文化生活 提升幸福指数

文博会会场内,那些与百姓现代生活相关的创意产品总能吸引参观者的眼球,会动的油画、新颖的瓷器„„古为今用的老玩意儿、融入现代设计的传统技艺,加上科技的注入,让参观者触摸到“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魅力。

会场外,由深圳华侨城国际传媒演艺有限公司制作的大型多媒体音舞诗画《国风》,给参加文博会的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观摩课”——精致唯美的舞台,炫彩变幻的灯光,婉转动人的音乐,风情万种的舞姿,恰到好处地贯穿着“琴棋书画”的主题,让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新颖的表现手法相结合。

凝心静气地欣赏80分钟的演出,接受了一场完美的视觉享受,更沉浸在一场“”的精神盛宴中。散场后,观众们赞不绝口,受到感染的孩子们更情不自禁地模仿演出中的舞蹈表演嬉戏起来„„一台演出,带给他们美的享受和熏陶,丰富了精神生活。

文化,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目前深圳市有图书馆近400座,基本覆盖所有社区,“图书馆之城”将让市民喜爱阅读,增加文化内涵;深圳市有钢琴的家庭不下10万,钢琴家李云迪、陈萨、左章等在国际扬名,“钢琴之城”使市民提高艺术素养;全国80%的设计人才云集深圳,他们几乎获得过世界上所有顶级设计赛事和国际展览的奖项,“设计之都”更能让市民参与到创意产业中,激发创造力和想像力。建成“两城一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比翼齐飞,既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幸福指数,又将实现“文化沙漠”变成“文化绿洲”的梦想,大大彰显深圳的城市个性。

做大做强产业 促进经济转型

湖南团1500多人、贵州团1000多人,在第九届深圳的参展团中,这两个团可谓“阵容庞大、热情最高”,也足以证明“文博会”品牌的影响力。

的确,“文博会”和“高交会”这两个全国展会,是深圳的两个“金字招牌”,更是深圳经济转型的两个“引擎”——文化和科技恰如两翼,将促进深圳新的腾飞。

融合文化和科技的“设计产业”已成为深圳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从延伸设计产业链到提供“设计外包”服务,深圳工业设计占全国市场份额的六成,深圳工业设计企业还“跨界又跨国”,正向着全球设计版图进军,继续做大市场份额。

能耗少、使用资源少的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越来越重了,对经济转型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文博会主场馆北京团的展区内,首都博物馆的多款艺术衍生品、朝阳规划艺术馆制作的国内首个3D影片城市纪录片,拥有京城百工坊的北京金一文化公司的《传世名画手工彩雕系列之百骏图》等精彩文化产品纷纷亮相。以“金融创新助力文化贸易”为主题,北京团展区内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分别推出自己的文化金融产品,并在现场与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四达时代、星网讯通公司等签订贷款及授信协议,合同金额达26.5亿元。

随着社会力量的参与、产业实力的增强,这样数十亿元的大订单将越来越多,文化产业离“做大做强”的梦想也越来越近。今年“文化企业30强”总的主营收入首次超过2000亿元大关,达2047亿元,比上届增长28%,也表明文化企业总体实力更强。

传播中国文化 提升文化软实力

“会说我们的语言,情节也很吸引人”,斯瓦西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的坦桑尼亚播出时,非常受欢迎。

《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传播的成功,给中国的以新的启示:从当地百姓的需求出发,用他们能够听得懂的话、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制作内容,这样才能使中国的文化产品真正走进国外的家庭,进而传播中国文化,说明和介绍中国的价值观。

2005年以来,中国的文化贸易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文化产业的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文化服务的进出口从17.91亿美元,增长到87亿美元,年均增长了25.3%;文化领域的境外投资合作迈出重要步伐,一批广电、演艺、出版发行领域的企业到世界各地投资兴业,有效拓展了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境外营销渠道。

文化产业毕业论文 篇7

一、理论综述

自19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已经经历了五次大的并购浪潮,学界对于企业并购(M&A)也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构架,而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于文化产业并购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邹银河对我国文化产业并购发展的动因进行了归纳,他认为中国企业的国内并购动因包括政府干预动机、管理层的狂妄情绪、以及获取壳资源,而中国企业的国外并购动因包括获得优质资产及品牌,获取国际市场份额、获得相关自然资源以及政府的鼓励政策等。

随着国内外并购活动交易数量和金额的不断攀升,并购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然而对于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表明,相当多数量的并购活动并不成功,令人费解的是,并购活动依然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对此,周绍妮和文海涛对已有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前人对于并购绩效的研究重点多放在会计业绩和股票市场的反应上,对监管部门和企业管理层的参考意义不大,因此,提出不同企业的并购动机不尽相同,因而并购绩效不能用会计绩效以一概全。同时,还提出了产业发展阶段对于企业的并购动机是有影响的这一观点,认为处于不同产业环境的公司,其进行并购的动机是不同的。

王乾厚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对文化产业重组并购行为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文化产业的专业分工和协作带来的经济效益、技术开发的规模效应以及制度创新的保证作用是文化产业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通过产业并购的形式实现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是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必经之路。

魏涛从核心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角度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机进行了研究,他将国内企业跨国并购中关于无形资产利用与整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得出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如何合理有效并购优质无形资产的思路和具体路径。

朱欣悦、李士梅和张倩则针对2013—2014年的最新一轮文化产业并购潮中发生的案例进行了梳理,她将参与的并购方按动机分为借壳上市、产业整合以及公司转型升级三类,并将我国文化产业并购的背景时期划分为红利释放时期和消费拉动时期,然后按照这两个时期并购活动的特征对BAT巨头征战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因为企业有时需要跨区域获取优质、稀缺资源或者为了享受其他地方政府对于某个行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所以跨区域企业并购便应运而生。

于明涛以大众报业集团的跨地区并购为例,将并购动因归纳为:实现协同效应、减少竞争和夯实主业等,并建立了“跨地区连续并购动因—整合机制—综合绩效”的关联传导模型,对并购过程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说明。

二、我国文化产业并购的动机

如果仅考虑符合现代“并购”定义的并购活动,在2000年以前,中国经历过三次并购浪潮,但与国外基于市场化需求的并购动机不尽相同的是,我国在此期间的并购整合活动更多是在特定的政策、体制背景下发生的。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开始与世界接轨,尤其是在2005年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之后,随着上市公司所有股份都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并购活动占总并购活动的比例越来越大。2006年,我国A股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自此,在此时点之后发生的企业并购,更为符合通行意义上的“M&A”。并购之后我国的企业并购活动除了在2008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并购数量有所下降之外,在随后的几年内一直呈现兴盛之态,个别行业甚至还出现并购热潮,文化产业表现尤为突出。总结已有文献,总体来看,2006年以后我国文化产业并购动机主要包括:政府干预动机、获取资源动机、规模效应动机、获得核心技术动机和公司转型动机等。

三、我国文化产业并购的发展历程

放眼世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最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核心版权每年都为所属国经济作出积极贡献。而我国的文化产业由于在过去较长的时期内过于强调传媒的意识形态属性而忽略了其经济属性,使得我国文化产业无论在规模抑或是实力上都尚显弱小,而文化产业也一直在找寻突破。近年来,不断放宽的文化产业政策和转移投资热点、布局文化产业的资本市场无疑为我国文化产业并购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一)2007—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并购拉开序幕

2007年,各大传媒集团就已经纷纷加入到准备上市的队伍中,江苏凤凰出版集团意欲借壳ST耀华,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拟将参与国药科技重组,如果说2009年以前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的投资还属于播种期的话,那么随着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相关文件的出台,国家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重组,自此资本市场受困于IPO停滞而无处释放的热情终于找到了出口,文化产业借助于并购等整合形式朝着做大做强的目标大步迈进。据投中研究院相关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文化传媒相关的并购数量达到651起,涉及电影、电视剧、出版、广告、游戏等子行业,而这才刚刚拉开文化产业并购的序幕。

(二)2010—2014年文化产业并购蓬勃发展,互联网巨头作用凸显

除了跨界并购外,文化产业内部的整合升级以及相关企业为获得更丰富的资源也进一步推进了这波文化产业并购热潮。例如光线传媒通过采取股权转让的方式分别收购动画公司蓝弧文化和游戏公司热锋网络超过50%的股权以争夺文化产业其他子产业的市场,而华谊兄弟投资院线和卖座网等并购活动更是为了获得营销渠道,延伸其产业链条。像以传统传媒为主营业务的浙报传媒也在2012年通过向盛大娱乐支付对价32亿元获得了杭州边锋和上海浩方100%的股权,这无疑是浙报集团向文化周边产业延伸其经营范围的一次尝试。2013年伊始,阿里巴巴集团收购了音乐网站虾米网,随后百度又以3.7亿美元收购了视频网站PPS,并与其旗下爱奇艺进行整合,使爱奇艺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络视频平台。在2013年下半年,华谊兄弟公司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以6.72亿元购买银汉科技50.88%的股权,进军手机游戏产业,同月,华策影视决定以现金及发行股份相结合的方式收购上海克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该笔交易涉及的金额达到了16.52亿元。而仅仅在几年以前,文化产业中一起并购额达到几千万的交易就足够引人瞩目了,而自2013年以来的并购案例成交额却动辄几亿甚至几十亿。

除此之外,文化传媒产业的持续火热也离不开互联网巨头的推波助澜,数据显示,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仍是并购潮的主力,占比超过6成。2014年3月,阿里巴巴支付对价62.44亿港元收购文化中国60%股权,并将其更名为阿里影业,以此进军电影产业。与此同时,阿里还推出“娱乐宝”,以它所擅长的P2P众筹模式参与电影行业的竞争。而百度旗下的爱奇艺视频服务公司也于2014年7月成立了爱奇艺影业公司并与中信信托合作推出了影视文化金融众筹平台。而占据了互联网半壁江山的腾讯公司更是走在了文化产业并购浪潮的最前端,其于2011年就以16.79亿全资收购了曾推出网游《英雄联盟》的美国网游开发商Riot Games,同年,其成功入股华谊兄弟,布局影视文化产业;随后在2012年其分别对游戏谷进行增持,控股比例达到62.5%和对涉猎PC端游戏和手游的擎天柱工作室进行了第二轮投资,与此同时,腾讯对新加坡游戏公司Level Up进行了收购,成为中国企业跨国收购的又一成功案例。

(三)2015年以来跨界并购兴起

文化产业并购活动继续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而且与之前的并购参与方不尽相同的是,一些其他行业也以资本运作的形式参与到了这一波产业整合升级中来。如中南重工收购大唐辉煌传媒有限公司,熊猫烟花收购东阳华海时代影业传媒有限公司等。而以公共关系服务起家的蓝色光标通过不断的跨界并购已经形成包括公关、广告在内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跨界并购在近年来的表现异常抢眼,这与我国传统行业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迫切的转型升级需求有关,传统企业面对疲软的市场需求,寄希望于通过提前布局文化产业,获得公司经营的外生增长点。

参考文献

[1]王乾厚.文化产业规模经济与文化企业重组并购行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2]周绍妮,文海涛.基于产业演进、并购动机的并购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3(10).

[3]邹银河.中国特色企业并购动因综述[J].商情,2012(22).

[4]魏涛.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无形资源获取动因分析——以中国工商银行的国际化实践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6).

[5]朱欣悦,李士梅,张倩.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构成及拓展[J].商情,2012(22).

文化产业毕业论文 篇8

一、日本开展文化产业推进政策的社会背景

日本并非从一开始就具有将文化和产业结合起来的策略意识。而政府开始关注与文化和知识相关的产业振兴也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战后的日本开始关注文化产业的契机来自于当时充斥着整个社会的亚文化。如“太阳族”、“暴走族”、“水晶族”等各式各样的“族”以及“御宅”、“涩谷系”、“里原系”等各样的“系”。可以说战后的日本正是孕育这些自发的年轻人文化和反文化的最佳时期。在战后高度消费的年代,商业的对象开始面向这些个人需求。因此,日本在如设计、时尚、休闲等诸多领域中的文化产业起初并非由国家重点支持而使其发展起来的,而是以自身生活文化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

然而最近几年情况发生了变化。日本政府开始制定出很多文化产业振兴政策。其前提条件是技术革新和新市场的成立。如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和网络宽带的发展,网络市场经济逐步扩大。而日本在战后的少子化趋势以及1947-1949年出生的人的大量退休也是背景之一。因此人们很需要一个面向成年人的文化服务以及很期待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市场规模的扩大。于是日本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以雄厚的文化资源和强有力的政府支持、注重培养文化产业的优秀人才、注重文化产品衍生市场的开发等机制做后盾,打造日本特色和地区特色,培育国内外市场,协调政府与NGO的共同管理。以下简单介绍日本文化创造产业的战略和政策。

二、旅游立国和“日本品牌”战略

日本的文化产业振兴策略与“日本品牌”战略密不可分。“日本品牌”战略政策当初是小泉政府在制定旅游观光政策中提出来的。2004年11月发表的“观光立国推进战略会议报告书”的第二条“提高旅游革新文化的磁力”中写道:“…观光旅游与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等国家的综合魅力密切相关…要有机开展产业立国、信息立国、文化立国、环境立国,让它们成为展现这个富有魅力的观光立国的国家印象…”具体的振兴策略则是“东京的时装周(JFW)”、“日本餐厅的海外普及以及推进机构(JRO)”的设立、设立有关日本食材、饮食文化的讲座和学科、传统文化(相扑、建筑、茶道)的振兴。此外还成立JAPAN商标事业促进会,聘请专家帮助促进地方商标、工艺品的发展。此外将符合亚洲年轻人的日本印象的动漫、电影、音乐等与旅游也结合起来。之后“日本品牌”这个观念超越了地域迅速渗透到了整个日本的文化产业策略当中。

三、知识产权立国和(电影、电视剧、音乐、出版业等)信息产业全球化战略

知识产权立国和信息产业振兴政策也和文化创造产业密切相关。日本的经济产业省在2007年4月召开了“有关服务产业的技术革新和生产性”的研究会中不以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品质和价格差异化为目的,而是确立以最大限度发挥包含文化在内的日本潜在能力的新品牌为目的。在各样的知识产权中,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日本的电影、动漫、游戏等信息产业在全世界广受好评。日本国内也随着利用网络开展的信息文化商业活动日益高涨。这些使用不同方式开展的文化产业随着知识产权立國的战略而顺利开展。

此外,在“信息产业全球化战略”的报告书中,将同时具有“文化”和“产业”的信息产业从作为“产业”的角度出发,即如何把“文化”与经济价值结合起来的角度出发,再次确立了将人才、技术、资金等信息商业资源的整合、号称商业枢纽的电子市场的构建、价值链的重新构建和新商业的展开作为新的目标和方向。

四、新日本样式

“新日本样式”是日本经济产业部商务信息政策局提出来的、建议提高产品设计的附加值的策略。2005年5月10日日本设置了“新日本样式·品牌推进商谈会”,提出了“立足于日本的传统文化,吸纳当今社会的流行因素和机能,形成符合现代生活的日本文化品牌效应”。会上还提出了要开展6个活动,分别是:先进技术产品与传统技艺相结合的产品开发活动、以开发新市场为目的的网络区域构建活动、具体的商品、(电影、电视剧、音乐、出版业等)信息产业开发活动、品牌评价机制活动、感受日本(feel Japan)活动、培育品牌领导者活动、海外宣传活动。

五、亚洲网关战略和日本文化产业战略

安倍晋三内阁提出的“亚洲网关战略”指让政府主导产业发展政策的方向性,为了吸引亚洲乃至海外诸国,让日本在人力、资金、信息方面成为连接亚洲和世界的桥梁,同时提高日本的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体的政策项目有3个:通过向海外展示日本魅力而扩大市场、强化文化产业的海外拓展竞争力、坚实文化产业基础。第一个项目的具体活动内容包括表彰致力于普及日本文化的外国人、举办国际动漫节、日本时装周、日本饮食文化的海外宣传、成立“日本创意中心(Japan creative center)”、加强海外公馆、独立法人、自治体之间的联络和协作、在成田机场的入口处展示具有日本独特魅力的商品、饮食文化等。第二个项目的具体内容则包括“信息产业全球化战略”、开发优良住宅和汽车、保护国际知识产权、通过EPA提供打击盗版策略等。第三个项目的具体内容包括支持孩子们的创作活动(设计、绘画)、充实小中学教育中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的体验活动、促进短期大学和综合大学的留学生工作的开展、开展对留学生的支援活动、增加亚洲日语海外学习的场所、加强日本语能力测试等日语教育、为亚洲各国的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帮助等。

总之日本的文化产业战略是在充分考虑到与亚洲诸国的关系后而构建起来的。在这之中除了歌舞伎等传统艺能同时也将动漫等流行文化放在了重点,其目的在于向全世界宣扬具有日本独特魅力的生活方式和对文化的理解方式。同时在这个战略中不容忽视的是日本还积极准备适宜于各个领域的优秀创作者开花结果的土壤,努力创造出一个可以培育各个层面的人才、让这些创作者无论在经济地位上还是社会地位上都可以享有好评的社会环境。

六、对中国的启示

2009年7月,我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9月,文化部颁布《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文化产业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内容。然而,中国的文化产业起步晚,而且长期处于混乱无人管的状态,因此还存在以下问题:1.文化产业团体和企业虽然多,然而不够集中。2.文化产业的资源分配机制混乱。3.文化产业就业人员素养低,人才构造欠缺合理性。4. 尚未完成文化产业连锁。5.投资、融资机制与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不一致。

上一篇:悦读经典、收获未来下一篇: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每日一练试题(2014.8.5)